CN102980284A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0284A
CN102980284A CN201210050223XA CN201210050223A CN102980284A CN 102980284 A CN102980284 A CN 102980284A CN 201210050223X A CN201210050223X A CN 201210050223XA CN 201210050223 A CN201210050223 A CN 201210050223A CN 102980284 A CN102980284 A CN 102980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
blade
air
outle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02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内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80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02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其控制对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的风向变更叶片,进行空气调节运转,该空气调节机中,风向变更叶片具有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变更为左右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左右风向变更叶片包括:从吹出口的正面方向观察时位于右侧,由多个叶片构成的右叶片;和位于左侧,由多个叶片构成的左叶片,在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左叶片和右叶片中,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侧的叶片,以与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同侧的叶片相比,相对于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更大的方式倾斜,由此能够使气流到达横方向的远处。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室内机中设置有对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的风向变更叶片,控制风向变更叶片而进行空调运转的空气调节机,特别涉及向左右方向的空气的吹出功能。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空气调节机中,设置有对从室内机的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的风向变更叶片。风向变更叶片包括: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向上下变更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和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向左右变更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
左右风向变更叶片通常由多个叶片构成。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左右风向变更叶片被上下风向变更叶片等覆盖而收纳在室内机主体内,在空气调节机运转时,利用控制室内机的遥控器(远距离操作装置)使左右风向变更叶片倾斜期望的角度,将从吹出口吹出的风向左右变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483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一般的家庭中空气调节机的设置场所多是在起居室(客厅)。从上方观察起居室时的形状多为细长的大致长方形(开放型起居室),并且空气调节机有时设置在起居室的角落附近。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风到达整个房间,需要使气流在横方向上到达远处。但是,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与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的风速相比,左右方向的风速低很多,因此不能够向横方向充分地送出气流。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气流在横方向上送至远处的空气调节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其控制对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的风向变更叶片来进行空气调节运转,在该空气调节机中,上述风向变更叶片具有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向左右变更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上述左右风向变更叶片包括:位于从上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观察时的右侧,由多个叶片构成的右叶片;和位于左侧,由多个叶片构成的左叶片,在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上述左叶片和上述右叶片中位于与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叶片,以与位于与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同的一侧的叶片相比,相对于上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更大的方式倾斜。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在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左叶片和右叶片中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叶片,以与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同的一侧的叶片相比,相对于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更大的方式倾斜。由此,能够将来自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同的一侧的叶片的气流,利用来自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叶片的气流压下,由此能够将气流向横方向引导,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附图说明
基于参照附图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下述记载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
图1是构成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进深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室内机的概要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2的线IV-IV的截面图。
图5是吹出口的两侧壁向下游侧扩展开的情况下的沿图2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6是吹出口的两侧壁向下游侧扩展开的情况下的沿图2的线IV-IV的截面图。
图7是空气调节机停止时的上下叶片的放大图。
图8是在空气调节机运转时将吹出风向左右变更时的上下叶片的放大图。
图9是空气调节机运转时的上下叶片的端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沿图1的线X-X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左右叶片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在空气调节机运转时将吹出风向右变更时的室内机的截面图。
图13是组合多个直线部和多个圆弧形状的左右侧壁的放大图。
图14是具有图13的侧壁的室内机的正面图。
图15是以一个圆弧形状形成侧壁的情况下的室内机的正面图。
图16是以一个直线形状形成侧壁的情况下的室内机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是,一种空气调节机,其控制对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的风向变更叶片来进行空气调节运转,在该空气调节机中,上述风向变更叶片具有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向左右变更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上述左右风向变更叶片包括:从上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观察时位于右侧,由多个叶片构成的右叶片;和位于左侧,由多个叶片构成的左叶片,在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上述左叶片和上述右叶片中的、位于与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叶片,以与位于与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同的一侧的叶片相比,相对于上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更大的方式倾斜。
根据该结构,在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左叶片和右叶片中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叶片,以与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同的一侧的叶片相比,相对于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更大的方式倾斜。由此,能够将来自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同的一侧的叶片的气流,利用来自位于与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叶片的气流压下(按压),由此能够将气流向横方向引导,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中,上述风向变更叶片具有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向上下变更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上述上下风向变更叶片包括:从上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观察时位于上侧的上叶片;和位于下侧的下叶片,在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上述上叶片被驱动至遮挡上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使上叶片倾斜以遮挡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由此,能够将要向吹出口的正面方向流动的气流压下而使其朝向左右方向,能够形成左右方向的流动,使气流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第三发明是,在第二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中,在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上述上叶片和上述下叶片以前端侧的间隔小于后端侧的方式被驱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要向吹出口的正面方向流动的气流压下而使其朝向左右方向,能够提高向左右方向的弯曲效果,使气流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第四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中,在上述上叶片或上述下叶片的左右端部附近,设置有将气流向左右方向引导的引导板。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引导板将气流向左右方向变更,能够使气流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第五发明是,在第四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中,在上述上叶片或上述下叶片的倾斜中,在供冷运转时的倾斜比供暖运转时的倾斜更靠上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行利用空气特性的空气调节。
第六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中,在上述左叶片或上述右叶片向左侧或右侧驱动时,构成上述左叶片或上述右叶片的多个叶片中相邻的叶片以从吹出口的正面方向观察时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左右风向变更叶片遮挡吹出口的正面方向,能够使要向吹出口的正面方向流动的气流朝向左右方向,能够提高向左右方向的弯曲效果,使气流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第七发明是,在第六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中,使上述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的形状为从吹出的气流的上游向下游向外侧扩展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与吹出口的左右侧壁的碰撞,减少能量损失,因此,能够增加向左右方向的风力,使气流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第八发明是,在第七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中,具有将风从上述吹出口向室内送风的风扇(鼓风机),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左侧或右侧时的上述风扇的转速被控制为大于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正面时的上述风扇的转速。
根据该结构,通过以在与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正面的情况相比,空气更容易受到阻力的左右方向的设定时,风扇的转速更大的方式进行控制,能够与阻力导致的风力损失相抵消,减少由运转模式引起的风量的差异,提高利用者的舒适性。
第九发明是,在第一方向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气调节机中,以在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左侧或右侧时,与将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正面的情况相比,在供冷运转时温度变低,在供暖运转时温度变高的方式进行温度修正。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运转模式产生的温度差,达到温度的均衡,提高利用者的舒适性。
在继续说明本发明之前,在附图中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一般家庭中使用的空气调节机,通常包括以致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图1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室内机包括:主体2;和自由开关主体2的前面开口部2a的可动前面板(以下简称为前面板)4。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前面板4与主体2紧贴,关闭前面开口部2a,与此相对,在空气调节机运转时,前面板4向从主体2离开的方向移动,使前面开口部2a开放。另外,图1表示前面板4关闭前面开口部2a的状态。
此外,在主体2的内部包括:热交换器6;将从上述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取入的室内空气由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再向室内吹出的风扇8;对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10进行开关,并且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向上下变更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以下简称为“上下叶片”)12;和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向左右变更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以下简称为“左右叶片”)14。此外,在上述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与热交换器6之间,设置有用于除去从上述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取入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的过滤器16。
上下叶片12包括:开关吹出口10的下叶片18;和设置于上叶片18的上方,与下叶片18协同动作,控制从吹出口10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的上叶片20。此外,下叶片18与驱动轴22连结,上叶片20与驱动轴24连结。各驱动轴22、24与驱动电机等驱动源(未图示)连结。
如图10~图12所示,左右叶片14包括:在从室内机的正面观察时位于左侧的一组左叶片14a;和从室内机的正面观察时位于右侧的一组右叶片14b。一组叶片14a或14b由多个(例如4个)叶片构成。此外,各组的叶片14a、14b分别与各自的驱动源(例如驱动电机)26连结,被驱动源26独立控制。
当空气调节机开始运转时,上下叶片12被控制为开,开放吹出口10,风扇8被驱动。由此,室内空气经由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被取入室内机的内部。被取入的室内空气由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通过风扇8,通过在风扇8的下游侧形成的通风路径28,从吹出口10吹出。
来自吹出口10的空气的吹出方向被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控制。此外,上下叶片12的上下方向的角度和左右叶片14的左右方向的角度由控制室内机的遥控器(远距离操作装置)控制。
进一步,位于吹出口10的上游侧的通风路径28包括:位于风扇8的下游侧的作为通风路径28的后部壁的后引导件30(rear guider);位于风扇的下游侧且与后引导件30相对,作为通风路径28的前部壁的稳定器(stabilizer)32;和主体2的两侧壁34(参照图3)。
另外,上述词语“稳定器”能够分为:位于风扇8的下游附近,使在风扇8的前部附近产生的风涡稳定化的稳定器;和位于该稳定器的下游侧,承担由风扇8输送来的空气的压力恢复功能的扩散器(diffuser)的前部壁部分。在本说明书中,将它们总称为“稳定器”。
此外,说明了前面板4为可动式的情况,但前面板4也可以为固定式的。
(上下叶片12的形状)
此处,简单说明上下叶片12(下叶片18和上叶片20)的形状。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室内机的概要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2的线IV-IV的截面图。
图3是下叶片18开放吹出口10时从室内机的前方观察上叶片20的图。如图3所示,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上叶片20从前方观察具有大致T字的形状。
即,上叶片20的横宽(左右方向的长度)并不保持一定。与驱动轴24连结的上叶片20包括:位于主体2的两侧壁34之间(吹出口10)的宽度较窄部20a;和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位于宽度较窄部20a的上方,覆盖吹出口10的上方的主体2的宽度较宽部20b。宽度较窄部20a的横宽设定为比吹出口10的横宽稍短,宽度较宽部20b的横宽设定为比吹出口10的横宽长。
同样地,下叶片18的横宽也并不保持一定。与驱动轴22连结的下叶片18包括:位于主体2的两侧壁34之间(吹出口10)的宽度较窄部18a;和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覆盖吹出口10的宽度较宽部18b。宽度较窄部18a的横宽设定为比吹出口10的横宽稍短,宽度较宽部18b的横宽设定为比吹出口10的横宽长。
另外,在图1和图3中,以空气调节机停止时由下叶片18覆盖全部的吹出口10的方式设定形状,但是并非必须覆盖吹出口10的全部。例如,也能够以覆盖吹出口10的一部分的方式设定形状。
此外,上叶片20和下叶片18的形状为大致T字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为了使叶片形状在左右方向尽可能地伸长,上叶片20和下叶片18具有通过主体2的两侧壁34的旋转轴,而且具有延伸至主体2的外部轮廓两端的宽度较宽部18b即可。
此处,将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以下叶片18覆盖吹出口10、以上叶片20覆盖吹出口10的上方的主体2的状态下的下叶片18和上叶片20的前表面定义为“设计面”。在空气调节机运转时上下叶片12打开的状态下,从设计面向前方突出的下叶片18和上叶片20的部位(宽度较宽部18b、20b)的宽度大于比设计面更靠内侧的部位(宽度较窄部18a、20a)的宽度。
通过这样设定,在吹出口10的内侧,吹出风被上下叶片12(下叶片18和上叶片20)和左右侧壁34夹着,不会向上下左右漏风地被变更方向,从吹出口10吹出。另一方面,在吹出口10的外侧,被变更为左右方向的吹出风即使被吹出至比吹出口10的左右端部更向左右去的位置,因为具有向吹出口10的左右的侧壁34的外侧延长的上下叶片12,所以并不会扩散,而能够维持上下和左右的变更方向。
上下叶片12的横宽越长,维持吹出风的上下的变更方向的效果越好,但是考虑到室内机的设计等,宽度较宽部18b、20b的横宽优选设定为与主体2的横宽大致相等。
特别是在供暖时,在室内机的内部被加热的空气要从吹出口10向上方浮起,但其动作被上叶片20控制。进而,通过扩大上叶片20的横宽,能够防止暖气向上方的漏出。
另外,图3和图4表示安装有上下叶片12的驱动轴22、24的吹出口10的左右的侧壁34相互大致平行的情况。但是,如图5和图6所示,例如也可以以吹出口10的左右的侧壁34向下游侧直线或曲线扩展开的方式形成扩散器。在该情况下,以下叶片18的宽度较窄部18a和上叶片20的宽度较窄部20a的横宽向下游侧去逐渐变长的方式进行形状设定,使得侧壁34的扩散器与上下叶片12的左右端部之间的间隙不会随着向下游侧去而变大。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设定形状,能够减少在由左右叶片14向左右变更后的吹出风沿着侧壁34的扩散器向左右吹出时,从上下叶片12与侧壁34的间隙向上方或下方的泄漏。由此,能够提高上下或左右的变更性能。
此外,如图1所示,以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下叶片18与上叶片20的进深方向的一部分重合的方式,使下叶片18和上叶片20的进深方向的长度变长。由此,能够提高上方和下方的变更性能。
图7是空气调节机停止时的上下叶片12的放大图。如图7所示,在上叶片20的宽度较窄部20a的外表面,形成有与下叶片18的相对部(前端部)的形状互补的形状的凹部20c。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下叶片18的相对部与上叶片20的凹部20c接近配置,由此重叠部分没有台阶差(设计面的表面拉平),空气调节机停止时的室内机的外观得到提高。
图8是空气调节机运转时将吹出风向左右变更时的上下叶片12的放大图。如图8所示,上叶片20被驱动至遮挡吹出口10的正面方向的位置。由此,要向吹出口10的正面方向流动的气流被上叶片20压下,结果形成向左右方向的流动。
进一步,因为以上叶片20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θ1大于下叶片18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θ2的方式倾斜,所以上叶片20和下叶片18的间隔在前端侧比后端侧小。由此,要向吹出口10的正面方向流动的气流进一步被压下,被变更向左右方向。
这样,通过使上叶片20和下叶片18倾斜,能够提高对吹出风的向左右方向的弯曲效果,使得气流能够在左右方向到达远处。此外,像这样向左右方向弯曲的气流沿着房屋的壁面,在所谓“附壁效果”的影响下,能够进一步延长向左右方向的到达距离。
图9是空气调节机运转时的上下叶片12的端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如图9所示,下叶片18在其端部附近具有将吹出风向左右方向引导的引导板50。进一步详细叙述,引导板50具有从在通风路径28中流动的空气的流向观察时从上游向下游大致外侧扩大的形状,有助于将吹出风向左右变更。
另外,在图9中进行了引导板50的说明,但是当然在没有引导板50的情况下,仅利用上叶片20和下叶片18的压下效果,也能够使气流向左右方向的到达距离与通常的到达距离相比得以伸长。
此外,说明了下叶片18具有引导板50的情况,但上叶片20也同样可以具有引导板50。此外,也可以是上下叶片12两者分别具有不同的引导板50。进一步,作为引导板50的形状,在向外侧扩大的形状之外,也能够采用使吹出风向左右变更的其它形状。
(左右叶片14的形状)
图10是沿图1的线X-X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将左右叶片14最大限度地向左方向和右方向驱动时的截面示意图。进一步,图12是在空气调节机运转时将吹出风向右变更时的与图10和图11同样的室内机的截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驱动左右叶片14,在被后引导件30和稳定器32夹着的通风路径28中通过的吹出风的风向被变更。通过使左右叶片1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尽可能地长,能够提高气流向左右方向的弯曲效果。
图11表示将左叶片14a最大限度地向左方向驱动,将右叶片14b最大限度地向右方向驱动的图。图11所示的左叶片14a和右叶片14b中各个相邻的叶片覆盖重叠。更具体地说,在图11的状态下,从正面方向观察左右叶片14时,相邻的叶片的一个叶片的前缘覆盖另一叶片的后缘。即,在被最大限度地向右方向或左方向驱动时,从风扇8吹出的风与左叶片14a或右叶片14b碰撞,气流一定会向左方向或右方向弯曲。
另外,在使左叶片14a或右叶片14b从朝向正面方向的状态(图10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向左方向侧驱动的期间,或者最大限度地向右方向侧驱动的期间,左叶片14a或右叶片14b的相邻的叶片彼此成为覆盖重叠的状态。
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在从吹出10的正面方向观察左叶片14a中的一个叶片52和与其相邻的叶片54时,在叶片54的左侧部分,产生被叶片52覆盖的区域R。即,左叶片14a以从吹出10的正面方向观察时相邻的叶片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这样,通过以在使左右叶片14最大程度倾斜时吹出10的正面方向被左右叶片14遮挡的方式设定左右叶片14的大小,能够将要向吹出10的正面方向流动的气流向左右变更,使气流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如上所述,在左叶片14a或右叶片14b的可动范围内,左叶片14a和右叶片14b的相邻的叶片彼此覆盖重叠(即,相邻叶片的一个叶片的后缘被另一叶片的前缘覆盖),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气流向左右方向的弯曲效果。
另外,图11中以左叶片14a向左方向驱动、右叶片14b向右方向驱动的状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在将左叶片14a向右方向驱动、将右叶片14b向左方向驱动的情况下,也与图11同样,相邻的叶片彼此覆盖重叠。
此外,如图1所示,上叶片20的摆动支点(驱动轴24)侧的端缘部配置在稳定器32的下游侧端缘部A的附近,下叶片18的摆动支点(驱动轴22)侧的端缘部配置在后引导件30的下游侧端缘部C的附近。根据这样的配置,在两个上下叶片12(上叶片20和下叶片18)打开时,将左右叶片14的下游侧的端部以接近上下叶片12的上游侧的端缘部的状态夹持。由此,能够使通过被后引导件30和稳定器32的夹着的通风路径28的吹出风没有泄漏地通过两个上下叶片12之间。即,能够在维持吹出风的左右变更状态的同时将吹出风向下方向变更。
此外,如图12所示,在将吹出风向右变更的情况下,左侧的一组叶片14a以与右侧的一组叶片14b相比与正面方向所成的角度更大的方式倾斜。即,以左叶片14a相对于吹出口10的正面方向的角度θ3大于右叶片14b相对于吹出口10的正面方向的角度θ4的方式倾斜。根据这样的配置,通过左叶片14a的气流被通过右叶片14b的气流压下,由此将气流向右方向引导。从而促进气流向右方向的变更。
此外,在吹出风从吹出口10向开放空间吹出时,从吹出口10吹出的风沿着壁面流动。由此,能够得到附壁效果,能够使气流在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另外,在将吹出风向左变更的情况下,通过使左右叶片14以左右方向与图12的配置关系相反的方式分别倾斜,能够同样得到向左方向的气流的押下效果和附壁效果。
此外,通过组合利用左右叶片14的向左右方向的气流压下效果和上述上下叶片12的上下方向的气流的遮挡和随之向左右方向的变更效果,能够协同作用地向左右方向变更气流,能够使气流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决定左右叶片14的形状时,确保左右叶片14与周围的部件(后引导件30、稳定器32等)不干涉的最小余隙,并且使左右叶片14的进深方向的长度尽可能地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叶片14如图10所示朝向正面方向的状态下也能够关闭上下叶片12,但是为了使左右叶片14更长,采用在左右叶片14朝向正面时,左右叶片14的前端部比设计面更向前方突出的结构也可以。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左右叶片1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更长,能够提高气流向左右方向的弯曲效果。
但是,在采用这样的左右叶片14的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停止时关闭上下叶片12,则上下叶片12与左右叶片14发生干涉。
于是,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停止时,与图11的情况同样,在使叶片14a向左侧倾斜的同时使叶片14b向右侧倾斜之后(以使两组叶片14a、14b的前端部打开的方式倾斜之后),以上下叶片12关闭吹出口10。由此,能够避免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的干涉。
即,在空气调节机运转时,在打开上下叶片12的状态下,在通风路径28内的流动方向上较长的左右叶片14不仅能够不与上下叶片12干涉地自由进行吹出风的左右变更,而且能够提高左右的风向变更性能。另一方面,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在使左右叶片14倾斜之后,以上下叶片12关闭吹出口10,由此能够将左右叶片14收纳于主体2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使左侧的一组叶片14a向左侧倾斜,使右侧的一组叶片14b向右侧倾斜,但是也可以使两组叶片14a、14b向相同方向倾斜。
(吹出口10的侧壁形状)
此处,“吹出口10的侧壁形状”是指从正面观察吹出口10的左右的侧壁34时的形状。
左右的侧壁34在通风路径28内具有随着向吹出口10去而向外侧方向扩展的截面形状。如图13所示,该截面形状为向吹出口10组合多个直线部36、40和多个圆弧形状38、42的结构。
参照图13进一步进行详细叙述,左右的侧壁34各自形成在风扇8的紧挨的下游侧,包括:与风扇8的旋转中心轴大致正交的直线部36;以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形成在直线部36的下游侧,与直线部36连接的圆弧部38;以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形成在圆弧部38的下游侧,与圆弧部38连接的直线部40;以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形成在直线部40的下游侧,与直线部40连接的圆弧部42。圆弧部42与主体2的前表面下部的直线部46连接。
如图15所示,在使与大致平面形状的左右叶片14相对的侧壁34为一个圆弧形状的情况下,在侧壁34与最外侧的左右叶片14之间的通风路径28a产生局部的狭窄部44。此外,通风路径28a的宽度从上游侧向狭窄部44去逐渐变窄,而且从狭窄部44向下游侧逐渐变宽。由此,通风阻力和与侧壁的碰撞引起的能量损失变大。
与此相对,根据图13和图14所示的侧壁34的形状,从风扇8吹出的风在通过向左右倾斜的左右叶片14与侧壁34的直线部40之间的封闭空间时,左右叶片14与侧壁34之间的通风路径28a没有局部变窄。由此,能够减少在左右叶片14与侧壁34之间被向左右变更的吹出风的通风阻力和与侧壁的碰撞引起的能量损失。
进一步,如图16所示,在使与左右叶片14相对的侧壁34为一个直线形状的情况下,吹出风从吹出口10向开放空间被吹出时,从吹出口10吹出的风从壁面剥离,由此附壁效果减弱。
与此相对,根据图13和图14所示的侧壁34的形状,在吹出风从直线部40的下游侧的吹出口10向开放空间被吹出时,从侧壁34到主体2的前表面的左右端部,吹出风不会从壁面剥离而向左右横向吹出。由此,能够生成沿左右壁面方向的气流,能够提高附壁效果。
由此,沿左右侧壁34流动的吹出风,在通风路径28a内其流动不会变弱,而且,在从吹出口10被吹出之后,能够维持其流动强度地向左右大幅变更而吹出。
此外,如图13所示,在直线部40的上游侧设置向外侧扩展的圆弧部38,由此从风扇8向前方吹出的风被引导至沿着向外侧扩展的侧壁34的直线部40的方向,向左右叶片14与侧壁34的直线部40之间的流动变得更平滑。不仅如此,下游侧的圆弧部42的终端以与主体2前表面的直线部46大致相接的方式设定形状,因此吹出风沿着主体2前表面进一步流动。
另外,此处的“大致相接”意味着,从圆弧部42的曲率中心到直线部46的距离与圆弧部42的曲率半径相等,或者,比圆弧部42的曲率半径稍小。
进一步,从吹出口10向开放空间吹出的气流容易从侧壁34剥离,但如果将下游侧的圆弧部42的曲率半径(例如R45)设定为大于上游侧的圆弧部38的曲率半径(例如R10),则附壁效果提高,从吹出口10向开放空间吹出的气流难以从侧壁34剥离。
而且,以在使左右叶片14最为倾斜的情况下,左右叶片14与直线部40之间的通风路径28a向下游侧一定程度变窄的方式设定形状。通过使通风路径28a向下游侧变窄而增速的吹出风的流动,利用附壁效果附着在圆弧部42和直线部46。由此,吹出风进一步沿着主体2前表面流动。
在图14~图16中,说明了左叶片14a和右叶片14b向左倾斜的情况,但在向右倾斜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供冷运转时和供暖运转时,可以以不同的方法对上叶片20和下叶片18进行控制。例如,能够以上叶片20或下叶片18在供冷运转时比在供暖运转时更向上方向倾斜的方式进行控制。通常冷空气的比重更重,因此容易下行,温暖空气比重较轻,因此容易上行,于是通过这样控制,能够进行利用空气特性的空气调节。
此外,也可以以使吹出风向左右变更时的风扇8的转速大于设定为正面方向时的转速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将吹出风向左右变更了的情况下,由于与叶片的碰撞等,吹出风的能量有损失,风力容易降低,由此通过预先将风扇8的转速设定得较大,能够防止风力的不均衡。这样,能够与由阻力引起的风力损失相抵消,减少由运转模式引起的风量的差异,提高利用者的舒适性。
此外,在将吹出风向左右变更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温度修正。即,在将吹出风向左右变更的情况下,风力容易下降,存在温度调整效果变弱的可能性,因此与设定为正面方向的情况相比,以在供冷运转时使温度较低,在供暖运转时使温度较高的方式预先进行温度修正。由此能够防止温度调整的不均衡。这样,能够抑制由运转模式引起的温度的差异,提高利用者的舒适性。
本实施方式记载的风向控制是,利用左右叶片14和上下叶片12压下气流,使得气流向右方向或左方向的到达距离延长。也可以以仅在用户利用遥控器设定最靠左方向或最靠右方向的风向时,上叶片20被驱动至遮挡吹出口10的正面方向的位置,利用上下叶片12压下气流的方式进行控制。本实施方式的右方向中或左方向,不是指设定为最靠左方向、最靠右方向,而是指从正面靠右或靠左的右方向、左方向。
另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各自所具有的效果。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在将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左或右时压下气流,能够使得在左右方向上到达远处,因此,对于包含在一般家庭中特别是在起居室中使用的空气调节机的各种空气调节机是有用的。
以上参照附图并基于优选实施方式充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明确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变形和修改只要不超过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该理解为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
附图标记
2室内机主体;2a前面开口部;2b上面开口部;4前面板;6室内热交换器;8室内风扇(鼓风机);10吹出口;12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4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a左侧的叶片;14b右侧的叶片;16过滤器;18上叶片;18a宽度较窄部;18b宽度较宽部;20上叶片;20a宽度较窄部;20b宽度较宽部;20c凹部;22驱动轴;24驱动轴;26驱动源;28、28a通风路径;30后引导件(rear guider);32稳定器;34侧壁;36直线部;38圆弧部;40直线部;42圆弧部;44狭窄部;46直线部;50引导板;52叶片;54叶片。

Claims (9)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控制对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的风向变更叶片来进行空气调节运转,该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变更叶片具有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向左右变更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所述左右风向变更叶片包括:从所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观察时位于右侧,由多个叶片构成的右叶片;和位于左侧,由多个叶片构成的左叶片,
在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所述左叶片和所述右叶片中的、位于与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叶片,以与位于与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同的一侧的叶片相比,相对于所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更大的方式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变更叶片具有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向上下变更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所述上下风向变更叶片包括:从所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观察时位于上侧的上叶片;和位于下侧的下叶片,
在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所述上叶片被驱动至遮挡所述吹出口的正面方向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向左或向右时,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以前端侧的间隔小于后端侧的方式被驱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叶片或所述下叶片的左右端部附近,设置有将气流向左右方向引导的引导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叶片或所述下叶片的倾斜中,供冷运转时的倾斜比供暖运转时的倾斜更靠上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叶片或所述右叶片向左侧或右侧驱动时,构成所述左叶片或所述右叶片的多个叶片中相邻的叶片以从吹出口的正面方向观察时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的形状为从吹出的气流的上游向下游向外侧扩展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该空气调节机具有将风从所述吹出口向室内送风的风扇,
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左侧或右侧时的所述风扇的转速被控制为大于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正面时的所述风扇的转速。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以在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左侧或右侧时,与将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设定为正面的情况相比,在供冷运转时温度变低,在供暖运转时温度变高的方式进行温度修正。
CN201210050223XA 2011-09-02 2012-02-29 空气调节机 Pending CN1029802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1692A JP2013053796A (ja) 2011-09-02 2011-09-02 空気調和機
JP2011-191692 2011-09-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0284A true CN102980284A (zh) 2013-03-20

Family

ID=4785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0223XA Pending CN102980284A (zh) 2011-09-02 2012-02-29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53796A (zh)
CN (1) CN102980284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3644A (zh) * 2013-06-26 2013-10-23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出风装置
CN104236038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CN104697055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TWI509079B (zh) * 2013-08-01 2015-11-21 Koyo Thermo Sys Co Ltd Heat treatment device
CN106016453A (zh) * 2015-03-31 2016-10-12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CN106537055A (zh) * 2015-03-17 2017-03-22 夏普株式会社 风向板
CN107726444A (zh) * 2016-08-09 2018-02-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8344145A (zh) * 2018-02-09 2018-07-3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8507012A (zh) * 2017-02-24 2018-09-0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905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送风装置及应用其的取暖换气扇
CN110748953A (zh) * 2018-07-23 2020-0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10986346A (zh) * 2019-12-19 2020-04-10 李春春 一种基于对向差速吹风的圆柱式空调用扫风装置
CN113701258A (zh) * 2021-07-27 2021-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栅及空调器
CN114364922A (zh) * 2019-09-17 2022-04-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4347B2 (ja) * 2015-09-10 2018-0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6664982B2 (ja) * 2016-02-10 2020-03-13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調システム
CN110392806B (zh) 2017-03-09 2021-07-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WO2019180781A1 (ja) * 2018-03-19 2019-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7224523B2 (ja) * 2020-02-20 2023-0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380197A (zh) * 2020-04-14 2020-07-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2355A (ja) * 1987-11-27 1989-06-05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調制御装置
JPH0413042A (ja) * 1990-04-27 1992-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6288605A (ja) * 1993-04-05 1994-10-1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H06313614A (ja) * 1992-08-26 1994-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風向調整装置
CN2233060Y (zh) * 1995-07-24 1996-08-14 李道宏 空调送风装置
CN1793739A (zh) * 2004-12-22 2006-06-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室内机
CN201129832Y (zh) * 2007-11-19 2008-10-08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器
JP2009222302A (ja) * 2008-03-17 2009-10-01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0032160A (ja) * 2008-07-30 2010-02-12 Fujitsu General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101676638A (zh) * 2008-09-19 2010-03-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吸顶式空调机
JP2010249447A (ja) * 2009-04-17 2010-11-0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0738B (zh) * 2008-02-08 2013-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2355A (ja) * 1987-11-27 1989-06-05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調制御装置
JPH0413042A (ja) * 1990-04-27 1992-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6313614A (ja) * 1992-08-26 1994-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風向調整装置
JPH06288605A (ja) * 1993-04-05 1994-10-1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233060Y (zh) * 1995-07-24 1996-08-14 李道宏 空调送风装置
CN1793739A (zh) * 2004-12-22 2006-06-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室内机
CN201129832Y (zh) * 2007-11-19 2008-10-08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器
JP2009222302A (ja) * 2008-03-17 2009-10-01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0032160A (ja) * 2008-07-30 2010-02-12 Fujitsu General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101676638A (zh) * 2008-09-19 2010-03-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吸顶式空调机
JP2010249447A (ja) * 2009-04-17 2010-11-0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6038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CN104236038B (zh) * 2013-06-20 2017-09-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CN103363644B (zh) * 2013-06-26 2016-01-20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出风装置
CN103363644A (zh) * 2013-06-26 2013-10-23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出风装置
TWI509079B (zh) * 2013-08-01 2015-11-21 Koyo Thermo Sys Co Ltd Heat treatment device
CN104697055B (zh) * 2015-02-13 2017-06-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04697055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06537055B (zh) * 2015-03-17 2019-08-13 夏普株式会社 风向板
CN106537055A (zh) * 2015-03-17 2017-03-22 夏普株式会社 风向板
CN106016453A (zh) * 2015-03-31 2016-10-12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CN106016453B (zh) * 2015-03-31 2020-04-07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CN107726444B (zh) * 2016-08-09 2021-03-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7726444A (zh) * 2016-08-09 2018-02-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8507012A (zh) * 2017-02-24 2018-09-0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07012B (zh) * 2017-02-24 2022-05-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44145A (zh) * 2018-02-09 2018-07-3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8344145B (zh) * 2018-02-09 2023-11-1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0319059B (zh) * 2018-03-30 2022-04-22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送风装置及应用其的取暖换气扇
CN11031905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送风装置及应用其的取暖换气扇
CN110748953A (zh) * 2018-07-23 2020-0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10748953B (zh) * 2018-07-23 2022-06-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14364922A (zh) * 2019-09-17 2022-04-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机
CN114364922B (zh) * 2019-09-17 2023-08-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机
CN110986346A (zh) * 2019-12-19 2020-04-10 李春春 一种基于对向差速吹风的圆柱式空调用扫风装置
CN113701258A (zh) * 2021-07-27 2021-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栅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53796A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0284A (zh) 空气调节机
EP2762795B1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CN101449106B (zh) 空调
CN103608628B (zh) 空调室内机
AU2016319451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EP2799790B1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EP2821717B1 (en) Wind direction controller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same
JP4945678B1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4199590A1 (ja) 空気調和機
AU2016320945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CN103261808B (zh) 空调机
CN207230880U (zh) 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及其空调器
CN108507012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JP583420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6656428U (zh) 空调室内机
JP4864159B1 (ja) 空気調和機
JP4947224B1 (ja) 空気調和機
JP623339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96614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630816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71639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