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1860A - 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及编织物 - Google Patents

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及编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1860A
CN102851860A CN2012101765641A CN201210176564A CN102851860A CN 102851860 A CN102851860 A CN 102851860A CN 2012101765641 A CN2012101765641 A CN 2012101765641A CN 201210176564 A CN201210176564 A CN 201210176564A CN 102851860 A CN102851860 A CN 102851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oil
mentioned
bar
ba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65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1860B (zh
Inventor
冈本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51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1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1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18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2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 for commencing goods, e.g. with non-run e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其使用横编机,能够通过贴补编织起口部,该横编机具备复合针,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导针片,该导针片具备2张刀片。在将与构成在一方的针床(BB)上形成的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A~C连续的新线圈a~c形成在FB的编织针上的同时,进行将对象线圈A~C向另一方的针床(FB)的编织针移圈的贴补。将对象线圈A~C从FB的编织针向BB的编织针移圈,同时将新线圈a~c从BB的编织针向FB的编织针移圈。

Description

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及编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用于对编织物的起口部进行编织的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及适用该起口方法而编织的编织物,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具备2张刀片的导针片。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来起口编织物的方法已被众所周知。作为最简单的起口方法,是通过向前后的针床交替地供给编织纱线编织编织物的起口部的方法。但是,在此方法中,因为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过渡的过渡纱线容易变长,所以存在起口部变得松弛的危险。为了解决此问题,利用贴补编织起口部的方案已被提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为了利用贴补编织起口部,首先在前后一方的针床上编织成为基端的基端线圈横列。然后,在将该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对象线圈)向另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上移圈的同时,从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进行供给新的编织纱线而以从该线圈拉出的方式将新线圈形成在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被进行移圈的对象线圈原来被卡定的编织针)上。那样编织的起口部,如图4所示,成为卡定在前后的针床上的线圈的沉降弧彼此相互缠绕的起口部。在此起口部中,因为不存在连接线圈之间的纱线长度不必要地变长的情况,所以成为绷紧的起口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73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使用了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贴补的起口方法,是在横编机的编织针为舌针的情况下的有效的方法,在横编机的编织针为具有针主体和具备开闭针主体的钩的2张刀片的导针片的复合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2917146号公报)的情况下是不适当的方法。如果由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进行专利文献1的起口方法,则如图5所示,因为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和新线圈成为不相互缠绕的状态,所以不能够编织与图4相同的起口部。另外,不言而喻,在按照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顺序的情况下,只是不能够由复合针形成与图4相同的起口部,并不是不能由复合针起口编织物。
上述问题是由于用于由舌针和复合针在相向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结构不同而产生的,该复合针具有导针片,该导针片具备2张刀片。在舌针的情况下,为了利用在线圈的移圈时处于舌针的侧面上的叶片,相向的针床的舌针彼此在针床的长度方向偏移一些。与此相对,在具有具备2张刀片的导针片的复合针的情况下,因为是由相向的复合针的钩取下被保持在处于刀片的齿口侧前端的舌上的线圈的结构,所以相向的针床的复合针的钩彼此在针床的长度方向未偏移。
如上所述,在使用与舌针结构不同的复合针的横编机中,为了编织通过使连接被卡定在前针床上的线圈彼此的编织纱线和连接被卡定在后针床上的线圈彼此的编织纱线相互缠绕形成的起口部,要求全新的想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横编机能够通过贴补编织起口部的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及具有适用该方法而编织的起口部的编织物,该横编机具备复合针,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导针片,该导针片具备2张刀片。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通过使用横编机,在将与构成在前后任何一方的针床上形成的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连续的新线圈形成在该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上的同时,进行将上述对象线圈向另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移圈的贴补,编织编织物的起口部,该横编机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上述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针床具备的编织针是复合针,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导针片,该导针片具备2张刀片,在此情况下,通过将上述对象线圈从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向上述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移圈,同时将上述新线圈从上述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移圈,从形成当初的卡定位置调换在上述针床的相向方向上的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由这些调换了卡定位置的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形成上述起口部。
参照图1简单地说明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的概要。另外,图1中的短线表示前针床(以下称为FB)或后针床(以下称为BB)的编织针。
首先,在图1(A)中,表示了与由虚线表示的由分离横列纱线形成的线圈连续地形成的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对象线圈A~C)被卡定在BB的编织针上的状态。如果对此对象线圈A~C进行贴补,则成为对象线圈A~C向FB的编织针移动,在BB的编织针上卡定了新线圈a~c的状态(参照图1(B))。在此状态下,因为使用复合针进行贴补,所以对象线圈A~C的编织纱线和新线圈a~c的编织纱线未相互缠绕。因此,在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中,将对象线圈A~C从FB向BB移圈,同时将新线圈a~c从BB向FB移圈(参照图1(C))。通过在此FB和BB的相向方向上的对象线圈A~C和新线圈a~c的卡定位置的调换,如图1(C)所示,对象线圈A~C的编织纱线和新线圈a~c的编织纱线相互缠绕。
作为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的一个方式,最好在全部形成了上述新线圈之后,进行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
作为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的一个方式,在上述横编机是在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的上方还具备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的4张床横编机而且上述基端线圈横列被进行总针编织的情况下,最好分开进行从上述针床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数第奇数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和从上述一端侧数第偶数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另外,所谓被进行总针编织的基端线圈横列,是指在基端线圈横列中的邻接的对象线圈之间不设置空针的状态下编织的基端线圈横列。
在调换对象线圈和新线圈的卡定位置时,如果分成第奇数线圈的调换和第偶数线圈的调换,则最好按照以下的工序α~δ进行该调换。另外,作为工序α~δ的前提,将由上述对象线圈构成的线圈组和由上述新线圈构成的线圈组之中的一方作为第一线圈组,将另一方作为第二线圈组。
[工序α]将上述第一线圈组的第4n+1(第4n+2)线圈存放在与卡定了该线圈的针床相向的上部针床上,同时将上述第二线圈组的第4n+3(第4n+4)线圈存放在与卡定了该线圈的针床相向的上部针床上。
[工序β]使上述第一线圈组的第4n+3(第4n+4)线圈和第二线圈组的第4n+1(第4n+2)线圈经由由上述工序α形成的空针,向与卡定了该线圈的针床相同侧的上部针床移圈。
[工序γ]使在上述工序α中预先存放的线圈经由由上述工序α形成的空针,向由上述工序β形成的空针移圈。
[工序δ]将在上述工序β中预先存放的线圈向由工序α形成的空针移圈。
参照图2简单地说明具备工序α~δ的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的概要。图2中的FD是下部前针床,BD是下部后针床,FU是上部前针床,BU是上部后针床。另外,在使用了图2的说明中,将新线圈a~c作为第一线圈组,将对象线圈A~C作为第二线圈组,从纸面左侧仅例示地说明第1(4n+1;n=0)新线圈a和对象线圈A的动作。
首先,在图2(A)所示的工序α中,将卡定在BD上的新线圈a存放在作为与BD相向的上部针床的FU上。接着,在图2(B)所示的工序β中,使卡定在FD上的对象线圈A经由由工序α形成的BD的空针向作为与FD相同侧的上部针床的FU移圈。然后,在图2(C)所示的工序γ中,使预先存放在FU上的新线圈a经由由工序α形成的BD的空针向由工序β形成的FD的空针移圈。最后,在图2(D)所示的工序δ中,将预先存放在FU上的对象线圈A向由工序α形成的BD的空针移圈。在此,虽然在图2中没有例示,但是对于在工序α~δ中被规定的第4n+3线圈(从纸面左侧第3线圈C、c),只要夹着作为前后针床的分界的虚线地进行线圈A、a的动作和线对称的动作即可。
另一方面,本发明编织物是具备使用横编机编织的起口部的编织物,该横编机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该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并列设置了多个复合针,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导针片,该导针片具备2张刀片。而且,本发明编织物的特征在于,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部由上述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编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即使是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也能够编织具备由贴补编织的起口部的本发明编织物,该复合针具有导针片,该导针片具备2张刀片。这是因为,通过进行对象线圈和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能够使本来不应该相互缠绕的由复合针编织的对象线圈的编织纱线和新线圈的编织纱线相互缠绕。
另外,在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中通过连续地形成全部的新线圈,与反复进行形成第1~第几新线圈和调换对象线圈和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相比能够使编织效率提高。
进而,在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中通过分开进行调换第奇数线圈的卡定位置和调换第偶数线圈的卡定位置,如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能够使编织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C)是说明在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的概念的说明图。
图2(A)~(D)是说明在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本发明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的概念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的实施方式1的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的编织工序的编织工序图。
图4是使用具备舌针的横编机由以往的贴补方法编织的起口部的线圈图。
图5是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由以往的贴补方法编织的起口部的线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编织,说明使用具备在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相互相向的下部前针床(FD)和下部后针床(BD)及设置在上述FD和BD的上方并以与下部的针床相同间距并列设置了多个复合针的上部前针床(FU)和上部后针床(BU)的4张床横编机的编织例。此横编机,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而且横编机具备的BD、BU可以左右位移。另外,在现行市面上出售的横编机中,是能够在FD和BD之间、在FD和BU之间及在BD和FU之间移圈,但在FD和FU之间、在BD和BU之间及在FU和BU之间不能够移圈的构造。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容易进行编织的松眼横列的终端部的线圈,当在BB上由成为分离横列纱线的编织纱线形成了线圈之后,在与由该分离横列纱线形成的线圈连续地起口编织物时,基于图3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起口方法的例子。
在图3的编织工序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仅表示针床的一部分,线圈的数量也表示得比在实际的编织中使用的数量少。此图3的左栏的“字母+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右栏的箭头表示在该箭头的方向将后针床(BD、BU)与前工序相比位移多少间距(P)。另外,图3的中栏表示在各编织工序中实际进行的动作,该中栏的白圆圈表示对象线圈,黑圆圈表示新线圈,箭头表示移圈的方向。
在S1中,表示了与由分离横列纱线形成的线圈连续地将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A~H形成在BD的编织针上的状态。从此状态进行贴补。
在S2中,在将卡定在BD的编织针上的对象线圈A~H向相向的FD的编织针上移圈的同时,供给新的编织纱线在BD的编织针上形成新线圈a~h。通过连续地形成新线圈a~h,能够使编织效率提高。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新线圈a~h构成的线圈组作为第一线圈组,将由对象线圈A~H构成的线圈组作为第二线圈组。
在接下来的S3~S8中,调换从纸面左方向数第奇数(4n+1、4n+3;n是包括0在内的自然数)对象线圈A、C、E、G和新线圈a、c、e、g的针床的相向方向(纸面上下方向)的卡定位置。
在S3中,在将后针床向纸面左方向进行了1间距位移之后,将第1(4n+1;n=0)新线圈a及第5(4n+1;n=1)新线圈e从BD向FU移圈。在与此移圈的同时,在S3中,将第3(4n十3;n=0)对象线圈C及第7(4n+3;n=1)对象线圈G从FD向BU移圈。
在S4中,在将后针床向纸面右方向进行了1间距位移之后,将卡定在BD上的第3(4n+3;n=0)新线圈c及第7(4n+3;n=1)新线圈g向在S3中形成的FD的空针移圈。在与此移圈的同时,在S4中,将卡定在FD上的第1(4n+1;n=0)对象线圈A及第5(4n+1;n=1)对象线圈E向在S3中形成的BD的空针移圈。
进而,在S5中,在将后针床向纸面右方向进行了1间距位移之后,将在S4中进行了移圈的新线圈c、g从FD向BU移圈,同时将在S4中进行了移圈的对象线圈A、E从BD向FU移圈。新线圈c、g被进行移圈的BU是与在S2中卡定了新线圈c、g的BD处于相同侧的上部针床。另外,对象线圈A、E被进行移圈的FU是与在S2中卡定了对象线圈A、E的FD处于相同侧的上部针床。
在S6中,在将后针床向纸面左方向进行了2间距位移之后,将卡定在FU上的新线圈a、e向在S5中形成的BD的空针移圈,同时将卡定在BU上的对象线圈C、G向在S5中形成的FD的空针移圈。
进而在S7中,在将后针床向纸面右方向进行了1间距位移之后,将在S6中向BD进行了移圈的新线圈a、e向在S4中形成的FD的空针移圈,同时将在S6中向FD进行了移圈的对象线圈C、G向在S4中形成的BD的空针移圈。
最后,在S8中,在将后针床向纸面右方向进行了1间距位移之后,将在S5中向BU进行了移圈的新线圈c、g向在S3中形成的FD的空针移圈,同时将在S5中向FU进行了移圈的对象线圈A、E向在S3中形成的BD的空针移圈。在此S8结束的时刻,从纸面左侧调换第奇数对象线圈A、C、E、G和新线圈a、c、e、g的针床相向方向的卡定位置。
以后,基于与S3~S8同样的考虑方法,从纸面左侧调换第偶数(4n+2,4n+4)对象线圈B、D、F、H和新线圈b、d、f、h的针床相向方向的卡定位置。
通过经过以上说明的编织工序,如图1(C)所示,能够形成对象线圈A~C的编织纱线和新线圈a~c的编织纱线缠绕的起口部。
<变形实施方式>
可以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在先进行第偶数线圈的调换之后,进行第奇数线圈的调换。另外,也可以将对象线圈A~H规定为第一线圈组,将新线圈a~h规定为第二线圈组。在该情况下,代替图3的S3,在首先将后针床向纸面右侧进行了1间距位移之后,将对象线圈A、E从FD向BU移圈,同时将新线圈c、g从BD向FU移圈。以后,按照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考虑方法进行卡定位置的调换。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地实施。例如,使用的横编机,也可以是2张床横编机。在该情况下,为了对象线圈和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进行在邻接的线圈之间设置空针的抽针编织。
符号说明:
A~H:对象线圈
a~h:新线圈

Claims (5)

1.一种编织物的起口方法,通过使用横编机,在将与构成在前后任何一方的针床上形成的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连续的新线圈形成在该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上的同时,进行将上述对象线圈向另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移圈的贴补,编织编织物的起口部,该横编机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上述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针床具备的编织针是复合针,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导针片,该导针片具备2张刀片,在此情况下,
通过将上述对象线圈从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向上述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移圈,同时将上述新线圈从上述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的编织针移圈,从形成当初的卡定位置调换在上述针床的相向方向上的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由这些调换了卡定位置的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形成上述起口部。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全部形成了上述新线圈之后,进行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编机是在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的上方还具备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的4张床横编机,而且,在上述基端线圈横列被进行总针编织的情况下,分开进行如下的调换:
从上述针床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数第奇数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
从上述一端侧数第偶数上述对象线圈和上述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由上述对象线圈构成的线圈组和由上述新线圈构成的线圈组之中的一方作为第一线圈组、另一方作为第二线圈组时,
在第奇数对象线圈和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中,进行如下的工序:
将上述第一线圈组的第4n+1线圈存放在与卡定了该线圈的针床相向的上部针床上,同时将上述第二线圈组的第4n+3线圈存放在与卡定了该线圈的针床相向的上部针床上的工序α;
使上述第一线圈组的第4n+3线圈和第二线圈组的第4n+1线圈经由由上述工序α形成的空针,向与卡定了该线圈的针床相同侧的上部针床移圈的工序β;
使在上述工序α中预先存放的线圈经由由上述工序α形成的空针,向由上述工序β形成的空针移圈的工序γ;
将在上述工序β中预先存放的线圈向由工序α形成的空针移圈的工序δ,
在第偶数对象线圈和新线圈的卡定位置的调换中,
将上述工序α~δ的4n+1替换成4n+2,将4n+3替换成4n+4,进行上述工序α~δ,
在此,n是包括0在内的自然数。
5.一种编织物,具备使用横编机编织的起口部,该横编机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该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并列设置了多个复合针,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导针片,该导针片具备2张刀片,上述编织物的特征在于,
上述起口部由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记载的编织物的起口方法编织。
CN201210176564.1A 2011-06-30 2012-05-31 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及编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1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6722 2011-06-30
JP2011146722A JP5736254B2 (ja) 2011-06-30 2011-06-30 編地の編出し方法、および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1860A true CN102851860A (zh) 2013-01-02
CN102851860B CN102851860B (zh) 2014-05-21

Family

ID=4646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656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1860B (zh) 2011-06-30 2012-05-31 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及编织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46399B1 (zh)
JP (1) JP5736254B2 (zh)
KR (1) KR101356985B1 (zh)
CN (1) CN1028518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0285A (zh) * 2016-07-01 2017-02-15 刘正福 辅料组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8895B2 (ja) * 2013-02-27 2016-09-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14232186B (zh) * 2021-12-31 2023-01-31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仿四平双层组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0304A1 (de) * 1983-08-23 1985-03-14 Heinrich Ruff GmbH & Co, 7450 Hechingen Zweiflaechige gestrickbahn
DE3835404A1 (de) * 1988-10-18 1990-04-19 Albateam Young Fashion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doppelflaechigen, farbig gemusterten strickware
JPH0473245A (ja) * 1990-07-13 1992-03-09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出し方法及びその編地
JPH06207348A (ja) * 1993-01-12 1994-07-26 Tsudakoma Corp 編み出し方法
CN1516761A (zh) * 2001-06-12 2004-07-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新型起口构造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1910485A (zh) * 2007-12-28 2010-12-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071520A (zh) * 2009-11-25 2011-05-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2465384A (zh) * 2010-11-05 2012-05-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及编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7146B2 (ja) 1997-07-11 1999-07-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目形成方法及び該編目形成のための横編機
EP2390395B1 (en) * 2008-12-27 2015-03-04 Shima Seiki Mfg., Ltd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stitch transfer method for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0304A1 (de) * 1983-08-23 1985-03-14 Heinrich Ruff GmbH & Co, 7450 Hechingen Zweiflaechige gestrickbahn
DE3835404A1 (de) * 1988-10-18 1990-04-19 Albateam Young Fashion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doppelflaechigen, farbig gemusterten strickware
JPH0473245A (ja) * 1990-07-13 1992-03-09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出し方法及びその編地
JPH06207348A (ja) * 1993-01-12 1994-07-26 Tsudakoma Corp 編み出し方法
CN1516761A (zh) * 2001-06-12 2004-07-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新型起口构造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1910485A (zh) * 2007-12-28 2010-12-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071520A (zh) * 2009-11-25 2011-05-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2465384A (zh) * 2010-11-05 2012-05-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及编织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0285A (zh) * 2016-07-01 2017-02-15 刘正福 辅料组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36254B2 (ja) 2015-06-17
KR20130004073A (ko) 2013-01-09
EP2546399A1 (en) 2013-01-16
KR101356985B1 (ko) 2014-01-29
JP2013014850A (ja) 2013-01-24
CN102851860B (zh) 2014-05-21
EP2546399B1 (en) 201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3923C (zh)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030316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290609B (zh) 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668733B (zh) 毛圈编织方法及具有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
JP6526554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3993414B (zh) 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
CN102995258B (zh) 针织物的起口方法
CN10345183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4695122A (zh) 编织物的编成方法
CN102041609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6048869A (zh) 单面针织物提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及由此获得的复合织物
CN102851860B (zh) 编织物的起口方法及编织物
CN102071520B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253498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465384A (zh) 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及编织物
CN109023684B (zh) 一种横机编织绞花织物的方法
CN105839279A (zh) 针织物的起底方法
CN1033618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7462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373563B (zh) 邻接的编织部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CN104878513A (zh) 织物的防脱散方法
CN102016146A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CN102899793B (zh) 用于制造带有装饰线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所制得的针织物
CN104775225B (zh) 三线卫衣提花机及其提花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