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61820U - 烤箱 - Google Patents

烤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61820U
CN217161820U CN202122901522.7U CN202122901522U CN217161820U CN 217161820 U CN217161820 U CN 217161820U CN 202122901522 U CN202122901522 U CN 202122901522U CN 217161820 U CN217161820 U CN 217161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oven
air
inner contai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15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照华
王涛
张朋
马文鹏
王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15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61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61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61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烤箱,旨在解决现有的烤箱在烹饪过程中热风循环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烤箱包括:内胆;背板,其设置于内胆远离操作者的一侧,内胆和背板形成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材的第一腔室;电加热,其至少设置于第一腔室靠近其顶部或底部的位置;风机,其包括风扇;风机罩,其设置于背板靠近内胆的一侧,并与背板构造形成至少用于容纳风扇的第二腔室,其中,风机罩设有进风部和出风部,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单元,多个出风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彼此分离而自身汇聚的方式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烤箱,可以有效提升腔室内的热风的均匀程度,进而提升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烤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烤箱。
背景技术
烤箱是一种借助于电加热提供的热量来烹饪食材的家用电器之一。烤箱形成有用于盛放食材的工作腔,工作腔配置有风机,借助于风机的运行可使工作腔内的空气循环流通,进而使电加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到达工作腔的任意位置,实现烹饪食材的目的。
现有的烤箱在烹饪过程中易出现热风循环不均匀的问题,导致烹饪效果不佳。作为一种改进,公告号为CN212015344U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腔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烤箱,该腔体组件包括:腔体主体,腔体主体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第一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功能器件的安装口;后板,后板设置在腔体主体的后端,在后板上形成有出风部、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第一进风部靠近第一侧壁布置,第二进风部靠近第二侧壁布置,第一进风部的通风面积大于第二进风部的通风面积。可以看出,该专利文献提供的腔体组件基于侧壁的结构对形成在后板上的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的通风面积进行了差异化设置,用于平衡空气流通过程中从一侧的侧壁损耗的部分,该方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风不均的问题,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烤箱在烹饪过程中热风循环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烤箱,所述烤箱包括:内胆;背板,其设置于所述内胆远离操作者的一侧,所述内胆和所述背板形成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材的第一腔室;电加热,其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靠近其顶部或底部的位置;风机罩组件,其包括:风机,其包括风扇;以及风机罩,其设置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内胆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构造形成至少用于容纳所述风扇的第二腔室,其中,所述风机罩设有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单元,所述多个出风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彼此分离而自身汇聚的方式设置,以便:所述出风单元能够向所述第一腔室发放成股的空气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烤箱,通过将电加热设置于第一腔室的内部,用于直接对第一腔室内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将风机罩设置的多个出风单元以彼此分离而自身汇聚的方式设置,可以在不改变驱动力的情形下增大第一腔室内的空气循环速度,加速热量传递,从而有效提升腔室内的热风的均匀程度,进而提升烹饪效果。
对于上述的烤箱,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单元包括多个通风孔,所述多个通风孔以阵列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风机罩对应于所述出风单元的区域。
这样,提供了出风单元实现自身汇聚的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将多个通风孔以阵列的方式构造形成出风单元,在保证能够成股出风的前提下可以增大出风截面,进而有利于腔室内的热空气的均匀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阵列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环形阵列、矩形阵列或二者的结合,而对于矩形阵列而言,要想实现成股出风的效果,通风孔阵列后形成的结构的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之间应当大致相当,若二者的尺寸差距太大则无法达到成股出风的效果。
对于上述的烤箱,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通风孔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风机罩对应于所述出风单元的区域。
这样,提供了通风孔的一种具体设置方式。环形阵列结构的出风单元在实现成股出风的前提下能够使出风截面最大,从而进一步提升热风流通的均匀性。
对于上述的烤箱,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出风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进风部的至少一侧。
通过这样设置,有利于烤箱实现多层食材同时烹烤的效果。
对于上述的烤箱,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罩包括板状结构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靠近其中部的位置朝向所述内胆的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凸出区域,所述进风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出区域。
通过在第一本体构造形成第一凸出区域,有利于增大后方的第二腔室的容积,从而提升第二腔室的进风量和出风量。
对于上述的烤箱,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内胆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凸出区域的下游侧的截面尺寸小于其上游侧的截面尺寸。
通过这样设置,既方便加工,有利于减小风机罩的本体与第一凸出区域之间的应力集中。
对于上述的烤箱,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靠近其中部的位置沿远离所述内胆的方向突出形成有第二凸出区域,所述第二凸出区域与所述风机罩构造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第二凸出区域用于与风机罩配合形成容纳风扇的第二腔室。沿空气流通的方向观察,通过在背板的本体上形成第二凸出区域,可以有效减小风机罩与背板连接形成的组件的边缘区域的尺寸,实现组件的部分区域减薄,有利于其他零部件的顺利安装。
对于上述的烤箱,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内胆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凸出区域以截面尺寸渐缩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本体。
这样,提供了第二凸出区域的一种形成方式。
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在第二凸出区域的边缘形成倾斜面结构,借助倾斜面可以引导第二腔室内的空气流通方向,使出风能够顺畅地经由各个出风单元进入第一腔室内。
对于上述的烤箱,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的边缘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风机罩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通过设置连接结构,可以使风机罩与背板的连接更方便、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结构为形成在第一本体的边缘处的板状结构,在安装好的状态下,该板状结构与第二本体的表面抵接,这样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连接操作。
对于上述的烤箱,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包括主体部分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叶片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叶片部分包括:
第一叶片部分,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叶片,所述多个第一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叶片部分,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叶片,所述多个第二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的扇叶结构,通过在扇叶的主体部分的双侧均设置叶片,在风机工作时,随着风扇的旋转,位于扇叶的主体部分的一侧的空气会朝向主体部分的中部的位置流动,并在该侧叶片的引导下沿着风扇的径向流向风扇的四周,同时,位于扇叶的主体部分的另一侧的空气也向着对应侧的中部的位置流动,并在对应侧扇叶的引导下沿着风扇的径向流向风扇的四周,从而实现双侧排风的效果,有效提升排风量和排风速度,加速空气循环,进而使腔室内的温度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扇叶结构有多种结构形式。举例而言,可以将板状结构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以与主体部分相垂直的方式固定连接到主体部分,并使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沿主体部分的径向方向延伸出主体部分的边缘。或者,为了使扇叶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主体部分的部分外缘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多个板状结构的延伸构件,多个延伸构件与主体部分共面,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自所述多个延伸构件的表面沿与延伸构件具有夹角的方向延伸,进而使每个延伸构件与第一叶片/第二叶片构造形成一个叶片单体,此时的延伸构件作为扇叶结构的叶片部分的一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当存在延伸构件时,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可以自延伸构件的中部位置朝向与延伸构件具有夹角的方向延伸,也可以自延伸构件的侧边缘朝向与延伸构件具有夹角的方向延伸。当自延伸构件的中部向外延伸时,风扇正转与反转的排风效果相近。当第一叶片/第二叶片自延伸构件的侧边缘延伸并共同形成折弯结构时,风扇的转向朝向折弯的开口方向时排风效果更佳。
还可以理解的是,沿主体部分的周向观察,至少一部分第二叶片位于第一叶片之间,或者至少一部分第一叶片位于第二叶片之间。对于扇叶结构的单侧而言,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结构、数量可以相同可以不同,这样在布置叶片分布位置时即可出现多种情形。当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数量相同时,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可以以彼此相背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也可以以彼此交错的方式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当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数量不等时,第一叶片以环形均布的方式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二叶片以环形均布的方式设置于第二表面,则至少一部分第二叶片位于第一叶片之间,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正对的情形。同理,至少一部分第一叶片位于第二叶片之间。优选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交错设置。此外,第一叶片的数量与第二叶片的数量相等,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结构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数量也可以不同,结构也可以不相同。进一步地,主体部分、第一叶片部分和第二叶片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体成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烤箱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烤箱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机罩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B-B向剖视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内胆;10、顶板;11、右侧板;12、底板;13、左侧板;2、风机罩;20、第一本体;200、出风部;21、第一凸出区域;210、进风部;22、折弯部分;23、连接结构;3、风扇;30、主体部分;31、第一叶片;32、第二叶片;33、加强筋;4、背板;40、第二本体;41、第二凸出区域;5、支架;6、电机;7、电加热。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次,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实际应用时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所要保护的设备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进风部和出风部是以第二腔室为主体对象进行命名的,即本实用新型中的进风部是指向第二腔室进风的部分,出风部是指从第二腔室出风的部分。换言之,本实用新型中进风部对于第一腔室而言是向外出风的部分,而出风部是向第一腔室进风的部分。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烤箱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烤箱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烤箱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机罩的正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3中的B-B向剖视图;以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包括壳体(未图示)、门体(未图示)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内胆1、风机等。如图1和图2所示,内胆1由顶板10、右侧板11、底板12和左侧板13连接而成,各板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结构。内胆1朝向操作者的一端连接有门框,门框与枢转连接至门框的门体配合后能够打开或封闭内胆1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内胆1远离操作者的一侧连接有背板4,内胆1和背板4通过激光焊连接为一体结构。背板4朝向内胆1的一侧连接有风机罩2,风机罩2将背板4与内胆1构造形成的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一腔室位于靠近操作者的一侧,第二腔室位于靠近背板4的一侧。
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用于承托烤架或托盘的挂架(未图示)。第一腔室靠近顶板10的位置处设置有电加热7,电加热7包括多条加热管,加热管的一部分盘置成蛇形,以尽可能地覆盖第一腔室顶部的区域,这样有利于第一腔室内的空气均匀受热。
风机罩2和背板4构造形成的第二腔室用于容纳风机中的风扇3。风机、风机罩2构造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罩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风机包括风扇3和用于驱动风扇3的电机6,电机6通过支架5连接至背板4远离内胆1的一侧,电机6的输出轴与风扇3连接,风扇3置于第二腔室内。
为了构造形成既能用于容纳风扇3,又能用于引导风扇3出风的第二腔室,本实施例中的风机罩2包括板状结构的第一本体20,第一本体20靠近其中部的位置朝向内胆1的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凸出区域21,沿第一本体20朝向内胆1的方向观察,第一凸出区域21的下游侧的截面尺寸小于其上游侧的截面尺寸,从而构造形成突出于第一本体20的凸包结构,且该凸包结构的外周面为锥面结构,这样一来,第一本体20的平面部分可以平缓地过渡到凸包结构的平面部分,从而可以减小应力集中,还可以使空气的流通路径更顺畅。
本实施例中的背板4包括第二本体40,第二本体40靠近其中部的位置沿远离内胆1的方向突出形成有第二凸出区域41,如图1所示,第二凸出区域41的截面尺寸沿远离内胆1的方向渐缩,从而将用于连接第二本体40的平面部分和第二凸出区域41的平面部分的连接区段(未标示)构造为倾斜面结构,这样在减小背板4的应力集中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倾斜面结构引导风扇3的出风方向,使第二腔室内的空气朝向风机罩2上的出风部200流动。
如图4和图5所示,风机罩2的第一本体20的边缘先朝向内胆1的方向倾斜延伸,然后向后折弯形成风机罩2的折弯部分22。折弯部分22上设置有连接结构23,连接结构23为板状结构,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连接结构23与第二本体40面向内胆1的表面抵接,再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限定出用于容纳风扇3的第二腔室。本实施例中,风机罩2的轮廓尺寸小于背板4的轮廓尺寸,且在安装好的状态下,风机罩的折弯区域的边缘中的一部分与背板的第二本体之间存在非接触区域,该非接触区域位于风机罩的两侧靠近出风部的位置,从而还可以实现风机罩从侧面出风。
本实施例中,风机罩2的第一凸出区域21设置有第二腔室的进风部210,风机罩2的第一本体20靠近其外缘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腔室的出风部200。
如图3和图4所示,进风部210为若干通风孔形成的聚集结构,其中部为环形阵列排布的若干圆孔,圆孔的外周为环形阵列排布的若干长圆孔,圆孔和长圆孔分布于整个第一凸出区域21的平面部分。
如图3和图5所示,出风部200包括多个出风单元,各个出风单元对应风机罩2的一个区域,各个出风单元中的一部分置于进风部210的左侧,另一部分置于进风部210的右侧,对于扁平形态的内胆结构而言,将出风单元置于第一本体20远离进风部210的位置,可以有效避免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之间相互干扰。本实施例中,各个出风单元以彼此分离而自身汇聚的方式设置,这样从各个出风单元输出至第一腔室的空气流为成股的空气流,在不改变风机的驱动功率的前提下,成股的出风能够加快空气的循环速度,还能使得空气流更快地到达第一腔室远离风机罩2的空间区域,进而有利于热量快速、均匀地逸散至第一腔室的各处,提升热量在第一腔室内分布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出风部200包括6个出风单元,每个出风单元包括多个通风孔,多个通风孔以阵列的方式设置于风机罩2对应于出风单元的区域。本实施例中的通风孔为长圆孔,以位置靠近风机罩2左上角的出风单元为例,长圆孔的数量为2个,长圆孔的长轴沿水平方向延伸,为了能够达到成股出风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2个长圆孔沿竖直方向阵列排布,阵列后形成的出风单元的等效出风截面在其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当。对于其他的出风单元,其构造方式与该出风单元的构造方式类似,各个出风单元中的通风孔的排布原则是构造形成的等效出风截面在至少两个彼此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相等或大致相当,如左上角的出风单元中的两个通风孔构造形成的等效出风截面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当。
替代性地,出风单元的通风孔为圆孔,多个圆孔以阵列的方式排布,如矩形阵列、环形阵列,优选为若干圆孔经环形阵列构造形成各个区域的出风单元。通风孔的孔径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的风扇3为双面出风的风扇。如图6所示,风扇3包括主体部分30和设置于主体部分30的叶片部分,主体部分30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表面(图中沿风扇3轴线向上的表面)和第二表面(图中沿风扇3轴线向下的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叶片31,第一叶片31相对第一表面斜向上延伸,且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叶片32相对第二表面斜向下延伸,且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叶片31和第二叶片32沿风扇3的周向间隔排布。为加强风扇3的强度,主体部分30还设置有加强筋33。这样一来,在风机工作时,随着风扇的旋转,位于扇叶的主体部分的一侧的空气会朝向主体部分的中部的位置流动,并在该侧叶片的引导下沿着风扇的径向流向风扇的四周,同时,位于扇叶的主体部分的另一侧的空气也向着对应侧的中部的位置流动,并在对应侧扇叶的引导下沿着风扇的径向流向风扇的四周,这样,在风扇的两侧的中部位置均会形成负压状态,而风扇外周的位置处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进而促进风机外部的空气更多地流向风机内部,同时会使风扇四周的空气更快地流向风机外部,实现排风量的大幅度提升,进而使腔室内的温度更均匀,有效提升烹饪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内的风扇3在电机6的驱动下转动,转动的风扇3带动空气流通,位于风扇3中部位置处的空气在叶片的带动下被甩至风扇3的四周,然后从出风部200进入第一腔室,而第二腔室靠近进风部210的位置处形成负压,负压状态下第一腔室内的空气经由进风部210进入第二腔室,并进入下一次循环,以此实现空气的循环流通,空气的循环流通路径如图2中的虚箭线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可以为正反转风机。此外,风扇也可以是单面出风的结构。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箱包括:
内胆;
背板,其设置于所述内胆远离操作者的一侧,所述内胆和所述背板形成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材的第一腔室;
电加热,其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靠近其顶部或底部的位置;以及
风机罩组件,其包括:
风机,其包括风扇;以及
风机罩,其设置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内胆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构造形成至少用于容纳所述风扇的第二腔室,
其中,所述风机罩设有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单元,所述多个出风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彼此分离而自身汇聚的方式设置,以便:
所述出风单元能够向所述第一腔室发放成股的空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单元包括多个通风孔,所述多个通风孔以阵列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风机罩对应于所述出风单元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风孔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风机罩对应于所述出风单元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风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进风部的至少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罩包括板状结构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靠近其中部的位置朝向所述内胆的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凸出区域,所述进风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出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内胆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凸出区域的下游侧的截面尺寸小于其上游侧的截面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靠近其中部的位置沿远离所述内胆的方向突出形成有第二凸出区域,所述第二凸出区域与所述风机罩构造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内胆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凸出区域以截面尺寸渐缩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边缘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风机罩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主体部分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叶片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叶片部分包括:
第一叶片部分,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叶片,所述多个第一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叶片部分,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叶片,所述多个第二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
CN202122901522.7U 2021-11-24 2021-11-24 烤箱 Active CN217161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1522.7U CN217161820U (zh) 2021-11-24 2021-11-24 烤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1522.7U CN217161820U (zh) 2021-11-24 2021-11-24 烤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61820U true CN217161820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07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1522.7U Active CN217161820U (zh) 2021-11-24 2021-11-24 烤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61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3745B2 (ja) 加熱調理器
US8950319B2 (en) Cooking appliance
WO2006025133A1 (ja) 加熱調理器
JP6898140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2656246B (zh) 烹饪装置
JP6402367B2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EP1680995A1 (en) Cooking apparatus
CN217161820U (zh) 烤箱
WO2011086948A1 (ja) 加熱装置
JP537713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7003042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2535417A (zh) 一种热风循环结构及烤箱
EP2060854B1 (en) Cooking oven with improved heating assembly
KR101411760B1 (ko) 전기오븐
CN112515493A (zh) 烹饪器具
CN113633193B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368829U (zh) 具有热风增压功能的空气炸烹饪器具
CN216534973U (zh)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烹饪设备
CN113498980B (zh) 烤箱
CN217524727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WO2023058443A1 (ja) 加熱調理器
CN212089259U (zh) 底壳以及加热器具
CN214891384U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设备
JP6114920B2 (ja) 加熱調理器
JP4378198B2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