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4685B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4685B
CN102714685B CN201180005313.0A CN201180005313A CN102714685B CN 102714685 B CN102714685 B CN 102714685B CN 201180005313 A CN201180005313 A CN 201180005313A CN 102714685 B CN102714685 B CN 102714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uminous element
reflection
reflection part
r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53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4685A (zh
Inventor
小泽淳也
田中聪
雨宫史雅
榎本真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ca Corp filed Critical Nis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14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4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6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2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 H04N1/02835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in combination with a light guide, e.g. optical fibre, glass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9Details of projection op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0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 H04N1/00806According to type of the original, e.g. colour paper or transparency, or read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22Selecting or setting a particular reading mode, e.g. from amongst a plurality of modes, simplex or duplex, or high or low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reflector which is in fixed relation 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7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using a tubular lamp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l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85Means for compensating spatially uneven illumination, e.g. an aperture arrangement
    • H04N1/0289Light diffusing elements, e.g. plates or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 H04N1/0301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using a bent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scanned line and the photodetector array, e.g. a folded optical path
    • H04N1/030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using a bent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scanned line and the photodetector array, e.g. a folded optical path with the scanned line and the photodetector array lying in non-parallel pla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 H04N1/0301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using a bent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scanned line and the photodetector array, e.g. a folded optical path
    • H04N1/0305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using a bent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scanned line and the photodetector array, e.g. a folded optical path with multiple folds of the optical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by engaging a ra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对读取面从不同的2个方向照射来自光源的光时,能够将正反射光从读取面引导到反射镜,而适合于光泽图像的读取的装置。由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构成对读取面从角度不同的2个方向照射光的光源,在使来自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偏转的反射部件的表面,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第1发光体配置于所述台板与所述反射部件的台板侧的面之间,所述第2发光体以透射所述透光面而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反射部件的背面。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仪装置、复印机、传真机等中搭载的图像读取装置,特别涉及根据原稿图像变更读取的照射方法的光源机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一般,扫描仪装置、复印机等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台板、对该台板的读取面照射读取光的光源、使来自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镜、使来自该镜的光成像的聚光透镜、以及对来自该透镜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光电变换传感器。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23429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缩小光学系的读取机构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该文献1中,公开有在沿着台板往复移动的滑架(carriage)中,具备光源灯、使来自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方向反射的多个镜、以及对来自该镜的光经由聚光透镜进行光电变换的光电变换传感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在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从光源灯对读取面从规定角度方向照射光,用反射镜读取来自读取面的漫射光并使其向光路方向反射。即,读取面的原稿图像并非完全平面而是微细的凹凸面(例如,纸面粗糙度),所以照射规定宽度的线状光,用朝向镜面的光(漫射光)读取图像。在该情况下,如果在图像表面平滑的光泽面中形成图像(例如,金箔文字等),则产生来自光源灯的光朝向正反射方向而不会入射到反射镜的现象。因此,已知较黑地读取光泽图像的技术。
此处,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08304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设置在读取光泽原稿时对读取面从规定的角度方向照射光的漫射光源、和从读取面的正下照射光的正反射光源,对于包括光泽图像的原稿,对从漫射光源照射光而得到的读取数据和从正反射光源照射光而得到的读取数据进行合成而取得读取数据。
在该文献2中,公开了从相对从读取面朝向反射镜的读取光倾斜了规定角度(θ1)的方向照射第1光源的光、且同样地从倾斜了角度θ2的方向照射第2光源的光这样的、在2个方向上配置光源的机构。于是,设定为角度θ1>θ2而使来自第1光源的漫射光的反射光引导到反射镜,使来自第2光源的正反射光引导到反射镜。因此,将第2光源配置于入射到反射镜的光路上是最佳的。
但是,将第2光源配置于入射到反射镜的光路(θ2=0度)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文献2的装置中,将第2光源配置于以不遮挡从读取面入射到反射镜的光路的程度接近光路的位置。在这样的配置构造中,为了使从第2光源入射到读取面的入射角度(θ2)接近0度,必须将从光源至读取面的光路长确保得较长。因此,导致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0-123152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由半透半反镜构成反射镜,并在读取面的正下配置的反射镜的背面侧配置第2光源。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1-317854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作为光源利用了荧光灯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构成荧光灯的玻璃管的开口部上配置平板玻璃,在该平板玻璃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中设置反射膜,从平板玻璃的未设置反射膜的部分使光束射出而照明原稿,通过平板玻璃的设置了反射膜的部分使来自原稿面的光束反射而向图像读取设备进行导光。在该文献4中,以提高亮度低且发光面积大的荧光灯的照明效率来实现装置的紧凑化为课题,但未记载对图像的读取面从不同的2个方向照射光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342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83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23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3178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光泽图像读取中,要求在对图像的读取面照射线状光时,从角度不同的2个方向照射光,使来自图像的第1光源的漫射光的图像反射光入光到反射镜,使来自第2光源的正反射光入光到反射镜。为了这个目的在上述文献2公开的方法中,如图21(a)所示,将第2光源100配置于接近入射到反射镜101的光路的位置,使对读取面照射的入射角度(θ2)接近0度。在这样的配置构造中,如果不加长从光源100至读取面102的光路长L,则无法使入射角度(θ2)接近0度。而且,如果该角度θ2的误差大,则导致读取错误。
这样在接近反射镜的位置配置第2光源的情况下,考虑使反射镜极小化。但是,对于该反射镜的极小化,导致沿着读取行以窄的宽度形成规定长度的镜基板,该镜基板的扭曲变形成为问题。即,如果将狭小宽度且细长的镜搭载支撑于滑架,则由于冲击、热等而发生歪曲变形,在读取光路中引起位置偏移等问题。与此同时,极小化了的反射镜的端面接近读取光路,产生该端面所致的光的渐晕或者端面所致的反射光与其他反射镜的光干涉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文献3中,提出了由半透半反镜103构成反射镜。在该方法中,提出了如图21(b)所示,在相对读取面104倾斜了规定角度(θ1)的方向上配置漫射光源105a、105b,从半透半反镜103向读取光路方向引导光,另一方面,对半透半反镜103从第2光源106照射光而从90度的角度照射光的构造。在该情况下,在由半透半反镜构成反射镜时,例如,在透光率50%时,如果不使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的光量(发光量)成为2倍,则无法使规定的光量引导到光电变换传感器。因此,功耗大、且在发光部的发热对策中也存在问题。
因此,本发明者尝试为了在接近反射镜的位置配置第2光源而使反射镜极小化(小型化)。但是,该反射镜的极小化导致大量问题。对于反射镜的极小化,导致沿着读取行以窄的宽度形成规定长度的镜基板,该镜基板的扭曲变形成为问题。即,如果将狭小宽度且细长的镜搭载支撑于滑架,则由于冲击、热等而发生歪曲变形,在读取光路中引起位置偏移等问题。与此同时,极小化了的反射镜的端面接近读取光路,产生该端面所致的光的渐晕或者与其他反射镜的光干涉的问题。其起因于如果使平板形状的反射镜极小化,则镜端面进入读取光路内,而该端面的光透射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的第1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对读取面从不同的2个方向照射光时,对于其一方的光能够从读取面使正反射光引导到反射镜,来自该光源的光和反射镜物理上干涉的可能性少,并且小型的图像读取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2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反射镜不会歪曲变形,其构造也简单的图像读取装置。
进而,本发明的第3课题在于,不会由于原稿图像面的凹凸、歪曲而使照射光量部分性地降低的图像读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由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构成对读取面从角度不同的2个方向照射线状光的光源,在使来自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平板形状的反射部件的表面,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另外,将第1发光体配置于台板与反射部件的表面之间,以透射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在反射部件的背面配置第2发光体。
如果进一步详述其结构,则具备:台板(2、3),具有读取面(R);光源(9),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多个反射镜(10),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的光路方向反射;聚光透镜(7),使来自上述反射镜的光聚光;以及传感器(8),对来自上述聚光透镜的光进行光电变换。上述光源由对上述读取面从角度不同的至少2个方向照射光的第1发光体(9a)和第2发光体(9b)构成,上述反射镜由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多个反射部件(10a-10e)构成。该反射部件的1个(10a)配置成相对上述台板倾斜规定角度,并且由平板形状的透光性基板构成,在所述反射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10x)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10y),上述第1发光体配置于上述台板与所述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侧之间,上述第2发光体以透射上述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的背面侧。
从上述第2发光体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θ2)被设定为小于从上述第1发光体对上述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θ1),上述第2发光体配置成对读取面照射的线状光的中心通过上述反射部件的端面(10z)与上述镜反射面(10x)之间的透光面(10y)。通过该结构使来自第2发光体的光的中心透射透光面,从而能够将照射角度θ2设定为微少的角度。
上述第1发光体的光量大于上述第2发光体的光量。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对光电变换传感器入射大量正反射光,而光电变换传感器饱和。
上述第1以及第2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和使来自该发光二极管的光偏转为线状光的导光体构成。
在构成上述反射镜的多个反射部件中的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反射光最初反射的第1反射部件中形成上述镜反射面和透光面,在该第1反射部件的背面配置上述第2发光体。透射该第1反射部件而在主扫描方向上照射光,所以能够比较短地形成照射的光的长度。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该装置具备:台板,具有读取面;光源,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反射镜,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的光路方向反射;聚光透镜,使来自上述反射镜的光聚光;以及传感器,对来自上述聚光透镜的光进行光电变换。上述光源由主要将漫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1发光体、和主要将主正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2发光体构成,上述反射镜由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多个反射部件构成,上述反射镜具备:第1反射部件,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反射光最初反射;以及第2反射部件,使来自该第1反射部件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该反射部件的1个配置成相对所述台板倾斜规定角度,并且由平板形状的透光性基板构成,在所述反射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上述镜反射面和透光面形成于上述第2反射部件,上述第1发光体配置于上述台板与上述第1反射部件之间,上述第2发光体以透射上述第2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反射部件的背面侧。通过将上述镜反射面和透光面形成于上述第2反射部件,并在该第2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的背面侧配置上述第2发光体,能够增大光源与原稿面的距离,所以能够减小照射角度。
在具有上述镜反射面和透光面的反射部件中,在接近上述读取面的位置形成透光面,在远离读取面的位置形成镜反射面。
对上述反射部件的与透光面邻接的端面以与上述读取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倒角。由此,照射面和原稿面直接对向,所以所照射的光不会在反射部件的边缘不稳定地散射。
在上述反射部件的背面,在与在表面侧形成的镜反射面对向的位置设置使光反射的反射面,该反射面形成为使从所述第2发光体照射并由所述镜反射面反射的光朝向所述读取面反射。由此,即使光源在读取行方向上在亮度中存在偏差,来自光源的光也通过反射面漫射而均匀化。
进而,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3方式具备:台板,具有读取面;光源,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反射镜,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的光路方向反射;聚光透镜,使来自上述反射镜的光聚光;以及传感器,对来自上述聚光透镜的光进行光电变换。上述光源由对上述读取面从角度不同的至少2个方向照射光的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构成,上述反射镜由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多个反射部件构成。该反射部件的1个配置成相对上述台板倾斜规定角度,并且由平板形状的透光性基板构成,在所述反射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上述第1发光体配置于上述台板与所述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侧之间,上述第2发光体以透射上述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的背面侧。对于具有上述镜反射面和透光面的反射部件,上述镜反射面形成于反射部件的大致中央部,上述透光面形成于反射部件的大致两端部,上述第2发光体配置成从该两端部中形成的透光面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由此,对读取面从2个方向照射第2发光体的光,即使来自读取面的反射光的倾斜向相反方向偏转,也能够可靠地读取反射光。
在上述反射部件的背面,配置使上述第2发光体的光反射的反射器,该反射器(18)具有使来自第2发光体的光朝向上述读取面聚光的偏转特性。通过该结构对反射器进行位置调整,从而能够简单地调整来自第2发光体的线状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θ2。进而,由于通过反射器进行2个方向照射,所以即使在光轴的倾斜成为相反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直接读取反射光。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4方式具备:台板,具有读取面;光源,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反射镜,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的光路方向反射;聚光透镜,使来自上述反射镜的光聚光;以及传感器,对来自上述聚光透镜的光进行光电变换。上述光源由对上述读取面从角度不同的至少2个方向照射光的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构成,上述反射镜由使来自上述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多个反射部件构成。该反射部件的1个配置成相对上述台板倾斜规定角度,并且由平板形状的透光性基板构成,在所述反射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上述第1发光体配置于上述台板与所述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之间,上述第2发光体以透射上述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的背面侧。在上述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的背面侧,配置了使上述第2发光体的光向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器,该反射器具有使来自第2发光体的光朝向上述读取面聚光的偏转特性。上述反射器具有:第1反光(Reflect)面,从上述镜反射面的两侧中形成的上述透光面的一方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以及第2反光面,从上述透光面的另一方对上述读取面照射光。
上述反射器使来自第2发光体的光从上述第1反光面对上述反射部件的一方的透光面、从上述第2反光面对上述反射部件的另一方的透光面分别分支地投射。
上述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以使分别对上述透光面投射的光量成为大致等分的方式使来自上述第2发光体的光分支。
上述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以针对上述反射部件,使对中央部的镜反射面投射的光量变少,使对两端部的透光面投射的光量变多的方式,使来自第2发光体的光分支。
上述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形成为使来自上述第2发光体的光聚光而投射到上述透光面的曲面形状。
上述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形成中心点不同的面。
上述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形成为全反射并遮挡来自上述第2发光体的光。
上述第2发光体由分别发出线状光的第1以及第2发光部构成,该第1发光部对所述第1反光面投射光,第2发光部对所述第2反光面投射光。
在本发明中,由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构成对读取面从角度不同的2个方向照射线状光的光源,将上述第1发光体配置于上述台板与所述反射部件的台板侧的面之间,将该第2发光体配置于使来自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平板形状的反射部件的背面,并且在该反射部件表面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所以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台板与反射部件之间配置第1发光体,第2发光体构成为透射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读取面照射光,从而能够使装置的高度方向紧凑化。进而,第2发光体构成为从反射部件的背面对读取面照射光,从而能够抑制光源部的向副扫描方向的大小,作为结果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对于来自第2发光体的光,从反射部件的背面透射透光面而对读取面照射光,对于来自读取面的反射光,通过镜反射面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使光镜面反射,在由玻璃其他透明部件构成的反射部件中,在其一部分中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蒸镀面)。因此,即使使镜反射面形成为极小(小面积),反射部件自身也不会由于冲击或者热而变形。另外,即使在来自光源的光入射到装置内的构成构件而漫反射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镜反射面的背面,防止漫反射了的光侵入读取光路。
与此同时,在反射部件中,能够使镜反射面极小化至使光向规定方向反射的极限的面积,所以能够将从背面侧对读取面照射光的第2发光体的光路配置于接近读取面至镜反射面的反射光路的位置。因此,能够将从第2发光体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大致正反射光导入读取光路,由此,能够正确地读取光泽图像。
进而,对于来自光源的光,从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的2个方向对读取面透射光,该第1以及第2反光面从镜基板的镜反射面的两侧投射光,即使在原稿图像面中存在凹凸,来自2个方向的至少一方的反射光也被引导到镜反射面。因此,例如,在原稿图像是光泽度高的光泽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将接近正反射光的反射光引导到镜反射面。
因此,隔着镜反射面,从与其接近的2个方向透射光,所以能够使光源光量高效地朝向读取面。因此,能够降低光源灯的功耗、发热量等。
另外,本发明构成为在使来自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读取光路方向偏转的镜基板中,在其中央部设置镜反射面,在其两端部设置透光面,从该两端部的透光面投射光,所以例如,在由镜面涂层形成镜反射面时,能够使其面积极小化,由此,无需使镜基板极小化,所以镜基板自身不会由于冲击或者热而变形。与此同时,能够从接近镜反射面的位置对读取面投射来自光源的光,所以能够使光的大致正反射光导入读取光路,由此,能够正确地读取光泽图像。
进而,本发明使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形成为曲面形状而使来自光源的光聚光,从而能够降低对镜基板的镜反射面投射的光量。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防止从在镜基板的背面配置的光源投射的光在镜反射面中漫反射而进入读取光路。
另外,通过使2个反光面的形状变化,能够简单地构成对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从单一的光源投射光而向2个方向分支。能够这样将2个方向的投射光通过反光面的形状简单地调整为均匀光量。
进而,在本发明中,通过对台板的读取面从第1、第2反光面照射正反射读取光,并与其独立地设置对读取面照射漫射反射读取光的光源设备,能够读取光泽图像等光泽度不同的原稿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装置中的读取原稿图像的滑架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示出图2的装置中的光源机构,(a)示出光源的布局结构,(b)是(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与图3不同的光源机构的结构图,(a)示出对第1反射部件进行了倒角的情况,(b)示出在第1反射部件中设置了反射薄片的情况。
图5是与图3以及图4不同的光源机构的结构图。
图6是将第2光源设置于第2反射部件的背面的情况的结构说明图。
图7示出与图3至图6不同的滑架构造的光源设备的结构(第6实施方式),(a)示出对台板照射的光源设备的布局结构,(b)示出反射器部的构造。
图8示出与图7不同的光源设备的结构(第7实施方式),(a)示出对台板照射的光源设备的布局结构,(b)示出反射器部的构造。
图9示出与图8不同的光源设备的结构(第8实施方式)。
图10示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反射部件的结构,(a)是设置了狭缝的情况的外观图,(b)是由细的镜构成的情况的外观图。
图11是图1的装置中的滑架的外观立体图。
图12示出本发明的光源的构造,(a)示出整体构造,(b)示出发光体的配置构造。
图13是示出图12所示的光源的发光体的配置构造的说明图,(a)示出由2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发光体的情况,(b)(c)示出由3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发光体的情况,(d)(e)示出由4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发光体的情况。
图14是图1的装置的图像读取部的主要部分说明图,示出基准板的配置结构图。
图15是从光电传感器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电路。
图16是图15的数据处理部的校正电路的说明图,(a)示出正反射光输出,(b)示出漫射反射输出,(c)是光泽像素数据的判别电路的概念图。
图17是示出图1的装置的初始化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动作的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数据取得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与图1的装置不同的光源的结构说明图。
图21是示出光源机构的以往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A:图像读取装置;B:原稿给送装置;1:装置外壳;2:第1台板;3:第2台板;6:光学滑架;7:聚光透镜;8:线性传感器;9:光源;9a:第1光源(漫射反射光源);9b:第2光源(正反射光源);10:反射镜(10a~10e);10a:第1镜(第1反射部件);10b:第2反射部件;10x:镜反射面;10y:透光面;10z:端面;10w:反射薄片;11:单元框架;13:光源收容部(导光体支撑框);18:反射器;20:第1发光体;21:第2发光体;30:导光体;31L:左端面;31R:右端面;32:光散射面;33:光射出面;36:漫射板;41:发光体(41a、41b);42:发光体(42a、42b);43:发光体(43a、43b);50:放大器;51:A/D变换部;52:斑点校正部;53:颜色校正部;54:图像数据处理部;55:外部接口;56:CCD驱动器;57:增益设定电路;58:偏置设定电路;59:A/D阈值设定电路;60:控制CPU;60a:光源切换设备;61:ROM;62:存储设备(RAM);63:高光泽度基准面(第1基准板);64:低光泽度基准面(第2基准板);65a:第1存储器;65b:第2存储器;66:校正数据生成部;68:图像数据校正部;Ga:原稿图像;R:读取面;So1:最大光泽输出值;So2:最小光泽输出值;So3:白色度输出值;So4:黑色输出值;Sd1:光泽像素数据;Sd2:非光泽像素数据;Sy:校正输出值。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述本发明。图1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光源构造的图像读取装置。该装置由图像读取装置A、在其中所搭载的原稿给送装置B构成。以下,按照图像读取装置A、原稿给送装置B的顺序进行说明。
[图像读取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A如图1所示,在装置外壳1上具备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该第1、第2台板2、3由玻璃等透明材料形成,固定于装置外壳1的顶部。另外,第1台板2形成为载置设置原稿的尺寸,第2台板3以读取以规定速度移动的原稿的方式形成为其宽度尺寸。在该第2台板3中装备后述原稿给送装置B。上述第1、第2台板2、3如图1所示,相互并列设置,在装置外壳1内部内置有图像读取机构。
根据图2(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说明该图像读取机构。在装置外壳1内,配置有光学滑架(以下简称为“滑架”)6,构成为能够在沿着第1台板2往复移动的同时在第1台板2与第2台板3之间移动位置。另外,在滑架6中,由耐热性树脂等构成的单元框架11轴承支撑于导轨12上。此时,在单元框架11中,为了在防止滑架6内光漫反射,在树脂材料中,混入了碳等黑色的颜料,单元框架11成为黑色。
在滑架6的单元框架11中,搭载有光源9(后述第1光源9a和第2光源9b)、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偏转的反射镜10(第1镜10a、第2镜10b、第3镜10c、第4镜10d、第5镜10e)、使来自反射镜10e的光聚光的聚光透镜7、以及通过聚光透镜7成像的成像部中配置的线性传感器8。另外,以将从线性传感器8作为电信号输出的图像数据传送到图像处理部的方式,通过数据传送电缆与图像处理部(数据处理板;未图示)电连接。
[滑架的结构]
上述滑架6轴承支撑于单元框架中配置的导轨12,被支撑为沿着该导轨12往复移动。另外,对滑架6经由引线等卷扬部件连结了滑架马达(未图示),通过该马达的正逆转在图2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上述导轨12构成为左右一对与第1台板2并列地配置,使滑架6往复移动。
如图2所示,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位于其下方的滑架6在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的正下可自如移动位置地支撑于导轨12,通过未图示的滑架马达在第1台板2与第2台板3之间选择性地移动位置。另外,滑架6在沿着第1台板2移动的过程中,对该第1台板2中设置的原稿进行扫描而通过线性传感器8按照线次序读取图像。与此同时,该滑架6构成为从第1台板2向第2台板3的正下移动,在该位置静止了的状态下按照线次序读取在第2台板上以规定速度移动的原稿的图像。
在上述滑架6中,搭载有后述光源9、和使从该光源9照射的光的反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偏转的反射镜10。图23所示的装置通过第1镜10a使来自读取面R的反射光偏转,将该光引导到第2镜10b、第3镜10c,从该第3镜10c,按照第2镜10b、第4镜10d、第5镜10e的顺序形成光路。另外,使来自第5镜10e的光通过聚光透镜7在线性传感器8中成像。
上述聚光透镜7由1个或者多个透镜构成,作为整体构成了凸透镜。另外,线性传感器8由CCD等光电变换元件构成,图示的部分由RGB的彩色传感器阵列构成。另外,在本发明中,示出了该聚光透镜7和线性传感器8搭载于滑架6的情况,但也可以配置于装置外壳1的例如底部机壳。除此以外,也可以是由第1以及第2这2个滑架构成滑架6,在第1滑架中搭载光源和反射镜,在第2滑架中搭载聚光透镜和线性传感器的滑架结构。
[光源的结构]
在上述滑架6中,搭载对读取面R照射线状光的光源9。本发明的光源对读取面R从角度不同的2个方向照射光。图3(a)(b)示出图1的装置中的光源机构。在第1以及第2台板2、3的读取面R中,以从第1光源9a以图示角度θ1入射线状光Hp1,从第2光源9b以图示角度θ2入射线状光Hp2的方式,设置有第1发光体20。
图示角度θ1、角度θ2表示相对来自台板面的法线的角度,在该法线方向上形成读取光路(从读取面R向反射镜10a导入的反射光;以下相同)Hr。另外,在图示的装置中,由一对发光体20构成了第1光源9a。其用于确保向读取面R的照射光量,该第1光源9a无需一定由一对发光体构成,而例如也可以由1个荧光灯、或者1个发光体(LED阵列等)构成。
因此,第1光源9a与读取光路Hr的角度θ1、和第2光源9b与读取光路Hr的角度θ2如以下那样设定。角度θ1以使来自第1光源9a的漫射光形成读取光路Hr的方式被设定为从读取面R倾斜的方向。因此,根据第1光源9a(图示的部分为左右一对)的安装空间等布局构造设定θ1。
即,第1光源9a是接近读取面R的位置,且根据光源灯等配置空间决定入射角度θ1。然后,将来自第1光源9a的漫射光照射到读取面R,通过原稿薄片的凹凸(表面粗糙度)对在读取面R的法线方向上配置的反射镜(第1镜)10a入射反射光(读取光)。
根据光泽原稿的表面粗糙度设定第2光源9b(后述第2发光体21)的角度θ2。在该表面是完全平滑面时需要设定为θ2=0度,但不存在完全平滑面。因此,本发明者经过对最接近完全平滑面的光泽原稿进行实验,得知在图1的装置中3度以内是优选的。
通过这样的设定,通常,成为角度θ1>角度θ2,对于角度θ2,根据读取原稿的光泽度(表面粗糙度)决定容许最大角度(在图1的装置中3度以内),如果超过该角度,则产生扣黑现象。图3(a)(b)示出第2光源9b(21)的布局构造。
第1光源9a(20)以在接近第1、第2台板2、3的读取面R的位置从倾斜了角度θ1的方向从左右某一方或者左右两个方向照射漫射光的方式配置于滑架6的单元框架11。另一方面,第2光源9b配置于使来自读取面R的反射光(读取光路Hr)向规定方向反射的第1镜10a的背面。图3所示的方式(第1实施例)构成为将来自第2光源9b的线状光Hp2照射到读取面R。配置成对读取面R以上述角度θ2入射该线状光Hp2。
对于来自第1光源9a的反射光,实质上对漫射反射光(其成分的大部分是漫射光)进行光电变换,从第2光源9b,实质上对正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因此,将来自第1光源9a的光电传感器8的输出值称为漫射反射输出值、将来自第2光源9b的输出值称为正反射输出值。
[反射镜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滑架6中,反射镜10由多个反射部件(图示的部分是第1镜10a~第5镜10e)构成,并分别固定于单元框架11。另外,将上述第2光源9b配置于其背面的反射部件(第1镜;以下相同)10a构成为如图3(b)所示,其一部分使来自第2光源9b的线状光Hp2透射,其他部分使来自读取面R的读取光路Hr上的光进行镜面反射。
该反射部件10a由透明玻璃、透明塑料等透光性材料且平板形状的基板构成,在其表面形成了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10x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10y。即,在玻璃等透光性基板(基材)的表面的一部分中,通过真空蒸镀等形成铝等金属膜而设置镜反射面10x。另外,在其表面设置未用金属膜涂层的透光面10y。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使来自读取面R的反射光(读取光路Hr)最初反射的第1反射部件10a中,形成镜反射面10x和透光面10y,该反射部件10a相对读取光路Hr(读取面R的法线方向)倾斜规定角度(图3(b)所示的角度α)地配置。在该状态下,镜反射面10x配置于下半部(远离读取面R的位置),透光面10y配置于上半部(接近读取面R的位置)。
另外,来自第2光源9b的光通过反射部件10a的端面10z(参照图3(b))与下半部中形成的镜反射面10x之间的透光面10y。通过这样在倾斜了规定角度(α)的反射部件10a的下半部中形成镜反射面10x、在上半部中形成透光面10y,防止来自第2光源9b的散射光(在图3(b)中用Hj表示)进入读取光路Hr而引起耀斑现象。因此,镜反射面10x防止来自第2光源9b的散射光直接进入线性传感器8。
另外,构成为来自第2光源9b的光通过反射部件10a的端面10z与镜反射面10x之间。其原因为防止,如果来自第2光源9b的光照射到端面10z,则在该部分中发生散射光,且该光进入读取光路Hr内。
接下来,根据图4、图5,说明上述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
[第2实施例]
图4(a)示出上述第1反射部件10a的端面构造的改良,在该第1反射部件10a中,镜反射面10x形成于下半部,透光面10y形成于上半部。如果对与该透光面10y邻接的端面10z从第2光源9b(21)照射光,则有可能在端面漫反射而该光直接进入读取光路Hr。因此,对图4(a)所示的第1反射部件10a的端面10z以与读取面R(台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倒角。由此,在端面10z漫反射的光不会直接进入读取光路Hr。
[第3实施例]
图4(b)示出上述第1反射部件10a的反射面构造的改良,在第1反射部件10a的表面,镜反射面10x形成于下半部,透光面10y形成于上半部。因此,在第1反射部件10a的背面,反射薄片10w形成于上半部。在该反射薄片10w中,例如,设置有菲涅尔透镜形状地形成的反射面。
另外,构成为使在第1反射部件10a的下半部中形成的镜反射面10x上反射的光通过反射面反射而从透光面10y照射到读取面R。另外,配置成从第2光源9b(21)对镜反射面10x的背面照射光。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3实施例中,示出了在第1反射部件10a的表面,镜反射面10x形成于下半部,透光面10y形成于上半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果原稿表面的光泽度(平滑度)更高,则有时无法读取图像。同样地,在第1反射部件10a配置于接近读取面R的位置的情况下,有时从超过上述3度的角度照射光。
[第4实施例]
因此,图5示出其改良,在第1反射部件10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镜反射面10x,将透光面10y配置于第1反射部件10a的大致两端部。另外,以使从形成于其两端部的透光面10y对读取面R照射光的方式,配置第2光源9b(21)。
由此,对读取面R,从第1反射部件10a的背面,除了中央的镜反射面10x以外,从左右2个方向,照射线状光Hp2R和Hp2L。通过从该左右2个方向照射光,在读取面R中漫射光的反射光被导入到读取光路Hr。另外,图示36是使来自第2光源9b(21)的光漫射的漫射板。
[第5实施例](第2光源的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将第2光源9b(21)配置于使来自读取面R的反射光最初偏转的第1镜(第1反射部件)10a的背面的情况。该第2光源9b(21)还能够配置于与第1镜10a对向配置的第2镜(第2反射部件)10B的背面。
图6示出在第2反射部件10B的背面配置第2光源9b的情况。在与从读取面R最初入射反射光的第1反射部件10a对向的位置,配置第2反射部件10b,第2反射部件10b使来自第1反射部件10a的光朝向规定的读取光路Hr偏转。该第2反射部件10b由透明玻璃、透明塑料等透光性材料且平板形状的基板构成,在其表面形成了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10x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10y。镜反射面10x在玻璃等透光性基板(基材)的表面的一部分中通过真空蒸镀等形成有铝等金属膜。
以与第1反射部件10a对向的方式相对读取面R的法线方向倾斜规定角度(图6所示的角度β)地配置有该第2反射部件10b。在该状态下,镜反射面10x配置于下半部(远离读取面R的位置),透光面10y配置于上半部(接近读取面R的位置)。
另外,第2光源9b(21)配置于该透光面10y的背面侧,使其光通过透光面10y而入射到第1反射部件10a。另外,对读取面R照射入射到第1反射部件10a的线状光Hp2。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对读取面R照射的来自第2光源9b(21)的线状光Hp2的入射角度θ2设定于规定角度(例如,3度)以内。
在以上说明的第2光源9b和反射部件10a的第1、第2、第3实施例中,示出了使来自第2光源9b的光透射反射部件10a而照射到读取面R的情况,但也可以配置反射器18,而将由反射器18聚光的光照射到读取面R。
[第6实施例]
在图7中,作为变形例示出其方式。除了反射器18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图3的实施例相同,所以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图7示出由第1反射部件10a、第2反射部件10b、第3反射部件10c构成反射镜10的情况。另外,构成为使来自第2光源9b(后述第2发光体21)的光通过反射器18反射而将其线状光Hp2照射到读取面R。配置成对读取面R以上述角度θ2射该线状光Hp2。
另外,来自第2光源9b的光通过反射部件10a的端面10z(参照图7(b))与下半部中形成的镜反射面10x之间的透光面10y。通过这样在倾斜了规定角度(α)倾斜的反射部件10a的下半部中形成镜反射面10x、在上半部中形成透光面10y,来自第2光源9b的散射光(在图7(b)中用Hj表示)不会进入读取光路Hr而引起耀斑现象。因此,镜反射面10x防止来自第2光源9b的散射光直接进入线性传感器8。
[第7实施例]
图8(a)(b)示出其变形例。除了反射器部18的结构以外,与上述第6实施例相同,所以对同一部分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射器部18由树脂、金属等反射器部件构成,在该反射器部件中,设置有:第1反光面18a,使来自发光部21的线状光透射一方的透光面10y作为Hp2R投射到读取面R;以及第2反光面18b,使另一方的透光面10z透射作为Hp2L投射到读取面R。因此,使来自发出单一的线状光的发光部21的光通过第1以及第2反光面向2个方向分支。
在该情况下,以使从第1反光面18a经由透光面10y到达读取面R的照射光量、和从第2反光面18b经由透光面10z到达读取面R的照射光量成为大致均等的方式,设定有发光部21和第1以及第2反光面的位置。如图8(a)所示,配置成光源的中点Px位于第1以及第2反光面18a、18B的边界线18c,发光面的右半部分对第1反光面18a投射光,发光面的左半部分对第2反光面18b投射光。另外,配置成从发光面到读取面的光路长成为两者大致均等。
另外,上述第1以及第2反光面如图8(b)所示,尽可能减少来自发光部21的光投射到中央的镜反射面10x的背面的光量,尽可能增大投射到两端部的透光面10y、10z的光量。为此,设定来自第1以及第2反光面的光的投射角度。图示的第1反光面的角度α1被设定为光的投射方向朝向透光面10y,第2反光面的角度α2被设定为光的投射方向朝向透光面10z。
与此同时,第1以及第2反光面如图8(b)所示,分别形成为曲面形状,使来自光源的光朝向透光面10y、10z聚光。
如以上说明,第1以及第2反光面以使来自发光部21的光均等地等分的方式设定有与发光部的位置关系和反射面积,各反光面的角度姿势(α1、α2)被设定为各自的反射光指向透光面10y、10z。
进而,如图所示,使第1以及第2反光面成为曲面形状而使光聚光到透光面10y、10z。通过这样的结构,不会对反射部件10a的镜反射面10x的背面照射来自光源的光。
因此,对镜反射面10x的背面投射的光漫反射而进入读取光路Hr的情况被减轻。
另外,图示的第1以及第2反光面是在树脂制的反射器18上粘贴镜面膜而构成的。由此,无需对反射器部件直接进行蒸镀加工,所以加工容易且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第8实施例]
图9示出将第1反光面18a配置于第1反射器18A,将第2反光面18b配置于第2反射器18B的情况。另外,对第1反光面18a从第2光源(第1发光部)21a(9b)投射光,对第2反光面18b从与其不同的第2光源(第2发光部)21b(9b)投射光。这样,本发明既可以是对第1以及第2反射器面从单一的光源投射光的方式,也可以是从各个独立的光源投射光的方式。
在该情况下,与上述第7实施例同样地,以使从第1反光面18a对读取面R投射的光的照射角度θ2、和从第2反光面18b对读取面R投射的光的照射角度θ2成为大致相等的角度的方式,设定了第1以及第2反光面与镜反射面10x的位置关系。另外,优选将从第1反光面18a对读取面投射的光量、和从第2反光面18b对读取面投射的光量设定为大致相等的光量。在该光量设定中,调整第2光源21a、21B的光源明亮度、和光源至读取面的光路长。
另外,对于图9所示的第1反光面18a和第2反光面18b,将其反射(投射)角度方向,以对反射部件10a的两端部中形成的透光面10y、10z投射的方式,设定了图示θ2。与此同时,第1、第2反光面18a、18b形成为曲面形状且使来自发光部的光朝向透光面10y、10z聚光。
[反射镜不同的实施例]
另外,反射部件(第1镜)10a还能够构成为图10所示那样的形状,该图(a)示出在反射部件中设置了狭缝的情况,(b)示出在镜反射面10x的两侧形成了透光面10y的情况。
[发光体的结构]
上述第1光源9a(20)和第2光源9b(21)都对读取面R从不同的2个方向照射线状光Hp1、Hp2。另外,以从第1光源9a(20)以照射角度θ1使漫射光导入读取光路Hr,从第2光源9b(21)以照射角度θ2使正反射光(正确而言接近正反射光的光)导入读取光路Hr的方式,设定为θ1>θ2,进而以接近读取光路Hr的方式配置角度θ2。
因此,构成为第1光源9a(20)的发光量大于第2光源9b(21)的发光量。其原因为,如果原稿的光泽性高,则所照射的光的大部分被反射到正反射方向。因此,相比于漫射反射读取,大量光量入射到CCD,而有可能使CCD饱和。为了防止该饱和,使漫射读取中使用的第1光源9a的发光量大于光泽读取中使用的第2光源9B的发光量。另外,第1光源9a的发光量与第2光源9B的发光量的比率优选为10∶1~20∶1左右。
因此,第1光源9a和第2光源9b构成为对读取面R照射与图3(a)左右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的线状光。为此,第1光源9a和第2光源9b由规定长度的荧光灯(冷阴极管)、LED阵列、氙灯等构成。图11示出将光源9a搭载于滑架6的结构。在上述滑架6中设置了光源收容部(导光体支撑框)13,该收容部13形成于第1收容部13a和第2收容部13B的2个部位。
在上述光源收容部13中,收纳了第1光源9a和第2光源9b,分别由导光体30和第1发光体20(第1光源)、第2发光体21(第2光源)构成。该第1光源9a和第2光源9b是同一构造,所以附加同一符号而对于第1光源9a省略其结构。
导光体30如图12所示,由与读取面R的读取宽度(读取行宽)W对应的长度的棒状透光部件构成。导光体30例如由透明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透光性优良的材料构成,其剖面形状构成为矩形形状、或者如图示所示构成为剖面扇形形状,在左右端面31L、31R中配置第1发光体20。另外,在该导光体30中光散射面32和光射出面33配置成相互对向。
这样,隔开距离Ld大致平行地以读取行宽W的长度对向配置了光散射面32和光射出面33。对于光散射面32,通过涂饰加工、蚀刻加工、模成形加工等形成为凹凸面,并以使所导入的光漫反射的方式进行了表面加工。另外,对于光射出面33,以成为透光性优良的透镜表面的方式进行了表面精加工。
因此,导入到导光体30内的光通过光散射面32向规定方向漫射,导入到光射出面33的光在规定的临界角度以上时反射到内部,在临界角度以下时射出到外部。在图12中,箭头ha表示的光在导光体30内反射而向读取行宽W方向分散,箭头hb表示的光从光射出面33射出到读取面R。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从后述第2发光体21向球方向(360度方向;图示的部分是60度广角方向)入射光,照射到光散射面32和光射出面33。
因此,如果说明第1发光体20,则第1发光体20配置于导光体30的至少一端面。图12示出配置于左端面31L和右端面31R的情况,该左右端面的光源构成为左右对称。其他虽然未图示,但将第1发光体20配置于左右端面的一方,在另一方中配置反射部件(镜面部件)。此时的反射部件构成为假想光源与第1发光体20对称。
[发光体的配置方式]
上述第1发光体20由至少2个发光体41、42构成、或者由3个发光体41、42、43构成、或者由发光体41、42a、42b构成、或者由4个发光体41、42、43a、43b构成、或者由发光体41a、41b、42a、42b构成、或者由5个发光体41、42a、42b、43a、43b构成。
在该情况下,发光体41和发光体42在于导光体30的左端面31L中的光散射面32与光射出面33之间的、从不同的位置射出光。与此同时,在从光射出面33朝向读取面R的射出光路方向(在图12-13中用箭头hx表示)上隔开距离而排列了发光体41和发光体42。
即,针对散射面32,以距离Ld1排列发光体41,以距离Ld2(Ld1<Ld2)排列发光体42。构成为图示的导光体30的射出光路方向hx与光散射面32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各发光体41、42、43由面状发光元件构成,由白色LED构成。
图13(a)示出由发光体41和发光体42这2个发光元件构成第1发光体20的布局构造(第1实施例)。沿着光散射面32的法线(射出光路方向)hx排列了发光体41和发光体42。从光散射面32离开距离Ld1配置了发光体41,并隔开距离Ld2配置了发光体42。在该两发光体41、42之间形成了偏置量dx。
另外,对于上述法线hx,如上所述,光散射面32沿着读取行形成为带状,从其中心(副扫描方向的1/2)向正交的方向设定了射出方向。而且,发光体41、42排列于该法线上。
图13(b)示出由发光体41、发光体42、以及发光体43这3个发光元件构成第1发光体20的布局构造(第2实施例)。从光散射面32离开距离Ld1配置了发光体41,并隔开距离Ld2配置了发光体42,并隔开距离Ld3配置了发光体43。在各发光体之间形成了偏置量dx。该实施例也排列于上述法线(射出光路方向)hx上。
图13(c)示出由发光体41和发光体42构成第1发光体20,由2个发光元件42a、42b构成发光体42的布局构造(第3实施例)。从光散射面32离开距离Ld1配置了发光体41,并从光散射面32隔开距离Ld2配置了发光体42a和42b。而且,接近光射出面33的发光体42a、42b排列于以法线hx为中心而对称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由2个发光元件42a、42b构成配置于接近光射出面33的位置的发光体42,将该2个发光元件在射出光路方向(法线)hx上对称地配置。
图13(d)示出由发光体41、发光体42、以及发光体43构成第1发光体20,由2个发光元件43a、43b构成发光体43的布局构造(第4实施例)。发光体41位于从光散射面32离开距离Ld1的位置,发光体42位于离开距离Ld2的位置,发光体43位于离开距离Ld3的位置。而且,发光体41和发光体42配置于法线hx上,发光体43的发光元件43a和43b排列于以法线hx为中心而对称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由2个发光元件43a、43b构成配置于接近光射出面33的位置的发光体43,将该2个发光元件在射出光路方向(法线)hx上对称地配置。
图13(e)示出由发光体41和发光体42构成第1发光体20,由2个发光元件41a、41b构成该发光体41,由2个发光元件42a、42b构成发光体42的布局构造(第5实施例)。另外,构成该发光体41、42的2个发光元件分别排列于以法线hx为中心而对称的位置。
图13(f)示出由发光体41、发光体42、以及发光体43构成第1发光体20,由2个发光元件42a、42b构成发光体42,由2个发光元件43a、43b构成发光体43的布局构造(第6实施例)。发光体41位于从光散射面32离开距离Ld1的位置,发光体42位于离开距离Ld2的位置,发光体43位于离开距离Ld3的位置。而且,发光体41和发光体42配置于法线hx上,发光体43的发光元件43a和43b排列于以法线hx为中心而对称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由1个发光元件构成配置于接近光散射面32的位置的发光体41,由2个发光元件构成配置于接近光射出面33的位置的发光体43,由2个发光元件构成配置于接近该发光体41以及发光体43之间的位置的发光体42,以法线hx为中心而对称地配置构成发光体42以及发光体43的2个发光元件。
另外,在上述第1至第6实施例中,示出了发光体40如图12所示配置于导光体30的两端的实施例,但也可以如上述说明代替某一方的发光体40而配置反射部件(镜面部件),并通过该反射部件构成与发光体40同等的假想光源。
如上所述,由实质上同一波长的多个发光体构成对导光体30入射的光源,在导光体30的射出光路方向(光散射面的法线方向)hx上隔开距离而设定了来自该发光体41的入射位置、和来自发光体42的入射位置。这样通过在射出光路方向上隔开距离而配置2个以上的发光体,能够使从导光体30朝向读取面R的线状光与聚光透镜的特性吻合(补充关系)。
[电路基板的安装构造]
因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光源9如以下那样安装到滑架6。如上所述,构成光源9的导光体30安装于滑架6的光源收容部13,在滑架6的单元框架11上一体形成了散热部件14。该散热部件14由铝合金等热传导性优良的金属材料构成,在其周围设置了散热风扇14f(参照图11)。在该散热部件14中固定电路基板16。
在电路基板16与基板安装部14a之间配置了树脂板15,该树脂板15由弹性优良的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因此,将电路基板16以介有树脂板15的状态固定到基板安装部14a。
[光源的控制结构]
如果依照图2说明上述光源9的控制,则第1光源9a(第1发光体20)和第2光源9b(第2发光体21)如图2所示,对第1台板2和第2台板3的读取面R照射光。在该情况下,第1光源9a无需一定如图所示由2个光源构成,而也可以由1个或者3个以上的光源构成。在由2个发光体构成了图示的第1光源9a时,使通过后述原稿给送装置B使第2台板3位移的原稿的速度大于滑架6沿着第1台板2移动的速度。即,相比于第1台板2的读取速度,使第2台板3的读取速度更快。为此,优选使照射到原稿的第1光源9a的光量相比于第1台板2在第2台板3上更高。
在这样的光量调整中,能够使用以下的某一方法。(1)对供给到滑架6中搭载的光源9的电力进行高低调节。例如,在对第1光源9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电路中设置供给电压或者供给电流的切换设备,并设置对供给到灯的电力进行高低调整的光量调整设备。该光量调整设备作为PWM控制已公知,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下一方法中,(2)设置使滑架6中搭载的第1以及第2至少2个发光体选择性地点亮的光量调整设备。图2所示的装置构成为在滑架6中搭载第1光源9a和第2光源9b,在对第1台板2上的原稿照射光时对第1导光体30a进行电源供给而对第1台板2上的原稿照射光,在对第2台板3上的原稿照射光时对第1导光体30a和第2导光体30b进行电源供给而对第2台板3上的原稿照射光。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滑架6位于第1台板2时,使第1导光体30a点亮,在位于第2台板3时,使第1导光体30a和第2导光体30b点亮。由此,能够调整照射到原稿的光量,使供给电源成为“ON”“OFF”的开关电路构成光量调整设备。
因此,对于第1光源9a和第2光源9b,在读取第1台板2上的原稿的情况以及读取在第2台板3上位移的原稿的情况下,在使第1光源9a点亮并使第2光源9b熄灭了的状态下读取读取面R的图像,接下来,在使第2光源9b点亮并使第1光源9a熄灭了的状态下读取读取面R的图像。然后,通过合成该2个读取数据,能够读取光泽原稿的图像。
[数据合成的实施例]
接下来,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A中的图像处理的结构。图15示出从线性传感器8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电路。将从线性传感器8输出的信号(模拟)经由放大器50、A/D变换部51从斑点校正部52、颜色校正部53送出到图像数据处理部54,从外部接口55传送到外部装置C。与其独立地,将来自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信号经由放大器50、A/D变换部51送出到校正数据生成部66,将该校正数据保存到存储设备(RAM)62。
在上述线性传感器8(图示的部分是CCD)中设置有CCD驱动器56,发生控制传感器输出的定时。该线性传感器8如后所述读取图像data、和基准板(后述高光泽度基准面63和低光泽度基准面64)。对上述放大器50连接了增益设定电路57和偏置设定电路58。另外,对A/D变换部51连接了设定A/D变换的基准的阈值的A/D阈值设定电路59。
另一方面,由控制CPU60控制利用上述线性传感器8的图像读取,该CPU依照ROM61中准备的控制程序和RAM62中准备的控制数据,执行“基准数据读取”“图像读取”。在“基准数据读取”中,读取平台式台板2中准备的高光泽度基准面63和低光泽度基准面64,在“图像读取”中,读取平台式台板2中设置的原稿图像Ga。
上述放大器50对从线性传感器8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放大。为此,设置了增益设定电路57和偏置设定电路58。此时,对于增益值和偏置值,分别通过后述方法预先设定了“漫射反射输出值”用和“正反射输出值”用,并保存于存储设备(ROM)61。
上述A/D变换部51将来自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值(模拟值)变换为数字值。该A/D变换部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输出值变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该A/D变换变换为规定的浓度灰度、例如256灰度、128灰度、或者2值化了的数字信号。
上述斑点校正部52校正由A/D转换器数字化了的输出信号。修正上述光源9a、9B的行方向(主扫描方向)的光量变动、线性传感器8的变动、或者摄像光学系(反射镜10、聚光透镜7等)的变动所致的输出值的亮度不均。通过后述方法取得该斑点校正数据,并存储于存储设备(ROM)61。
上述颜色校正部53与斑点校正同样地校正由A/D转换器数字化了的输出信号。对输出值实施伽玛校正、噪声去除等处理。
上述图像数据处理部54实施将从线性传感器8输出并实施了A/D变换、斑点校正、颜色校正等处理的图像数据传送到外部的预处理。在图示的装置中,合成上述“漫射反射输出值”和“正反射输出值”来取得图像数据。其方法后述。
在这样的结构中,以使图示的装置针对上述“图像读取”,执行从上述第1光源(漫射反射光源)9a照射光并用线性传感器8对其漫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漫射反射读取、和从上述第2光源(正反射光源)9b照射光并用线性传感器8对其正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正反射读取的方式,构成控制CPU60的执行程序。
另外,对于光泽度低的原稿图像(以下称为“非光泽图像”),通过漫射反射读取取得图像数据(非光泽图像读取模式),对于其他原稿图像(以下称为“光泽图像”),进行正反射读取和漫射反射读取来取得图像数据(光泽图像读取模式)。
即,对于非光泽图像,从第1光源9a对台板上的原稿图像Ga照射光并用线性传感器8对其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对于光泽图像,从第2光源9b对台板上的原稿图像Ga照射光并对其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此时,在原稿图像Ga的一部分是光泽图像(光泽度不同的原稿图像)的情况下,根据正反射读取和漫射反射读取的传感器输出合成光泽像素数据和非光泽像素数据。
另外,图示的装置构成为在选择了光泽图像读取模式时,针对同一图像执行正反射读取和漫射反射读取,根据两个传感器输出值取得1个图像数据。
因此,在原稿图像Ga的整体是光泽图像时,作为结果仅根据正反射读取数据取得图像数据。
因此,对控制CPU60,从图像读取模式(非光泽图像读取模式或者光泽图像读取模式)的输入设备(控制面板)67,进行模式设定。与此同时,控制CPU60依照所设定的模式,切换第1光源9a和第2光源9b。
具体而言,对第1以及第2光源9a、9B的电源电路(未图示),从控制CPU60,对“点亮”“熄灭”命令、和光量调整命令进行发送控制。
[校正数据生成部]
如图15所示,将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值经由放大器50和A/D变换部51送出到校正数据生成部66。在该校正数据校正部36中设定“斑点校正数据”和“判别阈值”。对于斑点校正数据,生成上述斑点校正部52的校正数据,对于判别阈值,生成判别是光泽像素还是非光泽像素的基准值。然后,将所生成的“值”存储到校正数据存储设备(RAM)62。
因此,在上述平台式台板2中,如图14所示,设置了基准板63、64。该基准板63、64配置于平台式台板2的图像读取区域外。另外,第1基准板形成于高光泽度基准面63,第2基准板形成于低光泽度基准面64。
对于该高光泽度基准面63和低光泽度基准面64,将从上述第2光源9b照射了光(图示的部分是LED光)时的光泽度,在高光泽度基准面63中设定为[α%],在低光泽基准面64中设定为[β%]。对于该[α%],根据装置规格设定为原稿图像Ga的最大光泽度,对于[β%],设定为最小光泽度。
例如,在进行图像读取的原稿图像Ga的最大光泽度是金·银、金属色的金属印刷时,将[α%]设定为其光泽度,在进行图像读取的原稿图像Ga的最大光泽度是照像印刷时,将[α%]设定为其光泽度。另外,在进行图像读取的原稿图像Ga的最小光泽度是通常的普通纸单色印刷时,将[β%]设定为其光泽度。
这样,根据所使用的原稿图像Ga的质感·手感、和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的用途、例如是设计用还是文档用等条件,将高光泽度基准面63和低光泽度基准面64设定为最大光泽度图像和最小光泽度图像。对于图示的基准板,在白色基准面中,设定了高光泽度基准面63和低光泽度基准面64。通过这样由白色基准面构成低光泽度基准面(板),能够取得“漫射反射读取”时的白色基准值。
因此,通过光学滑架6中搭载的线性传感器8,对高光泽度基准面63和低光泽度基准面64进行图像读取。在本发明中,(1)通过利用来自第2光源9b的光(第1光源9a熄灭、第2光源9b点亮)对基准板63、64的正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实现该第1以及第2基准板63、64的图像读取。
由此,从线性传感器8,从图16(a)所示的高光泽度基准面63输出最大光泽输出值So1,从低光泽度基准面64输出最小光泽度输出值So2。该图X轴方向表示线性传感器8的主扫描方向的像素N,Y轴方向表示传感器输出值Z。该图示出传感器输出值Z的一个例子,例如,主扫描方向的像素N的两端部被表现为光源亮度不均,线性传感器8的比特的亮度不均(未图示)呈现于各像素。
接下来,(2)通过来自第1光源9a的光(第1光源9a点亮、第2光源9b熄灭)对低光泽度基准面64的漫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由此,从线性传感器8,从图14所示的低光泽度基准面64,输出白色度输出值So3。然后,(3)在使第1以及第2光源9a、9b都熄灭了的状态下取得线性传感器8的暗输出值(黑色输出值)So4。
另外,在本发明中,对于白色度输出值So3,除了如上所述通过来自第1光源9a的光对低光泽度基准面64的漫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情况以外,还能够将该白色度基准值作为通过来自第2光源9b的光取得的最小光泽度输出值So2,对于后述白色度输出值So3,不论通过漫射反射读取取得还是通过正反射读取取得,在光源的亮度不均、线性传感器的亮度不均的校正中,都不产生大的差。
因此,在上述(1)(3)的通过基准面读取取得基准输出值So1、So2、So3时,校正数据的制作时间短且处理工序容易,在上述(1)(2)(3)的通过基准面读取取得基准输出值时能够制作更正确的校正数据。
根据这样取得的基准输出值So1(最大光泽度输出值)、So2(最小光泽度输出值)、So3(白色度输出值)、So4(黑色输出值),设定“正反射读取用斑点校正值”、“漫射反射读取用斑点校正值”、以及“光泽像素判别阈值”。
首先,对于正反射读取用斑点校正值,图示的装置为了“对正反射输出值进行斑点校正”,生成第1校正数据、和第2校正数据。其原因为,对于光泽原稿,根据使用者的模式选择,在需要光泽度的再现性的情况下,设定如下的第1校正数据,在需要图像的浓度灰度的再现性的情况下,设定如下第2校正数据。
对于上述第1校正数据,在最大光泽度输出值So1和最小光泽度输出值So2的图16(a)所示的范围R1中,标准化为规定的浓度灰度。即,将图16(a)所示的最大输出值So1标准化为规定的浓度灰度、例如256灰度。将该标准化了的数据针对线性传感器8的每个比特作为RGB的数据存储到存储设备(RAM)62的存储器表。另外,对于第2校正数据,在最大光泽度输出值So1和黑色输出值So4的图16(a)所示的范围R2中,标准化为规定的浓度灰度,存储到存储器表。
这样如图16(a)所示,对于范围R1和范围R2,数据宽是[范围R1<范围R2],对于第1校正数据,关于数据宽,仅对光泽图像区域进行标准化,成为光泽画质的再现性更优良的输出校正。另外,在普通图像(非光泽图像区域)和光泽图像区域中对第2校正数据进行标准化,成为浓度灰度的再现性优良的输出校正。
具体而言,如果用第1校正数据来校正,则高精度地得到光泽画质,但例如,黑文字成为发灰的画质,如果用第2校正数据来校正,则高精度地得到浓度灰度,但例如,金银金属印刷区域有时扣黑。
接下来,将漫射反射读取用斑点校正值在白色度输出值So3和黑色输出值So4的图16(b)所示的范围R3中标准化为规定的浓度灰度,存储到存储器表。
根据这样的斑点校正数据,对图像读取执行时的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值进行填平校正。即,用校正数据来校正所取得的传感器的输出值的读取误差(亮度的偏差)。在通过放大器50对执行了图像读取了的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值进行放大,并通过A/D变换部51变换为数字值之后,执行该斑点校正。
另外,如上所述,对于所取得的最大光泽输出值So1和最小光泽输出值So2,在通过放大器50对正反射读取执行时的来自线性传感器的输出值进行放大时,由增益设定电路57,将增益值设定为最大光泽输出值So1,将偏置设定电路58的偏置值设定为最小光泽输出值So2。由此,能够更高灰度地再现光泽度区域。
[图像合成]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通过上述方法取得的最小光泽度输出值So2为基准而判别“是否为光泽度像素”。因此,如上所述,在平台式台板2中设置低光泽度基准面64,通过线性传感器8对来自第2光源9b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作为判别阈值存储到存储设备(RAM)62。
因此,图像数据处理部54在通过图像数据校正部68校正了对原稿图像Ga从第2光源(正反射光源)9b照射了光时的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值之后,将该校正输出值Sy与判别阈值进行比较。然后,在该比较中校正输出值Sy大于判别阈值时,设为光泽像素数据Sd1。
该情况的比较电路如图16(c)所示,通过比较器比较校正输出值Sy和判别阈值,根据其比较结果判别是否为光泽像素。然后,将光泽像素数据Sd1例如存储到缓冲存储器65的第1存储器65a的相应地址。
与此同时,图像数据处理部54在对从第1光源(漫射反射光源)9a对原稿图像Ga照射了光时的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值进行了数据校正之后,将该校正输出值Sy作为非光泽像素数据Sd2,例如存储到缓冲存储器65的第2存储器65B的相应地址。
然后,图像数据处理部54从第2存储器65b读出通过漫射反射读取取得的非光泽像素数据Sd2、并从第1存储器65a读出通过正反射读取取得的光泽像素数据Sd1,并合成两个数据。在该图像合成中,例如,如果在与非光泽像素数据Sd2相同的地址中存在光泽像素数据Sd1,则将该像素置换为光泽像素数据Sd1。
由此,通过非光泽像素数据Sd2和光泽像素数据Sd1合成全部地址的图像数据,将通过正反射读取取得的校正输出值Sy与判别阈值进行比较来决定是否为光泽像素。
这样,本发明特征在于,将低光泽度基准面64设定为与图像数据的用途对应的光泽度,将通过正反射读取读取了该基准面的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值(最小光泽度输出值)So2作为判别阈值。由此,能够以适合于使用目的的光泽再现性,输出图像数据。
[图像读取动作]
接下来,根据图17,说明上述装置中的图像读取动作。图17示出装置的初始化动作。如果装置电源接通(St01),则开始初始化动作(St02)。通过该初始化开始,光学滑架6移动到规定的原始位置,各电路的设定值(增益值、偏置值、各种校正值)被复位为初始值(St03)。
因此,控制CPU60使第2光源9b点亮(St04),使光学滑架6移动到高光泽度基准面63的读取位置(St05)。然后,以该高光泽度基准面63的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值为基准而执行高光泽侧增益调整(St06)。接下来,使光学滑架6移动到低光泽度基准面64的读取位置(St07)或者在原样的位置使灯熄灭来执行低光泽侧偏置调整(St08)。
接下来,控制CPU60判断增益值和偏置值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默认值以内(St09)。在该判断中“否”时,反复增益·偏置调整(St05~St08)。
接下来,控制CPU60使第2光源9b熄灭(St10),使第1光源9a点亮(St11)。然后,使光学滑架6移动到低光泽度基准面(白基准面)34的读取位置,进行增益调整(St12)。因此,在使第1光源9a熄灭了的状态(St13)下根据线性传感器8的黑色输出值So4进行偏置调整(St14),判断该增益·偏置调整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默认值以内(St15)。在该判断中“否”时,反复增益·偏置调整(St12~St14),在“是”时,控制CPU60结束初始化动作(St16)。
接下来,依照图18,说明图像读取动作的执行步骤。因此,控制CPU60接收来自控制面板67的输入信号、或者从计算机等图像处理装置接收命令信号。作为该输入信号、命令信号,接收图像读取条件(彩色·单色、分辨率、缩倍率等)、和是“光泽图像读取”还是“非光泽图像读取”的读取模式的设定信号(St100)。在该情况下,在选择了“光泽图像读取”模式时,还同时接收是“浓度优先精加工”还是“光泽优先精加工”的精加工条件。
在上述读取条件中选择了“光泽图像读取”模式时(在St101中“是”),转移到接下来的动作,在选择了“非光泽图像读取”模式时(在St101中“否”),执行后述步骤St112~St119。
在“光泽图像读取”模式时,使第2光源(正反射光源)9b点亮(St102),使光学滑架6移动到低光泽度基准面64位置(St103)。然后,在该位置从线性传感器8取得低光泽度基准面64的输出值So2(St104)。接下来,使光学滑架6移动到高光泽度基准面66,取得高光泽度基准面66的输出值So1(St105)。
使用这样取得的最大光泽输出值So1和最小光泽输出值So2,根据已经取得并存储于RAM62的线性传感器8的黑色输出值So4(在后述步骤St111中取得并存储)制作上述第1校正数据和第2校正数据,并存储到存储设备(RAM)62。与此同时,将以最小光泽输出值So2为基准而设定的判别阈值存储到RAM62(St106)。
接下来,控制CPU60在使第2光源(正反射光源)9b点亮了的状态下读取平台式台板2上的原稿图像Ga(St107)。将该正反射读取的取得数据保存到缓冲存储器65,通过上述放大器50和A/D变换部51进行数字化,通过图像数据校正部68与图像读取并行地处理斑点校正和颜色校正。然后,将该校正输出值Sy与判别阈值进行比较而存储到第1存储器65a。
如果在该正反射读取(St107)中原稿图像整体的读取结束,则控制CPU60使光学滑架6停止(St108),使第2光源(正反射光源)9b熄灭(St109)。与此同时,使光学滑架6恢复到读取开始位置(St110)。在该恢复的过程中取得线性传感器8的输出值,作为黑色输出值So4存储到RAM62(St111)。
接下来,控制CPU60使第1光源(漫射反射光源)9a点亮(St112),使滑架6移动到低光泽度基准面64的读取位置(St113)。然后,根据该低光泽度基准面64的输出值取得白色度输出值So3(St114)。对于该数据,与上述同样地生成斑点校正数据,并存储到存储设备(RAM)62的存储器表(St115)。
接下来,控制CPU60使光学滑架6移动到读取开始位置,执行漫射反射读取(St116)。针对该取得数据,与上述同样地通过放大器50和A/D变换部51进行数字化,并通过图像数据校正部68进行了斑点校正和颜色校正之后,存储到第2存储器65b。
之后,控制CPU60使光学滑架6停止(St117),使第1光源(漫射反射光源)9a熄灭(St118)。然后,使光学滑架6恢复到初始位置(原始位置)(St119)。
接下来,按照图19说明图像数据的取得。将在上述正反射读取中在缓冲存储器65的第1存储器65a中保存的像素数据与判别阈值进行比较,存储为光泽度高的像素的光泽像素数据Sd1。另外,将在上述漫射反射读取中在缓冲存储器65的第2存储器65b中保存的像素数据作为非光泽数据进行数据校正,判别为非光泽像素数据Sd2。
因此,例如,控制CPU60指定线性传感器8的像素(St150)。在该像素指定中,时序地(Sequential)指定。然后,从第1存储器65a读出光泽像素数据Sd1(St151),接着从第2存储器65b读出非光泽像素数据Sd2(St152)。此时,在所指定的像素中有光泽像素数据Sd1时(在St153中“是”时)用光泽像素数据Sd1置换非光泽像素数据Sd2(St154)。然后,在所指定的像素中无光泽像素数据Sd1时(在St153中“否”时)将非光泽像素数据Sd2作为像素数据保存到传送缓冲(St155)。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第1光源(第1光源)9a和第2光源(第2光源)9b分别由不同的2个发光体(图示的部分是LED发光体)构成的情况,但还能够如图20所示,由1个发光体71构成,并由使来自该发光体的光以角度θ1照射到台板72的第1反射镜71a、和以不同的角度照射的第2反射镜71b构成。
在该情况下,例如,设置使第1反射镜73a移位到将来自第1光源71a的漫射反射光引导到光电传感器的角度位置、和将来自第2光源71b的正反射光引导到光电传感器的角度位置的移位设备(例如,电磁螺线管等)。
进而,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对于高光泽度基准面63和低光泽度基准面64,在平台式台板2中分别设置基准板,并在开始图像读取时或者校准时进行图像读取的实施例,但其是光源灯、光电传感器等经时地变化的情况的实施例。如果光源灯、光电传感器等的经时的变化在主·副扫描中都相似,则当然无需在台板中配置高光泽度基准面和低光泽度基准面,而例如用实验值来预先设定最大光泽输出值和最小光泽度输出值,并将其设定值存储到RAM。
[原稿给送装置的结构]
原稿给送装置B如图1所示,以覆盖上述第1、第2台板2、3的方式配置于其上方,并具备对上述第2台板3给送原稿薄片的导辊(原稿给送设备)34和搬出辊22。进而,在上述导辊34的上游侧,配置了:供纸堆垛机23,装载收纳原稿薄片;供纸辊24,将装载于该供纸堆垛机的薄片逐张分离给送;以及矫正辊对25,对分离给送的薄片的前端进行歪斜修正。图示26是从供纸堆垛机23对第2台板2引导原稿薄片的供纸路径,图示S1是探测到达台板的原稿的前端的导引传感器。
图示的装置在第1台板2的上方配置有引导原稿薄片的支承辊27。该支承辊27用于以与导辊34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而使原稿薄片在第1台板2上密接,也可以不设置该支承辊27而在台板上方配置支撑轨道。
在上述搬出辊22的下游侧,配置了排纸辊28和排纸堆垛机29。该排纸堆垛机29如图1所示,在供纸堆垛机23的下方上下并列配置,在其底部设置了对上述第1台板3上的原稿薄片进行按压支撑的台板罩5。
另外,本申请请求基于通过参照而在此引用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0年049916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号2010年108623号的优先权。

Claims (18)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使用正反射光和漫反射光来读取原稿,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台板,具有读取面;
光源,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
反射镜,使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的光路方向反射;
聚光透镜,使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光聚光;以及
传感器,对来自所述聚光透镜的光进行光电变换,
所述光源由主要将漫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1发光体、和主要将正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2发光体构成,
所述反射镜由使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多个反射部件构成,
该多个反射部件中的第1反射部件配置成相对所述台板倾斜规定角度,并且由平板形状的透光性基板构成,
在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
所述第1发光体配置于所述台板与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侧之间,
所述第2发光体以透射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的背面侧,
从所述第2发光体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被设定为小于从所述第1发光体对所述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
所述第2发光体配置成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通过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端面与所述镜反射面之间的透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体的光量大于所述第2发光体的光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以及第2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和使来自该发光二极管的光偏转为线状光的导光体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反射镜的多个反射部件中的最初反射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部件中形成所述镜反射面和透光面,
在该第1反射部件的背面配置了所述第2发光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镜反射面和透光面的第1反射部件在接近所述读取面的位置形成透光面,在远离读取面的位置形成镜反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背面,配置使所述第2发光体的光向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器,
该反射器具有使来自第2发光体的光朝向所述读取面聚光的偏转特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形成为全反射并遮挡来自所述第2发光体的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与透光面邻接的端面以与所述读取面平行的方式进行倒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背面,在与形成于表面侧的镜反射面对向的位置设置使光反射的反射面,
该反射面形成为使从所述第2发光体照射并由所述镜反射面反射的光朝向所述读取面反射。
10.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使用正反射光和漫反射光来读取原稿,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台板,具有读取面;
光源,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
反射镜,使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的光路方向反射;
聚光透镜,使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光聚光;以及
传感器,对来自所述聚光透镜的光进行光电变换,
所述光源由主要将漫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1发光体、和主要将正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2发光体构成,
所述反射镜由使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多个反射部件构成,
所述反射镜具备:
第1反射部件,最初反射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反射光;以及
第2反射部件,使来自该第1反射部件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
所述第2反射部件配置成相对所述台板倾斜规定角度,并且由平板形状的透光性基板构成,
在该第2反射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
所述第1发光体配置于所述台板与所述第1反射部件之间,
所述第2发光体以透射所述第2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2反射部件的背面侧,
从所述第2发光体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被设定为小于从所述第1发光体对所述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
所述第2发光体配置成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通过所述第2反射部件的端面与所述镜反射面之间的透光面。
1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使用正反射光和漫反射光来读取原稿,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台板,具有读取面;
光源,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
反射镜,使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的光路方向反射;
聚光透镜,使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光聚光;以及
传感器,对来自所述聚光透镜的光进行光电变换,
所述光源由主要将漫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1发光体、和主要将正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2发光体构成,
所述反射镜由使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多个反射部件构成,
该多个反射部件中的第1反射部件配置成相对所述台板倾斜规定角度,并且由平板形状的透光性基板构成,
在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
所述第1发光体配置于所述台板与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侧之间,
所述第2发光体以透射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的背面侧,
对于具有所述镜反射面和透光面的第1反射部件,所述镜反射面形成于第1反射部件的中央部,所述透光面形成于第1反射部件的两端部,
所述第2发光体配置成从形成于该两端部中的透光面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
从所述第2发光体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被设定为小于从所述第1发光体对所述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
所述第2发光体配置成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通过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端面与所述镜反射面之间的透光面。
12.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使用正反射光和漫反射光来读取原稿,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台板,具有读取面;
光源,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
反射镜,使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反射光向规定的光路方向反射;
聚光透镜,使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光聚光;以及
传感器,对来自所述聚光透镜的光进行光电变换,
所述光源由主要将漫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1发光体、和主要将正反射光照射到原稿的第2发光体构成,
所述反射镜由使来自所述读取面的光向规定的读取光路方向反射的多个反射部件构成,
该多个反射部件中的第1反射部件配置成相对所述台板倾斜规定角度,并且由平板形状的透光性基板构成,
在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使光镜面反射的镜反射面和使光透射的透光面,
所述第1发光体配置于所述台板与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侧之间,
所述第2发光体以透射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透光面而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背面侧,
在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镜反射面的背面侧,配置使所述第2发光体的光向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器,
所述反射器具有:
第1反光面,从形成于所述镜反射面的两侧的所述透光面的一方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以及
第2反光面,从所述透光面的另一方对所述读取面照射光,
从所述第2发光体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被设定为小于从所述第1发光体对所述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的照射角度,
所述第2发光体配置成对读取面照射的光的中心通过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端面与所述镜反射面之间的透光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使来自第2发光体的光从所述第1反光面向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一方的透光面、从所述第2反光面向所述第1反射部件的另一方的透光面分别分支地投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以使分别对所述透光面投射的光量成为等分的方式使来自所述第2发光体的光分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以针对所述第1反射部件,使对中央部的镜反射面投射的光量变少,使对两端部的透光面投射的光量变多的方式,使来自第2发光体的光分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形成为使来自所述第2发光体的光聚光而投射到所述透光面的曲面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光面和第2反光面形成中心点不同的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发光体由分别发出线状光的第1以及第2发光部构成,
该第1发光部对所述第1反光面投射光,第2发光部对所述第2反光面投射光。
CN201180005313.0A 2010-03-05 2011-03-03 图像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4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9916 2010-03-05
JP2010049916 2010-03-05
JP2010-108623 2010-05-10
JP2010108623 2010-05-10
PCT/JP2011/054921 WO2011108645A1 (ja) 2010-03-05 2011-03-03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4685A CN102714685A (zh) 2012-10-03
CN102714685B true CN102714685B (zh) 2015-09-09

Family

ID=44542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531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4685B (zh) 2010-03-05 2011-03-03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30541B2 (zh)
EP (1) EP2544442A4 (zh)
JP (1) JP5797189B2 (zh)
CN (1) CN102714685B (zh)
WO (1) WO20111086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7107B2 (ja) * 2008-11-14 2011-07-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57340B2 (ja) 2009-10-30 2011-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その照明装置を備える画像読取り装置、その画像読取り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WO2011135952A1 (ja) * 2010-04-28 2011-11-03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538183B2 (ja) * 2010-10-28 2014-07-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30937A (ja) * 2011-07-27 2013-02-07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6059508B2 (ja) * 2012-10-30 2017-01-11 ニス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の照明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14236328A (ja) * 2013-05-31 2014-12-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2016208419A (ja) * 2015-04-27 2016-1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6551792B2 (ja) * 2016-04-19 2019-07-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22010B2 (ja) * 2016-08-29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スキャナーおよび画像データの生成方法
JP6479286B2 (ja) * 2017-02-22 2019-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10339349B2 (en) * 2017-07-28 2019-07-02 Datalogic Usa, Inc.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 for long working range line-scan imaging system
JP6992324B2 (ja) * 2017-08-25 2022-01-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056176B2 (ja) 2018-01-26 2022-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置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JP2020201102A (ja) * 2019-06-10 2020-12-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47067B2 (ja) * 2019-09-20 2023-09-2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84559A (ja) * 2020-05-22 2021-12-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出力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7854A (ja) * 1998-05-02 1999-11-1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274299A (ja) * 2003-03-07 2004-09-30 Sharp Corp 画像読取り装置,画像読取り方法
CN101360170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扫描器模块的多功能装置和采用该模块的图像扫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0443A (en) * 1989-07-25 1992-08-18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US5691824A (en) * 1995-06-29 1997-11-25 Agfa Division, Bayer Corporation Scanning system for scanning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images
JP2000123152A (ja) 1998-10-16 2000-04-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画像入力装置
JP2000224379A (ja) 1999-02-01 2000-08-11 Pfu Ltd 画像読取り装置
JP4256596B2 (ja) 2000-04-26 2009-04-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US6577453B2 (en) * 2000-04-26 2003-06-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P1335577A3 (en) * 2002-02-08 2006-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4624693B2 (ja) 2004-02-20 2011-0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原稿走査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US7746517B2 (en) * 2007-01-25 2010-06-2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e illumination and capture in a scanning device
US8379275B2 (en) * 2007-07-31 2013-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anner module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7854A (ja) * 1998-05-02 1999-11-1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274299A (ja) * 2003-03-07 2004-09-30 Sharp Corp 画像読取り装置,画像読取り方法
CN101360170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扫描器模块的多功能装置和采用该模块的图像扫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4685A (zh) 2012-10-03
EP2544442A4 (en) 2016-02-17
JP5797189B2 (ja) 2015-10-21
US8830541B2 (en) 2014-09-09
US20120307322A1 (en) 2012-12-06
JPWO2011108645A1 (ja) 2013-06-27
EP2544442A1 (en) 2013-01-09
WO2011108645A1 (ja) 201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4685B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3339917B (zh) 照明装置
US8059315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US8279499B2 (en) Single LED dual light guide
US7847988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836723B2 (ja) 導光体および照明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EP0785671B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O2011135952A1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23424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551324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25264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238310A (zh) 图像读取装置
EP2250802B1 (en) Measuring and compensating for light intensity in an optical scanner
JP200410986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0068411A (ja) 照明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591230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6720022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009228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US10764460B2 (en) Image sensor unit,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rod-shaped light guide
US10412255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images
JPS63166355A (ja) 読取り装置
JP7025116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242263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10161536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H0787266A (ja) 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