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0576A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0576A
CN102820576A CN2012101742423A CN201210174242A CN102820576A CN 102820576 A CN102820576 A CN 102820576A CN 2012101742423 A CN2012101742423 A CN 2012101742423A CN 201210174242 A CN201210174242 A CN 201210174242A CN 102820576 A CN102820576 A CN 102820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hole
rear wall
wall section
inner casing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42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0576B (zh
Inventor
北岛满谦
桥本洋治郎
中居和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0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0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目的在于简单地打开用于将内壳和外壳锁定在组装状态下的锁定装置。连接器包括:整体橡胶塞(30),布置为覆盖内壳(10)的后表面(10R)且使密封孔(31)与空腔(12)对准;外壳(20),包括包围内壳(10)的管状部分(21)和布置为覆盖整体橡胶塞(30)的后表面(30R)且使插入孔(25)与密封孔(31)对准的后壁部分(24);锁定孔(26A、26B),形成为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开口;以及锁定部分(17A、17B),形成在内壳(10)上且与锁定孔(26A、26B)接合以将两壳(10、20)锁定在组装状态下。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组装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组装内壳,外壳,多个端子接头以及整体橡胶塞形成的连接器被公开在序号为2010-153072的日本未审专利文件中。多个空腔被形成在内壳中且端子接头被从后方插入到各个空腔中。外壳包括包围内壳的管状部分和与对应于各个空腔的多个插入孔一起形成的后壁部分。整体橡胶塞包括多个密封孔且被安装为覆盖内壳的后表面和使各个密封孔与空腔对准。后壁部分被布置为在插入孔与密封孔对准的状态下覆盖整体橡胶塞的后表面。
在以上连接器中,通过将弹性锁定件和锁定凹槽接合来将内壳和外壳锁定在组装状态下,沿着内壳的后端部的外周边形成所述弹性锁定件,在外壳的管状部分的内周边上形成所述锁定凹槽。在该锁定结构中,因为弹性锁定件被外壳的管状部分包围,所以弹性锁定件不能够变形为从外壳的外部与锁定凹槽脱离。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形完成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具体地通过简单地打开用于将内壳和外壳锁定在组装状态下的锁定装置来改善总操作性能。
根据本发明由独立权利的特征解决该目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内壳,其形成有在后表面上开口的一个或更多个空腔;一个或更多个端子接头,其待从后方至少部分插入到各个空腔中;弹性塞,其被布置为至少部分覆盖内壁的后表面且使一个或更多个密封孔与各个空腔大体对准;外壳,其包括至少部分包围内壳的管状部分以及被布置为至少部分覆盖弹性塞的后表面且使一个或更多个插入孔与各个密封孔大体对准的后壁部分;至少一个锁定孔,其被形成为在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开口;以及至少一个锁定部分,其形成在内壳上且待与锁定孔接合,以将内壳和外壳锁定在组装状态下。
在解除锁定部分与锁定孔之间的锁定状态过程中,锁定部分可以从后方弹性变形为与锁定孔脱离。因为与锁定部分接合的锁定孔在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开口,所以在使锁定部分和锁定孔脱离方面的操作性能是优越的。此外,锁定部分和锁定孔的接合状态能够容易地从视觉上确认。
根据具体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内壁,形成有在后表面上开口的多个空腔;端子接头,被从后方插入到空腔中;整体式橡胶塞,被布置为覆盖内壁的后表面且使多个密封孔与多个空腔对准;外壳,包括包围内壳的管状部分以及被布置为覆盖整体橡胶塞的后表面且使多个插入孔与多个密封孔对准的后壁部分;锁定孔,被形成为在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开口;以及锁定部分,被形成在内壳上且与锁定孔接合,以将内壳和外壳锁定在组装状态下。
具体地,在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的插入孔的开口区域和锁定孔的开口区域大体连续且彼此齐平。
因为在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的插入孔的开口区域和锁定孔的开口区域大体连续且彼此齐平,所以后壁的后表面在宽区域上是平坦的。因此,能够实现形状的简化。
此外具体地,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接收部分被形成在锁定孔的内周上;且锁定部分与或将与接收部分接合。
因为锁定部分与锁定孔的内周接合,所以锁定部分的后端部不需要从后壁部分的后表面突出。
此外具体地,后壁部分的后表面和内壁的后表面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且成对锁定孔沿着形成后壁部分的外周的四侧中的、大体彼此平行的两侧中的每侧设置。
此外具体地,在沿着一侧的成对锁定孔之间的间距与在沿着另一侧的成对锁定孔之间的间距不同。
即使如果尝试以错误的颠倒姿态组装内壳和外壳,则锁定部分和锁定孔也不匹配,因此能够防止以错误的姿态组装。
此外具体地,锁定部分和后壁部分被设以不同颜色。
因为锁定部分和后壁部分被设以不同颜色,所以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的锁定部分的存在能够被容易地看见。这使得能够容易确认锁定部分等的接合状态。
此外具体地,内壳包括至少部分容纳弹性塞的管状容纳部分。
此外具体地,锁定孔的在接收部分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径向尺寸小于锁定部分的径向尺寸,和/或锁定孔的在接收部分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径向尺寸要大体等于或稍微小于管状容纳部分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组装或生产连接器的方法,具体地根据以上方面或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内壁,所述内壁形成有在后表面上开口的一个或更多个空腔;从后方至少部分插入一个或更多个端子接头到各个空腔中;布置弹性塞以至少部分覆盖内壁的后表面且使一个或更多个密封孔与各个空腔大体对准;布置包括至少部分包围内壳的管状部分和后壁部分的外壳以至少部分覆盖弹性塞的后表面且使一个或更多个插入孔与各个密封孔大体对准;以及将形成为在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开口的至少一个锁定孔与形成在内壳上的至少一个锁定部分接合,以将内壳和外壳锁定在组装状态下。
根据具体的实施例,在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的插入孔的开口区域和锁定孔的开口区域被设为大体连续且彼此齐平。
具体地,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接收部分被形成在锁定孔的内周上;且锁定部分将与接收部分接合。
此外具体地,后壁部分的后表面和内壳的后表面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且成对锁定孔沿着形成后壁部分的外周边的四条边中大体彼此平行的两条边中的每条边设置。
此外具体地,在沿着一侧的成对锁定孔之间的间距与在沿着另一侧的成对锁定孔之间的间距不同。
此外具体地,锁定部分和后壁部分被设以不同颜色。
此外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弹性塞至少部分容纳在内壳的管状容纳部分中。
其中锁定孔的在接收部分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径向尺寸优选地小于锁定部分的径向尺寸,和/或锁定孔的在接收部分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径向尺寸优选地大体等于或稍微小于管状容纳部分的厚度。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在理解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后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多个实施例被分开描述,但是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结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2是所述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3是外壳的后视图,
图4是内壳的后视图,
图5是内壳的侧视图,以及
图6是内壳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    内壳
11R   内壳的后表面
12    空腔
13    端子接头
17A   第一锁定部分
17B   第二锁定部分
20    外壳
21    管状部分
24    后壁部分
24A   上边(形成后壁部分的边)
24B   下边(形成后壁部分的边)
24R   后壁部分的后表面
25    插入孔
26A   第一锁定孔
26B   第二锁定孔
27A   第一接收部分
27B   第二接收部分
30    整体橡胶塞(弹性塞)
30R   整体橡胶塞(弹性塞)的后表面
31    密封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6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内壳10;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多个端子接头13;外壳20;以及至少一个密封塞、具体地整体式弹性塞30或整体式橡胶塞30。
内壳1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且为(具体地大体块状的)壳主体11(具体地具有大体矩形的尾部形状,如图4中所示)和大体呈(具体地大体矩形的或多边形的)管状形式的管状容纳部分16的整体或一体组件,所述管状容纳部分16大体从壳主体11的后表面11R向后突出,具体地大体沿着后表面11R的外周边边缘,如图2中所示。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空腔12形成在壳主体11中。端子接头13将从插入侧、具体地大体从后方至少部分插入到每个空腔12中。导线14被固定到端子接头13的后端部。密封圈15被安装在壳主体11的外周边上。此外,在管状容纳部分16的内周边表面上的前端区域作为密封表面19。在前后方向上的密封表面19的成形区域具体地大体从壳主体11的后表面11R延伸到比管状容纳部分16的后端边缘(开口边缘)稍前的位置处。
如图4和6中所示,两个或更多个(具体地两对)锁定部分17A,17B被形成在管状容纳部分16的后端边缘上。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一对侧向的(左和/或右)第一锁定部分17A被形成在管状容纳部分16的一条边上(具体地形成大体矩形的后端边缘的四条边中的上边16A),且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一对侧向的(左和/或右)第二锁定部分17B被形成在管状容纳部分16的另一条边上(具体地与形成大体矩形的后端边缘的四条边中的上边16A平行的下边16B)。具体地,在侧向方向上(平行于上边16A和下边16B的方向)在第一锁定部分17A对之间的间距被设为窄于第二锁定部分17B对之间的间距。
如图5和6中所示,第一锁定部分17A从管状容纳部分16(具体的后端边缘)大体向后突出,且从管状容纳部分16的上表面(外部表面)向上(向外)突出。如图2中所示,第一锁定部分17A的下表面(内表面)具体地大体是连续的且与管状容纳部分16的内表面齐平。第一锁定部分17A的从管状容纳部分16的上表面或外表面向上或向外突出的部分的前表面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大体垂直于前后方向作为第一锁定表面18A。第一锁定部分17A的后端部具体地为楔形的(逐渐变细的)以减少后端部朝向后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间距。
如图5中所示,第二锁定部分17B从管状容纳部分16(具体地后端表面)大体向后突出,且从管状容纳部分16的下表面(外表面)向下(向外)突出。如图2中所示,第二锁定部分17B的上表面(内表面)具体地大体连续且与管状容纳部分16的内表面齐平。如图5中所示,第二锁定部分17B的、从管状容纳部分16的下表面或外表面向下或向外突出的部分的前表面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大体垂直于前后方向作为第二锁定表面18B。第二锁定部分17B的后端部具体地为楔形的(逐渐变细的)以减少后端部朝向后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间距。
外壳20例如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且如图2中所示,外壳20为管状部分21(具体地大体为带有前侧开口的矩形或多边形管的形状)和至少部分覆盖管状部分21的后端的后壁部分24的整体或一体组件。如图3中所示,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具有相似于壳主体21和/或管状容纳部分16的(具体地大体矩形的)形状。控制杆23被以可移位方式(具体地可旋转方式或可枢转方式)安装在形成管状部分21的(具体地左右两侧)壁部分上的一个或更多个支撑轴22上,控制杆23为用于连接该实施例的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未示出)的指定操作构件。
如图2中所示,后壁部分24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多个插入孔25,所述插入孔25在前后方向上大体贯通后壁部分24,且被布置为大体对应于各个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多个空腔12。如图3中所示,后壁部分24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两对锁定孔26A、26B。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左右对)第一锁定孔26A被布置为大体对应于(一对)第一锁定部分17A,且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左右对)第二锁定孔26B被布置为大体对应于第二锁定部分17B(对)。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一对)第一锁定孔26A被大体沿着后壁部分24的一条边布置,具体地大体沿着形成后壁部分24的大体矩形的外周边的四条边中的上边24A布置,和/或位于在后壁部分24中的所有插入孔25的成形区域之上(或外部)。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一对)第二锁定孔26B被大体沿着后壁部分24的另一边布置,具体地沿着与形成后壁部分24的大体矩形的外周边的四条边中的上边24A平行的下边24B布置,且位于在后壁部分24中的所有插入孔25的成形区域的下方(或外部)。在侧向方向上(平行于上边24A和下边24B的方向),具体地在第一锁定孔26A对之间的间距被设为窄于在第二锁定孔26B对之间的间距。
如图2中所示,一个或更多个接收部分27A、27B被分别形成在锁定孔26A、26B中。在第一锁定孔26A中,第一接收部分27A具体地通过以阶梯方式向上切割后端部的内周边形成。第一接收部分27A的后表面以不同于0°和180°的角度,优选大体垂直于前后方向作为接收表面。在第一锁定孔26A的后端部中的第一接收部分27A(接收表面)后方的空间大体开口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第一锁定孔26A的在第一接收部分27A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高度(垂直或径向尺寸)具体地要小于第一锁定部分17A的厚度(垂直尺寸)和/或大体等于或稍微小于管状容纳部分16的厚度。
另一方面,在第二锁定孔26B中,第二接收部分27B具体地通过以阶梯方式向下切割后端部的内周边形成。第二接收部分27B的后表面也以不同于0°和180°的角度,优选大体垂直于前后方向作为接收表面。在第二锁定孔26B的后端部中的第二接收部分27B(接收表面)后方的空间大体开口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第二锁定孔26B的在第二接收部分27B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高度(垂直或径向尺寸)具体地小于第二锁定部分17B的厚度(垂直或径向尺寸)和/或大体等于或稍微小于管状容纳部分16的厚度。
如图2中所示,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的插入孔25的开口区域和后壁部分24的锁定孔26A、26B的开口区域具体地大体是连续的且彼此齐平(平坦)的。根据该形状,因为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具体地是在宽范围内(具体地大体整个区域)是大体平坦的,所以实现了形状的简化。
如图2和3中所示,后壁部分24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两对操作孔28A、28B,具体地所述操作孔是形成在后表面24R中、在侧向方向上为长且在向前方向上为深的狭缝,且所述狭缝具体地具有封闭的前端。具体地,第一操作孔28A对被布置在所述对第一锁定孔26A上方且靠近第一锁定孔26A对,且至少部分分隔在第一锁定孔26A和第一操作孔28A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分隔壁29A(包括第一接收部分27A)具体地大体呈水平板的形式。第一操作孔28A的后端部和第一锁定孔26A的后端部经由第一接收部分27A后方的空间大体连通。由此,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第一锁定孔26A(包括第一接收部分27A后方的空间)和第一操作孔28A在开口的同时彼此连通,如图3中所示。
第二操作孔28B对被布置在第二锁定孔26B对下方且靠近第二锁定孔26B对,且至少部分分隔在第二锁定孔26B和第二操作孔28B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分隔壁29B(包括第二接收部分27B)具体地大体成水平板的形式。第二操作孔28B的后端部和第二锁定孔26B的后端部经由第二接收部分27B后方的空间大体连通。由此,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第二锁定孔26B(包括第二接收部分27B后方的空间)和第二操作孔28B在开口的同时彼此连通。
弹性塞30(具体地整体橡胶塞)的后表面30R具体地大体具有类似于壳主体11、管状容纳部分16和/或后壁部分24的(具体地大体矩形的)形状。如图2中所示,整体橡胶塞30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多个密封孔31,所述密封孔31在前后方向上大体贯通和/或大体对应于各个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多个空腔12,和/或各个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多个插入孔25。一个或更多个唇部部分被形成在每个密封孔31的内周边上。此外,一个或更多个唇部部分又被形成在整体橡胶塞30的外周边上。整体橡胶塞(作为具体地弹性塞)将被至少部分地(具体地大体从后方)容纳到管状容纳部分16中且安装为至少部分覆盖壳主体11(内壳10)的后表面11R。在整体橡胶塞30被安装在内壳10中的状态下,整体橡胶塞30的外周边上的唇部部分以流体密封或液体密封的方式大体被保持与管状容纳部分16的密封表面19的紧密接触。
通过具体地大体从前方至少部分地将内壳10插入到外壳20的管状部分21中来组装外壳20和内壳10。在两壳10、20已组装的状态下,管状部分21的后端部被配合或安装在管状容纳部分16上,由此具体地防止了两壳10、20在垂直方向和侧向方向上(与两壳10、20的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相对移位。此外,管状容纳部分16的后端边缘具体地被保持与后壁部分24的前表面接触,或保持为从前方大概面向后壁部分24的前表面,由此具体地防止了内壳10相对于外壳20的向后移位。
此外,在组装两壳10、20的过程中,各个锁定部分17A、17B被至少部分配合到锁定孔26A、26B中。在将锁定部分17A、17B配合到锁定孔26A、26B中时,锁定部分17A、17B的(具体地大体楔形的)后端部首先被至少部分插入到锁定孔26A、26B中。当锁定部分17A、17B被插入时,分隔在锁定孔26A、26B和操作孔28A、28B之间的分隔壁29A、29B弹性变形为朝向操作孔28A、28B退避。当锁定部分17A、17B被至少部分配合到大体适合的插入位置以与接收部分27A、27B接合时,锁定部分17A、17B经过分隔壁29A、29B,因此分隔壁29A、29B朝向锁定孔26A、26B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且锁定部分17A、17B的锁定表面18A、18B与锁定孔26A、26B的接收表面接合,或从后方大概面对锁定孔26A、26B的接收表面。
通过锁定部分17A、17B和锁定孔26A、26B的该接合,防止了内壳10相对于外壳20的向上(分离的方向)移位。此外,具体地通过以阶梯方式使锁定孔26A、26B的内周边凹进来形成待通过锁定部分17A、17B锁定的接收部分27A、27B,且(具体地大体整个)锁定部分17A、17B被至少部分容纳到锁定孔26A、26B中。根据该构造,锁定部分17A、17B的后端部不需要从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向外(向后)突出。根据上述,两壳10、20被保持在组装状态下。
当两壳10、20被组装时,后壁部分24被定位为至少部分覆盖弹性塞30(具体地整体橡胶塞)的后表面30R且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多个)插入孔25被定位为大体对应于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多个)密封孔31。大体从端子接头13向后延伸的导线14穿过密封孔31,且在导线14的外周边与密封孔31的内周边之间的间隙以流体密封或液体密封方式被密封。注意的是,在将端子接头13插入到空腔12中时,端子接头13接连地穿过插入孔25和密封孔31。
在锁定部分17A、17B被容纳在锁定孔26A、26B中的状态下,将两壳10、20锁定在组装状态下的锁定部分17A、17B能够从后壁部分24后方看见,锁定孔26A、26B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开口。在两壳10、20被组装的同时,分隔壁29A、29B朝向操作孔28A、28B弹性移位,且具体地在大体整个厚度区域中,分隔壁29A、29B(接收部分27A、27B)能够与锁定部分17A、17B大体并排地定位且能够被看见。此外,具体地因为分隔壁29A、29B在两壳10、20的组装完成的状态下弹性恢复,所以分隔壁29A、29B(接收部分27A、27B)的部分被隐藏在锁定部分17A、17B后方且不能够被看见。因此,能够基于分隔壁29A、29B和锁定部分17A、17B的位置关系和/或是否能够完全看见分隔壁29A、29B来检测两壳10、20的组装状态。
此外,在分离两壳10、20过程中,夹具(未示出)将例如从后方被至少部分插入到操作孔28A、28B中以使锁定部分17A、17B和接收部分27A、27B脱离。具体地平头螺丝刀或其他具有相似形状的物品能够用作夹具。在解除锁定状态过程中,夹具的尖端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操作孔28A、28B的背端,且夹具将关于操作孔28A、28B的背端在离开锁定孔26A、26B的方向上倾斜。接着,被夹具挤压的操作孔28A、28B在离开锁定孔26A、26B的方向上移位且分隔壁29A、29B和接收部分27A、27B也在离开锁定孔26A、26B的方向上移位,随后操作孔28A、28B也在离开锁定孔26A、26B的方向上移位。通过以这种方式移位接收部分27A、27B,接收部分27A、27B从锁定部分17A、17B脱离以解除锁定状态。在该实施例中,因为待与锁定部分17A、17B接合的锁定孔26A、26B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开口,所以在解除在锁定部分17A、17B和锁定孔26A、26B之间的锁定状态方面的操作性能是优越的。
此外具体地,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和内壳10的后表面11R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分别沿着形成后壁部分24的外周边的四条边中大体彼此平行的上边24和下边24B设置成对锁定孔26A和成对锁定孔26B,和/或在沿着上边24A的第一成对锁定孔26A之间的间距与在沿着下边的第二成对锁定孔26B之间的间距不同。根据该构造,即使如果尝试以错误(例如颠倒的)姿态组装外壳20和内壳10,则锁定部分17A、17B不和锁定孔26A、26B匹配且不能够接合,因此防止了以错误的姿态组装。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内壳10和外壳20具体地被设以不同颜色。根据该构造,因为形成在内壳10上的锁定部分17A、17B和形成在外壳20上的后壁部分24颜色不同,所以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上的锁定部分17A、17B的存在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看见。这使得能够容易确认锁定部分17A、17B等的接合状态。
因此,为通过简单地打开用于将内壳和外壳锁定在组装状态下的锁定装置来改善总操作性能,连接器包括:弹性塞30(具体地整体橡胶塞),被布置为至少部分覆盖内壳10的后表面11R且使一个或更多个密封孔31与一个或更多个分别的空腔12大体对准;外壳20,包括至少部分包围内壳10的管状部分21和后壁部分24,所述后壁部分24被布置为至少部分覆盖弹性塞30(整体橡胶塞)的后表面30R且使一个或更多个插入孔25与密封孔31大体对准;一个或更多个锁定孔26A、26B,形成为在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开口;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各个锁定部分17A、17B,被形成在内壳10上且与各个锁定孔26A、26B接合以将两壳10、20锁定在组装状态下。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整体橡胶塞被保持与形成在内壳中的管状容纳部分的内周边表面的紧密接触和/或锁定部分被形成在管状容纳部分的后端边缘上,但是整体橡胶塞可以被大体保持与形成在外壳中的管状容纳部分的内周边表面的紧密接触,内壳的管状部分可以被配合在该管状容纳部分的外周边上且锁定部分可以被形成在管状部分的后端边缘上。
(2)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锁定部分与在锁定孔的内周边上的接收部分接合,但是所述锁定部分可以与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的锁定孔的孔边缘部分接合。
(3)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外壳的后壁部分和管状部分被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但是所述外壳的后壁部分和管状部分可以是单独的部件。
(4)尽管在后壁部分的后表面上的插入孔的开口区域和锁定孔的开口区域是连续的且彼此齐平的,但是所述插入孔的开口区域和锁定孔的开口区域可以经由一个或更多个阶梯被连接。
(5)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沿着形成后壁部分的外周边的四条边中大体彼此平行的两条边中的每条边设置锁定部分对,但是锁定孔的数量和排列可以是任意的,不限于以上实施例的数量和排列。
(6)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锁定部分和后壁部分被设成不同颜色,但是所述锁定部分和后壁部分可以是相同的颜色。
(7)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在解除在所述部分和锁定孔之间的锁定状态过程中,通过弹性地移位形成锁定孔的分隔壁来使锁定孔与锁定部分脱离,但是所述锁定部分可以在待与锁定孔脱离的方向上弹性移位,而不限于此。

Claims (15)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内壳(10),所述内壳形成有在后表面上开口的一个或更多个空腔(12);
一个或更多个端子接头(13),所述端子接头能够从后方至少部分插入到相应的所述空腔(12)中;
弹性塞(30),所述弹性塞被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内壳(10)的后表面(11R),且使得一个或更多个密封孔(31)与相应的所述空腔(12)大体对准;
外壳(20),所述外壳包括管状部分(21)和后壁部分(24),所述管状部分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内壳(10),所述后壁部分(24)被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弹性塞(30)的后表面(30R),且使得一个或更多个插入孔(25)与相应的所述密封孔(31)大体对准;
至少一个锁定孔(26A;26B),所述锁定孔形成为在所述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开口;以及
至少一个锁定部分(17A;17B),所述锁定部分形成在所述内壳(10)上,且能够与所述锁定孔(26A;26B)相接合,以将所述内壳(10)和所述外壳(20)锁定在组装状态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位于所述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的所述插入孔(25)的开口区域和所述锁定孔(26A;26B)开口区域基本连续,且彼此基本齐平。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孔(26A;26B)的内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阶梯状的接收部分(27A;27B);并且所述锁定部分(17A;17B)能够与所述接收部分(27A;27B)相接合。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和所述内壳(10)的后表面(11R)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并且
成对的锁定孔(26A,26B)沿着形成所述后壁部分(24)的外周的四侧中的、大体彼此平行的两侧(24A,24B)中的每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沿着一侧(24A)设置的成对锁定孔(26A)之间的间距不同于沿着另一侧(24B)设置的成对锁定孔(26B)之间的间距。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部分(17A;17B)和所述后壁部分(24)被设置不同的颜色。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内壳(10)包括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弹性塞(30)的管状容纳部分(16)。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孔(26A;26B)的、位于所述接收部分(27A;27B)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锁定部分(17A;17B)的径向尺寸,和/或所述锁定孔(26A;26B)的、位于所述接收部分(27A;27B)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径向尺寸大体等于或稍微小于所述管状容纳部分(16)的厚度。
9.一种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内壳(10),所述内壳(10)形成有在后表面上开口的一个或更多个空腔(12);
从后方将一个或更多个端子接头(13)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相应的所述空腔(12)中;
将弹性塞(30)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内壳(10)的后表面(11R),且使得一个或更多个密封孔(31)与相应的所述空腔(12)大体对准;
布置包括管状部分(21)和后壁部分(24)的外壳(20),所述管状部分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内壳(10),所述后壁部分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弹性塞(30)的后表面(30R),且使得一个或更多个插入孔(25)与相应的所述密封孔(31)大体对准;以及
将至少一个锁定孔(26A;26B)与形成在所述内壳(10)上的至少一个锁定部分(17A,17B)接合,以将所述内壳(10)和所述外壳(20)锁定在组装状态下,所述锁定孔形成为在所述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上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位于所述后壁部分的后表面(24R)上的所述插入孔(25)的开口区域和所述锁定孔(26A;26B)开口区域被设为大体连续,且彼此基本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锁定孔(26A;26B)的内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阶梯状接收部分(27A;27B);并且
所述锁定部分(17A;17B)能够与所述接收部分(27A;27B)相接合。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后壁部分(24)的后表面(24R)和所述内壳(10)的后表面(11R)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以及
成对的锁定孔(26A,26B)沿着形成所述后壁部分(24)的外周边的四侧中的、大体彼此平行的两侧(24A,24B)中的每侧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沿着一侧(24A)设置的成对锁定孔(26A)之间的间距不同于沿着另一侧(24B)的成对锁定孔(26B)之间的间距。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锁定部分(17A;17B)和所述后壁部分(24)被设置不同的颜色。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所述弹性塞(3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内壳(10)的管状容纳部分(16)中,
其中,所述锁定孔(26A;26B)的、位于所述接收部分(27A;27B)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径向尺寸优选地小于所述锁定部分(17A;17B)的径向尺寸,和/或所述锁定孔(26A;26B)的、位于所述接收部分(27A;27B)的接收表面前方的区域的径向尺寸大体等于或稍微小于所述管状容纳部分(16)的厚度。
CN201210174242.3A 2011-06-06 2012-05-30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2820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6371A JP5656122B2 (ja) 2011-06-06 2011-06-06 コネクタ
JP2011-126371 2011-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0576A true CN102820576A (zh) 2012-12-12
CN102820576B CN102820576B (zh) 2015-06-17

Family

ID=46172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4242.3A Active CN102820576B (zh) 2011-06-06 2012-05-30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77648B2 (zh)
EP (1) EP2533370A3 (zh)
JP (1) JP5656122B2 (zh)
KR (1) KR101307084B1 (zh)
CN (1) CN1028205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9535A (zh) * 2013-11-19 2015-05-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5684101A (zh) * 2013-11-01 2016-06-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有识别显示的电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TO20120905A1 (it) * 2012-10-16 2014-04-17 Tyco Electronics Amp Italia Srl Connettore elettrico con elemento di tenuta, e procedimento per l'assemblaggio
JP6106443B2 (ja) * 2013-01-28 2017-03-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及びシール構造
US9883566B1 (en) 2014-05-01 2018-01-30 Willis Electric Co., Ltd. Control of modular lighted artificial trees
CA2948705A1 (en) * 2015-11-18 2017-05-18 Willis Electric Co., Ltd. Combinatorial light string plug and receptacle
JP6477527B2 (ja) * 2016-01-29 2019-03-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92720B2 (ja) * 2016-08-24 2020-05-1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レバー式防水コネクタ
US10683974B1 (en) 2017-12-11 2020-06-16 Willis Electric Co., Ltd. Decorative lighting control
JP6638106B1 (ja) * 2019-06-05 2020-01-29 株式会社デルタプラス 電気コネクタ
JP7256155B2 (ja) * 2020-09-30 2023-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5100A (ja) * 1999-09-17 2001-03-30 Yazaki Corp 防水コネクタ
US20020086580A1 (en) * 2000-12-28 2002-07-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continuity test method for connector
US20020127912A1 (en) * 2001-03-12 2002-09-12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inserting terminals in waterproof connector
JP2006059595A (ja) * 2004-08-18 2006-03-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2698B2 (ja) * 1999-04-13 2003-01-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3602987B2 (ja) * 1999-09-17 2004-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2100433A (ja) * 2000-07-17 2002-04-05 Yazaki Corp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JP3752982B2 (ja) * 2000-08-29 2006-03-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3646867B2 (ja) * 2000-09-29 2005-05-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2203637A (ja) * 2000-12-28 2002-07-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JP3674774B2 (ja) * 2001-04-03 2005-07-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6913486B2 (en) * 2002-11-07 2005-07-0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5183342A (ja) * 2003-12-24 2005-07-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5317385A (ja) * 2004-04-28 2005-11-1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防水型コネクタ用シール部材及び防水型コネクタ
JP4479595B2 (ja) * 2005-06-16 2010-06-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DE102006017448A1 (de) * 2006-04-13 2007-10-18 Robert Bosch Gmbh Stecker mit Mattendichtung
JP4941229B2 (ja) * 2007-10-26 2012-05-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919123B (zh) * 2007-12-13 2013-08-14 富加宜汽车控股公司 包括密封垫的电连接器
JP5093088B2 (ja) 2008-12-24 2012-12-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5608406B2 (ja) * 2010-04-20 2014-10-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1233336A (ja) * 2010-04-27 2011-11-17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5100A (ja) * 1999-09-17 2001-03-30 Yazaki Corp 防水コネクタ
US20020086580A1 (en) * 2000-12-28 2002-07-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continuity test method for connector
US20020127912A1 (en) * 2001-03-12 2002-09-12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inserting terminals in waterproof connector
JP2006059595A (ja) * 2004-08-18 2006-03-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101A (zh) * 2013-11-01 2016-06-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有识别显示的电线
CN105684101B (zh) * 2013-11-01 2017-08-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有识别显示的电线
CN104659535A (zh) * 2013-11-19 2015-05-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4659535B (zh) * 2013-11-19 2017-04-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35477A (ko) 2012-12-14
JP5656122B2 (ja) 2015-01-21
EP2533370A3 (en) 2014-10-29
JP2012252947A (ja) 2012-12-20
CN102820576B (zh) 2015-06-17
US20120309234A1 (en) 2012-12-06
KR101307084B1 (ko) 2013-09-11
US8777648B2 (en) 2014-07-15
EP2533370A2 (en) 2012-12-12
EP2533370A8 (en)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0576A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9948023B2 (en) Connector
CN101188335B (zh) 连接器及其预组装方法
CN101192729B (zh) 连接器
CN103682792A (zh) 连接器
US10340621B2 (en) Connector with moving plate having partition between terminals to prevent short-circuit
US20140127928A1 (en) Connector
CN102623830B (zh) 连接器
US6146200A (en) Connector and a cap therefor
US615904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403610A (zh) 连接器
US8366473B2 (en) Connector
JP5402861B2 (ja) コネクタ
CN111435773B (zh) 连接器
JP5682476B2 (ja) コネクタ
EP0963008A2 (en) A connector and a cap therefor
CN101276971B (zh) 连接器
EP105616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keying means
JPH08339856A (ja) 端子係止具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EP2595254A2 (en) Fluidproof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9991634B2 (en) Connector
US8376761B2 (en) Connector
US8926378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first housing with a projection with an reinforcement accommodated in a cut in a second housing
JP2006012501A (ja) 分割コネクタ
US10855022B2 (en) Cover-equipped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