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8342A - 保冷箱 - Google Patents

保冷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342A
CN102918342A CN2010800649017A CN201080064901A CN102918342A CN 102918342 A CN102918342 A CN 102918342A CN 2010800649017 A CN2010800649017 A CN 2010800649017A CN 201080064901 A CN201080064901 A CN 201080064901A CN 102918342 A CN102918342 A CN 102918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mperature
warm braw
situation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49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342B (zh
Inventor
萩原淳
鹤间隆一
玉置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 Hei holding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18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25D31/005Combined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02Sensors detecting door op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0Sensors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2Sensors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4Sensors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outside the refrigerator or freez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课题如下:将保冷箱的隔热壳体内的温度维持为固定的同时提高节能性。解决方案如下:一种保冷箱,为了使收纳被冷却物的箱内的温度为预定的设定温度而进行以下的温度控制:在箱内的温度高于上述设定温度时向上述箱内供给冷气,在箱内的温度低于上述设定温度时向上述箱内供给暖风,以使箱内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该保冷箱具有周围温度传感器,该周围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保冷箱的周围温度,该保冷箱中设置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该周围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温度来调节停止向上述箱内供给冷气之后的向上述箱内的暖风供给量。

Description

保冷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冷箱。
背景技术
存在如下一种保冷箱:该保冷箱具备冷冻装置,通过使该冷冻装置间歇性地进行动作,通过配置于隔热壳体内的构成冷冻装置的蒸发器将冷却对象冷却至固定的温度。
在像这样在隔热壳体内配置有蒸发器的情况下,蒸发器的表面上易于附着霜。该霜会妨碍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与隔热壳体内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因此该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冷冻装置无法高效地对隔热壳体内进行冷却。
因此,公开了一种具备加热器的保冷箱,该加热器用于防止霜附着在配置于隔热壳体内的蒸发器的表面上,或者使附着在该表面上的霜熔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通过不间断地重复在进行间歇动作的冷冻装置的动作停止时间内使加热器动作这样的循环,来防止霜附着在蒸发器的表面上,或者将附着在该表面上的霜去除,同时将冷却对象冷却至固定的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598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的不间断地重复冷冻装置和加热器的动作的方法在要始终对例如压缩机、电加热器等供给电力这一点上存在能源效率差的问题。
另外,在同等地重复冷冻装置和加热器的动作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的问题:当隔热壳体的周围温度发生变化时,隔热壳体内的温度会受到该变化的影响,因此难以将隔热壳体内的温度维持为固定。这种保冷箱特别是无法对血液、疫苗、药品之类的不能冻结的冷却对象进行保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发明是一种保冷箱,该保冷箱为了使收纳被冷却物的箱内的温度为预定的设定温度而进行以下的温度控制:在箱内的温度高于上述设定温度时向上述箱内供给冷气,在箱内的温度低于上述设定温度时向上述箱内供给暖风,以使箱内的温度成为上述设定温度,该保冷箱的特征在于,具有周围温度传感器,该周围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保冷箱的周围温度,该保冷箱中设置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该周围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温度来调节停止向上述箱内供给冷气之后的向上述箱内的暖风供给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保冷箱的隔热壳体内的温度维持为固定的同时提高节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的负责控制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CPU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隔热壳体内的温度、蒸发器的温度、压缩机的动作状态以及加热器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保冷箱的结构例===
参照图1和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保冷箱1的结构例。此外,图1是表示保冷箱1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保冷箱1的负责控制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如图1和图2所例示的那样,保冷箱1构成为具备冷冻装置2、加热器(加热装置)12、隔热壳体3、隔热门4、周围温度传感器18以及控制基板(控制装置、检测装置)10。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冷冻装置2构成为将压缩机11、冷凝器21、毛细管(减压器)22以及蒸发器23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成环状。该冷冻装置2为了得到制冷剂作用而使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在冷凝器21中冷凝之后经毛细管22中的减压在蒸发器23中蒸发。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23例如由呈蛇行状的蒸发管(evaporation tube)构成,配置于隔热壳体3内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右侧)。此外,在图1的例示中,在与构成蒸发器23的蒸发管的制冷剂的入口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的表面上安装有检测蒸发器23的温度的例如热敏电阻等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4。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加热器12是为了防止霜附着在构成蒸发器23的蒸发管的表面上或使附着在该表面上的霜熔化而沿该蒸发管进行配置的例如电加热器等的加热装置。如后所述,对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2进行通电使其与冷冻装置2交替地进行动作。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隔热壳体3在正面侧(图1的纸面左侧)具有用于取出和放入冷却对象的物品(即被冷却物、例如血液、疫苗、药品等)的开口,在其内部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右侧)隔着分隔板31配置有伴有加热器12的蒸发器23。即,在图1的例示中,在隔热壳体3内,在隔热门4与分隔板31之间形成有容纳冷却对象的物品的空间(容纳室),在分隔板31与背面侧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对容纳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的空间(冷却室)。具体地说,在分隔板31的下侧(图1的纸面下侧)形成有吸入口31a,并且在分隔板31的上侧(图1的纸面上侧)形成有吹出口31b,在吸入口31a的背面侧配置有伴有加热器12的蒸发器23,在吹出口31b的背面侧配置有风扇32。当风扇32进行动作时,容纳室内的空气通过吸入口31a,在被冷却室内的蒸发器23冷却之后通过吹出口31b返回到容纳室(参照图1的空心箭头)。此外,在图1的例示中,在冷却室内的底部,形成有接收附着在蒸发器23的表面上的霜熔化所产生的水的托盘33,由该托盘33接收的水经由隔热壳体3下侧的机械室内的软管34被引导至蒸发盘35,之后从该蒸发盘35蒸发到大气中。另外,在图1的例示中,在隔热壳体3下侧的机械室内配置有压缩机11等,在隔热壳体3背面侧配置有冷凝器21、毛细管22等。并且,在图1的例示中,在隔热壳体3内的上部配置有检测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的例如热敏电阻等的隔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13。
隔热门4是敞开或封闭隔热壳体3的上述开口的门。特别是在隔热门4封闭开口的情况下,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隔热门4的背面与开口的周围的密封件3a紧密接合,由此使隔热壳体3内与大气隔离。此外,在图1的例示中,在隔热门4的正面设置有用于显示例如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等的显示器17。另外,在图1的例示中,在隔热门4上或隔热壳体3的开口处,例如设置有在开口处于敞开状态时变为接通状态而在开口处于封闭状态时变为断开状态的隔热门开关(隔热门传感器)15。
周围温度传感器18例如是热敏电阻等,用于检测隔热壳体3的周围的大气温度。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该周围温度传感器18配置于在隔热壳体3下侧的机械室的正面侧所设置的管道(未图示)的背面侧,始终与利用用于冷却压缩机11的风扇(未图示)的动作而通过管道被吸入机械室内的大气相接触。
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控制基板10例如是微计算机等控制装置,具备CPU 101、存储器102、第一计时器103a、第二计时器103b等。
在图2的例示中,CPU 101对以下部件进行统一控制:存储器102、第一计时器103a、第二计时器103b、用于使压缩机11进行动作或停止的继电器111、用于使加热器12进行动作或停止的继电器112、隔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13、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4、周围温度传感器18、隔热门开关15以及显示器17。在此,继电器111在接通状态下将压缩机11与电源16串联连接,在断开状态下切断该串联连接,继电器112在接通状态下将加热器12与电源16串联连接。在断开状态下切断该串联连接。如后所述,该CPU101例如根据保存在存储器102中的程序来执行以下的处理等:为了使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收敛在允许温度范围内(后述的最低允许温度与最高允许温度之间),根据隔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13的检测结果来使压缩机11进行动作或停止,并且,根据与周围温度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相应地设定的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动作期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动作停止期间)的比例,来使加热器12进行动作或停止。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比例”,总之,CPU 101只要执行以下处理即可:根据由周围温度传感器18检测出的温度,来对停止从蒸发器23向隔热壳体3内(箱内)供给冷气之后的从加热器12向隔热壳体3内的暖风供给量进行调节。例如改变供给暖风的时间来调节该暖风的供给量。
存储器102保存确定CPU 101的后述的处理过程的程序、CPU 102的处理时使用的各种数据等。
第一计时器103a对例如后述的加热器12的动作停止后的经过时间等进行计时。
第二计时器103b对例如后述的隔热门4的开闭后的经过时间等进行计时。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10还起到检测例如周围温度传感器18、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4、隔热门开关15等的异常的检测装置的功能,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下。
在周围温度传感器18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4的情况下,CPU 101在所检测出的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超过预定的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处于断线”,在所检测出的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约为0的情况下判断为“(例如由于水的浸入等原因而)处于短路”。即,在上述任一情况下,CPU 101都判断为周围温度传感器18和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4异常。
在隔热门开关15的情况下,例如在尽管由第二计时器103b计时得到的隔热门开关15的接通状态的时间超过了预定的规定时间、但是由隔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13检测出的温度为预定的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CPU 101判断为隔热门开关15“异常”。此外,该规定时间和该规定温度例如被分别设定为如下值:如果通过隔热门4所形成的隔热壳体3的开口的敞开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该规定时间,则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必然会超过该规定温度。
===保冷箱的动作例===
参照图3和图4来说明具备上述结构的保冷箱1的动作例。此外,图3是表示控制基板10的CPU 101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框图,图4是表示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蒸发器23的温度、压缩机11的动作状态以及加热器12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表。
<<<CPU的处理过程>>>
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CPU 101判断隔热门开关15是否从断开状态(例如对应于隔热壳体3的开口的封闭状态)经由接通状态(例如对应于隔热壳体3的开口的敞开状态)再次转变为断开状态(S10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CPU 101例如事先将每次隔热门开关15的状态转变(从接通状态转变为断开状态或从断开状态转变为接通状态)时从隔热门开关15接收到的伴随该转变的一系列信号的水平与由第二计时器103b计时得到的接收时刻相对应地保存在存储器102中。然后,CPU 101在步骤S100中从存储器102读出这些信息,根据读出的信息来判断在步骤S100中或比步骤S100早的最近的过去隔热门4是否曾被开闭过。
<1.隔热门没有开闭的情况>
在判断为隔热门4没有被开闭的情况下(S100:“否”),CPU101驱动继电器111以使压缩机11的动作开始(S101)。由此,冷冻装置2开始动作。
CPU 101判断由隔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13检测出的温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隔热壳体3内的最低允许温度(S102)。在判断为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未达到最低允许温度的情况下(S102:“否”),CPU 101再次执行步骤S102的处理。在判断为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达到了最低允许温度的情况下(S102:“是”),CPU 101驱动继电器111以使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S103)。由此,冷冻装置2停止动作。CPU 101判断周围温度传感器18、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4、隔热门开关15等(以上总称为“传感器”)是否存在异常(S104)。
<1-1.传感器没有异常的情况>
在判断为传感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S104:“否”),CPU 101判断由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4检测出的温度是否低于预定的规定温度(S105)。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23的规定温度例如是指用于使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不会低于上述最低允许温度的蒸发器23的最低允许温度。
<1-1-1.蒸发器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
在判断为由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4检测出的温度并非低于预定的规定温度(即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S105:“否”),CPU 101判断由周围温度传感器18检测出的温度(以下称为“周围温度”)是否低于预定的规定温度(S106)。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涉及周围温度的规定温度例如是指将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维持在允许温度范围内(最低允许温度与最高允许温度之间)、并且能够缩短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的温度。在此,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的缩短具体来说意味着:使该规定温度以上的周围温度下的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动作期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动作停止期间)的比例(第二比例)小于低于该规定温度的周围温度下的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第一比例)。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比例”。第一比例与第一值对应,该第一值表示在周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停止从蒸发器23向隔热壳体3内(箱内)供给冷气之后从加热器12向隔热壳体3内的暖风供给量。另外,第二比例与(小于第一值的)第二值对应,该第二值表示在周围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停止从蒸发器23向隔热壳体3内供给冷气之后从加热器12向隔热壳体3内的暖风供给量。例如改变供给暖风的时间来调节该暖风供给量。
<1-1-1-1.周围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
在判断为周围温度并非低于预定的规定温度(即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S106:“否”),CPU 101例如从存储器102读出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第二比例),基于该比例来设定加热器12不进行动作而待机的规定时间(S10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例如通过实验等来预先确定周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的上述第一比例、周围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的上述第二比例、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其中,预定时间)等。特别是在小于1的第二比例的情况下,根据图4的例示,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时间tc)设定成与紧接其后的压缩机11的动作时间相连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步骤S107中,设CPU 101从存储器102读出与表示规定温度以上的周围温度的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比例、表示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等的信息,根据读出的信息,来设定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到加热器12的动作开始为止的规定时间(在图4的例示中为时间t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存储器102中也可以保存表示预定的规定时间的信息。另外,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并不限定于与紧接其后的压缩机11的动作时间相连续,例如也可以在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之后紧接着由加热器12开始动作。即,从加热器12向隔热壳体3内(箱内)的暖风供给也可以与从蒸发器23向隔热壳体3内的冷气供给的停止相连续地开始。
CPU 101在将第一计时器103a复位之后使第一计时器103a开始计时(S108),判断由第一计时器103a计时得到的时间t是否已达到步骤S107中设定的规定时间(S109)。在判断为由第一计时器103a计时得到的时间t未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09:“否”),CPU 101再次执行步骤S109的处理。其间,压缩机11和加热器12都停止动作。在判断为由第一计时器103a计时得到的时间t已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09:“是”),CPU 101驱动继电器112来开始对加热器12进行通电(S110)。由此,加热器12开始动作。
CPU 101判断由隔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13检测出的温度是否已达到预定的隔热壳体3内的最高允许温度(S111)。此外,以后,将位于上述最低允许温度与最高允许温度之间的设定温度设为本实施方式的目标温度。作为一例,目标温度是将最低允许温度和最高允许温度进行平均所得到的温度。
在判断为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未达到最高允许温度的情况下(S111:“否”),CPU 101再次执行步骤S111的处理。在判断为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已达到最高允许温度的情况下(S111:“是”),CPU 101驱动继电器112来停止对加热器12的通电(S112)。由此,加热器12停止动作。之后,CPU 101再次执行步骤S100的处理。
<1-1-1-2.周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
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在判断为周围温度低于预定的规定温度的情况下(S106:“是”),CPU 101执行上述的步骤S110、S111、S112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在周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的上述的涉及周围温度的第一比例被设定为1。因此,步骤S106为“是”之后的处理与在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内对加热器12持续通电的步骤S110、S111、S112的处理是相等的。
根据以上,如图4所例示的那样,能够根据周围温度来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从“ta/ta”(=1)变更为“tc/(tb+tc)”(<1),以使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变为目标温度(例如(T1+T2)/2)。一般来说,周围温度越高,使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为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器12的热量越少即可,因此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内设置不使加热器12动作而使其待机的时间tb(规定时间),节能性提高。另一方面,设置时间tb来抑制加热器12的过度加热,由此易于将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维持为目标温度。即,能够将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维持为固定的同时提高节能性。
另外,如图4所例示的那样,能够进行控制使得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tc与紧接其后的压缩机11的动作时间相连续。通过将加热器12不动作而进行待机的时间tb(规定时间)的定时设定在加热器12进行动作的时间tc的定时之前,例如能够不在蒸发器23的温度为0°C以下的时间tb使加热器12进行动作,而在蒸发器23的温度高于0°C的时间tc使加热器12进行动作。即,通过在蒸发器23的温度变高的时间点使加热器12进行动作,能够降低要供给至该加热器12的电力。
另外,如图4所例示的那样,能够在周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设为“ta/ta”(第一比例),另一方面,在周围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设为小于第一比例的“tc/(tb+tc)”(第二比例)。通过将该规定温度例如设定成能够维持隔热壳体3内的目标温度、并且使第二比例与第一比例相比小的温度,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维持目标温度并且进一步提高节能性。
此外,以上的第一比例都是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至少大于第二比例的比例,则例如也可以小于1。
<1-1-2.蒸发器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
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在判断为由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4检测出的温度低于预定的规定温度的情况下(S105:“是”),CPU 101执行上述的步骤S110、S111、S112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蒸发器23低于规定温度时的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第二比例)设定为大于蒸发器23为规定温度以上时的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第一比例)。特别是,设将本实施方式的涉及蒸发器23的温度的第二比例设定为与上述的涉及周围温度的第一比例相等的1。因此,步骤S105为“是”之后的处理与在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内持续对加热器12通电的步骤S110、S111、S112的处理相等。另外,设本实施方式的涉及蒸发器23的温度的第一比例也被设定为与上述的涉及周围温度的第二比例相等。
根据以上,在例如在蒸发器23的表面上堆积有霜而该表面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无论周围温度如何,都增大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由此能够更为有效地使附着在蒸发器23上的霜熔化。由此,抑制了由蒸发器23的霜所导致的冷却能力的降低,从而易于将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维持为固定。
此外,以上的第二比例是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至少大于第一比例的比例,则例如也可以小于1。
<1-2.传感器异常的情况>
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在判断为传感器异常的情况下(S104:“是”),CPU 101执行上述的步骤S110、S111、S112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异常的情况下的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与周围温度无关地被设定为固定的比例。特别是,设本实施方式的固定的比例被设定为与上述的涉及周围温度的第一比例相等的1。因此,步骤S104为“是”之后的处理与在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内持续对加热器12通电的步骤S110、S111、S112的处理相等。
根据以上,能够在传感器异常的情况下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设为固定的比例。由此,在例如无法检测到周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等,无论周围温度如何,都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维持为固定,由此能够降低使冷却对象的物品冻结的危险性。另外,在例如无法检测到蒸发器23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等,无论周围温度如何,都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维持为固定,由此能够抑制由蒸发器23的霜所导致的冷却能力的降低。
此外,以上的“固定的比例”是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小于1。
<2.存在隔热门的开闭的情况>
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在判断为隔热门4进行了开闭的情况下(S100:“是”),CPU 101在将第二计时器103b复位之后使第二计时器103b开始计时(S113),判断由第二计时器103b计时得到的时间t是否达到了规定时间(规定期间)(S11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在隔热门4将隔热壳体3的开口先敞开接着封闭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的期间,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设为预定的比例(第一比例)来对加热器12的动作进行控制。然后,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设为小于第一比例的预定的比例(第二比例)来对加热器12的动作进行控制。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第一比例被设定为与上述的涉及周围温度的第一比例相等的1,第二比例也被设定为与上述的涉及周围温度的第二比例相等。另外,步骤S114的规定时间被预先确定为例如足够将附着在蒸发器23的表面上的霜溶解的时间并保存在存储器102中。
在判断为由第二计时器103b计时得到的时间t未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14:“否”),CPU 101执行以下的处理。
首先,CPU 101驱动继电器111来使压缩机11的动作开始(S115),判断由隔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13检测出的温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隔热壳体3内的最低允许温度(S116)。在判断为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未达到最低允许温度的情况下(S116:“否”),CPU 101再次执行步骤S116的处理,在判断为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已达到最低允许温度的情况下(S116:“是”),CPU 101驱动继电器111来使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S117)。
接着,CPU 101驱动继电器112来开始对加热器12进行通电(S118),判断由隔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13检测出的温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隔热壳体3内的最高允许温度(S119)。在判断为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未达到最高允许温度的情况下(S119:“否”),CPU 101再次执行步骤S119的处理,在判断为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达到了最高允许温度的情况下(S119:“是”),CPU 101驱动继电器112来停止对加热器12的通电(S120)。此外,以上,以与1相等的第一比例来控制加热器12的动作。
CPU 101再次执行步骤S114的处理(判断由第二计时器103b计时得到的时间t是否达到了规定时间),在判断为该时间t达到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14:“是”)再次执行步骤S100的处理。
根据以上,如图4所例示的那样,在检测到隔热门4的开闭的情况下(时刻t2),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的期间能够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设为“ta'/ta′”(=1)(第一比例)。另外,图4中虽未进行例示,但是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能够应用小于第一比例的比例(第二比例)。一般来说,在隔热门4进行了开闭的情况下,大气中的水蒸气进入隔热壳体3内,从而易于在蒸发器23的表面附着霜。因此,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无论周围温度如何都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内提高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能够更为有效地将例如附着在蒸发器23上的霜熔化。由此,抑制了由蒸发器23的霜所导致的冷却能力的降低,从而易于将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维持为固定。
此外,以上的第一比例是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至少大于第二比例的比例,则例如也可以小于1。
<<<动作例>>>
基于以上叙述的CPU 101的处理过程,由压缩机11和加热器12执行下面叙述的动作例。
<周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时刻t 1以前)>
根据图4的例示,压缩机11在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为最高允许温度T1时开始动作,当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达到最低允许温度T2时停止动作。其间,蒸发器23的温度从温度T3下降到温度T4。在压缩机11停止动作之后加热器12紧接着开始动作。在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从最低允许温度T2上升到最高允许温度T1的期间,蒸发器23的温度在从温度T4上升到0°C之后,在蒸发器23的表面上的霜熔化的期间维持0°C,当霜完全熔化时,从0°C上升到温度T3。即,利用加热器12对蒸发器23的表面进行除霜。
在加热器12停止动作之后压缩机11紧接着开始动作,该动作持续到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达到最低允许温度T2。
这样,在周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交替且不间断地进行压缩机11的动作和加热器12的动作。即,加热器的动作时间ta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ta的比例为1。
<周围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时刻t1以后)>
根据图4的例示,在时刻t1周围温度从低于规定温度切换至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加热器12在压缩机11刚停止动作之后的规定时间tb内不进行动作而待机,在经过了该规定时间tb之后紧接着开始动作。然后,加热器12当隔热壳体3内的温度达到最高允许温度T1时停止动作。
其结果是,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为时间tc,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为时间(tb+tc)。另外,根据蒸发器23的温度的时间变化,在时间(tb+tc)的期间对蒸发器23的表面进行除霜。
另外,根据图4的例示,在时刻t2隔热门4进行了开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周围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但将加热器12的动作时间相对于压缩机11的动作停止时间的比例设为“ta'/ta'”(=1)(第一比例)来对加热器12的动作进行控制,之后,将该比例设为小于第一比例的第二比例来对加热器12的动作进行控制(但图4中未图示)。
此外,在图4的例示中,在时刻t2隔热门4进行了开闭,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蒸发器23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或者还可以设为传感器发生了异常。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并非用于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宗旨地进行变更、改进等,并且本发明中也包含其等价物。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是通过通电来进行加热动作的加热器1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总之,加热装置只要是能够为了防止霜附着在配置于隔热壳体3内的蒸发器23的表面上、或者将附着在该表面上的霜熔化而在所期望的定时接通和断开的单元,则可以是任何单元。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继电器112来控制加热器12的动作或停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晶闸管、双向可控硅(TRIAC)等元件来进行控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隔热门传感器是隔热门开关15,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总之,只要是检测隔热门4的开闭的单元,则可以是任何单元。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蒸发器23被配置于隔热壳体3内通过分隔板31分隔出的空间(冷却室)内,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存在分隔板31。
附图标记说明
1:保冷箱;2:冷冻装置;3:隔热壳体;3a:密封件;4:隔热门;10:控制基板;11:压缩机;12:加热器:13:隔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14: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5:隔热门开关;16:电源;17:显示器;18:周围温度传感器;21:冷凝器;22:毛细管(capillary tube);23:蒸发器;31:分隔板:31a:吸入口;31b:吹出口;32:风扇;33:托盘;34:软管;35:蒸发盘;101:CPU;102:存储器;103a:第一计时器;103b:第二计时器;111、112:继电器。

Claims (9)

1.一种保冷箱,为了使收纳被冷却物的箱内的温度为预定的设定温度而进行以下的温度控制:在箱内的温度高于上述设定温度时向上述箱内供给冷气,在箱内的温度低于上述设定温度时向上述箱内供给暖风,以使箱内的温度成为上述设定温度,该保冷箱的特征在于,
具备周围温度传感器,该周围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保冷箱的周围温度,
该保冷箱中设置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该周围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温度来调节停止向上述箱内供给冷气之后的向上述箱内的暖风供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周围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将上述暖风供给量控制为第一值,在上述周围温度为上述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上述暖风供给量控制为小于上述第一值的第二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改变向上述箱内供给暖风的时间来调节上述暖风供给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控制装置控制的向上述箱内的暖风供给是从停止向上述箱内供给冷气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开始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隔热门传感器,该隔热门传感器检测上述保冷箱的连通至上述箱内的开口处于敞开和封闭中的哪一个状态,
在上述隔热门传感器检测到上述开口从敞开变化为封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将上述暖风供给量控制为第一值直到经过规定期间,在经过了上述规定期间之后将上述暖风供给量控制为小于上述第一值的第二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蒸发器温度传感器,该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冷气的温度或上述蒸发器的温度,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蒸发器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上述暖风供给量控制为第二值,在上述蒸发器的温度低于上述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将上述暖风供给量控制为大于上述第二值的第一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周围温度传感器的异常,
在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异常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得上述暖风供给量始终为固定的供给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气是通过冷冻循环的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蒸发作用来冷却的空气,该冷冻循环是至少将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蒸发器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成环状而成的,上述暖风是由电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向上述箱内的暖风供给与向上述箱内的冷气供给的停止相连续地开始。
CN201080064901.7A 2009-12-28 2010-12-24 保冷箱 Active CN102918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7749 2009-12-28
JP2009297749A JP5756898B2 (ja) 2009-12-28 2009-12-28 保冷庫
PCT/JP2010/073363 WO2011081098A1 (ja) 2009-12-28 2010-12-24 保冷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342A true CN102918342A (zh) 2013-02-06
CN102918342B CN102918342B (zh) 2015-06-17

Family

ID=44226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4901.7A Active CN102918342B (zh) 2009-12-28 2010-12-24 保冷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72138B2 (zh)
EP (1) EP2520880B1 (zh)
JP (1) JP5756898B2 (zh)
CN (1) CN102918342B (zh)
WO (1) WO20110810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0975A (zh) * 2019-04-08 2021-11-26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TO20131093A1 (it) * 2013-12-31 2015-07-01 Indesit Co Spa Metodo e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di una fase di surgelamento in un apparecchio frigorifero del tipo combinato mono regolazione, e relativo apparecchio frigorifero
ITTO20131094A1 (it) * 2013-12-31 2015-07-01 Indesit Co Spa Metodo e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di una fase di surgelamento in un apparecchio frigorifero del tipo combinato mono regolazione, e relativo apparecchio frigorifero
ITTO20131095A1 (it) * 2013-12-31 2015-07-01 Indesit Co Spa Metodo e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di una fase di surgelamento in un apparecchio frigorifero del tipo combinato mono regolazione, e relativo apparecchio frigorifero
KR101718414B1 (ko) * 2014-10-27 2017-03-22 주식회사 두비컴퓨팅 랙 마운트 서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594152B1 (ko) * 2015-09-24 2016-02-15 (주)터보소프트 극저온 냉동고의 상태 감시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180120975A (ko) * 2017-04-28 2018-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418143B1 (ko) * 2017-04-28 2022-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434984B1 (ko) * 2018-05-03 2022-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US11493260B1 (en) 2018-05-31 2022-11-08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sheville) Llc Freezers and operating methods using adaptive defrost
US11079163B2 (en) * 2018-06-27 2021-08-03 Standex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frost in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20230160625A1 (en) * 2020-05-07 2023-05-25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US20230175758A1 (en) * 2020-05-07 2023-06-08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115328235B (zh) * 2022-10-14 2023-01-03 成都运荔枝科技有限公司 冷链运输温度监控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5361A (ja) * 1985-06-11 1986-12-16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恒温槽の温度制御方法
JPS63318461A (ja) * 1987-06-23 1988-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の加熱装置
JPH03136671A (ja) * 1988-07-08 1991-06-11 Canada ガスマスク用のヘッドハーネス
JPH11173728A (ja) * 1997-12-17 1999-07-02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貯蔵用恒温装置
JP2007003145A (ja) * 2005-06-27 2007-01-11 Denso Corp 冷凍車用冷凍機
JP2008045790A (ja) * 2006-08-11 2008-02-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貯蔵庫
CN101137875A (zh) * 2005-03-08 2008-03-05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冷藏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9895A (en) * 1974-10-15 1975-08-19 Texas Instruments Inc Automatic defrosting control system
JPS6014071A (ja) * 1983-07-04 1985-01-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温度制御方法
JPS62152171U (zh) * 1986-03-19 1987-09-26
JPH0266612A (ja) * 1988-08-31 1990-03-06 Toshiba Corp 冷蔵庫の温度制御回路
JPH07122541B2 (ja) * 1988-10-31 1995-12-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低温商品貯蔵ケースの温度制御装置
JPH0264861U (zh) * 1988-10-31 1990-05-16
JP2672702B2 (ja) * 1990-09-26 1997-11-05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の制御装置
KR0129519B1 (ko) * 1991-01-26 1998-04-08 강진구 냉장고의 제상제어방법
US5179841A (en) * 1991-03-22 1993-01-19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reclamation from and adjustment of defrost cycle
JPH06159890A (ja) 1992-11-24 1994-06-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薬用保冷庫
US5842355A (en) * 1995-03-22 1998-12-01 Rowe International, Inc. Defrost control system for a refrigerator
KR100187198B1 (ko) * 1996-08-23 1999-05-01 김광호 냉장고의 고내온도 제어방법
JPH10292967A (ja) * 1997-04-18 1998-11-0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凍冷蔵庫
KR100271974B1 (ko) * 1998-08-31 2000-11-15 전주범 냉장고의 제상 제어방법
KR100350419B1 (ko) * 2000-05-31 2002-08-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김치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US6606870B2 (en) * 2001-01-05 2003-08-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eterministic refrigerator defrost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3004355A (ja) * 2001-06-20 2003-01-08 Fujitsu General Ltd 冷蔵庫
JP2003166776A (ja) * 2001-11-30 2003-06-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の制御装置
US6694754B1 (en) * 2002-03-22 2004-02-24 Whirlpool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with pulsed defrost heater
JP2003287329A (ja) * 2002-03-28 2003-10-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却装置
JP2004116862A (ja) * 2002-09-25 2004-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
KR20050096337A (ko) * 2004-03-30 2005-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제상방법
AU2006241811A1 (en) * 2005-04-27 2006-11-09 Fukushima Kogyo Co., Ltd. Refrigerator
KR100661663B1 (ko) * 2005-08-12 2006-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5361A (ja) * 1985-06-11 1986-12-16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恒温槽の温度制御方法
JPS63318461A (ja) * 1987-06-23 1988-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の加熱装置
JPH03136671A (ja) * 1988-07-08 1991-06-11 Canada ガスマスク用のヘッドハーネス
JPH11173728A (ja) * 1997-12-17 1999-07-02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貯蔵用恒温装置
CN101137875A (zh) * 2005-03-08 2008-03-05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冷藏库
JP2007003145A (ja) * 2005-06-27 2007-01-11 Denso Corp 冷凍車用冷凍機
JP2008045790A (ja) * 2006-08-11 2008-02-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貯蔵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0975A (zh) * 2019-04-08 2021-11-26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3710975B (zh) * 2019-04-08 2023-01-1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342B (zh) 2015-06-17
JP5756898B2 (ja) 2015-07-29
EP2520880A1 (en) 2012-11-07
US20130000336A1 (en) 2013-01-03
EP2520880B1 (en) 2018-07-18
WO2011081098A1 (ja) 2011-07-07
US9772138B2 (en) 2017-09-26
JP2011137593A (ja) 2011-07-14
EP2520880A4 (en)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8342A (zh) 保冷箱
US8601831B2 (en) Refrigeration machine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it
RU2509966C2 (ru) Холоди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и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в холодильном аппарате
EP2578970B1 (en) Refrigerator
CN106605112B (zh) 冰箱
US20080092569A1 (en) Cooling unit with multi-parameter defrost control
EP3540343B1 (en)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 method of refrigerator
JP2008075964A (ja) 冷却装置の除霜装置
CN104412054B (zh) 冰箱
KR100725495B1 (ko) 보조저장실을 구비한 냉장고 및 그 운전제어방법
WO2000026588A1 (en) Air curtain fan dr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refrigerator
CN111609634A (zh) 风冷冰箱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US11549740B2 (en)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KR100780101B1 (ko) 냉각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13137788A (zh) 给冷冻柜除霜的方法
JP6744731B2 (ja) 冷蔵庫
WO2011154388A2 (en) A cooling device with two compartments
US20230266047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omestic refrigerator, and domestic refrigerator
KR0149137B1 (ko) 냉장고의 배수로 빙결 조기감지 장치
GB2348947A (en) Defros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4020112A (ja) 冷却貯蔵庫
CN109737656B (zh) 制冰机及其化霜控制方法、冰箱
JP6768311B2 (ja) 冷蔵庫
KR101508773B1 (ko) 독립 냉각 냉장고
JPS6113892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ANASONIC HEALTHCARE +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s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is controlled interest Co., Ltd.

Address before: Ehime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he new bridge of the Tokyo capital, Tokyo, Japan, No. 38 times 5

Patentee after: Pu Hei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s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is controlled interest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8, No. 5, No. 38, two, Xinqiao,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Pu Hei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he new bridge of the Tokyo capital, Tokyo, Japan, No. 38 times 5

Patentee before: Pu Hei hold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