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1426B - 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1426B
CN102921426B CN201210436437.0A CN201210436437A CN102921426B CN 102921426 B CN102921426 B CN 102921426B CN 201210436437 A CN201210436437 A CN 201210436437A CN 102921426 B CN102921426 B CN 102921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cellulose
conversion
nitrat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64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1426A (zh
Inventor
苏发兵
古芳娜
吴艳华
翟世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2104364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1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1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1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1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1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由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组成,所述活性组分为氧化铜或/和氧化镍,助剂为碱土金属氧化物或/和过渡金属氧化物,载体为多孔氧化物。本发明还涉及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醇类重整耦合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方法。本发明所述醇类重整耦合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需外界通入氢气,转化效率高等优点,采用的催化剂具有合成简单,成本低廉,对醇类重整和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活性高,催化剂循环使用稳定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醇类重整耦合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方法以及用于该催化转化过程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人类面临着环境、能源等一系列的问题。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另外,由于生物质中硫元素和氮元素含量较低,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化石燃料要小,因此,生物质转化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全球每年通过生物合成可再生性纤维素可达1000亿吨以上,其大量使用不会对粮食供应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生物质纤维素的转化和利用被认为是发展可持续能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的研究很多,传统的生物质纤维素转化方法主要是无机酸或碱催化、酶催化、超临界/次临界水转化,离子液体转化等。在这些条件下,生物质纤维素可以转化成单糖、糖醇、呋喃等化学品。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腐蚀性强,成本高,反应条件苛刻,产物与催化剂难以分离等。与上述方法相比,固体催化剂催化转化法具有反应条件较温和、选择性高、催化剂易于回收、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固体催化剂催化转化生物质纤维素的研究,贵金属催化剂的报导最多。专利US 20090217922A1和WO 2007100052报导了在贵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纤维素能够转化成糖醇,在一系列不同载体的贵金属催化剂中,Pt和Ru催化剂对于己糖醇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收率,但是反应需要室温时通入5MPa的外源氢气作为还原气。专利CN 101121643A指出纤维素经过磷酸水溶液预处理,以金属钌负载碳纳米管载体为催化剂,可以高效地将纤维素转化为六元醇(山梨醇和甘露醇),然而此反应采用的催化剂成本高,而且还需要室温时通入5MPa的外源氢气作为还原气。
此外,研究较多的生物质纤维素转化固体催化剂还有钨系列的催化剂。专利CN 102476980A以非零价钨为主要活性组分,将天然木质素和生物质水解残渣等原料催化加氢,合成C6~C9的酚类化合物。专利CN 101648140A以碳化钨为催化剂活性组分,将纤维素高效、高选择性地转化为乙二醇,碳化钨催化剂中添加金属镍(Ni-WC/AC)可以提高乙二醇的收率。但是,此反应同样需要通入5MPa外源氢气作为还原气,而且碳化钨的制备条件苛刻,成本仍较高。总之,上述专利文献介绍的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存在着如下不足:一方面是催化剂的成本过高,限制了工业上的大规模生产;另外,上述生物质纤维素转化所需的氢气,均是采用外界通入氢气的方式,操作较为复杂,并且氢气的储存和运输均有较高的要求。
甲醇、乙醇、丙三醇等低碳醇是潜在的氢气来源,这些醇能够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重整作用,产生氢气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利用这些低碳醇作为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的反应介质,寻求合适的催化剂,既能够催化反应介质重整产生氢气,又能利用重整气产物催化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生成化学品和燃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成本低,可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过程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由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组成,所述活性组分为氧化铜或/和氧化镍,助剂为碱土金属氧化物或/和过渡金属氧化物,载体为多孔氧化物。
所述活性组分占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60%,例如13%、18%、25%、32%、40%、45%、50%、55%,优选10~40%,进一步优选30~40%。
所述助剂占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50%,例如18%、24%、28%、32%、38%、42%、47%,优选15~40%,进一步优选15~30%。
一种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按其各组分占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活性组分        10~60%
助剂            15~50%
余量为载体。
所述助剂选自氧化钡、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Co3O4、氧化锰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例如氧化钡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氧化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Co3O4和氧化锰的混合物,氧化锰和氧化锌的混合物,氧化钡、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混合物。
所述多孔氧化物选自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或氧化硅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例如氧化铝和氧化锆的混合物,氧化钛和氧化硅的混合物,氧化锆和氧化钛的混合物,氧化铝、氧化锆和氧化硅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活性组分金属盐、助剂金属盐和载体盐溶于水中,配制金属离子浓度为0.25~5mol/L的溶液;
(2)配制浓度为0.25~5mol/L的沉淀剂溶液;
(3)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同时逐滴加入到50~100℃的去离子水中,控制pH为5~10,将得到的悬浮液50~100℃老化1-24h;
(4)将步骤(3)得到的沉淀物过滤,洗涤,干燥后,在400~800℃焙烧4~10h,得到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
本发明采用沉淀法制备所述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首先配制活性组分金属盐、助剂金属盐以及载体盐的水溶液,然后加入沉淀剂,生成难溶金属盐或金属水合氧化物等,再经老化、过滤、洗涤、干燥、焙烧等过程即可制备得到催化剂。
所述活性组分金属盐选自硝酸铜、醋酸铜、氯化铜、硝酸镍、醋酸镍或氯化镍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例如硝酸铜和醋酸铜的混合物,氯化铜和硝酸镍的混合物,醋酸镍和氯化镍的混合物,硝酸铜、醋酸铜和氯化镍的混合物,硝酸镍、醋酸镍和氯化镍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金属盐选自硝酸钡、醋酸钡、氯化钡、硝酸钙、醋酸钙、氯化钙、硝酸镁、醋酸镁、氯化镁、硝酸铁、醋酸铁、氯化铁、硝酸钴、醋酸钴、氯化钴、硝酸锰、醋酸锰、氯化锰、硝酸锌、醋酸锌或氯化锌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例如硝酸钡和醋酸钡的混合物,醋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硝酸镁和醋酸镁的混合物,氯化镁和硝酸铁的混合物,氯化铁和硝酸钴的混合物。
所述载体盐选自硝酸铝、氯化铝、硝酸锆、硝酸钛或正硅酸乙酯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例如硝酸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硝酸锆和硝酸钛的混合物,硝酸钛和正硅酸乙酯的混合物。
可以根据所要制备的催化剂具体来选择合适的活性组分金属盐、助剂金属盐以及载体盐。例如,所述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为氧化铜时,可以选择的活性组分金属盐有硝酸铜、醋酸铜或氯化铜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当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氧化镍和氧化铜时,所选择的活性组分金属盐中既应该含有铜盐,也应含有镍盐,铜盐既可以是硝酸铜、醋酸铜或者氯化铜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至少两种的混合物,镍盐同理。
所述沉淀剂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尿素、氨水、碳酸钾或碳酸氢钾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例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碳酸氢铵和尿素的混合物,氨水和碳酸钾的混合物,碳酸氢钾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步骤(1)配制金属离子浓度为0.25~5mol/L的溶液,所述浓度例如为0.5mol/L、1mol/L、1.3mol/L、1.8mol/L、2.2mol/L、2.4mol/L。
步骤(2)配制浓度为0.25~5mol/L的沉淀剂溶液,所述浓度例如为0.5mol/L、1mol/L、1.3mol/L、1.8mol/L、2.2mol/L、2.4mol/L。
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同时逐滴加入到50~100℃的去离子水中,控制pH为5~10,将得到的悬浮液50~100℃老化1-24h。所述去离子水的温度例如可以为55℃、60℃、65℃、70℃、75℃、80℃、85℃、90℃、95℃。控制pH为5~10,例如可以控制pH为5~6、6~7、7~8、8~9、9~10,针对不同的前驱体盐,调节不同的pH。所述悬浮液老化的温度例如可以为55℃、60℃、65℃、70℃、75℃、80℃、85℃、90℃、95℃。所述老化的时间例如可以为2h、5h、8h、11h、14h、18h、22h。
步骤(4)所述焙烧温度为400~800℃,例如430℃、480℃、530℃、580℃、630℃、680℃、720℃、770℃,优选为500~700℃,进一步优选为500~600℃。
优选地,步骤(4)所述焙烧时间为4~10h,例如4.5h、5h、5.5h、6h、6.5h、7h、7.5h、8h、8.5h、9h、9.5h,优选为5~8h,进一步优选为5~6h。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醇类重整耦合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方法。
所述方法采用低碳醇为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的反应介质,在上述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使低碳醇重整,得到的重整产物CO和H2作为还原气,所述催化剂进一步催化生物质纤维素加氢,使生物质纤维素转化为C3-C7一元醇。
利用低碳醇作为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的反应介质,在上述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既能够催化反应介质低碳醇重整产生氢气和CO,又能利用重整气产物催化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生成C3-C7一元醇。
所述低碳醇与生物质纤维素的质量比为60:1~5:1,例如58:1、45:1、40:1、35:1、30:1、20:1,优选55:1~8:1,进一步优选50:1~10:1。
所述重整和转化的反应温度为200~700℃,例如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优选250~650℃,进一步优选300~600℃。
所述重整和转化的反应时间为0.1~24h,例如0.8h、2h、5h、8h、12h、15h、20h、23h,优选0.5~22h,进一步优选1~20h。
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反应过程中可以搅拌。
优选地,所述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压力为4~15MPa,例如5MPa、6MPa、7MPa、8MPa、9MPa、10MPa、11MPa、12MPa、13MPa、14MPa。
所述重整方式选自蒸汽重整、水相重整或超临界重整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低碳醇选自甲醇、乙醇或丙三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例如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乙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丙三醇、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乙醇或丙三醇的重整温度较高,可优先采用水相重整或超临界重整。
所述生物质纤维素含有纤维素、木质素或半纤维素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生物质纤维素例如可以选择含有纤维素的生物质纤维素,含有木质素的生物质纤维素,含有半纤维素的生物质纤维素,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物质纤维素,含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生物质纤维素。示例性的生物质纤维素有:微晶纤维素、含有木质素的提取物、含有半纤维素的提取物、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物、小麦秸秆纤维素提取物、栅藻纤维素提取物或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为从花生壳中提取得到的纤维素作为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纤维素。所述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物为从玉米秸秆中提取得到的纤维素作为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纤维素。小麦秸秆纤维素提取物为从小麦秸秆中提取得到的纤维素作为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纤维素。所述栅藻纤维素提取物为从栅藻中提取得到的纤维素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纤维素。所述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为从小球藻中提取得到的纤维素作为本发明所述生物质纤维素。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方法的描述,并结合生物质转化的技术以及低碳醇重整的技术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催化剂、生物质纤维素以及低碳醇加入到密闭高压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至200~700℃,反应压力为4~15MPa,反应0.1~24h,待反应结束后,得到生物质纤维素转化产品C3-C7一元醇。所述方法在如下条件下为超临界重整,其余则为蒸汽重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低碳醇重整以及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的技术完全有能力确定超临界重整和蒸汽重整。具体如下:所述低碳醇为甲醇时,反应温度高于239℃,反应压力大于8.1MPa时为超临界重整;所述低碳醇为乙醇时,反应温度高于243℃,反应压力大于6.38MPa时为超临界重整;当所述低碳醇为丙三醇时,反应温度高于577℃,反应压力大于7.5MPa为超临界重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法采用水相重整,包括如下步骤:
将催化剂、生物质纤维素、低碳醇和水加入到密闭高压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至200~700℃,反应压力为4~15MPa,反应0.1~24h,待反应结束后,得到生物质纤维素转化产品C3-C7一元醇。
所述密闭高压反应釜为已有技术。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气体逐渐生成,反应釜内压力逐渐增大,可以通过反应釜的压力来评估反应釜中的H2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了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Cu基和Ni基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该催化剂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对醇类重整和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活性高,催化剂循环使用稳定性好,降低了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成本;
(2)本发明采用了甲醇、乙醇或丙三醇等低碳醇为反应介质,这些反应介质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重整,产生氢气,产生的氢气可以用于生物质纤维素的进一步加氢转化,无需外界通入氢气,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实现了一步法将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制成化学品;
(3)添加本发明所述催化剂,低碳醇的重整作用明显增强,反应过程中能达到的压力可为4~15MPa左右,这说明所述催化剂能够催化低碳醇重整,重整产生的氢气能够用于生物质纤维素的进一步加氢,使生物质纤维素高效转化为C3-C7一元醇;
(4)本发明可以将生物质纤维素高效催化转化为C3-C7一元醇,C3-C7一元醇是一种多用途燃料氧化剂,既可以与汽油混合,又可以与柴油混合,具有减少多种有害气体排放(一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和烟雾颗粒排放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为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1在甲醇介质中,微晶纤维素在CuO/ZnO/Al2O3催化剂和无催化剂作用下的液相产物C3-C7一元醇的选择性的对比。
图2为实施例2在甲醇介质中,木质素提取物在CuO/MgO/ZrO2催化剂作用下的液相产物的GC-MS图。
图3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在甲醇介质中,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的气体产品分布图。
图4为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2在乙醇介质中,生物质纤维素转化过程中反应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CuO/ZnO/Al2O3=10%:40%:50%,称取相应量的硝酸铜,硝酸铝,硝酸锌,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0.25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0.25mol/L的碳酸钠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同时滴入60℃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6~7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60℃老化2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600℃焙烧5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甲醇介质中,对CuO/ZnO/Al2O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25g催化剂,0.5g微晶纤维素,30mL甲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280℃,在此温度保持24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纤维素转化率通过反应前纤维素的质量与剩余纤维素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纤维素的转化率为85%,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88%。
实施例2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CuO/MgO/ZrO2=30%:30%:40%,称取相应量的氯化铜,氯化镁,氯化锆,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1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尿素粉末,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2mol/L的尿素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尿素溶液同时滴入100℃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7~8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100℃老化1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400℃焙烧10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甲醇介质中,对CuO/MgO/ZrO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25g催化剂,2g木质素提取物,30mL甲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200℃,在此温度保持10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木质素转化率通过反应前木质素的质量与剩余木质素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木质素的转化率为80%,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75%。
实施例3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CuO/MnO2/TiO2=60%:15%:25%,称取相应量的醋酸铜,醋酸锰,醋酸钛,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5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碳酸钾粉末,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5mol/L的碳酸钾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同时滴入60℃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5~7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60℃老化5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500℃焙烧6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甲醇介质中,对CuO/MnO2/TiO2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5g催化剂,2.5g半纤维素提取物,30mL甲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350℃,在此温度保持0.5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半纤维素转化率通过反应前半纤维素的质量与剩余半纤维素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半纤维素的转化率为82%,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77%。
实施例4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NiO/CaO/SiO2=10%:50%:40%,称取相应量的硝酸镍,硝酸钙,正硅酸乙酯,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2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氨水,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2mol/L的氨水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氨水溶液同时滴入50℃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8~10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50℃老化24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800℃焙烧4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乙醇介质中,对NiO/CaO/SiO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25g催化剂,1g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30mL乙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400℃,在此温度保持2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转化率通过反应前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与剩余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的转化率为76%,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55%。
实施例5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NiO/Co3O4/TiO2=30%:30%:40%,称取相应量的醋酸镍,醋酸钴,醋酸钛,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2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氨水,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2mol/L的氨水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氨水溶液同时滴入50℃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7~8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60℃老化2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500℃焙烧5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乙醇介质中,对NiO/Co3O4/TiO2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25g催化剂,2g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物,30mL乙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500℃,在此温度保持1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物转化率通过反应前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与剩余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物的转化率为73%,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48%。
实施例6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NiO/Fe2O3/Al2O3=60%:15%:25%,称取相应量的氯化镍,氯化铁,氯化铝,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2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碳酸钾,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2mol/L的碳酸钾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同时滴入80℃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5~7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80℃老化2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500℃焙烧5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乙醇介质中,对NiO/Fe2O3/Al2O3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25g催化剂,4g小麦秸秆纤维素提取物,30mL乙醇和水的混合物(水/乙醇体积比为1.2)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600℃,在此温度保持1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小麦秸秆纤维素提取物转化率通过反应前小麦秸秆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与剩余小麦秸秆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小麦秸秆纤维素提取物的转化率为59%,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43%。
实施例7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NiO/CuO/TiO2=30%:30%:40%,称取相应量的硝酸镍,硝酸铜,硝酸钛,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2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碳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2mol/L的碳酸钠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同时滴入60℃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5~7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60℃老化4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500℃焙烧5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丙三醇介质中,对NiO/CuO/TiO2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25g催化剂,6g栅藻纤维素提取物,30mL丙三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700℃,在此温度保持0.1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栅藻纤维素提取物转化率通过反应前栅藻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与剩余栅藻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栅藻纤维素提取物的转化率为65%,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40%。
实施例8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NiO/ZnO/ZrO2=60%:15%:25%,称取相应量的氯化镍,氯化锌,氯化锆,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2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2mol/L的尿素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尿素溶液同时滴入60℃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7~8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80℃老化5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600℃焙烧5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丙三醇介质中,对NiO/ZnO/ZrO2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25g催化剂,2g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30mL丙三醇和水的混合物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700℃,在此温度保持2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转化率通过反应前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与剩余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的转化率为68%,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49%。
实施例9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NiO/CaO/Al2O3=20%:45%:35%,称取相应量的硝酸镍,硝酸钙,硝酸铝,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1.5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钾,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1.5mol/L的碳酸钠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同时滴入65℃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5~6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80℃老化5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700℃焙烧5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甲醇介质中,对NiO/CaO/Al2O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25g催化剂,0.5g微晶纤维素,38mL甲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280℃,在此温度保持24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纤维素转化率通过反应前纤维素的质量与剩余纤维素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纤维素的转化率为81%,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76%。
实施例10
催化剂制备:按照质量比CuO/MgO/ZrO2=30%:30%:40%,称取相应量的氯化铜,氯化镁,氯化锆,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离子浓度为1mol/L的溶液。称取一定量的尿素粉末,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为2mol/L的尿素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尿素溶液同时滴入90℃的去离子水中,边滴加边强力搅拌,pH保持在5~10之间,所得的悬浊液在100℃老化1h,过滤,洗涤,干燥,之后在400℃焙烧10h,得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性能评价:在甲醇介质中,对CuO/MgO/ZrO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将0.25g催化剂,2g木质素提取物,13mL甲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200℃,在此温度保持10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木质素转化率通过反应前木质素的质量与剩余木质素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木质素的转化率为79%,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65%。
对比实施例1
在甲醇介质中,进行了不加催化剂的微晶纤维素转化反应。将0.5g微晶纤维素,30mL甲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高压釜在30min之内升温到280℃,在此温度保持24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微晶纤维素转化率通过反应前微晶纤维素的质量与剩余微晶纤维素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微晶纤维素的转化率为72%,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5%。
对比实施例2
在乙醇介质中,进行了不加催化剂的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转化反应。将1g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30mL乙醇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反应温度为400℃,反应时间为2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转化率通过反应前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与剩余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的转化率为68%,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3%。
对比实施例3
在丙三醇介质中,进行了不加催化剂的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转化反应。2g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30mL丙三醇和水的混合物加入到100mL密闭高压釜中,用N2置换掉高压釜中的空气。反应温度为700℃,反应时间为2h,搅拌速度为500r/min。反应结束后,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气体产品通过气袋收集,采用气相色谱GC-TCD进行分析,液相产品过滤之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转化率通过反应前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与剩余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的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此条件下小球藻纤维素提取物的转化率为55%,液相产物中C3-C7醇的选择性为2%。
上述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的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
图1为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1在甲醇介质中,微晶纤维素在CuO/ZnO/Al2O3催化剂和无催化剂作用下的液相产物C3-C7一元醇的选择性的对比。可以看出,不加催化剂时,液相产物中C3-C7一元醇的选择性只有5%左右。添加CuO/ZnO/Al2O3催化剂后,能够催化微晶纤维素转化为C3-C7一元醇,C3-C7一元醇的选择性高达95%左右。说明Cu基催化剂对于木质生物质中的纤维素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产物选择性高。图1所述C3-C7醇即C3-7一元醇。
图2为实施例2在甲醇介质中,木质素提取物在CuO/MgO/ZrO2催化剂作用下的液相产物的GC-MS图。可以看出,主要的液相产物是C3-C7一元醇,为丙醇,丁醇,戊醇,己醇,庚醇及其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这些低碳复合醇可以直接用于燃料添加剂,在石油化工行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图3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在甲醇介质中,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的气体产品分布图,可以看出,在Cu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甲醇重整产生的主要气体为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甲烷,其中,氢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最大,可以达到60%以上。所述Cu/Zn/Mg代表实施例1中催化剂CuO/ZnO/Al2O3催化剂,Cu/Mg/Zr代表实施例2催化剂CuO/MgO/ZrO2,Cu/Mn/Ti代表实施例3中催化剂CuO/MnO2/TiO2
图4为实施例4和对比实施例2在乙醇介质中,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转化过程中反应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可以看出,不加催化剂时,乙醇重整作用很弱,只有少量的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压力为4MPa左右。添加了NiO/CaO/SiO2催化剂后,乙醇的重整作用明显增强,反应能达到的最大压力为10MPa左右。这说明Ni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能够催化乙醇重整,重整产生的氢气能够用于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的进一步加氢,使花生壳纤维素提取物高效转化为C3-C7低碳复合醇。Ni/Ca/Si代表实施例4中催化剂NiO/CaO/SiO2
如上所述,以甲醇,乙醇,丙三醇为反应介质,在Cu基和Ni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生物质纤维素能够高效地转化为C3-C7复合醇。以甲醇为反应介质时,所需的反应温度最低,C3-C7复合醇的选择性最高。Cu基和Ni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成本低廉,易于合成。甲醇,乙醇及丙三醇反应介质在反应条件下能够重整产生氢气,用于生物质纤维素的进一步加氢。因此,本发明实现了一锅法将纤维素高效催化转化成化学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醇类重整耦合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由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组成,所述活性组分为氧化铜或/和氧化镍,助剂为碱土金属氧化物或/和过渡金属氧化物,载体为多孔氧化物;所述活性组分占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60%,所述助剂占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50%;
所述方法采用低碳醇为生物质纤维素转化的反应介质,在所述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使低碳醇重整,得到的重整产物CO和H2作为还原气,所述催化剂进一步催化生物质纤维素加氢,使生物质纤维素转化为C3-C7一元醇;所述低碳醇与生物质纤维素的质量比为60:1~5:1,所述重整和转化的反应温度为200~700℃,所述重整和转化的反应时间为0.1~24h,所述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压力为4~15MP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占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4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占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0~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占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4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占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30%。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选自氧化钡、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四氧化三钴、氧化锰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氧化物选自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或氧化硅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活性组分金属盐、助剂金属盐和载体盐溶于水中,配制金属离子浓度为0.25~5mol/L的溶液;
(2)配制浓度为0.25~5mol/L的沉淀剂溶液;
(3)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同时逐滴加入到50~100℃的去离子水中,控制pH为5~10,将得到的悬浮液50~100℃老化1-24h;
(4)将步骤(3)得到的沉淀物过滤,洗涤,干燥后,在400~800℃焙烧4~10h,得到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金属盐选自硝酸铜、醋酸铜、氯化铜、硝酸镍、醋酸镍或氯化镍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金属盐选自硝酸钡、醋酸钡、氯化钡、硝酸钙、醋酸钙、氯化钙、硝酸镁、醋酸镁、氯化镁、硝酸铁、醋酸铁、氯化铁、硝酸钴、醋酸钴、氯化钴、硝酸锰、醋酸锰、氯化锰、硝酸锌、醋酸锌或氯化锌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盐选自硝酸铝、氯化铝、硝酸锆或硝酸钛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剂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尿素、氨水、碳酸钾或碳酸氢钾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焙烧温度为500~70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焙烧温度为500~600℃。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焙烧时间为5~8h。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焙烧时间为5~6h。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醇与生物质纤维素的质量比为55:1~8:1。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醇与生物质纤维素的质量比为50:1~10:1。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和转化的反应温度为250~650℃。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和转化的反应温度为300~600℃。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和转化的反应时间为0.5~22h。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和转化的反应时间为1~20h。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方式选自蒸汽重整、水相重整或超临界重整中的任意一种。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醇选自甲醇、乙醇或丙三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纤维素含有纤维素、木质素或半纤维素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催化剂、生物质纤维素以及低碳醇加入到密闭高压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至200~700℃,反应压力为4~15MPa,反应0.1~24h,待反应结束后,得到生物质纤维素转化产品C3-C7一元醇。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催化剂、生物质纤维素、低碳醇和水加入到密闭高压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至200~700℃,反应压力为4~15MPa,反应0.1~24h,待反应结束后,得到生物质纤维素转化产品C3-C7一元醇。
CN201210436437.0A 2012-11-05 2012-11-05 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ctive CN102921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6437.0A CN102921426B (zh) 2012-11-05 2012-11-05 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6437.0A CN102921426B (zh) 2012-11-05 2012-11-05 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1426A CN102921426A (zh) 2013-02-13
CN102921426B true CN102921426B (zh) 2015-02-18

Family

ID=4763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6437.0A Active CN102921426B (zh) 2012-11-05 2012-11-05 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14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9652A (zh) * 2014-03-10 2014-07-30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碳水化合物生物质还原NiO制备Ni的方法
CN104128181A (zh) * 2014-07-03 2014-11-0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278822B (zh) * 2015-05-13 2019-05-2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纤维素两步法制备乙二醇和1,2-丙二醇的方法
CN106278816B (zh) * 2015-05-13 2019-05-2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纤维素两步法制备乙醇和正丙醇的方法
CN105771998B (zh) * 2016-03-17 2018-08-21 张家港市华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羟基新戊醛的催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BR112019002182A2 (pt) 2016-08-03 2019-10-01 Jiangsu Sijia Biomass Tech Co Ltd métodos, catalisadores e dispositivos para a degradação de objetos biológicos
FR3061908B1 (fr) * 2017-01-13 2019-05-31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 la biomasse
CN108623436B (zh) * 2018-04-08 2021-02-19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一锅法转化纤维素为生物乙醇的方法
CN111054339B (zh) * 2018-10-16 2023-05-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制乙二醇的催化剂组合物
CN109382104B (zh) * 2018-10-16 2020-06-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由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一步制备乙醇的方法及催化剂
CN111378513B (zh) * 2018-12-28 2021-04-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处理用助剂及生物质气化处理方法
CN112387284B (zh) * 2019-08-15 2023-07-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基负载铁酸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973701B (zh) * 2021-03-08 2022-07-05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铁-钠碳材料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0883A (zh) * 2000-10-27 2002-05-29 南化集团研究院 新型铜系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876234A (zh) * 2005-06-06 2006-12-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气态烃低温绝热转化催化剂及其反应工艺
CN102489310A (zh) * 2011-11-16 2012-06-13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生物质油自热重整制取氢气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7434A (ja) * 1990-05-23 1992-01-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メタノール改質用触媒
US6293979B1 (en) * 1994-12-19 2001-09-25 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 Process for the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methane or natural gas to syngas or a mixture of carbon monoxide and hydrogen
CN101602642A (zh) * 2009-07-15 2009-12-16 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 一种用于丙烯、乙烯轻烃物料脱砷的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1570A (zh) * 2011-03-01 2011-08-17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一种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0883A (zh) * 2000-10-27 2002-05-29 南化集团研究院 新型铜系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876234A (zh) * 2005-06-06 2006-12-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气态烃低温绝热转化催化剂及其反应工艺
CN102489310A (zh) * 2011-11-16 2012-06-13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生物质油自热重整制取氢气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1426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1426B (zh) 用于生物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Sabri et al. Curr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n catalytic-based integrated 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CN104998659B (zh) 一种用于催化糠醛或糠醇重排加氢制备环戊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04998649B (zh) 核壳结构镍基甲烷干重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272604A (zh) 一种用于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的粉煤灰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8852B (zh)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联产混合醇和α-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13509A (zh) 一种糠醛或糠醇水相加氢制备环戊酮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01485983A (zh) 一种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8270A (zh) 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1538B (zh) 二氧化铈改性镍负载sba-15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60075B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Cu-Eu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57964A (zh) 合成气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659A (zh) 一种用于费托合成的铁基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
CN108404918A (zh) 醋酸甲酯加氢生产乙醇的铜锌二氧化硅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1540A (zh) 一种用于co加氢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863335B (zh) 一种丁二酸二酯的制备方法
CN102189003A (zh) 一种甲烷化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9012743A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制汽油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455965B (zh) 富氢气氛下低汽气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68949A (zh) 一种CO加氢制低碳醇GaFe基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
CN103159587A (zh) 一种催化剂在生物多元醇加氢裂解中的应用
CN110433811A (zh) MgO改性的Ni/CaO双功能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26852A (zh) 一种动态铁酸盐储氧材料及其应用
CN101786003A (zh) 一种用于甲烷化制天然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2289B (zh) 一种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6

Address after: 341003 No.36, Huangjin Avenue, Ga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190 Beijing, Zhongguancun, north of No. two, No. 1, No.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