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2527B - 切割绒头经纱的方法和适于实现该方法的双层地毯织机 - Google Patents

切割绒头经纱的方法和适于实现该方法的双层地毯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2527B
CN102912527B CN201210270542.1A CN201210270542A CN102912527B CN 102912527 B CN102912527 B CN 102912527B CN 201210270542 A CN201210270542 A CN 201210270542A CN 102912527 B CN102912527 B CN 102912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ar
cutting
base fabric
cutter
slid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05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2527A (zh
Inventor
M·布尔克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o Tao, Bill, Bayreuth,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filed Critical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912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2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2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2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16Double-plush looms, i.e. for weaving two pile fabrics face-to-face
    • D03D39/18Separating the two plush layers, e.g. by cu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切割双层地毯织机中的绒头经纱(I,II,III,IV,V),其中所述绒头经纱选择性地在上底布(G1)和下底布之间延伸。所述经纱由具有刀具滑动架(64)的切割设备(6)进行切割,所述刀具滑动架(64)从底布(G1)的第一侧边(G1L)向底布(G1)的第二侧边(G1R)平移以进行切割操作。每次平移(F,B)发生于投梭周期(P1-P9)中。并且,单独地对于每次投梭(P1-P9),所述刀具滑动架(64)的每次平移(F,B)基于逐次投梭进行确定和控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于实现所述方法的双层地毯织机。

Description

切割绒头经纱的方法和适于实现该方法的双层地毯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层地毯织造领域且涉及织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切割绒头经纱的方法,其中绒头经纱从双层地毯织机中的一块底布向另一块底布延伸。本发明还涉及适于实现该方法的双层地毯织机。
背景技术
在双层地毯织机中,将两段或更多段纬纱插入一个梭口或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的多个梭口,从而两块底布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织造于衬底经纱上。绒头经纱与两块底布交织,并按照地毯图样在这两块底布之间行进。这些绒头经纱通过刀具在织机上进行切割,所述刀具沿着纬纱插入方向从底布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EP-A-1122348公开了一种具有安装于滑动架上的刀具的切割设备,所述滑动架由台架引导并附接到传送带。滑动架的驱动装置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的输出轴与驱动所述传动带的滑轮连接。地毯的质量高度依赖于切割过程。重要的是,刀具必须规整和正确地进行打磨。由EP-A-1122348可知,将打磨设备安装于底布的至少一侧,并朝向该打磨设备驱动刀具滑动架,从而刀具在磨削面上摩擦而变得锋利。
EP-A-1394301说明了如何通过在切割操作过程中保持刀具滑动架速度恒定而改善地毯质量。刀具的打磨频率可以设为绒头密度的函数。
EP-A-1217115公开了一种织机,其中使切割设备规则地在制造一行绒头时向前移动并在制造随后的一行绒头时向后移动。切割设备所有的位移都以同样的速度进行。
除了上述改善以外,在绒头纱线切割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条带”,且“条带”典型地具有不均匀的绒头高度。高质量的地毯在织造之后被剪切。在织造机中执行的切割过程越精确,织得的绒头高度过量的情况越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新的切割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与现有方法相比,所述新的切割方法的切割操作更精确。
至此,本发明关于一种在双层的地毯织机中切割绒头经纱的方法,其中绒头经纱选择性地在上底布和下底布之间延伸。所述经纱由具有刀具滑动架的切割设备进行切割,所述刀具滑动架从底布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布的第二侧边平移以进行切割操作,每次平移发生于投梭周期中。根据本发明,单独地对于每次投梭,所述滑动架的每次平移基于逐次投梭进行确定和控制。
利用本发明,纺织工人可以对逐次投梭手动或自动确定刀具滑动架是否必须从底布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并选择刀具滑动架的移动速度,其取决于绒头密度和/或其他因素例如切割绒头区域沿纬纱方向的宽度和位置。这使得能够优化切割操作的质量并优化刀具的使用期限。本发明使得绒头材料浪费可观地减少,节省生产成本并降低原材料和能量的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是有利的但并不是强制的,且可以用于任何技术上容许的结合中,本发明方法结合下列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如果在一次指定投梭期间,没有绒头经纱从一块底布向另一块移动,则对于该次指定投梭,所述刀具滑动架不在所述底布的所述侧边之间平移;
-基于逐次投梭来执行刀具打磨步骤和/或刀具切割边缘位置重置步骤;
-根据上一次打磨步骤以来和/或上一次重置步骤以来所切割的绒头经纱的量,来执行所述打磨步骤和/或所述重置步骤;
当欲执行重置步骤或即将执行打磨步骤时,从一组预定的刀具切割边缘位置中选择新的刀具切割边缘位置,或从一组预定的包括二次打磨工艺的打磨工艺中选择打磨工艺;
所述方法包括绒头纱线图样(PileYarnPattern)分析步骤,且根据所述分析步骤的结果来控制所述刀具滑动架的所述平移以及可能地执行所述打磨步骤和/或重置步骤。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分析步骤可以实时地、逐次投梭地进行。或者,可以基于织机上所织造地毯的织造图样(WeavePattern),预先进行所述分析步骤;
所述绒头纱线图样分析步骤自动进行,并将分析步骤的结果自动传输到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控制所述刀具滑动架的平移。在这种情况下,将所述绒头纱线图样分析步骤的结果自动传输到打磨设备和/或切割边缘位置重置设备;
对所述刀具滑动架的每次平移的控制包括从一组预定的运动规则、优选地包括前后切割运动的运动规则的一组运动规则中,为所述平移选择运动规则;
所述方法包括生成逻辑文件的步骤,所述逻辑文件包括对应于每次所述投梭说明以下内容的数据:是否发生平移,是否发生刀具打磨步骤,和/或是否发生刀具切割边缘位置重置步骤;
对所述刀具滑动架的每次平移的控制,考虑到在一次指定投梭期间编织的所述纱线的击打时间与必须对该次投梭的绒头经纱进行切割的时间之间的延迟。
本发明还关于一种用于上述本发明方法的双层地毯织机。这样的织机包括双梭口形成装置,纬纱插入装置和具有刀具滑动架的绒头经纱切割设备,所述刀具滑动架从所述织机上制造的底布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布的第二侧边平移以进行切割操作,每次平移发生于投梭周期中。根据本发明,所述织机包括可编程装置,所述可编程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对每次投梭单独确定的逐次投梭顺序,来驱动所述切割装置。
有利地,所述织机还包括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自动编辑为所述织机上所织造的地毯自动编辑织造图样(WeavePatterin)以及将被所述可编程装置使用以驱动(S68)所述切割设备(6)的所述逐次投梭顺序,并且其中所述计算装置包括用于修改至少所述逐次投梭顺序的装置。
基于下文仅以示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了本发明方法的、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了现有技术切割方法的现有技术织机的、沿垂直于纬纱插入方向的平面的原理上的剖视图;
图3为与图2类似的、实施了本发明第一方法的图1织机的剖视图;
图4为与图3类似的、实施于图1织机的根据本发明第二方法的剖视图;
图5为与图3类似的、实施于图1织机的根据本发明第三方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呈现在图1中的织机2适于织造两个地毯C1,C2,两个地毯C1,C2分别具有底布G1、G2和绒头H1、H2,如图3所示。
图1的上部可以认为是示出了上底布的顶视图。下底布G2位于底布G1下面,因此在图1中不可见。
织机2包括可编程装置,所述可编程装置例如为电子控制器4的形式,适于以已知的方式控制未示出的双梭口形成装置和纬纱插入装置。
织机2还包括具有刀具62的切割装置6,所述刀具62安装于可沿鸠尾导轨(dovetailguidingrail)65滑动的刀具滑动架64上,其中鸠尾导轨65的纵轴X65垂直于织机2内底布G1的移动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1所示。驱动传动带66被紧固到刀具滑动架64上,并弯曲围绕由致动器68所驱动的驱动滑轮67并围绕空转滑轮(loosepulley)69。
致动器68由织机控制器4通过电子控制信号S68进行控制,并给控制器4提供反馈信号S’68。致动器68适于沿与轴X65平行的方向在分别位于底布G1任一侧的位置之间移动刀具62和刀具滑动架64。G1L和G1R分别表示从上面看时底布G1的左侧和右侧边缘。驱动装置66至69允许在底布G1的第一侧边和底布G1第二侧边之间平移刀具滑动架64,反之亦然,其中第一侧边位于图1所示左边缘G1R的左边,且第二侧边位于图1所示右边缘G1R的右边。设置致动器68的转动速度,使得刀具滑动架64在底布G1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平移移动发生于投梭周期(pickperiod)内,即,发生在纬纱两次插入到织机2上之间的时间间隔内,且发生在移动筘以击打纬纱的时间间隔之外。
织机2还包括切割边缘重置设备8,其作用是将刀具62的切割边缘重置到其相对于刀具滑动架64的初始位置。实际上,由于刀具62的磨损,刀具62的切割边缘与未示出的织机2的打纬点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切割边缘重置设备8可以是EP-A-1122348或EP-A-1394301中所述的类型,或任何类型。
织机2还包括打磨设备10,所述打磨设备10包括磨刀石,适于接触刀具62的切割边缘以进行打磨。必要时,驱动刀具62的切割边缘与该磨刀石接触,并通过在磨刀石上摩擦刀具的切割边缘来进行打磨。
设备8和10分别位于底布G1的左手边和右手边。也可以相反地设置。这些设备也可以位于底布的同一边。
图1中的曲线C6代表作为投梭次数的函数的刀具滑动架64沿轨道65的移动。对于刀具滑动架64的移动可被界定为几个区域。
在排列有底布G1的中央区域Z1,曲线C6是直线形的。这个区域对应于刀具62和刀具滑动架64平行于轴X65移动,其包括切割在底布G1和G2之间延伸的一些绒头经纱(pilewarpyarns)。
区域Z2和Z3是反转区域,其中区域Z1中刀具滑动架64的运动方向反转。
区域Z4中刀具滑动架64与切割边缘重置设备8对齐。换句话说,当刀具滑动架64进入区域64时,刀具滑动架64与设备8对准,且刀具62的切割边缘相对于刀具滑动架64可以被设置于初始位置或者另一个预定位置。由此,区域Z4可以认为是切割边缘重置区域。
区域Z5是打磨区域,其中刀具滑动架64与打磨设备10对齐。在这个区域中,刀具62的切割边缘干扰与打磨设备10的磨刀石发生干涉(interfere)。
区域Z6是与区域Z3类似的反转区域,但是相对于区域Z1而言位于区域Z5的后面。
在图中为了简明起见,一次投梭中刀具42的切割运动表示为在此次投梭之后且下次投梭之前发生。实际上,这种切割运动可以如下所述向后进行。
控制器4还包括显示屏42以及键盘44。键盘44是用于控制器4的数据输入装置。控制器4能够分别将电子控制信号S8、S10、S42和S44发送给设备8、10、42、44并从这些设备接收反馈信号S’8,S’10,S’42和S’44
控制器4具有嵌入式存储器46,其中存有若干个可选的织造图样。控制器4对织机4进行织造控制。特别地,控制器4基于存储器46中存储的织造图样之一对未示出的织机2的梭口设备进行控制。梭口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底布G1和G2的一个或多个多臂机和用于控制形成绒头H1和H2的纱线的梭口的一个或多个提花机构(JacquardMechanism)。对于提花机构而言,作为存储在存储器46中的织造图样(WP)的一部分的绒头纱线图样(PYP)可以在如图1左边所示的屏幕(screen)42上进行编辑。
图1的这一部分显示了9次投梭P1至P9中、5个绒头经纱I、II、III、IV和V的绒头经纱图样PYP。
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每次投梭,可以将一个或多个纬纱插入织机的上梭口和/或下梭口。图中Y1表示上纬纱,Y2表示下纬纱。在屏幕42的左边,对于每次投梭P1至P9,选针竖钩(SelectionHook)在提花机构中的位置在该竖钩位于最上方位置时用黑色正方形表示,在该竖钩位于中间位置时用有阴影线的正方形表示,在该竖钩位于最底部位置时用白色正方形表示。竖钩的位置与梭口中绒头纱线的位置直接对应。比如,对于图2和图3中的投梭P1,绒头经纱I至IV位于中间位置即在纬纱Y2之上,而绒头纱线V位于最底部位置。
字母F标出了刀具62向前的移动,即刀具62在区域Z1中从底布G1的左手边到该底布的右手边的移动,如曲线C6的最上方支段所示。字母B标出了刀具62向后的移动,即刀具滑动架62从底布G1的右手边到该底布的左手边的平移,如图1中曲线6的第二水平支段所示。
考虑到图1中屏幕2左边所示的织造图样,如果刀具滑动架64像现有技术方法中那样在每次投梭中沿着轨道65平移,则实现图2中字母F和字母B所示的前后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刀具在投梭P2中、在投梭P2和P3之间、在投梭P5中以及在投梭P5和P6之间具有无用平移。利用这个方法,复制了投梭P1之前刀具62的向前移动,作为仅在投梭P6之后相同配置下的绒头纱线的先前移动。
将绒头图样重复次数限定为两个连续且一致的组合配置(bindingconfiguration)之间的投梭次数,且在相同的底布中对图案化的绒头纱线进行重复。在图2和图3中,绒头图样重复次数等于3,即投梭P4和投梭P7之间差。将切割重复次数R限定为两个连续且一致的组合配置之间的投梭次数在相同的底布中对图案化的绒头纱线进行重复,其中刀具的切割运动方向相同。在图2中,该切割重复次数等于6,即投梭P1和投梭P7之间的差。
根据本发明,织机控制器4根据可在屏幕42上编辑的切割、打磨和重置顺序S1、S2和S3利用信号S68控制致动器68,如图1屏幕的右边所示。如果刀具滑动架64从底布G1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且如果对刀具62的切割边缘进行打磨以及如果要重置切割边缘的位置,则这些顺序基于逐次投梭来确定。
在图1中,栏S1代表切割顺序,并且每个格子在切割运动发生时包括数字“1”且在切割运动不发生时包括数字“0”。栏S2和栏S3也是同样,分别代表打磨和切割边缘设置顺序。
由于基于逐次投梭分别为每次投梭P1至P9确定了切割顺序S1,因此可适用于每次给定的投梭中绒头经纱的实际配置。
例如,如图3所示,当投梭P2后绒头经纱从底布G1去往底布G2,此时在此次投梭中不必移动刀具62。在这种情况下,顺序S1在其第三个格子中具有数字“0”,即相应地,在投梭P2和投梭P3之间,曲线C6不包括在区域Z1内的任何移动。投梭P5和投梭P6也是这样。
在图3中,绒头图样的重复次数如上所述为3。在该图中,切割重复次数R也是3,即投梭P1和投梭P4之差或者投梭P4和投梭P7之差。因此,本发明允许将织造和切割方法中的切割重复率R从图2所示方法中的6基本上降低到图3所示方法中的3。已经实验过的是,切割重复次数越大,地毯绒头侧的绒头侧边上越可能出现“条带”。条带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绒头的不均匀高度,也因为绒头的切割部分根据切割运动的方向而定向。本发明允许将切割重复次数R的投梭次数降低到一个值,使得看不到每个连续绒头的切割情况之间的差异。
顺序S1可以由纺织工人通过键盘44手动调节,从而考虑到实际切割结果。例如,如果纺织工人发现在一些经纱从一处底布去往另一处底布时,例如在一次投梭中仅产生了少量绒头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平移刀具滑动架64,则此时他可以决定对这些绒头与下一次投梭中产生的绒头一起进行切割。替换地,这种调节任务也可以由织机控制器4自动执行。
考虑到已经切割的绒头数量,顺序S2和顺序S3也基于逐次投梭通过计算每次投梭中有多少绒头经纱从一处底布去到另一处底布并通过计划当从上一次打磨操作和/或上一次重置操作以后已经切割的预定数量的绒头经纱时打磨刀具的切割边缘和/或重置刀具切割边缘位置来确定。
各个顺序S1,S2和S3可以由纺织工人读取并分析在屏幕42的左手边的绒头纱线图样(PileYarnPattern,PYP)而直接在屏幕42上确定和编程。
在更精密的方法中,顺序S1、S2和S3的一个或全部可以由织机控制器4基于对存储器46中的织造图样(WeavePattern,WP)进行自动分析而自动计算。实际上,对于每次投梭,织机控制器4确定是否有绒头纱线从一处底布去到另一处底布,若有,确定有多少这样的绒头经纱。基于此,织机控制器为所有投梭生成切割顺序S1。在该切割顺序中,当没有绒头纱线从一处底布去往另一处底布时,不进行切割滑动架的移动。
特别地,织机控制器4可以计算并向纺织工人建议打磨顺序S2和切割重置顺序S3,顺序S2和顺序S3与打磨和切割边缘重置设备的侧边位置一致。
纺织工人实际上可以改变该自动生成的切割顺序S1,从而考虑到实际的结果和切割操作的质量。可以通过键盘44或任何其他便利的装置进行这种改变。
由于织机2的打纬点与刀具62的切割边缘之间存在距离,因此对应于指定投梭的切割顺序相对于该次投梭的打纬时间发生了延迟。对应延迟时间可以转变为投梭次数,因为纬纱密度是织造中的已知参数。织机控制器4操控该延迟时间,且该延迟时间可以由纺织工人通过键盘44进行调节。
上述方式基于织造图样(WP)和绒头纱线图样(PYP)应用到织造顺序中的所有投梭,特别是图3所示的所有投梭P1至P22。
在图4和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与图3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图4和图5上部的格子示出了图中的9次投梭P1至P9的切割顺序S1。
在图4的实施例中,对绒头经纱IV使用W形绒头图样。在这种情况下,投梭1之后一旦刀具62向前平移切割,则在投梭P2和投梭P3之后不必再移动,这是因为绒头经纱IV留在底布G1中且没有其他绒头纱线从一处底布去到另一处底布。投梭P4后,刀具62向后移动,且在投梭P7之后再次向前移动。在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两个绒头纱线具有W形绒头图样,即绒头纱线III和IV。可以说是双W形绒头图样。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切割顺序以使刀具滑动架在投梭P2、P5和P8后不会在区域Z1内平移,其中所有的绒头纱线留在底布G1和G2中。在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同样基于逐次投梭,通过纺织工人手动地或织机控制器4自动地产生打磨顺序S2和重置顺序S3。
在所有实施例中,顺序S1、S2和S3是逻辑文件,在提前进行织造图样分析的情况下存储在存储器46中,这些顺序也相对于地毯C1和C2的实际织造提前生成。
根据本发明的可以在所有实施例中实现的可选改进,可以在切割顺序S1中包括一些额外信息,允许从一组预定的运动规则中为刀具滑动架64选择一种特定的运动规则。这些运动规则可以包括不同的切割速度,或者,例如不同宽度的刀具滑动架速度恒定的区域。为此可以使用EP-A-1394301的技术教导。并且,运动规则可以考虑到欲切割绒头纱线的区域的宽度小于底布总宽度的事实。这使得能够在绒头切割区域内使用较小的切割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切割顺序不仅使用“0”或“1”确定,还使用其他数字“2”、“3”、“4”等确定,这些数字都代表不同的运动规则。织机控制器4能够通过致动器68为每次投梭应用一个选定的运动规则。
在前述改进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中,还可以为一次投梭指定前后切割运动。这在功能上改善了切割工艺,并且对于难以切割的强韧绒头经纱特别有用。
另一个改进是使得能够进行二次或多次打磨。在这种情况下,打磨顺序的不仅使用“0”或“1”确定,还使用其他数字“2”、“3”、“4”等确定。例如,“2”可以指定给二次打磨工艺,其中在两次前后运动中,4次驱动切割边缘与磨刀石接触。
另一个可能的改进是在切割边缘重置顺序中包括了关于所需的刀具切割边缘重置位置的信息。重置位置可以在几个预先确定的位置中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切割边缘重置顺序的确定使用几个数字“0”、“1”、“2”、“3”、“4”等确定,且“1”和更大数字中的每个对应于预定的重置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由EP-A-1122348已知的切割边缘重置设备进行如下改变:制动器与刀具调整方向移动不平行,而是相对于该方向倾斜。可编程死点(Dead-point)基于刀具相对于滑动架移动的量设置。夹紧-释放杆(Clamp-releaseLever)是平板状,从而允许一定范围的死点位置。该夹紧-释放杆由精确的致动器驱动,该致动器的工作周期确定刀具的再次夹住,并从而确定刀具相对于滑动架的位置。以慢的运动速度完成切割边缘位置的调节。替换地,利用额外的驱动将制动器沿着经纱的方向设置到特定位置,从而确定刀具的一个特定重置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关于底布的侧边进行了描述,所述底布可以是织机中的上底布G1或者下底布G2。并且,这些侧边还对应于织造区域的侧边,其中在织造区域中形成梭口以在织机中织造经纱和纬纱。
本发明不受到织机中打磨设备和/或切割边缘重置设备的数量和分布的限制。
本文中所考虑的本发明实施例和改进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结合。

Claims (15)

1.一种切割双层地毯织机中的绒头经纱(I,II,III,IV,V)的方法,所述绒头经纱选择性地在上底布(G1)和下底布(G2)之间延伸,所述经纱由具有刀具滑动架(64)的切割设备(6)切割,所述刀具滑动架(64)从底布的第一侧边(G1L)向所述底布的第二侧边(G1R)平移(F,B)以进行切割操作,每次平移发生于投梭周期中,其中单独地对于每次投梭(P1-P9),所述滑动架的每次平移(F,B)基于逐次投梭进行确定和控制,并且其中如果在一次指定投梭(P2,P5;P2,P3,P5,P6;P2,P5)期间,没有绒头经纱(I,II,III,IV,V)从一块底布(G1,G2)向另一块移动,则对于该次指定投梭,所述刀具滑动架(64)不在所述底布的所述侧边(G1L,G1R)之间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逐次投梭(P1-P9)执行刀具打磨步骤和/或刀具切割边缘位置重置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上一次打磨步骤以来和/或上一次重置步骤以来所切割的绒头经纱(I,II,III,IV,V)的量,来执行所述打磨步骤和/或所述重置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欲执行重置步骤或即将执行打磨步骤时,从一组预定的刀具切割边缘位置中选择新的刀具切割边缘位置,或从一组预定的包括二次打磨工艺的打磨工艺中选择打磨工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绒头纱线图样(PYP)分析步骤,且根据所述分析步骤的结果来控制所述刀具滑动架(64)的所述平移(F,B)以及可能地执行所述打磨步骤和/或所述重置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绒头纱线图样(PYP)分析步骤实时地、逐次投梭(P1-P9)地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织机上所织造地毯的织造图样,预先进行所述分析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绒头纱线图样分析步骤自动进行,并将所述分析步骤的结果自动传输到致动器(68),所述致动器(68)控制所述刀具滑动架(64)的平移(F,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绒头纱线图样分析步骤的结果自动传输(S8,S10)到打磨设备(10)和/或切割边缘位置重置设备(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刀具滑动架(64)的每次平移(F,B)的控制包括从一组预定的运动规则中为所述平移选择运动规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生成逻辑文件(S1,S2,S3)的步骤,所述逻辑文件(S1,S2,S3)包括对应于所述每次投梭(P1-P9)说明以下内容的数据:
是否发生平移(S1),
是否发生刀具打磨步骤(S2),和/或
是否发生刀具切割边缘位置重置步骤(S3)。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刀具滑动架的每次平移(F,B)的控制考虑到在一次指定投梭(P1-P9)期间编织的所述绒头经纱(I,II,III,IV,V)的击打时间与必须对该次投梭的绒头经纱进行切割的时间之间的延迟。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一组预定的运动规则是包括前后切割运动的运动规则的一组运动规则。
14.一种双层地毯织机(2),包括双梭口形成装置,纬纱插入装置和具有刀具滑动架(64)的绒头经纱切割设备(6),所述刀具滑动架(64)从所述织机上织造的底布(G1)的第一侧边(G1L)向所述底布的第二侧边(G1R)平移以进行切割操作,每次平移发生于投梭周期中,其中所述织机包括可编程装置(4),所述可编程装置(4)用于根据对每次投梭(P1-P9)单独确定的逐次投梭顺序来驱动所述切割装置,所述可编程装置能够使得,在没有绒头经纱从一块底布向另一块移动的投梭期间,所述刀具滑动架(64)不在所述底布的所述侧边(G1L,G1R)之间平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织机,其中所述织机还包括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自动编辑所述织机上所织造的地毯(C1,C2)织造图样(WP)以及将被所述可编程装置使用以驱动所述切割设备(6)的逐次投梭顺序,并且其中所述计算装置包括用于修改至少所述逐次投梭顺序的装置(44)。
CN201210270542.1A 2011-08-01 2012-07-31 切割绒头经纱的方法和适于实现该方法的双层地毯织机 Active CN102912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306002.4A EP2554728B1 (en) 2011-08-01 2011-08-01 Method for cutting pile warp yarns and double carpet weaving loom adapted to implement such a method
EP11306002.4 2011-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2527A CN102912527A (zh) 2013-02-06
CN102912527B true CN102912527B (zh) 2016-06-01

Family

ID=44719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0542.1A Active CN102912527B (zh) 2011-08-01 2012-07-31 切割绒头经纱的方法和适于实现该方法的双层地毯织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2554728B1 (zh)
CN (1) CN1029125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3770A (zh) * 2014-10-22 2015-01-28 杭州创兴织造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织物切割装置
EP3638834B1 (en) * 2017-06-15 2021-10-20 STÄUBLI BAYREUTH GmbH Weaving machine,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weaving two pile fabrics on such a machine and pile fabric obtainable with such a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1099A1 (de) * 1996-01-13 1997-07-17 Girme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EpinglE-Ware
EP1217115A1 (de) * 2000-12-22 2002-06-26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den Messerschlitten an einer Doppelteppichwebmaschine
EP2251467A1 (en) * 2009-05-13 2010-11-17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weaving two fabrics; fabric adapted to be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and loom usable with such a method
EP2330238A2 (en) * 2009-12-04 2011-06-08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44005C3 (de) * 1975-10-02 1980-08-28 Fa. Jean Guesken Gmbh & Co Kg, 4060 Viers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neiden von Doppelgewebe
JPH04308249A (ja) * 1991-04-01 1992-10-30 Aono Pile Kk 二重織組織による両面パイル織物の連続緯糸引抜装置
BE1004894A4 (nl) * 1991-05-21 1993-02-1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dubbelstuktapijtweefsel in een enkelspoelige binding alsmede aldus verkregen weefsels.
DE10004904C1 (de) 2000-02-04 2001-05-10 Schoe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den Messerschlitten einer Doppelflorwebmaschine
EP1394301B1 (de) 2002-08-24 2006-06-07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s Antriebes für den Messerschlitten einer Doppelflorweb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1099A1 (de) * 1996-01-13 1997-07-17 Girme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EpinglE-Ware
EP1217115A1 (de) * 2000-12-22 2002-06-26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den Messerschlitten an einer Doppelteppichwebmaschine
EP2251467A1 (en) * 2009-05-13 2010-11-17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weaving two fabrics; fabric adapted to be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and loom usable with such a method
EP2330238A2 (en) * 2009-12-04 2011-06-08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4728B1 (en) 2019-01-02
CN102912527A (zh) 2013-02-06
EP2554728A1 (en)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10740B2 (ja) 彫刻を施したような多重パイル高さパターン化物品をタフト付きに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121490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patterned artificial/synthetic sports turf fabrics
CN102844482B (zh) 用于制造带有附加纬面花纹的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US20120125474A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a fibre mat by weaving
US10151057B2 (en) Tufted fabric with pile height differential
CN108541280B (zh) 具有阴阳花纹的织物以及编织具有阴阳花纹的织物的方法
GB2281314A (en) Tufting apparatus
EP1900861A1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and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such a method
CN104126039B (zh)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CN111801455B (zh) 簇绒机和用于操作簇绒机的方法
CN102912527B (zh) 切割绒头经纱的方法和适于实现该方法的双层地毯织机
CN1609309B (zh) 纺织机械及其控制方法
EP213598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fabrics with cut pile with variable pile height
CN205313793U (zh) 一种圆型纬编针织机提花机构
KR102449156B1 (ko) 코아 네트 제조장치
US4389860A (en) Warp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jacquard-patterned pile-knit fabrics
CN113151966A (zh) 数控动态高低割圈毛绒的编织装置
US3256913A (en) Crossing formation on fabrics
KR20150028186A (ko) 내마모성 직조 직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70048491A1 (en) Water resistant carp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 same
CN117328189A (zh) 一种用于织造斜向纬纱变化纬密织物的方法
CN104342838B (zh) 用于在平针针织机上制造织物件的方法
RU2609188C1 (ru) Способ ввода концов уточной нити в ткацком станке с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ми уточными эффектами
US6202704B1 (en) Method for pattern representation on inhomogeneous crossing grid
EP1033426A1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pile fabric on a rapier Axminster weaving machine, and a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ayreuth

Patentee after: Tao Tao, Bill, Bayreuth,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Chemnitz

Patentee before: Schoenherr Textilmaschb GmbH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