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9634A - 液体喷出头的盖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头的盖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9634A
CN102729634A CN2012100844468A CN201210084446A CN102729634A CN 102729634 A CN102729634 A CN 102729634A CN 2012100844468 A CN2012100844468 A CN 2012100844468A CN 201210084446 A CN201210084446 A CN 201210084446A CN 102729634 A CN102729634 A CN 102729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nozzle opening
opening surface
protuberance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44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9634B (zh
Inventor
清水一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29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9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6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出头的盖以及液体喷出装置,其减少了盖相对于头的位置偏移。该液体喷出头的盖的特征在于,能够与从喷嘴开口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头中的喷嘴开口面抵接,并具有与所述喷嘴开口面对置的对置面,且所述对置面具有凸部。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头的盖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出头的盖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出装置,已知一种具有从喷嘴开口喷出油墨(液体)的头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例如,当长时间不从喷嘴开口喷出油墨时,油墨溶剂将从喷嘴开口蒸发,从而在喷嘴处将发生堵塞。
因此,为了防止喷嘴的堵塞而提出了如下方法,即,在呈凹部形状的盖内设置液体渗透性的膜,当长时间不使用头时,在含有该膜的盖的空间内积存了油墨的状态下,通过盖来覆盖头的喷嘴开口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防止喷嘴的堵塞,还有使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盖紧贴头的喷嘴开口面的方法。但是,当与喷嘴开口面紧贴的盖的面为平坦时,在为了使盖与头紧贴而将盖朝向头进行按压时,盖的要发生变形的部位没有退避空间,从而盖相对于头的位置将发生偏移。由此,会给头的喷嘴开口面造成损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83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盖相对于头的位置偏移。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主要发明为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具有:液体喷出头,其从喷嘴开口喷出液体;盖,其能够与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喷嘴开口形成面抵接,且具有与所述喷嘴开口形成面对置的对置面,并在所述对置面上形成有凸部。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记载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为打印机的整体结构框图,图1B为打印机的示意立体图。
图2为用于说明头单元的图。
图3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盖的图。
图4A为用于说明盖紧贴头时的状态的图。
图4B为用于说明盖紧贴头时的状态的图。
图4C为用于说明盖紧贴头时的状态的图。
图5A以及图5B为用于说明比较例的盖的图。
图6为用于说明改变例1的盖的图。
图7A以及图7B为用于说明改变例2的盖的图。
图8为用于说明改变例3的盖的图。
图9A以及图9B为用于说明改变例4的盖的图。
图10为用于说明改变例4的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的概要
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载以及附图的记载,从而至少明确了以下内容。
即,一种液体喷出头的盖,其特征在于,能够与从喷嘴开口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头的喷嘴开口面抵接,并具有与所述喷嘴开口面相对的对置面,且所述对置面具有凸部。
根据这种液体喷出头的盖,能够减少盖相对于液体喷出头的位置偏移。
在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盖中,所述对置面形成为凹凸形状。
根据这种液体喷出头的盖,能够减少盖相对于液体喷出头的位置偏移。
在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盖中,当所述盖抵接于所述喷嘴开口面时,所述喷嘴开口不与大气连通。
根据这种液体喷出头的盖,能够抑制油墨溶剂从喷嘴开口的蒸发。
在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盖中,从所述喷嘴开口喷出白色油墨,并具有循环机构,且所述液体喷出头的盖能够与液体喷出装置的所述液体喷出头的所述喷嘴开口面抵接,其中,所述循环机构使贮留所述白色油墨且与所述液体喷出头连通的贮留部的内部的所述白色油墨、和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内部的白色油墨循环。
根据这种液体喷出头的盖,即使在容易通过白色油墨而对喷嘴开口形成面造成损伤的情况下,也难以对喷嘴开口形成面造成损伤。此外,能够在白色油墨循环时防止白色油墨向盖的外部泄漏的情况。
在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盖中,具有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在所述对置面抵接于所述喷嘴开口面时包围所述喷嘴开口,并在所述对置面与所述喷嘴开口面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并且,在所述边缘部的内侧具有所述凸部。
根据这种液体喷出头的盖,由于喷嘴开口无法与边缘部的外部的大气连通,因此能够抑制油墨溶剂从喷嘴开口的蒸发。
此外,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喷出头,其从喷嘴开口喷出液体;盖,其能够与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喷嘴开口形成面抵接,并具有与所述喷嘴开口形成面对置的对置面,且所述对置面具有凸部。
根据这种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减少盖相对于液体喷出头的位置偏移。
关于印刷系统
将液体喷射装置设为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并例举连接有打印机与计算机的印刷系统,从而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为,打印机的整体结构框图,图1B为,打印机的示意立体图。计算机7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打印机1连接,并向打印机1输出用于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的印刷数据。
控制器10为,用于进行对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接口部11为,用于在计算机70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构件。CPU12为,用于进行对打印机1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13为,用于确保对CPU12的程序进行存储的区域和作业区域等的构件。CPU12通过单元控制电路14而对各个单元进行控制。另外,检测器组60对打印机1内的状况进行监视,并且控制器10基于该检测结果而对各个单元进行控制。
输送单元20为,用于将介质S(例如:纸张、布等)输送到能够实施印刷的位置,且在印刷时在输送方向上以预定的输送量而输送介质S的单元。
滑架单元30为,用于使喷出油墨的头41、以及滑架31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单元,其中,所述滑架31对按每种颜色而贮留油墨的墨盒42进行保持。
图2为,用于说明头单元40的图。另外,在图中图示了头41的下表面。头单元40为,用于向介质S喷出油墨的单元,其具有头41和油墨循环机构43。如图2所示,在头41(相当于液体喷出头)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喷出油墨的喷嘴开口Nz。因此,喷嘴41的下表面相当于喷嘴开口面。各喷嘴与填充有油墨的墨水室(未图示)连通,从而自墨盒42向各个墨水室供给油墨。另外,从喷嘴开口Nz的油墨喷出方式可以是压电方式,也可以是热敏方式,其中,压电方式为,通过对驱动元件(压电元件)施加电压而使墨水室膨胀、收缩,从而喷出油墨的方式;所述热敏方式为,使用发热元件而使喷嘴内产生气泡,并通过该气泡而使油墨喷出的方式。
此外,在喷嘴开口面上,按照油墨的每种颜色而形成有,在输送方向上每隔预定间隔而排列有多个喷嘴开口Nz的喷嘴列。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设定为能够喷出五种颜色的油墨,在喷嘴开口面上形成有:喷出黑色油墨的黑色喷嘴列K、喷出蓝绿色油墨的蓝绿色喷嘴列C、喷出品红色油墨的品红色喷嘴列M、喷出黄色油墨的黄色喷嘴列Y、喷出白色油墨的白色喷嘴列W。
在白色油墨中,作为颜色材料而含有例如氧化钛等的白色颜料(例如,日本特开2002-38063中记载的白色油墨)。因此,在白色油墨中,由于颜色材料(白色颜料)沉淀从而浓度容易变得不均匀,因此需要对白色油墨进行搅拌来使用。
因此,打印机1具备油墨循环机构43(相当于循环机构),所述油墨循环机构43使贮留白色油墨并向头41供给白色油墨的白色墨盒42(W)内部的白色油墨、和头41内部的白色油墨(例如,墨水室内的白色油墨)循环。油墨循环机构43具有循环管431、开闭阀432、泵P。
通过泵P的运转,例如,白色墨盒42(W)内的白色油墨将经由循环管431而从开闭阀432、泵P通过,并被输送至属于白色喷嘴列W的各喷嘴的墨水室内,且之后再次回到白色墨盒42(W)内。通过以这种方式而使白色油墨循环,从而能够对白色墨盒42(W)内的白色油墨、以及头41内的白色油墨进行搅拌,进而能够使白色颜料均匀地分散在白色油墨中。由此,能够使白色油墨的浓度变得均匀,从而能够实施良好的印刷。
另外,虽然图2中仅图示了用于使白色油墨循环的油墨循环机构4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当其他四种颜色的油墨(YMCK)为颜料油墨时,颜色材料(颜料)也与白色油墨同样地容易发生沉淀。因此,打印机1可以对各个颜色的油墨的每一种来设置油墨循环机构。
盖单元50具有,在头41位于初始位置HP(非印刷区域)时紧贴于头41的盖等(详情后述)。
在这种打印机1中,重复实施如下动作,即:图像形成动作,从沿着移动方向而移动的头41对介质S喷出油墨;输送动作,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S。其结果为,由于在与通过在先的图像形成动作而形成的点的位置不同的、介质S上的位置处,通过在后的图像形成动作而形成点,因此在介质S上印刷出二维的图像。
关于盖单元50
图3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盖51的图,图4A至图4C为,用于说明盖51紧贴头41(喷嘴开口面41a)时的情况的图。图3的上图为盖51的输送方向中央部的剖视图,图3的下图为从上方观察盖51时的图,图4A至图4C为从输送方向观察盖51和头41等时的剖视图。
盖单元50具有:盖51,其抵接并紧贴于喷出头41;保持台52,其对盖51进行保持;气缸53,其使盖51以及保持台52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移动。另外,盖51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形成。此外,气缸53具有主体部531、和能够相对于主体部531而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的杆部532,且在杆部532的一端安装有保持台52。
另外,当非印刷时或电源断开时等的、头41长时间不被使用时,即,当长时间没有从喷嘴开口Nz喷出油墨时,油墨溶剂将从喷嘴开口Nz蒸发从而使油墨粘度增加、或者使异物附着在喷嘴开口Nz处。由此,喷嘴将发生堵塞从而在应该从喷嘴Nz喷出油墨时不喷射油墨,进而导致图像的画质劣化。
因此,打印机1的控制器10在没有下一个印刷作业时或电源断开时等的、暂时不使用头41时,通过滑架31而使头41移动至初始位置HP。当头41移动至初始位置HP时,如图4A所示,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与盖51的上表面51a(在图4A中以粗线表示的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对置的状态。
并且,控制器10使气缸53的杆部532向上方伸长,从而使盖51以及保持台52向上方移动。由此,由于头41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因此如图4B和图4C所示,盖51将抵接于头41(喷嘴开口面41a)。并且,通过使杆部532进一步伸长,从而使盖51被压贴在喷嘴41上,以使喷嘴41与盖51紧贴。由此,使喷嘴开口Nz被盖51所覆盖,从而能够防止喷嘴的堵塞。另外,当再次开始印刷时,控制器10使气缸53的杆部532向下方收缩,从而使盖51离开头41。
比较例的盖80
图5A以及图5B为,用于说明比较例的盖80的图。在此,对与本实施方式的盖51(图3)不同的比较例的盖80进行说明。比较例的盖80是由弹性部件形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即,比较例的盖80的上表面80a(在图5A中以粗线表示的面)为平坦。
通过由气缸53使盖80以及保持台52向上方移动,从而使盖80的上表面80a抵接紧贴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由此,能够防止喷嘴的堵塞。
但是,当如比较例的盖80这样上表面80a为平坦时,为了使盖80与头41紧贴,从而在将盖80压贴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上时,盖80的要发生变形的部位没有退避空间。特别是,即使盖80的上表面80a的中央部在发生变形时也没有退避空间。
因此,当盖80被压贴在头41(喷嘴开口面41a)上时,将有如下的力发挥作用,即,从盖80的上表面80a的中央部朝向边缘部(即,向喷嘴开口面41a的外侧),使盖80的上表面80a沿喷嘴开口面41a而在面方向偏移的力。可知其原因在于,如图5B所示,当盖80被压贴于头41(喷嘴开口面41a)上时,沿着盖80的上下方向的侧面80c、80d将产生弯曲,从而盖80的一部分将向喷嘴开口面41a的外侧鼓出。
因此,当比较例的盖80被压贴于头41(喷嘴开口面41a)上时,盖80的上表面80a相对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的位置,将从最初抵接的位置起发生偏移。即,盖80的上表面80a将摩擦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由此,会对喷嘴开口面41a造成损伤。
通常,为了防止油墨的附着、此外为了确保从喷嘴开口Nz喷出的油墨的直线前进性,而在喷嘴开口面41a上设置有防水处理膜。因此,当盖80摩擦喷嘴开口面41a时,喷嘴开口面41a的防水处理膜将会磨损。由此,喷嘴开口面41a将被油墨污染,从而会对油墨从喷嘴开口Nz的喷出造成不良影响以使图像的画质劣化。
特别是,在如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这样,使用含有氧化钛等白色颜料的白色油墨时,如果在存在白色油墨的状态下盖80摩擦喷嘴开口面41a,则喷嘴开口面41a(防水处理膜)容易磨损。此外,与白色油墨同样地,当其他颜色的油墨(YMCK)为颜料油墨时,喷嘴开口面41a(防水处理膜)也容易因颜料而发生磨损。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盖51的目的在于,减少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
本实施方式的盖51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盖5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盖51(图3)与比较例的盖80(图5)同样地,是由弹性部件形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但是,比较例80的上表面80a为平坦,而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盖51(图3)中,在上表面51a(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对置的面、即对置面)上形成有向上方(头41侧)突出的“凸部511”。
此外,盖51的上表面51a为,与喷嘴开口面41a同等程度的大小的大致长方形。而且,在盖51的上表面51a的边缘处(沿移动方向的一对侧缘和沿输送方向的一对侧缘)形成有,与凸部511同样地向上方突出、且沿边缘而连续的凸部、即“边缘部512”。在该边缘部512的内侧形成有凸部51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出以如下方式而形成的盖51,即,在该盖51中,以在移动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而排列形成有,于输送方向上延伸的三个凸部511。但是,凸部511的形状、数量以及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形成有于移动方向上延伸的凸部511的盖51(未图示)。
此外,凸部511和边缘部512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相等,凸部511的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不与边缘部512连接。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凸部511与边缘部512的高度也可以不同,且凸部511与边缘部512也可以连接。
此外,在盖51的上表面51a上,将凸部511和边缘部512以外的部位、即与凸部511和边缘部512相比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较低的部位,称为“凹部513”。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盖51的上表面51a中,多个凸部511和多个凹部513在移动方向上交替地位于边缘部512的内侧,从而使盖51的上表面51a呈凹凸形状。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盖51紧贴头41的过程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打印机1的控制器10在暂时不使用头41时,使头41移动至初始位置HP,从而如图4A所示,使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与盖51的上表面51a呈对置的状态。
接下来,控制器10使气缸53的杆部532向上方伸长,从而使盖51以及保持台52向上方移动。由此,如图4B所示,在盖51的上表面51a中,凸部511和边缘部512抵接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
此时,在喷嘴开口面41a上所形成的全部喷嘴开口Nz均位于边缘部512的内侧,从而成为边缘部512包围了全部喷嘴开口Nz的状态。另一方面,没有规定凸部511与喷嘴开口Nz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既可以为凸部511覆盖喷嘴开口Nz的结构,也可以为凸部511未覆盖喷嘴开口Nz而凹部513与喷嘴开口Nz对置的结构。
此外,边缘部512为,沿着盖51的上表面51a的边缘而连续的凸部。因此,通过边缘部512抵接于喷嘴开口面41a,从而在边缘部512的内侧、即盖51的上表面51a与喷嘴开口面41a之间形成了密闭空间。即,凹部513成为不与边缘部512的外部的大气连通的密闭空间。
并且,当控制器10使气缸53的杆部532进一步向上方伸长时,盖51将被压贴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上。即,盖51以被夹持在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和保持台52之间的方式而被压缩。由此,由于盖51由弹性部件形成,因此与喷嘴开口面41a抵接的凸部511将发生变形。
此时,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盖51的上表面51a呈凹凸形状,因而被压缩变形的凸部511能够向在移动方向上邻接的凹部513退避。因此,使被压缩而要发生变形的凸部511沿喷嘴开口面41a而在面方向上偏移的力将受到抑制,从而凸部511相对于喷嘴开口面41a的位置偏移将受到抑制。
同样地,被压缩而变形的边缘部512也能够向与边缘部512的内侧邻接的凹部513和边缘部512的外侧(喷嘴开口面41a的外侧)退避。因此,使被压缩而要发生变形的边缘部512沿喷嘴开口面41a在面方向上偏移的力受到抑制,从而边缘部512相对于喷嘴开口面41a的位置偏移将受到抑制。
并且,最终,控制器10将如图4C所示,使气缸53的杆部532向上方伸长,从而在上下方向压缩盖51,直到凸部511和边缘部512被压溃,且凹部513抵接并紧贴于喷嘴开口面41a为止。即,控制器10将以使凹部513和喷嘴开口面41a之间不存在空间,且盖51的上表面51a紧贴于喷嘴开口面41a的整个表面的方式,而使头41和盖51紧贴。
其结果为,在喷嘴开口面41a上形成的全部喷嘴开口Nz均被盖51的上表面51a(凸部511和凹部513)所覆盖,从而成为全部喷嘴开口Nz均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油墨溶剂从喷嘴开口Nz的蒸发以及向喷嘴开口Nz的异物附着,从而能够防止喷嘴的堵塞。因此,即使长时间不使用头41,也能够在再次开始印刷时实施良好的印刷。
对以上内容进行归纳,本实施方式的盖51为,能够各自独立地覆盖多个喷嘴开口Nz的盖51,其能够抵接于从喷嘴开口Nz喷出油墨的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并具有与喷嘴开口面41a对置的上表面51a(对置面),且在该上表面51a上形成有凸部。
通过在盖51的上表面51a上形成凸部511,从而在凸部511抵接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上时,在喷嘴开口面41a和盖51之间形成了空间(本实施方式中的凹部513)。
因此,即使为了使盖51紧贴于头41(喷嘴开口面41a)而将盖51(凸部511)压贴于喷嘴开口面41a上,被压缩而变形的凸部511也能够向凹部513退避。因此,使被压缩而要发生变形的凸部511沿喷嘴开口面41a在面方向上偏移的力受到抑制,从而能够抑制凸部511从与喷嘴开口面41a最初抵接的位置偏移的状况。同样地,由于边缘部512也能够在被压缩而变形时向凹部513或喷嘴开口面41a的外侧退避,因此能够抑制边缘部512从最初抵接的位置偏移的状况。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盖51,能够减少使头41和盖51紧贴时的、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盖51对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造成损伤的状况,例如,能够抑制喷嘴开口面41a的防水处理膜的磨损。由此,能够抑制油墨向喷嘴开口面41a的附着,从而确保从喷嘴开口Nz喷出的油墨的直线前进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盖51中,在上表面51a上形成有多个凸部511,从而使上表面51a呈凹凸形状。通过增加盖51的上表面51a的凸部511的数量,从而凹部513的数量也将增加。因此,从凸部511(例如,凸部511的中央部)到凹部513的距离将变短,从而被压缩而变形的凸部511将变得容易向凹部513退避。由此,使凸部511沿喷嘴开口面41a在面方向上偏移的力受到抑制,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终如图4C所示,盖51被压缩至,凸部511和边缘部512被压溃、且凹部513也紧贴于喷嘴开口面41a为止。通过上述结构,从而在盖51抵接于喷嘴开口面41a时,将形成喷嘴开口Nz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抑制油墨溶剂从喷嘴开口Nz的蒸发,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喷嘴的堵塞。
另外,为了形成凸部511和边缘部512被压溃、且凹部513紧贴于喷嘴开口面41a、从而喷嘴开口Nz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可以对盖51的硬度、凸部511以及边缘部512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由气缸53产生的对盖51的上推力(压力)进行调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盖51的上表面51a的边缘处形成有边缘部512,所述边缘部512在抵接于喷嘴开口面41a时包围喷嘴开口Nz,从而在盖51的上表面51a和喷嘴开口面41a之间形成密闭空间。而且,在边缘部512的内侧形成有凸部511。
通过使盖51的边缘部512抵接并紧贴于喷嘴开口面41a,从而使盖51和喷嘴开口面41a的交界部分被密封,由此使盖51的上表面51a和喷嘴开口面41a之间的空间、即边缘部512的内侧的空间成为密闭空间。由此,边缘部512的内部(即,凹部513)成为不与边缘部512外部的大气连通的状态。此外,由于喷嘴开口Nz位于边缘部512的内侧,因此通过使边缘部512抵接于喷嘴开口面41a,从而形成了喷嘴开口Nz也不与边缘部512外部的大气连通的状态。
因此,即使在凸部511或边缘部512没有完全被压溃,从而凹部513没有完全抵接于喷嘴开口面41a的情况下,由于通过边缘部512而使喷嘴开口Nz不与边缘部512外部的大气连通,因此仍能够抑制油墨溶剂从喷嘴开口Nz的蒸发。
此外,通过在边缘部512的内侧形成凸部511,从而使盖51(凸部511和边缘部512)抵接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时的稳定感增加,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使用了白色油墨(从喷嘴开口Nz喷出白色油墨),并具有油墨循环机构43,所述油墨循环机构43使白色墨盒42(W)(贮留白色油墨且与头41连通的油墨贮留部)的内部的白色油墨、和头41的内部的白色油墨循环。
当使用含有氧化钛等白色颜料的白色油墨时,由于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将容易对喷嘴开口面41a造成损伤。即使在使用白色油墨从而容易对喷嘴开口面41a造成损伤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减少了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的本实施方式的盖51,从而也能够实现难以对喷嘴开口面41a造成损伤。此外,并不限于白色油墨,在其他颜色的油墨(YMCK)为颜料油墨的情况下,也由于喷嘴开口面41a会因颜料而容易受到损伤,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盖51也同样有效。
此外,与暂时不使用头41时同样地,当通过油墨循环机构43使白色油墨循环时,也需要使盖51紧贴于头41。此时,如图4C所示,通过对盖511进行压缩直至凹部513也紧贴于喷嘴开口面41a以形成喷嘴开口Nz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或者使用形成了边缘部512的盖51,从而能够在白色油墨的循环时防止白色油墨向盖51的外部泄漏的状况。由此,能够防止打印机1的内部被油墨污染。此外,并不限于白色油墨,在其他颜色的油墨(YMCK)为颜料油墨,并通过油墨循环机构使颜料油墨循环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使喷嘴开口Nz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或者使用形成了边缘部512的盖51。
此外,当使用粘度较高的油墨(例如:紫外线硬化型油墨)时,通过加热器调整油墨的温度等,从而调整从喷嘴开口Nz喷出的油墨的粘度。在调整油墨的粘度时,也存在使盖51紧贴头4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形成喷嘴开口Nz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或者使用形成了边缘部512的盖51,从而能够防止油墨向盖51的外部泄漏。
改变例1
图6为,用于说明改变例1的盖51的图。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盖51(图3)中,形成有沿盖51的上表面51a的边缘而向上方突出了的边缘部512,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改变例1的盖51的上表面51a上,形成有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凸部511,但在上表面51a的边缘处未形成边缘部512。
在采用这种改变例1的盖51的情况下,在使盖51紧贴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时,能够使被压缩而要发生变形的凸部511向邻接的凹部513退避,从而能够减少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
此外,通过对盖51进行压缩,直至凸部511被压溃且凹部513紧贴于喷嘴开口面41a为止,从而形成了喷嘴开口Nz不与大气连通的状态。因此,即使在盖51的上表面未形成边缘部512,也能够抑制油墨溶剂从喷嘴开口Nz的蒸发。
改变例2
图7A以及图7B为,用于说明改变例2的盖51的图。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盖51(图3)中,在盖51的上表面51a上形成的凸部511在输送方向上延伸,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改变例2的盖51的上表面51a上,以在移动方向以及输送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而形成有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较短的凸部511。
在图7A的盖51的上表面51a上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部511,在图7B的盖51的上表面51a上形成有长方体形状的凸部511。另外,盖51的上表面51a上既可以形成边缘部512,也可以不形成边缘部512。
在这种改变例2的盖51中,在凸部511的周围形成有凹部513。因此,在使盖51紧贴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时,被压缩而要发生变形的凸部511既可以向在移动方向上邻接的凹部513退避,也可以向在输送方向上邻接的凹部513退避,由此能够减少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
改变例3
图8为,用于说明改变例3的盖51的图。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盖51(图3)中,由于形成有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形状的凸部511,因此凹部513也在输送方向上延伸,从而从输送方向观察时的凹部513的剖面呈长方形,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改变例3的盖51的上表面51a上,在移动方向以及输送方向上每隔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半球状的凹部513。即,改变例3的盖51为,在上表面为平坦的比较例的盖80(图5)上挖出了半圆形的槽的形状。
此时,在盖51的上表面51a中,凹部513的周围成为凸部511以及边缘部512。因此,在改变例3的盖51中,当使盖51紧贴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时,被压缩而要发生变形的凸部511也能够向凹部513退避,从而能够减少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
此外,通过使盖51的上表面51a的凹部513以外的部位抵接于头41的喷嘴开口面41a,从而形成喷嘴开口Nz不与盖51外部的大气连通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凹部513没有与喷嘴开口面41a完全抵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油墨溶剂从喷嘴开口Nz的蒸发。
改变例4
图9A以及图9B和图10为,用于说明改变例4的盖51的图。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盖51(图3)中,在上表面51a上形成有多个凸部511,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改变例4的盖51的上表面51a上,仅形成有一个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凸部511。在图9中,形成有以跨越至移动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方式而向上方突出的山形的凸部51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凸部。此外,也可以如图9A所示在盖51的上表面51a的边缘处形成边缘部512,还可以如图9B所示不在盖51的上表面51a上形成边缘部512。
此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采用具有如下的凸部511的盖,所述凸部511以从盖51的上表面51a的移动方向上的两端部起跨越至中央部的方式而向上方弯曲,即,也可以采用盖51的上表面51a的整体呈山形的盖。
在这种改变例4的盖51中,也在凸部511抵接于头41的喷嘴喷射面41a时,于喷嘴开口面41a和盖51之间形成了空间。由此,由于被压缩而要发生变形的凸部511能够向该空间退避,因此能够减少盖51相对于头41的位置偏移。
其他的实施方式
虽然上述的实施方式主要对液体喷出装置进行了记载,但也包括对液体喷出头的盖等的公开。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使本发明易于理解的方式,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解释的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显然包括其等效物。
关于打印机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举了重复实施从沿移动方向移动的头喷出油墨的动作、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的输送动作的打印机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当介质沿着与纸宽方向交叉的方向而通过在纸宽方向上被固定排列的多个头的下方时,从头向介质喷出油墨的打印机(所谓的行式头打印机)。此外,例如还可以为,对被输送至印刷区域的连续纸张重复实施使头在介质输送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形成图像的动作、和使头在纸宽方向上移动的动作,从而形成图像,之后,将尚未被印刷的介质部分输送至印刷区域的打印机。
关于液体喷射装置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出装置而例示了喷墨打印机,但并不限定于此。液体喷射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工业用装置,例如,对用于在布料上附加图案的印染装置、滤色器制造装置和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等的显示器制造装置等,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符号说明
1:打印机  10:控制器  11:接口部  12:CPU
13:存储器  14:单元控制电路  20:输送单元
30:滑架单元  31:滑架  40:头单元  41:头
41a:喷嘴开口面  Nz:喷嘴开口  42:墨盒
43:油墨循环机构  431:循环管  432:开闭阀
P:泵  50:盖单元  51:盖  51a:上表面
511:凸部  512:边缘部  513:凹部  52:保持台
53:气缸  531:主体部  532:杆部  60:检测器组
70:计算机  80:(比较例)盖  80a:上表面
80c:侧面  80d:侧面

Claims (7)

1.一种液体喷出头的盖,其被构成为,
能够与从多个喷嘴开口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头中的喷嘴开口面抵接,并具有与所述喷嘴开口面对置的对置面,
所述对置面具有:第一面、以及在与所述对置面正交的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面,
当所述盖抵接于所述喷嘴开口面时,多个所述喷嘴开口各自独立地不与大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的盖,其中,
所述第一面与至少一个所述喷嘴开口对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的盖,其中,
所述第二面与至少一个所述喷嘴开口对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的盖,其中,
当所述盖抵接于所述喷嘴开口面时,所述第一面在与所述对置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第二面在与所述对置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的盖,其中,
具有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在所述盖抵接于所述喷嘴开口面时,包围多个所述喷嘴开口,并在所述对置面与所述喷嘴开口面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6.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
从多个喷嘴开口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能够从多个喷嘴开口喷出白色油墨,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使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内部的所述白色油墨循环的循环机构。
CN201210084446.8A 2011-03-29 2012-03-27 液体喷出头的盖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96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3554 2011-03-29
JP2011073554A JP5845605B2 (ja) 2011-03-29 2011-03-29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キャップ、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9634A true CN102729634A (zh) 2012-10-17
CN102729634B CN102729634B (zh) 2014-12-03

Family

ID=4593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444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9634B (zh) 2011-03-29 2012-03-27 液体喷出头的盖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727482B2 (zh)
EP (1) EP2505359A3 (zh)
JP (1) JP5845605B2 (zh)
CN (1) CN1027296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7276A (zh) * 2017-11-06 2019-05-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盖及印刷装置
CN112590408A (zh) * 2020-12-17 2021-04-02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板在线喷码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6269B2 (en) * 2009-08-31 2014-11-04 Roland Dg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7136566B2 (ja) * 2018-02-27 2022-09-1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JP7062530B2 (ja) * 2018-06-18 2022-05-0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7397678B2 (ja) * 2020-01-15 2023-12-1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4409A (ja) * 1996-03-26 1997-09-3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350925A (zh) * 2000-10-31 2002-05-29 佳能株式会社 压盖机构和使用这种压盖机构的喷墨记录装置
US6491370B2 (en) * 1999-12-01 2002-12-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8967B1 (en) * 1990-02-26 1996-07-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recording head
US6508533B2 (en) * 2000-03-28 2003-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recovery processing method of ejection port
JP2002038063A (ja) 2000-07-31 2002-02-06 Seiko Epson Corp 白色インクを含む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2127440A (ja) * 2000-10-26 2002-05-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4114353A (ja) * 2002-09-24 2004-04-15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用パージキャッ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5138313A (ja) 2003-11-04 2005-06-02 Seiko Epson Corp 吸引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533055B2 (ja) * 2004-09-07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
JP4581600B2 (ja) * 2004-09-28 2010-1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ヘッド
JP4541871B2 (ja) 2004-12-21 2010-09-08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メンテナンス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4878514B2 (ja) * 2006-07-06 2012-02-1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装置の洗浄方法
KR20080004992A (ko) * 2006-07-07 2008-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노즐 캡핑 기구가 개선된 잉크젯 프린터와 그것을 이용한초기 잉크 공급 방법
JP2009073018A (ja) * 2007-09-20 2009-04-09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ップ部材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4409A (ja) * 1996-03-26 1997-09-3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491370B2 (en) * 1999-12-01 2002-12-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350925A (zh) * 2000-10-31 2002-05-29 佳能株式会社 压盖机构和使用这种压盖机构的喷墨记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7276A (zh) * 2017-11-06 2019-05-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盖及印刷装置
CN109747276B (zh) * 2017-11-06 2022-05-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盖及印刷装置
CN112590408A (zh) * 2020-12-17 2021-04-02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板在线喷码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11717B2 (en) 2015-12-15
EP2505359A2 (en) 2012-10-03
US20140160199A1 (en) 2014-06-12
US8727482B2 (en) 2014-05-20
JP2012206359A (ja) 2012-10-25
JP5845605B2 (ja) 2016-01-20
US20120249671A1 (en) 2012-10-04
EP2505359A3 (en) 2016-05-18
CN102729634B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9634A (zh) 液体喷出头的盖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EP2065202B1 (en) Liquid 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CN101229716A (zh) 液体喷出方法、液体喷出装置以及程序
US854034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O2007100476A3 (en) Multi-level printing masking method
EP3173237B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method for ejecting liquids
JP20090231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ワイピング方法
US829239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EP3281794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an body
JP2017177457A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9365033B1 (en)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ailing nozzles
JP20132409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9111754U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US80070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N207510019U (zh) 喷墨打印装置
US8905515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8172374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ng head
EP3760443A1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US9199464B2 (en) Inkjet printer with offset ink nozzle array
JP20091789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237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082880B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ng head
US9039134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40042779A1 (en) Priming printheads
US8398198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