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3664B -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3664B
CN102793664B CN201210338585.9A CN201210338585A CN102793664B CN 102793664 B CN102793664 B CN 102793664B CN 201210338585 A CN201210338585 A CN 201210338585A CN 102793664 B CN102793664 B CN 102793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icro
emulsificationinjection
aescine
surfac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85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3664A (zh
Inventor
白礼西
覃瑶
罗维早
秦少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J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J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J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J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385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3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3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3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3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3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其配方包括七叶皂苷钠、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本发明提供的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脂肪微乳化注射剂相比口服灌胃其生物利用度高,可以明显增大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减少在肾脏中的浓度,同时降低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减少静脉炎的产生,因此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制剂,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七叶皂苷是从七叶树种子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其种子和幼枝的外皮可入药,在欧洲应用广泛,属于三萜皂苷类药物。是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苦而辛,在水中不够稳定,易溶。具有抗渗出、恢复毛细血管通透性、消水肿、抑制蛋白质透过血管进入炎症区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静脉张力、促进淋巴回流、纠正脑功能失常、抑制胃排空、清除活性氧以及抗肿瘤等作用。七叶皂苷钠片目前临床使用剂型为片剂,用于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后引起的肿胀,也用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七叶皂苷钠片虽然口服方便,但口服药物首先需经过胃肠道消化,再经过分布、扩散、吸收才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病症部位,药物在短期内难以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生物利用度低,直接导致药效不高。口服七叶皂苷钠片需每日1~3次,每次5~10片,服用时间长,服用次数多,服用总量大,对患者易造成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不利于病情治疗。
目前市售的七叶皂苷钠注射剂都没有能有效解决注射后七叶皂苷钠在肾脏中的分布问题,相比口服七叶皂苷钠片存在更大肾毒性的风险。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疼痛、肿胀及静脉炎,偶可见皮疹等过敏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少见,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药物。文献报道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引起肾损害。使用低剂量七叶皂苷钠迅速出现明显血肌酐升高、蛋白尿、镜下血尿、肾性糖尿、低钾血症、血、尿Br微球蛋白升高等典型的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异常表现,提示低剂量七叶皂苷钠也可引起急性肾损害。另据报道报道显示,将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与口服灌胃对比发现,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静脉注射的57%;药物均匀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中,但静脉注射后药物在肾脏中的浓度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口服给药,而在肝脏中的浓度低于口服给药。由于七叶皂苷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管刺激性,静脉炎,泌尿道系统的刺激性,目前的采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中国专利(ZL200610027444.X)公开了一种七叶皂苷钠冻干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其配方为七叶皂苷钠、凝脂、乳化剂、水溶性辅料和冻干稳定剂。其作用是七叶皂苷钠受水溶性辅料中稳定剂和凝脂的保护,注射入血管后,不直接与血管壁接触,大大减少了刺激作用,增加了临床的耐受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七叶皂苷钠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静脉脂肪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研究发现,采用油相的精制豆油及作为乳化剂的豆磷脂对人体无毒,可以代谢;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具有降低毒性和刺激性、延长药效时间等优点。将味苦涩而辛辣的七叶皂苷钠制备成脂肪微乳化注射剂,不仅解决了药物口感的问题,更重的是,相比口服给药其疗效大幅提高;同时本发明还发现,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脂肪微乳化注射剂后,相比口服灌胃其生物利用度高,可以明显增大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减少在肾脏中的浓度,因此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微乳化注射剂作为药物靶向给药载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微乳化注射剂通过淋巴转运,将抗癌药物制成微乳化注射剂,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另外,微乳化注射剂中的油滴可以被巨噬细胞大量吞噬,因此将抗炎药物制成微乳化注射剂,静注后容易浓集于炎症部位,提高抗炎活性,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可减少药物与血管壁的接触,降低刺激性,避免静脉炎的产生。具体发明内容为: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其配方包括七叶皂苷钠、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所述油相为大豆油、橄榄油、玉米油、紫苏子油、苏合香油、亚麻子油、椰子油、茶油、麻油、红花油、棉子油、沙丁鱼油、鱼肝油等,中链甘油三酸酯、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油酸乙酯、棕榈酸蔗糖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蛋黄卵磷脂、氢化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氢化大豆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丙三醇、磷脂酸、溶血卵磷脂、乙二醇、二乙二醇、不同聚合度聚乙二醇的单硬脂酸酯和双硬脂酸酯、聚乙二醇月桂酸酯、聚乙二醇油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化乙烯氢化蓖麻油衍生物、聚氧乙烯高级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醚、普罗流尼、普朗尼克F-68、HS15、聚山梨酯80、甘氨胆酸或脱氧胆碱钠中的任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乙醇、甘油、丙二醇,聚甘油酯,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1-己醇、2-己醇、1-辛醇、2-辛醇、杂醇油或对壬基酚中的任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的配方为:
活性成分:七叶皂苷钠;
油相:中链甘油三酸酯;
表面活性剂:HS15和大豆卵磷脂的混合物;
助表面活性剂:甘油。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大豆磷脂和HS15的混合物;其中,大豆磷脂和HS15的重量比为1-10:10-1。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大豆磷脂和HS15的混合物;其中,大豆磷脂和HS15的重量比为1-2:2-1。
所述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10:1。
所述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2-3.75:1。
所述油相和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4:1-5。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加热60-70℃溶解后,加入用pH4.0的枸橼酸溶液溶解的七叶皂苷钠溶液,加入注射用水至全量,并调节PH值为5,无菌过滤,即得七叶皂苷钠微乳化缓释注射。
上述的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在制备抗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脂肪微乳化注射剂相比口服灌胃其生物利用度高,可以明显增大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减少在肾脏中的浓度,同时降低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减少静脉炎的产生,因此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以大豆油为油相的三相图;
图2以中链甘油三酸酯为油相;
图3以普朗尼克F-68为乳化剂;
图4以大豆磷脂为乳化剂;
图5以HS15为乳化剂;
图6以普朗尼克F-68及大豆磷脂1:1为乳化剂;
图7以普朗尼克F-68及HS15为乳化剂;
图8以大豆磷脂及HS15为乳化剂;
图9以大豆磷脂及HS15(10:1)为乳化剂;
图10以大豆磷脂及HS15(2:1)为乳化剂;
图11以大豆磷脂及HS15(1:1)为乳化剂;
图12以大豆磷脂及HS15(1:2)为乳化剂;
图13以大豆磷脂及HS15(1:10)为乳化剂;
图14Km值为10;
图15Km值为3.75;
图16Km值为3;
图17Km值为2;
图18Km值为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油水分配系数的考察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是平衡状态下有机化合物在正辛醇相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的对数值。将正辛醇与二次蒸馏水,pH4.0的醋酸缓冲液,pH6.8的磷酸缓冲液,pH9.0的磷酸缓冲液进行饱和,用上述处理过的被正辛醇饱和的水及缓冲液配制β-七叶皂苷钠,分别测定混合后3.Oh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见表1所示。
表1.β-七叶皂苷钠油水分配系数
结果表明,β-七叶皂苷呈弱酸性,β-七叶皂苷钠呈弱碱性,β-七叶皂苷钠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亲水性较强,在酸性条件下游离为β-七叶皂苷,呈现一定的亲油性。
实施例2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油相的考察
主要仪器为:AL204-IC型精密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密多仪器公司),BP211D型精密电子天平(Sartorius AG),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仪器厂),JSM-5900LV型扫描电子显微(JEOL,Japan),Zetasizer Nano ZS90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Malvern,UK)。主要试药为:七叶皂苷钠(无锡凯夫制药有限公司),大豆卵磷脂(SPC,上海太伟药业有限公司),大豆油(铁岭北亚药用油有限公司),中链甘油三酸酯(铁岭北亚药用油有限公司)甘油(铁岭北亚药用油有限公司),HS15(德国巴斯夫),普朗尼克F-68(德国巴斯夫)等,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空白微乳的处方筛选
制备微乳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及其比例。选定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后,固定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Km值)作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区。
油相的筛选
本品为注射剂,故在油相选择上,选择了注射级的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为油相,固定HS-15为表面活性剂,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且两者质量比为2:1,精密称取混合表面活性剂和油相,按质量比为9:1,8:2,7:3,6:4,5:5,4:6,3:7,2:8,1:9混合,搅拌下滴加蒸馏水,直至透明澄清的微乳形成。当外观不再澄清时,记录临界加入量。按油、水、混合表面活性剂在临界点的质量百分比,在假三元相图中绘制曲线,确定O/W型微乳区。实验数据见表2、3所示。
表2油相的选择(大豆油)
表3油相的选择(中链甘油三酸酯)
根据上述表各计算各成分比例绘伪三相图得图1、2。
以大豆油为油相时,1-8号均较浑浊,以澄清为终点,但滴入水后未见澄清。因此大豆油不是最佳油相,需继续进行油相的筛选。以中链甘油三酸酯为油相时,1-6号逐渐变浑浊,且滴加水后未见澄清,但是7-9号均为澄清。作三相图中显示,当中链甘油三酸酯作为油相时,同量的油增溶的表面活性剂和醇水混合物更多,因此择其为最佳油相。
实施例3乳化剂的筛选
以筛选出的中链甘油三酸酯为油相。分别以普朗尼克F-68,大豆磷脂,普朗尼克F-68+大豆磷脂(1:1),普朗尼克F-68+HS15(1:1),大豆磷脂+HS15(1:1)为待选乳化剂,以甘油为助乳化剂,Km=2:1,精密称取混合表面活性剂和油相按质量比为9:1,8:2,7:3,6:4,5:5,4:6,3:7,2:8,1:9混合,在25℃条件下滴加蒸馏水,直至透明澄清的微乳形成。当外观不再澄清时,记录临界加入量。按油、水、混合表面活性剂在临界点的质量百分比,在假三元相图中绘制曲线,确定O/W型微乳区。实验数据见表4-8所示。
表4乳化剂的筛选(普朗尼克F-68)
表5乳化剂的筛选(大豆磷脂)
表6乳化剂的筛选(HS15)
表7乳化剂的筛选(普朗尼克F-68+大豆磷脂1:1)
表8乳化剂的筛选(普朗尼克F-68+HS151:1)
表9乳化剂的筛选(大豆磷脂+HS151:1)
根据上述表各计算各成分比例绘伪三相图得图3-8所示。
前面实验的三相图可以看出,以上实验的效果均不明显。但是用大豆磷脂+HS15合用时相对较好,所以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比例来探索最佳比例。
实施例5乳化剂比例的考察
分别以大豆磷脂+HS15(10:1,2:1,1:1,1:2,1:10)为待用表面活性剂,以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Km=2:1,精密称取混合表面活性剂和油相按质量比为9:1,8:2,7:3,6:4,5:5,4:6,3:7,2:8,1:9混合,在25℃条件下滴加蒸馏水,直至透明澄清的微乳形成。当外观不再澄清时,记录临界加入量。按油、水、混合表面活性剂在临界点的质量百分比,在假三元相图中绘制曲线,确定O/W型微乳区。实验数据见表10-14所示。
表10乳化剂的筛选(大豆磷脂+HS1510:1)
表11乳化剂的筛选(大豆磷脂+HS152:1)
表12乳化剂的筛选(大豆磷脂+HS151:1)
表13乳化剂的筛选(大豆磷脂+HS151:2)
表14乳化剂的筛选(大豆磷脂+HS151:10)
根据上述表各计算各成分比例绘伪三相图得图9-13所示。
实施例6 Km值的筛选考察
在体系中固定油相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按比例加入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后,在不断搅拌下,以水逐滴滴定至浑浊,为滴定终点。在大豆磷脂/HS15/甘油的体系中,分别选用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为=10:1,3.75:1,3:1,2:1,1:1。实验数据见表15-19所示。
表15Km值的筛选(10:1)
表16Km值的筛选(3.75:1)
表17Km值的筛选(3:1)
表18Km值的筛选(2:1)
表19Km值的筛选(1:1)
记录三种组分的百分比及混合液的表观状态,确定在微乳区、凝胶区时各组分的百分比,并制作相图,如图14-18所示。
Km值在2-3.75之间三相图微乳面积均较为理想。
实施例7含药微乳的处方筛选
油相用量的选择
确定的处方为表面活性剂为卵磷脂+HS15(1:2),Km=3,油相为中链甘油三酸酯。油相与乳化剂之比分别为1:5,1:1.5,1:1,1:0.75,1:0.25分别测定渗透压及粒径,并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初步考察。不同油相比例的七叶皂苷微乳粒径及渗透压见表20所示。
表20不同油相含量微乳的渗透压及粒径
根据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油相用量的增大,粒径也逐渐增大,但仍小于50nm。渗透压则随着油相增大而降低。故进一步制备了不同含量油相的七叶皂苷微乳,对其放置于高温,强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见表21所示。
表21不同油相含量微乳在高温及强光下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当油相比例较大时,制备乳剂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容易从微乳区转变至乳剂区,当油相比例为1:1.5时,乳剂外观稳定性较好。故确定油相与乳化剂比例为1:1.5。
Km的确定
Km值在2-3.75之间三相图微乳面积均较为理想,由于甘油用量对注射剂渗透压影响较大,故进一步制备了含药的微乳,对其渗透压及粒径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取上述的空白微乳的处方称取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水浴溶解后,加入用PH=3.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溶解的七叶皂苷钠溶液,加入蒸馏水至全量,七叶皂苷钠的浓度为2mg/mL,并调节PH值为5。测定不同Km值下七叶皂苷微乳制剂的渗透压及粒径,见表22所示。
表22不同Km值微乳的渗透压及粒径
经考察,各组粒径均小于50nm,根据所测定的渗透压,当Km值为3.75时,其渗透压最接近于血浆渗透压,故选择Km值为3.75。
七叶皂苷选定微乳处方中的分配
取上述溶于枸橼酸缓冲液的处方量的七叶皂苷及处方量的中链甘油三酸酯,室温下混合,静置,精密量取水相,经稀释后测定水相中七叶皂苷的含量,平行操作三份。结果见23所示。
表23七叶皂苷在处方量的水相及油相间的分配
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由于七叶皂苷钠在酸性条件下亲油性显著增加,有80%的七叶皂苷分配至油相中,形成水包油型微乳。
实施例8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的制备
将上述实验中得到的微乳外观性状较好的重复制备,选出最佳的处方。最终确定的处方为表面活性剂为卵磷脂+HS15(1:2),Km=3.75,油相为中链甘油三酸酯,油相与乳化剂比例为1:1.5,故最终确定处方见表24所示。
表24七叶皂苷钠微乳的处方
按照上述处方称取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加热60-70℃溶解后,加入用PH=4.0的枸橼酸溶液溶解的七叶皂苷钠溶液,加入注射用水至全量,并调节PH值为5,无菌过滤,即得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
实施例9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抗炎活性及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
采用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以七叶皂苷钠水针剂作对照,考察了我们所制备的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的抗炎活性及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20±20)g。肉芽肿动物模型的建立为小鼠背部SC 0.2ml 1%角叉菜胶(已灭菌)溶液,使形成肉芽肿,并于第8天给药。
取未给药的5只炎症模型小鼠的肝、肾、脾、肺、脑、肌肉和炎症组织,吸干,取约0.1g(取血浆0.1ml)各组织并精密称定,加入已知放射强度的[3H]七叶皂苷钠水溶液(高、中、低3个浓度),在高速匀浆器内制成较均匀的组织匀浆,取0.1ml点于规则的滤纸片上,干燥后将纸片放人闪烁液中,放置过夜,经淬灭校正,测定放射计数值。以测得值与加入量放射计数值之比计算回收率。
动物分组及给药将肉芽肿大小比较均匀的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35只动物。将随机分组后的炎症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射0.2ml[3H]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或[3H]七叶皂苷钠水针剂,然后于给药后不同时间(0,0.25,0.75,2.5,4.5,7.0,24h)眼眶静脉取血约0.5ml于肝素处理的离心管内,离心取血浆0.1ml点于规则的滤纸片上;小鼠断颈处死后剖取肝、肾、脾、肺、脑、肌肉和炎症组织,吸干,取约0.1g各组织并精密称定,加入1ml生理盐水,在高速匀浆器内制成较均匀的组织匀浆,取0.1ml点于规则的滤纸片上,干燥后将纸片放人闪烁液中,放置过夜,经淬灭校正,测定放射计数值。每一时间点平行测定5只动物。
动物模型的建立为大鼠背部SC 1%角叉菜胶4ml(已灭菌)溶液,使形成肉芽肿,5d后选出肉芽肿大小比较均匀的大鼠,开始给药。
将炎症模型大鼠随机分成8组(1组注射生理盐水,2组注射空白微乳化注射剂,3~8组作为给药组),于第5,6,7天分别尾静脉注射1.0ml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七叶皂苷钠水针剂,利美达松(每种药物各2个剂量,0.05mg·kg-1和0.3mg·kg-1),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或空白微乳化注射剂,第8天处死动物,小心剖取肉芽肿.用水冲洗后滤纸吸干,称重。按下式计算抑制率:
以[3H]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药物在小鼠组织分布特征,采用纸片法测定各组织中药物含量,经淬灭校正,以测得值与加入量放射计数值之比计算回收率。[3H]七叶皂苷钠组织回收率的结果见表25所示,各组织药物回收率均大于8O%。
表25[3H]七叶皂苷钠各组织的回收率
注:平均回收率为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值
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结果见表26所示。
表26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七叶皂苷钠水针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注:以每克组织(血浆除外)的放射强度表示,0:注射后立即测定。
靶向给药系统靶向性的定量评价采用总靶向系数Te、及相对摄取率re作为评价参数。总靶向系数Te=(AUCi)m/∑(AUCi)
AUCi由浓度-时间曲线算得的第i个器官或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即本实验中cpm/g时间曲线下面积;Σ(AUCi)是包括靶组织在内的所有组织的AUC之和;Te表示该制剂在各个组织中的靶向效率;两种不同制剂在某组织或器官的药物分布效率可用rte=(Te)/(Te)s进行比较;脚标m和m分别表示靶向制剂及溶液剂;rte﹥1表示与溶液剂相比,该靶向制剂在某器官或组织具有选择性,越大这种选择性越强,即靶向性越强。
相对摄取率re=(AUCi)m/(AUCi)s
re表示在某一器官或组织内两种不同制剂的药物分布情况;re﹥1表示在该器官或组织有靶向性,rP越大靶向效果越好;re﹤1表示在该器官或组织无靶向性。
根据上述公式,将表26不同时间的放射计数值进行计算求得总靶向系数Te及rte。,相对摄取率re,结果见表27所示。
表27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的靶向参数Te,rte及re
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角又胶肉芽肿的抗炎活性结果见表28所示。
表28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叉胶肉芽肿的抗炎作用
注:与生理盐水相比,*P﹤0.05,**P﹤0.05,***P﹤0.001;与七叶皂苷钠水针剂组相比△P﹤0.05,△△P﹤0.001
表26显示了[3H]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和[3H]七叶皂苷钠水针剂在小鼠各组织的分布情况,对放射强度数据进行SAS软件处理,结果表明:在整个时间范围内,二者在肝、脾、肺、脑、肌肉和炎症组织中的分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在不同时间点内,两种制剂的分布也不同,与水溶液相比,微乳化注射剂中的药物在这些器官中的滞留时间延长,消除慢,七叶皂苷钠水针剂很快分布在含水较多的组织如肌肉组织中。从表27数据中可以看出,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与七叶皂苷钠水针剂相比,在脾、肺中的靶向参数rte>1,而在肝、炎症组织中rfP接近于1,在肌肉组织中rte﹤1,说明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在脾、肺中具有较高分布,在肌肉组织中分布较少;靶向系数rP在肝、脾、肺、炎症组织中均大于1,说明药物制成微乳化注射剂后容易浓集于炎症组织及其它巨噬细胞含量高的器官。另外,关于药物制成微乳化注射剂后在脑中的分布情况报道不一,有的文献报道药物制成微乳化注射剂后在脑中分布高,有的药物分布低,这可能与微乳化注射剂的处方组成及粒径的大小有关。
以大鼠角又胶肉芽肿为抗炎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与七叶皂苷钠水针剂相比,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样品在低剂量(0.05mg·kg-1)下与水针剂高剂量(0.3mg·kg-1)的抑制率相当。七叶皂苷钠制成微乳化注射剂后可以提高抗炎活性,降低毒副作用。

Claims (6)

1.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七叶皂苷钠、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所述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的配方为:
活性成分:七叶皂苷钠;
油相:中链甘油三酸酯;
表面活性剂:HS15和大豆卵磷脂的混合物;
助表面活性剂:甘油;
其中,大豆磷脂和HS15的重量比为1-10:10-1;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大豆磷脂和HS15的混合物;其中,大豆磷脂和HS15的重量比为1-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2-3.7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和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4:1-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加热60-70℃溶解后,加入用pH4.0的枸橼酸溶液溶解的七叶皂苷钠溶液,加入注射用水至全量,并调节pH值为5,无菌过滤,即得七叶皂苷钠微乳化缓释注射。
6.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在制备抗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CN201210338585.9A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793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8585.9A CN102793664B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8585.9A CN102793664B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3664A CN102793664A (zh) 2012-11-28
CN102793664B true CN102793664B (zh) 2015-03-18

Family

ID=4719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8585.9A Active CN102793664B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36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3866B (zh) * 2013-06-09 2015-09-02 浙江大学 山茶油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3469B (zh) * 2015-06-04 2017-08-25 武汉爱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冻干乳剂的制备方法
CN105878173B (zh) * 2016-04-13 2018-10-19 武汉爱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七叶皂苷钠搽剂
CN107137412A (zh) * 2017-04-01 2017-09-08 武汉爱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七叶皂苷口服脂肪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2561B (zh) * 2017-09-15 2021-08-03 青岛市中心医院 圣草次苷和七叶树苷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08743530B (zh) * 2018-06-07 2021-01-22 大理大学 一种酸枣仁皂苷b脂质体微乳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7927A (zh) * 2005-11-03 2007-05-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三萜皂苷及其衍生物的脂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4911A (zh) * 2006-06-08 2007-12-1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七叶皂苷钠冻干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42754B1 (es) * 2008-10-03 2011-05-11 Lipotec, S.A. Peptidos utiles en el tratamiento y/o cuidado de la piel, mucosas, cuero cabelludo y/o cabello y su uso en composiciones cosmeticas o farmaceutica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7927A (zh) * 2005-11-03 2007-05-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三萜皂苷及其衍生物的脂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4911A (zh) * 2006-06-08 2007-12-1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七叶皂苷钠冻干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3664A (zh)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3664B (zh) 一种七叶皂苷钠微乳化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0579B (zh) 前列地尔注射剂
CN101909614B (zh) 纳米分散体
CN102159187B (zh) 长春花生物碱纳米乳剂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8688B (zh) 以胆固醇复合物为中间载体的紫杉醇亚微乳
CN101390851B (zh) 双环醇含表面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CN109223712B (zh) 氟比洛芬酯注射用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96110A (zh) 一种不含乙醇的难溶性药物浓缩液以及由其制备的胶束溶液
CN102210653B (zh) 牛蒡苷元的微乳制剂
Shailendrakumar et al. Improved oral pharmacokinetics of pentoxifylline with palm oil and capmul® mcm containing self-nan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CN104224750A (zh) 一种注射用卡巴他赛白蛋白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985851A (zh) 含有蟾酥提取物的脂质微球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06206B (zh) 一种阴道给药的姜黄素微乳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04373A (zh) 紫杉醇脂质微球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3591B (zh) 无致敏性、无痛丙泊酚脂肪微乳冻干制剂配方和制备方法
CN102552137A (zh) 雷公藤内酯醇脂肪乳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0216B (zh) 一种恩替卡韦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8577A (zh) 一种以双环醇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6491533B (zh) 一种稳定的氟比洛芬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KR100524700B1 (ko) 자가미세유화형 약물전달시스템을 이용한 고지혈증치료용약제 조성물
CN102451157B (zh) 以类固醇复合物为中间载体的多西紫杉烷亚微乳
CN112516086B (zh) 注射用布瑞诺龙脂肪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99311B (zh) 一种长春西汀鼻用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697723B (zh) 一种甲基斑蝥胺脂肪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2665A (zh) 伊曲康唑/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伊曲康唑亚微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