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6352A - 一种吸湿性聚酯、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湿性聚酯、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6352A
CN102796352A CN2011101326758A CN201110132675A CN102796352A CN 102796352 A CN102796352 A CN 102796352A CN 2011101326758 A CN2011101326758 A CN 2011101326758A CN 201110132675 A CN201110132675 A CN 201110132675A CN 102796352 A CN102796352 A CN 102796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damp absorbent
melting point
low
repe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26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6352B (zh
Inventor
李旭
范志恒
柏立军
望月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326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63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6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6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6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63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湿性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此吸湿性聚酯制成的吸湿性纤维,吸湿性聚酯中含有相对于聚酯总重量2wt%~20wt%聚乙烯吡咯烷酮、5wt%~40wt%的低熔点聚酯、40wt%~93wt%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吸湿性聚酯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在纺织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吸湿性聚酯、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良好吸湿性能的聚酯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背景技术
人在湿热环境下或运动时,会排出汗水,既有液态也有气态。无论是汗水还是汗气,都希望能够透过衣服迅速扩散出去。少部分汗气直接从织物间隙排出,称之为透湿扩散;而大部分汗气则吸附在织物纤维上,再扩散到织物表层,通过蒸发排入大气,称之为吸湿扩散。至于汗水,则主要通过毛细管现象吸入织物内层,进而扩散到表层,称之为吸水扩散。透湿扩散和吸水扩散主要与织物的结构、纤维形状有关,而吸湿扩散主要与织物的纤维材料有关。衣服的穿着舒适性与纺织原料的吸湿性能密切相关。
聚酯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纤维、薄膜、塑料等领域。但是由于聚酯的结构规整,疏水性较强;且成纤聚合物上缺少亲水基团,吸湿性较差;在聚酯作为纤维使用的情况下,与棉、麻等天然纤维相比,聚酯纤维的吸湿性差的缺点就显现了出来。例如在温度20℃、相对湿度65%条件下,聚酯纤维的平均吸湿率仅为0.4%,聚己内酰胺纤维为4.5%,而棉和蚕丝分别为8%和11%。在纺织品直接与肌肤相接触的场合,若使用聚酯纤维,则会带来闷热等不舒适的感觉,大大限制了聚酯纤维在贴身衣物方面的应用。实际上,聚酯纤维在夏装方面基本上没有应用。
为了解决聚酯纤维吸水吸湿性差的问题,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有两种,纤维表面改性和纤维内部改性。前者主要是使纤维多孔质化后利用毛细管原理提高纤维的吸水性;后者主要是对原丝改性,使用后加工的方法使亲水化合物覆盖在原丝表面来提高其吸湿性,也可以使用放电处理、光接枝改性、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对于在出汗状态下减少蒸热感等方面没有很好的效果,更不会有棉、麻等天然纤维的清凉感。除这些方法外,还有在纤维表面包裹亲水性膜的方法,但是往往存在膜与聚酯之间亲和性差、水洗后耐久性不佳的缺点。
另外,还有对聚酯纤维进行接枝共聚合来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能的方法。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进行15%程度的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合后,进行钠离子交换的处理,可以得到与棉同等的吸湿率。可是所得到的聚酯纤维的吸湿速度很慢,而且其基本性能有很大损失,基本上没有应用价值,所以也一直没有工业化生产。
还有使用聚酯与聚乙二醇(PEG)进行共聚的方法使聚酯自身具有吸湿性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7-70467中公开了使用特殊的PEG与PET共聚来改善吸湿性能。如果PEG的添加量过少,不能带来高的吸湿性,所以需要较高的添加量,但是结果导致聚酯失去纤维的基本性能,而且耐热性大大降低,实用价值很低。所以直到现在具有亲水吸湿性的聚酯纤维还没有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持久吸湿性的聚酯、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吸湿性聚酯,其中含有相对于吸湿性聚酯总重量为2~20wt%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相对于吸湿性聚酯总重量为5~40wt%的低熔点聚酯和相对于吸湿性聚酯总重量为40~93wt%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
本发明中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主要含有二元酸重复单元和二元醇重复单元,相对于二元酸重复单元对苯二甲酸重复单元的含有量为80mol%以上、相对于二元酸重复单元乙二醇重复单元的含有量为80mol%以上。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中还含有除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重复单元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单元,其含有量相对于二元酸重复单元总量为20mol%以下,若该含量大于20mol%,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的物性恶化,进而大大降低吸湿性聚酯的物性指标。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中优选含有磺酸盐共聚单元和/或聚醚共聚重复单元。
共聚的磺酸盐成分可以是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5-磺酸锂、间苯二甲酸5-磺酸钙、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锂、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钙、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锂、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共聚的聚醚成分可以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共聚的二元醇重复单元可以是脂肪族二醇或芳香族二元醇,优选丙二醇、丁二醇、双酚A与环氧乙烷附加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共聚的二元酸重复单元可以是脂肪族二元酸、芳香族二元酸或它们的衍生物。衍生物可以是上述二元酸的甲酯、乙酯、丙酯等,优选二元酸的甲酯。脂肪族二元酸优选碳原子数为3~20的饱和脂肪族二元酸,最优选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的一种或几种;芳香族二元酸优选间苯二甲酸或萘二酸。本发明的共聚二元酸重复单元最优选间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磺酸盐单元。
在不影响本发明中效果的前提下,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中还可以包括苯三甲酸、苯四甲酸、丙三醇、季戊四醇等多官能的共聚重复单元。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可以使用工业通常的聚合方法进行生产,即首先进行酯化或酯交换反应,得到低分子量的聚酯化合物后,然后进一步在高温高真空下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合物。可以在酯化或酯交换阶段添加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含有钠、锂、镁、钙、锰、钛、锌、钴或锡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优选含这些金属元素的醋酸盐,最优选钛酸酯类化合物。
在高温高真空的缩聚反应阶段,可以使用含钛、锑、锗、钴、锡、或铝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优选含钛、锡或锗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作为聚酯的催化剂,具体可以是钛酸酯类化合物,氧化锡类化合物,氧化锗等。
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的耐热性,还可以加入各种耐热试剂,例如磷化合物,本发明使用的磷化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磷酸类、亚磷酸类、膦酸类或是它们的低级烷基酯或酚醛酯。具体可以是磷酸、磷酸三甲基、磷酸三乙基、磷酸三酚醛、亚磷酸、亚磷酸三甲基、甲基膦酸、酚醛膦酸、二苯基膦酸、甲基膦酸甲酯、酚醛膦酸乙酯、二苯基膦酸酚醛酯或磷酰基乙酸乙酯。
本发明中所述低熔点聚酯主要含有二元酸重复单元和二元醇重复单元,且熔点Tm大于等于150℃小于等于230℃。可以是脂肪族聚酯也可以是含有芳香族成分的聚酯。二元醇重复单元具体可以是脂肪族二醇或芳香族二元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及其异构体、戊二醇及其异构体、C6~C20的脂肪族二醇及其异构体、双酚A与环氧乙烷附加产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环丁二醇、环戊二醇、环己二醇、苯二甲醇、萘二甲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二元酸重复单元具体可以是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C7~C20的二酸及其异构体、对苯二甲酸及其酯化衍生物、间苯二甲酸及其酯化衍生物、含苯环的其他二元酸、萘二酸或其衍生物等。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丁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戊二醇酯等。
所述低熔点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的聚醚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聚醚共聚物。更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与聚醚二醇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聚醚二醇的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与脂肪族二醇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与脂肪族二酸共聚物。可以是熔点在150度在230度之间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聚乙二醇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聚乙二醇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聚乙二醇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聚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聚丁二醇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聚丁二醇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戊二醇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醇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醇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与丁二酸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醇共聚物等。
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是乙烯吡咯烷酮单体通过聚合的得到的均聚体,也可以是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各种含乙烯基单体共聚得到的共聚体。含乙烯基的共聚单体可以是丙烯酸、丙烯酸酯类、乙烯、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类、乙烯醇、醋酸乙烯酯、含杂环的乙烯基化合物、含芳香基团的乙烯基化合物、丙烯酰胺、丙烯腈、含两个双键或多个基团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是线性结构、枝状结构或交联结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在1000~500万的范围内,优选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3000~20万的范围内,本发明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是公知的各种聚合方法得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方法得到。
本发明的吸湿性聚酯中锑、锰、镁、锂或钴金属元素的含有量为200ppm以下,这些金属元素可以来自于低熔点聚酯的催化剂添加物,也可以来自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酯的催化剂剂添加物。这些金属元素的含量若大于200ppm,则会影响吸湿性聚酯的色调,大大影响吸湿性聚酯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的吸湿性聚酯中优选含有钛、锡、铝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可以来自于低熔点聚酯的催化剂添加物,也可以来自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酯的催化剂剂添加物。这样可以使本发明的吸湿性聚酯具有更优异的色调。
本发明的吸湿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将低熔点聚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按照2︰1~8︰1的重量比例进行熔融混合得到混合物,或者是在低熔点聚酯合成的过程中添加相对与低熔点聚酯重量为12.5%~5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混合物,再将得到的混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按照1︰1.5~1︰6.5的重量比熔融混合,得到吸湿性聚酯。
将得到的吸湿性聚酯进行纺丝得到吸湿性纤维。
作为方法之一,低熔点聚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按照2︰1~8︰1的重量比例进行熔融混合,可以使用公知的熔融混合设备如各种混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熔融混合的温度设定在低熔点聚酯熔点以上10℃~50℃范围内,通过共混得到的混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按照1︰1.5~1︰6.5的重量比熔融混合,得到吸湿性聚酯。此处熔融混合温度可以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熔点以上10℃~50℃范围内进行。纺丝过程可以是公知的各种纺丝设备及纺丝工程,例如热熔式纺丝机、螺杆式纺丝机等,纺丝速度200米每分到6000米每分的低速纺丝到高速纺丝的各种范围内,优选速度1000米每分到4000米每分的范围,制成纤维的断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多角、桔瓣、扁状等各种公知的断面形状。纤维可以是公知的各种纤维状态如DTY、FDY等。
作为方法之二,低熔点聚酯的合成过程可以是通过二元酸与二元醇的酯化反应进一步缩聚反应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在低熔点聚酯合成的酯化反应或者缩聚的反应阶段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加入并不影响低熔点聚酯的反应性。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相对于低熔点聚酯重量12.5%~50%,量超过50%,会引起各种低熔点聚酯物性变差,影响其性能;添加量小于12.5%则会带来最终产品的吸湿性能不足等问题。合成后得到混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按照1︰1.5~1︰6.5的重量比,通过熔融混合和纺丝过程,得到吸湿性纤维。此处熔融混合温度可以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熔点以上10℃到50℃范围内进行。纺丝过程可以是公知的各种纺丝设备及纺丝工程,例如热熔式纺丝机、螺杆式纺丝机等、纺丝速度可以是200米每分到6000米每分低速纺丝到高速纺丝的各种范围内,优选速度为1000米每分到4000米每分的范围,制成纤维的断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多角、桔瓣、扁状、中空等各种公知的断面形状。纤维可以是公知的各种纤维状态如DTY、FDY等。
本发明的吸湿性聚酯制备的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同时保证聚酯纤维优异的物性,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纤维混合使用做成各种织物形态,应用于广泛的领域。
以下同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吸湿性聚酯及吸湿性纤维进行说明。
评价方法:
1、吸湿性评价方法:
△MR是从30℃,90%RH的吸湿率(MR2)减去20℃,65%RH的吸湿率(MR1)得到的差值(△MR(%)=MR2-MR1)。△MR越大,吸湿能力越强,穿着时的舒适性越好。
MR1、MR2的计算公式如下:
MR1=(W1-W3)*100%/W3,MR2=(W2-W3)*100%/W3
W1:在20℃×65%RH的气氛中放置24小时后试验片的质量(g)
W2:在30℃×90%RH的气氛中放置24小时后试验片的质量(g)
W3:在绝干状态下试验片的质量(g)
2、熔点测试方法:
使用TA公司Q100型号失差量热分析仪(DSC)进行分析。方法如下取称量5mg左右样品于坩埚中,以16度每分从室温升温制260度,保温3分钟后,进行骤冷,再以16度每分从室温升温制260度,测试出聚合物熔点Tm。
吸湿性聚酯中锑、锰、镁、钴、锂元素的含量:
取聚酯8g,做成测试样品,使用荧光X射线测试金属量,根据事先做成的标准检出线,算出准确的金属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低熔点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聚乙二醇酯共聚物(PEG2000含量为30wt%),其熔点Tm为204℃。此低熔点聚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市贩品K-30)按照4︰1的重量比例,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混炼温度230℃,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按照1︰5的重量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得到吸湿性聚酯,吸湿性聚酯中含有低熔点聚酯13.4wt%,聚乙烯吡咯烷酮3.3wt%,聚酯中锑、锰、镁、钴、锂金属含量均小于200ppm。此吸湿性聚酯使用通常的熔融纺丝试验机以1500米每分速度进行纺丝,并经过延伸,得到56T-24f的聚酯纤维,测试纤维的吸湿性△MR=3.5%。
实施例2:
低熔点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聚乙二醇酯共聚物(PEG4000含量为30wt%),其熔点Tm为217℃。此低熔点聚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市贩品K-30)按照2︰1的重量比例,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混炼温度250℃,得到吸混合物,混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按照1︰5的重量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得到吸湿性聚酯,吸湿性聚酯中含有低熔点聚酯11.1wt%,聚乙烯吡咯烷酮5.5wt%,聚酯中锑、锰、镁、钴、锂金属含量均小于200ppm。此吸湿性聚酯使用通常的熔融纺丝试验机以1500米每分速度进行纺丝,并经过延伸,得到56T-24f的聚酯纤维,测试纤维的吸湿性△MR=4%。
实施例3:
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混合物与阳离子可染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间苯二甲酸-5-磺酸及聚乙二醇共聚物)按照1︰5的重量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得到吸湿性聚酯,吸湿性聚酯中含有低熔点聚酯11.1wt%,聚乙烯吡咯烷酮5.5wt%,聚酯中锑、锰、镁、钴、锂金属含量均小于200ppm。此聚酯使用通常的熔融纺丝试验机以3000米每分进行纺丝,并经加工延伸,得到56T-24f的聚酯纤维,纤维的吸湿性△MR=4.2%。
实施例4:
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混合物与高收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间苯二甲酸及双酚A环氧乙烷合成物的共聚物),按照1︰5的重量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得到吸湿性聚酯,吸湿性聚酯中含有低熔点聚酯11.1wt%,聚乙烯吡咯烷酮5.5wt%,聚酯中锑、锰、镁、钴、锂金属含量均小于200ppm。此聚酯使用通常的熔融纺丝试验机以3000米每分进行纺丝,并经加工延伸,得到56T-24f的聚酯纤维,纤维的吸湿性△MR=4.1%。
实施例5:
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混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按照1︰2.3的重量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得到吸湿性聚酯,吸湿性聚酯中含有低熔点聚酯30.1wt%,聚乙烯吡咯烷酮9.9wt%,聚酯中锑、锰、镁、钴、锂金属含量均小于200ppm。此聚酯使用通常的熔融纺丝试验机以3000米每分进行纺丝,并经加工延伸,得到56T-24f的聚酯纤维,纤维的吸湿性△MR=4.1%。
实施例6:
取对苯二甲酸5.7Kg,丁二醇5.4Kg,聚乙二醇(M=4000)3.75Kg进行充分混合投入带有搅拌和加热控温的反应器中,并加入催化剂钛酸四丁酯8g及15g抗氧化剂IR1010,逐渐升温到230℃进行脱水的酯化反应,酯化率达到95%及以上时,结束酯化反应,将反应物转移到带有真空装置及搅拌器的反应器中,加入3.75k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均匀后,逐渐升温至250℃,同时降低反应压力至130Pa以下,脱出小分子反应,达到设定的聚合物粘度后,进行吐出切料,得到熔点为219度的低熔点聚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物。混合物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按照1︰3的重量比进行熔融混合得到低熔点聚酯含量为18.8%,聚乙烯吡咯烷酮的6.2%的吸湿性聚酯,聚酯中锑、锰、镁、钴、锂金属含量均小于200ppm。通过熔融纺丝及延伸加工得到,56T-24f的聚酯纤维,纤维的吸湿性△MR=4.5%。
实施例7:
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6,混合物与阳离子可染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间苯二甲酸-5-磺酸及聚乙二醇共聚物)按照1︰6的重量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得到吸湿性聚酯,吸湿性聚酯中含有低熔点聚酯10.7wt%,聚乙烯吡咯烷酮3.5wt%,聚酯中锑、锰、镁、钴、锂金属含量均小于200ppm。此聚酯使用通常的熔融纺丝试验机以1500米每分进行纺丝,并经加工延伸,得到56T-24f的聚酯纤维,纤维的吸湿性△MR=3.8%。
实施例8:
  低熔点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其熔点为225度,此低熔点聚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市贩品K-30)按照2︰1的重量比例,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混炼温度250℃,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按照1︰3的重量比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得到吸湿性聚酯,吸湿性聚酯中含有低熔点聚酯16.5wt%,聚乙烯吡咯烷酮8.3wt%,聚酯中锑、锰、镁、钴、锂金属含量均小于200ppm。此吸湿性聚酯使用通常的熔融纺丝试验机以1500米每分速度进行纺丝,并经过延伸,得到56T-24f的聚酯纤维,测试纤维的吸湿性△MR=4%。

Claims (9)

1.一种吸湿性聚酯,其特征是:该吸湿性聚酯中含有相对于吸湿性聚酯总重量为2~20wt%的聚乙烯吡咯烷酮、5~40wt%的低熔点聚酯和40~93wt%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酯,其特征是:所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主要含有二元酸重复单元和二元醇重复单元,相对于二元酸重复单元总量,对苯二甲酸重复单元的含有量为80mol%以上、乙二醇重复单元的含有量为80mol%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湿性聚酯,其特征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中还含有磺酸盐共聚单元和/或聚醚共聚重复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吸湿性聚酯,其特征是:所说低熔点聚酯主要含有二元酸重复单元和二元醇重复单元,且熔点Tm为150~230℃。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的吸湿性聚酯,其特征是:所说低熔点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的聚醚共聚物或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聚醚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吸湿性聚酯,其特征是:该吸湿性聚酯中锑、锰、镁、锂或钴金属元素的含有量为200pp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吸湿性聚酯,其特征是:该吸湿性聚酯中含有钛、锡或铝金属元素。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低熔点聚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按照2︰1~8︰1的重量比例进行熔融混合得到混合物,或者是在低熔点聚酯合成的过程中添加相对于低熔点聚酯重量为12.5%~5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混合物,再将得到的混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系聚酯按照1︰1.5~1︰6.5的重量比熔融混合,得到吸湿性聚酯。
9.一种吸湿性聚酯纤维:其特征是: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酯经过熔融纺丝而得到。
CN201110132675.8A 2011-05-23 2011-05-23 一种吸湿性聚酯、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63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2675.8A CN102796352B (zh) 2011-05-23 2011-05-23 一种吸湿性聚酯、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2675.8A CN102796352B (zh) 2011-05-23 2011-05-23 一种吸湿性聚酯、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6352A true CN102796352A (zh) 2012-11-28
CN102796352B CN102796352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195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267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6352B (zh) 2011-05-23 2011-05-23 一种吸湿性聚酯、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635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6429A1 (zh) * 2012-10-09 2014-04-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吸湿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9686A (zh) * 2013-04-11 2014-10-1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吸放湿性聚酯纤维丝卷
CN105463615A (zh) * 2015-10-26 2016-04-06 安徽泛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混法改善聚酯热降解的有色涤纶长丝及制备方法
CN105463614A (zh) * 2014-09-12 2016-04-0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吸放湿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7201010A (zh) * 2017-06-13 2017-09-26 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湿改性涤纶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50724A (zh) * 2018-07-23 2018-12-07 含山县海达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耐洗涤运动服用聚酯纤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7956A (ja) * 1995-12-07 1997-06-17 Nippon Ester Co Ltd 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繊維
JP2000008226A (ja) * 1998-06-22 2000-01-11 Toray Ind Inc 吸放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繊維および繊維構造物
JP2000290848A (ja) * 1999-04-01 2000-10-17 Toray Ind Inc 高吸放湿性紡績糸および布帛
JP2004277911A (ja) * 2003-03-14 2004-10-07 Toray Ind Inc 吸湿性に優れた海島型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吸湿性布帛
JP2007270401A (ja) * 2006-03-31 2007-10-18 Teijin Ltd 吸湿・撥水性芯鞘型複合繊維
CN101063236A (zh) * 2007-05-11 2007-10-31 东华大学 一种改性的共聚酯切片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7956A (ja) * 1995-12-07 1997-06-17 Nippon Ester Co Ltd 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繊維
JP2000008226A (ja) * 1998-06-22 2000-01-11 Toray Ind Inc 吸放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繊維および繊維構造物
JP2000290848A (ja) * 1999-04-01 2000-10-17 Toray Ind Inc 高吸放湿性紡績糸および布帛
JP2004277911A (ja) * 2003-03-14 2004-10-07 Toray Ind Inc 吸湿性に優れた海島型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吸湿性布帛
JP2007270401A (ja) * 2006-03-31 2007-10-18 Teijin Ltd 吸湿・撥水性芯鞘型複合繊維
CN101063236A (zh) * 2007-05-11 2007-10-31 东华大学 一种改性的共聚酯切片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梅自强: "《纺织辞典》", 31 January 2007,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article ""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 pages: 251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6429A1 (zh) * 2012-10-09 2014-04-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吸湿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9686A (zh) * 2013-04-11 2014-10-1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吸放湿性聚酯纤维丝卷
CN104099686B (zh) * 2013-04-11 2017-06-30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吸放湿性聚酯纤维丝卷
CN105463614A (zh) * 2014-09-12 2016-04-0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吸放湿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5463615A (zh) * 2015-10-26 2016-04-06 安徽泛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混法改善聚酯热降解的有色涤纶长丝及制备方法
CN107201010A (zh) * 2017-06-13 2017-09-26 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湿改性涤纶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50724A (zh) * 2018-07-23 2018-12-07 含山县海达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耐洗涤运动服用聚酯纤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6352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6352B (zh) 一种吸湿性聚酯、制备方法及由其制成的纤维
CN101792578B (zh) 一种具有润湿、导湿及速干功能的聚酯纤维及其织物
CN102167806B (zh) 一种共聚酯及其制成的纤维
TWI717721B (zh) 用於熱黏合纖維的聚酯組合物、由其實現的熱黏合複合纖維及無紡布
CN103980483B (zh) 一种锦纶用吸湿排汗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180281A1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人工毛髪用繊維及びそれを含む頭飾製品
CN102400244A (zh) 一种阻燃抗熔滴涤纶短纤的生产方法
JP2695557B2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の用途
JP7412566B2 (ja) 湿式不織布及びこれを含む物品
CN112981610A (zh) 环保型亲水低熔pet复合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4324820B2 (ja) 難燃性および抗菌性に優れる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
CN103882549A (zh) 一种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34801B1 (ko) 열접착성 섬유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내외장재용 섬유집합체
CN103421169B (zh) 一种用于制造多组分纤维的低分子量聚酯的制备方法
JPH03182546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繊維
JPH01272820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668556B (zh) 一种中空共混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JPH01229899A (ja) バインダー繊維用組成物
CN103774269A (zh) 一种吸湿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2015532366A (ja) 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99511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または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KR102415149B1 (ko)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섬유집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내장재
WO2023036919A1 (en) Fiber
JP2023508484A (ja) 自動車内装材用繊維集合体及びこれを含む自動車内装材
JPH04222218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