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4110A - 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84110A CN102884110A CN2010800658340A CN201080065834A CN102884110A CN 102884110 A CN102884110 A CN 102884110A CN 2010800658340 A CN2010800658340 A CN 2010800658340A CN 201080065834 A CN201080065834 A CN 201080065834A CN 102884110 A CN102884110 A CN 1028841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polyreaction
- liquid
- composite
- manufacture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02—Making granules by dividing preformed material
- B29B9/04—Making granules by dividing preformed material in the form of plates or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2—Polymerisation in bulk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2/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inorganic mater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12—Making granul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 B29B2009/125—Micropellets, microgranules, micropartic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Glanulat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的生产效高,能够任意地控制粒径的大小,不限制为了功能表达而添加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并且能够将不同种类的物质包埋于复合微粒子的球体中心。将由二种以上的膜粘合而成的所述复合膜截断成微小碎片后,熔融该微小碎片并使其成为球状。所述复合膜能够这样得到:使含有聚合性单体的二种以上的液体分别成液膜状后,使其发生聚合反应进而形成为二种以上的膜,其后将该二种以上的膜粘合在一起,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球状粒子的半球部分不同的物性,例如,一方的半球体表面为黑色而另一方的半球体表面为白色的微粒子的所谓黑白两色球体被使用于显示器上。另外,一方的半球体表面为亲水性而另一方的半球体表面为疏水性的复合微粒子,被用作表面活性粒子即分散系的稳定剂,以及复合微粒子的构成成分。
作为具有上述异质半球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已知有被称为微型反应器法和喷嘴法的方法。这些方法为将来自不同喷嘴的前端生成的2种液滴聚结,或者,于微型反应器内的微小通道中将2种液滴聚结的方法。但是,在这些方法中存在以下等问题:(i)生产性能极为低下;(ii)由于将2种液滴聚结进而成为1个液滴的界面条件和流动条件复杂,所以,不易确立稳定的操作;(iii)由于是利用喷嘴和微小通道而产生液滴,因此,能够控制的粒径范围受限制;(iv)由于是利用喷嘴和微小通道而产生液滴,因此,为了功能表达而添加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则受到限制,尤其是固体粉末,由于会堵塞喷嘴和微小通道则更不能添加;(v)不能够将不同种类的物质包埋于复合微粒子的球体中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001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能够任意地控制粒径的大小,不限制为了功能表达而添加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并且能够将不同种类的物质包埋于复合微粒子的球体中心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而进行了各种探讨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由2种膜粘合而成的复合膜截断成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使其成为球状能获得具有异质半球表面的复合微粒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二种以上的膜粘合而成的复合膜截断成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含有聚合性单体的二种以上的液体分别成液膜状后使聚合反应进而形成为二种以上的膜,然后,将该二种以上的膜粘合在一起,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将所述复合膜截断成大致立方体形状的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并使其成为球状。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将所述复合膜截断成大致方柱形状的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并使其成为圆柱状。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通过激光式截断机截断所述复合膜。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白色颜料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
与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黑色颜料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粘合在一起,之后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使含有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
与使含有亲水性的聚合性单体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粘合在一起,之后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导电性材料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
与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绝缘性材料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粘合在一起,之后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阴离子性的聚合引发剂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
与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阳离子性的聚合引发剂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粘合在一起,之后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为芯物质的粒子等间距地设置至使含有聚合性单体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上,之后在该膜上粘合使含有聚合性单体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其他的膜,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通过喷墨方式将所述为芯物质的粒子设置于所述膜上。
再有,其特征还在于,以将所述为芯物质的粒子位于所述微小碎片的中心位置的方式截断所述复合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能够任意地控制粒径的大小,不限制为了功能表达而添加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并且能够将不同种类的物质包埋于复合微粒子的球体中心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概要图。
图2为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3为实施例1~6的流程图。
图4为通过实施例1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5为在粉碎复合膜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和通过实施例1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6为表示在实施例1中的单体混合物A、B的聚合时间与双色复合微粒子的回收率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7为通过实施例1所得到的圆柱形的复合微粒子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8为表示在实施例3中的复合微粒子的混合率与电阻率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9为通过实施例5所得到的三层构造微粒子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10为表示实施例6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图。
图11为通过实施例6所得到的微胶囊型的复合微粒子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是指将由2种以上的膜粘合而成的复合膜截断成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的方法。
所述复合膜也能够通过将含有聚合性单体的2种以上的液体分别液膜化后再使其发生聚合反应进而形成为2种以上的膜,然后,将该2种以上的膜粘合在一起再使其发生聚合反应所获得。
在此,所述复合膜也能够由不含有聚合性单体的液体所获得。
另外,也可将所述复合膜截断成大致立方体形状的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并使其成为球状,或者,也可将所述复合膜截断成大致方柱形状的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并使其成为圆柱状。
例如,在制造具有2种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情况下,首先将2种液体通过例如铸膜方法分别成液膜状,该2种液体是由分别溶解或分散在色彩、带电性、导电性、热传导性、官能团、磁性等上呈现不同物性的物质而成。之后,若该液体为聚合性单体的情况下则使其聚合、若为高分子溶液的情况下则使其干燥、若为含有呈现离子交换胶凝功效和/或交联作用的情况下则使其胶凝,从而形成为2种膜后再将该2种膜粘合在一起。然后,通过规定时间的更进一步的聚合、干燥或胶凝,在保持各自的物性的同时,并能够粘合性佳地聚结且薄膜化2种膜。然后,利用公知的激光式截断机或微细截断机等将该已聚结化的复合膜截断为所需大小的微小碎片。然后,再将该复合膜的微小碎片添加至具有该复合膜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且无相溶性的溶媒内,通过熔融成为球状,从而能够制造出每个半球表面不同的球状的复合微粒子。另外,也可将由熔融已成为球状的复合微粒子更进一步地继续进行聚合、干燥或胶凝。在该过程中,通过调整膜调制前的聚合时间和复合膜调制后的聚合时间,则能够防止复合膜的剥离,进而能够高效地调制具有良好的异质半球表面的复合微粒子。
图1表示液体为聚合性单体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
具有该2种异质半球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由以下工序所组成:将功能表达物质溶解或分散于聚合性单体、水、有机溶媒等溶媒中,从而调制溶液的工序;在该溶液中实施聚合、干燥或胶凝,从而调制膜的工序;将2种膜粘合在一起进而实施聚合、干燥或胶凝的工序;截断已聚结化的复合膜的工序;及将微小碎片在溶媒中熔融球状化且实施聚合、干燥或胶凝的工序。由于这些工序极为简单,容易建立一连串的流程,因此,能够以高回收率、大量地制造目的的具有异质半球面的复合微粒子。
另外,由于复合微粒子的大小通过各自的膜的厚度和截断尺寸而定,所以,非常容易控制粒径。例如,可将复合微粒子的粒径控制在5~5000μm的范围之内。尤其为使用激光式截断机的情况下,能够以高尺寸精度截断,所以,能够调制粒径均等且粒径分布为单分散的复合微粒子。再有,若将复合膜截断为大致立方体形状则能够获得球状的复合微粒子,若将复合膜截断为大致方柱形状则还能够获得圆柱状的复合微粒子。
再有,独自地调制不同物性的膜,然后再将这些膜聚结,则能够对各个半球表面授予多种多样的功能。
再有,可在聚结2种膜之前,于一方的膜上涂布即涂层为芯物质的第三成分,或者,通过喷墨方式等的一次性射出法等间距地设置第三成分的粒子,且以第三成分的粒子位于微小碎片的中心的方式截断复合膜。然后,通过熔融微小碎片,将该第三成分胶囊化于球状的复合微粒子的中心部位。这时,通过以一次性射出法控制第三成分的射出量,能够均一且任意地控制在复合微粒子中的第三成分的含有量。另外,由于若使用该方法可将第三成分的胶囊化率达到100%,因此该方法特别适合在第三成分为高价的情况下使用。另外,通过控制膜的厚度,第三成分的设置位置及膜的截断位置,则能够容易地调制其壳与芯为同心并具有均一的壳厚度的壳/芯型的微胶囊。
更进一步,通过将2种膜的厚度等同,进而能够形成将球状粒子的赤道作为边界面的异质半球表面。
图2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的例子。
在此,在上述的例子中虽然为使用着2种液体,但即使使用3种以上的液体也能够同样地实施上述的例子。另外,将液体使其液膜状的方法也可为铸膜方法以外的方法。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将使用聚合性单体的情况作为例子并参照图3加以说明。在此,在图3中将「膜」记述为「薄片」。
将聚合引发剂A、B、C和添加剂A、B、C分别添加于由聚合性单体组成的单体混合物A、B、C内,加以混合且于规定时间聚合。然后再将单体混合物A、B、C分别注入于浅底盘内,依据铸膜方法使其薄片化,然后,更进一步地于规定时间进行预备本体聚合进而得到薄片A、B、C。接下来,将这些薄片粘合在一起实施一定时间的聚合,进而形成复合薄片。这样,由2张薄片A、B为原料的,就被调制成双层构造的复合薄片,而由3张薄片A、B、C为原料的,就被调制成三层构造的复合薄片。
接下来,用截断机将复合薄片截断(薄片截断)成规定大小的微小碎片,然后再将该微小碎片投入于连续相(例如80℃的水相)中熔融且冷却。此时,通过将双层构造的复合薄片截断成大致立方体的形状的微小碎片,进而能够调制出具有异质半球面的复合微粒子(Ⅰ)。同时,通过将3层构造的复合薄片截断成大致立方体的形状的微小碎片,则能够调制出三层构造复合微粒子(ⅠⅠⅠ)。而且,通过将双层构造的复合薄片截断成大致方柱的形状的微小碎片,还能够调制出柱状复合微粒子(ⅠV)。另外,在将2张薄片A,B粘合在一起之前,通过将芯物质设置于一方的薄片上,进而能够调制出具有异质球面的微胶囊(ⅠⅠ)或柱状微胶囊(V)。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则能够制造出对信息记录材料(导电性-绝缘性、黑色-白色、带负电-带正电),文具(黑色-白色),医药品(带负电-带正电、亲水性-疏水性),粘结剂/涂料(磁性-非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热传导性-非热传导性)等的领域有用的复合微粒子。另外,通过包埋各种的芯物质,还可应用于农业、化妆品、土木建筑、食品等领域。尤其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则得以获得品质均一且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复合微粒子。
以下,根据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黑白微粒子的制造]
将苯乙烯单体和乙基己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各5g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将AIBN(偶氮二异丁腈)各0.5g作为各聚合引发剂A、B,将为白色颜料的二氧化钛(TiO2)粉末0.5g作为添加剂A,将为黑色颜料的磁铁(Fe3O4)粉末0.5g作为添加剂B,另外将斯盘8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各0.05g作为添加于各单体混合物A、B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此,按照如图3所示的流程制造复合微粒子
将聚合引发剂A和添加剂A及表面活性剂加入于单体混合物A内并与其混合之后,于规定时间进行预备本体聚合。然后,将该单体混合物注入于浅底盘内,通过铸膜方法使其膜化,进一步继续进行预备本体聚合,进而得到薄片A。同样,将聚合引发剂B和添加剂B及表面活性剂加入于单体混合物B内并与其混合之后,于规定时间进行预备本体聚合。然后,将该单体混合物注入于浅底盘内,通过铸膜方法使其膜化,进一步,继续进行预备本体聚合进而得到薄片B。
聚合结束后,将薄片A和薄片B的2种膜粘合在一起进而实行30~60分钟的聚合后,用激光式截断机将复合膜截断成20~30μm大小的四方形,然后再将这些微小碎片投入于80℃的连续相中熔融并成为球状。此时,作为连续相,使用了将0.5g聚乙烯醇和2.5g磷酸三钙溶解于100g乙二醇内的混合物。
然后,为了消耗残存的单体而继续进行聚合之后,通过冷却就得到了如图2(a)所示的一方的半球体为黑色,而另一方的半球体为白色的双色复合微粒子。
图4为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已被确认,一旦在绝缘油中施加电压则粒子的方向趋于一致。同时还确认到,以这种方式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通过施加电压可控制其配置,且,可作为显示器的扭转球使用。
另外,如图5(a)所示的复合微粒子的粒径不均,该复合微粒子,除了以粉碎复合膜替代使用激光式截断机截断之外,是通过与本实施例同样的方法被形成。对此,如图5(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却得到了粒径均匀的复合微粒子。
[黑白微粒子的制造2]
除了各使用5g苯乙烯单体和2g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外,用和上述同样的方法制造了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如图2(a)所示,得到了一方的半球体为黑色,另一方的半球体为白色的双色复合微粒子。
另外,探讨单体混合物A、B的聚合时间与双色复合微粒子(黑白粒子)的回收率的关系的结果,如图6所示,其聚合时间超过60分钟(聚合率58%)时则显示出高回收率。
[黑白微粒子的制造3]
除将复合膜截断成方柱形状外,用和上述同样的方法制造了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得到了圆柱状的复合微粒子。
图7为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的显微镜照片。
实施例2
[亲水性/疏水性微粒子的制造]
将苯乙烯单体和乙基己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5g作为疏水性的单体混合物A,将苯乙烯单体和乙基己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的混合物5g作为含有作为亲水性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的单体混合物B,将AIBN(偶氮二异丁腈)各0.5g作为各聚合引发剂A、B,将斯盘8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各0.05g作为添加于各单体混合物A、B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此,和实施例1同样,按照如图3所示的流程制造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如图2(b)所示,得到了一方的半球体为疏水性,另一方的半球体为亲水性的复合微粒子。
[亲水性/疏水性微粒子的制造2]
除了将5g苯乙烯单体和2g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作为疏水性的单体混合物A、将5g苯乙烯单体和2g丙烯酸丁酯及1g甲基丙烯酸的混合物作为亲水性的单体混合物B之外,用和上述同样的方法制造了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如图2(b)所示,得到了一方的半球体为疏水性,另一方的半球体为亲水性的复合微粒子。
另外,将该复合微粒子添加至由苯乙烯单体(O)和水(W)组成的O/W分散系,从而形成皮克林乳状液系。在此,由于复合微粒子附着于油滴表面,从而使该乳状液系稳定。
实施例3
[导电性/绝缘性微粒子的制造]
将苯乙烯单体和乙基己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各5g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将AIBN(偶氮二异丁腈)各0.5g作为各聚合引发剂A、B,将具有导电性的磁铁(Fe3O4)粉末0.5g作为添加剂A,将具有绝缘性的二氧化硅(SiO2)粉末0.5g作为添加剂B,将斯盘8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各0.05g作为添加于各单体混合物A、B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此,和实施例1同样,按照如图3所示的流程制造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如图2(c)所示,得到了一方的半球体为导电性,另一方的半球体为绝缘性的复合微粒子。
[导电性/绝缘性微粒子的制造2]
除了将5g苯乙烯单体和2g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且不添加添加剂B之外,通过和上述同样的方法制造了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如图2(c)所示,得到了一方的半球体为导电性,另一方的半球体为绝缘性的复合微粒子。
另外,以改变复合微粒子(CP)和绝缘性的聚苯乙烯粒子(PS)的混合率的方式,通过电阻率测定装置测定电阻率时,如图8所示,显示为随着增加复合微粒子的添加量则电阻率降低。
实施例4
[正/负带电性微粒子的制造]
将苯乙烯单体和乙基己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各5g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将为阴离子性的聚合引发剂的AIBN(偶氮二异丁腈)0.5g作为聚合引发剂A,将为阳离子性的聚合引发剂的AIBA(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作为聚合引发剂B,将斯盘8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各0.05g作为添加于各单体混合物A、B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此,和实施例1同样,按照如图3所示的流程制造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如图2(d)所示,得到了一方的半球体为正带电性,另一方的半球体为负带电性的复合微粒子。
[正/负带电性微粒子的制造2]
除了将5g苯乙烯单体和2g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分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之外,用和上述同样的方法制造了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如图2(d)所示,得到了一方的半球体为正带电性,另一方的半球体为负带电性的复合微粒子。
实施例5
[三层构造微粒子的制造]
将苯乙烯单体和乙基己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各5g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C,将AIBN(偶氮二异丁腈)各0.5g作为各聚合引发剂A、B、C,将具有导电性的磁铁(Fe3O4)粉末各0.5g作为各添加剂A、C,将具有绝缘性的二氧化硅(SiO2)粉末0.5g作为添加剂B,将斯盘8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各0.05g作为添加于各单体混合物A、B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此,和实施例1同样,按照如图3所示的流程制造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得到了三层构造的复合微粒子。
[三层构造微粒子的制造2]
除了将5g苯乙烯单体和2g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C且不添加添加剂B之外,用和上述同样的方法制造了复合微粒子。
其结果,得到了三层构造的复合微粒子。
图9为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的显微镜照片。
实施例6
[微胶囊型微粒子的制造]
将苯乙烯单体和乙基己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各5g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将AIBN(偶氮二异丁腈)各0.5g作为各聚合引发剂A、B,将银粒子作为芯物质,将斯盘8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各0.05g作为添加于各单体混合物A、B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此,按照图10以及如图3所示的流程制造了复合微粒子。
至完成薄片A和薄片B的制作,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然后,对应于截断机截断的间隔,以20~30μm的等间距将银粒子设置于薄片A上。然后,将薄片A和薄片B的2种膜粘合在一起且实施30~60分钟的聚合后,用截断机将复合膜截断成20~30μm大小的四方形,然后再将其投入于80℃的连续相中熔融并成为球状。此时,作为连续相,使用了将0.5g聚乙烯醇和2.5g磷酸三钙溶解于100g乙二醇内的混合物。
然后,为了消耗残存的单体继续进行聚合之后,通过冷却则得到了具有微胶囊形态的复合微粒子。该复合微粒子将作为芯物质的银粒子包埋于其中心部。
[微胶囊型微粒子的制造2]
除了将5g苯乙烯单体和2g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作为各单体混合物A、B,以及将2质量%的L-抗坏血酸水溶液作为芯物质之外,用和上述同样的方法制造了复合微粒子。在此,通过喷墨嘴将L-抗坏血酸水溶液喷布至薄片A上,使其水分蒸发之后将薄片A和薄片B粘合在一起。
其结果,则得到了具有微胶囊形态的复合微粒子。该复合微粒子将L-抗坏血酸作为芯物质包埋于其中心部位。
图11为所得到的复合微粒子的显微镜照片。
实施例7
除上述实施例之外,聚合体溶液也能够适用于调制2种膜,在调制液膜后,通过除去溶媒能够调制成膜。例如,聚苯乙烯能够适合作为聚合体,二戊烯和二氯甲烷能够适合作为溶媒。另外,若将亲水性单体使用于2种膜的形成,则能够调制每个半球表面不同的亲水性复合微粒子。更进一步,在水溶性多糖类中,通过使用由胶凝剂胶凝的糖类,也能够调制出其异质半球面的基质由多糖类组成的复合微粒子。
Claims (12)
1.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由二种以上的膜粘合而成的复合膜截断成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含有聚合性单体的二种以上的液体分别成液膜状后使其聚合反应进而形成为二种以上的膜,然后,将该二种以上的膜粘合在一起,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复合膜截断成大致立方体形状的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并使其成为球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复合膜截断成大致方柱形状的微小碎片,然后,熔融该微小碎片并使其成为圆柱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激光式截断机截断所述复合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白色颜料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
与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黑色颜料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粘合在一起,之后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使含有疏水性的聚合性单体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
与使含有亲水性的聚合性单体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粘合在一起,之后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导电性材料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
与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绝缘性材料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粘合在一起,之后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阴离子性的聚合引发剂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
与使含有聚合性单体和阳离子性的聚合引发剂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粘合在一起,之后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是这样得到的:将为芯物质的粒子等间距地设置至使含有聚合性单体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膜上,之后在该膜上粘合使含有聚合性单体的液体成液膜状后通过聚合反应所得到的其他的膜,进一步使其聚合反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喷墨方式将所述为芯物质的粒子设置于所述膜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将所述为芯物质的粒子位于所述微小碎片的中心位置的方式截断所述复合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16029 | 2010-01-27 | ||
JP2010-016029 | 2010-01-27 | ||
PCT/JP2010/072364 WO2011092955A1 (ja) | 2010-01-27 | 2010-12-13 | 異質表面を有する複合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84110A true CN102884110A (zh) | 2013-01-16 |
CN102884110B CN102884110B (zh) | 2014-04-30 |
Family
ID=44318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6583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84110B (zh) | 2010-01-27 | 2010-12-13 | 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71455B2 (zh) |
EP (1) | EP2532702A4 (zh) |
JP (1) | JP5709268B2 (zh) |
KR (1) | KR20120129921A (zh) |
CN (1) | CN102884110B (zh) |
WO (1) | WO201109295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17938A (zh) * | 2011-07-26 | 2014-01-15 | 国立大学法人新泻大学 | 微粒的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70884B2 (en) | 2019-06-25 | 2024-08-27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s of making UV reflective particle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9734A (zh) * | 2002-05-02 | 2005-08-03 | 帝人杜邦菲林日本株式会社 | 光学用层压薄膜 |
JP2010001370A (ja) * | 2008-06-19 | 2010-01-07 | Asahi Kasei Home Products Kk | 結晶性乳酸系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から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ペレ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90956A (en) * | 1981-05-20 | 1982-11-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roduction of toner |
JPS60221987A (ja) * | 1984-04-18 | 1985-11-06 | 関西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界発光灯の製造方法 |
US4948692A (en) * | 1986-03-31 | 1990-08-1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ombination toner and printer utilizing same |
US5385801A (en) * | 1990-07-12 | 1995-01-31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of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
US5500175A (en) * | 1994-11-02 | 1996-03-19 | Bradt; Rexford H. | Process of producing heat-softenable, hopper-feedable plastic pellets containing folded reinforcing fibers |
US5627218A (en) * | 1995-03-20 | 1997-05-06 | Bradt; Rexford H. | Compartmented thermoplastic pellets |
DE19614174A1 (de) * | 1996-04-10 | 1997-11-06 | Simons Druck & Vertrieb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ehrschichtigen Mikropartikeln |
DE69636960C5 (de) | 1996-07-19 | 2015-07-30 | E-Ink Corp. | Elektronisch adressierbare mikroverkapselte Tinte |
DE60036578T2 (de) * | 1999-06-25 | 2008-07-03 | Sumika Color Co. Ltd.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Mehrschichtgranulaten |
JP2002122893A (ja) * | 2000-10-18 | 2002-04-26 | Fujitsu Ltd | 表示デバイス用2色ボ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3931958B2 (ja) * | 2001-01-29 | 2007-06-20 |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 ラミネート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2004077994A (ja) * | 2002-08-21 | 2004-03-11 | Fujitsu Ltd | 回転粒子の製造方法 |
US7541091B2 (en) * | 2004-05-18 | 2009-06-02 | M & G Usa Corporation | Compartmentalized resin pellets for oxygen scavenging |
JP2005342559A (ja) * | 2004-05-31 | 2005-12-15 | Hitachi Metals Ltd | 定量切断チッ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金属球の製造方法 |
JP2007112888A (ja) * | 2005-10-20 | 2007-05-10 | Yasuhara Chemical Co Ltd | 表面が滑らかな、球から楕円球形状である重合物微粒子 |
JP2008050592A (ja) * | 2006-07-28 | 2008-03-06 | Kyodo Printing Co Ltd | 粉体一体化樹脂粒子及びその造粒方法、並びに粒子含有成形体及び粒子含有シート材並びにこれらの成形方法 |
-
2010
- 2010-12-13 KR KR1020127022035A patent/KR2012012992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12-13 WO PCT/JP2010/072364 patent/WO20110929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2-13 EP EP10844709.5A patent/EP253270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2-13 CN CN201080065834.0A patent/CN1028841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13 JP JP2011551702A patent/JP570926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13 US US13/575,649 patent/US877145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9734A (zh) * | 2002-05-02 | 2005-08-03 | 帝人杜邦菲林日本株式会社 | 光学用层压薄膜 |
JP2010001370A (ja) * | 2008-06-19 | 2010-01-07 | Asahi Kasei Home Products Kk | 結晶性乳酸系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から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ペレット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17938A (zh) * | 2011-07-26 | 2014-01-15 | 国立大学法人新泻大学 | 微粒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32702A1 (en) | 2012-12-12 |
JP5709268B2 (ja) | 2015-04-30 |
CN102884110B (zh) | 2014-04-30 |
JPWO2011092955A1 (ja) | 2013-05-30 |
WO2011092955A1 (ja) | 2011-08-04 |
US8771455B2 (en) | 2014-07-08 |
EP2532702A4 (en) | 2014-11-05 |
US20130009331A1 (en) | 2013-01-10 |
KR20120129921A (ko) | 2012-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S62259051A (ja) | 起電表示粒子および製造法 | |
EP1834994B1 (de) | Polyelektrolyt-verkapselte Pigmente | |
CN103752236A (zh) | 一种双层包覆香精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
CN106547040A (zh) | 一种高强度光子晶体膜及其制备方法 | |
TW200844164A (en) | Cellulose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liquid thereof and dispersion body thereof | |
CN105880634A (zh) | 一种片状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 | |
CN104624124A (zh) | 液晶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30038455A (ko) | 균일한 입도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용 마이크로캡슐 제조 방법 | |
KR20060101310A (ko) | 마이크로캡슐의 제조 방법 | |
CN102884110B (zh) | 具有异质表面的复合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 |
KR20070067731A (ko) | 수산화니켈 분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JPH0460696B2 (zh) | ||
CN103041757A (zh) | 一种磁性显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 |
CN108841026A (zh) | 一种涂层浆料、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26213B (zh) | 一种含苯乙烯的多壳液晶微胶囊的制造方法 | |
CN104307445A (zh) | 一种交互聚合的多壳液晶微胶囊的制造方法 | |
TWI567116B (zh)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ne particles | |
JPH01247154A (ja) | 複層構造微細物の製造方法 | |
CN104231725B (zh) | 一种多壳液晶组成的光学异彩油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33098A (zh) | 一种专用于低温固化的热固性粉末涂料超细微胶囊固化促进剂产品的生产工艺 | |
EP0448862B1 (en) | Particulate spacers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 by using the particulate spacers | |
JP5387251B2 (ja) | 固体粉末含有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 | |
KR101356851B1 (ko) | 파우더 형태의 액정 캡슐 제조방법 | |
KR102118399B1 (ko) | 액정 캡슐 복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4817797A (zh) | 一种改性水镁石的石头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