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9965A -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9965A
CN102909965A CN201210275600XA CN201210275600A CN102909965A CN 102909965 A CN102909965 A CN 102909965A CN 201210275600X A CN201210275600X A CN 201210275600XA CN 201210275600 A CN201210275600 A CN 201210275600A CN 102909965 A CN102909965 A CN 102909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lice
thin slice
prn device
clea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56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9965B (zh
Inventor
铃木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09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9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9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9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7Clea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稿台和输送单元。打印单元排出墨以进行打印。稿台支持打印单元中的薄片。输送单元包括第一辊和设置在第一辊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并且沿着包括从薄片进给单元至打印单元的路径的输送路径来输送薄片。在用于清洁稿台的清洁模式中,打印设备输送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清洁薄片直到清洁薄片的后端至少到达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下游的位置为止,然后第二辊利用使得后端不返回至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行程来往复移动清洁薄片至少一次。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执行针对稿台的清洁模式的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在喷墨打印设备中,用于支持薄片的稿台可能被打印期间所生成的墨雾或排出至薄片外部的墨弄脏。如果继续利用弄脏的稿台进行打印,则污迹可能附着至薄片的背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日本特开2004-025666中所公开的,提供容易地吸收墨的清洁薄片,使清洁薄片通过输送路径,并且控制输送以在稿台上往复移动薄片前端。由此,清洁薄片的前端擦拭稿台的表面以移除污迹。
在典型的打印设备中,在从薄片进给单元拾取薄片并且将薄片输送至打印单元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多个输送辊。在该结构中,当如日本特开2004-025666所述利用往复移动来清洁稿台时,发送回的清洁薄片的后端在没有适当地被输送辊夹持的情况下碰撞输送辊。由此,薄片后端可能被折叠,或者可能发生薄片输送卡纸。
特别地,在利用共用的单个马达转动多个输送辊以使设备小型化并且降低成本的情况下,问题可能变得严重。在该结构中,打印单元附近的输送辊根据马达的转动方向而正向或反向转动,但是与马达的转动方向无关,打印单元的上游侧的输送辊仅正向转动。
在该结构中,在如日本特开2004-025666所述利用往复移动来清洁稿台的情况下,当通过反向转动下游侧的输送辊而发送回的清洁薄片的后端到达上游侧的输送辊时,上游侧的输送辊正向转动。因此,薄片在没有被夹持的情况下碰撞输送辊,由此,增加了薄片后端被折叠或发生薄片输送卡纸的可能性。如果在薄片被上游侧的输送辊和下游侧的输送辊两者夹持的情况下开始稿台清洁,则薄片进给方向在上游侧的辊和下游侧的辊之间不同。因此,薄片可能在它们中间松弛,并且发生薄片输送卡纸的可能性很高。
而且,如日本特开2004-025666所述,清洁薄片的前端在稿台上往复移动。如果使用的清洁薄片向上卷曲,则薄片前端上浮并且不与稿台接触。这降低了清洁效果。如果薄片前端进一步上浮,则薄片前端可能碰撞打印头。这是因为,薄片仅由打印单元的上游侧的输送辊保持,并且薄片在不稳定的输送状态下往复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高可靠性清洁稿台的打印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用于排出墨以进行打印;稿台,用于在所述打印单元中支持薄片;以及输送单元,其包括第一辊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并且用于沿着包括从薄片进给单元至所述打印单元的路径的输送路径来输送薄片,其中,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执行用于清洁所述稿台的清洁模式,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对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输送单元输送从所述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清洁薄片直到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至少到达所述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下游的位置为止,然后所述第二辊利用使得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不返回至所述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行程来往复移动所述清洁薄片至少一次。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用于排出墨以进行打印;稿台,用于在所述打印单元中支持薄片;以及第一辊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下游侧的第二辊,用于沿着包括从薄片进给单元至所述打印单元的路径的输送路径来输送薄片,其中,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执行用于清洁所述稿台的清洁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清洁模式中,输送从所述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清洁薄片直到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至少到达所述第一辊的下游的位置为止,然后所述第二辊利用使得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不返回至所述第一辊的位置的行程来往复移动所述清洁薄片至少一次。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用于排出墨以进行打印;稿台,用于在所述打印单元中支持薄片;以及第一辊以及在所述第一辊的下游处分别设置在所述稿台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第二辊和第三辊,用于沿着包括从薄片进给单元至所述打印单元的路径的输送路径来输送薄片,其中,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执行用于清洁所述稿台的清洁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将具有折叠的清洁薄片从所述薄片进给单元输送至所述打印单元,然后往复移动所述清洁薄片至少一次,以使得在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三辊夹持所述清洁薄片的状态下,所述折叠擦拭所述稿台。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当往复移动清洁薄片时,后端没有返回至第一辊的位置。因此,可以以高可靠性进行稿台清洁。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结构图。
图2示出包括控制单元的系统框图。
图3示出执行稿台清洁模式时的打印单元的状态。
图4示出稿台清洁模式中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5示出稿台清洁模式中的另一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说明了根据典型实施例的打印设备。图1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结构的截面图。粗略地,打印设备包括薄片进给单元、打印单元、用于沿着输送路径输送薄片的输送机构、和控制单元。
薄片进给单元包括用于存储以预定尺寸切割的多个薄片的薄片盒4、和从薄片盒4拾取一个薄片以发送薄片的拾取辊6。薄片盒4可以支持诸如A4、A5、B4、B 5和其它尺寸的各种薄片尺寸。
利用输送机构沿着包括朝向打印单元的路径的输送路径来输送从薄片进给单元发送的薄片。在本说明书中,在输送路径的任意位置处,将薄片的靠近作为薄片进给器的薄片盒4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并且将薄片的相反侧称为“下游”侧。
打印单元包括用于利用喷墨方法排出墨的打印头2、和用于保持打印头2并且在与图1的绘图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打印头2的滑架(未示出)。打印头2具有诸如加热元件、压电元件、静电元件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元件等的能量生成元件。打印单元还包括用于通过将薄片保持为平面来支持移动的薄片5的面向打印头2的稿台3。在该示例中,稿台3的薄片支持表面的薄片输送方向上的宽度是50mm。
输送机构在包括薄片进给单元和打印单元之间的路径的输送路径上包括输送辊7、输送辊8和输送辊9,其中,输送辊7具有用于在输送辊7的夹持位置处在薄片的上游侧夹持薄片并且输送薄片的辊对,输送辊8具有用于在薄片的下游侧夹持薄片并且输送薄片的辊对,以及输送辊9具有辊对。在打印单元中,在稿台3的上游侧设置有输送辊8,以及在稿台3的下游侧设置输送辊9。在本说明书中,将输送辊7称为第一辊,将输送辊8称为第二辊,以及将输送辊9称为第三辊。输送机构还包括从打印单元向外部排出薄片的排出辊10。在示例中,沿着在稿台3的薄片支持表面的上游侧的稿台端和输送辊7的夹持位置之间的输送路径的距离被设计为比74.25mm(A4尺寸的薄片的长边的长度297mm的1/4)长。
拾取辊6、输送辊7、输送辊8、输送辊9和排出辊10通过利用包括所有辊共用的单个输送马达12(图1中未示出)和齿轮系的驱动传递机构所传递的驱动力来转动。输送辊8、输送辊9和排出辊10根据输送马达12的转动方向来正向或反向转动,其中,将用于将薄片输送至下游侧的输送马达12的转动方向称为正方向,以及将用于将薄片输送至上游侧的转动方向称为反方向。另一方面,与输送马达12的转动方向无关,拾取辊6和输送辊7仅正向转动。由此,由共用的马达驱动输送辊7和输送辊8,仅在用于将薄片发送至下游侧的转动方向上转动输送辊7,以及通过切换用于将薄片发送至下游侧的转动方向和用于将薄片发送回上游侧的转动方向来转动输送辊8。辊的转动方向的切换不限于输送马达8的转动方向的切换系统,并且可以使用这种机构来持续将输送马达的转动方向保持在一个方向上并且利用中间的驱动传递机构来切换转动方向。拾取辊6和输送辊7可以利用升降机构来释放薄片。
在输送路径中,在输送辊7和输送辊8之间的预定检测位置处,设置薄片传感器11以检测薄片前端(下游侧的端部)和薄片后端(上游侧的端部)的通过。在该示例中,预定检测位置在离输送辊8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侧的20mm处。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打印设备交替进行用于利用输送辊8逐步进给薄片的副扫描和用于移动滑架并从打印头2排出墨的主扫描,从而基于用于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串行打印系统来打印图像。可以基于使用打印头2作为线型记录头的线型打印系统和串行打印系统来打印图像。利用排出辊10从打印设备排出由打印单元打印了图像的薄片。
控制单元1控制整个打印设备。控制单元1可以包括在打印设备中,或者可以通过将控制软件安装至连接至打印设备的主计算机来获得。
图2示出包括控制单元1的系统框图。控制单元1包括用于存储马达驱动表或诸如驱动参数等的数据以及控制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OM)1b、用于临时存储操作用的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a、以及用于在控制程序下进行控制和计算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c。CPU 1c从薄片传感器11接收检测信号,并且经由马达驱动器1d来控制输送马达12和滑架马达13的驱动。滑架马达13生成用于移动滑架的驱动力。如上所述,拾取辊6、输送辊7、输送辊8、输送辊9和排出辊10利用输送马达12的转动在各自的预定方向上转动。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打印设备可以在控制单元1的控制下执行稿台清洁模式和作为操作模式的正常图像打印模式。在稿台清洁模式中,将清洁用的薄片(称为清洁薄片)从薄片进给单元进给至打印单元,并且利用预定行程进行至少一次往复移动,从而自动进行用于清洁稿台表面上的墨污迹的操作。
图3示出在执行稿台清洁模式时的打印单元的状态。通过部分折叠清洁薄片所形成的折叠5a的峰(突出的边缘)在接触稿台3的薄片支持表面的同时进行移动,以使得折叠5a可以用作清洁擦拭器。结果,有效地擦拭了稿台3。
在执行清洁之前,用户将清洁薄片设置在薄片盒4的最上面的部分上。在示例中,清洁薄片是210×297mm的A4尺寸的普通薄片或吸水性高的专用薄片。在薄片盒4的最上面的部分上设置清洁薄片之前,用户在离薄片后端(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在长边方向上的1/4距离、或者离薄片前端在长边方向上的3/4距离的位置附近,沿着薄片的短边方向对清洁薄片进行折叠。当对薄片进行折叠时,用户首先将整个薄片对折,然后,对后端侧(下游侧)的一半区域进行对折,从而容易地在离薄片后端的1/4距离的位置附近进行折叠。可选地,用户可以重复对折整个薄片两次,以获得将整个薄片等分成四部分的折叠线。
用户将清洁薄片设置在薄片盒4上,从而在薄片盒4上使折叠5a的峰向上。由此,如图3所示,当薄片到达稿台3时,使折叠5a的峰向下,从而面向稿台3的表面。沿用于将折叠5a放置在离薄片后端的1/4距离处的方向设置清洁薄片。
薄片的折叠位置在离薄片后端的1/4距离处以实现用户进行折叠的操作性和设备的小型化。用户可以通过麻烦少地将薄片对折两次来在离薄片后端的1/4距离处进行折叠。对于除了1/4距离的任意距离,工作麻烦程度和难度级别将较高,并且不能在正确的位置处容易地进行折叠。另外,减小从折叠至薄片后端的距离可以防止薄片后端通过往复清洁而到达输送辊7的夹持位置。换句话说,可以减少输送辊7和输送辊8之间的输送路径的距离,从而实现打印设备的小型化。
在薄片的中间进行折叠,并且利用折叠5a的峰来擦拭稿台3。因此,与利用薄片前端的传统清洁相比,可以以较高的可靠性进行清洁。在利用薄片端部的传统清洁的情况下,如果薄片向上卷曲,则薄片前端由此上浮并且不与稿台3接触。这降低了清洁效果。如果薄片前端进一步上浮,则薄片前端可能碰撞打印头2。
另外,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在清洁期间,在打印单元中由输送辊8和输送辊9夹持薄片的折叠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两者的情况下往复移动清洁薄片。这样,往复移动可以是稳定的。在利用薄片端部的传统清洁中,因为薄片仅由设置在打印单元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输送辊保持,所以往复移动是不稳定的。
图4示出稿台清洁模式中的图1的打印设备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在控制单元1的控制下进行这些操作。在执行清洁之前,在用户将清洁薄片设置在薄片盒4的最上面部分的状态下开始序列。
在步骤S101中,拾取辊6拾取薄片盒4上所设置的清洁薄片,并且将薄片发送至输送路径。
在步骤S102中,沿着从薄片进给单元至打印单元的输送路径来输送清洁薄片。通过正向驱动输送马达12以正向转动输送辊7、输送辊8和输送辊9来进行该操作。注意,在图1中,当清洁薄片刚离开薄片盒4时,折叠5a的峰朝向薄片盒4的上方。
在步骤S103中,薄片传感器11检测清洁薄片的薄片前端或薄片后端,以使得在首先检测到薄片前端之后,薄片传感器11可以最终检测到清洁薄片的薄片后端。当薄片前端首先通过传感器检测位置时,薄片传感器11生成第一检测信号。当薄片后端随后通过薄片检测位置时,薄片传感器11生成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的CPU1c用于基于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来进行几种判断。例如,响应于生成第一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判断为在没有薄片输送卡纸的情况下经由输送路径来输送了薄片。利用所生成的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判断为在没有薄片输送卡纸的情况下输送了清洁薄片,并且至少与输送辊7的夹持位置相比,经由输送路径输送的薄片的后端位于更加下游的位置处。此外,利用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的生成时刻之间的薄片输送量,控制单元1可以估计薄片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基于检测信号的生成,控制单元1控制输送。
注意,在检测到薄片前端之后,薄片传感器11可以最终检测到清洁薄片的薄片后端。在步骤S104中,薄片传感器11判断是否检测到清洁薄片的薄片后端。如果在步骤S104中,判断表示“否”,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103,然后重复直到步骤S104中的判断表示“是”为止。如果在步骤S104中,判断表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05。处理可以包括超时,其中,如果步骤S103连续重复超过预定时间或预定重复次数,则控制单元1可以结束稿台清洁处理并且将通知发送给用户。
在步骤S105中,在步骤S104中检测到薄片后端之后,输送马达12的转动立即停止以停止薄片的输送。在停止的清洁薄片上,折叠5a至少位于稿台3的薄片支持表面的下游,并且薄片后端位于输送辊8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侧。
在步骤S106中,反向驱动输送马达12,反向转动输送辊8和输送辊9,并且由此将清洁薄片发送回上游侧。发送回薄片的距离与步骤S105中所停止的清洁薄片的折叠5a至稿台3的薄片支持表面的下游侧的稿台端部的移动相对应。由于已知折叠位置在薄片的长边方向上离薄片后端的1/4距离(对于A4尺寸的薄片是74.25mm)处,因而发送回薄片的距离的值被固定为固定距离值。将移动该距离所需的马达驱动量预先存储在控制单元1中的存储器中。
如果用户将除A4尺寸的薄片以外的任意薄片设置为清洁薄片,则在步骤S106中,不能使用固定距离值将折叠5a正确地发送至下游侧的稿台3的端部。在步骤S103中,基于利用薄片传感器11检测到薄片前端和后端的时刻来估计薄片长度。如果薄片长度与标准尺寸(A4尺寸)不同,则可以停止随后的清洁操作。可选地,即使清洁薄片的尺寸与原始薄片不同,很可能用户期望所进行的折叠5a也在离薄片后端的1/4距离处。由此,根据薄片传感器11所估计得到的薄片长度,控制单元1可以改变步骤S106中发送回薄片的距离,以使得将折叠5a移动至稿台3的下游侧的稿台端部。
在步骤S107中,输送辊8和输送辊9以预定行程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往复移动清洁薄片。通过反复交替输送马达12的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来执行该操作。预定行程与至少包括使清洁薄片的折叠位置从稿台3的薄片支持表面的上游侧的稿台端部至下游侧的稿台端部的范围的距离相对应。由此,预定行程与等于或大于薄片输送方向上稿台3的宽度(例如,50mm)的长度相对应。将移动该距离所需的马达驱动量预先存储在控制单元1的存储器中。利用清洁薄片的往复移动,如图3所示,在折叠5a的峰(突出和尖的边缘)接触稿台3的薄片支持表面的同时擦拭稿台3的薄片支持表面。
在步骤S108中,将步骤S107中的往复移动重复预定次数以增强稿台3的清洁效果。尽管根据本典型实施例,预定次数是4,但预定次数可以是诸如考虑了墨雾中的墨以及清洁薄片的表面和其它特征等的其它次数。如果利用一次往复移动可以完全实现清洁效果,则可以省略步骤S108。
在步骤S109中,正向转动输送马达12,并且利用排出辊10排出清洁薄片。然后,图4的稿台清洁处理结束。
利用薄片传感器11的检测,可以识别到薄片后端通过输送辊7。此外,将往复移动行程设置为不允许薄片后端返回至输送辊7的夹持位置的距离。因此,当往复移动清洁薄片时,薄片后端不会返回至第一辊的位置。这防止了通过往复移动所发送回的薄片碰撞输送辊7、不适当地被输送辊7夹持,从而防止了薄片后端被折叠或者发生薄片输送卡纸。由此,以高可靠性执行稿台清洁。
图5示出稿台清洁模式中的操作序列的另一示例的流程图。在控制单元1的控制下进行操作。主要说明与图4的序列的不同。
步骤S201~S202的处理与图4的步骤S101~S102的处理相同。在步骤S203中,薄片传感器11检测清洁薄片的薄片前端。与图4的操作不同,薄片传感器11不检测薄片后端。
在清洁薄片到达薄片传感器11之前,薄片传感器11不会检测到薄片前端。在步骤S204中,薄片传感器11判断是否检测到薄片前端。如果在步骤S204中,判断表示“否”,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203,然后重复直到步骤S204中判断表示“是”为止。如果在步骤S204中判断表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205。
在步骤S205中,即使在步骤S204中检测到薄片前端之后,输送马达12的转动也继续保持输送预定距离。在步骤S206中,停止输送马达的转动以停止薄片输送。
利用预定距离,清洁薄片的折叠5a位于稿台3的薄片支持表面的下游侧,并且薄片后端位于输送辊8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侧。使用的清洁薄片的尺寸是预定的,因此预定距离的值是固定的,以及将移动该距离所需的马达驱动量预先存储在控制单元1中的存储器中。
如果用户将除了A4尺寸的薄片以外的任意薄片设置为清洁薄片,则在步骤S205和S206中,不能使用预定距离的固定值将折叠5a正确地发送至稿台3的下游侧。响应于用户使用除A4尺寸的薄片以外的清洁薄片,薄片传感器11还可以在薄片输送期间在步骤S205中检测薄片后端,并且可以基于检测到薄片前端和薄片后端的时刻来估计薄片长度。如果所估计的薄片长度与标准尺寸(A4尺寸)不同,则可以停止随后的清洁操作。可选地,很可能的是,尽管清洁薄片的尺寸与原始薄片不同,但用户期望在离薄片后端的1/4距离处进行折叠。然后,根据薄片传感器11所估计的薄片长度,可以动态改变步骤S206中的停止位置以使得折叠5a在稿台3的下游侧。
在步骤S207中,与步骤S107相同,输送辊8和输送辊9利用预定行程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往复移动清洁薄片。预定行程为如上所述的,并且将移动所需的马达驱动量预先存储在控制单元1中的存储器中。
在步骤S208中,将步骤S207中的往复移动重复预定次数。如果利用一次往复移动可以完全实现清洁效果,则可以省略步骤S208。在步骤S209中,排出清洁薄片。然后,图5的稿台清洁处理结束。
在薄片传感器11检测到薄片前端之后,薄片后端通过继续输送与薄片尺寸相对应的预定距离而成功地通过输送辊7。由此,可以获得与图4相同的操作效果。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变形例,可以在没有薄片传感器11的检测的情况下控制清洁操作中的输送。将从薄片进给单元(拾取辊6)至输送辊7、薄片传感器11、输送辊8、稿台3和输送辊9的输送路径的距离分别预先确定为固定值。因此,基于从拾取辊6发送薄片之后的输送控制量,可以估计薄片后端在输送路径上的位置。
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变形例,需要预先确定所使用的清洁薄片的尺寸。清洁薄片的尺寸仅可以是预定尺寸(例如A4),并且可选地,用户可以在执行清洁之前将所使用的清洁薄片的尺寸输入至打印设备。首先将薄片从薄片进给单元向打印单元输送与薄片尺寸相对应的距离。如果用户设置比原始薄片大的薄片并且执行清洁,则薄片后端不能完全通过输送辊7,或者在往复移动清洁薄片时薄片后端可能到达输送辊7的夹持位置。根据使用用于检测薄片位置的薄片传感器11的本典型实施例,可以消除上述可能性。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7)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单元,用于排出墨以进行打印;
稿台,用于在所述打印单元中支持薄片;以及
输送单元,其包括第一辊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并且用于沿着包括从薄片进给单元至所述打印单元的路径的输送路径来输送薄片,
其中,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执行用于清洁所述稿台的清洁模式,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对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输送单元输送从所述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清洁薄片直到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至少到达所述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下游的位置为止,然后所述第二辊利用使得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不返回至所述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行程来往复移动所述清洁薄片至少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共用马达以驱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以及
其中,能够利用所述共用马达来正向转动所述第一辊从而将所述清洁薄片发送至下游侧,并且能够利用所述共用马达通过在用于将所述清洁薄片发送至下游侧的转动方向和用于将所述清洁薄片发送回至上游侧的转动方向之间进行切换来正向和反向转动所述第二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识别出在所述输送路径中输送的薄片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下游,
其中,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清洁薄片,直到所述打印设备识别出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至少到达所述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下游的位置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感器,用于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在所述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下游侧和所述第二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侧的检测位置处检测薄片的前端或后端,
其中,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来控制输送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响应于从所述薄片进给单元输送所述清洁薄片、然后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对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控制,以停止输送所述清洁薄片、将所述清洁薄片发送回预定距离、然后进行所述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清洁薄片的前端之后,对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控制,以继续将所述清洁薄片输送与所使用的清洁薄片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应的预定距离、停止输送、然后进行所述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清洁薄片的前端和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的时刻来估计所述清洁薄片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清洁薄片的前端和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的时刻来估计所述清洁薄片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响应于所估计出的长度与标准尺寸不同,对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控制以不进行所述往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基于所使用的清洁薄片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和所述输送单元从所述薄片进给单元发送所述清洁薄片所利用的输送控制量来估计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的位置,
其中,对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控制,以停止输送、然后进行所述往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至少位于所述第一辊的夹持位置的下游和所述第二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对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控制,以停止输送、然后进行所述往复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薄片在面向所述稿台的一侧具有折叠的峰,并且所述折叠的峰擦拭所述稿台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打印设备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折叠的峰到达所述稿台的下游侧之后进行所述往复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相距薄片长度的1/4的位置附近进行所述折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与等于或大于所述稿台在薄片输送方向上的宽度的长度相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在所述打印单元中设置在所述稿台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二辊和设置在所述稿台的下游侧的第三辊,
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在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三辊两者夹持所述清洁薄片的状态下进行所述往复移动。
16.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用于排出墨以进行打印;稿台,用于在所述打印单元中支持薄片;以及第一辊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下游侧的第二辊,用于沿着包括从薄片进给单元至所述打印单元的路径的输送路径来输送薄片,其中,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执行用于清洁所述稿台的清洁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清洁模式中,输送从所述薄片进给单元进给的清洁薄片直到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至少到达所述第一辊的下游的位置为止,然后所述第二辊利用使得所述清洁薄片的后端不返回至所述第一辊的位置的行程来往复移动所述清洁薄片至少一次。
17.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单元,用于排出墨以进行打印;稿台,用于在所述打印单元中支持薄片;以及第一辊以及在所述第一辊的下游处分别设置在所述稿台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第二辊和第三辊,用于沿着包括从薄片进给单元至所述打印单元的路径的输送路径来输送薄片,其中,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执行用于清洁所述稿台的清洁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清洁模式中,将具有折叠的清洁薄片从所述薄片进给单元输送至所述打印单元,然后往复移动所述清洁薄片至少一次,以使得在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三辊夹持所述清洁薄片的状态下,所述折叠擦拭所述稿台。
CN201210275600.XA 2011-08-04 2012-08-03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9099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1103A JP5721582B2 (ja) 2011-08-04 2011-08-04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171103 2011-08-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9965A true CN102909965A (zh) 2013-02-06
CN102909965B CN102909965B (zh) 2015-01-07

Family

ID=4760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5600.XA Active CN102909965B (zh) 2011-08-04 2012-08-03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64269B2 (zh)
JP (1) JP5721582B2 (zh)
CN (1) CN1029099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5156A (zh) * 2020-07-06 2022-01-0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无线标签写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25745B2 (en) 2016-05-13 2020-01-07 Delphax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static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eet transport
JP2021130537A (ja) 2020-02-19 2021-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2106A (ja) * 1999-03-23 2000-10-03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1047691A (ja) * 1999-08-11 2001-02-20 Seiko Epson Corp プラテンクリーニングモードを備える記録装置及びプラテンクリーニングシート
JP2004025666A (ja) * 2002-06-26 2004-01-29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方法
US20060290735A1 (en) * 2005-06-23 2006-1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kjet printhead,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aintenance operations i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15671A (zh) * 2005-08-19 2007-0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喷墨成像装置及维护其喷嘴单元的方法
JP2007144673A (ja) * 2005-11-25 2007-06-14 Canon Inc 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1140A (ja) * 1994-11-29 1996-06-11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
US7123872B2 (en) * 2002-09-11 2006-10-17 Ricoh Company, Ltd. Cleaning device and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7560398B2 (en) * 2003-07-18 2009-07-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leaning wip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7160906A (ja) * 2005-12-16 2007-06-28 Sony Corp クリーニングシー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US7677717B2 (en) * 2005-12-23 2010-03-16 Xerox Corporation Drum maintenance system for an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an imaging device
JP4888305B2 (ja) * 2007-09-25 2012-02-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プラテン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79625B2 (ja) * 2008-03-28 2012-07-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158043B2 (en) * 2009-02-06 2012-04-1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an apertured web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2106A (ja) * 1999-03-23 2000-10-03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1047691A (ja) * 1999-08-11 2001-02-20 Seiko Epson Corp プラテンクリーニングモードを備える記録装置及びプラテンクリーニングシート
JP2004025666A (ja) * 2002-06-26 2004-01-29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方法
US20060290735A1 (en) * 2005-06-23 2006-1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kjet printhead,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aintenance operations i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15671A (zh) * 2005-08-19 2007-0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喷墨成像装置及维护其喷嘴单元的方法
JP2007144673A (ja) * 2005-11-25 2007-06-14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5156A (zh) * 2020-07-06 2022-01-0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无线标签写入装置
CN113895156B (zh) * 2020-07-06 2023-05-30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无线标签写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9965B (zh) 2015-01-07
JP5721582B2 (ja) 2015-05-20
JP2013035628A (ja) 2013-02-21
US8864269B2 (en) 2014-10-21
US20130033537A1 (en) 201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4527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08454233B (zh) 喷墨打印设备
RU2497683C2 (ru) Струйное печат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ечатающей головки
CN109203687B (zh) 记录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10284966A (ja) プリント装置
JP472139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の予備吐出間隔決定方法
JP56259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43116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10091598B (zh) 图像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09965B (zh)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014148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2950916A (zh) 打印设备和用于输送薄片的方法
JP200923478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87980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70526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255828B2 (ja) 印刷装置
US20210154992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for print head
JP506220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16080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6882022B2 (ja) 印刷システム、記録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6097548A (ja) 印刷装置
JP742325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06303A (ja) フェイス面の払拭方法
JP2023095535A (ja) 印刷装置
JP610386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キャリッジ清掃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