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3534A - 融合蛋白GPR174-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融合蛋白GPR174-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3534A
CN102863534A CN2011101850847A CN201110185084A CN102863534A CN 102863534 A CN102863534 A CN 102863534A CN 2011101850847 A CN2011101850847 A CN 2011101850847A CN 201110185084 A CN201110185084 A CN 201110185084A CN 102863534 A CN102863534 A CN 102863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protein
albumen
gpr174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50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学
彭明丽
吴芳明
陈曦
韩春光
白月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of CAMM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of CAM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of CAM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of CAMMS
Priority to CN2011101850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35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3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3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GPR174-Gil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a)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单独的GPR174或Gilα蛋白脱离了生命状态(活细胞环境)是无法结合在一起的,需要借助细胞内环境,才能结合成为被Gilα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蛋白复合物。而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脱离了生命状态(活细胞环境)即具有Gilα蛋白的抗原活性,可以作为体外筛选系统,对候选的作为药物的化合物或小分子进行筛选(考察其能否与融合蛋白结合)。

Description

融合蛋白GPR174-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蛋白GPR174-Gil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背景技术
G蛋白(G-protein)是一种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G蛋白具有GTP酶活性,有α,β,γ三聚体G蛋白、低分子量的单体小G蛋白和高分子量的其他G蛋白三类。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是一种与三聚体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含有7个穿膜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其成员有1000多个。G蛋白偶联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激活所偶联的G蛋白,启动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导致各种生物效应。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配基-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激素等相互作用,并且充当促进或关闭一很多功能生物过程的分子开关。G蛋白偶联受体在血压调节、炎症和心理疾病等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 
现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首先是寻找、确定和制备药物筛选靶-分子药靶。药物靶点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结合位点,包括基因位点、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选择确定新颖的有效药靶是新药开发的首要任务。迄今已发现作为治疗药物靶点的总数约500个,而G-蛋白偶联的受体(GPCR)靶点占其中受体的绝大多数。高通量药物筛选是开发药物早期阶段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蛋白GPR174-Gil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a)或(b): 
(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a)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为了使(a)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a)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标签的序列 
  标签   残基   序列
  Poly-Arg   5-6(通常为5个)   RRRRR
  Poly-His   2-10(通常为6个)   HHHHHH
  FLAG   8   DYKDDDDK
  Strep-tag II   8   WSHPQFEK
  c-myc   10   EQKLISEEDL
[0012] 上述(b)中的蛋白质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上述(b)中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和/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和/或在其5′端和/或3′端连上表1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 
编码所述蛋白的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基因具体可为如下1)至4)中任一所述的DNA分子: 
1)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1至2061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 
2)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3)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蛋白的DNA分子; 
4)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蛋白的DNA分子。 
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盒、重组细胞(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可用现有的表达载体构建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表达载体还可包含外源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域,即包含聚腺苷酸信号和任何其它参与mRNA加工或基因表达的DNA片段。所述聚腺苷酸信号可引导聚腺苷酸加入到mRNA前体的3’端。使用所述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时,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可加上任何一种增强型启动子或组成型启动子,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的启动子结合使用;此外,使用本发明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时,还可使用增强子,包括翻译增强子或转录增强子,这些增强子区域可以是ATG起始密码子或邻接区域起始密码子等,但必需与编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以保证整个序列的正确翻译。所述翻译控制信号和起始密码子的来源是广泛的,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翻译起始区域可以来自转录起始区域或结构基因。为了便于所述蛋白进行纯化,可对所用重组表达载体进行加工,如加入亲和标签等。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具体可为将所述基因插入pFASTBac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还可为将所述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DH10Bac菌株,通过菌内重组得到的含有所述基因的杆状病毒质粒。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制备所述蛋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杆状病毒质粒转染昆虫细胞,培养后收集上清,即为P1代病毒液; 
(2)将所述P1代病毒液感染昆虫细胞,培养后得到所述蛋白。 
所述步骤(1)和/或所述步骤(2)中,所述昆虫细胞具体可为sf9细胞。 
所述步骤(2)中,所述感染的感染剂量具体可为MOI=5,所述培养的培养时间具体可为72h。 
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的培养时间具体可为72小时。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表达所述蛋白的试剂盒,包括大肠杆菌DH10Bac菌株、昆虫细胞和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具体可为将所述基因插入pFASTBac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所述昆虫细胞具体可为sf9细胞。 
所述蛋白可用于药物筛选。 
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GPR174-Gilα可以被Gilα蛋白的特异性抗体识别,说明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和应有的高级结构。单独的GPR174或Gilα蛋白脱离了生命状态(活细胞环境)是无法结合在一起的,需要借助细胞内环境,才能结合成为被Gilα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蛋白复合物。而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脱离了生命状态(活细胞环境)即具有Gilα蛋白的抗原活性,可以作为体外筛选系统,对候选的作为药物的化合物或小分子进行筛选(考察其能否与融合蛋白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pFASTBac1质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Gilα蛋白的编码基因和GPR174蛋白的编码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图;1:DNA Marker D2000(2000,1000,750,500,250,100);2:Gilα蛋白的编码基因(约1065bp);5:GPR174蛋白的编码基因(约1002bp)。 
图3为融合蛋白GPR174-Gilα的编码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图;1:DNA Marker D2000(2000,1000,750,500,250,100);2:融合蛋白GPR174-Gilα的编码基因。 
图4为在LB平板上通过蓝白斑筛选含有重组杆粒pBacmid-GPR174-Gilα的阳性克隆的照片。 
图5为重组杆粒pBacmid-GPR174-Gilα的PCR鉴定电泳图;1:DNA MarkerD15000(15000,10000,7500,5000,2500,1000);4:重组杆粒pBacmid-GPR174-Gilα的PCR扩增产物。 
图6为sf9细胞转染P1代病毒液后的形态;1:正常sf9细胞(阴性对照);2:转染P1代病毒液72h后的sf9细胞。 
图7为实施例2中GPR174-Gilα融合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结果。 
图8为不同感染剂量条件下膜总蛋白(含GPR174-Gilα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结果;1:MOI=1;2:MOI=2;3:MOI=5;4:MOI=10;5:正常sf9细胞。 
图9为不同感染时间条件膜总蛋白(含GPR174-Gilα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结果;1:24h;2:48h;3:72h;4:96h。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白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总DNA提取试剂TRIzol:Invitrogen公司。RT-PCR试剂盒:TaKaRa公司。新生小牛血清:GIBCO-BRL公司。TransFast TM转染试剂:Promega公司。IPTG:北京欣经科生物技术公司。多功能DNA纯化回收试剂盒:博迈德公司。sf900II培养液:GIBCO-BRL公司。抗Gilα蛋白多克隆抗体Gαi-1/2/3(N-20):SANTACRUZ公司。辣根酶标记的兔抗山羊二抗: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uper ECL Plus超敏发光液:普利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pMD18-T载体:TaKaRa公司。 
pFASTBac1质粒:Invitrogen公司,产品目录号:10359-016。 
HepG2细胞:ATCC产品,编号:HB8065。 
sf9细胞:ATCC产品,编号:CRL-1711。 
大肠杆菌(E.coli)DH10Bac菌株:大肠杆菌(E.coli)DH10Bac菌株为商购菌株,本身含有杆状病毒穿梭杆粒(Bacmid)和辅助质粒;Invitrogen公司,产品目录号:10361012。 
实施例1、重组质粒的构建 
一、重组质粒pMD18T-Gilα的构建 
1、参照GenBank中的GNAI1蛋白(GenBank Accession number:NM_002069,又称Gilα蛋白;该蛋白的编码基因存在于HepG2细胞,且没有内含子)的编码基因设计一对引物:Gilα-P1(上游引物,下划线标注EcoR I识别序列)和Gilα-P2(下游引物,下划线标注HindIII识别序列)。 
Gilα-P1:5′-CGGAATTCATGGGCTGCACGCTGAGCG-3′; 
Gilα-P2:5′-CCCAAGCTTTTAAAAGAGACCACAATC-3′。 
2、提取HepG2细胞的基因组DNA,将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用Gilα-P1和Gilα-P2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见图2的泳道2)。 
3、将步骤2的PCR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MD18-T-Gilα。 
对重组质粒pMD18-T-Gilα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在pMD18-T载体中插入了序列表的序列2自5’末端第1000至2064位核苷酸所示的DNA(编码序列表的序列1自N末端第334至687位氨基酸残基所示的蛋白,即Gilα蛋白)。 
二、重组质粒pMD18-T-GPR174的构建 
1、参照GenBank中的GPR174蛋白(GenBank Accession number:NM_032553;该蛋白的编码基因存在于HepG2细胞,且没有内含子)的编码基因设计一对引物:GPR174-P1(上游引物,下划线标注BamH I识别序列)和GPR174-P2(下游引物,下划线标注HindIII识别序列)。 
GPR174-P1:5′-CGGGATCCATGCCTGCTAATTACACGTGT-3′; 
GPR 174-P2:5′-CCCAAGCTTGCATAATTCAGGTGTCATGG-3′。 
2、提取HepG2细胞的基因组DNA,将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用GPR174-P1和GPR174-P2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见图2的泳道5)。 
3、将步骤2的PCR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MD18-T-GPR174。对重组质粒pMD18-T-GPR174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在pMD18-T载体中插入了序列表的序列2自5’末端第1至999位核苷酸所示的DNA(编码序列表的序列1自N末端第1至333位氨基酸残基所示的蛋白,即GPR174蛋白)。 
三、重组质粒pFASTBac1-GPR174-Gilα的构建 
1、以重组质粒pMD18-T-GPR174为模板,用GPR174-P1和GPR174-P2′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 
GPR 174-P2′:5′-GCGTGCAGCCCATGCATAATTCAGGTGTCATG-3′。 
PCR扩增条件:94℃45s、52℃30s、72℃1.2min,25个循环。 
2、以重组质粒pMD18-T-Gilα为模板,用Gilα(85)-P3′和Gilα-P2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 
Gilα(174)-P3′:5′-ACCTGAATTATGCATGGGCTGCACGCTGAGC-3′。 
PCR扩增条件:94℃45s、55℃30s、72℃1.2min,25个循环。 
3、将步骤1的PCR扩增产物和步骤2的PCR扩增产物等量混合后作为模板,用GPR174-P和Gilα-P2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见图3的泳道2)。 
PCR扩增条件94℃45s,55℃30s,72℃1.2min,25个循环。 
4、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HindIII双酶切步骤3的PCR扩增产物,回收酶切产物。 
5、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HindIII双酶切pFASTBac1质粒(结构示意图见图1),回收载体骨架(约4775bp)。 
6、将步骤4的酶切产物和步骤5的载体骨架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1-GPR174-Gilα。根据测序结果对重组质粒pFASTBac1-GPR174-Gilα进行结构描述如下:以pFASTBac1质粒为骨架载体,在骨架载体的EcoRI和HindII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DNA(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即为融合蛋白 GPR174-Gilα的编码基因,编码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融合蛋白GPR174-Gilα)。 
实施例2、融合蛋白GPR174-Gilα的表达和鉴定 
采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实现融合蛋白GPR174-Gilα的高效快速表达。原理如下:将含有融合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DH10Bac菌株后,重组质粒在辅助质粒作用下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融合蛋白编码基因插入杆状病毒穿梭杆粒中,得到重组杆粒;将纯化后的重组杆粒转染昆虫sf9细胞,转染后的细胞可分泌重组杆状病毒;再将重组杆状病毒转染sf9细胞,可以实现融合蛋白的表达。 
一、重组杆粒的获得 
1、在1.5ml Ep管中加入100ul大肠杆菌DH10Bac菌株感受态细胞和1ng(约5μl)重组质粒pFASTBac1-GPR174-Gilα,轻轻敲打管壁使之混匀,冰水混合物中放置30min,然后转移到42℃水浴中热休克45s,快速取出放置于冰水混合物中2min。 
2、在步骤1的Ep管中加入900μl LB培养液,在摇床中(37℃、225rpm)振荡培养5h(4~6h均可)。 
3、将步骤2的细胞悬液用LB培养液稀释后涂布于LB培养基平板(含卡那霉素50μg/ml、庆大霉素7μg/ml、四环素10μg/ml、X-gal 100μg/ml、IPTG 40μg/ml)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36h(24~48h均可)。 
4、步骤3的LB平板上显示蓝白两种斑点(见图4),选取一个蓝色克隆作为对照,同时挑取10个白色克隆划线到新的LB培养基平板(含卡那霉素50μg/ml、庆大霉素7μg/ml、四环素10μg/ml、X-gal 100μg/ml、IPTG 40μg/ml)上,37℃培养箱中倒置培养过夜;挑取单个白色克隆至3ml LB培养液(含卡那霉素50μg/ml、庆大霉素7μg/ml、四环素10μg/ml),37℃摇床275rpm(250~300rpm均可)振摇过夜(约12小时)。 
5、重组杆粒pBacmid-GPR174-Gilα的提取 
①取1.5ml步骤4的培养物于1.5ml Ep管中,14000g离心1min,真空抽吸移弃上清,倒立于吸水纸上。 
②加入0.3ml溶液I(Tris-HCl 15mM、EDTA 10mM、RNaseA 100μg/ml;过滤除菌并4℃保存)用枪头轻轻吹打重悬细胞。 
③加入0.3ml溶液II(NaOH 0.2M、1%SDS;过滤除菌并4℃保存),轻轻混匀。室温孵育5min。 
④缓慢加入0.3ml溶液III(乙酸钾3M,调pH值至5.5;过滤除菌并4℃保存),边加边轻轻震荡,当观察到大量白色沉淀时,将样品置于冰上8min(5~10min均可)。 
⑤14000g室温离心10min,将上清转移到含有异丙醇的Ep管中,轻轻倒转Ep管数次混匀,置于冰上8min(5~10min均可)。 
⑥14000g室温离心15min,移弃上清,在每一管沉淀中加入70%乙醇0.5ml,翻转Ep管数次清洗沉淀。 
⑦14000g室温离心5min,移弃上清,使沉淀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⑧加入40ul TE溶液,轻敲管底,使之溶解,-20℃保存备用。 
6、重组杆粒pBacmid-GPR174-Gilα的PCR鉴定 
用针对杆状病毒穿梭杆粒中lacZα互补区内的小-attTn7位点的两端的引物对(PUCF和PUCR)对重组杆粒(步骤5保存的溶液)进行PCR鉴定,如果插入外源基因会导致PCR扩增产物增大(原始的杆状病毒穿梭杆粒的PCR扩增产物约为2.2kp,插入融合蛋白GPR174-Gilα的编码基因的重组杆粒的PCR扩增产物预期为4.4kb左右)。 
PUC F(pUC/M13上游引物):5′-CGCCAGGGTTTTCCCAGTCACGAC-3′; 
PUC R(pUC/M13下游引物):5′-TCACACAGGAAACAGCTATGAC-3′。 
PCR条件:94℃45s、55℃45s、72℃5min,35个循环。 
PCR扩增产物进行0.8%琼脂糖凝胶电泳,见图5(泳道4代表PCR扩增产物)。PCR产物为4.4kb左右,与理论值相同,说明融合蛋白GPR174-Gilα的编码基因已经成功克隆到杆状病毒穿梭载体中,重组杆粒pBacmid-GPR174-Gilα构建成功。 
二、重组杆状病毒母株的制备 
1、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 
(1)转染前一天将sf9细胞按9×105个/孔接种于6孔板,使细胞贴壁。 
(2)借助TransFast TM转染试剂(Promega公司)将步骤一获得的重组杆粒pBacmid-GPR174-Gilα转染步骤(1)的sf9细胞,按说明书进行操作,27℃孵育。 
转染方法具体如下:配制溶液A(将5μl重组杆粒pBacmid-GPR174-Gilα与100μl sf900II培养液混合)和溶液B(将5μl TransFast TM转染试剂与100μl sf900II培养液混合),溶液A和溶液B混匀,得到A-B混合液,室温孵育30min(15-45min均可);用2ml sf900II培养液清洗每孔细胞一次;在将A-B混合液与800μl sf900II培养液轻轻混匀,加入清洗后的细胞孔中;27℃孵育5h;移弃细胞孔中的上清液,加入2ml sf900II培养液,27℃孵育。 
2、病毒母株的分离与贮存 
当步骤1的细胞出现病毒感染迹象(转染后约72h)时,将上层培养液(约2ml)转移到无菌Ep管中,500g离心5min(以去除细胞及大的碎片),收集上清液,即为P1代病毒液,其中含重组杆状病毒的病毒母株(P1)。P1代病毒液保存于无菌EP管。 
3、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 
通过固定的单细胞层培养物形成的空斑确定P1代病毒液的滴度,具体方法如下: 
①6孔板中每孔加入1×106个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置于27℃培养箱培养至少1h,使细胞贴壁,吸弃上清。 
②将40ml 4%琼脂凝胶微波炉融化后置于70℃水浴防止其凝结;将一个100ml锥形瓶与一瓶1.3×sf900II培养液置于40℃水浴加热。 
③在灭菌离心管中将P1代病毒液用sf900II培养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得到各个稀释液(病毒接种液)。 
④将步骤①的6孔板中的各个细胞孔分别接种各个病毒接种液,每孔2ml,27℃孵育1h,吸弃上清。 
⑤准备空斑覆盖液:迅速将30ml步骤②中的1.3×sf900II培养液与10ml步骤②中的4%琼脂凝胶加入步骤②中的锥形瓶中,轻轻混匀,置于40℃水浴直至使用。 
⑥将步骤④的6孔板中的各个细胞孔每孔加入2ml步骤⑤的空斑覆盖液,置于27℃培养箱中倒置培养,每天观察并计数空斑,直至其连续2天数目不变为止。 
⑦用6孔板上每一孔最佳计数范围3-9个空斑测定病毒接种液效价(pfu/ml),计算公式如下:病毒滴度(pfu/ml)=1/稀释倍数×每孔空斑数×1/(每孔接种ml数)。 
结果表明,P1代病毒液的滴度介于1×106~1×107之间。 
4、病毒母株的扩增 
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病毒母株的扩增:采用六孔板,每孔接种2×106个sf9细胞(活力>97%),在每个孔中加入2ml P1代病毒液,孵育48h(一般感染48h收集的病毒能扩增将近100倍,超过48h收集的病毒质量较低)后收集上清,500g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即为P2代病毒液。P2代病毒液保存于无菌EP管。 
将P2病毒液再次按上述方法进行扩增,得到P3代病毒液,检测P3代病毒液的滴度,方法同步骤3,病毒滴度液P3代病毒液的滴度介于1×107~1×108之间。 
三、对照病毒液的制备 
1、用pFASTBac1质粒(即空质粒pFASTBac1)代替重组质粒pFASTBac1-GPR174-Gilα进行步骤一,得到对照杆粒。 
2、用对照杆粒代替重组杆粒pBacmi d-GPR174-Gilα进行步骤二,得到P1代对照病毒液。 
四、融合蛋白GPR174-Gilα的获得和鉴定 
1、在25cm2细胞培养瓶中接种1×107个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置于27℃培养箱至少1h(使细胞贴壁),加入P1代病毒液,使MOI等于5(MOI的定义是平均每个细胞感染病毒的数量);置于27℃培养箱培养72h。培养72小时后的照片见图6,可见细胞病变比较明显,表现为细胞增殖缓慢、形态肿胀变圆且折光性增强,细胞更易 漂浮。 
2、收集转染P1代病毒液72h后的sf9细胞,采用膜/疏水蛋白与亲水蛋白双相分离系统试剂盒(普利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提取细胞膜总蛋白,按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 
3、将步骤2提取的细胞膜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12%分离胶,5%浓缩胶;60V恒压跑浓缩胶,90V恒压跑分离胶)。 
4、将步骤3得到的电泳胶进行Western Blot,一抗为抗Gilα蛋白多克隆抗体Gαi-1/2/3(N-20)(工作浓度为1∶500稀释),二抗为辣根酶标记的兔抗山羊二抗(工作浓度为1∶2000稀释),在暗室内以Super ECL Plus超敏发光液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见图7,融合蛋白GPR174-Gilα可以被Gilα蛋白的特异性抗体识别。单独的GPR174或Gilα蛋白脱离了生命状态(活细胞环境)是无法结合在一起的,需要借助细胞内环境,才能结合成为被Gilα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蛋白复合物。而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脱离了生命状态(活细胞环境)即具有Gilα蛋白的抗原活性,可以作为体外筛选系统,对候选的作为药物的化合物或小分子进行筛选(考察其能否与融合蛋白结合)。 
5、将P1代对照病毒液代替P1代病毒液进行步骤1至步骤4,没有显示出杂交信号。 
实施例3、融合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一、感染剂量的优化 
1、在25cm2细胞培养瓶中接种1×107个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置于27℃培养箱至少1h(使细胞贴壁),加入P1代病毒液,分别设置4个感染剂量(MOI=1、2、5或10);置于27℃培养箱培养72h。 
2、收集转染P1代病毒液72h后的sf9细胞,采用膜/疏水蛋白与亲水蛋白双相分离系统试剂盒(普利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提取细胞膜总蛋白。 
3、将步骤2提取的细胞膜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12%分离胶,5%浓缩胶;60V恒压跑浓缩胶,90V恒压跑分离胶)。 
4、将步骤3得到的电泳胶进行Western Blot,一抗为抗Gilα蛋白多克隆抗体Gαi-1/2/3(N-20)(工作浓度为1∶500稀释),二抗为辣根酶标记的兔抗山羊二抗(工作浓度为1∶2000稀释),在暗室内以Super ECL Plus超敏发光液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见图8。当MOI=5时,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 
二、感染时间的优化 
1、在25cm2细胞培养瓶中接种1×107个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置于27℃培养箱至少1h(使细胞贴壁),加入P1代病毒液,使MOI等于5;置于27℃培养箱培养,分别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96小时后取样进行步骤2。 
2、收集细胞,采用膜/疏水蛋白与亲水蛋白双相分离系统试剂盒(普利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提取细胞膜总蛋白。 
3、将步骤2提取的细胞膜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12%分离胶,5%浓缩胶;60V恒压跑浓缩胶,90V恒压跑分离胶)。 
4、将步骤3得到的电泳胶进行Western Blot,一抗为抗Gilα蛋白多克隆抗体Gαi-1/2/3(N-20)(工作浓度为1∶500稀释),二抗为辣根酶标记的兔抗山羊二抗(工作浓度为1∶2000稀释),在暗室内以Super ECL Plus超敏发光液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见图9。72小时时,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 
序列表
Figure IDA0000073543750000011
Figure IDA0000073543750000021
Figure IDA0000073543750000041
 

Claims (10)

1.一种蛋白质,是如下(a)或(b):
(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a)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2.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基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是如下1)至4)中任一所述的DNA分子:
1)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1至2061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
2)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3)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蛋白的DNA分子;
4)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蛋白的DNA分子。
4.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盒、重组细胞或重组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将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插入pFASTBac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将权利要求5所述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DH10Bac菌株,通过菌内重组得到的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的杆状病毒质粒。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权利要求6所述杆状病毒质粒转染昆虫细胞,培养后收集上清,即为P1代病毒液;
(2)将所述P1代病毒液感染昆虫细胞,培养后得到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细胞为sf9细胞;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的培养时间为72小时;所述步骤(2)中,所述感染的感染剂量为MOI=5,所述培养的培养时间为72h。
9.一种表达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试剂盒,包括大肠杆菌DH10Bac菌株、昆虫细胞和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
10.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CN2011101850847A 2011-07-04 2011-07-04 融合蛋白GPR174-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Pending CN102863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50847A CN102863534A (zh) 2011-07-04 2011-07-04 融合蛋白GPR174-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50847A CN102863534A (zh) 2011-07-04 2011-07-04 融合蛋白GPR174-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3534A true CN102863534A (zh) 2013-01-09

Family

ID=47442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50847A Pending CN102863534A (zh) 2011-07-04 2011-07-04 融合蛋白GPR174-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35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7680A (zh) * 2019-08-30 2019-11-19 四川大学 融合蛋白及其制备得到的药物和编码基因以及含有该基因的msc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20101209 彭明丽 人oGPCRs-Gi1alpha融合蛋白的表达及GPR80的功能初探 20-46 1-10 , 第2期 *
BRETON B等: "Genbank:NM_002069.5", 《GENBANK》 *
彭明丽 等: "人oGPCRs与Gi1a的基因融合及其在昆虫细胞Sf9的表达",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
彭明丽: "人oGPCRs-Gi1α融合蛋白的表达及GPR80的功能初探",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7680A (zh) * 2019-08-30 2019-11-19 四川大学 融合蛋白及其制备得到的药物和编码基因以及含有该基因的msc
CN110467680B (zh) * 2019-08-30 2020-06-23 四川大学 融合蛋白及其制备得到的药物和编码基因以及含有该基因的msc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08066A1 (en)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and virus-like particle
Carmichael et al. Transformation by polyoma virus is drastically reduced by substitution of phenylalanine for tyrosine at residue 315 of middle-sized tumor antigen.
CN112353939B (zh) Gtpbp4蛋白作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敲低或过表达gtpbp4细胞系的构建
CN101100680B (zh) 高效表达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及构建
US5179007A (en) Method and vector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foreign proteins
CN104592367B (zh) 流感病毒np蛋白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11139224A (zh) 一种抗swp2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及其应用
CN104829732A (zh) 一种重组蛋白及其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方法
CN102863535A (zh) 融合蛋白GPR45-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N110205321A (zh) 一种dna片段及其在构建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流感病毒中的应用
CN107090030A (zh) 含有fgfr,磷脂双分子层和膜骨架蛋白msp的类膜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3534A (zh) 融合蛋白GPR174-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N102863536A (zh) 融合蛋白GPR85-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N100392084C (zh) 含密码子优化型hpv16l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CN102453757A (zh) 一种微小rna及其反义核酸在诊断、预防、治疗和/或预后评估心肌缺血性损伤中的用途
CN110904056B (zh) 一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rH120-YZS1Δ5a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1560522A (zh) 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中表达ibv-hn99膜蛋白基因的方法
CN114317571A (zh) 一种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50781B (zh) 一种过表达ciapin1蛋白的细胞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21598A (zh) 钙蛋白酶-1在抵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CN111471715A (zh) 一种腺病毒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用途
CN106754722A (zh) 稳定表达牛胰蛋白酶原的Vero细胞系及其用途
WO2009137242A9 (en) Trichoplusia ni cell line and methods of use
CN113564165B (zh) 一种胞内编辑伪狂犬病毒关键基因的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2143749B (zh) 一种长效重组犬干扰素制品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