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1659B - 电饭锅 - Google Patents

电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1659B
CN102821659B CN201180015829.3A CN201180015829A CN102821659B CN 102821659 B CN102821659 B CN 102821659B CN 201180015829 A CN201180015829 A CN 201180015829A CN 102821659 B CN102821659 B CN 102821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ner bag
groove
electric cooker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58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1659A (zh
Inventor
熊纪博
高木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21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1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6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饭锅,其包括:内胆(3),用于收容米;电饭锅主体,用于收纳内胆(3);加热器(10),配置在电饭锅主体内;以及导热板(9),与内胆(3)的外表面接触,并将来自加热器(10)的热量向内胆(3)传递。导热板(9)的上表面与内胆(3)的底部(3c)的外表面接触,在所述上表面上设有多个槽(14、14、…)。由此,即使在导热板(9)与内胆(3)之间存在异物(例如米粒),也可以使所述异物进入槽,从而防止内胆(3)相对于导热板(9)的紧密接触性发生恶化。

Description

电饭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家庭和业务等的电饭锅。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电饭锅,其包括:加热板;有底圆筒形的内胆,搭载在该加热板上;以及烧饭加热器,用于加热该内胆(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215036号)。
所述内胆收容米和水并配置在加热板上。该内胆的与加热板相对的表面为平坦面。在将所述内胆配置在加热板上时,内胆的底部与加热板的上表面线接触,加热板能将来自烧饭加热器的辐射热传递到内胆的底部。
所述加热板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在烧饭加热器上,加热板的上表面(与内胆相对的表面)为平坦面。所述加热板的上表面通常被内胆覆盖,当从加热板上将内胆移动到其他场所时,所述加热板的上表面露出。
可是,为了放入米和水,所述内胆被频繁从加热板上移向其他场所。此时,由于所述加热板的上表面露出,所以米粒和饭粒容易沾到加热板的上表面上。
如果所述加热板的上表面的与内胆线接触的部分沾有米和饭粒,则内胆相对于该部分的紧密接触性变差,从而导致加热板的热量无法均匀传递到内胆。
因此,上述以往的电饭锅会出现因加热板的热量无法均匀传递到内胆而产生加热不均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215036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加热不均的电饭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饭锅包括:内胆,收容被加热物;电饭锅主体,收纳所述内胆;加热部,配置在所述电饭锅主体内;以及导热部,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将来自所述加热部的热量向所述内胆传导,在与所述内胆接触的所述导热部的接触面以及与所述导热部接触的所述内胆的接触面中的一方上,设有多个槽,所述多个槽包含多个宽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且深度为1.5mm以上6.0mm以下的同心圆状的槽,所述槽相互间的部分的前端部的宽度比所述槽的宽度窄、且比基部的宽度窄。
根据所述结构,将收容有所述被加热物的内胆收纳于电饭锅主体时,内胆的外表面与导热部接触。此时,由于在与所述内胆接触的导热部的接触面以及与导热部接触的内胆的接触面中的一方上设有多个槽,所以即使导热部和内胆之间存在异物(例如米粒),也可以使该异物进入槽内。
因此,由于内胆相对于所述导热部的紧密接触性不致恶化,使导热部的热量能均匀传递至内胆,所以能够防止加热不均。
此外,由于能够阻止内胆相对于所述导热部的紧密接触性发生恶化,所以可以维持导热部的热量向内胆高效传递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锅中,所述槽的宽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且所述槽的深度为1.5mm以上6.0mm以下。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由于所述槽的宽度为2.0mm以上,且槽的深度为1.5mm以上,所以导热部和内胆之间的异物容易进入槽。因此,可以降低内胆相对于所述导热部的紧密接触性发生恶化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所述槽的宽度在15.0mm以下,所以导热部与内胆的接触面积不会过小,能够防止从导热部向内胆的热传导效率降低。
此外,由于所述槽的深度为6.0mm以下,所以能防止导热部的强度降低。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锅中,所述槽相互间的部分是断面呈三角形、大体三角形、梯形或大体梯形的突起部,且前端部的宽度比基部的宽度窄。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由于所述槽相互间的部分是断面呈三角形、大体三角形、梯形或大体梯形的突起部,且前端部的宽度比基部的宽度窄,所以即使异物附着到所述槽相互间的部分上,在内胆的外表面接触导热部的阶段,由集中负荷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于异物。因此,可以将附着到所述槽相互间的部分上的异物切断,并使其进入与该部分相邻的槽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锅中,多个所述槽相互隔开间隔、且呈同心状或放射状设置。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由于多个所述槽相互隔开间隔、且呈同心状或放射状设置,所以导热部与内胆之间的异物容易进入槽。因此,可以降低内胆相对于所述导热部的紧密接触性发生恶化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锅中,多个所述槽设置在与所述内胆接触的所述导热部的接触面上。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通过在与所述内胆接触的导热部的接触面上设置多个槽,可以防止内胆的热容量降低。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锅中,所述加热部与设置在所述导热部上的凹部嵌合、或埋入所述导热部。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由于所述加热部与设置在导热部上的凹部嵌合、或埋入导热部,所以源于加热部的导热部加热效率变高。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饭锅中,所述槽设置成遍布与所述内胆接触的所述导热部的整个接触面、或遍布与所述导热部接触的所述内胆的整个接触面。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由于遍布与所述内胆接触的所述导热部的整个接触面、或遍布与所述导热部接触的所述内胆的整个接触面设置槽,所以导热部与内胆之间的异物容易进入槽。因此,可以降低内胆相对于所述导热部的紧密接触性发生恶化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电饭锅,通过在导热部与内胆的整个接触面上设置多个槽,即使导热部与内胆之间存在异物(例如米粒),也可以使异物进入所述槽内,从而可以使内胆相对于导热部的紧密接触性不会恶化,能防止加热不均,并且能够维持将导热部的热量向内胆高效传递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简要断面图。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板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图1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要部的简要断面图。
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要部的简要断面图。
图6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板的变形例和内胆的简要断面图。
图7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板的其他变形例和内胆的简要断面图。
图8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板的其他变形例和内胆的简要断面图。
图9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板的其他变形例和内胆的简要断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简要断面图。
图11是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热板的简要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饭锅主体
2…盖体
3…内胆
4…液晶显示部
5…钩形按钮
6…操作按钮
7…可动构件
8…温度传感器
9、29、39、49、59、209…导热板
10…加热器
11…控制部
12…密封垫
13…通孔
14、24、34、44、54…槽
15…米粒
16…异物
17…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电饭锅。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简要断面图。
所述电饭锅包括:电饭锅主体1;盖体2,开关自如地安装在所述电饭锅主体1上;以及有底圆筒形的内胆3,被收纳于电饭锅主体1内,例如用于收容米和水。另外,所述米、水是被加热物的一例。
所述电饭锅主体1包括外壳91和收纳内胆3的内壳92。此外,在电饭锅主体1上设有闩锁机构(未图示),盖体2以能解除卡止的方式被闩锁机构卡止成为关闭的状态。所述状态下,如果按下钩形按钮5,则闩锁机构的卡止被解除,通过螺旋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打开盖体2。
在所述外壳91的前面侧且上侧设有液晶显示部4。此外,在外壳91的前面侧且上侧设有钩形按钮5。而且,在外壳91的背面侧连接有电源导线(未图示)。液晶显示部4显示烹调菜单和烹调状况等,通过按压操作按钮6,可以改变液晶显示部4的显示内容。此外,利用操作按钮6能够选择需要的烹调菜单。
所述内壳92由具有耐热性和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在内壳92的底部的中央部配置有能向上下方向移动的可动构件7。所述可动构件7的直径从下侧朝向上侧逐渐变小,且侧面呈锥面。此外,在可动构件7的上部安装有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8。在可动构件7的周围配置有大致圆盘形状的导热板9。所述导热板9内埋入有一个环状的加热器10,导热板9将加热器10的热量向内胆3的底部3c传递。在将内胆3收纳于内壳92时,温度传感器8和导热板9的上表面接触内胆3的底部3c的外表面。此时,由于螺旋弹簧17对可动构件7向上方施加作用力,所以温度传感器8可靠地接触内胆3的底部3c。此外,螺旋弹簧17的弹簧常数被调整为:使内胆3的底部3c与导热板9的上表面可靠地接触。另外,导热板9为导热部的一例,加热器10为加热部的一例,导热板9的上表面为接触面的一例。
此外,在所述外壳91与内壳92之间的空间的前面侧(图3的左侧)配置有控制部11,控制部11用于接收来自操作按钮6的操作信号以控制液晶显示部4和加热器10等。
所述内胆3例如由铝等高导热构件形成,为了防止被加热物的附着,在高导热构件的内表面涂覆有氟树脂。所述高导热构件通过冲压或铸造成型。所述内胆3包括:设置在上端开口周围的环状的凸缘部3a;从所述凸缘部3a的内周向边缘部朝向铅直下方延伸的圆筒形的周壁部3b;以及与所述周壁部3b的下端连接的底部3c。所述底部3c的周向边缘部向上方弯曲。此外,底部3c的应与导热板9相对的外表面为平坦面。
所述盖体2包括:外盖93,转动自如地支承于电饭锅主体1;以及内盖94,能拆装地安装在所述外盖93的与内胆3相对的一侧。环状的耐热橡胶制的密封垫12能拆装地安装在所述内盖94的外周上。当盖体2关闭时,密封垫12与内胆3的凸缘部3a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对内胆3和内盖94之间进行密封。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所述导热板9的简图。
所述导热板9例如通过浇铸成型,且中央部形成有通孔13。此时,导热板9的材料例如使用铝等高导热构件。在从内壳92取出内胆3时,可动构件7利用螺旋弹簧17的作用力向上侧移动并紧密嵌合在通孔13中。此外,在导热板9的上表面上具有相互隔开间隔、呈同心状设置的多个槽14、14、…。多个槽14、14、…在导热板9的上表面上设置成遍布应与内胆3的底部3c接触的整个部分。
图3是图1的要部的放大图。
各所述槽14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且宽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另外,深度为1.5mm以上6.0mm以下。此外,槽14相互之间的部分9a的断面形状也呈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根据所述结构的电饭锅,将收容有例如米和水的内胆3收纳于内壳92时,内胆3的底部3c的外表面大部分与导热板9的上表面接触。此时如图4所示,即使导热板9与内胆3之间存在例如米粒16,也可以使所述米粒进入槽14内。
因此,由于不会使内胆3相对于所述导热板9的紧密接触性恶化,可以将导热板9的热量向内胆3均匀传递,所以能防止加热不均。
此外,由于能够阻止内胆3相对于所述导热板9的紧密接触性发生恶化,故可以维持将导热板9的热量向内胆3高效传递的状态。
此外,由于在所述导热板9的上表面上、遍布应与内胆3的底部3c接触的整个部分以同心状设置多个槽14,而且将各槽14的宽度设为2.0mm以上,且各槽14的深度在1.5mm以上,所以即使米粒落到导热板9上,所述米粒进入槽14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此,内胆3相对于所述导热板9的紧密接触性发生恶化的可能性变得非常小。
此外,由于所述槽14的宽度为15.0mm以下,且槽14的深度为6.0mm以下,所以能够防止热量从导热部向内胆的传导效率降低以及导热板9的强度降低。
此外,由于加热器10埋入所述导热板9,所以能将加热器10的热量高效传递至导热板9。
如图5所示,假设长度超过15.0mm的异物16落到导热板9上,则该异物不会进入槽14内。其结果,槽14相互之间的部分9a与内胆3的底部3c之间会出现间隙,内胆3相对于导热板9的紧密接触性会发生恶化。
为了避免所述问题,可以使用图6~图9所示的导热板29、39、49、59来替代导热板9。在所述导热板29、39、49、59的上表面上,遍布应与内胆3的底部3c接触的整个部分,以同心状设置多个槽24、34、44、54。另外,导热板29、39、49、59为导热部的一例。
图6的导热板29的槽24相互间的部分29a是断面呈大体梯形的突起部,其前端部的宽度比基部的宽度窄。各槽24的底宽为2.0mm以上15.0mm以下。此外,各槽24的深度为1.5mm以上6.0mm以下。
图7的导热板39的槽34相互间的部分39a是断面呈梯形的突起部,其前端部的宽度比基部的宽度窄。各槽34的底宽为2.0mm以上15.0mm以下。此外,各槽34的深度为1.5mm以上6.0mm以下。
图8的导热板49的槽44相互间的部分49a是断面呈大体三角形的突起部,其前端部的宽度比基部的宽度窄。各槽44的底宽为2.0mm以上15.0mm以下。此外,各槽44的深度为1.5mm以上6.0mm以下。
图9的导热板59的槽54相互间的部分59a是断面呈三角形的突起部,其前端部的宽度比基部的宽度窄。各槽54的底宽为2.0mm以上15.0mm以下。此外,各槽54的深度为1.5mm以上6.0mm以下。
例如,当长度超过15.0mm的异物16落到导热板29上时,由于负荷集中在导热板29的部分29a的前端部与内胆3的底部3c之间,所以能利用导热板29的部分29a剪断异物16,并使异物16进入与该部分29a相邻的槽24内。因此,能够防止内胆3相对于导热板29的紧密接触性发生恶化。
此外,即使采用图7~图9所示导热板39、49、59,也可以得到与使用图6的导热板29时相同的作用效果。
当考虑使热量的传导效率变高时,相比于图8、图9的导热板49、59,优选使用图6、图7的导热板29、39。
当考虑能得到高剪切力时,相比于图6、图7的导热板29、39,优选使用图8、图9的导热板49、59。
在所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将加热器10埋入到导热板9、29、39、49、59内,但是也可以在导热板9、29、39、49、59的下方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加热器,并利用所述加热器的辐射热来加热导热板9、29、39、49、59。
在所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使用了例如由铝等高导热构件构成的导热板9、29、39、49、59,但是也可以使用磁性体构成的导热板。使用所述导热板时,可以通过作为加热部一例的感应线圈,对磁性体构成的导热板进行感应加热。
在所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将加热器10埋入到导热板9、29、39、49、59内,但也可以在导热板9、29、39、49、59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凹部,并将加热器10嵌合在所述凹部中。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简要断面图。此外,在图10中,对于和图1所示组成部分相同的组成部分,赋予与图1的组成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所述电饭锅包括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电饭锅主体201和导热板209。电饭锅主体201的内壳292的底部比图1的内壳92的底部大。另外,导热板209为导热部的一例。
所述导热板209配置在内壳292与内胆3之间。两个环状的加热器210、210埋入导热板209。
图11是从斜上方观察所述导热板209的简图。
所述导热板209例如由铝等高导热构件成型为大致容器形状。由此,导热板209上表面的表面积大于图1的大致盘状的导热板9上表面的表面积,导热板209的上表面与内胆3的大体整个底部3c相对。此外,在导热板209的中央部具有通孔213,在内胆3处于非收纳状态时,通孔213被可动构件7完全堵塞。此外,在导热板209的通孔213的周向边缘部上,相互隔开间隔呈同心状设置有多个槽214、214、…。而且,在导热板209的多个槽214、214、…的周围,设有多个槽224、224、…。多个槽224、224、…以通孔213为中心放射状延伸。在导热板209的上表面上,多个槽214、214、…和多个槽224、224、…设置成遍布应与内胆3的底部3c接触的整个部分。此外,各所述槽214、224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且宽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而且深度为1.5mm以上6.0mm以下。此外,槽214相互之间的部分以及槽224相互之间的部分的断面形状呈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根据所述结构的电饭锅,由于导热板209为大体容器形状,所以可以将导热板209的热量传递到内胆3的底部3c的宽广范围上。因此,导热板209的热量不会集中传递到内胆3的底部3c的一部分上,与图1的大体盘状的导热板29相比,可以进行没有加热不均的更稳定的烧饭。
此外,由于在多个所述槽224、224、…的内侧设有同心状的多个槽214、214、…,所以即使例如米粒进入槽224内而因自重滑落,所述米粒也能够被槽214捕获。因此,可以防止所述米粒等异物沿槽224滑落后从通孔213进入电饭锅主体201内。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各槽214、224的断面形状为矩形,但也可以为图6~图9的槽24、34、44、54的断面形状。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导热板209的上表面设有同心状的多个槽214、214、…,以及放射状的多个槽224、224、…,但也可以仅设置同心状的多个槽214、214、…和放射状的多个槽224、224、…中的一方。所述情况下,优选在导热板209的上表面上、遍布应与内胆3的底部3c接触的整个部分设置同心状的多个槽214、214、…或放射状的多个槽224、224、…。
在所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导热板9、29、39、49、59、209的上表面上设置槽14、24、34、44、54,但也可以在内胆3的底部3c的外表面上设置槽14、24、34、44、54。此时,优选遍布与导热板9、29、39、49、59、209接触的内胆3的整个接触面设置槽14、24、34、44、54。
在所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例如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导热块来代替导热板9、29、39、49、59、209。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导热部的形状不限于板状,可以是各种形状。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各种变形方式实施本发明。例如,可以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适当组合,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收容被加热物;
电饭锅主体,收纳所述内胆;
加热部,配置在所述电饭锅主体内;以及
导热部,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将来自所述加热部的热量向所述内胆传导,
在与所述内胆接触的所述导热部的接触面以及与所述导热部接触的所述内胆的接触面中的一方上,设有多个槽,
所述多个槽包含多个宽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且深度为1.5mm以上6.0mm以下的同心圆状的槽,
所述槽相互间的部分的前端部的宽度比所述槽的宽度窄、且比基部的宽度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相互间的部分是断面呈三角形、大体三角形、梯形或大体梯形的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包含相互隔开间隔且呈放射状设置的多个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设置在与所述内胆接触的所述导热部的接触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与设置在所述导热部上的凹部嵌合、或埋入所述导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设置成遍布与所述内胆接触的所述导热部的整个接触面、或遍布与所述导热部接触的所述内胆的整个接触面。
CN201180015829.3A 2010-04-14 2011-04-13 电饭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1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93087 2010-04-14
JP2010093087A JP2011218083A (ja) 2010-04-14 2010-04-14 炊飯器
PCT/JP2011/059142 WO2011129353A1 (ja) 2010-04-14 2011-04-13 炊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1659A CN102821659A (zh) 2012-12-12
CN102821659B true CN102821659B (zh) 2015-03-25

Family

ID=4479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582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1659B (zh) 2010-04-14 2011-04-13 电饭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218083A (zh)
CN (1) CN102821659B (zh)
WO (1) WO201112935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3037A (ja) * 1992-04-22 1993-11-09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電気炊飯器
JPH10179380A (ja) * 1996-12-25 1998-07-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JPH1132907A (ja) * 1997-07-23 1999-02-09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JP2002191500A (ja) * 2000-12-27 2002-07-09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炊飯器
CN101036560A (zh) * 2006-03-15 2007-09-19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锅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3423A (en) * 1979-02-23 1980-09-02 Tiger Vacuum Bottle Ind Electric rice cooker
JP2757783B2 (ja) * 1994-08-12 1998-05-25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2004357886A (ja) * 2003-06-04 2004-12-24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誘導加熱式調理器
JP2005131153A (ja) * 2003-10-31 2005-05-26 Shigenobu Kondo 調理鍋
JP2006000357A (ja) * 2004-06-17 2006-0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Ih加熱装置用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3037A (ja) * 1992-04-22 1993-11-09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電気炊飯器
JPH10179380A (ja) * 1996-12-25 1998-07-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JPH1132907A (ja) * 1997-07-23 1999-02-09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JP2002191500A (ja) * 2000-12-27 2002-07-09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炊飯器
CN101036560A (zh) * 2006-03-15 2007-09-19 虎牌热水瓶株式会社 电饭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1659A (zh) 2012-12-12
WO2011129353A1 (ja) 2011-10-20
JP2011218083A (ja) 201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4229B2 (en) Electric kettle
US11672372B2 (en) Electric kettle
CN202408424U (zh) 具有锅底感温杯的电饭煲
JP5025154B2 (ja) 電気炊飯器
EP3711636B1 (en) Electric kettle
CA2195720C (en) Electrical element for heating plates, in particular for kettles
CN102821659B (zh) 电饭锅
JP4799271B2 (ja) 炊飯器
JP5076369B2 (ja) 電気炊飯器
US11944228B2 (en) Electric kettle
JP3414344B2 (ja) 炊飯器
JP2009297079A (ja) 電気ポット
CN209733607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6494998U (zh) 一种烹饪器具
JP5125191B2 (ja) 電気炊飯器
CN206403610U (zh) 烹饪器具
TWI623291B (zh) Rice cooker
KR20170013546A (ko) 전기밥솥
JP6197167B2 (ja) 電気炊飯器
EP1680999B1 (en) An apparatus for heating or cooking in bain-marie
CN212489529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锅
CN218128170U (zh) 烹饪设备
CN202505011U (zh) 加热烹饪器用烹饪锅及加热烹饪器
CN209202781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JP2011041867A (ja) 電気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