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2296A -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2296A
CN102842296A CN2012102916687A CN201210291668A CN102842296A CN 102842296 A CN102842296 A CN 102842296A CN 2012102916687 A CN2012102916687 A CN 2012102916687A CN 201210291668 A CN201210291668 A CN 201210291668A CN 102842296 A CN102842296 A CN 102842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trol device
interface circuit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16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巻五郎
森田新
神田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42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22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该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适于与主模块、液晶显示面板和外围装置一起使用,包括:适于与主模块直接连接的高速串行接口电路;适于与主模块连接的低速串行接口电路;驱动电路,基于输入至高速串行接口电路或低速串行接口电路的信息来产生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口,直接耦合至外围装置,以便基于输入至高速串行接口电路或低速串行接口电路的信息来控制外围装置;并行接口电路;和用于接收模式确定信号的多个模式端子,模式确定信号用于确定是利用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还是高速串行接口电路、还是并行接口电路来作为与主模块的接口。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610087748.5、申请日为2006年5月30日、发明名称为“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进而涉及包含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的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与可有效应用于,例如,移动电话的技术有关。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包括射频接口、基带装置、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液晶显示器、麦克风、扬声器等部分。当采用一种可折叠构造作为外框以容纳这些器件电路时,一对外壳通过铰链连接从而可以折叠或者打开。如果将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以及液晶显示器置于其中一个外壳之中,则向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提供显示命令和显示数据的基带装置和射频接口经常被置于另一外壳中。若基带装置和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被置于单独的外壳中并相互分开,则需要穿过铰链引 
多根信号线以连接基带装置和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 
随着由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所驱动的液晶显示器的清晰度变高和显示颜色数量的增加,基带装置和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之间的金属互连数量有增加的趋势。此外,作为移动电话功能升级的结果,在放置液晶显示器的同一外壳内放置构成用于移动图像和静止图像的监视屏等的副显示装置以及如相机闪光灯、用于显示照明的LED等的外围装置的情况下,导致用于控制这些组件的互连信号线的进一步增 加。利用常规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显示数据和显示命令由一个主模块,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基带装置通过并行总线提供。此外,在很多情形下,用规定格式的数据包提供显示数据和显示命令。用于此类应用中的数据包,除专利文献1中述及的之外还有各种不同格式的数据包。 
专利文献1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1-222276号。 
专利文献2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4-531916号,对应于PCT公开WO2002/049314号,该PCT公开对应于PCT申请PCT/US2001/04780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对可以容易地与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系统或者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强化相对应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进行了研究。 
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减少主模块和液晶显示驱动控制系统的互连信号线的数量。本发明人探讨了使用高速串行接口的方法。但发现如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在主模块和液晶显示驱动控制电路之间放置用于高速串行接口的桥接电路,将导致对用于桥接电路的半导体器件的需求,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考虑副显示装置及外围装置的控制的话,该问题类似地也需要采用高速串行接口来处理。从而,要求桥接电路不仅要向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分配信号,而且要向副显示装置及外围装置分配信号,致使控制复杂化,其结果,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存在着可操作性恶化的风险。 
本发明人进而探讨了在防止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的命令控制(包括对副显示装置及外围装置的控制)复杂化的同时,易于应对功能升级的方法。在使用规定格式的数据包时,分类信息和地址信息包含在该数据包的头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将命令和数据存放在由 地址信息指定的地址中,据此进行驱动控制。命令和数据包含在数据包的主体部分。由地址信息指定的地址为图像存储器地址,或者用于存储其命令或译码信息的控制寄存器的地址。在数据包寻址系统中,包括对由该地址信息直接指定的地址进行访问的单存取和对以该地址信息直接指定的地址为基点连续增加的相关地址进行访问的多路存取。在多路存取的情况下,必要的地址需要线性连续。如果该必要的地址被中断,就需要进行多次单存取。事实上,对于控制寄存器用的地址映射由于控制目标、控制内容、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的版本等而造成不连续。据此,本发明人发现,存在主模块为了访问的控制寄存器而需要在数据包的头部进行复杂的地址信息设定的风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应对移动终端系统或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升级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减少穿越主模块和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接口的信号线数量。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可操作性并能够容易地控制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副显示器及外围装置等的移动终端装置或数据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地通过主模块获取命令控制、并增强控制的灵活性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以及提供一种采用该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的移动终端装置或数据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可通过以下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及附图得以清晰化。 
以下简述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概要。 
(1)[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包含设置在一片半导体衬底上的主接口电路20、驱动电路21和输出端口22。上述主接口电路用于连接主模块。驱动电路根据在输出驱动信号之前输入至主接口电路的信息产生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11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口能够根据输入至主接 口电路的信息控制输出信号的逻辑电平。 
据此,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能够起到为分别受具有确定的逻辑电平的电平信号控制的电路分配信号的作用,所述控制例如有对副显示液晶显示驱动器的选通控制、对包括照相机闪光灯用LED、以及照明显示等外围装置的控制。因此,主接口电路只需接收来自主模块的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器和外围装置的信息。从而使减少主模块与副显示的液晶显示驱动装置以及外围装置之间的专用信号互连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输出端口优选包含多个端口端子OPORT0-8和端口寄存器26,在相应的端口寄存器中设定决定各个端口输出逻辑值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优选包含用于存储显示数据的显示存储器43,上述驱动电路根据上述显示存储器在输出这些信号之前所存储的显示数据产生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信号G1-320和源极驱动信号S1-720。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上述主接口电路优选具有连接至主模块的第一串行接口电路25。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优选具有输入输出串行数据的差动端子Data±。由于具有该以差动形式输入输出串行数据的第一串行接口电路,可以以低振幅进行高速串行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上述主接口电路优选具有并行接口电路33,在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处具有用于决定是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还是用并行接口电路的模式端子(IM3-0)。如果主模块支持第一串行接口电路的低振幅高速串行接口通信的话,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会使得与主模块之间的接口用信号线数更为减少。如果主模块不支持第一串行接口电路的低振幅高速串行通信,可以选择常用的并行接口,从而可以保证系统结构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在利用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动作模式下,上述主接口电路允许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收到的信息被输出至上述驱动电路或者从上述并行总线电路输 出至外部。当副显示用的不同的液晶显示驱动装置12被连接至外部时,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不仅可以通过上述输出端口输出信号,还可以通过上述并行接口电路输出显示数据。当上述主接口电路在利用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动作模式下把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收到的信息从上述并行接口电路向外部输出时,上述主接口电路从上述端口向外部输出并行接口所必需的选通信号(CS、WR、RS)。这将更有利于减少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装置及外围装置与主模块连接用的专用信号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上述主接口电路优选包括可输出用于指示基于帧同步读取显示数据的定时的帧同步信号的帧同步信号输出端子FMARK。例如,该帧同步信号是指示显示帧的头部的信号。由于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向主模块提供帧同步信号,主模块可以与该帧同步信号同步地向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提供显示数据等。此时,在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动作模式下,当可以把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收到的图像信息从并行接口电路向外部输出时,上述主接口电路允许从帧同步输出端子向主模块输出自外部输入的帧同步信号FLM(sub)。据此,当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从并行接口电路向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提供显示数据时,副显示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可与帧头部同步地进行显示数据的读取。 
(2)[串行通信]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包括可用来与主模块连接的主接口电路和驱动电路。上述驱动电路基于在输出之前输入至上述接口电路的信息产生驱动液晶显示器的驱动信号并输出。上述主接口电路包括与主模块接口的第一串行接口电路,和与第一串行接口电路通信速度不同的第二串行接口电路40。第一串行接口电路具有输入输出串行数据的差动端子。由于具有以差动方式输入输出串行数据的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故能够以低振幅高速地进行串行通信。与并行接口相比,使用该第一串行接口电路将进一步减少与主模块接口用的信号线数。 
根据本发明的又具体实施方式,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优选具有确定用第一串行接口还是第二串行接口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模式端子IM3-0。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上述主接口电路优选具有并行接口电路。此时,主接口电路优选具有确定用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还是第二串行接口电路抑或并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模式端子。如果主模块支持由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进行的低振幅高速串行接口通信的话,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电路将使得用于与主模块接口的信号线数更为减少。如果主模块不支持由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进行的低振幅高速串行通信,可以选择现有的并行接口或者第二串行接口电路,从而可以保证系统结构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在利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动作模式下,上述主接口电路允许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收到的信息从上述并行接口电路输出至外部。当副显示用的其他的液晶显示驱动装置与外部连接时,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可以使并行接口电路向该其他的液晶显示驱动装置输出显示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上述主接口电路还优选具有可输出用于指示基于帧同步读取显示数据的定时的帧同步信号输出端子。例如,帧同步信号作为指示显示帧的头部的信号。由于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向主模块提供帧同步信号,主模块可以与该帧同步信号同步地向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提供显示数据等。此时,在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动作模式下,当可以把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收到的图像信息从并行接口电路向外部输出时,上述主接口电路可以将外部输入的帧同步信号从帧同步信号输出端子向主模块输出。据此,当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从并行接口电路向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提供显示数据时,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可与所述帧的头部同步地进行显示数据的读取。 
(3)[移动终端系统] 
移动终端系统具有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和主模块5,并具有 连接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上述主模块的多个信号线18。上述信号线的一部分为通过串行接口进行信息传送的差动信号线。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主模块利用上述差动信号线可以进行低振幅高速的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总线信号线数量相比,信号线数少却能够得到所需的传输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系统具有第一壳体15和通过铰链部16与第一壳体结合并可以折叠的第二壳体17。第一壳体具有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由其驱动的液晶显示器11。第二壳体具有主模块。多根信号线穿过铰链部。由于可以减少上述信号线数,故可以显著减少由于铰链部16的反复折叠、弯曲操作导致信号线断线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上述信号线数小于等于10根。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上述信号线包含2根电源线VCC、GND,4根串行接口用差动信号线Data±、Stb±,1根复位输入信号线RESET,1根同步信号线FMARK。上述4根串行接口用差动信号线包括反相及非反相差动信号线和反相及非反相差动时钟线。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具有主接口电路、驱动电路和输出端口。主接口电路可用于与主模块连接。驱动电路基于输出之前输入至主接口电路的信息产生驱动液晶显示器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口可基于输入至主接口电路的信息来控制输出信号的逻辑电平。上述主接口电路优选具有利用差动信号线进行通信的第一串行接口电路。 
据此,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口可以承担分别为接受由确定了逻辑电平的电平信号控制的电路进行信号分配的功能,例如对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装置的选通控制、对照相机闪光灯、照明显示用LED等外围装置的控制。因此,主接口电路只需从主模块接收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装置和外围装置用信息。据此可以减少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装置和外围装置与主模块连接的专用信号线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输出端口优选具有多个端口端 子和端口寄存器,用于决定上述各端口端子的输出逻辑值的控制数据分别设置在上述各端口寄存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壳体具有与上述输出端连接的背光控制装置28。此外,第一壳体还具有与上述输出端连接的闪光灯控制装置29。此外第一壳体还具有与上述输出端连接的LED控制装置30。此外上述第一壳体还具有与上述输出端连接的振动器控制装置31。此外上述第一壳体还具有与上述输出端连接的副显示屏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即使第一壳体具有上述背光控制装置、闪光灯控制装置、LED控制装置、振动器控制装置及副显示屏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由于上述输出端口承担分配来自主模块的信号的功能,因此不需要设置从主模块向它们分别提供信号的专用信号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上述主接口电路优选具有并行输出电路。上述主接口电路可以把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接收的信息向上述驱动电路输出,或者从上述并行输出电路向上述副显示屏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输出。当其他的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器12与外部连接时,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不仅可以通过上述输出端口22来输出信号,还可以通过上述并行接口电路33输出显示数据。即,当上述主接口电路把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接收的信息从上述并行输出电路向外部输出时,上述主接口电路从上述输出端口向上述副显示用液晶显示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输出并行通信所需的选通信号。由此进一步分别减少了连接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器及外围装置与主模块的专用信号线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上述主接口电路具有可输出用于指示基于帧同步读取显示数据的定时的帧同步信号的帧同步信号输出端子FMARK。例如,帧同步信号为指示显示帧的头部的信号。通过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向主模块提供该帧同步信号,主模块可以与该帧同步信号同步地向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提供显示数据。此时,当上述主接口电路能够把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收到的图像信息从并行接口电路向副显示屏用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输出时,可以把从 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输入的帧同步信号FLM(sub)从帧同步输出端子FMARK向主模块输出。据此,当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从并行接口电路向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提供显示数据时,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可与帧头部同步地进行显示数据的读取。 
(4)[数据包] 
数据处理系统具有主模块5、连接至上述主模块的第一外围装置10和连接至上述第一外围装置的第二外围装置12。上述主模块利用预定格式的数据包向上述第一外围装置传送信息。上述数据包包含头部HDR和体部BDY。上述头部的地址区域FLDa可包含可以指定外围装置的特定的编码信息(splcd)。体部的数据区域(FLDd)可以包含与地址信息相应的数据。上述第一外围装置一旦从收到的数据包中检测出上述特定的编码信息,即在与该特定的编码信息对应的任何外围装置处保持体部的信息。保持着体部信息的外围装置将数据或上述数据的译码信息保存在由上述体部的地址信息指定的地址上并进行内部控制。上述地址信息例如为命令地址,此时的该数据为命令。 
根据以上方式,由于体部的数据区域中包含与地址信息对应的数据,即使保持数据或上述数据的译码信息的相应地址不是线性的而是无序的,用一个数据包也可以由外围装置锁存这些数据或者上述数据的译码信息。只需将地址信息与相应的数据成对地预先保存在ROM等存储器中,即可根据需要从ROM中将其读出使用。此时,对于包数据的产生只需掌握ROM的地址即可,而无须通过掌握随各外围装置而顺序不同的地址来设定头部的地址区域。这样就使得向各外围装置设定数据等操作更加容易。 
由于可以通过数据包的头部的地址区域所包含的特定编码信息来指定接收体部数据的外围装置,故可以由该外围装置对于每个本地地址区域来管理保持数据或上述数据的译码信息的区域地址。因此即使第二外围电路的数量增加,对外围装置的数据设定操作等也不会复杂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含上述特定编码信息的头部能够使包含与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数据单位的多个数据区域依次跟随其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如果上述第一外围装置未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检测出上述特定编码信息,上述第一外围装置将数据区域的信息保持在地址区域的地址信息指定的地址内。也可以将头部地址区域的信息作为体部的数据上的地址信息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外围装置为连接至主液晶显示器的主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上述第二外围装置为连接至副液晶显示器的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 
如上所述,移动终端系统具有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主模块。上述主模块利用预定格式的数据包向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传送信息。上述数据包包含头部和体部。上述头部的地址区域可包含能够指定外围装置的特定编码信息。体部的数据区域可以包含对应于命令地址信息的命令数据。上述第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一旦从收到的数据包中检测出上述特定编码信息,即进行在该特定编码信息后续的由体部的命令地址信息所指定的地址处保持命令数据或者命令数据的译码信息并进行内部控制。即使保持命令数据或命令数据的译码信息的相应地址不是线性而是无序的,用一个数据包也可以将这些命令数据或者命令数据的译码信息锁存至预定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在未从收到的数据包中检测出上述特定编码信息时,将数据区域的信息保持在由地址区域的地址信息所指定的地址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上述头部没有上述特定编码的数据包包括单存取数据包和多路存取数据包。当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接收到上述单存取数据包时,将数据区域的信息保持在地址区域信息直接指定的地址内。而当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收取到上述多路存取数据包时,将后续的多个数据区域的信息顺次保持在以地址区域的地址信息直接指定的地址为基点递增的各地址内。 
以下对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可以易于应对移动终端系统或者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升级。 
可以减少主模块和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间的连接信号线数。 
不仅对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而且对副显示器和外围装置的控制更加容易,可以实现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移动终端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 
可以使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及数据处理系统通过主模块的命令控制容易化,进而增加控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以高速串行接口连接至主模块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的移动电话的接口结构的详细示例框图。 
图2为移动电话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3为图2的移动电话中的显示命令及显示数据的传送通路说明图。 
图4为表示主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分别以接口信号线连接至主模块的方式的作为比较例的移动电话的框图。 
图5为不具有差动串行接口机能的主显示驱动控制装置通过桥接电路由并行接口连接至主模块的作为比较例的移动电话框图。 
图6为采用根据相对图1可以选择的其他的主接口机能的并行接口的情况下的主接口结构示例框图。 
图7为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示例框图。 
图8为用于从MCU向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传输信息的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9为用于控制是否向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传送数据包的数据结构的示例框图。 
图10为地址信息addrs1、addrs2、addrs3指定的地址为非线性 数据包和线性数据包的多种结构的示例说明图。 
图11为当使用在数据区中成对地指定地址信息和数据的数据包的格式分别对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执行命令传送时的数据包的示例说明图。 
图12为在地址区域中指定了地址信息的命令格式时需要产生多个数据包时的数据包寻址例的说明图。 
图13为表示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的地址映射的一例的地址映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移动电话] 
图2举例说明了移动电话1。由天线2接收的射频波段的接收信号被送至射频接口(RFIF)3。接收信号通过射频接口3变换为低频信号并解调、变换成数字信号提供给基带单元(BBP)4。基带单元4利用微电脑(MCU)5等进行信道编解码(CODEC)处理,解除所接收的数字信号的加密,并进行纠错。然后,利用专用半导体器件(ASIC)6将数字信号分解成通信所需的控制数据和压缩语音数据等通信数据。将控制数据送至MCU 5,MCU 5进行通信协议等处理。用MCU 5对由信道编解码器处理所取出的语音数据进行扩展(expand)并由语音接口电路(VCIF)9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扬声器7转换成语音。在发送操作中,利用语音接口电路9把从话筒8输入的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利用MCU 5进行滤波处理,变换成压缩语音数据。ASIC 6通过把压缩语音数据和来自MCU 5的控制数据合并生成发送数据列,并利用MCU 5对上述发送数据列添加误码校正检测标记和加密码来产生发送数据。发送数据通过射频接口3调制/解调,调制/解调后的发送数据变换成射频信号并被放大后通过天线2以射频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 
MCU 5向液晶显示(LCD)驱动控制装置(LCDCNT)10发出显示命令及显示数据。由此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对液晶显示器 (DISP)11进行图像显示的控制。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进行用于在副液晶显示器13上进行显示的显示命令及显示数据等的旁路控制,以向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SLCDCNT)12提供数据。MCU5是包括中央处理装置(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的电路装置。MCU 5也可以由专用于通信基带处理的基带处理器和专用于显示控制及安全控制等附加机能控制的应用处理器分开构成。LCDCNT#10,SLCDCNT#12,ASIC 6,MCU 5分别由单独的半导体器件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图3表示图2的移动电话中的显示命令及显示数据的传送通路。在此,移动电话具有第一壳体15和通过铰链部16与第一壳体相连并可以折叠的第二壳体17。上述第一壳体15具有上述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及副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及由此驱动的DISP 11及次SDISP 13。此外,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及副液晶显示器13可以理解为配置于图中壳体15的背面。第二壳体17包括作为主模块的MCU 5。具有连接上述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和上述MCU 5的多根信号线18。上述多根信号线18穿越上述铰链部16。上述信号线18的一部分为通过高速串行接口进行信息传送的差动信号线。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通过多根信号线19连接至LCD驱动控制装置10。通过多根信号线19向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并行传送显示命令和显示数据。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和MCU 5可以利用上述差动信号线进行低振幅高速的串行通信。这样,与进行并行通信的总线信号线19相比,即使在信号线少时也可以得到所需的传送速率。结果,由于可以减少上述信号线数,所以可以显著降低因铰链部16的长期反复折叠操作致使信号线18断线的风险。信号线19由于不穿过铰链部16故可以通过并行传送进行显示命令和显示数据的传送。如图4的比较例,如果信号线19也从MCU 5引出穿过铰链部16,信号线18和19在铰链部16处断线的风险就会增大。图5的比较例采用不具有利用信号线18的差动串行通信机能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A,代之以具有将差动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之间进行桥接的机能的 桥接电路芯片10B。在此情况下,不仅需要多用一个桥接芯片10B,桥接电路10B还必须承担向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A和副显示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等分配信号的功能,从而造成控制复杂化,增大了操作性恶化的风险。 
图1表示图3的结构中具有上述第一壳体的电路结构的详细示例图。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具有主接口电路(HIF)20、驱动电路(DRV)21以及输出端口(OPRT)22、输入电路(TSC)23。上述主接口电路20可用作与主模块MCU 5的连接。上述驱动电路21基于输入至上述主接口电路20的信息产生液晶显示11的驱动信号并输出。 
上述主接口电路20具有利用上述差动信号线进行串行通信的作为第一串行接口电路的高速串行接口电路(HSSIF)25。高速串行通信用的信号线包括2根差动数据线Data±和2根差动选通信号线Stb±。在此不特别限定高速串行通信的传输协议,例如,在发送侧,与差动选通信号线Stb±上的时钟信号的沿的变化同步地向差动数据线Data±发送数据,而在接收器侧按每个差动选通信号Stb±上的时钟信号的确定期间读取差动数据线Data±上的数据。信号的“1”、“0”判定可以根据差动电流的方向进行。传输速率例如为100~400Mbps的高速度,信号振幅为如300mV的低振幅。 
上述输出端口22可以基于输入至上述主接口电路20的信息进行输出信号的逻辑电平的控制。例如上述输出端口22具有多个端口端子OPORT0-8和端口寄存器(PReg)26,用于决定上述端口端子OPORT0-8的输出逻辑值的控制数据分别设定在上述端口寄存器26中。该控制数据从MCU 5通过高速串行接口电路25提供。 
例如,背光控制装置(BLPIC)28、闪光灯控制装置(FLHC)29、LED控制装置(LEDC)30、振动器控制装置(VIBC)31以及副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SLCDCNT)分别与上述端口端子OPORT0-8连接。背光控制装置(BLPIC)28分别控制DISP 11和副SDISP 13的背光点亮,并从输出端口22接收所用的点亮使能信号。 闪光灯控制装置(FLHC)29控制照相机闪光灯的闪光,并从上述输出端口22接收所用的发光起动信号。LED控制装置(LEDC)30驱动照明用LED的点亮,并从端口22接收所用的点亮控制信号。振动器控制装置(VIBC)31进行以振动通知来电的振动器的驱动控制,并从端口22接收所用的起动控制信号。副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进行副SDISP 13的显示驱动/控制。从输出端口22向副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提供作为选通信号的芯片选择信号CS(副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的选择信号)、写信号(来自外部的写动作的指示信号)WR,和寄存器选择信号(指示作为写动作对象的寄存器的信号)RS。 
如此,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的输出端口22可以承担分别对受具有确定的逻辑电平的电平信号控制的电路分配信号的功能,例如对副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的选通控制,对照相机闪光灯、照明显示用LED等外围装置的控制。因此,虽然在第一壳体具有上述背光控制装置28、闪光灯控制装置29、LED控制装置30、振动器控制装置31或副LCD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由于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的输出端口22承担对这些装置分配来自MCU 5的信号的功能,因此不需要设置从MCU 5向它们提供信号的专用信号线。所以通过铰链部16的信号线数不会增加。 
上述主接口电路20还具有并行接口电路(PIF)33。当高速串行接口电路25接收来自MCU 5的命令和显示数据时,如果该数据用于DISP 11的显示,主接口电路20可以将该命令和显示数据提供给上述驱动电路21;而若该数据用于次SDISP 13的显示,则主接口电路20可以从并行接口电路(PIF)33通过16位的并行信号线DB15-0向副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提供命令和显示数据。当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2安装在壳体15上时,LCD显示驱动控制装置10不仅可以通过上述输出端口22输出选通信号CS、WR、RS,还可以通过上述并行接口电路33输出命令和显示数据。据此,在壳体15上安装了副LCD驱动控制装置12及副SDISP13的情况下,信号线18的数 量也不增加。 
上述主接口电路20具有可以输出根据帧同步对显示数据的读取定时进行指示的帧同步信号的帧同步信号输出端子FMARK。例如帧同步信号是基于指示显示帧的头部的信号FLM(main)而产生的信号,在指示显示帧的头部的位置有脉冲变化。信号FLM(main)为内部控制信号,在向帧缓冲器43写入显示帧时与该显示帧同步变化,并由控制显示时序的控制电路(图7的时序发生器50)产生。LCD驱动控制装置10向MCU 5提供该帧同步信号,据此MCU 5可以与该帧同步信号同步地向DISP驱动控制装置12提供显示数据。 
上述输入电路23为使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也能够与上述帧头部同步地进行显示数据的读取的电路。即,输入由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输出的信号FLM(sub),可以从端子FMARK输出该信号FLM(sub)。即,当上述主接口电路20将由上述高速串行接口电路25接收的用于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的显示控制的显示数据、从上述并行总线电路33向上述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输出时,来自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的输出信号FLM(sub)的输入电路23输入,由选择器35选择所输入的FLM(sub)以代替DISP驱动控制装置10内产生的FLM(main)信号,然后将其由端子FMARK输出至MCU 5。选择器35的控制可根据寄存器36所设定的控制数据进行。据此即使DISP驱动控制装置10从并行总线电路33向副显示用DISP驱动控制装置12提供显示数据,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也可与帧头部同步地读取显示数据。 
此外,上述信号线18中还包含复位信号线RESET、垂直同步信号线VSYNC、控制信号线CS、电源线VCC、地线GND。复位信号线RESET用于DISP驱动控制装置10、12的初始化。垂直同步信号线VSYNC用于以可视电话等为代表情况下的动画的同步显示控制。控制信号CS用作解除DISP驱动控制装置12的睡眠状态的中断信号。在图1的情况下,控制信号CS与上述芯片选择信号CS在功能上没有关系。 
图6中例示了选择并行接口作为上述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主接口的情况下的主接口的结构。上述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主接口电路20具备选择高速串行接口作为主接口的功能及选择并行接口作为主接口的功能,虽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根据模式端子(图7的IM3-0)的电平设定决定选择哪一个功能。 
选择并行通信功能时,与MCU 5的主接口主要由并行接口电路33承担。而不使用高速串行接口功能。与MCU 5的并行通信通过RESET、FMARK、VSYNC、CS、WR、RS、DB15-0进行。在选择与MCU 5的并行接口的情况下,DISP驱动控制装置10也输入CS、WR、RS,并通过DB15-0输入命令及显示数据。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与MCU 5的连接也利用这些并行接口的信号线进行。来自副SDISP驱动控制电路12的信号FLM(sub)直接提供给MCU 5。BLPIC 28、FLHC 29、LEDC 30、VIBC 31的控制也通过直接连接至MCU 5的输出端口的专用信号线进行。 
在采用并行通信代替高速串行通信作为主接口功能时,主接口所需的信号线38增加数十根。实际上采用图6的接口结构的情况为MCU5不支持与高速串行接口电路25通信功能的情形。当然,此时不能够达到如图1所示的通过铰链部16的连线数减少的效果。 
[液晶显示(LCD)驱动控制装置] 
图7例示了所述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详细结构。主接口电路20具有并行接口电路33、高速串行接口电路25、以及作为第二串行接口电路的低速串行接口电路40(LSSIF)。低速串行接口电路40利用串行输入端子SDI和串行输出端子SDO进行数据的串行输入输出。上述端子SDI、SDO的信号振幅为1.5V左右的高振幅,传送速度慢。可以使用并行接口电路33、高速串行接口电路25、或低速串行接口电路40进行以MCU 5为代表的主模块与主接口电路20之间的命令及显示数据的输入输出。根据模式端子IM3-0的上拉或下拉状态决定使用哪一个电路。如果选择了高速串行接口,可以实现如图1所示的接口模式。如果选择并行接口,可以实现如图6所示的接口模 式。如果选择低速串行接口,可以实现图6中的将并行接口电路替换为低速串行接口的接口模式。如此,利用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由于主系统的接口形态的可选择性,可以保证系统结构的灵活性。 
主模块利用预定格式的数据包向主接口电路20传送命令和数据。当主接口电路采用高速串行接口时,从差动端子Data±接收显示数据。当主接口电路采用并行接口时,从数据输入输出端子DB0-15接收命令及显示数据。当主接口电路采用低速串行接口时,从串行数据输入端子SDI接收命令及显示数据。 
一旦主接口电路20从主模块接收到命令数据包,即将从数据包接收到的地址信息存入索引寄存器(IDREG)47。索引寄存器47对存储的命令地址进行译码产生寄存器选择信号。将从数据包收取的命令数据提供给命令数据寄存器阵列(CDREG)46。命令数据寄存器阵列46包含分别被映射到预定的地址上的多个命令数据寄存器。根据由索引寄存器47输出的寄存器选择信号选择应该存储所接收的命令的命令数据寄存器。命令数据寄存器中锁存的数据作为指令或者控制数据提供给对应的电路部分,以控制内部的动作。此外,可以直接选择命令数据寄存器阵列46中的命令数据寄存器并对其设定命令数据。 
主接口电路20一旦从主模块收到数据包,即向地址计数器(ACUNT)49提供其地址信息。地址计数器(ACUNT)49根据对应的命令数据寄存器的内容进行递增动作等并对显示存储器(GRAM)43进行寻址。此时,如果基于命令数据的访问指令是执行对显示存储器43进行写入动作的话,数据包的数据通过总线41提供给写数据寄存器(WDR)42,并以相同定时存入显示存储器43(GRAM)。显示数据的存储是逐帧地进行的。如果基于命令数据的访问指令是执行对显示存储器43进行读出动作的话,将显示存储器43存储的数据读出至读数据寄存器(RDR)45,然后可以提供给主模块。当命令数据寄存器接收显示数据时,显示存储器43与显示定时同步进行地读出动作。读出和显示的定时控制由时序发生器(TGNR)50进行。来自显示存储器43的显示数据被与显示时序读出地锁存至锁存电路(LAT) 51。锁存的数据提供给源极驱动器(SOCDRV)52。作为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驱动控制对象的DISP11由点阵型的TFT(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构成,具有作为信号电极的多个源电极和作为扫描电极的多个栅电极的驱动端子。源极驱动器(SOCDRV)52通过驱动端子S1-720进行DISP11的源电极的驱动。驱动端子S1-720的驱动电平由阶梯电压产生电路(TWVG)54所产生的阶梯电压控制。阶梯电压可由伽马校正电路(γMD)55进行伽马校正。扫描数据产生电路(SCNDG)57与来自时序发生器(TGNR)50的扫描定时同步地产生扫描数据。扫描数据被提供给栅极驱动器(GTDRV)56。栅极驱动器56通过驱动端子G1-320驱动DISP11的栅电极。驱动端子G1-320的驱动电平是利用LCD驱动电平产生电路(DRLG)58产生的驱动电压来控制的。 
时钟脉冲发生器(CPG)60输入分别来自端子OSC1、OSC2的源振荡器时钟来产生内部时钟,作为动作定时基准时钟提供给时序发生器50。内部基准电压产生电路(IVREFG)61产生基准电压提供给内部逻辑电源稳压器(ILOGVG)62。内部逻辑电源稳压器62基于该基准电压产生内部逻辑用电源。 
[数据包控制] 
在图1中上述MCU 5以预定格式的数据包向上述DISP驱动控制装置10传送信息。上述数据包PKT如图8中所示包含头部HDR和体部BDY。上述头部HDR具有数据包的数据字长的区域、标示数据包的种类的信息识别区域、奇偶码区域及地址区域FLDa等。体部BDY具有数据区域FLDd。 
上述头部的地址区域FLDa可以包含地址信息addrs或者特定编码信息splcd。地址信息addrs为分别对应于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内部地址空间及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的内部地址空间的地址信息。例如对于DISP驱动控制装置10,这些地址包括命令寄存器组46的各命令寄存器地址、指示寄存器47的寄存器地址、输出端口22寄存器26的地址、寄存器36的地址、显示存储器43的存储器地址等。 对于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的情况也同样包括命令寄存器地址和显示存储器地址等。上述特定编码信息splcd为可以看做指定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编码信息splcd1和可以看做指定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的编码信息splcd2。实际上可以将未映射为地址信息的空地址处的信息或者不可能被使用的地址处的信息分配给上述特定编码信息。 
当在上述地址区域FLDa中存储上述地址信息addrs时,体部BDY的数据区域FLDd具有对应于该地址信息addrs的数据dat。另一方面,当上述地址区域FLDa存储上述特定编码信息splcd时,体部BDY的数据区域FLDd中可以包含与地址信息addrs对应的数据dat。例如体部的一个数据部分的长度为32比特时,高位16比特作为地址信息addrs的存储区域,低位16Bit作为数据或命令数据dat的存储区域。上述地址信息addrs为例如命令地址信息,对应的数据dat为命令。 
上述DISP驱动控制装置10一旦从收到的数据包中检测出上述特定编码信息splcd,如果该特定编码信息splcd为对应于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splcd1,即将数据dat保存至由体部BDY的地址信息addrs指定的地址。如果该特定编码信息splcd为对应于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splcd2,上述LCD驱动控制装置即经过信号线19将体部BDY的信息传送给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并将数据dat保存至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中由体部BDY的地址信息addrs指定的地址。当上述DISP驱动控制装置10无法从收到的数据包中检测出上述特定编码信息splcd时,即将数据区域FLDd的信息保存至由地址区域FLDa的地址信息addrs指定的地址内。总之,将头部HDR的地址区域FLDa的信息作为体部BDY的数据dat的地址信息利用。当头部HDR的地址区域FLDa的信息为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的映射地址的一部分时,DISP驱动控制装置10通过信号线19向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传送地址信息addrs。 
对于是否向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传送上述数据包的数据的 控制,可通过图9所示的数据包译码器(PKYDEC)60对头部HDR进行译码,以根据得到的作为译码结果的控制信号Φ对开关61进行切换。符号62所示的电路模块表示作为用于进行DISP 11的显示控制的电路单元的总称的内部电路(ITCCT)。 
在上述头部HDR没有上述特定编码Spldc的数据包包括单存取数据包和多路存取数据包。上述DISP驱动控制装置10接收到上述单存取数据包时,将数据区域FLD的信息dat保存至由地址区域FLDa的地址信息addrs直接指定的地址中。上述DISP驱动控制装置10接收到上述多路存取数据包时,即以地址区域FLDa的地址信息addrs直接指定的地址为基点进行顺序地址递增,将后续的多个数据区域FLFd的信息data中相应的部分顺序保存至递增的各地址中。单存储和多存储的区别,可根据头部的识别信息区域的编码进行,但并不限于此。 
图10的例子中,由数据包PKT1的地址信息addrs1、addrs2、addrs3所指定的地址是非线性,由数据包PKT2的地址信息addrs4、addrs5、addrs6指定的地址是线性的。在如数据包PKT1、PKT2的成对的地址信息addrs和数据dat是在数据区域FLDd中被指定的PKT格式中,无论指定的地址是线性还是非线性,都可以通过多随机存取将数据存储至一个数据包中的指定场所。反之,如数据包PKT3~PKT6所示,在由地址区域FLDa指定地址信息addrs,并在数据区域FLD中包含对应于地址信息addrs的数据的PKT格式中,如果地址为线性,可以通过如PKT6的多路存取数据包将数据存储至指定场所;如果地址为非线性,需要分别发布PKT3~PKT5这样的单存取数据包。 
图11为采用由数据区域FLDd指定成对的地址线性addrs和数据dat的数据包格式进行分别对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和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命令传送的情形的数据包的示例。数据包PKTm为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用的数据包。数据包PKTn为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用的数据包。当采用由地址区域FLDa指定地址信息的命令 格式时,如图12所示,必须根据数据包的寻址方式产生多个数据包。 
图13为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和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的地址映射的一例。显式存储器、命令寄存器以及各种控制寄存器被映射至相应地址。地址0×00000000~0×7FFFFFFF的第一空间为上述单存取或多存取的优选空间,0×80000000~0×FFFFFFFF的第二空间定义为上述多随机存取的优选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各自划分出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用的空间(副LCD区)和DISP驱动控制装置10用的空间(主LCD区)。在第一空间中,在主LCD区和副LCD区的内部,存储器地址等是线性映射的。在第二空间中,在主LCD区和副LCD区的内部,寄存器地址等是非线性映射的。因此,在用于对第二空间的寄存器等设置命令和数据的数据包中,采用以图10的数据包PKT1、PKT2为代表的将地址信息addrs和数据dat成对保存在数据部FLDd中的数据包的形式。对第一空间采用这样的数据包不会造成不便,但对第二空间则不适合采用在地址区域FLDa中设置地址信息的格式的数据包。 
由于体部BDY的数据区域FLDd中包含与地址信息addrs对应的数据dat,即使保持数据或上述数据的译码信息的地址分配不是线性的而是无序的,用一个数据包也可以将这些数据或者数据的译码信息锁存至寄存器和存储器。只需将地址信息addrs和对应的数据dat成对地预先保存在MCU 5内的ROM等的存储器中,视需要可从ROM读出以利用。此时,对于数据包的产生只需由MCU 5获取ROM的地址即可,而无需通过分别获取DISP驱动控制装置10、12的无序的地址来设定头部HDR的地址区域FLDa。据此使得对DISP驱动控制装置10、副LCD驱动控制装置12设定命令和图像数据等操作容易化。 
由于对收取体部BDY的数据dat的DISP驱动控制装置10、副LCD驱动控制装置12可以通过数据包的头部HDR所具有的地址区域FLDa的特定编码信息splcd进行指定,故也可以分别由照DISP驱动控制装置10、副LCD驱动控制装置12对保持命令数据或者命令数据的译码信息等的区域地址各个本地地址区域进行控制。因此,即使在 副SDISP驱动控制装置12以外再增设别的外围电路,对这种外围电路进行命令数据等的设定操作也不复杂。 
以上基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并且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更。 
例如本说明书中的命令不仅仅意味着向命令寄存器设定的指令,也意味着应向端口控制寄存器等控制寄存器设定的控制数据。总之,在DISP驱动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显示数据以外的数据为命令,在更宽的意义上意味着指示动作的指令数据。对于本发明来说,通过DISP驱动控制装置的一个单元的设定模式来选择如图1和图6所示的任何一种应用方式并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信号线18的高速串行接口或者通过信号线19的向外围装置的并行数据传送等。主模块不限定为用于基带处理及应用处理的一个MCU 5。主模块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并可以包括其他电路。本发明不仅限定于移动电话,还可广泛适用于PDA(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数据处理终端,和存储终端等各种冗余终端系统。 

Claims (38)

1.一种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适于与主模块、液晶显示面板和外围装置一起使用,该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包括:
适于与上述主模块直接连接的高速串行接口电路;
适于与上述主模块连接的低速串行接口电路;
驱动电路,基于输入至上述高速串行接口电路或上述低速串行接口电路的信息来产生用于驱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
输出端口,直接耦合至上述外围装置,以便基于输入至上述高速串行接口电路或上述低速串行接口电路的上述信息来控制上述外围装置;
并行接口电路;和
用于接收模式确定信号的多个模式端子,上述模式确定信号用于确定是利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还是上述高速串行接口电路、还是上述并行接口电路来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端口具有端口寄存器和直接耦合至上述外围装置的多个端口端子,
在各上述端口寄存器中设置有用于决定耦合至上述外围装置的上述多个端口端子中的各个端口端子的输出逻辑值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还具有:
用于存储显示数据的显示存储器,
其中,上述驱动电路根据存储在上述显示存储器中的上述显示数据产生用于驱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信号和源极驱动信号。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高速串行接口电路适于与上述主模块直接连接,
上述高速串行接口电路具有用于输入串行数据的差动端子。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在利用上述高速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操作模式下,上述高速串行接口电路允许将上述高速串行接口电路接收到的信息输出至上述驱动电路。
6.一种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适于与主模块、液晶显示面板和外围装置一起使用,该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包括:
适于与上述主模块直接连接的第一串行接口电路;
驱动电路,基于输入至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的信息来产生用于驱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
输出端口,直接耦合至上述外围装置,以便基于输入至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的上述信息来控制上述外围装置。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端口具有端口寄存器和直接耦合至上述外围装置的多个端口端子,
在各上述端口寄存器中设置有用于决定耦合至上述外围装置的上述多个端口端子中的各个端口端子的输出逻辑值的数据。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还具有:
用于存储显示数据的显示存储器,
其中,上述驱动电路根据存储在上述显示存储器中的上述显示数据产生用于驱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信号和源极驱动信号。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适于与上述主模块直接连接,
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具有用于输入串行数据的差动端子。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还具有:
并行接口电路;和
用于接收模式确定信号的多个模式端子,上述模式确定信号用于确定是利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还是上述并行接口电路来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在利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操作模式下,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允许将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接收到的信息输出至上述驱动电路。
12.一种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包括:
可用来与主模块连接的主接口电路;和
基于输入至上述主接口电路的信息产生并输出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
其中,上述主接口电路具有与上述主模块连接的第一串行接口电路和与该第一串行接口电路的通信速度不同的第二串行接口电路,并且
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具有用于输入输出串行数据的差动端子。
13.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还具有用于确定是用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还是用第二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模式端子。
14.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上述主接口电路还具有并行接口电路,和用于确定是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还是用上述第二串行接口电路,和还是用并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模式端子。
15.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在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上述主模块的接口的操作模式下,上述主接口电路允许把由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接收到的信息从上述并行接口电路向外部输出。
16.权利要求15中记载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其中,上述主接口电路还具有能够输出用于指示基于帧同步读取显示数据的定时的帧同步信号的帧同步信号输出端子,
在用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作为与主模块的接口的操作模式下,当把由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从并行接口电路向外部输出时,上述主接口电路允许把外部输入的帧同步信号从上述帧同步信号输出端子向主模块输出。
17.一种移动终端系统,包括: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
主模块;和
连接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上述主模块的多根信号线,
其中,上述信号线的一部分是通过串行接口连接进行信息传送的差动信号线。
18.权利要求17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具有第一壳体和能够通过设置于其间的铰链部的折叠和打开与第一壳体结合的第二壳体,
其中,上述第一壳体具有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由此驱动的液晶显示器,上述第二壳体包括主模块,并且上述多根信号线穿过上述铰链部。
19.权利要求18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作为上述信号线的互连的数目小于等于10。
20.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信号线包含2根电源线、4根串行接口连接用差动信号线、1根复位输入信号线,和1根同步信号线。
21.权利要求18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连接主模块的主接口电路;
基于输入至上述主接口电路的信息产生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驱动信号并输出的驱动电路;和
能够基于输入至上述主接口电路的信息来控制输出信号的逻辑电平的输出端口,
上述主接口电路具有利用上述差动信号线进行串行接口连接的第一串行接口电路。
22.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输出端口包括多个端口端子和端口寄存器,并且
用来决定上述各端口端子的输出逻辑值的数据被设定在上述端口寄存器中。
23.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第一壳体具有与上述输出端口连接的背光控制装置。
24.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第一壳体具有与上述输出端口连接的闪光灯控制装置。
25.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第一壳体具有与上述输出端口连接的LED控制装置。
26.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第一壳体具有与上述输出端口连接的振动器控制装置。
27.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第一壳体具有与上述输出端口连接的副显示屏用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
28.权利要求27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主接口电路具有并行输出电路,该并行输出电路能够把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接收的信息向上述驱动电路输出或者从上述并行输出电路向上述副显示屏用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输出。
29.权利要求28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当上述主接口电路把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接收的信息从上述并行输出电路向上述副显示屏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输出时,从上述输出端口向上述副显示屏用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输出并行接口连接所需的选通信号。
30.权利要求29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上述主接口电路包括能够输出用于指示基于帧同步读取显示数据的定时的帧同步信号的帧同步信号输出端子,允许在能够把上述第一串行接口电路收到的图像信息从并行接口电路向副显示面板用的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输出时,把外部输入的帧同步信号从帧同步输出端子向主模块输出。
31.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主模块;
连接至上述主模块的第一外围装置;和
连接至上述第一外围装置的第二外围装置,
其中,上述主模块利用预定格式的数据包向上述第一外围装置传送信息,
上述数据包中的每一个数据包都包含头部和体部,
上述头部的地址区域能够包含能够指定各个外围装置的特定的编码信息,上述体部的数据区域能够包含对应于地址信息的数据,并且
一旦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检测出上述特定的编码信息,上述第一外围装置即把上述体部的信息保持在外围装置中的与该特定编码信息对应的一个部分,保持上述体部信息的外围装置将数据或上述数据的译码信息保存至由上述体部的地址信息指定的地址处从而进行内部控制。
32.权利要求31中记载的数据处理系统,其中,包含上述特定编码信息的上述头部能够使包含与各项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数据单元的多个数据区域依次紧随其后。
33.权利要求31或32中记载的数据处理系统,其中,当上述第一外围装置未能从接收到的数据包检测出上述特定编码信息时,上述第一外围装置将数据区域的信息保持在由上述地址区域的地址信息所指定的地址。
34.权利要求33中记载的数据处理系统,其中,上述第一外围装置为连接至主液晶显示器的主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上述第二外围装置为连接至副液晶显示器的副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
35.权利要求31中记载的数据处理系统,其中,上述地址信息表示命令地址信息,上述数据表示命令。
36.一种移动终端系统,包括: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和
主模块;
上述主模块利用预定格式的数据包向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传送信息,
上述数据包中的每一个数据包都包含头部和体部,
上述头部的地址区域能够包含特定的编码信息,上述体部的数据区域能够包含对应于命令地址信息的命令数据,
一旦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检测出上述特定编码信息,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即在该特定编码信息后续的由体部的命令地址信息指定的地址处保持命令数据或者命令数据的译码信息从而进行内部控制。
37.权利要求36中记载的移动终端系统,其中,当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未能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检测出上述特定编码信息时,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将数据区域的信息保持在由上述地址区域的地址信息指定的地址处。
38.权利要求37中记载的数据处理系统,其中,在上述头部没有上述特定编码信息的数据包包括单存取数据包和多路存取数据包,
当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接收到上述单存取数据包时,将数据区域的信息保存在由上述地址区域的地址信息直接指定的地址处,当上述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接收到上述多路存取数据包时,即以由上述地址区域的地址信息直接指定的地址为基点进行顺序的地址递增,将后续的多个数据区域的信息顺序保存至递增的相应地址处。
CN2012102916687A 2005-05-30 2006-05-30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Pending CN1028422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56938 2005-05-30
JP2005156938A JP5077977B2 (ja) 2005-05-30 2005-05-30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駆動制御装置及び携帯端末システム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77485A Division CN1873762B (zh) 2005-05-30 2006-05-30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2296A true CN102842296A (zh) 2012-12-26

Family

ID=374627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77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3762B (zh) 2005-05-30 2006-05-30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CN2012102916687A Pending CN102842296A (zh) 2005-05-30 2006-05-30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77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3762B (zh) 2005-05-30 2006-05-30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253683B2 (zh)
JP (1) JP5077977B2 (zh)
KR (3) KR101232564B1 (zh)
CN (2) CN1873762B (zh)
TW (1) TW2007053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2419A (zh) * 2022-04-15 2022-07-29 南京英科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液晶显示面板am模式的背光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0715A (ja) 2006-09-15 2008-03-27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携帯端末システム
JP2008078367A (ja) 2006-09-21 2008-04-0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
JP2008197600A (ja) * 2007-02-16 2008-08-28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US20090309866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ontrolling a mobile telephone responsive to an esd event
US20100077264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Freitas Oscar W Serialization algorithm for functional esd robustness
KR101517082B1 (ko) * 2008-11-10 2015-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BRPI1012944A2 (pt) * 2009-06-10 2018-01-16 Sharp Kk "circuito de unidade de exibição e módulo de placa incluindo o mesmo"
JP2011199572A (ja) * 2010-03-19 2011-10-06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JP2012150152A (ja) * 2011-01-17 2012-08-09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
WO2012165302A1 (ja) * 2011-05-27 2012-1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表示システム
US9076398B2 (en) 2011-10-06 2015-07-07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Display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2113986B1 (ko) * 2012-07-17 2020-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드라이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9135672B2 (en) 2013-05-08 2015-09-15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Display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TWI493537B (zh) * 2013-06-05 2015-07-21 Himax Tech Ltd 顯示系統及其資料傳遞方法
US10026151B2 (en) * 2013-09-27 2018-07-17 Nxp Usa, Inc. Head-up display warping controller
CN103576665B (zh) * 2013-11-26 2015-12-02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Can总线控制系统
CN104146619A (zh) * 2014-03-04 2014-11-19 柯辉华 一种蒸烤炉ptc热敏电阻加热元件
US9413665B2 (en) * 2014-08-20 2016-08-09 Netronome Systems, Inc. CPP bus transaction value having a PAM/LAM selection code field
CN104282286B (zh) * 2014-10-30 2017-03-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根据应用场景调整智能移动终端显示刷新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9272943B (zh) * 2018-10-15 2020-07-10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系统
JP7196994B2 (ja) * 2019-03-20 2022-12-27 株式会社Ihi 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KR102213405B1 (ko) * 2019-08-22 2021-02-08 (주)파인디어칩 사용자 입출력 인터페이스 집적회로
KR20210081865A (ko) * 2019-12-24 2021-07-02 주식회사 실리콘웍스 디스플레이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4322151A1 (en) * 2021-04-08 2024-02-14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2201A2 (en) * 1999-02-26 2000-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345438A (zh) * 1999-11-29 2002-04-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内置ram驱动器及使用它的显示单元和电子仪器
CN1385829A (zh) * 2001-05-11 2002-1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器、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578458A (zh) * 2003-07-29 2005-02-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收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9303B1 (en) * 2001-02-22 2009-02-10 Pryor Timothy R Reconfigurable instrument panels
JPH1145073A (ja) * 1997-07-25 1999-02-16 Hitachi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液晶表示システム
JP3659139B2 (ja) 1999-11-29 2005-06-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Ram内蔵ドライバ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508837B2 (ja) * 1999-12-10 2004-03-2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コントローラ、ビデオ信号伝送方法
EP1148411A3 (en) * 2000-04-21 2005-09-1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gnising user gesture
BRPI0116157B1 (pt) 2000-12-15 2016-07-19 Qualcomm Inc geração e implementação de um protocolo e uma interface de comunicação para transferência de sinal com alta taxa de dados
US6760772B2 (en) 2000-12-15 2004-07-06 Qualcomm, Inc. Generating and implementing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nd interface for high data rate signal transfer
US6784878B2 (en) * 2001-07-04 2004-08-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lat-panel display device
JP4519538B2 (ja) * 2003-06-30 2010-08-0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622863B2 (en) 2003-06-30 2009-11-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US7685328B2 (en) * 2004-09-09 2010-03-23 Stmicroelectronics, Inc. Generic universal serial bus device operable at low and full speed and adapted for use in a smart card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2201A2 (en) * 1999-02-26 2000-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345438A (zh) * 1999-11-29 2002-04-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内置ram驱动器及使用它的显示单元和电子仪器
CN1385829A (zh) * 2001-05-11 2002-1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器、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578458A (zh) * 2003-07-29 2005-02-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收发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2419A (zh) * 2022-04-15 2022-07-29 南京英科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液晶显示面板am模式的背光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67925A1 (en) 2006-11-30
JP5077977B2 (ja) 2012-11-21
KR20060125491A (ko) 2006-12-06
KR20120118453A (ko) 2012-10-26
CN1873762B (zh) 2012-09-05
KR101232564B1 (ko) 2013-02-13
CN1873762A (zh) 2006-12-06
US20130027284A1 (en) 2013-01-31
JP2006330551A (ja) 2006-12-07
KR20120120923A (ko) 2012-11-02
KR101223397B1 (ko) 2013-01-16
US8253683B2 (en) 2012-08-28
TW200705357A (en) 200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3762B (zh) 液晶显示驱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CN100583073C (zh) 半导体器件和数据处理系统
CN101145324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
US20150179129A1 (en) Electronic shelf label having multiple display areas, electronic shelf label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03153137A (ja) ワイヤレスプロジェク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投影方法
CN104243083B (zh)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255448A (zh) 显示装置的控制器及其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196417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JPH0410826A (ja) データの文字列変換表示における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回線モニタ及びその通信システム
CN202033624U (zh)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信息发生器
CN110069368B (zh) 一种lcd测试文件及lcd测试方法
CN201869229U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方式的交互式病房监护系统
CN102183906A (zh)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信息发生器
KR20190101747A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 구동 제어장치
Gadre et al. Serial Communication: SPI and I2C
KR940008710B1 (ko) 조작판넬의 메시지 표시 제어방법
CN109819191A (zh) 一种mipi c-phy信号发生器及其信号发生方法
CN101211549A (zh) 应用于异步显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的电子系统
JPS6329860A (ja) メモリカ−ド処理方法
JPH03127203A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の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