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4676B - 一种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4676B
CN102924676B CN201110231140.6A CN201110231140A CN102924676B CN 102924676 B CN102924676 B CN 102924676B CN 201110231140 A CN201110231140 A CN 201110231140A CN 102924676 B CN102924676 B CN 102924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ester
repeating unit
aliphatic
transparent
ar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11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4676A (zh
Inventor
许宁
祝桂香
张伟
韩翎
邹弋
计文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1102311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4676B/zh
Priority to US13/571,317 priority patent/US9102782B2/en
Priority to JP2012178964A priority patent/JP5530490B2/ja
Priority to KR1020120088381A priority patent/KR101515823B1/ko
Publication of CN102924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4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4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4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共聚酯,该透明共聚酯为含有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B和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C的无规共聚物。还涉及所述透明共聚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聚合反应条件下,在作为催化剂的有机锡化合物的存在下,将丙交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和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接触,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或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为含有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D和式(IV)所示的重复单元E的无规共聚物。式(I)式(II) 式(III);式(IV)。

Description

一种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共聚酯,该透明共聚酯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透明共聚酯。
背景技术
聚乳酸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由于其具有生物来源性,因此大力开展聚乳酸产业能够减轻对石化资源的压力,对于缓解温室效应也有裨益。但是聚乳酸材料性质较脆,韧性不足,因此对聚乳酸进行增韧是改善聚乳酸性能的重要方向。共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韧聚乳酸的方法。例如,专利申请CN1911983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形状记忆管腔内支架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丙交酯、乙交酯或己内酯中的任两种聚合物,发生开环聚合,制得羟基封端低聚物;将所得羟基封端低聚物与线型聚酯通过本体熔融聚合,制得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中,所述线型聚酯为脂肪族二元醇与脂肪族二元羧酸或脂肪族二元酸酐的缩聚物。
虽然现有的使聚乳酸发生共聚的方法能够改善聚乳酸的韧性,但是这些方法只能得到不透明的聚乳酸树脂材料,丢失了聚乳酸本身具有的优异的透明性,从而大大限制的了这些聚乳酸树脂材料的应用。
为了制备具有透明性的增韧聚乳酸树脂材料,目前常见的方法是将聚乳酸与增塑剂、增韧剂等共混。例如,CN1673276A中提到,将聚乳酸与三乙酸甘油酯、润滑剂等进行共混可以制备透明的聚乳酸树脂;CN101314666A中提到,将聚乳酸与纳米二氧化硅、酰胺类化合物等进行共混,可以得到透明、高熔融结晶和低冷结晶温度的聚乳酸树脂;CN1687205A中提到,将聚乳酸与聚乙烯醇、环氧大豆油等进行共混,可以得到可完全降解的透明聚乳酸增韧材料;CN101983986A中提到,将聚乳酸、作为增韧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酯、增塑剂和抗氧剂等进行共混,可以得到透明和增韧的聚乳酸树脂材料。然而,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的聚乳酸树脂材料容易发生分相和析出小分子增塑剂等问题,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通过共聚的方法来制备透明、增韧的聚乳酸树脂材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根据现有的共聚方法制备的聚乳酸树脂材料透明性较差的缺点,提供一种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明共聚酯,其中,该透明共聚酯为含有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B和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C的无规共聚物,
式(I)
式(II)
其中,重复单元A、重复单元B和重复单元C的重量比为100∶(100-2000)∶(0.1-10),q为10-100,X为亚烷基和/或亚芳基,所述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100万;
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含有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D和式(IV)所示的重复单元E,且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的两个端部各自独立地为-O-(CH2)m-O-或-O-(CH2)p-O-,
式(III)
式(IV)
其中,重复单元D和重复单元E的摩尔比为1∶0.1-10,m为2-10,n为2-8,p为2-10,且m、n和p相同或不同,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400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透明共聚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聚合反应条件下,在作为催化剂的有机锡化合物的存在下,将丙交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和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接触,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或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为含有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D和式(IV)所示的重复单元E的无规共聚物,且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两个端基各自独立地为HO-(CH2)m-O-或HO-(CH2)p-O-,
式(III)
式(IV)
其中,重复单元D和重复单元E的摩尔比为1∶0.1-10,m为2-10,n为2-8,p为2-10,且m、n和p相同或不同,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40000;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丙交酯和二异氰酸酯的重量比为100∶(100-2000)∶(0.1-10)。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的透明共聚酯。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透明共聚酯主要含有聚乳酸链段和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链段,使得该透明共聚酯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韧性的透明性。
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的制备方法中,在作为催化剂的有机锡化合物的存在下,端基为羟基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引发丙交酯发生本体开环聚合,并且在作为吸水剂和扩链剂的二异氰酸酯的作用下,使丙交酯的开环聚合产物与该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发生共聚,能够获得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韧性和透明性的共聚酯,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具有较好的韧性,克服了传统聚乳酸材料的脆性的缺点,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透明性,使得该透明共聚酯适合用于挤出、吹膜、拉膜、吹瓶、注塑、发泡、压片等领域。而且,由于本发明的所述透明共聚酯还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使得该透明共聚酯制成的塑料制品在废弃之后,可以通过常规的生物降解方法(如堆肥法)来降解,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透明共聚酯的1H 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明共聚酯,其中,该透明共聚酯为含有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B和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C的无规共聚物,
式(I)
式(II)
其中,重复单元A、重复单元B和重复单元C的重量比为100∶(100-2000)∶(0.1-10),q为10-100,X为亚烷基和/或亚芳基,所述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100万;
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含有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D和式(IV)所示的重复单元E,且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的两个端部各自独立地为-O-(CH2)m-O-或-O-(CH2)p-O-,
式(III)
式(IV)
其中,重复单元D和重复单元E的摩尔比为1∶0.1-10,m为2-10,n为2-8,p为2-10,且m、n和p相同或不同,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40000。
在本发明的所述透明共聚酯中,由于主要含有聚乳酸链段和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链段,使得该透明共聚酯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韧性的透明性。
在优选情况下,为使所述透明共聚酯具有进一步提高的韧性和透明性,所述透明共聚酯中的重复单元A、重复单元B和重复单元C的重量比优选为100∶(300-700)∶(1-5)。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万-50万,更优选为7万-20万。
在进一步优选的情况下,所述透明共聚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2.5。
在所述重复单元A中,重复单元D和重复单元E的摩尔比优选为1∶0.5-2;m优选为2-6;n优选为2-4;p优选为2-6;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500-10000。
在所述重复单元B中,q为10-100,优选为20-80。
在所述重复单元C中,X可以为各种常规的亚烷基和/或亚芳基。所述亚烷基例如可以为C3-C12的亚烷基,优选为亚己基。所述亚芳基例如可以为C6-C20的亚芳基,优选为亚苯基。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其断裂拉伸强度可以为19-50MPa,断裂伸长率可以为10-50%,透光率可以为65%以上,优选为69-90%。在本发明中,所述透明共聚酯的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根据GB/T 1040.2-2006的方法测得;所述透光率根据GB/T 2410-2008的方法测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透明共聚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聚合反应条件下,在作为催化剂的有机锡化合物的存在下,将丙交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和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接触,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或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为含有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D和式(IV)所示的重复单元E的无规共聚物,且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两个端基各自独立地为HO-(CH2)m-O-或HO-(CH2)p-O-,
式(III)
式(IV)
其中,重复单元D和重复单元E的摩尔比为1∶0.1-10,m为2-10,n为2-8,p为2-10,且m、n和p相同或不同,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40000;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丙交酯和二异氰酸酯的重量比为100∶(100-2000)∶(0.1-10)。
在本发明的所述透明共聚酯的制备方法中,在作为催化剂的有机锡化合物的存在下,端基为羟基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会引发丙交酯发生本体开环聚合,并且在作为吸水剂和扩链剂的二异氰酸酯的作用下,使丙交酯的开环聚合产物与该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发生共聚,能够获得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韧性和透明性的共聚酯。
在优选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最终制备的透明共聚酯的韧性和透明性,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丙交酯和二异氰酸酯的重量比优选为100∶(300-700)∶(1-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方法,所述聚合反应条件可以包括:反应温度为130-190℃,反应时间为1-10小时。优选情况下,所述反应温度为170-190℃,所述反应时间为1.5-5小时。在本发明中,为使所述聚合反应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优选将盛装所述丙交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二异氰酸酯以及有机锡化合物等的反应容器置于油浴,并通过控制油浴的温度来调节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丙交酯可以为市售的各种常规的丙交酯产品,例如可以为混旋丙交酯(D,L-丙交酯)和/或左旋转丙交酯(L-丙交酯)。优选情况下,为使最终制备的透明共聚酯具有更好的透光性,所述丙交酯优选为L-丙交酯。所述L-丙交酯可以商购得到,也可以根据常规的方法制备得到,所述L-丙交酯的制备方法例如可以参照CN101585827A(特别是其中的实施例1-8)。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方法,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500-1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优选为1.2-2.5。
在本发明中,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可以根据常规的方法制备得到,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将以下单体和第一催化剂组分加入反应釜中进行酯交换反应和/或酯化反应:(a)芳香族二元酸、芳香族二元酸酯、芳香族二元酸的酸酐或它们的混合物,(b)脂肪族二元醇和/或脂环族二元醇,以及(c)脂肪族二元酸、脂环族二元酸、它们的酯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单体(a)与单体(c)的摩尔比为(5∶95)-(75∶25);
(2)在真空条件下,将(1)得到的反应体系进行预聚,得到预聚物;以及
(3)将步骤(2)中制备的预聚物和第二催化剂组分进行真空缩聚反应,得到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其中,所述第一催化剂组分为选自金属钛、锑和锌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催化剂组分为选自稀土金属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土金属为选自镧系元素、钪和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3)中所用的单体原料、催化剂组分和反应条件等均可以参照专利申请CN1807485A,所不同的是,在上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的缩聚反应条件可以包括:反应温度为200-260℃,绝对压力为0-800Pa,反应时间为0.1-2小时;单体(b)的用量相对于单体(a)和单体(c)的总用量是过量的,且单体(a)和单体(c)的总用量与单体(b)的用量的摩尔比优选为1∶1.1-1.3。在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方法中,由于单体(b)的用量相对于单体(a)和单体(c)的总用量是过量的,使得如此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分子结构的两个端基均为羟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方法,所述二异氰酸酯可以为各种常规的能够起扩链作用的各种常规的二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或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所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为C5-C14的亚烷基,优选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为C8-C22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优选为2,4-苯基二异氰酸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方法,所述有机锡化合物可以为各种常规的能够引发并促使丙交酯本体开环聚合的有机锡化合物。优选情况下,所述有机锡化合物为选自辛酸亚锡、三氟甲烷磺酸亚锡、二丁基二月桂酸锡、酒石酸亚锡和二丁基二甲氧基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方法,所述有机锡化合物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按照常规的催化剂用量加入所述有机锡化合物即可。优选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丙交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和二异氰酸酯的总重量,所述有机锡化合物的用量为0.05-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7-0.2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方法,所述丙交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和二异氰酸酯的混合接触环境优选为惰性气氛。所述惰性气氛例如可以是氮气或者常规的惰性气体的气氛。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方法,为了收集所述透明共聚酯,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用溶剂(如四氢呋喃、氯仿、二氯甲烷等)将所述丙交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和二异氰酸酯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沉淀剂(如甲醇、乙醇等)中进行沉淀,并将得到的沉淀物进行干燥。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的透明共聚酯。该透明共聚酯的断裂拉伸强度可以为25-50MPa,断裂伸长率可以为10-50%,透光率可以为65%以上,优选为69-90%。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L-丙交酯由Aldrich公司生产;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由Acros公司生产;
2,4-苯基二异氰酸酯由Acros公司生产;
钛酸四丁酯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由三菱化学公司生产;
辛酸亚锡由Acros公司生产;
三氟甲烷磺酸亚锡由Alfa Aesar公司生产;
乙酰丙酮镧根据CN1807485A中实施例A2的方法制得;
硬脂酸镧根据CN1807485A中实施例A5的方法制得。
分子量(包括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在Waters-208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带Waters 2410 RI检测器,流速为1.5mL/min,30℃)上测量,分子量以单分散线形聚苯乙烯标样校准。
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根据GB/T 1040.2-2006的方法测量。
透光率根据GB/T 2410-2008的方法测量。
生物降解性能根据GB/T 20197-2006的方法检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向500ml三颈瓶中加入2.2mol对苯二甲酸、5mol丁二醇、1.6mmol钛酸四丁酯,体系氮气保护,搅拌加热至回流,反应温度控制在180℃,收集蒸出的甲醇,至甲醇收集完毕。向体系中加入2.5mol丁二酸,继续搅拌加热至回流,反应温度控制在200℃,收集蒸出的水分,至水分收集完毕。抽真空,加热,在温度为230℃、绝对压力为400Pa的条件下预聚约1小时,向体系中加入0.85mmol乙酰丙酮镧,抽真空进行缩聚反应,在温度为230℃、绝对压力小于200Pa的条件下,真空缩聚约1小时,得到白色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其重均分子量为1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2。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3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0mg的辛酸亚锡和0.28g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70℃的油浴中,反应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96%,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86。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对该透明共聚酯进行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1H NMR谱图,并根据图1中示出的数据以及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数均分子量(可由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指数计算得到)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20-30。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1,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对比例1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透明共聚酯,所不同的是,用相同摩尔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重均分子量为约6万)代替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从而制得黄色聚合物。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8.2万,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15。
将制得的聚合物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D1,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对比例2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向500ml三颈瓶中加入2.2mol对苯二甲酸、5mol丁二醇、1.6mmol钛酸四丁酯,体系氮气保护,搅拌加热至回流,反应温度控制在200℃,收集蒸出的甲醇,至甲醇收集完毕。向体系中加入2.5mol丁二酸,继续搅拌加热至回流,反应温度控制在220℃,收集蒸出的水分,至水分收集完毕。抽真空,加热,在温度为240℃、绝对压力为400Pa的条件下预聚约1小时,向体系中加入0.85mmol硬脂酸镧,抽真空进行缩聚反应,在温度为240℃、绝对压力小于200Pa的条件下,真空缩聚约3小时,得到白色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其重均分子量为55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89。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与实施例1中步骤(2)相同的方法制备透明共聚酯,所不同的是,用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均分子量为55000)代替实施例1中采用的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均分子量为10000),从而得到共聚物,收率为93%,该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22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18。
将获得的共聚物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D2,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3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0mg的辛酸亚锡和0.28g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90℃的油浴中,反应1.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90%,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83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11。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30-40。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2,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3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0mg的辛酸亚锡和1.04g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70℃的油浴中,反应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93%,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97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79。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30-40。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3,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2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77mg的辛酸亚锡和0.26g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70℃的油浴中,反应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94%,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98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98。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45-55。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4,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2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1mg的辛酸亚锡和0.28g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90℃的油浴中,反应1.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87%,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88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13。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45-55。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5,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2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0mg的辛酸亚锡和1.00g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70℃的油浴中,反应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87%,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92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25。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45-55。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6,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1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0mg的辛酸亚锡和0.24g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70℃的油浴中,反应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95%,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96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78。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60-80。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7,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1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0mg的辛酸亚锡和0.23g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90℃的油浴中,反应1.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90%,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9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08。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50-60。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8,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向500ml三颈瓶中加入2.2mol对苯二甲酸、5mol丁二醇、1.6mmol钛酸四丁酯,体系氮气保护,搅拌加热至回流,反应温度控制在200℃,收集蒸出的甲醇,至甲醇收集完毕。向体系中加入2.5mol丁二酸,继续搅拌加热至回流,反应温度控制在220℃,收集蒸出的水分,至水分收集完毕。抽真空,加热,在温度为240℃、绝对压力为400Pa的条件下预聚约1小时,向体系中加入0.85mmol硬脂酸镧(根据CN1807485A中实施例A5的方法制得),抽真空进行缩聚反应,在温度为240℃、绝对压力小于200Pa的条件下,真空缩聚约1.5小时,得到白色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其重均分子量为31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67。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3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0mg的三氟甲烷磺酸亚锡和0.56g的2,4-苯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70℃的油浴中,反应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87%,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81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72。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40-50。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9,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3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0mg的三氟甲烷磺酸亚锡和1.28g的2,4-苯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70℃的油浴中,反应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92%,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81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84。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35-45。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10,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1)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
(2)透明共聚酯的制备
60g的L-丙交酯和20g上述(1)中制备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分别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80mg的三氟甲烷磺酸亚锡和1.12g的2,4-苯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然后用氮气将反应器吹扫5小时,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瓶放置到170℃的油浴中,反应5小时后,冷却并打开反应瓶,用氯仿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稀释,然后在无水甲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获得本发明的透明共聚酯。收率为88%,该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74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04。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确定该透明共聚酯中的如上述式(I)所述的重复单元中的q为约55-60。
将获得的透明共聚酯制成15×15×2mm的样品板A11,然后检测该样品板的生物降解性能、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所述透明共聚酯不仅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韧性和透明性。具体的,通过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用脂肪酯制备的共聚物,用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制备的共聚物具有明显较好的透明性;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2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对比例2采用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较高,且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结构单元在最终制备的共聚物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使得根据对比例2制备的共聚物的透明性明显较差。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透明共聚酯,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共聚酯为由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B和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C组成的无规共聚物,
其中,重复单元A、重复单元B和重复单元C的重量比为100∶100-2000∶0.1-10,q为10-100,X为亚烷基和/或亚芳基,所述透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100万;
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含有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D和式(IV)所示的重复单元E,且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的两个端部各自独立地为-O-(CH2)m-O-或-O-(CH2)p-O-,
其中,重复单元D和重复单元E的摩尔比为1∶0.1-10,m为2-10,n为2-8,p为2-10,且m、n和p相同或不同,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重复单元A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40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共聚酯,其中,在所述重复单元C中,X为亚己基和/或亚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共聚酯,其中,所述透明共聚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2.5。
4.一种透明共聚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聚合反应条件下,在作为催化剂的有机锡化合物的存在下,将丙交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和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接触,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或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为含有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D和式(IV)所示的重复单元E的无规共聚物,且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两个端基各自独立地为HO-(CH2)m-O-或HO-(CH2)p-O-,
其中,重复单元D和重复单元E的摩尔比为1∶0.1-10,m为2-10,n为2-8,p为2-10,且m、n和p相同或不同,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40000;
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丙交酯和二异氰酸酯的重量比为100∶100-2000∶0.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丙交酯和二异氰酸酯的重量比为100∶300-700∶1-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500-1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2.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30-190℃;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70-190℃;反应时间为1.5-5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或2,4-苯基二异氰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锡化合物为辛酸亚锡、三氟甲烷磺酸亚锡、二丁基二月桂酸锡、酒石酸亚锡和二丁基二甲氧基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丙交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和二异氰酸酯的总重量,所述有机锡化合物的用量为0.05-0.5重量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锡化合物的用量为0.07-0.2重量份。
13.由权利要求4-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透明共聚酯。
CN201110231140.6A 2011-08-12 2011-08-12 一种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924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1140.6A CN102924676B (zh) 2011-08-12 2011-08-12 一种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US13/571,317 US9102782B2 (en) 2011-08-12 2012-08-09 Transparent copolyester,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rticles made from the same
JP2012178964A JP5530490B2 (ja) 2011-08-12 2012-08-10 透明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透明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の調製方法、および、透明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を含んでなる物品
KR1020120088381A KR101515823B1 (ko) 2011-08-12 2012-08-13 투명한 코폴리에스테르,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으로 제조된 물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1140.6A CN102924676B (zh) 2011-08-12 2011-08-12 一种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4676A CN102924676A (zh) 2013-02-13
CN102924676B true CN102924676B (zh) 2015-08-19

Family

ID=4763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1140.6A Active CN102924676B (zh) 2011-08-12 2011-08-12 一种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46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7770B (zh) * 2014-08-29 2018-06-2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脂肪族-芳香族-聚乳酸嵌段共聚物
CN107973907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嵌段脂肪族-芳香族-聚乳酸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5364A (zh) * 2017-11-16 2019-03-29 广东安之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弹性聚酯乳液
CN110128638B (zh) * 2019-04-18 2022-03-22 唐靖 一种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发泡体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7485A (zh) * 2004-12-30 2006-07-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可生物降解的线性无规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6720C (zh) * 2003-06-27 2008-06-25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脂肪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含有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形物和泡沫体
KR101760965B1 (ko) * 2009-10-15 2017-07-24 바스프 에스이 폴리에스테르 혼합물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7485A (zh) * 2004-12-30 2006-07-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可生物降解的线性无规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的挤出扩链反应;吕静兰等;《石油化工》;20071231;第36卷(第10期);第1046-1051页 *
扩链反应制备聚乳酸-co-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多嵌段共聚物;刘万强等;《塑料》;20071231;第36卷(第6期);第53-5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4676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5033C (zh) 一种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7884B (zh) 一种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方法
CN100558787C (zh) 一种生物全降解聚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775590B (zh) 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3419B (zh) 一种脂肪-芳香族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2924676B (zh) 一种透明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US9217056B2 (en) Polymers, the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thereof an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ame
Wa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ethylene 2, 5-furandicarboxylate-co-ε-caprolactone) copolyesters
CN110734542A (zh) 一种新型噻吩二甲酸基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935390A (zh) 聚乳酸增韧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5679B (zh) 一种聚醚酯的制备方法
CN103122056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丁二酸富马酸丁二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63626B1 (ko) 지방족 디카르복실산 및 방향족 디카르복실산과 다이올의 에스테르화반응 및 축중합반응에 의한 생분해성 코폴리에스테르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515823B1 (ko) 투명한 코폴리에스테르,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으로 제조된 물품
CN103613743B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丁二酸草酸丁二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8132A (zh) 一种对苯二甲酸丁二醇乳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942687A (zh) 一种阻燃脂肪-芳香族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92388B (zh) 一种可降解pet基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2924902A (zh) 一种塑料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3528A (zh) 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5820A (zh) 聚丙撑碳酸酯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2236319B1 (ko) 고분자량의 지방족 카보네이트 및 방향족 에스테르 공중합체 제조방법
CN103788599B (zh) 一种聚乳酸-聚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13155B (zh) 一种生物可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3420A (zh) 一种三元共聚pbtg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