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3443A - 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13443A CN102713443A CN2011800062962A CN201180006296A CN102713443A CN 102713443 A CN102713443 A CN 102713443A CN 2011800062962 A CN2011800062962 A CN 2011800062962A CN 201180006296 A CN201180006296 A CN 201180006296A CN 102713443 A CN102713443 A CN 1027134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blow
- outlet
- stream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32—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 F24C15/322—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C15/325—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electrically-he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具有对流加热方式,并具有热源室(8),该热源室(8)利用形成于隔壁(15)的吸入口(16)和多个吹出口(23A、23B)而与用于收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2)之间连通,在热源室内部设有:用于形成空气流的送风部(9);用于加热空气流的加热部(11);以及用于形成流路的流路形成部(30A、30B),所述流路中,由加热部(11)加热过的空气流向与隔壁(15)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并在热源室内的至少一部分空间巡回,然后从多个吹出口(23A、23B)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向加热室(2)的中央吹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采用对流加热方式加热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所述对流加热方式为利用送风风扇和加热器形成热风并使所形成的热风在加热室内对流的方式。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作为该种加热装置的加热烹调器中,一般来说设有热风循环机构,所述热风循环机构构成为在成为配置被加热物的加热室的背面的后壁的后方具备送风风扇和加热器。热风循环机构构成为,利用送风风扇从设于加热室的后壁的吸入口吸入加热室内的空气并吹送向加热器,将由加热器加热了的热风从设于加热室的后壁的吹出口吹向加热室。在具备热风循环机构的加热烹调器中,通过对流加热方式进行对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的烹调,所述对流加热方式利用了使热风在加热室内循环的方式。
在这样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存在下述加热烹调器:使用设于热风循环机构的风向板将热风从吹出口供给到加热室,实现了加热室内的温度布分的均匀化(例如,参照日本特公平7-111256号公报(专利文献1))。并且,还存在下述加热烹调器:为了实现不存在对被加热物加热不均的加热烹调,在热风循环机构的吹出口附近设置风向变更部件,将来自送风风扇的热风的一部分汇聚起来,使来自吹出口的热风遍布加热室内(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71124号公报(专利文献2))。
图19是示出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在图19所示的加热烹调器中,在成为加热室101的背面的后壁102的外侧面,设有内部壳体103,由后壁102和内部壳体103构成热风循环机构的壳体。在热风循环机构的内部设有由离心风扇构成的送风风扇104和大致环状的加热器105。在加热室101的后壁102的中央形成有由大量的冲孔构成的吸入口106。在后壁102,在夹着吸入口106的上下的位置形成有由大量的冲孔构成的多个吹出口107。
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104与在加热室101的后壁102的中央形成的吸入口106对置地设在内部壳体103的内侧。送风风扇104由设于内部壳体103的外侧的电动机108驱动而旋转。加热器105是以包围送风风扇104的方式设置的大致环状的铠装加热器。
在图19所示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从送风风扇104向离心方向送出并由加热器105加热了的热风的一部分由风向板109拦住。该风向板109在从送风风扇104送出的热风的流动的方向上在吹出口107的后方设于吹出口107的附近。风向板109的目的在于将来自送风风扇104的热风的一部分拦住并汇集起来,从而增加从吹出口107向加热器101供给的热风量。为了达成该目的,在图19所示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风向板109的与来自送风风扇104的热风抵接的板面被配置成:垂直于后壁102,且与从送风风扇104的旋转中心离开的离心方向或者送风风扇104的上下方向平行。
而且,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与专利文献1公开的加热烹调器同样地,也构成为从送风风扇向离心方向送出并由加热器加热了的热风的一部分被风向变更部件拦住,改变从吹出口供给到加热室的热风的风向。该风向变更部件在送风风扇送出的热风的流动的方向上在吹出口的附近配置于比吹出口靠后方的位置。专利文献2公开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的目的在于,利用风向变更部件拦住来自送风风扇的热风的一部分来改变风向,在加热室的内部降低热风的不均。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将被加热物收纳在加热室的内部,当加热烹调开始时,利用电动机驱动送风风扇旋转,将加热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吸入到热风循环机构的内部。而且,通过送风风扇的旋转,将热风循环机构的内部的空气向离心方向送出。从送风风扇向离心方向送出的空气由加热器加热,并从多个吹出口(例如,后壁的上方位置、下方位置、侧方位置)供给到加热室。这样,在加热室的内部和热风循环机构的内部,热风进行循环,在加热室内部进行对被加热物的对流加热。
在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是这样的结构:当对流加热开始时,在热风循环机构的内部,热风的一部分与风向板(风向变更部件)抵接,将热风引导到送风风扇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将热风从位于风向板的附近的吹出口供给到加热室的内部。这样,通过在热风循环装置的内部设置多个风向板(风向变更部件),将来自多个吹出口的热风供给到加热室内,从而抑制了加热不均、即所谓的烤制不均。
而且,提出有根据被加热物在加热室内的收纳位置、形状以及大小等调整在加热室内循环的热风的风向的加热烹调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347041号公报(专利文献3)、以及日本特开2004-353922号公报(专利文献4))。在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公开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采用的是在加热室内设置改变风向的构件的结构,其强制性地改变加热室内的热风的循环方向。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111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711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347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353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中,来自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的空气流被向送风风扇的离心方向送出,并在热风循环机构内沿加热室的后壁流动。
在此基础上,来自送风风扇的空气流的风向与送风风扇的旋转相应地从送风风扇的半径方向朝向旋转方向倾斜,形成为所谓的向外的涡旋状。而且,根据由送风风扇送出的风量与送风风扇的转速的关系,也存在空气流向与送风风扇旋转时的切线方向接近的方向吹出的情况。由此,从热风循环装置吹出的热风的大部分从加热室的后壁的多个吹出口呈向外涡旋状地吹出,或者吹到加热室的侧面、顶面和底面。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在热风循环机构的内部设有风向板(风向变更部件),使从吹出口吹出的热风量增加。从吹出口吹出的热风的风向为与送风风扇的旋转时的大致切线方向接近的方向。因此,来自形成于加热室的后壁的下方位置的吹出口的热风沿加热室的底面流动,来自形成于加热室的后壁的上方位置的吹出口的热风沿加热室的顶面流动,并且来自形成于加热室的后壁的侧方位置的吹出口的热风沿侧面流动。其结果是,从热风循环机构吹出的热风主要对加热室的壁面进行加热。
因而,在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与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相比,加热室的壁面的温度变得更高,散热损失增大,存在没有对被加热物进行高效的加热的问题。
而且,在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存在下述情况:从热风循环机构吹到加热室内的热风从吹出口朝向送风风扇的旋转圆的大致切线方向、即与送风风扇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吹出,并沿加热室的后壁流动。
如此从吹出口以沿加热室的后壁的方式吹出的热风与加热室的上下左右的壁面相碰,从而直接加热这些壁面。其结果是,在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存在着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效率进一步恶化的问题。
而且,在上述的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公开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中,与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的收纳位置、形状或大小等对应地将控制机构固定在加热室内的预定位置,调整加热室内的热风的风向来进行加热动作。
因此,在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公开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是在加热动作中无法改变热风的风向的结构,因此存在无法兼顾下述两方面的课题:使热风直接吹向被加热物来高效地加热被加热物;和对容易发生烤制不均的被加热物均匀地进行加热。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现有的加热烹调器即加热装置中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其使来自吹出口的热风均匀地吹到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并且减少对加热室的壁面的直接加热,对被加热物进行集中的加热动作,由此能够降低自加热室的壁面产生的散热损失,从而高效地加热被加热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方式的加热装置具备:
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用于收纳被加热物;以及
热源室,所述热源室利用形成于该热源室与所述加热室之间的隔壁的吸入口和多个吹出口而与所述加热室连通,
在所述热源室的内部设有:送风部,其用于形成空气流;加热部,其用于加热所述空气流;以及流路形成部,其用于形成流路,在所述流路中,由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空气流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热源室内的至少一部分空间巡回,然后从所述多个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朝向所述加热室的中央吹出。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方式的加热装置中,通过在热源室内使由送风部和加热部生成的热风流过由流路形成部形成的流路,能够使从吹出口吹入加热室内的热风朝向加热室内的中央流动。
本发明涉及的第二方式的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第一方式中的所述流路形成部配置在从所述加热部到所述吹出口为止的空气流路间。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二方式的加热装置中,在热源室内可靠地形成了使由送风部和加热部生成的热风从吹出口朝向加热室内的中央吹出的空气流路。
本发明涉及的第三方式的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第一方式中的所述流路形成部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空气流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利用所述引导面而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的空气流在所述热源室内的至少一部分空间巡回,然后与所述引导面的背面接触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三方式的加热装置,能够使来自吹出口的热风均匀地吹拂与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并且能够减少对加热室的壁面的直接的加热,从而对被加热物进行集中的加热动作。
本发明涉及的第四方式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第三方式中的所述送风部是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用于从所述隔壁的吸入口吸入所述加热室的内部的空气并朝向离心方向放出空气,所述加热部以包围所述送风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四方式的加热装置,在热源室内,能够利用设于离心风扇的周围的加热部可靠地加热从隔壁吸入的空气,并利用由流路形成部形成的热风的流路对加热室内向希望的方向吹出热风。其结果是,抑制了散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被加热物,能够提高加热室的预热和加热烹调的速度。
本发明涉及的第五方式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第三方式中的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送风部的旋转轴的轴向倾斜预定角度。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五方式的加热装置,能够抑制热源室中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涉及的第六方式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第三方式中的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曲面构成。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六方式的加热装置,能够抑制热源室中的压力损失,并且能够使从吹出口吹出的热风的风向进一步朝向加热室的前方方向。
本发明涉及的第七方式的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第三方式中的所述引导面相对于所述吹出口具有预定距离,并且至少覆盖所述吹出口的整体。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七方式的加热装置,能够调整热源室内的热风的流路,能够调整热风向加热室内吹出的吹出方向。
本发明涉及的第八方式的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第三方式中的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送风部的旋转轴的轴向倾斜预定角度,通过改变所述倾斜面的角度来改变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方向。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八方式的加热装置,能够调整热源室内的热风的流路,能够调整热风向加热室内吹出的吹出方向。
本发明涉及的第九方式的加热装置构成为,通过改变所述第三方式中的所述送风部的转速来改变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方向。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九方式的加热装置,通过改变送风部的转速能够简单地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热风的风向。
本发明涉及的第十方式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第一方式中的所述流路形成部具备:纵流路形成部,所述纵流路形成部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空气流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利用所述引导面而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的空气流在所述热源室内的至少一部分空间巡回,然后与所述引导面的背面接触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以及
横流路形成部,所述横流路形成部在由所述送风部形成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吹出口靠下游侧的位置,该横流路形成部具有拦截面,所述拦截面配置成:拦住来自所述送风部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并使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十方式的加热装置,在热源室内,能够加热从隔壁吸入的空气,并利用由流路形成部形成的流路对加热室内向希望的方向吹出热风。其结果是,抑制了散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被加热物,能够提高加热室的预热和加热烹调的速度。
本发明涉及的第十一方式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第一方式中的所述流路形成部具备:纵流路形成部,所述纵流路形成部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空气流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利用所述引导面而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的空气流在所述热源室内的至少一部分空间巡回,然后与所述引导面的背面接触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横流路形成部,所述横流路形成部在由所述送风部形成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吹出口靠下游侧的位置,该横流路形成部具有拦截面,所述拦截面配置成:拦住来自所述送风部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并使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以及
顶部流路形成部,其具有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吹出口具有预定间隔并覆盖所述吹出口,该顶部流路形成部使所述纵流路形成部与所述横流路形成部连续。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十一方式的加热装置中,在热源室内可靠地形成使由送风部和加热部生成的热风从吹出口朝向加热室内的中央吹出的空气流路。
本发明涉及的第十二方式的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第十或第十一方式中的所述纵流路形成部的引导面和所述横流路形成部的拦截面配置在所述吹出口的周围,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拦截面正交。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十二方式的加热装置中,在热源室内由送风部和加热部生成的热风从吹出口朝向加热室内的中央吹出,从而能够在加热室内进行均匀的加热。
本发明涉及的第十三方式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第十或第十一方式中的所述送风部是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用于从所述隔壁的吸入口吸入所述加热室的内部的空气并朝向离心方向放出空气,所述加热部以包围所述送风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十三方式的加热装置,在热源室内,能够利用设于离心风扇的周围的加热部可靠地加热从隔壁吸入的空气,并利用由流路形成部形成的热风的流路对加热室内向希望的方向吹出热风。
本发明涉及的第十四方式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第十或第十一方式中的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送风部的旋转轴的轴向倾斜预定角度。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十四方式的加热装置,能够抑制热源室中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涉及的第十五方式的加热装置为,所述第十或第十一方式中的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曲面构成。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十五方式的加热装置,能够抑制热源室中的压力损失。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加热装置能够使从吹出口吹出的热风均匀地吹到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并且减少对加热室的壁面的直接加热,从而对被加热物进行集中的加热动作,由此能够降低从加热室的壁面散热的散热损失,从而高效地加热被加热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内部概要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一部分的沿II-II线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成为加热室的背面壁的隔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热源室与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热源室与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热源室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7A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预定温度以下的状态的热源室与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7B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超过预定温度的状态的热源室与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隔壁等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热源室与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加热烹调的动作工序的模式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加热烹调的动作工序的模式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热源室与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14是从后方观察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成为加热室的背面壁的隔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热源室与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热源室与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17是从后方观察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作为加热室的背面壁的隔壁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热源室与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19是示出现有的加热烹调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加热装置涉及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加热烹调器。另外,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并不限定于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而是包括了基于与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思想同等的技术思想和该技术领域中的技术常识构成的加热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内部概要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一部分的沿II-II线的俯视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作为加热室的后壁的背面壁的立体图。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说明中,以下述方式进行说明:将配置有供被加热物出入的门的面作为加热烹调器的正面,而左右方向为从正面观察到的方向。在后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使正面、左右方向采用上述的定义。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加热室2,所述加热室2具有用于收纳作为被加热物10的食材的大致长方体结构。加热室2具有:壁板,其通过金属材料构成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和背面;门3,其进行开闭以便拿出和放入被加热物10;以及多个支承部4,其用于支承烹调器皿5,所述烹调器皿5用于载置被加热物10。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将支承部4形成为能够配置三层烹调器皿5。
在加热室2的下方设置有磁控管6和天线7,并且构成为在磁控管6产生的电磁波经由天线7放射到加热室2内。如此构成的加热室2为通过关闭门3而将供给到加热室2内的电磁波封闭在加热室2内部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来自磁控管6的电磁波经天线供给到加热室的结构,不过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借助利用半导体元件的电路结构形成电磁波并供给到加热室的结构、或者应用于单纯的对流加热方式的烤箱烹调器的结构。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在加热室2的后方即背面侧,与加热室2相邻地设有热源室8。在热源室8的内部设置有: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以及加热器11,其由铠装加热器构成,所述铠装加热器用于对通过所述送风风扇9的旋转动作而送出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加热器11配置在送风风扇9的叶片部的外侧,且设于向后方侧偏移了的位置,并且加热器11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加热器11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环框状。
在热源室8的更靠后方的空间即驱动室12,设置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13。该电动机13的轴贯通成为热源室8的背面的热源室背面壁14,并且在该轴的末端安装有作为送风部的送风风扇9。这样,设置有作为热源的加热部即加热器11的热源室8、与设置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13的驱动室12被具有热源室背面壁14的内部壳体22分隔开并隔热。
而且,在用于收纳被加热物10的加热室2、与设置有送风风扇9和加热器11的热源室8之间,设有作为加热室背面壁的隔壁15。通过该隔壁15,加热室2与热源室8之间在空间上被分隔开。
在加热室背面壁即隔壁15,在与送风风扇9的中心附近相对的位置(中央区域)形成有吸入口16。而且,在隔壁15,在靠近加热室2的壁面的区域且比送风风扇9靠外侧的区域,形成有由大量的冲孔构成的多个吹出口17A、17B、23A、23B(参照图3)。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如图1所示,热源室背面壁14并非平板形状,而是为了在后方的驱动室12设置电动机13而形成为中央部分向热源室侧鼓出的凸形形状。换言之,热源室背面壁14以其外周部分向驱动室侧鼓出的方式形成为凹形形状。构成为在该热源室背面壁14的形成于中央部分的驱动室侧的凹部空间内配置电动机13。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如上所述,加热室2除了作为前表面的门3,由左侧面18、右侧面19、底面20、顶面21和成为背面的加热室背面壁即隔壁15构成。在左侧面18和右侧面19,与底面20大致平行地设有上下三层支承部4,所述支承部4向加热室2内突出。利用这些支承部4,构成为能够在加热室2内保持烹调器皿5。
如上所述,在成为加热室2的背面的隔壁15的后方,配置有由该隔壁15和内部壳体22包围而形成的热源室8,所述内部壳体22包括热源室背面壁14。即,成为加热室2的背面的隔壁15起到了分隔加热室2和热源室8的作用。在热源室8的内部设有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和加热器11。所述送风风扇9和加热器11是由设于主体1内部的控制部24控制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成为加热室2的背面的隔壁15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由大量的冲孔构成的吸入口16。而且,在隔壁15,以吸入口16为中央,在该吸入口16的周围的区域形成有多个吹出口17A、17B、23A、23B。在隔壁15中的、靠近上端部的区域,在从靠近加热室2的左侧面18的端部附近到大致中央部分为止的区域,形成有由大量的冲孔构成的上吹出口17A,该上吹出口17A呈带状并且形成为在水平方向细长。同样地,在隔壁15中的、靠近下端部的区域,在从靠近加热室2的右侧面19的端部附近到大致中央部分为止的区域,形成有由大量的冲孔构成的下吹出口17B,该下吹出口17B呈带状并且形成为在水平方向细长。即,形成于隔壁15的两个吹出口即上吹出口17A和下吹出口17B相对于吸入口16的中心形成为点对称。在图3中,箭头为送风风扇9的旋转方向。
而且,在隔壁15,在吸入口16的左右的区域,形成有由大量的冲孔构成的吹出口23A、23B,吹出口23A、23B呈宽幅的带状并沿水平方向形成(参照图3)。
如上所述,在隔壁15,在夹着吸入口16的左右的位置,分别设有同样由大量的冲孔构成的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与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的形状相比,上吹出口17A和下吹出口17B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得较长,且铅直方向的宽度形成得较短(参照图3)。经由隔壁15中的吸入口16、上吹出口17A、下吹出口17B、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各自的冲孔,加热室2与热源室8连通。
构成吸入口16、上吹出口17A、下吹出口17B、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的冲孔形成为直径2~5mm左右的多个孔的集合,从而在电磁波加热时电磁波不会泄露到加热室2外。
热源室8内的送风风扇9中的进气部分以与隔壁15的吸入口16相对的方式配设。在送风风扇9的成为排气部分的外周部分,设有大致正方形的框状的、大致环形形状的加热器11。送风风扇9由设于热源室8的外部的电动机13驱动而旋转,从而产生向离心方向送出空气的空气流。所产生的空气流被位于送风风扇9的外周位置的加热器11加热而成为热风,并从隔壁15的上吹出口17A、下吹出口17B、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供给到加热室2内,从而对被加热物10进行对流加热。
在成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在靠热源室8侧的背面,在中央的吸入口16与左吹出口23A之间设有第一流路形成部30A。而且,在隔壁15的背面,在中央的吸入口16与右吹出口23B之间设有第二流路形成部30B。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形成为:一端固定连接在隔壁15的背面,而另一端斜着突出到热源室8的内部空间。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的各突出端部以相对于热源室背面壁14具有预定的空隙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设在以包围送风风扇9的方式配置的加热器11与各个吹出口23A、23B之间。如上所述,送风风扇9、加热器11、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设在热源室8的内部,并且形成了热源室8内的特殊的空气流,该热源室8由隔壁15和具有热源室背面壁14的内部壳体22构成。
如图2和图3所示,在隔壁15的背面,位于中央的吸入口16的左右位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构成为具有:倾斜部30Aa、30Ba,其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以相对于隔壁15所形成的平面(铅直面)具有大致45度的角度地向外张开的方式倾斜;以及固定部30Ab、30Bb,其固定于隔壁15。固定部30Ab、30Bb配置在左右吹出口23A、23B的背面的中央侧附近,倾斜部30Aa、30Ba以覆盖左右吹出口23A、23B的中央侧的方式斜着延伸设置。固定部30Ab、30Bb是用于固定到隔壁15的安装部分,这些固定部30Ab、30Bb通过铆接或焊接而固定于隔壁1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分别通过将金属板沿直线弯折而形成。另外,作为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的材料,并不限定为金属,只要是具有能够保持形状的耐热性的材料就可以采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以倾斜部30Aa、30Ba相对于隔壁15的平面(铅直面)具有大致45度的角度地向外张开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不过该角度是由加热烹调器的规格确定的。根据加热烹调器的动作特性,例如,设定为相对于隔壁15的平面(铅直面)以30度至70度之间的角度范围向外张开。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由长方形的板材屈曲而形成,并且以使作为直线的屈曲线处于铅直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形成为比隔壁1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且比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并且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设于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的中央侧(吸入口侧)。
另外,以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形成得比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根据该加热装置的规格等,也可以形成得比左右吹出口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为了确保加热室2的内容量、并同时减小包括热源室8和驱动室12的主体1的进深尺寸,其中所述热源室8具有送风风扇9和加热器11,所述驱动室12具有电动机13,将热源室8和驱动室12的进深尺寸形成得小。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采用即使进深尺寸小送风性能也不会劣化的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并且采用能够使吸入部分即中心部分的进深尺寸薄的送风风扇9。因此,电动机13的轴所贯通的热源室背面壁14具有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向加热室侧(前表面侧)凹陷的形状,并且构成为将电动机13配置在该凹部的内侧。其结果是,减小了热源室8与驱动室12的总的进深方向的尺寸。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如上所述地形成热源室背面壁14,并将电动机13配置在热源室背面壁14的凹部的内侧,从而减小了热源室8的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中央部分)的进深尺寸。在热源室8中,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外周部分)的进深尺寸形成得比中央部分大,确保了作为热源的加热部即加热器11的配置空间。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确保了用于将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配置到加热器11的外侧的预定位置的空间。特别是确保了由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形成的热源室8内的空气流路。另外,在热源室8的内部,将加热器11配置成使得加热器11的厚度(进深方向的长度)的中心位置比送风风扇9的叶片的进深方向的长度的中心位置靠后方。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加热动作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例如,在进行烤箱烹调的时候,将载置有饼干等被加热物10的烹调器皿5卡定于在加热室2的左右壁面设置的支承部4,并插入到加热室2内。将烹调器皿5推入直到与加热室2的背面壁即隔壁15接触,关闭门14,加热室2成为可加热空间。通过对在主体1的前表面设置的操作部(未图示)中的预定按钮进行操作,开始该加热烹调器的烤箱烹调。
在操作部设定被加热物10的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等烹调条件。表示在操作部设定的烹调条件的信号被输入到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24。控制部24基于表示烹调条件的信号来驱动控制加热器11和电动机13等。
通过电动机13的旋转,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开始旋转动作。通过送风风扇9的旋转动作,从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以涡旋状吹出向外的空气流。从送风风扇9吹出的空气流被以包围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的方式配置的加热器11加热而成为高温的空气流(热风)。而且,来自送风风扇9的空气流的一部分与在送风风扇9的左右的位置设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30A的倾斜部30A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的倾斜部30Ba接触,并被向位于热源室8的后方的热源室背面壁14引导。如此被引导到热源室8的后方的空气流更大量地流向在比送风风扇9稍靠后方的位置配置的加热器11并被加热,从而成为高温的空气(热风)。
在如上所述地由送风风扇9向外周侧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中,送出到送风风扇9的上方的热风被从隔壁15的上吹出口17A向加热室2吹出,送出到送风风扇9的下方的热风被从下吹出口17B向加热室2吹出。这些热风的风向为呈沿着送风风扇9的旋转方向的涡旋状朝向外侧的风向,因此来自上吹出口17A的热风流向加热室2的顶面21和右侧面19的方向,来自下吹出口17B的热风流向加热室2的底面20和左侧面18的方向。另外,如上所述,由多个冲孔构成的上吹出口17A和下吹出口17B的旋转为沿水平方向的细长带状,与由多个冲孔构成的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的形状相比形成得细长(参照图3)。
而且,在热源室8中,在由送风风扇9向外周侧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中,向送风风扇9的左右方向送出的热风与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接触,并被向热源室8的背面即热源室背面壁14引导。被引导至热源室背面壁14的热风沿热源室背面壁14流动,在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改变风向,并再次朝向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的方向。因此,热风由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的背面引导而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
此时,关于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其在热源室8的内部沿从该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朝向中央的方向流动,因此所述热风以朝向加热室2的大致中央的方式吹出。即,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均朝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的方向,以能够集中加热被加热物10的方式流动。因此,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不会直接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使从热源室8通过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到加热室2的内部的热风的大部分集中于被加热物10。其结果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能够大幅地抑制由于热风光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而引起的加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室内,能够对被加热物进行高效的加热烹调。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缩短加热室的预热时间和烹调时间,能够提高烹调的速度。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在热源室背面壁形成凹部,并且在该凹部配置电动机13,由此,能够实现配置于加热室2的后方的热源室8与驱动室12的合体部分的薄型化。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能够提供这样一种加热烹调器:能够既确保加热室的容量又减小装置整体的进深尺寸,并且具有高节能性能。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作为加热器11,对于使用大致环形形状的铠装加热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可以通过采用在铠装加热器的表面设有多个散热翅片的加热器来高效地进行对来自送风风扇9的空气的加热。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对将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固定(通过铆接加工或焊接来紧固)在加热室2的背面壁即隔壁1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不过,第一流路形成部3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30B也可以构成为固定在形成热源室8的其他部件,并配设成相对于左右吹出口23A、23B处于预定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4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在于设于热源室内的流路形成部的结构。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对流路形成部进行说明,而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以相同标号,其说明则援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位于加热室的后方的热源室和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在成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设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4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40B的形状。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第一流路形成部4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40B中各自的倾斜部40Aa、40Ba由曲面构成。第一流路形成部40A由下述部分构成:倾斜部40Aa,其与左吹出口23A相对的面为凹面;以及固定部40Ab,其用于固定到作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而且,与第一流路形成部40A一样,第二流路形成部40B由下述部分构成:倾斜部40Ba,其与右吹出口23B相对的面为凹面;以及固定部40Bb,其用于固定到隔壁15。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对将第一流路形成部4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40B固定(通过铆接加工或焊接来紧固)在隔壁1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不过,第一流路形成部4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40B也可以构成为固定在形成热源室8的其他部件,并配设成相对于左右吹出口23A、23B处于预定位置。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热源室8中,向送风风扇9的左右方向送出的热风与引导面接触而被向作为热源室的背面壁的热源室背面壁14引导,所述引导面为第一流路形成部40A的倾斜部40Aa中的平滑的曲面(凸面)和第二流路形成部40B的倾斜部40Ba中的平滑的曲面(凸面)。被引导至热源室背面壁14的热风沿热源室背面壁14流动,在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改变风向,再次朝向第一流路形成部40A的倾斜部40Aa的方向。然后,热风被位于倾斜部40Aa的引导面的背面的平滑的曲面(凹面)和倾斜部40Ba的背面的平滑的曲面(凹面)引导,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
此时,关于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其在热源室8内沿从该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朝向中央的方向流动,因此所述热风从左右吹出口23A、23B以朝向加热室2的大致中央的方式吹出。即,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均朝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的方向,以能够集中加热被加热物10的方式流动。
并且,在第一流路形成部4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40B的各自的倾斜部(引导面)的曲面的靠固定部的一侧,通过调整曲面端部与隔壁15所成的角度,能够调节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的风向。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第一流路形成部4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40B的各自的倾斜部40Ab、40Ba由平滑的曲面(引导面)形成,因此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比,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的风向能够顺畅地流向加热室2的前方方向。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从热源室8通过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能够顺畅地转换方向,向从前方到中央的方向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大幅地抑制由于热风仅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引起的加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室2内,能够对被加热物10进行高效的加热烹调。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缩短加热室2的预热时间和烹调时间,能够提高烹调的速度。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5和图6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在于设于热源室内的流路形成部的结构。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对流路形成部进行说明,而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以相同标号,其说明则援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位于加热室的后方的热源室和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热源室的内部的立体图,是将作为加热室的背面壁的隔壁15拆除后的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设于热源室8的内部的第一流路形成部5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0B各自具有倾斜部50Aa、50Ba和翼部50Ac、50Bc。
第一流路形成部50A形成为相对于左吹出口23A的背面隔开预定间隔地覆盖左吹出口23A的背面。该第一流路形成部50A构成为具有:倾斜部50Aa,其相对于隔壁15的背面倾斜(大约45度);以及翼部50Ac,其与所述倾斜部50Aa的导出端部连续并且具有与隔壁15的背面平行的面。在此,倾斜部50Aa和翼部50Ac的与热源室背面壁14相对的面为引导面。利用该引导面将由送风风扇9向离心方向送出的热风的一部分引导向热源室背面壁14。
同样地,第二流路形成部50B形成为相对于右吹出口23B的背面隔开预定间隔地覆盖右吹出口23B的背面。该第二流路形成部50B构成为具有:倾斜部50Ba,其相对于隔壁15的背面倾斜(大约45度);以及翼部50Bc,其与所述倾斜部50Ba的导出端部连续并且具有与隔壁15的背面平行的面。在此,倾斜部50Ba和翼部50Bc的与热源室背面壁14相对的面为引导面。
第一流路形成部50A的翼部50Ac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0B的翼部50Bc以与热源室背面壁14具有预定距离的方式进行配置,在翼部50Ac、50Bc与热源室背面壁14之间形成供热风通过的空气流路。
如图6的立体图所示,第一流路形成部5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0B延伸设置到热源室8的上下端部为止,并且形成为与热源室背面壁14的上下方向(铅直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因此,第一流路形成部5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0B在形成热源室8的内部壳体22的上下端部被紧固,并配置在预定位置。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一样,在热源室8中,向送风风扇9的左右方向送出的热风与第一流路形成部50A的倾斜部50Aa的斜面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0B的倾斜部50Ba的斜面接触,从而被引导向热源室背面壁14。被引导至热源室背面壁14的热风沿热源室背面壁14流动,在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改变风向,而再次朝向第一流路形成部50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0B流动。接着,热风由第一流路形成部50A的倾斜部50Aa的斜面(背面)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0B的倾斜部50Ba的斜面(背面)引导,并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
此时,关于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其在热源室8内沿从该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朝向中央的方向流动,因此所述热风从左右吹出口23A、23B以朝向加热室2的大致中央的方式吹出。即,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均朝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的方向,以能够集中加热被加热物10的方式流动。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从热源室8通过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能够集中地向被加热物10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大幅地抑制由于热风光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引起的加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室内,能够对被加热物进行高效的加热烹调。因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缩短加热室的预热时间和烹调时间,能够提高烹调的速度。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7A、7B和图8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在于设于热源室内的流路形成部的结构。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对流路形成部进行说明,而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以相同标号,其说明则援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7A和图7B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位于加热室的后方的热源室和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图7A示出了流路形成部的温度在预定温度以下的状态,图7B示出了流路形成部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的状态。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隔壁15等的立体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位于加热室2的后方的热源室8中,在形成于隔壁15的中央部分的吸入口16与形成于该吸入口16的左侧的左吹出口23A之间,形成有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同样地,在吸入口16与形成于该吸入口16的右侧的右吹出口23B之间,形成有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形成为一端紧固在隔壁15的背面,而另一端斜向地突出到热源室8的内部空间内。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突出端部以相对于热源室背面壁14具有预定距离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设在以包围送风风扇9的方式配置的加热器11与各个吹出口23A、23B之间。
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隔壁15的背面,位于吸入口16的左右的位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构成为具有:倾斜部51Aa、51Ba,其相对于隔壁15所形成的平面向外倾斜;以及固定部51Ab、51Bb,其固定于隔壁15。固定部51Ab、51Bb配置在左右吹出口23A、23B的背面的中央侧附近,倾斜部51Aa、51Ba以覆盖左右吹出口23A、23B的背面侧的方式斜着延伸设置。倾斜部51Aa、51Ba的突出端部与热源室背面壁14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从而确保了空气流路。固定部51Ab、51Bb是用于固定到隔壁15的安装部分,在这些固定部51Ab、51Bb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于隔壁15。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分别由双金属、或者形状记忆合金构成,所述双金属是将热膨胀率不同的两枚金属板贴合而形成的。如此构成的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0B具有根据热风的温度改变风向的功能。
如图7A所示,当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温度在预定温度以下时,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倾斜部51Aa、51Ba安装成相对于隔壁15以45度的角度地向外张开。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由将热膨胀率不同的两枚金属板贴合而成的双金属、或形状记忆合金形成,因此具有在热源室8的内部改变风向的功能。
如图7B所示,在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温度超过了预定温度的状态下,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倾斜部51Aa、51Ba达到相对于隔壁15以60度的角度向外倾斜的位置。优选的是,设定成该倾斜角度在30度到70度的范围内改变。
如图8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设于吸入口16的左右位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形成为:在垂直方向上比隔壁15的长度短、且比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的长度长,并且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设置成至少覆盖左吹出口23A和右吹出口23B的中央侧区域。
另外,以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形成得比左右吹出口23A、23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根据该加热装置的规格等,也可以形成得比左右吹出口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为了确保加热室2的内容量并同时减小包括热源室8和驱动室12的主体1的进深尺寸,其中所述热源室8具有送风风扇9和加热器11,所述驱动室12具有电动机13,将热源室23和驱动室12的合体部分的进深尺寸形成得小。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采用即使进深尺寸小送风性能也不会劣化的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并且采用能够使吸入部分即中心部分的进深尺寸薄的送风风扇9。因此,电动机13的轴所贯通的热源室背面壁14为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向加热室侧(前表面侧)凹陷的形状,并且构成为将电动机13配置在该凹部的内侧。其结果是,减小了热源室8与驱动室12的总的进深方向的尺寸。
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如上所述地构成热源室背面壁14,并将电动机13配置在凹部内,从而减小了热源室8的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中央部分)的进深尺寸。在热源室8中,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外周部分)的进深尺寸形成得比中央部分大,确保了加热器11的配置空间。而且,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确保了用于将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配置到加热器11的外侧的预定位置的空间。特别是确保了由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形成的热源室8内的空气流路。另外,在热源室8的内部,加热器11配置在比送风风扇9的叶片的进深方向的长度的中心位置稍靠后方的位置。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加热动作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例如,在进行烤箱烹调的时候,将在中央载置有烤鸡肉等被加热物10的烹调器皿5卡定于在加热室2的左右壁面设置的支承部4,并插入到加热室2内。将烹调器皿5推入直到与隔壁15接触,关闭门14,加热室2成为可加热空间。通过对与控制部24电连接的操作部(未图示)中的预定按钮进行操作,开始该加热烹调器的烤箱烹调。
在操作部设定被加热物10的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等烹调条件。表示在操作部设定的烹调条件的信号被输入到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24。控制部24基于表示烹调条件的信号来控制加热器11和电动机13等。
通过电动机13的旋转,送风风扇9开始旋转动作。通过送风风扇9的旋转动作,从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产生涡旋状且向外吹出的空气流。来自送风风扇9的空气流由以包围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的方式配置的加热器11加热而成为高温的空气流(热风)。而且,来自送风风扇9的空气流的一部分与在送风风扇9的左右的位置设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51A的倾斜部51A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倾斜部51Ba接触,并被引导向位于热源室8的后方的热源室背面壁14。如此被引导到热源室8的后方的空气流更大量地流向在比送风风扇9稍靠后方的位置配置的加热器11并被加热,从而成为高温的空气(热风)。
在如上所述地由送风风扇9向外周侧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中,送出到送风风扇9的上方的热风被从隔壁15的上吹出口17A向加热室2吹出,送出到送风风扇9的下方的热风被从下吹出口17B向加热室2吹出(参照图8)。这些热风的风向为沿着送风风扇9的旋转方向的涡旋状且朝向外侧的风向,因此来自上吹出口17A的热风流向加热室2的顶面21和右侧面19的方向,来自下吹出口17B的热风流向加热室2的底面20和左侧面18的方向。
而且,在热源室8中,在由送风风扇9向外周侧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中,向送风风扇9的左右方向送出的热风与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接触,在热源室8中改变风向后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
另外,在图7A所示的加热动作的初始阶段,例如在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温度处于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例如,150℃以下的情况)下,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与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各引导面即各倾斜部51Aa、51Ba接触,从而被向热源室背面壁14引导,沿热源室背面壁14流动。接着,所述热风在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改变风向,并再次朝向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方向。因此,热风由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背面引导而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因此,来自吹出口23A、23B的热风以朝向加热室2的大致中央的方式吹出。
而且,在图7B所示的加热动作中,例如在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温度超过了预定温度的情况(例如,超过150℃的情况)下,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与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各倾斜部51Aa、51Ba接触,从而被向热源室背面壁14引导,在热源室背面壁14改变风向,再次被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引导而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因此,来自吹出口23A、23B的热风相对于加热室2与前方方向大致平行地吹出。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动作中,构成为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的方向在加热初始阶段和之后的加热动作阶段不同。其结果是,能够在加热动作中高效地加热加热室内,并且能够进行与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的状况相应的加热烹调。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朝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的方向直到达到预定的条件为止,从而成为能够集中地加热被加热物10的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将从热源室8通过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到加热室2内的热风集中在被加热物10。其结果是,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能够大幅地抑制由于热风光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引起的加热损失,能够对被加热物进行高效的加热烹调。因此,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缩短加热室的预热时间和烹调时间,能够提高烹调的速度。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随着加热时间的经过,加热器11的温度上升,从而热风温度上升,由此,由双金属构成的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因贴合的金属板的热膨胀率的不同而变形。即,如图7B所示,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倾斜部51Aa、51Ba(引导面)相对于隔壁15的倾斜角度变得更大,向与隔壁15垂直的方向立起。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动作中,通过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倾斜角的变化,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到加热室2内的热风的风向从朝向加热室2的中央的方向改变为围着作为被加热物10的食材的方向,风向变更成热风不会直接冲向被加热物10。因此,在被加热物10为烧烤色(burnt-color)容易产生不均的食材的情况下,能够在热风达到高温时改变风向以使热风不会直接冲向食材。因此,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防止被加热物10的烧烤色的不均。
以上,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设有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因此构成为:由热源室8内的送风风扇9和加热器11生成的热风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内的中央方向吹出,不会直接地对构成加热室2的壁面进行加热。其结果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成为实现了能够高效地加热被加热物的节能效果的烹调器具。
而且,通过改变第一流路形成部51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1B的各倾斜部51Aa、51Ba(引导面)的倾斜部分的角度,能够在加热动作中改变来自左右吹出口23A、23B的热风的风向。其结果是,在烧烤色容易变得不均的被加热物的情况下,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使热风不直接吹拂而以沿着侧壁面的风向以围着被加热物的方式进行加热。
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加热室2的预热过程中向加热室的中央吹出热风,在热风超过了预定温度的烹调动作中则以围着被加热物的方式吹出热风。如此构成的加热烹调器能够改变吹到加热室内的热风的风向来加热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能够提高烹调性能。
而且,当来自吹出口23A、23B的热风直接冲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时,根据热风的温度和风速等条件不同,有时存在下述情况:从吹出口23A、23B出来的热风马上短路流回吸入口16,热风无法充分地普及到加热室2内。而且,当来自吹出口23A、23B的热风直接冲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时,根据条件不同,有时存在无法高效地加热被加热物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能够在加热动作中改变热风的风向,因此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室2,并且能够高效地烹调被加热物10。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9~图11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设于热源室内的流路形成部的形状、以及控制部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对流路形成部和控制部进行说明,而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以相同标号,其说明则援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9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位于加热室的后方的热源室和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图10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控制部24的结构的框图。图11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加热烹调的动作工序的模式图。
如图9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在隔壁15的左右的位置设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52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2B分别以覆盖左右吹出口23A、23B的方式形成。第一流路形成部52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2B构成为具有:曲面部52Aa、52Ba,它们各自的与各个吹出口23A、23B相对的面由为凹面的曲面构成;以及固定部52Ab、52Bb,其固定于隔壁15。曲面部52Aa、52Ba以覆盖左右吹出口23A、23B的背面侧的方式形成,曲面部52Aa、52Ba的突出端部与热源室背面壁14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固定部52Ab、52Bb是用于固定到隔壁15的安装部分,这些固定部52Ab、52Bb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于隔壁15。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一流路形成部52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2B将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的一部分送向热源室背面壁14的方向,并以在热源室8的内部大幅地迂回的方式流动。而且,第一流路形成部52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2B构成为对在热源室8的内部大幅地迂回过的热风再次进行引导,使其从左右吹出口23A、23B相对于加热室2朝向前方向门3的方向吹出。因此,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不同,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能够使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的风向顺畅地进行方向转换而成为从加热室2的前方到中央的方向。
如图10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在控制部24设有定时器部25、风向确定部26、动作条件存储部27、以及转速控制部28。定时器部25用于对加热烹调等的运转时间进行计时。风向确定部26是判断并确定供给到加热室2内的热风的风向的部分。
在动作条件存储部27存储有与控制部24电连接的电动机13等各驱动部件在加热烹调动作中的预定的动作条件。转速控制部28是通过使送风风扇9的电动机13的转速变化来控制所生产的热风的风量和风速,从而能够控制加热室2内的风向的部分,该部分构成风向变更构件。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使用者先不放入烹调器皿5,而是通过操作部(未图示)的按钮操作来选择预定温度(例如250℃)的预热模式,并使预热动作开始。在预热动作开始时,如图11所示,在定时器部25开始对预热模式的经过时间的计时。另外,在图11中,横轴表示时间,将预热模式的开始时间设为Ts。
而且,与预热动作的开始同时地,控制部24开始对加热器11和电动机13通电。此时,风向确定部26基于存储在控制部24的动作条件存储部27中的预热模式下的电动机13的动作条件来进行判定,转速控制部28将电动机13的转速设定为“中速”。
在预热模式下,通过设定为“中速”的电动机13的驱动,送风风扇9旋转,被送风风扇9施力,热风向离心方向送出。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的一部分由第一流路形成部52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2B引导而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的前方方向吹出。此时吹出的热风由于风速不快,因此被位于中央的吸入口16的抽吸的气流牵引,从吹出口23A、23B吹出的热风朝向加热室2的中央。
因此,来自左右吹出口23A、23B的热风不会直接吹到加热室2的壁面,加热室2的壁面的温度不会变得比加热室2内的空气温度高。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加热室2的壁面温度不会变得比加热室2内的空气温度高,从加热室2的壁面向外部散热的散热量减少,加热效率提高,从而能够高效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预热动作。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在加热室2内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例如,250℃)时,利用告知音(显示灯)等通知使用者预热动作的完成。当使用者通过告知音等识别出预热动作的完成后,将载置有烤鸡肉等被加热物10的烹调器皿5放入加热室2,关闭加热室2的门3。此后,使用者在操作部(未图示)操作预定按钮,在加热烹调器中使烤箱烹调的烹调动作(烤箱模式)开始(烤箱模式的开始时间T1)。
此时,定时器部25开始烤箱模式的经过时间的计时。与此同时,风向确定部26基于存储在动作条件存储部27中的烤箱模式下的电动机13的动作条件来确定电动机13的动作条件。输入了来自风向确定部26的信号的转速控制部28在烤箱模式的最初的阶段将电动机13的转速设定为“中速”。
在风向确定部26基于从定时器部25输入的信号检测出烤箱模式从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两分钟)时,转速控制部28基于来自风向确定部26的信号将电动机13的转速改变设定为“高速”(烤箱模式的高速动作开始时间T2)。
在烤箱模式中,通过使电动机13改变为高速旋转,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增多,所述热风由第一流路形成部52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2B引导而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的前方方向吹出。此时,从吹出口23A、23B吹出的热风达到足够的风速,因此不会被吸入口16的抽吸流牵引,而是沿与左右的侧面壁大致平行的风向流动。即,来自吹出口23A、23B的热风不会直接吹到被加热物10,而是以围着被加热物10的方式进行加热。
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由热源室8内的送风风扇9和加热器11生成的热风不会从左右吹出口23A、23B两者直接吹出到加热室2,而是由第一流路形成部52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2B引导在左右的热源室8内大幅地迂回以改变风向,从各吹出口23A、23B朝向加热室2的中央、或者与左右的侧面壁平行的方向吹出。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中,防止了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的热风直接朝向加热室2的壁面。
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中,防止了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的热风直接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而使加热室2的壁面变得比被加热物10温度高。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抑制了从加热室的壁面散热的散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被加热物。其结果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提高加热室2的预热时间和加热烹调时间的速度。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能够通过流路形成部的配置和电动机13的转速的调整来改变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的热风的风向,因此热风不会直接冲向被加热物10,能够以与加热室的侧面壁平行的风向以围着被加热物10的方式进行加热。
而且,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能够在加热室2的预热动作中朝向加热室2的中央吹出热风,而在烹调中将风向改变为围着被加热物10来进行加热。因此,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使烹调性能进一步提高。
在一般的加热烹调器中,在热风直接冲向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根据热风的温度和风速等条件不同,存在着从吹出口吹出的热风短路回到吸入口、热风无法充分普及到加热室的内部的情况。而且,在这样的时候,存在着产生对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的加热效率大幅降低的现象的情况。在本申请发明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在烹调中将风向变更为围着被加热物10来进行加热,因此对被加热物的加热效率高,具有高烹调性能。
而且,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具有能够通过改变送风风扇9的转速来改变风向的风向变更构件,因此能够在加热烹调中简单地改变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入加热室2内的热风的风向。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具有驱动风向变更构件来控制风向的控制部24。控制部24具备:定时器部25,其对加热烹调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风向确定部26,其基于来自定时器部25的输入判断并确定热风的风向;以及动作条件存储部27,其存储各设定条件等中的电动机13等动作条件。控制部24在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动作中与加热工序相对应地控制从隔壁15的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内吹出的热风的风向。这样,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控制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的热风的风向,因此能够与加热工序相对应地将向加热室2内供给的热风改变成合适的风向。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对仅基于来自定时器部25的输入而在风向确定部26改变风向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设置检测被加热物10的温度或烧烤色的传感器,基于这些传感器的输出来在风向确定部26改变来自吹出口23A、23B的热风的风向。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12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控制部的控制方法。因此,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对控制部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对具有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以相同标号,其说明则援用所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2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加热烹调的动作工序的模式图。
如图12所示,使用者先不投入烹调器皿5,而是通过操作部的按钮操作选择预热模式,使预热动作开始。在预热动作开始时,如图12所示,在定时器部25开始对预热模式的经过时间的计时。另外,在图12中,横轴表示时间,将预热模式的开始时间设为Ts。
而且,与预热动作的开始同时地,控制部24开始对加热器11和电动机13通电。此时,风向确定部26基于存储在控制部24的动作条件存储部27中的预热模式下的电动机13的动作条件来进行判定,转速控制部28将电动机13的转速设定为“中速”。
在预热模式下,通过设定为“中速”的电动机13的驱动,送风风扇9旋转,由送风风扇9施力而将热风向离心方向送出。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的一部分由第一流路形成部52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2B引导而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的前方方向吹出。此时吹出的热风由于风速不快,因此被位于中央的吸入口16的抽吸的气流牵引,从而风向从吹出口23A、23B朝向加热室2内的中央方向。这样,由于来自吹出口23A、23B的热风朝向加热室2内的中央方向,因此高效率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预热动作。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在加热室2内的温度达到了预定温度(例如,180℃)时,利用告知音(显示灯)等通知使用者预热动作的完成。当使用者通过告知音等识别出预热动作的完成后,将载置有饼干等被加热物10的烹调器皿5放入加热室2,关闭加热室2的门3。此后,使用者在操作部(未图示)操作预定按钮,在加热烹调器中使烤箱烹调的烹调动作(烤箱模式)开始(烤箱模式的开始时间T1)。
此时,定时器部25开始烤箱模式的经过时间的计时。与此同时,风向确定部26基于存储在动作条件存储部27中的烤箱模式下的电动机13的动作条件,来确定电动机13的动作条件。被输入了来自风向确定部26的信号的转速控制部28在烤箱模式的最初的阶段将电动机13的转速设定为“高速”。(烤箱模式的开始时间T1)。
在烤箱模式中,通过将电动机13设定为高速旋转,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量增加,所述增加后的热风由第一流路形成部52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52B引导而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的前方方向吹出。
此时,从吹出口23A、23B吹出的热风达到足够的风速,因此不会被吸入口16的抽吸流牵引,而是沿以与左右的侧面壁大致平行的风向流动。即,来自吹出口23A、23B的热风不会直接吹到被加热物10,而是以围着被加热物10的方式进行加热。
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由于能够改变从各吹出口23A、23B吹出的热风的风向,因此在烧烤色容易变得不均的饼干这样的被加热物10的情况下,能够使热风不直接冲向被加热物10,而是以与加热室的侧面壁平行地流动的方式吹出,从而能够以围着被加热物10的方式进行加热。
而且,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在加热室2的预热动作中构成为向加热室2内的中央方向吹出热风,而在烹调动作中构成为改变热风的风向进行加热,以便以围着被加热物10的方式吹出热风。其结果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兼顾预热时间的加快和烹调性能的提高。
并且,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能够与加热动作中的各加热工序相应地改变从隔壁15的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的内部吹出的热风的风向,因此能够与加热工序相应地将吹出到加热室内的热风改变为合适的风向进行供给。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13和图14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涉及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设于热源室内的流路形成部的结构。因此,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对流路形成部进行说明,而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以相同标号,其说明则援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3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位于加热室的后方的热源室和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如图13所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设于隔壁15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的结构。图14是从后方观察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成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的立体图。
在成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中,在位于热源室8侧的背面,在中央的吸入口16与左吹出口23A之间设有第一流路形成部61。而且,在隔壁15的背面,在中央的吸入口16与右吹出口23B之间设有第二流路形成部62。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形成为一端紧固在隔壁15的背面,而另一端向热源室8的内部空间突出。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的各突出端部以相对于热源室背面壁14具有预定的空隙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分别配置在以包围送风风扇9的方式设置的加热器11与各个吹出口23A、23B之间。送风风扇9、加热器11、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设在由隔壁15和具有热源室背面壁14的内部壳体22构成的热源室8的内部空间内。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流路形成部61由纵流路形成部61A和横流路形成部61B构成,第二流路形成部62由纵流路形成部62A和横流路形成部62B构成。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中的各纵流路形成部61A、62A分别具有:倾斜部61Aa、62Aa,其相对于隔壁15所形成的平面以具有大致45度的角度地向外张开的方式倾斜;以及固定部61Ab、62Ab,其固定于隔壁15。各个固定部61Ab、62Ab配置成比左右吹出口23A、23B靠中央侧。各纵流路形成部61A、62A的倾斜部61Aa、62Aa以覆盖左右吹出口23A、23B的中央侧的方式延伸设置。各纵流路形成部61A、62A的固定部61Ab、62Ab是用于固定到隔壁15的安装部分,这些固定部62Ab、62Ab通过铆接或焊接可靠地固定于隔壁15。
而且,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中的各横流路形成部61B、62B分别具有:阻止部61Ba、62Ba,其相对于隔壁15所形成的平面成直角;以及固定部61Bb、62Bb,其固定于隔壁15。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分别通过将金属板弯折而一体地形成。另外,作为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的材料,并不限定为金属,只要是具有能够保持形状的耐热性的材料就可以采用。
在第一流路形成部61中,纵流路形成部61A和横流路形成部61B呈L字状地配置并形成为一体。如此形成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配置在左吹出口23A的周围的中央侧(吸入口侧)和上侧的一部分。纵流路形成部61A具有与垂直方向(铅直方向)平行的面,横流路形成部61B具有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面。
另外,第七实施方式中的纵流路形成部61A和横流路形成部61B是具有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平行的面的结构,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与该加热装置的规格等相应地将纵流路形成部和横流路形成部配置在具有适当的角度的位置。
纵流路形成部61A配置在送风风扇9与左吹出口23A之间,并且配置在与热风接触的位置,所述热风是从送风风扇9向左方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另一方面,横流路形成部61B在送风风扇9的旋转方向上比纵流路形成部61A靠下游侧,且靠近左吹出口的下游侧地配置。横流路形成部61B设置成:通过该横流路形成部61B拦住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的一部分,使得所述热风的一部分从左吹出口23A吹出。
第二流路形成部62与第一流路形成部61同样地构成,纵流路形成部62A和横流路形成部62B呈L字状地配置并形成为一体。第二流路形成部62被呈L字状地配置于右吹出口23B的中央侧和下侧的一部分。纵流路形成部62A具有与垂直方向(铅直方向)平行的面,横流路形成部62B具有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面。纵流路形成部62A配置在送风风扇9与右吹出口23B之间,并且配置在与热风接触的位置,所述热风是从送风风扇9向右方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另一方面,横流路形成部62B在送风风扇9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于纵流路形成部62A的下游侧,并设置成拦住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的一部分使其从右吹出口23B吹出。
如图14所示,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各自的倾斜部61Aa、62Aa(引导面)形成为比隔壁1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且比左右吹出口23A、23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并且所述倾斜部61Aa、62Aa以覆盖左右吹出口23A、23B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为了确保加热室2的内容量并同时减小包括热源室8和驱动室12的主体1的进深尺寸,其中所述热源室8具有送风风扇9和加热器11,所述驱动室12具有电动机13,减小了热源室8和驱动室12的合体部分的进深尺寸。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采用即使进深尺寸小送风性能也不会劣化的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并且采用能够使吸入部分即中心部分的进深尺寸薄的送风风扇9。因此,电动机13的轴所贯通的热源室背面壁14形成为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向加热室侧(前表面侧)凹陷的形状,并且构成为将电动机13配置在该凹部的内侧。其结果是,减小了热源室8与驱动室12结合而成的合体部分的进深方向的尺寸。
如图13所示,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如上所述地构成热源室背面壁14,并将电动机13配置在凹部内,从而减小了热源室8的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中央部分)的进深尺寸。在热源室8中,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外周部分)的进深尺寸比中央部分大,确保了配置空间以将加热器11、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配设于预定位置,确保了热源室8的内部的空气流的通路。特别是可靠地确保了由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形成的空气流路。另外,在热源室8内,加热器11配置在比送风风扇9的叶片的进深方向的长度的中心位置稍靠后方的位置。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加热动作进行说明。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例如,在进行烤箱烹调的时候情况下,将载置有饼干等被加热物10的烹调器皿5卡定于在加热室2的左右壁面设置的支承部4,并插入到加热室2内。将烹调器皿5推入直到与加热室2的背面壁即隔壁15接触,关闭门14,加热室2成为可加热空间。通过对在主体1的前表面设置的操作部(未图示)中的预定按钮进行操作,开始该加热烹调器的烤箱烹调。
在操作部设定被加热物10的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等烹调条件。表示在操作部设定的烹调条件的信号被输入到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24。控制部24基于表示烹调条件的信号来驱动控制加热器11和电动机13等。
通过电动机13的旋转,送风风扇9开始旋转动作。通过送风风扇9的旋转动作,从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吹出涡旋状且向外的空气流。从送风风扇9吹出的空气流被以包围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的方式配置的加热器11加热而成为高温的空气流。而且,来自送风风扇9的空气流的一部分与在送风风扇9的左右的位置设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的倾斜部61A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的倾斜部62Aa接触,并被引导向位于热源室8的后方的热源室背面壁14。如此被引导到热源室8的后方的空气流更大量地流向在比送风风扇9稍靠后方的位置配置的加热器11而被加热,从而成为高温的空气(热风)。
而且,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的拦截部61Ba、62Ba将来自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并呈涡旋状且向外的空气流的一部分拦住而集中起来,进行引导以使其向左右吹出口23A、23B流动。因此,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大量的空气流。
在如上所述地由送风风扇9向外周侧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中,送出到送风风扇9的上方的热风从隔壁15的上吹出口17A向加热室2吹出,送出到送风风扇9的下方的热风从下吹出口17B向加热室2吹出。这些热风的风向为沿着送风风扇9的旋转方向的涡旋状且朝向外侧的风向,因此来自上吹出口17A的热风流向加热室的顶面21和右侧面19的方向,来自下吹出口17B的热风流向加热室2的底面20和左侧面18的方向。
而且,在热源室8中,在由送风风扇9向外周侧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中,向送风风扇9的左右方向送出的热风与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的倾斜部61Aa、62Aa(引导面)接触,而被向热源室背面壁14引导。被引导至热源室背面壁14的热风沿热源室背面壁14流动,在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改变风向,并再次朝向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的方向。接着,热风由第一流路形成部61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2的倾斜部61Aa、62Aa的背面(引导面的背面)引导,而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
此时,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在热源室8的内部沿从该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朝向中央的方向流动。因此,所述热风以朝向加热室2的大致中央的方式吹出。即,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均朝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的方向,以能够集中地加热被加热物10的方式流动。
如上所述,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使从热源室8通过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到加热室2内的热风以集中加热被加热物10的方式流动。其结果是,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能够大幅地抑制由于热风光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而引起的加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室2,能够对被加热物10进行高效的加热烹调。因此,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缩短加热室的预热时间和烹调时间,能够提高烹调的速度。
(第八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15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涉及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设于热源室内的流路形成部的结构。因此,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对流路形成部进行说明,而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以相同标号,其说明则援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5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位于加热室的后方的热源室和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如图15所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在成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设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3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4的形状。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第一流路形成部63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4中各自的倾斜部(引导面)由曲面构成。
第一流路形成部63与所述图14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同样,具有纵流路形成部63A和横流路形成部63B并一体地构成。纵流路形成部63A具有:倾斜部,其与左吹出口23A相对的面为凹面;以及固定部,其用于固定到作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而且,横流路形成部63B具有:阻止部,其具有水平方向的面;以及固定部,其用于固定到作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
而且,第二流路形成部64与第一流路形成部63同样,具有纵流路形成部64A和横流路形成部64B并一体地构成。纵流路形成部64A具有:倾斜部,其与右吹出口23B相对的面为凹面;以及固定部,其用于固定到隔壁15。而且,横流路形成部64B具有:阻止部,其具有水平方向的面;以及固定部,其用于固定到隔壁15。
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对将第一流路形成部63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4固定(通过铆接加工或焊接来紧固)在隔壁1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流路形成部63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4固定在形成热源室8的其他部件,并相对于左右吹出口23A、23B配设于预定位置。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热源室8中,向送风风扇9的左右方向送出的热风与引导面接触而被向热源室背面壁14引导,所述引导面为第一流路形成部63的倾斜部中的平滑的曲面(凸面)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4的倾斜部中的平滑的曲面(凸面)。被引导至热源室背面壁14的热风沿热源室背面壁14流动,在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改变风向而大幅地迂回,并且再次流向第一流路形成部63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4的方向。因此,热风由引导面的背面所引导,而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所述引导面的背面为第一流路形成部63的倾斜部的平滑的曲面(凹面)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4的倾斜部的平滑的曲面(凹面)。
此时,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在热源室8的内部沿从该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朝向中央的方向流动。因此,热风从左右吹出口23A、23B以朝向加热室2的大致中央的方式吹出。即,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均朝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的方向,以集中地加热被加热物10的方式流动。
并且,在第一流路形成部63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4的各自的倾斜部(引导面)曲面的固定部侧,通过调整曲面端部与隔壁15所成的角度,能够调节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的风向。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第一流路形成部63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4的各自的倾斜部(引导面)由平滑的曲面形成,因此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比,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的风向能够顺畅地朝向加热室2的前方方向。
如上所述,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从热源室8通过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能够相对于被加热物10顺畅地将方向转换为从前方到中央的方向进行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大幅地抑制由于热风光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引起的加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室2,能够对被加热物10进行高效的加热烹调。因此,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缩短加热室2的预热时间和烹调时间,能够提高烹调的速度。
(第九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16和图17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涉及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设于热源室内的流路形成部的结构。因此,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对流路形成部进行说明,而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以相同标号,其说明则援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6是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位于加热室的后方的热源室和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如图16所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在作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设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的结构。图17是从后方观察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作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的立体图。
在作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在位于热源室8侧的背面,在中央的吸入口16与左吹出口23A之间设有第一流路形成部65A。而且,在隔壁15的背面,在中央的吸入口16与右吹出口23B之间设有第二流路形成部66。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形成为一端紧固在隔壁15的背面,而另一端向热源室8的内部空间突出。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的各突出端部以相对于热源室背面壁14具有预定的空隙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设在以包围送风风扇9的方式配置的加热器11与各个吹出口23A、23B之间。送风风扇9、加热器11、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设在由隔壁15和具有热源室背面壁14的内部壳体22构成的热源室8的内部。
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流路形成部65由纵流路形成部65A、横流路形成部65B和顶部流路形成部65C构成。而且,第二流路形成部66由纵流路形成部66A、横流路形成部66B和顶部流路形成部66C构成。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中的各纵流路形成部65A、66A分别具有:倾斜部65Aa、66Aa,其相对于隔壁15所形成的平面以具有大致45度的角度地向外张开的方式倾斜;以及固定部65Ab、66Ab,其固定于隔壁15。
各纵流路形成部65A、66A的倾斜部65Aa、66Aa以覆盖左右吹出口23A、23B的背面侧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设置,倾斜部65Aa、66Aa的突出端部与热源室背面壁14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各纵流路形成部65A、66A的固定部65Ab、66Ab是用于固定到隔壁15的安装部分,这些固定部66Ab、66Ab通过铆接或焊接可靠地固定于隔壁15。
而且,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中的各横流路形成部65B、66B分别具有:阻止部65Ba、66Ba,其相对于隔壁15所形成的平面成直角;以及固定部65Bb、66Bb,其固定于隔壁15。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分别通过将金属板弯折而一体地形成。另外,作为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的材料,并不限定为金属,只要是具有能够保持形状的耐热性的材料就可以采用。
在第一流路形成部65中,纵流路形成部65A和横流路形成部65B配置成L字状,并且配置在左吹出口23A的周围的中央侧(吸入口侧)和上侧的一部分。而且,纵流路形成部65A和横流路形成部65B中的突出向热源室背面壁14的端部被作为顶面的顶部流路形成部65C覆盖,从而与该顶部流路形成部65C形成为一体。如此构成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呈L字状地包围左吹出口23A的周围。纵流路形成部65A具有与垂直方向(铅直方向)平行的面,横流路形成部65B具有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面。顶部流路形成部65C由实质上与隔壁15平行的面构成。
另外,第九实施方式中的纵流路形成部65A和横流路形成部65B是具有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平行的面的结构,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与该加热装置的规格等相应地将纵流路形成部和横流路形成部配置在具有适当的角度的位置。
纵流路形成部65A配置在送风风扇9与左吹出口23A之间,并且配置在与热风接触的位置,所述热风是从送风风扇9向左方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另一方面,横流路形成部65B在送风风扇9的旋转方向上接近纵流路形成部65A地配置在下游侧,横流路形成部65B设置成拦住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的一部分并集中起来,使其从左吹出口23A吹出。
第二流路形成部66与第一流路形成部65同样地构成,纵流路形成部66A和横流路形成部66B呈L字状地配置。而且,纵流路形成部66A和横流路形成部66B中的突出向热源室背面壁14的端部被成为顶面的顶部流路形成部66C覆盖从而与该顶部流路形成部66C形成为一体。如此构成的第二流路形成部66呈L字状地在右吹出口23B的外侧配置于中央侧和下侧的一部分。纵流路形成部66A具有与垂直方向(铅直方向)平行的面,横流路形成部66B具有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面。顶部流路形成部66C由实质上与隔壁15平行的面构成。
纵流路形成部66A配置在送风风扇9与右吹出口23B之间,并且配置在与热风接触的位置,所述热风是从送风风扇9向右方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另一方面,横流路形成部66B在送风风扇9的旋转方向上与纵流路形成部66A接近地配置在下游侧,横流路形成部66B设置成:拦住来自送风风扇9的热风的一部分并集中起来,使其从右吹出口23B吹出。
如图17所示,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各自的倾斜部65Aa、66Aa(引导面)形成为比隔壁1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且比左右吹出口23A、23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并且所述倾斜部65Aa、66Aa以覆盖左右吹出口23A、23B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
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为了确保加热室2的内容量并同时减小包括热源室8和驱动室12的主体1的进深尺寸,其中所述热源室8具有送风风扇9和加热器11,所述驱动室12具有电动机13,将热源室8和驱动室12的合体部分的进深尺寸形成得小。
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采用即使进深尺寸小送风性能也不会劣化的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并且采用能够使吸入部分即中心部分的进深尺寸薄的送风风扇9。因此,电动机13的轴所贯通的热源室背面壁14形成为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向加热室侧(前表面侧)凹陷的形状,并且构成为将电动机13配置在该凹部的内侧。其结果是,减小了热源室8与驱动室12的总的进深方向的尺寸。
如图16所示,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如上所述地构成热源室背面壁14,并将电动机13配置在凹部内,从而减小了热源室8的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中央部分)的进深尺寸。在热源室8中,接近电动机13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外周部分)的进深尺寸比中央部分大,确保了配置空间以将加热器11、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配设于预定位置,确保了热源室8的内部的空气流的通路。特别是可靠地确保了由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形成的空气流路。另外,在热源室8内,加热器11配置在比送风风扇9的叶片的进深方向的长度的中心位置稍靠后方的位置。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加热动作进行说明。
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例如,在进行烤箱烹调的情况下,将载置有饼干等被加热物10的烹调器皿5卡定于在加热室2的左右壁面设置的支承部4,并插入到加热室2内。将烹调器皿5推入直到与隔壁15接触,关闭门14,加热室2成为可加热空间。通过对在主体1的前表面设置的操作部(未图示)中的预定按钮进行操作,开始该加热烹调器的烤箱烹调。
在操作部设定被加热物10的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等烹调条件。表示在操作部设定的烹调条件的信号被输入到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24。控制部24基于表示烹调条件的信号来控制加热器11和电动机13等。
通过电动机13的旋转,送风风扇9开始旋转动作。通过送风风扇9的旋转动作,从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吹出涡旋状且向外的空气流。从送风风扇9吹出的空气流被以包围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的方式配置的加热器11加热而成为高温的空气流。而且,来自送风风扇9的空气流的一部分与在送风风扇9的左右的位置设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5的倾斜部65Aa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的倾斜部66Aa接触,并被引导向位于热源室8的后方的热源室背面壁14。如此被引导到热源室8的后方的空气流更大量地流向在比送风风扇9稍靠后方的位置配置的加热器11而被加热,从而成为高温的空气流。
而且,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的阻止部65Ba、66Ba将来自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并呈涡旋状且向外的空气流的一部分拦住而集中起来,进行引导以使其向左右吹出口23A、23B流动。因此,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大量的空气流。并且,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在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形成有顶部流路形成部65C、66C,因此能够可靠地对来自送风风扇9的外周部分并呈涡旋状且向外的空气流的一部分进行引导以使其向左右吹出口23A、23B流动。
在如上所述地由送风风扇9向外周侧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中,送出到送风风扇9的上方的热风从隔壁15的上吹出口17A向加热室2吹出。而且,送出到送风风扇9的下方的热风从下吹出口17B向加热室2吹出。这些热风的风向为沿着送风风扇9的旋转方向的涡旋状且朝向外侧的风向,因此来自上吹出口17A的热风流向加热室的顶面21和右侧面19的方向,来自下吹出口17B的热风流向加热室2的底面20和左侧面18的方向。
而且,在热源室8中,在由送风风扇9向外周侧送出并由加热器11加热了的热风中,向送风风扇9的左右方向送出的热风与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的倾斜部65Aa、66Aa(引导面)接触,而被向热源室背面壁14引导。被引导至热源室背面壁14的热风沿热源室背面壁14流动,在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改变风向而大幅地迂回,并且再次流向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的方向。接着,热风由第一流路形成部65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6的倾斜部65Aa、66Aa的背面(引导面的背面)引导,而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
此时,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在热源室8的内部沿从该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朝向中央的方向流动。因此,所述热风以朝向加热室2的大致中央的方式吹出。即,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均朝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的方向,以集中地加热被加热物10的方式流动。
如上所述,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使从热源室8通过左右吹出口23A、23B吹出到加热室2内的热风以集中加热被加热物10的方式流动。其结果是,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能够大幅地抑制由于热风光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引起的加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室2,能够对被加热物10进行高效的加热烹调。因此,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缩短加热室的预热时间和烹调时间,能够提高烹调的速度。
(第十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18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涉及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设于热源室内的流路形成部的结构。因此,在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对流路形成部进行说明,而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以相同标号,其说明则援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九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8是示出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的位于加热室的后方的热源室和驱动室的俯视剖视图。如图18所示,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为,在成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设置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7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8的形状。在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第一流路形成部67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8中各自的倾斜部(引导面)由曲面构成。
第一流路形成部67与所述图16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5同样,由纵流路形成部67A、横流路形成部67B和顶部流路形成部67C构成。纵流路形成部67A具有:倾斜部,其与左吹出口23A相对的面为凹面;以及固定部,其用于固定到作为加热室2的背面壁的隔壁15。横流路形成部67B具有:阻止部,其具有水平方向的面;以及固定部,其用于固定到隔壁15。
而且,第二流路形成部68与第一流路形成部67同样地,由纵流路形成部68A、横流路形成部68B和顶部流路形成部68C构成。纵流路形成部68A具有:倾斜部,其与右吹出口23B相对的面为凹面;以及固定部,其用于固定到隔壁15。而且,横流路形成部68B具有:阻止部,其具有水平方向的面;以及固定部,其用于固定到隔壁15。
另外,在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对将第一流路形成部67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8固定(通过铆接加工或焊接来紧固)在隔壁1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流路形成部67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8固定在形成热源室8的其他部件,并相对于左右吹出口23A、23B配设于预定位置。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热源室8中,向送风风扇9的左右方向送出的热风与引导面接触而被向热源室背面壁14引导,所述引导面为第一流路形成部67的倾斜部中的平滑的曲面(凸面)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8的倾斜部中的平滑的曲面(凸面)。被引导至热源室背面壁14的热风沿热源室背面壁14流动,在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改变风向而大幅地迂回,并且再次流向第一流路形成部67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8的方向。因此,热风由引导面的背面所引导而从各个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所述引导面的背面为第一流路形成部67的倾斜部的平滑的曲面(凹面)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8的倾斜部的平滑的曲面(凹面)。
此时,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在热源室8的内部沿从该热源室8的左右端部朝向中央的方向流动。因此,热风从左右吹出口23A、23B以朝向加热室2的大致中央的方式吹出。即,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均朝向加热室2内的被加热物10的方向,以集中地加热被加热物10的方式流动。
并且,在第一流路形成部67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8的各自的倾斜部(引导面)曲面的固定部侧,通过调整曲面端部与隔壁15所成的角度,能够调节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的风向。
在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由于第一流路形成部67和第二流路形成部68的各自的倾斜部(引导面)由平滑的曲面形成,因此与所述第九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比,从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的风向能够顺畅地朝向加热室2的前方方向。
如上所述,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从热源室8通过左右吹出口23A、23B向加热室2吹出的热风能够顺畅地转换方向而沿从前方到中央的方向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大幅地抑制由于热风光加热加热室2的壁面引起的加热损失,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室2内,能够对被加热物10进行高效的加热烹调。因此,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能够缩短加热室2的预热时间和烹调时间,能够提高烹调的速度。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在热源室背面壁形成凹部,并在该凹部配置电动机13,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实现配置于加热室2的后方的热源室8和驱动室12的薄型化,能够确保加热室的容量并同时减小装置整体的进深尺寸,并且能够提供具有高节能性能的加热烹调器。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作为加热器11,对于使用大致环状的铠装加热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通过采用在铠装加热器的表面设有多个散热翅片的加热器,能够高效地进行对来自送风风扇9的空气的加热。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以加热烹调器为例说明的本发明的加热装置中,由于构成为大部分的热风从吹出口向加热室内的中央方向吹出,因此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能够实现加热室的预热动作和加热动作的时间的缩短。
在本发明的加热装置中,由于能够改变来自吹出口的热风的风向,因此例如在加热烹调器中容易发生烧烤不均的被加热物的情况下,能够使热风不直接冲向该被加热物而是以围着被加热物的方式进行加热,能够在加热动作中改变热风的风向。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家庭用的具有通过对流加热实现的烤箱功能的微波炉或者电烤箱、商业用的各种烤箱加热装置、干燥装置等工业领域中的加热装置、陶艺用加热装置、烧结装置、或者用于生物化学反应等用途的加热装置等各种加热装置。
标号说明
1:主体;
2:加热室;
3:门;
4:支承部;
5:烹调器皿;
8:热源室;
9:送风风扇;
10:被加热物;
11:加热器;
12:驱动室;
13:电动机;
14:热源室背面壁;
15:隔壁;
16:吸入口;
17A:上吹出口;
17B:下吹出口;
23A:左吹出口;
23B:右吹出口;
30A:第一流路形成部;
30B:第二流路形成部。
Claims (15)
1.一种加热装置,其具备:
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用于收纳被加热物;以及
热源室,所述热源室利用形成于该热源室与所述加热室之间的隔壁的吸入口和多个吹出口而与所述加热室连通,
在所述热源室的内部设有:送风部,其用于形成空气流;加热部,其用于加热所述空气流;以及流路形成部,其用于形成流路,在所述流路中,由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空气流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并在所述热源室内的至少一部分空间巡回,然后从所述多个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朝向所述加热室的中央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配置在从所述加热部到所述吹出口为止的空气流路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空气流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利用所述引导面而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的空气流在所述热源室内的至少一部分空间巡回,然后与所述引导面的背面接触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送风部是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用于从所述隔壁的吸入口吸入所述加热室的内部的空气并朝向离心方向放出空气,所述加热部以包围所述送风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送风部的旋转轴的轴向倾斜预定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曲面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相对于所述吹出口具有预定距离,并且至少覆盖所述吹出口的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送风部的旋转轴的轴向倾斜预定角度,通过改变所述倾斜面的角度来改变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通过改变所述送风部的转速来改变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具备:纵流路形成部,所述纵流路形成部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空气流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利用所述引导面而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的空气流在所述热源室内的至少一部分空间巡回,然后与所述引导面的背面接触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以及
横流路形成部,所述横流路形成部在由所述送风部形成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吹出口靠下游侧的位置,该横流路形成部具有拦截面,所述拦截面配置成:拦住来自所述送风部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并使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具备:纵流路形成部,所述纵流路形成部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了的空气流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利用所述引导面而向与所述隔壁相对的面的方向移动的空气流在所述热源室内的至少一部分空间巡回,然后与所述引导面的背面接触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横流路形成部,所述横流路形成部在由所述送风部形成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吹出口靠下游侧的位置,该横流路形成部具有拦截面,所述拦截面配置成:拦住来自所述送风部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并使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以及
顶部流路形成部,其具有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吹出口具有预定间隔并覆盖所述吹出口,该顶部流路形成部使所述纵流路形成部与所述横流路形成部连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纵流路形成部的引导面和所述横流路形成部的拦截面配置在所述吹出口的周围,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拦截面正交。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送风部是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用于从所述隔壁的吸入口吸入所述加热室的内部的空气并朝向离心方向放出空气,所述加热部以包围所述送风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送风部的旋转轴的轴向倾斜预定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曲面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07729 | 2010-01-18 | ||
JP2010-007729 | 2010-01-18 | ||
JP2010028487 | 2010-02-12 | ||
JP2010-028487 | 2010-02-12 | ||
JP2010-048713 | 2010-03-05 | ||
JP2010-048714 | 2010-03-05 | ||
JP2010048714 | 2010-03-05 | ||
JP2010048713 | 2010-03-05 | ||
PCT/JP2011/000190 WO2011086948A1 (ja) | 2010-01-18 | 2011-01-17 | 加熱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13443A true CN102713443A (zh) | 2012-10-03 |
CN102713443B CN102713443B (zh) | 2014-10-15 |
Family
ID=4430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6296.2A Active CN102713443B (zh) | 2010-01-18 | 2011-01-17 | 加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527745A4 (zh) |
JP (1) | JP5830685B2 (zh) |
CN (1) | CN102713443B (zh) |
TW (1) | TW201144722A (zh) |
WO (1) | WO201108694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3217A (zh) * | 2016-11-30 | 2019-10-08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用于射频烤箱的对流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520612B1 (ko) * | 2013-04-30 | 2015-05-15 |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 조리장치 |
JP6114920B2 (ja) * | 2013-05-31 | 2017-04-1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JP6006190B2 (ja) * | 2013-10-23 | 2016-10-12 |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DE102016212162A1 (de) * | 2016-07-04 | 2018-01-04 | Convotherm-Elektrogeräte Gmbh | Gewerbliches Gargerät |
TR201710035A2 (tr) * | 2017-07-07 | 2019-01-21 | Vestel Beyaz Esya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 Bir Pişirici Cihaz Ve Çalışma Yöntemi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00684A (ja) * | 1995-01-31 | 1996-08-06 | Toshiba Corp | 加熱調理器 |
JP2000074444A (ja) * | 1998-09-02 | 2000-03-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蒸気処理器 |
JP2003302058A (ja) * | 2002-04-09 | 2003-10-24 | Sharp Corp | 加熱調理器 |
CN201306759Y (zh) * | 2008-11-05 | 2009-09-09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炉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29582A (en) * | 1968-12-09 | 1970-09-22 | Gen Electric | Self-cleaning forced convection oven |
JPS5623320U (zh) * | 1979-07-31 | 1981-03-02 | ||
GB2173680B (en) * | 1985-04-12 | 1988-09-07 | Microwave Ovens Ltd | Microwave ovens |
JPH07111256B2 (ja) | 1986-05-15 | 1995-11-29 | 株式会社東芝 | 熱風循環式調理器 |
JP2539701B2 (ja) * | 1990-09-06 | 1996-10-02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JPH06347041A (ja) | 1993-06-07 | 1994-12-20 | Toshiba Corp | 加熱調理器 |
US5601070A (en) * | 1996-06-17 | 1997-02-11 | Middleby Marshall, Inc. | Convection oven |
JP2004028513A (ja) * | 2002-06-28 | 2004-01-29 | Hitachi Hometec Ltd | 加熱調理器 |
JP3967291B2 (ja) | 2003-05-28 | 2007-08-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JP4369282B2 (ja) * | 2004-04-15 | 2009-11-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JP2006071124A (ja) | 2004-08-31 | 2006-03-16 | Sharp Corp | 加熱調理器 |
EP1793171A1 (en) * | 2004-08-31 | 2007-06-0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Heating cooking apparatus |
EP2013542B1 (en) * | 2006-05-01 | 2016-01-27 | Arçelik Anonim Sirketi | An oven |
ATE550608T1 (de) * | 2008-06-26 | 2012-04-15 | V Zug Ag | Heissluft-backofen mit umlenkblechen |
-
2011
- 2011-01-17 CN CN201180006296.2A patent/CN102713443B/zh active Active
- 2011-01-17 JP JP2011549951A patent/JP58306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1-17 TW TW100101632A patent/TW201144722A/zh unknown
- 2011-01-17 WO PCT/JP2011/000190 patent/WO201108694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1-17 EP EP11732818.7A patent/EP252774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00684A (ja) * | 1995-01-31 | 1996-08-06 | Toshiba Corp | 加熱調理器 |
JP2000074444A (ja) * | 1998-09-02 | 2000-03-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蒸気処理器 |
JP2003302058A (ja) * | 2002-04-09 | 2003-10-24 | Sharp Corp | 加熱調理器 |
CN201306759Y (zh) * | 2008-11-05 | 2009-09-09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炉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3217A (zh) * | 2016-11-30 | 2019-10-08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用于射频烤箱的对流系统 |
CN110313217B (zh) * | 2016-11-30 | 2022-06-24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用于射频烤箱的对流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27745A4 (en) | 2017-12-13 |
WO2011086948A1 (ja) | 2011-07-21 |
JPWO2011086948A1 (ja) | 2013-05-20 |
CN102713443B (zh) | 2014-10-15 |
TW201144722A (en) | 2011-12-16 |
JP5830685B2 (ja) | 2015-12-09 |
EP2527745A1 (en) | 2012-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3443A (zh) | 加热装置 | |
EP1211914B1 (en) | Heating apparatus supplying a heat source other than microwave in a microwave oven | |
KR101646399B1 (ko) | 후드 겸용 전자렌지 및 이의 사용 방법 | |
EP3104083B1 (en) | Heat cooker | |
CN101660777B (zh) | 加热烹调器 | |
WO2004014139B1 (en) | Speed cooking oven | |
AU2007351302B2 (en) | Oven | |
JP6402367B2 (ja) |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 |
JP2002206748A (ja) | 電子レンジの加熱装置 | |
JP2001153371A (ja) | 電子レンジ | |
US6689991B2 (en) | Electronic range | |
KR100727875B1 (ko) | 오븐렌지 | |
CN202813465U (zh) | 加热烹调器 | |
CN1979000A (zh) | 热风对流加热装置的微波炉 | |
EP2060854A1 (en) | Cooking oven with improved heating assembly | |
KR100662449B1 (ko) | 전기 레인지의 인덕션 히터 | |
KR102355783B1 (ko) | 전기조리기 | |
CN209386552U (zh) | 一种离心风机反置安装的取暖器 | |
CN214760664U (zh) |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热风加热结构及烤箱 | |
CN209863502U (zh) | 一种多功能烤箱 | |
CN217161820U (zh) | 烤箱 | |
CN113498980B (zh) | 烤箱 | |
CN21346481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429810U (zh) | 一种烤制烹饪设备 | |
CN220832218U (zh) | 一种具有均流结构的吹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320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