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2945B - 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2945B
CN102762945B CN201180010014.6A CN201180010014A CN102762945B CN 102762945 B CN102762945 B CN 102762945B CN 201180010014 A CN201180010014 A CN 201180010014A CN 102762945 B CN102762945 B CN 1027629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e packing
barrier material
heating surface
units chunk
cellulosic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00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2945A (zh
Inventor
河野幸次
板楠元邦
佐藤正治
上原拓男
冈中义次
白石友伸
后藤宪司
山中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62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2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1/0003Linings or walls
    • F27D1/0006Linings or walls formed from bricks or layer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 F27D1/0009Comprising ceramic fibr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1/0003Linings or walls
    • F27D1/0006Linings or walls formed from bricks or layer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 F27D1/0009Comprising ceramic fibre elements
    • F27D1/0013Comprising ceramic fibre elements the fibre elements being in the form of a folded blanket or a juxtaposition of folded blan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1/0003Linings or walls
    • F27D1/0006Linings or walls formed from bricks or layer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 F27D1/0009Comprising ceramic fibre elements
    • F27D1/0013Comprising ceramic fibre elements the fibre elements being in the form of a folded blanket or a juxtaposition of folded blankets
    • F27D1/0016Interleaved multiple folded blan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1/16Making or repairing linings increasing the durability of linings or breaking away linings
    • F27D1/1621Making linings by using shaped elements, e.g. bri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实现炼铁厂的各种耐火炉的炉衬施工的作业效率改善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具有:单位块(2),在加压下层叠纤维质隔热材料膜而形成;捆包件(3),捆包件具有:加压面抵接部(5),覆盖作为单位块的膜层叠方向侧面的加压面(3a、3b)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加热面保护部(6),与加压面抵接部连接,并且覆盖单位块的加热面(3c)的至少一部分,加压面抵接部与加热面保护部的边界部(7)覆盖由单位块的加压面和加热面所成的角部;以及打捆带(4),通过捆包件(3)维持单位块(2)的形状,捆包件的加热面保护部由于打捆带的除去而可动,能够与加压面抵接部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在捆包件的加热面保护部设置有把手部(10)。

Description

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炼铁厂的炼铁、炼钢、轧制工序等所使用的加热炉、均热炉、热处理炉等各种耐火炉中,在其炉壁、炉盖、罩、炉顶、滑柱(スキッドポスト)的表面等的、当炉运转时被加热的面(以下,也称为“炉内被加热面”)所施工的耐火隔热炉衬(lining)所使用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及使用了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以及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用捆包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节能、隔热等为目的,在加热炉等的各种焙炉设备的炉壁等的炉衬施工中,使用陶瓷纤维质等纤维质隔热材料。纤维质隔热材料不仅导热率低,而且轻量并且低松装密度,因此具有热惯性佳、炉的降温、升温时间能够缩短等优点。为此,纤维质隔热材料作为加热炉等的与炉垢或熔融金属不接触的部位的主要的炉衬材料来使用。
若以代表性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即陶瓷纤维质(CF)为例进行说明,则在以往,最初,在利用陶瓷纤维质对各种炉进行炉衬施工时,采用将使陶瓷纤维质成型为毯子状的陶瓷纤维质膜(CF膜:CFブランケット)相对于在铁皮(炉壁)等被加热面上焊接的支撑销层叠许多层的、所谓的纸炉衬法。但是,在CF膜上,暴露于高温时的厚度方向的收缩大,支撑销等安装用小五金件在炉内露出从而容易受到氧化损伤,另外,CF膜具有宽阔的面积,层间产生间隙,所以存在炉衬施工比较难等问题。
因此,近年来,利用块状的单位块,该块状的单位块是将形成为带状的CF膜折叠成规定的长度并在加压下层叠,或者将从CF膜切割成规定的大小的多张CF膜片在加压下层叠,并通过缝制、粘接、内置小五金件等手段而形成的。该单位块在通过规定的捆包件和打捆带来维持其被压缩后的形状的状态下用于炉衬施工(参照非专利文献1及2)。
作为这种CF块,例如已知有如图7(a)、(b)所示的CF块31。该CF块31是对形成为带状的CF膜以规定的长度重复山折和谷折同时交替地折叠,并在加压下层叠来形成例如300mm×300mm×300mm左右的大小的单位块32而制成的。单位块32具有:一对加压面32a,受到用于最终形成炉衬施工中所利用的块材的加压处理;以及加热面32b,在对炉内进行了炉衬施工的状态下受到加热。通过以由一对捆包构件33a、33b构成的捆包件33覆盖块32,隔着捆包件33通过两根打捆带34将单位块32打捆,以便从左右加压面32a向加热面32b,保护加压面32a与加热面32b相接的角部。构成捆包件33的捆包构件33a、33b包括覆盖块32的加压面32a的加压面抵接部35、覆盖并保护加热面32b的一部分的加热面保护部36以及在加压面抵接部35与加热面保护部36之间形成的折弯部37。图7(b)中的符号38表示用于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31的炉衬施工时在铁皮(炉壁)上安装单位块32的安装用小五金。图7(a)中的符号39是用于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31的炉衬施工时操作安装用小五金38的纸管制导管。
CF膜的纤维能够良好地互相缠绕,所以在长度方向上加热收缩率小,对于厚度方向而言,加热收缩率相对较大。为此,与CF膜的表面成为加热面并利用CF膜的厚度防止热的移动的纸炉衬相比,在利用CF块的炉衬中,能够使CF膜的长度方向朝向热的主要的移动方向来使用,所以热的截断效率优。而且,在CF块中,用于保持其形状的金属零件(内置小五金件)内插于单位块,另外,用于将单位块安装于铁皮的槽钢等安装用小五金(参照图7(b)的符号38)仅在炉衬的冷面(加热面相反侧的面)露出,因此也能够抑制安装用小五金的氧化带来的损伤,带来飞跃性的寿命延长效果。除此之外,在CF块上,设置有进行用于将在铁皮上焊接的支承螺栓和单位块接合的螺母锁紧的导管(参照图7(a)的符号39),所以其安装作业是容易的。并且,能够使CF块的大小为容易处理的尺寸,所以也能够大幅提高炉衬施工的作业性。
在CF块的炉衬施工中,折叠CF膜而层叠出的或者垒积规定形状的CF膜片而层叠出的单位块作为一个单位体利用。CF块维持该单位块的形状直到炉衬施工时为止,另外为了提高到炉衬施工时为止的处理性,在与单位膜的层叠方向垂直的加压面上设置硬纸板(纸制)作为捆包件,在层叠方向上压缩之后,用打捆带对其打捆,由此固定成规定的尺寸。在折叠CF膜从而形成CF块时,此时所用的捆包件上,为了避免CF膜的折痕由于打捆带的系紧而损伤,如图7(a)、(b)所示,从覆盖单位块32的加压面32a的加压面抵接部35向加热面32b侧将加热面保护部36延长而设置,来保护单位块32的加压面32a、该加压面32a与加热面32b的交界的角部,进而保护纤维质一直到加热面。加热面保护部36端部通常与CF膜的折痕不接触,并且为了降低成本,加热面保护部36配置于越过从加压面32a与加热面32b的交界的角部起第二个折痕的位置。
在利用CF块对炉壁的内面进行衬砌时,重要的是在邻接的CF块间的接缝不产生间隙。CF块是在其单位块中,CF膜在一对加压面之间在加压下层叠压缩而成型。为此,在CF块上,在相对于CF膜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几乎没有恢复力,但在层叠方向上恢复力起作用。因此,以往提出了利用在CF块的层叠方向上作用的恢复力的几个炉衬施工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所谓的格子相间施工方法(市松工法):将设置有槽钢等安装用小五金(参照以图7(b)的符号38表示的部件)的冷面(位于加热面的相反侧的面)朝向炉壁的内面侧配置,同时以相邻的单位块的CF膜层叠方向不一致的方式,使相邻的单位块从加热面侧观看旋转90°,同时交替地衬砌相邻的单位块。根据该格子相间施工方法,通过CF膜的层叠方向的恢复力,在各单位块上,按压力从相对于该CF膜层叠方向(单位块自身发现恢复力的方向)一直向前的方向作用,在单位块间的接缝难以产生间隙。但是,若即使通过该格子相间施工方法,也在几个单位块的配置中产生位置偏移,则往往在相邻的单位块间的接缝形成间隙。尤其是,在邻接的四个单位块的角部会汇集的部位,难以使四个单位块的角部正确地汇集到一点,因此往往形成所谓的三角接缝。为了对其进行弥补,进行向接缝的间隙插入夹层块(フォールド)或者向三角接缝填充松散材料状(バルク状)的陶瓷纤维质等的接缝填塞作业。
除了格子相间施工方法以外,例如也提出了如专利文献2所示,将多个单位块的加压面互相面对面地排成一列来形成单位块排列,在单位块排列的列间形成的接缝插入CF膜来进行接缝填补的、所谓的立砌施工方法(立砌工法)。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压缩模块,该压缩模块能够使CF膜成为压缩状态而施工,能够防止CF膜的变形及局部破坏,能够谋求耐用寿命的延长。如图8(a)~(c)所示,专利文献3的压缩模块41是通过刚性材料的挡板44夹着层叠了多张300×300mm大的CF膜42的单位块进行压缩,并以多条带子45进行打捆而制成的。图8(a)、(c)的挡板(添板)44具有从模块41的加热面46突出的部分,图8(a)的挡板具有将其突出部的一部分向加热面侧折弯而形成的把手部48,图8(c)的挡板在突出部具有用作把手部的孔49。图8(b)的挡板具有从与压缩模块41的加热面46一致的端部将挡板的一部分向内侧折弯而形成的把手部48。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18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5-718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6-2289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新日本热陶瓷公司(新日本サーマルセラミックス社)的高温用耐火隔热纤维及陶瓷纤维质产品的商品说明书“ES纤维质SC(エスファイバーSC)”。
非专利文献2:“陶瓷纤维与隔热施工”编辑委员会编,财团法人节能中心发行的新版《陶瓷纤维与隔热施工”26~29页,63~79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上述的格子相间施工方法的炉衬施工时,在通过槽钢等安装用小五金将单位块安装于炉壁的内面后,需要拉拔这些单位块的梱包(压缩状态的维持)所使用的打捆带和捆包件的作业。在该打捆带及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中,首先,需要用截断器等将固定相邻的各单位块的打捆带切断后进行拉拔。于是,由于构成各单位块的CF膜的恢复力,相邻的单位块间的间隙被CF膜所填补。此时,捆包件在加压下夹入于相邻的单位块间而残留。因此,接着,利用例如钳子等通过手工作业来拉拔该捆包件。在300mm×300mm×300mm的大小的单位块上,CF膜被大约0.5MPa的压缩力加压,所以捆包件的抽出作业成为重体力作业,其作业效率也差。
而且,在捆包件为纸制时,有时在拉拔时捆包件断裂从而残留在邻接单位块间,变得无法回收。如果在单位块间残留有捆包件,则甚至无法进行接缝填塞作业,因此为了除去残存的捆包件,需要对炉内加热从而使捆包件烧毁,作为筑炉工序整体,在作业时间及费用上带来大的损失。并且,无法从单位块间回收捆包件(无法再利用)在环境保持上也是不理想的。
在捆包件为如专利文献3所述的刚性材料(铁板、铝板、铝合金板、塑料板等)制时,拉拔带来的断裂得以避免。但是,在为图8(a)、(c)所示的专利文献3的单位块(压缩模块)时,对层叠的CF膜42进行压缩的捆包件(挡板44)的一部分从模块41的加热面46突出,因此在带子45的打捆时,由于对模块41的加热面46侧进行过度地捆绑,由此有可能损害模块41的尺寸精度。另外,由于模块41的加热面46未被完全保护,因此在保管、运送、炉衬施工时等有可能损伤加热面46。在为图8(b)所示的专利文献3的单位块(压缩模块)时,避免了带子45的局部性的过度系紧,但在拉拔挡板时,需要在模块41的加热面46与挡板44的把手部48之间强制性地插进某些器具,容易损伤加热面46。并且,加热面46除了把手部48的部分以外为露出的状态,尤其在用带子45打捆时,单位块的角部也容易受到损伤。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从而在拉拔捆包件时减轻作业者的负担,并且捆包件不会断裂,能够回收并重复使用,消除在单位块间残留的捆包件的除去等的多余的作业,从而能够改善炉衬施工的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这种纤维质隔热材料块进行的作业效率佳的炉壁的炉衬施工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通过以下的结构解决上述课题,提供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及使用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以及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用捆包件。
[1]
一种纤维质隔热材料块,是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所用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特征在于,具有:
单位块,在加压下层叠纤维质隔热材料膜而形成,用作炉衬施工所用的单位体;
捆包件,具有:加压面抵接部,覆盖所述单位块的膜层叠方向侧面即加压面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加热面保护部,与所述加压面抵接部相连,并且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在炉内被炉衬施工的状态下覆盖受到加热的加热面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加压面抵接部和所述加热面保护部的边界部覆盖所述加压面和所述加热面所成的所述单位块的角部;以及
打捆带,通过所述捆包件维持所述单位块的形状,
所述捆包件的所述加热面保护部通过所述打捆带的除去而变得可动,能够与所述加压面抵接部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在所述捆包件的所述加热面保护部设置有把手部。
[2]
所述[1]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所述捆包件由在所述单位块的膜层叠方向侧面配置的一对捆包构件构成,该捆包构件由所述加压面抵接部、与所述加压面抵接部相连的所述加热面保护部以及所述边界部构成。
[3]
所述[2]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所述捆包构件在所述边界部被折弯。
[4]
所述[2]或[3]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所述捆包构件为一体品,具有沿着所述边界部设置的切口。
[5]
所述[2]或[3]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所述捆包件的所述加压面抵接部和所述加热面保护部分别形成,它们通过铰链或通过在两者上结合的片材而连接。
[6]
所述[2]或[3]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所述捆包构件在除去所述打捆带后,由于构成该捆包构件的材料自身的弹性而从所述加热面保护部隔离。
[7]
所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所述捆包件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8]
所述[7]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材料是硬质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苯乙烯制的片或塑料瓦楞纸。
[9]
所述[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制成为扣眼孔、环、或钩状的卡止部。
[10]
所述[2]~[9]的任一项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捆包构件上,在各自的所述加热面保护部,具有一对所述把手部。
[11]
所述[2]~[10]的任一项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特征在于,所述单位块是一边为200~400mm的立方体或者长方体状,所述捆包构件的拉伸强度为5~90MPa,所述捆包构件相对于所述纤维质隔热材料的静摩擦系数为0.1~1。
[12]
一种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具有单位块、捆包件以及打捆带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配置在炉内被加热面的规定场所,在切断并除去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打捆带后,拉拔在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残留的捆包件来使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彼此贴紧,作为所述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所述[1]~[11]的任一项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中,
所述单位块在加压下层叠纤维质隔热材料膜而形成,用作炉衬施工所用的单位体,
所述捆包件具有:加压面抵接部,覆盖所述单位块的膜层叠方向侧面即加压面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及加热面保护部,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在炉内被炉衬施工的状态下覆盖受到加热的加热面,
所述打捆带通过所述捆包件维持所述单位块的形状。
[13]
所述[12]所述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拉拔在所述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残留的所述捆包件时,使用具有脚部、可动部以及牵引构件的拉拔工具,其中,所述脚部一端抵接于所述单位块,大致垂直地立设,所述可动部能够卡拆地卡止于在所述捆包件设置的把手部,并且沿所述脚部移动,所述牵引构件设置于所述脚部的另一端侧,使所述可动部沿所述脚部移动。
[14]
所述[13]所述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构件是电动式的卷绕机,所述电动式的卷绕机具有马达作为其驱动构件,并且具有一端连结于所述可动部的牵引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进行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时,捆包件的加热面保护部由于打捆带的除去而变得可动,由此为了拉拔夹入于相邻的单位块间的捆包件,能够使施加给加热面保护部的力的方向与捆包件的拉拔方向一致。另外,在加热面保护部设置有拉拔所用的把手部。由于它们的协同作用效应,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回收夹入于相邻的单位块间的捆包件,并且能够防止拉拔时的捆包件的断裂及变形。为此,无需进行以往屡次进行的对断裂并残存于邻接块间的梱包体的除去作业,能够改善炉壁的炉衬施工的作业效率,除此之外,也能够重复使用捆包件。并且,在炉衬施工的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中,工具的使用成为可能,能够大幅缩短捆包件的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立体图,图1(a)是从正面(加热面)侧观看的立体图,图1(b)是从背面(冷面)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在图1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中使用的由一对捆包构件构成的捆包件的图,图2(a)是捆包构件的正视图,图2(b)是表示弯折后的捆包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利用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进行炉衬施工时从邻接块间拉拔捆包件时使用的拉拔工具的图,图4(a)是拉拔工具的侧视图,图4(b)是拉拔工具的正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利用了图4的拉拔工具的捆包件的抽出作业的图。
图6是表示对于滑柱适用的由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形成的炉衬层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立体图,图7(a)是从正面(加热面)侧观看的立体图,图7(b)是从背面(冷面)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使用CF膜的压缩模块的图,图8(a)表示利用具有从模块的加热面突出的部分和将该突出部的一部分向内侧折弯而形成的把手部的挡板的压缩模块,图8(b)表示具有从与模块的加热面一致的端部将其一部分向加热面侧折弯而形成的把手部的压缩模块,图8(c)表示具有从模块的加热面突出的部分并且在该突出部具有用作把手部的孔的压缩模块。
图9是表示捆包件的拉伸强度与自邻接块间的拉拔时的回收率及再利用率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a)、(b)中示出了适用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一例。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中使用的纤维质隔热材料,是使用由纤维质材料构成的隔热材料而形成的块,是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所用的材料。这里的“炉内被加热面”是指,炼铁厂的炼铁、炼钢、轧制工序等使用的加热炉、均热炉、热处理炉等各种耐火炉中的、其炉壁、炉盖、罩、炉顶、滑柱的表面等的、在炉的运转时被加热的面。在本发明中,将膜状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在加压下层叠,来形成单位块。纤维质隔热材料的代表例是陶瓷纤维质(以矾土(AI2O3)和硅石(SiO2)为主成分的人造无机纤维)、玻璃丝、石棉等无机纤维质材料。以下,作为纤维质隔热材料的一例,采用陶瓷纤维质(CF)。
图1(a)、(b)所示的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具有与前述的图7(a)、(b)所示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同样的结构。具体而言,具有单位块2、捆包件3以及打捆带4,其中,该单位块2是将形成为带状的CF膜以规定的长度反复山折和谷折同时交替地折叠,并在加压下进行层叠而形成的,该捆包件3具有:加压面抵接部5,覆盖单位块2的膜层叠方向侧面即加压面2a、2b;以及加热面保护部6,与加压面抵接部5连接,并且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在炉内被炉衬施工的状态下覆盖受到加热的加热面2c,加压面抵接部5与加热面保护部6的边界部覆盖由单位块2的加压面2a、2b和加热面2c所成的角部,该打捆带4将单位块2与捆包件3一起打捆并维持单位块2的形状。在捆包件3的加热面保护部6,设置有把手部10,该把手部10用于,在炉衬施工时将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配置在规定场所后,通过除去打捆带4来拉拔夹入于邻接单位块2间的捆包件3。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利用单位块2制成,该单位块2例如将厚度为25mm的CF膜交替地折叠地层叠16层并进行压缩,从而成型为300mm×300mm×300mm的大小。图1(a)、(b)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与参照图7(a)、(b)说明的现有技术的块同样地,具有用于在炉衬施工时将单位块2安装于炉内被加热面的安装用小五金8(图1(b)),以及用于在炉衬施工时对安装用小五金8进行操作的导管9(图1(a))。导管9利用纸管等而制成。
在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中,在炉衬施工时将多个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配置于规定场所后,在除去打捆带4并拉拔邻接块间的捆包件3时,能够使相对于被夹入的捆包构件3a、3b的加压面抵接部5为可动性的加热面保护部6与加压面抵接部5配置于同一平面。由此,能够使在捆包构件3a、3b的拉拔时作用于它们的力的方向与加压面抵接部的拉拔的方向一致,能够容易地进行拉拔。
在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中,如图1(a)所示,捆包构件3a、3b的加压面抵接部5与加热面保护部6的边界部7也能够保护单位块2的加热面2c的左右的角部。
在图1(a)、(b)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中,捆包件3由一对捆包构件3a、3b构成,该一对捆包构件3a、3b分别具有:加压面抵接部5,覆盖一方的加压面2a(或2b)的大致全部;以及加热面保护部6,覆盖加热面2c的一部分。各捆包构件3a、3b作为一体品被制成,边界部7位于加压面抵接部5与加热面保护部6之间。另外,在各捆包构件3a、3b的加热面保护部6上,设置有一对扣眼孔(鳩目穴)作为把手部10,该把手部10用于,在炉衬施工时在将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配置在规定场所后,通过除去打捆带4来拉拔夹入于邻接单位块2间的捆包件3。把手部10并不限于一对扣眼孔,只要是与后述的捆包件的拉拔工具上设置的可动部的例如钩状的卡止部(钩)能够卡拆(係脱)地卡止的部件即可。例如,可以是在加热面保护部6的自由端缘部安装的环、钩状的卡止部(钩)等。
在图1(a)、(b)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中,捆包件3的加压面抵接部5,以覆盖单位块2的加压面2a、2b的大致全部的方式形成。加压面抵接部5也可以以覆盖单位块2的加压面2a、2b的全部的方式形成。虽说如此,在完全覆盖的情况下,当在炉衬施工时将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配置在规定场所时,有时相邻的块1的加压面抵接部5的端部彼此接触而相互干涉,成为作业的妨碍。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加压面抵接部5如图1(a)、(b)所示,除了单位块2的加压面2a、2b的端部以外,以仅覆盖一部分的方式。
在图1(a)、(b)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中,将带状的CF膜以规定的长度反复山折和谷折同时交替地折叠而进行层叠,由此形成单位块2。但是,单位块2的形成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从CF膜切割出规定的大小的多张CF膜片,将它们在加压下层叠而形成。
单位块2的形状也不限于图1(a)、(b)所示的立方体。例如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在加热面2c侧的后方部具有切口台阶(切込段差)11,并且在其相反侧即冷面侧的前方部也具有切口台阶11’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是在炉壁的拐角部施工的L型块、在滑柱等圆柱状部位施工的过梁砌块(リンテルブロック)等,形成为各种不同形状。并且,关于单位块2的尺寸及形成单位块2的CF纤维质的种类等,也不是特别地限制。
捆包件3由一对捆包构件3a、3b构成,捆包构件3a、3b如图2(a)所示,具有加压面抵接部5、加热面保护部6以及位于加压面抵接部5与加热面保护部6的交界的边界部7。图2(a)的捆包构件3a、3b作为在边界部7能够折弯的一体品而形成。图2(b)表示在边界部7弯折后的捆包构件3a、3b。捆包件3在图1(a)、(b)所例示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中,在单位块2的加压面2a、2b抵接加压面抵接部5,在边界部7弯折从而将加热面保护部6抵接于单位块2的加热面2c而配置,通过打捆带4与单位块2一起被打捆,使单位块2维持压缩状态。在从通过所谓的格子相间施工方法的炉衬施工而在炉内被加热面的规定场所配置的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之间拉拔捆包件3时,切断并除去打捆带4后,以边界部7为界的可动的加热面保护部6被解除束缚,并能够由于例如捆包构件自身的弹性,而自由地离开加热面2c。加热面保护部6上设置有一对扣眼如图2所示,在从相邻的块间拉拔捆包件3时能够利用的把手部。
例如,捆包件3由具有形成为与单位块2的加压面2a相同大小或比其小的矩形状的加压面抵接部5的一对捆包构件3a、3b构成。较为理想的是,捆包构件3a、3b的大小为加压面抵接部5的各边的尺寸La及Lc为单位块2(图1)的加压面2a的尺寸的85%以上97%以下(在单位块2的加压面为300mm×300mm的正方形时,为255~291mm)。加压面抵接部5的各边的尺寸La及Lc若超过单位块2的加压面2a的尺寸的97%,则在配置于炉内被加热面的规定场所的状态下,相邻的单位块的捆包构件彼此干涉,容易形成三角接缝。反之,若比85%小,则对单位块2的加压效果受损。更为理想的是,加压面抵接部5的各边的尺寸La及Lc为单位块2的加压面2a的尺寸的90%以上97%以下(单位块2的加压面为300mm×300mm的正方形时,为270~291mm)。
说到在配置于炉内被加热面的规定场所的状态下的相邻的单位块的捆包构件彼此的干涉,干涉的原因是由于相邻的单位块的捆包构件彼此的接触。因此,出于防止干涉的观点,捆包构件只要是给单位块的端部带来捆包构件的厚度量的非抵接部这种尺寸即可。例如,单位块的加压面的尺寸为300mm×300mm,捆包构件的厚度为5mm时,能够设图2的捆包构件3a、3b的加压面抵接部5的横向尺寸La最大为290mm。由该例可知,上述的加压面抵接部5的各边的尺寸La及Lc相对于单位块2的加压面2a的尺寸的比率的上限97%是以防止相邻的单位块的捆包构件彼此的干涉为主要目的,因此根据捆包构件的厚度,即使存在上述比率超过97%的情况,也没关系。
作为图2(a)、(b)所示的捆包构件3a、3b的可动部的加热面保护部6的大小,以使得捆包构件3a、3b的端部以与在单位块2(图1)中与层叠并压缩后的CF膜的折痕不接触的方式来到邻接的折痕之间为好。在加热面保护部6上,也需要确保设置把手部10即扣眼孔的区域。为此,较为理想的是,在利用例如厚度25mm的CF膜时,使加热面保护部6的尺寸Lb通常为56mm以上94mm以下的范围。
在利用后述的捆包件的拉拔工具时,为了实现拉拔工具的作业性不受损以及为了实现使捆包构件具有耐重复利用的强度,作为把手部10而设置的扣眼孔为10mm以上30mm以下的直径,较为理想的是,为15mm左右的直径。通过将扣眼孔设置在加热面保护部6的两个场所,能够使捆包构件3a、3b的拉拔方向稳定在与单位块2的排列面(炉内被加热面)垂直的方向。安装扣眼孔10的位置,考虑在捆包构件3a、3b的抽出作业时负载所落的作用点和支点的位置,以如下方式设置为好:例如为300mm×300mm×300mm大的单位块时,从图2所示的扣眼孔10的中心到加热面保护部6的自由端的距离I1为10mm以上30mm以下,较为理想的是为20mm左右,扣眼孔10的中心间距离I2为50mm以上200mm以下,较为理想的是为100mm左右。
捆包件3能够以能够与加压面抵接部5相关地设置可动的加热面保护部6的任意的材料制成。作为能够使用的材料的例子,除了举出硬质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乙烯等热可塑性树脂、以酚类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等热硬化性树脂为代表的合成树脂材料以外,也能够使用ABS树脂、聚酰胺等。较为理想的是,利用硬质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等的能够重复使用的合成树脂片或塑料瓦楞纸。若形成这种合成树脂片或塑料瓦楞纸的合成树脂本身能够再生利用的,则是更为理想的。为了使以这种塑料材料制成的捆包件在对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后回收再使用,较为理想的是,厚度为2mm以上10mm以下,更为理想的是为4mm以上6mm以下,其平均单位面积的重量为500g/m2以上10000g/m2以下,较为理想的是为1000g/m2以上5000g/m2以下。
由于在炉衬施工时将多个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配置在规定场所,因此捆包件3被夹入于邻接单位块2间。之后通过除去打捆带4而从邻接单位块2间拉拔捆包件3。为了使捆包件3的拉拔作业变得更容易,较为理想的是,构成捆包件3的一对捆包构件3a、3b在被除去打捆带后由于构成该捆包构件3a、3b的材料自身的弹性而从加热面保护部隔离。为了使在边界部7折弯的加热面保护部6相对于加压面抵接部5可动变得容易,如果需要,也可以采取沿边界部7设置切口等的手段。根据情况,分别形成加压面抵接部5和加热面保护部6,通过铰链、或者结合于加压面抵接部5和加热面保护部6这两者的(例如通过粘接剂等)片材等来连结并组装的捆包构件也是可能的,但制成需要花费相应的时间和劳力。
在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衬施工中,在将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配置在炉内被加热面的规定场所并除去打捆带后,在此之前被压缩的单位块的CF膜在其层叠方向上利用将要恢复的力,使邻接块彼此贴紧。为此,在除去打捆带后,捆包构件通过强力被夹入于相邻的块间而残留。夹入于邻接块间的捆包构件为了回收再利用,需要无断裂也无变形地拉拔。为了使之成为可能,要求捆包件具有适度的强度,适度的滑动性。这些的特性由包括块的大小、纤维质隔热材料的种类、捆包构件的材质的各种因子所左右。作为一例,较为理想的是,在从利用了层叠并压缩了16层厚度为25mm的CF膜而形成的300mm×300mm×300mm的单位块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拉拔如上面例示那样的塑料材料制的捆包构件时,捆包构件具有1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相对于CF膜具有1.0以下的静摩擦系数。若拉伸强度比10MPa低,则在从安装于炉内被加热面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拉拔时,捆包件断裂而残留在块间,需要用于除去它们的多余的作业,另外存在无法重复利用捆包件这一问题。在发生了未达到断裂的变形时,也存在捆包件仍然无法重复利用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在实用上,即使使拉伸强度比70MPa高,也无法得到更加突出的优点。若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比1.0高,则为了从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拉拔捆包件需要长时间,存在产生无法拉拔的捆包件这一问题,即使比0.1低也无法得到更加突出的优点。更为理想的是,捆包构件的拉伸强度为10MPa以上70MPa以下,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为0.9以下0.25以上。
捆包构件所要求的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不依赖于单位块的大小。另一方面,捆包构件所要求的拉伸强度依赖于单位块的大小。具体而言,邻接块彼此的接触面积越大,需要越大的拉伸强度。作为一例,在上述的300mm×300mm×300mm的单位块时,捆包构件的拉伸强度与从邻接单位块间的拉拔的回收率的关系变得如图9所示。捆包构件的回收率(不会在单位块间残存而被回收的捆包构件的比例)通过拉伸强度5MPa以上而成为100%,但有时回收的一部分捆包构件产生变形,变形的捆包构件无法再利用。更加图9所示的再利用率(不会断裂也不会变形就能够拉拔的捆包件的比例)的数据可知,通过拉伸强度为10MPa以上,能够再利用回收的捆包件的全部。
更一般而言,处于处理性和作业性的观点,理想的一边为200~400mm左右的立方体或者长方体的单位块时,捆包构件的理想的拉伸强度为5~90MPa,更为理想的是为10~70MPa。另一方面,可以说捆包构件的理想的静摩擦系数依赖于使用的纤维质隔热材料的种类,对于纤维质隔热材料膜,为0.1~1,更为理想的是0.25~0.9。
以上所例示的塑料材料制的捆包构件一般能够满足这些条件。因此,以这种塑料材料制成的捆包构件不会需要例如在表面涂敷润滑剂等多余的处理,以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就能够使用。
在以往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中,利用纸制的硬纸板或厚度2~6mm左右的中国制的胶合板作为捆包件是主流。在为以硬纸板制成的捆包件时,构成硬纸板的内衬(ライナ)及中芯的拉伸强度为10~50kPa左右,因此强度不足,有时在从邻接块间拉拔时屡次断裂。在利用中国制的胶合板时,相对于该CF膜的静摩擦系数为约2.0,难以滑动,从邻接块间拉拔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若是如专利文献3所述的刚性材料制的捆包件(参照图8(a)、(c)),则拉拔引起的断裂及变形得以避免。但是,在为图8(a)、(c)所示的单位块时,捆包件44的一部分从块41的加热面46突出,因此带子45的打捆时对块41的加热面46侧进行过度地捆绑等,从而有可能损害块41的尺寸精度。并且,模块41的加热面46未被完全保护,因此在保管、运送、炉衬施工时等中加热面46有可能损伤。若为图8(b)的单位块,则带子45的局部性的过度的系紧得以避免,但在拉拔捆包件44时需要在块41的加热面46与捆包件44的把手部48之间强制性地插进某些器具,容易损伤加热面46。并且,加热面46除了把手部48的部分以外变为露出,因此尤其在带子45的打捆时,单位块的角部也容易受损伤。即使对图8(b)的把手部48附加例如钩等,如果不是在拉拔时作用于钩的力的方向与拉拔捆包件44的方向一致,就无法进行顺利拉拔,作业性减低未被避免。
在图1(a)、(b)所示的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1中,将单位块2与捆包件3一起打捆的打捆带4具有打捆所需的强度,并且能够以在从在炉衬施工时相邻配置的块间拉拔捆包件3时能够容易地切断的任意的材料制成。作为打捆带4的材料的例子,并不特别限定,但能够举出聚丙烯等。
本发明另外也提供利用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进行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是一种炉衬施工方法,将多个具有单位块、捆包件以及打捆带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配置在炉内被加热面的规定场所,在切断并除去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打捆带后,拉拔在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残留的捆包件来使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彼此贴紧,作为所述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中,所述单位块在加压下层叠纤维质隔热材料膜而形成,用作炉衬施工所用的单位体,所述捆包件具有:加压面抵接部,覆盖所述单位块的膜层叠方向侧面即加压面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及加热面保护部,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在炉内被炉衬施工的状态下覆盖受到加热的加热面,所述打捆带,通过所述捆包件维持所述单位块的形状。
不特别限制于将多个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配置在炉内被加热面的规定场所的方法,能够利用格子相间施工方法、立砌施工方法等。
在邻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残留的捆包件可以通过手工作业拉拔,或者也可以利用如图4(a)、(b)所例示的捆包件拉拔工具拉拔。图4(a)、(b)的拉拔工具12具有:脚部13,一端抵接于单位块2(图1(a)、(b))抵接,大致垂直地立设;以及一对钩14a,能够卡拆地卡止于在捆包件3的各捆包构件3a、3b设置的把手部的扣眼孔10(图1(a)、(b)),并且,具有:可动部14,沿着脚部13在相对于单位块2接近的方向及远离单位块2的方向上移动;以及电动式的卷绕机(牵引构件)15,设置于脚部13的另一端侧,具备用于使可动部14沿脚部13移动的马达(驱动构件)15a及牵引线15b。
在利用图4(a)、(b)的拉拔工具12从通过炉衬施工配设于炉内被加热面(例如,炉顶面)的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拉拔捆包件时,可以如图5所示,通过打捆带的除去而变为自由的捆包件3的加热面保护部6处设置的扣眼孔10上挂住拉拔工具12的可动部14的钩14a,使脚部13与单位块2抵接,驱动卷绕机15牵拉捆包件3,拉拔捆包件3。通过利用该拉拔工具12,能够大幅缩短捆包件的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能够使用于加热炉等的与炉垢及熔融金属不接触的(炉内被加热面)的隔热处理。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以参照图4(a)、(b)说明的炉顶面为主,可以是间壁或滑柱的表面。图6例示了对滑柱21适用的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包围在滑柱21的周围形成的浇铸层(キャスタブル)22,设置有排列本发明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而形成的炉衬层23。炉衬层23当然是集成多个块而形成,但在图6中,为了简单,未表示出每个块。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及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此外,在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各捆包构件的原料的拉伸强度及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如以下进行测量。
[捆包件的原料的拉伸强度的测量]
捆包构件的原料的拉伸强度的测量利用万能试验机基于JISK7113而进行,在捆包构件的材料为塑料瓦楞纸时,测量该合成树脂片的拉伸屈服强度,并在捆包构件为硬纸板时测量该内衬的拉伸屈服强度。此外,内衬等纸原料的拉伸强度一般以平均单位宽度的应力表示,但这里为了与合成树脂片及中国制胶合板的值进行比较,测量内衬的厚度并换算成平均截面积的应力。
[捆包件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的测量]
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的测量基于JISP8147的倾斜法,在倾斜台上安装各捆包构件,将试验片作为CF膜设置在各捆包部件之上,测量并求出捆包构件开始滑动的倾斜角。
[实施例1]
首先,从厚度为6mm、单位面积重量为1600g/m2、原料的拉伸强度为30MPa及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为0.38的聚丙烯制塑料瓦楞纸(市场上出售的商品,住化塑料公司制商品名,サンプライ)切割出大小为宽度290mm×长度590mm的板材,通过实施加热加压处理的加压成型,在距度方向一端缘76mm的地方划分加压面抵接部和加热面保护部,并且以能够将加热面保护部相对于加压面抵接部弯折最大90度的方式形成边界部,另外,在距所述加热面保护部的自由端的距离I1(图2(a))为0mm及中心间距离I2(图2(a))为150mm的位置设置两个铝制扣眼孔(内径15mm),形成捆包构件。作为单位块的捆包件,将如上述形成的两张捆包构件作为一组而使用。
接着,将厚度25mm×长度4800mm的带状的CF膜(新日本热陶瓷公司(新日本サーマルセラミックス社)制:SC膜1260)以长度300mm交替地折叠,层叠了16层后,在CF膜的层叠面(加压面)上配置上述一对捆包构件,隔着这些捆包构件在CF膜的层叠方向上进行压缩,接着以打捆带固定,成型为300mm×300mm×300mm的大小的单位块。
利用48个这样制备出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对炼铁厂的热轧加热炉的宽度1.8m×2.4m的炉顶面,通过格子相间施工方法的块排列来进行炉衬施工。并且,此时,利用如图4所示的捆包件的拉拔工具,如图5所示那样,进行捆包件的抽出作业。在该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中,测量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并且求出在炉衬施工后的单位块间不会残存而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另外,在回收到全部捆包件时,观察回收到的捆包件的断裂或变形的程度,调查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作为用于制造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材料,除了利用厚度为5mm、单位面积重量为7000g/m2、原料的拉伸强度为50MPa及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为0.39的硬质聚氯乙烯片(JISK6745,属于组1的通用品)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捆包件,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炉壁的炉顶面进行利用格子相间施工方法的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在利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对炉壁的炉顶面的炉衬施工中,除了将块排列改为立砌施工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制造及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中,除了代替拉拔工具使用前端有钩的抽出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制造及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除了利用厚度为5mm、单位面积重量为6750g/m2、原料的拉伸强度为15MPa及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0.80的软质聚氯乙烯片作为用于制造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材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捆包件,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炉壁的炉顶面进行利用格子相间施工方法的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使用在实施例4中利用的抽出棒)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除了利用厚度为5mm、单位面积重量为6000g/m2、原料的拉伸强度为67MPa及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0.25的聚碳酸酯片作为用于制造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材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捆包件,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炉壁的炉顶面进行利用格子相间施工方法的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使用在实施例4中利用的抽出棒)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除了利用厚度为5mm、单位面积重量为5500g/m2、原料的拉伸强度为75MPa及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0.25的聚苯乙烯片作为用于制造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材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捆包件,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炉壁的炉顶面进行利用格子相间施工方法的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使用在实施例4中利用的抽出棒)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除了利用厚度为5mm、单位面积重量为950g/m2、原料的拉伸强度为0.05MPa及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0.73的纸制硬纸板并且未设置扣眼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制造及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使用在实施例4中利用的抽出棒)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除了利用厚度为6mm、单位面积重量为3000g/m2及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1.96的中国制胶合板,并且未设置扣眼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制造及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使用在实施例4中利用的抽出棒)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此外,该胶合板的拉伸强度超出了测量限度。
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除了利用厚度为5mm、单位面积重量为7000g/m2、原料的拉伸强度50MPa及对表面实施了磨损处理而使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为1.20的硬质聚氯乙烯片,并且未设置扣眼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制造及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使用在实施例4中利用的抽出棒)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除了利用厚度为5mm、单位面积重量为5500g/m2、原料的拉伸强度5MPa及相对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0.80的软质聚氯乙烯片,并且为设置扣眼孔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捆包件(包括一对捆包构件)的制造及炉衬施工,在捆包件的抽出作业(使用在实施例4中利用的抽出棒)中,调查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分/m2)、在炉衬施工后能够从单位块间回收的捆包构件的回收率及回收到的捆包构件的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将结果示于表1。
(注)
A:聚丙烯制塑料瓦楞纸,
B:硬质聚氯乙烯片,
B′:对表面进行了磨损处理的硬质聚氯乙烯片,
C及C′:单位面积重量为6750及5500g/m2的软质聚氯乙烯片
D:聚碳酸酯片,
E:聚苯乙烯片,
F:纸制硬纸板,
G:中国制胶合板
*1):立砌施工方法
由表1所示结果可知,在利用以往的由纸制的硬纸板构成的捆包件(比较例1)时,其拉伸强度低,在抽出作业时发生断裂,回收率滞留在50%,另外,在利用由中国制胶合板构成的捆包件(比较例2)时,其静摩擦系数高,在抽出作业时无法从经炉衬施工的单位块间拉拔的情况较多,回收率为20%。另外,在利用由拉伸强度为5MPa的软质聚氯乙烯片构成的捆包件(比较例4)时,作业后的捆包构件中发现变形。若利用于CF膜的静摩擦系数为1.2的对表面进行了磨损处理的硬质聚氯乙烯片(比较例3),存在无法从单位块间抽出的情况。
与之相对,在利用本发明的捆包件的实施例时,捆包件的抽出作业的回收率为100%,另外,抽出作业所需的时间也比比较例大幅缩短。
另外,由实施例4~7与比较例1~4的比较可知,即使都是利用同一抽出棒的手工作业,其抽出作业的所需时间也非偶然地减少,并且,在利用了拉拔工具时,抽出作业的所需时间显著减少。
[比较例5]
以塑料板和铁板制成专利文献3所示的图8(a)的形状的捆包件,并进行了同样地评价。其结果是,块的加热面46与背面的压缩方向的尺寸成为270mm和300mm,块成为异型(異型),炉衬施工时的安放(セット)花费时间。另外,用钳子夹着把手部48尝试捆包件的拉拔。塑料板的以钳子夹着的部分折损,铁板变形,发生无法拉拔的情况。
[比较例6]
以塑料板和铁板制成专利文献3所示的图8(b)的形状的捆包件,并同样地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块的加热面46和背面的压缩方向的尺寸几乎相同。利用作用于把手部48的工具,尝试捆包件的拉拔。塑料板和铁板都在把手部安防工具时,成为损失纤维质表面46的结果。另外,相对于捆包件侧面44的面积,把手部48的面积小,拉拔需要较大的力,成为重体力作业。
[比较例7]
以塑料板和铁板制成专利文献3所示的图8(c)的形状的捆包件,并同样地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块的加热面46和背面的压缩方向的尺寸成为270mm和300mm,块成为异型,炉衬施工时的安放花费时间。另外,在把手部48的孔上施以工具,尝试捆包件的拉拔。塑料板和铁板时,捆包件都无法一直拉拔,回收率为70%。
符号说明
1:纤维质隔热材料块;
2:单位块;
2a;2b:加压面;
2c:加热面;
3:捆包件;
3a、3b:捆包构件;
4:打捆带;
5:加压面抵接部;
6:加热面保护部;
7:边界部;
8:安装用小五金;
9:导管;
10:把手部(扣眼孔);
11,11’:切口台阶;
12:拉拔工具;
13:脚部;
14:可动部;
14a:钩;
15:卷绕机(牵引构件);
15a:马达(驱动构件);
15b:牵引线。

Claims (11)

1.一种纤维质隔热材料块,是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所用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特征在于,具有:
单位块,将纤维质隔热材料膜在重复山折和谷折同时交替地折叠并在加压下层叠该纤维质隔热材料膜而形成,用作炉衬施工所用的单位体;
捆包件,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具有1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厚度为2mm以上10mm以下,其平均单位面积的重量为500g/m2以上10000g/m2以下,所述捆包件具有:加压面抵接部,覆盖所述单位块的膜层叠方向侧面即加压面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加热面保护部,与所述加压面抵接部相连,并且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在炉内被炉衬施工的状态下覆盖受到加热的加热面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加压面抵接部和所述加热面保护部的边界部覆盖所述加压面和所述加热面所成的所述单位块的角部;以及
打捆带,通过所述捆包件维持所述单位块的形状,
所述捆包件的所述加热面保护部通过所述打捆带的除去而变得可动,能够与所述加压面抵接部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在所述捆包件的所述加热面保护部设置有把手部,
所述捆包件由在所述单位块的膜层叠方向侧面配置的一对捆包构件构成,该捆包构件由所述加压面抵接部、与所述加压面抵接部相连的所述加热面保护部以及所述边界部构成,
所述加压面抵接部的各边的尺寸为所述单位块的所述加压面的尺寸的85%以上97%以下,
在除去所述打捆带后,不形成三角接缝并且不产生位置偏移地在邻接的所述单位块之间形成排列,
所述捆包构件在从所述单位块的所述加热面被拉拔后,利用以山折和谷折的方式被折叠的所述纤维质隔热材料膜的层叠方向上的恢复力,使邻接的所述单位块彼此贴紧,
所述炉内被加热面由密接的多个所述单位块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包构件在所述边界部被折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包构件为一体品,具有沿着所述边界部设置的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包件的所述加压面抵接部和所述加热面保护部分别形成,所述加压面抵接部和所述加热面保护部通过铰链或通过在两者上结合的片材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树脂材料是硬质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苯乙烯制的片或塑料瓦楞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制成为扣眼孔、环、或钩状的卡止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捆包构件上,在各自的所述加热面保护部,具有一对所述把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位块是一边为200~400mm的立方体或者长方体状,所述捆包构件的拉伸强度为5~90MPa,所述捆包构件相对于所述纤维质隔热材料的静摩擦系数为0.1~1。
9.一种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具有单位块、捆包件以及打捆带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配置在炉内被加热面的规定场所,在切断并除去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打捆带后,拉拔在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残留的捆包件来使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彼此贴紧,
作为所述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
其中,所述单位块是将纤维质隔热材料膜在重复山折和谷折同时交替地折叠并在加压下层叠该纤维质隔热材料膜而形成,用作炉衬施工所用的单位体,
所述捆包件具有:加压面抵接部,覆盖所述单位块的膜层叠方向侧面即加压面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及加热面保护部,在纤维质隔热材料块在炉内被炉衬施工的状态下覆盖受到加热的加热面,
所述打捆带通过所述捆包件维持所述单位块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拉拔在所述相邻的纤维质隔热材料块间残留的所述捆包件时,使用具有脚部、可动部以及牵引构件的拉拔工具,其中,
所述脚部一端抵接于所述单位块,大致垂直地立设,
所述可动部能够卡拆地卡止于在所述捆包件设置的把手部,并且沿所述脚部移动,
所述牵引构件设置于所述脚部的另一端侧,使所述可动部沿所述脚部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构件是电动式的卷绕机,所述电动式的卷绕机具有马达作为其驱动构件,并且具有一端连结于所述可动部的牵引线。
CN201180010014.6A 2010-03-31 2011-03-31 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 Active CN1027629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0666 2010-03-31
JP2010080666 2010-03-31
PCT/JP2011/058744 WO2011126061A1 (ja) 2010-03-31 2011-03-31 繊維質断熱材ブロック、これを用いた炉内被加熱面のライニング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2945A CN102762945A (zh) 2012-10-31
CN102762945B true CN102762945B (zh) 2016-01-20

Family

ID=44762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0014.6A Active CN102762945B (zh) 2010-03-31 2011-03-31 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64447B2 (zh)
EP (1) EP2554934B1 (zh)
JP (1) JP5660954B2 (zh)
KR (1) KR101448945B1 (zh)
CN (1) CN102762945B (zh)
BR (1) BR112012024336B1 (zh)
TW (1) TWI444583B (zh)
WO (1) WO2011126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9493B (zh) * 2018-06-20 2020-01-31 山东鲁阳浩特高技术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烟道闸板
CN108750227B (zh) * 2018-07-11 2024-02-27 宜兴市坤濠防火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温材料的驱赶式封装机构
CN110822911B (zh) * 2019-11-19 2021-08-31 山东鲁阳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窑炉炉衬深度修补方法
JP7478946B2 (ja) 2020-03-05 2024-05-08 マフ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機繊維断熱ブロック複合体および無機繊維断熱ブロック複合体の施工方法
CN112197593A (zh) * 2020-10-15 2021-01-08 浙江圣诺隔热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窑炉炉衬的制作及安装方法
US20230194172A1 (en) 2021-01-22 2023-06-22 Maftec Co., Ltd. Method of installing heat insulating block on furnace shel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t insulating wall, heat insulating wall, industrial furnace, and set for installing heat insulating block
JP7267330B2 (ja) 2021-02-18 2023-05-01 マフテック株式会社 リジェネバーナ用耐火物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8678U (zh) * 1991-04-13 1991-11-13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 工业炉的一种新型全纤炉衬
CN101157560A (zh) * 2007-09-18 2008-04-09 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纤维复合模块及其制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8609A (en) 1976-08-05 1978-02-21 Isolite Babcock Refractories Refractory and heat insulating wall
JPS6053270B2 (ja) * 1982-07-06 1985-11-25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炉壁体の建造法およびその炉壁体
US4516374A (en) * 1982-09-27 1985-05-14 Finney John F Means for and method of furnace insulation
DE3710673A1 (de) * 1987-03-31 1988-10-13 Didier Werk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uskleidungsblocks fuer die waermeisolierende auskleidungsschicht eines ofens
JP2610446B2 (ja) * 1987-10-01 1997-05-14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断熱炉壁構造
JPH0170097U (zh) * 1987-10-27 1989-05-10
JPH01127890A (ja) 1987-11-11 1989-05-19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セラミックファイバーモジュールによる窯炉の内張構造
JPH0744955Y2 (ja) 1992-08-27 1995-10-11 品川白煉瓦株式会社 圧縮モジュール
JPH10288467A (ja) * 1997-04-15 1998-10-27 Nippon Steel Corp 断熱層の表面を覆う耐熱被覆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断熱壁の構築方法
US6782922B1 (en) * 2003-05-30 2004-08-31 John Manville International, Inc. Coated fibrous pipe insul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8678U (zh) * 1991-04-13 1991-11-13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 工业炉的一种新型全纤炉衬
CN101157560A (zh) * 2007-09-18 2008-04-09 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纤维复合模块及其制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44583B (zh) 2014-07-11
CN102762945A (zh) 2012-10-31
US20130019553A1 (en) 2013-01-24
KR101448945B1 (ko) 2014-10-13
KR20120093443A (ko) 2012-08-22
BR112012024336A2 (pt) 2016-05-24
JP5660954B2 (ja) 2015-01-28
BR112012024336B1 (pt) 2021-02-17
WO2011126061A1 (ja) 2011-10-13
JP2011226771A (ja) 2011-11-10
EP2554934A1 (en) 2013-02-06
TW201200832A (en) 2012-01-01
EP2554934A4 (en) 2015-04-22
US9664447B2 (en) 2017-05-30
EP2554934B1 (en)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2945B (zh) 纤维质隔热材料块、使用该纤维质隔热材料块的炉内被加热面的炉衬施工方法
CN102159859B (zh) 用于密封可拆卸法兰接头的梳状双面叠加式垫片
Zhang et al. Ductile failure analysis and crack behavior of X65 buried pipes using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JP4106581B2 (ja) 2つの構造部分を互いに支持する装置
MX2011010504A (es) Una maquina para la expansion de tubos.
SE421037B (sv) Forfarande for inspenning av lindningssats i transformator
CN209277841U (zh) 一种油田管柱防顶装置
CN207475881U (zh) 一种音频自动检测设备
CN104007008A (zh) 一种万能试验机
JP2007306652A (ja) ケーブルラック用カバ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331752U (zh) M形止水带保护装置
CN214046373U (zh) 一种用于医疗电子设备的隔离片材结构
CN201034445Y (zh) 组合式换热器浮头保温套
CN215410707U (zh) 大拉杆横向波纹补偿器
CN202521134U (zh) 带菱形拉杆的复式膨胀节
CN212407922U (zh) 一种顺水弯头
CN105403051B (zh) 一种耐火纤维模块及使用该耐火纤维模块的快速施工方法
CN214117036U (zh) 一种土木工程伸缩缝防水结构
CN212868720U (zh) 一种燃气阀固定装置
CN220083799U (zh) 换热器铁丝网防护结构
CN213776626U (zh) 一种用于过路管道的组装式防护装置
CN203631298U (zh) 一种变压器铁轭下器身压紧装置
CN203996779U (zh) 一种可浮动式独立货舱舱口盖
CN210041271U (zh) 一种露天采场电缆穿道保护装置
CN209457790U (zh) 一种抗爆防火卷帘门抗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IN NIPPON STEEL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3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32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