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3054B - 动力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动力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3054B
CN102893054B CN201080066217.2A CN201080066217A CN102893054B CN 102893054 B CN102893054 B CN 102893054B CN 201080066217 A CN201080066217 A CN 201080066217A CN 102893054 B CN102893054 B CN 102893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element
rolling
center
gravity
rotar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62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3054A (zh
Inventor
塚野聪弘
天野浩之
末永真一郎
宫原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93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3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3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30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5Masses mounted with play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thus enabling free movement over a limited range
    • F16F15/1457Systems with a single m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21Flywheel, motion smoothing-type
    • Y10T74/2128Damping using swinging masses, e.g., pendulum type,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成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的动力减振器,所述动力减振器吸收或者衰减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在动力减振器(1)中,在设置于旋转部件(2)的滚动室(4)中容纳有根据作用于旋转部件(2)的转矩变动而滚动的滚动体(3),并且在滚动室(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滚动面(5),滚动体(3)在该滚动面(5)上滚动,滚动面(5)形成为固定曲率的圆弧面,滚动体(3)具有曲率半径比滚动面(5)小的圆形截面,并且该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并且动力减振器(1)包括使滚动体(3)沿滚动面(5)滚动的引导机构。

Description

动力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旋转部件上来吸收或者衰减其转矩变动或者由该转矩变动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动力减振器。 
背景技术
当作用于旋转的部件的转矩发生变动,与之相伴而发生共振现象时,不仅仅是噪音或者振动变得强烈,而且机械装置类的持久性也可能下降。例如内燃机的曲轴是用于将在多个汽缸中往复生成的爆发力转换成旋转运动并作为转矩而输出的装置,因此其转矩会产生脉动。即,曲轴或者变速器的输入轴或者驱动轴等,或者安装在这些轴上并与其一体旋转的旋转部件由于来自内燃机的起振力而产生固有的扭转振动。已知有被安装于前述那样的旋转部件来吸收或者衰减该扭转振动的动力减振器。该动力减振器的一个例子记载于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8329号公报。在该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8329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的装置:在形成于飞轮主体的滚动室中容纳有具有预定的质量的减振器质量体,在滚动室的内周壁中的在飞轮的半径方向上向外侧膨胀的部分形成有减振器质量体滚动的滚动引导面。而且,该滚动引导面被构成为椭圆形状。 
另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58373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的装置:包括形成于飞轮主体的滚动室、和被容纳在该滚动室中并根据作用于飞轮的转矩变动而滚动并且进行振子运动的减振器质量体。 
另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1-82633号公报中记载了在形成于飞轮的侧面的有底圆筒形状的凹部嵌合固定有振子组件的装置。该振子组件包括具有与飞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中心轴线的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和通过轴承绕该壳体的中心轴线可自由摆动地支承的振子。而且,该振子的重心位置被构成为偏离前述的中心轴线。 
如上述的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8329号公报中所述,通过将滚动引导面形成为椭圆形状,能够使减振器质量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成为椭圆形状。而且,由此无论飞轮的扭转振动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吸收或者衰减飞轮的扭转振动。但是,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18329号公报中记载的构成中,为了使减振器质量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成为椭圆形状,需要使滚动引导面成为椭圆形状。因此,与形成曲率固定的圆形的滚动面的情况相比,加工具有上述曲面的滚动引导面变得困难或者复杂,还有改良的余地。 
另外,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58373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是在转矩变动或者扭转振动作用于飞轮的情况下,通过减振器质量体的重心位置相对于飞轮主体的变动,即通过减振器质量体的振子运动来吸收或者衰减其转矩变动或者扭转振动的技术。另外,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1-82633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是通过轴承绕支承振子的壳体的中心轴线悬挂实质上是锤(质量体)的振子,通过使该振子随着转矩变动或者扭转振动而摆动,来吸收或者衰减该转矩变动或者扭转振动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减振器,所述动力减振器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成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吸收或者衰减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该转矩变动引起的扭转振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减振器,其在设置于旋转的旋转部件的滚动室中容纳有根据作用于所述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而滚动的滚动体,并且在所述滚动室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滚动面,所述滚动体在该滚动面上滚动,所述动力减振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面形成为固定曲率的圆弧面,所述滚动体具有曲率半径比所述滚动面小的圆形截面,并且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偏心,在伴随着所述滚动体的滚动的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所述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被配置于隔着所述重心而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相反的一侧,并且,所述动力减振器包括使所述滚动体沿所述滚动面 滚动的引导机构。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包括突部和引导槽,所述突部被设置于所述滚动体的外周边缘和所述滚动室的内部中的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的一者上,并且向所述旋转部件的轴线方向突出,所述引导槽被设置于所述滚动体的外周边缘和所述滚动室的内部中的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的另一者上,并且与所述突部自由嵌合。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减振器,其在设置于旋转的旋转部件的滚动室中容纳有根据作用于所述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而滚动的滚动体,并且在所述滚动室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滚动面,所述滚动体在该滚动面上滚动,所述动力减振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的外径相对于所述滚动室的内径的比率为1/2,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心,并且所述滚动体在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所述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被配置于隔着所述重心而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相反的一侧,并且所述动力减振器包括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使所述滚动体沿所述滚动面向与下述直线正交的方向滚动,所述直线是将在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的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和所述滚动体的重心连接而成的直线。 
根据本发明,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心。另外,包括使滚动体沿滚动面不滑动地滚动的引导机构,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的所谓的滑动运动。滚动体沿滚动面滚动的距离、换言之滚动体的滚动量根据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大小、即在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振动角度θ的大小而变化。因此,滚动体根据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的大小沿固定曲率的滚动面滚动,因此该滚动体的重心的瞬间中心根据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的大小而变化,滚动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摆线曲线。其结果是,滚动体如摆线振子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摆线振子那样进行振子运动,因此在设计该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时,能够不考虑滚动体的振动角度θ而设计该次数。因此,在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的情况下,无论其振动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减小设计的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和实际的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的背离。另外,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摆线曲线,因此即使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或者滚动体的振动角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与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相等的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另外,设置有引导机构,所以能够使滚动体沿滚动面不滑动地滚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除了上述的效果,还具有以下的效果。滚动体被构成为在伴随着所述滚动体的滚动而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被配置于隔着所述重心而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相反的一侧。即,滚动体的重心在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该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相对于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向旋转部件的旋转中心一侧偏心。其结果是,伴随着滚动体从前述的位置沿滚动面滚动的距离的增大,沿滚动面滚动的滚动体的重心的瞬间中心变化,滚动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换言之,能够根据滚动体的所谓的滚动量使其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因此,由于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摆线曲线,因此不管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大小,都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与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相等的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 
而且,根据本发明,除了上述的效果,还具有以下的效果。在滚动体的外周边缘和滚动室的内表面中的与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的一者上设置突部,在另一者上设置与该突部自由嵌合的引导槽。其结果是,在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不滚动而沿滚动面相对于旋转部件相对移动的所谓的滑动运动。换言之,能够使滚动体的运动仅限于滚动。因此,滚动体能够以设计的振子运动次数进行振子运动,另外,通过使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与该振子运动次数共振,能够吸收或者衰减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 
而且,根据本发明,滚动体被形成为其外径相对于滚动室的内径为 1/2。另外,使该滚动体沿滚动面滚动的引导机构在与下述直线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所述直线是将在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的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和滚动体的重心连接而成的直线。即,引导机构沿着滚动体沿滚动面滚动时描画的所谓的内摆线而形成。其结果是,能够某种程度地简化引导机构的设计或者加工。另外,滚动体根据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的大小沿着固定曲率的滚动面滚动,因此滚动体的重心的瞬间中心根据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的大小而变化,滚动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其结果是,滚动体如摆线振子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振子那样进行振子运动,因此在设计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时,能够不考虑滚动体的振动角度θ来设计该次数。因此,在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的情况下,无论该振动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减小设计的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和实际的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的背离。另外,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因此即使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或者滚动体的振动角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与该振子运动次数相等的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另外,设置有引导机构,因此能够使滚动体沿滚动面不滑动地滚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将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应用到旋转部件的例子的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作用的图,并且是示出滚动体的振动角度为0°的情况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作用,并且是示出滚动体的振动角度为30°的情况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作用的图,并且是示出滚动体的振动角度为45°的情况的图; 
图6是示出改良图1所示的滚动体得到的例子的图; 
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改良图6所示的构成得到的例子的图; 
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IX-IX线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改良图6以及图8所示的构成得到的例子的图; 
图11是沿着图10所示的XI-XI线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改良图1所示的滚动室得到的例子的图; 
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XIII-XIII线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其他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其他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涉及动力减振器,所述动力减振器被安装在接受转矩而旋转的旋转部件上来吸收或者衰减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因此,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能够设置在搭载于车辆中的内燃机的曲轴或者变速器的输入轴或者驱动轴等上或者被安装在这些轴上并与其一体旋转的旋转部件等上。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保持滚动体、即减振器质量体来构成,所述滚动体相当于在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前述的旋转部件的情况下在与该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相对地相反的方向上进有振子运动的锤(质量体)。更加具体地说,该滚动体被容纳在形成有具有预先确定的固定的曲率的滚动面的滚动室中从而能够保持在前述的旋转部件上。滚动体可以使用被构成为与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共振并在滚动面滚动的球体、即球或者圆柱形状的辊等。该滚动体是用于根据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即、使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与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共振来吸收或者衰减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的部件,因此该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被设计得与作为对象的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相等。 
在本发明中,滚动体被构成为其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心,该重心的所谓的偏移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在滚动体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偏心用的锤、或者切去滚动体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使滚动体的厚度在其直 径方向上一侧加厚,另一侧减薄。换言之,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的偏移能够使用合适的手段或者方法。 
滚动体的重心的位置被构成为在伴随着滚动而变化的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被配置在隔着该重心而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相反的一侧。另外,使该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移的距离、换言之偏移量归纳起来是如下的距离,该距离是滚动体从如前所述那样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状态沿固定曲率的滚动面滚动的情况下,滚动体的重心的瞬间中心发生变化,其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的距离。因此,该距离能够通过实验以及仿真等预先求出。 
因此,当滚动体自从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位置沿滚动面滚动时,滚动体的重心的瞬间中心根据沿该滚动面滚动的距离而变化。即,在本发明中,当滚动体根据旋转部件的振动角度沿滚动面滚动时,伴随着滚动体沿滚动面滚动的距离的增大,滚动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各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换言之,在本发明中,根据滚动体的所谓的滚动量,滚动体的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 
因此,在上述那样构成的动力减振器中,当滚动体由于作用于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而沿固定曲率的滚动面滚动时,滚动体的重心的瞬间中心发生变化。换言之,伴随着滚动体的所谓的滚动量的增大,滚动体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各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因此,当滚动体滚动时,其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其结果是,滚动体如摆线振子或者模拟的摆线振子那样进行振子运动,因此在设计该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时,能够不考虑与作用于滚动体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相应的滚动体的振动角度θ而设计其次数。因此,无论相对于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的振动角度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减小设计的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和实际的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的背离。换言之,不管滚动体的振动角度θ如何都能够使滚动 体的振子运动次数与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共振,能够吸收或者衰减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即,通过使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心,使其重心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成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能够提高减振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中,设置有使滚动体沿滚动面不滑动地滚动的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被构成为在例如滚动体的外周边缘和滚动室的内表面中的与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的一者上设置向旋转部件的轴线方向突出的突部,在另一者上设置与该突部自由嵌合的引导槽。这样的突部以及引导槽能够沿例如滚动体的内摆线形成。另外,通过使引导槽形成为预先确定的预定的长度,能够限制前述的滚动体沿滚动面滚动的范围。即,通过设置如此构成的引导机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对滚动面的所谓的滑动运动,能够使滚动体以设计的振子运动次数进行振子运动。另外,通过由引导机构限制滚动体沿滚动面滚动的范围,能够将滚动体配置在滚动室的内部、旋转部件的外周侧。即,通过将滚动体配置在旋转部件的外周侧,能够相对地增大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惯性力矩。另外,能够使滚动体在通过引导机构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振子运动。 
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将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应用于旋转部件的例子。在图1中示出了将一个动力减振器1从与安装有该动力减振器1的旋转部件2的旋转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到的状态。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1被与作为输入转矩或者输出转矩的减振对象的旋转部件2一体地设置。在旋转部件2的内部,并且在其外周边缘附近形成有容纳滚动体3的滚动室4。滚动室4例如被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通过其几何学的中心的轴线与旋转部件2的旋转轴线平行。另外,在其内周面形成有曲率固定的滚动面5,该曲率是预先确定的。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使滚动室4的几何学的中心和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一致。另外滚动体3被形成为其外径r与滚动室4的内径R的比率为1/2的圆柱形状,通过其几何学的中心3a的轴线与旋转部件2的旋转轴线平行。滚动体3是用于使其振子运动次数与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共振来吸收或者衰减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的部件,因此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被设计为 与作为对象的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相等。 
前述的滚动体3被构成为其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即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移预先确定的距离。该重心g的偏移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来构成:在滚动体3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偏心用的锤(质量体)、或者切去滚动体3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使滚动体3的厚度在其直径方向上一侧加厚,另一侧减薄。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滚动体3被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最外周侧的情况下,滚动体3的重心g被配置在比其几何学的中心3a更靠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的一侧。使重心g相对于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偏移的距离归纳起来是在滚动体3在预先确定的曲率固定的滚动面5上滚动的情况下,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的距离,因此,该距离能够通过实验以及仿真等预先求出。 
图2示出了沿着图1所示的II-II线的截面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盖部件6、7被设置成覆盖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的滚动室4的开口端部,上述盖部件6、7与旋转部件2一体化。此外,滚动室4可以在旋转部件2上形成为有底圆筒形状,并通过盖部件来覆盖其开口的端部。 
另外,在滚动体3的外周边缘上设置有向旋转部件2的轴线方向突出的突部8。与该突部8自由嵌合的引导槽9被设置为贯穿前述的盖部件6、7中的滚动室4侧的面或者盖部件6、7。该引导槽9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被形成为在从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到滚动体3的重心g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与将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和滚动体3的重心g连接的直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预先确定的预定的长度。即,突部8或者引导槽9被沿所谓的内摆线形成,它们构成了引导机构。因此,通过突部8被自由嵌合到引导槽9来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3的滑动运动,使得滚动体3沿滚动面5滚动。 
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使该引导槽9形成得比滚动室4的半径相对短,来通过该引导槽9的端部来限制滚动体3沿滚动面5滚动的距离。另外,能够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引导机构将滚动体3配置在滚动 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外周侧。因此,在相对于旋转部件2的旋转方向的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2时,滚动体3在自从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到滚动体3的重心g的距离最短的状态到被引导机构限制其滚动距离的范围内,能够沿滚动面5滚动而进行振子运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使用虚线A来表示伴随着滚动体3的滚动的其几何学的中心3a的移动轨迹,使用断续线B来表示滚动体3的重心g的移动轨迹。 
接着,说明如前所述的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作用。图3、图4以及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2情况下的滚动体3的动作例子。当减振对象的旋转部件2开始旋转,动力减振器1与其一体地开始旋转时,与动力减振器1的转数相应的离心力作用于滚动室4内的滚动体3。即,动力减振器1的转数越是上升则越大的离心力作用于滚动体3。当作用于该滚动体3的离心力比作用于滚动体3的重力大时,滚动体3在滚动室4内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在外周边缘侧移动。而且,在转矩变动没有作用于旋转部件2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有时称为振幅角度)是0°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滚动体3被主要配置在滚动室4中的所谓的最凸出的位置上。 
接着,当减振对象的旋转部件2的转数上升或者下降,某种程度大小的转矩变动作用于旋转部件2,该转矩变动被输入到动力减振器1时,滚动体3在与旋转部件2的旋转方向相对地相反的方向上沿滚动面5滚动。该滚动体3的滚动距离、换言之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如前述的那样根据作用于动力减振器1或者旋转部件2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大小而变化。另外如前所述,引导机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3的滑动运动,因此,滚动体3不滑动运动地沿滚动面5滚动。 
图4中示出了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是30°的情况。如图4所示,当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从0°增大到30°时,伴随着其振动角度θ的增大如前所述那样沿滚动面5滚动的滚动体3的重心的瞬间中心发生变化,另外,滚动体3沿曲率固定的滚动面5滚动,因此,滚动体3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各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 
当减振对象的旋转部件2的转数上升或者下降,比图4所示的例子更大的某种程度大小的转矩变动作用于旋转部件2,该转矩变动被输入到动力减振器1时,该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比前述的图4所示的例子更大。 
图5中示出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是45°的情况。如图5所示,当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从0°增大到45°时,伴随着其振动角度θ的增大沿滚动面5滚动的滚动体3的重心的瞬间中心发生变化,另外,滚动体3沿曲率固定的滚动面5滚动,因此,滚动体3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各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因此,伴随着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的增大,滚动体3的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描画椭圆形状或者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 
另外,由于引导槽9被形成得比滚动室4的半径相对短,如图5所示,滚动体3的滚动距离,即振动角度θ被引导槽9的端部所限制。 
这样,在上述的构成中,当伴随着被输入到动力减振器1的旋转部件2的转矩变动或者由之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大小、即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的增大而滚动体3沿固定曲率的滚动面5滚动时,滚动体3的重心的瞬间中心根据该滚动量变化。换言之,伴随着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的增大,滚动体3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各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滚动体3的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如图3至图5中使用实线C所示的那样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 
因此,通过如前述那样将滚动体3配置在滚动室4中,另外,使滚动体3的重心g比其几何学的中心3a向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侧偏心,从而伴随着滚动的滚动体3的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即,滚动体3如摆线振子或者模拟的摆线振子那样进行振子运动,因此在设计其次数时不用考虑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其结果是,在前述的构成中,能够减小设计的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与实际的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的背离。换言之,不管旋转部件2或者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如何都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与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相等的作用于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即,通过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使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 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能够提高减振性能。 
另外,在前述的构成中,能够通过引导机构来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3相对于滚动面5的所谓的滑动运动,能够使滚动体3以其设计的振子运动次数进行振子运动。另外,通过设置引导机构,能够将滚动体3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的外周侧,能够使动力减振器1的惯性力矩相对地变大。另外,通过限制引导槽9的长度,能够限制滚动体3的滚动距离,能够使滚动体3在可沿其滚动面5滚动的范围内进行振子运动。 
图6中示出了改良图1所示的滚动体得到的例子。另外,图7中示出了沿着图6中所示的VII-VII线的截面图。图6以及图7所示的例子是通过在滚动体3的一部分上设置通孔10来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而构成的例子。更加具体地说,滚动体3被构成为滚动体3的外径r与滚动室4的内径R的比率是1/2,在该滚动体3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具有与滚动体3的轴线方向平行的轴线的通孔10。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例子中,该通孔10被形成为圆形,其直径比滚动体3的半径短。另外,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在滚动体3的外周边缘设置有向旋转部件2的轴线方向突出的突部8,与该突部8自由嵌合的引导槽9被设置为贯穿盖部件6、7中的滚动室4侧的面或者盖部件6、7。因此,包括突部8和引导槽9的引导机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3的滑动运动,从而滚动体3不滑动地沿滚动面5滚动。 
如图6所示,该引导槽9被形成得与滚动室4的直径相比相对较短,因此,滚动体3的滚动距离即范围被引导槽9的端部所限制。而且,通过该引导机构,滚动体3被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外周侧。另外,在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由于引导机构而为0°的情况下,与图1中所示的例子同样地,滚动体3的重心g被配置在比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更靠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的一侧。此外,前述的通孔10的大小或者位置归纳起来被设定为在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移,并且如上述那样被配置在滚动室4中的滚动体3在滚动面5上滚动的情况下,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成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 模拟的摆线曲线。因此,通孔10的大小或者位置能够通过实验以及仿真等预先求出。 
这样,在上述的构成中,当减振对象的旋转部件2的转数上升或者下降,某种程度的大小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2,并被输入到动力减振器1时,滚动体3在与旋转部件2的旋转方向相对地相反的方向沿滚动面5滚动。该滚动体3的滚动距离、即振动角度θ如上所述,根据作用于动力减振器1或者旋转部件2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大小而变化。因此,滚动体3伴随着旋转部件2或者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的增大而沿固定曲率的滚动面5滚动,滚动体3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各点的曲率半径与前述的图3至图5所示的例子同样地逐渐变小。即,伴随着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的增大,滚动体3的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 
图8是示出改良前述的图6所示的构成而得到的例子。另外,图9中示出了沿图8中所示的IX-IX线的截面图。图8以及图9所示的例子是通过在滚动体3的一部分上设置使其直径方向上的质量隔着其几何学的中心3a非对称的偏心用的锤(质量体)部件11,来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而构成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在图8中,滚动体3被构成为滚动体3的外径r与滚动室4的内径R的比率是1/2,在该滚动体3的一部分上设置有锤部件11。该锤部件11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滚动体3上形成为半圆形状,并且与滚动体3中的与旋转部件2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一体地设置。 
另外,在滚动体3的外周边缘设置有向旋转部件2的轴线方向突出的突部8,与该突部8自由嵌合的引导槽9被设置为贯穿盖部件6、7中的滚动室4侧的面或者盖部件6、7。因此,包括突部8和引导槽9的引导机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3的滑动运动,从而使滚动体3不滑动地沿滚动面5滚动。该引导槽9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被形成为与滚动室4的直径相比相对较短,因此,滚动体3的滚动距离即范围被引导槽9的端部限制。另外,通过该引导机构,滚动体3被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外周侧。 
在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由于引导机构而为0°的情况下,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滚动体3的重心g被配置在比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更靠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的一侧。此外,滚动体3上设置的锤部件11的形状或者数目或者质量归纳起来设定为在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移,并且如上述那样被配置在滚动室4中的滚动体3在滚动面5上滚动的情况下,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因此,锤部件11的形状或者数目或者质量能够通过实验以及仿真等预先求出。 
这样,在前述的构成中,当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2,并且被输入到动力减振器1时,滚动体3根据其振动角度θ在与旋转部件2的旋转方向相对地相反的方向沿滚动面5滚动。因此,滚动体3伴随着旋转部件2或者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的增大而沿固定曲率的滚动面5滚动,滚动体3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各点的曲率半径与前述的图3至图5所示的例子同样地逐渐变小。即,伴随着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的增大,滚动体3的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 
图10中示出了改良前述的图6以及图8所示的构成而得到的例子。另外,图11中示出了沿图10所示的XI-XI线的截面图。这里所示的例子是改良前述的使滚动体3的重心g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的锤部件的形状而得到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在将滚动体3配置在所谓的最凸出位置上的情况下,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锤(质量体)部件12以其至少一部分与滚动体3的圆形的旋转面相对的方式形成为半圆形状,并且与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内侧的滚动体3的旋转面一体地设置。而且,至少其他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如图10所示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向内侧突出的半圆形状。 
设置有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锤部件12的滚动体3在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由于引导机构而为0°的情况下,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其重心g被配置在比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更靠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的一侧。此外,如前所述,设置在滚动体3中的锤部件12的形状或者数目或 者质量归纳起来设定为在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移,并且如前所述被配置在滚动室4中的滚动体3在滚动面5上滚动的情况下,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因此锤部件12的形状或者数目或者质量能够通过实验以及仿真等预先求出。 
这样,在前述的构成中,滚动体3根据其振动角度θ沿固定曲率的滚动面5滚动。而且,伴随着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的增大,滚动体3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各点的曲率半径与前述的图3至图5所示的例子同样地逐渐变小,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 
因此,在图6至图11所示的构成中,通过如前述的那样将滚动体3配置在预先确定的曲率固定的滚动室4中,另外使滚动体3的重心g在比其几何学的中心3a更靠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的一侧与该几何学的中心3a隔开预先确定的距离而偏心,从而伴随着滚动体3的滚动的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即,滚动体3如摆线振子或者模拟的摆线振子那样进行振子运动,因此在设计其次数时不需要考虑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小设计的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和实际的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的背离、即偏差。换言之,不管旋转部件2或者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如何都能够使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与作用于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共振,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作用于该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即,通过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使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能够提高减振性能。 
另外,通过引导机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3相对于滚动面5的所谓的滑动运动,能够使滚动体3以其设计的振子运动次数进行振子运动。另外,通过设置引导机构,能够将滚动体3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的外周侧,能够相对地增大动力减振器1的惯性力矩。另外,通过限制引导槽9的长度,能够限制滚动体3的滚动距离,能够使滚动体3在可沿其滚动面5滚动的范围内进行振子运动。 
图12示出了改良图1所示的滚动室得到的例子。另外,图13中示出了沿图12所示的XIII-XIII线的截面图。如前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1是通过使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与作为对象的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共振来吸收或者衰减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的动力减振器。另外,随着旋转部件2的转数的增大,与该转数相应的离心力作用于滚动体3,由于该离心力,滚动体3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向外周侧移动。因此,这里所示的例子是滚动体3由于离心力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向外周侧移动,仅确保根据其振动角度θ而沿滚动面5滚动的范围,省略其他的部分而构成的例子。 
更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滚动室4形成在以下的部分,该部分是指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内侧设置曲率中心,并且由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向外周侧凸出而形成的预先确定的曲率固定的圆弧和与连接该圆弧的曲率中心和旋转部件2的几何学的中心的直线正交的直线而划分出的部分上。该滚动室4的内周面中的曲率固定的圆弧面成为滚动面5。另外,在图12中,滚动体3被构成为滚动体3的外径r与滚动面5的曲率半径的比率是1/2,如图8所示的锤部件11一体地设置在该滚动体3中。 
在该滚动体3的外周边缘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设置有突部8,与该突部8自由嵌合的引导槽9被设置为贯穿盖部件6、7中的滚动室4侧的面或者盖部件6、7。该引导槽9被形成为与滚动室4的直径相比,即相当于滚动面5的曲率半径的二倍的长度相比相对地较短,因此,滚动体3的滚动距离即滚动体3能够沿滚动面5滚动的范围被引导槽9的端部限制。另外,通过该引导机构,滚动体3被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外周侧。另外,在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由于引导机构而为0°的情况下,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滚动体3的重心g被配置在比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更靠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的一侧。 
这样,在前述的构成中,减振对象的旋转部件2的转数上升或者下降,某种程度的大小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2,并被输入到动力减振器1时,滚动体3根据其振动角度在与旋转部件2的旋转方向相对地相反的方向上沿滚动面5滚动。另外,滚动体3的滚动 范围被引导机构限制,因此在该被限制的范围内,滚动体3根据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沿固定曲率的滚动面5滚动,滚动体3的重心的瞬间中心发生变化。换言之,伴随着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的增大,滚动体3的重心的移动轨迹的各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因此,滚动体3在被引导机构限制的滚动范围内,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 
因此,根据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构成,通过引导机构限制滚动体3的滚动范围,能够将滚动体3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并且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的外周侧,并且能够实现动力减振器1的小型化。另外,不管旋转部件2或者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都能够减小设计的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和实际的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的背离。换言之,不管旋转部件2或者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如何都能够使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与作用于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共振,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作用于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即,通过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使其重心g的轨道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能够提高减振性能。 
图14中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其他的例子。这里所示的例子是滚动体3的外径r与滚动面5的曲率半径的比率是1/3而构成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滚动室4被形成为预先确定的曲率固定的圆形状,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曲率固定的滚动面5。在该滚动室4的内部容纳有能够沿滚动面5滚动的滚动体3,该滚动体3被构成为如前述那样其外径r与滚动面5的曲率半径或者滚动室4的内径R的比率是1/3。 
该滚动体3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在滚动体3的外周边缘上设置有向旋转部件2的轴线方向突出的突部8。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虽然没有详细图示,但是设置有覆盖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的滚动室4的开口端部的盖部件,并且设置有与突部8自由嵌合的引导槽,引导槽设置为贯穿该盖部件中的滚动室4侧的面或者盖部件。此外,当在滚动体3设置有突部8的情况下,引导槽沿着滚动体3的所谓的内摆线被形成,突部8以及引导槽成为引导机构。因此,能够通过引导机构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3的 滑动运动,从而使滚动体3不滑动地沿滚动面5滚动。 
另外,滚动体3被构成为其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即重心g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移预先确定的距离。该重心g对几何学的中心3a的偏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如前述所述的那样在滚动体3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锤(质量体),或者切去滚动体3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使滚动体3的厚度在其直径方向上一侧加厚,另一侧减薄。而且,如此构成的滚动体3通过引导机构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的外周侧,另外,在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由于引导机构而为0°的情况下,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滚动体3的重心g被配置在比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更靠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的一侧。 
而且,从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到重心g的距离、换言之所谓的重心g的偏移量是用于在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为0°,即如前述那样滚动体3从滚动室4中配置的最凸出位置滚动的情况下,其重心g的轨道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的距离,因此,该距离能够通过实验以及仿真等预先求出。 
接着,说明如前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作用。图14中,使用断续线B示出了如前述那样构成的滚动体3的重心g的轨道。当减振对象的旋转部件2的转数上升或者下降,某种程度的大小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2,并且被输入到动力减振器1时,滚动体3根据其振动角度θ在与旋转部件2的旋转方向相对地相反的方向沿滚动面5滚动。另外,如前所述,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预定距离,其重心g的轨道如图14中实线C所示,伴随着振动角度的增大,其轨道的各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 
图15中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其他的例子。这里所示的例子是滚动体3的外径r与滚动面5的曲率半径的比率是1/4而构成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滚动室4被形成为预先确定的曲率固定的圆形状,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曲率固定的滚动面5。在该滚动室4的内部容纳有能够沿滚动面5滚动的滚动体3,该滚动体3被构成为其外径r 与滚动面5的曲率半径或者滚动室4的内径R的比率是1/4。 
滚动体3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在滚动体3的外周边缘上设置有向旋转部件2的轴线方向突出的突部8。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虽然未详细图示,但是设置有覆盖被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的滚动室4的开口端部的盖部件,并且设置有与突部8自由嵌合的引导槽,该引导槽被设置为贯穿该盖部件中的滚动室4侧的面或者盖部件。此外,当在滚动体3中设置有突部8的情况下,引导槽沿着滚动体3的所谓的内摆线形成,突部8以及引导槽成为引导机构。因此,能够通过引导机构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3的滑动运动,从而使滚动体3不滑动地沿滚动面5滚动。 
另外,滚动体3被构成为其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即重心g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移预先确定的距离。该重心g对几何学的中心3a的偏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如前所述那样在滚动体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锤(质量体),或者切去滚动体3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使滚动体3的厚度在其直径方向上一侧加厚,另一侧减薄。而且,如此构成的滚动体3通过引导机构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的外周侧,另外,当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由于引导机构而为0°的情况下,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滚动体3的重心g被配置在比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更靠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的一侧。 
而且,从滚动体3的几何学的中心3a到重心g的距离、换言之所谓的重心g的偏移量是用于在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为0°、即如前述那样滚动体3从滚动室4中配置的最凸出位置滚动的情况下,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的距离,因此,此距离能够通过实验以及仿真等预先求出。 
接着,说明如前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动力减振器的作用。图15中使用断续线B示出了如前述那样构成滚动体3的重心g的轨道。当减振对象的旋转部件2的转数上升或者下降,某种程度的大小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作用于旋转部件2,并被输入到动力减振器1时,滚动体3根据其振动角度在与旋转部件2的旋转方向相对地相反的方向沿滚动面5滚动。另外,滚动体3与前所述那样其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 心3a偏心预定距离,因此其重心g的轨道如图15中实线C所示,伴随着振动角度的增大,其轨道的各点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 
因此,在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构成中,通过将滚动体3如前述那样配置在滚动室4中,另外,使滚动体3的重心g在比其几何学的中心3a更靠滚动面5的曲率中心5a的一侧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预先确定的距离,从而伴随着滚动的滚动体3的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如图14以及图15中实线C所示,描画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即,滚动体3如摆线振子或者模拟的摆线振子那样进行振子运动,因此在设计其次数时不需要考虑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其结果是,能够减小设计的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和实际的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的背离。换言之,不管旋转部件2或者滚动体3的振动角度θ如何都能够使滚动体3的振子运动次数与作用于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共振,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作用于该旋转部件2的扭转振动次数。即,通过使滚动体3的重心g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3a偏心,使其重心g的轨道的至少一部分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能够提高减振性能。 
另外,在前述的构成中,能够通过引导机构防止或者抑制滚动体3对滚动面5的所谓的滑动运动,能够使滚动体3以其设计的振子运动次数进行振子运动。另外,通过设置引导机构,能够将滚动体3配置在滚动室4的内部、旋转部件2的半径方向上的外周侧,能够相对地增大动力减振器1的惯性力矩。另外,通过限制引导槽的长度,能够限制滚动体3的滚动距离,使滚动体3在可沿该滚动面5滚动的范围内进行振子运动。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心,另外,通过引导机构使滚动体沿曲率固定的滚动面滚动,能够使滚动体的重心的瞬间中心变化,能够使其重心的轨道为摆线曲线或者与之近似的模拟的摆线曲线。其结果是,不管与旋转部件相对的滚动体的振动角度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吸收或者衰减与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相等的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由其引起的扭转振动的次数。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即使滚动体的振动角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 滚动体的振子运动次数与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共振,能够吸收或者衰减旋转部件的扭转振动次数。即,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模拟的摆线式的动力减振器。另外,通过使构成引导机构的引导槽的长度为预定的长度,能够将滚动体配置在滚动室的内部,并且在旋转部件的半径方向上的外周侧,并且能够限制滚动体沿滚动面滚动的范围。因此,能够实现动力减振器的小型化。 

Claims (3)

1.一种动力减振器,其在设置于旋转的旋转部件的滚动室中容纳有根据作用于所述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而滚动的滚动体,并且在所述滚动室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滚动面,所述滚动体在该滚动面上滚动,所述动力减振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面形成为固定曲率的圆弧面,
所述滚动体具有曲率半径比所述滚动面小的圆形截面,并且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偏心,在伴随着所述滚动体的滚动的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所述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被配置于隔着所述重心而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相反的一侧,
并且,所述动力减振器包括使所述滚动体沿所述滚动面滚动的引导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机构包括突部和引导槽,所述突部被设置于所述滚动体的外周边缘和所述滚动室的内部中的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的一者上,并且向所述旋转部件的轴线方向突出,所述引导槽被设置于所述滚动体的外周边缘和所述滚动室的内部中的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平行的面中的另一者上,并且与所述突部自由嵌合。
3.一种动力减振器,其在设置于旋转的旋转部件的滚动室中容纳有根据作用于所述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而滚动的滚动体,并且在所述滚动室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滚动面,所述滚动体在该滚动面上滚动,所述动力减振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的外径相对于所述滚动室的内径的比率为1/2,
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学的中心偏心,并且所述滚动体在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所述滚动体的几何学的中心被配置于隔着所述重心而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相反的一侧,并且
所述动力减振器包括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使所述滚动体沿所述滚动面向与下述直线正交的方向滚动,所述直线是将在从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到所述滚动体的重心的距离最短的情况下的所述滚动面的曲率中心和所述滚动体的重心连接而成的直线。
CN201080066217.2A 2010-04-14 2010-04-14 动力减振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93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6654 WO2011128988A1 (ja) 2010-04-14 2010-04-14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3054A CN102893054A (zh) 2013-01-23
CN102893054B true CN102893054B (zh) 2014-12-17

Family

ID=44798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621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93054B (zh) 2010-04-14 2010-04-14 动力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80637B2 (zh)
JP (1) JP5382207B2 (zh)
CN (1) CN102893054B (zh)
DE (1) DE112010005482B4 (zh)
WO (1) WO20111289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8528B2 (ja) * 2012-02-24 2015-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JP5912955B2 (ja) * 2012-07-18 2016-04-2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体の振動低減装置
DE102012112462B4 (de) * 2012-12-18 2022-09-2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chwungrad mit einer Anordnung eines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s
JP5944308B2 (ja) * 2012-12-26 2016-07-0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およびその次数設定方法
US20150157185A1 (en) * 2013-12-09 2015-06-11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heat liquids in dishwashers
US9976625B2 (en) 2014-02-03 2018-05-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endulum crank cycloid insert for pendulum crankshaft having integral carrier
WO2015190486A1 (ja) * 2014-06-10 2015-12-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振動低減装置
JP6201974B2 (ja) 2014-12-16 2017-09-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振り子式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WO2016103291A1 (ja) * 2014-12-22 2017-11-02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支持装置
JP6874585B2 (ja) * 2017-08-09 2021-05-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遠心振り子式ダンパ
CN107749215A (zh) * 2017-11-30 2018-03-02 合肥探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演示内摆线的简易教具
FR3084423A1 (fr) * 2018-07-30 2020-01-31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pendulaire
JP7167905B2 (ja) * 2019-11-27 2022-1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および捩り振動低減装置の制御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402A (zh) * 2003-10-20 2006-05-10 帕斯卡工程株式会社 旋转轴用平衡器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16574A (en) * 1938-06-22 1940-01-05 Benjamin Charles Cart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damping of torsional vibrations in shafting
US2379255A (en) * 1941-05-26 1945-06-26 George A Rubissow Vibration damper
JP3116639B2 (ja) 1992-06-08 2000-12-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ライホイール
JP3476342B2 (ja) * 1997-09-03 2003-12-10 三菱自動車テクノメタル株式会社 可変速度型ダンパ
JP2000018329A (ja) 1998-06-30 2000-01-18 Unisia Jecs Corp フライホイール
JP2000297844A (ja) * 1999-04-16 2000-10-24 Nok Vibracoustic Kk 動吸振器
JP2000297843A (ja) * 1999-04-16 2000-10-24 Nok Vibracoustic Kk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4258591B2 (ja) * 1999-11-25 2009-04-30 Nok株式会社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02372102A (ja) * 2001-06-14 2002-12-26 Nippon Soken Inc 動吸振器及び流体ポンプ
DE10317061A1 (de) * 2003-04-14 2004-10-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Drehschwingungstilg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402A (zh) * 2003-10-20 2006-05-10 帕斯卡工程株式会社 旋转轴用平衡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82207B2 (ja) 2014-01-08
DE112010005482B4 (de) 2015-12-17
US20130014609A1 (en) 2013-01-17
CN102893054A (zh) 2013-01-23
WO2011128988A1 (ja) 2011-10-20
US9080637B2 (en) 2015-07-14
JPWO2011128988A1 (ja) 2013-07-11
DE112010005482T5 (de) 201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3054B (zh) 动力减振器
CN109386572B (zh) 离心摆式减振器
JP5664804B2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US9829065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reducing device
ES2685651T3 (es) Doble volante amortiguador con medios de amortiguación perfeccionados
CN102792058B (zh) 离心摆重装置
JP5621603B2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6084814B2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のダンピング装置
CN102792053A (zh) 动力减振器
JP5445423B2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6094242B2 (ja) 動吸振器
JP6471633B2 (ja) ダンパ装置
JP2013185598A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KR101724474B1 (ko) 플라이휠 조립체
CN104011427A (zh) 改进的双质量块飞轮
US8833203B2 (en) Damper for input shaft of transmission
JP2000297843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14206237A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JP2007315416A (ja) ビスカスラバーダンパー
JP2013148211A (ja) 振子ダンパ
US20140157945A1 (en) Dual mass flywheel
JP2014092170A (ja) モータ
JP5522061B2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10196815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17129271A (ja) 遠心振り子ダンパ及びトルク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