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7055A - 风向板 - Google Patents

风向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7055A
CN106537055A CN201580038469.7A CN201580038469A CN106537055A CN 106537055 A CN106537055 A CN 106537055A CN 201580038469 A CN201580038469 A CN 201580038469A CN 106537055 A CN106537055 A CN 106537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irection
air
face
direction board
guidance surf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84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7055B (zh
Inventor
佐佐木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37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7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0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Abstract

能使碰到风向板的空气流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清晰地分流,仅利用风向板的结构就以小的压力损失达到上述效果。在空气净化器(1)的吹出口(17)配置风向板(20)。风向板(20)使单侧的风向变更面(21)干扰空气流而改变空气的吹出方向。在风向变更面(21)形成有从上风侧的靠中央的位置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引导空气流的两面的空气引导面(22)。

Description

风向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空气净化器或空气调节机等具有吹出空气的功能的设备的吹出口配置的风向板。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或空气调节机等具有吹出空气的功能的设备一般进行如下操作:在吹出口配置风向板而向希望的方向吹出空气。在专利文献1~7中可看到这种设备的例子。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空气调节机的翼片。该翼片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方向的曲率大于长边方向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曲率。通过该构成可带来如下效果:“在增大长边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方向的曲率的情况下,能提高风向调节能力,实现良好的气流控制。此时,上述长边方向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曲率小于长边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方向的曲率,因此不会发生气流的剥离,长边方向的端部被吹出空气包围。由此,在制冷运转时,不会如以往那样高温多湿的室内空气被冷风卷入而与长边方向的端部接触,能防止长边方向的端部的结露的发生。”(段落[0007])。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空调装置的百叶。该百叶的长边方向中央区域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由圆弧构成,外侧区域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由圆弧和直线构成。通过该构成可带来如下效果:“在百叶的长边方向的外侧区域和中央区域,已经空气调节的空气以不同的吹出角度向室内流出,因此能使已经空气调节的空气向室内的更大的范围均匀地遍布。另外,吹出角度的不同的已经空气调节的空气的吹出流发生干扰,由此能加快向室内吹出的已经空气调节的空气的扩散。其结果是,能使已经空气调节的空气向室内的大范围均匀且迅速地遍布。”(段落[0007])。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空气调节机。安装于该空气调节机的吹出口的风向控制板包括整体上在宽度方向弯曲的长板材,沿着长边方向的一端缘部是直线形状,另一方面,另一端缘部具备中央的弯曲度成形为比两侧低的形状。空气从风向控制板的另一端缘部向一端缘部吹出。通过该构成起到如下效果:“从沿着长边方向的一端缘部吹出的已经空气调节的空气的风向全部相等且风速分布大致均匀”(段落[0009])。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百叶。该百叶包括:第1整风面,其为与送风方向平行的面状;以及第2整风面,其在与第1整风面平行的平面内配置于第1整风面的两侧,且呈分别经由台阶面以阶梯状连接到第1整风面的一对面状,具备如下形状:第1整风面与第2整风面之间的各台阶面形成为从送风源头侧向送风对象它们的间隔逐渐变大的平面弧状,并且第1整风面与第2整风面的厚度大致均匀,第1整风面的里面和第2整风面的表面配置于大致同一面上。通过该构成可带来如下效果:“台阶面作为横百叶或者纵百叶发挥功能,因此即使省略横百叶或者纵百叶,也能改变送风仰角和送风摆动角,能减少所需百叶的总数”(段落[0015])、“台阶面是平面弧状(俯视时为圆弧状),因此与形成为平板状的台阶面相比,能平缓地变更调温空气的送风方向,能减小发生紊流等的可能性”(段落[0016])、“上述第1整风面和上述第2整风面的厚度是大致均匀的,上述第1整风面的里面和上述第2整风面的表面配置于大致同一面上,因此可得到近似于平板状的百叶的外观性。另外,该百叶仅在第1整风面与第2整风面之间设有台阶面,因此制造时无需复杂的形状的模具或大量的材料”(段落[0017])。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天花板埋入型空气调节机。由该空气调节机控制风向的百叶随着从中央部往长边方向两端部而逐渐向下方倾斜。通过该构成可带来如下效果:“来自百叶两端部侧的吹出气流比来自百叶中央部的吹出气流被更向下方引导。该被更向下方引导的吹出气流将来自百叶中央部的吹出气流向下方引导,其结果是,可抑制空气调节气流向天花板面集聚,能防止尘埃附着于天花板面或者在天花板面产生霉菌而使其变脏的问题。”、“能维持从百叶中央部向水平方向的吹出气流,因此能保持空气的到达性并且使室内空间均匀地冷却且能避免冷风直接碰到人,能保持舒适性和空调效果。”(段落[0007])。
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有空气调节机。配置于该空气调节机的吹出口的百叶在端部具有端部控制面,在中间部具有中间控制面,被端部控制面控制的气流与被中间控制面控制的气流相比更向上方或者下方控制气流。通过该构成可带来如下效果:“被端部控制面控制的气流与被中间控制面控制的气流相比更向上方或者下方控制气流,因此能增大气流向量的水平分力或者垂直分力的差,能减少向作为相对流动的返回气流的卷入,能减少短路。”(段落[0008])。
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有具备左右风向调整装置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6226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38201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4519811号公报
专利文献4:专利第3520882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2-323254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1-4198号公报
专利文献7:专利第54047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有时在具有吹出空气的功能的设备的吹出口倾斜配置风向板,通过风向变更面将空气流变为靠前方。此时,空气流向靠前方改变方向并且从风向板旁边的开口部向正横向吹出,而不会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分流。但是,有时希望使空气流还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分流,使离子扩散到室内的角落。通过专利文献1~6所记载的风向板无法起到使碰到风向板的空气流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清晰地分流的作用。例如若在向靠前方引导空气流的风向板的前方配置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而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往左右倾斜方向偏向,则可大致达到目的,但这样会使构成变得复杂。另外,这种左右风向板会导致压力损失,风量降低。另外,空气流不易向这种左右风向板的下风侧流动,因此在使空气流包含离子并使离子向室内扩散等情况下,会妨碍离子浓度的均匀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使碰到风向板的空气流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清晰地分流,并且不必通过与其它部件的风向调整装置进行组合的方法就能达到上述效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向板,其配置于具有吹出空气的功能的设备的吹出口,使其单侧的风向变更面干扰空气流来改变空气的吹出方向,上述风向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风向变更面形成有从上风侧的靠中央的位置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引导空气流的两面的空气引导面。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风向板中,上述空气引导面为曲面。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风向板中,上述空气引导面形成为其中一部分具有球面状的凹部。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风向板中,朝向上述两个角部中的一角的上述空气引导面与朝向另一角的上述空气引导面为非对称形状。
优选在上述构成的风向板中,与上述风向变更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平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风向板的风向变更面形成有从上风侧的靠中央位置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引导空气流的两面的空气引导面,因此能使碰到风向板的空气流有效地并在压力损失少的状态下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清晰地分流。而且仅通过风向板的结构就可带来该作用,无需组合其它部件,结构变得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空气净化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空气净化器的垂直截面图。
图3是沿着A-A线将图1的空气净化器截断的垂直截面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风向板的基本的技术思想的第1正视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风向板的基本的技术思想的第2正视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风向板配置于吹出口的状况的第1说明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风向板配置于吹出口的状况的第2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4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5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6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7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8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9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0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3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4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5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垂直截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6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7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风向板的第18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具备吹出空气的功能的设备的一例在图1至图3中所示的是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1具备正面形状为圆角正方形且与上下左右的尺寸相比前后的进深小且薄的箱形的箱体10。在箱体10的背面形成有包括多个小孔的集合的吸气口11(参照图3),在吸气口11的内侧划分形成有过滤室12。在过滤室12中保存有尘埃捕集用的过滤器13。在过滤室12与箱体10的正面之间形成风扇壳体14。风扇壳体14具备接受从风扇喷出的空气并将其向吹出口引导的旋涡状空气流路部分。旋涡状空气流路部分成为截面面积往下游侧渐增的渐开线形状。
过滤室12的内部和风扇壳体14的内部由包括多个小孔的集合的连通口15(参照图2)连通。在风扇壳体14的内部配置西洛克风扇16(参照图3)。西洛克风扇16在风扇壳体14中在图2中逆时针旋转。风扇壳体14的末端成为吹出口17。吹出口17在箱体10的顶面开口,其平面形状是左右方向的尺寸比进深方向的尺寸长的长方形。
在通过未图示的电机使西洛克风扇16旋转时,室内空气从吸气口11吸入过滤室12。吸入的空气经过过滤器13,空气中的尘埃被过滤器13捕获收集。经过过滤器13从而被净化的空气经过连通口15进入风扇壳体14,被西洛克风扇16吸入。被西洛克风扇16吸入的空气从西洛克风扇16的外周部排出,在风扇壳体14的内部回旋,从吹出口17向上方吹出。
在吹出口17中配置风向板20。风向板20为左右方向长的长方形。使风向板20的单面的风向变更面21对从吹出口17吹出的空气流干扰来改变空气的吹出方向。在空气净化器1中,风向板20通过风向变更面21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变为靠前方。该风向板20的风向变更面21的形状是本发明的要点,后面以若干实施方式说明该内容。
风向板20以能以后端为转动的中心在垂直面内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吹出口17,通过未图示的电机保持为下面的2个姿态中的任一个。第1姿态是通过风向变更面21改变空气的吹出方向的姿态,将其在图1至图3中示出。第2姿态是关闭吹出口17的姿态。风向板20的与风向变更面21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平面,该平面在风向板20关闭吹出口17的状态下与箱体10的顶面齐平。
然而,从吹出口17吹出的空气流,通常通过风向变更面21向靠前方改变方向并且从风向板20的旁边的开口部向正横向吹出,但不会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吹出。在空气净化器1中搭载离子发生器并使空气流包含由该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离子的情况下,若空气流的靠前方的宽度窄,则易于在室内的离子浓度上发生偏差。若使用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左右风向调整装置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偏向为左右倾斜方向,则能减小离子浓度的偏差,但这样会使构成变得复杂。
因此,本发明在仅通过风向板20的风向变更面21的形状就将空气流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清晰地分流并吹出包含离子的空气流的情况下,也不会在室内的离子浓度上发生偏差。为了达到该目的,基于图4至图7说明将风向变更面21设为哪种形状的基本的思考方法。
本发明的基本的技术思想存在于如下方面。即存在于在风向变更面21形成有从上风侧的靠中央的位置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引导空气流的两面的空气引导面22这一方面。图4的空气引导面22设为风向变更面21的从上风侧到下风侧的区域的一半程度的大小。图5的空气引导面22设为风向变更面21的从上风侧到下风侧的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的大小。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是对称形状。
通过存在空气引导面22从而使吹到风向变更面21的空气流中的某一比例的部分向附图的左上的角部的方向和附图的右上的角部的方向分流。图5的风向变更面21与图4的风向变更面21相比,空气引导面22更大,相应地更有效地进行分流。
图6示出将与图5的风向板20的结构大致相等的风向板20配置于吹出口17的情况。风向板20配置于吹出口17的外侧,使风向变更面21干扰空气流。从吹出口17向上方吹出的空气流通过风向变更面21向前方倾斜从而向靠前方改变方向。同时通过两面的空气引导面22使空气流中的某一比例的部分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分流。
图7也示出将风向板20配置于吹出口17的状态。风向板20不是配置于吹出口17的外侧而是配置于吹出口17的内侧。风向板20与图1至图3所示的空气净化器1的风向板20同样以后端为转动的中心在垂直面内转动。空气引导面22通过在风向变更面21形成曲面的凹部而形成,其棱线部不是如图6的风向板20那样的尖锐的棱线而是带圆角的棱线。
在将图7的风向板20通过未图示的电机从关闭吹出口17的姿态抬起时,吹出口17打开并且风向板20成为风向变更面21朝向斜下的姿态。由于风向变更面21朝向斜下,所以从吹出口17吹出的空气流向靠前方改变方向。另外,空气流的某一比例的部分通过两面的空气引导面22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分流。
图6的风向板20也是这样,但图7的风向板20的与风向变更面21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平面,在风向板20成为关闭吹出口17的姿态时,平面的部分与箱体10的顶面齐平。由此易于进行空气净化器1的清扫。风向板20也变得不显眼。
风向变更面21为有起伏的形状且与其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平面的构成能通过将2个合成树脂的成型部件组合来实现。若这样构成则在风向板20的内部产生空洞。空洞的内部的空气层起到吸音材料的功能,所以能减少噪声向空气净化器1的上方扩散。
图7的风向板20还能设为如下构成:在设为打开吹出口17的姿态时,成为转动的中心的后端部停留在吹出口17的内部,但包括后端部的风向板20的整体隆起到吹出口17的上方。该构成能通过研究将箱体10与风向板20连结的铰链部的结构来实现。
风向板20也可以无法打开关闭。也可以按图6或图7的角度保持固定的状态。
风向板20的配置场所不限于在设备的顶面开口的吹出口。在设备的顶面以外的面例如侧面设有吹出口的情况下,也能在上述吹出口配置风向板20。
接下来,基于图8至图23的附图说明对风向变更面21的结构进行各种变更的风向板20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图8中示出第1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形成于平板状的风向板20的单面。在风向变更面21形成有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引导空气流的两面的空气引导面22。空气引导面22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的上风侧的端的靠中央的位置开始,在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以截面为梯形隆起的部分的端处结束。该隆起部分是在风向板20的上风侧的端处高度为零、越往下风侧高度越高的形状。空气引导面22的棱线尖锐地形成。在空气引导面22、22之间形成不使空气流向左方或者右方偏移而直行的直行面23。空气引导面22和直行面23均为平面。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2实施方式>
在图9中示出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以截面为梯形隆起的部分,在第1实施方式中上风侧的端的高度为零,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上风侧的端已经按规定高度隆起。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是对称形状。
<第3实施方式>
在图10中示出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空气引导面22的棱线部不是尖锐的棱线而是带圆角的棱线。空气引导面22基本上为平面,在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通过以越往下风侧深度越增加的方式雕刻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浅槽与平板部分连接。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以截面为梯形隆起的部分的下风侧的端成为空气引导面22的下风侧的端。该隆起部分是在风向板20的上风侧的端高度为零、越往下风侧高度越高的形状。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是对称形状。
<第4实施方式>
在图11中示出第4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厚度为(L1<L2),从其上风侧的端的靠中央的位置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以雕刻与槽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槽的形式形成有平面状的空气引导面22。槽的轴线方向相对于风向板20的长边方向倾斜。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5实施方式>
在图12中示出第5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空气引导面22的棱线部不是尖锐的棱线而是带圆角的棱线。空气引导面22基本上为平面,通过在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雕刻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浅槽与平板部分连接。槽的轴线方向相对于风向板20的长边方向倾斜。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以截面为梯形隆起的部分的上风侧的端和下风侧的端成为空气引导面22的上风侧的端和下风侧的端。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6实施方式>
在图13中示出第6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空气引导面22的棱线部不是尖锐的棱线而是带圆角的棱线。空气引导面22基本上为平面,通过在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雕刻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浅槽与平板部分连接。槽的轴线方向相对于风向板20的长边方向倾斜。槽是在风向板20的上风侧的端处的深度为零、越往下风侧宽度和深度越增加的形状。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厚度为(L1<L3),由此能形成这种形状的槽。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7实施方式>
在图14中示出第7实施方式。第7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的空气引导面22为曲面的凹面,空气引导面的棱线部不是尖锐的棱线而是带圆角的棱线。如下所示形成空气引导面22的曲面。
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的上风侧的端的靠中央的位置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形成作为球面的一部分的凹陷。图14的球面是椭圆球面。椭圆球面的长轴方向相对于风向板20的长边方向倾斜。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是对称形状。直行面23也不是平面而是如防浪堤的回挡浪那样的曲面。
若空气引导面22是曲面的凹面,则可减小压力损失。风向控制也变得容易。若将作为球面的一部分的凹陷形成于空气引导面22,则能抑制产生向正旁边逃逸的空气流,能进一步使空气流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的规定方向集中。
图7的风向板20的空气引导面22也可用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来形成。
<第8实施方式>
在图15中示出第8实施方式。第8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7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在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以比第7实施方式清晰的形状挖下作为椭圆球面的一部分的凹陷作为槽,空气引导面22从风向变更面21的上风侧的端的靠中央的位置立起。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直行面23不是平面而成为如防浪堤的回挡浪那样的曲面。
<第9实施方式>
在图16中示出第9实施方式。第9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7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作为椭圆球面的一部分的凹陷在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从比上风侧的端稍微靠下风侧的位置开始。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直行面23不是平面而成为防浪堤的回挡浪那样的曲面。
<第10实施方式>
在图17中示出第10实施方式。第10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7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以作为球面的一部分的凹陷的宽度和深度从隆起的上风侧的端的靠中央的位置向下风侧增加的方式形成。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直行面23不是平面而成为如防浪堤的回挡浪那样的曲面。
<第11实施方式>
在图18中示出第11实施方式。第11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的空气引导面22为曲面。
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以从风向板20的平板形状的上风侧的端的靠中央的位置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雕刻与轴线方向呈直角的截面为三角形状的槽的形式形成。空气引导面22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的上风侧的端的靠中央的位置开始,在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以截面为梯形隆起的部分的端处结束。该隆起部分是在风向板20的上风侧的端处的高度为零、越往下风侧高度越高的形状。槽的轴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空气引导面22的棱线部呈尖锐的棱线。直行面23不是平面而成为如防浪堤的回挡浪那样的曲面。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12实施方式>
在图19中示出第12实施方式。第12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以截面为梯形隆起的部分在第11实施方式中上风侧的端的高度是零,但在第12实施方式中从上风侧的端已经按规定高度隆起。直行面23不是平面而成为如防浪堤的回挡浪那样的曲面。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13实施方式>
在图20中示出第13实施方式。第13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形成空气引导面22的槽成为按照在平板部分的上风侧的端处的宽度为零、从该处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而槽截面面积逐渐变大的方式雕刻的形状。另外,空气引导面22的与槽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且槽的轴线方向成为曲线。直行面23不是平面而成为如防浪堤的回挡浪那样的曲面。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14实施方式>
在图21中示出第14实施方式。第14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0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在成为转动的中心侧的上风侧的端的左右两端形成有从风向变更面21突出规定长度且即使在从上风向下风的方向也具有规定长度的耳片24。通过存在耳片24从而能抑制向风向板20的正横向吹出的空气流。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15实施方式>
在图22中示出第15实施方式。第15实施方式的风向板20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从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的上风侧的端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形成作为球面的一部分的凹陷,从而形成有凹面的空气引导面22。在此在第15实施方式中,朝向左上的角部的空气引导面22和朝向右上的角部的空气引导面22成为非对称形状。其可通过如下所示的内容来实现。即左侧的空气引导面22的始点和右侧的空气引导面22的始点均位于比风向板20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
通过设为上述的构成,与左侧的空气引导面22相比,右侧的空气引导面22的承接空气流的面积变大。风扇壳体14设计为西洛克风扇16在图22中逆时针旋转的风扇壳体,但当西洛克风扇16向该方向旋转时,如在图22中用箭头的长短所示的,在吹出口17中发生靠左的部位的空气流比靠右的部位的空气流更处于优势这一偏差倾向。若使右侧的空气引导面22大于左侧的空气引导面22,则能校正空气流的偏差倾向而进行均等的左右分流。由此能使向左右方向吹出的空气流的量更均等。
<第16实施方式>
在图23中示出第16实施方式。第16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在直行面23的中央形成有槽25。由此,能变更向前方上下方向的风向角度,能使空气流的分流多样化。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17实施方式>
在图24中示出第17实施方式。第17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风向板20的平板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厚度为(L1<L4),以从该上风侧的端的靠中央的位置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雕刻与槽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槽的方式形成有平面状的空气引导面22。槽的轴线方向相对于风向板20的长边方向倾斜。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第18实施方式>
在图25中示出第18实施方式。第18实施方式的风向变更面21基本上沿袭第11实施方式的形状,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即,形成空气引导面22的槽成为按照在平板部分的上风侧的端处的宽度为零、从该处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而槽截面面积逐渐变大的方式具有侧面部和底面部而雕刻的形状。另外,空气引导面22的槽的轴线方向成为曲线。直行面23不是平面而成为如防浪堤的回挡浪那样的曲面。左右的空气引导面22为对称形状。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不必与其它部件的风向调整装置组合,就能将风向前方的左右倾斜方向分流,因此还可得到抑制风量的降低并且减轻由正面方向的风带来的寒冷度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广泛地应用于在具有吹出空气的功能的设备的吹出口配置的风向板。
附图标记说明
1 空气净化器
10 箱体
14 风扇壳体
16 西洛克风扇
17 吹出口
20 风向板
21 风向变更面
22 空气引导面
23 直行面
24 耳片
25 槽。

Claims (5)

1.一种风向板,配置于具有吹出空气的功能的设备的吹出口,使单侧的风向变更面干扰空气流来改变空气的吹出方向,上述风向板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风向变更面形成有从上风侧的靠中央的位置向下风侧的两个角部中的各一角引导空气流的两面的空气引导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引导面为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向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引导面形成为其中一部分具有球面状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向板,其特征在于,朝向上述两个角部中的一角的上述空气引导面与朝向另一角的上述空气引导面为非对称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向板,其特征在于,与上述风向变更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平面。
CN201580038469.7A 2015-03-17 2015-07-30 风向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7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3789 2015-03-17
JP2015053789 2015-03-17
PCT/JP2015/071590 WO2016147429A1 (ja) 2015-03-17 2015-07-30 風向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7055A true CN106537055A (zh) 2017-03-22
CN106537055B CN106537055B (zh) 2019-08-13

Family

ID=56918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846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7055B (zh) 2015-03-17 2015-07-30 风向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81182B2 (zh)
CN (1) CN106537055B (zh)
WO (1) WO20161474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26210B2 (en) 2018-04-04 2021-02-23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Air purifier with dual exit paths
USD913467S1 (en) 2018-06-12 2021-03-16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Air purifi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4640A (zh) * 2006-09-14 2008-03-1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调室内机出风口的导风结构
JP4947227B1 (ja) * 2011-06-30 2012-06-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2980284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14159897A (ja) * 2013-02-19 2014-09-0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236041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CN104236038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4640A (zh) * 2006-09-14 2008-03-1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调室内机出风口的导风结构
JP4947227B1 (ja) * 2011-06-30 2012-06-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2980284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JP2014159897A (ja) * 2013-02-19 2014-09-0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236041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CN104236038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81182B2 (ja) 2019-09-25
JPWO2016147429A1 (ja) 2017-06-08
WO2016147429A1 (ja) 2016-09-22
CN106537055B (zh) 2019-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7784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1160401B1 (ko) 천정 매입형 공기 조화기
CN103267341B (zh) 一种风嘴结构及风管机
CN104236038B (zh)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CN106537055A (zh) 风向板
WO202116980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104236041B (zh)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WO2020215788A1 (zh) 一种出风机构及空气处理设备
TR201808572T4 (tr) İç mekân ünitesi.
CN205825266U (zh) 一种可防止网孔板堵塞的室外机
WO2019128687A1 (zh) 空调器
JPH09113024A (ja) ルーバー
US2195411A (en) Grille
WO2022062559A1 (zh) 一种具有前面板空调的多模式控制方法
US20160250911A1 (en) Deflector for sunroof apparatus
CN207585046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和空调器
US3426667A (en) Air intake apparatus
CN106705225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US5297989A (en) Nozzle for discharging air and method
CN10756013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面板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TWI252368B (en) A cooling apparatus with a mesh structure
CN208920245U (zh) 空调器
CN214746077U (zh) 一种空调
JPH07167487A (ja)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の空気吹出口
CN106568127A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