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2571B - 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2571B
CN102742571B CN201210258095.8A CN201210258095A CN102742571B CN 102742571 B CN102742571 B CN 102742571B CN 201210258095 A CN201210258095 A CN 201210258095A CN 102742571 B CN102742571 B CN 102742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lograms
nonylphenolsulfonate copper
copper
tes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80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2571A (zh
Inventor
雷文军
李薇
鲜艳
韩军
杨萌
张少峰
赵宝剑
田战省
陈天科
张伟红
赵创辉
李晓军
周艳丽
赵亚娟
滕永才
韩红娥
李季
陈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Modern 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Modern 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Modern 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580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2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2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2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含有壬菌铜和其它农药活性成分,还含有助剂和水(助剂包括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渗透剂、防冻剂、消泡剂等)。本发明壬菌铜复配水基农药增效作用显著,解决了壬菌铜在实际使用中的难复配、难混用问题,扩大了防治范围,多种作用机理有效结合,达到了治病及防病的高效、速效、持效,且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该水基农药低毒、高效、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改善国内农药剂型结构,增加有机铜制剂新品种,逐步替代无机铜的应用;带动有机铜农药研究向大分子聚合协同作用,多重机理杀菌、抗毒方向发展;促使制剂工艺和剂型更加环保安全,向不易产生药害及抗药性,亲和性好,铜元素含量较低,残留量更低方向发展的需要,研究更好的有机铜产品替代无机铜制剂已是势在必行的重任。
有机铜之所以能替代无机铜是因为其在质量、技术和使用上均有突出的优势:A、有机铜制剂更加安全可靠,与环境相容性好,作物不易产生药害,农民用药更加放心;B、有机铜制剂因为不会伤害天敌“多毛菌”而不易引起红蜘蛛和锈壁虱的增殖,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用药隐患;C、有机铜制剂亲和性相当好,可以与绝大多数的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混配而不会引起化学反应,减轻了农民因多次喷药而造成的劳动负担,节省了劳动时间,用药更加省心省事;D、有机铜制剂适用范围和使用时期上更加广泛,在花期和幼果期正常使用条件下也不易产生药害;E、有机铜制剂的铜元素含量普遍较低,残留量更低,环境污染减少;F、在有机铜制剂中,铜离子与化合物协同作用,双重机理杀菌,杀菌更加彻底更加高效。此外,有机铜制剂还可用于灭除青苔、地衣,杀灭蜗牛、钉螺以及进行种子处理、有果蔬保鲜储存和补充作物微量元素等作用。
壬菌铜制剂作为有机铜制剂的代表,是有机铜市场的新秀,是低毒、低残留、杀菌广谱的有机铜制剂新品种,其亲和性更强,使用周期和范围更为广泛,是更为安全的环保型有机铜制剂。
目前,我国农药剂型结构还不够合理,所有使用制剂中70-80%为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乳油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不但造成化工原料的浪费,而且易造成贮运中的有机溶剂易燃易爆的危险性,同时在加工和使用中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湿性粉剂由于在加工和使用中对环境及人类的粉尘污染严重而逐步将被取代。对此,我国对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要求不再批准新增乳油剂型农药品种的登记和生产,因此,开发出新型液态制剂已经成为农药发展的大势所趋。其中,水性化就是农药剂型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近年来出现的水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悬浮乳剂、微胶囊剂等剂型都是很先进的水基性剂型。
农药的新剂型还会给农药增添新的特征,更能充分发挥原药自身的作用特性,克服和弥补农药原有剂型的不足,对人畜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比较低,并能减轻对作物的要害,改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等。
要提高水基农药对病害的防治和增加持效期等生物活性,增加水基农药中有效成分的润湿性、粘着性和渗透性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外一般采用在水基农药中添加适宜的助剂的方法增加水基农药中有效成分润湿性、粘着性和渗透性,所选助剂主要有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增效剂、渗透剂、展着剂、粘着剂、稳定剂、增稠剂、成膜剂、抗凝聚剂、抗结块剂、崩解剂、消泡剂、防漂移剂、防静电剂、要害减轻剂、推进剂等。目前,农药助剂正向着分子量大、高效能、低用量、多功能、优质、低廉的方向发展,但尚未发现国内外有关壬菌铜复配的水基杀菌兼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制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进一步目的是提供所述壬菌铜复配水基农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中的壬菌铜可与其它农药活性成分(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的组合,除了直接减少农药用量外,还可减少施药次数、安全、环保。解决了有机铜制剂与其它杀菌剂复配时出现的诸多难题,如发生反应、产生沉降、有效成分分解、产品失效、产品药效降低、产生要害等问题;该复配水基农药实现了多种作用机理---兼具内吸、保护、治疗于一体,实现了高效、速效、持效的同时低毒、低残留、无抗性、亲和性好,直接减少了药剂的使用量,解决了农药的残留问题;实现了复配后的各成分的兼容及协同增效作用,更加安全可靠,与环境相容性更好,作物不易产生药害;防病、治病的同时调节植物生长,健株增果,保产丰产,农民用药更加放心;扩大了应用范围,达到了一次用药,多重收效,减少了反复使用农药造成的抗性和环境污染,直接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效率、消除了用药安全隐患;该产品选用最先进的水基化剂型,加工工艺简单、无粉尘污染、不使用有毒有害溶剂、在加工和使用中对人员、作物、环境完全满足环保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它包含壬菌铜和其它农药活性成分,所述的壬菌铜和其它农药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60∶0.1~50。优选的,壬菌铜和其它农药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5~40∶1~50。其中其它农药活性成分选自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的杀菌剂选自乙嘧酚磺酸酯、稻瘟灵、代森锰锌、咪酰胺、百菌清、甲霜灵、辛菌胺、霜霉威盐酸盐、肟菌酯、霜脲氰、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戊唑醇、醚菌酯、异菌脲、克菌丹、灭菌唑、苯噻菌胺、三唑酮、菌核净、噁霜灵、叶枯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选自助壮素、DA-6、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多效唑、爱多收、乙烯利、脱叶脲、正癸醇、三十烷醇、三环苯嘧醇、矮壮素、环烷酸盐、乙二肟、促叶黄、羟基乙肼、抑芽醚、抑芽敏、玉米素、防落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水基农药中,除了含有壬菌铜与其它农药活性成分外,还含有助剂,其中各种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壬菌铜:1~60%、其它活性成分:0.1~50%、助剂:20~40%、水:余量。
在本发明水基农药中,所含有的助剂选自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渗透剂、防冻剂、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水基农药中,所述的溶剂和助溶剂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丙酮、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环己烷苯、甲苯和/或二甲苯、柴油、甲醇、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乳化剂是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合物,选自农乳500号、农乳600号系列、农乳700号系列、NP-10、农乳1600号系列、农乳2000号、农乳11号、农乳12号、PF-690\BY系列、吐温系列、Sorpol系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分散剂选自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选自聚氧乙烯基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基烷基醚、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稳定剂选自乌洛托品、1,2-丁二醇、异丙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渗透剂选自有机硅聚氧乙烯三硅氧烷、氮酮、噻酮、NP、AEO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聚乙二醇、尿素和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消泡剂选自乙醇、SWA、聚硅氧烷、聚醚改性有机硅、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磷酸三丁酯、GPE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采用的水可以是自来水、去离子水等,其中优选蒸馏水等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水基农药可以制成水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的形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其它农药活性成分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并加入乳化剂配成均相溶液,再加入壬菌铜母液、消泡剂、渗透剂、防冻剂和水,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匀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微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壬菌铜母液、其它农药活性成分、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渗透剂依次加入水中,投入乳化釜高速剪切乳化后加入消泡剂和防冻剂继续搅拌,匀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先将其它农药活性成分溶解于适当溶剂形成均匀油相,再将水和乳化剂及壬菌铜母液制成均匀水相,余量用水补足,在高速剪切乳化釜中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高速剪切乳化后加入消泡剂和防冻剂继续搅拌,匀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先将其它农药活性成分加入乳化剂和水的混合液中,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继续加入消泡剂搅拌后经砂磨机砂磨两遍,制成悬浮液,再将壬菌铜母液、防冻剂加入该悬浮液中,余量用水补足,在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匀化。
本发明的水基农药,它适用作物范围广,可以广泛使用在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豆类、薯类、青稞、小麦等;经济作物如油料作物、油籽、蔓青、大芥、胡麻、向日葵等;蔬菜作物如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菜瓜、莲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西红柿等;瓜果类作物如梨、青梅、柑橘、苹果、桃、杏、核桃、李子、樱桃、草莓、猕猴桃、香蕉、西瓜、甜瓜、芒果、石榴、林檎等;其它作物如烟草、咖啡、人参、当归、金银花等。
本发明的水基农药,它防治病菌范围广,它可以广泛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如轮纹病、炭疽病、白斑病、黑星病、白星病、斑枯病、立枯病、黑斑病、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蔓枯病、疫病、霜霉病、猝倒病、白锈病、绵疫病、锈病、腐烂病、立枯病、溃疡病、畸形病等;它还可以广泛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青枯病、软腐病、根癌病、烂秧病、恶苗、猕猴桃溃疡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桃树流胶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辣椒青枯病等;同时它还可以广泛防治植物病毒性病害如番茄条斑型病毒病、辣椒条斑型病毒病、西红柿蕨叶型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桃树缩叶病等。
本发明的水基农药,它还可应用于本领域新发现的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的防治。
本发明的水基农药,它在防病治病的同时还具有相应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如增加作物抵抗力、提高抗逆性、促进或延缓作物生长、调节休眠期、促进或抑制茎叶生长、促进生根或抑制花芽形成、疏花疏果、保花保果、延长花期、诱导产生雌或雄花、形成无籽果实、促进或延缓果实成熟、提高氨基酸或蛋白质或糖或脂肪含量等。
壬菌铜(壬基苯酚磺酸铜)鉴别及分析方法
在酸性溶液中,铜离子与过量的碘化钾作用,生成碘化亚铜沉淀,同时析出等当量的碘,析出的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应式为:2Cu2++4I-=2CuI+I2        I2+2S2O32-=2I-+S4O6 2-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根据农药活性大小的不同,农药活性成分的含量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例如,对于辛菌胺醋酸盐而言,在本发明水基农药中,其含量可以低至0.5%,根据一般的施用需要,对于一般的农药成分而言,活性成分含量一般在1-50%的范围内。
相应的,由于在所配制的本发明水基农药中农药活性成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在本发明中因壬菌铜含量不同而相应的其它农药活性成分的含量也会相应的不同,只要能实现本发明所述的目的与效果即可。
经本发明者的研究与试验表明,壬菌铜与其它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后,可以起到增强药效和降低毒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增效作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配,增加了防病治病的作用位点,多管齐下,使防病治病达到了速效,高效,持效。
(2)广谱作用:壬菌铜既有防治真菌病、细菌病的作用又有防治病毒病的作用,与其它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后能达到一药治多病的同时增加作物抵抗力的良好效果,使作物向着预期的可控方面发展,让农民一次施药就能达到效果,避免了重复施药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压力。
(3)环保作用:壬菌铜本身就是水性化液剂,与其它农药活性成分复配成水基化农药,低毒,高效,对植物、天敌、蜜蜂、鸟、鱼、蚕毒性低,便于贮运,符合环保要求。
本发明先进性在于以水为基质、有效成分粒径分布在10-70nm之间以两相态(特别是O/W型)存在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其表现出以下特点:增效效果显著、环境相容性好、活性高、安全性好、生产成本低、市场容量大。
采用本发明水基农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并且增效效果显著,从而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和使用安全性;同时,由于本发明制剂的加工特性,还提高了药剂贮藏稳定性,以及对靶标植物的附着性和渗透性,耐雨水冲刷,对病菌防效高,速效且持效期长。
具体实施方式
壬菌铜是我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开发产品,生产工艺是:由壬基酚与发烟硫酸加氧化铜反应合成,整个生产过程无任何有机溶剂残留,产品性能稳定,耐贮放,产品溶于乙醇、丙二醇、水,常温下为液态。存贮条件:60℃以下保存,保质期2年。
实施例1:10%壬菌铜+30%代森锰锌+0.5%DA-6悬浮剂
先将300公斤代森锰锌湿原药(折百,当原药含量不是100%时,按其百分含量折算为100%)加入200公斤水中,继续加入60公斤复配乳化剂(农乳500号、NY系列、EL),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30分钟,停止之前加入5公斤消泡剂搅拌5分钟再将该均化液经砂磨机砂磨两遍,制成代森锰锌悬浮剂,再将1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50公斤DA-6原药(折百)、15公斤其它助剂(如丙二醇等)与该代森锰锌悬浮剂混合,余量用水补足至1000公斤,在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10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悬浮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代森锰锌还可以是噁霜灵、菌核净、三唑酮、苯噻菌胺、稻瘟灵、咪酰胺、百菌清、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戊唑醇、醚菌酯、异菌脲、克菌丹、灭菌唑、叶枯唑等;DA-6还可以是助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多效唑、爱多收、乙烯利等。
制剂实施例2:20%壬菌铜+1%辛菌胺+1%复硝酚钠微乳剂
将2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10公斤辛菌胺醋酸盐母液(折百)、10公斤复硝酚钠原药(折百)、60公斤乳化剂(农乳500号、NY系列、EL)、20公斤其它助剂依次加入水中(补足余量至1000公斤),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30分钟,停止之前加入15公斤消泡剂和15公斤丙二醇继续搅拌5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微乳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辛菌胺还可以是噁霜灵、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醚菌酯、异菌脲等;复硝酚钠还可以是助壮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乙烯利、DA-6等。
实施例3:20%壬菌铜+40%霜霉威盐酸盐+1%复硝酚钠水剂
将2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400公斤霜霉威盐酸盐原药(折百)、10公斤复硝酚钠(折百)、60公斤乳化剂(农乳700号、NY系列、有机硅)、20公斤其它助剂依次加入水中(补足余量至1000公斤),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30分钟,再加入15公斤消泡剂和15公斤丙二醇搅拌5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水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霜霉威盐酸盐还可以是噁霜灵、辛菌胺、咪酰胺、百菌清、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乙嘧酚磺酸酯、醚菌酯、异菌脲等;复硝酚钠还可以是助壮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爱多收、乙烯利等。
实施例4:10%壬菌铜+30%戊唑醇+1%乙烯利悬浮剂
先将300公斤戊唑醇原药(折百)置于100公斤助溶剂及乳化剂(乙醇、农乳500号、NY系列、EL系列、2210、YP、木钠)和200公斤水混合液中,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30分钟,再加入5公斤消泡剂搅拌5分钟后将该均化液经砂磨机砂磨两遍,制成戊唑醇悬浮剂,再将1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10公斤乙烯利(折百)、15公斤其它助剂(如丙二醇等)与该戊唑醇悬浮剂混合,余量用水补足至1000公斤,在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10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悬浮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戊唑醇还可以是噁霜灵、代森锰锌、三唑酮、苯噻菌胺、稻瘟灵、咪酰胺、百菌清、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醚菌酯、异菌脲、克菌丹、灭菌唑、叶枯唑等;乙烯利还可以是助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多效唑、爱多收、DA-6等。
实施例5:30%壬菌铜+10%甲霜灵+1%赤霉素悬浮剂
先将100公斤甲霜灵原药(折百)加入100公斤助溶剂及乳化剂(乙醇、农乳600号、NNO、EL系列、2210、YP、木钠)和100公斤水的混合液中,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30分钟,继续加入5公斤消泡剂搅拌5分钟再将该均化液经砂磨机砂磨两遍,制成甲霜灵悬浮剂,再将3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10公斤赤霉素(折百)、15公斤其它助剂(聚乙二醇等)与该甲霜灵悬浮剂混合,余量用水补足至1000公斤,在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10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悬浮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甲霜灵还可以是代森锰锌、噁霜灵、菌核净、三唑酮、苯噻菌胺、稻瘟灵、咪酰胺、百菌清、肟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戊唑醇、醚菌酯、异菌脲、克菌丹、灭菌唑、叶枯唑等;赤霉素还可以是助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DA-6、多效唑、爱多收、乙烯利等。
实施例6:25%壬菌铜+10%乙嘧酚磺酸酯+1%助壮素微乳剂
先将100公斤乙嘧酚磺酸酯原药(折百)和10公斤助壮素(折百)溶解于100公斤二甲基甲酰胺中,再投入100公斤复配乳化剂及其它助剂(农乳600-2号、农乳600-2号、NY系列、EL、聚乙二醇)和水中(补足余量至1000公斤),在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20分钟,再向乳化液中加入将25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及15公斤消泡剂搅拌、高速剪切5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微乳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乙嘧酚磺酸酯还可以是噁霜灵、稻瘟灵、咪酰胺、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戊唑醇、醚菌酯、异菌脲等;助壮素还可以是DA-6、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爱多收、乙烯利等。
实施例7:15%壬菌铜+40%稻瘟灵+2%三十烷醇悬浮剂
先将400公斤稻瘟灵原药(折百)加入100公斤助溶剂及乳化剂(乙醇、农乳600号、NNO、EL系列、2210、YP、木钠)和100公斤水混合液中,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30分钟,继续加入5公斤消泡剂搅拌5分钟后将该均化液经砂磨机砂磨两遍,制成稻瘟灵悬浮剂,再将15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20公斤三十烷醇(折百)、15公斤其它助剂(聚乙二醇等)与甲霜灵悬浮剂混合,余量用水补足至1000公斤,在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10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悬浮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稻瘟灵还可以是噁霜灵、菌核净、三唑酮、代森锰锌、咪酰胺、百菌清、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戊唑醇、醚菌酯、异菌脲、克菌丹、灭菌唑、叶枯唑等;三十烷醇还可以是DA-6、助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多效唑、爱多收、乙烯利等。
实施例8:15%壬菌铜+8%霜脲氰+2%爱多收水剂
将80公斤霜脲氰原药(折百)和20公斤爱多收(折百)溶解于100公斤乙醇及80公斤乳化剂(农乳700号、1004、NY系列、有机硅)的混合液中,再加入15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15公斤消泡剂、20公斤聚乙二醇和水(补足余量至1000公斤),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水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霜脲氰还可以是噁霜灵、咪酰胺、百菌清、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戊唑醇、醚菌酯等;爱多收还可以是助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DA-6、乙烯利等。
实施例9:20%壬菌铜+5%肟菌酯+1%芸苔素内酯悬浮剂
先将50公斤肟菌酯原药(折百)和10公斤芸苔素内酯(折百)加入100公斤助溶剂及乳化剂(乙酸乙酯、600-2、TX-10、NNO、AEO、2210、)和100公斤水的混合液中,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30分钟,继续加入5公斤消泡剂搅拌5分钟再将该均化液经砂磨机砂磨两遍,制成肟菌酯悬浮剂,再将2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50公斤其它助剂(乙二醇)与该肟菌酯悬浮剂混合,余量用水补足至1000公斤,在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10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悬浮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肟菌酯还可以是苯噻菌胺、稻瘟灵、咪酰胺、百菌清、甲霜灵、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戊唑醇、醚菌酯等;芸苔素内酯还可以是助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乙烯利等。
实施例10:10%壬菌铜+30%百菌清+1%吲哚乙酸悬浮剂
先将300公斤百菌清原药(折百)和10公斤吲哚乙酸(折百)加入300公斤助溶剂及乳化剂(丙酮、700-2、TX-10、NNO、AEO、2210、)和100公斤水的混合液中,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30分钟,继续加入15公斤消泡剂搅拌5分钟再将该均化液经砂磨机砂磨两遍,制成百菌清悬浮剂,再将1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50公斤其它助剂(正戊醇)与该百菌清悬浮剂混合,余量用水补足至1000公斤,在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10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悬浮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百菌清还可以是代森锰锌、噁霜灵、菌核净、稻瘟灵、咪酰胺、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烯酰吗啉、戊唑醇、醚菌酯等;吲哚乙酸还可以是助壮素、复硝酚钠、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乙烯利等。
实施例11:10%壬菌铜+20%苯醚甲环唑+5%DA-6悬浮剂
先将200公斤苯醚甲环唑原药(折百)和50公斤DA-6(折百)加入200公斤助溶剂及乳化剂(丙酮、700-2、NNO、环己酮、2210、)和100公斤水的混合液中,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30分钟,继续加入15公斤消泡剂搅拌5分钟,再将该均化液经砂磨机砂磨两遍,制成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再将1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50公斤其它助剂(吐温-80、聚乙二醇)与该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混合,余量用水补足至1000公斤,在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10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悬浮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苯醚甲环唑还可以是噁霜灵、稻瘟灵、咪酰胺、甲霜灵、肟菌酯、代森锰锌、咯菌腈等;DA-6还可以是助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乙烯利等。
实施例12:10%壬菌铜+20%咪鲜胺+3%复硝酚钠水乳剂
先将200公斤咪鲜胺原药(折百)和30公斤复硝酚钠(折百)用300公斤甲苯及环己酮溶解形成均匀油相,将300公斤水和复配乳化剂(农乳500#、农乳601#、YX-10、乙二醇、SorpolKS、黄原胶、消泡剂)及1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制成均匀水相,余量用水补足至1000公斤,在高速剪切乳化釜中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高速剪切乳化10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水乳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咪酰胺还可以是噁霜灵、百菌清、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等;复硝酚钠还可以是助壮素、DA-6、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乙烯利等。
实施例13:10%壬菌铜+10%咯菌腈+1%6-苄基氨基嘌呤悬乳剂
先将100公斤咯菌腈原药(折百)和10公斤6-苄基氨基嘌呤(折百)用200公斤二甲苯溶解,然后再加入200公斤复配乳化剂(农乳500号、NNO、环己酮、2210、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在高速剪切搅拌的情况下加入100公斤壬菌铜母液(折百),余量用水补足至1000公斤,分散均匀后,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
制备出的上述悬乳剂产品的质量经检测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本制剂实施例中咯菌腈还可以是代森锰锌、噁霜灵、甲霜灵、肟菌酯、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等;6-苄氨基嘌呤还可以是助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萘乙酸甲酯、芸苔素内酯、DA-6、赤霉素等。
毒性试验例1:40.5%壬菌铜+代森锰锌+DA-6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动物毒性试验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以S-D大鼠和ICR小鼠为试验动物,按Horn氏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193.3),设计了1000、400、225和100mg/kg4个剂量,雌雄动物分别进行。染毒后持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症状和死亡时间。
根据死亡结果求得该药对雌雄大鼠经口LD50分别如下:雄性大鼠:2300mg/kg、雌性大鼠:2500 mg/kg(2100-2700 mg/kg)。雄性小鼠:1600 mg/kg、雌性小鼠:1900 mg/kg(1140-1780 mg/kg)。该药剂毒性为低毒,其原药毒性为低毒。
(2)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以S-D大鼠和ICR小鼠为试验动物,按Horn氏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193.3),设计了2000、1000、400和225 mg/kg4个剂量,雌雄动物分别进行。染毒后持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症状和死亡时间。
根据死亡结果求得该药对雌雄大鼠经口LD50分别如下:雄性大鼠:2200mg/kg、雌性大鼠:2520 mg/kg。雄性小鼠:2050 mg/kg、雌性小鼠:2100mg/kg。该药剂毒性为低毒,其原药毒性为低毒。
(3)急性经皮刺激试验
以白色家兔为试验动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动物自身皮肤作为对照,涂药后连续观察14天,按照GB15670标准中急性毒性评价标准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皮肤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
(4)眼刺激试验
以白色家兔为试验动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动物自身对侧眼作为对照,涂药后连续观察14天,按照GB15670标准中眼刺激评价标准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眼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
毒性试验例2:22%壬菌铜+辛菌胺+复硝酚钠微乳剂(制剂实施例2)动物毒性试验
本试验例中对用于制剂实施2制备的微乳剂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以S-D大鼠和ICR小鼠为试验动物,按Horn氏方法,设计了1000、400、225和100mg/kg4个剂量,雌雄动物分别进行。染毒后持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症状和死亡时间。
根据死亡结果求得该药对雌雄大鼠经口LD50分别如下:雄性大鼠:2000mg/kg、雌性大鼠:2400 mg/kg。雄性小鼠:1450 mg/kg、雌性小鼠:2000mg/kg。该药剂毒性为低毒,其原药毒性为低毒。
(2)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以S-D大鼠和ICR小鼠为试验动物,按Horn氏方法,设计了2000、1000、400和225mg/kg4个剂量,雌雄动物分别进行。染毒后持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症状和死亡时间。
根据死亡结果求得该药对雌雄大鼠经口LD50分别如下:雄性大鼠:2100mg/kg、雌性大鼠:2350 mg/kg。雄性小鼠:2000 mg/kg、雌性小鼠:2250mg/kg。该药剂毒性为低毒,其原药毒性为低毒。
(3)急性经皮刺激试验
以白色家兔为试验动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动物自身皮肤作为对照,涂药后连续观察14天,按照GB15670标准中急性毒性评价标准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
(4)眼刺激试验
以白色家兔为试验动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动物自身对侧眼作为对照,涂药后连续观察14天,按照GB15670标准中眼刺激评价标准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眼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
毒性试验例3:41%壬菌铜+戊唑醇+乙烯利悬浮剂(制剂实施例4)动物毒性试验
本试验例中对用于制剂实施4制备的微乳剂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以S-D大鼠和ICR小鼠为试验动物,按Horn氏方法,设计了1000、400、225和100mg/kg4个剂量,雌雄动物分别进行。染毒后持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症状和死亡时间。
根据死亡结果求得该药对雌雄大鼠经口LD50分别如下:雄性大鼠:2300mg/kg、雌性大鼠:2500 mg/kg。雄性小鼠:1600 mg/kg、雌性小鼠:1900mg/kg。该药剂毒性为低毒,其原药毒性为低毒。
(2)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以S-D大鼠和ICR小鼠为试验动物,按Horn氏方法,设计了2000、1000、400和225 mg/kg4个剂量,雌雄动物分别进行。染毒后持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症状和死亡时间。
根据死亡结果求得该药对雌雄大鼠经口LD50分别如下:雄性大鼠:2200mg/kg、雌性大鼠:2520 mg/kg。雄性小鼠:2050 mg/kg、雌性小鼠:2200mg/kg。该药剂毒性为低毒,其原药毒性为低毒。
(3)急性经皮刺激试验
以白色家兔为试验动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动物自身皮肤作为对照,涂药后连续观察14天,按照GB15670标准中急性毒性评价标准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皮肤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
(4)眼刺激试验
以白色家兔为试验动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动物自身对侧眼作为对照,涂药后连续观察14天,按照GB15670标准中眼刺激评价标准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眼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
生物实施例1:40.5%壬菌铜+代森锰锌+DA-6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对柑橘树炭疽病的配方筛选试验
本实施例是针对柑橘炭疽病进行的配方筛选试验。
供试药剂:
①1#混配组合(1%壬菌铜+39%代森锰锌+0.5%DA-6)、②2#混配组合(5%壬菌铜+35%代森锰锌+0.5%DA-6)、③3#混配组合(10%壬菌铜+30%代森锰锌+0.5%DA-6)(本发明制剂实施例1)、④4#混配组合(15%壬菌铜+25%代森锰锌+0.5%DA-6)、⑤5#混配组合(20%壬菌铜+20%代森锰锌+0.5%DA-6)、⑥92%壬菌铜原药、⑦90%代森锰锌原药。
以上壬菌铜原药、代森锰锌原药均由西安近代农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DA-6为市售原药,郑州中大农化有限公司生产。各混配组合由实验室按涉及比例混配而成。
供试菌种为柑橘炭疽病菌(Citrus anthracnose)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进行试验。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上述药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各个供试药剂均设5个浓度梯度依次为6.25ug/g、12.5ug/g、25ug/g、50ug/g、100ug/g,每处理均设3次重复,菌种培养72小时后取出,用卡尺量菌落直径,以3次重复平均值计算抑制率。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空白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X)为自变量,以相对抑制率机率值(Y)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及r值。按Wadley(1945,1967)求出各个混剂增效值SR见表1。
表1   壬菌铜+代森锰锌+DA-6混配对柑橘炭疽病室内配方筛选测定结果
  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R  EC50 ug/g   SR
  清水对照   /   /   /   /
  1#混配组合   y=3.4578+0.9521X   0.9987   59.51   0.61
  2#混配组合   y=3.2721+0.1743X   0.9904   46.87   0.77
  3#混配组合   y=3.0956+1.0067X   0.9982   17.09   1.91
  4#混配组合   y=3.4843+0.9115X   0.9944   20.33   1.51
  5#混配组合   y=3.3869+1.0587X   0.9903   20.51   1.44
  92%壬菌铜原药   y=3.2712+1.1965X   0.9952   31.54   /
  90%代森锰锌原药   y=3.373+1.1933X   0.9939   34.78   /
试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比例混配组合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抑制毒力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3#混配组合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增效值(SR)为1.91。
生物实施例2:40.5%壬菌铜+代森锰锌+DA-6悬浮剂对柑橘树炭疽病防治的田间药效试验
本实施例是针对柑橘炭疽病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条件:试验地是广东试验柑桔田,试验品种为十月橘,柑橘炭疽病(Citrus anthracnose),土壤类型为中性,沙壤土,供试树为8年生,该果园历年柑橘炭疽病发生严重。
供试药剂:
药剂1、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市售产品,上海秉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药剂2、40.5%壬菌铜+代森锰锌+DA-6悬浮剂(本发明制剂实施例1);
喷药方法:上述六个处理,每个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全树均匀喷雾,施药量以叶片、果实湿润,稍有药滴下淌为度,株施药液6kg左右,每小区喷施药液约12kg左右。用台湾产“WL-ASBC”型机动喷雾器喷雾。
调查方法:喷药前调查发病基数为零,于第三次药后和第四次药后各调查一次发病情况。每小区2株试验树均调查,每株从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随机抽取下层叶丛枝6个,中层叶丛枝3个,上层叶丛枝2个,一年生生长旺盛枝条4个。第二次调查时同时随机统计枝叶返青、变绿、恢复快的植株,按比例计算促进植株生长率。试验结果表明,药剂2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比药剂1明显提高,显著性检验,防治效果增长显著。结果详见下表2。
表2   40.5%壬菌铜+代森锰锌+DA-6悬浮剂防治柑橘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注: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病情指数标有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小写p=0.05,大写p=0.01),DPS测验
试验调查期间,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对果树产生不良影响,也未发现对其它非靶标生物有不利影响。本发明悬浮剂在田间对柑橘炭疽病防治效果与同类药剂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且使用本发明的果树枝叶生长旺盛,树色浓绿,叶片肥厚,果实外表光泽鲜亮无疤痕,大小均匀。
生物实施例3:61%壬菌铜+霜霉威盐酸盐+复硝酚钠水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配方筛选试验
本实施例是针对猕猴桃溃疡病(Psed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进行的配方筛选试验。
供试药剂:
①1#、5%壬菌铜+55%霜霉威盐酸盐+1%复硝酚钠水剂、②2#、10%壬菌铜+50%霜霉威盐酸盐+1%复硝酚钠水剂、③3#、15%壬菌铜+45%霜霉威盐酸盐+1%复硝酚钠水剂、④4#、25%壬菌铜+35%霜霉威盐酸盐+1%复硝酚钠水剂、⑤5#、20%壬菌铜+40%霜霉威盐酸盐+1%复硝酚钠水剂(本发明制剂实施例3)、⑥92%壬菌铜原药、⑦90%霜霉威盐酸盐原药。
以上壬菌铜原药、霜霉威盐酸盐原药均由西安近代农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复硝酚钠为市售原药,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各混配组合由实验室按涉及比例混配而成。
供试菌种为猕猴桃溃疡病菌(Psed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进行试验。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上述药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相对抑制率,各个供试药剂均设5个浓度梯度依次为10.5ug/g、21.0ug/g、42.0ug/g、84.0ug/g、168ug/g,每处理均设3次重复,菌种培养72小时后取出,用卡尺量菌落直径,以3次重复平均值计算抑制率。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空白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X)为自变量,以相对抑制率机率值(Y)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及r值。按Wadley(1945,1967)求出各个混剂增效值SR见表3。
表3   61%壬菌铜+霜霉威盐酸盐+复硝酚钠水剂对猕猴桃溃疡病室内配方筛选测定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比例混配组合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抑制毒力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5#混配组合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增效值(SR)为2.47。
生物实施例4:61%壬菌铜+霜霉威盐酸盐+复硝酚钠水剂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的田间药效试验
本实施例是针对猕猴桃溃疡病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条件:试验地是陕西周至试验猕猴桃园,试验品种为红阳猕猴桃,猕猴桃溃疡病(Psed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土壤类型为中性,沙壤土,供试猕猴桃为4年生,该果园历年猕猴桃溃疡病发生严重。
供试药剂:
药剂1、20%乙酸铜水分散粒剂(市售产品,惠州市中迅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药剂2、61%壬菌铜+霜霉威盐酸盐+复硝酚钠水剂(本发明制剂实施例3)。
喷药方法:上述六个处理,每个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全株均匀喷雾,施药量以叶片、果实湿润,稍有药滴下淌为度,株施药液1kg左右,每小区喷施药液约12kg左右。用标禾牌电动式喷雾器喷雾。
调查方法:喷药前调查发病基数为零,于第一次药后和第三次药后4天各调查一次发病情况。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每株自上而下调查15片叶,以每一叶片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调查植株的病叶数和病情严重度,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第二次调查时同时随机统计枝叶返青、变绿、恢复快的植株,按比例计算促进植株生长率。试验结果表明,药剂2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比药剂1明显提高,显著性检验,防治效果增长显著。在病害发生初期用药1000倍喷施,每7天一次,连续3次,防病效果达90%以上。结果详见下表4。
表4   61%壬菌铜+霜霉威盐酸盐+复硝酚钠水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注: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病情指数标有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小写P=0.05,大写p=0.01),DPS测验
试验调查期间,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对植株产生不良影响,也未发现对其它非靶标生物有不利影响。本发明水剂在田间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效果与同类药剂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且使用本发明的猕猴桃植株、枝叶恢复快,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果实外表光泽无疤痕,大小均匀。
生物实施例5:57%壬菌铜+稻瘟灵+三十烷醇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配方筛选试验
本实施例是针对水稻稻瘟病(Ph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进行的配方筛选试验。
供试药剂:
①1#、5%壬菌铜+50%稻瘟灵+2%三十烷醇悬浮剂、②2#、10%壬菌铜+45%稻瘟灵+2%三十烷醇悬浮剂、③3#、15%壬菌铜+40%稻瘟灵+2%三十烷醇悬浮剂(本发明制剂实施例7)、④4#、20%壬菌铜+35%稻瘟灵+2%三十烷醇悬浮剂、⑤5#、30%壬菌铜+25%稻瘟灵+2%三十烷醇悬浮剂、⑥92%壬菌铜原药、⑦98%稻瘟灵原药。
以上壬菌铜原药由西安近代农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稻瘟灵原药、三十烷醇为市售,湖州南浔圣涛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各混配组合由实验室按涉及比例混配而成。
供试菌种为水稻稻瘟病菌(Ph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进行试验。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上述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相对抑制率,各个供试药剂均设5个浓度梯度依次为8.0ug/g、16.0ug/g、32.0ug/g、64.0ug/g、128ug/g,每处理均设3次重复,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将菌种连续培养几代后,在试验前一周再将供试菌种转接一次,置于25℃下恒温箱内培养,备用。试验前在无菌条件下,将供试菌种用0.4cm打孔器打成菌饼。培养72小时后取出,用卡尺量菌落直径,以3次重复平均值计算抑制率。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空白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X)为自变量,以相对抑制率机率值(Y)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及r值。按Wadley(1945,1967)求出各个混剂增效值SR见表3。
表5   55%壬菌铜+稻瘟灵+三十烷醇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室内配方筛选测定结果
  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R  EC50 ug/g   SR
  清水对照   /   /   /   /
  1#混配组合   y=1.5621+0.9934X   0.9041   101.59   0.69
  2#混配组合   y=1.4489+0.8944X   0.9233   95.83   0.74
  3#混配组合   y=1.8345+0.7721X   0.9921   90.06   1.99
  4#混配组合   y=1.5751+0.9749X   0.9046   90.34   1.51
  5#混配组合   y=1.2864+1.0556X   0.8961   90.71   1.47
  92%壬菌铜原药   y=1.0931+1.4504X   0.9451   110.51   /
  98%稻瘟灵原药   y=1.1373+1.6135X   0.9433   129.75   /
试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比例混配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抑制毒力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3#混配组合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增效值(SR)为1.99。
生物实施例6   57%壬菌铜+稻瘟灵+三十烷醇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治的田间药效试验
本实施例是针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条件:试验地是江西试验水稻田,试验品种为七袋占1号,水稻稻瘟病(Ph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4月份插秧,试验小区肥水管理一致,长势一致,病情发生中等。整个试验期用药三次。供试水稻两季稻,该水稻田历年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
供试药剂:
药剂1、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市售产品,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公司生产);药剂2、57%壬菌铜+稻瘟灵+三十烷醇悬浮剂(制剂实施例7)。
喷药方法:上述六个处理,每小面积50m2,每个重复4次,每个小区面积25 m2,小区随机排列,用KIM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
调查方法:喷药前在每一小区采取5点取样法,定点调查5-10株,于第一次药后和第三次药后4天各调查一次发病情况。每株全叶调查,以每一叶片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调查植株的病叶数和病情严重度,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第二次调查时同时随机统计枝叶返青、变绿、恢复快的植株,按比例计算促进植株生长率。试验结果表明,药剂2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比药剂1明显提高,显著性检验,防治效果增长显著。在病害发生初期用药1000倍喷施,每7天一次,连续3次,防病效果达90%以上。结果详见下表6。
表6   57%壬菌铜+稻瘟灵+三十烷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注: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病情指数标有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小写p=0.05,大写p=0.01),DPS测验
试验调查期间,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对植株产生不良影响,也未发现对其它非靶标生物有不利影响。本发明水剂在田间对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与同类药剂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且使用本发明的水稻植株、枝叶恢复快,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叶片肥厚,稻粒饱满,抗倒率增强。
生物实施例7:33%壬菌铜+咪鲜胺+复硝酚钠水乳剂对黄瓜花叶病的配方筛选试验
本实施例是针对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进行的配方筛选试验。
供试药剂:
①1#、5%壬菌铜+25%咪鲜胺+3%复硝酚钠水剂、②2#、8%壬菌铜+22%咪鲜胺+3%复硝酚钠水剂、③3#、10%壬菌铜+20%咪鲜胺+3%复硝酚钠水剂(本发明制剂实施例12)、④4#、15%壬菌铜+15%咪鲜胺+3%复硝酚钠水剂、⑤5#、20%壬菌铜+10%咪鲜胺+3%复硝酚钠水剂、⑥92%壬菌铜原药、⑦98%咪鲜胺原药。
以上壬菌铜原药由西安近代农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咪鲜胺原药、复硝酚钠为市售原药,山东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各混配组合由实验室按涉及比例混配而成。
供试菌种为黄瓜花叶病毒病菌(Cucumber mosaic virus),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进行试验。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上述药剂对黄瓜花叶病毒病的相对抑制率,各个供试药剂均设5个浓度梯度依次为6.5ug/g、12.5ug/g、25.0ug/g、50.0ug/g、100ug/g,以3次重复平均值计算抑制率。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处理菌落净生长量)÷空白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X)为自变量,以相对抑制率机率值(Y)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及r值。按Wadley(1945,1967)求出各个混剂增效值SR见表3。
表7   33%壬菌铜+咪鲜胺+复硝酚钠水剂对黄瓜花叶病室内配方筛选测定结果
  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R  EC50 ug/g   SR
  清水对照   /   /   /   /
  1#混配组合   y=2.0670+0.5939X   0.9041   101.59   0.61
  2#混配组合   y=2.0445+0.6945X   0.9233   97.83   0.67
  3#混配组合   y=2.0355+0.7621X   0.9981   90.06   1.92
  4#混配组合   y=2.0723+0.8743X   0.9046   92.34   1.45
  5#混配组合   y=2.0831+1.4555X   0.8961   92.71   1.42
  92%壬菌铜原药   y=2.0931+1.4608X   0.9451   120.57   /
  98%咪鲜胺原药   y=2.0375+1.6233X   0.9433   126.79   /
试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比例混配组合对黄瓜花叶病的抑制毒力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3#混配组合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增效值(SR)为1.92。
生物实施例8   33%壬菌铜+咪鲜胺+复硝酚钠水乳剂对黄瓜花叶病毒病
防治的田间药效试验
本实施例是针对黄瓜花叶病毒病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 mosai cvirus),黄瓜品种为津优一号。
供试药剂:药剂1、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市售产品,北方化工研究所生产);药剂2、33%壬菌铜+咪鲜胺+复硝酚钠水剂剂(制剂实施例12)。
试验条件:试验地是陕西省略阳县白石沟乡牌坊坝村,菜园面积0.78亩,土壤为夹石黄泡土,有机质含量1.76%,pH值为6.78,肥水条件中等。试验分为六个处理,四次有机重复排列。六个处理分别是:药剂2稀释500倍、700倍、900倍、药剂1稀释500倍、700倍、清水对照不喷药处理。每处理5盆黄瓜苗,3-5叶期开始用CMV接种黄瓜苗,24小时后,按上述六个处理喷药。6月1日喷第一次药,6月8日喷第2次药。于6月11日、6月25日进行两次调查。
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取四点调查,每点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一片叶上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百分率来分级。调查叶片的发病率,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对所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新复极差比较法检验所得数据的可靠性。第二次调查时同时随机统计枝叶返青、变绿、恢复快的植株,按比例计算促进植株生长率。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1级:心叶出现轻微花叶;2级:明显花叶症状无叶片畸形;3级:叶片畸形比正常叶片小1/4;4级:比正常叶片小1/3以上无线形叶。
对CMV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不同处理后的黄瓜叶叶片内的病毒浓度。于第二次喷药后十天采叶测定。用0.05MpH=9.6碳酸包被缓冲液,封闭液为0.1%牛血清蛋白(BSA)CMV抗血清工作浓度为1∶1500倍,用碱性磷酸酶标记A蛋白检测CMV与CMV抗血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4-硝基苯磷酸做酶底物,在25℃的培养箱放置2h,显色后,在DG-3022A酶联吸附仪记录OD值,以未接种健康黄瓜汁液缓冲液做空白对照排除假阳性反应。
试验结果表明,药剂2稀释500-900倍对黄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比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明显提高,显著性检验,防治效果增长显著。在病害发生初期用药500-900倍喷施,每7天一次,连续3次,防病效果达90%以上。结果详见下表8。
表8   33%壬菌铜+咪鲜胺+复硝酚钠水剂剂防治黄瓜花叶病毒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注: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病情指数标有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小写p=0.05,大写p=0.01),DPS测验
试验调查期间,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对植株产生不良影响,也未发现对其它非靶标生物有不利影响。本发明水乳剂在田间对黄瓜病毒病防治效果与同类药剂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且使用本发明制剂的黄瓜植株、枝叶恢复快,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叶片肥厚,黄瓜外观均匀,色泽鲜绿,挂果明显增多。
虽然,上面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修改或改进。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200公斤壬菌铜母液、400公斤霜霉威盐酸盐原药、10公斤复硝酚钠、60公斤乳化剂农乳700号、20公斤其它助剂依次加入水中,补足余量至1000公斤,投入乳化釜中高速剪切乳化30分钟,再加入15公斤消泡剂和15公斤丙二醇搅拌5分钟,冷至室温即可检验、包装即得成品。
CN201210258095.8A 2012-07-24 2012-07-24 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02742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8095.8A CN102742571B (zh) 2012-07-24 2012-07-24 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8095.8A CN102742571B (zh) 2012-07-24 2012-07-24 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2571A CN102742571A (zh) 2012-10-24
CN102742571B true CN102742571B (zh) 2014-08-20

Family

ID=47023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8095.8A Active CN102742571B (zh) 2012-07-24 2012-07-24 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25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8251B (zh) * 2014-02-18 2015-10-28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含三唑酮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CN104186499B (zh) * 2014-09-02 2016-06-15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噻菌铜杀菌剂
CN104472493A (zh) * 2014-12-03 2015-04-01 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与杀菌剂复配制剂
CN105851058A (zh) * 2015-01-21 2016-08-17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克菌丹与铜制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4970021A (zh) * 2015-07-25 2015-10-14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喹啉铜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
CN106577656A (zh) * 2016-12-20 2017-04-26 湖南泽丰农化有限公司 含有壬菌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7125245B (zh) * 2017-05-21 2019-11-15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壬菌铜和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7372481A (zh) * 2017-07-21 2017-11-24 江西天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21397A (zh) * 2017-11-13 2018-03-23 柳州市惠农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松脂酸铜和壬菌铜的农药组合物
CN113016796A (zh) * 2021-03-17 2021-06-25 渭南东旺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三十烷醇的农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4300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寡糖和铜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2578092A (zh) * 2011-12-12 2012-07-18 刘勤学 溴菌腈·壬菌铜复配制剂及其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应用
CN102626099A (zh) * 2012-03-28 2012-08-08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69112A (zh) * 2012-05-31 2012-09-19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杀菌农药及应用
CN102669097A (zh) * 2012-05-31 2012-09-19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农药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8439A (zh) * 1974-10-16 1976-04-26 Yonezawa Kagaku Kogyo K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4300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寡糖和铜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2578092A (zh) * 2011-12-12 2012-07-18 刘勤学 溴菌腈·壬菌铜复配制剂及其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应用
CN102626099A (zh) * 2012-03-28 2012-08-08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69112A (zh) * 2012-05-31 2012-09-19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杀菌农药及应用
CN102669097A (zh) * 2012-05-31 2012-09-19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农药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昭51-48439A 1976.04.26
新型杀菌剂30%壬菌铜微乳剂的开发和研究;杨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0630;参加全文 *
杨萌.新型杀菌剂30%壬菌铜微乳剂的开发和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2571A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2571B (zh) 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331396C (zh) 防治枯黄萎病的无公害药肥及其复混肥和药肥的生产方法
CN1994082B (zh) 一种防治果蔬炭疽病的复配杀菌剂
CN106472507B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3975916A (zh) 棘孢木霉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0656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
CN101731223A (zh) 一种含有嘧菌酯、乙嘧酚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478167A (zh) 一种叶面喷施型植物抗寒组合物
CN101971825B (zh) 一种含有嘧菌酯、噻氟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150671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
CN102228044B (zh)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的杀虫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509729A (zh) 一种调节植物生长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738050B (zh) 含苯并烯氟菌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组合物的超低容量液剂
CN104604895A (zh) 四霉素复配物及应用
CN106689140A (zh)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558757A (zh) 含有螺螨酯和烯啶虫胺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311746C (zh) 氟吗啉与烯肟菌酯及含有增效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64041B (zh) 一种咪鲜胺和嘧霉胺复配的杀菌组合物
CN102599181A (zh) 含烟嘧磺隆和2,4-滴异辛酯的油悬浮剂组合物
CN103783085B (zh) 一种抗病增产的生防菌多效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3231A (zh) 含烟嘧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的油悬浮剂组合物
CN104488909A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嘧菌酯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5076169A (zh) 含有丙硫咪唑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10463709A (zh) 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710201 Shaanxi Province, Xi'an City Industrial Park, Jing Wei Lu Nan Nan Lu Jinghe

Applicant after: Xi'an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modern 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710201 Shaanxi Province, Xi'an City Industrial Park, Jing Wei Lu Nan Nan Lu Jinghe

Applicant before: Xi'an Modern Pesticide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XI AN MODERN PESTICIDE CO., LTD. TO: XI AN MODERN PESTICIDE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10201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Gaoling County Jinghe Industrial Park Jingwei Road No. 12

Patentee after: Xi'a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201 Shaanxi Province, Xi'an City Industrial Park, Jing Wei Lu Nan Nan Lu Jinghe

Patentee before: Xi'an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modern 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0201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Gaoling County Jinghe Industrial Park Jingwei Road No. 12

Patentee after: Xi'a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201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Gaoling County Jinghe Industrial Park Jingwei Road No. 12

Patentee before: Xi'a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