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4077B - 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74077B
CN102874077B CN201210238875.6A CN201210238875A CN102874077B CN 102874077 B CN102874077 B CN 102874077B CN 201210238875 A CN201210238875 A CN 201210238875A CN 102874077 B CN102874077 B CN 102874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rainage channel
functor
along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88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74077A (zh
Inventor
服部隆德
平田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74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4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74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4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084Water draining for non-fixed roofs or roof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22Sliding roof trays or assembl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10),包括:功能件(14),其设置为能够沿设置在车顶部(11)处的引导轨道(1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并且支承可动面板(15);排水通道(30),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能够沿引导轨道运动;和止动部(44),其在后侧处设置在引导轨道处,其中,止动部允许排水通道与该止动部接触用以停止排水通道的运动,排水通道允许功能件与该排水通道接触用以停止功能件的运动,并且排水通道包括插放部,该插放部包括通过与止动部的接触而限定的接触面和通过与功能件的接触而限定的被接触面,接触面的投影图像和被接触面的投影图像沿车辆前/后方向至少部分地彼此交叠。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总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背景技术
JP2006-131161A(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已知的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设置有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所述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中的每一个均沿引导轨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以可滑动的方式布置,所述引导轨道设置在形成于车身的车顶部处的开口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还设置有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支承可动面板,该可动面板连接于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中每一个并且打开和关闭开口部。前部滑动件、后部滑动件和支承构件构成功能件。在可动面板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并且后部滑动件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可动面板执行下倾操作。当可动面板处于下倾状态下并且后部滑动件向车辆后方方向进一步运动时,可动面板与前部滑动件一起执行滑动操作并且被拉动以定位在车顶部下方。由此,可动面板进入完全打开状态,开口部被放开。
排水滑动件在可动面板的后边缘部下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排水滑动件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以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运动的方式设置在引导轨道处。排水滑动件经由杆件连接至支承构件。固定地附连至排水滑动件的上表面的排水框架构造为定位在可动面板的后边缘部下方,与例如可动面板的滑动操作无关,由此接收例如雨的水滴。
另外,止动部相对于排水滑动件在车辆的后侧处固定地附连至引导轨道。止动部设置为在可动面板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与排水滑动件接触。换言之,车顶设备构造为通过在可动面板向车辆后方方向执行滑动操作时与止动部接触而停止排水滑动件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因此,停止了经由杆件连接至排水滑动件的支承构件的运动,由此可动面板停止在完全打开状态。
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为了使可动面板停止在完全打开状态,由止动部停止排水滑动件的运动经由杆件传递至支承构件。在此情况下,假定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杆件以相对于支承构件或者相对于排水滑动件沿车辆宽度方向偏移的方式布置。因此,在由止动部经由杆件至支承构件传递排水滑动件的停止的过程中,载荷传递在杆件处沿车辆宽度方向一次偏移,由此车顶设备在排水滑动件停止时的运动可能变得不稳定。
因此,存在对于用于这种车辆的车顶设备的需要:其中车顶设备在可动面板的打开操作经由排水通道停止时的运动得以稳定。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包括:功能件,其设置为能够沿引导轨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该引导轨道设置在形成在车身的车顶部处的开口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处,该功能件支承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部的可动面板;排水通道,其在可动面板的后边缘部下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排水通道以该排水通道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能够沿引导轨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的方式设置;和止动部,其相对于排水通道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处设置在引导轨道处,其中,当所述可动面板随着功能件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而执行打开操作时,止动部允许排水通道与该止动部接触用以停止排水通道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排水通道允许功能件与该排水通道接触用以停止功能件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并且排水通道包括插放部,该插放部包括在排水通道的运动被止动部停止的情况下通过与止动部的接触而限定的接触面和通过与功能件的接触而限定的被接触面,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和被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沿车辆前/后方向至少部分地彼此交叠。
根据上述结构,在当功能件沿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时所述可动面板执行打开操作的同时,在排水通道与止动部在插放部处接触的情况下,停止排水通道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在功能件与插放部接触的情况下,停止功能件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因此,停止了可动面板的打开操作,结果防止了可动面板过度打开。此时,在排水通道的插放部处,通过与止动部接触而限定的接触面和通过与功能件接触而限定的被接触面以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与被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沿车辆前/后方向至少部分地彼此交叠的方式设定。因此,在功能件的运动由止动部经由排水通道(插放部)停止的情况下,此时产生的载荷经由插放部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单个直线上支承。因此,稳定了车顶设备在功能件停止时的运动。
根据上述结构,稳定了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在可动面板的打开操作经由排水通道停止时的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排水通道包括臂部,臂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被连接至功能件,在排水通道的运动被止动部停止并且臂部挠曲的情况下,排水通道允许功能件与排水通道接触并且停止功能件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
根据上述结构,在可动面板的正常打开/关闭操作期间,排水通道和功能件借助于臂部以彼此连动的方式运动。仅在排水通道的运动由止动部停止的情况下,臂部挠曲,由此允许功能件与排水通道的被接触面接触。结果,抑制了在可动面板的打开操作期间臂部总是变为挠曲。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功能件相对于引导轨道绕功能件的前端部可枢转地设置,用以允许可动面板执行斜倾操作,排水通道相对于引导轨道可枢转地设置并且在臂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功能件,插放部的沿车辆前/后方向面对功能件的面对部和功能件的沿车辆前/后方向面对插放部的面对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倒角部,倒角部用于防止在可动面板的斜倾操作期间插放部和功能件之间的干涉。
根据上述结构,在每个功能件均相对于引导轨道绕该功能件的前端部枢转使得可动面板执行斜倾操作的情况下,在臂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功能件的排水通道相对于引导轨道以与功能件的枢转连动的方式枢转。此时,在插放部和功能件之间、插放部和功能件沿车辆前/后方向彼此面对处,需要沿车辆前/后方向用以允许插放部和功能件中的每一个枢转的间隙。另一方面,在借助于止动部停止运动的情况下,在功能件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通过允许功能件与排水通道接触而停止的情况下,臂部对应于所述间隙挠曲。因此,更理想的是,减小上述间隙。通过在插放部的沿车辆前/后方向面对功能件的部分处和功能件的沿车辆前/后方向面对插放部的部分处中的至少一个处设置倒角部,防止了插放部和功能件之间的干涉,同时减小了上述间隙。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止动部与排水构件一体地形成,该排水构件连接至引导轨道的后端并且与设置在引导轨道处的排水部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止动部与已有的排水构件一体地形成,该已有的排水构件与引导轨道的排水部连通,由此限制了零件数量的增加。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止动部与引导轨道一体地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止动部与已有的引导轨道一体地形成,由此限制了零件数量的增加。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排水通道包括细部,该细部向车辆后方方向伸出并且以细部的厚度朝向车辆后方方向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该细部构造为在排水通道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时与遮阳面板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遮阳面板在载荷集中在细部时运动,由此使得排水通道难以越过遮阳面板的与排水通道接触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臂部形成为弓形。
根据上述结构,排水通道的臂部预弯曲、即弯曲为以弓形形状形成,由此减小臂部的屈曲载荷,由此抑制了产生过度应力。此外,引导了臂部在挠曲和变形时的姿态,由此例如防止了原本可能在臂部34的挠曲和变形过程中在臂部与周围零件之间产生的干涉。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考虑如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图示了在此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2是图示了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图示了该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1中IV-IV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1中V-V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图示了该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和
图7是图示了该实施方式的排水通道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7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用作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的遮阳车顶设备10安装在车辆车身的车顶部11上,在车顶部11处形成有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12。遮阳车顶设备10设置有固定地布置在开口部12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即,车辆车顶11即车顶部11的宽度方向)的边缘部的引导轨道13、例如一对引导轨道13、13。每个引导轨道13均由例如铝合金挤制件制成并且在引导轨道13的长度方向上包括恒定截面构型。每个引导轨道13均沿车辆前/后方向(即,车辆车顶11的前/后方向)延伸。
每个引导轨道13均引导并支承功能件14,使得功能部件14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运动。在功能件14、14处,可动面板15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边缘部以可动面板1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横越功能件14、14的方式固定地支承。可动面板15由例如玻璃制成并且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引导轨道13、13的前端部经由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壳体16相互连接。
每个功能件14均在功能件14沿车辆前/后方向沿对应的引导轨道13运动时导致可动面板15执行滑动操作、上倾操作和下倾操作。开口部12由例如可动面板15的滑动操作打开和关闭。
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每个引导轨道13均包括第一轨道部13a,该第一轨道部13a具有大致形成为沿车辆上/下方向向上敞开的字母“C”的形状的截面。每个引导轨道13均进一步包括保持部13b,该保持部13b相对于第一轨道部13a布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而平行于第一轨道部13a并且具有大致形成为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敞开的字母”U“形状的截面。每个引导轨道13均进一步包括引导部13c,该引导部13c布置在保持部13b上方而平行于保持部13b并且具有大致形成为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敞开的字母“U”形状的截面。每个引导轨道13均进一步包括排水部13d,该排水部13d相对于第一轨道部13a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而平行于第一轨道部13a并且具有大致形成为沿车辆上/下方向向上敞开的字母“U”形状的截面。第一轨道部13a、保持部13b、引导部13c和排水部13d以上述各部中每一个的一部分均被彼此共享的方式形成。每个引导部13均包括附连部13f,该附连部13f形成为从排水部13d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的凸缘形状。
如图3所示,每个功能件14均设置有后滑块21和前滑块22,后滑块21由对应的第一轨道部13a引导并支承从而能够沿第一轨道部13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前滑块22由第一轨道部13a引导并支承为相对于后滑块21定位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从而能够沿第一轨道部13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每个后滑块21均连接至例如电动马达从而被驱动以便沿对应的引导轨道13(第一轨道部13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
每个功能件14均包括支承构件23,支承构件23在该支承构件23的前端部处由在第一滑块22处形成的第一支承销24轴颈支承。第一支承销24的中心线沿车辆宽度方向(即,垂直于图示了图3的纸张的方向)延伸。支承构件23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包括引导孔23a,该引导孔23a设置在支承构件23的相对于第一支承销24的后部处,并且形成为长孔形状。引导孔23a通过被插入而连接有第二支承销25,该第二支承销25设置在后滑块21处并且该第二支承销25的中心线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由此,支承构件23连接于后滑块21而能够相对于后滑块21枢转并且能够沿引导孔23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可动面板15在支承构件23、23处固定地支承在功能件14、14处。
在图3中图示的可动面板15(参照图1)完全关闭的完全关闭状态中,每个引导孔23a均朝向车辆的后部整体向上倾斜。在可动面板15的完全关闭状态中,每个后滑块21的第二支承销25均定位在引导孔23a的沿引导孔23a长度方向的居间部中。因此,在图4中以实线绘制的可动面板15的完全关闭状态中,当后滑块21沿引导轨道13(第一轨道部13a)在向车辆前方方向上运动时,每个支承构件23均在引导孔23a处由对应的第二支承销25向上推动,由此当在图4中观看时,支承构件23绕支承构件23的前端部(第一支承销24)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此时,可动面板15执行上倾操作,即可动面板15的后部相对于可动面板15的前部向上运动。相反,当在可动面板15的完全关闭状态中每个后滑块21均沿引导轨道(第一轨道部13a)在向车辆后方方向上运动时,支承构件23在引导孔23a处由第二支承销25向下推动,由此可动面板15执行下倾操作,即可动面板15的后部相对于前部向下运动,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
在可动面板15的斜倾操作过程中,在第一支承销24处由支承构件23推动的前滑块21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运动受到已知的限动机构限制。在当后滑块21沿对应的引导轨道13(第一轨道部13a)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时第二支承销25到达引导孔23a的端部(后端)的情况下,完成了可动面板15的下倾操作。此时,解除了已知的限动机构对前滑块21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的限制。因此,在后滑块21沿对应的引导轨道13(第一轨道部13a)在向车辆后方方向上进一步运动的情况下,支承构件23和前滑块22向车辆后方方向彼此一起运动,由此可动面板15在保持下倾状态的同时执行打开操作。结果,可动面板15进入完全打开状态,借此打开开口部12。
另一方面,在后滑块21于可动面板15的完全打开状态下沿对应的引导轨道13(第一轨道部13a)向车辆前方方向运动的状态下,支承构件23绕支承构件23的前端部(第一支承销24)的枢转受到已知的限动机构的限制。由此,支承构件23和前滑块22向车辆前方方向彼此一起运动,可动面板15在保持在下倾状态中的同时执行关闭操作。在可动面板15返回完成上述下倾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解除了已知的限动机构对支承构件23的枢转的限制,并且限制了前滑块22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运动。因此,在此状态下,在后滑块21沿对应的引导轨道13(第一轨道部13a)向车辆前方方向进一步运动的情况下,支承构件23在引导孔23a处由第二支承销25向上推动,由此可动面板15执行其中可动面板15的后部相对于可动面板15的前部向上运动的上倾操作,并且返回完全关闭状态。
如图1所示,可动面板15的后边缘部的下方设置有由树脂材料制成为长形的排水通道30,该排水通道30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排水通道3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每个端部均设置在对应的功能件14的后方,从而能够沿对应的引导轨道13(第一轨道部13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并且能够绕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枢转。
更具体地,排水通道30包括通道部31,该通道部31形成为具有大致字母“U”形状的凹槽构型,连接并且横过车辆宽度方向跨过引导轨道13、13(排水部13d、13d)从而在引导轨道13、13之间产生连通。如图7中所示,通道部31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每个端部均形成为在对应的排水部13d上方朝向向车辆前方方向变宽并且向下倾斜用以限定通道排水部31a。排水通道30包括插放部32、32。更具体地,每个插放部32均定位在通道部31的对应于通道排水部31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一部分的下方,并且横过通道排水部31a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插放部32形成为大致矩形块形状,该大致矩形块形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从通道部31朝向通道部31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和后侧伸出。每个插放部32均构型为匹配由第一轨道部13a限定的向上敞开的部分的构型,并且布置在为出现在对应的第一轨道部13a的上方。
每个插放部32均包括支承部33,该支承部33设置在插放部32的后端部的下部。每个支承部33均以一对销的形状形成并且朝向第一轨道部13a内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排水通道30由第一轨道部13a、13a在支承部33处支承,从而能够沿第一轨道部13a、13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并且能够绕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枢转。每个插放部32均包括孔部,该孔部向下敞开并且形成为大致矩形盒形状。每个插放部32均包括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第二后端面32a和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前端面32b。
排水通道30包括臂部34,该臂部34设置为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与每个插放部32相邻,并且形成为从通道部31的前端朝向前侧延伸、即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排水部30还包括连接部35,该连接部35形成为从臂部34的前端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伸出的销形。如图4所示,臂部34的连接部35在设置于支承构件23的后端部处的连接孔23b处支承,从而将臂部34连接至支承构件23从而能够相对于支承构件23旋转。由此,例如在可动面板15的上倾操作过程中,支承构件23绕支承构件23的前端部(第一支承销24)沿在图4中观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臂部34(排水部30)在臂部34枢转的情况下以连动的方式沿在图4中观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枢转。在可动面板15的下倾操作期间,支承构件23绕支承构件23的前端部(第一支承销24)沿在图4中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枢转的情况下,臂部34(排水通道30)在臂部34的枢转的情况下以连动的方式沿在图4中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枢转。
在每个支承构件23的沿车辆前/后方向面对对应的插放部32的面对部(即,后端部的下部)的下部处形成有倒角部23c,该倒角部23c用于防止在斜倾操作、具体为可动面板15的上倾操作过程中支承构件23与插放部32之间的干涉,同时用于允许支承构件23与插放部32(前端面32b)之间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间隙被减小。支承构件23的第一后端面23d、以及插放部32的第二后端面32a和前端面32b设定为相对于当可动面板15处于下倾操作状态中(包括在可动面板15执行滑动操作的同时)引导轨道13、13延伸的方向以大致直角升起。
另一方面,在支承构件23、23于可动面板15向车辆后方方向的滑动操作过程中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的情况下,由支承构件23、23经由臂部34、34推动的排水通道30与支承构件23、23一起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在支承构件23、23于可动面板15向车辆前方方向的滑动操作期间向车辆前方方向运动的情况下,由支承构件23、23经由臂部34、34拉动的排水通道30与支承构件23、23向车辆前方方向运动。如图7所示,每个臂部34均呈沿车辆宽度方向作为整体向外伸出的肘形弯曲。然而,臂部34包括足够的刚性使得在上述正常操作期间,支承构件23的第一后端面23d不由于臂部34的挠曲变形而被压靠在插放部32的前端面32b上。
在每个引导轨道13的引导部13c处,遮阳部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如图1所示被可滑动地支承。用作遮阳面板的遮阳部50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用于在车辆驾驶室内侧打开和关闭开口部12。遮阳部50包括接合壁50a、50a,每个接合壁50a、50a均设置为如图5所示在遮阳部50的后端边缘处向上直立,所述后端边缘相对于排水通道30(通道部31)设置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接合壁50a、50a设置在遮阳部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处,居于引导轨道13、13之间。另一方面,排水通道30的构造为在遮阳部50上方(即,在第一轨道部13a上)运动的通道部31包括细部36,该细部36形成为沿通道部31的底面向车辆后方方向伸出的边缘的形状。由此,在当可动面板15向车辆后方方向执行滑动操作时,排水通道30与可动面板15一起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其接合壁50a、50a由细部36推动的遮阳部50与排水部30一起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此时,排水通道30以载荷集中在细部36处的方式推动遮阳部50的接合壁50a、50a,借此限制例如排水通道30越过接合壁50a、50a由此使遮阳部50保持不运动的故障状况。
如图2所示,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用作排水构件的排水件40固定地安装在每个引导轨道13的后端上。每个排水件40均包括本体部41,该本体部41附连至对应的引导轨道13的后端的下表面。本体部41封闭对应的第一轨道部13a、对应的保持部13b和对应的引导部13c的后端,同时本体部41与对应的排水部13d的后端连通。每个排水件40均包括延伸部42,该延伸部42从本体部41的定位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沿对应的引导轨道13朝向向车辆前方方向延伸。每个排水件40均还包括闭锁部43,该闭锁部43从延伸部42的前端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伸出,从而配合在并且接合于对应的保持部13b。
在每个第一轨道部13a的后端部处均设置有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第一配合孔13e,该第一配合孔13e设置为定位在相对于排水通道30的对应的插放部32沿车辆前/后方向向后处。在每个本体部41处均伸出地设置有具有块形状的第一配合伸出部44,该第一配合伸出部44设置为向上配合至对应的第一配合孔13e中,由此用作止动部。由此,第一配合伸出部44与每个排水件40一体地形成。另外,在附连部13f的后端处设置有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第二配合孔13g。在每个本体部41处均伸出地设置有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第二配合伸出部45,该第二配合伸出部45设置为向上配合至对应的第二配合孔13g中。
每个排水件40均构造为以如下方式暂时地组装至对应的引导轨道13:闭锁部43配合至并且接合于保持部13b,并且第一配合伸出部44和第二配合伸出部45分别向上配合至第一配合孔13e和第二配合孔13g中。在暂时组装的状态下,排水件40、40由紧固机构紧固至引导轨道13、13,由此将排水件40、40固定地安装在引导轨道13、13上。排水件40、40可以通过在每个排水件40和对应的引导轨道13之间进行粘附或结合附连至引导轨道13、13。
当将每个排水件40暂时组装至对应的引导轨道13时,排水件40如图6所示向下斜倾,闭锁部43在保持排水件40斜倾的同时配合在并且接合于对应的保持部13b处。在此状态下,以排水件40的端部区段提升为使得第一配合伸出部44配合在第一配合孔13e中的方式,排水件40绕闭锁部43枢转。通过如上所述枢转排水件40,第二配合伸出部45配合在第二配合孔13g中。
在每个第一配合伸出部44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上端部、即定位在枢转中心附近的上端部处均设置有斜坡部44a。这是用于防止第一配合伸出部44在排水件40绕闭锁部43枢转的同时与第一配合孔13e的内壁面干涉。每个第一配合伸出部44均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面,该前端面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并且其限定接收面44b,该接收面44b在插放部32(第二后端面32a)与接收面44b接触的同时接收来自对应的插放部32的载荷。每个接收面44b均设定为相对于引导轨道13延伸的方向以大致直角直立。
在包括上述结构的可动面板15向车辆后方方向执行滑动操作的同时,在排水通道30与支承构件23、23一起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超过正常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插放部32的第二后端面32a与第一配合伸出部44的接收面44b接触,由此使排水通道30停止运动。在排水通道30停止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的情况下,每个支承构件23的第一后端面23d均与对应的插放部32的前端面32b接触,同时每个支承构件23均允许对应的臂部34挠曲。由此,支承构件23、23停止运动。由此,停止了可动面板15的打开操作,防止了可动面板15的过度打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排水通道32的每个插放部32(第二后端面32a)均包括通过与对应的第一配合伸出部44(接收面44b)接触而限定的接触面,每个插放部32(前端面32b)均包括通过与对应的支承构件23(第一后端面23d)接触而限定的被接触面。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和被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设定为沿车辆前/后方向至少部分地彼此交叠。通过上述结构,在每个支承构件23的运动均由对应的第一配合伸出部44经由排水通道30(对应的插放部32)停止的情况下,此时产生的载荷经由对应的插放部32支承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单个直线上。
接下来,将在下文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首先,将说明水密操作。例如,从可动面板15的后端边缘掉落的水滴下落至排水通道30的通道部31中。下落至通道部31中的水滴沿通道部31延伸的方向流动并且从通道排水部31a流动至引导轨道13的排水部13d。下落至排水部13d中的水滴沿排水部13d例如向车辆后方方向流动并且经由排水件40的本体部41排至外部。由此,例如防止了水滴进入车辆驾驶室内。
接下来,将说明可动面板15的打开操作。如上所述,在可动面板15的完全关闭状态中,在每个后滑块21均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可动面板15在执行下倾操作以后执行打开操作。由此,可动面板15进入完全打开状态,由此打开开口部12。同时,由排水通道30推动的遮阳部50与可动面板15一起执行打开操作。基于由位置传感器检测的可动面板15的位置,以电的方式执行可动面板15的完全打开状态下的停止控制(电动马达的停止控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遮阳车顶设备10构造为使得可动面板15通常在排水通道30和其他相关零件由第一配合伸出部44、44停止运动以前止动。
另一方面,在可动面板15由于某些原因未停止在正常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每个支承构件23的运动均由对应的配合伸出部44经由排水通道30(插放部32)停止,由此停止可动面板15的打开操作。因此,防止了可动面板15过度打开。此时,每个第一配合伸出部44均经由插放部32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单个直线上支承来自对应的支承构件23的载荷,由此稳定了在可动面板15停止时遮阳车顶10的运动。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获得了如下效果和优点。(1)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当功能件14、14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时可动面板15执行打开操作的同时,在排水通道30在插放部32、32处与第一配合伸出部44、44接触的情况下,排水通道30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停止,并且在功能件14、14与插放部32、32接触的情况下,每个功能件14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均停止,并且由此停止了可动面板15的打开操作。由此,防止了可动面板15过度打开。此时,在排水通道30的每个插放部32处,通过与对应的第一配合伸出部44接触而限定的接触面和通过与对应的功能件14(支承构件23)接触而限定的被接触面以如下方式设定:使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和被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沿车辆前/后方向至少部分地彼此交叠。因此,在每个功能件14的运动均由对应的第一配合伸出部44经由排水通道30(对应的插放部32)停止的情况下,此时产生的载荷经由对应的插放部32支承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单个直线上。因此,稳定了遮阳设备10在功能件14、14停止时的运动。
此外,插放部32、32与排水通道30一体地设置,由此限制了零件的数量的增加。(2)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可动面板15的正常打开/关闭操作期间,排水通道30和功能件14、14借助于臂部34、34以彼此连动的方式运动。仅在排水通道30的运动由第一配合伸出部44停止的情况下,臂部34、34挠曲,由此允许功能件14、14与排水通道30的被接触面接触。因此,抑制了在可动面板15的打开操作期间臂部34、34总是挠曲。
(3)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每个功能件14(支承构件23)相对于对应的引导轨道13绕该每个功能件14(支承构件23)的前端部枢转使得可动面板15执行斜倾操作的情况下,在臂部34、34处可枢转地连接至功能件14、14的排水通道30以与功能件14、14的枢转连动的方式相对于引导轨道13、13枢转。此时,在每个插放部32和对应的功能件14之间、插放部32和对应的功能件14沿车辆前/后方向彼此面对处,需要允许插放部32和对应的功能件14中的每个枢转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间隙。另一方面,在每个功能件14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均由对应的第一配合伸出部44停止的情况下,当功能件14与排水通道30接触从而停止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时,臂部34对应于所述间隙挠曲。因此,更理想的是,减小上述间隙、即更小的间隙是理想的。通过在在每个功能件14的沿车辆前/后方向面对对应的插放部32的部分(即,后端部的下部)处设置倒角部23c,防止了插放部32和功能件14之间的干涉,同时减小了间隙。因此,防止了可能由插放部32和功能件14之间的干涉导致的失效和/或异常噪声的产生。
(4)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作止动部的第一配合伸出部44与已有的排水件40一体地形成,由此限制了零件数量的增加。换言之,可以在不增加零件数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已有的零件的形状或构型来设置第一配合伸出部44。
(5)根据本实施方式,排水通道30的每个臂部34均预挠曲、即弯曲并且形成肘形,由此减小臂部34的屈曲载荷,由此限制产生过度应力。此外,引导了每个臂部34在挠曲和变形时的姿态,因此防止了原本可能会在臂部34的挠曲和变形期间在臂部34和周围零件之间产生的干涉。
(6)根据本实施方式,排水通道30包括细部36,细部36以如下方式向车辆后方方向伸出:使细部36沿车辆上/下方向的厚度朝向车辆后方方向逐渐减小。细部36构造为在排水通道30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的同时与遮阳部50接触。由此,在遮阳部50运动的同时,载荷集中在细部36处,由此使得排水通道30难以越过遮阳部50的与排水通道30接触的表面(接合壁50a)。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修改。代替或者除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每个支承构件32处均形成倒角部23c以外,可以在每个插放部32的前端部的上部(即,沿车辆前/后方向面对对应的支承构件23的部分)处形成倒角部。替代性地,可以在插放部32的面对对应的功能件14的部分处以及功能件14(支承构件23)的在面对对应的插放部32的部分处中至少一个的任意部分处设置倒角部。
上述实施方式的每个第一配合伸出部44均可以是用于排他性目的的单独的结构,并且与对应的排水件40分体地设置。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每个第一配合伸出部44均与对应的排水件40一体地形成,然而,每个第一配合伸出部44均可以与例如对应的引导轨道13一体地形成。
上述实施方式的每个臂部34均预挠曲以形成弓形,然而,在臂部34承受屈曲载荷的情况下,每个臂部34均可以包括例如线性形状。每个功能件14的与可动面板15的打开/关闭操作相关的结构均为示例。引导孔23a可以设置在每个后滑块21处,待插入该引导孔中的第二支承销25可以设置在对应的支承构件23处。替代性地,可动面板15的一系列操作(即,上倾操作、下倾操作和滑动操作)可以仅通过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功能件14、14获得。

Claims (5)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10),包括:
功能件(14),所述功能件(14)设置为能够沿引导轨道(1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所述引导轨道(13)设置在形成在车身的车顶部(11)处的开口部(12)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处,所述功能件(14)支承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部(12)的可动面板(15);
排水通道(30),所述排水通道(30)在所述可动面板(15)的后边缘部下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水通道(30)以所述排水通道(3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能够沿所述引导轨道(1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运动的方式设置;和
止动部(44),所述止动部(44)相对于所述排水通道(30)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处设置在所述引导轨道(13)处,其中,
当所述可动面板(15)随着所述功能件(14)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而执行打开操作时,所述止动部(44)允许所述排水通道(30)与所述止动部(44)接触用以停止所述排水通道(30)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且所述排水通道(30)允许所述功能件(14)与所述排水通道(30)接触用以停止所述功能件(14)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并且
所述排水通道(30)包括插放部(32),所述插放部(32)包括在所述排水通道(30)的运动被所述止动部(44)停止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止动部(44)的接触而限定的接触面和通过与所述功能件(14)的接触而限定的被接触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和所述被接触面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图像沿车辆前/后方向至少部分地彼此交叠,并且其中,
所述排水通道(30)包括臂部(34),所述臂部(34)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被连接至所述功能件(14),
在所述排水通道(30)的运动被所述止动部(44)停止并且所述臂部(34)挠曲的情况下,所述排水通道(30)允许所述功能件(14)与所述排水通道(30)接触并且停止所述功能件(14)向车辆后方方向的运动,
所述功能件(14)相对于所述引导轨道(13)绕所述功能件(14)的前端部可枢转地设置,用以允许所述可动面板(15)执行斜倾操作,
所述排水通道(30)相对于所述引导轨道(13)可枢转地设置并且在所述臂部(34)处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功能件(14),并且
所述插放部(32)的沿车辆前/后方向面对所述功能件(14)的面对部和所述功能件(14)的沿车辆前/后方向面对所述插放部(32)的面对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倒角部(23c),所述倒角部(23c)用于防止在所述可动面板(15)的斜倾操作期间所述插放部(32)和所述功能件(14)之间的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10),其中,
所述止动部(44)与排水构件(40)一体地形成,所述排水构件(40)连接至所述引导轨道(13)的后端并且与设置在所述引导轨道(13)处的排水部(13d)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10),其中,所述止动部(44)与所述引导轨道(13)一体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10),其中,所述排水通道(30)包括细部(36),所述细部(36)向车辆后方方向伸出并且以所述细部(36)的厚度朝向车辆后方方向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且所述细部(36)构造为在所述排水通道(30)向车辆后方方向运动时与遮阳面板(50)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10),其中,所述臂部(34)形成为弓形。
CN201210238875.6A 2011-07-12 2012-07-10 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Active CN102874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4137A JP5790221B2 (ja) 2011-07-12 2011-07-12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JP2011-154137 2011-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4077A CN102874077A (zh) 2013-01-16
CN102874077B true CN102874077B (zh) 2015-05-20

Family

ID=47475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8875.6A Active CN102874077B (zh) 2011-07-12 2012-07-10 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02489B2 (zh)
JP (1) JP5790221B2 (zh)
CN (1) CN1028740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8611B1 (fr) * 2014-03-14 2016-02-26 Thales Sa Sonar a antenne synthetique et procede de formation de voies d'antenne synthetique
JP2016032982A (ja) * 2014-07-31 2016-03-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の排水装置
CN105799472A (zh) * 2016-03-10 2016-07-27 安徽省地坤汽车天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遮阳板与后排水槽的装配结构
DE102016213823A1 (de) * 2016-07-27 2018-02-01 Bos Gmbh & Co. Kg Schiebedach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Führungsschienenprofil hierfür
ES2742837T5 (es) * 2016-11-28 2022-10-03 Inalfa Roof Sys Group Bv Conjunto de cierre de techo
CN106740003A (zh) * 2016-12-14 2017-05-31 安徽银盾斯金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渗水滑动平稳的汽车天窗轨道铝型材
CN111546862B (zh) * 2019-02-11 2024-04-12 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敞开式车顶组件
JP2020199785A (ja) * 2019-06-06 2020-12-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13022277A (zh) * 2019-12-25 2021-06-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天窗排水过滤系统和车辆、以及天窗自动除杂方法
US11571953B2 (en) 2021-03-31 2023-02-07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End cap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2430A (en) * 1971-01-05 1972-11-07 Webasto Werk Baier Kg W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omechanically operated closure panels
US4154474A (en) * 1977-11-16 1979-05-15 Empire Automotive, Inc. Detachable sunroof for automobiles
CN1680130A (zh) * 2004-04-05 2005-10-12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天窗装置
CN2780528Y (zh) * 2004-12-03 2006-05-17 童夏飞 无渗漏汽车电动天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941Y2 (ja) * 1987-12-07 1994-03-02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H0717554Y2 (ja) * 1989-04-18 1995-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ンルーフ装置におけるサンシェードのストッパ
JP2558949Y2 (ja) * 1992-06-19 1998-01-14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サンルーフのシェード連動装置
JP4196502B2 (ja) 1999-11-16 2008-12-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3851081B2 (ja) * 2000-12-01 2006-11-29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3981531B2 (ja) * 2001-03-16 2007-09-26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005289330A (ja) * 2004-04-05 2005-10-20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4495569B2 (ja) * 2004-11-09 2010-07-07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EP2105333B1 (en) * 2008-03-26 2012-06-20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CN102218984B (zh) * 2010-04-14 2015-04-01 银娜珐天窗系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天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2430A (en) * 1971-01-05 1972-11-07 Webasto Werk Baier Kg W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omechanically operated closure panels
US4154474A (en) * 1977-11-16 1979-05-15 Empire Automotive, Inc. Detachable sunroof for automobiles
CN1680130A (zh) * 2004-04-05 2005-10-12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天窗装置
CN2780528Y (zh) * 2004-12-03 2006-05-17 童夏飞 无渗漏汽车电动天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90221B2 (ja) 2015-10-07
US8602489B2 (en) 2013-12-10
JP2013018403A (ja) 2013-01-31
US20130015684A1 (en) 2013-01-17
CN102874077A (zh)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4077B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JP4410822B2 (ja)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CN101274598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US20070228779A1 (en) Sliding roof system
US7828376B2 (e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CN100594152C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JP5565654B2 (ja) 車両のフードヒンジ配置構造
CN101067354B (zh) 连接器连接构造、夹紧构件和安装连接器连接构造的方法
CN102189917A (zh) 用于车辆的篷顶装置
CN102476577B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CN109649313A (zh) 汽车的前围格栅构造
CN103625255A (zh) 天窗装置
CN103527369B (zh) 用于燃料过滤器的支架
US7168749B2 (en) Movable panel assembly
US20160052555A1 (en) Vehicle undercover
CN103625254A (zh) 天窗装置
US20030222481A1 (en) Sunroof device
US20120112497A1 (en) Roof assembly for a roof of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moving a closure panel and wind deflector of a roof assembly
US4572312A (en) Mechanism for enabling a vehicle bonnet to be opened and closed
CN102555739B (zh) 天窗安装装置
US20090146464A1 (en) Movable roof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US20190152535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08105543A (ja) 自動車の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CN204279022U (zh) 车辆用天窗装置
US8733817B2 (en) Laterally pivoting trim piece for a Z-fold convertible to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