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9020A - 车辆用发动机罩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发动机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9020A
CN102849020A CN2012102169566A CN201210216956A CN102849020A CN 102849020 A CN102849020 A CN 102849020A CN 2012102169566 A CN2012102169566 A CN 2012102169566A CN 201210216956 A CN201210216956 A CN 201210216956A CN 102849020 A CN102849020 A CN 102849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 member
vehicle
inner panel
locking tension
car bon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69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9020B (zh
Inventor
吉田正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49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9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9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9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04Frontal colli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48Head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内部面板(2)具有凹部(2h),在其前端部通过卷边加工被固定于外部面板(1),在后方的部分通过玛缔树脂接合于外部面板(1)。在凹部(2h)的底部分形成有孔(2a),在该孔(2a)嵌合锁止加强构件(3)向其下方突出的部分,将锁止加强构件(3)的凸缘(3e)接合固定在内部面板(2)的孔周缘部(2d)。

Description

车辆用发动机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人保护性能优越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以低成本提高闩眼(striker)正上方的部分的耐凹性的车辆用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在车身前部具备发动机罩的机动车等车辆中,其发动机罩具备外部面板、在外部面板的下表面侧配置的内部面板、在外部面板和内部面板之间配置的加强构件。而且,为了确保发动机罩自身的刚性及强度,外部面板和内部面板以形成隔着空间的闭截面构造的方式被接合起来,并在其内部设有多个加强构件。
近年来,对于发动机罩面板,除了发动机罩刚性、耐凹性(dentresistance)及张开刚性(flare rigidity)等以外,还要求有能够降低行人头部冲撞时的伤害值的性能(行人保护性能)。为了评价该行人保护性能,一般采用从冲撞时的加速度-时间波形算出的H I C值(头部障害值:Head Injury Criteria),H I C值越小,越难以产生行人头部的伤害。即,在确保了作为发动机罩的强度方面的必要要件后,寻求H I C值变低的发动机罩构造。另外,为了确保在发动机罩下侧配置的发动机等各种功能零件的布局自由度,还希望能够减小这些零件与发动机罩下表面的间隙的发动机罩构造。
头部与发动机罩发生冲撞时的加速度波形一般是如下形态:头部与发动机罩的外部面板接触时产生加速度第1波,之后,通过与在发动机罩下配置的零件的接触产生加速度第2波。而且,为了使H I C值降低,减小加速度第2波是最有效的,充分确保发动机罩底面与在其下部配置的零件的间隙是理想的。但是,如前所述,若考虑想要减小该间隙的愿望,还需要增大加速度第1波,减小能量吸收行程自身。
为了增大加速度第1波,重要的是扩大在头部冲撞时承受其载荷的区域,增大被冲撞物的惯性质量,需要使冲撞时的应力广泛向周围传播。为此,在外部面板的背面隔着玛缔树脂(mastic)而配置的内部面板或各种加强构件的构造变得重要。
近年来,尤其,在发动机罩的前侧,与闩眼附近的部分的耐凹性有关的要求性能变严格,一般进行如下设计:在内部面板的发动机罩前侧凹部设置的闩眼附近的部分上,将被称为凹陷加强构件的加强构件靠近外部面板设置,实现兼顾外部面板的张开刚性及耐凹性确保与行人保护性能的提高(专利文献1、2)。
上述构造通过用玛缔树脂接合凹陷加强构件和外部面板,从而缩短外部面板的支承点间隔,抑制在外部面板单体的变形,由此实现耐凹性及张开刚性的下降,并抑制该加强构件与行人头部冲撞时的外部面板的初期变形,向周围传播应力,由此可以提高加速度一次峰值,即可以提高冲撞初期的能量吸收量,还能够实现HIC值的降低。而且,在这些构造中,在内部底面侧设置接合闩眼的锁止加强构件,来确保锁止部的强度及刚性的情况也多。
但是,上述构造由于使用两个加强构件,存在零件数量增加,成本上升的问题。
因此,以削减零件数量为目的,还提出如下构造:使在发动机罩下表面侧配置的锁止加强构件向车辆上方延长而去掉凹陷加强构件,通过用玛缔树脂接合锁止加强构件和外部面板,从而确保耐凹性(专利文献3、4、5)。
但是,锁止加强构件由于强力关闭发动机罩时的强度确保及闩眼安装部的刚性确保等的设计要件,大多情况下板厚比内部面板或凹陷加强构件的构造的板厚厚。因此,在前述的通过用玛缔树脂接合锁止加强构件和外部面板的构造的情况下,为了使行人头部冲撞时的变形难以产生,存在冲撞末期的加速度二次峰值变大,HIC值高,即行人保护性能变差的问题。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提出在对锁止加强构件的闩眼接合部与外部面板的玛缔树脂接合进行连结的脚部设置弱体部的方案等。即,为了兼顾锁止部的强度及刚性的确保和行人保护性能,提出如下构造:行人头部冲撞的车辆后方侧的加强板部使用薄壁件,接合闩眼的内部面板的部分及闩眼支承部使用厚壁件(专利文献6、7、8)。
另一方面,在假想头部向该锁止部附近冲撞时,闩眼自身由于被锁止机构固定在车身上,所以为了得到规定的行人保护性能,需要在发动机罩的外部面板和内部面板之间的内部空间吸收头部冲撞时的能量,需要某种程度上扩大从外部面板表面到设定闩眼的内部面板底面的距离。
在该情况下,冲压成形时的成形深度变深,有容易产生断裂的问题。尤其,在与钢板相比成形性差的铝合金板制发动机罩面板中,避免断裂在设计上成为问题的情况也多,为了避免断裂,一般是通过使与内部面板的底面相连的纵壁角度变平缓,减小变形前后的线长变化,换言之,抑制突出量。但是,若使纵壁角度变平缓,则内部面板与外部面板的玛缔树脂接合点就在车辆后方侧了。
若使锁止加强构件后方侧的内部面板纵壁角度平缓,则在前述的使用凹陷加强构件的发动机罩构造的情况下,凹陷加强构件的与内部面板的后方侧接合点将向后方侧移动,凹陷加强构件的面积增加,重量增加,且制造成本上升。
另外,在使锁止加强构件的一部分向车辆上方延长并与外部面板进行玛缔树脂接合的构造的情况下,虽然可以确保设置锁止加强构件的部位附近的耐凹性,但是,锁止加强构件与外部面板的玛缔树脂接合面到在其后方侧配置的内部面板与外部面板的玛缔树脂接合点的间隔变宽,在该区域的耐凹性下降,另外,外部面板由于是单体而容易变形,所以加速度一次峰值容易变低,行人头部冲撞到该区域的情况下的行人保护性能也下降。
因此,相反一部分还使用如下构造,通过将锁止加强构件接合于内部面板的车辆下侧的部分,将壁厚比锁止加强构件薄的内部面板配置在闩眼上,用玛缔树脂将该内部面板与外部面板接合,由此,确保耐凹性能及行人保护性能(专利文献9、10、11、12)。
但是,在从内部面板的下侧接合锁止加强构件的构造的情况下,保证接合部的强度是重要的。在该构造中,在耐车辆冲撞等中,在连结有闩眼的锁止加强构件与内部面板的接合部断裂的情况下,发动机罩内部面板与闩眼被割裂,发动机罩面板前端向车辆上方翘起。此时,发动机罩面板遮挡驾驶员的视线,在安全上成为大问题。
尤其,在与钢板制发动机罩相比焊接部的强度容易变低的铝合金板制发动机罩面板中,为了可靠保证接合强度,需要并用盲铆钉及螺栓的接合等机械接合。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希望即便接合部断裂,发动机罩面板也不翘起那样的安全性高的发动机罩构造(专利文献13至18)。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92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989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8599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9679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956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6964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8-6879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第4479844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第3800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5-75176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8-247394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专利第4395597号公报
专利文献13:日本专利第3293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14:日本特开平4-262977号公报
专利文献15:日本特开2007-76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16:日本特开平6-171548号公报
专利文献17:日本特开平6-312670号公报
专利文献18:日本特开2009-274538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车辆用发动机罩中,存在以下所示的问题点。如图10(a)所示,外部面板1和内部面板2在车辆前端部通过卷边加工被固定,在后方部分被玛缔树脂接合而被固定,但是,在不得不将闩眼4设置于离外部面板1表面的距离长的位置上的情况下,需要使内部面板2较大地向下方延伸,并在固定于其下端部的锁止加强构件3上固定闩眼4。于是,内部面板2在该区域的成形高度高,线长变化大,因此,在成形时容易产生断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图10(b)所示,需要使内部面板2的纵壁部2′的角度变平缓,其中纵壁部2′是与从锁止加强构件3的接合部的后方侧与外部面板的接合部相连的部分,但这样的话,外部面板1和内部面板2的玛缔树脂接合面的位置向后方侧移动,因此存在内部面板2的耐凹性下降,行人头部冲撞在发动机罩中央等发动机罩的较后方侧的位置时的行人保护性能下降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在不使零件数量增加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闩眼附近的内部面板部分的耐凹性及成形性,并且可靠防止车辆冲撞时的发动机罩的翘起,对于行人的头部冲撞时的安全性能(行人保护性能)也可以确保规定的性能。
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具有:外部面板、在该外部面板的下表面侧配置的内部面板、固定于该内部面板的锁止加强构件及固定于该锁止加强构件的闩眼,
所述内部面板和所述外部面板在发动机罩前端通过卷边加工(hemming process)而被相互固定,所述内部面板在固定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区域的后方侧与所述外部面板的下表面接合,
在所述内部面板上,在所述发动机罩前端和接合部之间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凹部,该凹部由如下部分构成:与通过所述卷边加工而被固定于所述外部面板的部分相连的前方纵壁部分、与通过所述接合而被固定于所述外部面板的部分相连的后方纵壁部分、将所述前方纵壁部分和所述后方纵壁部分连起来的两个侧方纵壁部分、将所述的前方纵壁部分、后方纵壁部分及侧方纵壁部分的各下端部连结起来的底部分,
在所述底部分上,留下其周缘部而形成有孔,
所述锁止加强构件具有主体部和在该主体部的上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凸缘,且以所述主体部从所述孔向下方突出、所述凸缘与所述底部分的周缘部的上表面重合的方式将所述锁止加强构件配置于所述内部面板的所述底部分,
所述凸缘接合于所述底部分的周缘部上表面,并且所述闩眼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
所述锁止加强构件可以构成为所述主体部呈向上方扩展的方锥台形状,所述凸缘形成在所述方锥台形状的上端缘的整个区域。或,可以构成为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所述主体部具有:固定所述闩眼的第1部分、从该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后端侧部分立起的第2部分、从所述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宽度方向两端部侧部分立起的第3部分及第4部分,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第2部分、所述第3部分及所述第4部分的上端缘和所述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前端侧的部分的端缘,所述凸缘的发动机罩前端侧的部分与所述第1部分位于同一平面。进而,可以构成为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所述主体部具有:固定所述闩眼的第1部分、从该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后端侧部分立起的第2部分、及从该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前端侧部分立起的第5部分,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第2部分及第5部分的上端缘。进而另外,可以构成为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所述主体部具有:固定所述闩眼的第1部分、从该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宽度方向两端部侧部分立起的第3部分及第4部分,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第3部分及第4部分的上端缘。车辆用发动机罩的锁止加强构件中接合闩眼的主体部的形状只要是从在上端开口部的外周部形成的凸缘向下方突出即可,可以是方筒形状或方锥台形状、或虽是方锥台形状但在车辆前侧没有成形高度那样的形状等,可以进行各种设定。进而,对于锁止加强构件的形状,可以构成为具有仅在发动机罩前后方向立起的部分,或构成为具有仅在发动机罩左右方向上立起的部分。
另外,例如,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凸缘至少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计两处以上和车辆的左右方向的计两处以上相对于所述内部面板的所述周缘部固定。
进而,优选所述内部面板的所述凹部形成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在所述内部面板上,在所述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形成有从所述凹部去掉所述孔的形状的其他的凹部。
进而另外,例如,所述锁止加强构件是钢板制,所述内部面板是铝合金板制,这在发动机罩的轻量化及削减零件数量方面是最期望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固定闩眼的锁止加强构件具有凸部形状,该凸部形状具有凸缘及从该凸缘向下方突出的主体部,以该凸部从内部面板的孔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嵌合锁止加强构件,并且将所述凸缘固定于所述内部面板。如此,内部面板和锁止加强构件成为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分割的构造,因此,锁止加强构件可以使例如通过冲压成形制造时的成形高度较低,能够防止成形时的断裂。另外,本发明的锁止加强构件在下面具有凸的凸部的形状,在其底面接合闩眼,因此,能够宽大地设定从外部面板的表面到闩眼接合面的间隔,适于确保行人保护性能。另外,该构造中,由于锁止加强构件和内部面板是分体构件,因此还有可由不同原料构成这一优点。例如,作为内部面板,使用成形性比钢板差但是轻量的铝合金板,由虽然比重重、但成形性优越的钢板制零件构成尺寸小于内部面板的锁止加强构件,由此,能够确保零件的重量减轻和成形性双方。
而且,在本构造中,内部面板的与外部的接合面被配置于锁止加强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及右侧和锁止加强构件的车辆后方侧。因此,能够以包围要求耐凹性的闩眼附近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与外部面板的接合点,缩短玛缔树脂支承间隔,由此可以确保高的耐凹性能。
进而,本构造由于在冲压成形时难以产生断裂,所以可使内部面板的闩眼后方侧的纵壁角度减小(きつくすゐ),可将锁止加强构件后方的接合面配置得更靠前侧。由此,能够将接合区域设置到接近闩眼周边的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该区域的耐凹性,
进而另外,在行人头部冲撞到闩眼附近时,在内部面板的锁止加强构件的宽度方向左右由接合面支承外部面板,由此可以确保加速度一次峰值。另外,以包围内部面板的卷边面的方式配置的锁止加强构件和内部面板的接合面成为冲撞末期的压塌变形中的折曲变形的起点,通过产生折叠那样的变形,压塌残留变得较小,可使加速度二次峰值的产生滞后,能够提高行人保护性能。
本构造不仅能够提高头部冲撞到闩眼附近时的行人保护性能,还能够提高头部冲撞到发动机罩中央附近等发动机罩的较靠后方侧时的行人保护性能。这是因为,通过将与外部面板的接合区域连续地设置到前侧,经该接合面将头部冲撞时的应力传播到前侧前端,所以通过扩大头部冲撞时承受其载荷的范围,容易确保头部冲撞时的加速度第1波,容易降低头部障害值(HIC值)。
而且,本构造将锁止加强构件相对于内部面板的卷边部从车辆上侧插入,并由在锁止加强构件外周设置的凸缘接合于内部面板。因此,即使在由于车辆冲撞等使得接合部断裂,凸缘部与内部面板发生干涉,也可靠地防止发动机罩翘起,可以防止阻碍驾驶员的视线。
在本构造中,尤其在从内部面板的卷边面到闩眼接合面的距离长,锁止加强构件的成形困难的情况下,可将锁止加强构件的构造做成在车辆下侧呈凸形状的带檐帽子型形状,在车辆前后或左右方向的凸缘与内部面板接合。若是该构造,则在从内部面板的卷边面到闩眼接合面的距离长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锁止加强构件在冲压成形时的断裂。另外,由于与方锥台形状相比容易变形,所以具有难以产生头部冲撞末期的加速度二次峰值的优点。
另外,在为大致方锥或方筒型形状的锁止加强构件构造的情况下,在耐凹性及开闭耐久强度的方面有利,对于这样的锁止加强构件的构造,可从设计上或形状制约的观点出发适当选择。
本发明构造的外部面板及内部面板与加强构件相比,由于面积大,所以适合由轻量化效果高的铝合金板制成。在此,关于锁止加强构件,虽然也可以是铝合金板制品,但更优选的是,希望作为闩眼可直接焊接的钢板零件而构成。在该情况下,与铝合金板制锁止加强构件相比零件数量变少,重量增加也被抑制在最小限。另外,钢板制锁止加强构件和铝合金板制锁止加强构件的接合也可以采用铆接等,也可以适当选择熔融焊接或摩擦搅拌接合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车辆行进方向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内部面板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锁止加强构件3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内部面板2固定锁止加强构件3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a)、(b)是表示本发明的效果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a)、(b)是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图。
符号说明
1:外部面板
2:内部面板
2a:孔
2b,2c:玛缔树脂接合面
2d:周缘部
2h,2h 1:凹部
2g:玛缔树脂座面
3,30:锁止加强构件
3a:座面
3b:底部分
3d:卡合部
3e:凸缘
3f:主体部
3f1:前方纵壁部分
3f2:后方纵壁部分
3f3:侧方纵壁部分
4:闩眼
5:基础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车辆行进方向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内部面板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锁止加强构件3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内部面板2固定锁止加强构件3的状态的立体图。机动车等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可开闭地配置在发动机室上,并由上方或外侧的外部面板1、在该外部面板1的下表面侧配置的内部面板2、在该内部面板2的凹部2
h固定的锁止加强构件3、在该锁止加强构件3固定的闩眼4构成。闩眼4被插入散热器护栅的孔中,且通过在所述孔内配置的锁止部材被锁止成可以装卸。锁止加强构件3是用于支承施加于闩眼4的载荷的加强构件。外部面板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通过卷边加工成为包入内部面板2的卷边面2e而固定内部面板2的卷边加工部1a。
另外,在内部面板2上,在固定锁止加强构件3的凹部2h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及车辆后方侧的部分设有多个与外部面板1的下表面玛缔树脂接合的玛缔树脂座面2g,该内部面板2的凹部2h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的部分及凹部2h的后方的部分分别成为与外部面板接近的玛缔树脂接合面2b、2c。
内部面板2在卷边面2e与玛缔树脂座面2g之间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凹部2h,卷边面2e在车辆前端部通过卷边加工被固定于外部面板1,玛缔树脂座面2g被玛缔树脂接合于外部面板1的下表面。该凹部2h由如下部分构成:与卷边面2e相连的前方纵壁部分2f1、与玛缔树脂座面2g相连的后方纵壁部分2f2、连接前方纵壁部分2f1和后方纵壁部分2f2的两个侧方纵壁部分2f3、对所述前方纵壁部分2f1、后方纵壁部分2f2及侧方纵壁部分2f3的各下端部进行连结的底部分2f4。而且,该底部分2f4在其大致中央通过修整(trim)加工形成有孔2a,在该底部分2f4的孔2a的周缘部2d的上表面接合锁止加强构件3。如图2所示,内部面板2的凹部2h形成为从被玛缔树脂接合于外部面板1的下表面的玛缔树脂接合面2b、2c向下方突出,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凹部2h形成有孔2a,凹部2h的底部分2f4为孔2a的周缘部2d。在设置于形成有该孔2a的凹部2h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玛缔树脂接合面2b的两外侧,形成有其他的凹部2h1。该其他的凹部2h1在其底部分2f4并未形成孔,而呈有底的箱形状。而且,该其他的凹部2h1通过与在发动机罩外周的两边缘(two side)侧及后方侧设置的凹部(未图示)连结,由此提高内部面板2的刚性,并且对发动机罩的边缘侧赋予作为缓冲橡胶座面的功能。
锁止加强构件3由在上端开口部的外周部形成的凸缘3e和从该凸缘3e向下方呈箱状突出的主体部3f构成,并以主体部3f从内部面板2的孔2a向下方突出、凸缘3e与内部面板2的孔2a的周缘部2d重合的方式将锁止加强构件3配置于内部面板2的底部分2f4。而且,凸缘3e接合于周缘部2d,锁止加强构件3固定于内部面板2。锁止加强构件3的主体部3f是从凸缘3e向下方呈箱状突出的部件,且由如下部分构成:车身前方侧的前方纵壁部分3f1;车身后方侧的后方纵壁部分3f2;车身的两侧部侧的侧方纵壁部分3f3;以及将所述的前方纵壁部分3f1、后方纵壁部分3f2及侧方纵壁部分3f3的下端部连起来的底部分3b。
在该锁止加强构件3的凸缘3e的上表面上,在其车身前方侧的部分形成两处座面3a,在车身后方侧的部分形成两处座面3a,在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个部分各形成两处座面3a。通过将该凸缘3e的座面3a接合于内部面板2的孔周缘部2d,由此锁止加强构件3被固定于内部面板2。
而且,在锁止加强构件3的底部分3b上,两个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卡合部3d向上方突出而形成,在该卡合部3d上架设并固定闩眼4。该两个卡合部3d分别偏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设置,且在车辆前后方向的截面中呈U字型的闩眼4的一方的上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折曲,另一方的上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折曲,该折曲的部分分别被固定于卡合部3d。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面板1及内部面板2是铝合金板制,锁止加强构件3是钢板制,闩眼4也是钢制的。
下面,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动作进行说明。
将锁止加强构件3的从凸缘3e向下方突出的部分嵌合于内部面板2的孔2a,通过焊接将锁止加强构件3的座面3a接合于内部面板2的凸缘部2d。由此,锁止加强构件3被固定于内部面板2。另外,通过焊接等手段将闩眼4固定于锁止加强构件3的卡合部3d。然后,通过卷边加工在卷边加工部1a将内部面板2和外部面板1的前端相互固定,并利用在内部面板2的玛缔树脂接合面2b、2c设置的多个玛缔树脂座面2g,通过玛缔树脂接合固定在外部面板1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通过车身前后方向的四个座面3a与车辆宽度方向的四个座面3a,进行锁止加强构件3和内部面板2的接合,但该接合部位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设定。优选以车辆的前后方向的计两处以上和车辆的左右方向的计两处以上这样合计四处以上,将锁止加强构件3的凸缘3e相对于内部面板2的孔周缘部2d固定。
如此构成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如图5(a)所示,在行人头部100如箭头方向冲撞到发动机罩上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外部面板1变形,同时内部面板2也在纵壁部分与孔部周缘部2d的境界即A部折曲变形。这是因为,锁止加强构件3的凸缘3e和接合于该凸缘3e的内部面板2的孔部周缘部2d与内部面板2的前方纵壁部分2f1在后方纵壁部分2f2的变形时变成架子,容易在A部折曲变形。如此,通过内部面板2が折曲变形,内部面板2的倒塌残留减少,可以提高行人保护性能。另外,由于像这样内部面板2容易变形,所以能够抑制加速度二次峰值的产生。
下面,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该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在锁止加强构件3的底部分3b形成有孔,在该孔的周边的凸缘部分接合有钢板制的基础板5。而且,在该基础板5固定闩眼4。如此,通过钢制的基础板4构成固定闩眼4的部分,锁止加强构件3自身例如由铝合金制成,从而可以实现发动机罩的轻量化。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8是其立体图。本实施方式是为对应发动机罩外部设计或闩眼的设定位置等而可选择的其他的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对象是发动机罩前端大且向车辆下方弯曲的构造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围内部面板2的孔2a的周围的周缘部2d形成为在车辆前方部分和车辆后方部分具有台阶差。如此,通过以具有台阶差的方式形成内部面板2的孔周缘部2d,从而能够使内部面板2的车辆后方侧纵壁2f2的成形深度变浅,提高成形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锁止加强构件30具有:设置被固定的卡合部3d的底部分3b、从该底部分3b的车辆后方部分(发动机罩后端侧部分)立起的后方纵壁部分3f2、从底部分3b的车辆宽度方向(发动机罩宽度方向)的两端侧部分立起的侧方纵壁部分3f3,与图3所示的锁止加强构件3不同,不存在车辆前方部分的前方纵壁部分3f1。与内部面板2的孔周缘部2d接合的锁止加强构件30的凸缘3e在车辆前方部分和车辆后方部分,与内部面板2的周缘部2d同样,以具有台阶差的方式形成,凸缘3
e的车辆前方部分与底部分3b形成在同一平面上。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的实施方式的锁止加强构件的立体图。该锁止加强构件的主体部具有:固定闩眼的底部分3b(第1部分)、从该底部分3b(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后端侧部分立起的后方纵壁部分3f2(第2部分)、从底部分3b(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前端侧部分立起的前方纵壁部分3f1(第5部分)。而且,凸缘3e形成在后方纵壁部分3f2(第2部分)及前方纵壁部分3f1(第5部分)的上端缘。主体部从内部面板2的孔2a向下方突出,凸缘3e接合于内部面板2的周缘部2d。如此,通过以从内部面板2的凹部2h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锁止加强构件3的主体部,由此起到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本实施方式在内部面板2的周缘部2d沿车辆(发动机罩)前后方向架设锁止加强构件。
另外,锁止加强构件的主体部具有固定闩眼的底部分3b(第1部分)和从该底部分3b(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宽度方向两端部侧部分立起的侧方纵壁部分3f3(第3部分)及侧方纵壁部分3f3(第4部分),凸缘还可以构成为形成在侧方纵壁部分3f3(第3部分)及侧方纵壁部分3f3(第4部分)的上端缘。在该情况下,在内部面板2的周缘部2d沿车辆(发动机罩)宽度方向架设锁止加强构件。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具有:外部面板、在该外部面板的下表面侧配置的内部面板、固定于该内部面板的锁止加强构件及固定于该锁止加强构件的闩眼,
所述内部面板和所述外部面板在发动机罩前端通过卷边加工而被相互固定,所述内部面板在固定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区域的后方侧与所述外部面板的下表面接合,
在所述内部面板上,在所述发动机罩前端和接合部之间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凹部,该凹部由如下部分构成:与通过所述卷边加工而被固定于所述外部面板的部分相连的前方纵壁部分、与通过所述接合而被固定于所述外部面板的部分相连的后方纵壁部分、将所述前方纵壁部分和所述后方纵壁部分连起来的两个侧方纵壁部分、将所述的前方纵壁部分、后方纵壁部分及侧方纵壁部分的各下端部连结起来的底部分,
在所述底部分上,留下其周缘部而形成有孔,
所述锁止加强构件具有主体部和在该主体部的上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凸缘,且以所述主体部从所述孔向下方突出、所述凸缘与所述底部分的周缘部的上表面重合的方式将所述锁止加强构件配置于所述内部面板的所述底部分,
所述凸缘接合于所述底部分的周缘部上表面,并且所述闩眼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所述主体部呈向上方扩展的方锥台形状,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所述凸缘形成在所述方锥台形状的上端缘的整个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所述主体部具有:固定所述闩眼的第1部分、从该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后端侧部分立起的第2部分、从所述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宽度方向两端部侧部分立起的第3部分及第4部分,
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第2部分、所述第3部分及所述第4部分的上端缘和所述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前端侧的部分的端缘,
所述凸缘的发动机罩前端侧的部分与所述第1部分位于同一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所述主体部具有:固定所述闩眼的第1部分、从该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后端侧部分立起的第2部分、及从该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前端侧部分立起的第5部分,
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第2部分及第5部分的上端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所述主体部具有:固定所述闩眼的第1部分、从该第1部分的发动机罩宽度方向两端部侧部分立起的第3部分及第4部分,
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第3部分及第4部分的上端缘。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加强构件的凸缘至少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计两处以上和车辆的左右方向的计两处以上相对于所述内部面板的所述周缘部固定。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面板的所述凹部形成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在所述内部面板上,在所述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形成有从所述凹部去掉所述孔的形状的其他的凹部。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加强构件是钢板制,所述内部面板是铝合金板制。
CN201210216956.6A 2011-07-01 2012-06-27 车辆用发动机罩 Active CN102849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7394A JP5649527B2 (ja) 2011-07-01 2011-07-01 車両用フード
JP2011-147394 2011-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9020A true CN102849020A (zh) 2013-01-02
CN102849020B CN102849020B (zh) 2015-11-18

Family

ID=47396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6956.6A Active CN102849020B (zh) 2011-07-01 2012-06-27 车辆用发动机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49527B2 (zh)
KR (1) KR101376024B1 (zh)
CN (1) CN10284902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484A (zh) * 2014-07-17 2016-01-27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盖
CN105438272A (zh) * 2014-08-29 2016-03-3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盖及汽车
CN105620555A (zh) * 2014-11-21 2016-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面板结构
CN109312663A (zh) * 2016-05-25 2019-0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热源罩
CN109955908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前车门上部构造
CN112124436A (zh) * 2019-06-06 2020-1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发动机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1091A (ja) * 2014-02-18 2015-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US9248866B2 (en) * 2014-06-13 2016-02-0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Hood assembly
US9663150B2 (en) 2015-01-09 2017-05-3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lot protectors for hood assemblies
CN107376166B (zh) * 2017-09-04 2022-12-06 湖南省地面无人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耐火消防车
JP7232730B2 (ja) * 2019-06-28 2023-03-03 トヨタ自動車東日本株式会社 フードロック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2670A (ja) * 1993-04-28 1994-11-08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フードストライカの取付構造
US5833024A (en) * 1994-09-06 1998-11-10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hood structure
JP2004148886A (ja) * 2002-10-29 2004-05-27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エンジンフードのロック部構造
CN1600621A (zh) * 2003-09-22 2005-03-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
WO2010038504A1 (ja) * 2008-09-30 2010-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2010173622A (ja) * 2009-02-02 2010-08-1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のフード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5597B2 (ja) * 2006-02-22 2010-0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ジンフー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2670A (ja) * 1993-04-28 1994-11-08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フードストライカの取付構造
US5833024A (en) * 1994-09-06 1998-11-10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hood structure
JP2004148886A (ja) * 2002-10-29 2004-05-27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エンジンフードのロック部構造
CN1600621A (zh) * 2003-09-22 2005-03-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
WO2010038504A1 (ja) * 2008-09-30 2010-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2010173622A (ja) * 2009-02-02 2010-08-1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のフード構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484A (zh) * 2014-07-17 2016-01-27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盖
CN105438272A (zh) * 2014-08-29 2016-03-3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盖及汽车
CN105620555A (zh) * 2014-11-21 2016-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面板结构
CN105620555B (zh) * 2014-11-21 2018-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面板结构
CN109312663A (zh) * 2016-05-25 2019-0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热源罩
CN109312663B (zh) * 2016-05-25 2021-01-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热源罩
CN109955908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前车门上部构造
CN109955908B (zh) * 2017-12-25 2021-08-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前车门上部构造
CN112124436A (zh) * 2019-06-06 2020-1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发动机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14198A (ja) 2013-01-24
JP5649527B2 (ja) 2015-01-07
KR20130004128A (ko) 2013-01-09
CN102849020B (zh) 2015-11-18
KR101376024B1 (ko)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9020A (zh) 车辆用发动机罩
JP4407755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5321579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構造
EP2112981B1 (en) Vehicle front side member
JP2013521194A (ja) 歩行者のためのボンネットエネルギー吸収体
CN107284531B (zh) 车辆用发动机罩
JP5945762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6232453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05186766A (ja) 自動車フード
JP7135274B2 (ja) 車両用構造部材
JP6156356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US1064727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WO2012096244A1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フード構造
JP6411932B2 (ja) 車体の後部構造
JP2006335241A (ja) バンパステイおよびバンパ装置
CN115443239A (zh) 车身
JP4383425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5207228B2 (ja) 車両用インナパネル
JP5949518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6476905A (zh) 车辆的前部构造
US9637077B2 (en) Frontal impact energy absorption members
JP2007030778A (ja) 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
JP6398691B2 (ja) 車両用センタピラー
EP3753814B1 (en) Vehicle side body structure
JP6119705B2 (ja) 自動車のボンネッ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