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4998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4998U
CN216494998U CN202122563557.4U CN202122563557U CN216494998U CN 216494998 U CN216494998 U CN 216494998U CN 202122563557 U CN202122563557 U CN 202122563557U CN 216494998 U CN216494998 U CN 216494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ot
empty area
wall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635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宁
黄钜斌
孙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635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4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4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4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炊具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内锅以及把手。内锅与锅盖围设成烹饪腔,锅盖能够盖设于内锅上;把手至少部分地连接于内锅的外部,把手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以及位于第一隔热空区背离内锅一侧的握持部。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通过在把手上设置第一隔热空区,能够有效减少内锅对把手的热传递,从而降低握持部的温度。另一方面本申请把手的第一隔热空区的结构紧凑,减小了握持部与内锅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把手的握持部的受力力矩,从而提高了把手的整体强度,耐用度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炊具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饭煲、电压力锅、空气炸锅等烹饪器具,其内锅的把手a,请参见图1,为防止把手温度较高,使用铁片b将把手位置伸出较长距离,以远离高温结构。此结构中,铁片b伸出较长,占用空间大,结构不够紧凑,且铁片b需要足够强度,以满足负重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把手的隔热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锅盖;
内锅,与所述锅盖围设成烹饪腔,所述锅盖能够盖设于所述内锅上;以及
把手,至少部分地连接于所述内锅的外部,所述把手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背离所述内锅一侧的握持部。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锅盖形成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隔热空区位于所述导流部的下方,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贯穿所述把手的上下两侧,所述导流部用于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锅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所述第一隔热空区。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形成有阻挡筋,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一端,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下方。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隔热空区包括:
第一子空区,所述第一子空区朝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的上端沿背离所述内锅的方向倾斜;以及
第二子空区,与所述第一子空区连通,所述第二子空区位于所述第一子空区的下方,所述第二子空区朝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子空区背离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三壁面,所述第二壁面的下端沿背离所述内锅的方向倾斜,以使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隔热空区为盲孔。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外锅,形成有上端敞开的加热腔,所述内锅能够容设于所述加热腔内;以及
外壳,形成有与所述把手密封连接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外壳朝向所述把手的一侧,所述外锅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
壳本体,所述外锅安装在所述壳本体内;以及
壳罩,安装在所述壳本体的上端,所述壳罩环绕在所述外锅的周围,所述壳罩的外周壁上具有环形凸边,所述止挡部形成于所述环形凸边。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背离所述握持部一侧的阻闭筋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上方并与所述内锅连接,所述阻闭筋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下方,所述阻闭筋与所述止挡部密封连接,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外锅与所述把手之间的间隙的下方。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部包括支撑板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内锅的一端的过渡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过渡板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安装于所述内锅的外侧,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内锅接触以支撑于所述内锅,所述支撑板、所述过渡板以及所述内锅围设成第二隔热空区。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握持部的上下表面形成有防滑凹槽;和/或,所述把手形成有位于所述握持部背离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一端的端挡,所述端挡分别凸出于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和/或,所述把手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内锅以及把手。把手至少部分地连接于内锅的外部,把手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以及位于第一隔热空区背离内锅一侧的握持部。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通过在把手上设置第一隔热空区,能够有效减少内锅对把手的热传递,从而降低握持部的温度。另一方面本申请把手的第一隔热空区的结构紧凑,减小了握持部与内锅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把手的握持部的受力力矩,从而提高了把手的整体强度,耐用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烹饪器具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把手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把手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把手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把手a;铁片b;锅盖1;内锅2;把手3;外锅4;外壳5;烹饪腔21;第一隔热空区31;握持部32;导流部11;阻挡筋33;加热腔41;壳罩51;环形凸边521;阻闭筋34;安装部35;端挡36;第一子空区311;第二子空区312;支撑板351;过渡板352;第二隔热空区353;防滑凹槽321;第一壁面3111;第二壁面3121;第三壁面312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2的烹饪器具的正常工作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内锅2以及把手3。内锅2与锅盖1围设成烹饪腔21,锅盖1能够盖设于内锅2上;把手3至少部分地连接于内锅2的外部,把手3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31以及位于第一隔热空区31背离内锅2一侧的握持部32。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加热内锅,以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内锅的温度升高,为方便用户取用内锅,请参见图1,内锅外部设置有与内锅连接的把手a,而在加热烹饪后的内锅具有较高温度,现有的把手a通常设置较长的铁片b,以减少把手a温度。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通过在把手3上设置第一隔热空区31,能够有效减少内锅2对把手3的热传递,从而降低握持部32的温度。另一方面本申请把手3的第一隔热空区31的结构紧凑,减小了握持部32与内锅2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把手3的握持部32的受力力矩,从而提高了把手3的整体强度,耐用度更好。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锅盖1形成有导流部11,第一隔热空区31位于导流部11的下方,第一隔热空区31贯穿把手3的上下两侧,导流部11用于将锅盖1与内锅2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第一隔热空区31。导流部11位于第一隔热空区31上方,可以使得烹饪腔21内的高温气流一定程度上能够沿着导流部11流至第一隔热空区31,通过设置贯穿把手3的上下两侧的第一隔热空区31,高温气流能够穿过第一隔热空区31排出锅外,从而减少烹饪腔21内的高温气流直接将热量传递至握持部32。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导流部11位于锅盖1的外缘。
可选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5,把手3形成有阻挡筋33,阻挡筋33位于握持部32靠近第一隔热空区31的一端,阻挡筋33位于第一隔热空区31的下方。阻挡筋33的下端低于握持部32的下表面。用户在提拿握持部32时,阻挡筋33能够阻隔沿第一隔热空区31流出的高温气流与用户肢体直接接触,以减少用户肢体误触高温气流的概率。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5,第一隔热空区31包括第一子空区311以及第二子空区312。第一子空区311朝向握持部32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一壁面3111,第一壁面3111的上端沿背离内锅2的方向倾斜。通过将第一壁面3111沿背离内锅2方向倾斜设置,可使得第一子空区311上端具有较大开口,高温气流能够较大程度地导流至第一子空区311内。第二子空区312与第一子空区311连通,第二子空区312位于第一子空区311的下方,第二子空区312朝向握持部32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二壁面3121,第二子空区312背离握持部32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三壁面3122,第二壁面3121的下端沿背离内锅2的方向倾斜,以使第二壁面3121与第三壁面3122之间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也就是说,第二子空区312由上至下的开口逐渐增大,从第二子空区312下端流出的高温气体能够更充分地与锅外空气实现热交换,散热效果更高,传递到握持部32的热量更少。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第一隔热空区31为盲孔。也就是说,第一隔热空区31未贯穿把手3的上下两侧,由于第一隔热空区31上下两端表面之间的厚度小于握持部32区上下两端表面之间的厚度,通过第一隔热空区31到握持部32的热传递效率降低,从而传递到握持部32的热量更少。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和图3,烹饪器具还包括外锅4和外壳5。外锅4形成有上端敞开的加热腔41,内锅2能够容设于加热腔41内。也就是说,外锅4设置有用于给内锅2加热的加热元器件,用于加热内锅2与内锅2中的食材。外壳5形成有与把手3密封连接的止挡部,止挡部位于把手3朝向内锅2的一侧,外锅4安装在外壳5内。外锅4给内锅2加热的过程中,加热腔41周围的热空气将通过把手3与外壳5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导致把手3下端的温度较高,通过在外壳5上设置止挡部,止挡部与把手3密封连接,能够阻挡加热腔41周围的热空气沿着把手3与外壳5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降低了把手3下端处的温度,提高了把手3的隔热效果。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和图3,外壳5包括壳本体和壳罩51。外锅4安装在壳本体内。壳罩51安装在壳本体的上端,壳罩51环绕在外锅4的周围,壳罩51的外周壁上具有环形凸边521,止挡部形成于环形凸边521。环形凸边521背离所述外锅4的一端形成有止挡部,止挡部可以是背离所述外锅4的一端,环形凸边521抵接于把手3实现密封;止挡部也可以是套设在环形凸边521上具有密封效果的密封圈,如此可使得壳罩51与把手3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和图3,把手3形成有位于第一隔热空区31背离握持部32一侧的阻闭筋34以及安装部35,安装部35位于第一隔热空区31的上方并与内锅2连接,阻闭筋34位于第一隔热空区31的下方,阻闭筋34与止挡部密封连接,止挡部位于外锅4与把手3之间的间隙的下方。也就是说,阻闭筋34位于第一隔热空区31的下方也同时位于握持部32的下方,阻闭筋34背离握持部32的一端与止挡部背离所述外锅4的一端密封连接。如此,在把手3上设置阻闭筋34,可以使得握持部32与安装部35之间沿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更短,在保证把手3与壳罩51密封连接的同时,把手3的整体尺寸更加紧凑,把手3的强度和耐用度更好。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6,安装部35包括支撑板351以及位于支撑板351背离内锅2的一端的过渡板352,支撑板351沿过渡板352的周向设置,支撑板351至少部分地安装于内锅2的外侧,支撑板351与内锅2接触以支撑于内锅2,支撑板351、过渡板352以及内锅2围设成第二隔热空区353。安装部3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或者铆接方式连接在内锅2上,支撑板351用于保持把手3安装在内锅2上的位置,支撑板351沿过渡板352的周向设置,支撑板351与内锅2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使得安装部35与内锅2的连接更稳固。同时把手3安装后,内锅2,支撑板351以及过渡板352围设成的第二隔热空区353能够降低热传递效率,把手3的隔热效果更好。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6,握持部32的上下表面形成有防滑凹槽321。防滑凹槽321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把手3时不易打滑,用户体验更好。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6,把手3形成有位于握持部32背离第一隔热空区31的一端的端挡36,端挡36分别凸出于握持部3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端挡36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把手3时不易打滑,提高握持感。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6,把手3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如此,一体成型的把手3,批量注塑成型的成品率高,把手3结构整体强度好,生产时更节约材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同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盖;
内锅,与所述锅盖围设成烹饪腔,所述锅盖能够盖设于所述内锅上;以及
把手,至少部分地连接于所述内锅的外部,所述把手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背离所述内锅一侧的握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形成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隔热空区位于所述导流部的下方,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贯穿所述把手的上下两侧,所述导流部用于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锅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所述第一隔热空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形成有阻挡筋,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一端,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包括:
第一子空区,所述第一子空区朝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的上端沿背离所述内锅的方向倾斜;以及
第二子空区,与所述第一子空区连通,所述第二子空区位于所述第一子空区的下方,所述第二子空区朝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子空区背离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三壁面,所述第二壁面的下端沿背离所述内锅的方向倾斜,以使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为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外锅,形成有上端敞开的加热腔,所述内锅能够容设于所述加热腔内;以及
外壳,形成有与所述把手密封连接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外壳朝向所述把手的一侧,所述外锅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本体,所述外锅安装在所述壳本体内;以及
壳罩,安装在所述壳本体的上端,所述壳罩环绕在所述外锅的周围,所述壳罩的外周壁上具有环形凸边,所述止挡部形成于所述环形凸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背离所述握持部一侧的阻闭筋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上方并与所述内锅连接,所述阻闭筋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下方,所述阻闭筋与所述止挡部密封连接,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外锅与所述把手之间的间隙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支撑板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内锅的一端的过渡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过渡板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安装于所述内锅的外侧,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内锅接触以支撑于所述内锅,所述支撑板、所述过渡板以及所述内锅围设成第二隔热空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上下表面形成有防滑凹槽;和/或,
所述把手形成有位于所述握持部背离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一端的端挡,所述端挡分别凸出于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和/或,
所述把手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CN202122563557.4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494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3557.4U CN216494998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3557.4U CN216494998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4998U true CN216494998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25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63557.4U Active CN216494998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4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03652A1 (en) Cooking utensil
CN216494998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6073461A (zh) 一种量子功能的无水电加热锅
JP4799271B2 (ja) 炊飯器
KR20100010593A (ko) 염가형 조리플레이트가 구비된 인덕션 조리기
CN209235785U (zh) 液体加热电器
US11944228B2 (en) Electric kettle
CN220546137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8236348B (zh) 烹饪组件
CN219962579U (zh) 一种防溢效果好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4230901U (zh) 烹饪容器以及烹饪器具
CN219783209U (zh) 一种分体式煎药壶
CN217610580U (zh) 一种防烫锅盖
CN215533563U (zh) 一种电热式烹饪器具
CN211984953U (zh) 烹饪器具的内胆及烹饪器具
CN2474046Y (zh) 一种分体电热锅
CN215127162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885697U (zh) 一种电饭锅
CN218105544U (zh) 锅具
CN217365428U (zh) 锅具
CN216797352U (zh) 烹饪器具
CN216702302U (zh) 一种热传导效果好的锅胆及具有其的双胆电饭锅
CN211609197U (zh) 烹饪锅具及蒸汽饭煲
CN213248408U (zh) 烹饪器具
CN217429757U (zh) 一种用于微波炉的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