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3612A - 车辆用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3612A
CN102953612A CN2012102700729A CN201210270072A CN102953612A CN 102953612 A CN102953612 A CN 102953612A CN 2012102700729 A CN2012102700729 A CN 2012102700729A CN 201210270072 A CN201210270072 A CN 201210270072A CN 102953612 A CN102953612 A CN 102953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lt
bolt part
section
support body
rotation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00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3612B (zh
Inventor
高井一
户谷千春
柴田实
浅野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3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3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3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36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收纳装置,其开闭机构(3)包括转动支撑体(32)、以及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转动支撑体(32)包括由盖件(2)以枢轴回转方式支撑的转动中心部(32b)、以及绕转动中心部(32b)布置于彼此相反侧的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设置在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中的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在彼此相反方向延伸,并且分别适配进第一配合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推出及收回,从而与设置在箱部(1)周缘的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接合以及分离。

Description

车辆用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盖件开闭机构的车辆用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仪表板中设置有收纳小物品的杂物箱。杂物箱包括:箱部,其在车辆内部(车室)的内侧具有开口;盖件,其覆盖开口,使得开口可以开闭;以及开闭机构,用于将盖件锁定于其关闭位置,或者使被锁定的盖件解锁。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这样一种开闭机构。如图18和图19所示,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开闭机构包括:操作把手92,其具有操作把手本体920和锁芯921;把手偏置件93;联杆件94;联杆偏置件95;第一闩部96;以及第二闩部97。由把手偏置件93使操作把手92偏置于使联杆件94压迫于动作开始的位置。联杆件94包括:回转轴940,其为回转运动的中心;承压部943和944,其承受由操作把手92所导致的压迫力;以及两个输入部941和942。由联杆偏置件95使联杆件94偏置在使第一闩部96的接合部961和第二闩部97的接合部971与接合孔991和992相接合的方向。
在专利文献1中,如果使锁芯921置于锁定位置,锁芯921的压迫部924避开联杆件94。此时,即使使操作把手92摇动,压迫部924也不邻接承压部943和944。如果使锁芯921置于解锁位置,由于通过操作把手92的操作使压迫部921压迫承压部943,使与联杆件94的输入部941及942联动的第一闩部96和第二闩部97滑动。使第一闩部96和第二闩部97的接合部961和971与设置于箱部的接合孔991和992分离,并且盖件可以回转。通过盖件的回转动作,箱部打开。
根据该常规杂物箱,由于通过一个联杆件94可以使两个闩部96和97彼此同步操作,可以减少部件数量。
然而,本发明人再次进一步进行了开发工作,所开发的杂物箱包括有更少数量部件的开闭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9-235794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这种情况完成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收纳装置,其包括有较少数量部件的开闭机构。
解决问题的措施
(1)一种车辆用收纳装置,包括:箱部,其通过使车辆的内装件凹进而形成;盖件,由盖子相对于箱部移动,打开以及关闭箱部;以及开闭机构,其将盖件锁定于其关闭位置,以及解锁被锁定的盖件。其中,本收纳装置进一步包括:转动支撑体,其包括由盖件以枢轴回转方式支撑的转动中心部,以及包括转动中心部置于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之间,相对于该转动中心部,所述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布置于彼此相反侧;第一闩件,其包括与转动支撑体的第一适配部适配的第一被适配部,并且第一闩件推出及收回以与设置在箱部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以及分离;第二闩件,转动支撑体的转动中心部置于第二闩件和第一闩件之间,第二闩件布置于第一闩件的相反侧,第二闩件包括与转动支撑体的第二适配部适配的第二被适配部,并且第二闩件推出及收回以与设置在箱部周缘的第二接合部接合以及分离;偏置件,其具有被第一闩件卡扣的一端以及被第二闩件卡扣的另一端,偏置件推出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以使其与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接合;以及操作部,其克服偏置件的偏置力收回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以解除其与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以及,其中,当没有操作操作部时,由偏置件的偏置力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接合,以将盖件锁定于关闭位置,以及,当操作操作部时,转动支撑体回转,以克服偏置力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随转动支撑体一起彼此同步移动,从而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分离,并且使锁定的盖件解锁。
根据这种结构,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适配进转动支撑体,以及,由偏置件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偏置,以与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接合。因此,用一个偏置件可以维持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接合的状态。通过操作部的操作,使转动支撑体回转,并且,使适配至转动支撑体的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的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被适配部绕转动中心部回转。借助于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被适配部的回转动作,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彼此同步地操作。所以,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而且操作性更好。因此,装配步骤数量较少,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2)优选地,转动支撑体的转动中心部置于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之间,相对于该转动支撑体,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布置于径向彼此相反的位置。将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于径向彼此相反的位置处锁定于转动支撑体。因此,将负荷以良好平衡方式于径向施加至转动支撑体,并且,转动支撑体顺畅地回转。由转动支撑体支撑的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也顺畅地移动,并且,可以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顺畅地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接合以及分离。
(3)优选地,盖件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可以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摇动,并且在推出及收回方向引导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以及,当操作操作部时,转动支撑体回转,第一闩件的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闩件的第二被适配部回转,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在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分离的方向移动,同时绕引导部摇动。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各自由转动支撑体和引导部支撑。所以,可以简化开闭机构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3),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推出及收回时绕引导部摇动。因此,在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中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接合的部分摇动的状态下,使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接合以及分离。因此,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部分需要设置些许游隙,而且,担心在其彼此接合时产生余隙。
因此,(4)优选地,盖件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于推出及收回方向引导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与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被适配部之一方是于转动支撑体径向延伸的长孔,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与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被适配部之另一方是适配进长孔的凸部,以及,当操作操作部时,转动支撑体回转,凸部于长孔中移动,在受引导部引导时,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在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分离的方向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不摇动,并且相对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于推出及收回方向移动。因此,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部不必设置游隙,并且,能将其接合尺寸设计成不产生余隙。
(5)转动支撑体与操作部一体方式设置。由于操作部和转动支撑体一体方式设置,能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
(6)优选地,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之一与操作部一体方式设置。由于操作部与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之一一体方式设置,能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由于操作部可以布置在盖件中靠近于驾驶座的位置处,增强了可操作性。
(7)优选地,收纳装置是设置在车辆用仪表板中的杂物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地使用本开闭机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收纳装置,一对第一闩件和第二闩件由转动支撑体支撑,并且由一个偏置件使闩件朝锁定侧偏置。因此,能减少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用仪表板的轴测图;
图2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正视图;
图4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盖件以及开闭机构的分解轴测图;
图5A是沿图2的线A-A的剖视图,示出锁定状态,用于说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
图5B是沿图2的线A-A的剖视图,示出解锁状态,用于说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
图6是说明图,示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闩件和转动支撑体的移动轨迹;
图7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盖件和开闭机构的分解轴测图;
图8是盖件中心部的剖视图,用于说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操作部和转动支撑体安装于盖件的状态;
图9A是盖件的剖视图,示出锁定状态,用于说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
图9B是盖件的剖视图,示出中间状态,用于说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
图9C是盖件的剖视图,示出解锁状态,用于说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
图10是说明图,示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闩件和转动支撑体的移动轨迹;
图11A是盖件的剖视图,示出锁定状态,用于说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
图11B是盖件的剖视图,示出解锁状态,用于说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
图12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仪表板的轴测图;
图13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盖件和开闭机构的分解轴测图;
图14是沿图13的线B-B的剖视图;
图15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正视图;
图16是第五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正视图;
图17是开闭机构和设置有口袋的盖件的分解轴测图;
图18是常规杂物箱的开闭机构的分解轴测图;以及
图19是常规杂物箱的开闭机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至图6,说明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用收纳装置。除非另行指出,在下文说明中,“左”、“右”、“前”、“后”、“上”以及“下”分别指从就座于车辆驾驶座的驾驶人员观察时的“左”、“右”、“前”、“后”、“上”以及“下”。
如图1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用收纳装置是安装于右座驾驶车辆的仪表板9(内装部件)的杂物箱10。杂物箱10布置于驾驶座左侧的乘员座的前面。如图2所示,杂物箱10包括:箱形箱部1,其中收纳小物品;盖件2,用于开闭箱部1;以及开闭机构3,用于将盖件2锁定于其关闭位置,或者使被锁定的盖件解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乘员座前方部位处,通过使仪表板9凹进形成箱部1,以及,箱部1朝车辆内部开口。在左右对称的位置处,在箱部1开口周缘形成一对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第一接合部11a布置于箱部1开口周缘的右侧,而第二接合部11b布置于箱部1开口周缘的左侧。
盖件2覆盖箱部1的开口,使其可以打开以及关闭。盖件2包括外板21和布置于外板21前方的内板22。外板21的周缘向前弯曲,而内板22的周缘向后弯曲。通过将外板21的周缘和内板22的周缘彼此适配或焊接,在外板21和内板22之间保证有少许厚度空间的状态下,使外板21和内板22彼此形成为一体。一对铰链轴23自外板21下部的左右两侧向前伸出。支承部13设置于箱部1开口周缘下部的左右两侧。铰链轴23由支承部13分别以枢轴回转方式支承。
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使外板21的横向中央稍上部位向前凹进,在盖件2的外板21中形成圆锥台状凹进部21a。凹进部21a的底是圆形,并且在凹进部21a的中心部形成轴孔21b以贯穿凹进部21a。轴孔21b的前侧周缘向前伸出成圆筒状,而轴孔21b的内周表面构成支承面21e。在外板21的凹进部21a底部形成一对引导孔21c和21d以贯穿底部。各引导孔21c和21d是以凹进部21a底部的中心部为圆心的弧形形状。引导孔21c和21d位于竖向对称位置,而横向则以中心部为中心。
开闭机构3收纳在盖件2的外板21与内板22之间的空间中。如图3所示,开闭机构3包括:操作部31和转动支撑体32,其一体方式形成在一起;第一闩件33;第二闩件34;以及偏置件35a。偏置件35a由金属制成,而开闭机构3的其他部分由树脂制成。
如图4所示,转动支撑体32包括:碟状基部32a;转动中心部32b,其为基部32a的中心;以及一对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操作部31一体方式形成于基部32a的后表面(车辆内部的内侧)。操作部31可以通过焊接或适配而一体方式固定于转动支撑体32。操作部31穿过基部32a的中心于径向延长。操作部31向车辆内部为长条状延伸,使得操作部31易于用手握持。筒状转动中心部32b从基部32a中心部朝前表面(车辆内部的外侧)伸出。
转动支撑体32的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从基部32a的前表面伸出。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布置在绕转动中心部32b径向对称的位置处。第一适配凸部32c位于转动中心部32b的下方,而第二适配凸部32d位于转动中心部32b的上方。转动中心部32b和第一适配凸部32c以及第二适配凸部32d全部从基部32a的前表面伸出。
转动中心部32b是有底筒状,并且适配进外板21的轴孔21b。转动中心部32b由轴孔21b的支承面21e可回转方式支撑。爪部32e形成于转动中心部32b的顶端周缘,使得爪部32e以钩状形式于径向向外伸出。在爪部32e中位于其基端的侧壁中形成一对切口32f,切口32f于转动中心部32b的轴向延伸。当于径向向内压迫爪部32e时,使爪部32e于径向向内弹性变形。当将转动中心部32b适配进轴孔21b时,由轴孔21b的支承面21e径向向内压迫转动中心部32b的顶端,并且使位于转动中心部32b顶端的爪部32e于径向向内弯曲。如果爪部32e从支承面21e伸出,由一对切口32f之间侧壁的弹性恢复力使爪部32e于径向向外弹性恢复,并且由轴孔21b的端面卡扣(卡住)爪部32e。根据这种结构,操作部31安装为不会与外板21分离。
转动支撑体32的基部32a布置于外板21的后表面(车辆内部的内侧)。将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分别滑动方式适配进在盖件2的外板21中所形成的引导孔21c和21d。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的顶端从引导孔21c和21d向外板21的前方伸出。
一对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绕转动支撑体32中心部于横向对称方向延伸。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布置于右侧的一个闩件称为第一闩件33,而布置于左侧的另一闩件称为第二闩件34。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具有相同形状,其操作方向还以转动支撑体32的转动中心部32b为中心点对称。
第一闩件33于横向伸长。第一闩件33中布置于转动支撑体32附近的部分是第一传动部36a。第一闩件33中布置于远离转动支撑体32处的部分是第二传动部36b。中间部36c设置在第一传动部36a和第二传动部36b之间。第一传动部36a和第二传动部36b于横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第一闩件33在中间部36c处弯曲,使得第一传动部36a位于第二传动部36b下方。第一闩件33的第一传动部36a位于转动支撑体32下方,而第二传动部36b位于和转动支撑体32的中心部大致相同高度处。在第一传动部36a的基端形成大致以直角弯曲的弯折部36d。第一传动部36a绕到转动支撑体32的右侧,并且通过中间部36c与第二传动部36b连接。第一闩件33的第二传动部36b布置于转动支撑体32的右侧,并且于横向布置在和弯折部36d相反的方向,使得转动支撑体32位于二者之间。在第一传动部36a的中部形成第一凹部36f(第一被适配部),以及,第一适配凸部32c可回转方式适配进第一凹部36f。
第一闩件33的第二传动部36b的顶端设置有楔形被接合片36m。被接合片36m布置成,可以进出外板21右侧部中所形成的窗部21f(参见图4)。将第二传动部36b靠近其顶端的部分插进从外板21前表面伸出的引导部21g的插入孔21h,并且由引导部21g可移动方式支撑。在第二传动部36b顶端附近设置有径向稍稍凸出的挡块部36r。当被接合片36m从窗部21f伸出时,挡块部36r邻接引导部21g的内表面,以防止被接合片36m过度伸出。
第二闩件34与第一闩件33以转动支撑体32为中心点对称。第二闩件34于和第一闩件33对称的方向延伸。第二闩件34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传动部36a和第二传动部36b、以及在第一传动部36a和第二传动部36b之间弯曲的中间部36c。第二闩件34的第一传动部36a布置在于竖向面对第一闩件33第一传动部36a的位置处,而转动中心部32b置于二者之间,从而二者彼此平行地于横向延伸。第二适配凸部32d可回转方式适配进第一传动部36a的中部中所形成的第二凹部36g。与第一闩件33类似,第二闩件34中位于第二传动部36b顶端附近的部分由从外板21伸出的引导部21g可移动方式支撑。第二闩件34的第二传动部36b的顶端布置成,使其可以进出外板21左侧中所形成的窗部21f。
第一闩件33的弯折部36d和第二闩件34的弯折部36d布置在以转动支撑体32置于其间的横向对称位置。偏置件35a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卡扣于两个弯折部36d中所形成的卡扣孔36e。偏置件35a是拉伸螺旋弹簧(拉簧),并且偏置件35a使第一闩件33的弯折部36d和第二闩件34的弯折部36d在二者接近的方向偏置。如果使第一闩件33的弯折部36d和第二闩件34的弯折部36d于二者接近的方向偏置,第一闩件33在图5(图5A和图5B)中向右偏置,并且被接合片36m与箱部1开口右周缘中所形成的凹进状第一接合部11a接合。第二闩件34在图5(图5A和图5B)中向左偏置。如图3所示,第二传动部36b的顶端上所形成的被接合片36m与箱部1开口左周缘上所形成的第二接合部11b接合。
下面,说明本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如图5A所示,当没有操作操作部31时,由偏置件35a的拉力使第一闩件33的弯折部36d和第二闩件34的弯折部36d于二者接近的方向偏置。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二者的被接合片36m从外板21的窗部21f伸出,并且与箱部1的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接合。在这种状态下,将盖件2锁定于关闭箱部1开口的位置。
接着,如图5B所示,如果顺时针转动并操作操作部31,操作部31与转动支撑体32一起一体方式转动。此时,转动支撑体32的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在外板21所形成的弧形引导孔21c和21d中滑动,并且,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分别从引导孔21c和21d的一端相对地移动至另一端。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适配在第一闩件33的第一凹部36f以及第二闩件34的第二凹部36g中。因此,由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的移动,克服偏置件35a的偏置力,于横向向内拉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与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之间的接合得以解除,并且使处于关闭位置锁定的盖件2解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握持操作部31并且向后(车辆内部的内侧)拉盖件2,盖件2绕铰链轴23回转,并且打开箱部1的开口。
如图5所示,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适配进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并且,由转动支撑体32可回转方式支撑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转动支撑体32的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可回转方式适配进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第二传动部36b由外板21的引导部21g以可摇动且可滑动的方式支撑。
图6是示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闩件和转动支撑体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在图6中,由实线示出的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处于其中间状态,即:它们位于锁定盖件的最大推出位置与解锁盖件的最大收回位置之间的位置,并且使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位于最上面的位置。由虚线示出的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处于使锁定状态解锁的状态,即:它们位于最大收回位置,并且使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位于最下面的位置。
如图6所示,由操作部的转动操作使转动支撑体32回转,并且第一闩件33的第一凹部36f和第二闩件34的第二凹部36g彼此同步回转。根据这种动作,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绕引导部21g的插入孔21h摇动,并且在与接合部11a和11b分离的方向收回。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为了缩短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于竖直方向的摇动宽度,使外板21的引导孔21c和21d的弧形长孔形成为相对于竖向直线于横向对称。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位于最大推出位置和最大收回位置时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的竖向高度与最下面的位置的高度相同。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由一个转动支撑体32卡扣一对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以及,根据这种结构,由盖件2支撑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此外,由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卡扣一个偏置件35a,以及,根据这种结构,使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朝锁定侧偏置。因此,用一个偏置件35a可以维持一对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与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相接合的状态。由操作部31的操作,可以彼此同步地操作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二者。所以,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而操作性仍然更好。因此,较少数量的装配步骤即可满足需要,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以转动中心部32b为中心,在转动支撑体32的径向对称位置处形成一对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并且将第一适配凸部32c以及第二适配凸部32d可回转方式适配进第一闩件33的第一凹部36f以及第二闩件34的第二凹部36g。因此,在转动支撑体32径向彼此相反的位置处支撑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并且以良好平衡方式将负荷径向施加于转动支撑体32。因此,转动支撑体32顺畅地回转,而且,由转动支撑体32支撑的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也顺畅地移动。所以,第一闩件33以及第二闩件34与箱部1的第一接合部11a以及第二接合部11b可以顺畅地接合以及分离。
操作部31一体方式形成于转动支撑体32。因此,开闭机构3所需的部件数量可以较少,装配步骤的数量可以减少,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可以用相同的制造工艺制造,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操作部31以及与操作部31成一体的转动支撑体32布置于盖件2的横向中心部。开闭机构3的所有部件形成为对称的。因此,开闭机构3可以在右座驾驶车辆和左座驾驶车辆中通用。
在两点,即,在第一适配凸部32c与引导部21g的插入孔21h处,以及,在第二适配凸部32d与引导部21g的插入孔21h处,由盖件2对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进行支撑。因此,用简单的结构即可由盖件2保持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并且,可以简化开闭机构3的结构。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闩件33的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闩件34的第二被适配部是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以及,转动支撑体32的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是第一适配凸部32c以及第二适配凸部32d,但第一闩件33的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闩件34的第二被适配部可以是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而转动支撑体32的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可以是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
(第二实施例)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10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不同,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支撑在盖件2的侧面上,其只能在横向移动。
盖件2的外板21在其横向中心部设置有凹进部21a,以及,在凹进部21a的底部开有轴孔21b。轴孔21b没有从外板21的前表面伸出,以及,轴孔21b的周缘与外板21平齐。
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转动支撑体32包括板件37和长件38。板件37包括圆形板状基部37a和转动中心部37b。操作部31一体方式形成于基部37a的后表面(车辆内部的内侧)。转动中心部37b从基部37a的前表面(车辆内部的外侧)伸出,以及,在转动中心部37b的周壁的上下部分中形成一对切口37f。爪部37e形成于一对切口37f的顶端。从周壁的上部和下部中分割形成的一对切口37f的顶端,爪部37e以钩状形式于径向向外伸出。
轴孔38a形成在长件38的纵向中心部,使得轴孔38a贯穿长件38,并将转动中心部37b适配进轴孔38a。一对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在相对于轴孔38a对称的位置处形成于长件38的两端,使得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贯穿长件38的两端。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于长件38的径向较长。
转动支撑体32的板件37布置于外板21的后表面侧,以及,长件38布置于外板21的前表面侧。板件37的转动中心部37b贯穿外板21的轴孔21b,并且朝外板21前表面伸出。转动中心部37b进一步适配进长件38的轴孔38a。转动中心部37b的一对爪部37e分别被形成于轴孔38a周缘的凹阶部38b卡扣住。因此,长件38一体方式固定于板件37,使得长件38不能回转。板件37和长件38二者由轴孔21b的内表面可回转方式支撑,它们相对于外板21的回转动作不受到限制。
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类似,偏置件35a(其为拉伸螺旋弹簧)的端部卡扣在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卡扣孔36e中。第一凸部36i和第二凸部36j(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被适配部)从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第一传动部36a伸出。第一凸部36i和第二凸部36j可移动方式适配进长件38的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在第二传动部36b的两个部位处,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由引导部21g以可滑动且可移动的方式支撑。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其他方面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相同。
下面说明本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
如图7和图9A所示,当没有操作操作部31时,偏置件35a使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于横向向外推出,由此,接合片36m与箱部1的接合部11a和11b接合。
如图9B所示,如果顺时针转动并操作操作部31,构成转动支撑体32的板件37和长件38一体方式回转。第一闩件33的第一凸部36i可滑动方式适配进长件38的第一长孔38c中。第二闩件34的第二凸部36j可滑动方式适配进长件38的第二长孔38d。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由横向布置的两个引导部21g可滑动方式支撑。因此,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只能于两个引导部21g的布置方向即横向(推出及收回方向)移动。由长件38的转动使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与转动支撑体32一起同步移动。此时,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只能于横向移置,而不能于竖向摇动。因此,借助于长件38的回转运动,第一凸部36i和第二凸部36j在长件38的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中于径向从外侧朝内侧滑动。横向向内拉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并将其拉进窗部21f中。
如图9C所示,如果顺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并操作操作部31,板件37和长件38一体方式顺时针回转。第一凸部36i和第二凸部36j在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中于径向从内向外滑动。于横向进一步向内拉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使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被接合片36m与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完全分离,并且解锁锁定的盖件2。
图10是示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闩件和转动支撑体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在图10中,用实线示出的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处于其中间状态,即,位于最大推出位置和最大收回位置之间位置的状态。用虚线示出的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处于使锁定状态解锁的状态,即,位于最大收回位置。如图10所示,在长件38转动时,第一闩件33的第一凸部36i和第二闩件34的第二凸部36j的竖向位置没有变化,并且,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只在横向(推出及收回方向)移动。
如图10所示,一对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包括第一凸部36i和第二凸部36j,第一凸部36i和第二凸部36j分别可移动方式适配进长件38的长孔38c和38d。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在两个部位处由两个引导部21g进行支撑。
当操作操作部31时,使转动支撑体32的长件38回转,以及,第一凸部36i和第二凸部36j彼此同步方式相对于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移动。根据这种动作,一对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在受引导部21g引导的同时,在和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分离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竖向没有摇动,而只在横向移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没有竖向摇动,并且在朝箱部1的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推出的方向以及收回的方向移动。因此,不必为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与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之间的接合设置游隙,并且能将两个部件的接合尺寸设计成不产生余隙。
虽然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被适配部是第一凸部36i和第二凸部36j,而转动支撑体32的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是长件38的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但第一闩件33的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闩件34的第二被适配部可以是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而转动支撑体32的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可以是形成于长件38的第一适配凸部和第二适配凸部。
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作为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的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可以形成为于竖向延伸的长孔(参见图4和图5)。假定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转动支撑体32的结构维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转动支撑体不必由两个部件形成,即不必如第二优选实施例中那样由板件37和长件38形成,而是可以由一个部件形成转动支撑体32。由引导孔21c和21d使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移动,同时形成弧形轨迹,并且在作为长孔的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中于竖向移动。因此,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只能在横向移动,而不会于竖向摇动。
(第三实施例)
如图11所示,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压缩螺旋弹簧(压缩弹簧)作为偏置件35b。
偏置件35b的一端和另一端由形成于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中位于第二传动部36b横向端的座部36p保持。杆状保持部36q于横向从座部36p向内伸出。保持部36q从螺旋状偏置件35b的两端适配在其内部,并且稳定地保持偏置件35b。
在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中没有形成弯折部。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其他结构,以及,操作部31、转动支撑体32和盖件2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相同。
下面说明本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如图11A所示,当没有操作操作部31时,压缩弹簧构成的偏置件35b于横向向外推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因此,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分别与箱部1的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接合,并且限制盖件2处于其关闭位置。
如图11B所示,如果顺时针转动并操作操作部31,如同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转动支撑体32那样,长件38回转,并且使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彼此同步地移动。这里,在两个部位由引导部21g对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进行支撑,并且限制其竖向摇动。因此,在第一闩件33的第一凸部36i和第二闩件34的第二凸部36j在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中于径向向内相对移动之后,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再于径向向外相对移动(参见图9(图9A至图9C))。根据此动作,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只在横向(推出及收回方向)移动,而没有竖向摇动。由于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所保持的偏置件35b在横向伸缩而没有在竖向摇动,偏置件35b不在竖向挠曲,并且,稳定地维持偏置件35b被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卡扣的状态。
(第四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根据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将操作部31a布置于偏向盖件2右侧的位置。盖件2的右侧是靠近于右座驾驶车辆驾驶座的位置。
如图13和图14所示,操作部31a一体方式形成于布置在盖件2右侧的第一闩件33上。臂部36k从第一闩件33的第二传动部36b向车辆内部的内侧伸出,以及,操作部31a一体方式形成于臂部36k的顶端。操作部31a包括:大致方形的表面部31b;压迫部31c,其形成于表面部31b的右侧面;以及引导部31d,其形成于表面部31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
如图14所示,操作窗部21i开口于比盖件2的外板21中心部更靠近于右侧的位置。操作窗部21i开口到露出操作部31a表面部31b的程度。在操作窗部21i的右侧形成向前倾斜的斜面部21j。一对侧面部21p从斜面部21j的上端和下端延伸,以及,斜面部21j和一对侧面部21p围住操作窗部21i的三面。斜面部21j的末端从操作部31a的压迫部31c的前端绕到操作部31a的下部,因而,即使操作部31a横向移动,也不能从外侧看到外板21的内部(车辆内部的外侧)。由操作窗部21i的左周缘21q和侧面部21p引导操作部31a的引导部31d,并且使操作部31a的移动稳定。
如图13所示,有底圆筒轴部21k从外板21的横向中心部的后表面伸出。在轴部21k的周壁中形成一对切口21m。在一对切口21m的顶端形成钩状形式于径向向外伸出的爪部21n。
转动支撑体39包括:圆筒状转动中心部39e;支撑部39a和39b,其自转动中心部39e的周壁向上及向下延伸;以及第一适配凸部39c和第二适配凸部39d(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从下支撑部39a和上支撑部39b的前表面伸出。外板21的轴部21k适配进转动支撑体39的转动中心部39e,并且由轴部21k的爪部21n可回转方式支撑转动中心部39e,使得转动中心部39e不被拉出也不脱落。转动支撑体39的第一适配部39c和第二适配部39d分别适配进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第一传动部36a中所形成的第一凹部36f(第一被适配部)和第二凹部36g(第二被适配部)。其他方面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相同。
下面说明本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操作。如图15所示,当没有操作操作部31a时,拉伸螺旋弹簧构成的偏置件35a横向向外推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并使其顶端的被接合片36m与箱部1的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接合。
如果向左压迫操作部31a的压迫部31c,第一闩件33向左移动。根据此动作,使转动支撑体39的下支撑部39a向左移动,以及,整个转动支撑体39顺时针回转。由于设置于转动支撑体39上部的支撑部39b向右移动,将支撑部39b的第二适配凸部39d所适配入的第二闩件34向右拉。由于设置于转动支撑体39下部的支撑部39a向左移动,将支撑部39a的第一适配凸部39c所适配入的第一闩件33向左拉。以这种方式使第一闩件33向左移动,并且使第二闩件34向右移动,将设置于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顶端的被接合片36m拉进外板21的窗部21f,并且,解除被接合片36m与第一接合部11a以及第二接合部11b之间的接合。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向车辆内部的内侧拉盖件2,盖件2回转,箱部1打开。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操作部31a一体方式形成于第一闩件33,并且布置在盖件2中位于驾驶座侧的位置处。因此,操作部31a布置在更靠近于就座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员的位置处,并且,盖件2的开闭操作更为容易。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对于右座驾驶车辆,操作部31a布置在盖件2的右侧,使得就座在位于车身右侧驾驶座的驾驶员可以容易地操作操作部31a。然而,本优选实施例也可以应用在驾驶座布置于车身左侧的左座驾驶车辆中。也就是,在左座驾驶车辆的情况下,如果操作部31a布置于盖件2的左侧,并且将操作部31a一体方式设置在布置于盖件左侧的第二闩件34上,即可以将本优选实施例应用于左座驾驶车辆。
(第五实施例)
图16中所示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箱的不同在于:通过向右移动操作部31a使锁定的盖件2解锁。
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基本结构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相同。关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第二闩件34,延伸部36n从第二闩件34的第一传动部36a于向右方向延伸。与第四优选实施例类似,臂部(未示出)从延伸部36n顶端附近的后表面伸出,并且使操作部31a一体方式固定。
操作部31a的压迫部31c形成于表面部31b的左侧部。在右座驾驶车辆的情况下,驾驶员就坐于车身右侧的驾驶座。如果驾驶员向右拉操作部31a的压迫部31c,使第二闩件34向右移动。与第四优选实施例类似,如果顺时针回转转动支撑体39,使第一闩件33向左移动。将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顶端拉进盖件2的窗部21f,并且使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的末端与箱部1的第一接合部11a和第二接合部11b之间的接合解除。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使盖件2回转,并且可以打开箱部1。
在第五优选实施例中,在右座驾驶车辆中,通过向右拉操作把手31a使锁定盖件2解锁,但这种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左座驾驶车辆。也就是,在左座驾驶车辆的情况下,将操作部31a布置于盖件2的左侧,使延伸部36n从第一闩件33的第一传动部36a向左延伸,并且将操作部31a一体方式设置于延伸部36n的末端。根据这种结构,如果就坐于左座驾驶车辆的驾驶座的驾驶员向左拉布置于盖件左侧的操作部31a,可以使锁定的盖件2解锁。
在第四和第五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支撑体39的回转动作,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于横向移动,并且稍稍竖向摇动。因此,必须设置操作窗部21i,在竖向有少量游隙的情况下,使操作部31a从操作窗部21i露出于车辆内部。因此,与第二优选实施例类似,将第一闩件33的凸部36i和第二闩件34的凸部36j适配进转动支撑体32的长件38所形成的第一长孔38c和第二长孔38d中,并且由盖件2的两个引导部21g支撑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使得它们只能于横向滑动。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使第一闩件33和第二闩件34于横向移动,同时限制其于竖向的摇动动作。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作为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的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可以是竖向延伸的长孔,而转动支撑体32可以不变。将形成于转动支撑体32的第一适配凸部32c和第二适配凸部32d分别以竖向可移动方式适配进第一凹部36f和第二凹部36g。在这种情况下,不必于竖向在操作窗部21i中设置游隙用于允许操作部31a的竖向摇动动作。因此,能在没有余隙的情况下顺畅地操作操作部31a。
如图2所示,第一至第五优选实施例各自的车辆用收纳装置是在箱部1中收纳物品类型的杂物箱10。然而,杂物箱10也可以是这样的类型,在盖件2的后表面侧(在箱部所在侧)设置口袋20,并且可以将物品收纳在口袋20中,如图17所示。在图17所示的杂物箱10中,取代在盖件2的外板21前表面侧设置引导部21g和窗部21f,在内板22的后表面侧设置引导部(未示出)和窗部21f。框架本体21s从内板22后表面中位于其周缘附近的部分向后伸出,并且将框架本体21s焊接或者附着至外板21。窗部21f形成于框架本体21s的左右两侧。
虽然第一优选实施例至第五优选实施例各自的车辆用收纳装置是安装于仪表板的杂物箱,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车辆用中控台箱。
【附图标记说明】
1:箱部,10:杂物箱(车辆用收纳装置),11a:第一接合部,11b:第二接合部,2:盖件,21:外板,21a:凹进部,21b:轴孔,21c、21d:引导孔,21e:支承面,21f:窗部,21g:引导部,21h:插入孔,21i:操作窗,21j:斜面部,21k:轴部,21m:切口,21n:爪部,21p:侧面部,21q:周缘,22:内板,3:开闭机构,31、31a:操作部,31b:表面部,31c:压迫部,31d:引导部,32:转动支撑体,32a:基部,32b:转动中心部,32c:第一适配凸部(第一适配部),32d:第二适配凸部(第二适配部),32e:爪部,32f:切口,33:第一闩件,34:第二闩件,35a、35b:偏置件,36a:第一传动部,36b:第二传动部,36c:中间部,36d:弯折部,36e:卡扣孔,36f:第一凹部(第一被适配部),36g:第二凹部(第二被适配部),36i:第一凸部(第一被适配部),36j:第二凸部(第二被适配部),36k:臂部,36m:被接合片,36n:延伸部,36p:座部,36q:保持部,36r:挡块部,37:板件,37a:基部,37b:转动中心部,37e爪部,37f:切口,38:长件,38a:轴孔,38b:凹阶部,38c:第一长孔(第一适配部),38d:第二长孔(第二适配部),39:转动支撑体,39a、39b:支撑部,39c:第一适配凸部(第一适配部),39d:第二适配凸部(第二适配部),39e:转动中心部,9:仪表板(内装件)。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收纳装置,包括:箱部,其通过使所述车辆的内装件凹进而形成;盖件,由所述盖件相对于所述箱部移动,打开以及关闭所述箱部;以及开闭机构,其将所述盖件锁定于盖件的关闭位置以及解锁所述被锁定的盖件,其中,所述收纳装置进一步包括:
转动支撑体,包括:转动中心部,其由所述盖件枢轴回转方式支撑;以及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所述转动中心部布置于所述第一适配部和所述第二适配部之间,相对于所述转动中心部,所述第一适配部和所述第二适配部布置于彼此相反侧;
第一闩件,其包括与所述转动支撑体的所述第一适配部适配的第一被适配部,以及,所述第一闩件推出及收回,以与设置在所述箱部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以及分离;
第二闩件,所述转动支撑体的所述转动中心部布置于所述第二闩件和所述第一闩件之间,相对于所述转动中心部,所述第二闩件布置于所述第一闩件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闩件包括与所述转动支撑体的所述第二适配部适配的第二被适配部,以及,所述第二闩件推出及收回,以与设置在所述箱部周缘的第二接合部接合以及分离;
偏置件,其具有由所述第一闩件卡扣的一端、以及由所述第二闩件卡扣的另一端,所述偏置件推出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以使其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以及,
操作部,其克服所述偏置件的偏置力收回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以解除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以及,其中
当没有操作所述操作部时,由所述偏置件的偏置力使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以将所述盖件锁定于所述关闭位置,以及
当操作所述操作部时,所述转动支撑体回转,以克服所述偏置力使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随所述转动支撑体一起彼此同步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离,以及,使锁定的盖件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中,所述转动支撑体的转动中心部布置于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之间,相对于该转动中心部,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于径向布置在彼此相反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盖件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能够摇动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以及,在推出及收回方向引导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以及
当操作所述操作部时,所述转动支撑体回转,所述第一闩件的所述第一被适配部和所述第二闩件的所述第二被适配部回转,使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离的方向移动,同时绕所述引导部摇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盖件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于推出及收回方向引导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
所述第一适配部和所述第二适配部与所述第一被适配部和所述第二被适配部之一方是于所述转动支撑体的径向延伸的长孔,以及,所述第一适配部和所述第二适配部与所述第一被适配部和所述第二被适配部之另一方是适配进所述长孔的凸部,以及
当操作所述操作部时,所述转动支撑体回转,随着所述引导部的引导,所述凸部于所述长孔中移动,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离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中,所述转动支撑体与所述操作部一体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闩件和所述第二闩件之一与所述操作部一体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中,所述收纳装置是设置在车辆用仪表板中的杂物箱。
CN201210270072.9A 2011-08-10 2012-07-31 车辆用收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36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5178A JP5751082B2 (ja) 2011-08-10 2011-08-10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2011-175178 2011-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3612A true CN102953612A (zh) 2013-03-06
CN102953612B CN102953612B (zh) 2015-05-13

Family

ID=4776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007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3612B (zh) 2011-08-10 2012-07-31 车辆用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51082B2 (zh)
CN (1) CN1029536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2296A (zh) * 2014-02-21 2016-10-26 百乐仕株式会社 锁止装置
CN107965217A (zh) * 2017-12-28 2018-04-27 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手套箱的开关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0647B (zh) * 2014-02-13 2019-08-16 百乐仕株式会社 锁止装置以及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76115A (ko) * 2002-03-22 2003-09-2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글로브박스 개폐장치
JP2004322959A (ja) * 2003-04-28 2004-11-18 Sanko Gosei Ltd 自動車用グローブボックス
KR20050048378A (ko) * 2003-11-19 2005-05-2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글로브박스의 로드 작동장치
KR20060016351A (ko) * 2004-08-17 2006-02-2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글로브 박스의 잠금장치
CN101103162A (zh) * 2005-01-18 2008-01-09 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手套箱用开闭锁定装置
JP2009215740A (ja) * 2008-03-07 2009-09-24 Piolax Inc 開閉ロック装置
JP2010007460A (ja) * 2009-10-09 2010-01-14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ロック装置
JP2010242295A (ja) * 2009-04-01 2010-10-28 Sankosha Corp 両側開閉可能扉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9621U (zh) * 1988-07-27 1990-02-08
JP2007239213A (ja) * 2006-03-06 2007-09-20 Toyo Exterior Co Ltd 折畳戸のロック装置
JP5003554B2 (ja) * 2008-03-27 2012-08-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76115A (ko) * 2002-03-22 2003-09-2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글로브박스 개폐장치
JP2004322959A (ja) * 2003-04-28 2004-11-18 Sanko Gosei Ltd 自動車用グローブボックス
KR20050048378A (ko) * 2003-11-19 2005-05-2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글로브박스의 로드 작동장치
KR20060016351A (ko) * 2004-08-17 2006-02-2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글로브 박스의 잠금장치
CN101103162A (zh) * 2005-01-18 2008-01-09 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手套箱用开闭锁定装置
JP2009215740A (ja) * 2008-03-07 2009-09-24 Piolax Inc 開閉ロック装置
JP2010242295A (ja) * 2009-04-01 2010-10-28 Sankosha Corp 両側開閉可能扉構造
JP2010007460A (ja) * 2009-10-09 2010-01-14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ロック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2296A (zh) * 2014-02-21 2016-10-26 百乐仕株式会社 锁止装置
CN106062296B (zh) * 2014-02-21 2018-11-02 百乐仕株式会社 锁止装置
GB2538021B (en) * 2014-02-21 2021-02-17 Piolax Inc Locking device
CN107965217A (zh) * 2017-12-28 2018-04-27 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手套箱的开关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36281A (ja) 2013-02-21
JP5751082B2 (ja) 2015-07-22
CN102953612B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9554B2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US7028872B2 (en) Storage device for a cargo spa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2953612A (zh) 车辆用收纳装置
CN104066913A (zh) 车辆用内装装置
CN1984721B (zh)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US11904811B2 (en) Storag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10871739A (zh) 对开型盖装置
WO2014103672A1 (ja) ロック部構造
US7748776B2 (en) Storage structure for storing a cover member of a sliding roof 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JP2017166275A (ja) 自動車の開閉体ロック構造、及び自動車の開閉体ロック方法
WO2007114161A1 (ja) 車両用リトラクタブルルーフシステム
JP2006297981A (ja) 車両用ルーフ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KR200391927Y1 (ko) 자동차 암레스트 수납부용 락어셈블리
WO2007114163A1 (ja) 車両用ルーフロック装置
JP7193434B2 (ja) 作業車
KR101519247B1 (ko) 슬라이드 도어 장치
US9598020B2 (en) Rea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ssociated motor vehicle
JP5108441B2 (ja) リッド開閉機構
KR100558409B1 (ko) 자동차용 콘솔박스
JP5122926B2 (ja) リッド開閉機構
JP5335119B2 (ja) リッド開閉機構
KR100388304B1 (ko) 글러브 박스의 로크장치
JP6560662B2 (ja) 車両用収納具、車両用ホルダ、および座席取付型フックを備えた収納具またはホルダ
JP201709487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323760B2 (ja) 車両用内装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