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2737B -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2737B
CN102822737B CN201180015062.4A CN201180015062A CN102822737B CN 102822737 B CN102822737 B CN 102822737B CN 201180015062 A CN201180015062 A CN 201180015062A CN 102822737 B CN102822737 B CN 102822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urtain
rear curtain
front curtai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50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2737A (zh
Inventor
中野洋一
田中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Sports Life KK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Preci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Precision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Preci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22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2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7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03B9/40Double plate
    • G03B9/42Double plate with adjustable slot; with mechanism controlling relative movement of plates to form slot

Abstract

一种焦平面快门配有:后幕帘杆,其能驱动后幕帘;第一杆,其能驱动前幕帘;第二杆,其与第一杆设置在相同轴上,并具有接合部,接合部与第一杆抵接以能向第一杆施加推力从而前幕帘打开开口;自保持式螺线管,其能在未被通电的状态下保持第一杆,使得前幕帘处于开口打开的状态;前幕帘电磁体和后幕帘电磁体,它们借助通电能分别保持第二杆和后幕帘杆;设定杆,其进行设定,使得第二杆和后幕帘杆分别抵接前幕帘电磁体和后幕帘电磁体。焦平面快门能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在第一模式中,第二杆和后幕帘杆被设定成前幕帘和后幕帘打开开口的状态,在第二模式中,第二杆和后幕帘杆被设定成前幕帘关闭开口并且后幕帘打开开口的状态。

Description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焦平面快门,该焦平面快门配有:前幕帘电磁体;后幕帘电磁体;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在非通电状态下保持打开以及关闭前幕帘的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04-31758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致动器包括定子、线圈和转子。因此提供这种致动器增加了焦平面快门自身的尺寸。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其尺寸增加的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焦平面快门来实现,所述焦平面快门包括:板,所述板包括开口;前幕帘和后幕帘,所述前幕帘和后幕帘能够打开以及关闭所述开口;后幕帘杆,所述后幕帘杆能够驱动所述后幕帘;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被连接到所述前幕帘并且能够驱动所述前幕帘;第二杆,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杆同轴地设置,所述第二杆具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杆抵接以推动所述第一杆从而使所述前幕帘打开所述开口;自保持式螺线管,在所述自保持式螺线管未被通电的状态下,所述自保持式螺线管能够保持所述第一杆,使得所述前幕帘打开所述开口;前幕帘电磁体以及后幕帘电磁体,在所述前幕帘电磁体以及后幕帘电磁体被通电的状态下,所述前幕帘电磁体以及后幕帘电磁体能够分别保持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以及设定杆,所述设定杆设定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使得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分别抵接所述前幕帘电磁体以及后幕帘电磁体,其中,选择性地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被设定成所述前幕帘和所述后幕帘打开所述开口的状态,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被设定成所述前幕帘关闭所述开口并且所述后幕帘打开所述开口的状态。
借助这种结构,采用自保持式螺线管而不是具有转子的致动器,因此抑制焦平面快门的尺寸增加。
上述目的还通过包括上述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装置来实现。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抑制其尺寸增加的焦平面快门以及光学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焦平面快门的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杆和第二杆周围的放大图;
图3是第一杆和第二杆周围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一杆和第二杆周围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一杆和第二杆周围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6是处于第一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时序图;
图7是处于第一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8是处于第一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杆和第二杆周围的放大图;
图10是处于第一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第一杆和第二杆周围的放大图;
图12是处于第一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3是处于第一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4是处于第二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时序图;
图15是处于第二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6是处于第二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7是处于第二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操作的说明图;以及
图18是处于第二模式的焦平面快门的操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焦平面快门的前视图。如图1所示,焦平面快门1包括:板10;前幕帘20a;后幕帘20b;臂31a和31b;第一杆40;第二杆50;后幕帘驱动杆60;前幕帘电磁体(在下文中被称为电磁体)70a;后幕帘电磁体(在下文中被称为电磁体)70b;自保持式螺线管(在下文中被称为螺线管)80;以及设定杆90。板10由合成树脂制成。板10包括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11。
前幕帘20a包括四个幕帘,但是在附图中仅示出了单个幕帘21a。类似地,后幕帘20b包括四个幕帘,但是在附图中仅示出了单个幕帘21b。此外,前幕帘20a和后幕帘20b均可包括五个、三个或两个幕帘。图1示出了处于重叠状态的前幕帘20a以及处于展开状态的后幕帘20b。在图1中,前幕帘20a从开口11退回以打开该开口11,并且后幕帘20a关闭该开口11。
如图1所示,前幕帘20a被联接到两个臂,但是在附图中仅示出单个臂31a。类似地,后幕帘20b被联接到两个臂,但是在附图中仅示出单个臂31b。这些臂31a和31b均由板10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
如图1所示,在板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臂31a的第一杆40;第二杆50;以及用于驱动臂31b的后幕帘驱动杆60。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将在后文被描述。后幕帘驱动杆60包括管部65。管部65以可旋转的方式装配到形成在板10上的心轴部15b上。因此,后幕帘驱动杆60由板10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预定范围内。后幕帘驱动杆60设置有驱动销63。板10配置有用于允许驱动销63运动的逃逸槽13b。所述逃逸槽13b具有弧形形状。驱动销63装配到臂31b的装配孔中。后幕帘驱动杆60的摆动使得臂31b摆动,由此后幕帘20b移动。
后幕帘驱动杆60保持可动铁片67。后幕帘驱动杆60能够在可动铁片67抵接电磁体70b的位置与可动铁片67从电磁体70b退回的位置之间摆动。未示出的偏压弹簧装配在管部65周围。偏压弹簧将后幕帘驱动杆60沿以使得可动铁片67远离电磁体70b移动这样的方向偏压。也就是说,偏压弹簧偏压后幕帘驱动杆60,使得后幕帘20b关闭开口11。
电磁体70b在被通电时能够吸引可动铁片67。电磁体70b包括:铁心71b;以及线圈,所述线圈围绕铁心71b缠绕以励磁该铁心71b。在附图中,仅示出了铁心71b。线圈的通电在铁心71b中产生磁吸力,且因此铁心71b能够吸引可动铁片67。在可动铁片67抵接铁心71b的状态下,后幕帘20b打开开口11。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周围的放大图。图3和图4是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周围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周围的构造的侧视图。此外,在图2至图4中,第一杆40以阴影线示出。
第一杆40包括装配到臂31a中的驱动销43。板10形成有逃逸槽13a,该逃逸槽具有圆弧形状并且用于允许驱动销43逃逸。第一杆40形成有孔45,设置在板10中的心轴部15a穿过该孔45。因此,第一杆40以可旋转的方式装配在心轴部15a上。第一杆40保持可动铁片47。
弹簧S1具有线圈形状。弹簧S1的一端S11与形成在板10上的接合部18接合。弹簧S1的另一端S12弯曲以与第一杆40接合,如图2和图5所示。弹簧S1逆时针偏压第一杆40。换句话说,弹簧S1偏压第一杆40,使得前幕帘20a关闭开口11。弹簧S1对应于第一偏压构件。第一杆40包括径向向外突出的接合部48。
第二杆50与第一杆40同轴地设置。具体地,第二杆50以可旋转的方式装配在公共心轴部15a上,第一杆40以可旋转的方式装配在该公共心轴部15a上。第二杆50包括管部55,该管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装配在心轴部15a上。心轴部15a装配在第一杆40的孔45中以及第二杆50的管部55中,使得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彼此同轴地设置。第二杆50保持可动铁片57。弹簧S2围绕管部55设置。弹簧S2具有线圈形状。弹簧S2的线径比弹簧S1的线径更大,并且弹簧S2的总长度比弹簧S1的总长度更长。在各弹簧S1和S2的变形量相同的情况下,弹簧S2的弹性恢复力大于弹簧S1的弹性恢复力。
弹簧S2的一端S21与图5所示的棘轮100a接合。棘轮100a以可旋转的方式装配在心轴部15a上。棘轮100a在其外周形成有多个齿部。此外,保持板110配置有接合爪,该接合爪能够与齿部接合。接合爪与棘轮100a的齿部的接合防止棘轮100a借助弹簧S2的偏压力而旋转。也就是说,接合爪固定该棘轮100a。另一端S22如图2所示与第二杆50接合。弹簧S2顺时针偏压第二杆50。棘轮100a的旋转量的调节调节了弹簧S2的偏压力。弹簧S2对应于第二偏压构件。
第二杆50形成有接合部58,该接合部能够抵接第一杆40的接合部48。当在接合部48和接合部58彼此抵接的情况下第二杆50顺时针旋转时,第一杆40与第二杆50一起顺时针旋转。同样,对于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第二杆50相对于第一杆40逆时针旋转,使得接合部48和接合部58彼此移开。
电磁体70a具有与电磁体70b大致相同的构造,并且包括:铁心71a;以及线圈,所述线圈围绕铁心71a缠绕以励磁该铁心71a。在附图中,省除了对线圈的描述。铁心71a具有大致横向U形。当围绕铁心71a缠绕的线圈被通电时,铁心71a能够吸引第二杆50的可动铁片57。
螺线管80在未通电时能够吸引第一杆40的可动铁片47。螺线管80包括:磁轭81,该磁轭在从其侧面看时具有大致横向U形;永磁体85,该永磁体被组装到磁轭81中;以及未示出的线圈,所述线圈围绕磁轭81缠绕。由于磁轭81组装有永磁体85,因此磁轭81通过永磁体85的影响而被赋予极性。因此,螺线管80在未通电时能够吸引第一杆40的可动铁片47。同样,当围绕螺线管80的磁轭81缠绕的线圈被通电并且因此磁轭81被励磁以便抵消由永磁体85的影响产生的极性时,磁轭81和可动铁片47之间的磁吸力减少。因此,当在第一杆40的可动铁片47抵接磁轭81的情况下螺线管80的线圈通电时,施加在磁轭81和可动铁片47之间的磁吸力小于弹簧S1的偏压力,从而第一杆40借助弹簧S1的偏压力而逆时针旋转,并且从螺线管80退回。
接下来,将描述设定杆90。设定杆90被提供为用于设定第二杆50以及后幕帘驱动杆60,使得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分别抵接电磁体70a和70b。设定杆90由板1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设定杆90包括被推部93,该被推部由设置在相机侧的加装构件推动。该设定杆90包括推动部94和96。被推部93以及推动部94和96从设定杆90的旋转中心向外突出。如图1所示,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分别包括辊54和64。
被推部93由相机侧的加装构件推动,使得设定杆90顺时针旋转。与此响应,推动部94和96分别抵接辊54和64,以逆时针移动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这允许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分别抵接电磁体70a和70b。此外,设定杆90附接有复位弹簧(未示出),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设定杆90返回到初始位置。该复位弹簧逆时针偏压设定杆90。图1所述的设定杆90位于初始位置。板10配置有用于将设定杆90定位在初始位置的定位部,该设定杆由复位弹簧逆时针偏压。
接下来,将描述焦平面快门1的操作。焦平面快门1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在第一模式中,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被设定成前幕帘20a和后幕帘20b打开开口11的状态。在第二模式中,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被设定成前幕帘关闭开口11并且后幕帘20b打开开口11的状态。首先,将描述处于第一模式的焦平面快门1的操作。
将参考图1以及图6至图13来描述第一模式。图6是处于第一模式的焦平面快门1的时序图。图1示出了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中,第一杆40的可动铁片47由螺线管80保持,前幕帘20a从开口11退回以打开该开口11,并且后幕帘20b关闭该开口11。当设定杆90从初始状态顺时针旋转时,设定杆90的推动部94和96分别抵接第二杆50的辊54以及后幕帘驱动杆60的辊64,以使得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逆时针旋转,如图7所示。如图8所示,设定杆90使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逆时针旋转,直到第二杆50的可动铁片57抵接电磁体70a以及后幕帘驱动杆60的可动铁片67抵接电磁体70b。
此时,第二杆50逆时针旋转,其中螺线管80吸引并且保持第一杆40的可动铁片47。因此,如图8所示,后幕帘20b从开口11退回以打开开口11,同时前幕帘20a打开该开口11。以这种方式,完成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的设定。图9是处于第一模式的设定状态下的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周围的放大图。以这种方式,可动铁片57抵接电磁体70a,而可动铁片47抵接螺线管80。图1以及图7至图9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6中所示的时序图的第一状态。
在该状态下,相机的释放按钮被压下,使得螺线管80的线圈通电。因此,施加在磁轭81和可动铁片47之间的磁吸力小于弹簧S1的偏压力,使得第一杆40借助弹簧S1的偏压力而逆时针旋转,如图10所示。因此,前幕帘20a关闭开口11。图11是图10所示的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周围的放大图。如图11所示,接合部48和58彼此抵接。图10和图11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6中所示的时序图的第二状态。
接下来,电磁体70a和70b被通电。因此,可动铁片57和67能分别吸引电磁体70a和70b,并且因此将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保持在图10所示的状态。接下来,如图12所示,相机侧的推动设定杆90的加装构件从设定杆90退回,并且因此设定杆90借助复位弹簧的偏压力逆时针旋转并且返回至初始位置。因此,推动部94和96分别从辊54和64退回。图12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6中所示的时序图的第三状态。
接下来,切断电磁体70a的通电,使得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一起顺时针旋转。前幕帘20a从开口11退回以打开开口11。第一杆40和第二杆50借助弹簧S2的偏压力而顺时针旋转。此外,弹簧S2仅在第二杆50上施加力。然而,由于第一杆40的接合部48和第二杆50的接合部58如图11所示彼此接合,因此第二杆50顺时针旋转,从而接合部58顺时针旋转并且顺时针推动接合部48。因此,第一杆40与第二杆50一起顺时针旋转。图13示出了露出状态。图13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6中所示的时序图的第四状态。
另外,此时,第一杆40的可动铁片47抵接螺线管80的磁轭81。当螺线管80未通电时,在可动铁片47和螺线管80的磁轭81之间施加磁吸力。因此,当可动铁片47抵接磁轭81时,抑制第一杆40弹回。这能够防止由第一杆40弹回引起的前幕帘20a部分地关闭开口11。因此,可以抑制由第一杆40的弹回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接下来,切断电磁体70b的通电,后幕帘驱动杆60由未示出的弹簧顺时针旋转,并且因此后幕帘20b关闭开口11。因此,焦平面快门1的状态返回至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由此,在第一模式下执行露出操作。
如上所述,在第一模式中,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被设定成开口11打开的状态。因此,例如,在以将来自图像拾取元件的输出实时显示在液晶监视器等上的实时取景模式照相的情况下,第一模式是合适的。
接下来,将参考图1以及图14至图18来描述第二模式。图14是处于第二模式的焦平面快门1的时序图。从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围绕螺线管80的磁轭81缠绕的线圈被通电,以抵消由永磁体85在磁轭81中产生的极性。这减少了在螺线管80的磁轭81和第一杆40的可动铁片47之间施加的磁吸力。在该状态下,设定杆90借助相机侧的加装构件而顺时针旋转,使得设定杆90的推动部94和96分别抵接辊54和64,以使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逆时针旋转,如图15所示。此时,施加在磁轭81和可动铁片47之间的磁吸力减少,从而第一杆40与第二杆50一起借助弹簧S1的偏压力而逆时针旋转。
因此,如图16所示,可动铁片57和67分别抵接铁心71a和71b。由于第一杆40随同第二杆50逆时针旋转,因此前幕帘20a关闭开口11,并且后幕帘20b打开开口11。这样,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被设定成前幕帘20a关闭开口11并且后幕帘20b打开开口11的状态。图1、图15和图16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14中所示的时序图的第一状态。此外,图16与图10相同。
接下来,当从压下释放按钮的时刻经过预定时段之后,电磁体70a和70b通电,因此可动铁片57和67分别吸引铁心71a和71b(对应于图14中所示的时序图的第二状态的状态)。接下来,如图17所示,相机侧的加装构件从设定杆90退回,并且设定杆90借助未示出的复位弹簧的偏压力而逆时针旋转,并且返回到初始位置。图17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14中所示的时序图的第三状态。此外,图17与图12相同。
接下来,切断电磁体70a的通电,以减小施加在铁心71a和可动铁片57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第二杆50借助弹簧S2的偏压力而顺时针旋转,如图18所示。另外,此时,第一杆40也随同第二杆50而顺时针旋转。因此,前幕帘20a从开口11退回,以打开该开口11。图18中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14中所示的时序图的第四状态。此外,图18与图13相同。
接下来,切断电磁体70b的通电,使得后幕帘驱动杆60顺时针旋转,并且因此后幕帘20b关闭开口11。焦平面快门1的状态返回至图1所述的初始状态。以这种方式在第二模式下执行露出操作。
如上所述,在第二模式中,第二杆50和后幕帘驱动杆60被设定在开口11关闭的状态。因此,例如,在连续摄影的情况下,几乎不必要将来自图像拾取元件的输出在每次摄影时显示在液晶监视器等上。因此,第二模式适于连续摄影。
同样,在第一模式中,如图6所示,前幕帘20a在开口11打开的设定状态下开始移动,使得开口11关闭。之后,前幕帘20a从开口11退回以打开该开口11。接下来,后幕帘20b关闭该开口11。以这种方式,采集照片。然而,在第二模式中,如图6所示,前幕帘20a在该前幕帘20a关闭开口11的设定状态下开始退回,使得开口11打开。接下来,后幕帘20b关闭该开口11。以这种方式,采集照片。因此,在第一模式中,与第二模式相比,前幕帘20a在完成设定之后必须关闭开口11。鉴于此,在连续摄影的情况下,在第二模式中在预定时段能够采集的照片的数量与第一模式中的相比更多。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焦平面快门1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借助控制螺线管80的通电而能够被选择性地切换。因此,可以借助使用单个焦平面快门来选择适用于摄影方式的模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焦平面快门1采用螺线管80。例如,能够想到采用包括定子、线圈和转子的致动器来取代螺线管80。然而,如果使用这种致动器,那么装置的总尺寸增加。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焦平面快门1采用螺线管80,当螺线管80未通电时,该螺线管能够吸引并保持第一杆40,由此抑制装置的总尺寸增加。
此外,如果采用包括转子的致动器,那么转子的旋转扭矩基于该转子的位置而极大地波动。鉴于此,转子的旋转扭矩的波动可能增加由该转子移动的幕帘的移动速度的波动程度,因此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40由弹簧S2的偏压力移动,使得移动速度大致恒定。因此,前幕帘20a的移动速度是恒定的。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焦平面快门1中,对图像质量几乎无影响。
此外,如果采用这种制动器,那么在每次使转子旋转时就必须使线圈通电,这是因为转子借助线圈来旋转。因此,功耗可能增加。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焦平面快门中,螺线管80在未通电时能够吸引并保持第一杆40。螺线管80仅在使第一杆40从螺线管80退回的状况下被通电,由此第一杆40根据弹簧S1的偏压力从螺线管80退回。这抑制了功耗。
此外,如果采用这种致动器,那么线圈的通电方向必须在正向和反向之间被切换,以便该转子正向或反向地旋转。这可能使得线圈的通电控制变得复杂。本实施方式采用螺线管80,因此螺线管80的线圈的通电方向仅必须是单个方向。这简化了螺线管80的线圈的通电控制。
同样,如果采用这种致动器,则当致动器未被通电时,转子由止动扭矩保持在预定位置处。因此,例如,如果向该装置施加冲击,那么转子可能旋转并且从预定位置进行位置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加在螺线管80和第一杆40之间的磁吸力能够被设定得比在这种致动器的转子中施加的起动扭矩要大。这防止了由冲击引起的误动作。
虽然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已经被详细地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能够做出其他实施方式、变形例和修改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在第一模式中,如图6所示,前幕帘20a在开口11被打开的状态下开始移动,使得开口11被关闭。之后,前幕帘20a从开口11退回,以打开开口11。接下来,后幕帘20b关闭开口11。以这种方式,如在上文示例性描述的,采集到照片。设置在相机侧的图像传感器的电子前幕帘(取代前幕帘20a)以及仅作为机械快门的后幕帘20b能够用于在电子前幕帘模式下摄影。例如,如图6所示在开口11被打开的设定状态下,前幕帘20a不移动,图像传感器在与后幕帘20b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每条像素线处顺序地存储图像信号,并且与机械后幕帘20b同步地执行露出,该机械后幕帘在期望的露出时段经过之后开始关闭开口11。以这种方式,能够进行摄影。因此,通过仅使后幕帘20b在实时取景模式从快门完全打开状态行进的机械操作来控制该露出。因此,可以以十分安静的方式来进行摄影。同样,电子前幕帘模式与第一模式彼此不同之处仅在于,前幕帘20a是否借助第一杆40来关闭开口11,具体而言仅在于,螺线管80的线圈是否被通电。如上所述,螺线管80的线圈的通电方向仅必须为单个方向,并且还简化通电控制。因此,除了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焦平面快门能够便利地应用到相机侧的电子前幕帘摄影模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簧S1偏压前幕帘20a,以关闭开口11。弹簧S1的一端S11接合板10侧,并且另一端S12接合第一杆40侧。然而,弹簧S1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弹簧S1的一端S11可以接合第二杆50侧,并且弹簧S1的另一端S12可以接合第一杆40,并且第一杆40可以在设定第二杆50的状态下偏压以朝向第二杆50旋转。例如,弹簧S1的一端S11可以与接合部58接合,而弹簧S1的另一端S12可以与接合部48接合,并且弹簧S1可以偏压接合部48和接合部58,使得接合部48和接合部58彼此抵接。
例如,包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焦平面快门1的光学装置是单反相机、数字相机等。虽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焦平面快门1能够应用于数字相机,但是该焦平面快门1还能够应用于除了数字相机以外的银膜相机。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焦平面快门1既能够应用于数字相机也能够应用于银膜相机,并且该快门能够共用于这两种相机中。

Claims (5)

1.一种焦平面快门,所述焦平面快门包括:
板,所述板包括开口;
前幕帘和后幕帘,所述前幕帘和所述后幕帘能够打开以及关闭所述开口;
后幕帘杆,所述后幕帘杆能够驱动所述后幕帘;
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被连接到所述前幕帘并且能够驱动所述前幕帘;
第二杆,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杆同轴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杆具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杆抵接以推动所述第一杆从而使所述前幕帘打开所述开口;
自保持式螺线管,在所述自保持式螺线管未被通电的状态下,所述自保持式螺线管能够保持所述第一杆,使得所述前幕帘打开所述开口;
前幕帘电磁体以及后幕帘电磁体,在所述前幕帘电磁体以及所述后幕帘电磁体被通电的状态下,所述前幕帘电磁体以及所述后幕帘电磁体能够分别保持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以及
设定杆,所述设定杆设定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使得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分别抵接所述前幕帘电磁体以及所述后幕帘电磁体;
其中,选择性地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被设定成所述前幕帘和所述后幕帘打开所述开口的状态,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二杆和所述后幕帘杆被设定成所述前幕帘关闭所述开口并且所述后幕帘打开所述开口的状态,
所述第一杆由第一偏压构件偏压,使得所述前幕帘关闭所述开口;
所述第二杆由第二偏压构件偏压,使得所述第二杆推动所述第一杆并且所述前幕帘打开所述开口,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设定所述第二杆之后,在所述第二杆由所述前幕帘电磁体保持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杆借助所述第一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而移动以使所述前幕帘关闭所述开口,并且接着切断所述前幕帘电磁体的通电,以使所述第一杆根据所述第二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而抵抗所述第一偏压构件的偏压力来移动,使得所述前幕帘打开所述开口;并且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设定所述第二杆之后,切断所述前幕帘电磁体的通电,以使所述第一杆根据所述第二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而抵抗所述第一偏压构件的偏压力来移动,使得所述前幕帘打开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平面快门,其中: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在所述第一杆由所述自保持式螺线管保持的状态下,设定所述第二杆;并且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在所述第一杆从所述自保持式螺线管退回的状态下,设定所述第二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平面快门,其中:
在所述第二杆被所述前幕帘电磁体吸引并保持的状态下,切断所述前幕帘电磁体的通电,于是所述第二杆借助所述第二偏压构件的偏压力旋转,使得所述第一杆抵接未被通电的所述自保持式螺线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平面快门,其中: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设定所述后幕帘杆之后,在所述前幕帘打开所述开口的状态下切断所述后幕帘电磁体的通电,使得所述后幕帘关闭所述开口。
5.一种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平面快门。
CN201180015062.4A 2010-09-14 2011-06-02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2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6013A JP5191518B2 (ja) 2010-09-14 2010-09-14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光学機器
JP2010-206013 2010-09-14
PCT/JP2011/062654 WO2012035831A1 (ja) 2010-09-14 2011-06-02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光学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2737A CN102822737A (zh) 2012-12-12
CN102822737B true CN102822737B (zh) 2015-04-01

Family

ID=45831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506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2737B (zh) 2010-09-14 2011-06-02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65217B2 (zh)
JP (1) JP5191518B2 (zh)
KR (1) KR101302925B1 (zh)
CN (1) CN102822737B (zh)
WO (1) WO20120358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5658A (ja) * 2011-03-31 2012-11-08 Seiko Precision Inc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6153362B2 (ja) 2013-03-27 2017-06-28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5941030B2 (ja) * 2013-09-27 2016-06-29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6630996B2 (ja) * 2014-02-27 2020-01-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WO2015146971A1 (ja) * 2014-03-26 2015-10-0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421080B2 (ja) * 2015-05-29 2018-11-07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カメラ
JP6228628B2 (ja) * 2016-05-17 2017-11-0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9045544A (ja) * 2017-08-30 2019-03-2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撮像装置
JP2020101644A (ja) * 2018-12-21 2020-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3788A (zh) * 2006-04-27 2007-10-3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
CN101187772A (zh) * 2006-11-20 2008-05-28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01351769A (zh) * 2005-11-16 2009-01-21 Va公司 非接触式快门致动系统和方法
CN101639605A (zh) * 2008-07-29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快门器件与摄像装置
CN101762948A (zh) * 2008-12-24 2010-06-30 索尼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6703B2 (ja) * 2003-04-11 2008-05-14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4086702B2 (ja) 2003-04-11 2008-05-14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2005070454A (ja) * 2003-08-25 2005-03-17 Seiko Precision Inc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US7492410B2 (en) * 2003-11-25 2009-02-17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JP4628387B2 (ja) * 2006-03-31 2011-02-09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5484229B2 (ja) * 2010-07-12 2014-05-07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光学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1769A (zh) * 2005-11-16 2009-01-21 Va公司 非接触式快门致动系统和方法
CN101063788A (zh) * 2006-04-27 2007-10-3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
CN101187772A (zh) * 2006-11-20 2008-05-28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01639605A (zh) * 2008-07-29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快门器件与摄像装置
CN101762948A (zh) * 2008-12-24 2010-06-30 索尼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65217B2 (en) 2013-06-18
WO2012035831A1 (ja) 2012-03-22
KR20120118052A (ko) 2012-10-25
US20120328280A1 (en) 2012-12-27
JP5191518B2 (ja) 2013-05-08
CN102822737A (zh) 2012-12-12
KR101302925B1 (ko) 2013-09-06
JP2012063448A (ja)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2737B (zh)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CN102667609B (zh)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JP4931986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5414463B2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1095687A5 (zh)
WO2013094278A1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CN103998982B (zh) 焦平面快门和设置有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JPH07168249A (ja) 電磁駆動型の焦点面シャッタ
JPH06324378A (ja) 電磁駆動シャッター装置
US9241107B2 (en)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focal plane shutter
US6933980B1 (en) Shutter for digital still camera
JPH1096975A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US6311020B1 (en) Camera having autofocusing function and self timer function
US6473217B2 (en) Diaphragm device
JP7362288B2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WO2018181879A1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JP2002055375A (ja) 絞り兼用シャッタ装置
US4211480A (en) Electromagnetic shutter controlling device for camera
JP2583632Y2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4450489B2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4450492B2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6062348B2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カメラ
JP7309424B2 (ja) 撮像装置
JP6313055B2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カメラ
JP6529361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Sports Life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Precision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