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6444A -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6444A
CN102746444A CN2012102719250A CN201210271925A CN102746444A CN 102746444 A CN102746444 A CN 102746444A CN 2012102719250 A CN2012102719250 A CN 2012102719250A CN 201210271925 A CN201210271925 A CN 201210271925A CN 102746444 A CN102746444 A CN 102746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acrylic acid
acid esters
alkyl
t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19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岳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2719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64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6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6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熔体强度高、流动性好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其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其特性粘度为12.0厘泊至13.0厘泊,通过共聚包括80至9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0至20wt%的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混合物;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其特性粘度为9.0厘泊至10.0厘泊,通过共聚包括至少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至少有一种类型选自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混合物。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与聚氯乙烯树脂共混,使其聚氯乙烯发泡模塑制品具有细致均匀的发泡泡孔、高发泡倍率和获得吸引人的模塑外观,工业价值明显。

Description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熔体强度高,流动性好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树脂具有多种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优异的耐化学品性、耐冲击性、耐候性,而且价廉,所以它们已广泛用作具有重大实用价值通用树脂材料。泡沫聚氯乙烯成型是其优选应用之一,例如用聚氯乙烯的泡沫材料用作广告、浴柜、建筑发泡模塑制品。但是,如果只从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发泡模塑制品,那么在通常施用于聚氯乙烯树脂的模塑温度下就不能获得足够的伸长性能和熔体强度,以致不可能形成均匀的发泡泡孔结构和达到任何期望的高发泡倍率。因此,难以生产出令人满意的发泡模塑制品。另外,由于聚氯乙烯树脂的允许模塑条件范围窄,也难以只通过改进模塑条件生产出令人满意的发泡模塑制品。
聚氯乙烯发泡模塑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来提高其熔体强度和表面质量。但是,如果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其熔体强度太高,特性粘度大于13厘泊,则会造成聚氯乙烯发泡模塑制品在其挤出过程中流动性太差。流动性太差则会影响到聚氯乙烯发泡模塑制品的表面质量差;如果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其流动性太好,聚氯乙烯发泡模塑制品表面质量较好,其熔体强度较低,以致不可能形成均匀的发泡泡孔结构和达到任何期望高的高发泡倍率。聚氯乙烯发泡模塑制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熔体强度和流动性成为矛盾;熔体强度高,其流动性差;流动性好其熔体强度低,如何解决熔体强度和流动性成为本发明要解决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聚氯乙烯泡沫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其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同时具有熔体强度高和流动性好,解决其熔体强度和流动性相互矛盾的特点,使其形成的聚氯乙烯发泡模塑制品具有细致均匀的发泡泡孔、高发泡倍率和获得吸引人的模塑外观,也提供了使用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的基于聚氯乙烯树脂的泡沫塑料成型组合物。
通过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不懈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已发现,将包括两种功能上不同的共聚物A和共聚物B的共聚物混入聚氯乙烯树脂中,由此可在发泡模塑制品中具有细致均匀的发泡泡孔,高发泡倍率和获得吸引人的模塑外观,如此完成了本发明。
换言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1)、一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是指:丙烯酸烷基酯有1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为直链或支化烷基,或环烷基,有直链烷基的那些丙烯酸烷基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基酯和丙烯酸硬脂基酯。同样,有支化烷基的那些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酯。此外,有环烷基的那些 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环己基酯。
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是指:对于构成共聚物B的单体组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分与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组分之间的比例,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分的含量为50至60 wt%。优选50至55wt%。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组分的含量为40至50 wt%,优选45至50wt%。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其特性粘度为12.0厘泊至13.0厘泊,通过共聚包括80至9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0至20wt%的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混合物。聚合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采用自由基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辅以多官能单体进行轻度交联获得;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其特性粘度为9.0厘泊至10.0厘泊,通过共聚包括至少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至少有一种类型选自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混合物,聚合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采用自由基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辅以多官能单体进行轻度交联获得;
(2)、一种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包括100份重的聚氯乙烯和10-20份重上述(1)项中的丙烯酸类共聚物。
将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与聚氯乙烯树脂共混,使其聚氯乙烯发泡模塑制品具有细致均匀的发泡泡孔、高发泡倍率和获得吸引人的模塑外观,因此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的工业价值是明显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和共聚物B。共聚物A的特性粘度为12.0厘泊至13.0厘泊(特性粘度采用乌氏粘度测量),通过共聚包括80至9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0至20wt%的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获得。该聚合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采用自由基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辅以多官能单体进行轻度交联获得和共聚物B的其特性粘度为9.0厘泊至10.0厘泊(特性粘度采用乌氏粘度测量),通过共聚包括至少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至少有一种类型选自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脂作为构成单元的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获得。该聚合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采用自由基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辅以多官能单体进行轻度交联获得。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构成本发明的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为这样一种共聚物:其特性粘度为12.0厘泊至13.0厘泊(特性粘度采用乌氏粘度测量),通过共聚包括80至9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0至20wt%的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混合物获得,该聚合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采用自由基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辅以多官能单体进行轻度交联。
丙烯酸烷基酯有1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为直链或支化烷基,或环烷基,有直链烷基的那些丙烯酸烷基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基酯和丙烯酸硬脂基酯。同样,有支化烷基的那些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酯。此外,有环烷基的那些 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环己基酯。若烷基的碳原子数大于18,则单体的聚合物性能会降低,因此难以进行共聚。
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有2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烷基可为直链或支化烷基,或环烷基。具体地,有直链烷基的那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同样,有支化烷基的那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异丁基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此外,有环烷基的那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若烷基的碳原子数大于18,则单体的聚合物性能会降低,因此使其难以进行共聚,这不是优选的。
对于构成共聚物A的单体组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分和丙烯酸烷基脂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组分之间的比例,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分的含量为80至90wt%,优选85至90wt%。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组分的含量为10至20wt%,优选10至15wt%。
制备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聚合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步骤在合适的反应器中进行,其中使反应剂(氧化剂、还原剂、单体、乳化剂、多官能单体)适当地组合、混合,并在含水介质中反应,且其中可将热量传入反应区和从反应区移出。反应剂可随反应温度分批加入反应器中,其中引发和增长反应的速率由反应器的快速上升来显示。
本发明的自由基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包括至少一种氧化剂,至少一种还原剂以及多官能单体的混合物。可用于该方法各步骤中的自由基引发剂是在50-60℃范围内的温度下进行的自由基氧化还原聚合中常用的引发剂。
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与还原剂组合的氧化剂。合适的氧化剂包括有机(烷基-、芳基-、或酰基)氢过氧化物、过硫酸盐、过磷酸盐、或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优选的氧化剂包括过硫酸盐和有机氢过氧化物。最优选的氧化剂包括铵、钠、或钾的过硫酸盐和叔丁基过氧化氢。氧化剂的用量在0.005-1.0wt%(以单体总重量为基准)的范围内。优选的氧化剂用量在0.01-0.5wt%范围内。最优选的氧化剂用量在0.0125-0.25wt%范围内。如果使用过少的氧化剂,则聚合过慢地发生,或完全不聚合。太多的氧化剂不适宜地导致分子量降低。
合适的还原剂包括(但不限于)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肼、羧基铵或羧基铵盐、还原糖、硫醇以及亚磺酸衍生物。优选的还原剂包括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异抗坏血酸连二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最优选的还原剂包括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剂的用量在0.01-1.0wt%(以单体总量为基准)的范围内。优选的还原剂用量在0.025-0.5wt%范围内。最优选的还原剂用量在0.05-0.20wt%范围内。如果使用过少的还原剂,则聚合缓慢,或不发生聚合。如果使用太多的还原剂,则反应可能缓慢或不反应,或不能获得所期望高的分子量。
乳液聚合中的乳化剂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钾。乳化剂用量在2-3wt%(以单体总量为基准)。
乳液聚合中的多官能单体,如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等。这些单体的含量在0.1-2.0wt%(以单体总量为基准),优选0.2-1.0wt%。如果这些多官能单体的含量大于2.0wt%,它们将不期望地干扰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的目的,即形成细致均匀的发泡泡孔和提供优良的模塑外观。
与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一起构成本发明的共聚物B为这样一种共聚物,其特性粘度为9.0厘泊至10.0厘泊(特性粘度采用乌氏粘度测量),通过共聚至少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至少有一种类型选自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单元的单体混合物获得。该聚合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采用自由基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辅以多官能单体进行轻度交联获得。
丙烯酸烷基酯有1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为直链或支化烷基,或环烷基,有直链烷基的那些丙烯酸烷基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基酯和丙烯酸硬脂基酯。同样,有支化烷基的那些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酯。此外,有环烷基的那些 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环己基酯。若烷基的碳原子数大于18,则单体的聚合物性能会降低,因此难以进行共聚。
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有2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烷基可为直链或支化烷基,或环烷基。具体地,有直链烷基的那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同样,有支化烷基的那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异丁基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此外,有环烷基的那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若烷基的碳原子数大于18,则单体的聚合物性能会降低,因此使其难以进行共聚,这不是优选的。
对于构成共聚物B的单体组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分与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组分之间的比例,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分的含量为50至60 wt%。优选50至55wt%。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组分的含量为40至50 wt%,优选45至50wt%。
制备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聚合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步骤在合适的反应器中进行,其中使反应剂(氧化剂、还原剂、单体、乳化剂、多官能单体)适当地组合、混合,并在含水介质中反应,且其中可将热量传入反应区和从反应区移出。反应剂可随反应温度分批加入反应器中,其中引发和增长反应的速率由反应器的快速上升来显示。
本发明的自由基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包括至少一种氧化剂,至少一种还原剂以及多官能单体的混合物。可用于该方法各步骤中的自由基引发剂是在50-60℃范围内的温度下进行的自由基氧化还原聚合中常用的引发剂。
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与还原剂组合的氧化剂。合适的氧化剂包括有机(烷基-、芳基-、或酰基)氢过氧化物、过硫酸盐、过磷酸盐、或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优选的氧化剂包括过硫酸盐和有机氢过氧化物。最优选的氧化剂包括铵、钠、或钾的过硫酸盐和叔丁基过氧化氢。氧化剂的用量在0.005-1.0wt%(以单体总重量为基准)的范围内。优选的氧化剂用量在0.01-0.5wt%范围内。最优选的氧化剂用量在0.0125-0.25wt%范围内。如果使用过少的氧化剂,则聚合过慢地发生,或完全不聚合。太多的氧化剂不适宜地导致分子量降低。
合适的还原剂包括(但不限于)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肼、羧基铵或羧基铵盐、还原糖、硫醇以及亚磺酸衍生物。优选的还原剂包括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异抗坏血酸连二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最优选的还原剂包括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剂的用量在0.01-1.0wt%(以单体总量为基准)的范围内。优选的还原剂用量在0.025-0.5wt%范围内。最优选的还原剂用量在0.05-0.20wt%范围内。如果使用过少的还原剂,则聚合缓慢,或不发生聚合。如果使用太多的还原剂,则反应可能缓慢或不反应,或不能获得所期望高的分子量。
乳液聚合中的乳化剂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钾。乳化剂用量在2-3wt%(以单体总量为基准)。
乳液聚合中的多官能单体,如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等。这些单体的含量在0.1-2.0wt%(以单体总量为基准),优选0.2-1.0wt%。如果这些多官能单体的含量大于2.0wt%,它们将不期望地干扰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的目的,即形成细致均匀的发泡泡孔和提供优良的模塑外观。
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与共聚物B的共混物,它们可按100份重共聚物A与1至10份重共聚物B的比例掺混。若共聚物B的掺混量低于1份重,则不能获得本发明的一个显著特点流动性好。此外,若共聚物B的掺混量大于10份重,则不会有较高的熔体强度。
实施例1:将设置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加入150重量份去离子水、2.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将88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4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8重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0.5重量份的二乙烯基苯投入其中,然后将反应器中的空气用氮气置换,接着将反应器在搅拌下加热至50℃,加入0.02重量份的过硫酸钾、0.02重量份的连二亚硫酸钠,使之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反应6个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0℃以下得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以氯仿为溶剂,在25±0.1℃测定,其特性粘度为12.7厘泊。
将设置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加入150重量份去离子水、2.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将5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2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0重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0.7重量份的二乙烯基苯投入其中,然后将反应器中的空气用氮气置换,接着将反应器在搅拌下加热至50℃,加入0.03重量份的过硫酸钾、0.03重量份的连二亚硫酸钠,使之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反应6个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0℃以下得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以氯仿为溶剂,在25±0.1℃测定,其特性粘度为9.5厘泊。
然后,将100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与10份共聚物B共混,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用喷雾干燥塔进行干燥。以氯仿为溶剂,在25±0.1℃测定,其特性粘度为12.4厘泊。
实施例2:将设置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加入150重量份去离子水、2.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将9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4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6重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0.5重量份的二乙烯基苯投入其中,然后将反应器中的空气用氮气置换,接着将反应器在搅拌下加热至50℃,加入0.02重量份的过硫酸钾、0.02重量份的连二亚硫酸钠,使之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反应6个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0℃以下得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以氯仿为溶剂,在25±0.1℃测定,其特性粘度为12.8厘泊。
将设置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加入150重量份去离子水、2.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将5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3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0重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0.7重量份的二乙烯基苯投入其中,然后将反应器中的空气用氮气置换,接着将反应器在搅拌下加热至50℃,加入0.03重量份的过硫酸钾、0.03重量份的连二亚硫酸钠,使之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反应6个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0℃以下得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以氯仿为溶剂,在25±0.1℃测定,其特性粘度为9.8厘泊。
然后,将100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与10份共聚物B共混,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用喷雾干燥塔进行干燥。以氯仿为溶剂,在25±0.1℃测定,其特性粘度为12.5厘泊。
实施例3:将设置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加入150重量份去离子水、2.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将88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重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0.5重量份的二乙烯基苯投入其中,然后将反应器中的空气用氮气置换,接着将反应器在搅拌下加热至50℃,加入0.02重量份的过硫酸钾、0.02重量份的连二亚硫酸钠,使之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反应6个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0℃以下得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以氯仿为溶剂,在25±0.1℃测定,其特性粘度为12.3厘泊。
将设置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加入150重量份去离子水、2.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将5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0重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0.7重量份的二乙烯基苯投入其中,然后将反应器中的空气用氮气置换,接着将反应器在搅拌下加热至50℃,加入0.03重量份的过硫酸钾、0.03重量份的连二亚硫酸钠,使之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反应6个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0℃以下得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以氯仿为溶剂,在25±0.1℃测定,其特性粘度为9.4厘泊。
然后,将100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与10份共聚物B共混,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用喷雾干燥塔进行干燥。以氯仿为溶剂,在25±0.1℃测定,其特性粘度为12.2厘泊。
比较例1
在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不加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进行模塑评估。
比较例2
对于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但不使用实施例1中的二乙烯基苯。获得共聚物A的特性粘度为11.0厘泊。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掺混。获得共聚物B的特性粘度为10.9厘泊。
产品性能:
将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得的成品按照下列配方分别在高速混料机中混至110℃出料冷却,后在挤出机温度170℃的条件下做挤出模塑试验,分别对PVC发泡板的发泡性能和流动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
PVC发泡板配方
PVC(S-700):100
稳定剂:4.5
碳酸钙:10
OPE:0.5
AC-316:0.4
AC发泡剂:0.8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12
ZB-60: 0.7
表1试验测试结果: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比较例2
特性粘度(厘泊) 12.4 12.5 12.2 / 10.9
熔体强度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差
流动性 较好 较好 较差

Claims (5)

1.一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和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其特征在于: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其特性粘度为12.0厘泊至13.0厘泊,通过共聚包括80至9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0至20wt%的丙烯酸烷基酯或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混合物;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采用自由基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辅以多官能单体进行轻度交联获得;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B,其特性粘度为9.0厘泊至10.0厘泊,通过共聚包括至少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至少有一种类型选自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混合物,聚合方法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采用自由基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辅以多官能单体进行轻度交联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种氧化剂、至少一种还原剂;以单体总重量为基准,合适的氧化剂用量在0.005-1.0wt%;以单体总重量为基准,合适的还原剂用量在0.01-1.0w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以单体总量为基准,用量在0.1-2.0wt%。
4.一种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包括100份重的聚氯乙烯和10-20份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5.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发泡模塑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CN2012102719250A 2012-08-02 2012-08-02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Pending CN1027464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19250A CN102746444A (zh) 2012-08-02 2012-08-02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19250A CN102746444A (zh) 2012-08-02 2012-08-02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6444A true CN102746444A (zh) 2012-10-24

Family

ID=4702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19250A Pending CN102746444A (zh) 2012-08-02 2012-08-02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644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1562A (zh) * 2013-07-25 2013-10-16 山东世拓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硬质聚氯乙烯用多组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66236A (zh) * 2016-08-30 2017-02-01 山东东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vc发泡人造革用发泡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CN107266821A (zh) * 2017-07-21 2017-10-20 云南正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基乳液共聚物表面改性的聚氯乙烯树脂及其表面改性方法
CN115029933A (zh) * 2022-05-26 2022-09-09 广东远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vc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
TWI839554B (zh) 2020-07-28 2024-04-21 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聚鹵素乙烯的加工助劑及聚鹵素乙烯組成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849A (zh) * 1997-12-04 1999-09-08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CN1294609A (zh) * 1998-02-24 2001-05-0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用于泡沫塑料成型的加工助剂和使用该加工助剂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849A (zh) * 1997-12-04 1999-09-08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CN1294609A (zh) * 1998-02-24 2001-05-0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用于泡沫塑料成型的加工助剂和使用该加工助剂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1562A (zh) * 2013-07-25 2013-10-16 山东世拓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硬质聚氯乙烯用多组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1562B (zh) * 2013-07-25 2015-04-01 山东世拓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硬质聚氯乙烯用多组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66236A (zh) * 2016-08-30 2017-02-01 山东东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vc发泡人造革用发泡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CN106366236B (zh) * 2016-08-30 2019-06-21 山东东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vc发泡人造革用发泡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CN107266821A (zh) * 2017-07-21 2017-10-20 云南正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基乳液共聚物表面改性的聚氯乙烯树脂及其表面改性方法
TWI839554B (zh) 2020-07-28 2024-04-21 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聚鹵素乙烯的加工助劑及聚鹵素乙烯組成物
CN115029933A (zh) * 2022-05-26 2022-09-09 广东远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vc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81428B1 (ko) 염화비닐계수지용 가공조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염화비닐계수지조성물
JP6573933B2 (ja) アクリル系加工助剤及びこれを含む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CN102746444A (zh)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JP4901468B2 (ja) アクリル共重合体組成物、アクリル共重合体の調製方法、及びアクリル共重合体を含む塩化ビニル樹脂組成物
US9150720B2 (en) Crosslink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copolymer using the composition, and vinyl chloride with improved foam molding properties
US9670349B2 (en) PVC foam processing ai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JP6397579B2 (ja) 塩化ビニルービニルアセテート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59723B (zh) 用于abs和pvc树脂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JP6661703B2 (ja) アクリル系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アクリル系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れ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KR101056931B1 (ko) 염화비닐계 수지 조성물의 가공조제용 아크릴계 공중합체,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염화비닐계 수지 조성물
JP2019502804A (ja) 溶融強度及び透明度の加工助剤としてアクリル酸コポリマーを含む熱可塑性組成物
KR20150142906A (ko) 아크릴계 공중합체 라텍스,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염화비닐계 수지 조성물
JP5474568B2 (ja) 熱可塑性マトリックスと、アルキルメタクリレート、アルキルアクリレートおよびスチレンモノマーのターポリマーとから成る熱可塑性組成物
CN103788281A (zh) 硬质聚氯乙烯用核壳结构加工助剂及其合成方法
JP6878689B2 (ja) コア‐シェル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こ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コア‐シェル共重合体及びこれ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WO2006112192A1 (ja) (メタ)アクリル系重合体およびこれを含有する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US10640636B2 (en) Acrylic processing ai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polyvinylchloride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193879B (zh) 带有官能团熔体增强剂、制备及其应用
CN103351562B (zh) 硬质聚氯乙烯用多组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0959A (zh) 橡胶改质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组成物
KR102464782B1 (ko) 아크릴계 공중합체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지 조성물
KR102006725B1 (ko) 아크릴계 가공조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염화비닐계 수지 조성물
JPS60258241A (ja) 塩化ビニル樹脂組成物
KR20180017371A (ko) 아크릴계 가공조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염화비닐계 수지 조성물
CN107922670B (zh) 泡沫成型用加工助剂,包含其的基于氯乙烯树脂的泡沫成型组合物以及泡沫成型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