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9222A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9222A
CN102729222A CN2012100940499A CN201210094049A CN102729222A CN 102729222 A CN102729222 A CN 102729222A CN 2012100940499 A CN2012100940499 A CN 2012100940499A CN 201210094049 A CN201210094049 A CN 201210094049A CN 102729222 A CN102729222 A CN 102729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in
box
internal gea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40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9222B (zh
Inventor
近藤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29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9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使电动机托架和齿轮箱的结合与内齿轮的组装连带地进行,从而简化了齿轮箱的形状并能维持刚性。利用以横跨设于电动机托架(8)的结合板(24)、(24)与设于第一齿轮箱(9)的突部(26)、(26)的方式贯通结合板(24)、(24)与突部(26)、(26)的一对销(28)、(28),来进行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的结合,并且,通过使销(28)、(28)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一级的内齿轮(23A)的倒角部(29)以及凸缘部(30)卡合来限制内齿轮(23A)的旋转以及进行轴向的定位。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电动机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震动起子电钻等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震动起子电钻的电动工具中,公知有如下装置:在收纳于壳体内的电动机的前方配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将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减速而能够向主轴输出。该电动机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组装采用如下构造,即,安装于电动机的筒状的电动机托架与收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筒状的齿轮箱连结的构造。作为该连结构造,除了公知的卡口结合,也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即,使销分别贯通于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左右的重合部分,而利用左右的销来使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一体化。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066691号说明书
但是,在卡口结合、专利文献1的那样的销结合中,在将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连结之外还需要以限制了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各级的内齿轮的旋转的状态来组装。该组装是通过在电动机托架或者齿轮箱的内表面凹设轴向的槽,并使使设于内齿轮的外周的突起或突条嵌合于该槽来进行的,但是为此,有齿轮箱的形状变得复杂而导致成本增加、或槽的形成部分厚度减少而导致刚性降低的忧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电动工具,即,通过使电动机托架和齿轮箱的结合与内齿轮的组装相连带地进行,能够更加简化齿轮箱的形状并能够维持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利用以横跨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方式贯通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至少一根销,来进行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结合,并且,使销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第一级的内齿轮卡合来限制内齿轮的旋转以及进行轴向的定位。
根据技术方案1的构成,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以电动机的输出轴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设置一对销。
根据技术方案1或2的构成,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内齿轮的侧面形成沿着销的倒角部,在倒角部的后方形成与倒角部正交且沿内齿轮的径向突出的凸缘部,利用销与倒角部的抵接来限制内齿轮的旋转,利用销与凸缘部的抵接来进行内齿轮的轴向的定位。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能够使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结合与内齿轮的组装连带地进行。因而,能够简化齿轮箱的形状并能够确保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能够更加可靠地使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成为一体。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能够利用一根销来同时限制内齿轮的旋转以及进行轴向的定位,结构较为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震动起子电钻的纵向剖视图(电钻模式)。
图2是齿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A-A线放大剖视图。
图4是B-B线放大剖视图。
图5是C-C线放大剖视图。
图6是D-D线放大剖视图。
图7是E-E线放大剖视图。
图8是F-F线放大剖视图。
图9是G-G线放大剖视图。
图10是震动起子电钻的纵向剖视图(震动电钻模式)。
图11是H-H线放大剖视图。
图12是I-I线放大剖视图。
图13是J-J线放大剖视图。
图14是K-K线放大剖视图。
图15是L-L线放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震动起子电钻;2...主体壳体;3...电动机;4...输出轴;5...齿轮组件;6...主轴;7...钻卡;8...电动机托架;9...第一齿轮箱;10...第二齿轮箱;11...大径部;12...小径部;20...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3A~23C...内齿轮;24...结合板;26...突部;28...销;29...倒角部;30...凸缘部;34...结合环;50...震动机构;57...第一凸轮;58...第二凸轮;67...滑动环;71...长孔;72...联系销;74...螺旋弹簧;76...震动切换凸轮;78...卡合凹部;79...模式切换环;80...操作部;85...连结杆;90...离合器机构;91...离合器环;97...螺旋弹簧;99...卡合销;105...保持槽;106...橡胶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电动工具的一个例子的震动起子电钻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其分解立体图,震动起子电钻1在主体壳体2内的后部(将图1的右侧设为前方。)收纳电动机3、并在该电动机3的前方组装具有向前方突出的主轴6的齿轮组件5、从而向主轴6传递电动机3的输出轴4的旋转,在主轴6的前端设有能够用前端把持钻头的钻卡7。
在电动机3的前方组装有轴支承输出轴4的电动机托架8,齿轮组件5由筒状的第一齿轮箱9与第二齿轮箱10形成,其中第一齿轮箱9与电动机托架8连结,第二齿轮箱10组装于该第一齿轮箱9的前方并具有大径部11与小径部12的两段筒形状。利用螺钉14、14...将突出设置于第一齿轮箱9的前部外周面的4个凸台13、13...旋装于第二齿轮箱10的后面,从而来将该第一、第二齿轮箱9、10相互结合起来。利用螺钉15a、15a...(图5、图6等图示)将突出设置于第二齿轮箱10的大径部11的后端外周面的4个凸台15、15...旋装于主体壳体2的前端,从而来将齿轮组件5与主体壳体2结合。
在齿轮组件5的内部收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是通过将行星齿轮架21A、21B、21C沿轴向配置成三级而形成的,该行星齿轮架21A、21B、21C对在内齿轮23A、23B、23C内公转的多个行星齿轮22、22...进行支承,电动机3的输出轴4与第一级的行星齿轮22啮合。
此处,在电动机托架8的上下位置形成有一对结合板24、24,该一对结合板24、24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向前方突出设置,且在该一对结合板24、24上贯穿设置有左右彼此对置的通孔25。另一方面,在第一齿轮箱9的后端外周面的上下位置,沿切线方向突出设置有突部26、26,该突部26、26的左右宽度与结合板24、24的间隔一致,并在左右方向形成有贯通孔27。亦如图3所示,在使上下的突部26、26分别嵌合于上下的结合板24、24间的状态下,使配置于以输出轴4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的一对销28、28分别从左右方向贯通通孔25及贯通孔27,从而将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相互连结。
并且,在位于电动机托架8的前表面的第一级内齿轮23A的上下形成有与销28的间隔一致的上下一对倒角部29、29、以及在其后方与倒角部29正交而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30、30。在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的连结状态下,上下的销28、28在凸缘部30、30的前方沿倒角部29、29贯通第一齿轮箱9。因而,内齿轮23A由于销28与倒角部29之间的嵌合而被限制旋转,并通过销28与凸缘部30而在前后方向被定位。31是介于电动机托架8与内齿轮23A之间的垫圈。
另外,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中,第二级的内齿轮23B能够旋转且能够沿轴向前后移动。在该内齿轮23B的外周面、且在前半部分,沿周向以规定间隔突出设置有多个轴向的外齿32、32...,在后半部分沿周向形成有结合槽33。在第一齿轮箱9内的前部保持有结合环34,该结合环34在内周面突出设置有与内齿轮23B的外齿相同数量的轴向的内齿35、35...。通过使在结合环34的外周等间隔地突出设置的周向的突条36、36...与在第一齿轮箱9的前端内周面沿轴向凹设的限制槽37、37...嵌合,来限制该结合环34旋转。
另一方面,在内齿轮23B的外周面、且在后半部分安装有速度切换环38。通过设于外周面的突起39、39...与在第一齿轮箱9的后部内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引导槽40、40...的嵌合,来使速度切换环38仅能够前后移动,并使从各突起39的外侧沿径向插装的结合销41的前端插入内齿轮23B的结合槽33。位于上方的突起39具有向后方突出很长的延设部42,在该延设部42的后端上面突出设置的连结片43经由前后的螺旋弹簧45、45而与速度切换杆44连结,该速度切换杆44以能够前后滑动的方式设置于主体壳体2。
因而,若使速度切换杆44向后方滑动,则速度切换环38经由连结片43而后退,内齿轮23B经由结合销41而保持与第二级的行星齿轮22的啮合的状态不变也与设于第一级的行星齿轮架21A的外周的啮合齿46啮合。因而,变为解除第二级的减速的高速模式。相反地,若使速度切换杆44向前方滑动,则内齿轮23B也与速度切换环38一起从行星齿轮架21A离开而前进,保持与第二级的行星齿轮22的啮合状态不变,而使外齿32与结合环34的内齿35啮合。因而,成为发挥第二级的减速功能的低速模式。
并且,此时,在第二齿轮箱10的小径部12的内侧设置震动机构50,该震动机构50对主轴6赋予轴向的震动,在小径部12的外侧设置离合器机构90,该离合器机构90以赋予主轴6的规定的荷载来切断对主轴6的转矩传递,通过后述的切换操作,能够分别选择以下模式:主轴6边旋转边震动的震动电钻模式;主轴6仅进行旋转的电钻模式;以规定的荷载来切断对主轴6的转矩传递的离合模式(起子模式)。以下,对各机构进行说明。
首先,在震动机构50中,主轴6在小径部12内被前后的滚珠轴承16、17轴支承,并且,其后端通过花键结合于与第三级的行星齿轮架21C一体的锁定凸轮51,而能够沿轴向前后移动。52是在小径部12内从锁定凸轮51的前方覆盖的盖。
其中,利用在形成于靠近主轴6的前方的凸缘53与滚珠轴承17之间安装的螺旋弹簧54,在常态下,对主轴6朝使滚珠轴承17的后方位置安装的挡圈55与滚珠轴承17抵接的前进位置施力。56是嵌入小径部12的前端来对滚珠轴承17进行定位的间隔件。
并且,在主轴6的滚珠轴承16、17之间,从前方开始分别同轴地安装有环状的第一凸轮57、第二凸轮58。第一凸轮57在其后面放射状地形成有沿周向连续的第一凸轮齿59、59...,并固定安装于主轴6。第二凸轮58在与第一凸轮齿59对置的前表面形成有相同形状的第二凸轮齿60、60...并间隙配合地插入主轴6,在前端外周上围设有凸缘61,并且,亦如图7所示,在其后方,突出设置有沿周向隔开等间隔的3个啮合突起62、62...。
并且,在第二凸轮58的前方、且在小径部12的内周面突出设置有环状的阶部63,在第二凸轮58的后方,亦如图6所示地在固定于小径部12内的挡板64的前表面经由多个钢球65、65...保持有垫圈66。因而,第二凸轮58在阶部63与垫圈66之间被限制了轴向的移动。
另一方面,在小径部12内且在第二凸轮58的外侧,收纳有与第二凸轮58大致相同直径的滑动环67。亦如图6、7所示,沿周向隔开等间隔的3个限制突起68、68...以在径向上向环的内外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于该滑动环67,而各限制突起68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分别与形成于小径部12的内表面的轴向的引导槽69嵌合。由此,滑动环67可以被限制了旋转的状态在小径部12内能够前后移动。在各限制突起68沿径向分别贯穿设置有连结孔70,向内侧突出的部分形成为越趋向中心侧而周向的厚度越小的锥形状。由该滑动环67与第一、第二凸轮57、58来形成凸轮机构。
另外,在小径部12中的供限制突起68嵌合的各引导槽69分别贯穿设置有前后延伸的长孔71,在小径部12的径向贯通各长孔71的联系销72的内端部插入于限制突起68的连结孔70。在小径部12的外周且在从长孔71突出的联系销72的后方安装有垫圈73,并且,在其后方且在小径部12的根部安装有螺旋弹簧74。因而,由于螺旋弹簧74的作用力经由垫圈73而施加于联系销72,从而向前方对联系销72以及与其连结的滑动环67施力。
其中,在联系销72的外侧且在小径部12可旋转地安装有筒状的震动切换凸轮76,该震动切换凸轮76被挡圈75限制了向前方的移动,联系销72的外端部与在震动切换凸轮76的前端内周上围设的凸轮突条77抵接而被限制向前方的移动。在该凸轮突条77的后端缘且在周向等间隔隔开的三个位置上,亦如图9所示地形成有梯形状的卡合凹部78、78...。
因而,若使震动切换凸轮76向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成为相同的相位的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则联系销72成为与卡合凹部78卡合的前进位置。另一方面,若使震动切换凸轮76向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错开的相位即、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则联系销72成为从卡合凹部78脱离而上到凸轮突条77的后端缘进而卡止的后退位置。在联系销72的前进位置,滑动环67也会前进而与第二凸轮58的凸缘61抵接,使限制突起68位于第二凸轮58的啮合突起62之间而限制第二凸轮58的旋转(第一滑动位置)。另一方面,在联系销72的后退位置,滑动环67也后退而使限制突起68从啮合突起62之间退开,从而使第二凸轮58的旋转自由(第二滑动位置)。
该震动切换凸轮76的旋转通过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二齿轮箱10的大径部11的模式切换环79来进行。该模式切换环79形成为在前方具有与大径部11大致相同直径的操作部80,在后方具有内插于大径部11的小径的内插部81的二级直径,在内插部81的外周,以在周向隔开等间隔的方式沿轴向形成有三个嵌合槽82、82...。同样,在与嵌合槽82相同的相位且在震动切换凸轮76的后端形成有三个切口83、83...。
另一方面,在将第二齿轮箱10的大径部11与小径部12之间连接起来的封闭部18的前表面,如图5所示,凹设有在周向具有规定长度的三个收纳凹部84、84...,而在各收纳凹部84,沿封闭部18的径向配置有两端朝向前方的“コ”形状的连结杆85,使外侧的端部86嵌合于内插部81的嵌合槽82,另一方面,使内侧的端部87卡止于震动切换凸轮76的切口83。因而,若把持操作部80而使模式切换环79旋转,则内侧的震动切换凸轮76经由连结杆85而同时旋转,从而能够使联系销72以及滑动环67前后移动。
接下来,对离合器机构90进行说明。
首先,在模式切换环79的前方且在小径部12,可旋转地安装有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92的离合器环91,并且,在其内侧,以与离合器环91旋合的状态安装有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94的弹簧座93。该弹簧座93通过使形成于内周的突起95与形成于小径部12的外周的轴向的槽96嵌合,而能够以被限制了旋转的状态沿轴向前后移动。另外,在弹簧座93的后方且在小径部12安装有内径比震动切换凸轮76大的螺旋弹簧97,螺旋弹簧97的前端保持于弹簧座93,另一方面,螺旋弹簧97的后端与设于封闭部18的前表面的垫圈98抵接。该垫圈98以通过连结杆85的内外的端部86、87间的状态与封闭部18的前表面抵接,从而不与随着模式切换环79的旋转的连结杆85的移动干涉。
并且,六根卡合销99、99...在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并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贯通封闭部18,并且使前端与垫圈98抵接,另一方面,使后端与第三级的内齿轮23C的前表面抵接。位于卡合销99之间的梯形状的凸轮突起100、100...在周向等间隔地与内齿轮23C的前表面抵接。
因而,卡合销99通过经由垫圈98传递的螺旋弹簧97的作用力而被推压于内齿轮23C的前表面,而在周向与凸轮突起100卡合从而对内齿轮23C的旋转进行限制。若旋转操作离合器环91,则弹簧座93沿轴向螺纹进给,并使螺旋弹簧97沿轴向伸缩来调整按压力。在离合器环91的前侧且在小径部12,利用挡圈101来固定卡扣(click)板102,通过使卡扣(click)板102的卡扣片103与形成于离合器环91的前表面的多个凹部104、104...卡合、分离,能得到旋转操作离合器环91时的卡扣作用。
另一方面,在第一齿轮箱9的除了限制槽37之外的前端内周面,亦如图4所示,以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从前端开始形成有轴向的保持槽105、105...,且在各保持槽105保持有橡胶销106。该橡胶销106以跨越位于其内侧的结合环34的外周面与内齿轮23C的外周面的方式与它们抵接,而被压缩于第一齿轮箱9与结合环34及内齿轮23C之间。由此,内齿轮23C常态下因橡胶销106而受到旋转方向的阻力。
并且,在封闭部18的收纳凹部84之间,亦如图8所示地从前方间隙配合地插入有限制销107。该限制销107是在前端具有大径的头部108、使后端向封闭部18的后方突出并与内齿轮23C的外齿32卡合的销,且通过在封闭部18与头部108之间安装于限制销107的螺旋弹簧109而被向前方施力。模式切换环79的内插部81位于限制销107的前方而与头部108抵接,在内插部81的后端缘,形成有与限制销107的相位对应的梯形状的切口110、110...。即,若通过模式切换环79的旋转操作,使切口110与限制销107的相位一致,则限制销107前进而从内齿轮23C的外齿32离开直到头部108与切口110嵌合为止,若通过模式切换环79的旋转操作使切口110与限制销107的相位错开,则限制销107通过从切口110离开而上到内插部81的后端缘而进行后退,从而与外齿32卡合。利用该卡合,来锁定内齿轮23C的旋转。
如下所述,在如上构成的震动起子电钻1中,通过模式切换环79的旋转操作,能够选择三个动作模式。
首先,在模式切换环79的切口110成为与限制销107相同的相位的第一切换位置(连结杆85位于图5中双点划线所表示的(A)的位置),如上所述,限制销107前进而解除内齿轮23C的旋转锁定。此时,模式切换环79经由连结杆85使震动切换凸轮76向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错开的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因而,第二凸轮60成为自由旋转状态,内齿轮23C成为由于螺旋弹簧97的按压力而被限制旋转的状态,且达到离合模式,在该离合模式下,通过离合器环91的旋转操作,能够变更对卡合销99施加的按压力(最大转矩)。
该离合模式下,若使电动机3驱动而使主轴6旋转,则能够利用安装于钻卡7的起子头来进行螺钉紧固等。这里,由于由橡胶销106对内齿轮23C赋予旋转方向的阻力,所以在设定的螺旋弹簧97的按压力小的情况下,即使瞬间施加电动机3的起动转矩,也能抑制内齿轮23C的空转,不会产生离合器的提前切断。
若螺钉紧固继续进行而对主轴6施加的荷载超过固定内齿轮23C的螺旋弹簧97的按压力,则内齿轮23C的凸轮突起100向前方推出卡合销99而相对地使之越过凸轮突起100,从而使内齿轮23C空转而使螺钉紧固结束(离合器工作)。此时,即使有由橡胶销106引起的阻力,内齿轮23C也会空转。此外,即使出现因起子头对螺钉推压而使主轴6后退从而导致第一凸轮57与第二凸轮58抵接的情况,由于第二凸轮58处于自由旋转状态,所以会与第一凸轮57一起旋转。因而,在主轴6上不会产生震动。
接下来,在从前方观察使模式切换环79从离合模式开始向左旋转后的第二切换位置(连结杆85为图5中实线所表示的(B)的位置),切口110如图8所示地成为与限制销107错开的相位,因此限制销107上到内插部81的后端缘而后退,进而锁定内齿轮23C的旋转。另一方面,此时,震动切换凸轮76亦如图9所示地位于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错开的第二旋转位置,因此,第二凸轮58保持自由状态不变。因而,成为了电钻模式,即、不论螺旋弹簧97的按压力的大小如何,内齿轮23C的旋转总是被锁定。
若在该电钻模式下使主轴6旋转,则不管对主轴6施加的荷载如何,主轴6会持续旋转。当然,在主轴6上不会产生震动。
而且,在使模式切换环79从电钻模式开始进一步向左旋转后的第三切换位置(连结杆85为图5中双点划线所表示的(C)的位置以及图11的实线位置),如图14所示,切口110仅仅从限制销107进一步离开,相位错开的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内齿轮23C的旋转被锁定。另一方面,震动切换凸轮76到达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成为相同的相位的第一旋转位置,因此,如图12以及图15所示,联系销72因螺旋弹簧74的作用力而与卡合凹部78卡合,如图10以及图12、13所示,滑动环67前进,从而限制第二凸轮58的旋转。因而,成为在主轴6的后退位置第一凸轮57与第二凸轮58抵接的震动电钻模式。
在该震动电钻模式下,若将电钻钻头等按压于被加工材而以使主轴6后退的状态使之旋转,则与主轴6一体旋转的第一凸轮57的第一凸轮齿59和旋转被限制的第二凸轮58的第二凸轮齿60干涉,从而在主轴6上产生轴向的震动。此外,由于内齿轮23C的旋转被锁定了,所以不论对主轴6施加的荷载如何,主轴6都持续旋转。
此外,在第二齿轮箱10的大径部11的外周,如图2所示地表明有各动作模式的选择标记111,在模式切换环79上,标明有表示各动作模式的三个的记号112、112...。因而,通过使记号112与标记111对合来得到所希望的动作模式。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的震动起子电钻1,通过跨越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而贯通的一对销28、28来进行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的结合,并且,使销28、28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一级的内齿轮23A卡合而限制内齿轮23A的旋转以及进行轴向的定位,从而能够使电动机托架8和第一齿轮箱9的结合与内齿轮23A的组装相连带地进行。因而,能够简化第一齿轮箱9的形状并能够确保刚性。
特别在这里,销28在以电动机3的输出轴4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上设置为一对,因此,能够使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更加可靠地成为一体。
另外,在内齿轮23A的侧面,形成沿销28、28的倒角部29、29,在倒角部29、29的后方,形成与倒角部29正交而向内齿轮23A的径向突出的凸缘部30、30,通过销28与倒角部29的抵接,来限制内齿轮23A的旋转,并通过销28与凸缘部30的抵接,来进行内齿轮23A的轴向的定位,从而,利用一根销28能同时进行内齿轮23A的旋转限制与轴向的定位的合理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使销在左右方向贯通来实现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结合,但也可以使之在上下方向贯通地结合。另外,上述方式中,使齿轮箱的突部介于设于电动机托架的结合板之间来使销贯通,但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在电动机托架设置突部,在齿轮箱设置结合板,也是没有影响的。当然,结合板、突部的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只要在结合时获得一体性,那么只有一根销也是可以的。
并且,电动机托架、齿轮箱本身的形状也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齿轮箱也可以不是上述方式之类的二分割构造,而是两者一体形成。
另一方面,销与内齿轮的卡合可以使用凹槽来代替倒角部,或者取代倒角部、凸缘部而将销沿内齿轮的切线方向贯通内齿轮等,只要能够进行旋转限制与定位即可,不限定于上述方式。
而且,作为电动工具并不局限于震动起子电钻,只要是具备电动机与齿轮箱经由电动机托架而结合的构造的电动工具即可,电动起子、电动钻,冲击起子等其它的类型均能够采用本发明。

Claims (3)

1.一种电动工具,在电动机的前方配置有收纳了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筒状的齿轮箱,且所述电动机与所述齿轮箱经由安装于所述电动机的筒状的电动机托架而结合,该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利用以横跨所述电动机托架与所述齿轮箱的方式贯通所述电动机托架与所述齿轮箱的至少一根销,来进行所述电动机托架与所述齿轮箱的结合,并且,使所述销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第一级的内齿轮卡合,来限制所述内齿轮的旋转以及进行轴向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设置一对所述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齿轮的侧面形成沿着所述销的倒角部,在所述倒角部的后方形成与所述倒角部正交且沿所述内齿轮的径向突出的凸缘部,利用所述销与所述倒角部的抵接来限制所述内齿轮的旋转,并利用所述销与所述凸缘部的抵接来进行所述内齿轮的轴向的定位。
CN201210094049.9A 2011-04-05 2012-03-31 电动工具 Active CN102729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3935A JP5649500B2 (ja) 2011-04-05 2011-04-05 電動工具
JP2011-083935 2011-04-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9222A true CN102729222A (zh) 2012-10-17
CN102729222B CN102729222B (zh) 2014-06-04

Family

ID=45808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4049.9A Active CN102729222B (zh) 2011-04-05 2012-03-31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84882B2 (zh)
EP (1) EP2508302B1 (zh)
JP (1) JP5649500B2 (zh)
CN (1) CN102729222B (zh)
RU (1) RU2601529C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10910A (ja) * 2019-01-09 2020-07-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N112140068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41599A1 (de) 2008-08-27 2010-03-04 Robert Bosch Gmbh Schaltbares Getriebe in einer Handwerkzeugmaschine
JP2012218089A (ja) * 2011-04-05 2012-11-12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
JP5628079B2 (ja) * 2011-04-05 2014-11-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震動ドライバドリル
JP5938652B2 (ja) * 2012-05-10 2016-06-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6013929B2 (ja) * 2013-01-22 2016-10-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US10040178B2 (en) 2014-05-27 2018-08-07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and rotary impact tool
JP6491904B2 (ja) * 2015-02-19 2019-03-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EP3504777A1 (en) * 2016-08-24 2019-07-03 CTS Corporation Modular vehicle engine component actuator
JP7049929B2 (ja) 2018-06-06 2022-04-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及び電動震動ドライバドリル
JP7182998B2 (ja) * 2018-11-08 2022-12-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US11267118B2 (en) 2018-11-08 2022-03-08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ool
US11453109B2 (en) * 2019-01-09 2022-09-27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EP4059665A1 (en) * 2020-12-21 2022-09-21 Techtronic Cordless GP Power tool with gear assembl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9056A (ja) * 1997-05-27 1998-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動工具
DE10149382C1 (de) * 2001-10-06 2003-05-08 Bosch Gmbh Robert Vorrichtung zum Umschalten eines zweistufigen Getriebes eines Elektrowerkzeugs
CN1643270A (zh) * 2002-01-25 2005-07-20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动力钻/驱动器
US20050183870A1 (en) * 2004-02-23 2005-08-25 Ryobi Ltd. Electric power tool
EP1574294B1 (en) * 2004-03-10 2010-07-07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driver
CN201769185U (zh) * 2010-08-18 2011-03-23 宁波新港工具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齿轮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009748A1 (ru) * 1981-02-03 1983-04-07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7332 Ручной резьбоверт
SU965754A1 (ru) * 1981-03-26 1982-10-15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Р-6271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твертывани и завертывани гаек на валу ротора двигател
JPS5953164A (ja) * 1982-09-20 1984-03-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動ドライバ−
JPS62166971A (ja) * 1986-01-20 1987-07-2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動ドライバ−
SE503889C2 (sv) * 1994-10-31 1996-09-23 Atlas Copco Tools Ab Reverserbar mutterdragare
JP2000320438A (ja) * 1999-05-12 2000-1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始動電動機
US6676557B2 (en) * 2001-01-23 2004-01-13 Black & Decker Inc. First stage clutch
US7066691B2 (en) 2002-01-25 2006-06-27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drill/driver
EP1970165A1 (en) * 2007-03-12 2008-09-17 Robert Bosch Gmbh A rotary power tool operable in a first speed mode and a second speed mode
DE102009013108A1 (de) * 2009-03-13 2010-09-16 Metabowerke Gmbh Elektromotorisch angetriebenes Schraub- oder Bohrwerkzeug
CN102148548B (zh) * 2010-02-09 2015-05-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用马达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9056A (ja) * 1997-05-27 1998-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動工具
DE10149382C1 (de) * 2001-10-06 2003-05-08 Bosch Gmbh Robert Vorrichtung zum Umschalten eines zweistufigen Getriebes eines Elektrowerkzeugs
CN1643270A (zh) * 2002-01-25 2005-07-20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动力钻/驱动器
US20050183870A1 (en) * 2004-02-23 2005-08-25 Ryobi Ltd. Electric power tool
EP1574294B1 (en) * 2004-03-10 2010-07-07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driver
CN201769185U (zh) * 2010-08-18 2011-03-23 宁波新港工具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齿轮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10910A (ja) * 2019-01-09 2020-07-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7382197B2 (ja) 2019-01-09 2023-11-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N112140068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2113211A (ru) 2013-10-10
JP5649500B2 (ja) 2015-01-07
EP2508302B1 (en) 2014-01-22
US20120258832A1 (en) 2012-10-11
US8684882B2 (en) 2014-04-01
EP2508302A1 (en) 2012-10-10
CN102729222B (zh) 2014-06-04
RU2601529C2 (ru) 2016-11-10
JP2012218088A (ja) 2012-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9222A (zh) 电动工具
CN102729221A (zh) 震动起子电钻
CN102909681B (zh) 电动工具
CN100409984C (zh) 冲击钻
EP1946895B1 (en) Power tool
CN102729189A (zh) 电动工具
CN102829161B (zh) 电动工具
CN102825583B (zh) 冲击工具
CN102909682B (zh) 具有震动机构的电动工具
CN100500351C (zh) 多功能电钻
CN20223977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
CN102294681B (zh) 冲击工具
CN102307707A (zh) 电动工具
CN101569997A (zh) 带主轴卡盘调换机构的机床
CN101657301B (zh) 手持式工具
CN102601420A (zh) 一种具有转动冲击功能的电动工具
CN202493668U (zh) 一种前后驱动方向盘拖拉机档位操纵装置
CN210537395U (zh) 一种插植离合装置、插植传动装置及水田作业机
CN207814354U (zh) 一种电动工具齿轮箱速度切换装置
CN202572340U (zh) 一种具有转动冲击功能的电动工具
CN100413620C (zh) 一种新颖的扳手钻夹头
CN201439169U (zh)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机及其主轴结构
CN203836182U (zh) 用于手动变速器的挡位锁止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03111439U (zh) 一种自行车变速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CN204739080U (zh) 变速箱中间轴锻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