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6115A - 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生物标记 - Google Patents

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生物标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6115A
CN102906115A CN2011800131799A CN201180013179A CN102906115A CN 102906115 A CN102906115 A CN 102906115A CN 2011800131799 A CN2011800131799 A CN 2011800131799A CN 201180013179 A CN201180013179 A CN 201180013179A CN 102906115 A CN102906115 A CN 102906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cell
concentration
biological sample
peo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31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法斯麦奈特
R.科菲尔
阎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06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6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7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 G01N33/5748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involving compounds serving as markers for tumor, cancer, neoplasia, e.g. cellular determinants, receptors, heat shock/stress proteins, A-protein, oligosaccharides, metabolites
    • G01N33/57492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involving compounds serving as markers for tumor, cancer, neoplasia, e.g. cellular determinants, receptors, heat shock/stress proteins, A-protein, oligosaccharides, metabolites involving compounds localized on the membrane of tumor or cancer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ulcers, gastritis or reflux esophagitis, e.g. antacids, inhibitors of acid secretion, mucosal protec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39533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 A61K39/39558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against tumor tissues, cells, anti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61P11/02Nasal agents, e.g. deconges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61P11/06Antiasthma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61P11/16Central respiratory analep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 A61P13/1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of the kidne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4Antipruri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2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joint disorders, e.g. arthritis, arth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8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bone diseases, e.g. rachitism, Paget's dise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8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bone diseases, e.g. rachitism, Paget's disease
    • A61P19/1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bone diseases, e.g. rachitism, Paget's disease for osteopo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 A61P2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for myasthenia gra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4Anorexiants; Antiobesity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6Immunosuppressants, e.g. drugs for graft rej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8Antiallerg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 A61P5/4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the pancreatic hormones
    • A61P5/5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the pancreatic hormones for increasing or potentiating the activity of insul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10Antioedematous agents; Diur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91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the pathological state of an organis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9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blood cell popul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7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 G01N33/5748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involving compounds serving as markers for tumor, cancer, neoplasia, e.g. cellular determinants, receptors, heat shock/stress proteins, A-protein, oligosaccharides, metaboli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se, timing or administration schedu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7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esponse, e.g. Th1, Th2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43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G01N2333/705Assays involving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G01N2333/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e.g. VCAMs, PECAM, LFA-3
    • G01N2333/70517CD8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43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G01N2333/705Assays involving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G01N2333/70596Molecules with a "CD"-designa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G01N2333/705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52Predicting or monitoring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e.g. for selection of therapy based on assay results in personalised medicine; Prognosis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涉及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并涉及用于各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生物标记,所述方法例如判定是否已将一种或多种所述抗体以足以在人体内诱导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剂量的给予人和/或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案。

Description

在经抗 CD200 抗体治疗的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生物标记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11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顺序号61/416,974;2010年8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顺序号61/401,442;2010年2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顺序号61/337,997;2010年1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顺序号61/294,066 (所有名称均为“Biomarkers of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in Humans Treated with Anti-CD200 Antibodies”)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都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是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化学。
背景
人CD200蛋白是通常在胸腺细胞(例如T细胞和B细胞)、神经元和内皮细胞上表达的一种1a型跨膜糖蛋白。通过与其关联受体CD200R结合,CD200蛋白转导免疫调节信号,其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CD200敲除动物研究以及使用拮抗剂抗CD200抗体和重组CD200-Fc融合蛋白的实验都已证明,CD200蛋白在自身免疫病中和在移植期间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参见例如Hoek等(2000) Science 290:1768-1771和Gorczynski等(1999) J Immunol 163:1654–1660)。CD200和CD200R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因子谱改变并促使TH2 T细胞应答(体液免疫应答)超过TH1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参见例如Kretz-Rommel (2007) J Immunol 178:5595-5605。
人体免疫系统采用各种各样的免疫监视机制,其可在肿瘤发展之前识别宿主生物体内的恶性细胞并杀死这些细胞。参见例如Geertsen等(1999) Int J Mol Med 3(1):49-57;Kerebijn等(1999) Crit Rev Oncol Hematol 31(1):31-53;和Pardoll (2003) Annu Rev Immunol 21:807-39。然而,已知癌细胞能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查。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一种可能机制是表达或过量表达CD200蛋白。事实上,已经证明CD200蛋白在各种各样的人类癌细胞中表达或过量表达,所述癌细胞包括例如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前列腺癌细胞、乳癌细胞、结肠癌细胞和脑癌细胞。参见例如Kawasaki等(2007)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64(4):778-782;Kretz-Rommel等(2007), 出处同上;和Siva等(2008)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57(7):987-96。
分子生物标记在早期药物开发研究中常用于判定例如药物在患者体内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即所述药物在已给予该药物的患者中产生可检测的生物效应。例如,生物标记可用于在I期研究期间建立用于未来的II期研究的给药方案并且通常有助于为治疗疾病患者确定有临床意义的和最佳的给药方案。生物标记也可用于在经药物治疗的人中识别潜在副作用或其它非治疗性作用的发生,因此确定该药物的安全性概况。
概述
本公开内容至少部分地基于本发明人对若干生物标记的发现,一种或多种所述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表明,作为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的结果,在人中发生了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本发明人已经观察到,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人体内的循环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亚类,包括例如CD200+/CD4+ T细胞和/或活化CD200+/CD4+ T细胞)的浓度降低。尽管本公开内容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束缚,但本发明人相信,所观察到的CD200+白细胞减少是因为以下原因之一或这两者:(a)白细胞的CD200表达减少和(b)所述细胞从外周迁出,而非CD200+白细胞缺失。本发明人还观察到,在给予抗CD200抗体时,各种各样的白细胞亚类(例如CD4+ T细胞、CD8+ T细胞、活化CD4+ T细胞、NK T细胞或CD21+/CD25+/Fox3P+ T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另外,本发明人进一步观察到,将抗CD200抗体给予受癌症所累的人导致:(i)与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的人体内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所述细胞的浓度增加;(ii)与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的人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所述细胞的浓度降低;和(iii)与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的人体内的相应比率相比,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事实上,正如工作实施例中详述的那样,在其临床疾病已稳定或改善的7个患者中有4个(57%)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而仅29%的在其临床疾病在临床上有所发展的患者中在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方面经历类似的降低。
目前正在研究抗CD200抗体作为用于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癌症、炎性病症(例如移植物排斥)和骨病)的潜在治疗药。例如,目前在临床试验中正在针对癌症治疗评价人源化抗CD200抗体ALXN6000 (samalizumab;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Cheshire, CT)。尽管本公开内容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束缚,但本发明人相信,对经抗CD200抗体例如samalizumab治疗的患者的一种或多种本文所述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进行监测,可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给予所述抗体的人体内是否能够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此外,对免疫调节效应的程度进行监测(例如通过检测一种或多种本文所述的生物标记的变化),也可用于确定抗CD200抗体(例如samalizumab)的剂量(阈剂量或给药方案),其通过所述抗体在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足以达到对疾病具有临床意义的效果(即足以治疗疾病例如癌症)。即,如通过外周血计数和CT扫描的系列评价所判定的,在I期安全性研究中给予samalizumab的25个B-CLL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有7个显示出稳定的疾病。在经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抗CD200抗体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正如一种或多种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相关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中所反映出来的那样。
因此,一方面,本公开内容提供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例如癌症患者)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在本文中有时称为“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增加或降低,从而判定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免疫调节效应。所述免疫调节效应可由至少一种生物标记、例如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来表征,所述变化选自:(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而言,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i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8+ T细胞的浓度而言,CD8+ T细胞的浓度增加;(ii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而言,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iv)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而言,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v)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而言,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v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人体内的活化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 regs)之比而言,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T regs)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例如至少3:1、至少4:1、至少5:1、至少6:1或至少7:1);(vii)在给予所述患者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其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而言;和(vi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的患者的生物样品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其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的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而言。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表达水平(例如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例如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理解的是,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可包括判定两种或更多种(例如3、4、5、6、7、8、9或10种或更多种)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相关的生物标记是否有所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当实施不止一种所述生物标记的探询(interrogation)时,可分析两种或更多种(例如3、4、5、6、7、8、9或10种或更多种)所述生物标记的任何组合。
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表达上的变化可以是蛋白质表达上的变化或mRNA表达上的变化。也就是说,例如,所述方法可探询患者的白细胞群体,以判定相对于mRNA和/或蛋白表达的对照水平而言是否发生了CD200 mRNA和/或CD200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测定蛋白质表达和mRNA表达的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描述于本文。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的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在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CD200+白细胞(例如骨髓细胞或脾细胞)或亚类可以是、但不限于任何本文(下文)所述的CD200+白细胞(例如骨髓细胞或脾细胞)或亚类。
理解的是,所述检测可包括例如测定合适的所选细胞类型(例如CD200+白细胞或CD200R+白细胞)的浓度或定量测定一种或多种表达标记例如CD200或CD200R的表达水平。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可在第一个剂量的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进行。例如,所述检测(即检测至少一种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可在将第一个治疗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的2个月内(或小于2个月) (例如小于8周、7周、6周、5周、1个月、4周、3周、2周或13天、12天、11天、10天、9天、8天、7天、6天、5天或小于5天)进行。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在将第一个治疗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过至少10天(例如至少11天、12天、13天、14天或1周、2周、3周、4周、1个月、5周、6周、7周、或8周或更长)后才进行。理解的是,例如,在本文所述的以下方法中,可在例如任一上述时期之内测定指定细胞类型的浓度或定量测定表达标记(例如CD200或CD200R)的表达水平。
在其中于检测至少一种所述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之前将至少2 (例如至少3、4、5、6、7、8、9、10、11、12、13或14或更多)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人的实施方案中,可例如在将多剂量抗CD200抗体方案的最后一个剂量给予人之后的2个月内(或小于2个月) (例如小于8周、7周、6周、5周、1个月、4周、3周、2周或13天、12天、11天、10天、9天、8天、7天、6天、5天、或小于5天)进行所述检测,和/或在将所述最后一个剂量给予人之后过至少1天(例如至少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15天、16天、17天、18天、19天、20天、或3周、4周、1个月、5周、6周、7周、或8周或更长)后才进行所述检测。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在给药之间(例如在第1个剂量和第2个剂量之间,在第2个剂量和第3个剂量之间,在3第剂和第4个剂量之间,在第5个剂量和第6个剂量之间,和/或在第7个剂量和第8个剂量之间)进行所述检测。这样的检测可用于确定用于人的给药方案,其在治疗过程中在人体内有效维持免疫调节效应(例如免疫调节效应的峰值或最大水平)。理解的是,例如,在本文所述的以下方法中,可在例如任一上述时期之内测定特定细胞类型的浓度或定量测定表达标记(例如CD200或CD200R)的表达水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例如在将每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患者之前和/或之后)对一种或多种本文所述的生物标记的变化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可用于尤其是纵向评价所述抗CD200抗体对患者生理的效应并允许免疫调节效应的发生与所述抗CD200抗体治疗功效之间更精确的关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发生的阳性判定,导致医师作出对所述人继续或正式开始治疗方案的决定(例如当所述人患有、疑似患有医师相信将因抗CD200抗体免疫调节治疗而获益的疾病(例如癌症)或处于发展所述疾病的风险之中时),所述方案包括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抗CD200抗体,所述量和频率有效维持人体内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发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发生的阳性判定,导致医师继续对所述人指示和/或选择抗CD200抗体治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作为给予抗CD200抗体的结果,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发生的阳性判定导致继续监测所述人体内一种或多种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例如在每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或在每两个剂量之后等。这种实践也可用于确定用于人的给药方案,其在治疗过程中在人体内有效维持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峰值或最大水平)。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的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CD200+白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CD200+白细胞可以是例如本文所述的任何CD200+白细胞。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CD200R+白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定量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定量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例如用于判定抗CD200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可包括依据所述方法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例如,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和定量测定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例如用于判定抗CD200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可包括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测定指定细胞类型的浓度,或定量测定指定细胞类型上的指定表达标记的表达水平。例如,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和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已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例如通过同一从业人员或不同从业人员),其中与治疗之前所得血液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治疗之后的血液样品中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包括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和/或之后从患者获取生物样品(例如血液样品)。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群体的浓度;和定量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其中以下情形之一或两者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i)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相应CD200+白细胞群体的浓度相比,所述血液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群体的浓度降低,和(ii)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群体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白细胞群体浓度;(ii)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群体的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白细胞群体浓度,其中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的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R+白细胞浓度;(ii)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的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R+白细胞浓度,其中与治疗前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定量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ii)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人;和(iii)定量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到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定量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ii) 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人;和(iii)定量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其中与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对于白细胞的CD200表达,所述白细胞可以是例如T细胞,例如CD200+/CD4+ T细胞、活化CD200+/CD4+ T细胞或CD200+/CD8+ T细胞。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白细胞是T细胞,例如CD200+/CD4+ T细胞或活化CD200+/CD4+ T细胞。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多) %,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已在人体内产生。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多) %,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或更多) %,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已在人体内产生。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或更多) %,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在例如关于白细胞的CD200R表达的本文所述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白细胞可以是例如CD4+ T细胞、CD8+ T细胞、活化CD4+ T细胞、CD21+/CD25+/Fox3P+ T细胞和NK T细胞。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白细胞(例如T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多) %,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白细胞(例如T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多) %,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是治疗有效的。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的至少1.5 (例如2、2.5、3、3.5、4、4.5、5、5.5、6、6.5、7、7.5、8、8.5、9、9.5或10或更多)倍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的至少1.5 (例如2、2.5、3、3.5、4、4.5、5、5.5、6、6.5、7、7.5、8、8.5、9、9.5或10或更多)倍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治疗有效的。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治疗有效的。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治疗有效的。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T regs)浓度。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T regs的浓度相比,所述血液样品中T regs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对照样品可以是例如在给予第一个治疗剂量的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患者的血液样品。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i)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T regs)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T regs浓度;(ii)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测定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相同定义的组织学类型的T regs浓度,其中与治疗前T regs浓度相比,在治疗后的血液样品中T regs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本文所述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T regs可以是例如CD3+CD4+CD25+FoxP3+ T细胞或CD3+CD4+FoxP3+ T细胞。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T regs浓度降低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多) %,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T regs (例如,由前述表达标记所定义的T regs)可表达CD200或CD200R。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T regs浓度降低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多) %,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对照样品可以是例如在给予第一个治疗剂量的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患者的血液样品。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 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活化T细胞的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活化T细胞的浓度;(ii) 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 测定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相同定义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其中与治疗前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治疗后的血液样品中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或更多) %,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或更多) %,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其中至少2:1 (例如至少3:1、至少4:1、至少5:1、至少6:1或至少7:1)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 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从而测定治疗前的比率;(ii) 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 测定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其中与治疗前的比率相比,在治疗后的血液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化T细胞可以是例如CD3+CD4+CD25+ FoxP3neg T细胞或CD3+CD4+FoxP3neg T细胞。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化T细胞(例如,由前述表达标记所定义的活化T细胞)可表达CD200或CD200R。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可以是或含有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前获得的所述人的血液样品。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e): (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和(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f): (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和(x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g): (xi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和(xiv)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所述T细胞分别具有与(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h): (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8+淋巴细胞浓度和(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i): (x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和(x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j): (x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和(xx)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k): (x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和(xx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l): (xx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xx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或(m): (x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x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其中:(a)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b)与治疗前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c)与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d)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e)与治疗前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f)与治疗前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g)与治疗前的比率相比,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免疫调节效应;或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h)与治疗前CD8+淋巴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8+淋巴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i)与治疗前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j)与治疗前CD200R+ 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k)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l)与治疗前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或(m)与治疗前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测定了两种或更多种(例如3、4、5、6、7、8或9或更多种)条件的任意组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测定了所有条件。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包括人的医学概况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概况包括有关一种或多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信息,所述生物标记选自:(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的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浓度;(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e): (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和(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f): (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和(x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g): (xi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和(xiv)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所述T细胞分别具有与(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和(h): (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8+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和(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所述医学概况也可包括例如(xv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例如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或(xvi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与(x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例如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所述医学概况也可包括例如(xix)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或(x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与(x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医学概况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例如3、4、5、10、15、20、30、40、50、60、70、80、90或100个或更多个)患者的这类信息。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医学概况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计算机硬盘、闪存盘、DVD或CD上。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提供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基于计算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包括人的医学概况的数据,所述概况包括有关至少一种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信息,所述生物标记包括:(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浓度;(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e): (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和(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f): (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和(x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g): (xi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和(xiv)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所述T细胞分别具有与(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和(h): (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8+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和(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和至少处理含有所述信息的数据部分以判定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其中: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CD8+淋巴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8+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和与治疗前的比率相比,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和/或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例如至少3:1、4:1、5:1、6:1、或甚至7:1或更高),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基于计算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有关以下之一或两者的信息:(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浓度;(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e): (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和(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f): (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和(x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g): (xi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和(xiv)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所述T细胞分别具有与(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和(h): (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8+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和(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将所述信息输入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和输入信息来计算表明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参数,其中: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的比率相比,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与治疗前CD8+淋巴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8+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和/或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例如至少3:1、4:1、5:1、6:1或甚至7:1或更高),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所述方法还可包括输出所述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可包括:(xv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例如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或(xvi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与(x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例如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治疗前相应的多种白细胞的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可包括:(xix)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或(x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与(x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其中与治疗前相应的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相比,治疗后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患有、疑似患有或可能发展癌症。所述癌症可以是例如CLL (例如B-CLL)。所述癌症可以是实体瘤例如但不限于结肠癌、乳癌、肺癌、肾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皮肤癌、神经系统的癌症、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癌、头颈癌、骨癌、眼癌、胃癌或肝癌。所述神经系统的癌症可以是成神经细胞瘤。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患有、疑似患有炎性病况和/或骨病或者处于发展所述炎性病况和/或骨病的风险之中。炎性病症和骨病是医学领域众所周知的。这些病症的每一种的实例在本文中有提供。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可包括将治疗有效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如果已经判定所述抗体在人体内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话。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任何上述方法可包括将抗CD200抗体例如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受试者,所述量和频率有效维持人体内的所述免疫调节效应。
本发明人也已发现,将抗CD200抗体给予具有包含多种表达CD200的癌细胞的癌症的患者时,所述癌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癌细胞已经进化出逃避人体免疫系统检查的多种方式,所述免疫系统在潜在的威胁生命的癌症在人体内发展之前可识别恶性细胞并杀死所述细胞,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监视。参见例如Geertsen等(1999) Int J Mol Med 3(1):49-57;Kerebijn等(1999) Crit Rev Oncol Hematol 31(1):31-53;和Pardoll (2003) Annu Rev Immunol 21:807-39。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一种可能机制是通过表达或过量表达免疫抑制性CD200蛋白。事实上,已经证明CD200蛋白在各种各样的人类癌细胞中表达或过量表达,所述癌细胞包括例如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前列腺癌细胞、乳癌细胞、结肠癌细胞和脑癌细胞。参见例如Kawasaki等(2007)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64(4):778-782;Kretz-Rommel等(2007), 出处同上;和Siva等(2008)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57(7):987-96。因此,尽管本公开内容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束缚,但本发明人相信,癌细胞上的抗CD200抗体依赖性的CD200下调减少对免疫监视的抑制并允许免疫系统更有效识别和抗击癌症。因此,据信以足以维持在人体内使癌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的量和频率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是有益的。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的抗CD200抗体的给药方案在本文中提供。这样的给药方案的两个非穷尽的、非限制性实例是以较高量(例如大于200 mg/m2)和/或较低量(例如小于或等于200 mg/m2)、但以增加的频率(例如至少每12天1次)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本文提供额外的实例。
此外,正如在本文所给出的工作实施例中详述的那样,本发明人进一步报告了一项发现,该发现基于所观察到的按照每月1次的给药方案给予患者的抗CD200抗体samalizumab的药效动力学特性。具体地讲,在剂量介于50 mg/m2至200 mg/m2之间(包括端值)的每月1次的给药方案下,抗体在患者中的免疫调节效应是瞬时的,在大约第14天受影响的细胞群体恢复(或接近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然而,给予第2个剂量的samalizumab,对特定细胞群体(例如CD200+癌细胞、CD200+ T细胞等)再次产生免疫调节效应。给予更高剂量(例如300 mg/m2至500 mg/m2)导致人体内更持续的免疫调节效应。因此,本发明人得出结论:以更高量和/或更高频率给予所述抗体从而维持患者中的免疫调节效应,将更有效治疗人的疾病(例如癌症、骨病或炎性病症)。
因此,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具有癌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果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的话,将所述抗CD200抗体以有效治疗癌症的量和/或频率给予所述人。所述判定可包括例如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受癌症所累的患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有效维持人体内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的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患者,从而治疗所述患者的癌症。所述免疫调节效应可由例如一种或多种本文所述的任何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变化来表明,所述标记包括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脾细胞或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参见以下)。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不包括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或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所述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所述量和频率有效维持所述患者的一种或多种以下条件(例如通过分析(例如测量、检测或定量测定)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而测定):(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而言降低的调节性T细胞浓度;(i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而言增加的CD8+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ii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而言增加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iv)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淋巴细胞浓度而言降低的CD200+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v)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淋巴细胞浓度而言CD200R+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增加;(v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应比率而言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vi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活化T细胞与T regs之比而言至少2:1 (例如至少3:1、至少4:1、至少5:1、至少6:1或至少7:1)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T regs)百分比之比;(viii)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ix)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和(x)在其中癌症包含多种表达(或过量表达) CD200的细胞的实施方案中,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相应的多种CD200+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而言多种CD 200+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在已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2次或更多次的实施方案中,理解的是,可以(但不一定非得是)相对于(或相比于)在抗CD200抗体的第1个剂量之前、抗CD200抗体的最近给予或介于给予患者的抗CD200抗体的剂量之间的相应参数值进行对一个或多个上述参数的评价。例如,在已随时间将5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患者的实施方案中,相对于第5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淋巴细胞浓度而言CD200+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的浓度降低,可表明作为给予所述抗体的结果,在所述患者中已发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抗CD200抗体以在癌症治疗期间维持患者的所有前述条件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患者至少4周(例如,至少5周、6周、7周、8周、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10个月、11个月、1年、13个月、14个月、15个月、16个月、1年半、2年、3年或4年或更长)。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的癌症治疗方法可包括将抗CD200抗体例如完整抗体以以下单剂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患者,所述单剂量大于或等于100 (例如大于或等于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525、550、575或600) mg/m2,所述频率为每周至少约1次(例如每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15天、16天、17天、18天、19天或20天至少1次),根据具体患者的不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每周至少1次(例如每2周或3周至少1次)。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单剂量的所述抗CD200抗体可介于100-600 mg/m2之间(包括端值)(例如介于150-600、200-600、300-600、100-500、100-400、100-300、100-200、200-500、200-400、200-300、300-500、400-500或300-500 mg/m2之间(包括端值))并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给予患者例如每7天至少1次。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患者可每天(例如每2天或每3天) 1次接受一个剂量的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如上所述,理解的是,根据各患者参数(例如高度、体重、性别、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并存病和额外药物治疗)的不同,可修改所述抗CD200抗体的频率和量中的一种或这两种,以维持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测定用以维持患者的一种或多种免疫调节效应条件的合适的给药策略的方法在本文中有描述(如下所述)。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提供用于治疗癌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癌症患者从而治疗所述癌症: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所述量和频率有效维持所述患者的活化T细胞增加的浓度。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测定活化T细胞的浓度在所述患者中是否已增加。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的特征还在于用于治疗癌症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癌症患者从而治疗所述癌症:与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所述量和频率有效维持所述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降低的浓度。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的特征还在于用于治疗癌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癌症患者:所述量和频率有效维持所述患者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T regs)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例如至少3:1、至少4:1、至少5:1、至少6:1或至少7:1) (例如通过分析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而测定)。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性T细胞可以是例如CD3+CD4+CD25+FoxP3+ T细胞或CD3+CD4+FoxP3+ T细胞。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化T细胞可以是例如CD3+CD4+CD25+ FoxP3neg T细胞或CD3+CD4+FoxP3neg T细胞。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确定用于治疗患者的抗CD200抗体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患者经医师判定为将会或很可能会因抗CD200抗体治疗而获益的患者(例如患有癌症、骨病或炎性病症的患者)。所述方法包括例如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建立患者中所产生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峰值水平或最大水平并监测所述患者(例如通过分析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远离效应的该峰值水平的变化,其中效应的该峰值水平的该变化的时机(例如在需要额外剂量来维持效应的该峰值水平之前,以给定剂量在患者中维持效应的该峰值水平的持续时间)决定了所述患者的给药方案,其中医师决定在治疗期间在所述患者中维持免疫调节效应的峰值水平所需的抗CD200抗体的量和/或给予所述抗体的频率。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额外剂量(以更高剂量和/或比原先预定的更快)的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如果免疫调节效应的水平自对所述患者所观察到的峰值免疫调节效应变化达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高) %的话。例如,医师可观察到在给予第1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后,CD200+白细胞浓度减低至治疗后的浓度X,浓度X代表患者的免疫调节效应的峰值水平。当医师观察到治疗后的CD200+白细胞浓度自X增加至少5% (见上)时,医师可选择将额外剂量的抗CD200抗体(以更高量或以与开始剂量相同的量,但比医师预期的更快)给予患者,从而恢复和维持CD200+白细胞浓度在浓度X以下。
因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用于确定抗CD200抗体的给药方案的方法可包括监测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患者的所需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水平,从而确定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给药方案在用抗体治疗期间足以维持患者的免疫调节效应。患者免疫调节效应峰值水平的变化的发生,可触发将更高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患者和/或更频繁地将抗CD200抗体给予患者,从而维持患者免疫调节效应的峰值水平并因此确定达到这种维持的抗体给药方案。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可包括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从而在所述患者中产生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正如通过患者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而表明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监测生物标记的以下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2、3、4、5、6、7、8、9或10种或更多种):(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而言降低的调节性T细胞浓度;(i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8+白细胞浓度而言增加的CD8+白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ii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而言增加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iv)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而言降低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v)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人体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而言CD200R+白细胞(例如CD200R+ T细胞)浓度增加;和(v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人体内活化T细胞与T regs之比而言至少2:1 (例如至少3:1、至少4:1、至少5:1、至少6:1或至少7:1)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T regs)百分比之比。可如本文所述地监测额外变化。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与治疗前相应的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相比,治疗后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与治疗前相应的多种细胞的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的多种脾细胞和/或骨髓细胞(例如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理解的是,监测可包括例如测定合适的所选细胞类型(例如CD200+白细胞或CD200R+白细胞)的浓度;定量测定一种或多种表达标记例如CD200的表达水平;或测定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甚至一种或多种这些抗CD200抗体相关的生物标记状态的部分逆转,表明医师应当增加给予患者的抗CD200抗体的量和/或增加向患者给予抗CD200抗体的频率,从而在患者中维持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确定用抗CD200抗体治疗癌症患者的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患有包含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的癌症的患者;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从而降低癌细胞的CD200表达;和监测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确定所述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例如用抗体治疗期间足以维持癌细胞的降低的CD200表达水平(例如与治疗前水平相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10 (例如至少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高) %。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确定用抗CD200抗体治疗癌症患者的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给予癌症患者,从而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降低在获自所述患者的血液样品中测得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和监测所述患者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从而确定所述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用抗体治疗癌症期间在患者中足以维持降低的CD200+ T细胞浓度。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降低至少10 (例如至少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高)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选自CD200+/CD4+ T细胞、活化CD200+/CD4+ T细胞或CD200+/CD8+ T细胞。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确定用抗CD200抗体治疗癌症患者的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给予癌症患者,从而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对照表达水平相比降低获自所述患者的血液样品中的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监测所述患者的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确定所述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用抗体治疗癌症期间在患者中足以维持白细胞的降低的CD200表达水平(与对照样品相比降低)。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10 (例如至少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高)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CD200+白细胞选自CD200+/CD4+ T细胞、活化CD200+/CD4+ T细胞或CD200+/CD8+ T细胞。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确定用抗CD200抗体治疗癌症患者的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给予癌症患者,从而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增加在获自所述患者的血液样品中测得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和监测所述患者的CD200R+白细胞浓度,从而确定所述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用抗体治疗癌症期间在患者中足以维持增加的CD200R+白细胞浓度(与对照样品相比增加)。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至少10 (例如至少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或更高)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CD200R+ T细胞选自CD200R+/CD4+ T细胞和活化CD200R+/CD4+ T细胞。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确定用抗CD200抗体治疗癌症患者的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给予癌症患者,从而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增加在获自所述患者的血液样品中测得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监测所述患者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从而确定所述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用抗体治疗癌症期间在患者中足以维持白细胞的增加的CD200R表达水平(例如与治疗前表达水平相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增加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至少10 (例如至少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或更高)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白细胞是T细胞例如CD4+ T细胞或活化CD4+ T细胞。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患有包含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的癌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以下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所述量和频率足以降低所述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例如与治疗前表达水平相比),从而治疗所述人的癌症。所述方法也可包括针对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的降低来监测所述人。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还在于用于治疗患有癌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以下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所述量和频率足以导致癌症患者血液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降低,从而治疗所述人的癌症。所述方法也可包括针对患者血液中的CD200+白细胞的降低来监测所述人。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患有癌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以下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所述量和频率足以导致癌症患者血液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从而治疗所述人的癌症。所述方法可包括针对所述患者血液中的CD200+白细胞的降低监测所述人。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患有癌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以下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所述量和频率足以降低癌症患者血液中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治疗所述人的癌症。所述方法也可包括所述患者血液中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的降低来监测人。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患有癌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以下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所述量和频率足以导致癌症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从而治疗所述人的癌症。所述方法也可包括针对所述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的降低监测所述人。
在任何上述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癌症可以是包含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的癌症。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癌症是包含相对于相同组织学类型的非癌细胞而言过量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的癌症。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例如人或患者)是未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例如B细胞CLL的受试者。
在本文所述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单剂量的抗CD200抗体足以在人体内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单剂量的抗CD200抗体足以对患者的癌症产生有临床意义的效应。在本文所述的治疗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将两个剂量或更多个剂量(例如3、4、5、6、7、8、9或10个或更多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有需要的患者,例如以治疗所述患者的癌症、炎性病症或骨病。在将两个剂量或更多个剂量的抗体给予人(例如患者)的实施方案中,两个剂量或更多个剂量的每一个可相隔至少7 (例如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或更多)天给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至少1个(例如至少2、3、4、5或6个)月的过程中将两个剂量或更多个剂量给予患者。例如,医师可选择将至少4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癌症患者,每个剂量每2周(14天)给予1次持续2个月。理解的是,医师可选择按照相同或不同给药方案继续治疗。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罹患选自骨病和炎性病症的病症的患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患者从而治疗所述患者的病症:所述量和频率有效维持人体内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所述免疫调节效应可由例如任何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来表明。也就是说,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所述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所述量和频率有效维持所述患者的一种或多种以下条件(例如通过分析(例如测量、检测或定量测定)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而测定): (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而言降低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i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而言增加的CD8+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iii)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而言增加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iv)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淋巴细胞浓度而言降低的CD200+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v)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淋巴细胞浓度而言CD200R+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增加;(vi) 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应比率而言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vii) 相对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活化T细胞与T regs之比而言至少2:1 (例如至少3:1、至少4:1、至少5:1、至少6:1或至少7:1)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T regs)百分比之比;(viii)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和(ix)与第一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与治疗前相应的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相比,治疗后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与治疗前相应的多种细胞的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的多种脾细胞和/或骨髓细胞(例如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已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2次或更多次的实施方案中,理解的是,可以(但不一定非得是)相对于(或相比于)在所述抗体的第1个剂量之前、抗CD200抗体的最近给予或介于所述抗体的两次给予的剂量之间的相应参数值进行对一个或多个上述参数的评价。。例如,在已随时间将5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患者的实施方案中,相对于第5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淋巴细胞浓度而言CD200+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降低,可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已作为给予所述抗体的结果在所述患者中发生。例如,在已随时间将5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患者的实施方案中,相对于第3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但在第4次给予所述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淋巴细胞浓度而言,CD200+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降低,可表明作为给予所述抗体的结果,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已在所述患者中发生。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还在于用于治疗罹患骨病或炎性病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从而治疗所述人的骨病或炎性病症:所述量和频率足以降低所述人血液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所述方法也可包括监测所述人血液中CD200+ T细胞的降低。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罹患骨病或炎性病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从而治疗所述人的骨病或炎性病症:所述量和频率足以导致所述人的血液中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所述方法可包括监测所述人血液中CD200+白细胞的降低。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罹患骨病或炎性病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从而治疗所述人的骨病或炎性病症:所述量和频率足以降低所述人血液中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所述方法也可包括监测所述人血液中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的降低。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罹患骨病或炎性病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从而治疗所述人的骨病或炎性病症:所述量和频率足以导致所述人血液中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所述方法也可包括监测所述人血液中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的降低。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还在于用于治疗罹患骨病或炎性病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从而治疗所述人的骨病或炎性病症:所述量和频率足以降低所述人血液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所述方法也可包括监测所述人血液中CD200+ T细胞的降低。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还在于导致患者血液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例如CD4+ T细胞)浓度降低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有效降低有需要的患者血液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的量给予所述患者。所述患者可患有、疑似患有癌症、炎性病症或骨病或者处于发展所述疾病的风险之中。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还在于导致患者血液中的CD200R+白细胞(例如T细胞例如CD4+ T细胞)浓度增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给予有需要的患者:所述量有效导致所述患者血液中的CD200R+白细胞(例如T细胞例如CD4+ T细胞)浓度增加。所述患者可患有、疑似患有癌症、炎性病症或骨病或者处于发展所述疾病的风险之中。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还在于用于降低患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例如T细胞例如CD4+ T细胞)的CD200表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有效降低所述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的CD200表达的量给予有需要的患者。所述患者可患有、疑似患有癌症、炎性病症或骨病或者处于发展所述疾病的风险之中。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还在于导致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例如T细胞例如CD4+ T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有效导致所述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的量给予有需要的患者。所述患者可患有、疑似患有癌症、炎性病症或骨病或者处于发展所述疾病的风险之中。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在有需要的患者(例如癌症患者)中增加活化T细胞的浓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其用量和频率能有效增加所述患者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在有需要的患者(例如癌症患者)中降低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所述量和频率有效降低所述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在有需要的患者(例如癌症患者)中增加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所述量和频率有效增加患者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到至少2:1 (例如至少3:1、4:1、5:1、6:1或甚至7:1或更高)。
在任何上述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癌症(或所述患者罹患的癌症)包含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癌症(或所述患者罹患的癌症)包含多种细胞,所述细胞相对于与所述癌症所来源的细胞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非癌细胞而言过量表达CD200。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结合本文所述的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任何方法,实施任何上述治疗方法。
本发明人也已发现在癌症患者中存在的外周肿瘤负荷(例如B CLL肿瘤细胞负荷)与T细胞的浓度之间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癌症患者中存在的非癌T细胞的浓度越大,所述患者的肿瘤负荷也就越低。尽管该发现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限制,但是本发明人相信癌症患者可因抗CD200抗体治疗而获得增大的益处,如果所述癌症患者在治疗时在其体内具有正常或升高水平的正常T细胞的话。换句话说,本发明人已经确定抗CD200抗体治疗在具有完整免疫系统(或并非无免疫应答的)的患者中有可能具有更多功效和/或更强的免疫调节效应,所述免疫系统为例如能够引发针对患者中存在的癌症的免疫应答的免疫系统。如下所述,在samalizumab治疗之前未接受在先化疗的所有4个癌症患者,在samalizumab治疗之后都具有临床稳定或改善的疾病。事实上,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未接受免疫抑制性或化疗性治疗的患者102-502,表现出与本文所述的多种生物标记的变化相关的肿瘤负荷的显著降低,所述变化包括CD45+ B CLL细胞浓度显著降低,CD8+ T细胞增加,调节性T细胞降低,活化T细胞增加,和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
因此,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例如治疗方法,例如本文所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例如患者或人)是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未接受免疫抑制性治疗和/或化疗性治疗的受试者。化疗性和免疫抑制性治疗的实例在本文有描述并且是本领域已知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或患者或人在给予第一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之前不到2个月(例如不到8周、7周、6周、5周、1个月、30天、25天、20天、15天或10天)未接受免疫抑制性或化疗性治疗。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是具有能够引发针对受试者癌症的免疫应答的免疫系统的受试者。也就是说,所述受试者(例如患者)并非无免疫应答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在将第1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患者之前不到2个月未接受化疗药或能够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的任何其它药物。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患者为如通过例如若干市售HIV感染测试中的任一种所确定的未感染HIV的患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患者为没有活性HIV感染的患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仅在抗CD200抗体存在时(也就是说,在给予所述受试者之后由所述抗体产生的免疫调节效应的帮助下),患者的免疫系统能够引发针对癌症的免疫应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甚至在抗CD200抗体不存在时,所述受试者的免疫系统能够引发针对癌症的免疫应答,所述抗体增强免疫系统引发针对癌症的免疫应答的能力。测定所述受试者的免疫系统是否能够引发免疫应答的一种方法是测定所述受试者血液中的CD3+细胞浓度。额外的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并且在本文中有描述。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选择癌症患者用于用抗CD200抗体进行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判定所述患者是否具有免疫活性,和如果所述癌症患者具有免疫活性,则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癌症患者。所述方法可包括例如测定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免疫细胞亚类的浓度或绝对数量。表明免疫活性的示例性的细胞类型、亚类和细胞亚类的浓度范围和数量在本文有描述。参见标题为“治疗方法”的节(见下文)。测定得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细胞亚类浓度或绝对数量的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并在本文的工作实施例中举例说明。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定量测定癌症患者的生物样品中存在的CD3+细胞浓度,和如果生物样品中的CD3+细胞浓度足以帮助所述受试者的抗CD200治疗(例如如果CD3+细胞浓度大于300/微升)的话,将抗CD200抗体以有效治疗所述患者的癌症的量给予所述患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患者,如果生物样品中的CD3+/CD4+细胞浓度大于或等于200个细胞/微升的话。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患者,如果生物样品中的CD3+/CD4+细胞浓度大于或等于400个细胞/微升的话。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患者,如果生物样品中的CD3+/CD8+细胞浓度大于或等于150个细胞/微升的话。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患者,如果生物样品中的CD3+/CD8+细胞浓度大于或等于500个细胞/微升的话。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是IgG1、IgG2、IgG3、IgG4、IgM、IgA1、IgA2、IgA、IgD或IgE抗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是鼠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单链抗体或人抗体。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具有降低(减少)的效应子功能或没有效应子功能的变体恒定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变体恒定区具有恒定区相应非变体形式的效应子功能活性的小于90% (例如小于85、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或1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变体恒定区具有恒定区相应非变体形式的效应子功能活性的约0-30 (例如约5-30、10-30、10-20、0-20、0-15、0-10、0-25或0-5) %。例如,本文所述的抗体可含有IgG1变体恒定区,其具有相应非变体IgG1恒定区效应子功能活性的例如小于20% (或在另一实例中,为0-20%)。与相应的非变体恒定区相比,所述变体抗CD200抗体恒定区可具有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活性降低或缺乏;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降低或缺乏;和与一种或多种Fc受体的结合降低。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这样的变体恒定区:其已经改造成包含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插入或缺失,导致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变体恒定区,其包含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i)改变的糖基化和(ii) Ala-Ala突变。改变的糖基化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i)一种或多种糖组分的变化;(ii)存在一种或多种额外的糖组分;和(iii)不存在一种或多种糖组分。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可包含例如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杂合IgG2/IgG4恒定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恒定区包含在位置265 (相对于Kabat编号,见下文)的取代,例如天冬氨酸265至丙氨酸的取代。参见例如Baudino等(2008) J Immunol 181:6664-6669。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恒定区包含1、2或3个以下取代:L234F、L235E或P331S,其已证明基本上降低其中存在它们的变体恒定区的ADCC和CDC活性。参见例如Organesyan等(2008) Acta Cryst D64:700-704。对恒定区进行额外修饰从而产生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恒定区,是本领域已知的并记载于本文。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抑制CD200与CD200R间的相互作用。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FTFSGFAMS (SEQ ID NO:4)的重链CDR1 (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SISSGGTTYYLDSVKG (SEQ ID NO:5)的重链CDR2 (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GNYYSGTSYDY (SEQ ID NO:6)的重链CDR3 (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RASESVDSYGNSFMH (SEQ ID NO:7)的轻链CDR1 (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RASNLES (SEQ ID NO:8)的轻链CDR2 (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QQSNEDPRT (SEQ ID NO:9)的轻链CDR3 (LCDR3)。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FNIKDYYMH (SEQ ID NO:10)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WIDPENGDTKYAPKFQG (SEQ ID NO:11)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KNYYVSNYNFFDV (SEQ ID NO:12)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SASSSVRYMY (SEQ ID NO:13)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DTSKLAS (SEQ ID NO:14)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FQGSGYPLT (SEQ ID NO:15)的LCDR3。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FNIKDYYIH (SEQ ID NO:16)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WIDPEIGATKYVPKFQG (SEQ ID NO:17)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LYGNYDRYYAMDY (SEQ ID NO:18)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KASQNVRTAVA (SEQ ID NO:19)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LASNRHT (SEQ ID NO:20)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LQHWNYPLT (SEQ ID NO:21)的LCDR3。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YSFTDYIIL (SEQ ID NO:22)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HIDPYYGSSNYNLKFKG (SEQ ID NO:23)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SKRDYFDY (SEQ ID NO:24)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KASQDINSYLS (SEQ ID NO:25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RANRLVD (SEQ ID NO:26)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LQYDEFPYT (SEQ ID NO:27)的LCDR3。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YTFTEYTMH (SEQ ID NO:28)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GVNPNNGGALYNQKFKG (SEQ ID NO:29)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RSNYRYDDAMDY (SEQ ID NO:30)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KSSQSLLDIDEKTYLN (SEQ ID NO:31)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LVSKLDS (SEQ ID NO:32)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WQGTHFPQT (SEQ ID NO:33)的LCDR3。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AFNIKDHYMH (SEQ ID NO:34)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WIDPESGDTEYAPKFQG (SEQ ID NO:35)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FNGYQALDQ (SEQ ID NO:36)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TASSSVSSSYLH (SEQ ID NO:37)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STSNLAS (SEQ ID NO:38)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RQYHRSPPIFT (SEQ ID NO:39)的LCDR3。
本发明人也已发现若干生物标记,其表明通过将抗CD200抗体给予患有自身免疫病的动物在人体内发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本发明人已观察到将抗CD200抗体给予动物之后,动物体内的若干白细胞(例如脾细胞)和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本发明人也已发现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动物之后,例如脾脏中的F4/80+淋巴细胞浓度增加。尽管本公开内容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束缚,但本发明人相信,对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患者的一种或多种这些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进行监测,可尤其用于判定所述抗CD200抗体在给予所述抗体的人体内是否能够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此外,一种或多种生物标记也可用于确定抗CD200抗体(例如samalizumab)的剂量——阈剂量(或治疗性给药方案),其通过其在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足以达到对疾病具有临床意义的效果(即足以治疗疾病例如癌症或自身免疫病)。正如工作实施例所述,抗CD200抗体在自身免疫病小鼠模型中能够降低自身免疫抗体的浓度。
因此,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的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所述淋巴细胞可以是例如脾细胞或骨髓细胞亚类。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CD200+淋巴细胞亚类可以是例如CD3+/CD200+淋巴细胞、CD45R+/CD200+淋巴细胞、CD5+/CD200+淋巴细胞、CD19+/CD200+淋巴细胞、CD138+/CD200+淋巴细胞或CD200R+/CD200+淋巴细胞。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或多种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5%、10%、20%、30%、40%、50%、60%、70%或80%或更多,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在所述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样品是血液样品。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样品包括脾细胞或骨髓细胞或由它们组成。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的相同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所述CD200+骨髓细胞亚类可以是例如Igk+/CD200+骨髓细胞、CD138+/CD200+骨髓细胞、c-kit+/CD200+骨髓细胞或c-kit+/CD200+/Lin-/ 骨髓细胞。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5%、10%、20%、30%、40%、50%、60%、70%或80%或更多,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CD200+骨髓细胞亚类浓度相比,所述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在任何上述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是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人的相同类型的生物样品。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定量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所述白细胞可以是例如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或脾细胞。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CD200+白细胞可以是例如CD3+/CD200+白细胞、CD45R+/CD200+白细胞、CD5+/CD200+白细胞、CD19+/CD200+白细胞、CD138+/CD200+白细胞或CD200R+/CD200+白细胞。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10%、20%、30%、40%、50%、60%、70%或80%或更多,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定量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CD200+骨髓细胞是例如Igk+/CD200+骨髓细胞、CD138+/CD200+骨髓细胞、c-kit+/CD200+骨髓细胞或c-kit+/CD200+/Lin-/ 骨髓细胞。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10%、20%、30%、40%、50%、60%、70%或80%或更多,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对照样品是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人的相同类型的生物样品。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ii)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其中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 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骨髓细胞浓度;(ii) 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 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骨髓细胞浓度,其中与治疗前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骨髓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 定量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ii) 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 定量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 定量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ii) 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 定量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包括人的医学概况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概况包括有关以下的至少一项的信息:(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基于计算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 接收包括人的医学概况的数据,所述概况包括有关以下的至少一项的信息:(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B)至少处理含有所述信息的数据部分以判定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1)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2)与治疗前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骨髓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3)与治疗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或(4)与治疗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基于计算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提供有关以下至少一项的信息:(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II)将所述信息输入计算机;和(III)利用计算机和输入信息,计算表明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参数。(1)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2)与治疗前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骨髓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3)与治疗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或(4)与治疗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所述方法可包括输出所述参数。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患有、疑似患有癌症或者可能发展癌症。所述癌症可以是例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例如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所述癌症可以是实体瘤,例如结肠癌、乳癌、肺癌、肾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皮肤癌、神经系统的癌症、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癌、头颈癌、眼癌、胃癌或肝癌。所述神经系统的癌症可以是例如成神经细胞瘤。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患有、疑似患有炎性病症或骨病或者处于发展所述疾病的风险之中。所述炎性病症可以是例如自身免疫病,例如溶血性病症。所述自身免疫病可以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所述自身免疫病可以是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1型糖尿病、古德帕斯彻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格-巴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IgA肾病、硬皮病、斯耶格伦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yematosus)、狼疮性肾炎、肾小球性肾炎、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寻常型天疱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冷凝集素病、抗磷脂综合征、温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桥本氏病(Hashimoto's diseas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肺胆汁性肝硬化(pulmonary biliary cirrhosis)或米勒-费希尔综合征(Miller Fisher syndrome)。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选自CD3+/CD200+淋巴细胞、CD45R+/CD200+淋巴细胞、CD5+/CD200+淋巴细胞、CD19+/CD200+淋巴细胞、CD138+/CD200+淋巴细胞和CD200R+/CD200+淋巴细胞。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选自Igk+/CD200+骨髓细胞、CD138+/CD200+骨髓细胞、c-kit+/CD200+骨髓细胞和c-kit+/CD200+/Lin-骨髓细胞。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给予所述人治疗有效量的所述抗CD200抗体,如果已经判定所述抗体在人体内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话。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患者的抗CD200抗体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给予患者抗CD200抗体,从而与对照样品中相同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降低获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浓度,其中所述患者罹患选自癌症、炎性病症或骨病的病症;和监测所述患者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从而确定所述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用抗体治疗所述病症期间在患者中足以维持降低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10%、20%、30%、40%、50%、60%、70%、80%或90%或更多。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选自CD3+/CD200+淋巴细胞、CD45R+/CD200+淋巴细胞、CD5+/CD200+淋巴细胞、CD19+/CD200+淋巴细胞、CD138+/CD200+淋巴细胞、CD200R+/CD200+淋巴细胞、CD200+/CD4+ T细胞、活化CD200+/CD4+ T细胞和CD200+/CD8+ T细胞。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样品包含所述患者的脾组织。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患者的抗CD200抗体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给予患者抗CD200抗体,从而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白细胞的CD200的对照表达水平相比,降低获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白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其中所述患者罹患选自癌症、炎性病症或骨病的病症;和监测所述患者的一种或多种白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确定所述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用抗体治疗癌症期间在患者中足以维持一种或多种白细胞亚类的降低的CD200表达水平。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或多种白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10%、20%、30%、40%、50%、60%、70%或80%或更高。
另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患者的抗CD200抗体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给予患者抗CD200抗体,从而与对照样品中相同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降低获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其中所述患者罹患选自癌症、炎性病症或骨病的病症;和监测所述患者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从而确定所述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用所述抗体治疗所述病症期间在患者中足以维持降低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浓度降低至少10%、20%、30%、40%、50%、60%、70%、80%或90%或更多。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选自Igk+/CD200+骨髓细胞、CD138+/CD200+骨髓细胞、c-kit+/CD200+骨髓细胞和c-kit+/CD200+/Lin-/ 骨髓细胞。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患者的抗CD200抗体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给予患者抗CD200抗体,从而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骨髓细胞的CD200对照表达水平相比,降低获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其中所述患者罹患选自癌症、炎性病症或骨病的病症;和监测所述患者的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确定所述患者的抗体给药方案,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用抗体治疗癌症期间在患者中足以维持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的降低的CD200表达水平。
再一方面,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用于治疗患有病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从而治疗所述人:所述量和频率足以降低癌症患者的CD200+白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的浓度,其中所述人罹患选自癌症、炎性病症和骨病的病症。所述方法可包括针对所述患者的CD200+白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的降低来监测所述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患者血液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患者脾脏的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所述方法可包括针对所述患者的白细胞或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的降低来监测所述人。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是IgG1、IgG2、IgG3、IgG4、IgM、IgA1、IgA2、IgA、IgD或IgE抗体。所述抗体可以是例如鼠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单链抗体或人抗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是如本文所述的具有降低的效应子功能或没有效应子功能的变体抗体。
在任何所述方法中,所述抗CD200抗体可以是本文所述的任一抗CD200抗体,例如但不限于samalizumab。
“多肽”、“肽”和“蛋白”可互换使用并意指氨基酸的任何肽连接的链,无论长度或翻译后修饰如何。本文所述的CD200蛋白可含有或是野生型蛋白或者可以是具有不超过50 (例如不超过1、2、3、4、5、6、7、8、9、10、12、15、20、25、30、35、40或50)个保守氨基酸取代的变体。保守取代通常包括以下各组内的取代:甘氨酸和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丝氨酸和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和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本文所述的CD200蛋白也包括所述蛋白的“抗原性肽片段”,其比全长CD200蛋白短,但保留全长蛋白在哺乳动物中诱导抗原性应答能力的至少10% (例如至少10%、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8%、至少99%、至少99.5%或100%或更多) (参见以下“产生抗体的方法”中的内容)。CD200蛋白的抗原性肽片段包括所述蛋白的末端缺失变体以及内部缺失变体。缺失变体可缺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个氨基酸区段(由两种或更多种氨基酸组成)或非毗邻的单个氨基酸。抗原性肽片段长度可以是至少6 (例如至少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5、60、65、70、75、80、85、90、95、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或200或更多)个氨基酸残基(例如在SEQ ID NO:1-3中的任一个中的至少6个毗邻氨基酸残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人CD200蛋白的抗原性肽片段的长度小于225 (例如小于200、190、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5、90、85、80、75、70、65、60、55、50、49、48、47、46、45、44、43、42、41、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或7)个氨基酸残基(例如在SEQ ID NO:1-3中的任一个中的小于225个毗邻氨基酸残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全长CD200蛋白的抗原性肽片段长度为至少6个、但小于225个氨基酸残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CD200蛋白可具有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与具有SEQ ID NO:1或SEQ ID NO:2 (参见以下)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人CD200蛋白具有大于或等于70 (例如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 %同一性。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CD200蛋白具有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百分比(%)定义为在比对候选序列和参考序列并在必要时引入空位以达到最大序列同一性百分比之后,在候选序列中与参考序列氨基酸相同的氨基酸的百分比。为测定序列同一性百分比的目的,可以本领域技术范围内的不同方式进行比对,例如采用公众可得的计算机软件,例如BLAST、BLAST-2、ALIGN、ALIGN-2或Megalign (DNASTAR)软件。用于测定比对的合适参数(包括为达到在所比较的序列全长内的最大比对所需的任何算法),可通过已知方法而确定。
示例性的人CD200蛋白及其抗原性肽片段的氨基酸序列是本领域已知的并在下文给出。
本文所用的术语“抗体”是指完整或完好的抗体分子(例如IgM、IgG (包括IgGl、IgG2、IgG3和IgG4)、IgA、IgD或IgE)或其任何抗原结合片段。该术语抗体包括例如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去免疫的抗体和完全人抗体。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包括例如单链抗体、单链Fv片段(scFv)、Fd片段、Fab片段、Fab’片段或F(ab’)2片段。scFv片段是单条多肽链,其同时包含scFv所来源的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另外,胞内抗体(intrabody)、微型抗体(minibody)、三链抗体(triabody)和双抗体(diabody) (参见例如Todorovska等(2001) J Immunol Methods 248(1):47-66;Hudson和Kortt (1999) J Immunol Methods 231(1):177-189;Poljak (1994) Structure 2(12):1121-1123;Rondon和Marasco (1997) 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 51:257-283,其公开内容各自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也包括在抗体的定义之中并且适用于本文所述的方法。双特异性抗体(包括DVD-Ig抗体;参见以下)也包括在术语“抗体”之中。双特异性抗体是单克隆抗体、优选人抗体或人源化抗体,其具有针对至少2种不同抗原的结合特异性。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科技术语都具有与本公开内容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相同的含义。在矛盾的情况下,以本文件(包括定义)为准。优选的方法与材料描述如下,尽管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和组合物的实践或测试中也可使用类似于或等同于本文所公开的那些的方法与材料。本文所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申请、专利和其它参考文献都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
根据以下描述、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本公开内容的其它特征和优势,例如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将会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简述
图1是线图,显示血清AUC (曲线下面积)对于用抗CD200抗体samalizumab进行的最初4轮(剂量)治疗的剂量依赖性线性增加。在AUC 分析中仅包括了接受4个剂量samalizumab的受试者。X轴描绘给予特定群组内的患者的抗体剂量(mg/m2) (参见以下实施例1和2)。Y轴代表AUC (对于第1、2、3和4个剂量),单位是(mg x小时) x mL-1。空心圆代表群组内各患者的个体AUC。箱/须线(whisker)代表各群组的平均AUC。
图2是一系列流式细胞术点线图,显示在经100 mg/m2抗CD200抗体samalizumab治疗的患者外周血中所观察到的CD200+ T细胞的降低。在图面(i)中,X轴代表由与所评价的细胞结合的抗CD19抗体/PerCP缀合物所产生的信号的相对荧光强度,Y轴代表由与所评价的细胞结合的抗CD3抗体/Alexa Fluor® 700所产生的信号的相对荧光强度。然后针对CD200表达和经结合samalizumab的证据二者探询图面(i)中鉴定的T细胞(图面ii至v)。在图面(ii)至(v)中,Y轴代表由与在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3+细胞(T细胞)结合的抗CD200抗体/FITC缀合物所产生的信号的相对荧光强度,X轴代表由与所述细胞结合的samalizumab特异性抗体(例如抗独特型抗体)/Alexa 647缀合物的相对荧光强度。图面(i)描绘在给予samalizumab之前得自患者的血液样品中细胞、尤其是血液样品中存在的CD3+群体和CD19+群体的流式细胞术分布图。图面(ii)描绘图面(i)的门控CD3+细胞的流式细胞术分布图,显示在第0天(在给予samalizumab之前)在(i)群体中的CD3+细胞浓度,所述细胞也是CD200+ (参见图面的左上象限),图面(iii)显示在给予samalizumab之后1天的所述CD3+细胞浓度。图面(iv)描绘在给予患者samalizumab之后7天在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CD3+细胞浓度的流式细胞术分布图(参见图面的左上象限)。图面(v)描绘显示在给予患者samalizumab之后14天在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CD3+细胞浓度的流式细胞术分布图(参见图面的左上象限)。大的实心箭头指示相关细胞群体。
图3是一系列线图,分别显示在将samalizumab给予患者之后在不同患者中CD200+/CD4+ T细胞降低的特性。对于线图的每一行,Y轴代表在患者生物样品中检测到的CD200+/CD4+ T细胞群体自基线的变化百分比。Y轴上标出的数字单位从各曲线顶端向下依次为:75、50、25、0、-25、-50、-75和-100。各个线图的X轴代表初始给予samalizumab之后以天计的时间。竖条代表给予samalizumab的当天。线图的各行对应于编号1-6的具体群组,。如以下工作实施例中详述的那样,群组6的患者接受每剂量500 mg/m2 samalizumab。群组5的患者接受每剂量400 mg/m2 samalizumab。给予群组4的患者的samalizumab的每个剂量为300 mg/m2。给予群组3的患者的samalizumab的每个剂量为200 mg/m2 samalizumab。群组2的患者接受每剂量100 mg/m2 samalizumab,群组1的患者接受每剂量50 mg/m2 samalizumab。各单独线图对应于各群组内的一个患者。不可评价的患者用划过一次的圆表示。图中仅显示4个剂量(轮)。群组7的单个患者的数据未包括在内。
图4是一系列流式细胞术直方图,显示在自经剂量为100 mg/m2的samalizumab治疗的患者获得的血液样品中的CD4+和CD8+ T细胞亚类上的CD200和CD200R表达的变化。所有图面中的Y轴都代表细胞数量。在图面(i)、(ii)、(v)、(vi)、(ix)和(x)中,X轴代表与细胞结合的抗CD200抗体/FITC缀合物的相对荧光强度。在图面(iii)、(iv)、(vii)和(viii)中,X轴代表与细胞结合的抗CD200R抗体/藻红蛋白缀合物的相对荧光强度。图面(i)描绘在接受samalizumab之前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CD3+ T细胞数量。图面(ii)描绘在接受samalizumab之后7天获得的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CD3+ T细胞数量。图面(iii)描绘接受samalizumab之前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R+/CD3+ T细胞数量。图面(iv)描绘接受samalizumab之后7天获得的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R+/CD3+ T细胞数量。图面(v)描绘在接受samalizumab之前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CD3+/CD4+ T细胞数量。图面(vi)描绘在接受samalizumab之后7天获得的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CD3+/CD4+ T细胞数量。图面(vii)描绘在接受samalizumab之前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R+/CD3+/CD4+ T细胞数量。图面(viii)描绘在接受samalizumab之后获得的7天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R+/CD3+/CD4+ T细胞数量。图面(ix)描绘在接受samalizumab之前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CD3+/CD8+ T细胞数量。图面(x)描绘在接受samalizumab之后7天获得的患者血液样品中的CD200+/CD3+/CD8+ T细胞数量。
图5是柱形图,显示在经samalizumab治疗的具有稳定或改善的疾病(“≥SD”;最右边的条柱分组)或者进展性疾病/不利事件(“PD/AE”;最左边的条柱分组)的患者子集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的降低。图内的每个条柱代表单个患者。Y轴代表最后访问时与基线(给予所述抗体之前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细胞浓度)相比,获自各患者的生物样品中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的变化百分比。
图6是一系列线图,分别显示在将不同剂量samalizumab给予患者之后在不同患者中B-CLL细胞的CD200+表达的降低。Y轴代表与患者样品中存在的B-CLL细胞结合的抗CD200抗体/FITC缀合物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自基线的变化百分比。Y轴上标出的数字单位从各曲线顶端向下依次为:50、0、-50和-100。X轴代表初始给予samalizumab之后以天计的时间。竖条代表给予samalizumab的当天。线图的各行对应于编号1-6的具体群组。如以下工作实施例中详述的那样,群组6的患者接受每剂量500 mg/m2 samalizumab。群组5的患者接受每剂量400 mg/m2 samalizumab。给予群组4的患者的samalizumab的每个剂量为300 mg/m2。给予群组3的患者的samalizumab的每个剂量为200 mg/m2 samalizumab。群组2的患者接受每剂量100 mg/m2 samalizumab,群组1的患者接受每剂量50 mg/m2 samalizumab。各单独线图对应于各群组内的一个患者。不可评价的患者用划过一次的圆表示。
图7A是线图,显示在CLL患者102-502中所观察到的samalizumab的免疫调节效应的实施方案。X轴代表时间,以天数计。图7A左边的Y轴代表在得自所述患者的血液样品中所测的CD45+ B-CLL细胞的百分比。图7A右边的Y轴代表获自患者的血液样品中的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垂直虚线代表将samalizumab给予患者的点。给予患者102-502的samalizumab的每个剂量是400 mg/m2
图7B是线图,显示在CLL患者102-502中所观察到的samalizumab的免疫调节效应的实施方案。X轴代表时间,以天数计。实心三角形代表循环CD45+ B CLL细胞的百分比。非实心三角形代表CD8+ T细胞的百分比。箭头指示代表CD4+ T细胞或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的线。图7B的Y轴代表所测群体中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垂直虚线代表将samalizumab给予患者的点。
图8A是线图,显示在第一个剂量之后患者102-502的CD200+/CD4+ T细胞百分比随时间降低。Y轴代表CD200+/CD4+ T细胞的百分比。X轴代表给予samalizumab之后的时间,以天数计。
图8B是线图,显示在第一个剂量之后患者102-502的B CLL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随时间降低。Y轴代表与患者样品中存在的B-CLL细胞结合的抗CD200抗体/FITC缀合物的平均荧光强度(MFI)。X轴代表给予samalizumab之后的时间,以天数计。
图9是线图,显示在患者102-502中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的变化。X轴代表时间,以天数计。Y轴代表所测群体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垂直虚线代表将samalizumab给予患者的点。
图10是线图,显示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具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小鼠中抗小鼠RBC自身抗体产生的延迟。Y轴代表在各组小鼠中自身抗体产生的发生率(%)。X轴代表检出各小鼠中存在自身抗体的时间。所评价的7组小鼠包括:用大鼠RBC免疫、但未经抗体治疗的小鼠(No Rx);用大鼠RBC免疫并经对照抗体治疗的小鼠(Cntrl Ab);用大鼠RBC免疫并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小鼠(抗体1);用大鼠RBC免疫并经环孢菌素治疗的小鼠(CsA);用大鼠RBC免疫并经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A治疗的小鼠(Cntrl Ab + CsA);用大鼠RBC免疫并经抗CD200抗体和环孢菌素A治疗的小鼠(抗体1 + CsA);和既不用大鼠RBC免疫、也未经抗体或环孢菌素治疗的小鼠(No-imm No Rx)。
图11是线图,显示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小鼠模型中抗CD200抗体对抗RBC抗体效价的影响。C57BL/6小鼠在研究的第0天经腹膜内(i.p.)给予2 x 108大鼠RBC 1次,并在此后于研究的其余时间中每周给予1次。然后将经大鼠RBC免疫的小鼠用5 mg/kg或1 mg/kg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治疗(抗体1;Ab 1);用5 mg/kg的不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治疗(抗体2;Ab 2);或用5 mg/kg对照抗体治疗(Cntl)。一组小鼠也仅用溶媒治疗。最后一组小鼠不接受免疫或抗体治疗(NC)。Y轴表示反映为OD405 x 血清稀释因子的相对荧光强度,X轴代表研究开始之后的天数。
图12是柱形图,显示自经抗CD200抗体治疗小鼠分离的脾细胞的抗原诱导的增殖的降低。Y轴代表在分离自各细胞群体的核酸中3H-胸苷放射性的每分钟平均计数。X轴代表单只小鼠,每组描绘3只。对于每只小鼠,4种检测结果是用仅培养基、小鼠红细胞(mRBC)、大鼠红细胞(rRBC)或牛血清白蛋白(BSA)所诱导的脾细胞增殖。组别1的小鼠经剂量为5 mg/kg的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抗体1)治疗。组别2的小鼠经剂量为1 mg/kg的抗体1治疗。组别3的小鼠经不与CD200结合的对照抗体治疗,组别4的小鼠不用抗体治疗或不用大鼠红细胞免疫。
图13是柱形图,显示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小鼠中CD200+脾细胞的降低。C57BL/6小鼠在研究的第0天经腹膜内(i.p.)给予2 x 108大鼠RBC 1次,和在此后于研究的其余时间中每周给予1次。然后将经大鼠RBC免疫的小鼠用5 mg/kg或1 mg/kg的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治疗(抗体1;Ab 1);用5 mg/kg的不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治疗(抗体2;Ab 2);或用5 mg/kg对照抗体治疗(Cntl)。一组小鼠也仅用溶媒治疗。最后一组小鼠不接受免疫或抗体治疗(Un-imm, No-Ab)。Y轴代表总的有活力的脾细胞群体中的CD200+细胞百分比。X轴代表单只小鼠,每组描绘3只。
发明详述
本公开内容涉及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和涉及生物标记,其用于测定是否已给予人在人体内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一种或多种抗体的剂量。特征还在于使用所述抗体和生物标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尽管决无意限制,但将示例性的抗CD200抗体及其CD200结合片段、缀合物、药物组合物和制剂、生物标记以及使用前述任一的方法详述如下并在工作实施例中举例说明。
组成
本公开内容特征在于与人CD200多肽结合的抗体(有时所述抗体在本文中称为“抗CD200抗体”)。特征还在于所述抗体的抗原结合(CD200结合)片段。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与人CD200蛋白的表位结合。例如,所述抗CD200抗体可与包含以下氨基酸序列或由其组成的人CD200蛋白的表位结合:
MERLVIRMPFSHLSTYSLVWVMAAVVLCTAQVQVVTQDEREQLYTPASLKCSLQNAQEALIVTWQKKKAVSPENMVTFSENHGVVIQPAYKDKINITQLGLQNSTITFWNITLEDEGCYMCLFNTFGFGKISGTACLTVYVQPIVSLHYKFSEDHLNITCSATARPAPMVFWKVPRSGIENSTVTLSHPNGTTSVTSILHIKDPKNQVGKEVICQVLHLGTVTDFKQTVNKGYWFSVPLLLSIVSLVILLVLISILLYWKRHRNQDREP (SEQ ID NO:1;Genbank检索号NP_005935.2)。SEQ ID NO:1表示全长的前体人CD200同种型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与包含以下氨基酸序列或由其组成的人CD200蛋白的表位结合:
MERLTLTRTIGGPLLTATLLGKTTINDYQVIRMPFSHLSTYSLVWVMAAVVLCTAQVQVVTQDEREQLYTPASLKCSLQNAQEALIVTWQKKKAVSPENMVTFSENHGVVIQPAYKDKINITQLGLQNSTITFWNITLEDEGCYMCLFNTFGFGKISGTACLTVYVQPIVSLHYKFSEDHLNITCSATARPAPMVFWKVPRSGIENSTVTLSHPNGTTSVTSILHIKDPKNQVGKEVICQVLHLGTVTDFKQTVNKGYWFSVPLLLSIVSLVILLVLISILLYWKRHRNQDREP (SEQ ID NO:2;Genbank检索号NP_001004196.2)。SEQ ID NO:2表示全长CD200同种型B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与具有以下氨基酸序列的人CD200蛋白中存在的表位结合:
VIRMPFSHLSTYSLVWVMAAVVLCTAQVQVVTQDEREQLYTTASLKCSLQNAQEALIVTWQKKKAVSPENMVTFSENHGVVIQPAYKDKINITQLGLQNSTITFWNITLEDEGCYMCLFNTFGFGKISGTACLTVYVQPIVSLHYKFSEDHLNITCSATARPAPMVFWKVPRSGIENSTVTLSHPNGTTSVTSILHIKDPKNQVGKEVICQVLHLGTVTDFKQTVNKGYWFSVPLLLSIVSLVILLVLISILLYWKRHRNQDRGELSQGVQKMT (SEQ ID NO:3;Genbank检索号CAA28943.1;McCaughan等(1987) Immunogenetics 25:329-335的图3)。SEQ ID NO:3是全长人CD200蛋白的示例性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与CD200蛋白的胞外部分内的表位结合。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可结合到CD200蛋白的以下表位上,所述表位在以下位置内或与以下位置重叠:(i) 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1-233;(ii) 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1-258;或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1-229。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与缺乏前导序列的人CD200蛋白的表位结合。例如,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可结合到CD200蛋白的以下表位上,所述表位在以下位置内或与以下位置重叠: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31-233,其对应于缺乏氨基端前导序列的成熟形式的人CD200同种型A的胞外部分。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可结合到CD200蛋白的以下表位上,所述表位在以下位置内或与以下位置重叠: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56-258,其对应于缺乏氨基端前导序列的成熟形式的人CD200同种型B的胞外部分。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可结合到CD200蛋白的以下表位上,所述表位在以下位置内或与以下位置重叠: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27-229,其对应于缺乏氨基端前导序列的成熟形式的人CD200的胞外部分。
“表位”是指在蛋白(例如人CD200蛋白)上由抗体所结合的位置。“重叠表位”包括至少1个(例如2、3、4、5或6)个共同氨基酸残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特异性结合到人CD200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人CD200蛋白,或成熟形式的CD200蛋白的胞外域)。术语“特异性结合”是指两种分子构成在生理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复合物(例如抗CD200抗体与CD200蛋白之间的复合物)。通常,当缔合常数(Ka)大于106 M-1时,就认为结合是特异性的。因此,抗CD200抗体与CD200蛋白特异性结合的Ka可为至少(或大于) 106 (例如至少或大于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或1015或更高) M-1。与人CD200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的实例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号7,408,041;7,427,665;7,435,412;和7,598,353,各专利的全部公开内容都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
若干示例性的抗CD200抗体的氨基酸序列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号7,408,041。例如,所述抗CD200抗体可包含以下Fab抗体之一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d1B10、d1A5、d1B5、c2aB7、c1A10或c2aA10,其示于美国专利号7,408,041的图23,图23所示序列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含有美国专利号7,408,041的图23所示的Fab抗体之一的配对的重链CDR和轻链CDR组。例如,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含有来自d1B10 Fab抗体的配对的CDR组:包含以下序列的重链CDR1 (HCDR1):GFTFSGFAMS (SEQ ID NO:4);包含以下序列的重链CDR2 (HCDR2):SISSGGTTYYLDSVKG (SEQ ID NO:5);包含以下序列的重链CDR3 (HCDR3):GNYYSGTSYDY (SEQ ID NO:6);包含以下序列的轻链CDR1 (LCDR1):RASESVDSYGNSFMH (SEQ ID NO:7);包含以下序列的轻链CDR2 (LCDR2):RASNLES (SEQ ID NO:8);和包含以下序列的轻链CDR3 (LCDR3):QQSNEDPRT (SEQ ID NO:9)。
在另一个实例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可含有来自d1A5 Fab抗体的配对的CDR组:(i)包含以下序列的HCDR1:GFNIKDYYMH (SEQ ID NO:10);包含以下序列的HCDR2:WIDPENGDTKYAPKFQG (SEQ ID NO:11);包含以下序列的HCDR3:KNYYVSNYNFFDV (SEQ ID NO:12);包含以下序列的LCDR1:SASSSVRYMY (SEQ ID NO:13);包含以下序列的LCDR2:DTSKLAS (SEQ ID NO:14);和包含以下序列的LCDR3:FQGSGYPLT (SEQ ID NO:15)。
在另一个实例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可包含来自d1B5 Fab抗体的配对的CDR组:包含以下氨基酸序列的HCDR1:GFNIKDYYIH (SEQ ID NO:16);包含以下氨基酸序列的HCDR2:WIDPEIGATKYVPKFQG (SEQ ID NO:17);包含以下氨基酸序列的HCDR3:LYGNYDRYYAMDY (SEQ ID NO:18);包含以下氨基酸序列的LCDR1:KASQNVRTAVA (SEQ ID NO:19);包含以下氨基酸序列的LCDR2:LASNRHT (SEQ ID NO:20);和包含以下氨基酸序列的LCDR3:LQHWNYPLT (SEQ ID NO:21)。
在另一个实例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可含有来自c2aB7 Fab抗体的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YSFTDYIIL (SEQ ID NO:22)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HIDPYYGSSNYNLKFKG (SEQ ID NO:23)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SKRDYFDY (SEQ ID NO:24)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KASQDINSYLS (SEQ ID NO:25)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RANRLVD (SEQ ID NO:26)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LQYDEFPYT (SEQ ID NO:27)的LCDR3。
在再一个实例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可含有来自c1A10 Fab抗体的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YTFTEYTMH (SEQ ID NO:28)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GVNPNNGGALYNQKFKG (SEQ ID NO:29)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RSNYRYDDAMDY (SEQ ID NO:30)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KSSQSLLDIDEKTYLN (SEQ ID NO:31)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LVSKLDS (SEQ ID NO:32)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WQGTHFPQT (SEQ ID NO:33)的LCDR3。
并且在再一个实例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可含有来自c2aA10 Fab抗体的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AFNIKDHYMH (SEQ ID NO:34)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WIDPESGDTEYAPKFQG (SEQ ID NO:35)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FNGYQALDQ (SEQ ID NO:36)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TASSSVSSSYLH (SEQ ID NO:37)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STSNLAS (SEQ ID NO:38)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RQYHRSPPIFT (SEQ ID NO:39)的LCDR3。
抗CD200抗体的额外的示例性CDR组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号7,427,665。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是samalizumab。
测定抗体与蛋白抗原是否结合和/或测定抗体与蛋白抗原的亲和力的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例如,可采用各种技术检测和/或定量测定抗体与蛋白抗原的结合,所述技术例如但不限于蛋白质印迹、斑点印迹、表面等离振子共振(SPR)方法(例如BIAcore系统;Pharmacia Biosensor AB, Uppsala, Sweden和Piscataway, N.J.)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法。参见例如Harlow和Lane (1988)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Benny K. C. Lo (2004) “Antibody Engineering: Methods and Protocols,” Humana Press (ISBN: 1588290921);Borrebaek (1992) “Antibody Engineering, A Practical Guide,” W.H. Freeman和Co., NY;Borrebaek (1995) “Antibody Engineering,” 第2版,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Y, Oxford;Johne等(1993) J Immunol Meth 160:191-198;Jonsson等(1993) Ann Biol Clin 51:19-26;和Jonsson等(1991) Biotechniques 11:620-627。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可交叉封闭(crossblock)与在人CD200蛋白内或与之重叠的表位结合的另一抗体的结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可交叉封闭与在人CD200蛋白肽片段内或与之重叠的表位结合的抗体的结合。所述肽片段可以是具有例如SEQ ID NO:1-3中任一个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人CD200蛋白的片段。本文所述的术语“交叉封闭抗体”是指相对于该抗体不存在时抗CD200抗体与CD200蛋白上的表位的结合量而言,减少抗CD200抗体与所述表位的结合量的抗体。确定第一抗体是否交叉封闭第二抗体与表位结合的合适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
鉴定特定抗体(例如抗CD200抗体)与之结合的表位的方法也是本领域已知的。例如,可通过测定抗体与CD200蛋白的若干(例如3、4、5、6、7、8、9、10、15、20或30个或更多个)重叠肽片段(例如具有例如SEQ ID NO:1-3中任一个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蛋白的若干重叠片段)的结合,来鉴定抗CD200抗体的结合表位。然后将每个不同的重叠肽结合到固相支持体的独特地址,例如多孔测定板的不同孔。然后,通过在测定板中将抗CD200抗体与每种肽在以下条件下接触达以下时间量来探询所述抗体:所述时间量和条件允许所述抗体与其表位结合。通过洗涤各孔而除去未结合的抗CD200抗体。然后,将与所述抗CD200抗体(如果板孔中存在的话)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第二抗体与各孔接触,并通过洗涤步骤除去未结合的第二抗体。在孔中由可检测标记的第二抗体所产生的可检测信号的存在情况或量,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与缔合在孔上的特定肽片段的结合情况。参见例如Harlow和Lane (出处同上), Benny K. C. Lo (出处同上)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布号20060153836,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也可用BIAcore色谱技术(参见例如Pharmacia BIAtechnology Handbook, “Epitope Mapping,” 6.3.2节, (1994年5月);和Johne等(1993) J Immunol Methods 160:191-8)来鉴定抗体所结合的特定表位。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与细胞表面上表达的人CD200多肽结合。测定抗体是否与细胞表面上表达的蛋白结合的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并描述于例如Petermann等(2007) J Clin Invest 117(12):3922-9;Rijkers等(2008) Mol Immunol 45(4):1126-35;和Kretz-Rommel (2007) J Immunol 178(9):5595-605。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抑制CD200蛋白与CD200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测定物质(例如抗体)是否抑制CD200与CD200R间的相互作用的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并描述于例如Hatherley和Barclay (2004) Eur J Immunol 34(6):1688-94。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在体外和/或体内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测定抗体是否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合适的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并描述于例如PCT公布号WO 08/089022和Cui等(2007)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4(36):14436-14441。例如,可在例如RANKL和M-CSF存在时,在抗CD200抗体存在或不存在时,培养鼠骨髓细胞。与所述抗体不存在时形成的破骨细胞的百分比相比,在所述抗体存在时自骨髓细胞形成的破骨细胞的百分比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体外抑制破骨细胞形成。
因为CD200表达在正常细胞例如内皮细胞上,虽然比癌细胞上的水平更低,但是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为有利的是,给予具有这样的恒定区的变体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所述恒定区经修饰使得其不能介导ADCC或CDC或者具有降低的介导ADCC或CDC的能力。这样的修饰可用于限制对正常细胞的破坏。在一些活化的正常细胞(例如活化T细胞)上CD200表达也被上调,使所述细胞易于被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杀伤。可为有利的是,使用缺乏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以避免这些细胞因ADCC或CDC而被杀伤。可通过用没有效应子功能的恒定区(例如IgG2/IgG4融合恒定区)置换具有效应子功能的免疫球蛋白恒定区(例如IgG1恒定区),而消除抗CD200抗体的效应子功能。消除效应子功能的额外方法如下所述。
效应子功能
抗体和抗体-抗原复合物与免疫系统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各种各样的反应,在本文中称为效应子功能。示例性的效应子功能包括Fc受体结合、吞噬、细胞表面受体(例如B细胞受体;BCR)的下调等。其它效应子功能包括ADCC (其中抗体与天然杀伤(NK)细胞或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导致细胞死亡)和CDC (其是通过补体级联激活而诱导的细胞死亡)(有关综述参见Daeron (1997) Annu Rev Immunol 15:203-234;Ward和Ghetie (1995) Therapeutic Immunol 2:77-94;和Ravetch和Kinet (1991) Annu Rev Immunol 9:457-492)。这样的效应子功能通常需要与结合结构域(例如抗体可变域)结合的Fc区并可使用本文所公开的多种测定而评价。
若干抗体效应子功能,包括ADCC,是由Fc受体(FcR)介导的,所述受体结合抗体的Fc区。在ADCC中,NK细胞或巨噬细胞与抗体复合物的Fc区结合并促使靶细胞溶解。NK细胞上的FcR的交联触发穿孔蛋白/粒酶介导的细胞毒性,而在巨噬细胞中,这样的交联促使介质的释放,所述介质例如一氧化氮(NO)、TNF-α和活性氧物质。对于CD200阳性靶细胞,抗CD200抗体与靶细胞结合,Fc区引导效应子功能到靶细胞。可通过改变抗体的Fc和/或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翻译后修饰,来调节抗体对特定FcR的亲和力,由此调节由抗体介导的效应子活性。
FcR按其对免疫球蛋白同种型的特异性而定义;IgG抗体的Fc受体称为FcγR,IgE的称为FcεR,IgA的称为FcαR等。已鉴定出FcγR的3个亚类:FcγRI (CD64)、FcγRII (CD32)和FcγRIII (CD16)。因为各FcγR亚类由2或3个基因编码,可变RNA剪接导致多种转录物,存在在FcγR同种型方面的广泛多样性。编码FcγRI亚类(FcγRIA、FcγRIB和FcγRIC)的3个基因簇集在染色体1长臂的区1q21.1;编码FcγRII同种型(FcγRIIA、FcγRIIB和FcγRIIC)的基因和编码FcγRIII (FcγRIIIA和FcγRIIIB)的2个基因都簇集在区1q22。这些不同FcR亚型表达在不同细胞类型上(综述参见Ravetch和Kinet (1991) Annu Rev Immunol 9:457-492)。例如,在人中,FcγRIIIB仅在嗜中性粒细胞上发现,而FcγRIIIA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天然杀伤(NK)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发现。要注意的是,FcγRIIIA是NK细胞上存在的唯一FcR,NK细胞是牵涉ADCC的一种细胞类型。
FcγRI、FcγRII和FcγRIII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受体;FcγRI在其胞外结构域中具有3个IgSF结构域,而FcγRII和FcγRIII在它们的胞外结构域中仅有2个IgSF结构域。另一类Fc受体是新生儿Fc受体(FcRn)。FcRn在结构上类似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并由非共价结合在β2-微球蛋白上的α-链组成。
先前已将人和鼠的抗体对FcγR的结合位点作图到由残基233-239组成的所谓的“低级铰链区” (EU索引编号,如Kabat等(1991) Sequences of Proteins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第5版. 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aryland所记载)。Woof等(1986) Molec Immunol 23:319-330;Duncan等(1988) Nature 332:563;Canfield和Morrison (1991) J Exp Med 173:1483-1491;Chappel等(1991)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8:9036-9040。对于残基233-239,已提及P238和S239可能参与结合。
可能参与FcγR结合的其它先前已提及的区域是:对于人FcγRI的G316-K338 (人IgG) (仅通过序列比较;未评价取代突变) (Woof等(1986) Molec Immunol 23:319-330);对于人FcγRIII的K274-R301 (人IgG1) (基于肽) (Sarmay等(1984) Molec Immunol 21:43-51);对于人FcγRIII的Y407-R416 (人IgG) (基于肽) (Gergely等(1984) Biochem Soc Trans 12:739-743 (1984));以及对于鼠FcγRII的N297和E318 (鼠IgG2b) (Lund等(1992) Molec Immunol 29:53-59)。
人效应细胞是表达一种或多种FcR并行使效应子功能的白细胞。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表达至少FcγRIII并行使ADCC效应子功能。介导ADCC的人白细胞的实例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天然杀伤(NK)细胞、单核细胞、细胞毒T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效应细胞可分离自其天然来源,例如分离自血液或PBMC。
在CDC,抗体-抗原复合物结合补体,导致补体级联的激活并产生膜攻击复合物。经典补体途径的激活是由补体系统的第一组分(C1q)与结合到其关联抗原的抗体(合适亚类的抗体)结合而起始;因此补体级联的激活部分地受到免疫球蛋白与C1q蛋白的结合亲和力的调节。C1q和2种丝氨酸蛋白酶C1r和C1s,构成复合物C1,即CDC途径的第一组分。C1q是一种分子量大约460,000的六价分子,其具有其中6个胶原“茎”连接到6个球状头部区的结构。Burton和Woof (1992) Advances in Immunol 51:1-84。为了激活补体级联,C1q必须与至少2分子的与抗原靶标结合的IgG1、IgG2或IgG3结合,但只要与1分子的与抗原靶标结合的IgM结合(Ward和Ghetie (1995) Therapeutic Immunology 2:77-94)。为了评价补体激活,可进行CDC测定,其例如描述于Gazzano-Santoro等(1996) J Immunol Methods 202:163。
已经提出IgG分子的不同残基参与与C1q的结合,包括CH2结构域上的Glu318、Lys320和Lys322残基,位于相同β链近端转角处的氨基酸残基331,位于低级铰链区的Lys235和Gly237残基,和位于CH2结构域N端区的残基231-238。参见例如Xu等(1993) J Immunol 150:152A;PCT公布号WO 94/29351;Tao等(1993) J Exp Med 178:661-667;Brekke等(1994) Eur J lmmunol 24:2542-47;Burton等(1980) Nature 288:338-344;和美国专利号5,648,260和5,624,821。也已进一步提出IgG与C1q结合并激活补体级联的能力,也取决于位于2个CH2结构域之间的碳水化合物部分(其通常锚定在Asn297)的存在、不存在或修饰。参见例如Ward和Ghetie (1995) Therapeutic Immunology 2:77-9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修饰、取代或去除这些残基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可被插入,以便增强或降低本文提供的抗CD200抗体的CDC活性。
降低或消除效应子功能的方法
可通过改变恒定区或Fc区的特性而调节靶特异性抗体的涉及效应子功能的恒定区。改变的效应子功能包括例如一种或多种以下活性的调节:ADCC、CDC、细胞凋亡、与一个或多个Fc-受体的结合和促炎反应。调节是指与第二抗体的活性相比,增加、降低或消除主题抗体所表现出来的效应子功能活性。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抗体是具有未经修饰的天然存在的效应子功能的抗体。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调节包括这样的情况:其中活性被完全破坏或完全不存在。此外,在某些情况下,非变体抗体可表现出类似于或等同于本文所公开的chC2aB7-hG1或hB7V3V2-hG1抗体的活性的效应子功能活性。
具有改变的FcR结合亲和力和/或ADCC活性和/或改变的CDC活性的变体恒定区,是与天然多肽或亲代多肽或者与包含天然序列或恒定区的多肽相比具有增加或降低的FcR结合活性和/或ADCC活性和/或CDC活性的多肽。表现出与FcR的结合增加的多肽变体,以大于亲代多肽的亲和力与至少一种FcR结合。表现出与FcR的结合降低的多肽变体,以低于亲代多肽的亲和力与至少一种FcR结合。表现出与FcR的结合降低的这类变体可具有与FcR很少或无可观的结合,例如其与FcR的结合是天然序列免疫球蛋白恒定区或Fc区与FcR的结合水平的0-50% (例如小于50、49、48、47、46、45、44、43、42、41、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或1%)。类似地,表现出改变的ADCC和/或CDC活性的变体抗CD200抗体可表现出与天然多肽或亲代多肽相比增加的或减少的ADCC和/或CDC活性。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包含变体恒定区的抗CD200抗体可具有恒定区天然形式的ADCC和/或CDC活性的大约0-50% (例如小于50、49、48、47、46、45、44、43、42、41、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或1%)。包含具有降低的ADCC和/或CDC的变体恒定区的抗CD200抗体可具有降低的ADCC和/或CDC活性或没有所述活性,如本文的实施例所示。
天然序列Fc区或恒定区包含的氨基酸序列与自然中发现的Fc区或恒定链区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变体或改变的Fc区或恒定区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因例如至少一个氨基酸修饰、插入或缺失而不同于天然序列重链区的氨基酸序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变体或改变的恒定区与天然序列恒定区或与亲代多肽恒定区相比具有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例如在天然序列恒定区或亲代多肽恒定区中的约1至约100个氨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的变体或改变的恒定区与天然序列恒定区和/或亲代多肽恒定区具有至少约70%同源性(相似性)或同一性,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与其具有至少约75%和在其它情况下至少约80%同源性或同一性,并且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与其具有至少约85%、90%或95%同源性或同一性。变体或改变的恒定区也可含有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缺失或插入。另外,变体恒定区可含有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缺失或插入,其导致改变的翻译后修饰,包括例如改变的糖基化模式。
可通过改造或产生具有变体恒定区、Fc区或重链区的抗体,而产生具有改变的效应子功能或缺乏效应子功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重组DNA技术和/或细胞培养和表达条件可用于产生具有改变的功能和/或活性的抗体。例如,重组DNA技术可用于在影响抗体功能(包括效应子功能)的区域(例如Fc区或恒定区)内改造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缺失或插入。或者,可通过操纵产生抗体的细胞培养和表达条件而实现翻译后修饰例如糖基化模式的变化。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和方法涉及具有改变的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这样的变体抗CD200抗体表现出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变体抗体包含杂合恒定区或其部分,例如G2/G4杂合恒定区(参见例如Burton等(1992) Adv Immun 51:1-18;Canfield等(1991) J Exp Med 173:1483-1491;和Mueller等(1997) Mol Immunol 34(6):441-452)。例如(并依据Kabat编号),IgGl恒定区和IgG4恒定区含有G249G250残基,而IgG2恒定区不含残基249,但却含有G250。在其中249-250区来自G2序列的G2/G4杂合恒定区中,可进一步修饰恒定区,以在位置249引入甘氨酸残基,产生具有G249/G250的G2/G4融合物。
除了使用如上所述的G2/G4构建体,可通过在抗体某些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中引入其它类型的变化,而产生具有降低的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变化包括但不限于描述于例如以下文献的Ala-Ala突变:PCT公布号WO 94/28027和WO 98/47531;和Xu等(2000) Cell Immunol 200:16-26。因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恒定区内具有包括Ala-Ala突变在内的突变的抗CD200抗体可用于降低或消除效应子功能。根据这些实施方案,抗CD200抗体恒定区包含位置234变为丙氨酸的突变或位置235变为丙氨酸的突变。另外,恒定区可含有双重突变:位置234变为丙氨酸的突变和位置235变为丙氨酸的第二个突变。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IgG4构架,其中Ala-Ala突变描述位置234的苯丙氨酸至丙氨酸的突变和/或位置235的亮氨酸至丙氨酸的突变。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IgG1构架,其中Ala-Ala突变描述位置234的亮氨酸至丙氨酸的突变和/或位置235的亮氨酸至丙氨酸的突变。抗CD200抗体可备选地或额外地携带其它突变,包括CH2结构域的点突变K322A (Hezareh等(2001) J Virol 75:12161-8)。在恒定区具有所述突变的抗体还可以是封闭抗体或非封闭抗体。
铰链区内的变化也影响效应子功能。例如,铰链区的缺失可降低对Fc受体的亲和力并可降低补体激活(Klein等(1981)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8: 524-528)。因此,本公开内容也涉及在铰链区内具有改变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修饰抗CD200抗体,以增强或抑制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可通过在抗体Fc区引入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插入或缺失,来达到调节CDC活性。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6,194,551。备选或另外地,可将半胱氨酸残基引入Fc区,从而允许该区域内形成链间二硫键。由此产生的同型二聚抗体可具有改进的或降低的内在化能力和/或增加或降低的补体介导的细胞杀伤。参见例如Caron等(1992) J Exp Med 176:1191-1195和Shopes (1992) Immunol 148:2918-2922;PCT 公布号WO 99/51642和WO 94/29351;Duncan和Winter (1988) Nature 322:738-40;和美国专利号5,648,260和5,624,821。也可用以下文献所述的异双功能交联剂(heterobifunctional cross-linker),制备具有增强的抗肿瘤活性的同型二聚抗体:Wolff等(1993) Cancer Research 53:2560-2565。或者,可改造抗体,其具有双重Fc区并可因此具有增强的补体溶解和ADCC能力。参见例如Stevenson等(1989) Anti-Cancer Drug Design 3:219-230。
调节抗体效应子功能的另一潜在方式包括糖基化的改变,其概述于例如Raju (2003) BioProcess International 1(4):44-53。根据Wright和Morrison,人IgG寡糖的微观不均匀性可影响生物功能,例如CDC和ADCC,与不同Fc受体的结合,以及与Clq蛋白的结合。(1997) TIBTECH 15:26-32。抗体的糖基化模式可因制备细胞和细胞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异(Raju, 出处同上)。这样的差异可导致效应子功能和药物动力学两者上的变化。参见例如Israel等(1996) Immunology 89(4):573-578;Newkirk等(1996) Clin Exp Immunol 106(2):259-64。效应子功能上的差异可涉及IgG与效应细胞上的Fcγ受体(FcγR)结合的能力。Shields等人已经证明,在氨基酸序列上有变异并具有与FcγR改善的结合的IgG,可表现出至多100%增强的利用人效应细胞的ADCC。(2001) J Biol Chem 276(9):6591-604。虽然这些变异包括在结合界面上未发现的氨基酸的变化,但糖组分特性及其结构模式这两者也都促成所观察到的差异。另外,IgG寡糖组分中岩藻糖的存在或不存在可改善结合和ADCC。参见例如Shields等(2002) J Biol Chem 277(30):26733-40。缺乏与Asn297连接的岩藻糖化碳水化合物的IgG表现出与FcγRI受体的正常的受体结合。相反,与FcγRIIIA受体的结合被提高50倍并伴随增强的ADCC,尤其是在较低抗体浓度时。
Shinkawa等人证明,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产生的抗体相比,在大鼠杂交瘤中产生的针对人IL-5受体的抗体显示出高出50%的ADCC (Shinkawa等(2003) J Biol Chem 278(5):3466-73)。单糖组成和寡糖概况分析显示大鼠杂交瘤产生的IgG具有比CHO产生的蛋白更低的岩藻糖含量。作者得出结论:IgG1岩藻糖化的缺乏在ADCC活性增强上具有关键性作用。
Umana等人采用了不同方法,改变了chCE7的糖基化模式,chCE7是一种嵌合IgG1抗成神经细胞瘤抗体。(1999) Nat Biotechnol 17(2):176-80)。使用四环素,他们调节了糖基转移酶(GnTIII)活性,所述酶平分参与ADCC活性的寡糖。亲代抗体的ADCC活性刚刚高于背景水平。对在不同四环素水平产生的chCE7的ADCC活性进行检测,显示出用于最大chCE7体外ADCC活性的GnTIII表达的最佳范围。该活性与恒定区缔合的已平分的复合寡糖水平有关。新的优化变体表现出基本的ADCC活性。类似地,Wright和Morrison在缺乏糖基化的CHO细胞系中产生抗体并证明在该细胞系中产生的抗体不能进行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1994) J Exp Med 180:1087-1096。因此,正如所知道的,影响效应子功能的改变包括糖基化模式的修饰或糖基化残基数量上的变化,本公开内容涉及这样的CD200抗体:其中糖基化被改变,以增加或降低效应子功能,包括ADCC和CDC。改变的糖基化包括降低或增加糖基化残基的数量以及在糖基化残基模式或位置上的变化。
还有其它方法用于改变抗体的效应子功能。例如产生抗体的细胞可为超突变的,由此产生在整个抗体分子上具有随机改变的多肽残基的抗体。参见例如PCT公布号WO 05/011735。超突变宿主细胞包括缺乏DNA错配修复的细胞。以此方式产生的抗体可具有较少抗原性和/或具有有益的药物动力学性能。另外,可针对性能例如增强或降低的效应子功能选择这类抗体。
还理解的是,效应子功能可依据抗体结合亲和力而不同。例如,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与具有相对较低亲和力的抗体相比可在激活补体系统上更有效(Marzocchi-Machado等(1999) Immunol Invest 28:89-101)。因此,可改变抗体,使得降低对其抗原的结合亲和力(例如通过经由诸如取代、添加或缺失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等方法而改变抗体可变区)。具有降低的结合亲和力的抗CD200抗体可表现出降低的效应子功能,包括例如降低的ADCC和/或CDC。
药物组合物和制剂
可将含抗CD200抗体的组合物配制成药物组合物,例如用于给予人,以治疗癌症。所述药物组合物通常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文所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并包括生理上相容的任何和所有溶剂、分散介质、包衣材料、抗菌剂和抗真菌剂、等张剂和吸收延迟剂等。所述组合物可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例如酸加成盐或碱加成盐。参见例如Berge等(1977) J Pharm Sci 66:1-19。
可按照标准方法配制组合物。药物配制是建立良好的领域,并进一步描述于例如Gennaro (2000) “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第20版,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ISBN: 0683306472);Ansel等(1999)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and Drug Delivery Systems,” 第7版,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Publishers (ISBN: 0683305727);和Kibbe (2000) “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American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第3版(ISBN: 091733096X)。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组合物配制为例如处于合适浓度并适合贮存于2-8℃的缓冲溶液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组合物配制,用于贮存在0℃以下的温度(例如-20℃或-80℃)。
药物组合物可呈各种形式。这些形式包括例如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剂型,例如液体溶液剂(例如注射用和输注用溶液剂)、分散剂或混悬剂、片剂、丸剂、散剂、脂质体和栓剂。优选的形式部分地取决于预期给药方式和治疗应用。例如,打算系统或局部递送的含抗CD200抗体的组合物可以呈注射用或输注用溶液剂形式。因此,可配制组合物,用于经胃肠外模式(例如静脉内、皮下、腹膜内或肌内注射)给药。本文所用的“胃肠外给药”、“经胃肠外给予”和其它语法上等同的短语,是指并非肠道和局部给予的给药模式,通常通过注射,包括但不限于静脉内、鼻内、眼内、肺部、肌内、动脉内、鞘内、囊内、眼窝内、心内、皮内、肺内、腹膜内、经气管、皮下、表皮下、关节内、囊下、蛛网膜下、脊柱内、硬膜外、脑内、颅内、颈动脉内和胸骨内注射和输注(参见以下)。
可将组合物配制为溶液剂、微乳剂、分散剂、脂质体或适于以高浓度稳定贮存的其它有序结构。无菌注射用溶液剂可如下制备:通过将所需量的本文所述的抗体与以上列举的成分之一或组合(根据需要)掺入到合适溶剂中,接着过滤除菌。通常,制备如下分散剂:通过将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掺入到含有基础分散介质和所需的以上列举的其它成分的无菌溶媒中。在用于制备无菌注射用溶液剂的无菌粉末的情况下,制备方法包括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其得到本文所述的抗体的加上来自其先前过滤除菌的溶液的任何额外所需成分的粉末。例如,可通过使用包衣材料(例如卵磷脂)、在分散剂的情况下通过保持所需粒度、以及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来维持溶液剂的适当流动性。可通过在组合物中包含延缓吸收的试剂(例如单硬脂酸盐和明胶),使注射用组合物的吸收延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抗CD200抗体与保护化合物以免快速释放的载体一起制备,例如控释制剂,包括植入物和微囊化递送系统。可以使用生物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例如乙烯乙酸乙酯、聚酐、聚乙醇酸、胶原、聚原酸酯和聚乳酸。制备这类制剂的许多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参见例如J.R. Robinson (1978)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s,”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本文所述的抗体配制在适用于肺内给药(例如通过喷雾器给药)至哺乳动物例如人的的组合物中。制备这类组合物的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布号20080202513;美国专利号7,112,341和6,019,968;和PCT公布号WO 00/061178和WO 06/122257,其公开内容各自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干粉吸入器制剂和用于给予所述制剂的合适系统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布号20070235029、PCT公布号WO 00/69887;和美国专利号5,997,848。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对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进行修饰,例如用改善其在循环(例如血液、血清或其它组织)中的稳定性和/或滞留性的部分来修饰。稳定性部分可改善抗体的稳定性或滞留性达至少1.5 (例如至少2、5、10、15、20、25、30、40或50或更高)倍。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与可用于治疗癌症或改善其症状的一种或多种额外的活性剂配制在一起。例如,可将抗CD200抗体与遗传毒性剂(genotoxic agent)或化疗药或一种或多种激酶抑制剂配制在一起。遗传毒性剂或化疗药可以是但不限于卡铂、丙卡巴肼、氮芥、环磷酰胺、喜树碱、异环磷酰胺、美法仑、苯丁酸氮芥、白消安、硝基脲(nitrosurea)、更生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博来霉素、普卡霉素(plicomycin)、丝裂霉素、依托泊苷、鬼臼毒素、泰素、沙铂(satraplatinum)、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长春碱、甲氨蝶呤、ara-C、泰索帝、吉西他滨、顺铂(CDDP)、阿霉素(ADR)或任何上述物质的类似物。激酶抑制剂包括例如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曲妥珠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甲磺酸伊马替尼或马来酸舒尼替尼。额外药剂是本领域已知的并描述于本文。
当抗CD200抗体待与第二活性剂联用时,或者当待使用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抗CD200抗体时,可将所述活性剂单独或一起配制。例如,可将相应的药物组合物在例如临给予之前混合在一起,然后一起给予,或者可以将相应的药物组合物在例如同时或不同时间分别给予(参见以下)。
如上所述,可配制组合物,使得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抗CD200抗体,或者可配制组合物,使其包含亚治疗量的所述抗体和亚治疗量的一种或多种额外的活性剂,使得总组分对于治疗癌症在治疗上有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配制组合物,使其包含各自处于亚治疗剂量的两种或更多种抗CD200抗体,使得组合抗体处于对于治疗人的癌症在治疗上有效的浓度。抗CD200抗体的治疗有效剂量的测定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并描述于本文中。
CD200 抗体的制备方法
依照本公开内容,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的合适制备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7,427,665;7,435,412;和7,408,041,其公开内容各自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并描述于本文中。例如,单克隆抗CD200抗体可如下产生:使用表达人CD200的细胞、人CD200多肽或人CD200多肽的抗原性片段作为免疫原,因此在动物中产生免疫应答,从所述动物中可分离出产生抗体的细胞,进而可分离出单克隆抗体。可测定这类抗体的序列并通过重组技术产生所述抗体或其变体。基于能够与CD200或其片段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的序列,重组技术可用于产生嵌合抗体、CDR移植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完整人抗体。
此外,可用表达CD200的细胞或源于它们的多肽作为诱饵以基于靶特异性分离抗体或多肽,来选择来自重组文库的抗体(“噬菌体抗体”),。非人类抗CD200抗体和嵌合抗CD200抗体的产生和分离完全落入技术人员的见识。
重组DNA技术可用于修饰非人类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因此,可构建嵌合抗体以降低其在诊断应用或治疗应用中的免疫原性。此外,可通过经由CDR移植和任选构架修饰使抗体人源化,使免疫原性最小化。参见美国专利号5,225,539和7,393,648,其公开内容各自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抗体可得自动物血清,或者在单克隆抗体或其片段的情况下可在细胞培养物中产生。按照确立方法(包括在细菌或优选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的方法),可使用重组DNA技术产生抗体。所选的细胞培养系统优选分泌抗体产物。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产生本文所公开抗体的方法包括培养已用杂合载体转化的宿主例如大肠杆菌(E. coli)或哺乳动物细胞。所述载体包含一个或多个表达盒,其含有与编码信号肽的第一DNA序列可操作地连接的启动子,所述第一DNA序列以恰当读框与编码抗体蛋白的第二DNA序列的连接。然后收集和分离抗体蛋白。任选地,所述表达盒可包含与编码抗体蛋白的多顺反子(例如双顺反子) DNA序列可操作地连接的启动子,所述抗体蛋白各自分别以恰当读框与信号肽可操作地连接。
杂交瘤细胞或哺乳动物宿主细胞的体外繁殖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所述培养基包括常规标准培养基(例如Dulbecco氏改良Eagle培养基(DMEM)或RPMI 1640培养基),任选补充有哺乳动物血清(例如胎牛血清)或微量元素和维持生长的补充剂(例如饲养细胞例如正常小鼠腹腔渗出液细胞、脾细胞、骨髓巨噬细胞、2-氨基乙醇、胰岛素、转铁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油酸等)。作为细菌细胞或酵母细胞的宿主细胞的繁殖同样也在本领域已知的合适培养基中进行。例如,对于细菌,合适的培养基包括培养基LE、NZCYM、NZYM、NZM、Terrific Broth、SOB、SOC、2 xYT或M9基础培养基。对于酵母,合适培养基包括培养基YPD、YEPD、基础培养基或完全基础Dropout培养基(Complete Minimal Dropout Medium)。
体外制备提供了相对纯的抗体制剂并允许放大生产,以提供大量的所需抗体。细菌细胞、酵母、植物或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本领域已知的并包括均一悬浮培养(例如在气升式反应器或在连续搅拌反应器中)、以及固定化或捕获化(entrapped)细胞培养(例如在中空纤维、微胶囊中,在琼脂糖微珠或陶瓷管壳(ceramic cartridge)上)。
也可通过在体内繁殖哺乳动物细胞而获取大量的所需抗体。为了这个目的,将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到组织相容的哺乳动物中,使产生抗体的肿瘤生长。任选地,在注射之前,所述动物先用烃、尤其是矿物油如姥鲛烷(四甲基-十五烷)引发。1-3周之后,从这些哺乳动物体液中分离抗体。例如,通过将合适骨髓瘤细胞与来自Balb/c小鼠的产生抗体的脾细胞融合而获取的杂交瘤细胞,或来自杂交瘤细胞系Sp2/0的产生所需抗体的转染细胞,经腹膜内注射到Balb/c小鼠(任选事先用姥鲛烷处理)。1-2周之后,从所述动物中采集腹水。
前述和其它技术讨论于例如,Kohler和Milstein, (1975) Nature 256:495-497;美国专利号4,376,110;Harlow和Lane,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1988) Cold Spring Harbor,其公开内容都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制备重组抗体分子的技术描述于上述参考文献中并且也描述于例如:WO97/08320;美国专利号5,427,908;美国专利号5,508,717;Smith (1985) Science 225:1315-1317;Parmley和Smith (1988) Gene 73:305-318;De La Cruz等(1988) J Biol Chem 263:4318-4322;美国专利号5,403,484;美国专利号5,223,409;WO88/06630;WO92/15679;美国专利号5,780,279;美国专利号5,571,698;美国专利号6,040,136;Davis等(1999) Cancer Metastasis Rev 18(4):421-5;和Taylor等(1992) Nucleic Acids Res 20: 6287-6295;Tomizuka等(2000)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7(2): 722-727,所述文献各自的内容都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
针对所需抗体筛选细胞培养上清液,这优先通过表达CD200的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免疫印迹、通过酶免疫测定例如夹心测定或斑点测定或放射免疫测定来进行。
对于抗体的分离,可例如通过硫酸铵沉淀,针对吸湿性材料例如聚乙二醇进行的透析,经由选择性膜的过滤等,来浓缩培养上清液或腹水中的免疫球蛋白。必要和/或所需时,通过常规色谱方法来纯化抗体,所述色谱方法例如凝胶过滤、离子交换色谱、经由DEAE-纤维素的色谱和/或(免疫)亲和色谱例如用一种或多种来自表达CD200的细胞系的表面多肽或合成CD200片段肽或者用蛋白A或蛋白G进行的亲和色谱。
另一实施方案提供在合适哺乳动物中制备分泌针对人CD200蛋白的抗体的细菌细胞系的方法。例如用来自表达CD200的组织或细胞或CD200多肽或其片段的合并样品免疫兔。依据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方法(例如在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的各种参考文献中公开的方法),构建自该免疫兔所产生的噬菌体展示文库并淘选所需抗体。
也公开了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优选的杂交瘤细胞是遗传稳定的,分泌具有所需特异性的本文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可通过融化和在体外或作为腹水在体内繁殖而自深冻培养物扩繁。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制备分泌针对人CD20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合适的哺乳动物,例如Balb/c小鼠,用一种或多种CD200多肽或抗原性片段或者用来自表达CD200的细胞的一种或多种多肽或抗原性片段、表达CD200的细胞本身、或含有如所述纯化的多肽的抗原性载体来免疫。短时将免疫哺乳动物的产生抗体的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或与合适的骨髓瘤细胞系的细胞融合。将融合所得杂种细胞克隆,并选择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克隆。例如,将经人CD200的蛋白片段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PAI或骨髓瘤细胞系Sp2/0-Ag 14的细胞融合。然后针对所需抗体的分泌来筛选所得杂种细胞,并将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
制备杂交瘤细胞系的方法包括在数个月内例如在2-4个月内通过皮下和/或腹膜内注射人CD200肽片段若干次例如4-6次而免疫Balb/c小鼠,。在末次注射之后2-4天从经免疫小鼠中获取脾细胞并在融合促进剂优选聚乙二醇存在下与骨髓瘤细胞系PAI细胞融合。优选地,在含有约30%至约50%分子量约为4000的聚乙二醇的溶液中,将骨髓瘤细胞与3-20倍过量的来自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融合。融合之后,将所得细胞在如上所述的合适培养基中扩繁,所述培养基中定期补充选择培养基,例如HAT培养基,以防止正常骨髓瘤细胞生长超过所需杂交瘤细胞。
抗体及其片段可以是“嵌合”的。嵌合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来自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种(例如小鼠和人)的部分。可将具有所需特异性的小鼠可变区拼接到人恒定域基因区段而产生嵌合抗体(例如,美国专利号4,816,567)。以此方式,可修饰非人类抗体,使其更适合人类临床应用(例如用于治疗或预防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方法)。
本公开内容的单克隆抗体包括非人类(例如小鼠)抗体的“人源化”形式。人源化或CDR移植mAb尤其可用作用于人的治疗药,因为它们不像小鼠抗体那样自循环中被快速清除掉而且通常不会引发不良免疫反应。通常,人源化抗体具有从非人类来源引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这些非人类氨基酸残基通常称为“输入”残基,其通常取自“输入”可变域。人源化抗体的制备方法通常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例如,人源化可基本按照Winter和合作者的方法(参见例如Jones等(1986) Nature 321:522-525;Riechmann等(1988) Nature 332:323-327;和Verhoeyen等(1988) Science 239:1534-1536),通过用啮齿动物CDR或CDR序列取代人抗体的相应序列来进行。还参见例如Staelens等(2006) Mol Immunol 43:1243-1257。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非人类(例如小鼠)抗体的人源化形式是人抗体(受体抗体),其中受体抗体的超变(CDR)区残基被来自非人类物种(供体抗体)的具有所需特异性、亲和力和结合能力的超变区残基取代,所述非人类物种例如小鼠、大鼠、兔或非人类灵长类。在某些情况下,人免疫球蛋白的构架区残基也被相应非人类残基取代(所谓“回复突变”)。另外,噬菌体展示文库可用于改变在抗体序列内的所选位置的氨基酸。通过选择人构架亦影响人源化抗体的特性。此外,可修饰人源化抗体和嵌合抗体,使其包含受体抗体或供体抗体中不存在的残基,以便进一步改善抗体特性,例如亲和力或效应子功能。
本公开内容中也提供完全人抗体。术语“人抗体”包括具有得自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可变区和恒定区(如果有的话)的抗体。人抗体可包括不为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例如通过随机或位点特异性体外诱变或通过体内体细胞突变而引入的突变)。然而,术语“人抗体”不包括这样的抗体:其中得自另一哺乳动物物种(例如小鼠)种系的CDR序列已经移植到人构架序列上(即人源化抗体)。完全人抗体或人抗体可得自携带人抗体基因(携带可变区(V)、多变区(D)、结合区(J)和恒定区(C)外显子)的转基因小鼠或者来自人细胞。例如,目前有可能产生转基因动物(例如小鼠),其在免疫后能够在内源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不存在时产生人抗体的完全库(full repertoire)。参见例如Jakobovits等(199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2551;Jakobovits等(1993) Nature 362:255-258;Bruggemann等(1993) Year in Immunol 7:33;和Duchosal等(1992) Nature 355:258。转基因小鼠品系可经改造而含有来自非重排人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基因序列。人序列可编码人抗体的重链和轻链两者并且在小鼠中可正确地起作用,经历重排而提供类似于在人中那样宽的抗体库。转基因小鼠可用靶蛋白(例如人CD200蛋白、其片段或表达CD200蛋白的细胞)来免疫,以产生一系列特异性抗体及其编码RNA。然后可将编码这类抗体的抗体链组分的核酸从动物中克隆到展示载体上。通常,将编码重链序列和轻链序列的核酸的单独群体克隆,再将单独群体在插入时重组到载体中,使得载体的任何给定拷贝接受重链和轻链的随机组合。载体经设计以表达抗体链,使得它们可被装配和展示在含有所述载体的展示包装体(display package)的外表面。例如,可将抗体链与来自噬菌体外表面的噬菌体外壳蛋白一起表达为融合蛋白。然后,针对与靶标结合的抗体的展示来筛选展示包装体。
另外,人抗体可得自噬菌体展示文库(Hoogenboom等(1991) J Mol Biol 227:381;Marks等(1991) J Mol Biol 222:581-597;和Vaughan等(1996) Nature Biotech 14:309 (1996))。可构建合成噬菌体文库,其使用合成人抗体V区的随机组合。通过基于抗原的选择,可制备完全人抗体,其中V区在特性上非常类似于人。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6,794,132、6,680,2094,634,666和Ostberg等(1983) Hybridoma 2:361-367,所述文献的内容各自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
对于人抗体的产生,另见Mendez等(1998) Nature Genetics 15:146-156和Green和Jakobovits (1998) J Exp Med 188:483-495,其公开内容都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人抗体的进一步讨论和描述可参见美国专利号5,939,598;6,673,986;6,114,598;6,075,181;6,162,963;6,150,584;6,713,610;和6,657,103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布号20030229905 A1、20040010810 A1、20040093622 A1、20060040363 A1、20050054055 A1、20050076395 A1和20050287630 A1。另见国际专利申请公布号WO 94/02602、WO 96/34096和WO 98/24893和欧洲专利号EP 0 463 151 B1。以上引用的专利、申请和参考文献的公开内容各自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
在一种替代方法中,其它人,包括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已经使用“微基因座(minilocus)”方法。在微基因座方法中,通过包含来自Ig基因座的碎片(单个基因)而模拟外源Ig基因座。因此,将一个或多个VH基因、一个或多个DH基因、一个或多个JH基因、μ恒定区和第二恒定区(优选γ恒定区)构建到构建体中,用于插入到动物中。该方法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号5,545,807;5,545,806;5,625,825;5,625,126;5,633,425;5,661,016;5,770,429;5,789,650;5,814,318;5,591,669;5,612,205;5,721,367;5,789,215;5,643,763;5,569,825;5,877,397;6,300,129;5,874,299;6,255,458;和7,041,871,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另见欧洲专利号0 546 073 B1、国际专利申请公布号WO 92/03918、WO 92/22645、WO 92/22647、WO 92/22670、WO 93/12227、WO 94/00569、WO 94/25585、WO 96/14436、WO 97/13852和WO 98/24884,其公开内容各自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进一步参见Taylor等(1992) Nucleic Acids Res 20: 6287;Chen等(1993) Int Immunol 5: 647;Tuaillon等(199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 3720-4;Choi等(1993) Nature Genetics 4: 117;Lonberg等(1994) Nature 368: 856-859;Taylor等(1994) 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6: 579-591;Tuaillon等(1995) J. Immunol. 154: 6453-65;Fishwild等(1996) Nature Biotechnology 14: 845;和Tuaillon等(2000) Eur J Immunol 10: 2998-3005,其公开内容各自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提供去免疫化的抗CD20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去免疫化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是经修饰以便使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对给定物种无免疫原性或较少的免疫原性的那些。可通过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多种技术的任一种修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来达到去免疫化(参见例如PCT公布号WO 04/108158和WO 00/34317)。例如,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可通过以下方式而去免疫化:通过鉴别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内的潜在T细胞表位和/或B细胞表位并使用例如重组技术从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中去除一个或多个潜在T细胞表位和/或B细胞表位。然后任选可制备和检测经修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鉴别保留一种或多种所需生物活性(例如结合亲和力)、但具有降低的免疫原性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可使用本领域已知技术进行鉴别潜在T细胞表位和/或B细胞表位的方法,所述技术例如计算方法(参见例如PCT公布号WO 02/069232)、体外或芯片(in silico)技术、以及生物测定或物理方法(例如,测定肽与MHC分子的结合,测定肽:MHC复合物与来自接受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物种的T细胞受体的结合,用具有接受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物种的MHC分子的转基因动物来测试蛋白质或其肽部分,或用经来自接受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物种的免疫系统细胞重构的转基因动物进行测试,等等)。在不同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去免疫化抗CD200抗体包括去免疫化抗原结合片段、Fab、Fv、scFv、Fab’和F(ab’)2、单克隆抗体、鼠抗体、工程抗体(例如,嵌合抗体、单链抗体、CDR移植的抗体、人源化抗体、完全人抗体和人工选择抗体)、合成抗体和半合成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制备包含编码抗CD200抗体或表达CD200蛋白的细胞系的重链可变域和/或轻链可变域的插入片段的重组DNA。术语DNA包括编码单链DNA、由所述编码DNA及其互补DNA组成的双链DNA、或这些互补(单链) DNA本身。
此外,编码抗CD200抗体或表达CD200的细胞系的重链可变域和/或轻链可变域的DNA,可经酶促合成或化学合成,以含有编码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的真实DNA序列,或其突变体。真实DNA的突变体是编码这样的上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域和/或轻链可变域的DNA: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缺失、插入或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氨基酸交换。优选地在人源化和表达优化应用中,所述修饰在抗体的重链可变域和/或轻链可变域的CDR之外。术语突变DNA也包括沉默突变体,其中一个或多个核苷酸被具有编码相同氨基酸的新密码子的其它核苷酸取代。术语突变序列也包括简并序列。简并序列是在遗传密码含义内的简并,其中无限制数量的核苷酸被其它核苷酸取代,而不导致原来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这样的简并序列可为有用的,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限制位点和/或特定密码子的频率,其可被特定宿主尤其是大肠杆菌所优选,以获得重链鼠可变域和/或轻链鼠可变域的最佳表达。
术语突变体意指包括按照本领域已知方法通过真实DNA的体外诱变而获得的DNA突变体。
对于完整的四聚体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装配和嵌合抗体的表达,将编码重链可变域和轻链可变域的重组DNA插入片段与编码重链恒定域和轻链恒定域的相应DNA融合,然后转移至合适的宿主细胞中(例如在掺入杂合载体之后)。
可使用包含编码抗CD200抗体或表达CD200的细胞系的重链鼠可变域的插入片段的重组DNA,所述重链鼠可变域与人恒定域IgG (例如γ1、γ2、γ3或γ4,在具体实施方案中为γ1或γ4)融合。也提供包含插入片段的重组DNA,所述插入片段编码与人恒定域κ或λ、优选κ融合的抗体的轻链鼠可变域。
另一实施方案涉及编码重组多肽的重组DNA,其中重链可变域和轻链可变域通过间隔基的方式连接,所述重组DNA任选包含促进抗体在宿主细胞中加工的信号序列和/或编码促进抗体纯化的肽和/或切割位点和/或肽间隔基和/或某种物质的DNA序列。编码某种物质的DNA意指编码可用于诊断性或治疗性应用的物质的DNA。因此,特别是指作为毒素或酶、尤其是能够催化前药活化的酶的物质分子。编码这类物质的DNA具有编码天然存在的酶或毒素的DNA的序列,或其突变体,并且可通过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方法制备。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单克隆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可以是未与其它物质(例如治疗药或可检测标记)缀合的裸露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或者,所述单克隆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可与例如以下物质缀合:细胞毒剂、小分子、激素、酶、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核酶、肽模拟物、化学物、前药、包括编码序列的核酸分子(例如反义物、RNAi、基因打靶构建体等)、或可检测标记(例如NMR或X射线造影剂、荧光分子等)。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CD200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例如Fab、Fv、单链scFv、Fab’和F(ab’)2)与延长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半衰期的分子连接(参见以上)。
若干可能的载体系统可用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克隆的重链基因和轻链基因。一类载体依赖所需基因序列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可通过同时引入抗药性基因来选择具有稳定整合DNA的细胞,所述抗药性基因例如大肠杆菌gpt (Mulligan和Berg (1981)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8:2072-2076)或Tn5 neo (Southern和Berg (1982) J Mol Appl Genet 1:327-341)。可将选择标记基因连接到要表达的DNA基因序列上,或通过共转染而引入同一细胞中(Wigler等(1979) Cell 16:777-785)。第二类载体利用DNA元件,其将自主复制能力赋予染色体外质粒。这些载体可得自动物病毒,例如牛乳头瘤病毒(Sarver等(1982)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9:7147-7151)、多瘤病毒(Deans等(1984)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1:1292-1296)或SV40病毒(Lusky和Botchan (1981) Nature 293:79-81)。
因为免疫球蛋白cDNA仅由代表编码抗体蛋白的成熟mRNA的序列组成,所以还需要调节基因转录和RNA加工的额外基因表达元件,用于合成免疫球蛋白mRNA。这些元件可包括剪接信号、转录启动子(诱导型启动子)、增强子和终止信号。掺入这类元件的cDNA表达载体包括以下文献中描述的那些:Okayama和Berg (1983) Mol Cell Biol 3:280-289;Cepko等(1984) Cell 37:1053-1062;和Kaufman (1985)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2:689-693。
正如本公开内容所表明的,所述抗CD200抗体可用于治疗(例如治疗癌症的治疗)(包括联合治疗),以及用于监测疾病进展。
在本公开内容的治疗性实施方案中,预期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是单克隆抗体,优选人抗体或人源化抗体,其对至少两种不同抗原具有结合特异性。就本发明而言,结合特异性之一是针对细胞(例如免疫细胞)上的CD200抗原,另一则是针对任何其它抗原,和优选针对细胞表面蛋白或受体或受体亚基。
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见识之内。传统上,双特异性抗体的重组制备基于两条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对的共表达,其中两条重链具有不同特异性(Milstein和Cuello (1983) Nature 305:537-539)。可将具有所需结合特异性(抗体-抗原结合位点)的抗体可变域与免疫球蛋白恒定域序列融合。融合优选与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域(包括铰链的至少一部分、CH2区和CH3区)融合。将编码免疫球蛋白重链融合物和(如需要的话)免疫球蛋白轻链的DNA,插入到单独的表达载体中,并共转染到合适的宿主生物体中。对于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的说明性的目前已知方法的进一步详述,参见例如Suresh等(1986) Methods Enzymol 121:210-228;PCT公布号WO 96/27011;Brennan等(1985) Science 229:81-83;Shalaby等. J Exp Med (1992) 175:217-225;Kostelny等(1992) J Immunol 148(5):1547-1553;Hollinger等(199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6444-6448;Gruber等(1994) J Immunol 152:5368-5474;和Tutt等(1991) J Immunol 147:60-69。双特异性抗体也包括交联抗体或异型缀合抗体(heteroconjugate antibody)。可使用任何适宜交联方法制备异型缀合抗体。合适的交联剂以及多种交联技术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公开于美国专利号4,676,980。
也已描述了直接从重组细胞培养物中制备和分离双特异性抗体片段的多种技术。例如,使用亮氨酸拉链已制备出双特异性抗体。参见例如Kostelny等(1992) J Immunol 148(5):1547-1553。来自Fos蛋白和Jun蛋白的亮氨酸拉链肽可通过基因融合而与两种不同抗体的Fab’部分连接。在铰链区可还原抗体同型二聚体,以形成单体,然后重新氧化而形成抗体异型二聚体。该方法也可用于产生抗体同型二聚体。以下文献所描述的“双链抗体(diabody)”技术已经提供了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片段的替代机制:Hollinger等(199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6444-6448。所述片段包括通过接头与轻链可变域(VL)连接的重链可变域(VH),所述接头太短而不允许同一链上的两个域之间配对。因此,一个片段的VH域和VL域被迫与另一片段的互补VL域和VH域配对,从而形成两个抗原结合位点。也已报道了通过使用单链Fv (scFv)二聚体而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片段的另一策略。参见例如Gruber等(1994) J Immunol 152:5368-5374。或者,抗体可以是例如以下文献所述的“线性抗体”:Zapata等(1995) Protein Eng 8(10):1057-1062。简而言之,这些抗体包括一对串联Fd区段(VH-CH1-VH-CH1),其形成一对抗原结合区。线性抗体可以是双特异性或单特异性的。
本公开内容也包括双特异性抗体的变体形式例如在Wu等(2007) Nat Biotechnol 25(11):1290-1297中描述的四价双重可变域免疫球蛋白(DVD-Ig)分子。DVD-Ig分子经设计,使得来自两种不同亲代抗体的两种不同轻链可变域(VL)以串联形式直接连接或通过重组DNA技术经由短接头连接,然后连接轻链恒定域。制备来自两种亲代抗体的DVD-Ig分子的方法进一步描述于例如PCT公布号WO 08/024188和WO 07/024715,其公开内容各自都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到本文中。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CD200抗体可经修饰,例如用改进抗体自身在循环(例如在血液、血清或其它组织)中的稳定性和/或滞留性的部分来修饰。例如,可将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如以下文献所述PEG化:例如Lee等(1999) Bioconjug Chem 10(6): 973-8;Kinstler等(2002) Advanced Drug Deliveries Reviews 54:477-485;和Roberts等(2002)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54:459-476。稳定部分可改进抗体在受试者体内(例如血液或组织)的稳定性或滞留性达至少1.5 (例如至少2、5、10、15、20、25、30、40或50或更多)倍。
生物样品和样品采集
本文所述方法所用的合适的生物样品包括任何生物流体、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其部分,其包括一种或多种白细胞和/或一种或多种红细胞。生物样品可以是例如得自受试者(例如哺乳动物例如人)的标本或者可源自所述受试者。例如,样品可以是经活检而得到的组织切片,或放入或适合组织培养的细胞。生物样品也可以是生物流体例如尿、全血或其部分(例如血浆)、唾液、精液、痰、脑脊液、泪液或粘液。如需要的话,可将生物样品进一步分级为含有特定细胞类型的部分。例如,全血样品可分级为血清或含有特定类型血细胞(例如红细胞或白细胞(白血球))的部分。如需要的话,生物样品可以是来自受试者的不同生物样品的组合,例如组织和流体样品的组合。
所述生物样品可得自受试者,例如患有、疑似患有癌症(例如B-CLL)、炎性病况或骨病(例如CD200相关的骨病)或处于发展所述疾病的风险之中的受试者。可使用获取生物样品的任何合适方法,尽管示例性的方法包括例如放血、拭子(例如口腔拭子)、灌洗或细针抽吸活检方法。易于细针抽吸的组织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淋巴结、肺、甲状腺、乳房和肝。生物样品也可得自骨髓。也可通过例如显微解剖(例如激光捕获显微解剖(LCM)或激光显微解剖(LMD))、膀胱冲洗、涂片(PAP涂片)或导管灌洗(ductal lavage)而采集样品。
保留生物样品中细胞的活性或完整性的获取和/或贮存样品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例如,可进一步将生物样品与一种或多种额外的物质例如合适缓冲剂和/或抑制剂(包括蛋白酶抑制剂)接触,所述物质意在保存细胞或尽量减少细胞的变化(例如渗透性或pH上的变化)或细胞表面上的细胞表面蛋白(例如GPI连接的蛋白)或GPI部分的变性。这样的抑制剂包括例如螯合剂例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醇四乙酸(EGTA)、蛋白酶抑制剂例如苯基甲基磺酰氟(PMSF)、抑酶肽和亮抑酶肽。用于贮存或以其它方式操纵完整细胞的合适缓冲剂和条件描述于例如Pollard和Walker (1997), “Basic Cell Culture Protocols (基本细胞培养方案),”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的第75卷, Humana Press;Masters (2000) “Animal cell culture: a practical approach (动物细胞培养:实用方法),”Practical approach serie的第232卷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和Jones (1996) “Human cell culture protocols (人细胞培养方案),” Methods in molecular medicine的第2卷, Humana Press。
也可将样品加工,以消除或尽量减少干扰物质的存在。例如,可将生物样品分级或纯化,以除去一种或多种非目标材料(例如细胞)。生物样品的分级或纯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流式细胞术、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和沉降。
生物标记和应用
本发明人已经鉴别并在本文中提供若干生物标记,所述生物标记与通过给予人的抗CD200抗体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的产生是一致的。本文所用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和语法上类似的术语,是指由给予人的抗CD200抗体的生物活性所引起的在人体内可检测的所需免疫效应。例如,本发明人已经观察到,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人体内的循环CD200+淋巴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亚类,包括例如CD200+/CD4+ T细胞和/或活化CD200+/CD4+ T细胞)的浓度降低,其通过所述细胞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而测定。还观察到的是,当给予抗CD200抗体时,至少一种白细胞亚类(例如CD4+ T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尽管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束缚,但本发明人相信,对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患者的一种或多种这些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进行监测,可用于尤其判定抗CD200抗体是否能够在给予所述抗体的人体内产生生物效应。此外,对一种或多种生物标记的变化的监测也可用于确定抗CD200抗体(例如samalizumab)的剂量,即阈剂量(或给药方案),其通过其在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足以达到对疾病具有临床意义的效果(即足以治疗疾病例如癌症)。如通过外周血计数和CT扫描的系列评价所判定的,给予samalizumab的若干B-CLL患者表现出临床上稳定或改善的疾病。在所有这些患者中观察到抗体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正如一种或多种本文所述的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增加或降低)所反映出来的那样。
因此,依据本公开内容,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 (因此所述人已给予足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活性等而影响患者治疗的抗体剂量),从业人员可检测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与对照血液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相比,血液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从业人员无需测定血液样品中的第一手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例如,提供有关于(i)在得自给予所述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和(ii)对照CD200+白细胞浓度的信息的从业人员(例如医学专业人员或诊断科学家或技术员),可使用所述信息来判定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比较血液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与对照样品中所述细胞的浓度,其中与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的对照浓度相比,血液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CD200+细胞(例如CD200+ T细胞)浓度的测定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参见例如Chen等(2009) Mol Immunol 46(10):1951-1963。在工作实施例中也给出了检测和/或测定CD200+ T细胞的浓度的合适方法。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从业人员可探询得自治疗后的患者(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特定CD200+白细胞(例如T细胞)亚类的细胞浓度。例如,从业人员可测定得自治疗后的患者的生物样品中存在的CD200+/CD4+ T细胞的浓度和/或活化CD200+/CD4+ T细胞的浓度。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从业人员可测定CD200+/CD8+细胞浓度。在各种情况下,与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对照浓度相比,给定亚类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如上所述,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通过比较得自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的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细胞浓度而进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患者之前得自所述患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可以是(或可基于)例如得自一个或多个(例如2、3、4、5、6、7、8、9、10、15、20、25、30、35或40或更多个)未给予抗CD200抗体的健康个体的样品集合(例如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细胞对照浓度可以是得自未给予抗CD200抗体的患者的一个或多个对照样品中所述细胞浓度的平均值)。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可以是或可基于例如得自一个或多个(例如2、3、4、5、6、7、8、9、10、15、20、25、30、35或40或更多个)患有相同癌症或不同类型癌症、但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个体的样品集合。例如,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在给予所述抗体的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从业人员可将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与未给予抗CD200抗体或者至少在自其获得的生物样品中无可检测水平的抗CD200抗体的人中存在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典型浓度或平均浓度进行比较。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比对照浓度至少低5%的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比对照浓度至少低10 (例如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50、55、60、65、70、75、80或多于80) %的治疗后CD200+ T细胞浓度,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通过查询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是否落入表明抗CD200抗体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发生的预定范围之内而进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包括查询对于给定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而言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是否落在预定截止值以上或以下。截止值通常是给定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在所述浓度以上或以下就认为表明了某种表型——即抗CD200抗体所产生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发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和因此所述人已给予足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活性等而影响患者治疗的抗体剂量),从业人员可定量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T细胞(例如CD4+ T细胞、CD8+ T细胞或活化CD4+ T细胞)的CD200表达。与对照血液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血液样品中的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如上所述,从业人员无需测定血液样品中第一手的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例如,提供有关于(i)在得自给予所述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ii)对照血液样品中的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的信息的从业人员,可使用所述信息来判定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比较血液样品中的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与对照样品中所述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的相同组织学类型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血液样品中的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细胞(例如白细胞例如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的合适定量测定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并描述于本文中.
本发明人也观察到,在给予抗CD200抗体时,多种白细胞亚类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尽管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束缚,但本发明人相信,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可能是这些细胞对所述抗CD200抗体所引起的细胞CD200表达降低的补偿反应。因此,白细胞的CD200R表达作为间接生物标记,以监测(或检测)抗CD200抗体对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白细胞的CD200表达的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和因此所述人已给予足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活性等而影响患者治疗的抗体剂量),从业人员可检测在得自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的人的生物样品(例如血液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例如给定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从业人员无需测定所述生物样品中第一手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例如,提供有关于(i)在得自给予所述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ii)对照表达水平(例如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的信息的给从业人员(例如医学专业人员或诊断科学家或技术员),可使用所述信息来判定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比较所述生物样品中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与对照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细胞或细胞群体的CD200和/或CD200R的表达水平的定量测定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且尤其包括可用于定量测定蛋白质表达的蛋白质印迹、斑点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或用于定量测定mRNA表达的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RNA印迹分析。参见例如Walker等(2009) Exp Neurol 215(1):5-19;Rijkers等(2008) Mol Immunol 45(4):1126-1135;和Voehringer等(2004) J Biol Chem 279(52):54117-54123。一般参见Sambrook等(1989)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第2版,”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和Ausubel等(1992)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Greene Publishing Associates。在工作实施例中也给出了检测和/或定量测定白细胞的CD200或CD200R的表达的合适方法。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从业人员可探询得自治疗后的患者(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患者)的生物样品(例如血液样品)中给定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和/或CD200R表达水平(例如平均表达水平)。例如,从业人员可测定多种CD4+ T细胞、CD8+ T细胞、活化CD4+ T细胞、NK T细胞或CD21+/CD25+/Fox3P+ T细胞的CD200R的表达水平或平均表达水平。在一种情况下,与对照表达水平(例如得自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平均表达水平)相比,给定白细胞亚类的CD200R表达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为对照表达水平(也就是说,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的至少1.5倍,这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为对照表达水平的至少2 (例如至少2.5、3、3.5、4、4.5、5、5.5、6、6.5、7、7.5、8、8.5、9或10或更多)倍,这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比对照表达水平高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50、200或250或更多) %,这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比对照表达水平低至少5 (例如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或更多) %,这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是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受试者之前得自人受试者的生物样品。(也就是说,例如对照CD200R表达水平可以是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受试者之前得自所述人受试者的生物样品中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CD200或CD200R的表达水平可基于例如得自一个或多个(例如2、3、4、5、6、7、8、9、10、15、20、25、30、35或40或更多个)未给予抗CD200抗体的健康个体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或CD200R的平均表达水平。CD200或CD200R的对照表达水平可基于例如得自一个或多个(例如2、3、4、5、6、7、8、9、10、15、20、25、30、35或40或更多个)患有相同癌症或不同类型癌症、但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个体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或CD200R的平均表达水平。例如,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在给予所述抗体的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从业人员可将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与自未给予抗CD200抗体或者至少在生物样品中无可检测水平的抗CD200抗体的人获得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的典型表达水平或平均表达水平进行比较。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通过查询治疗后CD200或CD200R的表达水平是否落入表明抗CD200抗体的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发生的预定范围之内而进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包括查询治疗后给定组织学类型白细胞的CD200或CD200R的表达水平是否落入预定截止值以上或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截止值通常是给定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表达(例如mRNA表达或蛋白表达)水平,在所述水平以上或以下就认为表明了某种表型——即抗CD200抗体所产生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发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和因此所述人已给予足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活性等而影响患者治疗的抗体剂量),从业人员可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与对照血液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血液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提供有关于(i)在得自给予所述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和(ii)对照CD200R+白细胞浓度的信息的从业人员(例如医学专业人员或诊断科学家或技术员),可使用所述信息来判定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比较血液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与对照样品中所述细胞的浓度,其中与CD200R+白细胞对照浓度相比,血液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同一个从业人员可将所述抗体给予人,然后再判定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是否已发生,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抗体给予患者的从业人员与判定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是否已发生的从业人员不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从业人员可自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人获取生物样品(例如血液样品)。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从业人员可自将所述抗体给予人之后的人获取生物样品(例如血液样品)。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的样品可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不到48 (例如不到47、46、45、44、43、42、41、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或甚至不到1)小时就得自所述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的样品可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不到20 (例如不到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或1)天就得自所述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样品在将所述抗体给予人之后20 (例如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或1)天之内得自所述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包括(i)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 T细胞的浓度;(ii)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测定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其中与治疗前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包括(i)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R+白细胞浓度;(ii)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测定得自所述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R+白细胞浓度,其中与治疗前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包括:(i)定量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ii)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定量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到的人生物样品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其中与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包括:(i)定量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ii)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定量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到的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包括:(i)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从而测定治疗前活化T细胞的浓度;(ii)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测定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从而测定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其中与治疗前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包括:(i)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从而测定治疗前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ii)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测定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从而测定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其中与治疗前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包括:(i)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从而测定治疗前的比率;(ii)将所述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和(iii)测定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从而测定治疗后的比率,其中与治疗前的比率相比,治疗后的比率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所述比率可增加至例如至少2:1 (例如至少3:1、4:1、5:1、6:1或甚至7:1或更高)。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上述方法步骤可由不止一个从业人员来进行。例如,一个从业人员可分析治疗前后得自人的样品(例如测定所述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或定量测定所述样品中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另一个从业人员则可接收有关第一个从业人员对样品的分析的信息,从而判定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再一个从业人员可获取患者的治疗前生物样品,而第四个从业人员可获取所述患者的治疗后的生物样品。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有步骤都由同一个从业人员进行。
进一步观察到,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导致以下的一项或多项:(a)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b)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和(c)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或者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例如至少3:1、4:1、5:1、6:1或甚至7:1或更高)。因此,依据本公开内容,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例如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 (和因此所述人已给予足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活性等而影响患者治疗的抗体剂量),从业人员可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与对照血液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血液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依据本公开内容,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从业人员可测定获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所述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发生。如上所述,从业人员无需测定血液样品中第一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
活化T细胞(例如活化CD4+ T细胞)浓度或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的测定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流式细胞术等。如上所述,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通过比较得自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的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和/或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与对照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而进行。对照样品可以是例如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受试者之前得自所述人受试者的生物样品。对照样品可以是(或可基于)例如得自一个或多个(例如2、3、4、5、6、7、8、9、10、15、20、25、30、35或40或更多个)未给予抗CD200抗体的健康个体的样品集合(例如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细胞的对照浓度可以是得自未给予抗CD200抗体的患者的一个或多个对照样品中所述细胞浓度的平均值)。例如,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在给予所述抗体的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从业人员可将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与未给予抗CD200抗体或者至少在自其获得的生物样品中无可检测水平的抗CD200抗体的人中存在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典型浓度或平均浓度进行比较。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比对照浓度至少高5%,这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比对照浓度至少高10 (例如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50、55、60、65、70、75、80或多于80) %,这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通过查询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是否落入表明抗CD200抗体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发生的预定范围之内,或者对于给定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而言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是否落在预定截止值以上或以下而进行。
如上所述,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的比较也可用于判定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是否在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例如,从业人员可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其中比率为至少2:1 (例如至少3:1、至少4:1、至少5:1、至少6:1、或至少7:1或更高),就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中已发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得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测得的相应比率而言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用计算机来进行。例如,所述方法可包括通过例如互联网通讯或直接将所述信息输入计算机的方式而接收包括人的医学概况的数据。所述概况含有有关以下至少一项的信息:(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然后,计算机至少处理含有所述信息的数据部分以判定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基于计算机的方法也可包括提供有关以下至少一项的信息:(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e): (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和(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f): (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和(x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g): (xi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和(xiv)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所述T细胞分别具有与(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和(h): (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8+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浓度和(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将所述信息输入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和输入信息计算参数,所述参数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所述方法也可包括输出所述参数和/或在计算机可读介质或物理文件上记录所述参数或结果,例如患者记录或图表。
正如在工作实施例中详述的那样,本发明人也已发现,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患有自身免疫病的动物之后,所述动物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白细胞亚类)和CD200+骨髓细胞(例如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其通过脾组织中所述细胞的浓度降低而测定。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且其中发生了免疫调节效应的动物中,观察到自身免疫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的浓度明显降低。因此,尽管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束缚,但本发明人相信,对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患者的一种或多种这些生物标记的出现进行监测,可用于尤其判定所述抗CD200抗体在给予所述抗体的人体内是否能产生生物效应。此外,监测一种或多种生物标记的变化,也可用于确定抗CD200抗体例如samalizumab的剂量(阈剂量),其通过其在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足以达到对疾病具有临床意义的效果(即足以治疗疾病例如自身免疫病)。因为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癌症患者中观察到对CD200+细胞群体的类似的免疫调节效应,所以本发明人相信,抗CD200抗体所诱导的针对CD200+白细胞和CD200+骨髓细胞的免疫调节效应很可能也在人体内发生。
因此,依据本公开内容,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和因此所述人已给予足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活性等而影响患者治疗的抗体剂量),从业人员可测定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例如血液样品或脾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和/或CD200+脾细胞)的浓度。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在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同样,为了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从业人员也可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在样品中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如上所述,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通过比较得自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后的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例如CD200+脾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的浓度(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或CD200+骨髓细胞浓度)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细胞浓度而进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受试者之前得自所述人受试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可以是(或可基于)例如得自一个或多个(例如2、3、4、5、6、7、8、9、10、15、20、25、30、35或40或更多个)未给予抗CD200抗体的健康个体的样品集合(例如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细胞对照浓度可以是得自未给予抗CD200抗体的患者的一个或多个对照样品中所述细胞浓度的平均值)。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CD200+白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的浓度比对照浓度至少低5%,这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后CD200+白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的浓度比对照浓度至少低10 (例如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50、55、60、65、70、75、80或多于80) %,这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的人体内已发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例如其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的变体抗CD200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通过查询治疗后CD200+白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的浓度是否落入表明抗CD200抗体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发生的预定范围之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可包括查询对于给定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而言治疗后CD200+白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的浓度是否落在预定截止值以上或以下。截止值通常是给定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的浓度,在所述浓度以上或以下就认为表明了某种表型——即抗CD200抗体所产生的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发生。
治疗方法
本公开内容特征还在于用于治疗包括例如癌症、炎性病况和与骨丢失相关的病症(在本文中也称为“骨病”)在内的各种病症的方法。例如,在判定抗CD200抗体在患有癌症的人中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例如使用本文所述的任何诊断方法)之后,医师可选择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人从而治疗所述患者的癌症:所述量和频率足以维持免疫调节效应的发生。类似地,在判定抗CD200抗体在患有炎性病况的人中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之后,医师可选择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人从而治疗所述患者的炎性病况:所述量和频率足以维持所述患者的免疫调节效应。将抗CD200抗体治疗性地给予人的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描述于例如U.S. 7,408,041。
癌症是以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以及这些细胞通过经由侵入而直接生长到临近组织中或通过经由转移(其中通过血流或淋巴系统转运癌细胞)而植入到远端部位而扩散的能力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或病症。癌症可累及所有年龄的人,但风险趋于随年龄而增加。癌症种类可包括例如肺癌、乳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胃癌、肝癌、骨癌、血液学癌症、神经组织癌(例如成神经细胞瘤)、黑素瘤、甲状腺癌、卵巢癌、睾丸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阴道癌或膀胱癌。血液学癌症(液体瘤)包括例如白血病(例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例如B细胞型或T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骨癌包括但不限于骨肉瘤和骨癌。
本文所用的“处于发展癌症的风险之中”的人是具有发展癌症的倾向、即具有发展癌症的遗传倾向例如肿瘤抑制基因突变(例如BRCAl、p53、RB或APC突变)的人或已暴露于可导致癌症的条件的人。因此,当人已经暴露给致突变或致癌水平的某些化合物(例如香烟中的致癌化合物,例如丙烯醛、砷、苯、苯并蒽、苯并芘、钋-210 (氡)、尿烷或氯乙烯)时,所述人也可为“处于发展癌症的风险之中”的人。此外,当人已经暴露给例如大剂量的紫外线或X-辐射或者被引起肿瘤/肿瘤相关的病毒感染时,所述人可为“处于发展癌症的风险之中”的人,所述病毒例如乳头瘤病毒、EB病毒、乙肝病毒或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根据以上所述,显然“处于发展癌症的风险之中”的人并非全是在目标种类之内的人。
“疑似患有癌症”的人是具有癌症的一个或多个症状的人。癌症症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但不限于乳房肿块、疼痛、体重减轻、虚弱、过度疲劳、进食困难、食欲丧失、慢性咳嗽、气喘恶化、咳血、尿血、便血、恶心、呕吐、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肚胀、胃气胀、腹膜腔液体、阴道出血、便秘、腹胀、结肠穿孔、急性腹膜炎(感染、发热、疼痛)、疼痛、呕血、大汗、发热、高血压、贫血、腹泻、黄疸、晕眩、发冷、肌肉痉挛和吞咽困难。原发性癌症(例如大的原发性癌症)的症状可包括例如以下任一种:结肠转移、肺转移、膀胱转移、肝转移、骨转移、肾转移和胰转移。
可将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一种或多种额外的治疗用抗癌药共同给予具有癌症的人。抗癌药包括例如化疗药、电离辐射、免疫治疗药或高热治疗药(hyperthermotherapy agent)。化疗药包括但不限于氨鲁米特、安吖啶、阿那曲唑、天冬酰胺酶、bcg、比卡鲁胺、博来霉素、布舍瑞林、白消安、喜树碱、卡培他滨、卡铂、卡莫司汀、苯丁酸氮芥、顺铂、克拉曲滨、氯膦酸盐、秋水仙素、环磷酰胺、环丙孕酮、阿糖胞苷、达卡巴嗪、更生霉素、柔红霉素、己二烯雌酚、己烯雌酚、多西他赛、多柔比星、表柔比星、雌二醇、雌莫司汀、依托泊苷、依西美坦、非格司亭、氟达拉滨、氟氢可的松、氟尿嘧啶、氟甲睾酮、氟他胺、吉西他滨、染料木素、戈舍瑞林、羟基脲、伊达比星、异环磷酰胺、伊马替尼、干扰素、伊立替康、来曲唑、亚叶酸、亮丙立德、左旋咪唑、洛莫司汀、氮芥、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美法仑、巯基嘌呤、美司钠(mesna)、甲氨蝶呤、丝裂霉素、米托坦、米托蒽醌、尼鲁米特、诺考达唑、奥曲肽、奥沙利铂、紫杉醇、帕米膦酸盐、喷司他丁、普卡霉素、卟菲尔钠(porfimer)、丙卡巴肼、雷替曲塞、利妥昔单抗、链佐星、苏拉明、他莫昔芬、泰素、替莫唑胺、替尼泊苷、睾酮、硫鸟嘌呤、塞替派、二氯环戊二烯钛、托泊替康、曲妥珠单抗、维A酸、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和长春瑞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将包含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的药物组合物与一种或多种任何上述药物或本文所述的任何其它抗癌药共同配制。
可按其作用机制将这些化疗用抗肿瘤化合物分类为包括例如以下组别的各组:抗代谢药/抗癌药,例如嘧啶类似物(5-氟尿嘧啶、氟脲苷、卡培他滨、吉西他滨和阿糖胞苷)和嘌呤类似物、叶酸拮抗剂和相关抑制剂(巯基嘌呤、硫鸟嘌呤、喷司他丁和2-氯脱氧腺苷(克拉曲滨));抗增殖药/抗有丝分裂药,包括长春花生物碱(长春碱、长春新碱和长春瑞滨)等天然产物、微管破坏剂例如紫杉烷(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新碱、长春碱、诺考达唑、埃博霉素和诺维本、表鬼臼毒素类(epidipodophyllotoxins) (依托泊苷、替尼泊苷)、DNA破坏剂(放线菌素、安吖啶、蒽环类、博来霉素、白消安、喜树碱、卡铂、苯丁酸氮芥、顺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制剂(cytoxan)、更生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六甲蜜胺、奥沙利铂、异环磷酰胺、美法仑、氮芥、丝裂霉素、米托蒽醌、亚硝基脲、普卡霉素、丙卡巴肼、泰素、泰索帝、替尼泊苷、三亚乙基硫代磷酰胺和依托泊苷(VP16));抗生素,例如更生霉素(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伊达比星、蒽环类、米托蒽醌、博来霉素、普卡霉素(光神霉素)和丝裂霉素;酶(系统性代谢L-天冬酰胺并耗尽不能合成其自身天冬酰胺的细胞的L-天冬酰胺酶);抗血小板药;抗增殖/抗有丝分裂的烷化剂,例如氮芥类(氮芥、环磷酰胺和类似物、美法仑、苯丁酸氮芥)、氮丙啶类和甲基三聚氰胺(六甲蜜胺和塞替派)、烷基磺酸酯-白消安、亚硝基脲(卡莫司汀(BCNU)和类似物、链佐星)、三氮烯(trazenes) - 达卡巴嗪(DTIC);抗增殖/抗有丝分裂抗代谢物,例如叶酸类似物(甲氨蝶呤);铂配位络合物(顺铂、卡铂)、丙卡巴肼、羟基脲、米托坦、氨鲁米特;激素、激素类似物(雌激素、他莫昔芬、戈舍瑞林、比卡鲁胺、尼鲁米特)和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抗凝血剂(肝素、合成肝素盐和凝血酶的其它抑制剂);纤维蛋白溶解剂(例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链激酶和尿激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匹定、氯吡格雷、阿昔单抗;抗转移剂;抗分泌剂(布雷菲尔德菌素(breveldin));免疫抑制药(环孢菌素、他克莫司(FK-506)、西罗莫司(雷帕霉素)、硫唑嘌呤、麦考酚酸酯);免疫调节药(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例如来那度胺(lenalidomide,Revlimid、CC-5013)和CC-4047 (Actimid))、环磷酰胺;抗血管生成化合物(TNP-470、染料木素)和生长因子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一氧化氮供体;反义寡核苷酸;抗体(曲妥单抗);细胞周期抑制剂和分化诱导剂(维A酸);mTOR抑制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多柔比星(阿霉素)、安吖啶、喜树碱、柔红霉素、更生霉素、eniposide、表柔比星、依托泊苷、伊达比星和米托蒽醌、托泊替康、伊立替康)、皮质类固醇(可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激酶抑制剂;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剂和胱天蛋白酶激活物;和染色质破坏剂。
如上所述,在本文所述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例如在癌症治疗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抗CD200抗体不与化疗用化合物或对人具有或可能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任何其它化合物组合给予所述人。也就是说,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尚未(在开始所述抗CD200抗体治疗之前的指定时期内)将化疗药(例如本文所述的任何化疗药)或在患者中可(或确实能)导致免疫抑制的任何其它药物给予所述患者的话,则选择患者用于进行治疗用抗CD200抗体的治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是在给予第一剂量的所述抗CD200抗体之前未接受化疗性治疗和/或只要正在给予所述患者抗CD200抗体就继续不接受化疗性治疗的人。“在给予第一剂量的抗CD200抗体之前”可包括例如在以下时期内,所述时期距给予第一剂量的所述抗CD200抗体小于4个月(例如小于16周、15周、14周、13周、3个月、12周、11周、10周、9周、2个月、8周、7周、6周、5周、1个月、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或小于10天)。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方法可包括判定人是否患有癌症。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方法可包括判定人癌症的一个或多个癌细胞是否表达CD200的步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可包括判定人癌症的一个或多个癌细胞是否相对于对照样品而言过量表达CD20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得自同一人并且包含与人癌症相同的组织类型的正常细胞。例如,技术人员可测定与患者的正常结肠细胞相比的患者结肠癌细胞上存在的CD200蛋白水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照样品可以是得自一个或多个未患癌症的人的细胞的表达水平(或平均表达水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癌症包含表达或过量表达CD200 (例如CD200蛋白和/或CD200 mRNA)的细胞(例如多种或甚至大部分细胞)。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人癌症中至少(或大于) 10 (例如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 %的癌细胞过量表达CD20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与正常细胞相比,所有所测癌细胞都过量表达CD20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癌细胞(例如多种癌细胞,至少10%的癌细胞,或所有所测癌细胞)表达CD200蛋白的水平可为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正常细胞上所发现的表达水平或者一个或多个未患癌症的患者的正常细胞的平均表达的至少约1.4 (例如至少约1.5、1.6、1.7、1.8、1.9、2.0、2.2、2.5、3.0、3.5、4.0、4.5或5或更多)倍。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仅当人癌症包含表达或过量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时,才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检测CD200表达的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例如蛋白质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CD200表达的合适方法详述于例如Kretz-Rommel等(2007) J Immunol 178:5595-5605和Kretz-Rommel等(2008) J Immunol 180:699-705。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CD200抗体通过靶向表达CD200的癌细胞而阻断癌症的免疫抑制。根除或抑制这些癌细胞,可刺激免疫系统并允许进一步根除癌细胞。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癌症治疗中,直接癌细胞杀伤和驱动针对Th1分布型的免疫应答的组合提供增强的功效。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癌症治疗,其中将抗体或抗体片段给予癌症患者,所述抗体或抗体片段与CD200结合并且既a)阻断CD200与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又b)直接杀伤表达CD200的癌细胞。杀伤癌细胞的机制可包括但不限于ADCC或CDC;与毒素融合;与有毒放射性物质融合;与毒性多肽例如粒酶B或穿孔蛋白融合;与细胞毒性病毒(例如细胞毒性呼肠孤病毒例如Reolysin®)融合;或与细胞因子例如TNF-α或IFN-α融合。在一个替代实施方案中,癌症治疗包括给予这样的抗体:所述抗体既a)阻断CD200与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又b)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针对肿瘤的活性。对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活性的这类增强作用可例如通过将抗体与细胞因子(例如IL-2、IL-12、IL-18、IL-13和IL-5)融合而结合起来。另外,可通过给予抗CD200抗体与抑制剂例如IMiD、沙利度胺或沙利度胺类似物的组合而达到这类增强作用。
在再一个实施方案中,癌症治疗包括给予这样的抗体:所述抗体既a)阻断CD200与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又b)吸引T细胞到肿瘤细胞。可通过将Ab与趋化因子(例如MIG、IP-10、I-TAC、CCL21、CCL5或LIGHT)融合而达到对T细胞的吸引。另外,用化疗药治疗可导致对LIGHT的所需上调。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和通过抗体打靶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联合作用是提供增加功效的一种独特方法。
本文所用的“炎性病况”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例如并非人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通过白细胞(例如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或树突细胞)的作用,不适当地触发病理反应例如病理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因此,这类涉及炎性反应的免疫细胞就称为“炎性细胞”。不适当地触发的炎性反应可以是其中在所述人体内或体表不存在外源物质(例如抗原、病毒、细菌、真菌)的反应。不适当地触发的反应可以是其中炎性细胞靶向自身组分(例如自身抗原)的反应(例如自身免疫病例如多发性硬化)。不适当地触发的反应也可以是在幅度或持续时间上不适当的反应,例如过敏反应。因此,不适当地靶向的反应可因微生物感染(例如病毒、细菌或真菌)的存在而引起。炎性病况的种类(例如自身免疫病)可包括但不限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椎关节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包括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OEMS综合征;炎性肠病;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移植物抗宿主病(例如皮肤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肝脏移植或骨髓移植的排斥);多中心卡斯尔曼病(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ieseas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硬化;肌营养不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皮肌炎;多肌炎;炎性神经病例如格-巴综合征;脉管炎例如韦格纳肉芽肿病;狼疮性肾炎(LN);肾小球性肾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颞动脉炎;斯耶格伦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贝切特病(Behçet's disease);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或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炎性病症还包括某些类型的变态反应,例如鼻炎、鼻窦炎、荨麻疹、假膜性喉头炎(hives)、血管性水肿、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例如坚果过敏)、药物过敏(例如青霉素过敏)、昆虫过敏(例如对蜂蜇过敏)或肥大细胞增多症。炎性病症也可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哮喘。
“处于发展炎性病况的风险之中”的人是指具有一种或多种炎性病况家族史(例如对一种或多种炎性病症具有遗传倾向)的人或者暴露给一种或多种诱导炎症的条件的人。例如,人可暴露给病毒或细菌超抗原例如但不限于葡萄球菌肠毒素(SE)、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外毒素(SP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I)、链球菌促有丝分裂外毒素(SME)和链球菌超抗原(SSA)。根据以上所述,显然“处于发展炎性病况的风险之中”的人并非全是在目标种类之内的人。
“疑似患有炎性病况”的人是具有炎性病况的一个或多个症状的人。炎性病症的症状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包括但不限于发红、肿胀(例如关节肿胀)、对触碰发热的关节、关节疼痛、强直、关节功能丧失、发热、发冷、疲劳、精力丧失、头痛、食欲丧失、肌肉强直、失眠、瘙痒、鼻塞、喷嚏、咳嗽、一种或多种神经症状例如晕眩、惊厥或疼痛。根据以上所述,显然“疑似患有炎性病况”的人并非全是在目标种类之内的人。
本文所用的“自身免疫病”是指这样的疾病状态:其中通过白细胞(例如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或树突细胞)的作用,宿主生物体内已产生针对所述宿主生物体内正常存在的物质或组织的病理性免疫应答(例如在持续时间和/或幅度上的病理性)。自身免疫病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慢性阻塞性肺病、1型糖尿病、古德帕斯彻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SLE、LN、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格-巴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IgA肾病、硬皮病、斯耶格伦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韦格纳肉芽肿病、寻常型天疱疮、恰加斯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桥本氏病(Hashimoto's diseas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肺胆汁性肝硬化和米勒-费希尔综合征(Miller Fisher syndrome)。自身免疫病也包括某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病症,例如冷凝集素病(CAD)、抗磷脂综合征(APS)、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CAPS)、温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CH)。
“处于发展自身免疫病的风险之中”的人是指具有自身免疫病家族史(例如对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病具有遗传倾向)的人或者暴露给一种或多种诱导自身免疫病/自身抗体的条件的人。患有某些癌症(例如液体瘤例如多发性骨髓瘤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人可以是对发展某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具有易感性的患者。例如,PCH可伴随各种各样的感染(例如梅毒)或肿瘤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在另一个实例中,CAD可伴随HIV感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感染、非霍奇金淋巴瘤)或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在再一个实例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众所周知的并发症,大约11%晚期CLL患者将会发展AIHA。多达30%的CLL患者可处于发展AIHA的风险之中。参见例如Diehl等(1998) Semin Oncol 25(1):80-97和Gupta等(2002) Leukemia 16(10):2092-2095。根据以上所述,显然“处于发展自身免疫病的风险之中”的人并非全是在目标种类之内的人。
“疑似患有自身免疫病”的人是具有自身免疫病的一个或多个症状的人。自身免疫病的症状可因具体自身免疫病的严重程度和种类的不同而异并且包括但不限于发红、肿胀(例如关节肿胀)、对触碰发热的关节、关节疼痛、强直、关节功能丧失、发热、发冷、疲劳、精力丧失、疼痛、发热、苍白、黄疸、荨麻疹样皮疹、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血和贫血(例如严重贫血)、头痛、食欲丧失、肌肉强直、失眠、瘙痒、鼻塞、喷嚏、咳嗽、一种或多种神经症状例如晕眩、惊厥或疼痛。根据以上所述,显然“疑似患有自身免疫病”的人并非全是在目标种类之内的人。
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可与用于治疗或预防炎性病况的一种或多种额外的治疗药共同给予。所述一种或多种药物包括例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疾病缓解抗风湿药(DMARD)、生物反应调节剂或皮质类固醇。生物反应调节剂包括例如抗TNF剂(例如可溶性TNF受体或TNF特异性抗体例如adulimumab、英利昔单抗或依那西普)。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或多种额外的治疗药可以是例如甾体、抗疟药、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皮质类固醇(例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和泼尼松龙)、甲氨蝶呤、甲泼尼龙、大环内酯免疫抑制剂(例如西罗莫司和他克莫司)、有丝分裂抑制剂(例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的真菌代谢物(例如环孢菌素)、麦考酚酸酯、醋酸格拉默和细胞毒性剂和DNA破坏剂(例如苯丁酸氮芥或本文所述的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DNA破坏剂)。
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也可用于治疗各种骨丢失相关病症,包括例如骨质疏松和牙周病。骨丢失可因多种病症所致,例如但不限于高钙尿、营养障碍(例如进食障碍例如贪食症或厌食症)、绝经、卵巢功能早衰、性腺机能减退症例如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克兰费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 syndrome)、男性更年期(Andropause)、下丘脑性闭经或高催乳素血症。骨质疏松性骨丢失也可因多种癌症和炎性病症所致。例如,骨损丢可因多发性骨髓瘤(MM)、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所致。“处于发展骨损丢相关病症的风险之中”的人是具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或者具有骨质疏松相关病症的人。例如,处于发展骨质疏松的风险之中的人可以是患有多发性骨髓瘤、营养障碍或骨质疏松相关的炎性病症例如RA或SLE的人。处于发展骨质疏松的风险之中的人可以是例如绝经期妇女。根据以上所述,显然“处于发展骨丢失相关疾病的风险之中”的人并非全是在目标种类之内的人。
“疑似患有骨丢失相关病症”的人是具有所述病症的一个或多个症状的人。骨质疏松的症状包括例如脆性骨折、疼痛(例如颈痛或下背部疼痛)和因脊椎压迫性骨折所致的弯腰体位。
除了给予本文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之外,骨丢失相关病症可用二膦磷酸盐、重组甲状旁腺激素、激素替代治疗(例如妇女的雌激素治疗)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来治疗。
在动物模型中已证明CD200在妊娠中起作用。例如,增加的CD200表达,通过可溶性CD200-Fc融合蛋白,已经显示出降低小鼠的自发性流产率。(参见例如Clark等(2001) Mol Human Reprod 7:185-194和Gorczynski等(2001) Graft 4:338-345)。因此,在将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给予妇女之前,医师可判定该妇女是否怀孕。如果妇女怀孕的话,医师可选择对该妇女不给予抗CD200抗体。对该妇女,医师可任选选择替代治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CD200治疗增强了清髓性疗法(myeloablative therapy)、接着是骨髓移植、或对CLL细胞具有反应性的T细胞的继承性转移的治疗功效。此外,抗CD200治疗基本上可增强癌症疫苗的功效,所述疫苗例如装载有CLL细胞蛋白、肽或源自所述细胞的RNA、源自患者的热激蛋白(HSP)、肿瘤肽或蛋白的树突细胞。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可与免疫刺激性化合物例如CpG、toll-样受体激动剂或任何其它佐剂、抗CTLA-4抗体等联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使用抗PDL1和/或抗PDL2抗体、抗IL-10抗体、抗IL-6抗体等阻断免疫抑制机制,而改善抗CD200抗体(或CD200结合片段)治疗的功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通过给予增加NK细胞数量或T细胞活性的物质例如小分子抑制剂IMiD、沙利度胺或沙利度胺类似物来改善抗CD200抗体治疗的功效。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为有利的是,除去在癌症环境中具有免疫抑制性的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在意图递送抗CD200抗体或其CD200结合片段以增强免疫应答的这些实施方案中,缺乏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是有利的。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方法可包括,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后,监测所述人的病症和/或其一种或多种症状的改善。监测人的病症(例如癌症、炎性病况或骨丢失相关病症)的改善(如本文所定义),意指评价所述受试者的疾病参数的变化,例如疾病的一个或多个症状的改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给予之后的至少1小时,例如至少2、4、6、8、12、24或48小时、或至少1天、2天、4天、10天、13天、20天或更长、或至少1周、2周、4周、10周、13周、20周或更长时间进行评价。可在一个或多个以下时期对人进行评价:在治疗开始之前;治疗期间;或在一个或多个治疗要素已给予之后。评价可包括评价进一步治疗的需要,例如评价剂量、给予频率或治疗持续时间是否应当改变。也可包括评价增加或减少所选治疗方式的需要,例如增加或减少对本文所述的病症的任何治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治疗性治疗的进展和/或有效性的监测包括监测治疗前后的CD200表达水平。例如,可确定治疗前CD200水平,并且在至少一次给予治疗之后,可再次测定CD200水平。CD200水平降低可表明有效的治疗(参见以下)。从业人员可将CD200水平的测量结果作为增加治疗的剂量或频率的指南。当然应该理解,可直接监测CD200水平,或者可监测与CD200相关的任何标记。
本发明人也已发现,将抗CD200抗体给予具有包含表达CD200的细胞的癌症的患者后,癌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如上所述,癌细胞已经进化出逃避免疫系统检测的多种方式,所述免疫系统在癌症发展之前可识别宿主生物体内的恶性细胞并杀死所述细胞。参见例如Geertsen等(1999) Int J Mol Med 3(1):49-57;Kerebijn等(1999) Crit Rev Oncol Hematol 31(1):31-53;和Pardoll (2003) Annu Rev Immunol 21:807-39。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一种可能机制就是表达或过量表达免疫抑制性CD200蛋白。事实上,已经证明CD200蛋白在各种各样的人类癌细胞中表达或过量表达,所述癌细胞包括例如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前列腺癌细胞、乳癌细胞、结肠癌细胞和脑癌细胞。参见例如Kawasaki等(2007)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64(4):778-782;Kretz-Rommel等(2007), 出处同上;和Siva等(2008)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57(7):987-96。因此,尽管本公开内容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束缚,但本发明人相信,癌细胞上的CD200的抗CD200抗体依赖性下调减少对免疫监视的抑制并允许免疫系统更有效识别和抗击癌症。
因此,据信以足以维持在人体内使癌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的量和频率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是有益的。检测癌细胞的CD200表达或表达的变化的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例如蛋白质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技术)并描述于本文中。例如,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可通过对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存在的癌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而测定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可将治疗后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与对照表达水平和/或抗体治疗前所述患者癌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其中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已经以足以降低癌细胞的CD200表达的量和频率给予人。
通过迭代过程,医师可确定维持患者的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所需的合适剂量和每个剂量的给药频率。例如,医师可以降低(或至少有望降低)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的量给予癌症患者至少2 (例如至少3、4、5、6、7或8或更多)次的抗CD200抗体。所述至少2个剂量应当在时间上间隔至少1 (例如至少2、3、4、5、6、7、8、9、10、11、12、13或甚至14)天。含有癌细胞的生物样品(例如血液样品)是在不同时间得自患者的,例如在第一次抗CD200抗体给予之前,第一个剂量和至少一个额外剂量之间,和第二个剂量之后的至少一次生物样品收集。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生物样品可在剂量之间采集至少2次和/或在给予患者的最后剂量之后采集至少一次。然后对所得每个生物样品中的癌细胞针对CD200表达进行探询,以确定给予抗CD200抗体的量和/或频率是否足以维持癌细胞的降低的CD200表达水平。提供有关于患者癌细胞随时间的CD200表达和通过将抗CD200抗体给予患者对所述细胞CD200表达随时间的影响的信息,医师(和/或计算机)可确定患者的抗CD200抗体给药方案,所述给药方案在治疗期间足以维持患者癌细胞的降低的CD200表达水平。
如上所述,本发明人也已观察到,将抗CD200抗体给予具有包含表达CD200的细胞的癌症的患者后,(i)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降低;(ii)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相比增加;(iii) CD200+ T细胞的浓度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降低;和(iv) CD200R+白细胞浓度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增加。类似地,本发明人也已观察到,将抗CD200抗体给予患有自身免疫病的动物后,CD200+白细胞和CD200+骨髓细胞的浓度与未经所述抗体治疗的动物中所述细胞的浓度相比降低。因此,本公开内容特征还在于测定在用抗CD200抗体治疗患者期间维持例如以下情况所需的合适剂量和每个剂量的给予频率的方法:患者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患者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患者的CD200+白细胞和/或CD200+骨髓细胞的浓度降低;和/或患者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
使用本文所提供的有关抗CD200抗体的免疫调节效应的信息(例如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患者中,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或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确定在患者中维持本文所公开的至少一种免疫调节效应的存在的、用于患者的抗CD200抗体的合适给药方案,会是医学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实验问题。
例如,本文所述的抗体可以固定剂量或毫克/千克(mg/kg)剂量来给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也可选择剂量以降低或避免产生针对组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活性抗体的抗体或其它宿主免疫应答。尽管绝非意在限制,示例性的抗体剂量包括例如1-100 μg/kg、0.5-50 μg/kg、0.1-100 μg/kg、0.5-25 μg/kg、1-20 μg/kg和1-10 μg/kg、1-100 mg/kg、0.5-50 mg/kg、0.1-100 mg/kg、0.5-25 mg/kg、1-20 mg/kg和1-10 mg/kg。本文所述的抗体的示例性剂量包括但不限于0.1 μg/kg、0.5 μg/kg、1.0 μg/kg、2.0 μg/kg、4 μg/kg和8 μg/kg、0.1 mg/kg、0.5 mg/kg、1.0 mg/kg、2.0 mg/kg、4 mg/kg和8 mg/kg。示例性的剂量(例如完整抗CD200抗体例如samalizumab的剂量)也包括例如大于或等于50 mg/m2、75 mg/m2、100 mg/m2、150 mg/m2、200 mg/m2、250 mg/m2、300 mg/m2、350 mg/m2、400 mg/m2、450 mg/m2、500 mg/m2、550 mg/m2、600 mg/m2和/或700 mg/m2
药物组合物可包含治疗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抗体。部分地根据所给予抗体的效应或者抗体和一种或多种额外的活性剂(如果使用不止一种试剂的话)的组合效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确定这样的有效量。治疗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抗体也可因例如以下各因素的不同而异:个体的疾病状态、年龄、性别和体重以及抗体(和一种或多种额外的活性剂)引发个体的所需反应的能力,例如改善至少一个条件参数,例如改善癌症的至少一个症状和/或本文所述的至少一种免疫调节效应的生物标记的存在情况。治疗有效量也是组合物的治疗性有益效应超过任何有毒或有害效应的量。
可通过已知的药学方法,在细胞培养物或实验动物(例如本文所述的任何病症的动物模型)中检测这类组合物的毒性和治疗功效。这些方法可用于例如测定LD50 (对50%群体致死的剂量)和ED50 (在50%群体中治疗有效的剂量)。毒性效应和治疗效应间的剂量比是治疗指数并且可表示为LD50/ED50的比率。优选具有高治疗指数的抗CD200抗体。尽管可使用具有毒性副作用的组合物,但应当小心设计递送系统,所述系统将这类化合物靶向受影响的组织部位并尽量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潜在破坏并因此降低副作用。
本发明人也已发现外周肿瘤负荷(例如B CLL肿瘤细胞负荷)与癌症患者中存在的T细胞的浓度(或数量)之间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癌症患者中存在的非癌T细胞的浓度越大,则患者的肿瘤负荷越低。尽管该发现不受任何具体理论或作用机制的束缚,但本发明人相信,癌症患者可因抗CD200抗体治疗而得到增加的益处,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疗时具有正常或升高水平的T细胞。同样,本发明人也已确定抗CD200抗体治疗可能在具有完整免疫系统(例如能够引发针对患者中存在的癌症的免疫应答的免疫系统)的患者中具有甚至更多功效和/或更强的免疫调节效应。那就是说,如下所述,在研究中在samalizumab治疗之前未接受在先化疗的所有4个癌症患者,在samalizumab治疗之后都具有临床稳定或改善的疾病。事实上,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未接受免疫抑制性或化疗性治疗的患者102-502,表现出与本文所述的多种生物标记的变化相关的肿瘤负荷的显著降低,所述变化包括CD45+ B CLL细胞浓度显著降低,CD8+ T细胞增加,调节性T细胞降低,活化T细胞增加,和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
因此,可选择具有能引发针对患者癌症的免疫应答的完整免疫系统的癌症患者,进行抗CD200抗体治疗。选择可包括例如定量测定癌症患者生物样品中存在的CD3+细胞浓度;如果患者所具有的T细胞的浓度足以增强患者的抗CD200抗体治疗功效的话,和将所述抗CD200抗体以有效治疗所述患者的癌症的量给予所述患者。得自健康人和患有癌症例如B-CLL的人的血液中的CD3+细胞平均浓度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生物样品中CD3+细胞的足够浓度是大于300 (例如325、350、375、400、425、450、475、500、525、550、575、600、625、650、675、700、725、750、775、800、825、850、875、900、925、950、975、1000、1100、1200或1300或更多)个细胞/微升的CD3+细胞浓度。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生物样品中CD3+细胞的足够浓度是大于或等于200 (例如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或500或更多)个细胞/微升的CD3+/CD4+细胞浓度。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生物样品中CD3+细胞的足够浓度是大于或等于150 (例如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525、550、575、600、625、650、675、700、725、750、775、800、825、850、875、900、925、950、975、1000、1100、1200或1300或更多)个细胞/微升的CD3+/CD8+细胞浓度。测定CD3+细胞浓度的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并包括例如流式细胞术。将抗CD200抗体治疗性给予癌症患者的方法是本领域已知的,描述于本文并详述于例如美国专利号7,408,041。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定量测定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例如血液样品)中的某些淋巴细胞群体的绝对数量(如通过例如流式细胞术所测定),测定免疫活性(immune competence)。参见例如Shearer等(2003)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12(5):973-980和Paglieroni和Holland (1994) Transfusion 34:512-516。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通过经由流式细胞术的以下CD45+淋巴细胞计数表明免疫活性:0.66-4.60 x 103个细胞/μL (对于0-17岁的患者);0.99-3.15 x 103个细胞/μL (对于18 -55岁的患者);或1.00-3.33 x 103个细胞/μL (对于55岁以上患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经由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3+ T细胞绝对数量,来测定免疫活性。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通过经由例如流式细胞术的以下CD3+淋巴细胞计数表明免疫活性:2,500-5,500个细胞/μL (对于0-2月龄的患者);2,500-5,600个细胞/μL (对于3-5月龄的患者);1,900-5,900个细胞/μL (对于6-11月龄的患者);2,100-6,200个细胞/μL (对于12-23月龄的患者);1,400-3,700个细胞/μL (对于2-5岁的患者);1,200-2,600个细胞/μL (对于6-11岁的患者);1,000-2,200个细胞/μL (对于12-17岁的患者);677-2,383个细胞/μL (对于18-55岁的患者);或617-2,254个细胞/μL (对于55岁以上患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经由例如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19+ B细胞绝对数量,来测定免疫活性。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通过经由流式细胞术的以下CD19+ B细胞计数表明免疫活性:300-2,000个细胞/μL (对于0-2月龄的患者);430-3,000个细胞/μL (对于3-5月龄的患者);610-2,600个细胞/μL (对于6-11月龄的患者);720-2,600个细胞/μL (对于12-23月龄的患者);390-1,400个细胞/μL (对于2-5岁的患者);270-860个细胞/μL (对于6-11岁的患者);110-570个细胞/μL (对于12-17岁的患者);99-527个细胞/μL (对于18-55岁的患者);或31-409个细胞/μL (对于55岁以上患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经由例如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16+CD56+天然杀伤(NK)细胞绝对数量,来测定免疫活性。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通过经由流式细胞术的以下CD16+CD56+ NK细胞计数表明免疫活性:170-1,100 (对于0-2月龄的患者);170-830个细胞/μL (对于3-5月龄的患者);160-950个细胞/μL (对于6-11月龄的患者);180-920个细胞/μL (对于12-23月龄的患者);130-720个细胞/μL (对于2-5岁的患者);100-480个细胞/μL (对于6-11岁的患者);110-570个细胞/μL (对于12-17岁的患者);101-678个细胞/μL (对于18-55岁的患者);或110-657个细胞/μL (对于55岁以上患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经由例如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4+辅助T细胞绝对数量,来测定免疫活性。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通过经由流式细胞术的以下CD4+辅助T细胞计数表明免疫活性:1,600-4,000 (对于0-2月龄的患者);1,800-4,000个细胞/μL (对于3-5月龄的患者);1,400-4,300个细胞/μL (对于6-11月龄的患者);1,300-3,400个细胞/μL (对于12-23月龄的患者);700-2,200个细胞/μL (对于2-5岁的患者);650-1,500个细胞/μL (对于6-11岁的患者);530-1,300个细胞/μL (对于12-17岁的患者);424-1,509个细胞/μL (对于18-55岁的患者);或430-1,513个细胞/μL (对于55岁以上患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经由例如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8+ T细胞绝对数量,来测定免疫活性。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通过经由流式细胞术的以下CD8+ T细胞计数表明免疫活性:560-1,700 (对于0-2月龄的患者);590-1,600个细胞/μL (对于3-5月龄的患者);500-1,700个细胞/μL (对于6-11月龄的患者);620-2,000个细胞/μL (对于12-23月龄的患者);490-1,300个细胞/μL (对于2-5岁的患者);370-1,100个细胞/μL (对于6-11岁的患者);330-920个细胞/μL (对于12-17岁的患者);169-955个细胞/μL (对于18-55岁的患者);或101-839个细胞/μL (对于年龄超过55岁的患者的患者)。
理解的是,如在获自患者的生物样品中所测得的,落在这些水平以下的免疫细胞计数可表明所述患者无免疫应答的。落入一个或多个以上给出的范围之内的免疫细胞计数可表明所述患者具有免疫活性并很可能因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治疗而得到增加的益处。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可包括测定生物样品,以确定:(a)本文所述的一种或多种免疫细胞亚类的数量/微升和/或(b)所测数量是否落入预定范围例如上述预定范围之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方法可包括鉴别或选择具有完整免疫系统的受试者,所述免疫系统例如能够引发针对所述受试者体内或体表存在的癌症的免疫应答的免疫系统。判定免疫系统是否能够引发针对癌症的免疫应答的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例如,医学从业人员可通过使用本领域人员熟悉的体外测定例如ELISA测定与全身(例如血清中)或例如不同黏膜部位(例如唾液或胃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癌组织结合的抗体的存在情况,来测定对癌症特异的抗体(例如IgG、IgM或IgA)应答。从业人员也可通过评估以下的一项或多项来评价患者的总体免疫活性:(a)引发针对促细胞分裂原(例如PHA或LPS)或抗CD3抗体刺激的正常增殖反应的能力;(b)在预定正常范围(例如>1.0)的CD4+细胞:CD8+细胞比;和(c)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例如使用例如ELISPOT或四聚体或细胞因子分析定量测定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
备选或另外地,因为CD4+ T细胞反应通常是抗体反应所需的,所以可用本领域已知方法测定针对癌症的体外CD4+ T细胞反应。这样的方法包括CD4+ T细胞增殖或淋巴因子(例如白介素-2、白介素-4或干扰素-γ)产量测定。测定部分可包括关于患者先前是否已给予化疗性或免疫抑制性治疗的定量或定性评估/评价,因为已知所述治疗抑制给予所述治疗的患者的免疫系统。
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实施例 1. 评价抗 CD200 抗体在人体内的剂量递增试验的初步结果
Samalizumab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是目前正在针对B-CLL治疗进行临床评价的一流(first-in-class)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抑制CD200与CD200R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表达CD200的癌症的患者中,抑制CD200依赖性免疫抑制。因此,将samalizumab给予患者,能够使患者的免疫系统恰当地识别和清除癌症。
在患有复发性或难治性B-CLL或多发性骨髓瘤(MM)的患者中,使用每个群组3个患者的改良Fibonacci设计,进行一项持续的剂量递增试验,以评价samalizumab的安全性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如果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则将群组扩大到6个患者。研究患者每28天周期接受单次静脉内剂量并以28天间隔任选接受samalizumab的额外静脉内剂量。总共评价了7个群组,范围为每个治疗周期50 mg/m2至600 mg/m2。研究评价了患者中的全血计数、计算机断层(CT)扫描、标准安全性评价、抗体的药物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检测;和在患者中是否已产生抗samalizumab抗体反应,等等。
研究在7个剂量群组中招募了26个B-CLL患者(包括3个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1个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患者),剂量范围为50 mg/m2至600 mg/m2。在500 mg/m2群组中招募了2个MM患者,在600 mg/m2群组中招募了1个MM患者。在500 mg/m2群组中招募了SLL患者。4个患者未接受针对其癌症的在先化疗,而其它22个患者在第一个剂量的samalizumab给予之前已接受化疗的2个方案的中位值(范围介于每患者1-9个周期)。有18个男性患者和8个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为41-87岁(中位年龄为67)。20个患者接受任选给药;这其中3个(1个给予50 mg/m2;2个给予200 mg/m2)形成了针对samalizumab的人抗人抗体反应。根据外周血计数和CT扫描的系列评价,完成4个给药周期的13个患者中有9个表现出稳定疾病(SD)。修改所述方案以使对于在4个周期时表现出SD的患者允许大于4个治疗周期。未观察到临床不良的细胞因子反应。发生1例非药物、非恶性肿瘤相关的死亡。不良事件在严重程度上大部分是轻度或中度,在群组6的评价周期结束时未观察到最大耐受剂量(MTD)。Samalizumab显示出在血清曲线下面积(AUC)方面的剂量依赖性线性增加。最初4个治疗周期中的血清药物水平的平均AUC (100-400 mg/m2)与在剂量和AUC间的线性关系是一致的(图1)。
初步结果表明,samalizumab在该患者群体中通常是安全和良好耐受的并表现出所需免疫调节活性,如以下所详述。
实施例 2. 在经 samalizumab 治疗的人体内免疫调节效应发生的生物标记的观察结果
在具有可评价细胞群体的患者中,抗体治疗导致对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和B-CLL癌细胞两者的可观察的免疫调节效应。所述效应的概述见表1。例如,在给予samalizumab之后的20个患者中有19个(95%)观察到CD200+ T细胞降低(表1)。
1. 群组的给药和药效动力学 (PD) 参数
Figure 646221DEST_PATH_IMAGE001
“抗体”是指samalizumab
“N”是患者数量
“HAHA”是指患者体内针对samalizumab的人抗人抗体反应的发生
a 在患者治疗期间的任何时间点检测的Th1细胞因子
b 招募多于3个患者以评价多剂量安全性
c 是指同一患者
d 未检测到HAHA反应
e 7个患者中有2个是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
f无法得到该群组中的1个患者的Th1细胞因子信息
g患者患有多发性骨髓瘤
“NA”是指不适用。
图2提供经治疗患者的代表性分析,所述患者显示CD200+ T细胞降低。如图3所示,患者体内的CD200+ T细胞降低是暂时的,其中CD200+ T细胞在约第14天开始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然而,将第二个剂量的samalizumab给予这些患者,再次导致CD200+ T细胞的浓度暂时降低(图3)。与在较高剂量(300-500 mg/m2)抗体下的持续效应相比,在较低剂量的samalizumab (例如50-200 mg/m2)下更频繁地观察到所述效应的暂时性。这表明抗CD200抗体在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是剂量依赖性的而且通过增加samalizumab剂量和/或更高频率地给予samalizumab之一或这两者,就可达到对给药方案的修改,以维持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
CD200+ T细胞降低或恢复与患者的CD3+ T细胞总浓度的总体变化无关,表明CD200+ T细胞下调了CD200表达和/或从外周移出,而非缺失。(Samalizumab不会交叉封闭用于检测患者血液样品中白细胞的CD200表达的抗体的结合,因此基本上不影响使用这些测定来检测CD200表达的能力。)
另外,在给予samalizumab后的第7天之前,观察到在19个患者中有8个患者的白细胞亚类(例如CD200R+/CD4+白细胞亚类)的CD200R表达水平升高(参见例如图4)。在CD4+ T细胞群体中主要观察到CD200+细胞减少和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图4)。如上所述,白细胞亚类的CD200R表达增加可能是细胞对于CD200表达降低的补偿结果。
25个患者中有10个(40%)表现出适度的首剂Th1细胞因子反应,而25个患者中有22个(88%)在研究期间的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具有可检测Th1细胞因子。这也与samalizumab在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活性是一致的。
在给予samalizumab的患者中还观察到调节性T细胞(T regs)的降低。具体而言,具有临床稳定或改善的疾病的9个患者中有4个(44.4%)表现出T regs降低,而疾病在临床上进展的16个患者中仅有5个(31.2%)表现出类似的T regs降低(图5)。
在给予samalizumab之后也观察到21个患者中有14个(67%)在外周血中的B-CLL肿瘤细胞的CD200蛋白表达降低。这样的降低在较低samalizumab剂量(例如50-200 mg/m2)时是暂时的,其中B-CLL细胞的CD200表达在约第14天开始恢复到(或接近)治疗前水平。然而,将第二个剂量的samalizumab给予这些患者,再次导致细胞的CD200表达蛋白暂时降低(图6)。在较高剂量(300-500 mg/m2)抗体时,观察到B-CLL肿瘤细胞的CD200持续降低。如上所述,该结果进一步表明抗CD200抗体在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是剂量依赖性的而且通过增加samalizumab剂量和/或更高频率地给予samalizumab之一或这两者,就可达到对给药策略的修改,以维持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这样的抗CD200抗体给药策略很可能会给经治疗患者提供改善的临床益处。
未观察到其它白细胞亚类的CD200R和/或CD200表达的变化,或者其它CD200+白细胞或CD200R+白细胞的浓度变化,因为对于进行这样的观察缺乏足量的细胞。
在表现出稳定疾病的9个患者中,1个来自群组1,3个来自群组2,在群组3、4和5的每个中各有1个,在较高剂量群组(500 mg/m2)中有2个。在患者体内观察到的示例性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如下:
1. CD4+/CD200+ T 细胞:在群组1、2和3中具有稳定疾病的所有患者在第1个和随后的samalizumab剂量之后都显示出CD200+/CD4+ T细胞的暂时降低。在群组4、5和6中具有稳定疾病的患者表现出CD200+/CD4+ T细胞的持续降低。
2. CD200R+/CD4+ T 细胞: 在第一个剂量之后,具有稳定疾病的在群组2中的3个患者中的1个、在群组3中的患者和在群组4中的患者(都具有稳定疾病)表现出CD200R+/CD4+ T细胞增加。
这些具有稳定疾病的患者在基线具有不同数量的T细胞(2%、2%、14%、23%和39%的CD45+白细胞),在这些患者中基线的CD4+/CD200+ T细胞百分比在总CD3+ T细胞的10-35%间变化。另外,在所有具有稳定疾病的患者中,B CLL细胞的CD200表达都降低。
这些结果表明,抗CD200抗体能够在给予抗体的患者体内产生免疫调节效应。因为9个经samalizumab治疗的患者在4个治疗周期时表现出稳定疾病,所以所述生物标记也可表明samalizumab剂量藉由其在人体内所观察到的免疫调节效应,足以达到对疾病有临床意义的效应。
实施例 3. 在先前未接受化疗的患者中 samalizumab 治疗的生物标记、免疫调节效应和功效
如上所述,研究所招募的患者中有4个在samalizumab治疗之前未接受化疗。所有这4个患者都接受samalizumab治疗并表现出临床稳定或改善的疾病——9个响应者中的4个。这4个患者即患者102-502中有1个是66岁男性,其患有晚期CLL (RAI 4期,在进入研究时未进行在先治疗),包括在招募时大的腹部肿块和疲劳。在开始抗CD200抗体治疗方案之前,患者102-502未接受针对CLL的任何化疗性治疗或其它免疫抑制性治疗。在接受第1个剂量400 mg/m2 samalizumab之后数周内,经CT扫描测定,该患者腹部肿块减小达57.6%。用samalizumab对该患者的治疗按照400 mg/m2继续额外4个周期(4个剂量)。第4个周期之后,该患者的腹部肿块进一步减小——自招募时算起总共减小71%。该患者的疲劳也已消除。该患者已接受13个剂量的每月给予1次的samalizumab,并已得到部分响应(PR)。
伴随着肿瘤负荷降低(图7A),在该患者中观察到了多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变化。例如,正如其他所评价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该患者的CD200+淋巴细胞(例如CD200+CD4+ T细胞)浓度也降低(图8A)。另外,该患者的B CLL细胞浓度和剩余B CLL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也极大地降低了(图8B)。
在该患者中还观察到CD8+ T细胞增加以及CD4+ T细胞增加(图7B)。相比之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102-502的T regs降低。在治疗过程中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从大约2:1,增加到3:1、到4:1、到5:1和最终增加到超过6:1。参见图9。
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抗CD200抗体甚至更能够在患者体内产生免疫调节效应并且本文所述的生物标记的变化与对疾病具有临床意义的效应相关。9个响应者中的4个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未接受为了免疫抑制所述患者的任何针对CLL的化疗性治疗,这表明将抗CD200抗体给予具有完整免疫系统(或尚未被免疫抑制剂损害的免疫系统)的患者很可能因本文所述的抗CD200抗体治疗而得到甚至更大的治疗益处。
实施例 4. 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小鼠模型中,抗 CD200 抗体的功效
研究 0 ( 预防模型 ) 使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小鼠模型,测试治疗用抗CD200抗体预防、延迟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的产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的能力。参见例如Playfair和Marshall-Clarke (1973) Nat New Biol 243:213-214;Naysmith等(1981) Immunol Rev 55:55-87。
为了在小鼠中引发与小鼠红细胞(RBC)结合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在研究的第0天将2 x 108个大鼠RBC经腹膜内(i.p.)给予雌性C57BL/6小鼠1次,并在此后,在研究的剩余时间内每周给予1次。到研究的第2周观察到免疫小鼠产生抗大鼠RBC同种抗体并到第3周观察到所述小鼠产生抗小鼠RBC自身抗体。
将经大鼠RBC免疫的小鼠分为6个实验组,称为:组别1 (6只小鼠)、组别2 (6只小鼠)、组别3 (8只小鼠)、组别4 (7只小鼠)、组别5 (9只小鼠)和组别6 (9只小鼠)。也评价额外1组即组别7 (6只小鼠)作为对照。组别7的小鼠既不用大鼠RBC免疫,也不接受以下所述的任何额外治疗。
在第0天(即第一次给予大鼠RBC的当天)开始,按照以下方案,将治疗药或溶媒给予组别2到组别6的各组小鼠:对于研究的每一周,按照每天1剂、连续5天给予5个剂量的药物或溶媒。组别1小鼠仅用溶媒即磷酸缓冲盐水(PBS)治疗。组别2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5 mg/kg不与CD200结合、但具有效应子功能的对照抗体(IgG2a)治疗。组别3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1 (一种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IgG2a))治疗,每个剂量为5 mg/kg。组别4小鼠用剂量为15 mg/kg的环孢菌素治疗。组别5小鼠用5 mg/kg对照抗体和15 mg/kg环孢菌素治疗。组别6小鼠用5 mg/kg剂量的抗体1和15 mg/kg剂量的环孢菌素治疗。抗体治疗经i.p给予。环孢菌素经皮下(s.c.)给予小鼠。分组设计和各组的治疗方案概述于表2。
2. 研究 0 的分组设计和治疗方案
Figure 625679DEST_PATH_IMAGE002
N是指每组的小鼠数量
N/A = 不适用。
每周在上述治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给组别1-7的小鼠采血,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来评价治疗是否影响小鼠的抗小鼠RBC自身抗体和/或抗大鼠RBC同种抗体的效价。为了测定受试小鼠(例如组别3的经治疗小鼠)所产生的抗小鼠自身抗体的相对浓度,将获自小鼠的全血与荧光标记的抗小鼠抗体制剂一起温育,从而检测所述动物血中的小鼠RBC表面上存在的抗小鼠RBC抗体的存在情况。细胞用PBS洗涤,然后进行流式细胞术以评价作为平均荧光强度的函数的与小鼠RBC结合的小鼠抗小鼠RBC的相对数量。在第13和27天之间,组别1、2、4、5和6的小鼠中的抗小鼠RBC自身抗体浓度增加。相比之下,组别3小鼠中的抗小鼠RBC自身抗体浓度与其它组别的自身抗体浓度相比则明显降低。另外,组别3小鼠的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其它组小鼠相比明显延迟(图10)。例如,在组别1、2、4、5和6中,50%小鼠在研究的第20天和第27天间出现自身抗体。相比之下,在组别3中至少50%小鼠直到第27至34天才产生自身抗体。这些结果表明5 mg/kg的抗体1 (一种抗CD200抗体)不仅能够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小鼠模型中降低抗小鼠RBC自身抗体浓度,而且还能够显著延迟小鼠中自身抗体的产生。
为了测定受试小鼠(例如组别3的经治疗小鼠)所产生的同种抗体的相对浓度,在足以让得自所述小鼠的血清中存在的任何大鼠RBC特异性同种抗体与大鼠RBC结合的持续时间和条件下,将所述小鼠血清与分离的大鼠RBC样品一起温育。细胞用PBS洗涤,然后与结合小鼠抗体的荧光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在额外洗涤步骤之后,对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以评价作为平均荧光强度的函数的与大鼠RBC结合的小鼠抗大鼠RBC的相对量。在实验过程中,得自组别1、2、4、5和6小鼠的血清含有递增浓度的抗大鼠RBC同种抗体。相比之下,得自组别3小鼠的血清与其它组相比含有少得多的可检测抗大鼠RBC自身抗体。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5 mg/kg的抗体1 (一种抗CD200抗体)能够降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小鼠模型所产生的RBC特异性同种抗体以及抗RBC自身抗体的效价。
研究 1 ( 治疗模型 ) 使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小鼠模型,测试治疗用抗CD200抗体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的产生的能力。为了在小鼠中引发能与小鼠红细胞(RBC)结合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在研究的第0天将2 x 108个大鼠RBC经腹膜内(i.p.)给予雌性C57BL/6小鼠1次,并在此后,在研究的剩余时间内每周给予1次。在研究的第2周之前观察到免疫小鼠产生了抗大鼠RBC同种抗体,在第3周之前观察到所述小鼠产生了抗小鼠RBC自身抗体。
将经大鼠RBC免疫的小鼠分为5组,称为:组别1 (8只小鼠)、组别2 (8只小鼠)、组别3 (8只小鼠)、组别4 (7只小鼠)和组别5 (8只小鼠)。也评价第6组小鼠(称为组别6;6只小鼠),作为对照。组别6的小鼠既不用大鼠RBC免疫,也不接受以下所述的任何额外治疗。
在第112天开始,组别1-5的各组小鼠接受14个剂量的按照以下方案给予的治疗药或溶媒对照的额外治疗:(i)给予5个剂量的药物或溶媒,每天1个剂量,连续5天;(ii)中断治疗2天;(iii)给予额外5个剂量的药物或溶媒,每天1个剂量,连续5天;再中断治疗2天;和(iv)再给予4个剂量的药物或溶媒,每天1个剂量,连续4天。组别1小鼠仅用溶媒即磷酸缓冲盐水(PBS)治疗。组别2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1 (一种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IgG2a))治疗,每个剂量为5 mg/kg。组别3小鼠用剂量为1 mg/kg的抗体1治疗。组别4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2 (一种缺乏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治疗,每个剂量为5 mg/kg。组别5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5 mg/kg剂量的不与CD200结合、但具有效应子功能的对照抗体(IgG2a)治疗。分组设计和各组的治疗方案概述于表3。
3. 研究 1 的分组设计和治疗方案
Figure 405416DEST_PATH_IMAGE003
N是指每组的小鼠数量
N/A = 不适用。
每周在上述治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给组别1-6的小鼠采血,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来评价治疗是否影响小鼠的抗小鼠RBC自身抗体和/或抗大鼠RBC同种抗体的效价。在研究的第133和137天之间,处死小鼠并收获其脾脏。为了测定受试小鼠(例如组别2的经治疗小鼠)所产生的同种抗体的相对浓度,在足以让得自所述小鼠(例如第133天)的血清中存在的任何大鼠RBC特异性同种抗体与大鼠RBC结合的持续时间和条件下,将所述小鼠血清与分离的大鼠RBC样品接触。细胞用PBS洗涤,然后与结合小鼠抗体的荧光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在额外洗涤步骤之后,对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以根据平均荧光强度评价与大鼠RBC结合的小鼠抗大鼠RBC的相对量。本发明人观察到,得自组别1、3、4和5小鼠的治疗后血清与得自治疗之前的小鼠的相应血清相比含有增加浓度的抗大鼠RBC同种抗体。相比之下,得自治疗后组别2小鼠的血清与得自治疗前小鼠的相应血清相比含有较少的可检测抗大鼠RBC同种抗体。这些结果表明,5 mg/kg抗体1 (一种抗CD200抗体)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小鼠模型中能够降低RBC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本发明人随后观察到,与抗体1的半衰期相比,抗体2在经治疗小鼠中具有明显更短的半衰期。因此在研究1和本文所述的其它研究中用抗体2所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出抗体2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模型中的的真实功效,也不能完全反映出所述抗体在动物中的免疫调节效应。
研究 2 ( 预防模型 ) 使用上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小鼠模型,测试治疗用抗CD200抗体预防、延迟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的产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的能力。
为了在小鼠中引发与小鼠红细胞(RBC)结合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在研究的第0天将大鼠RBC经腹膜内(i.p.)给予雌性BALB/c小鼠1次,并在此后,在研究的剩余时间内每周给予1次。如上所述,在研究的第2周之前观察到免疫小鼠产生抗大鼠RBC同种抗体,在第3周之前观察到所述小鼠产生抗小鼠RBC自身抗体。
将经大鼠RBC免疫的小鼠分为5组,称为:组别1 (8只小鼠)、组别2 (8只小鼠)、组别3 (8只小鼠)、组别4 (8只小鼠)和组别5 (8只小鼠)。也评价第6组小鼠(称为组别6;6只小鼠),作为对照。组别6的小鼠既不用大鼠RBC免疫,也不接受以下所述的任何额外治疗。
在第0天(即第一次给予大鼠RBC的当天)开始,按照以下方案,将治疗药或溶媒给予组别1-5的各组小鼠:对于研究的每一周,给予5个剂量的药物或溶媒,每天1个剂量,连续5天。组别1小鼠仅用溶媒即磷酸缓冲盐水(PBS)治疗。组别2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1 (一种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IgG2a))治疗,每剂5 mg/kg。组别3小鼠用1 mg/kg剂量的抗体1治疗。组别4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2 (一种缺乏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治疗,每个剂量为5 mg/kg。组别5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5 mg/kg的不与CD200结合、但具有效应子功能的对照抗体(IgG2a)治疗。分组设计和各组的治疗方案概述于表4。
4. 研究 2 的分组设计和治疗方案
Figure 613674DEST_PATH_IMAGE004
N是指每组的小鼠数量
N/A = 不适用。
每周在上述治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给组别1-6的小鼠采血,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来评价治疗是否影响小鼠的抗小鼠RBC自身抗体和/或抗大鼠RBC同种抗体的效价。在研究的第64或65天,处死小鼠并收获其脾脏。(在第64天每组处死4只小鼠,在第65天每组处死其它4只小鼠。)为了测定受试小鼠(例如组别3的经治疗小鼠)所产生的同种抗体的相对浓度,在足以让得自所述小鼠的血清中存在的任何大鼠RBC特异性同种抗体与大鼠RBC结合的持续时间和条件下,将所述小鼠血清与分离的大鼠RBC样品接触。细胞用PBS洗涤,然后与结合小鼠抗体的荧光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在额外洗涤步骤之后,对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以根据平均荧光强度评价与大鼠RBC结合的小鼠抗大鼠RBC的相对量。如图11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得自组别1、3、4和5小鼠的血清含有递增浓度的抗大鼠RBC同种抗体。相比之下,与其它组相比,得自治疗后组别2的小鼠的血清含有少得多的可检测抗大鼠RBC同种抗体。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5 mg/kg抗体1 (一种抗CD200抗体)能够降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小鼠模型所产生的RBC特异性同种抗体的效价。
研究 3 ( 治疗模型 ) 使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小鼠模型,测试治疗用抗CD200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能力。为了在小鼠中引发与小鼠红细胞(RBC)结合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在研究的第0天将大鼠RBC经腹膜内(i.p.)给予雌性C57BL/6小鼠1次,并在此后,在研究的剩余时间内每周给予1次。如上所述,在研究的第2周之前观察到免疫小鼠产生抗大鼠RBC同种抗体,在第3周之前观察到所述小鼠产生抗小鼠RBC自身抗体。将经大鼠RBC免疫的小鼠分为3组,称为组别1 (6只小鼠)、组别2 (3只小鼠)和组别3 (5只小鼠)。
在第86天开始,组别1-3的各组小鼠接受10个剂量的按照以下方案给予的治疗药或溶媒对照的额外治疗:(i)给予5个剂量的药物或溶媒,每天1剂,连续5天;(ii)治疗中断2天;和(iii)给予额外5个剂量的药物或溶媒,每天1个剂量,连续5天。组别1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1 (一种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IgG2a))治疗,每个剂量为5 mg/kg。组别2小鼠用1 mg/kg剂量的抗体1治疗。组别3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2(一种缺乏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治疗,每个剂量为5 mg/kg。分组设计和各组的治疗方案概述于表5。
5. 研究 3 的分组设计和治疗方案
Figure 428047DEST_PATH_IMAGE005
N是指每组的小鼠数量
N/A = 不适用。
研究结束时,处死小鼠并收获其脾脏。为了测定将抗体1给予小鼠除了影响小鼠的抗RBC抗体的产生之外是否还影响RBC所致的脾细胞激活,使用体外增殖测定,在RBC存在下评价脾细胞激活。简而言之,将分离的脾细胞与3种不同抗原(小鼠RBC、大鼠RBC或牛血清白蛋白(对照)中的一种或与单独的培养基一起培养。在脾细胞接触抗原之后,将3H-胸苷加入到脾细胞培养基中达大约16小时。除去培养基并收获细胞。然后测定作为3H-胸苷掺入到脾细胞DNA中的量的函数的、抗原所致的脾细胞的相对激活。
如图12所示,组别2和组别3小鼠的脾细胞在接触大鼠RBC之后表现出旺盛的增殖反应。相比之下,在大鼠RBC存在下组别1小鼠的脾细胞增殖得很少,表明给予5 mg/kg抗CD200抗体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小鼠模型中能够抑制大鼠RBC所致的脾细胞激活。
研究 4 ( 治疗模型 ) 如上所述,为了在小鼠中引发与小鼠红细胞(RBC)结合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在研究的第0天将大鼠RBC经腹膜内(i.p.)给予雌性C57BL/6小鼠1次,并在此后,在研究的剩余时间内每周给予1次。
将经大鼠RBC免疫的小鼠分为7组,称为组别1、组别2、组别3、组别4、组别5、组别6和组别7。也评价第8组小鼠(称为组别8),作为对照。组别8小鼠既不用大鼠RBC免疫,也不接受以下所述的任何额外治疗。每组别10只小鼠。
在第21天开始,组别1-7的各组小鼠接受按照以下方案给予的一种或多种治疗药或溶媒对照的额外治疗:对于研究的每一周,给予5个剂量的一种或多种药物或溶媒,每天1个剂量,连续5天。组别1小鼠仅用溶媒即磷酸缓冲盐水(PBS)治疗。组别2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5 mg/kg剂量的不与CD200结合、但具有效应子功能的对照抗体(IgG2a)治疗。组别3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1 (一种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IgG2a))治疗,每个剂量为5 mg/kg。组别4小鼠按照上述方案,使用15 mg/kg环孢菌素治疗。组别5小鼠按照上述给药方案,使用对照抗体(5 mg/kg)和环孢菌素(15 mg/kg)两者治疗。组别6小鼠按照上述给药方案,使用抗体1 (5 mg/kg)和环孢菌素(15 mg/kg)两者治疗。组别7小鼠按照上述给药方案,使用抗体1 (1 mg/kg)和环孢菌素(15 mg/kg)两者治疗。分组设计和各组的治疗方案概述于表6。
6. 研究 4 的分组设计和治疗方案
Figure 250509DEST_PATH_IMAGE006
N是指每组的小鼠数量
N/A = 不适用。
每周在上述治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给组别1-8的小鼠采血,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来评价治疗是否影响小鼠的抗小鼠RBC自身抗体和/或抗大鼠RBC同种抗体的效价。在研究的第37天,处死小鼠并收获其脾脏。从2只小鼠股骨和胫骨中也获得骨髓细胞。对脾细胞和骨髓细胞进行以下所述的流式细胞术(实施例5)。
与相应的治疗前血清相比,在治疗后得自组别3和4小鼠的血清中存在降低浓度的抗大鼠RBC同种抗体。在组别6和7的小鼠中,治疗后抗大鼠RBC同种抗体的降低甚至更多,表明环孢菌素和抗体1在小鼠中对降低同种抗体的产生具有协同效应。这些结果甚至进一步表明,抗CD200抗体能够降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小鼠模型所产生的RBC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并且抗CD200抗体可用于治疗所述疾病。
实施例 5. 将抗 CD200 抗体给予小鼠,影响所述小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群体的浓度
评价得自研究1的小鼠的脾细胞,以测定表达CD200的细胞百分比。从小鼠脾脏中收获细胞并与生物素标记的抗CD200抗体(多克隆抗体)的组合物一起温育,温育时间量和条件足以允许所述抗体与CD200 (如果在细胞上存在的话)结合。所述多克隆抗体制剂用于预防或减轻因细胞上存在残留的治疗用抗CD200抗体(例如抗体1或抗体2)而导致的任何掩蔽效应。洗涤细胞并与荧光标记的链霉抗生物素部分一起温育。在额外洗涤步骤之后,对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如图13所示,与经溶媒、对照抗体或抗体2治疗的小鼠的CD200+脾细胞浓度相比,在经14个5 mg/kg剂量的抗体1治疗的小鼠中,CD200+脾细胞浓度明显降低。
从研究2的小鼠脾脏收获的脾细胞也进行染色和如上所述的流式细胞术分析。与用溶媒或对照抗体治疗的小鼠的CD200+脾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长期治疗的小鼠中CD200+脾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1 mg/kg剂量的抗体1治疗的组别3小鼠和用5 mg/kg抗体2治疗的组别4小鼠中CD200+脾细胞浓度也无变化。
从研究4的小鼠脾脏收获的脾细胞也进行如上所述的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CD200+脾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 (有或无环孢菌素)治疗的小鼠中CD200+脾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CD200+脾细胞浓度也无变化。也进行了各小鼠CD200+脾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其是各CD200+脾细胞的CD200相对表达水平的度量)的分析。与剩余组(除组别8外)的CD200+脾细胞的MFI相比,组别3和组别6的CD200+脾细胞的MFI明显降低。这表明将抗体1给予小鼠不仅降低CD200+脾细胞总数,而且在抗体1治疗小鼠中表达CD200的剩余细胞以低得多的水平表达CD200+
总之,这些结果证实了将抗CD200抗体给予动物降低动物的CD200+脾细胞浓度。所述结果也表明抗CD200抗体介导的CD200+脾细胞降低不被环孢菌素积极或消极影响。
本发明人也进一步检查了抗CD200抗体对以下浓度的作用:(i)研究4的小鼠脾细胞的特定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和(ii)研究4的小鼠的骨髓衍生细胞的特定CD200+亚类的浓度。
研究 4 的小鼠中的脾淋巴细胞亚类浓度
CD3+/CD200+ 淋巴细胞亚类。将来自研究4的各小鼠的脾细胞样品与多克隆抗CD200抗体制剂和与CD3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的小鼠脾脏中的CD3+/CD200+细胞的比例。CD3+细胞群体包括T细胞,例如CD4+和CD8+ T细胞。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CD3+/CD200+脾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 (有或无环孢菌素)长期治疗的小鼠中CD3+/CD200+脾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CD3+/CD200+脾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CD5+/CD200+ 淋巴细胞亚类。将来自研究4的各小鼠的脾细胞样品与多克隆抗CD200抗体制剂和与CD5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的小鼠脾脏中的CD5+/CD200+细胞的比例。CD5+细胞群体包括T细胞以及B细胞(B1细胞群体)。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CD5+/CD200+脾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有或无环孢菌素)长期治疗的小鼠中CD5+/CD200+脾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CD5+/CD200+脾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CD19+/CD200+ 淋巴细胞亚类。将来自研究4的各小鼠的脾细胞样品与多克隆抗CD200抗体制剂和与CD19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的小鼠脾脏中的CD19+/CD200+细胞的比例。CD19+细胞群体包括B细胞。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与CD5+/CD200+细胞和CD3+/CD200+细胞类似,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CD19+/CD200+脾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有或无环孢菌素)长期治疗的小鼠中CD19+/CD200+脾细胞浓度也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CD19+/CD200+脾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CD138+/CD200+ 淋巴细胞亚类。将来自研究4的各小鼠的脾细胞样品与多克隆抗CD200抗体制剂和与CD138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的小鼠脾脏中的CD138+/CD200+细胞的比例。CD138+细胞群体包括浆细胞。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CD138+/CD200+脾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 (有或无环孢菌素)长期治疗的小鼠中CD138+/CD200+脾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CD138+/CD200+脾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F4/80+ 淋巴细胞亚类。F4/80是成熟小鼠巨噬细胞的细胞表面上存在的125 kDa跨膜蛋白。为了测定给予抗CD200抗体是否影响在脾脏中驻留的巨噬细胞的浓度,将来自研究4的各小鼠的脾细胞样品与同F4/80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小鼠脾脏中的F4/80+细胞的比例。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F4/80+脾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 (10个剂量)(有或无环孢菌素)治疗的小鼠中F4/80+脾细胞浓度增加。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F4/80+脾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总之,这些结果表明,给予抗CD200抗体降低了经治疗动物的多种CD200+脾细胞亚类,但却增加某些巨噬细胞亚类。
在研究 4 的小鼠中的骨髓细胞亚类浓度
CD34+/CD200+ 骨髓细胞亚类。将来自各小鼠的骨髓细胞样品与多克隆抗CD200抗体制剂和与CD34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的小鼠骨髓中的CD34+/CD200+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HSC)群体。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其也选择谱系低的那些细胞(Lin-/ )。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CD34+/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 (10个剂量)(有或无环孢菌素)治疗的小鼠中CD34+/CD200+骨髓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CD34+/CD200+骨髓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Sca-1+/CD200+ 骨髓细胞亚类。将来自各小鼠的骨髓细胞样品与多克隆抗CD200抗体制剂和与Sca-1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小鼠骨髓中的Sca-1+/CD200+细胞的比例。Sca-1+细胞包括HSC和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群体。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其也选择谱系低的那些细胞(Lin-/ )。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Sca-1+/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 (10个剂量)(有或无环孢菌素)治疗的小鼠中Sca-1+/CD200+骨髓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Sca-1+/CD200+骨髓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Sca-1+/CD34+ 骨髓细胞亚类。将来自各小鼠的骨髓细胞样品与同CD34结合的第一可检测标记的抗体和同Sca-1结合的第二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的小鼠骨髓中的Sca-1+/CD34+细胞的比例。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其也选择谱系低的那些细胞(Lin-/ )。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Sca-1+/CD34+骨髓细胞浓度相比,Sca-1+/CD34+ /Lin-细胞包括MSC群体。在用5 mg/kg抗体1 (10个剂量)(有或无环孢菌素)治疗的小鼠中Sca-1+/CD34+骨髓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Sca-1+/CD34+骨髓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c-kit+/CD200+ 骨髓细胞亚类。将来自各小鼠的骨髓细胞样品与多克隆抗CD200抗体制剂和与c-kit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的小鼠骨髓中的c-kit+/CD200+细胞的比例。c-kit+细胞包括HSC和MSC的群体。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其也选择谱系低的那些细胞(Lin-/ )。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c-kit+/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 (有或无环孢菌素)长期治疗的小鼠中c-kit +/CD200+骨髓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c-kit +/CD200+骨髓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CD200+/CD200R+ 骨髓细胞亚类。将来自各小鼠的骨髓细胞样品与多克隆抗CD200抗体制剂和与CD200R结合的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一起温育,从而确定在来自组别1-8的小鼠骨髓中的CD200+/CD200R+细胞的比例。带标记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与单用溶媒、对照抗体、环孢菌素或者用对照抗体和环孢菌素的组合治疗的小鼠的CD200+/CD200R+骨髓细胞浓度相比,在用5 mg/kg抗体1 (有或无环孢菌素)长期治疗的小鼠中CD200+/CD200R+骨髓细胞浓度明显降低。在用环孢菌素和1 mg/kg剂量的抗体1的组合方案治疗的组别7小鼠中CD200+/CD200R+骨髓细胞浓度也无明显变化。
实施例 6. 在停止抗 CD200 治疗之后,骨髓细胞和 CD200+ 脾细胞亚类的恢复
研究 5 ( 治疗模型 ) 再次测定治疗用抗CD200抗体调节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的特定亚类群体浓度的能力。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小鼠模型的情况下,将所述抗体给予所述小鼠。如上所述,为了在小鼠中引发与小鼠红细胞(RBC)结合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在研究的第0天将2 x 108个大鼠RBC经腹膜内(i.p.)给予雌性BALB/c小鼠1次,并在此后,在研究的剩余时间内每周给予1次。在研究的第2周之前观察到免疫小鼠产生抗大鼠RBC同种抗体,在第3周之前观察到所述小鼠产生抗小鼠RBC自身抗体。
将经大鼠RBC免疫的小鼠分为5组,称为:组别2 (20只小鼠)、组别3 (20只小鼠)、组别4 (20只小鼠)、组别5 (15只小鼠)和组别6 (15只小鼠)。也评价第6组小鼠(称为组别1;2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别1小鼠既不用大鼠RBC免疫,也不接受以下所述的任何额外治疗。
在第21天开始,组别2到组别6的各组小鼠接受按照以下方案的10个剂量的治疗药或溶媒对照的额外治疗:(i)给予5个剂量的药物或溶媒,每天1个剂量,连续5天;(ii)治疗中断2天;和(iii)给予额外5个剂量的药物或溶媒,每天1个剂量,连续5天。组别6小鼠仅用溶媒即磷酸缓冲盐水(PBS)治疗。组别2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1 (一种具有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IgG2a))治疗,每个剂量为5 mg/kg。组别3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抗体2(一种缺乏效应子功能的抗CD200抗体)治疗,每个剂量为5 mg/kg。组别4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5 mg/kg剂量的不与CD200结合、但具有效应子功能的对照抗体(IgG2a)来治疗。组别5小鼠按照上述治疗方案,使用5 mg/kg剂量的不与CD200结合且不具有效应子功能的对照抗体治疗。分组设计和各组的治疗方案概述于表7。
7. 研究 5 的分组设计和治疗方案
N是指每组的小鼠数量
N/A = 不适用。
每周在上述治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给组别1-6的小鼠采血,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来评价治疗是否影响小鼠的抗小鼠RBC自身抗体和/或抗大鼠RBC同种抗体的效价。在研究的第35天,每组处死3只小鼠并收获其脾脏。也从各小鼠的股骨和胫骨分离骨髓。如上所述,细胞用可检测标记的抗体(例如多克隆抗CD200抗体制剂和额外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并进行流式细胞术。结果概述见下表8。
8. 在第 35 天,抗 CD200 抗体对脾细胞和骨髓细胞亚类的作用
Figure 778759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经抗体2治疗小鼠中特定细胞亚类浓度的降低不如在经抗体1治疗小鼠的相同细胞亚类中所观察到的降低那样显著
“**”表示特定细胞亚类浓度的降低或增加是相对于在经溶媒治疗的小鼠(组别6)和相应的同种型对照中的特定亚类浓度而言的。因此,在组别2小鼠中观察到的CD200+脾细胞的降低是相对于在组别6小鼠和组别4小鼠中的CD200+脾细胞浓度而言的
“-”表示观察到在抗体2与其相应对照抗体之间在水平上无差异
从第35至91天,各组的剩余小鼠接受额外RBC免疫,但不给予抗体治疗,目的是测定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的群体是否会随时间恢复。在第91天每组处死3只小鼠并如上所述地收获其脾脏和骨髓。对分离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测定在第35天下降的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的特定群体亚类是否在第91天之前恢复。每一细胞群体在第91天之前完全恢复,表明抗CD200抗体对骨髓细胞和脾细胞的亚类浓度的免疫调节效应在停用所述抗体后是可逆的。
尽管参照其具体的实施方案已经描述了本公开内容,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进行不同的改变并可替换等同物,而不会偏离本公开内容的真实精神和范围。另外,可进行多种修改,以使特定情形、材料、物质组成、方法、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适于本公开内容的目的、精神和范围。所有这样的修改都意图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之内。

Claims (266)

1.一种治疗患者的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患有病症的患者,从而治疗所述患者的所述病症:所述量和频率足以在患者体内导致和维持所需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的发生,其中所述病症选自癌症、骨丢失相关病症和炎性病症。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所需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特征在于所述患者体内的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
(i)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
(ii)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8+ T细胞的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8+ T细胞的浓度增加;
(iii)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
(iv)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
(v)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
(v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vii)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相应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
(viii)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
(ix)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
(x)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降低;和
(xi)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淋巴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淋巴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其中所述淋巴细胞是骨髓细胞或脾细胞。
3.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病症是骨丢失相关病症。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骨丢失相关病症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结果。
5.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骨丢失相关病症是骨质疏松。
6.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病症是炎性病症。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炎性病症是自身免疫病。
8.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炎性病症选自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椎关节炎、呼吸窘迫综合征、POEMS综合征、炎性肠病、克罗恩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多中心卡斯尔曼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肌营养不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肾小球性肾炎、格-巴综合征、韦格纳肉芽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颞动脉炎、斯耶格伦综合征、贝切特病、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大动脉炎、鼻炎、鼻窦炎、荨麻疹、假膜性喉头炎、血管性水肿、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过敏、肥大细胞增多症、溃疡性结肠炎和哮喘。
9.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病症是癌症。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抗CD200抗体以有效维持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两种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从而治疗所述癌症:(i)相对于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的CD200+癌细胞浓度而言CD200+癌细胞浓度降低;和(ii)相对于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癌细胞的表达水平而言所述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
11.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以确定选自以下的参数:(a)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b) CD8+ T细胞的浓度;(c)活化T细胞的浓度;(d) CD200+白细胞浓度;(e) CD200R+白细胞浓度;(f)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g)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h)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i)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和(j)多种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12.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以确定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参数:(a)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b) CD8+ T细胞的浓度;(c)活化T细胞的浓度;(d) CD200+白细胞浓度;(e) CD200R+白细胞浓度;(f)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g)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h)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i)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和(j)多种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13.一种用于治疗癌症患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足以导致和维持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两种的量和频率给予患有癌症的患者:(i)相对于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的CD200+癌细胞浓度而言CD200+癌细胞浓度降低,和(ii)相对于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的癌细胞表达水平而言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
14.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包含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
15.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包含相对于所述癌细胞所来源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非癌细胞而言过量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
16.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患者具有免疫活性。
17.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至少4个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
18.权利要求2-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个月就发生。
19.权利要求2-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1个月就发生。
20.权利要求2-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周就发生。
21.权利要求2-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或等于1周就发生。
22.一种用于治疗患有癌症的患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测定患有癌症的患者是否具有免疫活性;和
如果所述患者具有免疫活性,则将抗CD200抗体以有效治疗所述癌症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
23.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所述测定包括测量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每微升血液中CD8+ T细胞的绝对数量。
24.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所述测定包括测量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所述患者的至少一种免疫细胞群体在每微升血液中的绝对数量,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免疫细胞群体选自CD4+辅助T细胞、非癌CD45+淋巴细胞、CD19+ B细胞、CD16+CD56+天然杀伤(NK)细胞和CD3+细胞。
25.权利要求10-2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给予抗CD200抗体降低癌细胞的CD200表达达至少25%。
26.权利要求10-2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给予抗CD200抗体降低癌细胞的CD200表达达至少50%。
27.权利要求10-2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给予抗CD200抗体降低CD200+癌细胞浓度达至少25%。
28.权利要求10-2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给予抗CD200抗体降低CD200+癌细胞浓度达至少50%。
29.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所述量和频率有效在所述患者体内导致和维持所需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的发生。
30.权利要求29的方法,其中所述所需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特征在于所述患者体内的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
(i)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
(ii)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8+ T细胞的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8+ T细胞的浓度增加;
(iii)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
(iv)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
(v)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
(v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vii)相对于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相应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
(viii)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的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
(ix)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
(x)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降低;和
(xi)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淋巴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而言,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淋巴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其中所述淋巴细胞是骨髓细胞或脾细胞。
31.权利要求30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以确定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参数:(a)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b) CD8+ T细胞的浓度;(c) 活化T细胞的浓度;(d) CD200+白细胞浓度;(e) CD200R+白细胞浓度;(f)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g)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h)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i)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和(j)多种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32.权利要求30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以确定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参数:(a)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b) CD8+ T细胞的浓度;(c)活化T细胞的浓度;(d) CD200+白细胞浓度;(e) CD200R+白细胞浓度;(f)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g)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h)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i)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和(j)多种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33.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个月就发生。
34.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1个月就发生。
35.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周就发生。
36.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理变化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或等于1周就发生。
37.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性T细胞是CD3+CD4+CD25+FoxP3+ T细胞或CD3+CD4+FoxP3+ T细胞。
38.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所述活化T细胞是CD3+CD4+CD25+ FoxP3neg T细胞或CD3+CD4+FoxP3neg T细胞。
39.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所述CD200+白细胞选自CD4+细胞、CD8+细胞、活化CD4+细胞、CD21+/CD25+/Fox3P+细胞和NK T细胞。
40.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所述CD200R+白细胞是 CD200R+/CD4+ T细胞或活化CD200R+/CD4+ T细胞。
41.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所测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5:1。
42.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所述CD200+脾细胞或CD200+骨髓细胞是CD3+/CD200+淋巴细胞、CD45R+/CD200+淋巴细胞、CD5+/CD200+淋巴细胞、CD19+/CD200+淋巴细胞、CD138+/CD200+淋巴细胞或CD200R+/CD200+淋巴细胞。
43.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选自Igk+/CD200+骨髓细胞、CD138+/CD200+骨髓细胞、c-kit+/CD200+骨髓细胞和c-kit+/CD200+/Lin-/ 骨髓细胞。
44.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至少2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45.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至少5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46.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至少7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47.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8+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2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48.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8+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5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49.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8+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10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0.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8+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20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1.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2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2.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5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3.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10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4.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20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5.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至少2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6.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至少5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7.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至少7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8.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至少2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59.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至少5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0.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至少10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1.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至少20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2.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3:1,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3.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4:1,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4.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5:1,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5.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至少2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6.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至少5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7.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至少10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8.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至少20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69.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2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70.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71.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10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72.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降低至少2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73.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降低至少5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74.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降低至少7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75.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脾细胞亚类浓度降低至少2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76.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脾细胞亚类浓度降低至少5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77.权利要求2或30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脾细胞亚类浓度降低至少7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所述患者体内已发生。
78.权利要求9-7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患者具有免疫活性。
79.权利要求78的方法,其中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不到2个月,未给予所述患者化疗药或免疫抑制剂。
80.权利要求78的方法,其中所述患者未感染HIV。
81.权利要求9-8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
82.权利要求9-8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实体瘤。
83.权利要求82的方法,其中所述实体瘤是结肠癌、乳癌、肺癌、肾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皮肤癌、神经系统的癌症、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癌、头颈癌、眼癌、胃癌或肝癌。
84.权利要求83的方法,其中所述神经系统的癌症是成神经细胞瘤。
85.权利要求1-8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给予所述患者的抗CD200抗体的每一剂量为至少100 mg/m2患者。
86.权利要求1-8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给予所述患者的抗CD200抗体的每一剂量为至少200 mg/m2患者。
87.权利要求1-8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给予所述患者的抗CD200抗体的每一剂量为至少400 mg/m2患者。
88.权利要求1-8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至少每7天1次。
89.权利要求1-8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至少每2周1次。
90.权利要求1-8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抗CD200抗体在1个月的期间内给予所述患者2次或更多次。
91.权利要求1-8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抗CD200抗体在2个月的期间内给予所述患者2次或更多次。
92.权利要求1-8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抗CD200抗体在2个月的期间内给予所述患者4次或更多次。
93.一种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至少一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变化,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变化选自:
(i)所述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而言降低;
(ii)所述生物样品中的CD8+ T细胞的浓度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8+ T细胞的浓度而言增加;
(iii)所述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而言增加;
(iv)所述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而言降低;
(v)所述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而言增加;
(vi)在所述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vii)在所述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相应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而言增加;
(viii)在所述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对于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而言降低;
(ix)在所述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而言增加;
(x)在所述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相应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而言降低;和
(xi)在所述生物样品中的多种淋巴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对于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多种淋巴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而言降低,其中所述淋巴细胞是骨髓细胞或脾细胞。
94.权利要求93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以确定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参数:(a)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b) CD8+ T细胞的浓度;(c)活化T细胞的浓度;(d) CD200+白细胞浓度;(e) CD200R+白细胞浓度;(f)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g)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h)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i)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和(j)多种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95.权利要求93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以确定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参数:(a)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b) CD8+ T细胞的浓度;(c)活化T细胞的浓度;(d) CD200+白细胞浓度;(e) CD200R+白细胞浓度;(f)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g)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h)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i)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浓度;和(j)多种骨髓细胞或脾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96.权利要求93-9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个月就发生。
97.权利要求93-9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1个月就发生。
98.权利要求93-9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周就发生。
99.权利要求93-9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人患有癌症。
100.权利要求99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包含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
101.权利要求99或100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包含相对于所述癌细胞来源的相同组织学类型的非癌细胞而言过量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
102.权利要求100或101的方法,其中,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所述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0%。
103.权利要求100或101的方法,其中,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后,CD200+癌细胞浓度降低至少50%。
104.一种包含至少一个人的医学概况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概况包括有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的信息:
(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
(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
(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
(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e): (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和(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
(f): (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和(x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
(g): (xi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和(xiv)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所述T细胞分别具有与(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
(h): (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8+淋巴细胞浓度和(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
(i): (x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和(x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
(j): (x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和(xx)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
(k): (x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和(xx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
(l): (xx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xx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
(m): (x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x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105.一种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基于计算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I)接收包括人的医学概况的数据,所述概况包括有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的信息:
(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
(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
(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
(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e): (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和(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
(f): (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和(x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
(g): (xi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和(xiv)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所述T细胞分别具有与(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
(h): (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8+淋巴细胞浓度和(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
(i): (x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和(x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
(j): (x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和(xx)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CD200R+ T细胞的浓度;
(k): (x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和(xx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
(l): (xx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xx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
(m): (x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x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
(II)至少处理含有所述信息的数据部分以判定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其中:
(a)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b)与治疗前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c)与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d)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e)与治疗前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f)与治疗前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g)与治疗前的比率相比,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免疫调节效应,或者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h)与治疗前CD8+淋巴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8+淋巴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i)与治疗前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j)与治疗前CD200R+ 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k)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l)与治疗前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或
(m)与治疗前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06.一种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基于计算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I)提供有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的信息:
(a): (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和(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白细胞浓度;
(b): (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和(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白细胞浓度;
(c): (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和(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
(d): (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v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e): (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和(x)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
(f): (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和(xii)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
(g): (xiii)在抗CD200抗体给予之后得自人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和(xiv)在给予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相应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所述T细胞分别具有与(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
(h): (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8+淋巴细胞浓度和(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8+淋巴细胞浓度;
(i): (xv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和(xvi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vii)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
(j): (xix)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和(xx)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ix)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
(k): (xx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和(xxi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
(l): (xxiii)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xxiv)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iii)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和
(m): (xxv)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和(xxvi)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与(xxv)相同的组织学类型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II)将所述信息输入计算机;和
(III)利用计算机和输入信息来计算表明所述抗体是否在人体内已产生免疫调节效应的参数,其中:
(a)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b)与治疗前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c)与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d)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e)与治疗前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f)与治疗前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g)与治疗前的比率相比,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免疫调节效应,或者治疗后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h)与治疗前CD8+淋巴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8+淋巴细胞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i)与治疗前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j)与治疗前CD200R+ T细胞的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k)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l)与治疗前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或
(m)与治疗前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07.权利要求106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所述参数。
108.权利要求105-10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检测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个月就发生。
109.权利要求105-10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检测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1个月就发生。
110.权利要求105-10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检测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周就发生。
111.权利要求105-1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人患有、疑似患有癌症或可能发展癌症。
112.权利要求111的方法,其中所述人患有癌症。
113.权利要求111或112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14.权利要求113的方法,其中所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15.权利要求111或112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实体瘤。
116.权利要求115的方法,其中所述实体瘤是结肠癌、乳癌、肺癌、肾癌、骨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皮肤癌、神经系统的癌症、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癌、头颈癌、眼癌、胃癌或肝癌。
117.权利要求116的方法,其中所述神经系统的癌症是成神经细胞瘤。
118.权利要求105-1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人患有、疑似患有炎性病症或骨病或处于发展所述病症的风险之中。
119.权利要求118的方法,其中所述炎性病症是自身免疫病。
120.权利要求118的方法,其中所述自身免疫病是溶血性病症。
121.权利要求118的方法,其中所述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22.权利要求119的方法,其中所述自身免疫病选自慢性阻塞性肺病、1型糖尿病、古德帕斯彻综合征、格雷夫斯病、格-巴综合征、IgA肾病、硬皮病、斯耶格伦综合征、韦格纳肉芽肿病、寻常型天疱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恰加斯病、冷凝集素病、抗磷脂综合征、温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桥本氏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肺胆汁性肝硬化和米勒-费希尔综合征。
123.权利要求118的方法,其中所述骨病是骨质疏松。
124.权利要求118的方法,其中所述骨病与癌症相关。
125.权利要求124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多发性骨髓瘤。
126.权利要求118的方法,其中所述骨病与炎性病症相关。
127.权利要求118的方法,其中所述骨病是牙周病。
128.权利要求105-127中任一项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治疗有效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如果已经判定所述抗体在人体内产生免疫调节效应的话。
129.一种用于判定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否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至少一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变化,其中至少一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免疫调节性生物标记的变化,表明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30.权利要求129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包括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细胞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31.权利要求129或130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包括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血液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32.权利要求129-13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包括定量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表明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33.权利要求129-13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包括定量测定在得自已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其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表明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34.权利要求130或131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照样品是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前得到的所述人的血液样品。
135.权利要求130的方法,其中所述T细胞是CD200+/CD4+ T细胞。
136.权利要求130的方法,其中所述T细胞是活化CD200+/CD4+ T细胞。
137.权利要求130、135或13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至少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经产生。
138.权利要求130、135或13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至少2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经产生。
139.权利要求130、135或13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至少50%,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40.权利要求131的方法,其中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5%,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经产生。
141.权利要求131的方法,其中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1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经产生。
142.权利要求131的方法,其中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20%,表明所需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经产生。
143.权利要求131的方法,其中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50%,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44.权利要求132或133的方法,其中所述白细胞选自CD4+细胞、CD8+细胞、活化CD4+细胞、CD21+/CD25+/Fox3P+细胞和NK T细胞。
145.权利要求132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至少5%,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46.权利要求132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至少20%,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47.权利要求132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至少50%,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48.权利要求133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至少50%,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49.权利要求133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至少100%,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50.权利要求133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至少200%,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
151.权利要求130的方法,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152.权利要求131的方法,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所述血液样品中的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153.权利要求132的方法,其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治疗有效的。
154.权利要求133的方法,其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R表达增加,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是治疗有效的。
155.权利要求130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照样品是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 T细胞的浓度。
156.权利要求131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照样品是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R+ T细胞的浓度。
157.权利要求132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照表达水平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测定,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
158.权利要求133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照表达水平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测定,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R表达水平。
159.权利要求129-15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
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的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免疫调节效应。
160.权利要求159的方法,其中所述CD200+ 淋巴细胞亚类是CD3+/CD200+淋巴细胞、CD45R+/CD200+淋巴细胞、CD5+/CD200+淋巴细胞、CD19+/CD200+淋巴细胞、CD138+/CD200+淋巴细胞或CD200R+/CD200+淋巴细胞。
161.权利要求159或160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10%,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62.权利要求159或160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50%,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63.权利要求159或160的方法,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的相同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在所述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淋巴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中是治疗有效的。
164.权利要求159-16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样品包括来自所述人的脾脏组织。
165.权利要求159-16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样品包括来自所述人的骨髓组织。
166.权利要求129-16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
其中与对照样品中的相同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在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免疫调节效应。
167.权利要求166的方法,其中所述CD200+骨髓细胞亚类是Igk+/CD200+骨髓细胞、CD138+/CD200+骨髓细胞、c-kit+/CD200+骨髓细胞或c-kit+/CD200+/Lin-骨髓细胞。
168.权利要求166或16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5%,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69.权利要求166或16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至少降低20%,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70.权利要求166或16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50%,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71.权利要求129-17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和
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白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
其中与治疗前CD200+白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白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免疫调节效应。
172.权利要求129-17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骨髓细胞浓度;和
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骨髓细胞浓度,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骨髓细胞浓度,
其中与治疗前CD200+骨髓细胞浓度相比,治疗后CD200+骨髓细胞浓度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免疫调节效应。
173.权利要求129-17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定量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和
定量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
其中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免疫调节效应。
174.权利要求129-17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定量测定在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之前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和
定量测定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从而得到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
其中与治疗前CD200表达水平相比,治疗后CD200表达水平降低,表明所述抗体在人体内已经产生免疫调节效应。
175.权利要求129-17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定量测定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所述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其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免疫调节效应。
176.权利要求175的方法,其中所述CD200+白细胞是CD3+/CD200+白细胞、CD45R+/CD200+白细胞、CD5+/CD200+白细胞、CD19+/CD200+白细胞、CD138+/CD200+白细胞或CD200R+/CD200+白细胞。
177.权利要求175或176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78.权利要求175或176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20%,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79.权利要求175或176的方法,其中多种白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0%,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80.权利要求129-17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定量测定在得自给予抗CD200抗体的人的生物样品中的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
其中与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已产生免疫调节效应。
181.权利要求180的方法,其中所述CD200+骨髓细胞是Igk+/CD200+骨髓细胞、CD138+/CD200+骨髓细胞、c-kit+/CD200+骨髓细胞或c-kit+/CD200+/Lin-骨髓细胞。
182.权利要求180或181的方法,其中所述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83.权利要求180或181的方法,其中所述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20%,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84.权利要求180或181的方法,其中所述多种骨髓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0%,表明免疫调节效应在人体内已产生。
185.权利要求129-18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至少一个额外剂量的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人,如果所述抗CD200抗体在人体内产生免疫调节效应的话。
186.权利要求129-18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个月就发生。
187.权利要求129-18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1个月就发生。
188.权利要求129-18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不到2周就发生。
189.权利要求129-18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人患有、疑似患有癌症或可能发展癌症。
190.权利要求189的方法,其中所述人患有癌症。
191.权利要求188或189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CLL。
192.权利要求191的方法,其中所述CLL是B-CLL。
193.权利要求188或189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实体瘤。
194.权利要求193的方法,其中所述实体瘤是结肠癌、乳癌、肺癌、肾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皮肤癌、神经系统的癌症、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癌、头颈癌、眼癌、胃癌或肝癌。
195.权利要求194的方法,其中所述神经系统的癌症是成神经细胞瘤。
196.权利要求129-195中任一项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给予额外剂量的抗CD200抗体,如果已经判定所述抗体在人体内产生所需免疫调节效应的话。
197.一种确定用抗CD200抗体治疗患有癌症的患者的给药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I)提供患有包含表达CD200的多种癌细胞的癌症的患者;
(II)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从而产生一种或多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生物标记的变化,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物标记的变化选自:
(a)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表达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癌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
(b)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
(c)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T细胞的CD200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
(d)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
(e)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
(f)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
(g)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
(h)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i)与对照样品中的相应比率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
(j)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降低,
(k)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和
(l)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骨髓细胞的CD200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和
(III)监测所述一种或多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生物标记的变化,其中所述给药方案在用所述抗体治疗期间足以维持所述一种或多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生物标记的变化。
198.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10%。
199.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20%。
200.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癌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0%。
201.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至少10%。
202.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至少20%。
203.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至少50%。
204.权利要求197-20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CD200+ T细胞是CD200+/CD4+ T细胞、活化CD200+/CD4+ T细胞或CD200+/CD8+ T细胞。
205.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所述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10%。
206.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所述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20%。
207.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所述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0%。
208.权利要求197或205-20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T细胞是CD4+ T细胞、活化CD4+ T细胞或CD8+ T细胞。
209.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10%。
210.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20%。
211.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CD200R+ T细胞的浓度增加至少50%。
212.权利要求197或209-2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CD200R+ T细胞是CD200R+/CD4+ T细胞或活化CD200R+/CD4+ T细胞。
213.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所述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至少10%。
214.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所述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至少20%。
215.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所述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至少50%。
216.权利要求197或213-2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白细胞是CD4+ T细胞或活化CD4+ T细胞。
217.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10%。
218.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20%。
219.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50%。
220.权利要求197或217-21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选自CD3+/CD200+淋巴细胞、CD45R+/CD200+淋巴细胞、CD5+/CD200+淋巴细胞、CD19+/CD200+淋巴细胞、CD138+/CD200+淋巴细胞、CD200R+/CD200+淋巴细胞、CD200+/CD4+ T细胞、活化CD200+/CD4+ T细胞和CD200+/CD8+ T细胞。
221.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10%。
222.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20%。
223.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0%。
224.权利要求197或221-22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选自CD3+/CD200+淋巴细胞、CD45R+/CD200+淋巴细胞、CD5+/CD200+淋巴细胞、CD19+/CD200+淋巴细胞、CD138+/CD200+淋巴细胞、CD200R+/CD200+淋巴细胞、CD4+ T细胞、活化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225.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10%。
226.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20%。
227.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至少50%。
228.权利要求197或225-22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选自Igk+/CD200+骨髓细胞、CD138+/CD200+骨髓细胞、c-kit+/CD200+骨髓细胞和c-kit+/CD200+/Lin-/ 骨髓细胞。
229.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10%。
230.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20%。
231.权利要求197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至少50%。
232.权利要求197或229-23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细胞亚类选自Igk+/CD200+骨髓细胞、CD138+/CD200+骨髓细胞、c-kit+/CD200+骨髓细胞和c-kit+/CD200+/Lin-/ 骨髓细胞。
233.权利要求197-23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样品是血液样品。
234.权利要求197-23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照样品是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述患者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
235.权利要求197-23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性T细胞是CD3+CD4+CD25+FoxP3+ T细胞或CD3+CD4+FoxP3+ T细胞。
236.权利要求197-23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活化T细胞是CD3+CD4+CD25+ FoxP3neg T细胞或CD3+CD4+FoxP3neg T细胞。
237.一种用于治疗患有癌症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有需要的人从而治疗所述人的癌症:所述量和频率足以在人体内产生一种或多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生物标记的变化。
238.权利要求237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物标记的变化选自:
(a)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表达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癌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
(b)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
(c)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T细胞的CD200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
(d)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
(e)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
(f)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
(g)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
(h)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
(i)与对照样品中的相应比率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
(j)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降低,
(k)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和
(l)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骨髓细胞的CD200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
239.权利要求237或238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人的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物标记的变化的产生和维持中之一或这两者。
240.权利要求238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抗体以维持活化T细胞与T regs之比为至少4:1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
241.权利要求238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抗体以维持活化T细胞与T regs之比为至少6:1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
242.一种选择癌症患者用于进行抗CD200抗体治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定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是否能够引发针对所述癌症的免疫应答;和
如果所述患者的免疫系统经判定为能够引发针对所述癌症的免疫应答,则选择所述患者用于进行抗CD200抗体治疗。
243.权利要求242的方法,其中所述患者的免疫系统经判定为能够在抗CD200抗体存在时引发针对所述癌症的免疫应答。
244.权利要求242或243的方法,其中判定所述患者的免疫系统具有活性,能在抗CD200抗体不存在时引发针对所述癌症的免疫应答。
245.权利要求242-24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判定包括测定在给予所述抗CD200抗体之前得自所述患者的至少一种免疫细胞群体在每微升血液中的绝对数量,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免疫细胞群体选自CD4+辅助T细胞、非癌CD45+淋巴细胞、CD19+ B细胞、CD16+CD56+ 天然杀伤(NK)细胞和CD3+细胞。
246.权利要求242-245中任一项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抗CD200抗体给予所选患者,其中将抗CD200抗体以这样的量和频率给予所述患者:所述量和频率在患者体内有效产生和维持一种或多种抗CD200抗体相关的生物标记的变化,所述一种或多种生物标记的变化选自:
(a)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表达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癌细胞的CD200表达降低,
(b)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 T细胞的浓度降低,
(c)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中的T细胞的CD200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T细胞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
(d)与对照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CD200R+白细胞浓度增加,
(e)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白细胞的CD200R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白细胞的CD200R表达水平增加,
(f)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
(g)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的浓度增加,
(h)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为至少2:1,和
(i)与对照样品中的相应比率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活化T细胞百分比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之比增加,
(j)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骨髓亚类的浓度降低,
(k)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CD200+白细胞亚类的浓度降低,和
(l)与对照样品中相同组织学类型的骨髓细胞的CD200对照表达水平相比,在给予所述抗体之后得自所述患者的生物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亚类的CD200表达水平降低。
247.权利要求1-103或105-24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是IgG1、IgG2、IgG3、IgG4、IgM、IgA1、IgA2、IgA、IgD或IgE抗体。
248.权利要求1-103或105-24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是鼠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人抗体。
249.权利要求1-103或105-24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是完整抗CD200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
250.权利要求249的方法,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片段、F(ab’)2片段、Fv片段和单链抗体。
251.权利要求1-103或105-24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是单克隆抗体。
252.权利要求1-103、105-248或25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相对于非变体形式的恒定区而言具有降低的效应子功能或没有效应子功能的变体恒定区。
253.权利要求252的方法,其中与非变体形式的恒定区相比,所述变体恒定区具有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特征:
(a)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活性降低或缺乏;
(b)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降低或缺乏;和
(c)与一种或多种Fc受体的结合降低。
254.权利要求252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这样的变体恒定区:其已经改造成包含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插入或缺失,导致其与不含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插入或缺失的相应的非变体恒定区相比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
255.权利要求的253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这样的变体恒定区:其已经改造成包含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插入或缺失,导致其与不含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插入或缺失的相应的非变体恒定区相比效应子功能降低或缺乏。
256.权利要求252-25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含有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恒定区:(i)改变的糖基化和(ii) Ala-Ala突变。
257.权利要求1-103或105-248或251-25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包含杂合IgG2/IgG4恒定区。
258.权利要求256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的糖基化包括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i)一种或多种糖组分的变化;(ii)存在一种或多种额外的糖组分;和(iii)不存在一种或多种糖组分。
259.权利要求1-103或105-25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抑制CD200与CD200R间的相互作用。
260.权利要求1-103或105-25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FTFSGFAMS (SEQ ID NO:4)的重链CDR1 (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SISSGGTTYYLDSVKG (SEQ ID NO:5)的重链CDR2 (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GNYYSGTSYDY (SEQ ID NO:6)的重链CDR3 (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RASESVDSYGNSFMH (SEQ ID NO:7)的轻链CDR1 (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RASNLES (SEQ ID NO:8)的轻链CDR2 (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QQSNEDPRT (SEQ ID NO:9)的轻链CDR3 (LCDR3)。
261.权利要求1-103或105-25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FNIKDYYMH (SEQ ID NO:10)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WIDPENGDTKYAPKFQG (SEQ ID NO:11)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KNYYVSNYNFFDV (SEQ ID NO:12)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SASSSVRYMY (SEQ ID NO:13)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DTSKLAS (SEQ ID NO:14)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FQGSGYPLT (SEQ ID NO:15)的LCDR3。
262.权利要求1-103或105-25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FNIKDYYIH (SEQ ID NO:16)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WIDPEIGATKYVPKFQG (SEQ ID NO:17)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LYGNYDRYYAMDY (SEQ ID NO:18)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KASQNVRTAVA (SEQ ID NO:19)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LASNRHT (SEQ ID NO:20)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LQHWNYPLT (SEQ ID NO:21)的LCDR3。
263.权利要求1-103或105-25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YSFTDYIIL (SEQ ID NO:22)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HIDPYYGSSNYNLKFKG (SEQ ID NO:23)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SKRDYFDY (SEQ ID NO:24)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KASQDINSYLS (SEQ ID NO:25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RANRLVD (SEQ ID NO:26)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LQYDEFPYT (SEQ ID NO:27)的LCDR3。
264.权利要求1-103或105-25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GYTFTEYTMH (SEQ ID NO:28)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GVNPNNGGALYNQKFKG (SEQ ID NO:29)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RSNYRYDDAMDY (SEQ ID NO:30)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KSSQSLLDIDEKTYLN (SEQ ID NO:31)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LVSKLDS (SEQ ID NO:32)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WQGTHFPQT (SEQ ID NO:33)的LCDR3。
265.权利要求1-103或105-25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0抗体含有以下配对的CDR组:包含氨基酸序列AFNIKDHYMH (SEQ ID NO:34)的H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WIDPESGDTEYAPKFQG (SEQ ID NO:35)的HCDR2;包含氨基酸序列FNGYQALDQ (SEQ ID NO:36)的HCDR3;包含氨基酸序列TASSSVSSSYLH (SEQ ID NO:37)的LCDR1;包含氨基酸序列STSNLAS (SEQ ID NO:38)的LCDR2;和包含氨基酸序列RQYHRSPPIFT (SEQ ID NO:39)的LCDR3。
266.权利要求1-103或105-26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一种或多种所述抗CD200抗体相关的生物标记的变化,表明所述抗CD200抗体是治疗有效的。
CN2011800131799A 2010-01-11 2011-01-11 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生物标记 Pending CN1029061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9406610P 2010-01-11 2010-01-11
US61/294066 2010-01-11
US33799710P 2010-02-11 2010-02-11
US61/337997 2010-02-11
US40144210P 2010-08-12 2010-08-12
US61/401442 2010-08-12
US41697410P 2010-11-24 2010-11-24
US61/416974 2010-11-24
PCT/US2011/020750 WO2011085343A1 (en) 2010-01-11 2011-01-11 Biomarkers of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in humans treated with anti-cd200 antibodi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6115A true CN102906115A (zh) 2013-01-30

Family

ID=4430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1799A Pending CN102906115A (zh) 2010-01-11 2011-01-11 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生物标记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9180186B2 (zh)
EP (1) EP2523976B1 (zh)
JP (2) JP6012473B2 (zh)
KR (1) KR20130005264A (zh)
CN (1) CN102906115A (zh)
AU (1) AU2011203879A1 (zh)
CA (1) CA2786692A1 (zh)
IN (1) IN2012DN06309A (zh)
MX (1) MX2012008108A (zh)
NZ (1) NZ601111A (zh)
RU (1) RU2012134369A (zh)
SG (1) SG182408A1 (zh)
WO (1) WO201108534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9614A (zh) * 2016-05-10 2019-01-15 杜森蒂斯生物治疗有限公司 Cd200突变体及其用途
CN110913895A (zh) * 2017-05-08 2020-03-24 阿迪马布有限责任公司 抗cd3结合结构域和包含它们的抗体以及它们的产生及使用方法
CN112739422A (zh) * 2018-09-14 2021-04-30 伊莱利利公司 Cd200r激动剂抗体及其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6098B2 (en) 2009-07-10 2014-09-30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rtificial cell constructs for cellular manipulation
US11090363B2 (en) 2009-07-10 2021-08-17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lease from microparticles
MX2012009321A (es) 2010-02-11 2012-11-21 Alexion Pharma Inc Metodos terapeuticos que utilizan anticuerpos anti-cd200.
TW201244737A (en) 2011-02-03 2012-11-16 Alexion Pharma Inc Use of an anti-CD200 antibody for prolonging the survival of allografts
CN102698266A (zh) * 2012-05-15 2012-10-0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Cd200在制备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SG11201408646VA (en) 2012-07-06 2015-01-29 Genmab Bv Dimeric protein with triple mutations
US10247730B2 (en) * 2013-02-14 2019-04-02 Faron Pharmaceuticals O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related biomarkers, a method to monitor 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ARDS in a patient
US11505599B2 (en) 2016-01-14 2022-11-22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T cell receptor-like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Foxp3-derived peptides
WO2018075408A1 (en) 2016-10-17 2018-04-26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with combinations of anti-cd200 antibodies, cytarabine, and daunorubicin
WO2018102594A1 (en) 2016-12-01 2018-06-07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solid tumors with anti-cd200 antibodies
WO2019067499A1 (en) 2017-09-27 2019-04-04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BIOMARKER SIGNATURE FOR PREDICTING A TUMOR RESPONSE TO ANTI-CD200 THERAPY
WO2019126536A1 (en) 2017-12-20 2019-06-27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Humanized anti-cd200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0266A2 (en) * 2004-07-20 2006-02-23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Polypeptides and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s and uses thereof
WO2007084321A2 (en) * 2006-01-12 2007-07-26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Antibodies to ox-2/cd200 and use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9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784A (en) 1898-03-01 Spout attachment for bottles
US4376110A (en) 1980-08-04 1983-03-08 Hybritech, Incorporated Immunometric assay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US4634666A (en) 1984-01-06 1987-01-0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Human-murine hybridoma fusion partner
EP0335476A3 (en) 1984-02-08 1989-12-13 Cetus Corporation Recombinant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icin a, ricin b, ricin or diphtheria toxin (dt)a or ab' fragment, suitable hosts and vectors therefor, and conjugates comprising ricin toxin a chain or diphtheria toxin
US5225539A (en) 1986-03-27 1993-07-06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Recombinant altered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ltered antibodies
DE3852304T3 (de) 1987-03-02 1999-07-01 Enzon Lab Inc Organismus als Träger für "Single Chain Antibody Domain (SCAD)".
JP3101690B2 (ja) 1987-03-18 2000-10-23 エス・ビィ・2・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変性抗体の、または変性抗体に関する改良
JPH0246297A (ja) 1988-08-08 1990-02-15 Takeda Chem Ind Ltd 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抗体産生ハイブリドーマおよび抗体の製造法
US5223409A (en) 1988-09-02 1993-06-29 Protein Engineering Corp. Directed evolution of novel binding proteins
GB8823869D0 (en) 1988-10-12 1988-11-16 Medical Res Council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US5175384A (en) 1988-12-05 1992-12-2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Transgenic mice depleted in mature t-cell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ransgenic mice
ATE139258T1 (de) 1990-01-12 1996-06-15 Cell Genesys Inc Erzeugung xenogener antikörper
US6150584A (en) 1990-01-12 2000-11-21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6713610B1 (en) 1990-01-12 2004-03-30 Raju Kucherlapati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6673986B1 (en) 1990-01-12 2004-01-06 Abgenix, Inc. Generation of xenogeneic antibodies
US6657103B1 (en) 1990-01-12 2003-12-02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6075181A (en) 1990-01-12 2000-06-13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20040010810A1 (en) 1990-01-12 2004-01-15 Abgenix, Inc. Generation of xenogeneic antibodies
US5427908A (en) 1990-05-01 1995-06-27 Affymax Technologies N.V. Recombinant library screening methods
US7041871B1 (en) 1995-10-10 2006-05-0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814318A (en) 1990-08-29 1998-09-2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545806A (en) 1990-08-29 1996-08-1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770429A (en) 1990-08-29 1998-06-2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877397A (en) 1990-08-29 1999-03-02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of various isotypes
US5625126A (en) 1990-08-29 1997-04-2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WO1994025585A1 (en) 1993-04-26 1994-11-10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EP0546073B1 (en) 1990-08-29 1997-09-10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production and use of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661016A (en) 1990-08-29 1997-08-26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of various isotypes
US5633425A (en) 1990-08-29 1997-05-27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789650A (en) 1990-08-29 1998-08-04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6255458B1 (en) 1990-08-29 2001-07-0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High affinity human antibodies and human antibodies against digoxin
US5874299A (en) 1990-08-29 1999-02-2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6300129B1 (en) 1990-08-29 2001-10-0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612205A (en) 1990-08-29 1997-03-18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mammalian cells
DK0564531T3 (da) 1990-12-03 1998-09-28 Genentech Inc Berigelsesfremgangsmåde for variantproteiner med ændrede bindingsegenskaber
US5780279A (en) 1990-12-03 1998-07-14 Genentech, Inc. Method of selection of proteolytic cleavage sites by directed evolution and phagemid display
ES2287206T3 (es) 1991-03-01 2007-12-16 Dyax Corporation Proceso para el desarrollo de mini-proteinas de union.
WO1992022670A1 (en) 1991-06-12 1992-12-2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Early detection of transgenic embryos
WO1992022645A1 (en) 1991-06-14 1992-12-2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immunodeficient non-human animals
WO1993004169A1 (en) 1991-08-20 1993-03-04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Gene targeting in animal cells using isogenic dna constructs
AU3328493A (en) 1991-12-17 1993-07-1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JPH07508410A (ja) 1992-06-18 1995-09-21 ジェンファーム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酵母人工染色体を有するトランスジェニック非ヒト動物の製造方法
EP0652950B1 (en) 1992-07-24 2007-12-19 Amgen Fremont Inc. Generation of xenogeneic antibodies
US5508717A (en) 1992-07-28 1996-04-16 Sony Corporation Computer pointing device with dynamic sensitivity
JP3095175B2 (ja) 1992-11-13 2000-10-03 アイデック 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ズ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B細胞リンパ腫の治療のためのヒトbリンパ球限定分化抗原に対するキメラ抗体と放射能標識抗体の療法利用
US5885573A (en) 1993-06-01 1999-03-23 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modulation of the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and toxicit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WO1994029351A2 (en) 1993-06-16 1994-12-22 Celltech Limited Antibodies
US5595721A (en) 1993-09-16 1997-01-21 Coulter Pharmaceutical, Inc. Radioimmunotherapy of lymphoma using anti-CD20
US5625825A (en) 1993-10-21 1997-04-29 Lsi Logic Corporation Random number generating apparatus for an interface unit of a carrier sense with multiple access and collision detect (CSMA/CD) ethernet data network
US5643763A (en) 1994-11-04 1997-07-01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making recombinant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by minimizing diploid doubling during mating
US6019968A (en) 1995-04-14 2000-02-01 Inhale Therapeutic Systems, Inc. Dispersible antibod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US20050287630A1 (en) 1995-04-27 2005-12-29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AU2466895A (en) 1995-04-28 1996-11-18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ES2176484T3 (es) 1995-08-18 2002-12-01 Morphosys Ag Bancos de proteinas/(poli)peptidos.
WO1997021450A1 (en) 1995-12-08 1997-06-19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c. Ox-2 costimulatory molecule
KR100643058B1 (ko) 1996-12-03 2006-11-13 아브게닉스, 인크. 복수의 Vн 및 Vк 영역을 함유하는 인간 면역글로불린 유전자좌를 갖는 트랜스제닉 포유동물 및 이로부터 생성된 항체
WO1998047531A2 (en) 1997-04-21 1998-10-29 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Fc receptor non-binding anti-cd3 monoclonal antibodies deliver a partial tcr signal and induce clonal anergy
US6955811B2 (en) 1997-11-07 2005-10-18 Trillium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of inhibiting immune response suppression by administering antibodies to OX-2
PT1032662E (pt) 1997-11-07 2006-07-31 Trillium Therapeutics Inc Metodos e composicoes para imunomodulacao.
US6194551B1 (en) 1998-04-02 2001-02-27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CA2323757C (en) 1998-04-02 2011-08-02 Genentech, Inc. Antibody variants and fragments thereof
CN1202128C (zh) 1998-12-08 2005-05-18 拜奥威神有限公司 修饰蛋白的免疫原性
US20020192215A1 (en) 1999-04-13 2002-12-19 Schering Corporation, A New Jersey Corporation Novel uses of mammalian OX2 protein and related reagents
WO2000061178A1 (en) 1999-04-13 2000-10-19 Inhale Therapeutics Systems, Inc. Pulmonary administration of dry powder formulations for treating infertility
TWI277425B (en) 1999-04-13 2007-04-01 Lilly Co Eli Pulmonary administration of dry powder formulations for treating infertility
GB9910975D0 (en) 1999-05-13 1999-07-14 Univ Strathclyde Rapid dehydration of proteins
US6794132B2 (en) 1999-10-02 2004-09-21 Biosite, Inc. Human antibodies
US6680209B1 (en) 1999-12-06 2004-01-20 Biosite, Incorporated Human antibodies as diagnostic reagents
US7291330B2 (en) 2000-03-17 2007-11-06 Trillium Therapeutics Inc. MD-1 inhibitors as immune suppressants
US7306801B2 (en) 2000-05-15 2007-12-11 Health Research, Inc. Methods of therapy for cancers characterized by overexpression of the HER2 receptor protein
CA2417874C (en) 2000-08-03 2012-10-02 Transplantation Technologies Inc. Use of ox-2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A2429579A1 (en) 2000-11-22 2002-05-30 Trillium Therapeutics Inc. Truncated cd200
US7408041B2 (en) 2000-12-08 2008-08-05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Polypeptides and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s and uses thereof
US20040198661A1 (en) 2000-12-08 2004-10-07 Bowdish Katherine S. Polypeptides and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s and uses thereof
US9249229B2 (en) 2000-12-08 2016-02-02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Polypeptides and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s and uses thereof
WO2002059280A2 (en) 2000-12-08 2002-08-01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 and its use for producing an antibody
CN100404673C (zh) 2001-02-19 2008-07-23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鉴定t细胞表位的方法及制备具有降低的免疫原性的分子的用途
WO2002095030A2 (en) 2001-05-24 2002-11-28 Trillium Therapeutics Inc. Modulation of cd200 receptors
JP4527394B2 (ja) 2001-06-01 2010-08-18 バイオジェン・アイデック・エムエイ・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Kim−1の分断を阻害するための分子および方法
US7393648B2 (en) 2001-12-03 2008-07-01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Hybrid antibodies
KR101033196B1 (ko) 2002-02-14 2011-05-09 이뮤노메딕스, 인코오포레이티드 항-cd20 항체 및 그 융합 단백질 및 이들의 이용방법
US20050271660A1 (en) 2002-09-06 2005-12-08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Nebuliz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treating pulmonary diseases
JP2006512396A (ja) 2002-12-27 2006-04-13 シェーリング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免疫寛容を誘導および維持する方法
CN1822857A (zh) 2003-06-02 2006-08-23 阿莱克申药物公司 去免疫原性抗cd3抗体
JP2007518827A (ja) 2004-02-02 2007-07-12 シェーリング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Cd200およびcd200rを調節する方法
JP2007532680A (ja) * 2004-04-16 2007-11-15 ジェネンテック・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疾患の治療方法
GB0416328D0 (en) 2004-07-21 2004-08-25 Univ Cardiff Use of dry powder compositions for pulmonary delivery
WO2006031370A2 (en) * 2004-08-19 2006-03-23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with altered effector function
ES2755976T3 (es) * 2005-02-07 2020-04-24 Roche Glycart Ag Moléculas de unión a antígeno que se unen a EGFR, vectores que las codifican y usos de las mismas
BRPI0612814A2 (pt) 2005-07-11 2017-06-20 Macrogenics Inc anticorpo, métodos para redução e para tratamento de uma resposta imune prejudicial em um mamífero, proteína de ligação ao cd16a, e, método para redução dos efeitos colaterais de primeira dose em um paciente
US7612181B2 (en) 2005-08-19 2009-11-03 Abbott Laboratories Dual variable domain immunoglobulin and uses thereof
KR20140053410A (ko) 2005-08-19 2014-05-07 아보트 러보러터리즈 이원 가변 도메인 면역글로불린 및 이의 용도
US8037880B2 (en) 2006-04-07 2011-10-18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Dry powder inhaler
US20100104582A1 (en) 2007-01-11 2010-04-29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CD200 and its receptor, CD200R, modulate bone mass via the differentiation of osteoclasts
EP2077281A1 (en) * 2008-01-02 2009-07-08 Bergen Teknologioverforing AS Anti-CD20 antibodies or fragments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MX2012009321A (es) * 2010-02-11 2012-11-21 Alexion Pharma Inc Metodos terapeuticos que utilizan anticuerpos anti-cd200.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0266A2 (en) * 2004-07-20 2006-02-23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Polypeptides and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s and uses thereof
WO2007084321A2 (en) * 2006-01-12 2007-07-26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Antibodies to ox-2/cd200 and uses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楠等: "CD200与CD200受体的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vol. 31, no. 6, 30 November 2005 (2005-11-30), pages 970 - 972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9614A (zh) * 2016-05-10 2019-01-15 杜森蒂斯生物治疗有限公司 Cd200突变体及其用途
CN109219614B (zh) * 2016-05-10 2022-05-24 杜森蒂斯生物治疗有限公司 Cd200突变体及其用途
CN110913895A (zh) * 2017-05-08 2020-03-24 阿迪马布有限责任公司 抗cd3结合结构域和包含它们的抗体以及它们的产生及使用方法
CN110913895B (zh) * 2017-05-08 2024-04-02 阿迪马布有限责任公司 抗cd3结合结构域和包含它们的抗体以及它们的产生及使用方法
CN112739422A (zh) * 2018-09-14 2021-04-30 伊莱利利公司 Cd200r激动剂抗体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55465A (ja) 2015-08-27
US20130202602A1 (en) 2013-08-08
CA2786692A1 (en) 2011-07-14
EP2523976B1 (en) 2018-04-25
NZ601111A (en) 2014-07-25
US20160033514A1 (en) 2016-02-04
JP2013516494A (ja) 2013-05-13
RU2012134369A (ru) 2014-02-20
EP2523976A1 (en) 2012-11-21
KR20130005264A (ko) 2013-01-15
JP6012473B2 (ja) 2016-10-25
AU2011203879A1 (en) 2012-08-02
MX2012008108A (es) 2012-10-03
US9180186B2 (en) 2015-11-10
EP2523976A4 (en) 2013-10-30
IN2012DN06309A (zh) 2015-09-25
WO2011085343A1 (en) 2011-07-14
SG182408A1 (en)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6115A (zh) 在经抗cd200抗体治疗的人体内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生物标记
US9862767B2 (en) Therapeutic methods using anti-CD200 antibodies
KR101846590B1 (ko) 항 tim-3 항체
TWI756204B (zh) 抗vista抗體及片段、其用途及鑑定其之方法
CN104884617B (zh) 抗folr1抗体
JP2016147910A (ja) 同種移植片の生存を長期化するための抗cd200抗体の使用
JP6803231B2 (ja) 抗ヒトGas6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
AU2016205677A1 (en) Bispecific antibody binding to TRAILR2 and PSMA
KR20230107641A (ko) Cd25 항체
KR20180129791A (ko) 혈 중에서 합토글로빈에 결합하여 다가의 면역 복합체를 형성하는 항체를 유효 성분으로 하는 자기 면역 질환 치료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