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1145A - 双层升降机设施 - Google Patents

双层升降机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1145A
CN102741145A CN2010800630824A CN201080063082A CN102741145A CN 102741145 A CN102741145 A CN 102741145A CN 2010800630824 A CN2010800630824 A CN 2010800630824A CN 201080063082 A CN201080063082 A CN 201080063082A CN 102741145 A CN102741145 A CN 102741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elevator
holder part
connecti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30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1145B (zh
Inventor
埃莱娜·科托纳
弗朗姬·施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2741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1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1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11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 B66B1/40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 B66B1/42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separate from the main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66B11/0213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 B66B11/022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with changeable inter-deck dist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66B11/0213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6Multi-deck eleva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7Tandem operation of multiple elevator cars in the sam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机设施(1),该升降机设施包括一个升降机罐笼支撑框架(2),该升降机罐笼支撑框架能够在提供用于该升降机罐笼支撑框架(2)的行程的一个行进空间(3)内行进。所述升降机设施还配备有安排在该升降机罐笼支撑框架(2)上的一个第一升降机罐笼(15)和一个第二升降机罐笼(16)。此外,在该行进空间(3)的一个下端区域(22)中安排了一个液压移动元件(24)。以此方式,通过该移动设备(24)能够使该第一升降机罐笼(15)在该行进空间(3)的下端区域(22)中相对于该第二升降机罐笼而移动。

Description

双层升降机设施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能够支撑两个或更多个升降机轿厢的至少一个升降机轿厢支架的升降机系统。本发明尤其涉及设计为所谓的双层升降机系统的升降机系统领域。
现有技术
JP 10-236753A公开了一种双层升降机。已知的升降机具有两个轿厢,这两个轿厢在一个轿厢框架中一个安排在另一个上方。这两个轿厢能够因此彼此相对运动。为此目的,在一个配重框架中安排了多个液压缸。一端连接到配重框架上并且另一端连接到该轿厢框架上的牵引缆索被引导在一个驱动滑轮。然而,除该牵引缆索之外的一个第二缆索引导在一个空转滑轮上,并且一端连接到这些液压缸上而另一端连接到这些轿厢之一上。当这些液压缸制动该第二缆线时,这些轿厢就彼此相对移动。
JP 10-236753A中已知的双层电梯具有的缺点是设计复杂。一方面,配重框架的设计复杂是因为这些液压缸与该配重框架一起移动经过该升降机竖井,这需要一个额外的控制装置。此外,还额外需要用于该第二缆索的缆索引导件。因此还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该牵引缆索和该第二缆索的伸长或缩短,这导致这两个升降机轿厢之间不期望的相对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结构的升降机系统。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机系统,该升降机系统用相对较低的复杂度允许了至少两个升降机轿厢之间的相对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升降机系统实现了该目的。
从属权利要求中解释的措施有可能导致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升降机系统的多个有利的发展。
升降机系统因此具有至少一个升降机轿厢支架,该至少一个升降机轿厢支架在提供用于升降机轿厢支架行进的一个行进空间中是可移位的。一个第一升降机轿厢被安排在升降机轿厢支架上。至少一个第二升降机轿厢额外地安排在升降机轿厢支架上。一个调整设备安排在行进空间的下端区中,有可能使用该调整设备在行进的方向上在该行进空间的下端区域中调整该第一升降机轿厢。
在升降机系统的设计中,该升降机轿厢支架能够安排在限定该行进空间的一个升降机竖井中,提供了起致动该升降机轿厢支架的作用的一个驱动发动机单元。其结果是,该升降机轿厢支架能够沿着所提供的行进路径移位。升降机轿厢支架能够因此从连接到该升降机轿厢支架的一个牵引装置悬吊。该牵引装置能够因此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引导在该驱动发动机单元的一个驱动滑轮上。除了具有将力或扭矩从该驱动发动机单元传递到该升降机轿厢支架以便致动该升降机轿厢支架的功能,该牵引装置在此也能够具有运载该升降机轿厢支架的功能。致动该升降机轿厢支架在此被具体理解为升高或降低该升降机轿厢支架,有可能的是该升降机轿厢支架通过一个或多个导轨引导。
有利的是,第一升降机轿厢能够相对于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是固定的,并且有利的是该第一升降机轿厢能够在该行进空间的下端区域中相对于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是解除固定的。在此还有利的是,该升降机轿厢支架包括一个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以及一个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有利的是该第一升降机轿厢被连接到该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上,有利的是该第二升降机轿厢被连接到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上,并且有利的是提供了一个连接及锁定设备,该连接及锁定设备在关闭状态下将该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连接到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上并且在打开状态下使它们解除连接。在该关闭状态下,具有两个升降机轿厢的该升降机轿厢支架能够通过该行进空间移位,在这些升降机轿厢之间维持了一个恒定的距离。例如,一个位于另一个上方的多个更高楼层能够各自具有同一个楼层间距离。其结果是,在关闭状态下,人们能够在多个对应的楼层上进入和离开两个升降机轿厢。一个地下室或大堂可以(例如)位于该行进空间的下端区域中。将两个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解除连接能够在此使这两个升降机轿厢彼此相对进行调整。在打开状态下,该第一升降机轿厢能够由此而具体地被下降和定位。人们于是能够根据他们移动到的这个楼层而进入和离开两个升降机轿厢。具有该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的第一升降机轿厢然后能够再次升起。该连接及锁定设备然后能够再次连接这两个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
因此还有利的是,该连接及锁定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元件,该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在该关闭状态下与该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的一个连接点和/或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的一个连接点相互作用。该连接元件能够(例如)具有一种条状设计并且在关闭状态下被引导穿过多个通孔,这些通孔是形成在这些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中。为了使这些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解除连接,该连接元件能够从这些通孔中被抽出从而恢复该打开状态。
此外有利的是,该连接及锁定设备安排在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上。该调整设备有利地起对具有该第一升降机轿厢的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进行调整的作用。通过将该连接及锁定设备安排在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上,由于该连接及锁定设备的重量在打开状态下并没有作用在该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上,该升降机轿厢上的负载被移除。
有利地提供了一个制动和/或保持设备,当该第一升降机轿厢相对于该第二升降机轿厢进行调整时,该制动和/或保持设备起在行进空间中固定该第二升降机轿厢的作用。该第二升降机轿厢能够(例如)在此通过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而被固定。因此还有利的是,该制动和/或保持设备与一个升降机竖井和/或与一个导轨相互作用。用于在该行进空间中固定该第二升降机轿厢的这种制动和/或保持设备能够因此与一个建筑结构或类似物相互作用。当这两个升降机轿厢被解除连接时,只有该第二升降机轿厢和连接到该第二升降机轿厢上的可能的其他部件(具体是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的重量作用在该牵引装置上。藉此,该牵引装置上的负载被从一端移除。然而,例如一个配重的负载被施加在该牵引装置的另一端上,从而使得该驱动滑轮处存在不同的力。这意味着必须相应地设计该驱动滑轮,从而使得该第二升降机轿厢不会通过该升降机竖井而被向上移位。然而,该第二升降机轿厢能够通过该制动和/或保持设备来固定,从而实现一种力的平衡。
还有利的是,该调整设备被设计成一个液压调整设备。其结果是,尤其能够实现平滑的且无振动的舒适的运行。
此外有利的是,该调整设备安排在一个升降机竖井的底坑中,和/或有利的是该调整设备被连接到该升降机竖井的底部上。在此有可能的是该调整设备的一种简单的设计和有利的对齐。确切地,产生的压缩力能够可靠地被吸收,并且发生作用以便进行调整的压缩力能够有利地从该调整设备传递到该第一升降机轿厢上。
此外有利的是,该第一升降机轿厢以及该第二升降机轿厢在一种准备就绪以便行进的状态下具有一个最小的底部距离,在该准备就绪以便行进的状态下该升降机轿厢支架能够经过该行进空间而被移位。该第一升降机轿厢能够在该行进空间的下端区域中以一种受控的方式下降,其结果是这些升降机轿厢之间的距离相对于该最小的底部距离而增加。在人们进入和离开这些升降机轿厢之后,该第一升降机轿厢就能够被再次升起直到恢复了这两个升降机轿厢之间的最小底部距离。
附图简要说明
借助于附图,在下列描述中更加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多个优选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对应的元件具有匹配的参考号。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升降机系统处于该连接及锁定设备的关闭状态中的一个示意性图示,并且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升降机系统处于该连接及锁定设备的打开状态中。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图1示出了具有至少一个升降机轿厢支架2的一个升降机系统1,该升降机轿厢支架能够在一个行进空间3中移位,该行进空间是提供用于该升降机轿厢支架2的行进的。行进空间3被提供在一个建筑物的升降机竖井4中。提供了若干个楼层5、6,它们代表了多个停靠点5、6。这些楼层5、6由此是升降机系统1的两个最低的楼层。在楼层5、6之上通常有大量的其他楼层或停靠点。
在这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升降机轿厢支架2具有一个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和一个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升降机轿厢支架2具有多个槽轮9、10,这些槽轮被附接到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上。一个牵引装置11围绕槽轮9、10引导。此外,牵引装置11围绕驱动发动机单元13的驱动滑轮12延伸。根据由驱动发动机单元13驱动的驱动滑轮12的当前旋转方向,升降机轿厢支架2向上或向下移位通过行进空间3。具有这两个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8的升降机轿厢支架2能够因此行进通过行进空间3。
升降机轿厢支架2保持一个第一升降机轿厢15和一个第二升降机轿厢16。第一升降机轿厢15因此安排在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上并且连接在其上。此外,第二升降机轿厢16安排在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上并且连接在其上。第一升降机轿厢15具有一个出口水平17。第二升降机轿厢16具有一个出口水平18。这两个出口水平17、18之间限定了一个距离19。在图1示出的底部位置中,提供了在这两个升降机轿厢15、16之间的一个最小底部距离20,从而使得距离19也是最小的。距离19因此被设置为楼层之间的、更高位置的楼层所需要的通常的距离。然而,距离19小于作为最低的楼层的楼层5、6之间的楼层间距离21。
为了移动到楼层5、6,通过驱动滑轮12的对应的致动将升降机轿厢支架2移动到下端区域22的方式为使得第二升降机轿厢16的出口水平18定位在楼层6处,。在升降机轿厢支架2的这个位置中,如图1所示,然而第一升降机轿厢15的出口水平17是处于楼层5上方的,因为距离19小于楼层间距离21。
当第二升降机轿厢16停在楼层6时,安排在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中的第一升降机轿厢15处于行进空间3的下端区域中。升降机竖井4在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下方具有一个底坑23。一个液压调整元件24安排在底坑23中,该液压调整元件具有一个液压缸25和在液压缸中引导的一个活塞,带有一个活塞杆26。活塞杆26能够因此向上在一个方向27上或向下在一个方向28上调整。在示出的升降机轿厢支架2的位置中,活塞杆26已经被调整为向上在方向27上,直到连接到活塞杆26上的一个盘状端部件29支撑抵靠在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的下侧30上。盘状端部件29也因此能够事先定位在这个位置中,从而使得升降机轿厢支架2行进到与盘状端部件29同样远。
升降机系统1具有一个连接及锁定设备35。连接及锁定设备35安排在升降机轿厢支架2上。在这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连接及锁定设备35安排在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上并且连接到第二升降机轿厢16上。此外,升降机系统1具有用于第二升降机轿厢16的一个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在这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因此连接到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上。一个导轨37安排在升降机竖井4中,升降机轿厢支架2在该导轨上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引导。确切地,在驱动发动机单元13进行的致动过程中,由此保证了引导。而且,两个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8能够在导轨37上各自独立地引导。还可以因此提供更多的导轨。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与导轨37相互作用。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因此确保了安排在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中的第二升降机轿厢16被固定到导轨37上并且因此相对于行进空间3固定。
以下参照图2更加详细地描述升降机系统1的设计。
图2示出了在连接及锁定设备35处于一个打开位置的时刻并且当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处于一个致动状态时的该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升降机系统1。相比之下,图1示出了在连接及锁定设备35处于一个关闭位置的时刻并且当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处于一个解除致动状态时的该升降机系统。
当第一升降机轿厢15通过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支撑在液压调整元件24上时,就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被致动。因此在图1中示出了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的这种解除致动状态,而在图2中示出了致动状态。例如,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的一对制动靴因此与多个37相互作用。其结果是,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在行进空间3中被不可移动地固定到第二升降机轿厢16上。
连接及锁定设备35具有多个连接元件38、39。在该关闭状态中,连接元件38、39被延伸从而使得它们将这些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8连接在一起。连接元件38因此在一个连接点40处与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相互作用,并且在一个连接点41处与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相互作用。因此在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8中的这些连接点40、41处可以例如提供多个通孔,连接元件38接合进入这些通孔中。以一种对应的方式,在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8上也为连接元件39提供了多个连接点42、43。在关闭状态中,连接元件39与这些连接点42、43相互作用。当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被致动时,连接及锁定设备35切换成打开状态,连接元件38、39被收回。图2中示出了这种收回状态。其结果是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8被断开连接。然后,具有盘状端部件29的活塞杆26向下在方向28上移动。这是通过控制压力流体从液压缸25排出来实现的。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因此与第一升降机轿厢15一起向下移动。距离19因此增加。当距离19与楼层间距离21相同时,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与第一升降机轿厢15停止。第一升降机轿厢15的出口水平17现在处于楼层5处。在这些升降机轿厢15、16之间的一个距离44因此已经相对于最小的底部距离20而增加。
在图2示出的情形中,人们能够进入和离开这两个升降机轿厢15、16而从对应的楼层5、6到达这些轿厢已经被移动到的楼层。因此,还可能的是在楼层间距离21不同于升降机竖井4中的其他楼层的通常的楼层间距离的情况中,人们同时进入和离开这两个升降机轿厢15、16。
在人们已经进入和离开这些升降机轿厢15、16之后,活塞杆26被在方向27上调整。这是通过借助于一个泵将压力流体给送到液压缸25中来实现的。距离44因此减少。当距离44达到最小的底部距离20时,连接及锁定设备35被致动以便通过这些连接元件38、39将这两个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8连接在一起。然后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被解除致动。于是再次发生了图1示出的情形。带有这两个升降机轿厢15、16的整个升降机轿厢支架2于是能够由驱动发动机单元13移位通过行进空间3。然后,这两个升降机轿厢15、16被移动到它们的目的楼层。这些升降机轿厢15、16之间的最小底部距离20因此被预先确定的方式是距离19然后再一次对应于通常的楼层间距离。其结果是,人们可以同时也在其他楼层进入和离开两个升降机轿厢15、16。
因为连接及锁定设备35是安排在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上,所以其质量或其重量不需要由液压调整元件24来移动或升高。这同样的也适用于附接到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上的这种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其结果是,能够优化液压调整元件24的设计。这还影响到其他部件,尤其是一个泵。另一方面,液压调整元件24是不可移动地安排在底坑23中的,从而使得液压调整元件24的质量不需要由驱动发动机单元13来移动。
液压调整元件24连接到底坑23的底部上。其结果是,有利地传递了力,因为活塞杆26被定向成与带有第一升降机轿厢15的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的重量作用的方向平行。在这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液压调整元件24形成一个液压调整设备24。取决于升降机系统1的设计,还能够为形成液压调整设备24而提供多个液压调整元件24。
因此,这两个升降机轿厢15、16能够在准备就绪以供行进的状态中具有一个最小的底部距离20,在该状态下升降机轿厢支架2能够移动通过行进空间3。在这些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8解除连接的这种解锁状态中,能够实现这些升降机轿厢15、16之间的大于最小的底部距离20的一个距离14。第二升降机轿厢16能够因此由制动及保持设备36来固定。第一升降机轿厢15能够高度有效率地调整。借助于液压调整元件24的这种调整具有最小的振动并且非常平顺。结果实现了高度的舒适性。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说明的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升降机系统(1),具有:至少一个升降机轿厢支架(2),该升降机轿厢支架在提供用于该升降机轿厢支架(2)行进的一个行进空间(3)中能够被移位;安排在该升降机轿厢支架(2)上的一个第一升降机轿厢(15);安排在该升降机轿厢支架(2)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升降机轿厢(16);以及安排在该行进空间(3)的下端区域(22)中的至少一个调整设备(24),在此有可能的是使用该调整设备(24)在行进方向上在该行进空间(3)的下端区域(22)中相对于该第二升降机轿厢(16)对该第一升降机轿厢(15)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机轿厢(15)能够相对于该第二升降机轿厢(16)被固定,并且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机轿厢(15)能够在该行进空间(3)的下端区域(22)中相对于该第二升降机轿厢(16)被解除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轿厢支架(2)具有一个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机轿厢(15)被连接到该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升降机轿厢(16)被连接到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上,并且其特征在于提供了一个连接及锁定设备(35),该连接及锁定设备在关闭状态下将该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连接到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上并且在打开状态下使它们解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及锁定设备(35)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元件(38、39),该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在该关闭状态下与该第一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7)的一个连接点(40、42)和/或与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的一个连接点(39、43)相互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及锁定设备(35)被安排在该第二升降机轿厢支架部分(8)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提供了一个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该制动和/或保持设备被设计成当相对于该该第二升降机轿厢(16)对该第一升降机轿厢(15)进行调整时在该行进空间(3)内固定该第二升降机轿厢(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和/或保持设备(36)至少间接地与一个升降机竖井(4)和/或至少间接地与至少一个导轨(37)相互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设备(24)被设计成一个液压调整设备(2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设备(24)被安排在一个升降机竖井(4)的底坑(23)内,和/或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设备(24)至少间接地被连接到一个升降机竖井(4)的底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机轿厢(15)以及该第二升降机轿厢(16)在一种准备就绪以便行进的状态下具有一个最小的底部距离(20),在该准备就绪以便行进的状态下该升降机支架(2)能够经过该行进空间(3)而被移位。
CN201080063082.4A 2009-12-15 2010-12-01 双层升降机设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1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79256.4 2009-12-15
EP09179256 2009-12-15
PCT/EP2010/068594 WO2011082897A1 (de) 2009-12-15 2010-12-01 Aufzuganlage mit doppeldeck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1145A true CN102741145A (zh) 2012-10-17
CN102741145B CN102741145B (zh) 2015-01-07

Family

ID=42110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308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1145B (zh) 2009-12-15 2010-12-01 双层升降机设施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174822B2 (zh)
EP (1) EP2512969B1 (zh)
KR (1) KR20120130087A (zh)
CN (1) CN102741145B (zh)
BR (1) BR112012014441A2 (zh)
HK (1) HK1176341A1 (zh)
SG (1) SG181744A1 (zh)
WO (1) WO201108289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7746A (zh) * 2015-03-16 2015-06-24 李汉臣 竖井凿岩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3818B2 (en) * 2012-12-10 2017-05-09 Schindler Aufzüge Ag Double-decker elevator with adjustable inter-car spacing
US10059566B2 (en) * 2013-05-07 2018-08-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nnecting cars in a multicar elevator system
WO2014184926A1 (ja) * 2013-05-16 2014-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02014105003A1 (de) * 2014-04-08 2015-10-08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system
US10450168B2 (en) 2018-01-15 2019-10-22 Otis Elevator Company Double deck elevator system
CN110844743B (zh) 2018-08-21 2022-07-12 奥的斯电梯公司 跃层电梯和跃层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2288A (ja) * 1990-07-10 1992-03-06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994891B2 (ja) * 1992-11-27 1999-12-27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多層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9196810A (ja) * 2008-02-25 2009-09-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9196735A (ja) * 2008-02-19 2009-09-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かご移動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05227A (en) * 1929-05-27 1931-05-12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Multiple-car elevator
US1946982A (en) * 1929-10-10 1934-02-13 Patrick J Campbell Elevator system
US1996982A (en) 1933-03-28 1935-04-09 Sprague Specialties Co Electrolytic condenser
US4976338A (en) * 1989-04-27 1990-12-11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Leveling control system for hydraulic elevator
FI86836C (fi) * 1990-12-17 1992-10-26 Kone Oy Hiss och dess styrsystem
JPH04223985A (ja) * 1990-12-25 1992-08-13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べータの運転方法
US5526901A (en) * 1994-07-15 1996-06-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Two car elevator system
JPH10236753A (ja) 1997-02-25 1998-09-08 Otis Elevator Co 可変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3345565B2 (ja) * 1997-04-11 2002-11-18 森ビル株式会社 可変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SG126669A1 (en) * 1998-02-02 2006-11-29 Inventio Ag Double-decker or multi-decker elevator
SG87910A1 (en) * 1999-10-29 2002-04-16 Toshiba Kk Double-deck elevator car
WO2002038482A1 (fr) * 2000-11-08 2002-05-1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e cabine pour ascenseurs a double cabine
JP4791656B2 (ja) * 2001-07-03 2011-10-12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階高可変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4107858B2 (ja) * 2002-03-22 2008-06-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FI116617B (fi) * 2003-08-12 2006-01-13 Kone Corp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kaksoiskorihissin korivälin säätämiseksi
SG115736A1 (en) * 2004-03-17 2005-10-28 Inventio Ag Equipment for fine positioning of a cage of a multi-stage cage
SG115739A1 (en) * 2004-03-17 2005-10-28 Inventio Ag Equipment for fine positioning of the cages of a multi-stage cage for a lift
FI118081B (fi) * 2005-12-29 2007-06-29 Kone Corp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ovien ennakkoaukaisun valvomiseksi kaksoiskorihississ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2288A (ja) * 1990-07-10 1992-03-06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994891B2 (ja) * 1992-11-27 1999-12-27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多層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9196735A (ja) * 2008-02-19 2009-09-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かご移動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009196810A (ja) * 2008-02-25 2009-09-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7746A (zh) * 2015-03-16 2015-06-24 李汉臣 竖井凿岩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76341A1 (zh) 2013-07-26
US20120312636A1 (en) 2012-12-13
WO2011082897A1 (de) 2011-07-14
EP2512969B1 (de) 2015-02-11
EP2512969A1 (de) 2012-10-24
BR112012014441A2 (pt) 2017-04-04
SG181744A1 (en) 2012-07-30
US9174822B2 (en) 2015-11-03
CN102741145B (zh) 2015-01-07
KR20120130087A (ko)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1145A (zh) 双层升降机设施
CN104684834B (zh) 低顶部或低底坑电梯的补偿措施
JP2014517796A (ja) 循環式搬送装置
KR20110053468A (ko) 엘리베이터 몸체를 재배치하는 수송 장치
KR20100098432A (ko) 수직방향 및 수평방향으로 이동할 수 있는 승강기 카를 구비한 승강기 시스템
KR20170096150A (ko) 이동가능한 기계실을 가진 엘리베이터
CN105026298A (zh) 电梯的改造方法
CN101279692B (zh) 安装电梯系统的方法
CN101898713B (zh) 电梯的驱动装置
US20120006626A1 (en)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multiple cars within a single hoistway
CN102381614B (zh) 双层电梯
CN103517865A (zh) 用于移动负载物和乘客的驱动单元以及包括这种驱动单元的装置
CN101203450B (zh) 电梯装置
CN108996373A (zh) 紧凑型浅底坑无对重电梯
CN102101620B (zh) 电梯设备
CN102202997A (zh) 用于电梯设备的现代化方法
CN103228565A (zh) 延伸的辊导引件
MX2013007079A (es) Sistema de ascensor de dos plantas.
US20200198931A1 (en) Elevator safety actuator systems
CN104995117A (zh) 具有阻动装置的补偿元件
CN100513286C (zh) 电梯装置
KR100999098B1 (ko) 층 맞춤 기능을 갖는 더블 데크 엘리베이터
KR20190025688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5293249B (zh) 电梯装置
CN1907831A (zh) 船用无机房乘客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