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538A - 多孔光纤 - Google Patents

多孔光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2538A
CN102782538A CN2011800118370A CN201180011837A CN102782538A CN 102782538 A CN102782538 A CN 102782538A CN 2011800118370 A CN2011800118370 A CN 2011800118370A CN 201180011837 A CN201180011837 A CN 201180011837A CN 102782538 A CN102782538 A CN 102782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wavelength
loss
value
porous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18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田幸宽
武笠和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82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95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re
    • G02B6/02314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structures extending along optical fibre axis, e.g. holes
    • G02B6/02342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structures extending along optical fibre axis, e.g. holes characterised by cladding features, i.e. light confining region
    • G02B6/02347Longitudinal structures arranged to form a regular periodic lattice, e.g. triangular, square, honeycomb unit cell repeated throughout clad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1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tailored to obtain the desired dispersion, e.g. dispersion shifted, dispersion flattened
    • G02B6/02219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dispersion properties in the silica low loss window around 1550 nm, i.e. S, C, L and U bands from 1460-1675 nm
    • G02B6/02228Dispersion flattened fibres, i.e. having a low dispersion variation over an extended wavelength ran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孔光纤,其具备:位于中心的芯部;以及位于所述芯部的外周且具有在所述芯部的周围形成为层状的空孔的包层部,所述空孔以形成三角点阵的方式配置,该空孔的孔径为d[μm]且该三角点阵的点阵常数为Λ[μm]时,d/Λ为0.43±0.10的范围内,Λ为10.5μm~15μm,在波长1550nm中,纤芯有效截面积为130μm2以上,以直径20mm弯曲时的弯曲损失为200dB/m以下,且以单模工作。

Description

多孔光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孔光纤。
背景技术
多孔光纤(Holey Fiber:HF)或光子晶体光纤是通过在包层上规则地排列空孔,而降低包层的平均折射率,并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实现光的传送的新的类型的光纤。多孔光纤通过在光纤的折射率控制中使用空孔,而能够实现在以往的光纤中无法实现的无截止单模(Endlessly Single Mode)(ESM)特性和向极短波长侧移动的零色散波长等特殊的特性。另外,ESM表示不存在截止波长,能够遍及宽波段进行高传送速度的光传送的特性(非专利文献1)。
另外,多孔光纤也期待着作为光通信用或光纤激光器用的低光学非线形的传送介质的应用。
即,例如在光通信中,特别是实施陆地的长距离传送或海底传送时,存在如下问题,即:作为传送介质的光纤的非线形光学现象在实现长距离高速传送方面成为大的障碍。因此,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使光纤的芯径比通常扩大而扩大其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从而将减少了光学非线形性的大Aeff型的光纤作为传送介质使用的方案。例如,在非专利文献2、5中,公开了在光纤内未形成空孔的通常的固体型光纤中,将Aeff扩大为118μm2或160μm2的光纤。
然而,固体型光纤存在当扩大Aeff时、微弯损失(弯曲损失)随之增大的问题。另外,弯曲损失被定义为从光纤为直线状的状态开始以规定的弯曲直径弯曲时的、光的基本传播模式即LP01模式的传送损失的增加量。
例如若增加光纤的截止波长,则能够抑制该弯曲损失的增大。然而,在光以单模传送的方式使光纤工作的情况下,存在必须使该光纤的截止波长比传送的光的波长短这样的制约。因此,在以往的固体型光纤中,在低光学非线形化(大Aeff化)、单模工作的实现、及弯曲损失的抑制之间存在折衷(trade-off)关系。
针对于此,多孔光纤由于能够实现ESM特性,因此被期待能缓解上述的折衷关系,实现单模工作并能够实现低光学非线形化及弯曲损失的抑制。
此外,在固体型光纤中,在大Aeff化、单模工作的实现、及微弯损失的抑制之间也存在折衷关系。这里,微弯损失被定义为将光纤卷绕在例如绕线管(bobbin)上时,由于绕线管的表面的微少的凹凸等而对光纤施加微小的弯曲所引起的、LP01模式的传送损失的增加量。在非专利文献3、4中公开了多孔光纤和通常的固体型光纤的微弯损失特性。非专利文献3、4涉及多孔光纤的特性的理论性的评价及其高功率传输(デリバリ)应用。
在非专利文献3中,对于可见光区域的高功率传输进行了叙述,但未考虑传送应用。而且,在非专利文献4中,仅提及了多孔光纤的剖面结构的一种,并未确定能够充分减少微弯损失的剖面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K.Saitoh,Y.Tsuchida,M.Koshiba,and N.A.Mortensen,“Endlessly single-mode holey fiber:the influence of core design,”Optics Express,vol.13,pp.10833-10839(2005).
【非专利文献2】K.Nagayama,M.Kakui,M.Matsui,T.Saitoh,and Y.Chigusa,“Ultra-low-loss(0.1484dB/km)pure silica core fibre and extensionof transmission distance,”Electronics Letters,vol.38,pp.1168-1169(2002)
【非专利文献3】M.D.Nielsen,N.A.Mortensen,and J.R.Folkenberg,“Reduced microdeformation attenuation in larage-moode-area photonic crystalfibers for visible applications,”Optics Letters,vol.28,pp.1645-1647(2003)
【非专利文献4】A.Bjarklev,T.P.Hansen,K.Hougaard,S.B.Libori,E.Knudsen,and J.Broeng,“Microbending in photonic crystal fibres-an ultimateloss limit?,”Proceeding of ECOC 2001,We.L.2.4.
【非专利文献5】K.Mukasa,K.Imamura,R.Sugizaki,and T.Yagi,“Comparisons of merits on wide-band transmission systems between Usingextremely improved solid SMFs with Aeff of 160mm2and loss of 0.175dB/kmand Using large-Aeff holey fibers enabling transmission over 600nmbandwidth,”Proceeding of OFC 2008,OThR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为了向光通信的适用,而强烈要求一种实现单模工作,且与以往相比,进一步实现了低光学非线形化及弯曲损失的抑制的多孔光纤。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单模工作并实现低光学非线形化及弯曲损失的抑制,适合于光通信中的使用的多孔光纤。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多孔光纤的特征在于,具备:位于中心的芯部;位于所述芯部的外周且具有在所述芯部的周围形成为层状的空孔的包层部,所述空孔以形成三角点阵的方式配置,该空孔的孔径为d[μm]且该三角点阵的点阵常数为Λ[μm]时,d/Λ为0.43±0.10的范围内,Λ为10.5μm~15μm,在波长1550nm中,纤芯有效截面积为130μm2以上,以直径20mm弯曲时的弯曲损失为200dB/m以下,且以单模工作。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光纤以上述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波长1550nm下的纤芯有效截面积为250μm2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光纤以上述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d/Λ为0.43±0.08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光纤以上述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波长1550nm下的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为0.02dB/km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光纤以上述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表面卷绕了砂纸后的绕线管上缠绕该多孔光纤时的传送损失与在未卷绕砂纸的所述绕线管上缠绕该多孔光纤时的传送损失之差而定义的微弯损失在波长1550nm中为1.5dB/km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光纤以上述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弯损失为0.3dB/km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光纤以上述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外径大于130μm。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光纤以上述的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波长1550nm中,波长色散值的绝对值为30ps/nm/km以下,色散斜率值处于0.06±0.02ps/nm2/km的范围内,波长1550nm下的波长色散值除以色散斜率值而得到的值即DPS值为360nm以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多孔光纤起到如下效果:实现单模工作,并实现低光学非线形化及弯曲损失的抑制,适合于光通信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HF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具有与图1所示的HF同样的剖面结构的HF的、波长1550nm下的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与弯曲损失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d/Λ为0.43的HF和比较对象的SIF的、波长1550nm下的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与弯曲损失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作为计算例1~10,虽然具有与图1所示的HF同样的剖面结构,但空孔层数为4的HF的、设计参数与波长1550nm下的各光学特性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作为计算例11~17,虽然具有与图1所示的HF同样的剖面结构但空孔层数为4的HF的、将d/Λ设定为0.51时的、设计参数与波长1550nm下的各光学特性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作为计算例18~24,相对于图5所示的HF,将空孔层数减少为3的HF的设计参数与波长1550nm下的各光学特性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具有与图1所示的HF同样的剖面结构的HF中,空孔层数与波长1550nm下的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閉じ込め損失)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制造的实施例1的HF的截面的放大照片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3的HF、参考例的SIF的传送损失光谱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3的HF、参考例1的SIF的微弯损失光谱的图。
图11是表示参考例2、3的SIF的微弯损失光谱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4~7的HF的微弯损失光谱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7的HF、参考例1、2的SIF的设计参数和测定的各光学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孔光纤的实施方式。另外,并未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而且,以下,将多孔光纤适当记载为HF。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截止波长(λc)是指按照ITU-T(国际电气通信联合)G.650.1定义的光纤截止波长。而且,在本说明书中,对于未特别定义的用语,遵照ITU-T G.650.1的定义、测定方法。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HF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该HF10具备位于中心的芯部11和位于芯部11的外周的包层部12。另外,芯部11和包层部12均由未添加折射率调整用的掺杂剂的纯石英玻璃构成。
包层部12在芯部11的周围具有形成为层状的空孔13。另外,将以芯部11为中心的正六边形的各顶点及各边上配置的空孔13的组合作为1层时,在该HF10中,空孔13的层数为5。而且,该空孔13以形成为层状且形成三角点阵L的方式配置。空孔13的直径均为d,三角点阵L的点阵常数即空孔13的中心间距离为Λ。
该HF10中,将d与Λ之比即d/Λ设定为0.43±0.10、优选为0.43±0.08的范围内,将Λ设定为10.5μm~15μm。其结果是,在波长1550nm中,实现纤芯有效截面积为130μm2以上、以直径20mm弯曲时的弯曲损失为200dB/m以下、及单模工作这样的特性。但是,为了确保更好的弯曲特性和单模工作,纤芯有效截面积优选为250μm2以下。即,该HF10具有大Aeff化引起的低光学非线形性,即便因线缆化而假定卷绕成直径20mm的情况下,具有能够传送光的程度的实用的弯曲损失特性,且具有单模工作特性,适合于光通信中的使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光的第一高阶(高次)传播模式即LP11模式的限制损失为0.2dB/m以上,且基本传播模式即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为0.02dB/km以下的情况下,将该HF定义为单模工作。限制损失是在HF的芯部传播的光的一部分从芯部经由空孔间的间隙发生泄漏而产生的损失。该所谓的0.2dB/m这样的值,是指光的LP11模式在HF中传播100m时产生20dB的损失。因此,在以该HF为光传送路而进行至少几km左右以上的光传送时,LP11模式被充分衰减,实质上只有LP01模式传播。
另外,该HF10的光的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在波长1550nm中为0.02dB/km以下,充分地减小成几乎对于传送损失不会造成影响的程度。
另外,该HF10若将外径(包层径)进一步增大为130μm,则能够使波长1550nm下的微弯损失为例如0.3dB/km以下。
即,在非专利文献5中,已知具有通常的阶跃指数(step index)型的折射率曲线且对于单峰固体型的SIF(Step Index Fiber)而扩大Aeff时,通过扩大包层径而能够抑制微弯损失。因此,考虑对于本实施方式1那样的在包层区域具有空孔的HF来扩大外径,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微弯损失,因此通过使用HF能得到更优选的微弯特性。
另外,在该HF10中,空孔层数为5,但只要是实现上述的纤芯有效截面积、弯曲损失、及单模工作特性的各特性的范围即可,也可以适当增减。
以下,参照使用了基于矢量有限元法的模拟的计算结果,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另外,以下,弯曲损失是指直径20mm下的弯曲损失。
首先,说明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与弯曲损失的关系。图2是表示具有与图1所示的HF10同样的剖面结构的HF的、波长1550nm下的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与弯曲损失的关系的图。另外,d/Λ设定为0.35~0.53。而且,对于各设定的d/Λ,以Aeff成为横轴所示的值的方式设定Λ。而且,在图2中,线L1表示弯曲损失为200dB/m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HF中,随着Aeff增大而弯曲损失也变大。
另外,在图2所示的各数据点,在d/Λ为0.35时,Λ与Aeff的组合为(9μm,126.1μm2)、(10μm,153.8μm2)。而且,在d/Λ为0.38时,Λ与Aeff的组合为(10μm,143μm2)、(11μm,172μm2)、(11.2μm,178.4μm2)。而且,在d/Λ为0.43时,Λ与Aeff的组合为(10μm,126μm2)、(11μm,149μm2)、(12μm,178μm2)。而且,在d/Λ为0.48时,Λ与Aeff的组合为(11μm,141μm2)、(12μm,167μm2)。另外,在d/Λ为0.53时,Λ与Aeff的组合为(11.4μm,139μm2)、(12.5μm,166μm2)、(13μm,179μm2)。
另外,在将d/Λ设定为0.33的情况下,若Λ为9μm,则Aeff成为132.61μm2,弯曲损失成为153.68dB/m。
这里,作为长距离光传送路用的HF,与以往的光纤相比,优选抑制光学非线形性,因此Aeff优选为130μm2以上。而且,考虑作为光传送路进行铺设的情况时,优选使弯曲损失为200dB/m以下。如图2所示,当d/Λ为0.33以上,优选为0.35以上时,在10.5μm~15μm的范围内适当选择Λ,能够使Aeff为130μm2以上并使弯曲损失为200dB/m以下。
另外,如非专利文献1公开所示,若使d/Λ大于0.43,则在ESM特性受损时,LP11模式的限制损失下降。因此,使d/Λ的值为0.53以下,优选0.51以下,以使LP11模式的限制损失成为0.2dB/km(0.0002dB/m)以上。
因此,作为d/Λ,为0.43±0.1,优选为0.43±0.08。而且,在该d/Λ的范围内,为了使弯曲损失为200dB/m以下,更优选使Aeff为250μm2以下。
接下来,对于图2所示的d/Λ为0.43的HF和通常的光纤(SIF),比较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与弯曲损失的关系。另外,作为比较对象的SIF是将截止波长设定为被称作C带(1.53μm~1.56μm)的波长带的短波长端即1.53μm的情况,以下,简称为SIF。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d/Λ为0.43的HF和比较对象的SIF的,波长1550nm下的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与弯曲损失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3中,以将截止波长维持为1.53μm的方式变化SIF的芯径、芯与包层的折射率系数差Δ。并且,使用该变化后的芯径和折射率系数差Δ,计算Aeff和弯曲损失。
如图3所示,Aeff-弯曲损失特性在d/Λ为0.43的HF和SIF中大体一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d/Λ为0.43的HF能够实现与以往的SIF同样的Aeff-弯曲损失特性。另外,d/Λ为0.43的HF如上述那样具有ESM特性,因此没有以往的SIF那样的截止波长为1.53μm的限制。因此,该HF即便在1.53μm以下的波长下也以单模工作,从而更适合宽波段中的光传送。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HF的波长色散特性。本实施方式的HF的波长色散特性受到其玻璃材料的材料色散特性较大地支配,在波长1550nm中,波长色散值的绝对值为30ps/nm/km以下,色散斜率值成为0.06±0.02ps/nm2/km的范围内。所述波长色散值、色散斜率值是比较接近ITU-T G.652规定的单模光纤(SMF)的特性。而且,关于本实施方式的HF的波长色散值除以色散斜率值所得到的值即DPS(Dispersion Per Slope)值,在波长1550nm中为360nm以上,大于SMF的标准的DPS值即300nm。因此,本实施方式的HF使用作为光传送路时,使用SMF用的色散补偿光纤能够容易地进行色散补偿。
接下来,参照更具体的计算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图4是表示作为计算例1~10,虽然具有与图1所示的HF10同样的剖面结构,但空孔层数为4的HF的、设计参数与波长1550nm下的各光学特性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4中,关于设计参数(结构参数),d/Λ设定为0.43,Λ设定为8μm~17μm。另外,关于限制损失,“LP01”表示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LP11”表示LP11模式的限制损失。而且,在图4的d/Λ为0.43的情况下,处于随着Λ的增加而弯曲损失的值以振动的方式增加的倾向,因此在图4中,以近似曲线来近似该振动的值,并表示该近似曲线中的值。
如图4的计算例4、5所示,若d/Λ为0.43且Λ为11、12μm,则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成为130μm2以上,并且LP01模式的弯曲损失成为200dB/m以下。而且,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为4.94×10-3dB/km以下,充分地减小到对传送损失几乎不造成影响的程度。而且,当LP11模式的限制损失为67.1dB/m以上时,远大于0.2dB/m,能实现充分的单模工作。
另外,计算例4、5均是波长色散值的绝对值为30ps/nm/km以下,色散斜率值成为0.06±0.02ps/nm2/km的范围内,DPS值为360nm以上,成为优选的值。
接下来,图5是表示作为计算例11~17,与图4的情况同样地虽然具有与HF10同样的剖面结构,但空孔层数为4的HF的、将d/Λ设定为0.51时的、设计参数与波长1550nm下的各光学特性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5中,Λ设定为10μm~16μm。
如图5所示,在d/Λ为0.51的情况下,当空孔层数为4且Λ为11μm~15μm时,LP11模式的限制损失小至1.86×10-2dB/m以下,因此无法保证充分的单模工作。
相对于此,图6是表示作为计算例18~24,相对于图5所示的HF而将空孔层数减少为3的HF的设计参数与波长1550nm下的各光学特性的关系的图。
如图6所示,在d/Λ为0.51的情况下,当空孔层数为3时,如计算例19~23所示,将Λ设定为11μm~15μm的情况下,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增大为130μm2以上,并且LP01模式的弯曲损失成为200dB/m以下。而且,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为1.69×10-2dB/km以下,充分地减少至几乎不会对传送损失造成影响的程度。而且,LP11模式的限制损失也成为0.23dB/m以上,能实现充分的单模工作。
另外,计算例19~23均是波长色散值的绝对值为30ps/nm/km以下,色散斜率值成为0.06±0.02ps/nm2/km的范围内,DPS值为360nm以上,成为优选的值。
如上所述,在d/Λ的值为恒定的状态下,当减少空孔层数时,能够增加LP11模式的限制损失,但伴随于此,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也增加。因此,相对于d/Λ和Λ的设定,只要以LP11模式及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成为优选的值的方式设定空孔层数即可。
图7是表示在具有与图1所示的HF10同样的剖面结构的HF中,空孔层数与波长1550nm下的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的关系的图。在图7中,d/Λ设定为0.43或0.51,Λ设定为12μm。而且,线L2表示限制损失为0.02dB/km的位置。另外,在公知的HF中,由于传送损失即使小也为0.2dB/km左右,因此若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为0.02dB/km以下,则可以认为是几乎不对传送损失造成影响的程度的充分小的值。
在图7所示的HF中,在d/Λ为0.51的情况下,即便空孔层数为3,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也为0.02dB/km以下的0.012dB/km,成为几乎不会对传送损失造成影响的程度的充分小的值。而且,在d/Λ为0.43的情况下,若空孔层数为4以上,则能够实现0.02dB/km以下的限制损失。
另外,在图7中Λ设定为12μm,但即便使Λ为11μm~15μm,各模式的限制损失的值也成为与Λ为12μm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值。
接下来,参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7,使用由纯石英玻璃构成的实心的玻璃棒及中空的玻璃毛细管,并使用公知的堆积拉制法(Stack and Draw),制造了HF。另外,作为实施例1~7的HF的设计参数,如以下所述。即,关于实施例1,d/Λ为0.43,Λ为10.5μm,外径(包层径)为186μm。而且,关于实施例2,d/Λ为0.34,Λ为10.2μm,外径为186μm。关于实施例3,d/Λ为0.43,Λ为10.6μm,外径为215μm。关于实施例4,d/Λ为0.43,Λ为10.9μm,外径为186μm。关于实施例5,d/Λ为0.43,Λ为10.9μm,外径为186μm。关于实施例6,d/Λ为0.43,Λ为10.9μm,外径为161μm。关于实施例7,d/Λ为0.45,Λ为11.4μm,外径为186μm。而且,空孔层数在实施例1~4中均为5层,在实施例5~7中为4层。
另外,为了本实施例1~7的尤其是关于微弯损失特性的比较,而通过公知的VAD法制造了通常的固体型的SIF(参考例1~3)。关于该参考例的SIF,以截止波长为1.53μm且纤芯有效截面积Aeff成为114.2μm2(参考例1)、130μm2(参考例2)、或115μm2(参考例3)的方式设定芯径及折射率系数差Δ,且外径为186μm。而且,使该SIF的芯部的材质与实施例1~7的HF的芯部相同,因此芯部由纯二氧化硅形成,包层部由添加了氟的二氧化硅形成。
图8是表示制造的实施例1的HF的截面的放大照片的图。如图8所示,确认到了制造的HF全部的空孔结构未失调,而空孔直径(径)大致均匀的情况。
图9是表示实施例1~3的HF、参考例1的SIF的传送损失光谱的图。另外,在图9中,波长1400nm附近的传送损失的峰值由光纤中的OH基的吸收而得到。如图9所示,确认到了实施例1~3的HF、参考例1的SIF均具有无问题的传送损失特性。另外,例如实施例1的HF的波长1550nm下的传送损失为5.02dB/km。
接下来,图10是表示实施例1~3的HF、参考例1的SIF的微弯损失光谱的图。另外,微弯损失是测定在表面卷绕了粒度号(番手)为#1000的砂纸后的绕线管上缠绕各光纤时的传送损失、及在未卷绕砂纸的所述绕线管上缠绕各光纤时的传送损失,并定义为所述传送损失之差。其中,绕线管的直径为160mm。另外,根据该测定方法而定义的微弯损失被称为基于第二测定法的微弯损失。基于第二测定法的微弯损失成为弯曲损失的影响更少的值,因此优选。
如图10所示,确认到实施例1~3的HF、参考例的SIF均具有无问题的微弯损失特性。
接下来,图11是表示参考例2、3的SIF的微弯损失光谱的图。图12是表示实施例4~7的HF的微弯损失光谱的图。另外,微弯损失是测定在表面卷绕了粒度号为#1000的砂纸后的绕线管上缠绕各光纤时的传送损失、及将各光纤从绕线管松解而形成为卷束的状态时的传送损失,并定义为它们的传送损失之差。其中,绕线管的直径为160mm。另外,通过该测定方法定义的微弯损失被称为基于第一测定法的微弯损失。另外,在第一及第二测定法中,使用的绕线管的直径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弯曲损失小的例如80mm以上且200mm以下。
如图11、12所示,实施例4~7的HF的微弯损失虽然比参考例2、3的SIF的微弯损失大,但均是实用上没有问题的值。
此外,图13是表示实施例1~7的HF、参考例1、2的SIF的设计参数和测定的各光学特性的图。另外,在图13中,“λc”表示截止波长,“ESM”表示ESM特性实现。而且,“PMD”表示偏振模式色散(Polarization ModeDispersion)。而且,关于各光学特性,截止波长λc以外表示波长1550nm下的值。而且,在图13中,关于微弯损失,示出了第一测定法及第二测定法的微弯损失这两者。
如图13所示,实施例1~7的HF均是在波长1550nm中,具有ESM特性,并且实现Aeff为130μm2以上且弯曲损失为200dB/m以下这样的大致按照设计的特性。而且,实施例1~7的HF在波长1550nm中,得到了波长色散值的绝对值为30ps/nm/km以下且色散斜率值处于0.06±0.02ps/nm2/km的范围内这样优选的值。而且,实施例1~7的HF的DPS值也为360nm以上,为优选的值。此外,实施例1~7的HF的PMD也是2ps/rkm左右以下的没有问题的值。
另外,实施例1~7的HF的第一测定法的微弯损失优选为2.0dB/km以下,而且进一步优选为1.0dB/km以下。而且,实施例1~7的HF的第二测定法的微弯损失优选为1.5dB/km以下,而且进一步优选为0.3dB/km以下。另外,若是基于第二测定法的微弯损失为1.5dB/km以下的HF,则成为实用上能够没有问题地使用的水平的值,因此优选。而且,若基于第二测定法的微弯损失为0.3dB/km以下,则是与作为光纤的通常传送损失的水平的约0.2dB/km相同程度的值,所以是对传送损失影响少的水平,因此更优选。
另外,若将实施例1的HF与参考例1的SIF进行比较,则外径相等,虽然HF的Aeff大但是却实现了大致相同程度的基于第二测定法的微弯损失。
另外,若将实施例2的HF与参考例1的SIF进行比较,则外径相等,虽然HF的Aeff充分大,但是却能抑制微弯损失的增大,例如关于基于第二测定法的微弯损失,成为0.3dB/km以下的没有问题的值。
此外,实施例3的HF比实施例1的HF的外径增大。由此,基于第二测定法的微弯损失极力降低为0.02dB/km,实用上,确认到了减少至不会产生由微弯引起的损失的程度。
而且,当将实施例4与实施例5的HF进行比较时,在第一测定法及第二测定法的任一者中,实施例4的微弯损失均小。在实施例4和实施例5中,虽然d/Λ、Λ、及外径的值相同,但实施例4的空孔层数大。这里,可以认为空孔层发挥着对来自外部的应力作用于芯部的程度进行缓解的缓冲部的作用。在实施例4的HF中,由于空孔层多,因此缓冲部的作用更大,所以认为微弯损失比实施例5的HF小。
此外,当将实施例5与实施例7的HF进行比较时,在第一测定法及第二测定法的任一者中,实施例7的微弯损失小。在实施例5和实施例7中,外径的值及空孔层数相同,但实施例7的d/Λ大。在实施例7的HF中,由于d/Λ大,空孔占包层部的截面的截面积大。因此可以认为,由于空孔的缓冲部的功能更大,所以微弯损失比实施例5的HF小。另外,优选使d/Λ为HF不将所希望的波长的光进行多模传送的程度的大小。
另外,并未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而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等作出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等全部包含于本发明。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多孔光纤适合于利用在例如光通信的领域中。
【标号说明】
10 HF
11 芯部
12 包层部
13 空孔
L  三角点阵
L1、L2 线

Claims (8)

1.一种多孔光纤,其特征在于,
具备:
芯部,其位于中心;以及
包层部,其位于所述芯部的外周且具有在所述芯部的周围形成为层状的空孔,
所述空孔以形成三角点阵的方式配置,该空孔的孔径为d[μm]且该三角点阵的点阵常数为Λ[μm]时,d/Λ为0.43±0.10的范围内,Λ为10.5μm~15μm,在波长1550nm下纤芯有效截面积为130μm2以上,以直径20mm弯曲时的弯曲损失为200dB/m以下,且以单模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光纤,其特征在于,
波长1550nm下的纤芯有效截面积为250μm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d/Λ为0.43±0.08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光纤,其特征在于,
波长1550nm下的LP01模式的限制损失为0.02dB/k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光纤,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表面卷绕了砂纸后的绕线管上缠绕该多孔光纤时的传送损失与在未卷绕砂纸的所述绕线管上缠绕该多孔光纤时的传送损失之差而定义的微弯损失在波长1550nm下为1.5dB/k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弯损失为0.3dB/k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多孔光纤,其特征在于,
外径大于13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光纤,其特征在于,
在波长1550nm下,波长色散值的绝对值为30ps/nm/km以下,色散斜率值处于0.06±0.02ps/nm2/km的范围内,波长1550nm下的波长色散值除以色散斜率值而得到的值即DPS值为360nm以上。
CN2011800118370A 2010-03-16 2011-03-16 多孔光纤 Pending CN1027825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9959 2010-03-16
JP2010059959 2010-03-16
PCT/JP2011/056150 WO2011115146A1 (ja) 2010-03-16 2011-03-16 ホーリーファイ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538A true CN102782538A (zh) 2012-11-14

Family

ID=44649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18370A Pending CN102782538A (zh) 2010-03-16 2011-03-16 多孔光纤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37594B2 (zh)
EP (1) EP2549306A1 (zh)
JP (1) JPWO2011115146A1 (zh)
CN (1) CN102782538A (zh)
WO (1) WO201111514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0634A (zh) * 2015-06-25 2015-12-0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多孔红外硫系玻璃光纤的制备方法
CN106154402A (zh) * 2016-07-04 2016-11-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应力缓冲区的低磁敏感性实芯保偏光子晶体光纤
CN107533192A (zh) * 2015-04-14 2018-01-02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子晶体光纤
CN108292011A (zh) * 2015-12-10 2018-07-1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纤设计方法
CN113703088A (zh) * 2021-08-10 2021-11-26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可传输高功率中红外激光的单模硫系玻璃微结构光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6059B2 (ja) 2010-09-03 2014-02-1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
US8849083B1 (en) * 2011-04-28 2014-09-30 Nufern All glass leakage channel fibers and devices using them
WO2016167080A1 (ja) 2015-04-14 2016-10-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設計方法
EP3351982A4 (en) 2015-09-18 2019-06-26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6268232B2 (ja) * 2016-07-04 2018-01-2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及び、レーザ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6604A1 (ja) * 2004-07-13 2006-01-19 Fujikura Ltd. 孔アシスト型ホーリーファイバおよび低曲げ損失マルチモードホーリーファイバ
CN101578540A (zh) * 2007-02-02 2009-11-11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传送系统以及色散补偿光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6342B1 (en) * 2003-03-13 2004-11-30 Fitel U.S.A. Corp. Temperature tuning of dispersion in photonic band gap fiber
WO2004106999A1 (en) * 2003-05-28 2004-12-09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of generating and transporting short wavelength radiation and apparati used therein
TW200801513A (en) 2006-06-29 2008-01-01 Fermiscan Australia Pty Ltd Improved process
WO2008093870A1 (ja) * 2007-02-02 2008-08-07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分散補償光ファイバ
US8755658B2 (en) * 2007-02-15 2014-06-17 Institut National D'optique Archimedean-lattice 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er
JP2009015294A (ja) 2007-06-05 2009-01-2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ホーリーファイバおよびホーリー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5170863B2 (ja) 2007-06-14 2013-03-2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ホーリー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5117131B2 (ja) 2007-07-19 2013-01-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ホーリーファイバおよびホーリー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5137492B2 (ja) 2007-08-09 2013-02-0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伝送路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US7903919B2 (en) 2007-09-10 2011-03-0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Holey fiber
JP5379689B2 (ja) 2007-09-10 2013-12-2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ホーリーファイバ
JP2010014893A (ja) 2008-07-02 2010-01-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ホーリーファイバ
US20100150507A1 (en) 2008-12-15 2010-06-1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Holey fiber
JP5396468B2 (ja) * 2009-04-21 2014-01-2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空孔付き単一モード光ファイ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伝送システム
US20110091176A1 (en) 2009-08-03 2011-04-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Holey fibers
JP2011033899A (ja) 2009-08-03 2011-02-1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ホーリーファイバ
JP2011095332A (ja) 2009-10-27 2011-05-1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6604A1 (ja) * 2004-07-13 2006-01-19 Fujikura Ltd. 孔アシスト型ホーリーファイバおよび低曲げ損失マルチモードホーリーファイバ
CN101578540A (zh) * 2007-02-02 2009-11-11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传送系统以及色散补偿光纤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3192A (zh) * 2015-04-14 2018-01-02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子晶体光纤
CN105110634A (zh) * 2015-06-25 2015-12-0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多孔红外硫系玻璃光纤的制备方法
CN105110634B (zh) * 2015-06-25 2017-07-2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多孔红外硫系玻璃光纤的制备方法
CN108292011A (zh) * 2015-12-10 2018-07-1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纤设计方法
CN108292010A (zh) * 2015-12-10 2018-07-1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子晶体光纤及高功率光传送系统
CN108292011B (zh) * 2015-12-10 2020-09-04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纤设计方法
CN108292010B (zh) * 2015-12-10 2021-02-2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子晶体光纤及高功率光传送系统
CN106154402A (zh) * 2016-07-04 2016-11-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应力缓冲区的低磁敏感性实芯保偏光子晶体光纤
CN106154402B (zh) * 2016-07-04 2019-03-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应力缓冲区的低磁敏感性实芯保偏光子晶体光纤
CN113703088A (zh) * 2021-08-10 2021-11-26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可传输高功率中红外激光的单模硫系玻璃微结构光纤
CN113703088B (zh) * 2021-08-10 2023-04-07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可传输高功率中红外激光的单模硫系玻璃微结构光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37594B2 (en) 2013-05-07
US20120134636A1 (en) 2012-05-31
WO2011115146A1 (ja) 2011-09-22
EP2549306A1 (en) 2013-01-23
JPWO2011115146A1 (ja)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2538A (zh) 多孔光纤
JP4999063B2 (ja) 光ファイバ
JP6084698B2 (ja) 大有効面積を有するシングルモード光ファイバ
JP3471271B2 (ja)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WO2011114795A1 (ja)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775558B2 (en) Low loss wide bandwidth optical fiber
US8315494B2 (en) Optical fiber
JP2012027454A (ja) 単一モード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システム
JP6527973B2 (ja) 光ファイバ
JP2007536580A (ja) 長波長用純シリカ製コアシングルモードファイバ及び該ファイバを形成する方法
WO2006026653A2 (en) Optical fiber with birefringence and large mode field diameter
WO2014038512A1 (ja) 光ファイバ
WO2008106183A1 (en) Large effective area high sbs threshold optical fiber
US20090123122A1 (en) Optical fiber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347511A (zh) 分布式谐振环状光纤滤光器
JP3819355B2 (ja) 負の分散、負の分散スロープを持つ光ファイバ
KR20040014669A (ko) 분산 기울기 보상 광섬유 및 그 광섬유를 포함한 전송 링크
US20110026890A1 (en) Holey fibers
US20110091176A1 (en) Holey fibers
JP3725523B2 (ja)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JP2012014081A (ja) ホーリーファイバ
EP2000832A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133816A1 (en) Holey Fiber
US7978949B2 (en) Optical fiber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JP3830721B2 (ja) 分散補償光ファイ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