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8869A - 单面针织物提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及由此获得的复合织物 - Google Patents

单面针织物提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及由此获得的复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8869A
CN106048869A CN201610149858.3A CN201610149858A CN106048869A CN 106048869 A CN106048869 A CN 106048869A CN 201610149858 A CN201610149858 A CN 201610149858A CN 106048869 A CN106048869 A CN 106048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ine
sinker
looped pile
single jers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98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8869B (zh
Inventor
大西康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48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8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8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8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4Openwork fabric, e.g. pelerin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同一横列上具有同时具备网眼提花组织及毛圈提花组织的单面针织物·提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及由此获得的复合织物。在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在第一供给路(F1)中供给第一线(11、15),对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并且,在第二供给路(F2)中供给第二线(12、16),在同一横列上选择性地执行以下的三个工序(i)~(iii)。(i)对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9k)且对沉降片进行毛圈选择(10p)从而形成毛圈线圈(12p)的工序;(ii)对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9k)且对沉降片进行非毛圈选择(10n)从而形成成圈线圈(12k)的工序;及(iii)对针筒针进行浮线选针(9w)且对沉降片进行非毛圈选择(10n)从而形成网眼风格的浮线(12w)的工序。

Description

单面针织物提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及由此获得的复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针筒针以及沉降片进行电子控制的装置的单面针织物圆形针织机的网眼提花组织、毛圈提花组织和/或垫纱风格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以及通过该编织方法获得的单面针织物、由网眼提花组织、毛圈提花组织和/或垫纱风格提花组织构成的复合织物。
背景技术
图1中示出了利用一般的单面针织物圆形针织机编织的网眼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在第一供给路F1中,对全部的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向全部的针筒针供给地线3,使针筒针下降至即将使旧线圈脱圈的位置。在第二供给路F2中,针筒针形成成圈选针1k或者浮线选针1w,向进行了成圈选针1k的针筒针供给网眼线4,并使针筒针下降至使旧线圈脱圈的位置,从而形成地线3与网眼线4的双层的线圈。不向进行了浮线选针1w的针筒针供给网眼线4,使针筒针下降至使旧线圈脱圈的位置,从而形成仅由地线3构成的线圈。由此,可以获得图3所示的组织图的网眼提花织物。
另外,图2中示出了毛圈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在第一供给路F1中,对全部的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5k,向全部的针筒针供给地线7,沉降片选择为毛圈位置6p或者非毛圈位置6n,对选择为毛圈位置6p的沉降片,以毛圈线8横跨于其沉降片鼻部上的状态向针筒针供线,使针筒针下降至使旧线圈脱圈的位置。如图4所示,形成毛圈线圈81与地线圈71。另一方面,对选择为非毛圈位置6n的沉降片,以毛圈线横跨于其沉降片腹部上的状态向针筒针供线,使针筒针下降至使旧线圈脱圈的位置,从而形成地线7与毛圈线8的双层的线圈。
另外,通过单面针织物圆形针织机编织的网眼提花组织、毛圈提花组织的单面针织物使用地线与网眼线或地线与毛圈线,且利用独立的网眼针织机或毛圈针织机来编织。
<现有技术1>
日本特开2001-355157中的“带有衬料的网眼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通过该编织方法获得的接合织物”提供一种带有衬料的网眼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通过该编织方法获得的接合织物。记载了如下的新型的网眼织物的编织方法,即,在利用双面针织物针织机制造的单面网眼织物的编织中,针盘侧也进行编织,通过集圈将针盘织物接合于单面网眼织物,从而附带衬料。
<现有技术2>
另外,日本特开平09-021042中的“圆形针织机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中记载了对沉降片进行毛圈选择与非毛圈选择,从而编织凹凸的提花毛圈织物的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5515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021042
然而,市场上迄今为止未曾发现将这两种的网眼提花组织以及毛圈提花组织的织物一并编织而成的织物。
另外,在一个横列上相对于一根地线圈而同时具备网眼线圈与毛圈线圈的复合织物是不存在的。这是由于,利用网眼提花组织的织物重视通气性等,相对于此,利用毛圈提花组织的织物重视保温性、缓冲性,因此使用的用途相反,因而选择某一方,作为商品便是足够的,无需将它们结合,不存在这样的构思。
因此,不存在同时具备上述的织物那样的、为提花花纹且具有凹凸感的由地线与毛圈线构成的毛圈提花织物、以及为提花花纹且透空编织的由地线与网眼线构成的网眼提花织物双方的特征而富于缓冲性、保温性、通气性等功能性及设计性的提花织物。
另外,因而一般而言知晓网眼提花编织方法、毛圈提花编织方法,而迄今为止未考虑过将它们组合从而在一个横列上大范围地形成富于变化的线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一个横列上形成网眼风格浮线、成圈线圈、毛圈线圈和/或垫纱风格线圈这四种编织组织的编织方法以及通过该编织方法获得的复合织物。
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在具备对针筒针以及沉降片进行电子控制的装置的圆形针织机中,使用包括第一供给路以及第二供给路的至少两个供给路来进行编织,所述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供给路中供给第一线,对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并且,在所述第二供给路中供给第二线,在同一横列上选择性地执行以下的三个工序(i)~(iii)(技术方案1)。
(i)对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且对沉降片进行毛圈选择从而形成毛圈线圈的工序;
(ii)对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且对沉降片进行非毛圈选择从而形成成圈线圈的工序;以及
(iii)对针筒针进行浮线选针且对沉降片进行非毛圈选择从而形成网眼风格的浮线的工序。
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单面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针织物具有同时具备网眼提花组织以及毛圈提花组织的横列(技术方案4)。
也可以选择性地执行在上述的三个工序中附加有以下的(iv)工序的四个工序(i)~(iv)(技术方案2)。
(iv)对针筒针进行浮线选针且对沉降片进行毛圈选择从而形成垫纱风格线圈的工序。
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单面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针织物具有同时具备网眼提花组织、毛圈提花组织以及垫纱风格提花组织的横列(技术方案5)。
也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即,在还使用第三供给路来进行编织的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在所述第三供给路中供给第三线,并且在其它的横列上选择性地执行以下的两个工序(v)、(vi)(技术方案3)。
(v)对沉降片进行网眼选择从而形成比通常的线圈大的线圈的工序;以及
(vi)对沉降片进行非网眼选择从而形成通常的线圈大小的线圈的工序。
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具有如下特征的单面针织物,所述单面针织物具有在横列上同时具备网眼提花组织、毛圈提花组织、垫纱风格提花组织的横列,而且具有同时具备沉降片网眼提花组织的横列,所述沉降片网眼提花组织具有比通常的线圈大的线圈(技术方案6)。
从其它观点来观察本发明的织物,则成为具有如下特征的单面针织物,所述单面针织物具有形成有下述A~D组的编织组织中任一组编织组织的横列(技术方案7)。
A:(a)毛圈线圈、(b)成圈线圈、(c)垫纱风格线圈以及(d)网眼风格的浮线;
B:(a)毛圈线圈、(b)成圈线圈以及(d)网眼风格的浮线;
C:(a)毛圈线圈、(c)垫纱风格线圈以及(d)网眼风格的浮线;以及
D:(a)毛圈线圈以及(d)网眼风格的浮线。
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即,将比通常的线圈大的线圈以及通常的线圈大小的线圈编织在同一位置横列上,且将如此编织的横列以相邻的方式附加到权利要求7中编织的横列(技术方案8)。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可以获得如下的织物,其是根据衣料的所需的部位而具有具备缓冲性、保温性、通气性等功能的编织组织的提花织物,且同时具备表面具有凹凸感的毛圈提花编织、具有透空编织的网眼提花编织的特征,并且富于功能性和设计性。
通过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就网眼毛圈线能够编织的线圈而言,
在第二供给路中进行成圈选针(9k)且进行毛圈选择(10p)的情况下,形成a)毛圈线圈(图6上的12p所示),
在第二供给路中进行成圈选针(9k)且进行非毛圈选择(10n)的情况下,形成b)与地线的双层成圈线圈(图6上的12k所示),
在第二供给路中进行浮线选针(9w)且进行毛圈选择(10p)的情况下,形成c)垫纱风格线圈(图6上的12i所示),
在第二供给路中进行浮线选针(9w)且进行非毛圈选择(10n)的情况下,形成d)网眼风格的浮线(图6上的12w所示)。
在以往的网眼提花编织中仅能够形成d+b,在以往的毛圈提花编织中仅能够形成a+b,而在本发明的组合了网眼提花编织与毛圈提花编织的编织方法中能够形成a+b+c+d。
当使用该织物在衣料上缝纫时,例如,在衬衫的情况下,若在与局部发汗较多的腋窝的下方相当的部位图案化编织富于通气性的网眼编织,另外,在肩的部分图案化编织富于缓冲性的毛圈编织,则无需另外编成网眼编织而进行缝制作业,另外无需另外制作肩衬垫。并且,也可以避免缝边的粗糙的不舒适的穿着感觉。
在现有技术中虽然也考虑,在每个横列上编织网眼提花组织以及毛圈提花组织从而同时具备各个组织的织物,但是不同的组织混入每个横列,因此这些组织的特征不易体现,作为织物会产生稀疏感。在本发明中,在同一横列上同时具备网眼提花组织以及毛圈提花组织,因此能够在相邻的横列上排列网眼提花组织或者毛圈提花组织的相同的组织,从而作为织物会具有致密感而能够明显体现花纹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网眼编织的编织方法的针筒针以及沉降片的动作线图。
图2表示现有技术的毛圈编织的编织方法的针筒针以及沉降片的动作线图。
图3表示现有技术的网眼提花编织的组织图。
图4表示现有技术的毛圈提花编织的组织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针筒针以及沉降片的动作线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毛圈提花编织以及网眼提花编织的组织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针筒针以及沉降片的动作线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毛圈提花编织、网眼提花编织以及沉降片网眼编织的组织图。
图9表示图5的A-A剖面处的沉降片与所形成的线圈的关系。
图10表示图5的A-A剖面处的沉降片与所形成的线圈的关系。
附图标记说明
1 现有技术(网眼提花组织)的针筒针动作线
1k 成圈选针
1w 浮线选针
2 现有技术(网眼提花组织)的沉降片动作线
3 现有技术(网眼提花组织)的地线
31 地线圈
4 现有技术(网眼提花组织)的网眼线
41 网眼线圈
4w 网眼风格浮线
5 现有技术(毛圈提花组织)的针筒针动作线
6 现有技术(毛圈提花组织)的沉降片动作线
6p 毛圈选择
6n 非毛圈选择
7 现有技术(毛圈提花组织)的地线
71 地线圈
8 现有技术(毛圈提花组织)的毛圈线
81 毛圈线圈
9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针筒针动作线
9k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成圈选针
9w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浮线选针
10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沉降片针动作线
10p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毛圈选择
10n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非毛圈选择
11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地线
111 地线圈
12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网眼毛圈线
12i 垫纱风格线圈
12k 成圈线圈
12p 毛圈线圈
12w 网眼风格浮线
13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针筒针动作线
13k 成圈选针
13w 浮线选针
14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沉降片针动作线
14p 毛圈选择
14n 非毛圈选择
14b 网眼(较大的线圈)选择
14s 非网眼(通常大小的线圈)选择
15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地线
16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网眼毛圈线
17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第二地线
17b 较大的线圈
17s 通常大小的线圈
20 沉降片
21 沉降片腹部
22 沉降片鼻部
F1 第一供给路
F2 第二供给路
F3 第三供给路
NL 针编弧
SL 沉降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表以及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表中使用的附图标记的说明与所述相同。
以下的实施例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物可以通过使用具备对针筒针以及沉降片进行电子控制的装置的圆形针织机,实施本发明的设定来制造。
【实施例1】
根据图5的针筒针以及沉降片的动作线图以及图6的编织组织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编织方法。
在第一供给路F1将全部的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而供给地线11,在针筒针通过三角下降至即将脱圈的位置后,移动至接下来的第二供给路F2。此时,沉降片向圆形针织机的中心方向前进,地线在沉降片腹部上位于针筒针的针钩内。其后在第二供给路的前方,沉降片被从圆形针织机的中心朝向外侧方向后退,在沉降片腹上的位置保持地线。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供给路,不局限于将全部的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也可以进行成圈或者集圈选针,由此能够编织集圈网眼组织等。
在第二供给路F2,针筒针根据所需的花纹进行成圈选针9k或浮线选针9w,沉降片根据所需的花纹进行毛圈选择10p或非毛圈选择10n。在图5的第二供给路F2,针筒动作线的实线表示成圈选针9k,虚线表示浮线选针9w。另外,沉降片的动作线的虚线表示毛圈选择10p,实线表示非毛圈选择10n。
图9以及图10表示图5的A-A剖面处的沉降片与所形成的线圈的关系。图9示出了横跨在进行了毛圈选择10p的沉降片20的沉降片鼻部22上的状态下的毛圈线圈12p以及垫纱风格线圈12i。图10示出了横跨在进行了非毛圈选择10n的沉降片20的沉降片腹部21上的状态下的成圈线圈12k以及网眼风格浮线12w。
进行了成圈选针9k的针筒针上升至集圈位置,在捕捉了网眼毛圈线12后,进行了毛圈选择10p的沉降片不后退地移动,随着针筒针的下降,网眼毛圈线12横跨于沉降片鼻部上。另一方面,地线被保持在沉降片腹部上的位置,因此随着针筒针的下降而横跨在沉降片腹部上。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而进一步下降至脱圈点,而拉拽网眼毛圈线12与地线11双方的线。此时,网眼毛圈线12横跨于沉降片鼻部上而由网眼毛圈线12构成的沉降弧NL形成毛圈线圈81,由网眼毛圈线12与地线11构成的针编弧NL通过拉拽双方的线而形成双层线圈。另一方面,进行了非毛圈选择10n的沉降片在被后退的同时移动,随着针筒针的下降,网眼毛圈线12维持横跨沉降片腹部上的状态,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进一步下降至脱圈点,拉拽网眼毛圈线12与地线11双方的线而由沉降弧SL以及针编弧NL双方来形成双层线圈。
另外,进行了浮线选针9w的针筒针在保持下降至即将脱圈的位置的状态下,不接受网眼毛圈线12的供给,进行了毛圈选择10p的沉降片不被后退地移动,随着针筒针的下降,网眼毛圈线12横跨于沉降片鼻部上。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而进一步下降至脱圈点,网眼毛圈线12形成作为沉降弧SL的垫纱风格的线圈12i,形成作为针编弧NL的地线11的线圈111。另一方面,进行了非毛圈选择10n的沉降片在被后退的同时移动,随着针筒针的下降,维持网眼毛圈线12横跨于沉降片腹部上的浮线状态,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而进一步下降至脱圈点,而形成作为针编弧NL的地线11的线圈111。
以下,重复第一供给路F1与第二供给路F2,由一个横列形成一个循环而形成花纹的织物。图6表示由通过实施例1的编织方法制成的网眼风格浮线12w、成圈线圈12k、毛圈线圈12p、垫纱风格线圈12i这四种构成的编织组织。
由此,根据所需的提花花纹,通过网眼风格浮线12w与成圈线圈12k的组合而形成透空编织的网眼提花织物,根据所需的提花花纹,通过毛圈线圈12p与成圈线圈12k的组合而形成具有凹凸感的毛圈提花织物,根据所需的提花花纹通过垫纱风格线圈12i与成圈线圈12k的组合而形成厚地的垫纱风格提花织物。并且,通过组合这些织物,形成了富于变化的提花织物。
优选为,地线11通过使用比网眼毛圈线12细的、例如单丝那样的线而使得网眼提花的透空编织明显。
图9以及图10表示图5的A-A剖面处的沉降片与所形成的线圈的关系。图9示出了横跨在进行了毛圈选择10p的沉降片20的沉降片鼻部22上的状态下的毛圈线圈12p以及垫纱风格线圈12i。图10示出了横跨在进行了非毛圈选择10n的沉降片20的沉降片腹部21上的状态下的成圈线圈12k以及网眼风格浮线12w。
【实施例2】
本发明不限定于图5的编织方法,也可以像图7那样在第三供给路追加沉降片网眼的供给路地进行编织。在图7以及图8中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编织方法以及通过该编织方法获得的线圈。
第一供给路F1以及第二供给路F2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7的第三供给路F3,针筒动作线的实线表示成圈选针。另外,沉降片的动作线的实线表示非网眼选择14s,虚线表示网眼选择14b。在第三供给路F3,沉降片根据所需的花纹进行网眼选择或非网眼选择。
即,在第三供给路中,将全部的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后,随着下降而捕捉第二地线17,之后进行了网眼选择14b的沉降片不被后退地移动,第二地线17横跨于沉降片鼻部上。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而下降至脱圈点,第二地线17横跨于沉降片鼻部上而形成较大的线圈17b。另一方面,进行了非网眼选择14s的沉降片在被后退的同时移动,随着针筒针的下降而维持第二地线17横跨于沉降片腹部上的状态,针筒针通过弯纱三角而进一步下降至脱圈点,第二地线17横跨于沉降片腹部上而形成通常大小的线圈17s。
以下,重复第一供给路、第二供给路以及第三供给路,且由两个横列构成一个循环而形成花纹。
图8示出了通过第三供给路形成的第二横列的线圈且比通常大的线圈17b与通常大小的线圈17s。进行了网眼选择的部位的沉降弧SL变大,而形成比通常大的线圈17b,进行了非网眼选择的部位的沉降弧SL未变大,而形成通常大小的线圈17s。与图6所示的在第一供给路和第二供给路形成的第一横列的线圈组相邻地形成。
由此由较大的线圈与通常大小的线圈的组合形成了由一条线构成的网眼提花织物。

Claims (8)

1.一种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在具备对针筒针以及沉降片进行电子控制的装置的圆形针织机中,使用包括第一供给路(F1)以及第二供给路(F2)的至少两个供给路来进行编织,所述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供给路(F1)中供给第一线(11、15),对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并且,
在所述第二供给路(F2)中供给第二线(12、16),在同一横列上选择性地执行以下的三个工序(i)~(iii),
(i)对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9k)且对沉降片进行毛圈选择(10p)从而形成毛圈线圈(12p)的工序;
(ii)对针筒针进行成圈选针(9k)且对沉降片进行非毛圈选择(10n)从而形成成圈线圈(12k)的工序;以及
(iii)对针筒针进行浮线选针(9w)且对沉降片进行非毛圈选择(10n)从而形成网眼风格的浮线(12w)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选择性地执行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序中附加有以下的(iv)工序的四个工序(i)~(iv),
(iv)对针筒针进行浮线选针(9w)且对沉降片进行毛圈选择(10p)从而形成垫纱风格线圈(12i)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还使用第三供给路(F3)来进行编织,在所述第三供给路(F3)中供给第三线,并且在其它的横列上选择性地执行以下的两个工序(v)、(vi),
(v)对沉降片进行网眼选择(14b)从而形成比通常的线圈大的线圈(17b)的工序;以及
(vi)对沉降片进行非网眼选择(14s)从而形成通常的线圈大小的线圈(17s)的工序。
4.一种单面针织物,其为通过权利要求1的方法编织而成的织物,所述单面针织物的特征在于,
所述单面针织物具有同时具备网眼提花组织以及毛圈提花组织的横列。
5.一种单面针织物,其为通过权利要求2的方法编织而成的织物,所述单面针织物的特征在于,
所述单面针织物具有同时具备网眼提花组织、毛圈提花组织以及垫纱风格提花组织的横列。
6.一种单面针织物,其为通过权利要求3的方法编织而成的织物,所述单面针织物的特征在于,
所述单面针织物具有同时具备网眼提花组织、毛圈提花组织、垫纱风格提花组织的横列,而且具有同时具备沉降片网眼提花组织的横列,所述沉降片网眼提花组织具有比通常的线圈大的线圈。
7.一种单面针织物,所述单面针织物的特征在于,
所述单面针织物具有形成有下述A~D组的编织组织中任一组编织组织的横列,
A:(a)毛圈线圈(12p)、(b)成圈线圈(12k)、(c)垫纱风格线圈(12i)以及(d)网眼风格的浮线(12w);
B:(a)毛圈线圈(12p)、(b)成圈线圈(12k)以及(d)网眼风格的浮线(12w);
C:(a)毛圈线圈(12p)、(c)垫纱风格线圈(12i)以及(d)网眼风格的浮线(12w);以及
D:(a)毛圈线圈(12p)以及(d)网眼风格的浮线(12w)。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面针织物,其中,
将比通常的线圈大的线圈(17b)以及通常的线圈大小的线圈(17s)编织在同一位置横列上,且将如此编织的横列以相邻的方式附加到权利要求7中编织的横列。
CN201610149858.3A 2015-04-17 2016-03-16 单面针织物提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及由此获得的复合织物 Active CN106048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4662A JP2016204769A (ja) 2015-04-17 2015-04-17 シングルニット・ジャガード柄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複合編地
JP2015-084662 2015-04-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8869A true CN106048869A (zh) 2016-10-26
CN106048869B CN106048869B (zh) 2020-05-29

Family

ID=55588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9858.3A Active CN106048869B (zh) 2015-04-17 2016-03-16 单面针织物提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及由此获得的复合织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081680B1 (zh)
JP (1) JP2016204769A (zh)
CN (1) CN106048869B (zh)
ES (1) ES2898176T3 (zh)
PT (1) PT3081680T (zh)
TW (1) TWI77464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2584A (zh) * 2017-03-02 2017-05-24 浙江凯强轻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袜机生克罩装置
CN109457378A (zh) * 2018-10-25 2019-03-12 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网眼毛巾布
CN112095213A (zh) * 2019-06-17 2020-12-18 圣东尼股份公司 在圆型嵌花针织机上制造的管状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81678A (zh) * 2021-02-07 2021-06-18 李炳贤 一种针织纬编添纱衬垫面纱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6670347A (zh) * 2020-12-31 2023-08-2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可变特征的针织制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6732B (zh) * 2016-12-30 2019-03-22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仿烂花管状纬编面料的织造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35618A1 (en) * 1988-03-29 1989-10-04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Method of knitting jacquard knit fabric by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5186025A (en) * 1989-08-23 1993-02-16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Plush or pile knitted fabric an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485483A (zh) * 2002-02-18 2004-03-31 SIPRAר����չ�����ɷ����޹�˾ 生产毛圈织物的圆型针织机
CN1523150A (zh) * 2003-02-19 2004-08-25 江南大学 单面针织圆机上纬编浮线镂空提花毛圈的编织方法
EP1513373A1 (en) * 2003-09-08 2005-03-09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CN103255559A (zh) * 2012-02-15 2013-08-21 冈本株式会社 线圈尺寸受控的针织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6090A (en) * 1982-02-12 1991-01-22 Lombardi Victor J Method of knitting
JP3540448B2 (ja) 1995-07-04 2004-07-07 株式会社福原精機製作所 丸編機における編みツール制御装置
JP2001355157A (ja) 2000-06-13 2001-12-26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裏地付きメッシュ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接合編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35618A1 (en) * 1988-03-29 1989-10-04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Method of knitting jacquard knit fabric by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5186025A (en) * 1989-08-23 1993-02-16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Plush or pile knitted fabric an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485483A (zh) * 2002-02-18 2004-03-31 SIPRAר����չ�����ɷ����޹�˾ 生产毛圈织物的圆型针织机
CN1523150A (zh) * 2003-02-19 2004-08-25 江南大学 单面针织圆机上纬编浮线镂空提花毛圈的编织方法
EP1513373A1 (en) * 2003-09-08 2005-03-09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CN103255559A (zh) * 2012-02-15 2013-08-21 冈本株式会社 线圈尺寸受控的针织产品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2584A (zh) * 2017-03-02 2017-05-24 浙江凯强轻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袜机生克罩装置
CN106702584B (zh) * 2017-03-02 2019-10-08 浙江凯强轻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袜机生克罩装置
CN109457378A (zh) * 2018-10-25 2019-03-12 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网眼毛巾布
CN109457378B (zh) * 2018-10-25 2020-07-17 江苏泰慕士针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网眼毛巾布
CN112095213A (zh) * 2019-06-17 2020-12-18 圣东尼股份公司 在圆型嵌花针织机上制造的管状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6670347A (zh) * 2020-12-31 2023-08-2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可变特征的针织制品
CN112981678A (zh) * 2021-02-07 2021-06-18 李炳贤 一种针织纬编添纱衬垫面纱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1680B1 (en) 2021-10-06
CN106048869B (zh) 2020-05-29
TW201641764A (zh) 2016-12-01
JP2016204769A (ja) 2016-12-08
EP3081680A1 (en) 2016-10-19
TWI774641B (zh) 2022-08-21
ES2898176T3 (es) 2022-03-04
PT3081680T (pt)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8869A (zh) 单面针织物提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及由此获得的复合织物
CN107287755B (zh) 多梳经编机的编织方法
CN108691089B (zh) 经编机、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及经编织物
CN101677635A (zh) 一种袜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93712B (zh) 一种双针床单贾卡经编机地梳配贾卡的织造方法
CN109680393A (zh) 一种具梭织效果的横机针织方法
JP4468869B2 (ja) 部分伸縮変化ラッセルレース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866794A (zh) 一种两把半贾卡经编机及其提花织物编织方法
CN102517770B (zh) 一种在普通手动横机上编织毛圈的方法
JP2008169533A (ja) ジャカード経編地の製編方法と婦人用下着
JP6080699B2 (ja) 経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38769U (ja) 孔模様を備えた伸縮性経編地
CN1563537A (zh) 仿烂花效应针织绒头织物的编织方法
JP5095274B2 (ja) 伸縮性経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78427B (zh) 一体成型厚型无缝踩跟袜裤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79682C (zh) 伸缩性服装
CN217973587U (zh)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CN104687272B (zh) 一种厚型无缝收腹提臀天鹅绒连裤袜及其制造方法
CN215328604U (zh) 一种提花双面底抓毛针织保暖面料
CN114232187B (zh) 包含针织元件的制品及其形成方法
JP4181623B1 (ja) 浮柄経編レース地
CN101849054B (zh) 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及方法
Ray et al. Warp-Knitted Fabrics
JP6578314B2 (ja) レース編地
CN1523149A (zh) 双面针织圆机上纬编浮线镂空提花毛圈的编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