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1953B - 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1953B
CN102971953B CN201180031872.9A CN201180031872A CN102971953B CN 102971953 B CN102971953 B CN 102971953B CN 201180031872 A CN201180031872 A CN 201180031872A CN 102971953 B CN102971953 B CN 102971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ntrol circuit
voltage
terminal
circui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18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71953A (zh
Inventor
细谷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71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1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71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1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1Resonant DC/D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1Half-bridge at prim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在开关控制用IC(200)的极性检测端子(ZT)上连接外围电路(Rz,Cz)。在电源启动时输入到极性检测端子(ZT)的脉冲信号的电压的上升值根据该外围电路而变化。因此,通过与极性检测端子(ZT)连接的外围电路设定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在待机模式有效时,消隐频率随着反馈端子(FB)的电压而变化,能够降低轻负载下的开关损耗。由此,可构成能够在不需要使用专用端子的情况下设定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或选择待机模式的方式的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Description

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开关电源装置的被IC化的开关控制电路及具备该开关控制电路的开关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开关电源装置中,开关控制用IC中具备用于实现输出控制、启动、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待机、功率因素改善等各种功能的电路。通过增加这些功能,可实现开关控制用IC的高性能化。
为了将开关控制用IC的各功能设定成对应于应用上的动作规格,需要按每个功能设置与外部电路之间的接口用的多个端子。因此,若所搭载的功能数量增加,则端子数自然会增加。若端子的数量增加,则开关控制用IC的封装体变大,会导致IC的成本单价的上升。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常态时动作模式和待机时动作模式的开关电源控制用IC。
图1是专利文献1所示出的开关电源控制用IC的电路图。具备手动切换/自动切换选择用信号输入端子ATSTB及MODE端子、SEL部(比较器)、AUTOH部(自动切换电路)、AUTOL部(自动切换电路)、各种门电路NOT1、NAND1、2、OR2及NOR1、2、和NchMOSFET(MN1)等。
手动切换/自动切换判定电路由控制IC内部的SEL部比较器和阈值电压VTH_SEL构成,比较器输出信号被输入到NAND1、OR2。NAND1和OR2的输出被输入到NAND2,成为驱动NchMOSFET(MN1)的栅极的信号。也就是说,在NAND2的输出中,当ATSTB端子电压高于VTH_SEL时,会出现与STB端子相应的High或Low信号,相反,当ATSTB端子电压低于VTH_SEL时,会出现将被输入FB端子电压的AUTOH、AUTOL的输出在NOR1中合成而得到的信号。AUTOH、AUTOL是自动切换电路,包括阈值电压VTH_H、VTH_L、门电路NOR1、NOR2。
由内部电源VDD、MN1、与MN1的漏极端子连接的恒流源及MODE端子构成的电路是动作延迟电路,MODE端子与延迟时间设定用电容连接。MODE端子在NAND2的输出为High时被MN1固定为GND,呈常态时动作模式。NAND2输出反转且MN1截止,从而对与端子连接的电容以恒流进行充电,生成延迟时间。若MODE端子电压上升而成为High,则在OR1输出中规定脉冲串(burst)动作的OnTB部信号被输入到AND1并与PWM信号进行合成,成为进行脉冲串开关动作的待机时动作模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7-140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图1所示的开关电源控制用IC中,需要进行待机模式选择的手动切换/自动切换选择用信号输入端子ATSTB,在不增加端子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的设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专用端子就能够选择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的设定或待机模式的方式的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开关控制电路具备半导体集成电路,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多个外部端子,对开关元件进行控制,并且被设置于开关电源装置的电力变换电路,其中,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极性检测端子,其被输入极性反转定时信号,该极性反转定时信号表示通过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而在所述电力变换电路的电感器或变压器中流过的电流或生成的电压的极性发生变化;和反馈端子,其被输入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用于对通过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而得到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具备: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极性检测端子的信号及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进行所述开关元件的开关控制;控制模式切换单元,其对所述电力变换电路的负载为(轻)待机状态时的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模式、和所述负载为通常负载状态时的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模式进行切换;和待机模式设定单元,其将与所述极性检测端子或所述反馈端子连接且至少包括电阻元件或半导体元件的外部电路中感应的电压作为判定对象信号来进行检测,根据对所述判定对象信号进行检测的给定的检测期间内的所述判定对象信号,设定当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处于所述待机状态时被切换的控制模式的有效/无效、或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类别。
(2)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例如在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待机模式)下将所述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强制性设定为比通常负载状态下的开关频率低。
(3)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例如在所述通常负载状态下的控制模式(待机模式)下限制所述开关频率的最高值。
(4)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例如在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待机模式)下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使振荡期间和停止期间交替地反复的间歇振荡驱动。
(5)所述待机模式设定单元例如在所述检测期间内通过所述极性检测端子的电压与阈值电压的比较来设定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或者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类别。
(6)所述待机模式设定单元例如在所述检测期间内通过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与阈值电压的比较来设定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或者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类别。
(7)所述待机模式设定单元例如在所述检测期间内,根据在所述极性检测端子处产生的给定电压以上的脉冲数来设定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或者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类别。
(8)所述检测期间的开始是例如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上且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开始输出控制信号的时刻。
(9)所述检测期间的结束是例如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下的时刻。
(10)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例如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11)此外,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具备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欠压端子),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例如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12)本发明的开关电源装置将以上所述的任一开关控制电路设置到所述电力变换电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无需使用专用端子就能够设定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或选择待机模式的方式,因此能够在不需要增大开关控制用IC的端子数量的情况下构成可有效利用待机模式的开关控制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开关电源控制用IC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05的电路图。
图3是反馈电路12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开关控制用IC200的电源端子VCC、反馈端子FB及极性检测端子ZT的电压波形、与待机模式功能的开启/关闭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以模块化的方式表示了第2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电路所具备的开关控制用IC200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选择了第1待机模式时的FB端子的电压与消隐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2A的电路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2B的电路图。
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3的电路图。
图10是第5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4A的电路图。
图11是第5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4B的电路图。
图12是第6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5的电路图。
图13是第7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6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05的电路图。开关电源装置305具备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开关控制用IC200。
向该开关电源装置305的输入端子PI(+)-PI(G)之间输入直流输入电源Vi的电压。并且,向在开关电源装置305的输出端子PO(+)-PO(G)之间连接的负载输出给定的直流电压。
在输入端子PI(+)-PI(G)之间构成了串联连接电容器Cr、电感器Lr、变压器T的初级绕线np、第1开关元件Q1及电流检测用电阻R7而构成的第1串联电路。第2开关元件Q2并联连接在由电容器Cr、电感器Lr、变压器T的初级绕线np构成的串联电路上。
第1开关元件Q1由FET构成,漏极端子与变压器T的初级绕线np的一端连接,源极端子与电流检测用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2开关元件Q2由FET构成,漏极端子与输入端子Vin(+)连接,源极端子与第1开关元件Q1的漏极端子连接。
在变压器T的次级绕线ns1、ns2上,形成了由二极管Ds、Df及电容器Co构成的第1整流平滑电路。该第1整流平滑电路对从次级绕线ns1、ns2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后进行平滑化,并输出给输出端子PO(+)-PO(G)。
在变压器T的驱动绕线nb上连接由二极管D3及电容器C3构成的整流平滑电路。将由该整流平滑电路得到的直流电压提供给开关控制用IC200的GND端子及VCC端子之间,作为该IC的电源电压。
如上所述,由第1、第2开关元件Q1、Q2、电容器Cr、电感器Lr、变压器T、二极管Ds,Df及电容器Co等构成电力变换电路。
开关控制用IC200从其OUT端子向驱动电路11输出方波信号。驱动电路11对第1开关元件Q1及第2开关元件Q2交替地进行接通/关断控制。其中,按照不使Q1、Q2同时接通的方式设置死区期间。
在开关控制用IC200的电流检测端子IS上连接电阻R8,以便输入电流检测用电阻R7的压降。
在输出端子PO(+)、PO(G)及开关控制用IC200之间设有反馈电路12。该反馈电路12通过输出端子PO(+)-PO(G)间的电压的分压值与基准电压的比较来产生反馈信号,是以绝缘状态向开关控制用IC200的反馈端子FB输入反馈电压的电路。
开关控制用IC200从输出端子OUT输出方波信号,并经由驱动电路11,以与负载相应的开关频率将第1开关元件Q1及第2开关元件Q2接通/关断。由此,使开关电源装置305作为电流谐振转换器来工作。
在过电流保护电路不工作的常态动作时,开关控制用IC200根据反馈端子FB的输入信号来探测输出电压,并按照使该电压成为恒定的方式控制向输出端子OUT输出的方波信号的频率、脉冲宽度。由此,使开关电源装置305的输出电压稳定化。
开关控制用IC200的极性检测端子(过零定时信号端子)ZT的原来的功能是用于检测变压器T的绕线电压的极性反转的情况。从变压器T的驱动绕线nb输入到极性检测端子ZT的信号是方波状脉冲。该信号是基于绕线电压的极性反转的信号。
在极性检测端子ZT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由电容器Cz及电阻Rz构成的外部电路。此外,在极性检测端子ZT与驱动绕线nb之间连接电阻Rb。
输入到极性检测端子ZT的脉冲电压的波高值是根据变压器T的初级绕线np与驱动绕线nb的匝数比、以及电阻Rz、Rb的分压比来确定的。
图3是上述反馈电路12的电路图。在输出端子PO(+)-PO(G)之间,连接由分路调节器SR、电阻R3及作为光电耦合器PC的发光元件构成的串联电路、和由电阻R1、R2构成的分压电路。向分路调节器SR的参考端子提供由上述R1、R2构成的电阻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此外,在分路调节器SR的电压控制端与参考端子之间设有由电阻R11和电容器C11构成的负反馈电路。此外,在开关控制用IC200的反馈端子FB与接地端子GND之间连接有光电耦合器PC的受光元件。在开关控制用IC200的内部,反馈端子FB与恒流电路连接。
在开关控制用IC200的反馈端子FB与接地端子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4。反馈电路12起到如下作用,即,提供给输出端子PO(+)、PO(G)的输出电压越比设定电压高,则使反馈端子FB的电压越低。
如图2所示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22经由驱动电路11,以与负载相应的开关频率使第1开关元件Q1及第2开关元件Q2接通/关断。由此,开关电源装置305起到电流谐振转换器的作用。极性反转检测电路23基于输入到极性检测端子ZT的信号,向驱动信号生成电路22提供开关元件Q1、Q2的接通/关断的定时信号。待机模式设定电路24在给定期间内读取极性检测端子ZT的信号,设定待机模式功能的开启/关闭。
消隐频率设定部25是通过设置开关元件Q1、Q2从1次接通/关断到下一次接通/关断为止的时间(消隐时间)来控制开关频率的电路。该消隐频率设定部25在待机模式功能开启时的通常负载状态下,将开关频率的最高值例如设为250kHz。
由于负载越小则开关元件Q1、Q2的接通时间就越短,因此开关频率越上升,但如果是待机模式,则消隐频率设定部25使消隐时间变长,开关频率被强制性降低,因此能够降低轻负载时的开关损耗。
图4是表示开关控制用IC200的电源端子VCC、反馈端子FB、及极性检测端子ZT的电压波形与待机模式功能的开启/关闭之间的关系的图。
开关控制用IC200具备在反馈端子FB的电压低于1.0V时当作是待机状态(轻负载状态)而转移到待机模式,并使开关频率降低的功能。此外,该待机模式功能的开启/关闭的切换是根据给定的检测期间内的极性检测端子ZT的信号进行的。
在电源端子VCC的电压超过了12V的时刻(t1),UVLO(UnderVoltage Lock Out)被解除,从该时刻t1开始检测极性检测端子ZT的电压超过设定电压3.3V的脉冲数。在所述脉冲数超过了设定脉冲数“4”的时刻(t2),开启待机模式功能。
检测期间是从所述t1到反馈端子FB的电压低于3.3V的时刻t3为止。在该检测期间内,极性检测端子ZT的电压超过3.3V的脉冲数没有达到4的情况下,待机模式功能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之后,在电源端子VCC的电压低于12V的时刻(探测到UVLO的时刻)t4,关闭待机模式功能。
另外,关于开关控制用IC200的电源电压的检测,除了直接检测电源端子VCC的电压的方法以外,也可以向作为低电压检测用端子的BO(Brown-out)端子输入电源电压的分压电压并通过比较BO端子的电压和阈值来进行探测。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以模块化的方式表示了第2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电路所具备的开关控制用IC200的内部结构的图。第2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电路具备第1待机模式和第2待机模式,可选择其中的任一者。在图5中,最大消隐频率设定电路230在第1待机模式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根据反馈端子FB的电压来设定最大消隐频率。此外,最大消隐频率设定电路230在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时读取反馈端子FB的电压。
ZT电压探测电路226检测输入到ZT端子的脉冲电压,探测变压器T的驱动绕线nb的电压反转的情况来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240,最大消隐频率设定电路230通过将其输出设为低电平,从而决定AND门电路231的输出成为低电平且OUT端子维持低电平的消隐时间,其结果,开关频率被确定。
若ZT端子的电压在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时的检测期间内达到阈值(例如3.3V),则待机模式选择电路227将针对最大消隐频率设定电路230的信号Swt1设为有效。由此,将第1待机模式设为有效。
在图5中的电源端子VCC上连接有磁滞比较器234。此外,在欠压(brown out)端子BO上连接有比较器235。在磁滞比较器234和比较器235的输出上连接有AND门电路236。该AND门电路236的输出信号Sbo被输入到待机模式选择电路227。向欠压端子BO输入将针对开关控制用IC200的电源电压进行分压后的电压。
在所述信号Sbo为高电平时,AND门电路214有效,向驱动电路215提供触发器213的输出信号。即,在所述信号Sbo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开关控制电路200开始动作,在信号Sbo变为低电平时,开关控制电路200停止动作。
从所述信号Sbo变为高电平开始到反馈端子FB的电压小于给定的阈值为止的期间是所述检测期间。这相当于图4所示的t1~t3的期间。在所述信号Sbo变为低电平时,不管极性检测端子ZT的电压如何,待机模式选择电路227都将第1待机模式设为无效(将第2待机模式设为有效)。
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比较反馈端子FB的电压和所述阈值并将其结果输入到待机模式选择电路227的电路部分的图示。
所述欠压端子BO是用于对探测对象电压的降低进行探测的端子,通过向该端子BO输入开关控制用IC200的电源电压的分压电压,从而除了电源端子VCC以外还能够利用该BO端子来检测图4所示的t1的时刻。
图6是表示选择了第1待机模式时的所述反馈端子FB的电压与消隐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在该例中,在端子FB的电压低于0.4V的情况下(无负载状态或接近无负载状态),停止开关动作。在FB端子的电压处于0.4V~0.6V的区间时,在开关频率1kHz下工作,在处于0.6V~1.0V的区间时,开关频率线性地变化。在FB端子的电压高于1.0V的情况下(通常负载状态),最大消隐频率例如是250kHz。
在反馈端子FB的电压为1V以下时,在图5中,通过最大消隐频率设定电路230设定成:相对于反馈端子FB的电压从1V变化到0.4V,使根据消隐时间决定的消隐频率在250kHz到1kHz的范围内线性地变化。因此,负载变轻,随着反馈端子FB的电压降低,开关频率也降低,成为开关频率降低的待机模式。由此,能够应对轻负载状态下的损耗降低。
另一方面,在第2待机模式功能有效(第1待机模式无效)时,以下述方式工作。
图5所示的间歇控制电路233在信号Swt1无效且反馈端子FB的电压小于给定阈值时,将控制信号Swt2设为低电平来将AND门电路229的输出设为低电平,由此停止来自OUT端子的输出信号。即,停止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由此,负载供给电压逐渐下降,伴随于此,反馈端子FB的电压上升,间歇控制电路233使控制信号Swt2恢复至高电平。这样,在轻负载状态下进行间歇振荡动作。
针对反馈端子FB的电压从1V到0.4V的变化,改变持续振荡的振荡期间和开关动作停止的停止期间的比例,使振荡期间的比例从1线性地变化到0。因此,随着负载变小而反馈端子FB的电压降低,振荡期间的比例减少,成为间歇振荡动作。该间歇振荡动作的模式是第2待机模式。
《第3实施方式》
图7、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2A、312B的电路图。开关电源装置312A、312B具备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开关控制用IC200。开关电源装置312A、312B中,变压器T的次级侧都是正激(forward)形。在图7和图8中,初级侧的谐振电容器Cr的连接位置不同。
这样,在变压器T的次级侧设置由二极管Ds、Df、电感器Lro、电容器Co构成的整流平滑电路,设为正激方式。
此外,初级侧的谐振电容器Cr只要串联地插入到高电平侧开关元件Q2被接通时所形成的闭环中即可,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开关元件Q2的漏极上串联连接电容器Cr。
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3的电路图。开关电源装置313具备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开关控制用IC200。开关电源装置313的变压器T的次级侧是正激形。
不同于图2所示的开关电源装置305的是未设置电感器Lr、电容器Cr及第2开关元件Q2,而是构成了单纯的正激转换器。
这样,同样能够应用于单纯的正激转换器,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图10、图11是第5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4A、314B的电路图。开关电源装置314A、314B具备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开关控制用IC200。在开关电源装置314A、314B中,变压器T的次级侧都是反激形。在图10和图11中,初级侧的谐振电容器Cr的连接位置不同。
这样,也可以在变压器T的次级侧设置由二极管Ds及电容器Co构成的整流平滑电路,设为反激方式。
此外,初级侧的谐振电容器Cr只要串联地插入到高电平侧的开关元件Q2接通时所形成的闭环中即可,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开关元件Q2的漏极上串联连接电容器Cr。
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图12是第6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5的电路图。开关电源装置315具备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开关控制用IC200。开关电源装置315的变压器T的次级侧是反激形。
不同于图10所示的开关电源装置314A的是,未设置电感器Lr、电容器Cr及第2开关元件Q2,而是构成了单纯的反激转换器。
这样,同样也能应用于单纯的反激转换器中,并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7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装置316的电路图。在第1~第6实施方式中,基于极性检测端子ZT的电压或脉冲数设定了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的设定或者待机模式的类别。相对于此,在第7实施方式中,根据反馈端子FB的电压设定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的设定或待机模式的类别。
在开关控制用IC201的反馈端子FB与接地端子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4及齐纳二极管D4。齐纳二极管D4是选择性地被连接的外部电路。除此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
反馈电路12起到如下作用,即,提供给输出端子PO(+)、PO(G)的输出电压比设定电压越高,则使反馈端子FB的电压越低。启动时,反馈端子FB的电压波形如图4所示。开关电源装置316的启动开始时,输出电压还未达到规定值,因此想要使反馈端子FB的电压达到最大值,但被齐纳二极管D4的齐纳电压箝位。如图4所示,从电源端子VCC的电压超过12V的时刻(t1)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反馈端子FB的电压变为最大值。图13所示的待机模式设定电路24根据所述最大值的电压是否超过了给定的阈值来设定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由此,能够根据与反馈端子FB连接的齐纳二极管D4的齐纳电压,设定待机模式的有效/无效。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开关电源装置的转换器方式并不限于绝缘型转换器,也可以是非绝缘型转换器。此外,并不限于半桥型电路,还能够应用于全桥型等电路中。
符号说明
BO…欠压端子
FB…反馈端子
GND…接地端子
IS…电流检测端子
OUT…输出端子
PC…光电耦合器
Q1…第1开关元件
Q2…第2开关元件
SR…分路调节器
T…变压器
VCC…电源端子
ZT…极性检测端子
12…反馈电路
200,201…开关控制用IC
234…磁滞比较器
235…比较器
240…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305…开关电源装置
312A、312B…开关电源装置
313…开关电源装置
314A、314B…开关电源装置
315,316…开关电源装置

Claims (52)

1.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其具备半导体集成电路,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多个外部端子,对开关元件进行控制,并且被设置于开关电源装置的电力变换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
极性检测端子,其被输入极性反转定时信号,该极性反转定时信号表示通过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而在所述电力变换电路的电感器或变压器中流过的电流或生成的电压的极性发生变化;和
反馈端子,其被输入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用于对通过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而得到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具备:
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极性检测端子的信号及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进行所述开关元件的开关控制;
控制模式切换单元,其对所述电力变换电路的负载为待机状态时的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模式、和所述负载为通常负载状态时的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模式进行切换;和
待机模式设定单元,其在被输入至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规定电压以上时,将与所述极性检测端子或所述反馈端子连接且至少包括电阻元件或半导体元件的外部电路中感应的电压作为判定对象信号来进行检测,根据对所述判定对象信号进行检测的给定的检测期间内的所述判定对象信号,设定当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处于所述待机状态时被切换的控制模式的有效/无效、或者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类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在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下将所述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强制性设定为比通常负载状态下的开关频率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在所述通常负载状态下的控制模式下限制所述开关频率的最高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在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下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使振荡期间和停止期间交替地反复的间歇振荡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待机模式设定单元在所述检测期间内,通过所述极性检测端子的电压与阈值电压的比较来设定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有效/无效、或者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类别。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待机模式设定单元在所述检测期间内,通过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与阈值电压的比较来设定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有效/无效、或者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类别。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待机模式设定单元在所述检测期间内,根据在所述极性检测端子处产生的给定电压以上的脉冲数来设定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有效/无效、或者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类别。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开始是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上且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开始输出控制信号的时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开始是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上且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开始输出控制信号的时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开始是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上且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开始输出控制信号的时刻。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开始是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上且所述开关元件控制单元开始输出控制信号的时刻。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结束是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下的时刻。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结束是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下的时刻。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结束是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下的时刻。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结束是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下的时刻。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结束是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下的时刻。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结束是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下的时刻。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结束是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下的时刻。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期间的结束是所述反馈端子的电压变为给定电压以下的时刻。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2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2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2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2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2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2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输入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变为小于给定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3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4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5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5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包括输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的开始及停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模式切换单元探测所述控制端子的电压变为使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的电压这一情况,来解除所述待机状态下的控制模式的设定。
52.一种开关电源装置,其中,权利要求1至51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电力变换电路。
CN201180031872.9A 2010-07-26 2011-03-24 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Active CN1029719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6692 2010-07-26
JP2010166692 2010-07-26
PCT/JP2011/057095 WO2012014525A1 (ja) 2010-07-26 2011-03-24 スイッチング制御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1953A CN102971953A (zh) 2013-03-13
CN102971953B true CN102971953B (zh) 2015-07-01

Family

ID=45529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1872.9A Active CN102971953B (zh) 2010-07-26 2011-03-24 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71148B2 (zh)
JP (1) JP5532135B2 (zh)
CN (1) CN102971953B (zh)
DE (1) DE112011102488T5 (zh)
WO (1) WO20120145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5246A1 (ja) * 2010-06-10 2011-12-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ング制御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9306460B2 (en) * 2011-02-23 2016-04-05 Vkr Holding A/S Power supply comprising a standby feature
ITMI20121231A1 (it) * 2012-07-16 2014-01-17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Metodo di controllo burst-mode per basso consumo in ingresso in convertitori risonanti e relativo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JP5959998B2 (ja) * 2012-08-31 2016-08-02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補助電源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6089529B2 (ja) * 2012-09-20 2017-03-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9531285B2 (en) 2013-08-06 2016-12-27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FC power system with power managed main and standby voltage outputs
US9246396B2 (en) * 2013-08-06 2016-01-26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ower supplying device with low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JP6323258B2 (ja) * 2014-08-29 2018-05-16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電流共振型電源装置
US9525353B2 (en) * 2014-09-19 2016-12-20 Sanken Electric Co., Ltd. Switching power-supply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switching operation
KR20160041282A (ko) * 2014-10-07 2016-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JP6402610B2 (ja) * 2014-12-03 2018-10-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の制御回路
JP6743518B2 (ja) * 2016-06-24 2020-08-1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7228335B2 (ja) * 2017-03-24 2023-02-24 ローム株式会社 負荷の駆動回路、それを用いたシステム、駆動回路の制御方法
JP7080098B2 (ja) * 2018-04-24 2022-06-03 エイブリック株式会社 ゼロクロス検出回路およびセンサ装置
JP7157640B2 (ja) * 2018-11-28 2022-10-20 株式会社Soken 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10323828A (zh) * 2019-07-04 2019-10-11 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备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及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
EP3799242A1 (en) * 2019-09-27 2021-03-31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JP7443974B2 (ja) 2020-07-29 2024-03-0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電源回路
CN113933693B (zh) * 2021-09-28 2023-10-20 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多类型开入量检测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4221431B (zh) * 2021-12-15 2023-08-25 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供电稳压切换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216A (zh) * 2008-09-19 2010-03-24 电力集成公司 基于初始化时段期间的测量选择参数/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3070A (en) 1986-11-18 1989-04-18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witching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JPH06209572A (ja) * 1993-01-06 1994-07-26 Meidensha Corp 電力変換装置における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保護装置
EP0991170B1 (en) 1998-09-28 2003-11-26 STMicroelectronics S.r.l. Integrated protection from the effects of a short circuit of the output of a flyback converter
US6094039A (en) 1999-10-15 2000-07-25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witching controller chip operable in selected ones of multiple power switch setting modes
JP2001245471A (ja) * 2000-02-29 2001-09-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共振型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JP3620497B2 (ja) 2001-12-03 2005-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4400054B2 (ja) * 2003-01-23 2010-01-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6067730A (ja) * 2004-08-27 2006-03-09 Sanken Electric Co Ltd 力率改善回路
TWI253224B (en) 2004-12-21 2006-04-11 Richtek Techohnology Corp 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 protector and protective method for rising voltage current-mode converter
JP4696725B2 (ja) * 2005-06-29 2011-06-08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制御用ic
US7425834B2 (en) 2005-08-26 2008-09-16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elect a parameter/mode based on a time measurement
JP4811852B2 (ja) * 2005-08-29 2011-11-0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と半導体集積回路
JP4775016B2 (ja) * 2006-02-09 2011-09-2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制御回路
US7304464B2 (en) * 2006-03-15 2007-12-04 Micrel, Inc. Switching voltage regulator with low current trickle mode
JP2007295761A (ja) * 2006-04-27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7576528B2 (en) 2006-10-04 2009-08-18 Power Integrations, Inc. Control circuit responsive to an impedance
JP5034568B2 (ja) * 2007-03-09 2012-09-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4320787B2 (ja) * 2007-05-21 2009-08-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9087398A (ja) * 2007-09-27 2009-04-23 Toshiba Corp 電源回路
JP2009213228A (ja) * 2008-03-03 2009-09-17 Nec Electronics Corp Dcコンバータ
US8067859B2 (en) * 2008-12-11 2011-11-2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Reverse polarity protection for MOSFETs
WO2010104172A1 (ja) * 2009-03-13 2010-09-16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の動作状態設定方法
JP5170117B2 (ja) 2010-01-18 2013-03-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ング制御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216A (zh) * 2008-09-19 2010-03-24 电力集成公司 基于初始化时段期间的测量选择参数/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14525A1 (ja) 2012-02-02
US20130128623A1 (en) 2013-05-23
JPWO2012014525A1 (ja) 2013-09-12
DE112011102488T5 (de) 2013-05-02
CN102971953A (zh) 2013-03-13
JP5532135B2 (ja) 2014-06-25
US9071148B2 (en) 2015-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1953B (zh) 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CN104578826B (zh) 开关电源及在开关电源中提供恒压和恒流控制的方法
CN105680694B (zh) 用于开关模式电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83830B (zh) 具有多种操作模式的控制电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32791B (zh) 对带外部编程端子的功率转换器控制器编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52318B (zh) 具有用于补偿最大输出功率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的电源转换器
CN102193509B (zh) 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CN104247564B (zh) 用于照明装置的llc谐振转换器的操作方法、转换器和led变换器
CN104221267B (zh) 开关转换电源装置
US8964430B2 (en) Active snubber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CN102396140B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207069908U (zh) 电源转换电路和用于电源转换电路的控制器
CN105375773B (zh) 电流谐振型电源装置
CN102844974B (zh) 开关控制电路以及开关电源装置
CN103095140B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01147315A (zh) 开关式电源电路
CN104539165A (zh) 用于谐振变换器的容性模式检测电路和方法及谐振变换器
CN202652595U (zh) Led驱动电路和包括其的led电路
CN105006966B (zh)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芯片及反激式ac‑dc转换器
CN105915080A (zh) 用于开关转换器的具有输入电学量的估计器的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控制开关转换器的方法
CN104980050A (zh) 用于开关模式电源的系统和方法
Li et al. A new primary power regulation method for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US9768701B2 (en) Synchronous rectifier control using sensing of alternating current component
CN105322810B (zh)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电流反馈信号异常时的保护方法
CN106301031A (zh) 集成电路和开关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