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6039B -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6039B
CN104126039B CN201280070457.9A CN201280070457A CN104126039B CN 104126039 B CN104126039 B CN 104126039B CN 201280070457 A CN201280070457 A CN 201280070457A CN 104126039 B CN104126039 B CN 1041260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decorative pattern
pile
warp thread
wefting inse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04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6039A (zh
Inventor
J.德比斯
G.穆林
D.梅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6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6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6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6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06Warp p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colour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10Fabrics woven face-to-face, e.g. double velve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中,在织机上,在至少两个连续引纬周期的连续系列中,仅在恰当限定的引纬高度处插入具有彼此不同的外观确定属性的至少一个地纬纱(1)和至少两个花纹纬纱(2),(3),其中,在连续引纬周期中插入每个系列中的花纹纬纱(2),(3),其中,为了在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中产生预定花纹,经纱(4-7);(12-22);(101-104)相对于引纬高度定位成至少一个花纹纬纱(2),(3)在绒头侧基本无遮盖地行进。

Description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中,在各情况下,在一系列连续引纬周期中,在织机上将一个或多个地纬纱插入接结经纱、张紧经纱和起绒经纱之间,使得编织出包括地纬纱、接结经纱和张紧经纱的地布,使得在至少一个绒头区域,起绒经纱与地布中的一个或多个地纬纱交织,同时形成绒头。
背景技术
在本专利申请中,术语“起绒织物”用于指代在至少一个区域中具有这样的织物结构的织物,在这样的织物结构中,织物因比如竖直的绒头纱线端(割绒)、毛圈或罗纹(在该情况下,具有‘人工的纱布织物’)或这些织物结构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的存在而局部变厚。
比利时专利出版物BE1013299公开了一种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毛圈织物的方法,其中,通过使花纹纬纱(effectweftthread)与横向突出的细丝局部地接结而仅能在无绒头区域中产生低双面天鹅绒的花纹。
比利时专利出版物BE1018849公开了一种利用具有罗纹结构的区域编织织物的方法。支撑罗纹的纬纱从地织物外部插入。通过插入具有不同颜色的第一和第二支撑纬纱,可在具有用于罗纹形成的罗纹结构的区域中使用一个纬纱,而其它纬纱在经纱上方看得见地行进,并在具有罗纹结构的这些区域中产生额外的花纹。因此,在织物的无罗纹(即无绒头)区域中没有产生任何花纹。
根据专利出版物DE19924214的方法,可在具有割绒的起绒织物的无绒头区域中使用不同纬纱而获得颜色花纹。然而,该方法要求专门的提花设备,其驱动起绒经纱和地经纱。这要求相当大的投资,并使使用的方法及地布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简单方法,该方法在使用时,要求有限的投资,并提供高设计自由度,以确定无绒头区域中的花纹,此外,这些花纹可用十分灵活的方式改变。
上述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来实现,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具有该说明书第一段所述的特征:
-其中,在各情况下,在至少两个连续引纬周期的连续系列中,在恰当限定的引纬高度处插入具有彼此不同的外观确定属性的至少一个地纬纱和至少两个花纹纬纱;
-其中,在连续引纬周期中插入每个系列的花纹纬纱;以及
-其中,为了在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中产生预定花纹,相对于引纬高度将接结经纱和/或起绒经纱定位成在至少一个系列中,至少一个花纹纬纱在至少一部分无绒头区域中在地布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
为了清楚起见,指出的是,在本专利申请中,词语‘系列’首要地用于指代一系列连续引纬周期,但是其还可用于指代‘一系列纬纱’,意味着在一系列连续引纬周期期间插入的纬纱。
在本专利申请中,表述‘基本上遮盖地’和‘基本上无遮盖地’分别指的是在织物的特定区域或部分区域中的绒头侧,使花纹纬纱在超过其长度一半或小于其长度一半的范围内不可见的遮盖。
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使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的特征在地布绒头侧可选地基本上无遮盖或基本上被遮盖,产生在起绒织物的无绒头区域中插入一些变化的额外可能性。因此,每系列纬纱可包括具有不同颜色的两个或更多个花纹纬纱,无绒头区域中的这些颜色中的一个或多个在部分或整个无绒头区域范围内可见,以在所述无绒头区域中呈现预定颜色花纹。
该方法可通过恰当地定位起绒经纱来实施。可以但并非必须驱动接结经纱,使得可以利用简单的装置实施本方法。
在连续系列的引纬周期期间,在各情况下,优选地插入具有第一和第二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一和第二花纹纬纱。
即使每系列插入多于两个不同花纹纬纱,在各情况下,在连续引纬周期中,优选地插入分别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纬纱。
在连续引纬周期中,还优选地在每个系列中以相同顺序插入彼此不同的花纹纬纱。因此,经纱的相同定位总导致相同的花纹。
根据高度优选的方法,通过定位接结经纱和/或起绒经纱,使得在各情况下,在若干系列内,具有相同外观确定属性的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花纹在地布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而产生花纹。然后,相对于若干系列的纬纱不断地重复定位经纱会在无绒头区域表面上产生恰当限定的花纹。
在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方法中,接结经纱和/或起绒经纱定位成至少一个系列的至少一个花纹纬纱在至少一部分无绒头区域中在织物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而所述无绒头区域部分中的该/这些系列的所有其它花纹纬纱基本上由地布的接结经纱和/或起绒经纱遮盖。通过基本上遮盖无助于在一定位置处在无绒头区域中产生花纹的花纹纬纱,更加强调基本上无遮盖的花纹纬纱的外观确定属性。
根据有利方法,接结经纱和/或起绒经纱定位成在至少一个系列中,第一花纹纬纱在无绒头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在地布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第二花纹纬纱在同一无绒头区域的第二部分中在地布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使得在同一无绒头区域的两个部分(在纬向上彼此接替)中产生不同的花纹。因此,可使同一无绒头区域具有不同外观。
根据改变起绒织物外观的另一可能性,可选地,结合上面段落所述的同一无绒头区域内的变化,接结经纱和/或起绒经纱定位成:在至少一个系列中,第一花纹纬纱在第一无绒头区域中在地布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第二花纹纬纱在第二无绒头区域中在地布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使得在两个无绒头区域(在纬向上彼此接替,并彼此隔开)中产生不同的花纹。
根据另一优选方法,无绒头区域中的起绒经纱定位成至少一个系列的至少一个花纹纬纱在地布的绒头侧基本上不由起绒经纱遮盖着行进,而所述无绒头区域部分中的所述系列的所有其它花纹纬纱基本上由地布的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遮盖。起绒经纱通常比接结经纱厚,因此,提供更好的花纹纬纱覆盖度。此外,遮盖用起绒经纱的外观确定属性还可有助于无绒头区域外观的更大变化。
优选地,无绒头区域中的起绒经纱定位成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不用于遮盖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并作为埋头起绒经纱接结在地布中。这些埋头起绒经纱优选地与张紧经纱一起接结在地布中。
还可使用接结经纱来遮盖花纹纬纱。为了能够获得充分的覆盖度,为此,需要使用厚度比平常更厚的接结经纱。然后,接结经纱定位在无绒头区域中,使得至少一个系列的至少一个花纹纬纱在地布的绒头侧基本上不由接结经纱遮盖着行进,而所述无绒头区域部分中的该/这些系列的所有其它纬纱基本上由地布的一个或多个接结经纱遮盖。
在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方法中,在具有至少三个不同引纬高度的织机上,在各情况下,在连续引纬周期中,可在相对于插入高度定位的经纱之间在上部插入高度插入上部花纹纬纱,和/或在下部插入高度插入下部花纹纬纱,以及在中间插入高度插入地纬纱,使得:
-上部花纹纬纱仅形成上部织物的一部分,下部花纹纬纱仅形成下部织物的一部分,地纬纱交替地形成上部和下部织物的一部分;
-在上部织物中,至少一个上部花纹纬纱在织物上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预定长度,使得在所述织物上侧产生具有预定花纹的修饰侧(figurativeside);以及
-在下部织物中,至少一个下部花纹纬纱在织物下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预定长度,使得在所述织物下侧产生具有预定花纹的修饰侧。
通过在每个插入周期中在三个插入高度插入相应纬纱,可在每个插入周期为每个织物插入相应花纹纬纱以及插入第三纬纱,第三纬纱作为地纬纱交替地插入一个或另一织物中。地纬纱设置成从织物后方的修饰侧以基本不可见的方式接结,而花纹纬纱设置成根据期望花纹在一定位置在织物修饰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预定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本方法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的属性,可选地在织物的修饰侧基本上无遮盖。结果,额外地可提供该修饰侧中的变化。
例如,通过恰当地定位某些经纱可实现对花纹纬纱的遮盖。
这些花纹纬纱和地纬纱可以相同。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纬线用于地纬纱,而不是花纹纬纱。因此,地纬纱通常是使织物后部的属性适于特定基底的黄麻纱或纬纱。
在每个插入高度,织机包括用于插入纬纱的设备(例如,片梭设备),下面称为插入设备。每个插入设备一方面包括插入装置本身(例如片梭),另一方面还包括相应的驱动和引导装置、用于减少纬纱速度的制动装置、用于切割纱线的切割装置和各种其它部件。这种插入设备的所有元件必须根据待插入的纬线类型的属性被恰当地设计和调整。如果在一定插入高度处必须插入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类型的纬线,则设置在该插入高度的插入设备的所有元件必须被设计和调整成能够与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类型的纬线协作。这是不容易的,通常导致插入设备以远不能令人满意的方式运行。
由于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地纬纱总在中间插入高度处插入,而花纹纬纱总在上部和下部插入高度处插入的事实,织机的每个插入设备仅需要设计成插入一种类型的纬线。这避免了复杂且耗时的调整,并增加了织机的操作可靠性。
此外,如果将具有不同外观确定属性的花纹纬纱引入织物中,则仅需要选纬设备用于上部和下部插入装置。地组织也可十分简单,使得通过简单装置可实现对地经纱的驱动。例如,地经纱可由综片驱动,综片位于有限数量的不同编织框架(例如6至12个编织框架)上,并借助凸轮鼓、电子多臂机或借助用于每个编织框架的伺服电机和相关的减速齿轮箱来驱动。
优选地,使用该方法,使得对于每个引纬高度,在连续插入周期期间仅插入基本上具有相同厚度的纱线。优选地,这是具有相同纱线支数的纱线。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花纹经纱优选地设置在织机上,然后,这些花纹经纱布置成在至少一个织物中,所述花纹经纱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的修饰侧行进,并根据要产生的花纹局部地遮盖所述花纹纬纱。
使用提花机来实现对这些花纹经纱的合适定位。例如,这可以是全三位置提花机,其中,在每个编织周期中可获得三个位置(与织物相关联的引纬装置的上方、其间和下方)中的每个。该方法还可利用提花机来实施,在提花机中,在每个编织周期中仅能达到三个位置中的两个。明显地,这会限制设计选择性。
具有这种‘遮盖功能’的花纹经纱可随后接结在织物中,使得它们本身仅在有限程度上有助于产生这些织物的修饰侧外观,如果有作用的话。
不过,花纹经纱还可设置成有助于修饰侧外观,并由此在织物中具有‘外观确定功能’,在该情况下,它们定位成在编织期间,在至少一个织物中,所述花纹经纱中的一个或多个在织物修饰侧交替地行进,并与织物的一个或多个纬纱交织,使得它们的外观确定属性有助于产生期望花纹。
相同花纹经纱在织物中的一定位置处可具有遮盖功能,并在织物中的另一位置处具有外观确定功能。明显地,花纹经纱还可遮盖在织物的同一位置处位于下方的花纹纬纱,并本身有助于修饰侧的外观,由此同时实现两种功能。
在本专利申请中,花纹经纱的‘遮盖功能’和‘外观确定功能’被认为是‘花纹产生的’。即使在遮盖功能中,花纹经纱也有助于产生期望花纹,即通过局部地遮盖某些花纹纬纱。完成这两个功能之一的(一部分)花纹经纱由此是‘花纹产生的’。没有完成这两个功能或者这两个遮盖和外观确定功能不太重要(一部分)花纹经纱在下面称为‘非花纹产生的’。
花纹经纱优选地与地纬纱或相应织物的花纹纬纱交织。
利用许多已知双面编织方向,要接结在地布中的经纱必须进行两个不同移动,以在连续插入周期中正确地定位。这使在织机上的调整困难,并可不利地影响织机操作,从而降低生产率。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先前段落提及的缺点,一方面的在地纬纱之间行进的(部分)花纹经纱和另一方面的花纹纬纱以延伸状态接结在上部和/或下部织物中,或者在连续的地纬纱上方和下方交替行进的经纱接结在上部和/或下部织物中。
那么,这些部分优选地是非花纹产生的花纹经纱的部分。利用该方法,例如,足以在连续插入周期期间总将花纹经纱定位在‘下部和中间插入高度之间’,以将这些花纹经纱以非花纹产生方式以延伸状态接结在地纬纱和下部织物的花纹纬纱之间。
根据该方法,可同样解决上述缺点,在连续花纹纬纱上方和下方交替行进的(部分)花纹经纱接结在上部和/或下部织物中。这些(部分)花纹经纱在织物中的该位置可主要具有遮盖功能,期望的花纹主要由在这些花纹经纱修饰侧行进的花纹纬纱形成。因此,例如,在连续插入周期期间足以将花纹经纱交替地定位在‘下部插入高度下方’和‘下部和中间插入高度之间’,以使它们在下部织物的连续花纹纬纱下方和上方交替地行进。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使花纹经纱以延伸状态在花纹纬纱和地纬纱之间行进或在连续花纹纬纱上方和下方交替行进,花纹经纱可由此在编织期间保持在相同位置或者足以实施两个不同位置之间的单个移动,以在连续插入周期中相对于三个不同引纬高度正确地定位花纹经纱。如果经纱在编织期间进行较少的不同移动,则准备织机用于编织过程变得更简单。
根据特别优选的方法,使用双面编织方法,其中,两个地布编织成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在上部和下部地布中与地纬纱交替地交织,并在两个地布之间切割,使得形成两个起绒织物。
起绒经纱可随后定位成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形成根据1/nV起绒组织的绒头,其中,n等于在每个系列中插入每个地布中的纬纱数量。如果给每个系列和每个地布提供三个纬纱,则获得1/3V起绒组织。
该方法可用在设计成在连续引纬周期中仅在两个引纬高度处插入纬纱的织机上。例如,这可以是双片梭织机。例如,该方法则应用成每个系列包括三个引纬周期,在每个系列中,在两个不同引纬高度处插入地纬纱、具有第一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一花纹纬纱和具有第二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二花纹纬纱。更具体地说,对于具有三个引纬周期的每个系列,例如:
-在第一引纬周期中,仅在一个引纬高度处插入第一花纹纬纱,在另一引纬高度处插入地纬纱;
-在第二引纬周期中,仅在一个引纬高度处插入第二花纹纬纱,在另一引纬高度处插入第一花纹纬纱;以及
-在第三引纬周期中,仅在一个引纬高度处插入地纬纱,在另一引纬高度处插入第二花纹纬纱。
这要求可在两个不同高度处提供三个不同纬线的纬向变化运动。
在使用具有两个引纬高度的织机的方法中,起绒经纱可借助三位置提花设备定位,借助三位置提花设备,可在每个引纬周期中获得每个位置(上部引纬高度上方、下部引纬高度下方和两个引纬高度之间)。
根据十分有利的方法,在至少三个不同引纬高度处插入纬纱。在该情况下,具有三个引纬高度的织机是最优选的。与使用具有两个引纬高度的织机的上述方法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生产率,因为现在每个地布插入三个纬纱可发生在两个引纬周期中,而不是三个引纬周期中。另一优点是可以使用更简单的纬向变化运动,如下所说明的。
该方法使得每个系列可提供两个引纬周期,并在每个系列在上部高度插入地纬纱和具有第一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一花纹纬纱,在中央高度仅插入具有第二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二花纹纬纱,在下部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和地纬纱。
这要求可给用于上部插入高度的引纬装置呈现两个不同纬线以及给用于下部插入高度的引纬装置呈现两个不同纬线的纬向变化运动。用于中央高度的引纬装置总会插入相同纬线。该纬向变化运动(称为2x2)比用于在两个高度插入三个纬线的纬向变化运动(称为2x3)(用在具有两个引纬高度的织机中)更简单。
在该情况下,起绒经纱定位成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根据2/nV起绒组织形成绒头,其中,n等于对于每个系列插入每个地布中的纬纱数量。如果每系列和每地布提供3个纬纱,则获得2/3V起绒组织。
利用该方法,优选地利用四位置提花设备来定位起绒经纱,借助四位置提花设备,可在每个引纬周期中获得每个位置。
当编织上述起绒织物时,绒头形成起绒经纱优选地完全接结。换言之,它们在每个地布中与一个或多个地纬纱交织,地纬纱相对于相应地布的张紧经纱沿起绒织物的后侧行进。
优选地,织机上的经纱分布在许多钢筘开口范围内,其中,给每个地布的每个钢筘开口仅提供一个接结经纱,接结经纱定位成若干组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在至少一个纬纱上方和下方交替,相对彼此反相行进,一组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分别属于两个相邻的钢筘开口。
结果,花纹纬纱可通过更少量的接结经纱接结。根据期望花纹,在织物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的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由此还由更少量的接结经纱遮盖,这明显进一步增加了它们的可见性及产生的花纹。
当编织具有带毛圈的至少一个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时,也可使用本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地布编织而成,同时毛圈纬纱与地布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与地布中的地纬纱交替地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内行进,以便形成绒头。
还可根据双面编织方法编织具有纬面花纹的毛圈起绒织物,其中,两个地布编织成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同时相应的毛圈纬纱与地布保持一定距离,分别地,一个或多个第一起绒经纱在上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内行进,使得毛圈形成在上部地布中,并且一个或多个第二起绒经纱在下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内行进,使得毛圈形成在下部地布中。
即使当编织包括具有毛圈的至少一个区域和具有割绒的至少一个区域的起绒织物时,也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例如,这种织物根据双面编织方法编织,在该双面编织方法中,两个地布编织成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同时相应毛圈纬纱例如借助刀片(lancet)与地布保持一定距离,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一起绒经纱在上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内行进,使得毛圈形成在上部地布上,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二起绒经纱在下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内行进,使得毛圈形成在下部地布上,一个或多个第三起绒经纱交替地在上部和下部地布中与地纬纱交织并在两个地布之间被切割,使得在两个地布上产生割绒区域。
例如,不同的花纹纬纱彼此不同之处在于下列外观确定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颜色、毛羽度、光泽、粗糙度、纱线材料、厚度。
在下面描述中,根据本发明详细描述了编织包含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一些优选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描述该方法的许多可能应用,并借此说明(如果有必要解释)该方法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如此编织的起绒织物的特征和优点。该描述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附图说明
在该描述中,参考附图1至6,每个附图示出沿根据本发明编织的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一部分的经向的一个或两个横截面示意图,其中,图1、2、3和6仅示出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的两个横截面示意图,它们分别示出延伸穿过织机筘齿之间的相邻第一和第二钢筘开口的经纱。并且其中
-图1示出在双片梭织机上编织的双面起绒织物的两个横截面,其中,当起绒经纱在上部和下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时形成绒头;
-图2、3和4均示出在三片梭织机上编织的不同的双面起绒织物的两个横截面,其中,当起绒经纱在上部和下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时形成绒头;
-图5示出在三片梭织机上编织的单面起绒织物的横截面,其中,起绒经纱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并于在刀片上方插入的纬纱上行进,同时形成绒头;以及
-图6示出在三片梭织机上编织的双面起绒织物的两个横截面,其中,起绒经纱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并于在上部和下部刀片之间插入的纬线上行进,同时形成绒头,当起绒经纱在上部和下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时也形成绒头;
-图7、8、9和10均示出根据双面编织方法在三片梭织机上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的方式编织的两个织物的横截面,其中,经纱在地布中交替地交织,并在织物表面上行进,使得它们在该表面上产生花纹,并使织物局部变厚。
具体实施方式
特别地,本发明可用于根据双面编织方法编织起绒织物,其中,使用设计成在连续引纬周期中仅在两个不同插入高度沿经纱之间的纬向插入相应纬纱的双面织机,经纱设置在织机上,并沿经向(即,与纬向成直角)延伸。
例如,织机是具有用于分别在上部和下部插入高度插入纬纱的两个片梭系统的双片梭织机。图1示出在这种织机上编织的双面起绒织物一部分的经向方向上的两个横截面。
如所知,织机包括具有多个筘齿的钢筘,钢筘开口位于多个筘齿之间。为了实施根据图1的方法,两个接结经纱(4),(6);(5),(7)、两个张紧经纱(8),(9);(10),(11)和十个不同颜色的起绒经纱(12)-(21)沿经向延伸穿过每个钢筘开口。或者,遮盖花纹纬纱的起绒经纱还可以选择成相同,使得在织物的期望得到纬面花纹的区域中产生相同的花纹。
在图1的上部横截面中,示出第一钢筘开口的经纱(4,6),(8,9),(12-21),下部横截面中示出第二相邻钢筘开口的经纱(5,7),(10,11),(12-21)。尽管是不同的经纱,但两个钢筘开口中的起绒经纱(12)-(21)相对于纬纱(1),(2),(3)具有相同的路径,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12)至(21)表示。在图1中,非绒头形成起绒经纱在两个钢筘开口中接结在相同地布中。非绒头形成起绒经纱还可在连续筘齿中交替地接结在一个和另一个地布中。
在三个连续引纬周期的系列中,仅在上部和下部引纬高度分别通过上部和下部片梭系统插入纬纱。在相同引纬周期期间插入的纬纱在附图中显示为沿竖直方向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
片梭系统在连续重复序列中并总以相同顺序插入地纬纱(1)、第一颜色的第一花纹纬纱(2)和第二颜色的第二花纹纬纱(3)。然而,如图1可见,不会在上部和下部引纬高度处同时插入这三个不同的纬纱。
在三个引纬周期的每个系列中,实施下列步骤:
-在第一引纬周期,仅在上部引纬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在下部引纬高度插入地纬纱(1);
-在第二引纬周期,仅在上部引纬高度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在下部引纬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以及
-在第三引纬周期,仅在上部引纬高度插入地纬纱(1),在下部引纬高度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
在连续引纬周期中总以相同顺序将第一(2)和第二花纹纬纱(3)插入每个地布中。
在织机的连续引纬周期期间,接结经纱(4-7)和张紧经纱(8-11)定位成同时编织上部(I)和下部地布(II),两个地布以一定间隔安置成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
上部地布(I)通过利用用于上部地布(I)的一组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接结在上部引纬高度插入的纬纱(1),(2),(3)而形成。下部地布(II)通过利用用于下部地布(II)的一组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6),(7)接结在下部引纬高度插入的纬纱(1),(2),(3)而形成。
张紧经纱(8),(10)在上部地布(I)中延伸,并仅在第一(2)和第二花纹纬纱(3)上方以及地纬纱(1)下方行进。在下部地布(II)中,张紧经纱(9),(11)仅在第一(2)和第二花纹纬纱(3)下方以及地纬纱(1)上方行进。在两个地布(I),(II)中,地纬纱(1)由此位于张紧经纱(7),(8);(9),(10)后方,而第一(2)和第二花纹纬纱(3)在这些张紧经纱的绒头侧行进。
在此及在本文的剩余部分中,张紧经纱的绒头侧指的是起绒织物相对于张紧经纱位于修饰绒头表面侧的一侧,后方是另一侧,例如,其在毛毯情况下朝向地板。
因此,织物的绒头侧在此也是修饰表面侧,后方是另一侧,例如,其在毛毯情况下朝向地板。
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6),(7)并不一起位于同一钢筘开口中,而是位于相邻钢筘开口中。特别地,这可从图1(还可参见图3和6)中看出,其中,上部和下部横截面所示的经纱在每个地布(I),(II)中仅包括一个接结经纱(4),(6)。结果,用于在无绒头区域中产生一定花纹的花纹纬纱(2),(3)会在较小程度上通过接结经纱交织,结果,它们更加可见。
每个接结经纱(4),(5);(6),(7)在许多纬纱(1),(2),(3)上方和下方交替地行进。在该情况下,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6),(7)基本上相对彼此反相行进。这可理解为,如果一个接结经纱在一个或多个纬纱组上方行进,则另一接结经纱在该一个或多个纬纱组的下方行进,反之亦然。协作的接结经纱仅在两个连续纬纱组之间彼此交叉。结果,纬纱接结在这些接结经纱(4),(5);(6),(7)之间。
在图1所示双面织物的左手部,每个地布(I),(II)中的协作的接结经纱(一直到并包括第五系列的纬纱)具有反相的路径,其中,接结经纱(4),(5);(6),(7)在三个连续纬纱组的上方和下方交替地行进。例如(但并非必须),这三个纬纱是一系列的三个纬纱。
在图1所示双面织物的右手部,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6),(7)在地纬纱(1)的上方和下方交替地反相行进,地纬纱在地布(I),(II)后部延伸。
为了定位接结经纱,编织框架上的简单的凸轮驱动器可以满足例如执行这样的移动:在三个连续引纬周期期间,这样的移动交替地在引纬高度上方放置用于每个地布(I),(II)的接结经纱,并在三个连续引纬周期期间在该引纬高度下方放置接结经纱。如上所说明的,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组设置用于每个地布,并仅相对于引纬高度在相反方向上移位。利用这样的驱动器,沿织物宽度以相同方式定位所有接结经纱。如果接结经纱位于由用于每个编织框架的电子多臂机或单独驱动器借助伺服电机驱动的编织框架上,这同样适用。在这些情况下,关于移动模式有更大的自由度,这使得可例如在整个编织宽度(即在纬向的条状)范围内提供纬面花纹。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提供用于在无绒头区域中遮盖花纹纬纱(2),(3)的接结经纱。例如,为此,可有目的地选择比较厚的接结经纱(4),(5);(6),(7)。还可保持接结经纱处于基本上局部不可见的某一无绒头区域中,例如,以不会扰乱在绒头侧以浮置方式在一个或多个纬纱范围内行进的起绒经纱的花纹,如图1的右手部。在这些情况下,编织框架不再足以定位接结经纱。在那些情况下,独立地定位接结经纱(4),(5);(6),(7)的提花设备还提供最大自由度来确定依靠接结经纱的花纹。对于图1的方法,两位置提花设备是足够用的。
在连续引纬周期期间,每个钢筘开口的主要颜色不同的起绒经纱(12-21)相对于上部和下部引纬高度定位成在每个钢筘开口,绒头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系列的三个引纬周期(在图1中开始于左侧)期间因起绒经纱(19),(21)与下部地布(II)的地纬纱(1)和上部地布(I)的地纬纱(1)交替地交织而形成。
在第一和第二系列的引纬周期期间,绒头由某一颜色的第一起绒经纱(21)形成,而在第三系列的引纬周期期间,绒头由另一颜色的第二起绒经纱(19)形成。绒头形成起绒经纱仅与位于地布后部的地纬纱(1)交织。
绒头形成第一(19)和第二起绒经纱(21)相继地在两个地布(I),(II)切割,从而获得两个单独的起绒织物,其上,切割的起绒经纱(17),(19)的竖立线端形成绒头。
在起绒经纱(12-21)不形成绒头的地方,它们定位成作为埋头起绒经纱交织在上部(I)或下部地布(II)中,或者在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2),(3)上方延伸,以基本上遮盖这些纬纱。在图1的双面织物上,从第四系列的三个引纬周期中没有形成绒头。图1所示双面织物的右手部由此形成无绒头区域的一部分。在该无绒头区域中,借助彩色的花纹纬纱(2),(3)产生额外的花纹,如下所说明的。
在第一至第五系列的三个引纬周期中,两个起绒经纱(15),(16);(17),(18)在每个地布(I),(II)中定位成它们沿相应地布(I),(II)的绒头侧行进,这些系列的第一花纹纬纱(2)或第二花纹纬纱(3)仅位于这些起绒经纱(15),(16);(17),(18)和相应地布(I),(II)之间,并由此基本上由这些起绒经纱(15),(16);(17),(18)遮盖,这些系列的第二花纹纬纱(3)或第一纬纱(2)分别仅在这些起绒经纱(15),(16);(17),(18)的绒头侧行进,并由此在地布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
在第六至第八系列的三个引纬周期中,在每个地布(I),(II)中,这两个起绒经纱(15),(16);(17),(18)之一作为埋头起绒经纱仅与位于一方面的地纬纱(1)和另一方面的花纹纬纱(2),(3)之间的张紧经纱(8),(9);(10),(11)交织,同时上述另一起绒经纱对仅沿两个花纹纬纱(2),(3)的绒头侧交替行进,并与地纬纱(1)交织。结果,这些系列的两个花纹纬纱(2),(3)基本上由起绒经纱(15),(16);(17),(18)局部地遮盖。
通过在每个地布(I),(II)中有目的地定位起绒经纱(12)-(21),产生无绒头区域(第四至第八系列的三个纬纱):
-具有第一部分(第四和第五系列),其中,第一花纹纬纱(2)或第二花纹纬纱(3)在织物绒头侧基本上不被起绒经纱和接结经纱遮盖,第二花纹纬纱(3)或第一花纹纬纱(2)分别基本上由起绒经纱(15),(16);(17),(18)遮盖;以及
-具有第二部分(第六至第八系列),其中,第一(2)和第二花纹纬纱(3)基本上由起绒经纱(15),(16);(17)遮盖。
在第四系列的三个纬纱中,在无绒头区域的第一部分中,仅绒头侧的比较薄的接结经纱(4),(5);(6),(7)在第一花纹纬纱(2)的范围内行进,使得在绒头侧基本上来遮盖的第一花纹纬纱(2)的颜色在此清楚地可见。第二花纹纬纱(3)基本上由两个更厚的起绒经纱(15),(16);(17),(18)遮盖,使得它们的颜色在此基本上不可见。
在第二部分,花纹纬纱(2),(3)基本上都由起绒经纱(15),(16);(17)遮盖,使得它们的颜色在绒头侧不会清楚地可见。在该第二部分中,遮盖用起绒经纱(15),(16);(17)的颜色有助于确定无绒头区域的外观。在第六和第七系列中,上部地布(I)中的一个起绒经纱(16)用作遮盖用起绒经纱,在第八系列中,使用另一起绒经纱(15),而非遮盖用起绒经纱(15),(16)仅作为埋头起绒经纱而交织。结果,一个起绒经纱的颜色和另一起绒经纱的颜色相继地确定无绒头区域的外观。因此,获得无绒头区域中的额外颜色变化。
根据上面参考图1所述的方法,生产具有无绒头区域(‘chiselzones’)的1/3V起绒织物,其中,借助两个不同颜色的花纹纬纱(2),(3)在无绒头区域中得到额外的花纹。为此,对于每个引纬高度,给织机的引纬装置(例如在两个高度运行的片梭系统)供给三种不同类型的纬线(两个不同的花纹纬线和一个地纬线)。这要求在两个不同高度处呈现三种不同类型纬线的纬向变化运动。
利用该编织结构,在每个地布中,每三纬纱(1),(2),(3)系列,绒头与一个纬纱交织。可增加形成绒头的纬纱数量。如果这增加至四个,则得到四个连续引纬周期的系列,其中,每个地布,一个地纬纱(1)和三个花纹纬纱仅以相同顺序插入。绒头组织由此变为1/4V绒头组织。每个系列的纬纱(1),(2),(3)包含相对于张紧经纱(7),(8);(9),(10)在织物后部行进的一个地纬纱(1)和在绒头侧行进的三个花纹纬纱(2),(3)。
总体上,增加到每系列和每地布中n个纬纱(1),(2),(3)会导致在织物后侧具有一个地纬纱(1)和在绒头侧具有(n-1)个花纹纬纱(2),(3)的1/nV绒头组织。因此,纬向变化运动必须适于数量变化的花纹纬纱,并必须设计用于在两个不同引纬高度插入n个不同纬纱(1),(2),(3)。
在该情况下,编织图案例如设计用于下部地布(II)的张紧经纱(9),(11),其中,张紧经纱在一个纬纱(1),(2),(3)上方和(n-1)个纬纱下方交替地行进。上部地布(I)的张紧经纱(8),(10)则在(n-1)个纬纱(1),(2),(3)上方和一个纬纱下方交替地行进。直到1/8V绒头组织,这仍可经由编织框架利用凸轮驱动器获得。如果n等于或大于9,即从1/9V绒头组织开始,通过多臂机设备或用于编织框架的伺服驱动器(可选地,甚至用于每个综片或每个综片组的提花驱动器)供应更长的完全组织。
例如,两个地布(I),(II)的接结经纱(4),(5);(6),(7)借助重复的不太复杂的驱动器在n个纬纱上方和n个纬纱(1),(2),(3)下方交替地安置,其中,两组协作的接结经纱(4),(5);(6),(7)设置成相对彼此反相移动。直到n=4,即直到1/4V绒头组织,这仍可经由编织框架借助凸轮驱动器获得。如果n等于或大于5,即从1/5V绒头组织开始,通过多臂机设备或用于编织框架的伺服驱动器(可选地,甚至用于每个综片或每个综片组的提花驱动器)供应更长的完全组织。
为了驱动起绒经纱(12-21),需要通用的三位置提花设备。这意味着在每个引纬周期中必须获得三个可能位置中的每个,即上部引纬高度上方、上部和下部引纬高度之间和下部引纬高度下方。
根据期望花纹,通过根据1/1组织结构、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例如斜纹4或缎纹4)的非绒头形成起绒经纱(12)-(21)可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覆盖率。当起绒经纱借助通用的三位置提花设备定位时,这是可能的。
特别地,当根据双面编织方法编织起绒织物时可使用本发明,其中,使用设计成在连续引纬周期中仅在三个不同插入高度沿经纱(4-21)之间的纬向插入相应纬纱的双面织机,经纱设置在织机上,并沿经向(即,与纬向成直角)延伸。
图2示出这种方法。例如,使用的织机是具有用于分别在上部位置、中央位置和下部位置插入纬纱(1),(2),(3)的三个片梭系统的三片梭织机。图2示出在这种织机上编织的双面起绒织物一部分的经向方向上的两个横截面。
为了实施图2的方法,两个接结经纱(4),(6);(5),(7)、两个张紧经纱(8),(9);(10),(11)和八个不同颜色的起绒经纱(12)-(15),(17)-(19),(21)沿经向延伸穿过每个钢筘开口。或者,还可在地布中选择相同的起绒经纱,以遮盖花纹纬纱,使得在地布的期望可见纬面花纹的区域中得到相同的花纹。
在两个连续引纬周期的系列中,对于每个地布(I),(II),三个片梭系统插入地纬纱(1)和两个不同的花纹纬纱(2),(3)。
在连续重复序列中且总以相同顺序,上部片梭系统在上部引纬高度插入地纬纱(1)和第一花纹纬纱(2)。中央片梭系统在每个引纬周期期间在中央引纬高度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在连续重复序列且总以相同顺序,下部片梭系统在下部引纬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和地纬纱(1)。
在两个连续引纬周期的每个系列中:
-在第一引纬周期期间仅插入如下纬纱:
■在上部引纬高度插入用于上部地布的地纬纱(1);
■在中央引纬高度插入用于上部地布的第二花纹纬纱(3);以及
■在下部引纬高度插入用于下部地布的第一花纹纬纱(2),
-以及在第二引纬周期期间仅插入如下纬纱:
■在上部引纬高度插入用于上部地布的第一花纹纬纱(2);
■在中央引纬高度插入用于下部地布的第二花纹纬纱(3);以及
■在下部引纬高度插入用于下部地布的地纬纱(1)。
第一(2)和第二花纹纬纱(3)由此在连续引纬周期期间且总以相同顺序插入每个地布(I),(II)中。
绒头形成在两个引纬周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系列(系列的顺序从图2左侧开始)的地纬纱(1)上。如图1的织物中的情况,地纬纱(1)在地布后侧行进。绒头通过第一起绒经纱(21)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系列的地纬纱(1)上。绒头通过第二起绒经纱(19)立即(I)形成在第三系列的地纬纱(1)上,第二起绒经纱随后立即接结在下部地布中。
当它们不形成绒头时,所有起绒经纱(12)-(21)作为埋头起绒经纱接结在上部或下部地布中。埋头起绒经纱在相应地布(I),(II)中的相继系列的第一(2)和第二花纹纬纱(3)之间延伸。根据期望花纹,第二花纹纬纱(3)在埋头起绒经纱(12)-(21)的绒头侧行进,第一花纹纬纱(2)在这些埋头起绒经纱的后侧行进,或者反之亦然。
在每个地布(I),(II)中,张紧经纱(8),(9);(10),(11)一方面在两个花纹纬纱(2),(3)之间延伸,另一方面在相继系列的地纬纱(1)之间延伸。
或者,一部分埋头起绒经纱可用部分无遮盖的方式接结,并可由此在地纬纱(1)和花纹纬纱(2),(3)之间延伸,沿张紧经纱(8),(9),(10),(11)行进。这是图2至4方法的替代例(未示出)。
由此,纬纱(1),(2),(3)通过地布中的张紧经纱(8),(9);(10),(11)和埋头起绒经纱(12)-(21)保持在三个不同接结高度,即在地布后侧用于地纬纱(1)的第一接结高度,在张紧经纱(8),(9);(10),(11)和遮盖用埋头起绒经纱(12)-(21)之间用于遮盖的花纹纬纱(2),(3)的第二接结高度,以及相对于覆盖用埋头起绒经纱(12)-(21)在起绒织物绒头侧用于未遮盖的花纹纬纱(2),(3)的第三接结高度。
在无绒头区域(从第四系列开始)中,通过第一(2)和第二花纹纬纱(3)产生花纹。通过有目的地定位遮盖用埋头起绒经纱,这些系列的第一花纹纬纱(2)或第二花纹纬纱(3)安置到覆盖用埋头起绒经纱(12)-(21)的绒头侧,同时另一花纹纬纱仅安置到这些埋头起绒经纱的后侧,并由此被遮盖。因此,根据预定花纹,通过定位起绒经纱(12)-(21)可根据需要使一个或另一花纹纬纱(2),(3)基本上可见,同时基本上遮盖另一个。
在图2中,第七系列的第二花纹纬纱(3)安置到地布(I),(II)的绒头侧,使得其基本上不被遮盖,而在第四、第五、第六和第八系列中,其仅是在绒头侧行进的第一花纹纬纱(2)。在第七系列纬纱(1),(2),(3)的位置,第二花纹纬纱(3)的颜色会基本上可见,而在无绒头区域的另一系列位置处,这仅是第一花纹纬纱(2)的颜色。因此,额外的颜色变化在地布(I),(II)的无绒头区域中变得可见。
与图1的方法相比,对于每个地布,给每个钢筘开口提供两个接结经纱(4),(4’),(5),(5’);(6),(6’);(7),(7’)。这些接结经纱具有在八个引纬周期内的完全组织(见图2)。相邻钢筘开口的接结经纱(图2的上部和下部横截面所示)分别协作以接结在纬纱(1),(2),(3)中。
用于下部地布(II)的张紧经纱(9),(11)可交替在安置在下部引纬高度下方以及中央和下部引纬高度之间。用于上部地布(I)的张紧经纱(8),(10)可交替地安置在上部引纬高度上方以及上部和中央引纬高度中之间。这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设备。
那么,用于编织框架的具有凸轮的驱动器(定位张紧经纱(8),(9);(10),(11))是足够的。每个编织框架内,驱动器经由多臂机实现略微更大的灵活性,甚至可使用每个编织框架内的一个伺服电机在每个移动周期内相对于织机的另一部件在位置、速度和时间方面调整移动。
图3和4的方法与图2的方法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更简单的组织结构用于接结经纱(4),(5);(6),(7)。当接结经纱不用于遮盖无绒头区域中的花纹纬纱(1),(2),(3)时,织机上的简单的凸轮驱动器还足以定位接结经纱。
如图3和4所示,用于下部地布(II)的一组协作的接结经纱的一个接结经纱(6),(7)可以移动,在该情况下,其在四个连续的引纬周期期间如下定位:
-在第一和第二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下部引纬高度下方;
-在第三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下部和中央引纬高度之间;以及
-在第四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中央和上部引纬高度之间。
一组协作的接结经纱的另一接结经纱(7),(6)(设置在图4的相同钢筘开口中以及图3的相邻钢筘开口中)可随后在相同四个引纬周期期间如下定位:
-在第一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下部和中央引纬高度之间;
-在第二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中央和上部引纬高度之间;以及
-在第三和第四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下部引纬高度下方。
用于上部地布中的接结经纱的组织结构是类似的:对于一组协作的接结经纱的一个接结经纱,如下相继进行:
-在第一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上部引纬高度上方;
-在第二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中央和上部引纬高度之间;
-在第三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中央和下部引纬高度之间;以及
-在第四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上部引纬高度上方。
对于所述一组的另一接结经纱,如下相继进行:
-在第一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中央和下部引纬高度之间;
-在第二和第三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上部引纬高度上方;以及
-在第四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上部和中央引纬高度之间。
可给相同钢筘开口中的每个地布(I),(II)提供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6),(7),如图4的方法,但是给每个钢筘开口中的每个地布仅提供一个接结经纱,给相邻钢筘开口提供接结经纱以协作,如图3的方法。这措施的效果是生产花纹的纬纱在无绒头区域中被接结经纱以较小的程度交织,从而更清楚地可见。
根据上面参考图2所述的方法,生产具有无绒头区域的2/3V起绒织物,其中,使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花纹纬纱(2),(3)产生额外的花纹。为此,必须在上部和下部引纬高度处给引纬装置供给两种不同类型的纬线(用于第一花纹纬纱和地纬纱的纬线)。在中央引纬高度,必须仅供给用于第二花纹纬纱的纬线。这要求能够在两个不同高度供给两种不同类型纬线的纬向变化运动。
该数量小于在双片织机上的来自图1的方法。
利用该组织结构,在每三个纬纱中的两个纬纱(因此2/3V绒头组织)内,绒头在每个地布中交织。可增加纬纱数量。如果仅通过将第三花纹纬纱插入每个织物中而增加至四个,则得到三个连续引纬周期的系列,其中,对于每个地布,一个地纬纱(1)和三个花纹纬纱以相同顺序插入。结果,绒头组织是2/4V绒头组织。每个系列纬纱包含相对于张紧经纱(7),(8);(9),(10)在织物后侧行进的一个地纬纱(1)以及在绒头侧行进的三个花纹纬纱(2),(3)。
总体上,每个系列且每个地布内增加至n个纬纱会导致2/nV绒头组织,2/nV绒头组织具有在织物后侧的一个地纬纱(1)和在绒头侧的(n-1)个花纹纬纱(2),(3)。因此,纬向变化运动还必须适于花纹纬纱的数量,并必须设计成在两个不同引纬高度插入n-1个不同的纬纱。
对于下部地布(II)的张紧经纱(9),(11),例如,提供这样的编织图案,其中,张紧经纱在一个纬纱上方和(n-2)个纬纱下方交替地行进。则上部地布(I)的张紧经纱(8),(10)在(n-2)个纬纱上方和一个纬纱下方交替地行进。直到2/8V绒头组织,这仍可使用凸轮驱动器经由编织框架实现。如果n等于或大于9,即从2/9V绒头组织开始,通过多臂机设备或用于编织框架的伺服驱动器(可选地,甚至用于每个综片或每个综片组的提花驱动器)供应更长的完全组织。
两个地布的接结经纱(4),(5);(6),(7)根据图案例如借助重复的不太复杂的驱动器定位,其中,它们相继地安置,
对于下部地布:
-在(n-1)个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下部引纬高度下方;
-在(n-2)个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下部和中央引纬高度之间;以及
-在一个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中央和上部引纬高度之间,
对于上部地布:
-在一个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中央和下部引纬高度之间;
-在(n-1)个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上部引纬高度上方;
-在(n-2)个引纬周期期间定位在上部和中央引纬高度之间。
协作的接结经纱根据类似图案定位,但是该图案相比于一组接结经纱的另一接结经纱图案相对彼此偏移(n-1)个引纬周期。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6),(7)可设置在相同钢筘开口中或相邻钢筘开口中。
直到n=5,即直到2/5V绒头组织,这仍可使用凸轮驱动器经由编织框架获得。如果n等于或大于6,即从2/6V绒头组织开始,通过多臂机设备或用于编织框架的伺服驱动器(可选地,甚至用于每个综片或每个综片组的提花驱动器)供应更长的完全组织。
如果用于每个钢筘开口和每个地布的接结经纱(4),(5);(6),(7)数量大于一,而且如果这些接结经纱可单独地定位,则变化的标准组织可通过以较小程度使无绒头区域中的花纹纬纱交织而使由花纹纬纱在该区域中产生的花纹更清楚地可见。如图2所示,在8个引纬周期内的完全组织是能想得到的。
用于控制接结经纱的编织框架数量的增加(优选地结合用于每个编织框架的多臂机或伺服控制)使得可快速改变完全组织,并使交织花纹变化。
需要通用的四位置提花设备来定位起绒经纱(12-21)。这意味着在每个引纬周期内必须获得四个可能位置中的每个,即上部引纬高度上方、上部和中央引纬高度之间、中央和下部引纬高度之间以及下部引纬高度下方。
根据期望花纹,通过根据1/1组织结构、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例如斜纹4或缎纹4)的非绒头形成起绒经纱可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覆盖率。当起绒经纱借助通用的四位置提花设备定位时,这是可能的。
根据使用三片梭双面织机的最为优选的双面编织方法(图中未示出),可在第一系列引纬周期中插入地纬纱以及分别具有不同的第一和第二外观确定属性(颜色)的至少两个花纹纬纱,在随后的第二系列引纬周期中插入地纬纱以及分别具有不同的第三和第四外观确定属性(颜色)的至少两个花纹纬纱。
对于每个地布,则可总交替地插入两个纬纱和一个纬纱,在该情况下,因此,每隔两个引纬周期插入地纬纱。然后,花纹纬纱则根据它们的期望顺序相对于张紧经纱总在起绒织物的绒头侧插入。
那么,插入四个或更多个花纹纬纱所需的引纬周期数量大于每个地纬纱内引纬周期的数量(即,在地纬纱先于下一地纬纱插入之前插入之后的引纬周期数量)。这使得可提供更多绒头排,使得在具有许多纬面花纹的起绒织物情况下,生产率不会过度下降。此外,该方法能够编织具有精细绒头图案的起绒织物。
因此,例如,可编织具有四个不同花纹纬纱和起绒经纱的起绒织物,它们每隔两个引纬周期交织一次,使得对于每系列的纬纱,它们基本上以与具有两个不同花纹纬纱的类似起绒织物相同的生产率形成绒头。
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与使用丝编织技术的起绒织物的单件编织一起使用,其中,毛圈形成在插入的金属丝上,即杆上,之后,根据杆的类型,在杆被移除之后,毛圈保持为毛圈或被切割,形成割绒。这种起绒织物有利地在具有丝机构的单片梭织机(可选地由伺服电机驱动)上编织。
根据附图的织物的起绒经纱通常完全接结。这意味着绒头形成在位于织物后侧的纬纱范围内。然而,用于具有未完全接结的起绒经纱的起绒织物的根据本发明的替代方法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法,还可根据双面编织方法(见图6)和根据单件编织方法(见图5)编织具有带毛圈绒头区域和无绒头区域的毛圈起绒织物。利用这两种方法,具有在三个引纬高度的引纬装置的织机(例如三片梭织机)提供明显优点。
根据单件编织方法,可以在织机上生产具有毛圈绒头的织物,织机设计成仅在三个不同引纬高度处在连续引纬周期中插入相应的纬纱(1),(2),(3),比如在用于插入纬纱的三个高度处包括片梭系统的三片梭织机。
织机具有刀片(lancets)(40),在经向观看时,刀片位于上部和中央引纬装置之间(见图5)。
在两个连续引纬周期系列期间,仅实施下列步骤:
-在第一引纬周期中:
■通过下部引纬装置不插入任何纬纱(该插入位置在图5中由参考标号(31)表示);
■通过中央引纬装置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以及
■通过上部引纬装置在刀片(40)上方插入毛圈纬纱(30),
-在第二引纬周期中:
■通过下部引纬装置插入地纬纱(1);
■通过中央引纬装置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以及
■在刀片(40)上方,通过上部引纬装置不插入任何纬纱(该插入位置在图5中由参考标号(31)表示)。
因此,每系列纬纱包含在连续引纬周期中插入的第一(1)和第二花纹纬纱(3)、地纬纱(1)和在刀片(40)上方插入的毛圈纬纱(30)。
编织的地布(I)通过插入的纬纱(1),(2),(3)在每个钢筘开口中被一组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接结而产生。为此,协作的接结经纱(4),(5)反相地交替安置在一系列花纹纬纱(2),(3)和地纬纱(1)的上方和下方。张紧经纱(8)接结在一方面的地纬纱(1)和另一方面的花纹纬纱(2),(3)之间,其中,地纬纱(1)仅在张紧经纱(8)后侧行进。
在两个引纬周期的第一和第二系列中,第一起绒经纱(21)相对于引纬高度定位成该起绒经纱(21)交替地在毛圈纬纱(30)上行进,并在地布(I)的地纬纱(1)上交织。在两个引纬周期的第三和第四系列中,第二起绒经纱(19)定位成该起绒经纱(19)交替地在毛圈纬纱(30)上行进,并在地布(I)的地纬纱(1)内交织。随后移除毛圈纬纱(30),从而生产具有毛圈的起绒织物。当起绒经纱(19),(21)不形成绒头时,它们接结在地布中。
通过有目的地定位非绒头形成起绒经纱(19),(21),必要时,根据无绒头区域中的期望花纹,可将第一花纹纬纱(2)或第二花纹纬纱(3)或两种花纹纬纱(2),(3)安置到埋头起绒经纱(19),(21)的绒头侧,使得它们在完成的织物中基本上不被经纱(4),(5),(19),(21)遮盖。最终,仅比较薄的接结经纱(4),(5)在这些花纹纬纱(2),(3)上行进。通过在每个筘齿中不提供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而是在两个相邻筘齿内分配接结经纱,则可进一步增进花纹纬纱的花纹。
在图5中可看出,第六系列的第一花纹纬纱(2)基本上在绒头侧无遮盖地行进,而该系列的第二花纹纬纱(3)基本上被遮盖地接结在至少1个埋头起绒经纱(21)和张紧经纱(8)之间。在第五和第七系列中,情况是相反的:第五和第七系列的第二花纹纬纱(3)基本上在绒头侧无遮盖地行进,而这些系列的第一花纹纬纱(2)基本上被遮盖地接结在至少1个埋头起绒经纱(21)和张紧经纱(8)之间。
如在一系列的两个引纬周期中,在一个引纬周期中,一个地纬纱(1)仅与一个花纹纬纱(2),(3)一起插入,在另一引纬周期中,另一花纹纬纱与毛圈纬纱(30)一起插入,在每个引纬周期中仅使用两个引纬装置。或者,有仅使用下部和中央引纬装置的周期,有仅使用中央和上部引纬装置的周期。
结果,与具有双片梭的单件织机相比,纬面花纹可以更多产的方式编织,同时仍具有与双片梭织机相同的负载,使得每分钟内的引纬周期数量不必减少。
同样在该情况下,需要通用的四位置提花设备来控制起绒经纱。仅对于中央引纬高度才需要选纬,在上部和下部引纬高度,可在这些高度处没有插入纬纱的引纬周期期间脱离引纬装置(例如片梭脱离)。作为替代,可使用引纬装置(例如,插入片梭),但是在这些引纬周期(见图5的参考标号31)期间例如借助对纬线剪刀(weftscissor)的恰当控制不给引纬装置供给纬纱。
可通过在每系列中接结更多花纹纬纱在地布中使得它们在绒头侧可见(基本上无遮盖)且通过接结两个或更多个花纹纬纱的不同组合在相同无绒头区域中或不同无绒头区域中使得它们在绒头侧可见,来生产额外花纹。
可根据需要在无绒头区域中的期望地点利用起绒经纱遮盖花纹纬纱来生产出另一额外花纹,从而生产出额外颜色花纹。该遮盖可在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上实施,从而获得短或长的所谓的地浮纱(支承在地织物上的绒头)。
可利用至少一个选择的非绒头形成起绒经纱(22)遮盖至少一个花纹纬纱(2)来获得又一附加花纹(图5中的第九系列花纹纬纱),其中,每系列(图5中的第九系列花纹纬纱)的另一花纹纬纱(3)仅恰好局部地由另一起绒经纱(21)遮盖,使得其位于比该系列的其它花纹纬纱(2)高的位置。结果,遮盖用起绒经纱(21)在位于不同高度(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的两个花纹纬纱(2),(3)上行进,结果,产生人工的纱布花纹。
如果期望在这种区域中的接结经纱不可见,如果可自由地确定该区域的位置,则接结经纱(4),(5)通过提花设备定位。
■在双片梭织机的情况下,具有2个位置的提花机,在每个引纬周期中可得到这2个位置,
■在三片梭织机的情况下,具有3个位置的提花机,在每个引纬周期中可得到这3个位置。
具有纬面花纹与毛圈绒头以及必要时割绒组合的织物可在具有刀片的双面织机上生产,如图6所示。
织机还设计成在连续引纬周期中仅在三个不同引纬高度插入相应纬纱(1),(2),(3),比如具有在三个高度插入纬纱的片梭系统的三片梭织机。
织机具有在上部和中央引纬高度之间沿经向延伸的许多上部刀片(40)和在中央和下部引纬高度之间沿经向延伸的许多下部刀片(41)。
在三个连续引纬周期系列中,仅实施下列步骤:
-在第一引纬周期中:
■通过下部引纬装置在下部刀片(41)下方插入地纬纱(1);
■通过中央引纬装置在上部(40)和下部刀片(41)之间插入用于在上部地布上形成毛圈的毛圈纬纱(30);
■通过上部引纬装置在上部刀片(40)上方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
-在第二引纬周期中:
■通过下部引纬装置在下部刀片(41)下方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
■通过中央引纬装置在上部(40)和下部刀片(41)之间不插入任何毛圈纬纱。不插入任何纬纱的插入位置由参考标号31表示;
■通过上部引纬装置在上部刀片(40)上方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
-在第三引纬周期中:
■通过下部引纬装置在下部刀片(41)下方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
■通过中央引纬装置在上部(40)和下部刀片(41)之间插入用于在下部地布上形成毛圈的毛圈纬纱(30);
■通过上部引纬装置在上部刀片(40)上方插入地纬纱(1)。
根据双面编织方法,两个地布(I),(II)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地编织成,同时相应毛圈纬纱(30)通过相应刀片(40),(41)与上部(I)和下部地布(II)保持一定距离。
通过相应一组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6),(7)在上部和下部高度处接结插入的纬纱(1),(2),(3)而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的方式编织两个地布(I),(II)。协作的接结经纱(4),(5)设置在相邻钢筘开口中,并在该系列的花纹纬纱(2),(3)和地纬纱(1)上方和下方彼此反相地交替运行。
在替代方法(未示出)中,如果协作的接结经纱足够薄以至于不会不利地影响纬面花纹,则它们还可提供给每个筘齿。
每个地布还包括接结在一方面的地纬纱(1)和另一方面的花纹纬纱(2),(3)之间的张紧经纱(8),(10);(9),(11),地纬纱(1)仅在所述张紧经纱(8),(10);(9),(11)后侧行进。
第一起绒经纱(13)在地纬纱(1)上在上部地布(I)中交替地交织,并安置在毛圈纬纱(30)下方。毛圈纬纱(30)随后移除,使得毛圈形成在上部地布(I)上。第二起绒经纱(19)在下部地布(II)中交替地交织,并安置在毛圈纬纱(30)上方,使得毛圈形成在下部地布(II)上。这些毛圈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系列纬纱(1),(2),(3),(30)的毛圈纬纱(30)上,这些起绒经纱从第三系列纬纱开始接结。
接结的埋头起绒经纱在一方面的地纬纱(1)和另一方面的两个连续系列的两个花纹纬纱(2),(3)之间以及在一方面的第一花纹纬纱(2)和另一方面的两个连续系列的第二花纹纬纱(3)之间交替地行进。
根据期望花纹,对于每个系列确定第一(2)或第二花纹纬纱(3)是否安置到覆盖用接结的埋头起绒经纱的绒头侧。
在第三和第四系列引纬周期中,第三起绒经纱(21)相对于引纬高度定位成其在地纬纱(1)范围内在上部(I)和下部地布(II)中交替地交织。该起绒经纱(21)随后在两个地布之间被切割,使得在两个织物上还获得具有割绒的区域。对于割绒,可以使用1/3V绒头组织或一般的1/nV绒头组织(如果每系列内每地布内插入n个纬纱)。为此,起绒经纱通过通用的四位提花设备定位。
如果没有起绒经纱在地纬纱(1)范围内在上部(I)和下部地布(II)中交替地交织,则原则上,通用的三位置提花设备是足够的,这使得可借助双面编织工艺同时生产两个毛圈起绒织物。
对于上部刀片(40)和下部刀片(41)之间的上部地布和下部地布,中央引纬装置插入毛圈纬纱(30)以形成毛圈。这些毛圈纬纱随后从起绒织物手动地或借助为此提供的移除设备移除。毛圈在地布中与相对于张紧经纱(8),(9),(10),(11)位于起绒织物后侧的地纬纱(1)交织。
对于上部地布(I),上部引纬装置分别在每系列引纬周期中或第一和第二引纬周期中插入两个花纹纬纱(2),(3)。对于下部地布(II),下部引纬装置分别在第二和第三引纬周期中插入两个花纹纬纱(2),(3)。在上部地布(I)中,第一花纹纬纱(2)在每个系列中首先插入,然后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在下部地布(II)中,第二花纹纬纱(3)在每个系列中首先插入,然后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
借助花纹纬纱、相关的遮盖用埋头起绒经纱和地浮纱产生额外花纹的可能性与使用双片梭织机的上述双面编织方法相同,如参见图1所述。仅通过中央引纬装置插入的纬纱在此是额外的,以能够引导毛圈形成。然而,这些额外纬纱本身不会生产额外花纹,因为它们随后移除。
因此,与使用两个花纹纬纱形成割绒的1/3V绒头组织类似,例如,可描述毛圈绒头编织作为具有两个花纹纬纱的1/3V毛圈。起绒织物具有绒头完全组织和三个引纬周期的纬面完全组织。由于在中央引纬高度处仅需要两个纬纱来在这三个引纬周期中形成毛圈,所以用于中央引纬高度的引纬装置不必在三个引纬周期之一中将纬纱插入梭口中。1/nV起绒织物也是可能的,如上面针对双片梭双面编织方法所述。对于接结经纱,可使用与上述双片梭双面编织方法相同的组织结构。移动纱线所需的装置也是相同的。为了插入正确的纬线,需要用于三个纱线类型(或‘n纱线类型’,如果每地布每系列提供n个纬纱的话)的选纬器来给用于上部和下部引纬高度的引纬装置提供正确的纬线。用于中央引纬高度的引纬装置是可脱离的(例如,片梭脱离)或者在这些引纬周期期间(见图6的参考标号31)有例如借助对纬面剪刀的恰当控制不给引纬装置提供纬纱的可能性。
根据该方法制成的织物是所谓的‘割绒’织物或包括与无绒头区域组合的割绒和毛圈的织物。
在一方法(未示出)中,还可省略先前方法中的刀片,生产具有可选与割绒组合的人工纱布(在通过中央引纬装置插入的纬纱上形成绒头,所述纬纱之后不会移除)的织物,其中,花纹纬纱在无绒头区域中提供额外花纹,如上面针对其它类型织物所述。
为了编织图7至10所示织物(I),(II),优选地使用具有三个片梭设备的织机,三个片梭设备设计成均在连续引纬周期和相应插入高度将纬纱(1),(2),(3)插入经纱(4-13),(101-104)之间的梭口中。这些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的插入高度下面称为上部、下部和中央插入高度。
在织机上,提供接结经纱(4-11)、花纹经纱(101-104)和张紧经纱(12),(13)。在连续引纬周期中,花纹纬纱(2),(3)仅在上部和下部插入高度处插入,而地纬纱(1)仅在中央插入高度处插入。在每个插入周期中的梭口形成期间,所述经纱仅安置到相对于三个插入高度的位置,从而编织具有修饰上侧(花纹经纱(101),(102)和花纹纬纱(2),(3)产生预定花纹)的上部织物(I),同时编织具有修饰下侧(花纹经纱(103),(104)和花纹纬纱(2),(3)产生预定花纹)的下部织物(II)。例如,借助已知提花设备实施定位经纱(4-13),(101-104)以在修饰侧获得期望织物结构和期望花纹。在图7的情况下,这是用于花纹经纱的全三位置提花机和用于其它经纱的两位置提花机。
图7所示简单地经纱组织甚至允许例如经由编织框架上的综丝(由凸轮机构、电子多臂机或经由可选地具有相关的减速器的伺服电机驱动)使用更简单的装置来实施经纱(不是花纹经纱)的移动。
具有第一颜色的花纹纬纱(2)和具有不同第二颜色的花纹纬纱(3)交替地插入每个织物(I),(II)中。这些不同颜色的花纹纬纱(2),(3)随后称为第一和第二花纹纬纱。在插入三个纬纱时,不同颜色的花纹纬纱(2),(3)还在上部和下部插入高度插入。
因此,当编织图7至9所示织物(I),(II)时,第一和第二引纬周期交替使用,其中
-在第一周期,在上部插入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在中央插入高度插入地纬纱(1),在下部插入高度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以及
-在第二周期,在上部插入高度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在中央插入高度插入地纬纱(1),在下部插入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
在整个编织过程期间,该连续的第一和第二引纬周期不间断地重复。在本专利申请中,这种两个或更多个插入周期的重复连续由表述‘至少两个连续引纬周期的连续系列’指代。这还导致在每个织物中第一(2)和第二花纹纬纱(3)不间断地重复交替。
当编织图10所示织物时,还使用根据上述原理的三片梭织机,但是在连续引纬期间,不在上部插入高度和下部插入高度处交替地插入纬纱。为此,上部和下部片梭交替地脱离,例如或在上部和下部插入高度处不给片梭交替地供给纬纱。因此,在各情况下仅插入两个纬纱(1,2);(1,3)。在织物中通过脱离插入装置或不供给纬纱而省略纬纱的地点在图10中由十字圆(31)表示。
在图10的织物情况下,四个引纬周期连续进行,其中:
-在第一周期中,在上部插入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在中央插入高度插入地纬纱(1);
-在第二周期中,在中央插入高度插入地纬纱(1),在下部插入高度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
-在第三周期中,在上部插入高度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在中央插入高度插入地纬纱(1);以及
-在第四周期中,在中央插入高度插入地纬纱(1),在下部插入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
如上所陈述,花纹经纱(101-104)、接结经纱(4-11)和张紧经纱(12),(13)还提供用于在织机上编织这些织物。它们设置在若干经纱系统中。在附图的示意性横截面中,仅示出一个经纱系统的经纱。
花纹经纱相对于三个插入高度在连续插入周期期间借助提花机定位。对于每个经纱系统,不同颜色的两个花纹经纱(101),(102)提供给上部地布(I),不同颜色的两个花纹经纱(103)(104)提供给下部地布(II)。
利用图7所示方法,花纹经纱如下定位:在上部地布(I)中,花纹经纱(101)之一在第二、第三和第四插入周期期间以及在第六、第七和第八插入周期期间定位在上部插入高度上方,使得该花纹经纱(101)在上部地布(I)的修饰上侧在纬纱(2),(3)上方行进,并生成颜色花纹。同时,该花纹经纱(101)还遮盖位于下方的花纹纬纱(2),(3),使得这些颜色在该织物(I)的修饰上侧局部不太可见,或者不可见。
在下部织物(II)中,颜色花纹类似地由织物(II)修饰下侧的花纹经纱(103)产生。为此,该花纹经纱(103)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插入周期期间以及在第五、第六和第七插入周期期间定位在下部插入高度下方,使得该花纹经纱(103)在下部织物(II)的修饰下侧在纬纱(2),(3)下方行进,并产生颜色花纹。同时,该花纹经纱(103)还遮盖位于上方的花纹纬纱(2),(3),使得这些颜色在该织物(I)的修饰下侧局部不太可见,或者不可见。
这些花纹经纱(101),(103)在于修饰侧行进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应织物的地纬纱(1)内交织。该花纹经纱(101),(103)的一部分以在地纬纱(1)和花纹纬纱(2),(3)之间行进的延伸状态接结在织物中。
在上部(I)和下部地布(II)中,第二花纹经纱(102),(104)接结在织物中。在该情况下,在每个织物中,该花纹经纱(102),(104)的在地纬纱(1)和花纹纬纱(2),(3)之间处于延伸状态的左手部以及右手部在相应织物的花纹纬纱(2),(3)上方和下方交替。左手部从织物修饰侧基本上不可见,并对获得期望花纹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而右手部有助于所述花纹,因为其局部地遮盖位于下方的(在下部织物的情况下,位于上方)花纹纬纱(2),(3)。
在图7的织物情况下,第一花纹纬纱(2)仅安置到接结的花纹经纱(102),(104)的第二部分的修饰侧,以可见,而第二花纹纬纱(3)由此被遮盖。不必说,通过不同地定位该经纱(102),(104),可将第二花纹纬纱(3)安置到修饰侧,并在各情况下遮盖第一花纹纬纱(2),以由此使另一颜色在织物修饰侧可见。
根据本发明,对于每个织物,每个织物(I),(II)的花纹纬纱(2),(3)在相同插入高度插入。然而,在附图中,这些花纹纬纱显示在不同高度,为了使之清楚的是,当一个花纹纬纱被遮盖时,位于织物上侧的另一花纹纬纱变得可见。为了能够遮盖某些花纹纬纱,并使其它花纹纬纱可见,花纹经纱交替地定位在相应花纹纬纱的插入高度上方和下方。因此,尽管花纹经纱(101-104)显示为在花纹纬纱在修饰侧可见的区域中处于延伸状态,但是在连续插入周期中仍需要移动来将这些花纹经纱(101-104)定位在那些区域中。
图8和9的织物与图7的织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个织物(I),(II)中添加额外一组接结经纱(8),(9);(10),(11)。结果,不仅可通过图7的接结经纱包围每个系列的纬纱,而且还额外地仅包围地纬纱(1)。在该情况下,两个接结经纱在相应织物(I),(II)的连续地纬纱(1)上方和下方彼此反相地交替插入。
在该情况下,织物一个区域中的接结经纱用于接结每系列中的纬纱(如图7所示),另一区域中的接结经纱用于接结连续的地纬纱(1),反之亦然。
如图9所示,两个花纹经纱(101),(102);(103),(104)可同时在织物(I),(II)的修饰侧在织物(I),(II)的相同位置行进。利用根据所述图9的方法,在地纬纱(1)上方和下方交替行进的花纹经纱(101),(103)的非花纹产生部分接结在织物(I),(II)中。
如此,其它花纹经纱(101),(103)在遮盖花纹纬纱时不会妨碍所述一个花纹经纱(102),(104)。
图9还清楚示出如何在两个地布(I),(II)中获得从仅第一花纹纬纱(2)在织物(I),(II)修饰侧行进的接结到第二花纹纬纱(3)在修饰侧行进的接结的过渡。
在上部地布(I)中,在第五和第七插入周期(从左开始数)插入的第一花纹纬纱(2)在接结的花纹经纱(102)上方行进,第二花纹纬纱(3)仅由该花纹经纱(102)遮盖。由于其遮盖功能,该花纹经纱(102)是花纹形成的,但是不是外观确定的。
在下部地布(II)中,第六和第八插入周期的第一花纹纬纱(2)在花纹经纱(104)的修饰侧行进,而第二花纹纬纱(3)由此被遮盖。在织物(I),(II)中,在那些位置的花纹由第一花纹纬纱(2)生产。
之后,发生转变,其中,在上部织物(I)中的第十和第十二插入周期中,在下部织物(II)中的第十一插入周期中,仅第二花纹纬纱(3)在修饰侧行进,而第一花纹纬纱(2)由花纹经纱(102),(104)遮盖。在那些位置,花纹由此由第二花纹纬纱(3)生产。
该转变通过在连续插入周期中相对于插入高度正确地定位花纹纬纱(102),(104)而获得。

Claims (30)

1.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中,在连续引纬周期系列中,在织机上仅将一个或多个地纬纱(1)插入经纱(4-7),(8-11),(12-22),(101-107)之间,使得编织出包括地纬纱(1)、接结经纱(4),(5);(6),(7)和张紧经纱(8);(9),(10),(11)的至少一个地布(Ⅰ),(Ⅱ),并使得在至少一个绒头区域中,起绒经纱(12-16);(17-21)(101-104)与所述地布(Ⅰ),(Ⅱ)中的一个或多个地纬纱(1)交织,同时形成绒头,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个连续引纬周期的连续系列中,仅在恰当限定的引纬高度处插入具有彼此不同的外观确定属性的至少一个地纬纱(1)和至少两个花纹纬纱(2),(3);在连续引纬周期中插入每个系列的花纹纬纱(2),(3);以及为了在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中产生预定花纹,相对于引纬高度将经纱(4),(5);(6),(7);(12-16);(17-22);(101-104)定位成在至少一个系列中,至少一个花纹纬纱(2),(3)在至少一部分无绒头区域中在地布(Ⅰ),(Ⅱ)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引纬周期的连续系列期间,分别仅插入具有第一和第二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一花纹纬纱(2)和第二花纹纬纱(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续引纬周期中以相同顺序插入每个系列中的不同的第一花纹纬纱(2)和第二花纹纬纱(3)。
4.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接结经纱(4),(5);(6),(7)和/或起绒经纱(12-16);(17-22)定位成在若干系列中,具有相同外观确定属性的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2),(3)仅在地布(Ⅰ),(Ⅱ)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而产生花纹。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经纱(4),(5);(6),(7)和/或所述起绒经纱(12-16);(17-22)定位成至少一个系列的至少一个花纹纬纱(2),(3)在至少一部分无绒头区域中在织物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而该/这些系列的所有其它花纹纬纱(2),(3)在无绒头区域的所述部分中基本上由地布(Ⅰ),(Ⅱ)的接结经纱(4),(5);(6),(7)和/或所述起绒经纱(12-16);(17-22)遮盖。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经纱(4),(5);(6),(7)和/或所述起绒经纱(12-16);(17-22)定位成在至少一个系列中,第一花纹纬纱(2)在无绒头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在地布(I),(II)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第二花纹纬纱(3)在同一无绒头区域的第二部分中在地布(I),(II)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使得在同一无绒头区域的沿纬向彼此相继的两个部分中产生不同花纹。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经纱(4),(5);(6),(7)和/或所述起绒经纱(12-16);(17-22)定位成在至少一个系列中,第一花纹纬纱(2)在第一无绒头区域中在地布(I),(II)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第二花纹纬纱(3)在第二无绒头区域中在地布(I),(II)的绒头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使得在沿纬向彼此相继且彼此隔开的两个无绒头区域中产生不同花纹。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绒头区域中的起绒经纱(12-16);(17-22)定位成至少一个系列的至少一个花纹纬纱(2),(3)在地布(I),(II)的绒头侧基本上不由起绒经纱(12-16);(17-21)遮盖,而无绒头区域的所述部分中的该/这些系列的所有其它花纹纬纱基本上由地布(I),(II)的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12-16);(17-22)遮盖。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绒头区域中的起绒经纱(12-16);(17-22)定位成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12-16);(17-22)不用于遮盖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2),(3),而是作为埋头起绒经纱接结在地布中。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绒头区域中的接结经纱(4),(5);(6),(7)定位成至少一个系列的至少一个花纹纬纱(2),(3)在地布(I),(II)的绒头侧基本上不由接结经纱(4),(5);(6),(7)遮盖,而无绒头区域的所述部分中的该/这些系列的所有其它花纹纬纱基本上由地布(I),(II)的一个或多个接结经纱(4),(5);(6),(7)遮盖。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有至少三个不同引纬高度的织机上,在连续引纬周期中,在各情况下,在经纱(4-13),(101-104)之间,在上部插入高度插入上部花纹纬纱(2),(3)和/或在下部插入高度插入下部花纹纬纱(2),(3),在中间插入高度插入地纬纱(1),所述经纱相对于插入高度定位成:
-所述上部花纹纬纱(2),(3)仅形成上部织物(I)的一部分,所述下部花纹纬纱(2),(3)仅形成下部织物(II)的一部分,所述地纬纱交替地形成上部织物(I)和下部织物(II)的一部分;
-在所述上部织物(I)中,至少一个上部花纹纬纱(2),(3)在织物上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预定长度,使得在所述织物(I)的上侧产生具有预定花纹的修饰侧;以及
-在所述下部织物(II)中,至少一个下部花纹纬纱(2),(3)在织物下侧基本上无遮盖地行进预定长度,使得在所述织物(II)的下侧产生具有预定花纹的修饰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花纹经纱(101-104),所述花纹经纱定位成在织物(I),(II)的至少一个中,所述花纹经纱(101-104)的一个或多个在一个或多个花纹纬纱(2),(3)的修饰侧行进,并根据要产生的花纹局部地遮盖所述花纹纬纱。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花纹经纱(101-104),所述花纹经纱定位成在织物(I),(II)的至少一个中,所述花纹经纱(101-104)的一个或多个交替地在织物的修饰侧行进,并与织物的一个或多个纬纱(1-3)交织,使得它们的外观确定属性有助于产生期望的花纹。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花纹经纱(101-104)的非花纹产生部分接结在上部织物(I)和/或下部织物(II)中,以延伸状态在一方面的地纬纱(1)和另一方面的花纹纬纱(2),(3)之间行进,或者在连续地纬纱(1)的下方和下方交替行进。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花纹经纱(101-104)的部分接结在上部织物(I)和/或下部织物(II)中,在连续花纹纬纱(2),(3)的上方和下方交替行进。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双面编织方法,两个地布(I),(II)编织成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19),(21)交替地在上部织物(I)和下部织物(II)中与地纬纱(1)交织,并在两个地布之间被切割,以便形成两个起绒织物。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绒经纱(12-16);(17-21)定位成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19),(21)根据1/nV绒头组织形成绒头,其中,n等于在每个系列中插入每个地布(I),(II)中的纬纱(1),(2),(3)数量。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系列包括三个引纬周期,在每个系列期间,在两个不同引纬高度处插入地纬纱(1)、具有第一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一花纹纬纱(2)和具有第二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二花纹纬纱(3)。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三个引纬周期的每个系列:
-在第一引纬周期中,在各情况下,在一个引纬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在另一引纬高度插入地纬纱(1);
-在第二引纬周期中,在各情况下,在一个引纬高度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在下部引纬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以及
-在第三引纬周期,在各情况下,在一个引纬高度插入地纬纱(1),在另一引纬高度插入第二花纹纬纱(3)。
20.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三位置提花设备定位所述起绒经纱(12-16);(17-21),借助三位置提花设备,能够达到每个引纬周期中的每个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至3、11和16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三个不同引纬高度插入纬纱(1),(2),(3)。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系列包括两个引纬周期,在每个系列中,在上部高度插入地纬纱(1)和具有第一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一花纹纬纱(2),在中央高度仅插入具有第二外观确定属性的第二花纹纬纱(3),在下部高度插入第一花纹纬纱(2)和地纬纱(1)。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绒经纱(12-16);(17-21)定位成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19),(21)根据2/nV绒头组织形成绒头,其中,n等于在每个系列中插入每个地布(I),(II)中的纬纱(1),(2),(3)数量。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四位置提花设备定位所述起绒经纱(12-16);(17-21),借助四位置提花设备,能够达到每个引纬周期中的每个位置。
25.如权利要求1至3、11和16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绒头形成起绒经纱(13),(19),(21)在每个地布(I),(II)中与一个或多个地纬纱(1)交织,一个或多个地纬纱相对于相应地布(I),(II)的张紧经纱(8),(9);(10),(11)沿后侧行进。
26.如权利要求1至3、11和16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包括具有若干钢筘开口的钢筘,所述织机上的经纱(4-22)分布在许多钢筘开口中,其中,在每个地布(I),(II)中,仅一个接结经纱(4),(5),(6),(7)提供用于每个钢筘开口,所述接结经纱定位成若干组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6),(7)交替地在安置在至少一个纬纱(1),(2),(3)上方和下方,彼此反相行进,一组两个协作的接结经纱(4),(5);(6),(7)分别属于两个相邻的钢筘开口。
2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织至少一个地布(I),(II),同时毛圈纬纱(30)与所述地布保持一定距离,一个或多个起绒经纱(13),(19),(21)交替地与地布(I),(II)中的地纬纱(1)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30)范围内行进,以便形成绒头,从而产生具有毛圈的起绒织物。
28.如权利要求1至3、11和16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双面编织方法,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的方式编织两个地布(I),(II),同时相应毛圈纬纱(30)与所述地布(I),(II)保持一定距离,一个或多个第一起绒经纱(13)在上部地布(I)中交替地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30)范围内行进,从而在上部地布(I)中形成毛圈,一个或多个第二起绒经纱(19)在下部地布(II)中交替地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30)范围内行进,以便在下部地布上形成毛圈。
29.如权利要求1至3、11和16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双面编织方法,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的方式编织两个地布(I),(II),同时相应毛圈纬纱(30)与所述地布(I),(II)保持一定距离,一个或多个第一起绒经纱(13)在上部地布(I)中交替地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30)范围内行进,以便在上部地布(I)上形成毛圈,一个或多个第二起绒经纱(19)在下部地布(II)中交替地交织,并在至少一个毛圈纬纱(30)范围内行进,以便在下部地布上形成毛圈,一个或多个第三起绒经纱(21)交替地在上部地布(I)和下部地布(II)中与地纬纱(1)交织,并在两个地布之间被切割,使得还在两个地布上生产割绒区域。
30.如权利要求1至3、11和16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花纹纬纱(2),(3)彼此不同之处在于下列外观确定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颜色、毛羽度、光泽、粗糙度、纱线材料、厚度。
CN201280070457.9A 2011-12-23 2012-12-21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Active CN104126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2011/0762A BE1020430A3 (nl) 2011-12-23 2011-12-23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een poolweefsel met poolvrije zones.
BEBE-2011/0762 2011-12-23
PCT/IB2012/002785 WO2013093611A2 (en) 2011-12-23 2012-12-21 Method of weaving of a pile fabric with pile-free zon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6039A CN104126039A (zh) 2014-10-29
CN104126039B true CN104126039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757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0457.9A Active CN104126039B (zh) 2011-12-23 2012-12-21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297096B2 (zh)
EP (2) EP3680375B1 (zh)
CN (1) CN104126039B (zh)
BE (1) BE1020430A3 (zh)
WO (1) WO201309361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20430A3 (nl) * 2011-12-23 2013-10-01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een poolweefsel met poolvrije zones.
BE1021026B1 (nl) * 2013-01-09 2015-01-27 Nv Michel Van De Wiele Tapijt met een schaduweffect en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een tapijtweefsel met een schaduweffect.
BE1023598B1 (nl) * 2015-11-10 2017-05-11 Nv Michel Van De Wiele Werkwijze voor het dubbelstukweven van weefsels met figuurkettingdraden
BE1024400B1 (nl) * 2016-07-15 2018-02-13 Michel Van De Wiele Nv Inrichting voor het doorsnijden van pooldraden op een weefmachine
EP3339486B1 (en) * 2016-12-21 2021-06-23 Vandewiele NV Fabric and method of weaving a fabric, in particular a carpet
CN108251947B (zh) * 2018-01-05 2020-08-07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无绒处将绒经转换成经网目曲经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08239811B (zh) * 2018-01-05 2020-08-07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丝绒露底处为蜂巢布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08660587B (zh) * 2018-05-11 2020-11-03 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纬浮线持久蓬松柔软毛圈织物的生产方法
EP3702500B1 (en) * 2019-02-26 2022-04-06 STÄUBLI BAYREUTH GmbH Method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and pile fabric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9200219A (nl) * 1991-02-15 1992-09-01 Haezebrouck Weverij Bvba Werkwijze voor het dubbelstuk-weven van schaduwfluweel en volgens deze werkwijze vervaardigd schaduwfluweel.
DE19924214A1 (de) * 1998-05-28 1999-12-02 Wiele Michel Van De Nv Arbeitsverfahren und Webmaschine zum Weben eines Polgewebes
EP1347087A2 (en) * 2002-03-22 2003-09-24 NV Michel van de Wiele Weav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pile loops
BE1016295A3 (nl) * 2004-11-04 2006-07-04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weven van weefsels voorzien van zones met vlottende pool over meerdere inslagdraden.
CN1800463A (zh) * 2004-12-02 2006-07-12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
CN101956281A (zh) * 2009-07-20 2011-01-26 杨永发 柞绢丝绒的原生态双面双色提花制作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04348A3 (nl) * 1990-06-05 1992-11-03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dubbelstuktapijtweefsel, in een 2-schotbinding alsmede aldus verkregen weefsels.
BE1004894A4 (nl) * 1991-05-21 1993-02-1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dubbelstuktapijtweefsel in een enkelspoelige binding alsmede aldus verkregen weefsels.
BE1013299A3 (nl) * 2000-02-25 2001-11-0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Lussenpoolweefsel en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ervan.
BE1015103A3 (nl) * 2002-09-11 2004-10-05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een poolweefsel.
BE1016276A3 (nl) * 2003-03-20 2006-07-04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en dubbelstukweefmachine voor het dubbelstukweven van een boven-en onderweefsel.
US7520303B2 (en) * 2005-06-24 2009-04-21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fabric woven by means of such a method and weaving machine for weaving such a fabric
BE1016883A3 (nl) * 2005-12-06 2007-09-04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poolweefsels met hoge dichtheid.
EP1900861B1 (en) * 2006-09-05 2015-07-08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and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such a method
BE1018849A5 (nl) 2009-08-05 2011-10-04 Resilux Behouder met bodeminsprong en werkwijze ter vervaardiging hiervan.
EP2568065B1 (en) * 2011-09-06 2018-04-11 STÄUBLI BAYREUTH GmbH Method for weaving a carpet and carpet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BE1020430A3 (nl) * 2011-12-23 2013-10-01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een poolweefsel met poolvrije zon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9200219A (nl) * 1991-02-15 1992-09-01 Haezebrouck Weverij Bvba Werkwijze voor het dubbelstuk-weven van schaduwfluweel en volgens deze werkwijze vervaardigd schaduwfluweel.
DE19924214A1 (de) * 1998-05-28 1999-12-02 Wiele Michel Van De Nv Arbeitsverfahren und Webmaschine zum Weben eines Polgewebes
EP1347087A2 (en) * 2002-03-22 2003-09-24 NV Michel van de Wiele Weav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pile loops
BE1016295A3 (nl) * 2004-11-04 2006-07-04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weven van weefsels voorzien van zones met vlottende pool over meerdere inslagdraden.
CN1800463A (zh) * 2004-12-02 2006-07-12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
CN101956281A (zh) * 2009-07-20 2011-01-26 杨永发 柞绢丝绒的原生态双面双色提花制作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94968B1 (en) 2020-04-08
EP3680375B1 (en) 2022-06-15
US20160201235A1 (en) 2016-07-14
US9297096B2 (en) 2016-03-29
EP3680375A1 (en) 2020-07-15
WO2013093611A2 (en) 2013-06-27
EP2794968A2 (en) 2014-10-29
BE1020430A3 (nl) 2013-10-01
US20150203998A1 (en) 2015-07-23
US9816209B2 (en) 2017-11-14
CN104126039A (zh) 2014-10-29
WO2013093611A3 (en)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6039B (zh)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EP1347087B1 (en) Weav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pile loops
EP1900861B1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and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such a method
CN108541280B (zh) 具有阴阳花纹的织物以及编织具有阴阳花纹的织物的方法
CN103814162A (zh) 编织起绒织物的方法
US7431055B2 (en)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areas having a corded structure with a large variety of colour effects
CN108265386A (zh) 一种三明治双贾卡提花编织工艺
EP1122347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ile fabric with a high frame count
EP1746190B1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and fabric woven by means of such a method
CN104775223A (zh)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EP1398403B1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pile fabric
US6273148B1 (en) Method for face-to-face weaving pile fabrics
US569983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otted webbing on a needle loom
CN103510236A (zh) 一种机织布、多幅机织布织造机及织造方法
EP3670723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le fabrics
EP2037018B1 (en) Weaving loom for production of combined structures of the ground and gauze weave
JPH0241436A (ja) 多重経糸織物地,同織物地の製織方法,同織物地が製織可能な織機,及び多重経糸織物地を製織するためのヘルド
KR101162478B1 (ko) 벨벳제직기의 패턴형성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벨벳직물
US1330859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tapestry pile fabrics
CN103526434A (zh) 一种双层织物喷水织机
JPH04185736A (ja) 超広巾織物の製造方法
WO200402934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loth from knitted strips and cloth thus produced
JPH06184861A (ja) 織物およびその製織方法
KR20130119235A (ko) 벨벳제직기의 양변사 패턴형성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벨벳직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