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5732A - 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 - Google Patents
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85732A CN102785732A CN2012101516174A CN201210151617A CN102785732A CN 102785732 A CN102785732 A CN 102785732A CN 2012101516174 A CN2012101516174 A CN 2012101516174A CN 201210151617 A CN201210151617 A CN 201210151617A CN 102785732 A CN102785732 A CN 1027857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guard block
- pedal
- bellying
- side bell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该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可以通过保护部件保护驾驶者的脚不会碰到发动机,同时改善操作性。该机动两轮车在搭载于车架上且配置于车辆下部的动力单元的侧方,配置供驾驶者放置脚的脚蹬(17),在前述动力单元的外表面上安装保护前述驾驶者的脚的保护部件(30),从车辆侧面看,前述脚蹬(17)配置在与构成前述动力单元的车宽方向最外部的侧方鼓出部(21)重合的位置,在前述侧方鼓出部(21)上设有树脂制的前述保护部件(3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等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骑乘型车辆中,有的在供乘员放置脚的脚蹬附近的发动机上直接设置树脂性的保护部件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0173号公报
前述专利文献1的保护部件,目的只是抑制后座乘员(同乘者)的脚接触到发动机,但是在驾驶者用的脚蹬的附近设置同样的保护部件的情况时,最好做成除保护脚以外还考虑到操纵性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做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该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可以通过保护部件保护驾驶者的脚不会碰到发动机,同时改善操作性。
作为前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为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该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在搭载于车架上且配置于车辆下部的动力单元2的侧方,配置供驾驶者放置脚的脚蹬17,在前述动力单元2的外表面上安装保护前述驾驶者的脚的保护部件30,从车辆侧面看,前述脚蹬17配置在与构成前述动力单元2的车宽方向最外部的侧方鼓出部21重合的位置,在前述侧方鼓出部21上设有树脂制的前述保护部件30。
在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中,前述侧方鼓出部21呈大致圆柱状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前述保护部件30为环状,覆盖前述侧方鼓出部21的外周缘部。
在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或2中记载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中,在前述保护部件30上形成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并且该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配置在前述脚蹬17的铅直方向上方。
在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中,前述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配置为与前述脚蹬17分开规定距离。
在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中,在前述脚蹬17的前方配置制动踏板24,从车辆侧面看,在将前述脚蹬17和前述制动踏板24连结起来的线段上形成有从前述保护部件30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该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以使其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中,在车宽方向纵剖面上,前述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的外表面的上下端形成为配置在车宽内方的弓状。
在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3~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中,前述保护部件30和前述侧方鼓出部21在前述保护部件30中的形成前述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或者前述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的位置上,通过紧固部件37被固定,在前述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或者前述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上设有凹部34、35,在该凹部34、35内配置前述紧固部件37。
根据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通过保护部件可以改善驾驶者的操作和脚的固定,另外可以谋求动力单元外表面的保护。
根据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由于保护部件覆盖侧方鼓出部的外周缘部,因此可以覆盖驾驶者的脚容易接触的侧方鼓出部的棱线部分,可以有效地保护动力单元外表面。
根据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通过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改善驾驶者与保护部件的脚接触性,可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根据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可以设置提高放置脚的自由度,并对驾驶者而言容易将脚放在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和右脚蹬之间的空间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可以承担制动操作时的引导功能,操作性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由于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的外表面形成为弓形,因此可以改善驾驶者的操作。
根据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由于由紧固部件固定保护部件,因此保护部件的拆装变得容易,维护性提高,同时,由于在凹部内配置紧固部件,因此可以抑制驾驶者的脚与紧固部件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结构的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
图2为前述机动两轮车的脚蹬设置部位周边的立体图。
图3为前述机动两轮车的脚蹬设置部位周边的右侧视图。
图4为前述机动两轮车的脚蹬设置部位周边的主视图。
图5为前述机动两轮车的脚蹬设置部位周边的俯视图。
图6为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使用的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方。
图1~图4表示具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机动两轮车1。机动两轮车1将发动机即动力单元2配备在车辆中央下部,在动力单元2后部可上下摆动地支承有摇臂(swing arm)3。在摇臂3的后部可旋转地支承有后轮4,前轮5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左右一对前叉6上。在前叉6上支承有从上方覆盖前轮5的前挡泥板7,在前挡泥板7的上方配置有护腿罩8。
护腿罩8从前轮5的上方向后方延伸,坐在配置于动力单元2上方的座位9的驾驶者的腿部被护腿罩8覆盖。座位9形成为沿车辆前后方向较长,一体地具备驾驶者用的前座位9A和同乘者用的后座位9B。
动力单元2被支承在图示省略的车架上,具备曲轴箱10和从曲轴箱10向前方突出的气缸部11,气缸部11的侧部被从后方覆盖护腿罩8的内罩12覆盖。内罩12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并延伸到前座位9A的下方,连接于后壳13。后壳13覆盖前座位9A和后座位9B的下方。气缸部11上连接有排气管14,排气管14经过动力单元2的下方,在其后端连接有消声器15。消声器15位于后轮4的右侧方,向后斜上方延伸。
在曲轴箱10处配置有用于供驾驶者放置脚的左右脚蹬,参照图2~图5,右脚蹬17配置为向车宽方向外侧离开曲轴箱10,被固定于曲轴箱10下表面且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右支承件19支承。另外,虽然省略了对左脚蹬的说明,但其与右脚蹬17同样地安装在曲轴箱10上。
右脚蹬17配置在从车辆侧面看与离合器盖21重合的位置上。离合器盖21从曲轴箱10的前部右壁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呈圆筒状突出,离合器盖21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构成了在曲轴箱10的车宽方向最外部。另外,虽然离合器盖21与曲轴箱10一体地设置,但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安装。
在右脚蹬17的附近配置有制动踏板24,制动踏板24被可摆动地支承在曲轴箱10的后部并向前方延伸,供驾驶者操作的踏板部25以位于右脚蹬17的前方的方式配置。另外,参照图1,在后座位9B的下方配置有用于同乘者放置脚的左右一对后座脚蹬26,后座脚蹬26被支承在从图示省略的车架后部垂下的左右一对脚蹬支承件27上。
如图2~图5所示,在离合器盖21的外周缘部上设有呈环状形成的树脂制的保护部件30,由保护部件30保护将脚放置在右脚蹬17的驾驶者的脚不会碰到动力单元2。保护部件30一体地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和第3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3,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和第3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3在保护部件30的周方向上大致隔开等间隔地形成。
保护部件30中的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和第3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3分别形成为大致同样的形状,在各鼓出部31、32、33上形成向车宽方向内侧凹下的凹部34、35、36。在各凹部34、35、36上插入有螺栓37…,通过这些螺栓37…被紧固在离合器盖21上,由此保护部件30被固定于离合器盖21上。
螺栓37…的头部37A…被容纳在凹部34、35、36中,如图4、图5所示,螺栓37…在不从各鼓出部31、32、33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被紧固到离合器盖21上。
如图3所示,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配置为在右脚蹬17的铅直方向上方与该右脚蹬17分开规定距离,第3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3位于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的前方。另外,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形成在连结右脚蹬17和制动踏板24的线段L1上,形成为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段L1为连结右脚蹬17的上部和被操作而向下方摆动的状态的踏板24的踏板部25的上部的线段,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的上端32A侧位于线段L1上。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是使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的上端32A侧的上部位于线段L1上的形态,但也可以是将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设在连结右脚蹬17的上部和操作前的状态的踏板部25的上部的线段上的形态。
图6表示沿图3的A-A线的纵剖面,如该图中更好地所示,在车宽方向纵剖面(换言之为从前后方向看)中,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的外表面(参照用P表示的区域)形成为上端部32A和下端部32B配置在车宽内方(车宽方向内侧)的弓状(弧状)。另外,在图6中附图标记38表示被螺栓37贯通的贯通孔。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离合器盖2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标志41,由于保护部件30为环状,标志41能显示出外观。即,在这样的结构中,用标志41和保护部件30可以创新出设计面。另外,在图2、图3中,31B表示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的下端部,下端部31B沿大致水平方向伸出。L2表示下端部31B的面方向,L3表示右脚蹬17的脚蹬面的面方向,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的下端部31B与右脚蹬17的脚蹬面大致平行。
在如以上记载的前述机动两轮车1中,在配置于车辆下部的动力单元2的侧方配置有供驾驶者的脚放置的右脚蹬17,在动力单元2的外表面安装保护驾驶者的脚的保护部件30。并且,从车辆侧面看,右脚蹬17配置在与构成动力单元2的车宽方向最外部的离合器盖21重合的位置,在离合器盖21上设有树脂制的保护部件30。
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使保护部件30位于与右脚蹬17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位置,驾驶者的操作和足的放置可以通过保护部件30良好地进行,另外可以谋求动力单元2外表面的保护。
另外,在前述机动两轮车1中,离合器盖21呈大致圆柱状地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并且保护部件30为环状,覆盖离合器盖21的外周缘部,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保护部件30覆盖离合器盖21的外周缘部,因此可以覆盖驾驶者的脚容易接触的离合器盖21的棱线部分,可以有效地保护动力单元2的外表面。
另外,在前述机动两轮车1中,在保护部件30上形成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并且该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配置在右脚蹬17的铅直方向上方,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改善驾驶者与保护部件30的脚接触性,可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此外,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配置为与右脚蹬17分开规定距离,在该结构中,可以设置提高放置脚的自由度,并对驾驶者而言容易将脚放在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和右脚蹬17之间的空间的结构。
另外,在前述机动两轮车1中,在右脚蹬17的前方配置有制动踏板24,从车辆侧面看,在连结右脚蹬17和制动踏板24的线段上形成从保护部件30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该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以将其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长的方式形成,在这样的结构中,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可以承担制动操作时的引导功能,操作性提高。
此外,在车宽方向纵剖面上,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的外表面的上下端(上端部32A和下端部32B)形成为配置在车宽内方的弓状,在这样的结构中,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的外表面形成为弓形,在对脚沿上下方向移动时承担引导功能,因此可以改善驾驶者的操作。
另外,在前述机动两轮车1中,在保护部件30中形成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和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的位置,保护部件30和离合器盖21被螺栓37固定在一起,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和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设有凹部34、35,在该凹部34、35内配置螺栓37。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由螺栓37固定保护部件30,因此保护部件30的拆装变得容易,维护性提高,同时,由于在凹部34、35内配置螺栓37,可以抑制螺栓37对驾驶者的脚的干涉。
另外,虽然省略前述说明,但在曲轴箱10的左侧的壁部也设有与保护部件30同样的保护驾驶者的脚的保护部件。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保护部件30为环状的结构,但是依据曲轴箱10的形状也可以为四边形等。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两轮车(骑乘型车辆);2动力单元;17右脚蹬(脚蹬);21离合器盖(侧方鼓出部);24制动踏板;30保护部件;31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4、35凹部;37螺栓(紧固部件)。
Claims (7)
1.一种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该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在搭载于车架上且配置于车辆下部的动力单元(2)的侧方,配置有供驾驶者放置脚的脚蹬(17),在前述动力单元(2)的外表面上安装保护前述驾驶者的脚的保护部件(30),其特征在于,
从车辆侧面看,前述脚蹬(17)配置在与构成前述动力单元(2)的车宽方向最外部的侧方鼓出部(21)重合的位置,在前述侧方鼓出部(21)上设有树脂制的前述保护部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侧方鼓出部(21)呈大致圆柱状地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
前述保护部件(30)为环状,覆盖前述侧方鼓出部(21)的外周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保护部件(30)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并且该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配置在前述脚蹬(17)的铅直方向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配置为与前述脚蹬(17)分开规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脚蹬(17)的前方配置有制动踏板(24),从车辆侧面看,在连结前述脚蹬(17)和前述制动踏板(24)的线段上形成有从前述保护部件(30)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
该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以使其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车宽方向纵剖面上,前述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的外表面形成为上下端配置在车宽内方的弓状。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护部件(30)和前述侧方鼓出部(21)在前述保护部件(30)中的形成前述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或者前述第2保护部件侧1鼓出部(32)的位置,由紧固部件(37)固定,
在前述第1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1)或者前述第2保护部件侧鼓出部(32)上设有凹部(34、35),在该凹部(34、35)内配置有前述紧固部件(37)。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11356 | 2011-05-18 | ||
JP2011111356A JP5702667B2 (ja) | 2011-05-18 | 2011-05-18 | 鞍乗型車両のステップ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85732A true CN102785732A (zh) | 2012-11-21 |
CN102785732B CN102785732B (zh) | 2015-02-25 |
Family
ID=47151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51617.4A Active CN102785732B (zh) | 2011-05-18 | 2012-05-16 | 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02667B2 (zh) |
CN (1) | CN102785732B (zh) |
BR (1) | BR102012011683B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4293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11475B2 (ja) * | 2017-04-06 | 2021-07-2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及び車両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79034A (ja) * | 1997-09-03 | 1999-03-23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用サイドカバー構造 |
CN201461053U (zh) * | 2009-07-14 | 2010-05-1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消声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62715A (ja) * | 2005-08-01 | 2007-03-15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JP5457760B2 (ja) * | 2009-08-28 | 2014-04-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用エンジンケースの保護カバー構造 |
-
2011
- 2011-05-18 JP JP2011111356A patent/JP5702667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5-16 CN CN201210151617.4A patent/CN102785732B/zh active Active
- 2012-05-16 BR BR102012011683A patent/BR102012011683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79034A (ja) * | 1997-09-03 | 1999-03-23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用サイドカバー構造 |
CN201461053U (zh) * | 2009-07-14 | 2010-05-1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消声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4293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 |
CN112664293B (zh) * | 2019-10-15 | 2022-11-2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702667B2 (ja) | 2015-04-15 |
CN102785732B (zh) | 2015-02-25 |
BR102012011683A2 (pt) | 2013-07-30 |
JP2012240517A (ja) | 2012-12-10 |
BR102012011683B1 (pt) | 2020-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74993B (zh) | 摩托车 | |
EP2743160B1 (en) | Rear structure of a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 |
KR100917461B1 (ko) | 자동 이륜차 | |
JP5793932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2008063977A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2556230A (zh) | 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 | |
JP5067297B2 (ja) | リヤブレーキ装置の配置構造及び自動二輪車 | |
JP2017178037A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532353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02205820A (zh) | 摩托车 | |
JP2009162093A (ja) | 消音器プロテクタ及び鞍乗型車両 | |
JP4506317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WO2018234935A1 (en) | REAR WING STRUCTURE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 |
JP6083358B2 (ja) | 車両 | |
JP4559197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グラブレール取付構造 | |
CN102785732A (zh) | 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 | |
JP5478182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シートカウル構造 | |
CN107709146B (zh) |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 |
JP4173337B2 (ja)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導風装置 | |
JP5177305B2 (ja) | リヤブレーキ装置の配置構造及び自動二輪車 | |
TWI633032B (zh) | 跨坐型車輛 | |
CN101254804B (zh) | 摩托车的把手结构 | |
EP3305642B1 (en) | Straddled vehicle | |
CN103129656A (zh) | 骑乘型车辆 | |
JP4144219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後輪懸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