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9273A -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 Google Patents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9273A
CN104859273A CN201510083433.2A CN201510083433A CN104859273A CN 104859273 A CN104859273 A CN 104859273A CN 201510083433 A CN201510083433 A CN 201510083433A CN 104859273 A CN104859273 A CN 104859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transparent facestock
duplexer
transparent
lamin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34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玲美
新山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59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92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简便且容易进行大量制造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种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包括:准备具备透明面材和在透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工序;在大气压气氛下,在使粘合层和被贴合物的被贴合面接触的状态下层叠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的工序;将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放置在比大气压低的减压气氛下的工序;在上述减压气氛下保持规定时间后,将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放置在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

Description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和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在显示面板等的显示装置上贴合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由透明面材和显示装置层叠而成的显示装置这样的层叠体。
作为制造这样的层叠体的方法,例如,已知通过在减压气氛下使两块基板接触后使真空室向大气开放,利用基板间的区域的气压与外部的气压的压差将两块基板贴合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475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如上所述的方法中存在下述问题,例如,在真空室等的减压装置内需要设置用于使两块基板接触的移动机构等的设备,因此用于制造层叠体的设备的成本增加。此外,使减压装置内处于减压气氛下之后,需要通过减压装置内的移动机构使两块基板接触,所以层叠体的制造耗费人工,存在难以一次制造大量的层叠体的问题。
本发明之一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简便且容易进行大量制造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体。此外,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适合于这样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包括:准备带粘合层的透明面 材的工序,该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具备透明面材、和在上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在大气压气氛下,在使上述粘合层和上述被贴合物的被贴合面接触的状态下层叠上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的工序;将层叠后的上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上述被贴合物放置在比大气压低的减压气氛下的工序;在上述减压气氛下保持规定时间后,将层叠后的上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上述被贴合物放置在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
也可以是下述制造方法:上述粘合层具有光固化性;放置在上述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之后,还包括对上述粘合层照射光的工序。
也可以是下述方法:放置在上述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之后的上述粘合层和上述被贴合物的粘接力在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
也可以是下述制造方法:上述粘合层的35℃时的剪切储能模量在500Pa以上、100kPa以下。
也可以是下述制造方法:上述被贴合物是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层叠体的特征是:具备透明面材、在上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和夹着上述粘合层而与上述透明面材层叠的被贴合物,上述粘合层和上述透明面材的粘接力在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
本发明的一种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特征是:具备透明面材、和在上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将上述粘合层贴合于被贴合物时的上述粘合层和上述被贴合物的粘接力在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简便且容易进行大量制造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提供适合于这样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层叠体、以及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一例的图,且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工序的步骤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12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粘接力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任意改变。此外,以下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构成,有时使实际的结构和各结构中的比例尺及数值等不同。
本说明书中,“透明”是指将面材和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介由粘合层无空隙地贴合后,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的整体或部分能通过面材被辨识而不会受到光学扭曲的形态。因此,即使自显示面板入射至面材的光的一部分通过被面材吸收、反射,或者发生光学的相位变化等而使得面材的可见光透射率低,只要能够透过面材而不发生光学扭曲且能够辨认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就可以认为是“透明”。
本说明书中的“(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本说明书中的“厚度”是指通过使用厚度计(日文:マイクロゲージ)或激光变位仪等的测定方法测得的厚度。此外,“平均厚度”是对10处进行测定而得的厚度的平均值。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保护板(透明面材)10、形成于保护板10的表面的周缘部的遮光印刷部12、形成于遮光印刷部12的一侧的保护板10的表面的粘合层18。图示例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还具有覆盖粘合层18的表面的能剥离的保护膜16、和以包围粘合层18的方式形成的堰状部20。堰状部20是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时,例如在保护板10上涂布粘合层18的形成材料时起到框的作用的构件。
[保护板]
保护板10是透明的平板。对保护板10的俯视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保护板10所粘贴的显示面板、或设置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等的形状进行适当设定。保护板10的俯视形状在图1中例如是矩形。
保护板10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面侧并保护显示面板。作为保护板10的材质,可例举玻璃板或透明树脂板。除了对来自显示面板的射出光或反射光的透明性高以外,从具有耐光性、低双折射性、高平面精度、耐表面损伤性、高机械强度的角度考虑,保护板10的材质最好是玻璃板。从下述的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的光充分透射的角度考虑,也优选玻璃板。
作为玻璃板的材料,可例举钠钙玻璃等玻璃材料,更优选为铁成分更少、蓝色度更小的高透射玻璃(超白平板玻璃)。为了提高安全性,也可以使用强化玻璃作为正面材。使用特别薄的玻璃板的情况下,较好是使用实施了化学强化的玻璃板。
作为透明树脂板的材料,可例举透明性高的树脂材料(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对于保护板10,为了提高与粘合层18的界面粘合力,也可以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例举用硅烷偶联剂处理保护板10的表面的方法,利用由火焰喷灯产生的氧化焰来形成氧化硅薄膜的方法等。
对于保护板10,为了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也可以在形成有粘合层18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设置防反射层。防反射层可通过在保护板10的表面直接形成无机薄膜的方法、或将设有防反射层的透明树脂膜贴合于保护板10的方法进行设置。
此外,也可以根据目的对保护板10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着色,或者将保 护板10的表面的一部分或整体制成磨砂玻璃状而使光散射,或者在保护板10的表面的一部分或整体形成细微的凹凸等而使透射光发生折射、反射。此外,也可以将着色膜、光散射膜、光折射膜、光反射膜等粘贴于保护板10的表面的一部分或整面。
从机械强度、透明性的角度考虑,在为玻璃板的情况下,保护板10的厚度通常为0.3mm~25mm。在室内使用的电视接收机、PC用显示器等用途中,从显示装置的轻量化的角度考虑,优选1mm~6mm,在设置于室外的公共显示用途中,优选3mm~20mm。使用化学强化玻璃的情况下,从强度的角度考虑,玻璃的厚度优选0.5mm~1.5mm左右。为透明树脂板的情况下,优选1mm~10mm。
[遮光印刷部]
遮光印刷部12是形成为框状的装饰印刷部。遮光印刷部12将与显示面板连接的布线构件等掩蔽,从而使得从保护板10侧无法辨识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以外的部分。遮光印刷部12可以形成于作为形成粘合层18的一侧的保护板10的上面10a、或形成于作为其相反侧的保护板10的下面10b。图1所示的例子中,遮光印刷部12形成于上面10a。从降低遮光印刷部12和图像显示区域的视差的角度考虑,遮光印刷部12较好是形成于作为形成粘合层18的一侧的保护板10的上面10a。在保护板10为玻璃板的情况下,如果对遮光印刷部12采用包含黑色颜料的陶瓷印刷,则遮光性好,因此优选。
遮光印刷部形成于形成有粘合层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下面10b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预先设有遮光印刷部的透明膜贴合于保护板来形成。可以在贴合于保护板的一面的透明膜的周缘部设置遮光印刷部,也可在其背面、即显示装置的最外侧表面将设有防反射层的薄膜贴合于保护板。显示面板的布线构件等是从观察显示面板的一侧无法辨识的结构的情况下、或被显示装置的框体等其他构件隐藏的情况下,或者将显示面板以外的被贴合物和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贴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保护板上不形成遮光印刷部。
[粘合层]
粘合层18形成于保护板10的上面10a。
粘合层18的厚度h2以平均厚度计较好是0.03mm~2mm,更好是0.1mm~0.8mm。如果粘合层18的厚度h2在0.03mm以上,则粘合层18会有效地缓冲 来自保护板10侧的外力造成的冲击等,能够保护显示面板。此外,在下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时,即使在被贴合物和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之间混入不超过粘合层18的厚度h2的异物,粘合层18的厚度h2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从而对光透射性能的影响小。如果粘合层18的厚度h2在2mm以下,则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不会变得过分厚。
粘合层18的35℃时的剪切储能模量较好是在500Pa以上、100kPa以下。粘合层18的上述剪切储能模量的上限值更好是25kPa,进一步更好是12kPa。如果剪切储能模量在500Pa以上,则容易维持粘合层18的形状。此外,即使在粘合层18的厚度h2较厚的情况下,粘合层整体也可维持均匀的厚度,在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和被贴合物贴合时,在被贴合物和粘合层18的界面不容易产生空隙,因而优选。
另一方面,如果剪切储能模量在100kPa以下,则在大气压气氛下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和被贴合物贴合时,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的贴合界面残存的气泡容易通过减压脱气后处理而排出到外部。
[保护膜]
对于保护膜16,要求其不与粘合层18牢固地粘接。因此,作为保护膜16,较好是以聚乙烯、聚丙烯、氟类树脂等密合性较低的基材膜的单面作为粘合面的自粘性保护膜。
对于对丙烯酸树脂板进行的剥离速度300mm/分钟下的180度剥离试验中的50mm宽的试验体,保护膜16的粘合面的粘合力较好是0.01N~0.1N,更好是0.02N~0.06N。粘合力如果在0.01N以上,则能够粘贴在支承面材上,如果在0.1N以下,则容易将保护膜16从支承面材剥离。
保护膜16的合适厚度随所使用的树脂而不同,在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较柔软的膜的情况下,优选0.04mm~0.2mm,更优选0.06mm~0.1mm。如果在0.04mm以上,则将保护膜16从粘合层18剥离时能够抑制保护膜16的变形,如果在0.2mm以下,则剥离时保护膜16容易弯曲而剥离。
此外,在保护膜16的粘合面的相反侧的背面设置背面层,还能够使自粘合层18的剥离更容易。对于背面层,也较好是使用聚乙烯、聚丙烯、氟类树脂等密合性较低的膜。为了更容易地剥离,在不对粘合层18产生不良影响的 范围内,还可以涂布有机硅等脱模剂。此外,更好是在保护膜的一部分设置阻挡层,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气体(氧气、氮气、水蒸气等)透过保护膜16而混入粘合层18中。
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在例如贴合于显示面板等的显示装置时,粘接力可以是例如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对于粘接力的测定方法,在以下叙述。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方法包括:遮光印刷部形成工序、堰状部形成工序、树脂层形成工序、平坦化工序和粘合层形成工序。
首先,遮光印刷部形成工序是在保护板10的上面10a上形成遮光印刷部12的工序。
在保护板10的上面10a的周缘部实施具有黑色等的遮光性的装饰印刷,形成遮光印刷部12。作为装饰印刷的方法,例如在保护板10是玻璃的情况下,可使用陶瓷印刷法。
通过该工序,形成遮光印刷部12。
接着,堰状部形成工序是在遮光印刷部12上形成堰状部20的工序。
堰状部形成工序包括:在保护板10的上面10a上的周缘部涂布作为堰状部20的形成材料的第2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工序,和将涂布后的第2树脂组合物固化的固化工序。
图3(A)是显示堰状部形成工序的步骤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剖视图。
如图3(A)、(B)所示,以使涂布后的第2树脂组合物的内缘位于比遮光印刷部12的内缘12a靠近外侧的方式,在遮光印刷部12上将第2树脂组合物涂布成框状。通过该工序,形成未固化的堰状部(涂布工序)。对于涂布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选择喷墨方式、模涂方式、分配器方式、丝网印刷方式等。
[第2树脂组合物]
以下对堰状部20形成用的第2树脂组合物进行具体说明。
所涂布的第2树脂组合物的粘度优选为500Pa·s~3000Pa·s,更优选800Pa ·s~2500Pa·s,进一步优选1000Pa·s~2000Pa·s。如果粘度为500Pa·s以上,则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未固化的堰状部的形状,从而能够充分维持未固化的堰状部的厚度。如果粘度为3000Pa·s以下,则能够通过涂布来形成未固化的堰状部。
此外,即使在形成未固化的堰状部的第2树脂组合物的涂布时的粘度小于500Pa·s的情况下,若第2树脂组合物是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则只要通过在涂布后立即照射光,使光照射后的第2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达到上述的优选范围即可。从涂布的容易度考虑,更优选第2树脂组合物的涂布时的粘度为500Pa·s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00Pa·s以下。
此外,本说明书中,第2树脂组合物和下述的第1树脂组合物41的粘度是25℃下使用E型粘度计进行测定而得的值。
构成堰状部20的第2树脂组合物可以是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是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从能低温固化且固化速度快的方面、以及在将低粘度的第2树脂组合物涂布后能够立即通过光照射而变得高粘度的方面考虑,优选包含固化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C)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作为第2树脂组合物,从容易将粘度调整至上述范围的角度考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优选包含具有固化性基团且数均分子量为30000~100000的低聚物(A)和具有固化性基团且分子量为125~600的单体(B),单体(B)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合计(100质量%)中为15质量%~50质量%。在通过涂布后立即光照射,将粘度调整为上述范围的情况下,上述单体(B)的比例优选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合计(100质量%)中为30质量%~70质量%。
作为低聚物(A)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
从固化速度快的角度及得到透明性高的堰状部的角度考虑,优选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
作为低聚物(A),从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堰状部的机械特性的角度考虑,优选每1分子平均具有1.8~4个固化性基团的低聚物。此外,作为低聚物(A),可例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聚氧化烯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等,从通过氨基甲酸酯链的分子设计 等能够对固化后的树脂的机械特性、与保护板或显示面板的密合性等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的角度考虑,优选氨基甲酸酯低聚物。低聚物(A)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
作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的角度及得到透明性高的堰状部的角度考虑,优选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
从保护板或显示面板与堰状部的密合性及下述的各种添加剂的溶解性的角度考虑,单体(B)优选包含具有羟基的单体。具体而言,优选具有羟基数1~2、碳数3~8的羟烷基的羟基丙烯酸酯或者羟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等),特别优选丙烯酸4-羟基丁酯或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单体(B)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可例举乙酰苯类、缩酮类、苯偶姻或者苯偶姻醚类、氧化膦类、二苯酮类、噻吨酮类、醌类等光聚合引发剂。通过并用吸收波长范围不同的2种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能够进一步缩短固化时间,提高未固化的堰状部的表面固化性。在通过涂布后立即光照射,将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整至上述优选的范围的情况下,特别优选并用吸收波长范围不同的2种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
还可以在树脂组合物中添加非固化性低聚物(D)。非固化性低聚物(D)是在树脂层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时不与组合物中的固化性化合物发生固化反应且每1分子具有0.8~3个羟基的低聚物。更优选每1分子中的羟基为2~3个。此外,非固化性低聚物(D)的每1个羟基对应的数均分子量(Mn)较好是400~8000。非固化性低聚物(D)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接着,使形成为框状的未固化的堰状部固化(固化工序)。在构成未固化的堰状部的第2树脂组合物具有光固化性的情况下,例如可通过从光源(紫外线灯、高压汞灯、UV-LED等)照射紫外线或短波长的可见光,使未固化的堰状部 固化。
此外,在构成未固化的堰状部的第2树脂组合物具有热固化性的情况下,通过加热使未固化的堰状部固化。
通过以上的工序,堰状部形成工序结束,形成堰状部20。
接着,树脂层形成工序是通过涂布作为粘合层18的形成材料的第1树脂组合物41,形成树脂层42a的工序。
图4(A)是显示树脂层形成工序的步骤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中的C-C剖视图,图4(C)是显示树脂层形成工序刚刚结束后的剖视图。
如图4(A)、(B)所示,使用模涂装置40,通过模涂方式涂布第1树脂组合物41。
模涂装置40配置在保护板10的上方。模涂装置40和保护板10的相对位置是在水平方向上能够移动。模涂装置40和保护板10的相对位置的移动可以是移动模涂装置40,也可以是移动保护板10。本实施方式中,对相对于模涂装置40移动保护板10的情况进行说明。
模涂装置40如图4(B)所示,剖面视图大致呈五角形状。模涂装置40的俯视图短边方向(图4(A)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设置有狭缝部40a。
狭缝部40a在模涂装置40的长边方向(图4(A)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未固化的第1树脂组合物41从狭缝部40a吐出。
另外,模涂装置不限定于上述形态,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形态。
将保护板10设置在移动装置33上,使保护板10沿着与涂布第1树脂组合物41的方向(图4(B)中的右方向)相反的方向(图4(B)中的左方向)移动。籍此,使模涂装置40相对于保护板10的相对位置从保护板10的长边方向(图4(B)的左右方向)的一方端部附近移动至另一方端部附近,在保护板10上涂布第1树脂组合物41。
作为移动装置33,只要在能够移动保护板10的范围内就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使用任何公知的移动装置。例如,在图4(A)、(B)中,移动装置33是带式输送机。
涂布第1树脂组合物41的区域是在堰状部20和保护板10的上面10a所形成的凹部45的内侧。如图4(C)所示,以在堰状部20和所形成的树脂层42a 之间形成间隙44的方式涂布第1树脂组合物41。换言之,以使第1树脂组合物41不与堰状部20接触的方式涂布第1树脂组合物41。间隙44以包围树脂层42a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对于从模涂装置40吐出的第1树脂组合物41的量,以所形成的树脂层42a的刚涂布后的厚度h3大于堰状部20的厚度h1的条件进行调节。树脂层42a的厚度h3可根据间隙44的宽度(树脂层42a与堰状部20的距离)进行设定。在随后的平坦化工序中使树脂层42a平坦化时,下述的平坦化后的树脂层42b的厚度如上所述,优选以与堰状部20的厚度h1大致相等或者稍小于堰状部20的厚度h1的条件来调节树脂层42a的厚度h3。
通过该工序,如图4(C)所示,形成比堰状部20的厚度大的由第1树脂组合物41构成的树脂层42a,在该树脂层42a与堰状部20之间形成了间隙44。
[第1树脂组合物]
以下对粘合层形成用的第1树脂组合物41进行具体说明。
第1树脂组合物41的粘度优选为0.05Pa·s~50Pa·s,更优选1Pa·s~20Pa·s。如果粘度为0.05Pa·s以上,则能够减少下述的单体(B')的比例,抑制粘合层18的物性降低。此外,如果粘度为50Pa·s以下,则粘合层18不易残留空隙。
作为第1树脂组合物41,使用具有在随后的平坦化工序中通过被加热而粘性下降的特性的物质。此外,作为第1树脂组合物41,从能够低温固化且固化速度快的角度考虑,优选包含固化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C')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作为第1树脂组合物41,从容易将粘度调整至上述范围的角度考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优选包含1种以上的具有固化性基团且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的低聚物(A')和1种以上的具有固化性基团且分子量为125~600的单体(B'),单体(B')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合计(100质量%)中为40质量%~80质量%。
作为低聚物(A')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不饱和基团与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以及可得到透明性高的粘合层18的角度考虑,优选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 氧基的基团。
作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不饱和基团与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以及可得到透明性高的粘合层18的角度考虑,优选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
作为单体(B'),从第1树脂组合物41的固化性、粘合层18的机械特性的角度考虑,优选每1分子具有1~3个固化性基团的单体。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可例举乙酰苯类、缩酮类、苯偶姻或者苯偶姻醚类、氧化膦类、二苯酮类、噻吨酮类、醌类等光聚合引发剂。
第1树脂组合物41还可以包含非固化性低聚物(D')。非固化性低聚物(D')是在使未固化的第1树脂组合物41固化时不与组合物中的固化性化合物发生固化反应且每1分子具有0.8~3个羟基的低聚物。更优选每1分子中的羟基为2~3个。此外,非固化性低聚物(D’)的每1个羟基对应的数均分子量(Mn)较好是400~8000。非固化性低聚物(D’)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接着,平坦化工序是通过加热树脂层42a使树脂层42a的厚度平坦化的工序。
图5(A)是显示平坦化工序的步骤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中的D-D剖视图。
以规定时间加热树脂层42a,使树脂层42a的粘性降低。籍此,树脂层42a浸润扩散,流入间隙44。浸润扩散后的树脂层42a被堰状部20拦截,树脂层42a的端部形状为沿着堰状部20的内侧面20a的形状。此外,由于树脂层42a的粘性降低,树脂层42a的厚度变得均匀。
通过该工序,如图5(A)、(B)所示,间隙44消失,树脂层42a成为平坦化后的树脂层42b。
接着,粘合层形成工序是形成粘合层18的工序。
粘合层形成工序具有半固化工序、保护膜粘贴工序和正式固化工序。
半固化工序是使平坦化后的树脂层42b半固化的工序。
图6(A)是显示半固化工序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中的E-E剖视图。
如图6(A)、(B)所示,使平坦化后的树脂层42b半固化,形成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作为进行半固化的方法,例如在构成树脂层42b的第1树脂组合物41是光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可选择从光源(紫外线灯、高压汞灯、UV-LED等)照射紫外线或短波长的可见光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通过使照射光的时间短于正式固化所需的时间、或照射比正式固化中使用的光的强度小的光等,使第1树脂组合物41半固化。
通过该工序进行半固化,形成外部形状得到保持的、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
这里“半固化”是指在使图1和图2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所具有的粘合层18的聚合度变为目标聚合度的情况下,使聚合在达到目标聚合物之前终止固化处理。换言之,“半固化”是指虽然使树脂层42b聚合(固化),但聚合(固化)没有进行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所具有的粘合层18的聚合度。
假如将以达到粘合层18的聚合度(目标聚合度)的条件进行聚合称为“正式固化”,则可以将聚合的途中阶段称为“半固化”的状态,表示聚合没有进行到粘合层18的聚合度的层。
保护膜粘贴工序是将保护膜16粘贴在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上的工序。 
对保护膜16的粘贴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选择使保护板10在辊子上移动,将卷成卷状的保护膜16粘贴在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上的方法。
通过该工序,保护膜16被粘贴在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上,形成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被保护膜16覆盖的状态(参照图1和图2)。
正式固化工序是使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正式固化的工序。
使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正式固化的方法,可以与半固化工序中使树脂层42b半固化的方法相同。照射光的时间及照射的光的强度等条件采用能够将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正式固化的条件。
通过该工序,半固化状态的树脂层43正式固化。 
通过以上的工序,粘合层形成工序结束,形成粘合层18。
通过以上所示的遮光印刷部形成工序到粘合层形成工序,可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
另外,上述说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是一例,也可以使用其 他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作为其他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可选择例如通过将作为粘合层的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用途的凝胶片状的双面胶粘膜或比通常使用的OCA膜的弹性模量低(25℃时的剪切弹性模量1×104Pa以下)的胶粘膜等粘贴在保护板上,来制造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方法,或者,在堰状部的内侧涂布第1树脂组合物后,在减压气氛下贴合保护膜,之后向大气压开放的方法等。
此外,作为第1树脂组合物41使用热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在照射光使未固化的堰状部固化后,可以设置加热的工序使第1树脂组合物41固化,也可以放置在室温环境下直到第1树脂组合物41固化为止。在进行加热使第1树脂组合物41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平坦化工序中,通过以规定时间静置树脂层42a,使树脂层42a的厚度平坦化。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于通过将上述说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贴合于被贴合物来制造层叠体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8(A)~(D)和图9(A)、(B)是显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步骤的图。图8(A)~(D)是剖视图。图9(A)、(B)是俯视图。图8(A)~(D)和图9(A)、(B)中,省略了遮光印刷部12和堰状部20的图示。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设定XYZ坐标系,参照该XYZ坐标系对各构件的位置关系进行。此时,将与保护板的主面相垂直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将俯视图中的与保护板的外形的一边相平行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参照图9(A)、(B)),将与Z轴方向和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本实施方式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如图7所示,具备: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准备工序S1、层叠工序S2、减压工序S3、和向大气开放的工序S4。
首先,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准备工序S1如图8(A)所示,是准备保护膜被剥离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的工序。
准备上述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将保护膜16剥离。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可以使用上述说明的制造方法等来制造,也可以准备预先制得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通过该工序,可得到保护膜16被剥离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将保护膜16被剥离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简称为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
接着,层叠工序S2如图8(B)所示,是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层叠的工序。 
在大气压气氛下,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以粘合层18与被贴合物50的被贴合面50a接触的状态进行层叠。
作为被贴合物50,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显示面板等的显示装置。
对于使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层叠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选择使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自被贴合物50的铅垂方向上方(+Z侧)朝着被贴合物50下降的方法。
关于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的层叠状态,只要是在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的被贴合面50a接触的范围内,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保护板10和被贴合物50之间施加压缩力,也可以不施加压缩力。
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层叠,所以在保护板10和被贴合物50之间施加了仅与保护板10的自重部分对应的压缩力。
图9(A)显示通过层叠工序S2,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与被贴合物50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层叠工序S2因为在大气压气氛下进行,所以在粘合层18和被贴合面50a之间容易进入空气。因此,如图8(B)和图9(A)所示,在粘合层18和被贴合面50a的界面容易产生气泡60。气泡60被粘合层18和被贴合面50a密封。
通过该工序,可得到层叠后的状态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
接着,减压工序S3如图8(C)所示,是将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放置在减压气氛下的工序。减压工序S3是为了除去层叠工序S2中产生的气泡60而进行的工序。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减压装置70形成减压气氛。
减压装置70具备腔室71、设置在腔室71内的下平台72、和与腔室71连接的真空泵73。
将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运送至腔室71内,设置于下平台72。接着,利用真空泵73吸引腔室71内的空气,使腔室71的内部为低于大气压的减压气氛。腔室71内的减压气氛的压力例如是10Pa~100Pa。
图8(C)显示的例子中,以使被贴合物50为下平台72侧(-Z侧)的方式设置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但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中,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只要是在被放置于减压装置70内的范围内,可以以任何状态放置,可以以保护板10为下平台72侧的方式放置,也可以以被贴合面50a与铅垂方向平行的方式放置。
图9(B)是显示放置于减压气氛中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的俯视图。
如图9(B)所示,通过减压,由层叠工序S2产生的气泡60的俯视(XY面视图)中的尺寸扩大,向粘合层18的外侧移动。接着,气泡60成为与粘合层18的外部联通的状态的气泡61。此时,由层叠工序S2密封的空气的一部分被排出至粘合层18的外部,残留的一部分处于作为气泡61残留在粘合层18内的状态。 
气泡60的扩大和移动因为大气压气氛下所形成的气泡60内的压力和减压装置70内的减压气氛的压力的差而发生。这里,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的粘接力越小,压力差即使小也越容易发生气泡60的扩大和移动。因此,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的粘接力越小,即使增大减压工序S3中形成的减压气氛的压力,也能够达到气泡60与外部连通的状态。
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的粘接力不仅随粘合层18的形成材料而变化,还随所贴合的被贴合物50,详细而言,随被贴合物50的被贴合面50a的形成材料而变化。例如,制造的层叠体是液晶显示器那样的情况下,被贴合物50是显示面板,被贴合面50a是偏振片的表面。被贴合面50a是偏振片的表面的情况下,与被贴合面50a是玻璃时相比,与粘合层18的粘接力变小。
此外,即使在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的粘接力小的情况下,粘合层18 的弹性模量较大时,粘合层18不容易变形,气泡60的扩大和移动容易受到阻碍。因此,层叠时的粘合层18的弹性模量优选为500Pa~100kPa。
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放置在减压气氛下的时间,即减压工序S3的处理时间只要是在密闭在粘合层18和被贴合面50a的界面的气泡60与外部连通的时间的范围内,就没有特别限定。减压工序S3的处理时间是例如0.5分钟~5分钟。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的粘接力越小,气泡60扩大和移动的速度变得越大,因此能够缩短减压工序S3的处理时间。
接着,向大气压开放的工序S4是将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再次放置在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
打开未图示的放气阀,使空气流入腔室71内,使腔室71内恢复至大气压气氛。如果将放置于减压气氛下后的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放置于大气压气氛下,则保护板10和被贴合物50由于大气压气氛而被压合,将与外部连通的气泡61挤出至外部。
通过该工序,在粘合层18和被贴合面50a之间产生的气泡61被排出,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贴合。
通过以上工序,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制造工序结束,可制造粘合层18内的气泡消失了的层叠体5。层叠体5在例如作为被贴合物50选择了显示器件时,是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层叠体5中的保护板10和被贴合物50的粘接力例如在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对于粘接力的测定方法,在以下叙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在大气压气氛下层叠后,将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放置在减压气氛下。因此,没有必要在减压装置70内设置使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移动、进行层叠的移动装置等。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简化用于制造层叠体5的设备,降低成本。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只要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在大气压气氛下进行层叠即可,对层叠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层叠体的制造简便。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大气压气氛下,使多个带粘合层的透明面 材4和被贴合物50层叠后,将它们一起放置在减压气氛下,从而能够将多个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同时贴合,制造多个层叠体5。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制造大量的层叠体5。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大气压气氛下进行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的层叠,所以在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之间混入异物时或层叠位置发生偏离时,容易在同时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剥离、除去异物、进行层叠位置的调整后,再次重新层叠。
此外,在例如层叠体的粘接力大于0.4N/25mm且在6N/25mm以下的情况下,即使向大气压开放的工序S4刚结束之后在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之间残留有气泡,气泡也会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被粘合层18吸收,从而缩小或消失。
但是,上述的气泡被吸收至粘合层18的内部的情况下,在长期保管、高温保管时,被吸收至粘合层18内的气泡有可能再次发生。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粘接力例如在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粘接力在上述数值范围内时,在向大气压开放的工序S4后,即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和被贴合物50被放置在大气压气氛下后,粘合层18和被贴合物50之间的气泡60被立即排出至外部并消失。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抑制气泡被吸收至粘合层18内,抑制气泡的再次发生。
此外,在粘接力为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时,容易将同时贴合的被贴合物50剥离。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能提高返工性。
此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与被贴合物贴合时的粘接力达到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因此,将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气泡被吸收至粘合层的情况被抑制并且消失,所以能够得到可靠性优异的层叠体。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粘合层18具有光固化性的情况下,在向大气压开放的工序S4之后,可以设置对粘合层18照射紫外线等的光的工序。籍此,粘合层18固化,能够提高层叠体5中的保护板10和被贴合物50的粘接性。因此,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提高将层叠体5在例如高温保管时的可靠性。
此外,上述说明中,作为贴合于被贴合物50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4, 使用了在单面形成有粘合层18的透明面材,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例如,作为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也可以使用在双面形成有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图10是显示在双面形成有粘合层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的剖视图。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例如被用于将显示面板等的被贴合物以其显示面朝向外侧的方式贴合于店铺的橱窗、办公室的壁面玻璃等的用途。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如图10所示,具备:保护板120、遮光印刷部130、形成于保护板120的下面120a的第一粘合层140、形成于保护板120的上面120b的第二粘合层150、粘贴于第一粘合层140的表面的第一保护膜160、和粘贴于第二粘合层150的表面的第二保护膜170。
保护板120和遮光印刷部130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保护板10相同。第一保护膜160和第二保护膜170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6相同。
第一粘合层140是用于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贴合于例如橱窗等的透明支承体的粘合层。第一粘合层140的形成材料可以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粘合层18相同。
第二粘合层150是用于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贴合于例如显示面板等的被贴合物的粘合层。第二粘合层150的形成材料可以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粘合层18相同。
第一粘合层140的形成材料与第二粘合层150的形成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下,对使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时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1(A)、(B)是为了对使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1(A)、(B)中,例如X轴方向是铅垂方向。图11(A)、(B)中,省略了遮光印刷部130、第一粘合层140和第二粘合层150的图示。
首先,如图11(A)所示,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中的第一保护膜160和第二保护膜170剥离,得到保护膜被剥离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准备工序)。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将保护膜被剥离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简称为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
接着,在大气压气氛下,将被贴合物180、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和透明支承体300依次层叠(层叠工序)。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被贴合物180通过第二粘合层150与保护板120层叠,透明支承体300通过第一粘合层140与保护板120层叠。对于层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被贴合物180是例如显示面板等的显示装置,透明支承体300是例如橱窗等。
接着,以覆盖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和被贴合物180的方式在透明支承体300上设置于减压装置200。
减压装置200具备主体部210和真空泵250。
主体部210是具备侧板部220和顶板部230的箱状构件。侧板部220的透明支承体300侧(-Z侧)的端部通过密封构件与透明支承体300接触。通过主体部210和透明支承体300形成密闭空间240。
主体部210按照密闭空间240在减压时顶板部230发生变形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是因为:如果按照密闭空间240在减压时顶板部230发生变形的方式进行设计,则透明支承体300由于减压而变形,有可能发生破损。作为以顶板部230发生变形的方式进行设计的方法,可以调整主体部210的形成材料的刚性,也可以调整顶板部230的板厚。
真空泵250通过排气管与主体部210的侧板部220连接。
通过真空泵250吸引密闭空间240内的空气,使密闭空间240内变为比大气压小的减压气氛(减压工序)。减压气氛的压力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例如是10Pa~100Pa。
如果密闭空间240内被减压,则如图11(B)所示,顶板部230以朝主体部210的内侧(-Z侧)凹陷的方式变形,顶板部的俯视(XY面视图)中央与被贴合物180接触。此外,如果被贴合物180与顶板部230的距离W1大,则顶板部230变形量增大,并且透明支承体300也有可能变形,从而减压装置200和透明支承体300有可能破损。因此,被贴合物180与顶板部230的距离W1较好是在顶板部230朝内侧(-Z侧)凹陷而变形时,狭长地设计为与被贴合物180接触的程度。
将密闭空间240内在减压气氛下保持例如0.5分钟~5分钟后,通过未图 示的泄气阀,使外部的空气流入密闭空间240内,使密闭空间240内恢复至大气压气氛(向大气压开放的工序)。
通过以上工序,得到透明支承体300、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和被贴合物180贴合后的层叠体。
实施例
由例1至例13制造层叠体,对于各层叠体进行粘接力(N/25mm)和剪切储能模量(kPa)的测定、以及气泡消失性的评价。
另外,以下示出的实施例是一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保护板]
作为保护板,使用长度100mm、宽度100mm、厚度1.3mm的钠钙玻璃。对于保护板的表面实施高压水洗清洗和丙酮擦拭。
[保护膜]
作为保护膜,使用长度130mm、宽度130mm、厚度0.75mm的保护膜(三井化学东塞罗株式会社(三井化学東セロ社)制、ピュアテクトVLH-9)。保护膜以保护膜的粘接面与支承面材接触的方式使用橡胶辊粘贴在由长度100mm、宽度100mm、厚度3mm的钠钙玻璃构成的支承面材上。
[第1树脂组合物]
以摩尔比4:5混合分子末端被环氧乙烷改性的2官能的聚丙二醇(根据羟值算出的数均分子量:4000)和3-异氰酸根合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使其在锡催化剂的存在下、于70℃反应而得到预聚物。在得到的预聚物中以摩尔比1:2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使其于70℃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A-1)(以下记作“低聚物(A-1)”)。低聚物(A-1)的固化性官能团数为2个,数均分子量约为24000,25℃时的粘度约为830Pa·s。
将40质量份的低聚物(A-1)、20质量份的2-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共栄社化学社)制、Light Ester HOB)和4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均匀混合,得到100质量份的树脂混合物。在100质量份的树脂混合物中,按照表1所示的组成比均匀地溶解0.3质量份的双(2,4,6-三甲 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光聚合引发剂,汽巴精华公司(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クミカルズ社)制,IRGACURE 819)、0.04质量份的2,5-二叔丁基氢醌(阻聚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東京化成社)制)和正十二烷基硫醇(链转移剂,花王株式会社制,THIOKALCOL 20),得到基础组合物P-1、P-2、P-3、P-4。基础组合物P-1~P-4各自的链转移剂的含量不同。
[表1]
接着,将基础组合物P-1~P-4和非固化性低聚物(i)按照表2的组成比均匀混合,将其放入容器,以开放状态设置在减压装置内。通过将减压装置内减压至约20Pa并保持10分钟,进行脱泡处理,得到例1~例9中的第1树脂组合物。作为非固化性低聚物(i),使用与低聚物(A-1)的合成时所使用的相同的、分子末端被环氧乙烷改性的2官能的聚丙二醇(根据羟值算出的数均分子量:4000)。
[表2]
例1的第1树脂组合物如表2所示,是以80%的基础组合物P-1、20%的非固化性低聚物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的组合物。
例2的第1树脂组合物是以70%的基础组合物P-1、30%的非固化性低聚物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的组合物。
例3的第1树脂组合物是以50%的基础组合物P-1、50%的非固化性低聚物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的组合物。
例4的第1树脂组合物是以40%的基础组合物P-1、60%的非固化性低聚 物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的组合物。
例5的第1树脂组合物是以70%的基础组合物P-2、30%的非固化性低聚物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的组合物。
例6的第1树脂组合物是以60%的基础组合物P-2、40%的非固化性低聚物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的组合物。
例7的第1树脂组合物是以80%的基础组合物P-3、20%的非固化性低聚物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的组合物。
例8的第1树脂组合物是采用100%的基础组合物P-4的组合物。
例9的第1树脂组合物是以90%的基础组合物P-4、10%的非固化性低聚物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得的组合物。
[第2树脂组合物]
以摩尔比6:7混合分子末端被环氧乙烷改性的2官能的聚丙二醇(根据羟值算出的数均分子量:4000)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接着,用丙烯酸异冰片基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大阪有機化学工業社)制,IBXA)稀释后,使其在锡催化剂的存在下、于70℃反应而得到预聚物。在得到的预聚物中以摩尔比1:2添加丙烯酸2-羟基乙酯,使其于70℃反应,得到由30质量%的丙烯酸异冰片酯稀释后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A’-2)(以下记作“低聚物(A’-2)”)。低聚物(A’-2)的固化性官能团数为2个,数均分子量为55000,60℃时的粘度为580Pa·s。
将90质量份的低聚物(A’-2)和10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基丁酯(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Light Ester HOB)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将100质量份的该混合物、0.9质量份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光聚合引发剂,汽巴精化公司制,IRGACURE 184)、0.1质量份的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光聚合物引发剂,汽巴精化公司制,IRGACURE 819)和0.04质量份的2,5-二叔丁基氢醌(阻聚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均匀混合。将该混合液放入容器中,在开放状态下设置在减压装置内。通过将减压装置内减压至约20Pa并保持10分钟,进行脱泡处理,得到第2树脂组合物。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
(例1~例9)
首先,在从透明面材的外周缘约2mm的位置的整周,以宽度约为1mm、涂布厚度约为0.6mm的条件用分配器将第2树脂组合物涂布为框状。
接着,对在透明面材上涂布为框状的第2树脂组合物均匀地照射30秒源自化学灯(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日本電气社)制,FL15BL,峰值波长:365nm,照射强度:2mW/cm2)的紫外线和450nm以下的可见光。籍此,第2树脂组合物粘度增加,形成未固化的堰状部。
使用分配器向未固化的堰状部的内侧区域的多个部位以总质量达到3.6g的条件供给第1树脂组合物。供给第1树脂组合物期间,在未固化的堰状部没有决口等破损部位,维持了未固化的堰状部的形状。
接着,在设置有具有一对平台的升降装置的减压装置内的下平台上,以使涂布有第1树脂组合物的面朝上的方式平放透明面材,使用静电卡盘将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保持在减压装置内的上平台的下面。此时,以使支承面材的保护膜粘贴面与第1树脂组合物的涂布面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使减压装置内处于密封状态后进行排气直至减压装置内的压力达到约40Pa。利用减压装置内的升降装置使上下平台接近,以2kPa的压力将透明面材和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隔着第1树脂组合物进行压合,使其保持10秒进行贴合。
贴合后,使减压装置内恢复至大气压气氛,对于未固化的堰状部(第2树脂组合物)和第1树脂组合物,从支承面材侧使用化学灯(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制,FL15BL,峰值波长:365nm,照射强度:2mW/cm2)均匀地照射紫外线和450nm以下的可见光10分钟。籍此,将未固化的堰状部和第1树脂组合物固化,形成固化后的堰状部和粘合层。
照射强度通过使用照度计(牛尾电机株式会社(ウシオ電機社)制,紫外线强度计UNI-METER UIT-101)进行测定。粘合层的厚度为0.4mm且大致均匀。
然后,通过将支承面材从保护膜剥离,得到了粘贴有保护膜的例1~例9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例10、例11)
例10和例11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与例1~例9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使用的第1树脂组合物是二液混合型的热固化性有机 硅树脂。
例10中,作为第1树脂组合物,使用东丽道康宁株式会社(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社)制的树脂组合物(商品名:SE1885)。例11中,作为第1树脂组合物,使用信越有机硅株式会社制的树脂组合物(商品名:KE-1051)。
例10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中,除例1~例9的制造工序外,还在紫外线等的照射后,将贴合后的透明面材和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放置在加温至70℃的恒温槽中30分钟。籍此,使第1树脂组合物固化,形成树脂层。
例11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中,除例1~例9的制造工序外,还在紫外线等的照射后,将贴合后的透明面材和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放置在室温环境下24小时。籍此,使第1树脂组合物固化,形成树脂层。
例10、11通过将支承面材从保护膜剥离,得到了粘贴有保护膜的例10和例11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例12、例13)
例12和例13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与例1~例9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作为粘合层,使用OCA用途的凝胶片状的双面胶粘膜的粘合层。
例12中,使用泰已科株式会社(タイカ社)制的双面胶粘膜(商品名:OPTαGEL)。例13中,使用3M公司制的OCA胶带(支数9483、厚度125μm)。
将凝胶片状的双面胶粘膜切出长度200mm、宽度120mm,剥离轻剥离侧的保护膜。通过将保护膜剥离,从双面胶粘膜的短边侧起通过手动层压一边挤出气泡一边将露出的粘合面均匀地粘贴在与例1~例9相同的保护板上。将从保护板露出的多余的双面胶粘膜切掉。籍此,得到粘贴有保护膜、即双面胶粘膜的重剥离侧的保护膜的例12和例13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使用上述所得的例1~例13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制造了层叠体。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从例1~例13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剥离保护膜,以使粘合层在铅垂方向上方侧的方式平放。接着,使被贴合物从粘合层的铅垂方向上方10mm的高度落下,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层叠。作为被贴合物,使用长 度70mm、宽度70mm、厚度1.1mm的钠钙玻璃。
接着,将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平放在减压装置内,使减压装置处于密闭状态,进行排气直至减压装置内的压力达到10Pa的减压气氛。将减压气氛保持5分钟后,用15秒使减压装置内恢复至大气压气氛。
籍此,得到例1~例13的层叠体。 
<粘接力的测定方法>
测定所得的例1~例13的层叠体的粘接力。
粘接力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制造测定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测定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如下制造:在临时固定面材的单面均匀地涂布喷胶(3M公司制,喷胶(日文:スプレーのり)55),在粘贴有支承膜的支承膜临时固定面材的支承膜侧的一面形成与作为测定对象的例1~例13的层叠体中的粘合层相同的粘合层。粘合层的形成方法与上述说明的例1~例13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相同。
支承膜采用长度130mm、宽度130mm、厚度0.012mm的PET制膜(帝人杜邦膜株式会社(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テイゾソテトロン膜)。
临时固定面材采用长度100mm、宽度100mm、厚度1.7mm的钠钙玻璃。 
接着,将测定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贴合于密合评价用被贴合物,制造密合评价用层叠体。
将测定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密合评价用被贴合物在粘合层和密合评价用被贴合物接触的状态下、在约40Pa的减压气氛下、以2kPa的压力进行压合,保持10秒。然后,通过将测定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密合评价用被贴合物放置于大气压气氛下,得到贴合有密合评价用被贴合物和测定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密合评价用层叠体。
密合评价用被贴合物采用长度100mm、宽度100mm、厚度1.1mm的钠钙玻璃。 
接着,将密合评价用层叠体的临时固定面材剥离,切割成长度98mm、宽度25mm,得到评价片。使用该评价片,测定粘接力。
图12是用于说明粘接力的测定方法的图。
如图12所示,从评价片510将支承膜500和粘合层518的一部分剥离,仅使长度W2的贴合有支承膜500和密合评价用被贴合物550的部分残留。长度W2设为30mm。
接着,使用拉伸试验机(Tensilon,奥利安泰克株式会社(オリエンテック社)),以使支承膜500和粘合层518的剥离侧的端部相对于密合评价用被贴合物550的主面呈90°的方式向上方拉伸,使残余的部分剥离。剥离的速度设为50mm/分钟。将支承膜500和粘合层518与密合评价用被贴合物550的剥离所需的力作为粘接力。
<剪切储能模量的测定方法>
对于所得的层叠体,测定例1~例13的剪切储能模量。
剪切储能模量使用流变仪(安东帕公司(アントンパール社)制,Physica MCR301)进行。测定频率为1Hz。
例1~例9的层叠体中,将使用的第1树脂组合物夹持在钠钙玻璃制的工作台和测定用心轴(安东帕公司制,D-PP20/AL/S07)之间的0.4mm的间隙内,在氮气氛下、35℃,利用设置在工作台下部的黑光灯(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制,FL15BL),对第1树脂组合物照射10分钟的2mW/cm2的光。对于由此固化的第1树脂组合物,以将工作台上的温度维持于35℃的状态施加1%的动态剪切形变,测定剪切储能模量。
例10的层叠体中,与例1~例9相同,将使用的第1树脂组合物夹持在工作台和测定用心轴之间的间隙中,将工作台温度在70℃保持30分钟。对于由此固化的第1树脂组合物,以将工作台上的温度维持于35℃的状态施加1%的动态剪切形变,测定剪切储能模量。
例11的层叠体中,与例1~例9相同,将使用的第1树脂组合物夹持在工作台和测定用心轴之间的间隙中,在室温环境下放置24小时。对于由此固化的第1树脂组合物,以将工作台上的温度维持于35℃的状态施加1%的动态剪切形变,测定剪切储能模量。
例12和例13中,将使用的凝胶片状的双面胶粘膜夹持在与例1~11相同的工作台和测定用心轴之间的间隙中。此时,将工作台和测定用心轴之间的间隙设定为各自使用的凝胶片状的双面胶粘膜的厚度。对于双面胶粘膜,以将工 作台上的温度维持于35℃的状态施加1%的动态剪切形变,测定剪切储能模量。
<气泡消失性的评价方法>
气泡消失性的评价如下进行:在层叠体的制造时,减压装置内恢复至大气压气氛后,粘合层和被贴合物之间的气泡立即消失的情形记作○;减压装置内恢复至大气压气氛后,粘合层和被贴合物之间还残留有气泡的情形记作×。
将通过以上的测定和评价得到的结果示于表3和图13。图13中,纵轴表示剪切储能模量(kPa),横轴表示粘接力(N/25mm)。图13是双对数图。图13中,分三种情形进行表示:向大气压开放后气泡立即消失的情形;向大气压开放后,气泡在12小时以内消失的情形;向大气压开放后,气泡经过12小时仍然残留的情形。向大气压开放后气泡立即消失的情形是指上述的气泡消失性的评价中评价为○的情形;向大气压开放后,气泡在12小时以内消失的情形以及向大气压开放后,气泡经过12小时仍然残留的情形是指上述的气泡消失性的评价中评价为×的情形。
[表3]
根据表3和图13,可确认层叠体中的粘接力在0.05N/25Nmm以上、0.4N/25mm以下,且剪切储能模量低于100kPa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气泡在向大气压开放后立即消失、可靠性优异的层叠体。
此外,根据表3和图13,可确认层叠体的粘接力大于0.4N/25mm且在6N/25mm以下,并且剪切储能模量低于100kPa的情况下,气泡在向大气压开放后虽然没有立即消失,但在12小时以内消失。但是,该情况下,气泡被粘合层吸收,有可能再次产生气泡。
符号说明
1,4,100,110……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5……层叠体、10……保护板(透明面材)、18,518……粘合层、50,180……被贴合物、50a……被贴合面、140……第一粘合层(粘合层)、150……第二粘合层(粘合层)。

Claims (7)

1.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工序,该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具备透明面材、和在所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
在大气压气氛下,在使所述粘合层和所述被贴合物的被贴合面接触的状态下层叠所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的工序;
将层叠后的所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所述被贴合物放置在比大气压低的减压气氛下的工序;
在所述减压气氛下保持规定时间后,将层叠后的所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所述被贴合物放置在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具有光固化性;放置在所述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粘合层照射光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置在所述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之后的所述粘合层和所述被贴合物的粘接力在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35℃时的剪切储能模量在500Pa以上、100kPa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贴合物是显示装置。
6.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透明面材、在所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和夹着所述粘合层而与所述透明面材层叠的被贴合物,所述粘合层和所述透明面材的粘接力在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
7.一种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具备透明面材、和在所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将所述粘合层贴合于被贴合物时的所述粘合层和所述被贴合物的粘接力在0.05N/25mm以上、0.4N/25mm以下。
CN201510083433.2A 2014-02-25 2015-02-16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Pending CN1048592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4350A JP2015157451A (ja) 2014-02-25 2014-02-25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および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
JP2014-034350 2014-0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9273A true CN104859273A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0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3433.2A Pending CN104859273A (zh) 2014-02-25 2015-02-16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57451A (zh)
CN (1) CN104859273A (zh)
TW (1) TW2015328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5244A (zh) * 2018-01-11 2018-09-21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减薄工艺的揭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1181B2 (ja) * 2016-07-04 2020-06-17 Agc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171181B2 (ja) * 2017-12-01 2022-11-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調光フィルム
WO2022085638A1 (ja) * 2020-10-21 2022-04-28 Agc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構成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0316A (ja) * 2006-07-28 2008-02-14 Optrex Corp 板状部材の貼り合わせ方法
CN103210438A (zh) * 2010-11-17 2013-07-17 旭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保护板、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WO2013115068A1 (ja) * 2012-02-01 2013-08-08 旭硝子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9109A (ja) * 2005-07-01 2007-01-1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表面保護用粘着フィルム
JP5151094B2 (ja) * 2006-08-04 2013-02-27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ウレタン(メタ)アクリレートオリゴ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るシート
JP2012136622A (ja) * 2010-12-27 2012-07-19 Micro Gijutsu Kenkyusho:Kk ガラスパネル材の貼り合せ構造とその貼り合せ方法
JP2013199521A (ja) * 2012-03-23 2013-10-03 Dexerials Corp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を形成するための熱又は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0316A (ja) * 2006-07-28 2008-02-14 Optrex Corp 板状部材の貼り合わせ方法
CN103210438A (zh) * 2010-11-17 2013-07-17 旭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保护板、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WO2013115068A1 (ja) * 2012-02-01 2013-08-08 旭硝子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5244A (zh) * 2018-01-11 2018-09-21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减薄工艺的揭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2833A (zh) 2015-09-01
JP2015157451A (ja) 2015-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9552B (zh)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3249553B (zh)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2905886B (zh)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2935747B (zh) 透明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透明层叠体
CN103886806A (zh)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TWI433822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device
CN102958945B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549830B (zh)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layered body
TW201720902A (zh) 可固化且光學透明之壓敏黏著劑及其用途
CN104859273A (zh)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TW201431700A (zh)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積層體、顯示裝置、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TW201122055A (en)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portion formation, lamin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TW201501932A (zh)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之製造方法、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
TWI597303B (zh)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積層體
CN102770799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KR101884058B1 (ko) 감광성 접착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848038B1 (ko) 광 후경화형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2015157911A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210136A (zh)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