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4293A -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64293A CN112664293A CN202011088904.6A CN202011088904A CN112664293A CN 112664293 A CN112664293 A CN 112664293A CN 202011088904 A CN202011088904 A CN 202011088904A CN 112664293 A CN112664293 A CN 1126642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ankcase
- crankshaft
- cover
- saddle
- internal combus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能够尽量抑制被稀释后的发动机油附着在油位计上。搭载在鞍乘型车辆上的内燃机(31)具有:与曲轴箱(32)液密地结合并覆盖从曲轴箱(32)突出的曲轴(61)的轴端的曲轴箱罩(59)、以及插入于曲轴箱罩(59)并基于轴体(91b)的湿润程度确定在曲轴箱罩(59)内侧贮存的发动机油的液位的油位计(91)。油位计(91)位于比曲轴(61)的轴线(Rx)更靠前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机动二轮车这样的鞍乘型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具有:曲轴箱,其支承在鞍乘型车辆的车身框架,并绕与后轮的车轴平行的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承曲轴;曲轴箱罩,其与曲轴箱液密地结合,并覆盖从曲轴箱突出的曲轴的轴端;油位计,其插入于曲轴箱罩,并基于轴体的湿润程度,测量在曲轴箱罩内侧贮存的发动机油的液位。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具有与支承曲轴及多级变速器的曲轴箱液密地结合的曲轴箱罩。曲轴箱罩具有:前围壁,其在周向上包围形成从曲轴箱突出的曲轴的轴端的离心离合器;后围壁,其在周向上包围形成从曲轴箱罩突出的多级变速器的主轴的轴端的摩擦离合器。基于轴体的湿润程度确定在曲轴箱罩的内侧贮存的发动机油的液位的油位计从外侧插入于曲轴箱罩。油位计配置在前围壁与后围壁之间、位于后围壁的下方的死区(デッドスペース,dead space)。因为在油位计的配置时利用了死区,所以能够避免曲轴箱罩的大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628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曲轴旋转时,发动机油在曲轴箱内从曲轴向后方拢起。由于在发动机油中混合内燃机内的水分而搅拌在一起,发动机油可能发生白浊(白濁)(称为所谓的“乳状液”)。在专利文献1中,油位计位于比曲轴更靠后方的位置。因为在比曲轴更靠后方的位置,发动机油被曲轴拢起,所以发动机油容易溅落在油位计上。发生了白浊的发动机油附着在油位计上。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如果在维护时发现上述白浊,则引起内燃机是否出现故障之类的误解。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能够尽量抑制被稀释后的发动机油附着在油位计上。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侧面,该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具有:曲轴箱,其支承在鞍乘型车辆的车身框架,绕与后轮的车轴平行的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承曲轴;曲轴箱罩,其与所述曲轴箱液密地结合,并覆盖从所述曲轴箱突出的所述曲轴的轴端;油位计,其插入于所述曲轴箱罩,并基于轴体的湿润程度测量在所述曲轴箱罩内侧贮存的发动机油的液位;在比所述曲轴的所述轴线更靠前方的位置,具有所述油位计。
根据第二侧面,除了第一侧面的结构以外,所述油位计以在所述曲轴的轴向观察时,在周向上与所述曲轴的轴端相接地前倾的姿态配置。
根据第三侧面,除了第二侧面的结构以外,具有与所述曲轴箱罩结合且位于比所述曲轴箱罩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的保护罩,所述油位计至少部分地配置于在所述保护罩形成的切口内。
根据第四侧面,除了第三侧面的结构以外,所述切口向前下方敞开。
根据第五侧面,除了第四侧面的结构以外,所述油位计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保护罩重合地配置。
根据第六侧面,除了第一至第五侧面的任一结构以外,所述保护罩形成在所述曲轴箱,并与在周向上将所述曲轴的所述轴端包围的围壁分体成型。
根据第七侧面,除了第六侧面的结构以外,所述保护罩具有:包围窗孔的环状罩主体、以及在所述窗孔露出并与所述罩主体一起紧固在所述曲轴箱罩上的装饰部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侧面,当曲轴旋转时,发动机油在曲轴箱内从曲轴向后方拢起。如果在发动机油中混合搅拌有内燃机内的水分,则发动机油发生白浊。此时,因为油位计配置在比曲轴的轴线更靠前方的位置,所以,发生白浊并从曲轴向后方拢起的发动机油难以到达油位计。能够抑制发生了白浊的发动机油附着在油位计上。其结果是,在维护时减少内燃机故障之类的误解。
根据第二侧面,因为油位计在向车辆前下方敞开的切口内确立前倾姿态,所以作业人员能够轻松地抓住油位计的抓手。能够良好地观察发动机油的液位。
根据第三侧面,因为油位计配置在保护罩的切口内,所以能够在油位计的配置时避免曲轴箱罩的大型化。
根据第四侧面,因为在乘车于车辆的状态下油位计难以被乘员看到,所以美观性提高。
根据第五侧面,因为在乘车于车辆的状态下油位计难以被乘员看到,所以美观性提高。
根据第六侧面,因为保护罩从外侧覆盖围壁,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外观。
根据第七侧面,能够实现良好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二轮车的外观的左侧视图。
图2是以包括气缸轴线、曲轴的旋转轴线、主轴的轴心以及副轴的轴心在内的剖面观察的内燃机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右曲轴箱罩的结构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4-4线的水平剖视放大图。
图5是沿着图3的5-5线的剖视放大图。
图6是内燃机的俯视图。
图7是沿着图1的7-7线的水平剖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鞍乘型车辆(机动二轮车);12车身框架;31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内燃机);32曲轴箱;33气缸;59曲轴箱罩(右曲轴箱罩);61曲轴;81围壁;82保护罩;82a罩主体;82b装饰部件;91油位计;91a抓手;91b轴体;92切口;Rx轴线(旋转轴线);TL切线方向;WR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车体的上、下、前、后、左、右是基于乘坐于机动二轮车的乘员的视线规定的。
图1概况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机动二轮车11)的外观。机动二轮车11具有利用前轮WF以及配置在前轮WF后方的后轮WR支承于指定的地上高度的车身框架12。车身框架12具有:从头管13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4、与主框架14的下端结合的枢轴框架15、以及在头管13的后方从主框架14向后上方延伸且支承乘员座16的座椅框架17。在头管13,绕向后方倾斜的旋转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前叉18。在比头管13更靠下方的位置,前轮WF绕车轴19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前叉18。在头管13的上方的位置,在前叉18结合有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手柄杆21。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乘员骑跨在乘员座16。
摇臂23绕支轴22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连结在枢轴框架15。在从支轴22向后方离开的位置,后轮WR绕车轴24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摇臂23。在座椅框架17与摇臂23之间连结有后减震单元25。后减震单元25缓和对应于路面的凹凸而产生并向车身框架12传递的振动。
在座椅框架17,在后轮WR的上方连结有后挡泥板26。后挡泥板26从上方覆盖后轮WR。在后挡泥板26,在乘员座16的后方固定有后载物架27。能够在后载物架27搭载货物。
机动二轮车11具有在比摇臂23更靠前方的位置支承于车身框架12的内燃机31。内燃机31具有:曲轴箱32,其配置在枢轴框架15的前方,并绕与后轮WR的车轴24平行的旋转轴线Rx旋转自如地支承曲轴;气缸33,其从曲轴箱32向前方延伸;气缸盖34,其与气缸33的前端结合;气门盖(タペットカバー,tappet cover)35,其从前方与气缸盖34结合,覆盖控制进气及排气的配气机构。内燃机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在气缸盖34连接有:将基于与外部气体混合的喷射燃料而生成的混合气体导入的进气装置37、以及排出燃烧后的排放气体的排气装置38。进气装置37具有:空气滤清器39,其位于比气缸盖34更靠后方的位置;节气门单元42,其配置在气缸盖34及气缸33的上方,并利用连接管41与空气滤清器39连接;进气管(未图示),其承接燃料喷射装置的同时从上方与气缸盖34结合,并将节气门单元42与气缸盖34连结。空气滤清器39在乘员座16的后方,具有与后载物架27连结的吸入管道44。从吸入管道44导入的外部气体被空气滤清器39内的滤清器元件过滤,并流入连接管41。排气装置38具有:排气管45,其从下方与气缸盖34结合,穿过内燃机31的下方,并向后方延伸;消音器(未图示),其连接在排气管45的后端,根据减压使排放气体的温度下降,并实现消音功能。在排气管45内,装有例如净化排放气体的催化剂(未图示)。
如图2所示,在气缸33中埋有沿气缸轴线C引导活塞47的线形往复运动的套筒48。在此,在气缸33配置有容纳单个活塞47的单个套筒48。在活塞47与气缸盖34之间区划有燃烧室49。在气缸盖34安装有面对燃烧室49的火花塞51。火花塞51根据供给的电信号,利用在电极产生的火花点燃燃烧室49内的混合气体。
曲轴箱32被分割为第一半箱体32a及第二半箱体32b。第一半箱体32a及第二半箱体32b通过内表面彼此而相向配合。第一半箱体32a及第二半箱体32b在配合面液密地相互结合并协作,区划出曲轴室52。在第一半箱体32a的外表面结合有:收纳交流发电机53的左曲轴箱罩54、以及在与第一半箱体32a之间收纳链轮55的链轮罩56。左曲轴箱罩54液密地承接于第一半箱体32a。在第二半箱体32b的外表面结合有:在与第二半箱体32b之间收纳离心离合器57及摩擦离合器58的右曲轴箱罩59。右曲轴箱罩59液密地承接于第二半箱体32b。左曲轴箱罩54、第一半箱体32a、第二半箱体32b及右曲轴箱罩59区划出贮存发动机油的空间。
曲轴61具有:与分别嵌入第一半箱体32a及第二半箱体32b的滚珠轴承62、63连结的轴颈64a、64b、以及配置在轴颈64a、64b之间并收纳在曲轴室52内的曲柄65。曲柄65具有:与轴颈64a、64b成为一体的曲柄臂66、以及将曲柄臂66相互连结的曲柄销67。轴颈64a、64b的轴心与旋转轴线Rx一致。从活塞47延伸的连杆68的大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在曲柄销67。连杆68将活塞47的线形往复运动转换为曲轴61的旋转运动。
在从第一半箱体32a向外侧突出的曲轴61的一端连接有交流发电机53。交流发电机53形成曲轴61的轴端。交流发电机53具有:定子71,其结合于左曲轴箱罩54的内表面;转子72,其不可相对旋转地结合于从曲轴箱32伸出的曲轴61的一端。定子71绕曲轴61在周向上排列,具有卷绕在定子芯的多个线圈71a。转子72具有沿着包围定子71的环状轨道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磁体72a。当曲轴61旋转时,磁体72a相对于线圈71a发生相对位移,交流发电机53进行发电。
内燃机31具有组合在曲轴61上的爪形离合器式的变速器73。变速器73收纳于在曲轴箱32内与曲轴室52连续而区划出的变速器室74中。变速器73具有主轴75及副轴76,该主轴75及副轴76具有与曲轴61的轴心平行的轴心。主轴75及副轴76利用滚动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32。
在主轴75及副轴76支承有多个传动齿轮77。传动齿轮77配置在滚动轴承彼此之间并收纳在变速器室74内。传动齿轮77包括:同轴且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主轴75或副轴76的旋转齿轮77a、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在主轴75并与对应的旋转齿轮77a啮合的固定齿轮77b、以及不可相对旋转且在轴向上位移自如地支承在主轴75或副轴76并与对应的旋转齿轮77a啮合的换档齿轮77c。旋转齿轮77a及固定齿轮77b的轴向位移被限制。当通过轴向位移而换档齿轮77c连结在旋转齿轮77a时,旋转齿轮77a与主轴75或副轴76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当换档齿轮77c与另一轴的固定齿轮77b啮合时,在主轴75及副轴76之间传递旋转动力。当换档齿轮77c连结在与另一轴的固定齿轮77b啮合的旋转齿轮77a时,在主轴75及副轴76之间传递旋转动力。这样,副轴76经由变速器73,以任意的减速比输出曲轴61的旋转力。
在从第二半箱体32b向外侧突出的曲轴61的另一端连接有离心离合器57。离心离合器57形成曲轴61的轴端。离心离合器57具有:离合器板57a,其不可相对旋转地结合在从曲轴箱32伸出的曲轴61的一端;配重57b,其摆动自如地支承在离合器板57a,并根据曲轴61旋转时的离心力而在离心方向上发生位移;筒体57c,其同轴且相对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曲轴61,并在因离心力而接触的配重57b的作用下与曲轴61一起旋转。在离合器板57a及筒体57c之间切换连结及断开。筒体57c具有距曲轴61的旋转轴线Rx最远的最大外径部LD。
在从第二半箱体32b向外侧突出的主轴75的一端连接有摩擦离合器58。摩擦离合器58形成主轴75的轴端。摩擦离合器58具有:离合器外套58a,其相对旋转自如地安装在从曲轴箱32伸出的主轴75的一端;离合器毂58b,其配置在离合器外套58a的内侧,并不可相对旋转地结合在从曲轴箱32伸出的主轴75的一端。在离合器外套58a及离合器毂58b之间切换连结及断开。
在主轴75与曲轴61之间形成有在曲轴箱32的外侧收纳在曲轴箱32及右曲轴箱罩59之间的一次减速机构78。一次减速机构78具有:与离心离合器57的筒体57c结合的动力传递齿轮78a、以及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主轴75上并与摩擦离合器58的离合器外套58a结合的从动齿轮78b。从动齿轮78b与动力传递齿轮78a啮合。
链轮55固定在副轴76。传动链79卷绕在链轮55、以及在后轮WR的车轴24固定的从动链轮(未图示)上。链轮55经由传动链79,向后轮WR传递副轴76的旋转力。
如图3所示,右曲轴箱罩59具有在周向上包围曲轴61的轴端的围壁81。在围壁81的外端结合有保护罩82。保护罩82与围壁81分体,由树脂材料及铝等金属材料成型。保护罩82具有:包围窗孔83的环状罩主体82a、及在窗孔83向外侧露出的装饰部件82b。在窗孔83内配置有装饰部件82b的网格形状。装饰部件82b刻有例如制造商的徽标。
如图4所示,在围壁81的外端形成有覆盖壁85,该覆盖壁85在曲轴61的轴向外侧形成空间84的同时从外侧封闭围壁81内侧的空间。在覆盖壁85一体地形成有凸台87,该凸台87从覆盖壁85的外表面向外立起,容纳具有与曲轴61的旋转轴线Rx平行的轴心的螺栓86。在凸台87的前端依次重合有装饰部件82b及罩主体82a。这样,在拧入凸台87的螺栓86的作用下装饰部件82b及罩主体82a一起紧固在右曲轴箱罩59上。在罩主体82a形成有容纳螺栓86的头部的凹陷88。螺栓86的头部比罩主体82a的外表面更向内侧陷入。保护罩82在曲轴61的轴向外侧形成空间89的同时比围壁81更向外侧膨出。
如图3所示,确定贮存在右曲轴箱罩59内侧的发动机油的液位的油位计91从外侧插入右曲轴箱罩59内。如图5所示,油位计91具有:配置在右曲轴箱罩59的外侧并与右曲轴箱罩59液密地结合的抓手91a、以及从抓手91a朝向右曲轴箱罩59内侧的空间延伸的轴体91b。轴体91b在比曲轴61的轴心更靠下方的位置,具有向右曲轴箱罩59内侧的空间露出的箱内突出部SH。即,箱内突出部SH进入比包括旋转轴线Rx的水平面更低且右曲轴箱罩59内侧的空间。轴体91b在曲轴61的轴向上配置在比离心离合器57的最大外径部LD更靠外侧的位置。发动机油的液位能够基于轴体91b的湿润程度来观察。油位计91配置在比曲轴61更靠前方的位置。具体而言,油位计91的轴体91b位于比包括旋转轴线Rx的虚拟铅垂面Vp更靠前方的位置。
如图3所示,油位计91至少部分地配置于在保护罩82形成的切口92内。切口92向前下方敞开。油位计91在绕曲轴61的轴端在周向上相接的切线方向TL上以前倾的姿态被支承。在切口92内,在油位计91的抓手91a的上方形成有空间93。
在右曲轴箱罩59,在围壁81的后方且比油位计91更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加油口94。在加油口94结合有盖体95。能够从加油口94向右曲轴箱内补充发动机油。
在比右曲轴箱罩59更靠上方且曲轴箱32的第二半箱体32b结合有通气管96。如图6所示,通气管96从围壁81的上方朝向前方,在主框架14之下穿过而向车辆左侧延伸。在车辆左侧,通气管96沿连接管41配置并与空气滤清器39连接。在连接管41一体地形成有沿连接管41保持通气管96的夹持片97。夹持片97基于原材料的弹性,夹持通气管96。
如图1所示,在链轮罩56的面对左曲轴箱罩54的自由端区域56a形成有多个浅坑98。浅坑98具有例如圆形的轮廓。如图7所示,浅坑98在链轮罩56的板材上制作凹凸。能够在凹凸的作用下提高自由端区域56a的刚性。这样,能够缓和自由端区域56a的振动。
当曲轴61旋转时,发动机油在曲轴箱32内从曲轴61向后方拢起。当在发动机油中混合搅拌有内燃机内的水分时,发动机油发生白浊。此时,因为油位计91配置在比曲轴61的旋转轴线Rx更靠前方的位置,所以发生白浊并从曲轴61向后方拢起的发动机油难以到达油位计91。能够抑制发生了白浊的发动机油附着在油位计91上。其结果是,在维护时减少内燃机31故障之类的误解。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油位计91至少部分地配置于在保护罩82形成的切口92内。能够尽量将油位计91配置在与保护罩82重合的位置。能够在油位计91的配置时避免右曲轴箱罩59的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31中,切口92向前下方敞开。因为保护罩82的前方向前轮WF敞开,所以在乘车于车辆的状态下乘员难以看到油位计91,所以,机动二轮车11的美观性提高。因为油位计91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保护罩82重合地配置,所以,乘员难以看到油位计91,因而机动二轮车11的美观性提高。
在发动机油的液位的观察过程中,作业人员抓住油位计91的抓手91a。作业人员能够拉出油位计91。作业人员能够观察到发动机油的液位。此时,油位计91在绕曲轴61的轴端在周向上相接的切线方向TL上以前倾的姿态被支承。因为油位计91在向车辆前下方敞开的切口92内确立前倾姿态,所以作业人员能够轻松地抓住油位计91的抓手91a。能够良好地观察到发动机油的液位。
保护罩82与围壁81分体成型。因为保护罩82从外侧覆盖围壁81,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外观。本实施方式的保护罩82具有:包围窗孔83的环状罩主体82a、以及在窗孔83露出并与罩主体82a一起紧固在右曲轴箱罩59上的装饰部件82b。在机动二轮车11中能够实现良好的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油位计91在曲轴61的轴向上配置在比离心离合器57的最大外径部LD更靠外侧的位置,所以,油位计91避开发动机油飞散最多的位置而配置。这样的配置能够有助于防止白浊附着在油位计91。油位计91在比曲轴61的轴心更靠下方的位置,具有向右曲轴箱罩59内侧的空间露出的箱内突出部SH。发动机油更加难以溅落在油位计91。能够良好地抑制发动机油的白浊附着在油位计91上。
Claims (7)
1.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曲轴箱(32),其支承在鞍乘型车辆(11)的车身框架(12),并绕与后轮(WR)的车轴平行的轴线(Rx)旋转自如地支承曲轴(61);
曲轴箱罩(59),其与所述曲轴箱(32)液密地结合,并覆盖从所述曲轴箱(32)突出的所述曲轴(61)的轴端;
油位计(91),其插入于所述曲轴箱罩(59),并基于轴体(91b)的湿润程度测量在所述曲轴箱罩(59)内侧贮存的发动机油的液位;
在比所述曲轴(61)的所述轴线(Rx)更靠前方的位置,具有所述油位计(9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位计(91)以在所述曲轴(61)的轴向观察时,在周向上与所述曲轴(61)的轴端相接地前倾的姿态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保护罩(82),该保护罩(82)与所述曲轴箱罩(59)结合并位于比所述曲轴箱罩(59)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所述油位计(91)至少部分地配置于在所述保护罩(82)形成的切口(92)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92)向前下方敞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位计(91)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保护罩(82)重合地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罩(82)形成在所述曲轴箱(32),并与在周向上将所述曲轴(61)的所述轴端包围的围壁(81)分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罩(82)具有:包围窗孔(83)的环状罩主体(82a)、以及在所述窗孔(83)露出且与所述罩主体(82a)一起紧固在所述曲轴箱罩(59)上的装饰部件(82b)。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88382 | 2019-10-15 | ||
JP2019188382A JP6953492B2 (ja) | 2019-10-15 | 2019-10-15 | 鞍乗り型車両用内燃機関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4293A true CN112664293A (zh) | 2021-04-16 |
CN112664293B CN112664293B (zh) | 2022-11-29 |
Family
ID=75404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88904.6A Active CN112664293B (zh) | 2019-10-15 | 2020-10-13 |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53492B2 (zh) |
CN (1) | CN112664293B (zh) |
BR (1) | BR102020018693A2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9168A (zh) * | 2001-03-29 | 2002-11-1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用内燃机 |
US20080028630A1 (en) * | 2006-08-02 | 2008-02-07 | Honda Motor Co., Ltd. | Oil filling structur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1713313A (zh) * | 2008-09-30 | 2010-05-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油面计配置构造 |
CN102785732A (zh) * | 2011-05-18 | 2012-11-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96414A (ja) * | 1982-11-24 | 1984-06-02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等の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ユニツト |
JP3406748B2 (ja) * | 1995-10-05 | 2003-05-12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ミッションケースのカバー装置 |
JPH11326012A (ja) * | 1998-05-14 | 1999-11-26 | Hond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レベルゲージ構造 |
US7287616B2 (en) * | 2005-07-01 | 2007-10-30 |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Inc. | Transmission case and dipstick assembly |
JP5457760B2 (ja) * | 2009-08-28 | 2014-04-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用エンジンケースの保護カバー構造 |
JP5995828B2 (ja) * | 2013-12-20 | 2016-09-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オイル冷却装置 |
JP2020128194A (ja) * | 2019-02-12 | 2020-08-2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
2019
- 2019-10-15 JP JP2019188382A patent/JP695349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14 BR BR102020018693-0A patent/BR102020018693A2/pt unknown
- 2020-10-13 CN CN202011088904.6A patent/CN1126642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9168A (zh) * | 2001-03-29 | 2002-11-1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用内燃机 |
US20080028630A1 (en) * | 2006-08-02 | 2008-02-07 | Honda Motor Co., Ltd. | Oil filling structur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1713313A (zh) * | 2008-09-30 | 2010-05-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油面计配置构造 |
CN102785732A (zh) * | 2011-05-18 | 2012-11-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4293B (zh) | 2022-11-29 |
JP2021063462A (ja) | 2021-04-22 |
JP6953492B2 (ja) | 2021-10-27 |
BR102020018693A2 (pt) | 202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60175B (zh) | 车辆动力单元 | |
JP6695921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5687148B2 (ja) |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ギヤ室の潤滑構造 | |
CN112664293B (zh) |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 | |
JP2009162202A (ja) |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 |
EP2154340B1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2018053757A (ja) | 車載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フィルター取付け構造 | |
JP4140263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 |
JP3159742U (ja) |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 |
JP2010127265A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 | |
CN112703307B (zh) |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 |
US11035290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11306286B (zh) | 动力单元 | |
CN110949577B (zh) |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 |
JP5650608B2 (ja) | 小型車両用内燃機関のキック始動装置 | |
CN101960176B (zh) | 车辆动力单元 | |
WO2021002236A1 (ja) | 内燃機関構造 | |
CN112739900B (zh) |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 |
JP6205974B2 (ja)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ストレーナ構造 | |
CN112739615B (zh) |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 |
JP6825022B2 (ja) | 内燃機関 | |
JP6756781B2 (ja) | エンジン | |
JP2005308001A (ja) |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 |
EP3546333A1 (en) | Power unit | |
JP2014114729A (ja) |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の圧力センサ配設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