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0799A -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0799A
CN102770799A CN2011800100697A CN201180010069A CN102770799A CN 102770799 A CN102770799 A CN 102770799A CN 2011800100697 A CN2011800100697 A CN 2011800100697A CN 201180010069 A CN201180010069 A CN 201180010069A CN 102770799 A CN102770799 A CN 102770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resin bed
crystal panel
resin composition
uncu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00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山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70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它是制造包括在透明面材的表面设有第一偏振单元的保护板、在液晶盒的表面设有第二偏振单元的液晶面板、夹于保护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树脂层、包围树脂层周围的密封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第一偏振单元位于透明面材与树脂层之间,第二偏振单元位于与树脂层侧相反的一侧的液晶盒表面,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1)~(d1):(a1)在液晶面板的与第二偏振单元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工序;(b1)向被未固化的密封部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c1)在100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在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上以第一偏振单元位于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侧的方式重叠保护板,获得由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未固化的树脂层被液晶面板、保护板和未固化的密封部密封的层叠物的工序;以及(d1)以将层叠物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的状态,使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的工序。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被保护板所保护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已知以一对偏振板夹住液晶盒的液晶面板和保护液晶面板的保护板介以树脂层粘合而成的装置。液晶面板通常通过用粘合剂将偏振板粘贴于液晶盒的两面而得。这时,需要高精度地使一对偏振板的偏振轴吻合。另外,柔软的膜状偏振板不易操作,粘贴偏振板时难以进行偏振轴的微调。而且,如果粘贴后的一对偏振板的偏振轴不吻合,则偏振板无法重新粘贴,成为不合格品。
于是,提出有下述技术方案:将2块偏振板中位于保护板侧的偏振板预先粘贴于保护板,而非液晶面板,临将仅在保护板侧的相反侧表面贴有偏振板的液晶面板与在液晶面板侧的表面贴有偏振板的保护板粘合之前,使作为操作比柔软的膜状偏振板本身容易的刚性构件的液晶面板和保护板相对移动,进行偏振轴的微调(专利文献1的段落[0086]等)。
另外,作为液晶面板和保护板的粘合方法,提出有下述方法:在液晶面板表面的周缘四边设置框体,将液状的光固化性树脂注入由框体围成的区域后,在其上重叠保护板(专利文献1的段落[0058]等)。而且,为了使气泡不会残留于液晶面板与保护板之间,采用框体的一边的上半部分采用多孔质构件而使多孔质构件吸收气泡的方法。
但是,该方法存在即使可充分吸收、除去框体的多孔质构件附近的气泡,也难以除去其它位置的气泡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75217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可容易地校准一对偏振单元的偏振轴所成的优选角度且气泡在夹于保护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树脂层中的残留得到充分抑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包括在透明面材的表面设有第一偏振单元的保护板、在液晶盒的表面设有第二偏振单元的液晶面板、夹于保护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树脂层、包围树脂层周围的密封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第一偏振单元位于透明面材与树脂层之间,第二偏振单元位于与树脂层侧相反的一侧的液晶盒表面,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a1)~(d1)或者下述工序(a2)~(d2)。
(a1)在液晶面板的与第二偏振单元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工序。
(b1)向被未固化的密封部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c1)在100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在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上以第一偏振单元位于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侧的方式重叠保护板,获得由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未固化的树脂层被保护板、液晶面板和未固化的密封部密封的层叠物的工序。
(d1)以将层叠物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的状态,使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的工序。
(a2)在保护板的第一偏振单元侧的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工序。
(b2)向被未固化的密封部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c2)在100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在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上以第二偏振单元位于与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式重叠液晶面板,获得由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未固化的树脂层被保护板、液晶面板和未固化的密封部密封的层叠物的工序。
(d2)以将层叠物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的状态,使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的工序。
较好是所述工序(c1)和工序(c2)中,调整保护板和液晶面板的位置,使得第一偏振单元和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轴所成的角度符合液晶盒的设计。
发明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则可容易地校准一对偏振单元的偏振轴所成的优选角度,且气泡在夹于保护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树脂层中的残留得到充分抑制。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液晶面板被保护板所保护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工序(a1)的情况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工序(a1)的情况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工序(b1)的情况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工序(b1)的情况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工序(c1)的情况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工序(d1)的情况的一例的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方式
本说明书中,“透明”是指具有透光性,“(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俯视图。
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保护板10、液晶面板20、夹于保护板10和液晶面板20之间的树脂层40、包围树脂层40的周围的密封部50。
液晶显示装置1的形状通常为矩形。
对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尺寸,由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特别适合较大面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所以为电视接收机的情况下,较好是0.5m×0.4m以上,特别好是0.7m×0.4m以上。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的上限大多根据显示面板器件的尺寸确定。此外,过大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设置等方面难以处理。由于上述限制,液晶显示装置1的尺寸的上限通常为2.5m×1.5m左右。
保护板10和液晶面板20的尺寸可大致相同,由于与收纳液晶显示装置1的框体的关系,保护板10大多比液晶面板20大一圈。此外,相反地,也可根据框体的结构而使保护板10比液晶面板20稍小。
[保护板]
保护板10设于液晶面板20的图像显示侧,用于保护液晶面板20。
保护板10包括透明面材12、形成于透明面材12的树脂层40侧表面的周缘部的遮光印刷部14、设于透明面材12的树脂层40侧表面的第一偏振单元16。
保护板10与仅由透明面材形成或由周缘部设有遮光印刷部的透明面材形成的现有的保护板不同,在保护板10的表面设有第一偏振单元16,本发明中将这样的带偏振单元的保护板也简称为保护板。
(透明面材)
作为透明面材12,可例举玻璃板或透明树脂板,不论是从对来自液晶面板20的出射光和反射光的透明性高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具有耐光性、低双折射性、高平面精度、耐表面损伤性、高机械强度的角度来看,都最好是玻璃板。在使用于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的光充分透射方面,也较好是玻璃板。
作为玻璃板的材料,可例举钠钙玻璃等玻璃材料,更好是铁成分更低、蓝色着色少的高透射玻璃(超白平板玻璃)。为了提高安全性,可使用强化玻璃。特别是要求薄的透明面材的情况下,可使用通过化学强化法得到的强化玻璃。例如透明面材的厚度在1.5mm以下的情况下,如果使用采用化学强化法的强化玻璃,则可改善机械强度,所以优选。
作为透明树脂板的材料,可例举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透明性高的树脂材料。
为了使与第一偏振单元16的界面粘接力提高,可对透明面材12的第一偏振单元16侧表面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例举用硅烷偶联剂对透明面材12的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采用火焰喷灯的氧化火焰形成氧化硅薄膜的处理等。
为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可在透明面材12的与第一偏振单元16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设置防反射层。防反射层可通过在透明面材12的表面直接形成无机薄膜的方法、将设有防反射层的透明树脂膜贴合于透明面材12的方法来设置。
此外,可根据需要对透明面材12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着色,或者将透明面材12的一部分或整体形成磨砂玻璃状而使光散射,又或者在透明面材12的一部分或整体形成微细的凹凸等而使透射光折射或反射。此外,可在透明面材12的一部分或整体粘贴着色膜、光散射膜、光折射膜、光反射膜等。
关于透明面材12的厚度,从机械强度、透明性的角度来看,采用玻璃板的情况下通常为0.5~25mm。在室内使用的电视接收机、PC用显示器等用途中,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轻量化的角度来看,较好是1~6mm,设于室外的公共显示用途中,较好是3~20mm。采用透明树脂板的情况下,较好是2~10mm。
(遮光印刷部)
遮光印刷部14遮蔽与液晶面板20连接的布线构件等,使得从保护板10侧无法看到液晶面板20的图像显示区域以外的部分。遮光印刷部14可设于透明面材12的树脂层40侧或其相反侧,从减少遮光印刷部14与图像显示区域的视差的角度来看,较好是设于透明面材12的树脂层40侧。透明面材12为玻璃板的情况下,如果遮光印刷部14使用含黑色颜料的陶瓷印刷,则遮光性高,所以优选。此外,也可以将遮光印刷部设置在设于透明面材12的树脂层40侧的第一偏振单元16的树脂层40侧或者其背面。将树脂膜供作第一偏振单元16的情况下,由于可降低形成印刷部时的温度,较好是采用含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的有机类油墨的印刷。
(第一偏振单元)
第一偏振单元16由包括具有偏振功能的偏振镜的构件构成。
第一偏振单元16可通过用粘合剂将偏振板粘贴于透明面材12表面的方法、以透明面材12和保护膜夹住膜状的吸收型偏振镜并将它们粘合的方法等设置。
作为偏振板,可例举在膜状的吸收型偏振镜的两面粘合一对保护膜的吸收型偏振板、在透明面材表面形成有将多条金属细线平行排列而成的线栅型偏振镜的线栅型偏振板等。
作为膜状的吸收型偏振镜,可例举使碘等二色性染料在聚乙烯醇(以下记作PVA)等的树脂膜中取向而得的元件。
作为保护膜,可例举三乙酰基纤维素(以下记作TAC)膜等。
[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20包括液晶盒22、搭载有与液晶盒22连接并驱动液晶盒22的驱动IC的柔性印刷布线板24、设于液晶盒22的与树脂层40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第二偏振单元26。
液晶面板20与在液晶盒的两面设有偏振板的现有的液晶面板不同,仅在与保护板10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设有偏振板等第二偏振单元26,本发明中也将这样的仅单面带偏振单元的液晶面板简称为液晶面板。
(液晶盒)
液晶盒22是将设有彩色滤光片的透明面材32和设有TFT的透明面材34介以液晶层26粘合而得的构件。
为了使与树脂层40和密封部50的界面粘接力提高,可对液晶盒22的树脂层40侧表面实施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仅对表面周缘部实施,也可对整个表面实施。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例举用能低温加工的粘接用底涂料等处理的方法等。
关于液晶盒22的厚度,通过TFT驱动的液晶盒的情况下,通常为0.4~4mm。
(第二偏振单元)
第二偏振单元26由包括具有偏振功能的偏振镜的构件构成。
第二偏振单元26可通过用粘合剂将偏振板粘贴于液晶盒22表面的方法等设置。
作为偏振板,可例举上述的吸收型偏振板、线栅型偏振板等。
[树脂层]
树脂层40是将后述的液状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液晶显示装置1中,较好是固化后的树脂的弹性模量降低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如果树脂的弹性模量大,则树脂固化时,因固化收缩等产生的应力可能会对液晶面板20的显示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树脂层40的厚度较好是0.03~2mm,更好是0.1~0.8mm。如果树脂层的厚度在0.03mm以上,则树脂层40可有效地缓冲由来自保护板10侧的外力产生的冲击等,从而保护液晶面板20。此外,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即使保护板10与液晶面板20之间混入超过树脂层40厚度的异物,树脂层40的厚度也不会大幅变化,对透光性能的影响少。如果树脂层40的厚度在2mm以下,则树脂层40中不易残留气泡,且液晶显示装置1整体的厚度不会不必要地增厚。
作为调整树脂层40厚度的方法,可例举在调节后述的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厚度的同时调节供给至未固化的密封部所围成的区域的液状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供给量的方法。
[密封部]
密封部50通过涂布后述的液状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并固化而形成。由于液晶面板20的图像显示区域外侧的区域较窄,因此较好是密封部50的宽度较小。密封部50的厚度较好是0.5~2mm,更好是0.8~1.6mm。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包括下述工序(a1)~(d1)的方法(α)或者包括下述工序(a2)~(d2)的方法(β)。
(方法(α))
(a1)在液晶面板的与第二偏振单元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工序。
(b1)向被未固化的密封部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c1)在100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在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上以第一偏振单元位于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侧的方式重叠保护板,获得由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未固化的树脂层被保护板、液晶面板和未固化的密封部密封的层叠物的工序。
(d1)以将层叠物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的状态,使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的工序。
(方法(β))
(a2)在保护板的第一偏振单元侧的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工序。
(b2)向被未固化的密封部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c2)在100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在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上以第二偏振单元位于与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式重叠液晶面板,获得由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未固化的树脂层被保护板、液晶面板和未固化的密封部密封的层叠物的工序。
(d2)以将层叠物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的状态,使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的工序。
方法(α)和方法(β)都是在减压气氛下将液状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封入保护板与液晶面板之间,在大气压气氛下等压力高的气氛下使所封入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形成树脂层的方法。减压下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封入不采用将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注入保护板与液晶面板的间隙狭小的大面积空间的方法,而是采用下述方法:将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供给至保护板和液晶面板中的一个构件的几乎整面,然后将另一构件重叠,将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封入保护板与液晶面板之间。
采用减压下的液状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封入和大气压下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的透明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例子是公知的。例如,国际公开第2008/81838号文本、国际公开第2009/16943号文本中记载有透明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该制造方法所用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引用至本说明书中。
以下,以方法(α)为例,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方法(β)仅仅是将方法(α)中的液晶面板换作保护板,将方法(α)中的保护板换作液晶面板,除此以外是完全相同的方法,因此略去方法(β)的说明。
(工序(a1))
首先,在液晶面板的与第二偏振单元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
涂布使用印刷机、分配器等进行。
未固化的密封部必须具有在后述的工序(c1)中液状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不会从未固化的密封部与液晶面板的界面和未固化的密封部与保护板的界面漏出的程度以上的界面粘接力以及可维持形状的程度的硬度。因此,较好是未固化的密封部采用粘度高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此外,为了保持液晶面板与保护板的间隔,可在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掺入规定粒径的间隔物粒子。
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较好是500~3000Pa·s,更好是800~2500Pa·s,进一步更好是1000~2000Pa·s。如果粘度在500Pa·s以上,则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形状,能充分维持未固化的密封部的高度。如果粘度在3000Pa·s以下,则可通过涂布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
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在25℃使用E型粘度计测定。
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是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是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作为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从可低温固化且固化速度快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包含固化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C1)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此外,固化不需要高温,所以液晶面板不会因高温而损伤。
作为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从容易将粘度调整至所述范围内的角度来看,较好是作为所述固化性化合物,包含1种以上的含固化性基团且数均分子量为30000~100000的低聚物(A)、1种以上的含固化性基团且分子量为125~600的单体(B),单体(B)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和100质量%中为15~50质量%。
低聚物(A)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0~100000,较好是40000~80000,更好是50000~65000。如果低聚物(A)的数均分子量在该范围内,则容易将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整至所述范围内。
低聚物(A)的数均分子量是通过GPC测定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GPC测定中,出现未反应的低分子量成分(单体等)的峰的情况下,除去该峰求出数均分子量。
作为低聚物(A)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和可获得透明性高的密封部的角度来看,较好是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此外,分子量较高的低聚物(A)中的固化性基团的反应性容易比分子量较低的单体(B)中的固化性基团低,因此单体(B)的固化可能会先进行而使得组合物整体的粘性急剧升高,固化反应变得不均匀。为了减小两者的固化性基团的反应性差而获得均匀的密封部,更好是低聚物(A)的固化性基团采用反应性较高的丙烯酰氧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采用反应性较低的甲基丙烯酰氧基。
作为低聚物(A),从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密封部的机械特性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平均1分子具有1.8~4个固化性基团。
作为低聚物(A),可例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聚氧化烯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等,由于氨基甲酸酯低聚物(A1)可通过氨基甲酸酯链的分子设计等来大幅调整固化后的树脂的机械特性、与液晶面板或保护板的密合性等,因此优选。
数均分子量为30000~100000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A1)的粘度高,因此通常的方法无法合成,即使能够合成也难以与单体(B)混合。因此,本发明中,较好是在通过下述的合成方法合成氨基甲酸酯低聚物(A1)后,将所得的生成物直接用作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者将所得的生成物用后述的单体(B)(单体(B1)、单体(B3)等)稀释后用作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氨基甲酸酯低聚物(A1)的合成方法:
在作为稀释剂的后述的单体(B)之一的不含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团的单体(B1)的存在下,使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含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后,使含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团和固化性基团的单体(B2)与该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反应的方法。
作为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可例举公知的化合物,例如国际公开第2009/016943号文本中作为氨基甲酸酯类低聚物(a)的原料记载的多元醇(ⅰ)、二异氰酸酯(ⅱ)等,引用至本说明书中。
作为不含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团的单体(B1),可例举含碳数8~2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二烷基酯等)、含脂环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等)。
作为含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团和固化性基团的单体(B2),可例举含活性氢(羟基、氨基等)和固化性基团的单体,具体可例举含碳数2~6的羟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等,较好是含碳数2~4的羟基烷基的丙烯酸羟基烷基酯。
单体(B)的分子量为125~600,较好是140~400,更好是150~350。如果单体(B)的分子量在125以上,则通过后述的减压层叠方法制作液晶显示装置时的单体(B)的挥发得到抑制。如果单体(B)的分子量在600以下,则可以提高单体(B)对高分子量的低聚物(A)的溶解性,可良好地进行作为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整。
作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和可获得透明性高的密封部的角度来看,较好是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此外,分子量较低的单体(B)中的固化性基团的反应性容易比分子量较高的低聚物(A)中的固化性基团高,因此单体(B)的固化可能会先进行而使得组合物整体的粘性急剧升高,固化反应变得不均匀。为了获得均匀的密封部,更好是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采用反应性较低的甲基丙烯酰氧基,低聚物(A)的固化性基团采用反应性较高的丙烯酰氧基。
作为单体(B),从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密封部的机械特性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平均1分子具有1~3个固化性基团。
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包含作为单体(B)的在上述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A1)的合成方法中用作稀释剂的单体(B1)。此外,可包含作为单体(B)的在上述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A1)的合成方法中使用的未反应的单体(B2)。
从液晶面板或保护板与密封部的密合性和后述的各种添加剂的溶解性的角度来看,单体(B)较好是包括含羟基的单体(B3)。
作为含羟基的单体(B3),较好是含羟基数1~2、碳数3~8的羟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等),特别好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
单体(B)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和100质量%中为15~50质量%,较好是20~45质量%,更好是25~40质量%。如果单体(B)的比例在15质量%以上,则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液晶面板或保护板与密封部的密合性良好。如果单体(B)的比例在50质量%以下,则容易将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整至500Pa·s以上。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1),可例举乙酰苯类、缩酮类、苯偶姻或苯偶姻醚类、氧化膦类、二苯酮类、噻吨酮类、醌类等的光聚合引发剂,较好是乙酰苯类、缩酮类、苯偶姻醚类的光聚合引发剂。通过短波长的可见光进行固化的情况下,从吸收波长区域来看,更好是氧化膦类光聚合引发剂。通过并用吸收波长区域不同的2种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1),可进一步缩短固化时间,或提高密封部的表面固化性。此外,在不阻碍与未固化的密封部邻接的部分的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的范围内,可并用后述的光聚合引发剂(C2)。并用时,从可高效且有效地进行固化的角度来看,聚合引发剂(C1)与聚合引发剂(C2)的比例较好是20:1~5:1。
光聚合引发剂(C1)的量(含光聚合引发剂(C2)时为(C1)和(C2)的总量)相对于合计100质量份的低聚物(A)和单体(B)较好是0.01~10质量份,更好是0.1~2.5质量份。
本发明的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根据需要包含阻聚剂、光固化促进剂、链转移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自由基捕获剂等)、抗氧化剂、难燃化剂、粘接性提高剂(硅烷偶联剂等)、颜料、染料等各种添加剂,较好是包含阻聚剂、光稳定剂。特别是通过以比聚合引发剂少的量包含阻聚剂,可改善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稳定性,也能调整固化后的树脂层的分子量。
作为阻聚剂,可例举氢醌类(2,5-二叔丁基氢醌等)、儿茶酚类(对叔丁基儿茶酚等)、蒽醌类、噻吩嗪类、羟基甲苯类等的阻聚剂。
作为光稳定剂,可例举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二苯酮类、水杨酸酯类等)、自由基捕获剂(受阻胺类)等。
作为抗氧化剂,可例举磷类、硫类的化合物。
各种添加剂的总量相对于合计100质量份的低聚物(A)和单体(B)较好是在10质量份以下,更好是在5质量份以下。
(工序(b1))
工序(a1)后,向被未固化的密封部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供给量预先设定为恰好由未固化的密封部、液晶面板和保护板形成的空间被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填充且液晶面板与保护板之间为规定间隔(即,使树脂层为规定的厚度)的份量。这时,较好是预先考虑到由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少。因此,该份量较好是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厚度比树脂层的规定厚度稍厚的量。
作为供给方法,可例举下述方法:将液晶面板平放,通过分配器、模涂机等供给装置,呈点状、线状或面状供给。
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较好是0.05~50Pa·s,更好是1~20Pa·s。如果粘度在0.05Pa·s以上,则可控制后述的单体(B’)的比例,树脂层的物性下降得到抑制。此外,低沸点的成分减少,因此适合于后述的减压层叠方法。如果粘度在50Pa·s以下,则树脂层中不易残留气泡。
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在25℃使用E型粘度计测定。
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是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是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作为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从可低温固化且固化速度快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包含固化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C2)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此外,固化不需要高温,所以液晶面板不会因高温而损伤。
作为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从容易将粘度调整至所述范围内的角度来看,作为所述固化性化合物,包含1种以上的含固化性基团且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的低聚物(A’)、1种以上的含固化性基团且分子量为125~600的单体(B’),单体(B’)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和100质量%中较好是40~80质量%。
低聚物(A’)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较好是10000~70000。如果低聚物(A’)的数均分子量在该范围内,则容易将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整至所述范围内。
低聚物(A’)的数均分子量是通过GPC测定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GPC测定中,出现未反应的低分子量成分(单体等)的峰的情况下,除去该峰求出数均分子量。
作为单体(A’)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和可获得透明性高的树脂层的角度来看,较好是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此外,分子量较高的低聚物(A’)中的固化性基团的反应性容易比分子量较低的单体(B’)中的固化性基团低,因此单体(B’)的固化可能会先进行而使得组合物整体的粘性急剧升高,固化反应变得不均匀。为了获得均匀的树脂层,更好是低聚物(A’)的固化性基团采用反应性较高的丙烯酰氧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采用反应性较低的甲基丙烯酰氧基。
作为低聚物(A’),从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树脂层的机械特性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平均1分子具有1.8~4个固化性基团。
作为低聚物(A’),可例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聚氧化烯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等,由于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可通过氨基甲酸酯链的分子设计等来大幅调整固化后的树脂的机械特性、与液晶面板或保护板的密合性等,因此优选。
低聚物(A’)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和100质量%中较好是20~60质量%,更好是30~50质量%。如果低聚物(A’)的比例在20质量%以上,则树脂层的耐热性良好。如果低聚物(A’)的比例在60质量%以下,则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液晶面板或保护板与树脂层的密合性良好。
单体(B’)的分子量为125~600,较好是140~400。如果单体(B’)的分子量在125以上,则通过后述的减压层叠方法制作显示装置时的单体的挥发得到抑制。如果单体(B’)的分子量在600以下,则液晶面板或保护板与树脂层的密合性良好。
作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和可获得透明性高的树脂层的角度来看,较好是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此外,分子量较低的单体(B’)中的固化性基团的反应性容易比分子量较高的低聚物(A’)中的固化性基团高,因此单体(B’)的固化可能会先进行而使得组合物整体的粘性急剧升高,固化反应变得不均匀。为了获得均匀的树脂层,更好是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采用反应性较低的甲基丙烯酰氧基,低聚物(A’)的固化性基团采用反应性较高的丙烯酰氧基。
作为单体(B’),从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树脂层的机械特性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平均1分子具有1~3个固化性基团。
从液晶面板或保护板与树脂层的密合性的角度来看,单体(B’)较好是包括含羟基的单体(B3)。
作为含羟基的单体(B3),可例举与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单体(B3)同样的单体,特别好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
单体(B3)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和100质量%中较好是15~70质量%,更好是20~50质量%。如果单体(B3)的比例在15质量%以上,则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液晶面板或保护板与树脂层的密合性良好。
从树脂层的机械特性的角度来看,单体(B’)较好是包括下述的单体(B4)。
单体(B4):含碳数8~2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作为单体(B4),可例举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二烷基酯等,较好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
单体(B4)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和100质量%中较好是5~50质量%,更好是15~40质量%。如果单体(B4)的比例在5质量%以上,则树脂层的柔软性良好。
光聚合引发剂(C2)是具有位于所述光聚合引发剂(C1)的吸收波长区域(λ1)的长波长侧的吸收波长区域(λ2)的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C2)可仅具有吸收波长区域(λ2),也可以具有与吸收波长区域(λ1)重复的吸收波长区域(λ1’)和吸收波长区域(λ2)。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2),可例举乙酰苯类、缩酮类、苯偶姻或苯偶姻醚类、氧化膦类、二苯酮类、噻吨酮类、醌类等的光聚合引发剂,较好是氧化膦类、噻吨酮类的光聚合引发剂,从光聚合反应后抑制着色的角度来看,特别好是氧化膦类。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2),适当选择使用这些光聚合引发剂中相对于光聚合引发剂(C1)具有吸收波长区域(λ2)的光聚合引发剂。
光聚合引发剂(C2)的量相对于合计100质量份低聚物(A’)和单体(B’)较好是0.01~10质量份,更好是0.1~2.5质量份。
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根据需要包含阻聚剂、光固化促进剂、链转移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自由基捕获剂等)、抗氧化剂、难燃化剂、粘接性提高剂(硅烷偶联剂等)、颜料、染料等各种添加剂,较好是包含阻聚剂、光稳定剂。特别是通过以比聚合引发剂少的量包含阻聚剂,可改善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稳定性,也能调整固化后的树脂层的分子量。
(工序(c1))
工序(b1)后,将供给了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液晶面板放入减压装置,将液晶面板平放在减压装置的固定支承盘上,使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朝上。
将保护板安装于设置在减压装置内的上部且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支持机构,使第一偏振单元朝下。
保护板被保持在位于液晶面板的上方且不与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接触的位置。即,使液晶面板表面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与保护板在不接触的情况下相对。
此外,调整液晶面板的安装位置和保护板的安装位置,使得第一偏振单元和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轴所成的角度符合液晶盒的设计。例如,不通电时液晶盒中的液晶呈相对于液晶盒的透明面材大致垂直的方向的液晶盒中,第一偏振单元和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轴所成的角度设为约90°。
可以将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支承机构设在减压装置内的下部,在移动支承机构上放置供给了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液晶面板。该情况下,将保护板安装于设在减压装置内的上部的固定支承盘,使液晶面板与保护板相对。此外,可以将液晶面板和保护板都用设于减压装置内的上下的移动支持机构支承。
将液晶面板和保护板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后,对减压装置的内部进行减压而形成规定的减压气氛。如果可能的话,减压操作中或形成规定的减压气氛后,在减压装置内使液晶面板和保护板位于规定的位置。
减压装置的内部成为规定的减压气氛后,将用移动支持机构支承的保护板向下方移动,在液晶面板表面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上方重叠第二面材。
通过重叠,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被密封在由液晶面板的表面、保护板的表面和未固化的密封部围成的空间内。
重叠时,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因保护板的自重、来自移动支持机构的挤压等而被挤压扩散,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充满所述空间内,形成未固化的树脂层。然后,工序(d)中暴露于压力高的气氛时,形成气泡少或没有气泡的未固化的树脂层。
重叠时的减压气氛较好是100Pa以下,10Pa以上。如果减压气氛的压力过低,则可能会对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所含的各成分(固化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阻聚剂、光稳定剂等)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如果减压气氛的压力过低,则各成分可能会气化,且提供减压气氛需要时间。减压气氛的压力更好是15~40Pa。
从液晶面板与保护板重叠时至解除减压气氛为止的时间无特别限定,可以在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密封后立即解除减压气氛,也可以在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密封后维持减压状态规定时间。通过将减压状态维持规定时间,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密闭空间内流动,液晶面板与保护板之间的间隔变得均匀,即使提高气氛压力,也容易维持密封状态。维持减压状态的时间可以是数小时以上的长时间,但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较好是1小时以内,更好是10分钟以内。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涂布粘度高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来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的情况下,可以将工序(c)中得到的层叠物中的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厚度设为较厚的30μm~3mm。
(工序(d1))
工序(c1)中解除减压气氛后,将层叠物置于气氛压力在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
将层叠物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后,液晶面板和保护板被上升的压力挤压向密合的方向,因此如果层叠物内的密闭空间中存在气泡,则未固化的树脂层流向气泡,密闭空间整体均匀地被未固化的树脂层填充。
压力气氛通常为80kPa~120kPa。压力气氛可以是大气压气氛,也可以是比其更高的压力。从可在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固化等操作的角度来看,最好是大气压气氛。
从将层叠物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时至开始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固化为止的时间(以下记作高压保持时间)无特别限定。将层叠物从减压装置取出移至固化装置,在大气压气氛下进行至开始固化为止的过程的情况下,该过程所需的时间为高压保持时间。因此,置于大气压气氛下时层叠物的密闭空间内已经不存在气泡的情况下,或者该过程中气泡消失的情况下,可立即使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气泡消失为止需要时间的情况下,将层叠物保持在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至气泡消失为止。此外,高压保持时间即使延长也通常不会产生问题,所以可根据过程中的其它需要延长高压保持时间。高压保持时间可以是1天以上的较长时间,但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较好是6小时以内,更好是1小时以内,进一步从生产效率提高的角度来看,特别好是10分钟以内。
接着,通过使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形成将液晶面板与保护板接合的树脂层,制成液晶显示装置。这时,未固化的密封部可在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的同时固化,也可以在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前预先固化。
未固化的树脂层和未固化的密封部由光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情况下,照射光而使其固化。例如,自光源(紫外线灯、高压汞灯、UV-LED等)照射紫外线或短波长的可见光,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
这时,从层叠物的液晶面板和保护板中具有透光性的保护板侧对未固化的树脂层照射光,并从层叠物的侧方对遮光印刷部和液晶面板所夹的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照射光。
液晶面板和保护板中,液晶面板在未驱动的状态下大多不具有透光性,因此从保护板侧透过遮光印刷部所围成的透光部照射光。
此外,如果在保护板的周缘部设有遮光印刷部,在被遮光印刷部和液晶面板夹持的区域存在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则仅通过自保护板的透光部的光无法充分固化。因此,从层叠物的侧方照射光。
作为光,较好是紫外线或450nm以下的可见光。特别是保护板设有防反射层且紫外线无法透过防反射层或形成有防反射层的透明树脂膜和设于该防反射膜与透明面材之间的粘合层等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可见光固化。
作为自层叠物侧方的光照的光源,可使用用于自保护板侧的光照的光源,从光源的配置空间和适合于向特定位置的高效光照的角度来看,较好是使用发射紫外线或450nm以下的可见光的LED。
光可在自保护板侧的照射后从层叠物的侧方照射,也可在自层叠物侧方的照射后从保护板侧照射,还可同时从保护板侧和层叠物的侧方照射。为了进一步促进遮光印刷部的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固化,较好是先从层叠物的侧方照射或同时从层叠物的侧方和保护板侧照射。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根据下述的理由,较好是作为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所含的光聚合引发剂(C2),使用具有位于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所含的光聚合引发剂(C1)的吸收波长区域(λ1)的长波长侧的吸收波长区域(λ2)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从层叠物的侧方照射的光,使用的光包括吸收波长区域(λ1)内的波长的光和吸收波长区域(λ2)内的波长的光。
理由:
大多数情况下,遮光印刷部和液晶面板所夹的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宽度为0.5~2mm,遮光印刷部和液晶面板所夹的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宽度为1~10mm,比未固化的树脂层的0.03~2mm的厚度大。因此,从侧方照射的光不易到达遮光印刷部和透光部的交界部分的未固化的树脂层。
该情况下,如果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光聚合引发剂和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光聚合引发剂使用具有完全相同的吸收波长区域的光聚合引发剂,则从侧方照射的光几乎被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光聚合引发剂吸收,因此固化所需的光无法充分到达未固化的树脂层,无法充分进行固化。如果遮光印刷部的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固化不充分,则未充分固化的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未固化的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会随时间推移扩散至遮光印刷部和透光部的交界部分,由于透光部的充分固化了的树脂层与未充分固化的部分的细微的折射率差,在遮光印刷部和透光部的交界部分,透射光会产生光学扭曲,画质可能会下降。
另一方面,作为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光聚合引发剂(C2),使用具有位于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光聚合引发剂(C1)的吸收波长区域(λ1)的长波长侧的吸收波长区域(λ2)的光聚合引发剂(C2),且作为从层叠物的侧方照射的光,同时使用吸收波长区域(λ1)内的波长的光和吸收波长区域(λ2)内的波长的光。由此,未被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光聚合引发剂(C1)吸收的吸收波长区域(λ2)内的波长的光充分到达被夹于遮光印刷部和液晶面板之间的未固化的树脂层,通过具有吸收波长区域(λ2)的光聚合引发剂(C2),可充分进行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固化。
这时,可同时照射自具有至少一部分与吸收波长区域(λ1)重复的发光波长区域的光源的光和自具有至少一部分与吸收波长区域(λ2)重复的发光波长区域的光源的光,也可以分别照射上述两种光。此外,可以照射自具有至少一部分与吸收波长区域(λ1)和吸收波长区域(λ2)重复的发光波长区域的光源的光。
[具体例]
以下,以方法(α)的情况为例,使用附图对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工序(a1))
如图3和图4所示,沿液晶面板20的与第二偏振单元26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周缘部通过分配器(图示省略)等涂布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
液晶面板20的外周部有时设有传递用于驱动液晶面板20的电信号的柔性印刷布线板24等布线构件。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保持液晶面板20和保护板10时,从使布线构件的配置容易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将液晶面板20配置于下侧。
(工序(b1))
接着,如图5和图6所示,向液晶面板20的由未固化的密封部52围成的矩形区域42供给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44。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44的供给量预先设定为被未固化的密封部52、液晶面板20、保护板10(参照图7)密闭的空间恰好被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44填充的量。
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44的供给如图5和图6所示,将液晶面板20平放在下平台66,通过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分配器60呈线状、带状或点状供给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44来实施。
分配器60可以通过由一对进给丝杠62和与进给丝杠62正交的进给丝杠64构成的周知的水平移动机构在区域42的整个范围内进行水平移动。可使用模涂机代替分配器60。
(工序(c1))
接着,如图7所示,将液晶面板20和保护板10搬入减压装置70内。在减压装置70内的上部配置有具有多个吸附垫72的上平台74,在下部设有下平台76。上平台74可以通过气缸78沿上下方向移动。
保护板10安装于吸附垫72,第一偏振单元16朝下。液晶面板20固定在下平台76上,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44朝上。
接着,通过真空泵80抽吸减压装置70内的空气。减压装置70内的气氛压力达到例如15~40Pa的减压气氛后,在将保护板10通过上平台74的吸附垫72吸附保持的状态下,朝向在下方待机的液晶面板20,使气缸78动作而下降。接着,将液晶面板20和保护板10介以未固化的密封部52重叠,构成由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44形成的未固化的树脂层被保护板10、液晶面板20和未固化的密封部52密封的层叠物,将层叠物在减压气氛下保持规定时间。
对于下平台76的液晶面板20的安装位置、吸附垫72的个数、对于上平台74的保护板10的安装位置等根据液晶面板20和保护板10的尺寸、形状等适当调整。此外,调整液晶面板20的安装位置和保护板10的安装位置,使得第一偏振单元16和第二偏振单元26的偏振轴所成的角度符合液晶盒的设计。例如,不通电时液晶盒中的液晶大致呈相对于液晶盒的透明面材垂直的方向的液晶盒中,第一偏振单元和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轴所成的角度设为约90°。这时,吸附垫采用静电卡盘,通过采用日本专利特愿2008-206124中附带的说明书(引用至本说明书)中记载的静电卡盘保持方法,可将玻璃基板稳定地保持在减压气氛下。
(工序(d1))
接着,使减压装置70的内部达到例如大气压后,将层叠物从减压装置70取出。将层叠物置于大气压气氛下后,层叠物的液晶面板20侧的表面和保护板10侧的表面被大气压挤压,密闭空间内的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44被液晶面板20和保护板10加压。通过该压力,密闭空间内的未固化的树脂层流动,密闭空间整体被未固化的树脂层均匀地填充。即使上述密闭空间整体被未固化的树脂层填充后,如果是微小的位置调整,也可通过使保护板10的位置相对于液晶面板20移动来调整第一偏振单元16和第二偏振单元26的偏振轴所成的角度。
接着,如图8所示,从层叠物的侧方对被夹于遮光印刷部14和液晶面板20之间的未固化的密封部52以及未固化的树脂层46自层叠物的整周照射光(紫外线),并从保护板10侧透过透光部18对未固化的树脂层46照射光(紫外线),使层叠物内部的未固化密封部52和未固化的树脂层46固化,从而制成液晶显示装置1。
以上,以方法(α)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但采用方法(β)的情况下也可同样地制造液晶显示装置。
(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将2个偏振单元中位于保护板侧的偏振单元预先粘贴于保护板,而非液晶面板,因此可在临重叠液晶面板和保护板前使液晶面板和保护板相对移动来进行2个偏振单元的偏振轴的微调。因此,可以容易地符合2个偏振单元的偏振轴所成的优选角度。
此外,如果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则可在使树脂层中不产生气泡的情况下制造面积较大的液晶显示装置。即使在减压下密封的未固化的树脂层中残存气泡,在固化前的高压力气氛下也可对密封了的未固化的树脂层施加该压力,使气泡的体积减少,气泡容易消失。例如,100Pa下密封的未固化的树脂层中的气泡中的气体体积在100kPa下被认为达到1/1000。气体也会溶解于未固化的树脂层,所以微小体积的气泡中的气体迅速地溶解于未固化的树脂层而消失。
此外,即使密封后的未固化的树脂层承受大气压等压力,液状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具流动性的组合物,所以该压力在液晶面板的表面均匀地分布,与未固化的树脂层相接的液晶面板表面的一部分不会承受更大的应力,液晶面板受损的可能性小。
此外,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而形成的树脂层与液晶面板和保护板的界面粘接力比热熔性树脂的熔接所产生的界面粘接力高。而且,对具流动性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加压而与液晶面板和保护板的表面密合,在该状态下使其固化,因此可获得更高的界面粘接力,同时对于液晶面板和保护板的表面可获得均匀的粘接,界面粘接力部分降低的情况少。因此,在树脂层的表面很少发生剥离,且很少会有水分或腐蚀性气体从界面粘接力不足的部分侵入的情况发生。
此外,与向液晶面板和保护板之间的狭窄且大面积的空间注入具流动性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注入法)相比,气泡的产生少,且可在短时间内填充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且,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的限制少,可容易地填充高粘度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因此,可以使用包含能提高树脂层强度的分子量较高的固化性化合物的高粘度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此外,作为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光聚合引发剂(C2),使用具有位于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光聚合引发剂(C1)的吸收波长区域(λ1)的长波长侧的吸收波长区域(λ2)的光聚合引发剂(C2),且作为从层叠物的侧方照射的光,同时使用吸收波长区域(λ1)内的波长的光和吸收波长区域(λ2)内的波长的光,因此未被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光聚合引发剂(C1)吸收的吸收波长区域(λ2)内的波长的光充分到达被夹于遮光印刷部和液晶面板之间的未固化的树脂层,通过具有吸收波长区域(λ2)的光聚合引发剂(C2),可充分进行未固化的树脂层的固化。
实施例
以下,示出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有效性而实施的例子。例1为实施例,例2为比较例。
(数均分子量)
低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使用GPC装置(东曹株式会社(TOSOH社)制,HLC-8020)求得。
(粘度)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通过E型粘度计(东机产业株式会社(東機産業社)制,RE-85U)测定。
(雾度值)
雾度值使用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東洋精機製作所社)制的Haze-gard Ⅱ、通过基于ASTM D 1003的测定求得。
[例1]
(液晶面板)
准备仅在不通电时液晶朝相对于液晶盒的透明面材大致垂直的方向取向的长712mm、宽412mm、厚约2mm的液晶盒的一面以偏振轴与液晶盒的短边平行的方式粘贴有吸收型偏振板的液晶面板A。图像显示区域为长696mm,宽390mm。
(保护板)
在长794mm、宽479mm、厚3mm的钠钙玻璃板的一侧表面的周缘部通过含黑色颜料的陶瓷印刷形成呈框状的遮光印刷部,使透光部为长698mm、宽392mm。
接着,将吸收型偏振镜以钠钙玻璃板和TAC膜夹住并将它们粘合,使得PVA膜中含取向的碘的膜状吸收型偏振镜的偏振轴与保护板的长边平行,与钠钙玻璃板的形成有遮光印刷部的一侧的表面相接。
接着,在钠钙玻璃板的与吸收型偏振镜相反的一侧的整个表面以带保护膜的状态粘贴防反射膜(日本油脂株式会社(日本油脂社)制,ReaLookX4001),制成保护板B。
(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将分子末端以环氧乙烷改性的2官能聚丙二醇(由羟值算出的数均分子量:4000)和1,6-己二异氰酸酯以6比7的摩尔比混合,再用丙烯酸异冰片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大阪有機化学工業社)制,IBXA)稀释后,在锡化合物的催化剂存在下于70℃使其反应,向所得的预聚物中以约1比2的摩尔比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于70℃使其反应,从而获得30质量%的以丙烯酸异冰片酯稀释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作UC-1)溶液。UC-1的固化性基团数为2,数均分子量为约55000。UC-1溶液的60℃时的粘度为约580Pa·s。
将90质量份UC-1溶液和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共栄社化学社)制,Light Ester HOB)均匀地混合而获得混合物。将100质量份该混合物、0.9质量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光聚合引发剂,汽巴精化公司制,IRGACURE 184)、0.1质量份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光聚合引发剂,汽巴精化公司制,IRGACURE 819)、0.04质量份2,5-二叔丁基氢醌(阻聚剂)均匀地混合,获得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C。
将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C加入容器并以开放状态设置于减压装置内,将减压装置内减压至约20Pa并保持10分钟,从而进行脱泡处理。对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C的25℃时的粘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约1400Pa·s。
(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将分子末端以环氧乙烷改性的2官能聚丙二醇(由羟值算出的数均分子量:40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4比5的摩尔比混合,在锡化合物的催化剂存在下于70℃使其反应,向所得的预聚物中以约1比2的摩尔比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于70℃使其反应,从而获得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作UC-2)。UA-2的固化性基团数为2,数均分子量为约24000,25℃时的粘度为约830Pa·s。
将40质量份UA-2溶液、24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Light Ester HOB)、36质量份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均匀地混合,向100质量份该混合物中均匀地溶入0.2质量份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光聚合引发剂,汽巴精化公司制,IRGACURE 819)、0.04质量份2,5-二叔丁基氢醌(阻聚剂)、1质量份1,4-双(3-巯基丁酰氧基)丁烷(链转移剂,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昭和電工社)制,Karenz MT BD-1)、0.3质量份紫外线吸收剂(汽巴精化公司制,TINUVIN 109),获得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
IRGACURE 819具有位于IRGACURE 184的吸收波长区域(约380nm以下)的长波长侧的吸收波长区域(约440nm以下)。
将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加入容器并以开放状态设置于减压装置内,将减压装置内减压至约20Pa并保持10分钟,从而进行脱泡处理。对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的25℃时的粘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约1.7Pa·s。
(工序(a1))
在液晶面板A的与偏振板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即未形成偏振板的面)的图像显示区域外侧的约5mm的位置的整周按照宽约1mm、涂布厚度约0.6mm的条件通过分配器涂布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C,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
(工序(b1))
在涂布于液晶面板A的图像显示区域外周的未固化的密封部内侧的区域使用分配器以125g的总质量将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供给至多处。
供给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其间,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形状得到维持。
(工序(c1))
将液晶面板A以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朝上的方式平放在设置有一对平台的升降装置的减压装置内的下平台的上表面。
使用静电卡盘使保护板B以吸收型偏振镜侧的表面与液晶面板A相对的方式保持在减压装置内的升降装置的上平台的下表面,从上面观察时保护板B的无遮光印刷部的透光部与液晶面板A的图像显示区域留有约1mm的边界位于同一位置,在垂直方向与液晶面板A的距离为30mm。这时,液晶面板A的偏振板和保护板B的吸收型偏振镜的偏振轴相互垂直地配置。
使减压装置呈密封状态,排气至减压装置内的压力达到约10Pa。通过减压装置内的升降装置使上下的平台接近,将液晶面板A和保护板B介以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以2kPa的压力压接,保持1分钟。将静电卡盘断电,使保护板B离开上平台,以约15秒将减压装置内恢复至大气压,获得由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形成的未固化的树脂层被液晶面板A、保护板B和未固化的密封部密封的层叠物E。
层叠物E中,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形状基本上维持最初的状态。
(工序(d1))
对于层叠物E的设于液晶面板A的周缘部的未固化的密封部(密封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C),从层叠物E的侧方,使用呈线状配置有紫外线LED的紫外线光源(光谱照明公司(Spectrum Illumination社)制,LL146-395),对未固化的密封部的整周照射光约10分钟,使未固化的密封部固化。照射光的强度通过照度计(株式会社奥克制作所(オーク製作所社)制,UV-M02,受光器UV-42)测定,结果为约5mW/cm2。使未固化的密封部固化后,保持层叠物E水平,静置约10分钟。
从层叠物E的保护板B侧的面均匀地照射来自化学灯的紫外线和450nm以下的可见光,使未固化的树脂层(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固化,从而形成树脂层,获得液晶显示装置F。液晶显示装置F尽管不需要以往采用注入法制造时所需的气泡除去工序,但未确认到树脂层中残留气泡等缺陷。此外,也未确认到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从密封部漏出等缺陷。此外,树脂层的厚度为目标厚度(约0.4mm)。
为了观察保护板B的遮光印刷部下的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的固化状态,从固化后的密封部插入长35mm、宽5mm、厚0.25mm的不锈钢板,结果与密封部邻接的遮光印刷部下的树脂层没有流动,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充分固化。
使用大致同样尺寸的玻璃板代替液晶面板A同样地制作透明层叠体,对无印刷遮光部的部分的雾度值进行了测定,结果在1%以下,透明度高。
将液晶显示装置F装入液晶电视接收机的框体,再连接布线并导通电源后,获得了显示对比度高的图像。即使用手指用力按压图像显示面也没有图像变形,保护板B有效地保护了液晶面板A。
[例2]
在液晶面板A的周缘部粘贴厚0.5mm、宽2mm的双面胶粘带,剥离表面的脱模膜而仅留下一边的双面胶粘带的脱模膜。将液晶面板A重叠于保护板B上,以3边的双面胶粘带粘合。
将留有脱模膜的1边的双面胶粘带与保护板B之间用螺丝刀撬开2mm左右,从该部分注入155g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但液晶面板A与保护板B之间的空间的下部残留气泡,无法将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密实地注入该空间中。
对本发明详细地并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正。
本申请基于2010年2月1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033702,在这里引用其内容作为参考。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消除制造液晶面板被保护板所保护的液晶显示装置时的问题。
符号的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
10  保护板
12  透明面材
16  第一偏振单元
20  液晶面板
22  液晶盒
26  第二偏振单元
40  树脂层
42  被密封部包围的区域
44  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46  未固化的树脂层
50  密封部
52  未固化的密封部

Claims (4)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它是制造包括在透明面材的表面设有第一偏振单元的保护板、在液晶盒的表面设有第二偏振单元的液晶面板、夹于保护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树脂层、包围树脂层周围的密封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第一偏振单元位于透明面材与树脂层之间,第二偏振单元位于与树脂层侧相反的一侧的液晶盒表面,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下述工序(a1)~(d1):
(a1)在液晶面板的与第二偏振单元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工序;
(b1)向被未固化的密封部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c1)在100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在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上以第一偏振单元位于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侧的方式重叠保护板,获得由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未固化的树脂层被液晶面板、保护板和未固化的密封部密封的层叠物的工序;
(d1)以将层叠物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的状态,使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c1)中,调整保护板和液晶面板的位置,使得第一偏振单元和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轴所成的角度符合液晶盒的设计。
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它是制造包括在透明面材的表面设有第一偏振单元的保护板、在液晶盒的表面设有第二偏振单元的液晶面板、夹于保护板和液晶面板之间的树脂层、包围树脂层周围的密封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第一偏振单元位于透明面材与树脂层之间,第二偏振单元位于与树脂层侧相反的一侧的液晶盒表面,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下述工序(a2)~(d2):
(a2)在保护板的第一偏振单元侧的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密封部的工序;
(b2)向被未固化的密封部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的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c2)在100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在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上以第二偏振单元位于与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式重叠液晶面板,获得由树脂层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未固化的树脂层被液晶面板、保护板和未固化的密封部密封的层叠物的工序;
(d2)以将层叠物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的状态,使未固化的密封部和未固化的树脂层固化的工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c2)中,调整保护板和液晶面板的位置,使得第一偏振单元和第二偏振单元的偏振轴所成的角度符合液晶盒的设计。
CN2011800100697A 2010-02-18 2011-02-14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7707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3702 2010-02-18
JP2010-033702 2010-02-18
PCT/JP2011/053030 WO2011102314A1 (ja) 2010-02-18 2011-02-14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0799A true CN102770799A (zh) 2012-11-07

Family

ID=4448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00697A Pending CN102770799A (zh) 2010-02-18 2011-02-14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1102314A1 (zh)
KR (1) KR20130004267A (zh)
CN (1) CN102770799A (zh)
TW (1) TW201133058A (zh)
WO (1) WO20111023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1366B2 (ja) * 2011-11-28 2016-08-02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ワーク設置装置およびワーク設置方法
JP5798020B2 (ja) * 2011-12-01 2015-10-21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ワーク設置装置およびワーク設置方法
JP2014010219A (ja) * 2012-06-28 2014-01-20 Asahi Kasei E-Materials Corp ワイヤグリッド偏光子シート及びワイヤグリッド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5542A (ja) * 1989-08-01 1991-03-20 Nippon Zeon Co Ltd 合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H10254380A (ja) * 1997-03-14 1998-09-25 Sharp Corp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253431A (zh) * 2005-08-30 2008-08-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件保护膜、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09075217A (ja) * 2007-09-19 2009-04-09 Hitachi Che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88922A (zh) * 2006-12-28 2009-11-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5542A (ja) * 1989-08-01 1991-03-20 Nippon Zeon Co Ltd 合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H10254380A (ja) * 1997-03-14 1998-09-25 Sharp Corp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253431A (zh) * 2005-08-30 2008-08-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件保护膜、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588922A (zh) * 2006-12-28 2009-11-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75217A (ja) * 2007-09-19 2009-04-09 Hitachi Che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04267A (ko) 2013-01-09
TW201133058A (en) 2011-10-01
JPWO2011102314A1 (ja) 2013-06-17
WO2011102314A1 (ja) 201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7893B (zh)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905886B (zh)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2549481B (zh)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249552B (zh)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3249553B (zh)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2958945B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39312B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97155A (zh) 密封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65497B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采用该组合物的透明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86806A (zh)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3732380B (zh)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02811875A (zh) 车辆用窗材的制造方法
CN104703795A (zh)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859273A (zh)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CN102770799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596572B (zh)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