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4518B - 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4518B
CN102824518B CN201210360517.2A CN201210360517A CN102824518B CN 102824518 B CN102824518 B CN 102824518B CN 201210360517 A CN201210360517 A CN 201210360517A CN 102824518 B CN102824518 B CN 1028245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ethanol
concentrated
treatment
fungal inf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05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4518A (zh
Inventor
熊富良
张琼光
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ongji Zhongwei Medic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WUHAN JIAN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WUHAN JIAN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605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45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4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4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4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4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该中药由地锦草、诃子肉、毛诃子肉、司卡摩尼亚酯、芦荟、西青果为原料制成,制备方法包括乙醇回流醇提取、水煎煮提取、醇沉、药材粉碎、制剂成型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在药材提取后增加醇沉工艺,除去了浸膏中的部分无效物质,富集了有效物质,从而减少了服用剂量。本发明可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任何一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外用剂型,同时还具有疗效确切,吸收效果好、起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可将真菌感染性疾病分为四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包括手癣、体癣、足癣、皮炎、痤疮等,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包括花斑癣、银屑病、疱疹等。
目前抗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和激素,抗生素类有达克宁霜、派瑞松乳膏、美克乳膏、采乐等,激素有肤轻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等,这些药物均为外用,内服药物有兰美抒、氟康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药分册》第124页公开了一种具有消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功能,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疾病的一种中药,药品名为百癣夏塔热片,标准号为WS3-BW-0124-98,该药由地锦草、诃子肉、毛诃子肉、司卡摩尼亚脂、芦荟、西青果六味制成,剂型为片剂,规格为0.3g,每次的服用剂量为3~5片。
该药的制备方法是:将地锦草加4倍量的70%乙醇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药渣与诃子肉、毛诃子肉、西青果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合并两种浓缩液,再继续浓缩至原药材量1∶1的稠膏;取芦荟、司卡摩尼亚酯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合,加辅料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本品具有以下缺点:1、每次的服用剂量大;2、生药粉末粒径大,吸收效果不好;3、不能外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该中药是通过对百癣夏塔热片的工艺进行改进得到的。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百癣夏塔热片服药剂量大,吸收效果差等缺陷。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原百癣夏塔热片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改进:
1、对水提煎煮工艺增加了醇沉精制的步骤,除去了浸膏中的部分无效物质,富集了有效物质,从而减少了服用剂量。醇沉法是中药提取分离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用于除去中药提取物中的多糖、鞣质、蛋白质等成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多糖、鞣质、蛋白质都是无效成份,有些种类的多糖、蛋白质甚至是能直接发挥药效作用的目标提取成份;另外,如果醇沉方法选择不当,也会部分除去提取物中的其它有效成份如黄酮类、甙类等,从而降低药物疗效。因此醇沉法的应用要根据具体品种来确定。
影响醇沉工艺效果的参数主要是乙醇浓度、醇沉时间、浸膏的相对密度等,特别是乙醇浓度。这些参数的获得不仅需要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还需要查阅大量文献,综合应用单因素试验法、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的检测分析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正确合理的数理学统计分析,还需要利用药效学、毒理学试验方法及临床试验对结果进行验证,因此不是通过有限次数的试验得到的。另外,由于研究条件和方法所限制,得到的研究结果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众所周知,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每一个工艺参数特别是提取精制的参数不同,所得到的药物成分就不可能相同,由此所产生效果也不同,而本发明确定的醇沉参数不仅能最大程度地去除无效成份,还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有效成份,因此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醇沉工艺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
本发明确定的醇沉参数是:浸膏相对密度为1.20(50-60℃测),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0-60%,静置时间为24小时。
本发明优选的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5%。
2、规定了药材粉末的粒径,在本发明规定的粒径范围内,生药粉末的吸收效果最好,特别是透皮吸收的效果最好。
本发明优选的芦荟、司卡摩尼亚酯细粉的粒径为小于150μm。
本发明最佳的芦荟、司卡摩尼亚酯细粉的粒径为小于80μm。
3、对本发明的剂型进行了优选
理论上,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上使用的任何一种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丸剂、糖浆剂等口服剂型和软膏剂、乳剂、凝胶剂等外用剂型。当然,要制成适当的剂型,除了要有本发明所述的原料外,还必须包括辅料。所述辅料可以是蔗糖、淀粉、糊精、硬脂酸镁、山梨醇、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聚维酮、卡波姆、水等这些药物制剂常规辅料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具体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辅料应根据所需要制成的剂型来确定。由于根据剂型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辅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能掌握的技术,因此本发明没有将制备药物所需的辅料纳入到本次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片剂和外用剂型,进一步优选的是凝胶剂。外用剂型由于是局部发挥作用,因此用药更具有针对性,特别适合真菌感染性疾病如手足癣、皮炎、座疮等,对花斑癣、银屑病、疱疹等疾病也有改善症状的作用。而且,外用剂型还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可长期用药。本发明克服了药物透皮吸收效果差的技术障碍,制成的外用剂型吸收快,血药浓度高。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用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为:
地锦草        180份     诃子肉 30份    毛诃子肉 30份
司卡摩尼亚酯   15份     芦  荟 42份    西青果   30份,
制备方法为:将地锦草加4倍量的70%乙醇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药渣与诃子肉、毛诃子肉、西青果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50-60℃测相对密度为1.20,加入乙醇,使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达50-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合并两种浓缩液,再继续浓缩至50-60℃测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取芦荟、司卡摩尼亚酯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合,加辅料适量,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本发明具有疗效确切,服用剂量小,吸收效果好、起效快、副作用少等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不同醇沉浓度的提取物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1、提取物的制备
地锦草       1800g    诃子肉 300g  毛诃子肉 300g
司卡摩尼亚酯  150g    芦  荟 420g  西青果   300g,
(1)地锦草、诃子肉、毛诃子肉、西青果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60℃测)的浸膏;
(2)将上述浸膏平均分为6份,加入无水乙醇,使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45%、50%、55%、60%、65%、7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50-60℃测)的浸膏,干燥成干膏,得样品1-6。
2、试验方法
根据NCCLS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样品1-6对常见的几种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
2.1样品稀释液的制备
将样品1-6分别用RPMI-1640培养基倍比稀释,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2048,1024,512,256,128,64,32,16,8,4μg/ml;称取盐酸特比奈芬8mg,用1ml DMSO溶解,制成浓度为8000ml的储备液,储备液用RPMI-1640培养基倍比稀释成2倍终浓度,由高向低依次为:0.16,0.08,0.04,0.02,0.01,0.005,0.0025,0.00125,0.000625,0.0003125μg/ml。
2.2菌接种液的制备
将受试的皮肤癣菌接种于马铃薯培养基(PDA)上,26℃培养7-14d后,吸取灭菌的0.85%NaCl溶液2ml冲洗菌落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将含有菌丝和孢子的冲洗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记数,浓度应在0.4×106~5×106cFu/ml之间,再用RPM1-1640液基稀释50倍至2倍终浓度。
将受试的念珠菌接种于PDA上,36℃培养48h挑取菌落,加入2ml无菌的0.85%的NaCl溶液中,用0.5#McFarland standard比浊管比浊,用RPMI-1640液基稀释100倍后再稀释20倍至2倍终浓度。
2.3接种
将100μl的2倍终浓度的药液,第1孔为生长对照孔(仅加菌悬液和RPMI-1640培养基各100μl,不加药物),由第2孔至第11孔分别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加入无菌96孔细胞培养板中,第12孔为空白对照孔(真菌、药物都不加,只加RPMI-1640培养基200)。将调好的菌接种液100μl,分别加入相应的微孔内,这将使每一梯度的抗真菌药物和菌接种液(2倍终浓度)分别被1∶1稀释到终浓度。
2.4结果的判定
皮肤癣菌,26℃孵育7-14d读结果。念珠菌,36℃孵育48h读结果。读取MIC值时,应在不搅动的情况下与对照孔按下列标准比较:0:肉眼清晰;1:略模糊(80%受抑制);2:浊度显著降低(50%受抑制);3:浊度轻度减低;4:浊度未减低。本试验药物取1:略模糊(80%受抑制)为判定终点或2:浊度显著减低(50%受抑制)为判定终点。
3、试验结果
表1不同醇沉浓度提取物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μg/ml)
Figure BSA00000782371000051
结果显示,各提取物对四种皮肤癣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强度最大的是55%醇沉提取物,其次是50%和60%,醇沉浓度继续增加或减少,都会使抑菌强度降低。
通过上述试验,最终确定的醇沉工艺是:将地锦草回流提取后的药渣与诃子肉、毛诃子肉、西青果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60℃测),加入乙醇,使乙醇的重量浓度为50-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
最佳的乙醇浓度为55%。
试验过程中,我们还对样品1-6的干膏质量和有效成份(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未醇沉制得的干膏为对照,具体方法是:将待测样品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地锦草药材中黄酮类成分,再以溶剂萃取、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总黄酮粗品,以槲皮素为对照,根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干膏中的总黄酮浓度,最后根据干膏量和总黄酮浓度计算总黄酮量。结果见表2。
 干膏量(g)   总黄酮浓度(%)  总黄酮量(g)
  未醇沉的干膏(对照)  125.1   15.6  19.5
  45%乙醇醇沉的干膏  108.6   17.1  18.6
  50%乙醇醇沉的干膏  92.5   19.4  17.9
  55%乙醇醇沉的干膏  85.2   20.7  17.6
  60%乙醇醇沉的干膏  78.0   21.9  17.1
  65%乙醇醇沉的干膏  72.2   23.2  16.7
  70%乙醇醇沉的干膏  56.7   26.1  14.8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乙醇浓度越高,干膏中总黄酮的浓度越高,但是总黄酮量越少,说明乙醇浓度的增加会加大总黄酮的损失,使更多的总黄酮被沉淀下去。醇沉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干膏量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份,综合分析后,确定乙醇浓度在50-60%最好,55%最佳,以上结果与体外抗真菌试验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凝胶剂,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地锦草       180g    诃子肉 30g  毛诃子肉 30g
司卡摩尼亚酯  15g    芦  荟 42g  西青果   30g,
所述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而成的:
将地锦草加4倍量的70%乙醇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药渣与诃子肉、毛诃子肉、西青果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60℃测),加入乙醇,使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达55%,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合并两种浓缩液,再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60℃测)的稠膏;取芦荟、司卡摩尼亚酯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合,溶于500ml纯水中,得药物溶液;另取丙二醇100ml,卡波姆10g,三乙醇胺15g,纯水500ml,将卡波姆加入纯水中使溶胀后,加入丙二醇搅匀,缓慢加入三乙醇胺,边加边搅拌得透明状凝胶基质,与药物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细粉粒径的优选及药物透皮吸收试验:
药物经皮吸收的前提是药物能穿透皮肤,而对大多数药物来说,粒径越小,越容易穿透皮肤屏障,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本发明采用离体透皮试验考察粒径对经皮吸收效果的影响。
1、样品制备
取司卡摩尼亚酯150g、芦荟420g,用气流超微粉碎机组粉碎,分别用80目(180μm)、100目(150μm)、180目(80μm)、200目(75μm)过筛,收集能通过的细粉。
2、试验方法及结果
采用Franz装置(接受池体积7.0ml,接受池有效接触面积2.8cm2),固定装置,将50%乙醇生理盐水加人接受池。取离体大鼠皮,将真皮层一侧面向接受池,确保无起泡存在,剪去多余皮肤,将各细粉涂于离体鼠皮角质层一侧,用塑料薄膜密封。水浴恒温至(37士1)℃,电磁恒速搅拌(600rpm),分别于2,4,6,8,12h取样,每次取5ml,再立即补充5ml接受液。样品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20ml进样,测定芦荟苷的含量,并计算出各时间点累计透过量(Q),以Q-t作线性回归,直线的斜率即为透皮速率(μg.cm-2.h-1),结果见下表。
表12-22促渗剂对药物渗透速率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782371000071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通过超微粉碎的方式减小药物粒径能够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特别是粒径小于80μm前透皮吸收速率提高非常显著,同时考虑到粒径越小,过筛越难,粉碎时间越长,因此将粒径控制在小于80μm效果最好。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片剂,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地锦草       180份    诃子肉 30份    毛诃子肉 30份
司卡摩尼亚酯  15份    芦  荟 42份    西青果   30份,
制备方法为:将地锦草加4倍量的70%乙醇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药渣与诃子肉、毛诃子肉、西青果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60℃测),加入乙醇,使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达50-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合并两种浓缩液,再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60℃测)的稠膏;取芦荟、司卡摩尼亚酯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合,加微晶纤维素、糖浆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
本品片芯为0.3g,每次的服用剂量为2-3片,一日3次。而原百癣夏塔热片的每次服用剂量为3-5片,本发明制得的中药能明显减少服用剂量,提高患者用药顺应性。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胶囊剂,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所不同的是加入的辅料为糖粉和淀粉,干燥后是用胶囊填充而不是压片。本品规格是每粒装0.3g,每次的服用剂量为2-3粒。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地锦草       180份    诃子肉 30份    毛诃子肉 30份
司卡摩尼亚脂  15份    芦  荟 42份    西青果   30份,
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而成的:
将地锦草加4倍量的70%乙醇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药渣与诃子肉、毛诃子肉、西青果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50-60℃测相对密度为1.20,加入乙醇,使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达50-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合并两种浓缩液,再继续浓缩至50-60℃测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取芦荟、司卡摩尼亚脂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合,加辅料适量,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加入乙醇,使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达5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粉的粒径为小于150μ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粉的粒径为小于80μm。
5.如权利要求1、2、4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为片剂或外用剂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剂型为凝胶剂。
7.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所用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为:
地锦草       180份    诃子肉 30份    毛诃子肉 30份
司卡摩尼亚脂  15份    芦  荟 42份    西青果   30份,
其特征在于:将地锦草加4倍量的70%乙醇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药渣与诃子肉、毛诃子肉、西青果混合加水煎煮 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50-60℃测相对密度为1.20,加入乙醇,使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达50-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合并两种浓缩液,再继续浓缩至50-60℃测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取芦荟、司卡摩尼亚脂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合,加辅料适量,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乙醇,使乙醇的重量百分含量达55%。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粉的粒径为小于80μm。
10.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为片剂或外用剂型。 
CN201210360517.2A 2012-09-21 2012-09-21 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 Active CN102824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0517.2A CN102824518B (zh) 2012-09-21 2012-09-21 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0517.2A CN102824518B (zh) 2012-09-21 2012-09-21 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4518A CN102824518A (zh) 2012-12-19
CN102824518B true CN102824518B (zh) 2014-02-26

Family

ID=47327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0517.2A Active CN102824518B (zh) 2012-09-21 2012-09-21 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245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199A (zh) * 2016-10-02 2016-11-30 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一种治疗手足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1484A (zh) * 2019-11-07 2020-02-18 朱德胜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0107A (zh) * 2002-07-11 2003-04-16 哈木拉提·吾甫尔 夏塔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615959A (zh) * 2004-09-30 2005-05-18 贵阳济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药胶囊制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0107A (zh) * 2002-07-11 2003-04-16 哈木拉提·吾甫尔 夏塔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615959A (zh) * 2004-09-30 2005-05-18 贵阳济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药胶囊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百癣夏塔热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1999,第124页. *
吴韬等.百癣夏塔热片成型工艺研究.《中草药》.2007,第38卷(第11期),第1666-1667页.
百癣夏塔热片成型工艺研究;吴韬等;《中草药》;20071112;第38卷(第11期);第1666-166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4518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6296B (zh) 紫珠总苷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872106A (zh) 山香圆叶在治疗病毒性感冒疾病中的应用
CN101161251A (zh) 续断总皂苷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06039050A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玉米须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95520B (zh)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2526219B (zh) 热淋清颗粒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781355B (zh) 柠檬苦素的制备方法及组合物和其应用
CN101590086B (zh) 一种预知子提取物及其制剂与用途
CN102824518B (zh) 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
CN102935100A (zh) 一种大花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972385A (zh) 虎眼万年青总黄酮的制备方法及在抗肿瘤和抗炎止痛药物中的应用
CN102258742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5767A (zh) 具有抗淋球菌作用的热淋清颗粒原料头花蓼提取物
CN103479711B (zh) 杜仲木脂素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肾间质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CN103356812B (zh) 一种了哥王颗粒
CN1810265A (zh) 治疗便秘的番泻总苷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
CN1296036C (zh) 一种复方苦参冻干粉针剂
CN101380356B (zh) 藏药独一味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用途
CN103446220B (zh) 青蒿雷公藤药对组合药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432362B (zh) 一种镇痛抗炎消肿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应用
CN103356813B (zh) 一种了哥王胶囊
CN114767695B (zh) 水葱内酯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CN101874840A (zh) 巴戟天属植物总多糖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998316A (zh) 一种用于治疗变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67783B (zh) 麦冬提取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Pengcheng international A2102 1 No. 430079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Hongshan District Luoyu Road

Patentee after: WUHAN JIANHENG PHARMACEUTICAL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Pengcheng international A2102 1 No. 430079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Hongshan District Luoyu Road

Patentee before: WUHAN JIANHENG PHARMACEUTIC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Wuhan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9

Address after: 430000 No.5 Fengting lan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JIANMIN ZHONGWEI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Pengcheng international A2102 1 No. 430079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Hongshan District Luoyu Road

Co-patentee before: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S Corp.,Ltd.

Patentee before: WUHAN JIANHENG PHARMACEUT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5 Fengting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430000

Patentee after: Wuhan Tongji Zhongwei Medic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5 Fengting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430000

Patentee before: WUHAN JIANMIN ZHONGWEI PHARMACEUTIC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