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8628B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08628B CN103608628B CN201280030907.1A CN201280030907A CN103608628B CN 103608628 B CN103608628 B CN 103608628B CN 201280030907 A CN201280030907 A CN 201280030907A CN 103608628 B CN103608628 B CN 1036086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idewall
- stream
- air conditioner
- indoor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8—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the Coanda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使吹出空气流更宽范围地遍及到左右的空调室内机。在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4)中具有主体壳体(5)和风向调节部(6)。主体壳体(5)具有调和空气的吹出流路(8)。风向调节部(6)配置在吹出流路(8)的出口附近,具有调节风向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离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最近的外侧垂直挡板(61)具有这样的部分:在处于采取越到调和空气的空气流的下游侧越接近第1侧壁(87)的姿势的状态下,下游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即中央部分(61a)与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而且,下游侧的端部的中央部分(61a)以外的上方部分(61b)、下方部分(61c)与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大于10m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过去,在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中,与天花板吊挂式的空调机相比,能够设置吹出口的位置受到限制,因而谋求从吹出口向左右方向更宽范围地吹出调和空气。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10553号公报)中记载的空调机中,关注于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阻碍向左右方向更宽范围地吹出调和空气,而采用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以使吹出口的左右的宽度随着朝向吹出方向而变宽的方式弯曲的构造。在采用了将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扩大的形状的该空调机中,能够在向左右更宽范围地吹出调和空气的状态下,抑制空气流冲击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并使调和空气向左右方向扩散。另外,在这种使左右的宽度变宽的侧壁部分中,采用向左右方向平滑地弯曲而形成的面,因而能够得到附壁效应,能够使调和空气的吹出流沿着弯曲面,并进一步向左右方向扩散。根据以上所述,能够更宽范围地向左右方向吹出调和空气。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机中,在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与垂直挡板之间确保较宽的空间,因而即使是向左右更宽范围地吹出调和空气的状态下,在垂直挡板与左右的侧壁之间通过的调和空气的气流也处于维持较快的风速的状态。这种调和空气的气流风速较快,难以急剧向左右方向拐弯。因此,在上述空调机中,为了利用附壁效应使风速较快的调和空气的气流一点一点地向左右方向扩散,而采用随着朝向室内侧(使空气流直线行进时的行进方向)而向左右方向一点一点扩展形成的弯曲形状。该弯曲形状采取朝向室内侧长长地延伸的形状,以便确保空气流沿着表面流动的长度(能够得到附壁效应的长度)尽量长。
但是,在吹出口的左右的侧面采用这样朝向室内侧长长地延伸的形状的情况下,将导致装置大型化。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能够使吹出空气流更宽范围地遍及到左右,而且不会使装置大型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具有壳体和风向调节部。壳体具有调和空气的吹出流路。风向调节部配置在吹出流路的出口附近,具有调节风向的多个风向引导叶片。多个风向引导叶片位于吹出流路的左右的侧壁之间。离左右的侧壁中任意一个侧壁即规定的侧壁最近的风向引导叶片具有这样的部分:在处于采取越到调和空气的空气流的下游侧越接近规定的侧壁的姿势的状态下,下游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即第1部分与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而且,下游侧的端部的第1部分以外的部分即第2部分与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10mm。
其中,所谓“处于采取越到调和空气的空气流的下游侧越接近规定的侧壁的姿势的状态”,既可以是利用止挡件等限制构件使风向引导叶片在构造上最接近规定的侧壁的状态,也可以是在风向引导叶片的倾斜状态被控制的情况下最接近规定的侧壁的状态。
另外,所谓“第1部分与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的状态,只要第1部分与规定的侧壁的最近距离为10mm以下就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包括相互接触的状态、最近距离为8mm以下的状态、最近距离为5mm以下的状态、最近距离为4mm的状态、第1部分与规定的侧壁相互接触的状态等。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被吹出的调和空气主要在与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10mm的部分通过,不易在规定的侧壁与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的部分通过。因此,被吹出的调和空气在通过规定的侧壁与风向引导叶片之间时,不易产生“由于在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与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狭小达10mm以下的部分通过而使得流速加快”的情况。被吹出的调和空气反而避开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与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狭小达10mm以下的部分,而是在第2部分与规定的侧壁之间通过,从而在第1部分与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部分中的通过流量被抑制为较低流量。因此,在规定的侧壁与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之间的间隙中通过的空气流被抑制为较小风速。因此,多个风向引导叶片中位于比处于左右方向的端部的风向引导叶片靠内侧的位置的风向引导叶片所形成的、想要向左右方向扩散的调和空气的气流,不易受到在上述规定的侧壁与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的间隙中通过的空气流的影响,向左右方向的扩散受阻挡的程度被抑制为较小程度。因此,即使是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不采用像过去那样向室内侧(使空气流直线行进时的行进方向)长长地延伸的形状时,也能够使调和空气更宽范围地遍及到左右,并避免装置的大型化。另外,在这样规定的侧壁与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的狭窄部分的附近,规定的侧壁与风向引导叶片的第2部分之间的间隙形成为宽达10mm以上,因而调和空气能够被引导到该较宽的部分中,并抑制在规定的侧壁与风向引导叶片之间通过的调和空气的压力损失。
根据以上所述,能够将被吹出的调和空气的压力损失抑制为较小程度,并使调和空气更宽范围地遍及到左右方向。
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在吹出流路的出口的前面侧缘与背面侧缘之间的中心部分或者其附近部分处,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与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另外,“中心部分或者其附近部分”可以仅是中心部分,也可以仅是中心部分的附近部分,还可以包括中心部分及其附近部分双方。例如,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可以指仅中央部分、仅中央部分的附近部分、以及中央部分及其附近部分双方这些部分中的任意部分,也可以指宽度不足吹出流路的出口的前面侧缘与背面侧缘之间距离的50%的部分,还可以指不足40%、不足30%、不足20%及不足10%的任意部分。
在空调室内机中,在吹出口的中心附近流过的调和空气的风速没有摩擦,相应地比在沿着壁面的部分中流过的调和空气的风速快。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这样在吹出口的中心部分处采用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与规定的侧壁之间为10mm以下的狭小间隙。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吹出口的中央附近的调和空气的风速。由此,能够抑制风向引导叶片中位于更内侧的风向引导叶片所形成的、想要向左右方向的扩散的调和空气的气流,被在上述规定的侧壁与风向引导叶片的第1部分之间的间隙中通过的以较快的风速直线行进的空气流阻碍。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将向左右方向的扩散受阻挡的程度抑制为较小程度,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调和空气向左右方向的扩散。
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多个风向引导叶片包括位于左右方向的两端的长叶片、和与所述长叶片相比空气流所沿着的部分的长度短的短叶片。
另外,在此,不限于只有左端的风向引导叶片和右端的风向引导叶片是长叶片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在左端的风向引导叶片与短叶片之间、和/或右端的风向引导叶片与短叶片之间进一步设置长叶片。并且,还可以在左端的风向引导叶片与短叶片之间、和/或右端的风向引导叶片与短叶片之间,设置长叶片与短叶片的中间尺寸的风向引导叶片。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在左右方向的两端设置与设于内侧的短叶片相比空气流所沿着的部分的长度长的长叶片。因此,在以能够使与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的方式设置风向引导叶片的情况下,与风向引导叶片全部统一为短叶片的长度时相比,能够将叶片的合计数量抑制为较少的数量。另外,由此也能够将基于全部风向引导叶片的压力损失的合计值抑制为较小的值。
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一~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壳体具有膨出曲面,该膨出曲面的形状为从吹出流路的出口附近向左右扩展,并朝向空气流的主流方向平滑地膨出。另外,所谓主流方向是指在不对沿着吹出流路而产生的空气流进行风向调节时产生的空气流中的主要的空气流。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能够利用膨出曲面所产生的附壁效应,使风向引导叶片中位于更内侧的风向引导叶片所形成的、想要向左右方向扩散的调和空气的气流,进一步更宽范围地向左右方向扩散。
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膨出曲面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的膨出高度为吹出流路的左右的侧壁与壳体的左右侧面之间的厚度的一半以下。另外,此处所讲的吹出流路的左右的侧壁与壳体的左右侧面之间的厚度,例如可以是吹出流路的出口附近的厚度。并且,膨出曲面的膨出高度例如优选20mm以下,更优选10mm以下。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膨出高度被抑制为较低的高度,因而能够抑制室内侧的空气流朝向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而流入。
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四或者第五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规定的侧壁和膨出曲面以大于膨出曲面的弯曲度的弯曲度平滑地连接起来。其中,所谓弯曲度较大,例如包括曲率半径较小的情况等。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规定的侧壁和膨出曲面平滑地连接起来,由此调和空气的气流不易远离壳体的表面,能够更可靠地得到附壁效应。并且,规定的侧壁和膨出曲面连接起来的部分的弯曲度形成为比膨出曲面的弯曲度大的弯曲度,因而能够使吹出流路的出口充分向左右扩展。由此,能够抑制调和空气的气流脱离膨出曲面,能够更宽范围地向左右方向供给调和空气。
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四~第六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空调室内机还具有从膨出曲面突出并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肋。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能够更可靠地向左右引导从吹出流路流出的调和空气。
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根据第一~第七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空调室内机还具有引导板,该引导板配置在吹出流路的出口的下游侧,变更沿着吹出流路的左右的各侧壁的气流的朝向并向左右引导。
在该空调室内机中,从吹出流路流出的调和空气被引导板调节成其行进方向强制地向左右方向进一步扩展,因而能够更可靠地向左右引导调和空气。
发明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将被吹出的调和空气的压力损失抑制为较小程度,并使调和空气更宽范围地遍及到左右方向。
在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调和空气向左右方向的扩散。
在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将风向调节叶片的合计数量抑制为较少的数量。
在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使调和空气的供给方向进一步向左右方向扩展。
在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抑制室内侧的空气朝向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而流入。
在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抑制调和空气的气流脱离膨出曲面,能够更宽范围地向左右方向供给调和空气。
在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更可靠地向左右引导从吹出流路流出的调和空气。
在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能够更可靠地向左右引导调和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在取下水平挡板的状态下从下侧斜前方观察的空调室内机的吹出流路附近的概略外观立体图。
图3是在取下水平挡板的状态下从下侧前方观察的空调室内机的吹出流路附近的概略外观立体图。
图4是从侧面侧观察的空调室内机的吹出流路附近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从风向引导叶片的旋转轴方向观察的空调室内机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空调室内机的概略俯视剖视图。
图7是另一个实施方式(5-1)的空调室内机的概略俯视剖视图。
图8是另一个实施方式(5-2)的空调室内机的概略俯视剖视图。
图9是另一个实施方式(5-3)的、从空调室内机的风向引导叶片的旋转轴方向观察的概略剖视图。
图10是另一个实施方式(5-4)的、从下侧斜前方观察的空调室内机的吹出流路附近的概略外观立体图。
图11是另一个实施方式(5-5)的空调室内机的概略俯视剖视图。
图12是过去的空调室内机的风向引导叶片位于下游侧的概略俯视剖视图。
图13是过去的空调室内机的风向引导叶片位于上游侧的概略俯视剖视图。
图14是参考例的从空调室内机的风向引导叶片的旋转轴方向观察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
图1是表示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回路图。
(1)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
空调装置1通过制冷剂配管将作为热源侧装置的空调室外机2和作为利用侧装置的空调室内机4连接起来,来进行配置有利用侧装置的空间中的空气调和。该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剂回路10、各种传感器和控制部70。
制冷剂回路10具有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电磁膨胀阀24、贮存器25、室外风扇26、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内风扇42等,通过将这些部件连接起来构成制冷剂回路10。另外,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电磁膨胀阀24、贮存器25和室外风扇26被收纳在空调室外机2内,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内风扇42被收纳在空调室内机4内。室外风扇26采用螺旋桨风扇。室内风扇42采用横流式风扇。另外,关于空调室内机4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四路切换阀22能够切换制冷运转循环和制热运转循环。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进行制冷运转时的连接状态,用虚线表示进行制热运转时的连接状态。在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制冷剂的冷却器发挥作用,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加热器发挥作用。在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冷却器发挥作用,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制冷剂的加热器发挥作用。
控制部70通过利用通信线70a将室外控制部72、室内控制部74、控制器71和各种传感器连接起来而构成,室外控制部72控制在空调室外机2内配置的设备,室内控制部74控制在空调室内机4内配置的设备,控制器71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设定输入并进行各种显示输出。该控制部70进行以空调装置1为对象的各种控制。
该控制部70通过控制器71从用户接受各种运转的设定来进行各种控制。
(2)空调室内机4的详细情况
图2是在取下水平挡板的状态下从下侧斜前方观察的空调室内机4的概略外观立体图。图3是在取下水平挡板的状态下从下侧前方观察的空调室内机的概略外观立体图。图4是从侧面侧观察的空调室内机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从风向引导叶片的旋转轴方向观察的空调室内机的概略剖视图。图6表示俯视观察的空调室内机的概略剖视图(在图6中省略图示水平挡板45)。
空调室内机4除上述的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内风扇42以外,还具有主体壳体5、外侧垂直挡板61、内侧垂直挡板62等。
(2-1)主体壳体5
主体壳体5具有:前面面板5a,其覆盖前面侧;下面面板5b,其覆盖下面侧;弯曲面部80,其设于吹出口的左右;以及由以上部分包围形成的吹出流路8等。
前面面板5a的下侧向背面侧倾斜延伸,并构成吹出流路8的吹出口的上缘。
下面面板5b是沿大致水平方向扩展的面板,其前方的缘部构成吹出流路8的下缘。
吹出流路8在主体壳体5的下面面板5b与前面面板5a之间具有朝向前侧的斜下方开口的吹出口。如图4所示,从下面面板5b的前方侧缘部延伸形成构成吹出流路8的背面的吹出背面8a,该吹出背面8a以随着朝向上方而向背面侧延伸的方式向背面下方侧突出地弯曲。并且,如图4所示,从前面面板5a的下端缘部延伸形成构成吹出流路8的前面的吹出前面8b,该吹出前面8b以随着朝向上方而向背面侧延伸的方式向背面下方侧突出地弯曲。
弯曲面部80分别设于吹出流路8的出口即吹出口的左右,以将前面面板5a的下端缘部和下面面板5b的前端缘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方式而扩展。如沿在左右方向而且在吹出流路8的进深方向扩展形成的平面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即图5所示,该弯曲面部80构成向室内侧膨出的膨出曲面85(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出一部分)。并且,该膨出曲面85构成弯曲面部8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而且是以从前面面板5a的下端缘部朝向下面面板5b的前缘部将膨出顶点连接起来的方式构成的。该膨出曲面85的弯曲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形成为曲率半径R1大约为100mm。另外,膨出曲面85的膨出高度h1(风向未被调节而是直线行进时的主流方向的宽度)形成为,吹出流路8的出口附近的第1侧壁87与主体壳体5的侧面部5c之间的厚度h2的一半以下。优选该膨出高度h1为厚度h2的30%以下,例如更优选20mm以下,最优选10mm以下。并且,在膨出曲面85的背面侧(主体壳体5的内侧)的面上以紧凑直至电气部件和构造部件接近的方式配置电气部件和构造部件。
另外,弯曲面部80具有外侧曲面84,该外侧曲面84将膨出曲面85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和主体壳体5的侧面部5c之间平滑地连接起来。并且,弯曲面部80具有内侧曲面86,该内侧曲面86将膨出曲面85的左右方向的内侧、和构成吹出流路8的出口附近的侧壁的第1侧壁87之间平滑地连接起来。该内侧曲面86的曲率半径R2形成为小于所述膨出曲面85的曲率半径R1。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该弯曲面部80形成有引导肋81、82、83,该引导肋在左右方向的外侧相对于弯曲面部80垂直地向左右方向延伸。该引导肋81、82、83形成为从弯曲面部8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外侧曲面84的近前附近。并且,这些引导肋81、82、83在前后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吹出流路8的出口附近的第1侧壁87朝向吹出流路8的上游侧扩展,然后通过在左右方向内侧以微小幅度(图5中的“d2”所示的幅度)鼓起的台阶部分88,与进一步朝向吹出流路8的上游侧扩展的第2侧壁89相连接。这样,吹出流路8的侧壁主要由出口附近的第1侧壁87、和第2侧壁89构成,第2侧壁89在比第1侧壁87靠上游侧以与第1侧壁87形成大致面平行的关系的方式而扩展。另外,吹出流路8的左右的第1侧壁87和第2侧壁89被设置成相互对称的形状,但省略了图示。另外,吹出流路8的出口即吹出口能够作为将左右的第1侧壁87的下风侧端部彼此间连接起来的面。
在吹出流路8的上游侧的主体壳体5内部配置有横流式风扇即室内风扇42,通过由控制部对该室内风扇42进行驱动控制,在吹出流路8中形成空气流。在此,吹出风量能够进行6档调节,具体地讲,在水平挡板45、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采取通风阻力最小的姿势的状态下,如果是小容量设备,则用户能够在风速3~6m/s(如果是大容量设备,则风速为5~8m/s)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2-2)水平挡板45
水平挡板45由未图示的水平挡板驱动机构变更其姿势,以便能够上下变更吹出空气流的行进方向。由接受用户的设定的控制部70进行该水平挡板45的姿势控制。该水平挡板45以在图4的状态下使空气流下游侧的面(面向室内侧的面)向室内侧稍微突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
另外,水平挡板45在运转停止状态下处于如图4所示覆盖吹出流路8的出口即吹出口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水平挡板45的前方的缘部处于与前面面板5a的下缘大致平齐地连接的状态,从侧面观察处于平滑地连接的状态。另外,水平挡板45的背面侧的缘部处于如下状态:与下面面板5b的前方侧缘部之间确保微小间隙,而且从侧面观察被平滑地连接起来。
(2-3)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
如图2、图3所示,外侧垂直挡板61是与吹出流路8的右侧面即第1侧壁87和第2侧壁89最接近地配置的垂直挡板。外侧垂直挡板61由轴部件61x轴支撑为能够旋转,该轴部件61x将斜前后方向(与空气流方向(主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另外,同样与吹出流路8的左侧面即第1侧壁87和第2侧壁89最接近地配置有外侧垂直挡板61,但省略了图示。
在右侧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左侧的外侧垂直挡板61之间配置有多片内侧垂直挡板62。内侧垂直挡板62由将斜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轴部件62x轴支撑为能够旋转。
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被配置成在采取不调节风向即向室内笔直地吹出调和空气的姿势的状态下(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与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和第2侧壁89大致面平行的状态),使左右方向的相邻挡板彼此间的间隔完全相等。
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如图1和图2所示形成为,在与吹出流路8内的空气流方向(主流方向)垂直的面中,吹出流路8的吹出背面8a与吹出前面8b之间的中央部分61a长长地延伸到最下风侧。另外,外侧垂直挡板61的下风侧的缘部中比中央部分61a靠吹出前面8b侧的上方部分61b形成为比较短,且位于比中央部分61a靠空气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外侧垂直挡板61的下风侧的缘部中比中央部分61a靠吹出背面8a侧的下方部分61c同样形成为比较短,且位于比中央部分61a靠空气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
另外,外侧垂直挡板61形成为,与内侧垂直挡板62相比在空气流方向(主流方向)上的长度较长。
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各内侧垂直挡板62被配置成,当在吹出流路8内被调整为任意角度的状态下,都是整体位于比膨出曲面85靠上风侧的位置。另外,如图5中实线所示,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各内侧垂直挡板62在被控制成向左右方向倾斜最大的状态下,整体位于比吹出流路8的吹出口(将左右的第1侧壁87的下风侧端部彼此间连接起来的面)靠空气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如上所述,外侧垂直挡板61形成为其位于吹出背面8a和吹出前面8b之间的正中间部分延伸最长的形状,因而在被控制成向左右方向倾斜最大的状态下,下游侧的末端部分最接近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状态下调节外侧垂直挡板61的位置,使得外侧垂直挡板61的空气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的最近距离d1为10mm以下。
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各内侧垂直挡板62如图6所示,在吹出流路8中被划分为右半部分的组和左半部分的组。其中,属于右半部分的组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如图1、图2所示,通过轴69将它们全部连接起来,以便能够一体地调节倾斜状态。在由控制部70进行左右方向的吹出角度的调节控制时,该轴69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接受动力而左右移动,从而一体地调节属于右半部分的组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的倾斜状态。并且,对于左半部分的组也一样。在图6中示出了如下状态:右半部分的组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向右侧调节吹出方向,左半部分的组的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向左侧调节吹出方向。这样,由外侧垂直挡板61、轴部件61x、内侧垂直挡板62、轴部件62x、轴69等构成风向调节部6。
(3)关于空气流
在以上结构的空调室内机4中,在收纳于其内部的室内风扇42进行驱动时,通过吹出流路8向室内侧吹出调和空气。
在此,如图6所示,在以使调和空气的供给地点最宽范围地遍及到左右的方式来调节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沿着吹出流路8的第2侧壁89而流动的空气流F9,在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与外侧垂直挡板61的中央部分61a之间变得非常狭小(被调节为10mm以下),因而想要在吹出背面8a和吹出前面8b的正中间部分通过的调和空气的气流被降低流速。在此,在调和空气不被调节风向而直线行进的状态下,空气流F9中位于吹出背面8a和吹出前面8b的正中间部分的空气流的风速最快。上述构造能够将该风速最快的空气流抑制为较低风速。根据这种构造,对空气流F9中在吹出背面8a和吹出前面8b的正中间部分的通过受到限制的空气流进行引导,使其朝向与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更宽的部分、即外侧垂直挡板61的上方部分61b与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或下方部分61c与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
因此,如图5所示,行进方向以通过在外侧垂直挡板61和与其紧邻的内侧垂直挡板62之间流过而向左右方向扩散的方式拐弯,从而空气流F3成为空气流F5(参照图2、图3)。因此,向左右方向扩散的气流不会被空气流F9阻挡。该空气流F5通过内侧垂直挡板62而朝向已经向左右方向外侧扩展的方向,并且行进方向大幅拐弯。并且,空气流F5不会冲击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并且能够借助附壁效应而沿着向室内侧平滑地膨出形成的膨出曲面85的表面,还以向左右方向扩散的方式流动。这样,能够使调和空气更宽范围地遍及到左右方向。因此,即使不像现有技术那样确保较高的主流方向的膨出高度(即使不能确保向左右扩散而得到附壁效应的长度较长),也能够使调和空气更宽范围地遍及到左右方向。并且,即使将膨出曲面85的主流方向上的高度抑制为较低高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调和空气更宽范围地遍及到左右方向,能够避免装置大型化。
空气流F5的想要向左右方向扩散的空气流,通过在弯曲面部80的左右方向外侧设置的引导肋81、82、83继续向左右方向被引导。
(4)上述实施方式的特征
(4-1)过去的问题点
例如,如图12所示,在过去的空调室内机901中,在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向下游侧长长地延伸的情况下(从室内风扇942的下游侧端部向下游侧长出与距离d91相当的量的情况下),在吹出口的左右的下游侧附近能够确保用于收纳收纳物909(用于改变风向调节叶片的姿势的马达、端子座和配线等电气部件)的空间。但是,行进方向通过内侧的垂直挡板被调节成向左右扩展的空气流F7,将冲击长长地延伸到下游侧的左右的侧壁,导致不能向左右方向扩散。并且,由于吹出口的左右的侧壁与垂直挡板之间的空间比较大,因而沿着吹出流路的左右的侧壁而流动的空气流F91由于通过的风量较大,所以风速加快。因此,行进方向通过内侧的垂直挡板被调节成向左右扩展的空气流F7,其向左右方向的扩散被该风速较快的空气流F91阻挡,并成为不向左右方向扩散的空气流F95。
与此相对,例如如图13所示,在过去的其它空调室内机902中,吹出流路的左右的侧壁是以随着朝向出口侧而向左右扩展的方式弯曲形成的(距室内风扇942的下游侧端部的距离比图12的距离d91短,从进入到吹出流路内的位置即距离d92的位置向左右方向扩展而形成)。在其它的现有示例中,如图13的右侧所示,在垂直挡板使产生向左右方向扩散的空气流的倾斜状态下,能够改善侧壁阻碍向左右方向的扩散的问题。另外,吹出流路的出口附近的弯曲面形成为随着朝向主流方向的下游侧(室内侧),而向左右方向一点一点地扩展,从而确保空气流能够沿着的长度较长。因此,即使是在左右的侧壁与垂直挡板之间的较宽空间中通过的风速较快的空气流F92,也能够确保沿着弯曲面流动的距离较长,能够得到更多的附壁效应。因此,能够借助充足的附壁效应使空气流F93沿着弯曲面而进一步向左右方向扩散。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吹出流路的侧壁从上游侧向左右扩展,因而导致收纳物909的收纳空间受限制。另外,假设想要形成既确保收纳物909的收纳空间、又能够得到附壁效应的程度的弯曲面,依旧导致装置朝向室内侧大型化。另一方面,如图13的左侧所示,在不使垂直挡板倾斜而使调和空气直线行进的状态下,产生朝向室内侧直线行进的空气流F8、和在与侧面之间直线行进的空气流F96,不易产生沿着弯曲面向左右扩散的气流。因此,弯曲面的表面附近处于压力较低的状态,导致未被调和的室内侧的空气容易流入(容易产生空气流F97),并产生波动(surging)或制冷时的结露。
(4-2)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4对问题的解决
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4中进行如下调节:使沿着吹出流路8的第2侧壁89而流动的空气流F9中的下述空气流所通过的间隙变狭小(第1侧壁87与外侧垂直挡板61的中央部分61a接近达10mm以下),所述空气流是指在直线行进时风速最快的部分即吹出流路8的中央部分通过的空气流,因而能够避开该狭小部分而流动,通过风量被抑制,由此速度降低。因此,空气流F9不易阻碍行进方向通过内侧垂直挡板62而向左右方向扩展的空气流F3。因此,以行进方向通过内侧垂直挡板62向左右方向扩展的方式而拐弯的空气流F3,能够直接向左右方向扩散。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确保外侧垂直挡板61的上方部分61b和下方部分61c与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的间隙更宽,因而压力损失不会过度增大。
另外,通过使产生这种向左右方向扩散的空气流,能够抑制在图12的示例中叙述的未被调和的空气从室内侧流入,能够抑制波动和结露的产生。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弯曲面部80一直延伸到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的下风侧端部。并且,由于能够利用上述的构造使调和空气向左右方向扩散,因而不需要如图13所示的现有示例那样为充分确保附壁效应而设置较长的供空气流顺着进行流动的弯曲面,能够缩短膨出高度h1。因此,能够确保用于收纳收纳物的空间,并且避免装置过度大型化。
另外,所述外侧垂直挡板61构成为与内侧垂直挡板62相比在空气流方向(主流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因此,与将垂直挡板全部统一为与内侧垂直挡板62相同的挡板时相比,能够将与第1侧壁87的间隙抑制为较小间隙,因而能够将所需要的垂直挡板的合计数量抑制为较少数量。
并且,以从吹出流路8的出口附近向左右扩展的方式而设置的膨出曲面85形成为朝向空气流方向(主流方向)的下游侧膨出,并且从第1侧壁87通过平滑的内侧曲面86而连接起来,因而能够使风向被向左右方向引导的空气流借助附壁效应继续向左右方向扩散,而不会从曲面剥离。另外,所述空气流向左右方向的扩散能够通过引导肋81、82、83更可靠地向左右方向引导。
(5)其它实施方式
(5-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在空气流方向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空调室内机204,即,外侧垂直挡板61和内侧垂直挡板62在空气流方向的长度相同。
(5-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主体壳体5的弯曲面部80的左右方向外侧端部具有平滑地弯曲形成的外侧曲面8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空调室内机304,即,不设置外侧曲面,而采用持续向左右方向延伸一直到达左右的侧面而构成的拐角形状384。
(5-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缩小外侧垂直挡板61与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的距离等、来实现调和空气向左右方向的扩散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9所示具有引导板409的空调室内机,该引导板409是与外侧垂直挡板61和第1侧壁87等分体的部件,用于将从出口流出的空气流强制向左右方向引导而产生空气流F405。
其中,优选引导板409以一部分重叠在吹出流路8的第2侧壁89的面的延长线L上的方式配置。
例如,如图14所示,在引导板919整体位于比吹出流路8的第2侧壁89的面的延长线L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的空调室内机903中,将不能充分得到使空气流向左右方向扩散的效果。
(5-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进行如下调节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即,在向左右方向扩散地引导空气流的姿势下,外侧垂直挡板61与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
但是不限于此,外侧垂直挡板61与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的值只要在10mm以下就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以调节为8mm以下,也可以调节为6mm以下,还可以调节为4mm以下,还可以是外侧垂直挡板61与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相互接触。
另外,也可以是如图10所示构成的空调室内机504,即,外侧垂直挡板561的下游侧的末端在点P处与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接触。
(5-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引导肋81、82、83在左右方向笔直地延伸设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11所示进一步强化了向左右方向的引导功能的空调室内机604,该空调室内机604具有引导肋681、682、683,这些引导肋是以产生随着向左右方向扩散而一点一点地向背面侧引导的空气流F605的方式弯曲形成的。
(5-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控制部70对轴69的位置控制来控制外侧垂直挡板61与吹出流路8的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用户手动调节外侧垂直挡板61的倾斜状态,使其与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
另外,也可以在物理上设置止挡件或定位构件等,使得在外侧垂直挡板61向左右方向的倾斜最大的状态下,该外侧垂直挡板61与第1侧壁87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
(5-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吹出空气流向左右方向扩散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不限于此,同样也能够适用于例如使空气流仅朝向左方向的情况、和使空气流仅朝向右方向的情况。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该空调室内机在适用于要向左右方向广范围地供给调和空气的装置时特别有用。
标号说明
4空调室内机;5主体壳体(壳体);5c侧面部(侧面);6风向调节部;8吹出流路;61外侧垂直挡板(风向引导叶片、长叶片);61a中央部分(第1部分);61b上方部分(第2部分);61c下方部分(第2部分);62内侧垂直挡板(短叶片);85膨出曲面;86内侧曲面(曲面);81、82、83、681、682、683引导肋(肋);409引导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10553号公报
Claims (9)
1.一种空调室内机(4),其是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4)具有:
壳体(5),其具有调和空气的吹出流路(8);以及
风向调节部(6),其配置在所述吹出流路的出口附近,具有调节风向的多个风向引导叶片(61、62),
所述多个风向引导叶片位于所述吹出流路的左右的侧壁(87)之间,
离所述左右的侧壁中任意一个侧壁即规定的侧壁(87)最近的所述风向引导叶片(61)具有这样的部分:
在处于越到所述调和空气的空气流的下游侧越接近所述规定的侧壁的姿势的状态下,
所述下游侧的端部的一部分即第1部分(61a)与所述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而且,
所述下游侧的端部的第1部分以外的部分即第2部分(61b、61c)与所述规定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10mm,
所述第1部分位于所述吹出流路的所述出口的前面侧缘与背面侧缘之间的中心部分或者其附近部分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多个所述风向引导叶片包括位于左右方向的两端的长叶片(61)、和与所述长叶片相比所述空气流所沿着的部分的长度短的短叶片(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膨出曲面(85),该膨出曲面(85)的形状为从所述吹出流路的所述出口附近向左右扩展,并朝向所述空气流的主流方向平滑地膨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膨出曲面(85)在所述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的膨出高度(h1)为所述吹出流路的左右的侧壁(87)与所述壳体(5)的左右的侧面(5c)之间的厚度(h2)的一半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规定的侧壁和所述膨出曲面通过弯曲度大于所述膨出曲面的弯曲度的曲面(86)平滑地连接起来。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4、604),其中,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从所述膨出曲面突出并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肋(81、82、83、681、682、683)。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404),其中,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具有引导板(409),该引导板配置在所述吹出流路的所述出口的下游侧,变更沿着所述吹出流路的左右的各侧壁的气流的朝向并向左右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多个所述风向引导叶片包括位于左右方向的两端的长叶片(61)、和与所述长叶片相比所述空气流所沿着的部分的长度短的短叶片(6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膨出曲面(85),该膨出曲面(85)的形状为从所述吹出流路的所述出口附近向左右扩展,并朝向所述空气流的主流方向平滑地膨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47751A JP5120482B1 (ja) | 2011-07-01 | 2011-07-01 | 空調室内機 |
JP2011-147751 | 2011-07-01 | ||
PCT/JP2012/066360 WO2013005612A1 (ja) | 2011-07-01 | 2012-06-27 | 空調室内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08628A CN103608628A (zh) | 2014-02-26 |
CN103608628B true CN103608628B (zh) | 2015-05-06 |
Family
ID=47436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309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08628B (zh) | 2011-07-01 | 2012-06-27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134939A1 (zh) |
EP (1) | EP2762798A4 (zh) |
JP (1) | JP5120482B1 (zh) |
CN (1) | CN103608628B (zh) |
AU (1) | AU2012279635B2 (zh) |
WO (1) | WO201300561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08227B2 (ja) * | 2011-10-31 | 2014-02-0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5338895B2 (ja) * | 2011-12-28 | 2013-11-1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5678952B2 (ja) * | 2012-12-28 | 2015-03-04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 |
EP3064851B1 (en) * | 2015-03-04 | 2024-02-14 | Airmaster A/S | A system for supplying air to a room |
US10697656B2 (en) * | 2015-03-05 | 2020-06-30 | Vornado Air, Llc | Air circulator with vein control system |
JP6304441B1 (ja) * | 2016-09-30 | 2018-04-0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ロスフロー型の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EP3594582B1 (en) * | 2017-03-09 | 2021-07-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
CN108344145B (zh) * | 2018-02-09 | 2023-11-1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09654234B (zh) * | 2019-01-29 | 2023-08-11 | 吕家杰 | 具有球形阀瓣的下水机构 |
JP7082293B2 (ja) * | 2019-09-17 | 2022-06-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CN112880022A (zh) * | 2021-01-29 | 2021-06-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组件、空调器及导风组件的控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0553A (ja) * | 1985-07-08 | 1987-01-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変更装置 |
CN200986291Y (zh) * | 2006-12-18 | 2007-12-05 |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出风口面罩 |
JP2008157508A (ja) * | 2006-12-21 | 2008-07-10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空気調和機 |
JP2011094876A (ja) * | 2009-10-29 | 2011-05-12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50472A (en) * | 1978-11-14 | 1982-09-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Electric fan apparatus |
AU583505B2 (en) * | 1984-05-10 | 1989-05-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Flow deflecting assembly |
JP3176742B2 (ja) * | 1993-01-19 | 2001-06-18 |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 旋回作業車 |
-
2011
- 2011-07-01 JP JP2011147751A patent/JP5120482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6-27 AU AU2012279635A patent/AU2012279635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2-06-27 WO PCT/JP2012/066360 patent/WO201300561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6-27 US US14/129,806 patent/US2014013493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6-27 CN CN201280030907.1A patent/CN10360862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6-27 EP EP12807036.4A patent/EP276279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0553A (ja) * | 1985-07-08 | 1987-01-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変更装置 |
CN200986291Y (zh) * | 2006-12-18 | 2007-12-05 |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出风口面罩 |
JP2008157508A (ja) * | 2006-12-21 | 2008-07-10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空気調和機 |
JP2011094876A (ja) * | 2009-10-29 | 2011-05-12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20482B1 (ja) | 2013-01-16 |
JP2013015246A (ja) | 2013-01-24 |
CN103608628A (zh) | 2014-02-26 |
EP2762798A1 (en) | 2014-08-06 |
AU2012279635B2 (en) | 2015-05-07 |
AU2012279635A1 (en) | 2014-02-06 |
WO2013005612A1 (ja) | 2013-01-10 |
US20140134939A1 (en) | 2014-05-15 |
EP2762798A4 (en) | 2016-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08628B (zh) | 空调室内机 | |
US20160076786A1 (en) |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 |
CN103292385B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2980284A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106482230A (zh) | 一种混流空调 | |
CN203810550U (zh) | 室内空调器 | |
US11029058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211177354U (zh) |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 |
CN102227595A (zh) | 空调装置 | |
CN110762614A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7246658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76560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组件 | |
JP2009121731A (ja) | 空気調和機 | |
WO2005052463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0296472A (zh) | 一种空调器 | |
JP2016020797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7166514A (zh) | 空调室内机 | |
WO2021054362A1 (ja) | 送風機および空調室内機 | |
CN21630816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819694U (zh) | 空调器 | |
CN20967247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68903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166509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0017540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20205886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