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6073A - 糸绵及其编织物 - Google Patents

糸绵及其编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6073A
CN102926073A CN2012101612059A CN201210161205A CN102926073A CN 102926073 A CN102926073 A CN 102926073A CN 2012101612059 A CN2012101612059 A CN 2012101612059A CN 201210161205 A CN201210161205 A CN 201210161205A CN 102926073 A CN102926073 A CN 102926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ontinuous
silk floss
floating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12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6073B (zh
Inventor
楠桥章得
松田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YABE KK
KUSUBASHI MON OR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YABE KK
KUSUBASHI MON OR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YABE KK, KUSUBASHI MON OR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YABE KK
Publication of CN102926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6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6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60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糸绵及其编织物,其特征是:由芯线、浮绵所组成的芯部以及芯部周围螺旋状的覆盖纱所共同组成的糸绵中,覆盖纱的其中1根用溶解性纤维,其余的采用不溶性纤维;以上两种覆盖纱在芯部外周作螺旋状卷捻时,溶解性纤维的纱线卷捻芯部形成1次原纱,不溶性纤维的纱线卷捻在1次原纱的外部。利用糸绵进行编织的编织物,其特征是:由平织结构、斜纹结构、缎档结构、多层结构或各种结构组合而成的编织物,或者编织物中含有以上结构而制成的编织物。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无捻状态纤维束浮绵的存在,能够提供具备光泽度和柔滑触感的编织物。根据糸绵成分以及编织物组织结构的不同组合,能够提供包含浮绵的手感与强度兼备的各种编织物。

Description

糸绵及其编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糸绵以及 糸绵的编织物。
背景技术
在纤维中最柔软、最能体现蓬松感的是绵。绵是棉花或羊毛纤维的堆积。通常用于编织物的纱线都是绵经过梳理以后将短纤维按照平行方向整理为纤维束,然后将此纤维束经过捻线加工形成的。但是纤维束经过捻线加工之后绵的柔软度及蓬松感会下降。另外,最能体现纤维的光泽度和与皮肤柔软触感的应该是平行方向整理好的纤维束,经过捻线加工之后,纤维束的光泽度和柔软触感会丧失。
为了弥补这一纱线的缺点,各种被称为无捻线的纱线被开发出来。现有的专利有专利文件1:特开2003-306840号公报、专利文件2:特开 2004-44001号公报、专利文件3:特开 2003-301347号公报。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的提案,是将包含可溶性纤维的粗纤维,按照纱线自身捻度的反方向与纱线进行并捻加工制造出无捻纱以及无捻纱的制造方法。与纱线自身捻度相反方向的并捻可以将纱线恢复成无捻状态,但是在此过程中纤维的平行性以及纤维束的光泽和柔软触感会失去。
专利文件3是由可溶性短纤维包裹纤维束之后加工成无捻纱,织成织物的表层,由普通纱线织成织物内层的多层织物的提案。虽然这一提案中无捻纱部分可以体现织物柔软性和蓬松感,但是由于普通纱的大量使用,从而多层织物整体的柔软性和蓬松感受到了影响。另外,多层织物表面的加工后无捻纱是由纤维束和溶解性纤维构成的,加工后无捻纱的中心没有芯线,可以预想到纤维束经溶解性纤维包裹之后因强度不够很难形成加工后无捻纱。用中心部位包含芯线的加工后无捻纱将更利于织造。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实质性的可以用绵去完成的编织物及用于以上编织物的无捻状态的 糸绵。构成 糸绵的纤维束浮绵不经过任何捻度加工,能够简单制成,强度却适用于多种编织加工,并且此 糸绵具备浮绵的柔软性、蓬松感、光泽度和柔滑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由芯线、芯线周围包裹着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所组成的芯部以及芯部周围螺旋状的覆盖纱共同组成为特征的 糸绵。
以上芯线和以上包裹线中,至少一方是由溶解性纤维组成的纱线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 糸绵。
以上芯线和以上包裹线中,至少一方不是溶解性纤维而是难以溶解的不溶性纤维组成的纱线为特征的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 糸绵。
利用权利要求1-3中所记载 糸绵制造的编织物。
利用权利要求1-3中所记载 糸绵制造的编织物中,以上芯线和以上包裹线都是由溶解性纤维构成,此编织物为由平织、斜纹织、缎档织、多层织或各种织法组合而成的编织物,编织物中的溶解性纤维溶解除去之后,内部出现中空从而成为由真正的具有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所组成为特征的编织物。
利用权利要求1-3中所记载 糸绵制造的编织物中,上述包裹线由多根组成,其中至少一根为可溶性纤维,此编织物为由平织、斜纹织、缎档织、多层织或各种织法组合而成的编织物,编织物中的溶解性纤维溶解除去为特征的编织物。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由芯线、芯线周围包裹着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所组成的芯部以及芯部周围螺旋状的覆盖纱所共同组成的,不做任何捻度加工却能保持作为纱线所必需的强度并且同时确保无捻纤维束状态的 糸绵具备柔软性、蓬松感、光泽度以及与肌肤接触时的柔软触感。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的基础上,以上糸绵的芯线和包裹线中,至少一方是由溶解性纤维组成,制造成编织物之后将其中的可溶性纤维溶解去除后能够提高浮绵所具备的柔软性和蓬松感,能够提供具有良好光泽度和柔滑触感、轻便性、保暖性的 糸绵。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3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和2的基础上,以上糸绵的芯线和包裹线中,至少一方是由不溶性纤维组成,能够防止纱线中的毛羽附着到浮绵上而导致的浮绵移位,同时用此 糸绵制造的编织物的毛羽脱落和起毛起球现象得以控制,能够提供高强度纱线。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4-6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3的基础上,用权利要求1-3所记载的纱线制造出的编织物,由于无捻状态纤维束浮绵的存在,能够提供具备光泽度和柔滑触感的编织物。根据 糸绵构成成分以及编织物组织结构的不同组合,能够提供包含浮绵的手感与强度兼备的变化丰富各种编织物。特别是本申请的权利要求5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3的基础上,用权利要求1-3中所记载的纱线制造的编织物中,芯线和包裹线双方都由溶解性纤维构成,采用平织、斜纹织、缎档织、多层织或各种织法组合而成的编织物,编织物中的溶解性纤维溶解除去之后,能够提供内部出现中空从而成为由真正的具有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所组成的编织物。这种编织物具有优良的柔软性、蓬松感、轻便性、保温性、光泽度和柔滑触感,能够提供真正称得上是用绵制成的编织物。
附图说明
    图1 (A)-(C)有关本申请的无捻状态 糸绵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2  有关本申请发明的 糸绵10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3 (A)为 糸绵10a的微应对照片,(B)为 糸绵10b的微应对照片。
    图4 (A)为关于实施例3制作的由12枚缎档组织织造的面巾,(B)为关于实施例6制作的由12枚缎档组织织造的面巾的要部扩大图片。
其中:10、 糸绵,20、芯部,21、芯线,22、浮绵,30、覆盖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片将本申请发明的实施形态作一例说明。本申请的各权利要求及其说明书涉及的上下左右的表述都仅限于相对的位置关 糸而并非特定的绝对位置关 糸。另外,在本申请发明中将短纤维的堆积以【绵】来记载,与表示成分的【棉】相区别。
本申请发明所提及的 糸绵10,如图1(A)-(C)所示,芯线21、芯线21周围包裹的呈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组成的芯部20、芯部20外面螺旋状覆盖纱30共同构成。本申请发明,由于存在芯线21,因此无需对浮绵22进行捻度加工而是以纱的状态形成 糸绵10。
芯线21位于 糸绵10的中心部位,棉、麻、羊毛、羊绒、丝等天然纤维;人造丝、涤纶、腈纶等化学短纤维纱线;不同性质短纤维的混纺线、丝线、合成纤维;不同性质合成纤维的混纺线都可以。冷水、温热水、碱性水溶液等处理之后容易溶解或被分解除去的溶解性纤维制成的纱线也可以。芯线的支数,根据 糸绵10以及用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的用途去设定合适的数值,但是15-300丹尼尔为佳。
浮绵22是指芯线21周围包裹的纱线,芯线21和浮绵22构成了芯部20。本申请发明利用绵形成了浮绵22。本申请中的绵是上述短纤维的堆积,除了木绵、麻绵、羊毛绵以外还包括长纤维丝线按照适当长度切断后形成的丝绵及合成纤维等。不同种类的短纤维混合而成的绵也可以。将上述绵进行梳理之后将纤维平行方向整理形成的纤维束称之为浮绵22,浮绵22自身特性之外没有任何外加捻度。因此,本申请的浮绵22是实质性的无捻状态纤维束,完全没有捻度或者基本上没有捻度的纤维束。
本实施方式中的绵使用木绵。根据构成木绵的纤维长度分为超长棉、长棉、中棉、短棉和极短棉,采用其中纤维最长的超长棉所使用的精梳工艺后形成了轻便、触感及吸水性良好的 糸绵10。
覆盖纱30是指芯部20外围螺旋状的覆盖纱,采用与芯线21同样的物质,并且覆盖纱30的支数也与芯线21一样。
本实施方法中芯线21以及(或者)覆盖纱30中包含溶解性纤维也可以。
    所谓溶解性纤维是指 糸绵10形成以后,在 糸绵10成为制品之前,或者用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成为制品之前,经处理加工将其很容易地溶解或分解除去(以下简称溶解除去)的纤维。这种处理加工是指将 糸绵10或者用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中的可溶解性纤维溶解除去的处理。具体说就是用冷水、温热水或碱性水溶液指将 糸绵10或者用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中的可溶解性纤维溶解除去的处理。溶解性纤维,比如水溶性维纶(PVA)或者用碱性水溶液很容易溶解的涤纶纤维都可以。由溶解性纤维构成了 糸绵10,用 糸绵10制成编织物之后用冷水、温热水或碱性水溶液实施上述处理达到溶解除去的效果。芯线21采用溶解性纤维,形成 糸绵10后将 糸绵10制成编织物,将其中溶解性纤维进行溶解除去加工, 糸绵10内部呈现中空状态,用这种状态的 糸绵10制成的制品具备轻便性和保暖性。覆盖纱30采用溶解性纤维,形成 糸绵10后将 糸绵10制成编织物,将其中溶解性纤维进行溶解除去加工, 糸绵10的外部成为真正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这样的 糸绵10能提高制品的柔软性和蓬松感。芯线21和覆盖纱30都采用溶解性纤维,形成 糸绵10后将 糸绵10制成编织物,将其中溶解性纤维进行溶解除去加工, 糸绵10内部呈现中空状态,外部成为真正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用这种状态的 糸绵10制成的制品在保持其轻便性、保温性的同时还能提高 糸绵10的柔软性和蓬松感。也就是说,芯线21以及(或者)覆盖纱30都采用可溶解性纤维时, 糸绵10中浮绵22的比例提高,用这种状态的 糸绵10制成的制品柔软、轻盈,悬垂性很好。溶解性纤维的纱线纺织纱或丝状纱都可以。
 本申请发明的 糸绵10中,芯线21、浮绵22与覆盖纱30成分组合的一项示例用表1表示。这些不同的组合,可以根据 糸绵10以及用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的用途、 糸绵10以及用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被赋予的特性、制造成本的不同进行选择。此处的不溶性纤维是指用冷水、温热水或碱性水溶液去处理 糸绵10及其编织物制品也无法除去 糸绵10或其编织物制品中所包含的纤维。芯线21或者覆盖纱30的其中一方使用不溶性纤维时,希望在编织的最终加工阶段其粗细程度成为 糸绵10的粗细的50%以下,芯线21以及覆盖纱30都采用不溶性纤维时,希望在编织的最终加工阶段其粗细程度成为 糸绵10的粗细的30%以下。另外,如表1和图(B)所示,芯部20外面的螺旋状覆盖纱30不仅限于1根,1根以上覆盖纱30也可以。此时,一根以上所有覆盖纱30都用溶解性纤维或者其中一部分采用溶解性纤维都可以。
表1
根据本实施方法,芯线21以及(或者)覆盖纱30中可以包含纺织纱。芯线21以及(或者)覆盖纱30中包含的纺织纱可以由溶解性纤维构成也可以由不溶解性纤维构成。图1(C)中,芯线21以及覆盖纱30中包含纺织纱而形成的 糸绵10的说明图。如上所述纺织纱由短纤维并捻所形成,因此必定存在毛羽。芯线21采用纺织纱形成 糸绵10时,纺织纱外周的毛羽与浮绵22交织在一起,防止芯线21和浮绵22的移位。覆盖纱30采用纺织纱形成 糸绵10时,浮绵22的外周交织着纺织纱的毛羽,便于收束浮绵22,用此 糸绵10制造的编织物中浮绵22的毛羽显出、脱落以及因毛羽而产生的起毛起球现象得到控制, 糸绵10的强度得到提高。
芯线21的周围包裹着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形成芯部20,浮绵22要在芯部20中占据50%以上(容量比),最好达到60-90%。如果浮绵22在芯部20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下,芯部21使用不溶解性纤维时, 糸绵10以及用 糸绵10制成编织物的柔软性、蓬松感以及真正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的特征不易体现。并且如果浮绵22在芯部20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下,芯部21使用溶解性纤维时, 糸绵10的中空率增大,柔软性和蓬松感虽然得到提高,但是 糸绵10及其编织物的自身强度有可能不足。根据纤维种类以及不同的强度情况,浮绵22在芯部占据95%以上时,芯部20强力不足从而产生覆盖纱30难以以螺旋状覆盖包裹的可能性,并且有可能因为 糸绵10自身强度下降,用 糸绵10进行编织时发生困难。
覆盖纱30在芯部20的外周呈螺旋状覆盖时,芯线21被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被收束,无捻纱状态的 糸绵在增强了强度的同时保持了作为纱线的形态,之后用 糸绵10进行编织更为容易。芯线21和芯线21外面包裹的真正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如果仅仅用浆料粘着在一起,作为纱线的而言的收束性和强度都不够从而无法进行织制。成型的 糸绵10可以进行精练、漂白、染色、上浆等各种加工。
覆盖纱30如果采用不溶性纤维,用这样的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中,毛羽显出、脱落以及因毛羽而产生的起毛起球现象得到控制。如前所述,如果覆盖纱30全部采用溶解性纤维,用这样的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中的溶解性纤维被溶解除去,构成此编织物的 糸绵10的外周成为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被覆盖纱30收束的无捻纤维束被解放,编织物的柔软性、蓬松感得到提高。根据本实施方法,浮绵22经过精梳加工后也便于收束。另外,覆盖纱30在芯部20外周以螺旋状覆盖时,如图1(A)所示,可以按照右捻(S)或者左捻(Z)的某一个单方向卷捻,也可以如图1(B)所示,从左右两方向进行卷捻。比如说,2根覆盖纱可以30按照同方向(右捻或者左捻)卷捻,也可以分别向左右方向在芯部20的外周作螺旋状卷捻。
芯部20外周覆盖纱30的卷捻回数,虽然根据浮绵22的粗细以及覆盖纱根数的不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覆盖纱30采用不溶性纤维时,捻度在60-600回/m为好,浮绵22的支数为20支(棉支数)时,捻度在80-400回/m为好。捻度在60回/m以下时,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的毛羽显现和脱落以及由毛羽产生的起毛起球现象无法控制;600回/m以上时,虽然浮绵22的毛羽显现和脱落以及因毛羽产生的起毛起球能得到控制,但是浮绵22特征所体现的 糸绵10和用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的柔软性和蓬松感难以体现。芯部20外周覆盖纱30的卷捻回数,虽然根据浮绵22的粗细以及覆盖纱根数的不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覆盖纱30采用溶解性纤维时,捻度在200-1500回/m为好,浮绵22的支数为20支(棉支数)时,捻度在300-1000回/m为好。捻度在200回/m以下时,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的收束性变弱, 糸绵10的强度降低,同时毛羽容易显现,编织变得困难。1500回/m以上时,虽然收束性提高易于编织,但是制造成本增加。
本申请中 糸绵10,为了发挥构成 糸绵10的浮绵22的手感,相对于 糸绵10总容量来说,浮绵22的所占比例应达到50%以上。芯线21以及(或者)覆盖纱30由溶解性纤维构成时, 糸绵10中溶解性纤维被溶解除去后,相对于 糸绵10总容量来说,浮绵22的所占比例应达到50%以上。
本申请中 糸绵10的粗细,根据构成 糸绵10的芯线21、浮绵22、覆盖纱30的材质,以及 糸绵10和用 糸绵10制成的编织物的不同用途去设定合适的支数,但是希望设定在4-80支(棉支数)之间。
本申请发明中的 糸绵10的制造方法以图2来说明。 糸绵10的制造方法,以上所述将绵梳理后短纤维按照平行方向整理成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包裹住芯线21后形成芯部20。然后,用覆盖纱30将芯部20加以收束后形成 糸绵10。比如说,将中空棉42通过精纺机40的运行在芯部20的外周用覆盖纱30呈螺旋状覆盖后加以收束,从而形成本申请发明所述的 糸绵10。具体说就是将浮绵22通过传送轮的作用将其拉长至既定的粗细程度,此时前道工序中已经整理过的平行状态的浮绵22被进一步拉长增加了平行性。此时如果进行捻度加工就能形成纺织纱,但是本申请发明是不做捻度加工而是将浮绵22进行连续收束从而形成 糸绵10。
首先将浮绵22进行整理,在导入中空棉42的同时为了增强 糸绵10的强度通过传送轮送入芯线21从而形成了芯部20,其次安装在中空线42上的覆盖纱30,在中空线入口部持续不断地呈螺旋状覆盖住芯部20从而形成了包含中空线42的 糸绵10。织造用纬线或者针织用的对强力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用以上工序制造出 糸绵10。
制造用经线等对强力要求较高的纱线需要用以下两道工序制造。首先通过上述工序在芯部20的外周呈螺旋状包裹覆盖纱30形成1次原纱(第一道工序)。在1次原纱的外周再次用覆盖纱呈螺旋状包裹形成 糸绵10(第二道工序)。这两道工序的制造方法虽然虽然生产成本较高,但是可以制造出适应客户各种用途的 糸绵10,因此可以实际性地用于一般销售。第一道工序与第二道工序之间或者第二道工序之后,第一道工序所形成的1次原纱或者 糸绵10可以适用于精练、漂白、染色等加工处理。
    芯部20的外周用2根覆盖纱30作螺旋状覆盖时,如表1NO.1或NO.4所示,覆盖纱30中一根为溶解性纤维,另一根为不溶性纤维,溶解性纤维的覆盖纱30卷捻住芯部20形成1次原纱后,不溶性纤维的覆盖纱30在1次原纱外部进行卷捻,用此方法形成的 糸绵10以及用 糸绵10制作的编织物中的溶解性物质经过溶解除去后,不溶性纤维的覆盖纱仍然残留着。被溶解性纤维收束着的浮绵22被放松至不溶性纤维的覆盖纱的位置,从而形成收束性、蓬松感、柔软性兼备的 糸绵10。上述不溶性纤维的覆盖纱30如果采用不溶性纤维的纺织纱,被放松至不溶性纤维的覆盖纱位置的浮绵22与覆盖纱30的毛羽交织,浮绵22的毛羽显现、脱落、起毛起球现象得以控制, 糸绵10的收束性得到提高。
芯部20的外周用2根覆盖纱30作螺旋状覆盖时,与上述相反,不溶性纤维的覆盖纱30卷捻住芯部20形成1次原纱后,溶解性纤维的覆盖纱30在1次原纱外部进行卷捻,芯线21采用不溶性纤维时(如表1的NO.1),第一道工序所形成的1次原纱可以进行精练、漂白、染色等加工处理。特别是编织物在编织之前可以先行染色是其最大优点。通过第一道工序进行上述各项处理之后,再通过第二道工序在1次原纱外周用覆盖纱30作螺旋状覆盖, 糸绵10具备了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能够控制毛羽产生,编织出可以先染色的色织编织物。
本申请发明中用 糸绵10制造的编织物是指用 糸绵10制造出的织物或编物,通过织机或经编机用通常的方法,可以将 糸绵10织造或编织成编织物。芯线21以及(或者)覆盖纱30采用溶解性纤维而制造出的编织物通过冷水、温热水或碱性水溶液的处理,将编织物中的溶解性纤维溶解除去。编织织造后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染色、抗菌加工等后处理。编织物可以只用 糸绵10进行编织,也可以将 糸绵10与其他纱线并用或者编织物的其中一部分用 糸绵10编织。采用 糸绵10的织造物的组织结构,可以是织物三原组织结构的平织结构、斜纹结构、断档结构的多层结构,也可以是这些组织结构的组合利用。采用 糸绵10的编造物的组织结构,可以采用各种适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是这些组织结构的组合利用。
本申请发明中用 糸绵10制造出的编织物,构成编织物的 糸绵10的芯部20外周有螺旋状包裹的覆盖纱30,因此 糸绵10的强度加大、毛羽呈低伏状,芯部20外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22不容易脱落。另外本申请发明中用 糸绵10制造出的编织物的芯线21和覆盖纱30中至少一方采用溶解性纤维,织造编织后即使将编织物中的溶解性纤维溶解除去,织物的纵向和横向纱线立体交错,由织物的组织结构连接在一起,芯部20外面的无捻状纤维束的浮绵22脱落较少,甚至根据织物组织结构的不同几乎没有脱落。因此本申请发明中的 糸绵10制造出的编织物具备了一定的强度。
 用 糸绵10制造的编织物在编织制造时,由于芯部20外部有覆盖纱30的螺旋状卷捻,因此 糸绵10的不易断。
 糸绵10以及 糸绵10的编织物的强度,通过调整构成 糸绵10的芯线21和覆盖纱30的不同组合、芯线21和相对 糸绵10来说浮绵22的所占比例、覆盖纱30在芯部20上的卷捻回数、 糸绵10的粗细、编织物的组织结构等进行调节。此调整不能破坏芯部20外部的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的特征。
本申请发明中的 糸绵10及其编织物可以用于方巾、面巾、浴巾、围巾、内衣、外衣、睡衣、家居服等广泛范围。
以下依据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发明,但是本申请发明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2所示,利用精纺机40形成了3种 糸绵10(10a,10b,10c)。
 糸绵10a芯线21采用44dtex的水溶性维纶(PVA),浮绵22采用1.4丹尼尔平均长度35mm以上的超长棉精纺纱包裹在芯线21外部形成芯部20以后,以44dtex的水溶性维纶(PVA)作为覆盖纱在芯部20的外周以630回/m的捻度作螺旋状卷捻, 糸绵10a的粗细相当于20支(棉支数)。在 糸绵10a中无捻状超长棉纤维束的浮绵22约占据了总容量的70%。
 糸绵10b芯线21采用100支棉纱,浮绵22采用1.4丹尼尔平均长度35mm以上的超长棉精纺纱包裹在芯线21外部形成芯部20以后,以44dtex的水溶性维纶(PVA)作为覆盖纱在芯部20的外周以480回/m的捻度作螺旋状卷捻,此1次原纱的外周再以100支棉纱作为覆盖纱,以180回/m的捻度进行螺旋状卷捻而形成 糸绵10。在 糸绵10b中水溶性维纶的覆盖纱30向右卷捻,棉纱的覆盖纱30同样向右进行螺旋状卷捻。 糸绵10b的粗细相当于20支(棉支数)。在 糸绵10b中无捻状超长棉纤维束的浮绵22约占据了总容量的55%。
 糸绵10c芯线21采用100支棉纱,浮绵22采用1.4丹尼尔平均长度35mm以上的超长棉精纺纱包裹在芯线21外部形成芯部20以后,以100支棉纱作为覆盖纱,在芯部20外周以250回/m的捻度进行螺旋状卷捻。 糸绵10c的粗细相当于20支(棉支数)。在 糸绵10c中无捻状超长棉纤维束的浮绵22约占据了总容量的60%。上述 糸绵10c经过精练漂白之后进行染色,染色后的 糸绵10c进行上浆。更进一步将 糸绵10c松松地绕到染色筒上以后进行精练、漂白、染色、上浆加工。
图3(A)为 糸绵10a的微对应写真,图3(B)为 糸绵10b的微对应写真。图3(A)和图3(B)都是 糸绵10(10a,10b)中采用溶解性纤维的一部分已经被溶解除去之后的微对应写真,由此可以看出 糸绵10a和10b都没有经过捻度加工,另外可以看出构成 糸绵10a和10b的浮绵22由于没有捻度从而能保持高蓬松感。
采用上述 糸绵10a作为经线和纬线,用平织、段档织、双层平织、三层平织、段档和平织的双层组织以及各种组织结构组合方法织出的各种面料(实施例1-7)。采用10b作为经线和纬线,用段档结构织出面料。将这些织出的面料经过15分钟90℃热水处理,将 糸绵10a、10b的芯线21以及(或者)覆盖纱30溶解除去后进行水洗、热水洗等精练漂白加工。相对于溶解性纤维被溶解除去后的面料来说。浮绵22的比例在10a中占据100%,在10b中占据60%。然后将各面料的左右端向内三折后将折边缝制,将各面料的上下边也进行缝制后制作成面巾。
    将上述 糸绵10b用圆机编织出三明治毛圈和连接天竺两种结构的针织面料,经液流染色机加工后将溶解性纤维溶解除去之后进行反面后整理,形成的 糸绵10b的针织面料中的浮绵22几乎没有脱落。
    将上述 糸绵10c用作经线和纬线,采用段档结构织出面料。将所形成的 糸绵10c面料进行加工,除去浆料和油脂成分。然后将 糸绵10c面料的左右端向内三折后将折边缝制,将各面料的上下边也进行缝制后制作成面巾。图4(A)是用 糸绵10a以12枚段档结构(表2的实施例3)制造的面巾,图4(B)是用 糸绵10b以12枚段档结构(表2的实施例6)制造的面巾的各自主要部位的扩大写真。
(拉力强度试验)
   依据JIS L-1096 A法(剥离法),将制作成的面巾从纵方向和横方向进行了拉力强度的测定,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同时将今治毛巾的拉力强度判定标准值也一并记入以供参考。如表2所示,实施例1-7,可以确认无论以何种组织结构构成的面料都具备一定程度的拉力强度。
表2
Figure 2012101612059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吸水性、脱毛率、破裂强度评价)
     实施例6制作的面巾进行吸水性、脱毛率、破裂强度的测定。得出的测定结果与上述拉力强度合并记入表3。同时将今治毛巾的判定标准值也一并记入以供参考。如表3所示,可以确认实施例6的性能超过了今治毛巾的判定标准值,同样可以确认 糸绵10没有经过任何捻度加工而浮绵22几乎没有脱落。
表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手感评价)
   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6,作为比较例1市面销售的段档结构面巾(商品名:DOUBLESTAR oriori朱子 楠桥纹织株式会社制造),作为比较例2市面销售的纱布组织面巾(商品名:KuSu POP paletone 3层纱布楠桥纹织株式会社制造),由7名年龄层分别在20-50之间的体验者根据手的触感进行手感评价。评价标准如下。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手感1是依据各体验者的评价结果数值化以后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结果采用,手感2是多数票的数据和其他数据两方面都作为评价结果采用。如表4所示,可以确认实施例3、6与比较例1、2相比具备非常优秀的柔软手感。
(手感1)
 ◎(3分):非常柔软   
 ○(2分):柔软
 △(1分):较硬
 ×(0分):硬
(手感2)(可以多选)
  A:有蓬松感
  B:有僵硬感
  C:光滑
  D:不光滑
  E:其他
表4
Figure 2012101612059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可以确认本申请发明的 糸绵10及其织物保持了作为织物必需的一定强度的同时还具备非常柔软的手感。这是无捻状态绵纤维束的浮绵22所具有的柔软性、蓬松感、肌肤的柔滑触感、高光泽度以及织物的组织结构(12枚段档结构)共同形成的。另外,可以确认用于编织物的 糸绵10至少用于能够适用于织制编织所需的强度。

Claims (6)

1.糸绵,其特征是:由芯线、芯线周围包裹着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所组成的芯部以及芯部周围螺旋状的覆盖纱所共同组成,所述覆盖纱的其中1根用溶解性纤维,其余的采用不溶性纤维;以上两种覆盖纱在芯部外周作螺旋状卷捻时,溶解性纤维的纱线卷捻芯部形成1次原纱,不溶性纤维的纱线卷捻在1次原纱的外部。
2.糸绵,其特征是:由芯线、芯线周围包裹着无捻状态纤维束的浮绵所组成的芯部以及芯部周围螺旋状的覆盖纱所共同组成,所述芯线和覆盖纱都采用不溶性纤维纱线,其中浮绵部分为木绵,形成芯线的毛羽与浮绵交织在一起、浮绵和覆盖纱的毛羽交织在一起的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糸棉,其特征是:所述芯线采用粗细为15-300丹尼尔的棉纱,浮绵为木绵,覆盖纱为2根粗细为15-300丹尼尔的纱线,其中不溶性纤维采用棉纱,浮绵在芯部中所占比例为总容量的50%以上;覆盖纱在上述芯部的外周作螺旋状卷捻时,溶解性纤维覆盖纱的捻度为200-1500回/m,棉纱的覆盖纱的捻度为60-600回/m, 糸绵的支数在4-80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糸棉,其特征是:所述 糸绵不用溶解性纤维,芯线和覆盖纱的支数在15-300丹尼尔,浮绵占据芯部50%以上,在芯部外周螺旋状卷捻的覆盖纱的捻度为60-600回/m, 糸绵支数在4-80支之间。
5.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 糸绵进行编织的编织物,其特征是:由平织结构、斜纹结构、缎档结构、多层结构或各种结构组合而成的编织物,或者编织物中含有以上结构而制成的编织物。
6.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 糸绵进行编织的编织物,其特征是:由平织结构、斜纹结构、缎档结构、多层结构或各种结构组合而成的编织物,或者编织物中含有以上结构而制成的编织物,制成之后将编织物中溶解性纤维溶解除去而成的编织物。
CN201210161205.9A 2011-05-23 2012-05-23 糸绵及其编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6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5129A JP4916582B1 (ja) 2011-05-23 2011-05-23 糸わた及び糸わたを用いた織編物
JP2011-115129 2011-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6073A true CN102926073A (zh) 2013-02-13
CN102926073B CN102926073B (zh) 2015-04-22

Family

ID=46171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120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6073B (zh) 2011-05-23 2012-05-23 糸绵及其编织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4916582B1 (zh)
CN (1) CN10292607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5843A (zh) * 2017-09-20 2017-12-15 安徽锦翔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棉纤维与金属丝混纺纱线的加工工艺
CN107923084A (zh) * 2015-08-24 2018-04-17 内野株式会社 多层纱织品
CN112575436A (zh) * 2020-11-18 2021-03-30 蔡晓佳 一种全棉婴童布的生产方法
CN112888814A (zh) * 2018-11-19 2021-06-01 株式会社近藤纺织所 织物制造方法、面料制造方法以及缝制品制造方法
US11959198B2 (en) 2018-11-19 2024-04-16 Kondo Cotton Spinning Co., Ltd. Knit fabric production method, fabric production method, and sewn product production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7648B2 (en) * 2014-06-20 2021-03-16 Uchino Co., Ltd Woven gauze fabric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1932A (zh) * 1997-06-04 2000-08-02 内森尼尔·H·科尔密斯 具有玻璃纤维芯的合成线
CN1620531A (zh) * 2002-01-18 2005-05-25 天科纺织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包卷纱线及其制法
CN1711204A (zh) * 2002-11-15 2005-12-21 通力股份公司 确保并测定电梯提升绳索内部张力的方法和允许使用所述方法的电梯
CN202175771U (zh) * 2011-10-20 2012-03-28 广东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不解捻不脱散的包覆型纱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727A (en) * 1979-06-20 1981-01-19 Toray Industries Crude yarn and production thereof
JPS58214541A (ja) * 1982-06-01 1983-12-13 東レ株式会社 複合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02822A (ja) * 1990-11-29 1992-07-23 Toyobo Co Ltd 制電性複合糸
JPH0693531A (ja) * 1992-09-04 1994-04-05 Nisshinbo Ind Inc 嵩高な繊維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JPH1018134A (ja) * 1996-07-01 1998-01-20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系長短複合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62442A (ja) * 2000-03-17 2001-09-26 Sano Boseki Kk 毛 糸
JP2002054039A (ja) * 2000-08-02 2002-02-19 Toho Tenax Co Ltd 無撚糸及び補強糸の除去方法
JP2003301347A (ja) * 2002-04-10 2003-10-24 Yoshitsune Towel:Kk 多重織物
JP2009155786A (ja) * 2007-12-28 2009-07-16 Toyobo Co Ltd 複合紡績糸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ラメント、それを用いた複合紡績糸、及び薄地織編物
JP5177571B2 (ja) * 2008-09-19 2013-04-03 株式会社アイ.エス.テイ 嵩高紡績糸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0270427A (ja) * 2009-05-25 2010-12-02 Ist Corp 紡績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1932A (zh) * 1997-06-04 2000-08-02 内森尼尔·H·科尔密斯 具有玻璃纤维芯的合成线
CN1620531A (zh) * 2002-01-18 2005-05-25 天科纺织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包卷纱线及其制法
CN1711204A (zh) * 2002-11-15 2005-12-21 通力股份公司 确保并测定电梯提升绳索内部张力的方法和允许使用所述方法的电梯
CN202175771U (zh) * 2011-10-20 2012-03-28 广东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不解捻不脱散的包覆型纱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3084A (zh) * 2015-08-24 2018-04-17 内野株式会社 多层纱织品
US10597804B2 (en) 2015-08-24 2020-03-24 Uchino Co., Ltd. Multiple woven gauze fabric
CN107923084B (zh) * 2015-08-24 2020-09-22 内野株式会社 多层纱织品
CN107475843A (zh) * 2017-09-20 2017-12-15 安徽锦翔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棉纤维与金属丝混纺纱线的加工工艺
CN112888814A (zh) * 2018-11-19 2021-06-01 株式会社近藤纺织所 织物制造方法、面料制造方法以及缝制品制造方法
US11959198B2 (en) 2018-11-19 2024-04-16 Kondo Cotton Spinning Co., Ltd. Knit fabric production method, fabric production method, and sewn product production method
CN112575436A (zh) * 2020-11-18 2021-03-30 蔡晓佳 一种全棉婴童布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07149A (ja) 2013-01-10
JP4916582B1 (ja) 2012-04-11
CN102926073B (zh) 2015-04-22
JP2014065977A (ja)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6324B2 (en) Proliferated thread count of a woven textile by simultaneous insertion within a single pick insertion event of a loom apparatus multiple adjacent parallel yarns drawn from a multi-pick yarn package
KR102158057B1 (ko) 복수의 탄성 얀을 갖는 신축성 얀 및 패브릭
US10443159B2 (en) Proliferated thread count of a woven textile by simultaneous insertion within a single pick insertion event of a loom apparatus multiple adjacent parallel yarns drawn from a multi-pick yarn package
EP2867393B1 (en) Core spun elastic composite yarn and woven fabric thereof
CN103132211B (zh) 一种超薄纯无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371650A1 (en) Proliferated thread count of a woven textile by simultaneous insertion within a single pick insertion event of a loom apparatus multiple adjacent parallel yarns drawn from a multi-pick yarn package
CN102926073B (zh) 糸绵及其编织物
CN106436000A (zh) 棉涤交织经编面料的制造工艺
CN103850047A (zh) 一种弹性经编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7237028A (zh) 一种休闲运动服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03015000A (zh) 一种柔软面料的设计方法
US11359311B2 (en) Proliferated thread count of a woven textile by simultaneous insertion within a single pick insertion event of a loom apparatus multiple adjacent parallel yarns drawn from a multi-pick yarn package
WO2021073551A1 (zh) 一种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面料
CN106995974A (zh) 一种水晶棉拉架网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JP7151204B2 (ja) スラブ糸及び該スラブ糸を用いた織編物
CN219731222U (zh) 一种抗皱针织布
CN217968749U (zh) 超纤纤维直贡呢
CN201971947U (zh) 一种无捻纱线
CN216891442U (zh) 一种舒适型针织面料
JP7373660B2 (ja) 弾性糸、編みテキスタイル材料、および弾性糸で作られた靴下
TWI749392B (zh) 多絲立體針織織物、其製造系統及製造方法
CN104164740A (zh) 200~220g/㎡绢丝针织服装面料的生产工艺
Swati Sahu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and-woven fabrics developed using cover spun yarn of flax and lyocell.
Sahu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and-woven fabrics developed using cover spun yarn of Flax and Lyocell.
CN107574528A (zh) 一种提高织物抗起毛起球的性能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