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6515B -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线材连接基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线材连接基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6515B
CN102916515B CN201210035591.7A CN201210035591A CN102916515B CN 102916515 B CN102916515 B CN 102916515B CN 201210035591 A CN201210035591 A CN 201210035591A CN 102916515 B CN102916515 B CN 102916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members
wire rod
wire
winding
connectio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55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6515A (zh
Inventor
山口宽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21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859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21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1383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21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819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ask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16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6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boards, i.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r similar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线材连接基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旋转电机(1)包括转子(3)、定子(2)以及线材连接基板(100),所述线材连接基板构造成利用预定的连接模式来连接所述定子(2)的绕组(7)的端部(7a),所述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连接基板(100)包括:多个圆形或圆弧形传导构件(110),所述多个圆形或圆弧形传导构件被同心设置并且被分别连接到所述绕组(7)的所述端部(7a);以及圆形绝缘构件(120),所述圆形绝缘构件构造成覆盖所述传导构件(11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且其中每个所述传导构件(110)均包括贯通部(113),所述绕组(7)的所述端部(7a)沿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被插入穿过所述贯通部。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线材连接基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线材连接基板以及所述旋转电机和线材连接基板的相应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6-158199号公报描述了一种将定子的绕组的端部连接到线材连接基板上的旋转电机。该线材连接基板包括绝缘构件(布线板)和传导构件(用于每相的传导构件)。该绝缘构件由盘形形状的绝缘材料形成。在绝缘构件的一个端面上,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圆弧形沟槽。连接到沟槽的插入孔被设置到绝缘构件的另一端面。条带形导体被插入到绝缘构件的沟槽中。具有U形沟槽的端子条带被设置在条带形导体的侧表面上。端子条带从插入孔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线材连接基板,端子条带沿径向方向从绝缘构件突出到外周侧。为了确保内周侧上的传导构件的端子条带不与外周侧上的传导构件干涉,端子条带需要围绕轴向方向布线。或者,传导构件需要被设置成使其对于每相而言在轴向方向上移位。结果,这种线材连接基板还有沿直径方向和轴向方向小型化的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线材连接基板小型化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线材连接基板以及所述旋转电机和线材连接基板的相应制造方法。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包括转子、定子以及线材连接基板,所述线材连接基板构造成利用预定的连接模式来连接所述定子的绕组的端部,所述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连接基板包括:多个圆形或圆弧形传导构件,所述多个圆形或圆弧形传导构件被同心设置并且被分别连接到所述绕组的所述端部;以及圆形绝缘构件,所述圆形绝缘构件构造成覆盖所述传导构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且其中每个所述传导构件均包括贯通部,所述绕组的所述端部沿旋转轴的轴向方向被插入穿过所述贯通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包括转子、定子以及线材连接基板,所述线材连接基板构造成利用预定的连接模式来连接所述定子的绕组的端部,所述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连接基板包括:多个传导构件,所述多个传导构件是通过沿径向方向成层布置分别由缺损部分割而成的传导线材来构造的,并且所述多个传导构件被分别连接到所述绕组的所述端部;以及圆形绝缘构件,所述圆形绝缘构件构造成覆盖所述传导构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且其中所述多个传导构件设置成被定位在公共平面上,所述公共平面大致垂直于旋转轴的轴向方向。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电机包括转子、定子以及线材连接基板,所述线材连接基板构造成利用预定的连接模式来连接所述定子的绕组的端部,其中所述线材连接基板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制造过程制造而成:将单条的传导线材形成为螺旋形状的形成步骤;用绝缘构件覆盖被形成为所述螺旋形状的单条的所述传导线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步骤;以及在预定的周向位置处对由所述绝缘构件覆盖的所述传导线材进行分割而使其缺损,由此,将由被缺损部分割出的传导线材构成的多个传导构件沿径向配置成多层的分割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材连接基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线材连接基板被设置到包括转子和定子的旋转电机上并且被设置成利用预定的连接模式来连接所述定子的绕组的端部,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将单条的传导线材形成为螺旋形状的形成步骤;用绝缘构件覆盖被形成为所述螺旋形状的单条的所述传导线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步骤;以及在预定的周向位置处对由所述绝缘构件覆盖的所述传导线材进行分割而使其缺损,由此,将由被缺损部分割出的传导线材构成的多个传导构件沿径向配置成多层的分割步骤。
本发明的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可使得线材连接基板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总体构造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示出沿轴向方向从与负载侧相反的那一侧观察的线材连接基板的总体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材III-III截取的线材连接基板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沿轴向方向从负载侧观察的线材连接基板的总体构造的平面图。
图5是用于阐述线材连接基板的连接模式的说明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布线图。
图7是示出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的视图,该矩形线材被形成为螺旋形状。
图8是示出待被覆盖的螺旋形状的矩形线材的视图,该矩形线材覆盖有绝缘材料。
图9是示出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的视图,所述矩形线材在预定位置处被分割。
图10是示出待被覆盖的分离的矩形线材的视图,所述分离的矩形线材配置有通孔。
图11是示出从定子拉出的绕组的端部的视图。
图12是示出被插入通过相应传导构件的通孔的定子的绕组端部的视图。
图13是示出被固定到定子的线材连接基板的视图,其中绕组端部的多余部分被切除。
图14是示出通过焊接固定到传导构件的绕组端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方式。
旋转电机的总体构造
首先,将利用图1来描述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总体构造。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1包括定子2和转子3。定子2被设置到框架4的内周表面,使得该定子2被定位成沿直径方向与转子3相对。定子2包括层压芯体5、线材架6以及围绕该线材架6卷绕的绕组7,层压芯体5被插入穿过线材架6。线材架6由绝缘材料(例如,树脂)制成,以便使得层压芯体5和绕组7电绝缘。圆形线材连接基板100被设置到线材架6的与负载侧相反的那一侧(图1中的左侧),该圆形线材连接基板100利用预定连接模式来连接绕组7的端部7a。绕组端部7a通过焊料H固定到线材连接基板100。线材连接基板100由树脂15覆盖。
转子3包括轭8以及永磁体9。转子3被设置在旋转轴10的外周表面上。旋转轴10由负载侧上的轴承12以及与负载侧相反的那一侧上的轴承14可旋转地支承。负载侧上的轴承12的外圈被配合到负载侧上的托架11。与负载侧相反的那一侧上的轴承14的外圈被配合到与负载侧相反的那一侧上的托架13。
下文将描述旋转电机1是三相AC电马达的情况的实施例。旋转电机1包括定子2,12个绕组7以圆形形状组装到该定子2。
线材连接基板的构造
接下来,将利用图2至图4来描述线材连接基板100的构造。如图2所示,线材连接基板100包括同心布置的多个圆弧形传导构件110以及圆形绝缘构件120。每个传导构件110都被连接到定子2的绕组端部7a。绝缘构件120覆盖多个传导构件110。多个传导构件110通过如下方式来形成:将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单条线材,参照图7)形成为螺旋形状,接着在预定位置处对该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进行分割(在其内形成缺损),有关细节将在下文描述。也就是说,传导构件110被构造成使得由缺损部分割的传导线材沿径向方向成层设置。要注意,当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被分割时,实际上也会在绝缘构件120中出现缺损部,但是这些缺损部在图2中未被示出以防止图示变得复杂。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传导构件110均被大致同心地设置以沿径向方向形成四层。设置在最内周侧上的六个传导构件110a至110f是搭接用传导构件。传导构件110a至110f沿同心圆R1的圆周方向以大致相等的间距设置。设置在传导构件110a至110f的外周侧上的两个传导构件110n和110n是用于中性点的传导构件。传导构件110n和110n沿同心圆R2的圆周方向设置。进一步设置在传导构件110n和110n的外周侧上的传导构件110u和110v是分别用于U相和V相的传导构件。传导构件110u和110v大致沿同心圆R3的圆周方向设置。设置在最外周侧上的传导构件110w是用于W相的传导构件。传导构件110w沿同心圆R4的圆周方向设置。在下文中,每个传导构件均被合适地称为搭接用传导构件110a至110f、中性点传导构件110n、U相传导构件110u、V相传导构件110v以及W相传导构件110w。
虽然U相传导构件110u的主要部分沿同心圆R3设置,但U相传导构件110u的一部分沿同心圆R4设置。在U相传导构件110u内,沿同心圆R3设置的那一部分将被称为内周部110ui,并且沿同心圆R4设置的那一部分将被称为外周部110uo。要注意,内周部110ui和外周部110uo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周向部。U相传导构件110u包括直线部110uc,该直线部110uc沿内周部110ui的切线X方向直线地延伸。直线部110uc被一体地设置在内周部110ui和外周部110uo的两个圆弧形部分之间,所述两个圆弧形部分同心设置但是曲率半径不同。
类似地,虽然V相传导构件110v的主要部分沿同心圆R3设置,但V相传导构件110v的一部分沿同心圆R2设置。在V相传导构件110v内,沿同心圆R2设置的那一部分将被称为内周部110vi,并且沿同心圆R3设置的那一部分将被称为外周部110vo。要注意,内周部110vi和外周部110vo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周向部。V相传导构件110v包括直线部110vc,该直线部110vc沿内周部110vi的切线Y方向直线地延伸。直线部110vc被一体地设置在内周部110vi和外周部110vo的两个圆弧形部分之间,所述两个圆弧形部分同心设置但是曲率半径不同。
如图3所示,传导构件110(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的截面形状是大致正方形。传导构件110包括传导材料111以及覆盖该传导材料111的覆盖材料112。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通孔113被设置为位于每个传导构件110的两个纵向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处的贯通部,绕组端部7a沿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插入穿过该通孔113。被插入穿过该通孔113的绕组端部7a通过焊料H固定到传导构件110的连接侧(与负载侧相反的那一侧)的表面。此时,覆盖材料112被从传导构件110的通孔113的周面剥离,并且焊料H被设置到被剥离的那一部分。要注意,所使用的贯通部可以是除了孔之外的形状,例如凹槽。
绝缘构件120是通过利用例如树脂材料注入成型而形成的圆形构件。绝缘构件120将每个传导构件110固定到公共平面(未示出)上的预定位置,该公共平面大致垂直于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此外,绝缘构件120保持每个传导构件110之间的绝缘。如图2以及图3所示,绝缘构件120至少暴露传导构件110的位于连接侧上的那些表面,同时覆盖全部其他表面。要注意,如图3所示,每个传导构件110实际上均被设置成使得由绝缘构件120在径向方向上产生预定空间。然而,该空间在图2中未被示出。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锥形孔121被设置到绝缘构件120的与传导构件110的通孔113相对应的位置。该锥形孔121被设置到与绝缘构件120的连接侧相反的那一侧(负载侧)上的表面122。锥形孔121的直径从表面122朝向传导构件110的通孔113逐渐减小。定子5的绕组端部7a经由锥形孔121从定子5侧插入穿过传导构件110的通孔113。
连接模式
接下来,将利用图5和图6来描述线材连接基板100的连接模式。要注意,如图5和图6所示的每个绕组的附图标记具有对应关系。在该说明中,对应于U1的绕组7被称为绕组U1。
如图5和图6所示,线材连接基板100利用具有两个星形连接系统的连接模式来连接定子2的绕组端部7a。该星形连接在一端的中性点处连接三相中的每相。具体地,绕组U1和绕组U2的一侧的端部7a(该端部7a形成U相的一侧的系统)由搭接用传导构件110c连接。绕组U3和绕组U4的一侧的端部7a(该端部7a形成U相的另一侧的系统)由搭接用传导构件110f连接。类似地,绕组V1和绕组V2的一侧的端部7a(该端部7a形成V相的一侧的系统)由搭接用传导构件110e连接。绕组V3和绕组V4的一侧的端部7a(该端部7a形成V相的另一侧的系统)由搭接用传导构件110b连接。进一步类似地,绕组W1和绕组W2的一侧的端部7a(该端部7a形成W相的一侧的系统)由搭接用传导构件110d连接。绕组W3和绕组W4的一侧的端部7a(该端部7a形成W相的另一侧的系统)由搭接用传导构件110a连接。
此外,绕组U2、V2和W2的另一侧的端部7a由中性点传导构件110n连接。类似地,绕组U4、V4和W4的另一侧的端部7a由中性点传导构件110n连接。此外,绕组U1的另一侧的端部7a和绕组U3的另一侧的端部7a经由U相传导构件110u连接到U相。绕组V1的另一侧的端部7a和绕组V3的另一侧的端部7a经由V相传导构件110v连接到V相。绕组W1的另一侧的端部7a和绕组W3的另一侧的端部7a经由W相传导构件110w连接到W相。
线材连接基板和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将利用图7至图14来描述线材连接基板100和旋转电机1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7所示,将待被覆盖的单条矩形线材101形成为螺旋形状。此时,螺旋形状可以是曲率半径连续变化的简单螺旋形状。然而,优选的是具有直线部101a至101c的螺旋形状。直线部101a至101c是在内周侧上沿同心圆R在圆弧形部分的切线方向直线地延伸的部分。在采用具有直线部101a至101c的螺旋形状的情况下,可以将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的除了直线部101a至101c之外的那些部分设置在同心圆R1至R4上。结果是,可以容易地执行用于通孔113的随后冲孔作业以及绕组端部7a的连接作业。要注意,如前所述,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包括传导材料111和覆盖材料112,因而形成大致正方形的截面形状。此外,如图7所示的直线部101b和101c分别对应于如图2所示的直线部110vc和110uc。要注意,该步骤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第一步骤。
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被卷绕以在径向方向上形成四层,但是绕组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例如线材连接基板100的连接模式来设置绕组的合适数量。
接下来,例如,将由此形成为螺旋形状的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固定到金属模,并且将树脂材料注入成型。在采用这种布置的情况下,利用绝缘材料来覆盖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此时,将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覆盖成使得至少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的连接侧上的表面被暴露。采用该布置,形成了绝缘构件120,如图8所示。要注意,该步骤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二步骤。
接下来,如图9所示,使由此覆盖有绝缘材料的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在预定的周向位置处被分割,以形成如图5所示的连接模式。根据该实施方式,例如利用钻机或冲压机在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中形成具有预定长度的缺损部S(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采用该布置,通过由缺损部S进行分割而形成的每个传导构件110的纵向端部都可用作供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以及绕组端部7a用的连接位置。通过分割而形成的每个传导构件110包括在周向方向上位于两个端部上的凹形弯曲表面114,该凹形弯曲表面114与钻机或冲压机的形状对应。要注意,当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按照上述方式被分割时,也会在绝缘构件120中出现缺损部。然而,绝缘构件120的缺损部在图9中未被示出(在图10、图12、图13和图14中类似),以防止使得描述复杂化。要注意,该步骤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第三步骤。
缺损部S不必像该实施方式中那样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例如,缺损部S可形成为简单的圆孔形状或短正方形孔形状。此外,可以利用除了钻机或冲压机之外的工具来实施分割工艺。此外,每个传导构件110的所形成的端部表面形状可以是平坦而非弯曲的。也就是说,只要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被分割成使得能够保持每个传导构件110绝缘,对缺损部S的形状或长度就没有限制。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利用钻机等在每个传导构件110中形成通孔113,绕组端部7a沿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被插入穿过该通孔113。通孔113被设置在每个传导构件110的纵向端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此外,利用诸如砂纸或小刀的工具来剥离每个传导构件110的通孔113的周面周围的覆盖材料112。此外,利用钻机等,在与绝缘构件120的连接侧相反的那一侧上的表面122上,将锥形孔121设置到与通孔113相对应的位置(参照图3和图4)。采用上述步骤,由此制造出线材连接基板100。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将每个绕组7的端部7a从定子2沿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拉出到与负载侧相反的那一侧(与图11的纸面的前侧相反的那一侧)。此时,与每个绕组7的开始和结束相对应的两个端部7a被拉出。
接下来,如图12所示,从定子2拉出的每个绕组端部7a经由设置到绝缘构件120的锥形孔121而被插入穿过相应传导构件110的通孔113。随后,如图13所示,利用粘结剂等将线材连接基板100固定到定子2的绝缘体(未示出)。接着,切断绕组端部7a的不必要的部分以形成绕组端部7a从每个传导构件110的连接侧上的表面稍微突出的长度。接着,如图14所示,执行焊接以通过焊料H将每个绕组端部7a固定到每个传导构件110。采用上述方式,线材连接基板100被安装到定子2,并且制造出旋转电机1。
要注意,可以移除上述制造过程的一部分或者使得上述制造过程的主要部分自动化。“该过程的一部分”是指需要手动作业的步骤,例如当形成绝缘构件120时将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固定到金属模。要注意,将通孔113设置到传导构件110的步骤(图10)、将绕组端部7a经由锥形孔121插入穿过通孔113的步骤(图12)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第四步骤。
实施方式的优势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下述优势。也就是说,在旋转电机1中,线材连接基板100的每个传导构件110均包括通孔113。于是,通过将绕组端部7a沿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插入穿过通孔113,定子2的绕组端部7a被直接连接到传导构件110。采用该布置,不再需要用于连接绕组端部7a和传导构件110的端子构件。结果,与设置端子构件以便从绝缘构件120沿直径方向朝向外周侧突出的构造相比,可减小沿线材连接基板100的直径方向的尺寸。此外,在端子构件朝向绝缘构件120的外周侧突出的情况下,端子构件必须围绕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布线,以防止内周侧上的传导构件110的端子构件干涉外周侧上的传导构件110。或者,每相的传导构件110需要被设置,使得该传导构件110沿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移位。于是,这导致线材连接基板100的轴向尺寸的增加。在该实施方式中,定子2的绕组端部7a沿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被插入并且被连接到每个传导构件110。采用该布置,端子构件不再需要绕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布线,并且传导构件110不再需要针对每相在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上移位。因此,可以减小线材连接基板100的轴向尺寸。因此,可由此实现线材连接基板100沿直径方向以及轴向方向的小型化。结果是,实现了旋转电机1的小型化。
此外,具体地,根据实施方式,传导构件110v和110u分别包括直线部110vc和110uc,所述直线部110vc和110uc沿同心圆R的切线方向在外周侧上直线地延伸。在采用由此设置的直线部110vc和110uc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具有待被覆盖的单条矩形线材101的多个同心设置的传导构件110,所述单条矩形线材101沿径向方向成层卷绕并且被分割成多个部分。与通过压制金属构件等来形成传导构件110的情况相比,利用单条线材来形成传导构件110显著地防止了材料浪费。因此,实现了成本降低。
要注意,在利用单条线材来形成多个传导构件110的情况下,还可想到对被形成为简单螺旋形状而不存在任何直线部的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进行分割。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传导构件110的曲率半径连续地变化。结果,冲压传导构件110中的通孔113的作业的难度以及将定子2的绕组端部7a插入穿过通孔113并且连接到该通孔113的连接作业的难度增加了。相反,根据该实施方式,直线部110vc和110uc被设置到传导构件110v和110u。也就是说,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形成为包括直线部110vc和110uc的螺旋形状。采用该布置,可以在除了直线部110vc和110uc以外的区域中获得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的均匀曲率半径,并且同心地设置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结果是,实现了冲孔作业和连接作业的简单化。此外,该作业的自动化也是可能的。
此外,具体地,根据该实施方式,锥形孔121被设置到与通孔113相对应的位置,该通孔113在与绝缘构件120的连接侧相反的那一侧上被设置到传导构件110。该锥形孔121使得可穿过该通孔113引入定子2的绕组端部7a。因此,进一步简化了连接作业,从而有利于连接作业的自动化。
此外,具体地,根据该实施方式,传导构件110包括沿周向方向在两个端部上的凸形弯曲表面114。这种传导构件110可通过分割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来形成,该矩形线材101通过利用钻机或冲压机(通用工具)在预定位置处被成层地卷绕。结果是,可容易地以低成本来形成传导构件110,而无需使用特定工具。
此外,具体地,根据实施方式,具有正方形截面形状的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被用于传导构件110。采用该布置,与利用具有圆形或圆形截面形状的圆形线材的情况相比,设置通孔113的过程以及在预定位置处分割的过程更易于实施,其中绕组端部7a穿过所述通孔113被插入到传导构件110。结果,改善了传导构件110的作业性能。此外,在当将定子2的绕组端部7a连接到传导构件110时执行焊接的情况下,焊接可利用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在平坦表面上来实施。结果,实现了作业性能的改善。此外,在使用未被覆盖的矩形线材的情况下,用于保持绝缘的传导构件110之间的径向间距需要是某个尺寸或更大。使用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那样的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使得可以尽可能地最小化该间距并可以沿直径方向进一步最小化线材连接基板100的尺寸。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下述优势。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线材连接基板100的多个传导构件110构造成使得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沿径向方向成层设置,所述矩形线材101由缺损部S分割。接着,多个传导构件110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同一平面大致垂直于旋转轴方向。采用该布置,可以尽可能地减小线材连接基板100的轴向尺寸。结果是,实现了旋转电机1的小型化。此外,相比于通过压制金属构件来形成传导构件110的情况,利用单条线材来形成传导构件110显著地防止了材料浪费,从而降低了成本。
此外,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下述优势。也就是说,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在预定周向位置处对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进行分割来制造线材连接基板100,该矩形线材101是形成为螺旋形状的单条传导线材。采用该布置,通过该分割过程形成的多个传导构件110可被设置在公共平面上,该公共平面大致垂直于旋转轴方向。采用该布置,可以尽可能地减小线材连接基板100的轴向尺寸。结果是,实现了旋转电机1的小型化。此外,与通过压制金属构件等来形成传导构件110的情况相比,利用单条线材来形成传导构件110显著地防止了材料浪费。因此,实现了成本降低。
变型例
要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
例如,虽然该实施方式描述了连接模式具有两个星形连接系统的描述性情形,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通过合适地改变绕组的数量、分割位置以及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的连接位置,本发明可应用到各种连接模式,例如三角形连接或V形连接。
此外,上文描述了旋转电机1是具有12个绕组7的三相AC电机的描述性情形。但是,绕组7的数量可以合适地改变。此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除了三相AC电机以外的电机,例如单相AC电机或DC电机。也就是说,电机的类型不受限制。只要利用预定连接模式连接定子的绕组的端部,本发明就可应用到各种电机。
此外,虽然根据上文,包括覆盖材料112的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被用于传导构件110,但是可以使用不具有覆盖材料112的矩形线材。此外,不必需要矩形线材;可以采用具有除了正方形以外的截面形状的线材(例如,圆形线材)。
此外,虽然根据上文,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被形成为具有直线部101a至101c的螺旋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待被覆盖的矩形线材101可形成为不具有任何直线部的简单螺旋形状,其中曲率半径连续地变化。在该情况下,通过对该形成的对象进行分割来形成传导构件。同样在该情况下,实现了线材连接基板100的小型化。
此外,虽然根据上文,通过在预定位置处对单条线材进行分割来形成多个圆弧形传导构件110,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同心地设置经由压制金属构件形成的圆弧形或圆形传导构件,并且可以在该圆弧形或圆形传导构件上设置通孔,绕组的端部沿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被插入穿过该通孔。同样在该情况下,实现了线材连接基板100的小型化。
此外,虽然上文描述了旋转电机1是在定子2的内部包括转子3的内置转子型电机的描述性情形,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还适用于在定子2的外部包括转子3的外置转子型电机的旋转电机。此外,虽然上文描述了旋转电机1是电动马达的描述性情形,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还可适用于旋转电机1是发电机的情况。
此外,除了上文描述的以外,同样还能合适地结合基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每种变形的技术。
虽然其他实施例在本文未被单独描述,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施方式和变形的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3)

1.一种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电机包括转子(3)、定子(2)以及线材连接基板(100),所述线材连接基板构造成利用预定的连接模式来连接所述定子(2)的绕组(7)的端部(7a),其中:
所述线材连接基板(100)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制造过程制造而成:
将单条的传导线材(101)形成为螺旋形状的形成步骤;
用绝缘构件(120)覆盖被形成为所述螺旋形状的单条的所述传导线材(10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步骤;以及
在预定的周向位置处对由所述绝缘构件(120)覆盖的所述传导线材(101)进行分割而使其缺损,由此,将由被缺损部(S)分割出的传导线材构成的多个传导构件(110a~110f,110n,110u,110v,110w)沿径向配置成多层的分割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线材连接基板(100)的所述制造过程还包括:在每个被分割的传导线材(10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贯通部(113)的设置步骤;以及将所述绕组(7)的所述端部(7a)沿旋转轴(10)的轴向方向插入穿过所述贯通部(113)的插入步骤。
3.一种线材连接基板(100)的制造方法,所述线材连接基板被设置到包括转子(3)和定子(2)的旋转电机(1)上并且被构造成利用预定的连接模式来连接所述定子(2)的绕组(7)的端部(7a),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将单条的传导线材(101)形成为螺旋形状的形成步骤;
用绝缘构件(120)覆盖被形成为所述螺旋形状的单条的所述传导线材(10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步骤;以及
在预定的周向位置处对由所述绝缘构件(120)覆盖的所述传导线材(101)进行分割而使其缺损,由此,将由被缺损部(S)分割出的传导线材构成的多个传导构件(110a~110f,110n,110u,110v,110w)沿径向配置成多层的分割步骤。
CN201210035591.7A 2011-08-05 2012-02-16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线材连接基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916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2128A JP5585943B2 (ja) 2011-08-05 2011-08-05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結線基板
JP2011172127A JP5713836B2 (ja) 2011-08-05 2011-08-05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結線基板
JP2011-172129 2011-08-05
JP2011172129A JP5348199B2 (ja) 2011-08-05 2011-08-05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結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1-172128 2011-08-05
JP2011-172127 2011-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515A CN102916515A (zh) 2013-02-06
CN102916515B true CN102916515B (zh) 2015-04-22

Family

ID=4560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5591.7A Active CN102916515B (zh) 2011-08-05 2012-02-16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线材连接基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20122005091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7617U (zh) 2011-08-05 2012-02-16 旋转电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5091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7617U (zh) 2011-08-05 2012-02-16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33135A1 (zh)
EP (1) EP2555390A2 (zh)
CN (2) CN102916515B (zh)
BR (1) BR102012003666A2 (zh)
IN (1) IN2012DE0042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27671A1 (de) 2018-09-21 2020-03-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wickelkopfanordn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rotierende maschine
JP7264717B2 (ja) * 2019-05-15 2023-04-2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アの端面に固定されるハウジングを備える電動機
CN112953073B (zh) * 2021-01-28 2021-10-08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铜线油冷电机定子的端部集成模块及定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1305A (ja) * 2006-08-29 2008-03-13 Aisin Seiki Co Ltd 給電装置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09131025A (ja) * 2007-11-22 2009-06-11 Hitachi Ltd 回転電機用の固定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09179D0 (en) * 2001-04-12 2001-05-30 Alstom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s
DE102004003146B4 (de) * 2003-01-22 2023-08-24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 Kraftstoffpumpe, Kommutato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mmutators
JP2006204029A (ja) * 2005-01-21 2006-08-0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線材と被接続材との接続固定構造
JP2006246594A (ja) * 2005-03-02 2006-09-14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配線部材
JP4178558B2 (ja) 2006-03-16 2008-11-12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回転電機
JP2008125328A (ja) * 2006-11-15 2008-05-29 Aisin Aw Co Ltd 3相モータ用のステータ
US7723879B2 (en) * 2006-12-12 2010-05-25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having multiple busbar plates and wire for the same
US7936100B2 (en) * 2007-04-02 2011-05-03 Hitachi, Ltd. Stator for rotating machine and rotating machine using the same
JP4494457B2 (ja) * 2007-12-12 2010-06-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集中配電部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1305A (ja) * 2006-08-29 2008-03-13 Aisin Seiki Co Ltd 給電装置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09131025A (ja) * 2007-11-22 2009-06-11 Hitachi Ltd 回転電機用の固定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515A (zh) 2013-02-06
IN2012DE00428A (zh) 2015-06-05
EP2555390A2 (en) 2013-02-06
CN202737617U (zh) 2013-02-13
US20130033135A1 (en) 2013-02-07
BR102012003666A2 (pt) 2013-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8869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740930B2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5046960A (ja) 集配電部材の保持構造、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2010154701A (ja) 回転電機用ターミナル
JP2011097723A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7038894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2916515B (zh)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线材连接基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01275288A (ja) モータの固定子
JP5290718B2 (ja) 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6288002B2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用カセットコイル
JP2012170295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85943B2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結線基板
JP5036442B2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6191733A (ja) 回転電機の巻線接続構造
JP2008022626A (ja) 回転機
JP6080964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713836B2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結線基板
JP5348199B2 (ja)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結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376028B1 (ja) 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JP5563876B2 (ja) 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JP2011229290A (ja) モータ
JP7433153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結線板、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結線板の製造方法、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5858302B2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結線基板
JP4705949B2 (ja) 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5874438B2 (ja) 回転電機の分布巻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分布巻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