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大大降低中药材黄芩、黄连和大黄用量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新的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的药物组合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的药物组合物,具体为每粒重为0.5g的药物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大黄1.10-1.70g、黄连0.36-0.56g、黄芩0.55-0.85g,且大黄、黄芩、黄连的重量比例为10:5:3.3,
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中黄芩苷不得少于30.0mg,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70mg。
优选为每粒重为0.5g的药物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大黄 1.33-1.36g、黄芩0.67-0.68g、黄连0.44-0.45g。
优选为每粒重为0.5g的药物组合物中盐酸小檗碱8.7-14.8mg;更优选为每粒重为0.5g的药物组合物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为1.02-1.71mg,黄芩苷32.0-39.3mg。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黄连、黄芩、大黄的提取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将黄连、大黄、黄芩切段至0.8mm-7000mm,分别提取1-2次,第一次加水6-12倍量80-100℃提取1-3小时,第二次加水4-10倍量80-100℃提取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分别减压浓缩,黄芩浓缩液干燥得黄芩浸膏粉;大黄及黄连浓缩液合并混匀,干燥得黄连和大黄的混合浸膏粉。
本发明又进一步提供了黄连、黄芩、大黄的提取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将黄连、大黄、黄芩切段或粉碎至0.80mm-7000mm,分别放入可实现在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的设备中,加水6-12倍量,于80-100℃提取2-4h,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浓缩蒸发的水液经冷凝后返流入提取溶液中,滤液分别减压浓缩,黄芩浓缩液干燥得黄芩浸膏粉;大黄及黄连浓缩液合并混匀,干燥得黄连和大黄的混合浸膏粉。
上述两个提取工艺中黄连、大黄、黄芩提取过程中加水量优选为6-10倍量;其中提取过程中温度优选为90-100℃。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可为固体口服型药物制剂,优选为片剂、胶囊、软胶囊、颗粒剂、滴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保证药物的疗效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大大降低药材的用量(节省15-45%的药材资源),同时大大降低了药物制剂中其他非活性物质的含量,更确保了药物制剂对人体的安全有效性。
2、提取工艺简单、方便,同时通过粒度及温度的控制,以及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的控制,大大提高了药材的提取率,同时减少了生产工序及工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验方案中浸膏粉收率及最终产品均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一) 浸膏粉收率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取提取液适量(含固体量大于0.2g)置已干燥并称重点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定重量,计算药材干膏收率(%)。
2、成品指纹图谱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 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为B,按下表中的规定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
表1 指纹图谱梯度洗脱色谱条件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适量,用甲醇溶解,该对照品溶液仅做定性分析,浓度适中即可。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20个制剂单位的药物内容物混匀,取约0.1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40ml,超声处理(功率200W,40kHz)60min,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过0.45μm滤膜,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以评价提取物物质基础的一致性。
3、成品含量测定
黄芩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约12.5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用适量甲醇溶解,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黄芩苷5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20个制剂单位的本品内容物,混匀,取约0.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25ml,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大黄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大黄素、大黄酚各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20个制剂单位的本品内容物,混匀,取约0.1g,精密称定,置100ml锥形瓶中,加2.5mol/L硫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分钟,再加三氯甲烷15ml,于70℃水浴加热回流30分钟,冷却,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液,酸液再加三氯甲烷加热回流2次(10ml,10ml),每次20分钟,分取三氯甲烷液,酸液再用三氯甲烷10ml振摇提取,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黄连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pH值为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ml含盐酸小檗碱9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20个制剂单位的本品内容物,混匀,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盐酸(100:1)混合溶液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一、提取方法筛选
为选择适合的提取方法,在提高药材提取效率的基础上保证其物质基础不变,发明人对比了以下提取方法,结果见表2。
水煎煮1(一清胶囊原工艺,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P401):将黄连饮片660g、大黄饮片2000g、黄芩饮片1000g,分别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分别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黄芩浸膏粉及大黄和黄连的混合浸膏粉。两种浸膏粉分别制颗粒,干燥,粉碎,加入淀粉、滑石粉和硬脂酸镁适量,混匀,装入胶囊(每粒装0.5g)。
水煎煮2(控制粒度):将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切段至1000-3000mm,分别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分别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黄芩浸膏粉及大黄和黄连的混合浸膏粉。两种浸膏粉分别制颗粒,干燥,粉碎,加入淀粉、滑石粉和硬脂酸镁适量,混匀,装入胶囊(每粒装0.5g)。
超声逆流提取:将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粉碎至0.8-2mm,分别置于超声逆流提取设备中,加水10倍量,超声频率22-26 Hz,50℃提取1.5h,滤液分别减压浓缩,黄芩浓缩液干燥得黄芩浸膏粉,大黄及黄连浓缩液合并混匀,干燥得黄连和大黄的混合浸膏粉。两种浸膏粉分别制颗粒,干燥,粉碎,加入淀粉、滑石粉和硬脂酸镁适量,混匀装胶囊(每粒装0.5g)。
热回流浓缩提取(可实现在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将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切段至500-2000mm,分别置于可实现在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的设备中,加水8倍量,于100℃提取2h,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浓缩蒸发的水液经冷凝后返流入提取溶液中,滤液分别减压浓缩,黄芩浓缩液干燥得黄芩浸膏粉,大黄及黄连浓缩液合并混匀,干燥得黄连和大黄的混合浸膏粉。两种浸膏粉分别制颗粒,干燥,粉碎,加入淀粉、滑石粉和硬脂酸镁适量,混匀装胶囊(每粒装0.5g)。
表2 不同提取方法对比结果
注:指纹图谱相似度值均为与水煎煮1成品(原一清胶囊)的指纹图谱比较
由表可知,超声逆流提取与传统的水煎煮(原一清胶囊工艺)比较,各味药材的提取效率及成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有下降,且指纹图谱相似度值提示,该提取方法所得的物质基础有较大变化,故不宜采用。而采用控制药材粒度的水煎煮方法与热回流浓缩提取法均不会改变原一清胶囊的物质基础,并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各药材的提取效率。其中热回流浓缩提取法药材的利用效率最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将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切段至3000-7000mm,分别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分别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黄芩浸膏粉及大黄和黄连的混合浸膏粉。两种浸膏粉分别制颗粒,干燥,粉碎,加入淀粉、滑石粉和硬脂酸镁适量,混匀,装入胶囊(每粒装0.5g),共制得1170粒胶囊,经计算知,其中每粒胶囊需黄连0.56g、大黄1.71g、黄芩0.85g。
实施例二
将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粉碎至0.8-1000mm,分别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80℃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80℃提取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分别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黄芩浸膏粉及大黄和黄连的混合浸膏粉。两种浸膏粉分别制颗粒,干燥,粉碎,加入淀粉、滑石粉和硬脂酸镁适量,混匀,装入胶囊(每粒装0.5g),共制得1422粒胶囊,经计算知,其中每粒胶囊需黄连0.46g、大黄1.41g、黄芩0.70g。
实施例三
将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粉碎至0.80-500mm,分别置于可实现在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的设备中,加水12倍量,于80℃提取4h,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浓缩蒸发的水液经冷凝后返流入提取溶液中,滤液分别减压浓缩,黄芩浓缩液干燥得黄芩浸膏粉,大黄及黄连浓缩液合并混匀,干燥得黄连和大黄的混合浸膏粉。两种浸膏粉分别制颗粒,干燥,粉碎,加入淀粉、滑石粉和硬脂酸镁适量,混匀装胶囊(每粒装0.5g),共制得1821粒胶囊,经计算知,其中每粒胶囊需黄连0.36g、大黄1.10g、黄芩0.55g。
实施例四
将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切段至500-3000mm,分别置于可实现在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的设备中,加水6倍量,于90℃提取2.5h,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浓缩蒸发的水液经冷凝后返流入提取溶液中,滤液分别减压浓缩,黄芩浓缩液干燥得黄芩浸膏粉,大黄及黄连浓缩液合并混匀,干燥得黄连和大黄的混合浸膏粉。两种浸膏粉分别制颗粒,干燥,粉碎,加入淀粉、滑石粉和硬脂酸镁适量,混匀装胶囊(每粒装0.5g),共制得1472粒胶囊,经计算知,其中每粒胶囊需黄连0.45g、大黄1.36g、黄芩0.68g。
实施例五
将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切段至1000-7000mm,分别置于可实现在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的设备中,加水10倍量,于100℃提取3.5h,提取的同时进行浓缩,浓缩蒸发的水液经冷凝后返流入提取溶液中,滤液分别减压浓缩,黄芩浓缩液干燥得黄芩浸膏粉,大黄及黄连浓缩液合并混匀,干燥得黄连和大黄的混合浸膏粉。两种浸膏粉分别制颗粒,干燥,粉碎,加入淀粉、滑石粉和硬脂酸镁适量,混匀装胶囊(每粒装0.5g),共制得1488粒胶囊,经计算知,其中每粒胶囊需黄连0.44g、大黄1.34g、黄芩0.67g。
实施例一到实施例五结果见表3
表3 实施例1-5效果比较
实施例六
实施例一至五中获得浸膏粉,均可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软胶囊、颗粒剂、滴丸等。
实施例七对内毒素致发热兔体温的影响
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白兔[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合格证号均为:SCXK(川) 2008-14]1.5~2.5kg,雌雄各半(雌者无孕),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阳性组、受试药物A组(原一清胶囊)、B组(按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组合物)、C组(按实施例4制备的药物组合物)、D组(按实施例3制备的药物组合物),每组6只。每日测体温2次,连续3日,使家兔适应测体温操作。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模型组给予同样体积的蒸馏水,阿司匹林组60mg/kg(实验前给药1次),其余各组连续给药3天,给药体积5ml/kg,实验当日禁食12小时,控制室温20~25 oC,并在1h内测肛温2次,选取体温38.5~39.6oC,且体温波动在0.3 oC以内者,取平均值作为正常体温,末次给药1h后,均从兔耳缘静脉注射LPS[脂多糖,E ColiO55:B5,Sigma公司,成都科比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μg·kg-1,于内毒素攻击后30min、1h、2h、3h、4h、5h、6h测温一次,以给药前2次体温平均值为基数,计算各时间点兔体温的变化(△℃),分析各组动物的体温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药物对内毒素致兔体温发热的影响 ( ,△℃,n=6)
与模型组相比: *P <0.05、**P <0.01;与A组相比:P>0.05
由表4可知:药物A、B、C、D在造模后4小时内对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P<0.01~0.05),且与工艺改变前A组相比,解热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C组在内毒素造模0.5小时作用相对较为明显(P <0.01),第5、6小时药物仅有解热作用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例八、对角叉菜胶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方法: 选用体重180~220g的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合格证号均为:SCXK(川) 2008-24],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阳性组、受试药物A组(原一清胶囊)、B组(按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组合物)、C组(按实施例4制备的药物组合物)、D组(按实施例3制备的药物组合物),每组10只。大鼠提前5天每天测肛温2次,使其适应操作。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阿司匹林组100mg/kg,模型组给予同样体积的蒸馏水,给药体积1ml/100g,给药3天,实验当日禁食12小时,控制室温20~25 oC,并在1h内测肛温2次,选取体温在36.6~38.0oC,且体温波动在0.3℃以内者,取平均值作为给药前正常体温,末次给药1h后,在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射1%的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溶液0.1ml/只,此后每隔1h测温一次,连续测6次。以给药前2次体温平均值为基数,计算各时间点大鼠体温的变化(△℃),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药物对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 ,△℃,n=10)
与模型组相比: *P <0.05、**P <0.01;与A组相比:P>0.05
由表5可知:在对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实验中,药物A、B、C、D在5小时内表现出明显的解热作用(P<0.01~0.05),且与工艺改变前A组相比,解热作用无明显差异(P 〉0.05)。
实施例九、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方法:选用体重180~22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合格证号均为:SCXK(川) 2008-24],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受试药物A、B、C、D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天,地塞米松组38.5 mg/kg,模型组给予同样体积的蒸馏水,给药体积1ml/100g,每鼠右后脚爪正面上端用圆珠笔作以清晰横线,排水法测鼠爪体积为致炎前正常体积,各组末次给药1h后,在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射1%的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溶液0.1ml/只,注射后1h、2h、3h、4h和5h各测鼠爪体积一次,计算肿胀度(肿胀度=致炎后鼠爪体积—致炎前鼠爪体积)。实验结果见表6。
表6 药物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ml,n=10)
与模型组相比: *P <0.05、**P <0.01;与A组相比:P>0.05
由表6可知:药物A、B、C、D在3小时内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度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0.05),且与工艺改变前A组相比,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 〉0.05)。
实施例十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影响
方法:昆明种小鼠26~30g[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合格证号均为:SCXK(川) 2008-24],全雄,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受试药物A、B、C、D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天,地塞米松组77 mg/kg,模型组给予同样体积的蒸馏水,给药体积0.1ml/10g。各组末次给药1h后各组小鼠右耳廓两面均匀涂抹二甲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批号20070702]( 50μl/只),1h后脱颈椎处死小鼠,沿耳廓边缘剪下左、右两耳,打孔器在两耳相同部位取下耳片,电子分析天平称重,计算肿胀度(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并计算抑制率。实验结果见表7。
表7 药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 ()
与模型组相比:*P <0.05、**P <0.01;与A组相比:P>0.05
由表7可知:药物A、B、C、D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 <0.05),B、C、D与A(原一清胶囊)组相比,作用无明显差异(P 〉0.05)。
实施例十一、抗小鼠内毒素休克死亡作用
方法: 昆明种小鼠[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合格证号均为:SCXK(川) 2008-24]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受试药物A、B、C、D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天,地塞米松组77 mg/kg,模型组给予同样体积的蒸馏水,给药体积0.1ml/10g。各组末次给药1h后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20mg/kg(1/2LD50)观察3日内小数死亡情况,记录死亡时间,并计算死亡率,具体结果见表8。
表8 药物对内毒素致正常小鼠死亡的影响 ()
由表8可知:药物A、B、C、D对内毒素致正常小鼠死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