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6209B - 粒状体分选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粒状体分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6209B
CN102806209B CN201210058011.6A CN201210058011A CN102806209B CN 102806209 B CN102806209 B CN 102806209B CN 201210058011 A CN201210058011 A CN 201210058011A CN 102806209 B CN102806209 B CN 102806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ccoid
light
group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80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6209A (zh
Inventor
池田直人
山原成晃
松井昭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06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6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4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 B07C5/342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optical properties, e.g. colour
    • B07C5/3425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optical properties, e.g. colour of granular material, e.g. ore particles, gr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4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 B07C5/342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optical properties, e.g. colou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5/363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by means of ai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5Investigating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sol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5Investigating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solids
    • G01N2021/8592Grain or other flowing solid samp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尽量不使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外形尺寸大型化的状态下紧凑地设置扬送输送装置的粒状体分选装置。设有:倾斜姿势的倾斜导引体,将粒状体群以一层且以在宽幅状态下流下的流动状态导引;照明部,以向倾斜导引体的两横外侧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朝向计测对象部位投射光;受光部,在具有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展开的视野角、并且具有分辨能力的状态下,受光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光;判别处理部,基于受光部的受光信息,判别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将粒状体群扬送输送的扬送输送装置在倾斜导引体的比照明部在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横旁侧,以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位于比照明部的端部接近于倾斜导引体的状态装备。

Description

粒状体分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粒状体分选装置,所述粒状体分选装置设有:倾斜姿势的倾斜导引体,将粒状体群以一层且以在宽幅状态下流下的流动状态载置,朝向计测对象部位导引;照明部,在上述粒状体群以宽幅状态展开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在向上述倾斜导引体的两横外侧方突出的状态下、并且在相对于上述计测对象部位在俯视中位于上述粒状体群流下的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上游侧部位的状态下设置,朝向上述计测对象部位投射光;受光部,与上述照明部相比、在俯视中设置在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上游侧部位上,具有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展开的视野角,并且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具有分辨能力的状态下,受光来自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光;判别处理部,基于上述受光部的受光信息,判别通过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粒状体群中的、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
背景技术
上述粒状体分选装置以往一般在俯视形状为矩形状的壳体内收纳有倾斜导引体、照明部及受光部等设备类(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261142号公报)。
在这种粒状体分选装置中,例如如果作为粒状体而以米粒作为对象,则有为了进行将由脱壳机结束处理的米粒群输送到将粒状体群向倾斜导引体的上部供给的粒状体群供给部中的输送处理、及将通过计测对象部位而将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分离后的粒状体群向外部排出的输送处理等而设置将粒状体群扬送输送的扬送输送装置的情况。
并且,在上述以往结构的粒状体分选装置中设置上述那样的扬送输送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在由壳体覆盖的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外方侧部位设置扬送输送装置。例如,将扬送输送装置设在粒状体分选装置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外方侧部位上、或设在粉粒体分选装置的粉粒体群流下方向的上游侧外方侧部位上。这样,有扬送输送装置的沿着粒状体群展开方向的外形尺寸及沿着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外形尺寸大型化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外形尺寸的大型化的状态下设置扬送输送装置的粒状体分选装置。
有关本发明的粒状体分选装置,设有:倾斜姿势的倾斜导引体,将粒状体群以一层且以在宽幅状态下流下的流动状态载置,朝向计测对象部位导引;照明部,在上述粒状体群以宽幅状态展开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在向上述倾斜导引体的两横外侧方突出的状态下、并且在相对于上述计测对象部位在俯视中位于上述粒状体群流下的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上游侧部位的状态下设置,朝向上述计测对象部位投射光;受光部,与上述照明部相比、在俯视中设置在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上游侧部位上,在具有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展开的视野角、并且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具有分辨能力的状态下,受光来自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光;判别处理部,基于上述受光部的受光信息,判别通过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粒状体群中的、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其中,将上述粒状体群扬送输送的扬送输送装置以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位于比上述照明部的端部接近于上述倾斜导引体的状态、装备在上述倾斜导引体的比上述照明部在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横旁侧。
即,由于将粒状体群扬送输送的扬送输送装置以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位于比照明机构的端部接近于倾斜导引体的状态、装备在倾斜导引体的比照明部在粒状体群的流下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横旁侧,所以能够抑制扬送输送装置在粉粒体群展开方向上比照明部向外方较大地突出,并且抑制在俯视中扬送输送装置朝向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上游侧比倾斜导引体向外方较大地突出,结果,能够在抑制外形尺寸的大型化的状态下装备扬送输送装置。
如果加以说明,则在俯视中,在相当于相对于照明部的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上游侧的部位上装备受光部,但由于该受光部是在具有沿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展开的视野角的状态下受光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光的部件,所以该受光部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宽度比照明部小。
并且,由于照明部以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向倾斜导引体的两横外侧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所以在倾斜导引体的比照明部在粒状体群的流下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横旁侧,存在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比照明部的端部向倾斜导引体侧凹入的凹入空间。
所以,通过有效利用该凹入空间、在倾斜导引体的比照明部在粒状体群的流下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横旁侧、将扬送输送装置以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位于比照明机构的端部接近于倾斜导引体的状态装备,能够在抑制了外形尺寸的大型化的状态下装备扬送输送装置。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实现了能够提供在抑制了外形尺寸的大型化的状态下设置扬送输送装置的粒状体分选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作为上述扬送输送装置而设有一对扬送输送装置;这一对扬送输送装置被分配配置在上述倾斜导引体的比上述照明部在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两横旁侧。
即,由于一对扬送输送装置被分配配置到倾斜导引体的比照明部在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两横旁侧,所以能够将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以抑制了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外形尺寸的大型化的状态配备。
此外,由于这样具备一对扬送输送装置,所以例如能够通过其中一个扬送输送装置,在作为粒状体而以米粒为对象的结构中,进行将由脱壳机结束了处理的米粒群输送到将粒状体群供给到倾斜导引体的上部的粒状体群供给部中的输送作业,通过另一个扬送输送装置,进行将通过计测对象部位并分离了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后的粒状体群向外部排出的输送作业。
因而,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抑制了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外形尺寸的大型化的状态下配备一对扬送输送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扬送输送装置以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框体的内部收纳输送作用部的状态构成;在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各自的上述筒状框体的下端部上,连接着在俯视中延伸到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下游侧的基框,并且以连结在上述筒状框体和上述基框上的状态设有左右一对侧板,由上述一对筒状框体、上述基框、以及上述左右一对侧板构成主框部;上述照明部、以及对上述倾斜导引体的上部供给上述粒状体群的粒状体群供给部支承在上述主框部上。
即,利用扬送输送装置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框体,为了支承照明部及粒状体群供给部而构成主框部。如果加以说明,则扬送输送装置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框体为了支承收纳在其内部的输送作用部并且支承被输送的粒状体群而具备足够大的支承强度。
所以,通过有效利用这样的筒状框体、在筒状框体的下端部上连接在俯视中延伸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下游侧的基框、并且将左右一对侧板连结到筒状框体和基框上,在使一对筒状框体、基框及左右一对侧板一体化而提高了强度的状态下构成主框部。并且,通过这样构成的结实的主框部支承照明部和粒状体群供给部。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利用扬送输送装置的筒状框体、在是简单的结构的同时、构成支承照明部和粒状体群供给部的结实的主框部。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照明部以下述状态构成,在以具备面对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光透射窗的状态并且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的照明部收纳盒内、收纳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光投射体,上述照明部收纳盒的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支承在上述左右一对侧板上。
即,由于照明部在以具备面对计测对象部位的光透射窗的状态且沿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的照明部收纳盒内收纳长条状的光投射体,照明部收纳盒的内部在与计测对象部位之间被透射窗分隔,所以能够将从光投射体投射的光朝向计测对象部位投射,并且能够防止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尘埃等飞散而附着在光投射体上。
此外,由于照明部收纳盒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支承在左右一对侧板上,所以能够将照明部收纳盒稳定地支承在一对侧板上,所以也稳定地支承收纳在照明部收纳盒中的光投射体,能够将计测对象部位良好地照明。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尘埃附着到照明部的光投射体上,并且稳定地支承该光投射体、将计测对象部位适当地照明。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受光部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形成为比上述照明部窄幅状,收纳在连结支承在上述照明部收纳盒上的受光用盒内。
即,由于受光部收纳在受光用盒内,所以能够避免来自计测部位的尘埃等附着在受光部上。
此外,由于受光用盒连结支承在照明部收纳盒上,所以能够在将受光部与照明部的相对关系定位为适当的关系的状态下、将它们相对于计测对象部位设置,所以能够一边由照明部对计测对象部位投射光、一边将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光用受光部适当且良好地受光。
即,如果将受光盒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形成为比照明部窄幅状,则鉴于受光盒不会装备扬送输送装置,通过将收纳受光部的受光盒在连结支承在照明部收纳盒上的状态下设置,能够避免来自计测部位的尘埃等附着在受光部上,并且,能够由受光部将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光适当且良好地受光。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尘埃附着在受光部上,并且能够将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光由受光部适当良好地受光。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设有:下游侧照明部,在上述粒状体群以宽幅状态展开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在突出到上述倾斜导引体的两横外侧方的状态下、并且在相对于上述计测对象部位在俯视中位于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下游侧部位的状态下设置,朝向上述计测对象部位投射光;下游侧受光部,与上述下游侧照明部相比、在俯视中设置在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下游侧部位上,在具有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展开的视野角、并且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具有分辨能力的状态下,受光来自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光;上述下游侧照明部以下述状态构成,在以具备面对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光透射窗的状态且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的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内、收纳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光投射体;上述下游侧受光部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形成为比上述下游侧照明部窄幅状,收纳在连结支承在上述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上的下游侧受光用盒内。
即,除了上述照明部以外,还设置相对于计测对象部位位于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下游侧部位的下游侧照明部,此外,除了上述受光部以外,还设置相对于计测对象部位位于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下游侧部位的下游侧受光部,所以能够通过受光部及下游侧受光部分别计测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光。
例如,在计测来自粒状体群的反射光的结构中,在俯视中,能够将来自位于计测对象部位的粒状体的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侧面及上游侧的侧面的两者的反射光分别计测。
此外,由于下游侧照明部在以具备面对计测对象部位的光透射窗的状态且沿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的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内收纳有长条状的光投射体,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的内部在与计测对象部位之间被透射窗分隔,所以能够将从光投射体投射的光朝向计测对象部位投射,并且能够防止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尘埃等飞散而附着在光投射体上。
并且,由于下游侧受光部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形成为比下游侧照明部窄幅状,收纳在连结支承在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上的下游侧受光用盒内,所以能够防止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尘埃等朝向受光部飞散而附着。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对于下游侧照明部的光投射体及受光部,能够在来自计测对象的尘埃飞散而附着到光投射体及受光部上的可能性较小的良好的状态下将计测对象部位适当地照明,并且,能够将来自位于计测对象部位的粒状体的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侧面及上游侧的侧面的两者的反射光分别计测。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照明部收纳盒和上述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以一体状形成为一个收纳体;在上述收纳体的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上,形成有监视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监视窗;在上述侧板的对应于上述监视窗的部分上,形成有监视窗露出用的开口。
即,由于收纳相对于计测对象部位位于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上游侧部位的照明部的照明部收纳盒、和收纳相对于收纳计测对象部位位于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下游侧部位的下游侧照明部的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以一体状形成为一个收纳体,所以与分别形成的结构相比,能够将照明部与下游侧照明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维持为适当的关系。
此外,由于在收纳体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上形成有监视计测对象部位的监视窗、在侧板的与监视窗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监视窗露出用开口,所以使用者能够通过监视窗露出用的开口及监视窗从外部目视粒状体群的流下状态是否是良好的。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照明部与下游侧照明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维持为适当的关系,并且使用者能够目视粒状体群的流下状态是否良好,使用方便性提高。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设有基于上述判别处理部的判别结果、在比上述计测对象部位靠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下游侧的分离部位处、使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与其他粒状体群分离的分离机构;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中的一个扬送输送装置构成为,使其将投入到投入料斗中的粒状体群朝向上述粒状体群供给部扬送输送;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中的另一个扬送输送装置构成为,使其将由上述分离机构将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分离后的粒状体群朝向排出部扬送输送。
即,一个扬送输送装置将投入在投入料斗中的粒状体群朝向粒状体群供给部扬送输送。并且,如果粒状体群供给部将粒状体群供给、以使其以一层且以宽幅状态流下到倾斜导引体的上部,则通过倾斜导引体将粒状体群朝向计测对象部位导引,基于受光部的受光信息由判别处理部判别通过计测对象部位的粒状体群中的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
并且,基于判别处理部的判别结果,在比计测对象部位靠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下游侧的分离部位,通过分离机构将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与其他粒状体群分离,将由分离机构将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分离后的粒状体群通过另一个扬送输送装置朝向排出部扬送输送。例如,在作为粒状体群而以米粒群为对象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将分离了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后的米粒群移转到精米机中的作业。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进行粒状体群的分选作业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朝向粒状体群供给部的粒状体群的输送以及分离了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后的粒状体群的输送,所以例如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将粒状体群移转到精米机等别的装置中的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分离机构由空气喷出机构构成,所述空气喷出机构沿着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排列具备为了在上述分离部位使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与其他粒状体群分离而喷出空气的多个空气喷出部、并且具备将上述多个空气喷出部的各自自由切换为不喷出空气的非作用状态和喷出空气的作用状态的多个控制阀;具备驱动上述多个控制阀以将其切换为上述非作用状态和上述作用状态的阀驱动部;上述判别处理部构成为,基于上述判别结果,对上述阀驱动部指令用来使上述多个控制阀中的、对应于上述空气喷出部中的切换为上述作用状态者的控制阀动作的指令信息;上述判别处理部和上述阀驱动部以分配配置到上述一对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外方侧部位、以及另一个侧板的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外方侧部位上的状态装备;设有以横跨上述一对侧板连结的状态支承上述粒状体群供给部的支承台,在该支承台上,设有上述判别处理部与上述阀驱动部之间的连接配线插通的筒状部。
即,判别处理部基于判别结果,如果对阀驱动部指令用来使多个控制阀中的、对应于空气喷出部中的切换为作用状态者的控制阀动作的指令信息,则阀驱动部基于指令信息使对应的控制阀动作。
可是,控制阀对应于多个空气喷出部而设有多个,为了驱动这样的多个控制阀,阀驱动部具备许多阀驱动用的切换机构、例如继电器等,所以成为大型的装置,但由于将作为这样的大型的装置的阀驱动部和判别处理部以分配配置到一对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的外方侧部位、以及另一个侧板的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外方侧部位上的状态装备,所以能够在使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外形大型化的可能性较小的状态下配备判别处理部和阀驱动部。
此外,在横跨一对侧板连结的状态下设置支承台,在该支承台上支承对倾斜导引体的上部供给粒状体群的粒状体群供给部。并且,通过在为了支承粒状体群供给部而需要的支承台上装备筒状部,能够使判别处理部与阀驱动部之间的连接配线插通到该筒状部中,能够在不通过粒状体群的通过部位而不成为粒状体群的移送的妨碍的状态下装备配线。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使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外形大型化的可能性较小的状态下配备判别处理部和阀驱动部,并且能够有效利用支承台的构造、在不通过粒状体群的通过部位而不成为粒状体群的移送的妨碍的状态下装备配线。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分别具备在位于下端侧的状态下被绕水平轴心旋转驱动的驱动轴而构成,并且构成为,通过使各驱动轴向相同方向旋转而进行输送动作;以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位于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之间、并且支承在上述基框上的状态装备有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上述各驱动轴连动连结。
即,以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位于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之间、并且在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之间支承在基框上的状态装备电动马达,将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在位于一对扬送输送装置的各自的下端侧的状态下装备的各驱动轴连动连结。
即,能够通过1个电动马达驱动一对扬送输送装置,所以能够使传动构造变得简洁,能够利用在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位于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之间的下方侧的空间、以不使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外形大型化的状态配备电动马达。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简洁的传动构造驱动一对扬送输送装置,并且能够在不使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外形大型化的状态下配备电动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粒状体分选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粒状体分选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粒状体分选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表示主框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主要部的配置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主要部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收纳体配设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收纳体配设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遮光部件配设部的立体图。
图10(a)是遮光部件配设部的立体图,图10(b)是遮光部件配设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收纳体内部的各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计测对象部位的照明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向空气喷出装置的空气供给状态的图。
图14是控制框图。
图15是表示受光机构的受光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关于透射光的适当光量范围的图。
图17是表示关于反射光的适当光量范围的图。
图18是表示光量的频数分布的图。
图19是表示控制动作的流程图的图。
图20是表示控制动作的流程图的图。
图21是表示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光的受光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有关本发明的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实施方式应用到一边作为粒状体群的一例而使糙米或精米等的米粒群流下导引一边进行分选的粒状体群分选装置中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将米粒群k以一层且以在宽幅状态下流下的流动状态载置并朝向计测对象部位J导引、以使其通过计测对象部位J的倾斜姿势的斜槽3C(倾斜导引体的一例),构成为,能够一边使从设在该斜槽3C的上部侧的储存料斗3A通过振动给料器3B输送并供给的米粒群k在斜槽3C的上表面上流下、一边将光反射率偏离适当范围者或光透射率偏离适当范围那样的不合格粒与合格品的米粒群分选而将不合格粒分离。
以下,对各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振动给料器3B具备承接从储存料斗3A的下部排出的米粒群的承接载置部25、和对承接载置部25施加振动的振动发生器26,构成为,由振动发生器26对承接载置部25施加振动而从其一端部将米粒群k送出到斜槽3C上。并且,斜槽3C如图7所示,由以沿着横宽方向排列为多列的状态形成有直线状的槽m的带槽板构成,构成为,将由振动给料器3B以沿着斜槽3C的横宽方向展开为宽幅状态的状态供给的米粒群k在多列槽m内以一列流下导引。
因而,由储存料斗3A、振动给料器3B及斜槽3C等构成将米粒群k以一层状态且在横宽方向上展开的状态移送以使其通过计测对象部位J的移送机构3。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由储存料斗3A和振动给料器3B构成将米粒群k供给到斜槽3C的上部的粒状体群供给部。
顺便说一下,斜槽3C的横宽方向对应于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在斜槽3C的上表面上被流下导引时的米粒群k的移送方向对应于粒状体群流下方向。此外,斜槽3C是以从该粉粒体分选装置的装置后部上方侧的部位朝向装置前部下方部位而倾斜的姿势设置的部件,米粒群的移送方向在俯视时为相当于装置前后方向的方向,作为沿着斜槽3C的横宽方向的方向的装置横宽方向对应于粒状体群展开方向。
此外,振动给料器3B通过使由振动发生器26的振动带来的米粒群k的输送速度变化,能够变更调节送出到斜槽3C上的米粒群k的供给量、即由斜槽3C进行的米粒群k的移送流量而构成。
如图3及图6所示,在米粒群k从斜槽3C的下端部移动下落的路径中设定对米粒群k的计测对象部位J,并且,作为计测对象部位J,以在米粒群的移送方向上使位置不同的状态设定有用来计测由米粒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的反射光计测部位J1、和用来受光透射过米粒的透射光的透射光计测部位J2。具体而言,以透射光计测部位J2位于比反射光计测部位J1靠米粒群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设定。
并且,如图6所示,具备将计测对象部位J照明的照明机构4、受光来自计测对象部位J的米粒群k的光的受光机构5、和在比计测对象部位J靠米粒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的分离部位使分离对象粒与其他米粒群分离的作为分离机构的空气喷吹装置6。
上述照明机构4如图6所示,具备在米粒群的移送方向观察相对于计测对象部位位于一侧(具体而言是装置前部侧)、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照明的作为一侧照明机构的前部侧照明机构4A、和在米粒群k的移送方向观察相对于计测对象部位J位于与上述一侧的部位180度不同的另一侧(具体而言是装置后部侧)、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照明的作为另一侧照明机构的后部侧照明机构4B而构成。
此外,以位于计测对象部位J的装置前部侧的状态具备透射光用的背景光量调整器4C,以位于比计测对象部位J靠装置前部侧的状态设有背景光形成用的前部侧反射板4D,以位于比计测对象部位J靠装置后部侧的状态设有背景光形成用的后部侧反射板4E。
如图6所示,后部侧照明机构4B在比计测对象部位J靠装置后部侧,具备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遍及装置横宽方向的全宽直接照明的将两根圆柱状的荧光灯排列而构成的作为光投射体的线状光源30B、和将该线状光源30B发出的光反射、通过该反射的光从与线状光源30B带来的照明方向不同的照明方向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遍及装置横宽方向的全宽照明的作为光投射体的光反射部件31B,构成为,对反射光计测部位J1的米粒从移送方向上游侧及移送方向下游侧的相互不同的照明方向分别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照明。
此外,在线状光源30B的背部,配置有对内面实施了消光的白色涂装的弯曲为大致コ字状的扩散反射板32,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线状光源30B的附近,具备将光向光反射部件31B导引、并且将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2的光束以缩窄沿着米粒的移送方向的宽度的状态导引的投射光调整机构(参照图12)。
并且,光反射部件31B构成为相对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为窄幅、沿着线状光源30B的长度方向为长条的矩形状,反射面由镜面构成。另外,以位置固定以使光反射部件31B的倾斜角度为适当的角度的状态安装,以使由线状光源30B照明的光量与由光反射部件31B照明的光量相同或大致相同,构成为,将光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1投射。
如图6及图11所示,前部侧照明机构4A与后部侧照明机构4B同样,具备将位于反射光计测部位的米粒群k的位于移送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外面部分直接照明的将两根圆柱状的荧光灯排列而构成的作为光投射体的线状光源30A、设在线状光源30A的背部的扩散反射板32、将线状光源30A发出的光反射、通过该反射的光将位于反射光计测部位J1的米粒群的位于移送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外面部分照明的作为光投射体的光反射部件31A,构成为,对反射光计测部位J1的米粒从移送方向上游侧及移送方向下游侧的相互不同的照明方向分别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照明。
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线状光源30B的附近,具备将光向光反射部件31B导引、并且将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2的光束以缩窄沿着米粒的移送方向的宽度的状态导引的投射光调整机构(参照图12)。
对照明机构4对于计测对象部位J的照明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前部侧照明机构4A将来自线状光源30A的光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2直接投射,将来自线状光源30A的光导引到光反射部件31A,将由该光反射部件31A反射的光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2投射。
并且,构成为,将从线状光源30A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2直接投射的照明光以光束状投射以使沿着米粒的移送方向的宽度越接近于反射光计测部位J2越窄,仅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照明。另一方面,构成为,将由光反射部件31A反射的照明光以光束状投射,以使沿着米粒的移送方向的宽度越是接近于反射光计测部位J2越窄,但缩减状况与线状光源30A相比较平缓,不仅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将透射光计测部位J2也照明。
如上所述,前部侧照明机构4A是从装置前部侧将位于透射光计测部位J2的粒状体照明的结构,所以为兼作为透射光照明机构的结构。
另一方面,后部侧照明机构4B也与前部侧照明机构4A同样,如图12所示,为将来自线状光源30B的光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2直接投射、此外将来自线状光源30B的光向光反射部件31B导引、由该光反射部件31A反射的光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2投射的结构。并且,构成为,将从线状光源30A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2直接投射的照明光以光束状投射,以使沿着米粒的移送方向的宽度越是接近于反射光计测部位J2越窄,仅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照明。另一方面,构成为,将由光反射部件31A反射的光以光束状投射,以使沿着米粒的移送方向的宽度越是接近于反射光计测部位J2越窄,但缩减状况与线状光源30A相比较平缓,不仅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将透射光计测部位J2也投射。
另外,在图12所例示的结构中,从线状光源30A、30B直接投射的光仅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投射,但也可以构成为,使从线状光源30A、30B直接投射的光不仅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1、还向透射光计测部位J2投射。
为将从后部侧照明机构4B投射的光中的、朝向透射光计测部位J2投射的光通过后述的遮光部件38遮光、以使其不会到达透射光计测部位J2的结构。
如图6所示,背景光量调整器4C装备在从后述的透射光受光装置5C观察透射光计测部位J2时相当于背景的部位上,具备沿着透射光计测部位J2的装置横宽方向以紧密状态排列设置的多个LED发光元件33、和配置在设置这些多个LED发光元件33的区域的光投射侧、使多个LED发光元件33发光的光扩散的扩散板34而构成。
并且,如图14所示,具备将多个LED发光元件33的发光输出自如变更调整的调光装置35,构成为,调整由透射光受光装置5C受光的背景的光量,以使其成为后述的适当光量范围内的光量值。
如图6所示,背景光形成用的前部侧反射板4D装备在从后述的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观察反射光计测部位J1时相当于背景的部位上,由具备规定的光反射率的表面为白色的板体构成,构成为,将来自线状光源30A的光反射、使由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受光的背景的光量成为后述的适当光量范围内的光量值。
如图6所示,背景光形成用的后部侧反射板4E装备在从后述的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观察反射光计测部位J1时相当于背景的部位上,由具备规定的光反射率的表面为白色的板体构成,构成为,将来自线状光源30B的光反射、使由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受光的背景的光量成为后述的适当光量范围内的光量值。
接着,对受光机构5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受光机构5具备在米粒群的移送方向观察相对于计测对象部位J位于作为一侧的装置前部侧、受光反射光的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在米粒群的移送方向观察相对于计测对象部位J位于与一侧的部位180度不同的作为另一侧的装置后部侧、受光反射光的作为另一侧的反射光受光机构的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和在米粒群的移送方向观察相对于计测对象部位J位于装置后部侧、受光透射光的作为透射光受光机构的透射光受光装置5C而构成。
如果进一步加以说明,则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构成为,使其在反射光计测部位J1受光由前部侧照明机构4A照明、由米粒的表面反射的光,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构成为,使其在反射光计测部位J1受光由后部侧照明机构4B照明、由米粒的表面反射的光。此外,透射光受光装置5C构成为,使其在透射光计测部位J2受光由前部侧照明机构4A照明、透射过米粒的光。
如图6所示,上述各受光装置5A、5B、5C以沿着装置横宽方向并列设置的状态具备受光来自反射光计测部位J1或透射光计测部位J2的光的多个单位受光部5a,构成为,使其以将比米粒的大小小的范围作为单位受光对象范围的分辨能力状态受光来自反射光计测部位J1或透射光计测部位J2的检测光。
即,上述各受光装置5A、5B、5C分别具备将比米粒群的各米粒的大小小的范围p(例如比米粒的大小的10分之1小的范围)作为各自的受光对象范围、在使作为与这些多个受光对象范围对应的受光对象范围的多个单位受光部5a对应于宽幅的计测对象部位J以线状排列的状态下并列设置的单色型的CCD传感器部36、和以在装置横宽方向上具有视野角的状态将受光的光向多个单位受光部5a导引的聚光透镜37而构成。
此外,各受光装置5A、5B、5C将计测对象部位J的装置横宽方向的全宽为对象,以使位于计测对象部位J的米粒群k的像成像在CCD传感器部36的各单位受光部5a上的状态设置,例如构成为,在图15中从计测对象部位J的右端侧朝向左端侧从各单位受光部5a将各受光信息依次取出。
并且,如图6所示,为了阻止后部侧照明机构4B将反射光计测部位J1照明而从米粒反射的反射光由透射光受光装置5C受光、并且阻止后部侧照明机构4B的照明光达到透射光计测部位J2,设有将上述反射光及上述照明光遮光的遮光部件38。
如图9、图10、图12及图13所示,遮光部件38具备由以长度方向沿着装置横宽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的大致带板状的部件构成的遮光作用部38A、和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在装置前后方向观察弯曲为大致コ字形的安装部38B而构成。遮光作用部38A为在具备上表面部38a和弯折部38b的状态下使带板弯曲为大致く字状的形状,上部面38a以倾斜姿势设置,以使得距透射光计测部位J2较近的一侧处于较高的位置、越是位于距透射光计测部位J2较远的装置后部侧越位于下方,构成为,不将米粒群k载置在其上部面38a上而向下方流动。该遮光部件38以尽量接近于透射光计测部位J2的状态配备。另外,关于遮光部件38的安装构造在后面叙述。
如上所述,如图12所示,在后部侧照明机构4B中,从线状光源30B朝向反射光计测部位J2直接投射的光被缩减,以使光束缩窄沿着米粒的移送方向的宽度,但由光反射部件31B反射的光不仅是反射光计测部位J1、还被朝向透射光计测部位J2投射。并且,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遮光部件38,将从后部侧照明机构4B投射的光中的、朝向透射光计测部位J2投射的光遮光。
此外,遮光部件38上表面部38a在相对于米粒的移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置为宽幅,构成为,能够阻止来自后部侧照明机构4B的光被位于反射光计测部位J1的米粒群k反射的光被导引到透射光受光装置5C。
具备从反射光计测部位J1对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以光轴弯折的状态导引光的弯折光路形成机构39A。
该弯折光路形成机构39A如图6所示,具备将从反射光计测部位J1沿着相对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朝向装置前部侧的光向斜下方前方反射的第1反射体40A、和将被该第1反射体40A反射的光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大致平行地向上方反射而向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导引的第2反射体41A而构成。第1反射体40A及第2反射体41A的各自其反射面由镜面构成,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
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是如上述那样具备聚光透镜37而将来自计测对象部位J的光聚光并受光的装置,所以例如如图21所示,由于在装置横宽方向上具有视野角,所以能够将沿着装置横宽方向的宽度构成为比计测对象部位J的宽度(斜槽3C的宽度)窄幅。这一点其他的受光装置5B、5C也是同样的。
对于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的弯折光路形成机构39B与对于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的弯折光路形成机构39A同样,具备第1反射体40B和第2反射体41B,只是配置结构前后为对称,除此以外是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受光的反射光的光轴CL1和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受光的反射光的光轴CL2设定为,使其为稍稍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的状态、但是为沿着相对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状态。
对于透射光受光装置5C的弯折光路形成机构39C具备将从前部侧照明机构4A投射、通过透射光计测部位J2的光反射以使其沿着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朝向上方的第1反射体40C、和将由该第1反射体40C反射的光向相对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反射、向透射光受光装置5C导引的第2反射板41C而构成。第1反射体40C及第2反射体41C的各自其反射面由镜面构成,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
在位于比透射光计测部位J2靠米粒群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下设定分离部位,构成为,空气喷吹装置6对判定为应分离的分离对象物喷吹空气。
该空气喷吹装置6使作为空气喷出部的喷出喷嘴6a的多个在对应于将计测对象部位J的装置横宽方向的全宽分割形成为多个划区后的各划区的状态下并列设置,构成为,使分离对象物存在的划区的喷出喷嘴6a动作。
如图14所示,空气喷吹装置6具备对多个喷出喷嘴6a分支供给空气的空气歧管42,对于空气歧管42,从装备在装置外部的作为空气供给源的空气压缩机44经由除尘用的过滤器47通过压力供给路径43供给空气。此外,设有分别使从空气歧管42向多个喷出喷嘴6a各自的空气的供给继续或断开、自如切换为不喷出空气的非作用状态和喷出空气的作用状态的作为控制阀的电磁阀45,从该各电磁阀45经由形成向各喷出喷嘴6a的流路的配管从空气歧管42对各喷出喷嘴6a分支供给空气。此外,如图14所示,设有检测压力供给路径43的空气的压力的作为压力检测机构的压力传感器48。
上述各喷出喷嘴6a形成为铝等金属制的块体6c,向各喷出喷嘴6a供给空气的内部配管6b也形成在该块体6c的内部。另外,如图10所示,在与内部配管6b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形成在块体6c的上表面上的槽部分和从上方侧安装的板部件6d形成各喷出喷嘴6a。
并且,如图6所示,设有将被从斜槽3C的下端部流下导引的米粒群k中的、没有受到来自喷出喷嘴6a的空气的喷吹而原样行进的正常的米粒k回收的正常粒回收用的接纳口部49、和将受到空气的喷吹而从正常的米粒k的流中向横向分离的分离对象物(例如着色米或碎裂米等不合格米或石头、玻璃片等异物等)回收的分离物回收用的接纳口部50,正常粒回收用的接纳口部49形成为在装置横宽方向上细长的筒状,将分离物回收用的接纳口部50形成为,使其包围该正常粒回收用的接纳口部49的周围。
分离物回收用的接纳口部50在从喷出喷嘴6a的空气的喷吹方向的下游侧,由承接被该空气吹飞的米粒并朝向下方导引的承接板50a、和将被吹飞的米粒一边流下导引一边回收的下方变窄状的导引板50b构成,将由分离物回收用的接纳口部50回收的分离对象物从分离物出口52向外部排出。
此外,将由正常粒回收用的接纳口部49回收的米粒k通过正常粒导引体53供给到排出用扬送输送装置8的下部的输送起始端部,通过排出用扬送输送装置8扬送输送,从排出口7排出到装置外部。
如图3及图6所示,位于计测对象部位J的装置后部侧、换言之在俯视中位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上游侧,在以具备面对计测对象部位J的光透射窗59的状态并且沿装置横宽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的后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B内,收纳着后部侧照明机构4B及背景光形成用的后部侧反射板4E。
此外,位于计测对象部位J的装置前部侧、换言之在俯视中位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下游侧,在以具备面对计测对象部位J的光透射窗59的状态并且沿装置横宽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的前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A内,收纳着前部侧照明机构4A、背景光量调整器4C及背景光形成用的前部侧反射板4D。
并且,如图7所示,后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B和前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A通过位于装置横宽方向两侧部的侧面部54c一体地连结,以一体状形成为一个收纳体54。
如上所述,后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B和前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A分别形成为沿装置横宽方向延伸的状态,后部侧照明机构4B及背景光形成用的后部侧反射板4E在由未图示的托架以位置固定状态安装在照明部收纳盒54B的两侧的侧面部54c上的状态下收纳。此外,前部侧照明机构4A、背景光量调整器4C、背景光形成用的前部侧反射板4D分别在由未图示的托架以位置固定状态安装在前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A的两侧的侧面部54c上的状态下收纳。
因而,通过在后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B内具备后部侧照明机构4B及背景光形成用的后部侧反射板4E,构成朝向计测对象部位J投射光的上游侧照明部M1。并且,该上游侧照明部M1以位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的上游侧部位的状态设置。此外,通过在前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A内具备前部侧照明机构4A、背景光量调整器4C、背景光形成用的前部侧反射板4D,构成朝向计测对象部位J投射光的下游侧照明部M2。并且,该下游侧照明部M2以位于米粒群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部位的状态设置。
如图6所示,在前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A的位于装置前部侧的前侧面上,连结支承着前部侧受光部盒55,所述前部侧受光部盒55一体地形成有内装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的前部侧相机盒部55A、和在内部收纳弯折光路形成机构39A的前部光路形成用盒部55B。并且,如上所述,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在装置横宽方向上设计为比计测对象部位J的宽度窄幅,所以如图7所示,前部侧受光部盒55在装置横宽方向上形成得比收纳体54窄幅。
此外,如图6所示,在前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A的前侧面上,形成有用于来自反射光计测部位J1的光通过的沿着装置横宽方向细长地延伸的缝隙孔73。
因而,设置在比下游侧照明部M2在俯视中靠米粒群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部位的作为下游侧受光部的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在装置横宽方向上形成为比收纳在收纳体54中的下游侧照明部M2窄幅状,收纳在连结支承在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54上的前部侧受光用盒55内。
此外,如图6所示,在后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B的装置后部侧的后侧面上,连结支承着后部侧受光部盒56,所述后部侧受光部盒56一体形成有内装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的第1后部侧相机盒部56A、内装透射光受光装置5C的第2后部侧相机盒部56B、和在内部收纳弯折光路形成机构39B的后部光路形成用盒部56C。并且,如上所述,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及透射光受光装置5C在装置横宽方向上设计为比计测对象部位J的宽度窄幅,所以如图7所示,后部侧受光部盒56在装置横宽方向上形成为比收纳体54窄幅。
此外,如图6所示,在后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B的后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来自反射光计测部位J1的光通过的沿着装置横宽方向细长地延伸的缝隙孔74、以及用于来自透射光计测部位J2的光通过的沿着装置横宽方向细长地延伸的缝隙孔75。
因而,设置在比上游侧照明部M1在俯视中靠米粒群的移送方向的上游侧部位上的作为受光部的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及透射光受光装置5C在装置横宽方向上形成为比收纳在收纳体54中的上游侧照明部M2窄幅状,收纳在连结支承在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54上的前部侧受光部盒54内。
如图6及图8所示,在形成在后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B与前部侧照明部收纳盒54A之间的米粒群通过的空间中以进入的状态设置斜槽3,空气喷吹装置6在位于比计测对象部位靠米粒群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的状态下、以横跨收纳体54的两侧的侧面部54c架设支承的状态安装。
如果加以说明,则如图6及图8所示,在横跨收纳体54的两侧的侧面部54c架设的状态下连结着支承托架65。该支承托架65以位于装置横宽方向两侧部的凸缘部65a螺钉固定在形成于两侧的侧面部54c上的横向的法兰部54c1上的状态安装。
并且,在支承托架65的前部侧的框状安装部65a上以螺钉止动固定的状态安装有构成空气喷吹装置6的块体6c。在块体6c的更前部侧,如图10所示,安装有用来形成正常粒回收用的接纳口部49的筒状的接受口形成部件49A。该接受口形成部件49A的横侧部49A1以宽幅设置,防止米粒在装置横宽方向上飞散。
如图6所示,在位于块体6c的背面侧的支承托架65的底面部65b上,具备空气歧管42、多个电磁阀45及多个配管等,设有将装备这些各装置的空间以使其与米粒群通过的区域划区的状态覆盖的盖体66。能够通过形成在框状安装部65a上的开口65a1连接在块体6a上。
盖体66通过焊接或螺钉固定等安装在支承托架65上,盖体66的上部面66a以倾斜姿势设置,以使距计测对象部位J较近侧处于较高的位置、越是从计测对象部位J位于装置后部侧越位于下方,构成为,米粒群k不载置在其上部面66a上而向下方流动。
并且,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上述遮光部件38以设在该装置横宽方向两侧部上的安装部38B通过焊接或螺钉止动而被固定的状态安装在盖体66上。在遮光部件38的遮光作用部38A与盖体66的上部面66a之间,为了透射光通过而形成有间隙Z。
在该粒状体群分选装置中,将投入在投入料斗1中的米粒群k扬送输送而向储存料斗3A供给的供给用扬送输送装置2、和用来将从正常粒回收用的接纳口部49回收的正常粒扬送输送而从设在上部的排出部7排出的排出用扬送输送装置8在斜槽3C的横宽方向上以位于比上游侧照明部M1的两侧端部位置接近于斜槽3C的状态装备在斜槽3C的比上游侧照明部M1在米粒群的移送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横旁侧。
如图1所示,供给用扬送输送装置2由在俯视矩形状的筒状框体2A的内部在遍及位于下端侧的驱动轮体2a和位于上端侧的从动轮体2b卷绕的环状转动体2c上隔开适当间隔具备多个斗2d的斗式扬送输送机构成,如图1及图5所示,构成为,将投入到装备在装置后部侧的下部的投入料斗1中的米粒群k通过斗2d上扬输送而供给到储存料斗3A中。另外,在储存料斗3A上形成有透视窗70,构成为,能够以目视确认米粒群k的供给状态。
此外,如图3所示,排出用扬送输送装置8与供给用扬送输送装置2同样,由在俯视矩形状的筒状框体8A的内部在遍及位于下端侧的驱动轮体8a和位于上端侧的从动轮体8b卷绕的环状转动体8c上隔开适当间隔具备多个斗8d的斗式扬送输送机构成,构成为,将从正常粒回收用的接纳口部49回收并被导引板53流下导引的正常的米粒群k通过斗上扬输送而向排出部7供给。
供给用扬送输送装置2及排出用扬送输送装置8分别构成为,通过将位于下端侧的驱动轮体2a、8a的各驱动轴2e、8e向相同方向旋转而进行输送动作。
供给用扬送输送装置2及排出用扬送输送装置8的各自的筒状框体2A、8A构成该粒状体分选装置的主框部F的一部分。即,如图4所示,在一对扬送输送装置2、8各自的筒状框体2A、8A的下端部上,连接着延伸到装置前部侧、即在俯视中米粒群的移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基框12,并且,左右一对侧板13、14以连接在筒状框体2A、8A和基框12上的状态设置,由一对筒状框体2A、8A、基框12、以及左右一对侧板13、14构成主框部F。另外,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主框部F的结构而省略了其他部件。
如图4所示,基框12具备位于左右方向的两侧的侧部12a、将这些左右的侧壁部12a彼此连结的前部12b而构成为俯视大致コ字形,此外,如图1所示,在位于由它们形成的内部的空间中的状态且受承接台12c支承的状态下具备电动马达15。
如图2所示,该电动马达15以输出轴15a朝向两侧外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横跨其输出轴15a和各驱动轴2e、8e的各自而卷绕着链或传动带等环状转动体16,通过电动马达15将各驱动轴2e、8e在向同一方向一体地旋转驱动的状态下连动连结。
如图4所示,收纳体54为装置横宽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连结支承在左右的侧板13、14上的结构。如果加以说明,则为收纳体54的装置横宽方向的两侧部在插通分别形成在左右的侧板13、14上的矩形状的插通孔60的状态下被架设支承、形成在收纳体54的两侧的侧面部54c的周部上的法兰部螺钉连结在形成于侧板13、14的插通孔60的周围的法兰部上的结构。
如图2及图4所示,在左右的侧板13、14的各自的装置横宽方向上的两侧外方部位上,具备覆盖外方侧的侧部盖63、64。并且,在收纳体54的侧面部54c上形成有具备透明玻璃的透射窗67,在从装置前部观察位于右侧的一个侧部盖63上,形成有透视窗68,以便能够通过上述透射窗67及形成在侧板13上的插通孔60从装置外部以目视监视计测对象部位J。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左右两侧的侧板13、14上,分别形成有将其周缘部弯曲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的法兰部,由该法兰部形成侧部盖63、64的安装部,并且在侧板13与侧部盖63之间、以及侧板14与侧部盖64之间分别形成有空间Q1、Q2。
并且,如图4所示,在由右侧的侧板13与右侧的侧部盖63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空间Q1中,配备控制装置9及未图示的电源装置等,它们为以位置固定状态安装在右侧的侧板13上的结构。此外,在由左侧的侧板14与左侧的侧部盖64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空间Q2中配备电磁阀驱动电路29,为以位置固定状态安装在左侧的侧板14上的结构。
如图4所示,以横跨各侧板13、14架设的状态连结固定着支承该振动给料器3B的支承台27。在该支承台27的下表面侧,以一体连结的状态设有将右侧的空间Q1与左侧的空间Q2连通的方筒状的筒状部28,构成为,将电磁阀驱动电路29与控制装置9连接的电气配线h能够以插通该筒状部28的内部的状态配备。
此外,连接在线状光源41A、41B及各受光装置5A、5B、5C上的电气配线(未图示)为通过收纳体54的内部而配备、连接在控制装置9上的结构。这样,使得电气配线h不会在米粒通过的计测用通过区域中露出。在米粒通过的部位,例如老鼠等小动物有可能进入,但由于使得电气配线h不在计测用通过区域中露出,所以能够避免电气配线受到小动物带来的损伤等的不利状况。
接着,对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设有利用微型计算机的控制装置9,在该控制装置9中,输入来自各受光装置5A、5B、5C的各图像信号、和来自操作面板11的操作信息。如图2所示,操作面板11以面向外方的状态装备在前盖10上,能够进行各种设定。另一方面,从控制装置9输出使线状光源30A、30B点亮的驱动信号、对于驱动将从空气歧管42向各喷出喷嘴6a的各空气的供给继续或断开的各电磁阀45的电磁阀驱动电路29的驱动信号、对于振动给料器3B用的振动发生器26的驱动信号、和向调光装置35的控制指令用的信号。
并且,利用控制装置9,构成执行基于受光机构5的受光信息判别是否是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包括不合格的米粒、以及小石头或玻璃片等异物)(以下称作分离对象物)的粒状体判别处理的评价处理机构100、和基于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信息控制振动给料器3B的动作以变更米粒群k的移送流量的供给量控制机构101。
控制装置9构成为,基于上述判别结果、对电磁阀驱动电路29指令用来使多个控制阀45中的、对应于空气喷出部6a中的切换为作用状态者的控制阀45动作的指令信息。
接着,对评价处理机构100进行说明。
评价处理机构100对于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及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分别按照各单位受光部5a进行由各单位受光部5a受光得到的光量值是否偏离按照各单位受光部5a预先设定的适当光量范围ΔEh的判别,并且按照各单位受光部5a进行由透射光受光装置5C的各单位受光部5a受光得到的光量值是否偏离按照各单位受光部5a设定的适当光量范围ΔEt的判别,在这些判别中,在任一单位受光部5a的受光量偏离适当光量范围ΔEh、ΔEt的情况下判别是分离对象物。
此外,评价处理机构100构成为,按照各受光装置5A、5B、5C的各单位受光部5a,对于通过采样得到的设定个数的受光量数据,求出相对于将遍及从暗侧到明侧之间划分为多个级别的各光量值的频数分布(也称作直方图),基于该频数分布设定适当光量范围ΔEh、ΔEt。
具体而言,在线状光源30A、30B的照明光量充分稳定的状态下,一边使米粒群k流动,一边对各受光装置5A、5B、5C的各单位受光部5a采样设定个数的受光量数据。另外,在此情况下,不使上述空气喷吹装置6动作。接着,如图18所示,评价处理机构100构成为,对应于在频数分布hg中遍及从暗侧到明侧相对于各光量值的频数值连续存在的连续区域(在图中用斜线表示)的上端部的附近位置而设定上侧光量值TH1、并在从该上侧光量值TH1向明侧离开设定光量K1的位置设定适当光量范围的上限值T1,并且,对应于连续区域的下端部的附近位置而设定下侧光量值TH2、并在从该下侧光量值TH2向暗侧离开设定光量K2的位置设定上述适当光量范围的下限值T2。上述各设定光量K1、K2被作为控制常数而预先设定。
另外,虽然没有详细叙述,但随着分选作业,基于按照设定时间得到的设定个数的受光量数据将上侧光量值TH1及下侧光量值TH2修正。
对检测光是透射光的情况下的适当光量范围ΔEt进行说明。
在透射光的情况下,如图16的透射光受光装置5C的输出波形所示,在对应于各单位受光部5a的受光量的输出电压处在对于米粒群k的适当光量范围ΔEt内的情况下,判别正常的米粒(不是分离对象的粒状体)的存在,在偏离设定适当范围ΔEt的情况下,判别不合格米粒或异物(分离对象物)的存在。这里,透射光用的适当光量范围ΔEt夹着对于来自正常米粒的标准的透射光的输出电压水平e0而设定在上下规定宽度的范围中。
并且,在比适当光量范围ΔEt小的情况下,判别透射率比正常的米粒小的不合格的米粒或异物等(例如黑色的石粒)的存在,在比适当光量范围ΔEt大的情况下,判别透射率比正常的米粒k大的明侧的不合格的米粒k或异物的存在。作为该明侧的不合格的米粒k或异物的例子,带有较浅的颜色的透明的玻璃片等为比正常的米粒k透射率大的异物,此外,设正常的米粒k为“糯米”时的“粳米”为比正常的米粒k透射率大的不合格的米粒k。
在图16中,例示了单位受光部5a的输出电压(受光量)在米粒k中存在一部分着色部分的位置、或黑色的石头等的位置(用e1表示)、以及存在碎裂部分的位置(用e2表示)处、位于比上述适当光量范围ΔEt靠下侧、此外在存在透射率比正常的米粒大的异物等的情况下、如位置e4所示那样位于比适当光量范围ΔEt靠上侧的状态。
接着,对检测光是反射光的情况下的适当光量范围ΔEh进行说明。
在反射光的情况下,如图17的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或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的输出波形所示,在对应于各单位受光部5a的受光量的输出电压处于适当光量范围ΔEh内的情况下判别正常的米粒的存在,在偏离适当光量范围ΔEh的情况下判别米粒的不合格或异物的存在。这里,反射光用的适当光量范围ΔEh夹着对于来自正常米粒的标准的反射光的输出电压水平e0'而设定在上下规定宽度的范围中。
在图17中,例示了在米粒k中存在一部分着色部分的位置(用e1'表示)或存在碎裂部分的位置(用e2'表示)处、从上述适当光量范围ΔEh向下侧偏离的状态,此外,例示了在存在玻璃片等异物的情况下、通过来自异物的较强的直接反射光而如位置e3'所示那样从适当光量范围ΔEh向上侧偏离的状态。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黑色的石头等中,由于反射率非常小,所以在波形中从适当光量范围ΔEh向下侧较大地偏差。
如上述那样按照各受光装置5A、5B、5C的各单位受光部5a设定及修正的适当光量范围ΔEt、ΔEh(对应于透射光和反射光的某种)的上限值T1及下限值T2的值被作为不合格检测处理用的一览表存储到控制装置24内的存储器LUT(前面反射光用、后面反射光用、以及透射光用的LUT)中。
并且,如以下这样进行将作为判别对象的米粒群k一边用移送机构3移送一边判别是否是分离对象物的处理。
即,如图19所示,一边移送米粒群k一边将各受光装置5A、5B、5C的单位受光部5a的光量值j与位置数据i(i=0~[单位受光部的数量-1])对应而输入(步骤1)。接着,执行各受光装置5A、5B、5C的单位受光部5a的光量值j的判定处理(步骤2)。具体而言,基于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及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各自的光量值j,按照由位置数据i(i=0~[单位受光部的数量-1])表示的各单位受光部5a,如果光量值j处于适当光量范围ΔEh内则判别是正常的米粒,如果光量值j偏离适当光量范围ΔEh则判别是分离对象物。此外,关于透射光受光装置5C也同样,按照由位置数据i(i=0~[单位受光部的数量-1])表示的各单位受光部5a,判别光量值j是否是适当光量范围ΔEt内。
如果前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A及后部侧反射光受光装置5B的某个单位受光部5a的光量值j偏离适当光量范围ΔEh而被判别是分离对象物,则在经过从反射光计测部位J1到分离部位所需要的第1延迟时间t1后,从空气喷吹装置6的相应的喷出喷嘴6a喷出空气(步骤3、4、7)。
此外,如果透射光受光装置5C的某个单位受光部5a的光量值j偏离适当光量范围ΔEt而被判别是分离对象物,则在经过从透射光计测部位J2到分离部位所需要的第2延迟时间t2后,输出对于电磁阀驱动电路29的驱动信号,以从空气喷吹装置6的相应的喷出喷嘴6a喷出空气(步骤5、6、7)。电磁阀驱动电路29使与相应的喷出喷嘴6a对应的电磁阀45动作,从喷出喷嘴6a喷出空气。
这样,对分离对象物从与其位置对应的划区的各喷出喷嘴6a喷吹空气,使其与正常的米粒分离,回收到分离物回收用的接纳口部50中。另一方面,没有被判别为分离对象物的正常的米粒回收到正常粒回收用的接纳口部49中。
将由分离物回收用的接纳口部50回收的分离对象物从分离物出口52向外部排出,将由正常粒回收用的接纳口部49回收的正常的米粒群k通过导引板53流下导引,供给到排出用扬送输送装置8的下部的输送起始端部,由排出用扬送输送装置8扬送输送,从排出口7排出到装置外部。
接着,对供给量控制机构101进行说明。
上述供给量控制机构101构成为,当由压力传感器48检测到的空气的压力比预先设定的下限值高时,基于检测压力控制移送机构3的动作以变更移送流量,以使得由移送机构3带来的移送流量在检测压力较低时比检测压力较高时少,当检测压力比下限值低时,控制移送机构3的动作以使由移送机构3进行的米粒群k的移送停止。
即,供给量控制机构101构成为,以如果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压力Px比预先设定的切换用判定值Ps2高则将米粒群k的移送流量调整为第1设定值、并且如果检测压力Px是切换用判定值Ps2以下则将粒状体群的移送流量调整为比第1设定值少设定量的第2设定值的形态,基于检测压力Px控制移送机构3的动作以变更移送流量。
如果进一步加以说明,则以作为分选对象的粒状体群为对象,一边实际上用移送机构移送,一边由评价处理机构100执行粒状体判别处理,试验性地进行由空气喷出装置6使由评价处理机构100判别是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的粒状体分离的处理,求出能够以适当的状态进行该分离处理的移送流量值,将该移送流量值设定为第1设定值。
具体而言,当试验性地一边移送米粒体群k一边运转时,通过操作操作面板11而以手动使振动给料器3B的移送流量变化,求出能够以适当的状态进行分离处理的移送流量值。
接着,如果开始对于作为分选对象的米粒群k的分选处理,则供给量控制机构101执行基于压力检测的移送机构3的流量调节处理。以下,基于图20的流程图具体地说明。
如果开始流量调节处理,则输入由压力传感器48检测到的检测压力Px(步骤10),判断该检测压力Px是否是预先设定的下限值Ps1以下(步骤11),在检测压力Px不是预先设定的下限值Ps1以下而比下限值Ps1高的情况下,接着判断检测压力Px是否是预先设定为比上述下限值Ps1高的压力的切换用判定值Ps2以下(步骤12)。并且,在步骤12中,如果判别为检测压力Px不是切换用判定值Ps2以下、而比切换用判定值Ps2高,则作为移送流量而维持为原状的流量、即初始设定的第1设定值,在检测压力Px为切换用判定值Ps2以下的情况下,通过未图示的报告机构(例如声音式报告机构或消息显示式的报告机构等)对使用者报告空气压力不足,控制移送机构3的动作,以将米粒群的移送流量调整为比第1设定值少设定量的第2设定值(步骤13、14)。具体而言,通过使振动给料器3B的输送速度变化,将米粒群的移送流量调整为第2设定值。并且,在将移送流量调整为第2设定值后,将移送流量维持为该第2设定值。
在步骤11中,如果判别为检测压力Px下降到下限值Ps1以下,则难以通过空气将分离对象物良好地吹飞而分离,所以此时通过未图示的报告机构(例如声音式报告机构或消息显示式的报告机构等)报告是异常状态,将振动给料器3B的动作停止(步骤15、16)。
在上述步骤12中,如果判别为检测压力Px比切换用判定值Ps2高则作为移送流量而维持为原状的流量即初始设定的第1设定值的处理对应于将米粒群k的移送流量调整为第1设定值的处理。
[其他实施方式]
接着,对粒状体分选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由一对扬送输送装置2、8各自的筒状框体2A、8A、基框12及左右一对侧板13、14构成主框部F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而例如是作为主框部F、代替设置左右一对侧板13、14而具备组合了多个纵框和多个横梁等的专用的支承框体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收纳盒54上形成监视计测对象部位J的监视窗67、在侧板13上形成监视窗露出用的开口60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不具备这样的监视窗67及监视窗露出用的开口60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收纳盒54作为以一体状形成了照明部收纳盒和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的一个收纳体发挥功能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收纳后部侧照明机构4A的照明部收纳盒与收纳前部侧照明机构4B的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分别用各自独立的收纳体构成。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做成了作为扬送输送装置设有一对扬送输送装置2、8、这一对扬送输送装置2、8被分配配置在斜槽3C的两横旁侧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而做成仅具备一对扬送输送装置2、8中的某一个扬送输送装置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照明部的光源而使用作为线状光源的荧光灯,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将许多发光二极管(LED)在装置横宽方向上并列配备的LED阵列等、以各种形态实施。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将来自计测对象部位J的光在光轴方向上折回而向受光部5B导引的光反射式的弯折光路形成机构39B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而做成受光部5B将来自计测对象部位J的光原样受光的结构。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受光部而使用单色型的CCD传感器,但也可以是摄像管式的电视摄像机,此外也可以不是单色型、而由彩色型的CCD传感器构成、例如根据按照颜色信息R、G、B的受光量精度更加良好地判别不合格米或异物的存在与否。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离机构对分离对象物喷吹空气、分离到与其他粒状体群不同的路径中,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分离对象物用空气吸引而分离、或通过机械的抵接作用而分离。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评价处理机构100构成为,当基于由受光机构5计测的光的受光量评价粒状体时,如果由受光机构5计测的光的受光量没有偏离适当光量范围(ΔEh、ΔEt)则判别为正常物、如果受光量偏离适当光量范围则判别为异常物,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评价粒状体的大小而分选为较小的粒状体和较大的粒状体。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粒状体群是米粒群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以树脂颗粒等为对象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在设有判别处理部的粒状体分选装置中,所述判别处理部一边将米粒等粒状体群通过倾斜导引体导引以使其通过计测对象部位、一边基于受光来自计测对象部位的光的受光机构的受光信息判别是否是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
附图标记说明
1 投入料斗
2、8 扬送输送装置
2A、8A 筒状框体
2d、8d 输送作用部
2e、8e 驱动轴
3B 粒状体群供给部
3C 倾斜导引体
5A 下游侧受光部
5B、5C 受光部
6 分离机构(空气喷出机构)
6a 空气喷出部
7 排出部
9 判别处理部
12 基框
13、14 侧板
15 电动马达
15a 输出轴
27 支承台
28 筒状部
29 阀驱动部
30A、31A 光投射体
45 控制阀
54 收纳体
54A 照明收纳盒(前部侧照明部收纳盒)
54B 上游侧照明部收纳盒(后部侧照明部收纳盒)
55 下游侧受光用盒(前部侧受光部盒)
56 受光用盒(后部侧受光部盒)
60 开口
67 监视窗
F 主框部
J 计测对象部位
M1 照明部(上游侧照明部)
M2 下游侧照明部。

Claims (10)

1.一种粒状体分选装置,设有:
倾斜姿势的倾斜导引体,将粒状体群以一层且以在宽幅状态下流下的流动状态载置,朝向计测对象部位导引;
照明部,在上述粒状体群以宽幅状态展开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在向上述倾斜导引体的两横外侧方突出的状态下、并且在相对于上述计测对象部位在俯视中位于上述粒状体群流下的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上游侧部位的状态下设置,朝向上述计测对象部位投射光;
受光部,与上述照明部相比、在俯视中设置在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上游侧部位上,在具有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展开的视野角、并且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具有分辨能力的状态下,接受来自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光;
判别处理部,基于上述受光部的受光信息,判别通过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粒状体群中的、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
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粒状体群扬送输送的扬送输送装置以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位于比上述照明部的端部接近于上述倾斜导引体的状态、装备在上述倾斜导引体的比上述照明部在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横旁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状体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扬送输送装置而设有一对扬送输送装置;
这一对扬送输送装置被分配配置在上述倾斜导引体的比上述照明部在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靠上游侧的部分的两横旁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粒状体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扬送输送装置以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框体的内部收纳输送作用部的状态构成;
在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各自的上述筒状框体的下端部上,连接着在俯视中延伸到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下游侧的基框,并且以连结在上述筒状框体和上述基框上的状态设有左右一对侧板,由上述一对筒状框体、上述基框、以及上述左右一对侧板构成主框部;
上述照明部、以及对上述倾斜导引体的上部供给上述粒状体群的粒状体群供给部支承在上述主框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粒状体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部以下述状态构成,在以具备面对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光透射窗的状态并且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的照明部收纳盒内、收纳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光投射体,上述照明部收纳盒的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支承在上述左右一对侧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粒状体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受光部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形成为比上述照明部窄幅状,收纳在连结支承在上述照明部收纳盒上的受光用盒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粒状体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
下游侧照明部,在上述粒状体群以宽幅状态展开的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在突出到上述倾斜导引体的两横外侧方的状态下、并且在相对于上述计测对象部位在俯视中位于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下游侧部位的状态下设置,朝向上述计测对象部位投射光;
下游侧受光部,与上述下游侧照明部相比、在俯视中设置在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上的下游侧部位上,在具有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展开的视野角、并且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具有分辨能力的状态下,接受来自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光;
上述下游侧照明部以下述状态构成,在以具备面对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光透射窗的状态且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的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内、收纳沿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光投射体;
上述下游侧受光部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形成为比上述下游侧照明部窄幅状,收纳在连结支承在上述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上的下游侧受光用盒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粒状体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部收纳盒和上述下游侧照明部收纳盒以一体状形成为一个收纳体;
在上述收纳体的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上,形成有监视上述计测对象部位的监视窗;
在上述侧板的对应于上述监视窗的部分上,形成有监视窗露出用的开口。
8.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粒状体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基于上述判别处理部的判别结果、在比上述计测对象部位靠上述粒状体群流下方向的下游侧的分离部位处、使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与其他粒状体分离的分离机构;
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中的一个扬送输送装置构成为,使其将投入到投入料斗中的粒状体群朝向上述粒状体群供给部扬送输送;
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中的另一个扬送输送装置构成为,使其将由上述分离机构将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分离后的粒状体群朝向排出部扬送输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粒状体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机构由空气喷出机构构成,所述空气喷出机构沿着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排列具备为了在上述分离部位使作为分离对象的粒状体与其他粒状体分离而喷出空气的多个空气喷出部、并且具备将上述多个空气喷出部的各自自由切换为不喷出空气的非作用状态和喷出空气的作用状态的多个控制阀;
具备驱动上述多个控制阀以将其切换为上述非作用状态和上述作用状态的阀驱动部;
上述判别处理部构成为,基于上述判别结果,对上述阀驱动部发出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用来使上述多个控制阀中的、对应于上述空气喷出部中的切换为上述作用状态者的控制阀动作;
上述判别处理部和上述阀驱动部以分配配置到上述一对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外方侧部位、以及另一个侧板的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的外方侧部位上的状态装备;
设有以横跨上述一对侧板连结的状态支承上述粒状体群供给部的支承台,在该支承台上,设有上述判别处理部与上述阀驱动部之间的连接配线插通的筒状部。
10.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粒状体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分别构成为具备在位于下端侧的状态下被绕水平轴心旋转驱动的驱动轴,并且构成为,通过使各驱动轴向相同方向旋转而进行输送动作;
以在上述粒状体群展开方向上位于上述一对扬送输送装置之间、并且支承在上述基框上的状态装备有电动马达;
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上述各驱动轴连动连结。
CN201210058011.6A 2011-06-03 2012-03-07 粒状体分选装置 Active CN102806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5570A JP5792519B2 (ja) 2011-06-03 2011-06-03 粒状体選別装置
JP2011-125570 2011-06-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6209A CN102806209A (zh) 2012-12-05
CN102806209B true CN102806209B (zh) 2014-11-05

Family

ID=47230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8011.6A Active CN102806209B (zh) 2011-06-03 2012-03-07 粒状体分选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92519B2 (zh)
KR (1) KR101389170B1 (zh)
CN (1) CN102806209B (zh)
TW (1) TW20130488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0644B2 (ja) * 2016-04-15 2020-02-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乾燥機及び乾燥機用分光分析装置
JP6711715B2 (ja) * 2016-07-19 2020-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878866B2 (ja) * 2016-12-15 2021-06-02 株式会社サタケ 光学式選別機用光学ユニット
JP7151089B2 (ja) 2018-02-06 2022-10-12 株式会社サタケ 光学式選別機
WO2021131712A1 (ja) * 2019-12-24 2021-07-01 株式会社サタケ 光学式選別装置
CN117000625B (zh) * 2023-03-28 2024-04-02 太仓市晨启电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光伏二极管产品的外观全检机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9949A (en) * 1990-09-14 1995-01-10 Buhler Ag Method for treating particles of a bulk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oll mill
CN1182645A (zh) * 1996-10-25 1998-05-27 佐竹美国公司 分类设备用抗堵塞通道滑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4938A (ja) * 1996-12-19 1998-06-30 Kubota Corp 粒状体の検査装置
JP2000107703A (ja) * 1998-09-30 2000-04-18 Kazuhiko Moriyama 混合米中に混在する不良米の選別方法及び不良米選別機
JP3685672B2 (ja) * 1999-12-28 2005-08-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粉粒体検査装置
JP2001212523A (ja) * 2000-02-01 2001-08-07 Kubota Corp 粉粒体検査装置
JP2001261142A (ja) 2000-03-17 2001-09-26 Kubota Corp 振動式の搬送装置
JP4733409B2 (ja) 2005-03-09 2011-07-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粒状体選別装置
JP5232214B2 (ja) * 2010-12-10 2013-07-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粒状体選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9949A (en) * 1990-09-14 1995-01-10 Buhler Ag Method for treating particles of a bulk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oll mill
CN1182645A (zh) * 1996-10-25 1998-05-27 佐竹美国公司 分类设备用抗堵塞通道滑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79186A 2001.07.03 *
JP特开2001-261142A 2001.09.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92519B2 (ja) 2015-10-14
JP2012250195A (ja) 2012-12-20
CN102806209A (zh) 2012-12-05
KR101389170B1 (ko) 2014-05-27
TW201304880A (zh) 2013-02-01
KR20120135019A (ko)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6207B (zh) 粒状体分选装置
CN102806209B (zh) 粒状体分选装置
CN102806208B (zh) 粒状体分选装置
AU683969B2 (en) Cereal grain color sorting apparatus
EP0044014B1 (en) Photoelectric sorting device for color sorting apparatus
CN103561877B (zh) 光学式选别机
CN102207277A (zh)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KR20110034171A (ko) 색채 선별기
CN103025443A (zh) 颜色分选机的剔除系统
AU2003245326A1 (en) Illumination source for sorting machine
US11130157B2 (en) Optical unit for optical sorter
JPH10202206A (ja) 角切り野菜の色彩選別機
CN105813446A (zh)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以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204866603U (zh) 一种产品自动分选机构
JP2013101082A (ja) 粒状体検査装置
CN220072476U (zh) 一种套筒光学影像筛选机
JP7433258B2 (ja) 粒状体検査装置
WO2021131712A1 (ja) 光学式選別装置
JP2001212523A (ja) 粉粒体検査装置
CN115463861A (zh) 高通量荧光标记种子色选机及分选方法
JP2021102175A (ja) 光学式選別装置
JP2022108065A (ja) 粒状体検査装置
JP2002239473A (ja) 粒状体検査装置
JPH0312273A (ja) 選別装置
JP2001170571A (ja) 粉粒体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