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0297A - 防眩性硬涂薄膜、具备该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硬涂薄膜、具备该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0297A
CN102890297A CN201210249980XA CN201210249980A CN102890297A CN 102890297 A CN102890297 A CN 102890297A CN 201210249980X A CN201210249980X A CN 201210249980XA CN 201210249980 A CN201210249980 A CN 201210249980A CN 102890297 A CN102890297 A CN 102890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ssion
film
hard
thickness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99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0297B (zh
Inventor
林巨山
李杜峰
郑有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90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0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0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0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particulate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2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眩性硬涂薄膜、具备该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包含基材和防眩层而形成,所述防眩层为,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涂敷含有透光性树脂和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且表面上具备凹凸,所述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为基材厚度的1~5%的厚度范围,所述透光性粒子满足如下数学式1,在所述数学式1中,A为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将防眩性涂层组合物的涂层厚度和透光性粒子的尺寸调节在预定的范围内,从而具有能够防止基材薄膜上产生皱纹,且能够得到优异的硬度和防眩性的有效的效果,从而可有效地适用于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中。【数学式1】1μm≤|A-涂层厚度|≤2.5μm。

Description

防眩性硬涂薄膜、具备该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具备该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防眩薄膜为,具有利用由表面突出部引起的漫反射而使外部光的反射减少的功能的薄膜,且被配置于各种显示器面板,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阴极射线管(CRT)、电子发光显示器(EL)等的表面上,从而以防止由外部光的反射而引起的对比度的减少,或者防止由图像反射而引起的显示器的能见性的降低等为目的来使用。
最近,根据显示器装置的薄型化而防眩薄膜的厚度也变薄。如果防眩薄膜的厚度变薄,则会导致机械强度下降,由此,需要在防眩层中赋予硬涂功能的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包含防眩层,所述防眩层一般在基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涂敷含有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且其表面上具有凹凸。
为了制造厚度较薄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而通常使用厚度较薄的基材。这种现有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在不考虑基材厚度的条件下,在基材上形成防眩层,由此,如果在薄型基材上涂敷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后使之固化,则由于防眩层的固化收缩,而存在大大增加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上皱纹发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即使使用厚度较薄的基材,在表面形成防眩层时也不会产生皱纹,从而能够得到品质优异的制品,尤其显示优异的硬度和防眩性。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优异的防眩性的优秀品质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所述防眩性硬涂薄膜的特征在于,包含基材和防眩层而形成,所述防眩层为,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涂敷含有透光性树脂和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且表面上具备凹凸,所述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为,基材厚度的1~5%的厚度范围,所述透光性粒子满足如下数学式1。
【数学式1】
1μm≤|A-涂层厚度|≤2.5μm  (数学式1)
(在所述数学式1中,A为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
上述透光性粒子可以包含平均粒径相互不同的至少两种透光性粒子,此时的透光性粒子可以为满足如下数学式2的透光性粒子。
【数学式2】
1μm≤|A′-涂层厚度|≤2.5μm  (数学式2)
(在上述数学式2中,A′为平均粒径不同的至少两种透光性粒子中具有最大尺寸的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
优选为,相对于上述防眩性涂层组合物总体100重量份,而含有0.5~20重量份的上述透光性粒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由于将防眩性涂层组合物的涂层厚度和透光性粒子的尺寸调节在预定范围内,因此具有不仅能够防止在基材膜上产生皱纹,而且能够得到优异的硬度和防眩性的有效效果。因此,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也可以有效地适用于偏光板和显示装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包含基材和防眩层而形成,所述防眩层为,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涂敷含有透光性树脂以及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且表面上具备凹凸。此时,所述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为,基材厚度的1~5%的厚度范围,且所述透光性粒子满足如下数学式1。
【数学式3】
1μm≤|A-涂层厚度|≤2.5μm  (数学式1)
(在所述数学式1中,A为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
首先,对为了形成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层而所使用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进行说明则如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包含透光性树脂(A)和透光性粒子(B)、光引发剂(C)以及溶剂(D)而组成。
透光性树脂(A)
上述透光性树脂只要是通常在本领域中所使用的物质,则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
优选作为上述透光性树脂,可以包含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光固化型单体。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例如可以使用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更优选为使用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能够通过在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而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制备。
作为在上述分子内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示例,可以选择选自: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异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开环羟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四(甲基)丙烯酸酯混合物以及二季戊四醇五/六(甲基)丙烯酸酯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作为上述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的具体示例,可以选择选自:1,4-二异氰酸酯基丁烷、1,6-二异氰酸酯基己烷、1,8-二异氰酸酯辛烷、1,12-二异氰酸酯基癸烷、1,5-二异氰酸酯基-2-甲基戊烷、三甲基-1,6-二异氰酸酯基己烷、1,3-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反式-1,4-环己烯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苯-2,6-二异氰酸酯、二甲苯-1,4-二异氰酸酯、四甲基二甲苯-1,3-二异氰酸酯、1-氯甲基-2,4-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2,6-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4,4′-氧化双(苯基异氰酸酯)、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的三官能异氰酸酯、以及三甲烷丙醇(trimethane propanol)加合物的甲苯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而言,上述光固化型单体为,在分子内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allyl group)等不饱和基团以作为光固化型官能团的物质,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
具有上述(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作为具体示例,而可以选择选自:新戊二醇丙烯酸酯、1,6-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2,4-环己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五聚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Pentaglycerol tri(meth)acrylate)、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三(甲基)丙烯酸酯、双(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酰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例示的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光固化型单体,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进行组合而使用。
虽然上述透光性树脂的含量不被特别地限定,但是可以,相对于上述防眩性涂层组合物总体100重量份而含有1~80重量份。当上述透光性树脂的含量以上述基准计小于1重量份时,难以实现充分的硬度提高,而当超过80重量份时,存在卷曲变得严重的问题。
透光性粒子(B)
作为上述透光性粒子,只要是用于赋予防眩性而通常使用的透光性粒子,则不被特别地限定,可以任意使用。
作为上述透光性粒子,例如可以使用:二氧化硅粒子、硅树脂粒子、三聚氰胺类树脂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苯乙烯类树脂粒子、丙烯酸-苯乙烯类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类树脂粒子、聚乙烯类树脂粒子、氯乙烯类树脂粒子等。上述列举的透光性粒子可以分别单独,或者将两种以上混合而使用。
优选为,上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在满足如下数学式1的范围内。
【数学式4】
1μm≤|A-涂层厚度|≤2.5μm  (数学式1)
(在上述数学式1中,A为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
即,优选使用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和涂敷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的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之差的绝对值在1μm~2.5μm范围内的透光性粒子。
当上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和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μm时,由于难以在防眩层表面上形成凹凸,因此防眩性降低,而当超过2.5μm时,由于防眩层表面变得粗糙,因此存在能见性下降,并且在白化现象将变得严重的同时、透光性粒子从防眩层脱落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上述透光性粒子可以将平均粒径不同的至少两种透光性粒子混合而使用,此时,透光性粒子可以优选使用满足如下数学式2的透光性粒子。
【数学式5】
1μm≤|A′-涂层厚度|≤2.5μm  (数学式2)
(在上述数学式2中,A′为,在平均粒径不同的至少两种透光性粒子中具有最大尺寸的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
即,当混合使用平均粒径不同的至少两种透光性粒子以作为透光性粒子时,优选使用具有最大尺寸的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和涂敷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的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之差的绝对值在1μm~2.5μm范围内的透光性粒子。
当最大尺寸的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和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μm时,由于难以在防眩层表面形成凹凸,因此,防眩性将低,而当超过2.5μm时,因为防眩层表面变得粗糙,因此存在能见性下降,并且在白化现象将变得严重的同时、透光性粒子从防眩层脱落的问题。
优选为,相对于透光性粒子总体的合计量,而含有重量百分比10~90%的平均粒径最大的透光性粒子。
上述透光性粒子的含量(当使用平均粒径不同的至少两种透光性粒子时为透光性粒子量的总量)优选为,相对于上述防眩性涂层组合物总体100重量份,而含有0.5~20重量份的上述透光性粒子。上述透光性粒子含量以上述基准计小于0.5重量份时,防眩性下降,而当超过20重量份时,防眩层的白化将变得严重。
光引发剂(C)
上述光引发剂,只要是在该领域中被使用着的光引发剂,则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优选上述光引发剂,可以使用选自羟基酮类、氨基酮类以及夺氢型光引发剂中的至少1种。
作为具体示例,上述光引发剂可以使用选自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烷-1-酮、二苯基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酮、4-羟基环苯基酮、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蒽醌、芴、三苯基胺、咔唑、3-甲基苯乙酮、4-氯苯乙酮、4,4-二甲氧基苯乙酮、4,4-二氨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以及二苯甲酮中的至少1种。
上述光引发剂可以相对于防眩性涂层组合物总体100重量份而使用0.1~10重量份。当上述光引发剂的含量以上述基准计小于0.1重量份时,固化速度将变慢,而当大于10重量份时,由于过度固化而有时在防眩层中产生裂缝。
溶剂(D)
上述溶剂只要是在该领域中一般所使用的溶剂,则可以无限制地使用。
例如,上述溶剂可以优选使用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酮类(甲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二乙基酮、二丙基酮、环己酮等)、己烷类(己烷、庚烷、辛烷等)、苯类(苯、甲苯、二甲苯等)等。上述被列举的溶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而使用。
上述溶剂的含量相对于防眩性涂层组合物总体100重量份可以为10~95重量份。当上述溶剂以上述基准计小于10重量份时,粘度会变高从而操作性下降,而当超过95重量份时,固化过程花费较长时间,而存在经济性下降的问题。
上述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除上述的成分之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包含选自:抗氧化剂、UV吸收剂、光稳定剂、流平剂、表面活性剂、防污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包含防眩层,所述防眩层为,在基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涂敷上述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从而形成的表面上具备凹凸的防眩层。
作为上述透明基材,只要是具有透明性的薄膜,则任意薄膜均可以使用。
例如,上述基材可以使用选自:如降冰片烯和多环降冰片烯类单体那样的、具有包含环烯烃的单体单位的环烯烃类衍生物等、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丁酸酯(Acetyl cellulose butyrate)、异丁酯纤维素、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乙酰丙酰纤维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丙烯酸(Polyacrylic)、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中的物质,并且可以使用未拉伸薄膜、单轴或双轴拉伸膜。可以优选使用透明性以及耐热性优异的单轴或双轴拉伸聚酯薄膜、或透明性以及没有光学各向异性的三乙酰纤维素薄膜。
虽然上述基材优选厚度较薄的基材,但如果过薄,则强度降低而加工性变差,另一方面,如果过厚,则产生透明性降低或偏光板的重量增大等问题。因此,优选为,上述基材的厚度为8~1000μm、更优选是40~100μm。
上述防眩性涂层组合物的涂布方法不被限定,可以适当地使用挤压涂布、气动刮涂、逆辊、喷雾、刮板、流延、凹版涂布、微凹版涂布或旋转涂布等中选择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涂敷上述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的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优选在基材厚度的1~5%的厚度范围内。当上述防眩层的涂层厚度小于基材厚度的1%时,存在难以提高基材的机械强度的缺点,而当超过5%时,存在由于固化时的收缩而最终在防眩性硬涂薄膜上产生皱纹从而品质大大下降的缺点。在本发明中,上述防眩层的涂层厚度是指,在将防眩性涂层组合物涂敷在基材上之后,经过干燥和固化过程,从而最终形成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中,从平坦部位至基材的厚度。
在涂布防眩性涂层组合物之后,在30~150℃的温度下,干燥10秒~1小时,更优选干燥30秒~10分钟。如果干燥完成,则使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固化。在光固化的情况下,照射UV光而使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固化,从而形成防眩层。上述UV光的照射量为约0.01~10J/cm2,优选为约0.1~2J/cm2
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的特征在于,具备前文所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上述偏光板包含偏光薄膜以及位于偏光薄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而形成。即,本发明所涉及的偏光板,在偏光薄膜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层叠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而形成。
由于上述防眩性硬涂薄膜与前文所述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上述偏光薄膜,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类薄膜;使碘或二色性染料等的二色性物质吸附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薄膜等的亲水性高分子薄膜上、并进行单轴拉伸的薄膜;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类取向薄膜等。优选可以是由聚乙烯醇类薄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构成的偏振器。这些偏振器的厚度不被特别地限制,但是一般为约5~80μm。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作为一示例,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包含具备上述的防眩硬涂膜的偏光板的显示装置。如果在显示装置中包含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偏光板,则可以提供能见性优异的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也可以安装在显示装置的窗口(Window)上而使用。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可以使用于反射型、透过型、半透过型LCD或TN型、STN型、OCB型、HAN型、VA型、IPS型等各种驱动方式的LCD中。另外,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也可以使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冷发射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或电子纸等各种显示装置中。
上述的显示装置,由于除应用根据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之外,可以选择在本领域中公知的构成而容易形成,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通过下述的实施例和制备例而被进一步具体化,但下述的制备例和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例示,而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或限制。
<防眩性涂层组合物的制造>
(制备例1)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1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3.0μm)、5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5%的组合物。
(制备例2)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1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4.5μm)、5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5%的组合物。
(制备例3)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1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有机硅类树脂粒子Tospear1120、平均粒径2.0μm、迈图(Momentive))、5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 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5%的组合物。
(制备例4)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1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有机硅类树脂粒子、Tospear1130、平均粒径3.0μm、迈图(Momentive))、5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 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5%的组合物。
(制备例5)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0.5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3.0μm)、0.5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4.5μm)、5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 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5%的组合物。
(制备例6)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1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5.5μm)、5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5%的组合物。
(制备例7)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3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3.0μm)、48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7%的组合物。
(制备例8)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5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3.0μm)、46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9%的组合物。
(制备例9)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0.5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3.0μm)、3.5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4.5μm)、47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 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8%的组合物。
(制备例10)
将12.5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SC2153)、9.2重量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Miwon商事公司制造、M340)、3.5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3.0μm)、0.5重量份的透光性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平均粒径4.5μm)、47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大井化金公司制造)、2重量份的光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原CIBA公司制造)、I-184)、0.3重量份的流平剂(BYK Chemie公司制造,BYK378)利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合,并利用PP材质的过滤器而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28%的组合物。
(实施例1~18以及比较例1~5)
在三乙酰基纤维素膜的一个面上,涂敷由上述的制备例制备出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并加热干燥,之后,通过紫外线固化,从而制造出防眩性硬涂薄膜。此时,所使用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和涂层的厚度以及基材的厚度如下表1所示。
<实验例>
通过如下的方法,对通过上述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将其结果示于下表1。
1)涂层厚度(μm)
用SEM观察所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薄膜的截面,从而对厚度进行了测定。
2)平均粒径(μm)
对常用的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进行了标记,且当混合使用平均粒径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透光性粒子时,对最大尺寸的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进行了标记。
3)基材皱纹
在黑色板上载放所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之后,反射三波长台灯光,从而目视确认了皱纹的强度。
强:与未涂敷的基材相比,皱纹较强而显著可见。
中:与未涂敷的基材相比,皱纹隐约可见。
弱:皱纹与未涂敷的基材类似。
4)防眩性
在将所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薄膜接合在黑色丙烯酸酯板上之后,反射三波长台灯光,从而由台灯光的形象的清晰可见程度来评价了防眩性。
◎:形象散乱,无法用直线描绘光的界面。
○:可以用直线描绘光的界面。
X:台灯光的形象清晰可见。
5)铅笔硬度
利用铅笔硬度试验机(PHT、韩国石堡科学公司制造),外加500g荷重,以45°角度测定了铅笔硬度。铅笔使用三菱制品且每个铅笔硬度实施五次。如果划伤为两次以上,则判断为不良,从而用判断为不良之前的铅笔标记了铅笔硬度。
划伤:0个合格
划伤:1个合格
划伤:2个以上不合格
【表1】
如上表1所示,能够确认如下情况,即,与比较例相比,在为防眩层的涂层厚度在本发明的优选范围内、且涂层厚度和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之间的关系包含在本发明的优选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基材皱纹,因此,不仅所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薄膜产品的品质优异,而且防眩性和铅笔硬度均优异。

Claims (7)

1.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
包含基材和防眩层而形成,所述防眩层为,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涂敷含有透光性树脂和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且表面上具备凹凸,
所述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为,基材厚度的1~5%的厚度范围,
所述透光性粒子满足如下数学式1,
【数学式1】
1μm≤|A-涂层厚度|≤2.5μm
在所述数学式1中,A为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防眩性涂层组合物总体100重量份,而含有0.5~20重量份的所述透光性粒子。
3.一种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
包含基材和防眩层而形成,所述防眩层为,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涂敷含有透光性树脂和平均粒径不同的至少两种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而形成,且表面上具备凹凸,
所述防眩层的涂层厚度为,基材厚度的1~5%的厚度范围,
所述透光性粒子满足如下数学式2,
【数学式2】
1μm≤|A′-涂层厚度|≤2.5μm
在所述数学式2中,A′为在平均粒径不同的至少两种透光性粒子中具有最大尺寸的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透光性粒子总体的合计量,而含有重量百分比10~90%的所述平均粒径最大的透光性粒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防眩性涂层组合物总体100重量份,而含有0.5~20重量份的所述透光性粒子。
6.一种偏光板,其特征在于,
包含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薄膜。
CN201210249980.XA 2011-07-18 2012-07-18 防眩性硬涂薄膜、具备该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890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70896 2011-07-18
KR1020110070896A KR20130010233A (ko) 2011-07-18 2011-07-18 방현성 하드코팅 필름,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0297A true CN102890297A (zh) 2013-01-23
CN102890297B CN102890297B (zh) 2015-03-11

Family

ID=4753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9980.XA Active CN102890297B (zh) 2011-07-18 2012-07-18 防眩性硬涂薄膜、具备该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25310A (zh)
KR (1) KR20130010233A (zh)
CN (1) CN1028902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295A (zh) * 2012-12-11 2015-08-12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防眩膜和具有该防眩膜的偏光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54421B1 (ko) 2021-08-20 2024-04-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6520A (zh) * 2006-03-28 2007-10-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元件、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07316576A (ja) * 2006-04-26 2007-12-06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1089659A (zh) * 2006-06-15 2007-12-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包括该防眩性硬涂膜的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4153B2 (ja) * 1997-07-23 2005-09-14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4376368B2 (ja) * 1999-09-24 2009-1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155337B1 (ja) * 2007-02-21 2008-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5216501B2 (ja) * 2007-09-28 2013-06-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57963B2 (ja) * 2007-12-26 2012-10-24 株式会社きもと 表面部材及び表示装置
WO2010001492A1 (ja) * 2008-07-02 2010-01-07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性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6520A (zh) * 2006-03-28 2007-10-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元件、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07316576A (ja) * 2006-04-26 2007-12-06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1089659A (zh) * 2006-06-15 2007-12-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包括该防眩性硬涂膜的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295A (zh) * 2012-12-11 2015-08-12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防眩膜和具有该防眩膜的偏光板
CN104838295B (zh) * 2012-12-11 2017-05-0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防眩膜和具有该防眩膜的偏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0297B (zh) 2015-03-11
KR20130010233A (ko) 2013-01-28
JP2013025310A (ja) 2013-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2913B (zh) 光学层叠体
CN102796413A (zh) 防眩性防反射涂层用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的防眩性防反射薄膜、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TWI717529B (zh) 硬塗膜及使用該膜的圖像顯示裝置
TWI547721B (zh) 防眩薄膜、以及使用該薄膜的偏光板和顯示裝置
KR102609848B1 (ko)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KR101959474B1 (ko) 유기-무기 하이브리드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CN106338784A (zh) 硬涂膜、包含硬涂膜的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890297B (zh) 防眩性硬涂薄膜、具备该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16503189A (ja) ハード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1915284B1 (ko) 방현 필름,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JP2020129140A (ja) 防眩フィルム
KR101809757B1 (ko) 하드 코트 필름,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전방면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60040051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16503190A (ja) ハード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20070094519A (ko) 표면에 미세 요철을 형성하는 코팅 조성물 및 그의 응용
KR20110114304A (ko) 방현성 하드코팅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방현 필름,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KR20110111768A (ko) 하드 코팅용 조성물, 이로 제조된 하드 코팅 필름, 상기 하드 코팅 필름을 구비하는 편광판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20120128739A (ko) 반사 방지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KR20120051290A (ko) 하드코팅 필름,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KR102613779B1 (ko) 방현 필름
KR20120009608A (ko) 방현성 하드코팅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방현 필름,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KR20220153829A (ko) 방현 필름,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KR20170056128A (ko) 고경도 하드코팅 필름 용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고경도 하드코팅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 장치
JP2015535094A (ja) 防眩層形成用組成物、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20230144286A (ko) 광학 적층체,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화상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