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3411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3411A
CN102713411A CN2010800613763A CN201080061376A CN102713411A CN 102713411 A CN102713411 A CN 102713411A CN 2010800613763 A CN2010800613763 A CN 2010800613763A CN 201080061376 A CN201080061376 A CN 201080061376A CN 102713411 A CN102713411 A CN 102713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gp
light source
distance member
incidenc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13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3411B (zh
Inventor
吉川贵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13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3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3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34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Abstract

提供能以简单的构成在导光板(20)向光源侧膨胀的情况下吸收导光板(20)的膨胀并且维持光学设计的照明装置。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24)具备:LED基板(30);配置于LED基板(30)的表面的LED光源(28);导光板(20),其呈平板状,其侧面中的相对的侧面各自具有入光面(20a1、20a2),以该入光面(20a1、20a2)分别与LED基板(30)的LED光源(28)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间隔部件(25a(25b)),其限制LED基板(30)与导光板(20)之间的距离(W1)。间隔部件(25a(25b))各自的杨氏模量比导光板(20)的杨氏模量小。各间隔部件(25a(25b))起到限制LED光源(28)与导光板(20)之间的距离(W1)的作用,并且起到吸收导光板(20)的膨胀的作用。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以电视接收装置为首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正在从现有的布劳恩管向应用液晶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薄型显示元件的薄型显示装置转移,能进行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液晶显示装置由于使用于其的液晶面板不自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背光源装置,其具备:在侧面具有入光面的导光板;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配置的光源;装配光源并且其一部分位于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光源装配台座;以及与光源装配台座接触的弹性部件。在该背光源装置中,当导光板由于光源发光时的热等而向光源侧膨胀时,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由光源装配台座加以限制,使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保持于恒定的范围内。由此,维持背光源装置的光学设计。而且,导光板的膨胀通过光源装配台座被弹性部件吸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03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背光源装置中,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由光源装配台座的一部分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导光板的膨胀被弹性部件吸收。即,与用于限制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距离的部件分开地需要用于吸收导光板的膨胀的部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发明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以简单的构成在导光板向光源侧膨胀的情况下吸收导光板的膨胀并且维持光学设计的照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照明装置,其具备:光源基板;配置于上述光源基板的表面的光源;导光板,其呈平板状,在其侧面中的相对的侧面各自具有入光面,以该入光面分别与上述光源基板的上述光源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间隔部件,其限制上述光源基板与上述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上述间隔部件各自的杨氏模量比上述导光板的杨氏模量小。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照明装置,各间隔部件的杨氏模量比导光板的杨氏模量小,因此在导光板向光源侧膨胀的情况下,能利用各间隔部件吸收导光板的膨胀。而且,在导光板向光源侧膨胀的情况下,在与光源相对的导光板的各侧面,能利用间隔部件分别以相等的负荷限制光源基板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由此,在与光源相对的导光板的各侧面,能将光源与导光板之间保持为相等的距离。因此,各间隔部件起到限制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的作用,并且起到吸收导光板的膨胀的作用。因此,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不必与间隔部件分开地配置用于吸收导光板的膨胀的部件,能以简单的构成在导光板向光源侧膨胀的情况下吸收导光板的膨胀并且维持光学设计。
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一方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的杨氏模量与配置于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另一方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的杨氏模量之间可以具有差。
例如在照明装置纵向载置的情况下,仅对各间隔部件中位于导光板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施加基于导光板的重量的负荷。在该情况下,仅位于导光板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被压缩,有时导光板的下方侧的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比导光板的上方侧的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小。根据上述构成,在照明装置纵向载置的情况下,能使位于导光板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的杨氏模量比位于导光板的上方侧的间隔部件的杨氏模量大。由此,即使是仅对位于导光板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施加基于导光板的重量的负荷的情况,也能不使位于导光板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过度压缩地支撑导光板。其结果是,能使导光板的下方侧的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和导光板的上方侧的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保持相等,能有效地维持照明装置的光学设计。
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上述间隔部件可以具有板簧,该板簧在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入光面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弹性。根据该构成,在导光板向光源侧膨胀的情况下,间隔部件的板簧由于导光板膨胀的按压力而在与导光板的入光面垂直的方向变形。因此,能利用间隔部件有效地吸收导光板的膨胀。
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一方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的上述板簧的弹性率与配置于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的上述板簧的弹性率之间可以具有差。
在具有板簧的多个间隔部件中,例如对各板簧的形状分别设置差,由此能对各板簧的弹性率设置差。根据上述构成,在照明装置纵向载置的情况下,能使位于导光板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的板簧的弹性率比位于导光板的上方侧的间隔部件的板簧的弹性率小。由此,即使是仅对位于导光板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施加基于导光板的重量的负荷的情况,也能使位于导光板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不过度压缩地支撑导光板。其结果是,能相等地保持导光板的下方侧的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和导光板的上方侧的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能有效地维持照明装置的光学设计。
上述的照明装置可以还具备至少收纳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导光板的收纳部件,上述间隔部件配置在位于上述光源基板与上述导光板之间的上述收纳部件的表面而被固定于该收纳部件。根据该构成,通过将间隔部件固定于收纳部件的表面,能使间隔部件稳定。
上述的照明装置可以还具备基板保持部件,该基板保持部件被固定于上述收纳部件的表面,并且保持上述光源基板,上述间隔部件配置于上述基板保持部件的表面。根据该构成,能通过基板保持部件将光源基板固定于收纳部件的表面,并且能将间隔部件固定于收纳部件。
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一方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和配置于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可以以镜面对称的形状形成。根据该构成,能在配置有间隔部件的导光板的相对的两侧面侧分别以相等的负荷有效地限制光源基板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由此,能保证导光板的各向同性的膨胀,能有效地维持照明装置的光学设计。
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可以在25℃的温度条件下在上述间隔部件与上述导光板之间不施加负荷地使两者接触。根据该构成,能在容易进行制造上的设计的常温(25℃)的温度条件下将各间隔部件保持成不施加负荷地与导光板接触的状态。因此,在导光板向光源侧膨胀的情况下,能在配置有间隔部件的导光板的各侧面侧分别以相等的负荷有效地限制光源基板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由此,能保证导光板的各向同性的膨胀,能有效地维持照明装置的光学设计。
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上述入光面可以为长条状,在上述光源与上述导光板之间还具备沿着上述入光面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反射部件。根据该构成,能利用反射部件使从光源向导光板之外散射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由此,能抑制光向导光板之外泄漏,能提高从光源出射的光的利用效率。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也能表现为如下显示装置:其具备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另外,将该显示面板设为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也是新颖且有用的。另外,具备上述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也是新颖且有用的。根据上述显示装置和电视机,能实现显示区域的大面积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提供能以简单的构成在导光板向光源侧膨胀的情况下吸收导光板的膨胀并且能维持背光源装置的光学设计的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第1实施例的电视接收装置TV的分解立体图。
图2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
图3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的截面图。
图4示出背光源装置24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示出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的截面图。
图6示出第2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54的立体图。
图7示出第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70的截面图。
图8示出将第3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84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9示出第4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10的分解立体图。
图10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10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中示出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为在各附图中共用的方向的方式描绘。其中,Y轴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X轴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对于上下的记载,以竖直方向为基准。
图1中示出第1实施例的电视接收装置TV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以夹着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方式进行收纳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
图2中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在此,将图2所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的下侧设为里侧。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整体上形成横长的方形,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6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24,它们利用呈框状的外框12等一体地被保持。
接着对液晶面板16进行说明。液晶面板16设为如下构成:透明的(具有高透光性的)一对玻璃基板在隔开规定空隙的状态下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间封入液晶层(未图示)。在一方玻璃基板设有连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的开关元件(例如TFT)、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设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的各着色部以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其中,从未图示的驱动电路基板对源极配线、栅极配线以及相对电极等提供显示图像所需的图像数据、各种控制信号。此外,在两玻璃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未图示)。
接着对背光源装置24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24具备背光源底座22、光学部件18、以及框架14。背光源底座22呈在表侧(光出射侧、液晶面板16侧)开口的大致箱型。光学部件18以覆盖背光源底座22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框架14呈框状,以包围光学部件18的方式配置。而且,在背光源底座22内收纳有一对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单元32和导光板20。一对LED单元32、32分别配置于背光源底座22的两长边侧外缘,使光出射。导光板20配置于一对LED单元32、32之间,将从该LED单元32出射的光向液晶面板16侧引导。在该导光板20的表侧载置着光学部件18。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装置24采用所谓的边光方式(侧光方式):导光板20和光学部件18配置于液晶面板16的正下方,并且作为光源的LED单元32配置于导光板20的侧端部。
背光源底座22为例如铝系材料等金属制成,包括俯视呈矩形的底板22a和分别从底板22a的两长边和两短边的各外缘向表侧立起的侧板22b、22c。底板22a的长边方向与水平方向(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竖直方向(Y轴方向)一致。在背光源底座22内被一对LED单元32、32夹着的空间为导光板20用的收纳空间。在底板22a的里侧装配有对LED单元32提供电力的电源电路基板等。
光学部件18从导光板20侧起依次层叠着扩散板18a、扩散片18b、透镜片18c、以及反射型偏振板18d。扩散片18b、透镜片18c、反射型偏振板18d具有将从LED单元32出射并通过扩散板18a的光设为面状光的功能。在反射型偏振板18d的上面侧设置有液晶面板16,光学部件18配置于导光板20与液晶面板16之间。
LED单元32为如下构成:在树脂制的呈矩形的LED基板30上并列配置有一列发白色光的LED光源28和间隔部件25a(25b)。间隔部件25a(25b)以等间隔配置于多个LED光源28之间。此外,关于间隔部件25a(25b),参照其它附图详细说明。一对LED单元32、32以LED光源28和间隔部件25a(25b)相互相对的形式利用例如螺钉固定等装配于背光源底座22的各长边外缘部22b、22c。
导光板20设为矩形的板状部件,由丙烯酸等透光性大的(透明度高的)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导光板20以使主板面(出光面)20b朝向扩散板18a侧的形式配置于相互相对的LED单元3之间。而且,在导光板20的与扩散板18a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20c配设有反射片26。该反射片26起到通过使从导光板20泄露的光反射从而使光再次向导光板20的内部返回的作用。通过配设这样的导光板20,从LED单元32产生的光从导光板20的侧板面(入光面)20a1、20a2入射并从与扩散板18a相对的主板面出射,由此从液晶面板16的背面侧照射液晶面板16。
图3中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的截面图。图3的截面图示出在通过间隔部件25a(25b)的YZ平面中对液晶显示装置10进行剖视时的截面构成。如图3所示,间隔部件25a(25b)配置于LED基板30与导光板20之间。间隔部件25a(25b)例如粘接于LED基板30的表面,由此固定于LED基板30的表面。另外,各间隔部件25a(25b)由杨氏模量比导光板20小的材料形成。
作为形成间隔部件25a(25b)的材料,能使用PC(聚碳酸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硅橡胶、AB 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在例如导光板20由丙烯酸树脂形成的情况下,这些材料的杨氏模量一般为比导光板20的杨氏模量小的值。
图4中示出背光源装置24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4所示,LED基板30与导光板20之间的距离W1由间隔部件25a(25b)限制,LED光源28与导光板20之间的距离W1保持于恒定的范围内。另外,配置于导光板20的一方的入光面20a1侧的间隔部件25a和配置于与该入光面20a1相对的入光面20a2侧的间隔部件25b由镜面对称的形状形成。此外,各间隔部件25a(25b)以在25℃的温度条件下在与导光板20之间不施加负荷时与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a1(20a2)接触的方式被调整高度。当导光板20向LED光源28侧膨胀时,间隔部件25a(25b)在竖直方向位移,间隔部件25a(25b)被压缩,导光板20的膨胀由间隔部件25a(25b)吸收。
背光源装置24(液晶显示装置10)作为电视接收装置TV的一部件而组装,有时在制造电视接收装置TV后纵向载置。各间隔部件25a(25b)在背光源装置24纵向载置的情况下分别位于导光板20的上方侧和下方侧。此时,配置于导光板20的一方的入光面20a1侧的间隔部件25a位于导光板20的下方侧,配置于与该入光面20a1相对的入光面20a2侧的间隔部件25b位于导光板20的上方侧。在背光源装置24中,在背光源装置24纵向载置的情况下位于导光板20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25a由杨氏模量比形成位于导光板20的上方侧的间隔部件25b的材料大的材料形成。
对本实施例的电视接收装置TV详细地说明。在本实施例的电视接收装置TV的背光源装置24中,各间隔部件25a(25b)的杨氏模量比导光板的杨氏模量小,因此在导光板20向LED光源28侧膨胀的情况下,能利用各间隔部件25a(25b)吸收导光板20的膨胀。而且,在导光板20向LED光源28侧膨胀的情况下,在与LED光源28相对的导光板20的各侧面20a1、20a2中,能利用间隔部件25a(25b)以分别相等的负荷限制LED基板30与导光板20之间的距离。由此,在与LED光源28相对的导光板20的各侧面中,能将LED光源28与导光板20之间保持为相等的距离。即,各间隔部件25a(25b)起到限制LED光源28与导光板20之间的距离W1的作用,并且起到吸收导光板20的膨胀的作用。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24中,不必与间隔部件25a(25b)分开地配置用于吸收导光板20的膨胀的部件,能以简单的构成在导光板20向LED光源28侧膨胀的情况下吸收导光板20的膨胀并且维持背光源装置24的光学设计。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导光板20由于膨胀而在平面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在与LED光源28相对的导光板20的各侧面中,LED基板30与导光板20之间的距离以分别相等的负荷被限制。因此,能保证导光板20的各向同性的膨胀。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背光源装置24纵向载置的情况下,位于导光板20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25a的杨氏模量比位于导光板20的上方侧的间隔部件25b的杨氏模量大。因此,即使是仅对位于导光板20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25a施加基于导光板20的重量的负荷的情况,也能使位于导光板20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25a不会过度压缩地支撑导光板20。其结果是,能相等地保持导光板20的下方侧的导光板20与LED光源28之间的距离和导光板20的上方侧的导光板20与LED光源28之间的距离,能有效地维持背光源装置24的光学设计。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配置于导光板20的一方的入光面20a 1侧的间隔部件25a(25b)和配置于与该入光面20a 1相对的入光面20a2侧的间隔部件25b(25a)以镜面对称的形状形成。因此,在配置有间隔部件25a(25b)的导光板20的相对的两侧面侧,能以分别相等的负荷有效地限制LED基板30与导光板20之间的距离。由此,能保证导光板20的各向同性的膨胀,能有效地维持背光源装置24的光学设计。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25℃的温度条件下,在各间隔部件25a(25b)与导光板20之间不会施加负荷地使两者接触。因此,在容易进行制造上的设计的常温(25℃)的温度条件下,能将各间隔部件25a(25b)保持为不会施加负荷地与导光板20接触的状态。因此,在导光板20向LED光源28侧膨胀的情况下,在配置有间隔部件25a(25b)的导光板20的各侧面侧,能以分别相等的负荷有效地限制LED基板30与导光板20之间的距离。由此,能保证导光板20的各向同性的膨胀,能有效地维持背光源装置24的光学设计。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间隔部件25a(25b)和背光源底座24是分体部件的形态,但可以通过一体成形间隔部件25a(25b)和背光源底座24而将间隔部件25a(25b)设为背光源底座24的一部分。
(第2实施例)
图5中示出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的截面图。图5的截面图示出在通过间隔部件55a(55b)的YZ平面中对液晶显示装置40进行剖视时的截面构成。第2实施例的间隔部件55a(55b)的形态和配置与第1实施例的形态和配置不同。关于其它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同,在图5中,对图3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30的部件与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部件相同,因此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在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中,间隔部件55a(55b)具有板簧。具有板簧的间隔部件55a(55b)通过例如粘接而固定于背光源底座52的底板52a,从背光源底座52的底板52a向背光源装置54的表侧延伸。间隔部件55a(55b)的板簧呈以向导光板50的入光面50a1(50a2)侧翘曲的方式弯曲的形状,由此,在与导光板50的入光面50a1(50a2)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弹性。另外,间隔部件55a(55b)的板簧弯曲的部位与导光板50的入光面50a1(50a2)接触,由此,导光板50的向LED光源58侧的位移被限制。此外,作为形成具有板簧的间隔部件55a(55b)的材料,除了在第1实施例中描述的树脂材料之外,也能使用镀锌钢、铝、不锈钢等。
图6中示出背光源装置54的立体图。此外,在图6中,为了说明,将一对LED单元62、62和背光源底座52透明化而示出。如图6所示,间隔部件55a(55b)分别配置于背光源底座5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因此,从LED光源58向导光板50的入光面50a1(50a2)出射的光不会被间隔部件55a(55b)阻挡。
在背光源装置54中,在背光源装置54纵向载置的情况下位于导光板50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55a的板簧的弹性率比位于导光板50的上方侧的间隔部件55b的板簧的弹性率小。具体地,位于导光板50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55a的板簧的形状与位于导光板50的上方侧的间隔部件55b的板簧的形状相比,向导光板50的入光面50a1(50a2)侧弯曲的程度小。因此,在背光源装置54纵向载置的情况下,位于导光板50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55a的板簧与位于导光板50的上方侧的间隔部件55b的板簧相比,难以在与导光板50的入光面50a1(50a2)垂直的方向变形。
在第2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54中,间隔部件55a(55b)具有在与导光板50的入光面50a1(50a2)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弹性的板簧。因此,在导光板50向LED光源58侧膨胀的情况下,间隔部件55a(55b)的板簧由于导光板50膨胀的按压力而在与导光板50的入光面50a1(50a2)垂直的方向变形。因此,能利用间隔部件55a(55b)有效地吸收导光板50的膨胀。
另外,在第2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54中,在背光源装置54纵向载置的情况下位于导光板50的下侧的间隔部件55a的板簧的弹性率比位于导光板50的上侧的间隔部件55b的板簧的弹性率小。因此,即使是仅对位于导光板50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55a施加基于导光板50的重量的负荷,也能不使位于导光板50的下方侧的间隔部件55a过度压缩地支撑导光板50。其结果是,能相等地保持导光板50的下方侧的导光板50与LED光源58之间的距离和导光板50的上方侧的导光板50与LED光源58之间的距离,能有效地维持背光源装置54的光学设计。
另外,第2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54的间隔部件55a(55b)配置在位于LED基板60与导光板50之间的背光源底座52的表面而固定于该背光源底座52。因此,能使间隔部件55a(55b)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在位于LED基板58与导光板50之间的背光源底座52的表面配置有间隔部件55a(55b)的形态,但可以设为在位于LED基板58与导光板50之间的框架44的表面配置有间隔部件55a(55b)的形态。
(第3实施例)
图7中示出第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70的截面图。图7的截面图示出在通过间隔部件85a(85b)的YZ平面中对液晶显示装置70进行剖视时的截面构成。第3实施例在液晶显示装置70具备基板保持部件87的方面和间隔部件85a(85b)的形态、配置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关于其它的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同,在图7中,对图3的附图标记加上数字60的部件与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部件相同,因此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如图7所示,在第3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70具备基板保持部件87。基板保持部件87呈截面为倒L字型的形状,固定于位于LED基板90的上侧的背光源底座82的侧板82b、82c,在与导光板80的入光面80a1(80a2)垂直的方向保持LED基板90。另外,间隔部件85a(85b)利用例如粘接而固定于基板保持部件87的表面。间隔部件85a(85b)呈弯曲为大致环状的手柄状。间隔部件85a(85b)弯曲的部位与导光板80的入光面80a1(80a2)接触,由此,导光板80的向LED光源88侧的位移被限制。
图8中示出将背光源装置84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此外,在图8中为了说明而使导光板80和背光源底座82透明化示出。如图8所示,基板保持部件87和间隔部件85a(85b)分别配置于背光源底座8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因此,从LED光源88出射到导光板50的入光面80a1(80a2)的光不会被间隔部件85a(85b)阻挡。
在第3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84中,间隔部件85a(85b)配置于保持LED基板90的基板保持部件87的表面。因此,能通过基板保持部件87将LED基板90固定于背光源装置84的表面,并且将间隔部件85a(85b)固定于背光源装置84。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光源保持部件87和间隔部件85a(85b)是分体部件的形态,但可以通过一体成形间隔部件85a(85b)和光源保持部件87而将间隔部件85a(85b)设为光源保持部件87的一部分。
(第4实施例)
图9中示出第4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10的分解立体图。在此,将图9所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的下侧设为里侧。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10整体上呈横长的方形,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6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124,它们利用顶部外框112a、底部框架112b、侧外框112c(下面称为外框组112a~112c)等一体地保持。此外,关于液晶面板116的构成,是与第1实施例的构成同样的构成,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对背光源装置124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背光源装置124具备背光源底座122、光学部件118、顶部框架114a、底部框架114b、侧框架114c(下面称为框架组114a~114c)、以及反射片126。液晶面板116由外框组112a~112c和框架组114a~114c夹持。此外,附图标记113是用于使驱动电路基板115(参照图10)绝缘的绝缘片,驱动电路基板115用于驱动液晶面板116。背光源底座122呈在表侧(光出射侧、液晶面板116侧)开口、具有底面的大致箱型。光学部件118配置于导光板120的表侧。反射片126配置于导光板120的里侧。而且,在背光源底座122内收纳有:一对线支架131、131;在背光源底座12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散热板119、119;一对LED单元132、132,其在背光源底座122的长边方向延伸、配置有间隔部件125(参照图10);以及导光板120。LED单元132、导光板120以及反射片126利用橡胶衬套133相互支撑。在背光源底座122的里面装配有:对LED单元132提供电力的电源电路基板(未图示);以及用于保护该电源电路基板的保护盖123等。一对线支架131、131沿着背光源底座122的短边方向配置,收纳在LED单元132与电源电路基板之间进行电连接的配线。
图10中示出背光源装置124的截面图。图10的截面图示出在通过间隔部件125的YZ平面中对液晶显示装置110进行剖视时的截面构成。如图10所示,背光源底座122包括:具备底面122z的底板122a;以及从底板122a的外缘浅浅地立起的侧板122b、122c,背光源底座122至少支撑LED单元132和导光板120。另外,散热板119呈包括底面部119a和从底面部119a的一方的长边侧外缘立起的侧面部119b的截面为L字型的形状,散热板119以沿着背光源底座122的一方的长边方向的方式配置。散热板119的底面部119a固定于背光源底座122的底板122a。因此,LED单元132通过散热板119被支撑于背光源底座122的底板122a。散热板119通过背光源底座122的底板122a使在LED单元132产生的热向背光源装置124的外部散热。
如图10所示,导光板120配置于一对LED单元132、132之间。导光板120和光学部件118由框架群114a~114c和背光源底座122夹持。另外,如图10所示,在底部框架114b的表侧配置有驱动电路基板115。驱动电路基板115与显示面板116电连接,将显示图像所需的图像数据、各种控制信号提供给液晶面板116。另外,在顶部框架114a和底部框架114b的表面且相对于LED单元132露出的部位,沿着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0a1(120a2)的长边方向分别配置有反射部件134a。在背光源底座122的表面且与LED单元132相对的部位也沿着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0a 1(120a2)的长边方向配置有反射部件134b。
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124,在顶部框架114a和底部框架114b的表面配置有反射部件134a。另外,在背光源底座122的表面配置有反射部件134b。由此,能有效地提高从LED单元132出射的光向导光板120的入射效率。
此处记载实施例的构成和本发明的构成的对应关系。LED光源28、58、88是“光源”的一例。LED基板30、60、90、130是“光源基板”的一例。另外,背光源装置24、54、84、124是“照明装置”的一例。另外,液晶显示装置10、40、70、110是“显示装置”的一例。另外,背光源底座22、52、82、122是“收纳部件”的一例。
下面列举上述的各实施例的变形例。
(1)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采用安装有发白色光的LED光源的构成,但可以设为面安装有例如红色、绿色、蓝色的3种LED光源的构成,或者可以设为将蓝色的LED光源和黄色荧光体组合的构成。
(2)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采用在导光板的相对的2个侧面侧配置有LED光源的构成,但可以设为例如在导光板的3个侧面侧配置有LED光源的构成,或者设为在导光板的全部的(4个)侧面侧配置有LED光源的构成。
(3)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采用间隔部件通过粘接而固定于LED基板等的构成,但固定间隔部件的方法不被限定。例如在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可以使间隔部件贯通LED基板和背光源底座而由螺钉固定,由此固定于LED基板的表面。
(4)除上述的各实施例以外,关于间隔部件的配置、形态等也能适当地变更。
(5)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使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也能应用本发明。
(6)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例示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也能应用本发明。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权利要求。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包含对上面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的技术。
另外,在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地或者通过各种组合发挥技术上的有用性,并不限于申请时权利要求记载的组合。另外,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例示的技术能同时达成多个目的,达成其中的一个目的自身具有技术上的有用性。
附图标记说明
TV:电视接收装置;Ca、Cb:机箱;T:调谐器;S:台座;10、110:液晶显示装置;12:外框;14:框架;16、116:液晶面板;18、118:光学部件;18a:扩散板;18b:扩散片;18c:透镜片;18d:反射型偏振板;20、50、80、120:导光板;20a1、20a2、50a1、50a2、80a1、80a2、120a1、120a2:入光面;20b、50b、80b:出光面;20c、50c、80c:与出光面相反的一侧的面;22、52、82、122:背光源底座;22a、52a、82a、122a:底板;24、54、84、124:背光源装置;25a、25b、55a、55b、85a、85b、125:间隔部件;26、56、86、126:反射片;28、58、88:LED光源;30、60、90、130:LED基板;32、62、92、132:LED单元;112a:顶部外框;112b:底部框架;112c:侧外框;113:绝缘片;114a:顶部框架;114b:底部框架;114c:侧框架;115:驱动电路基板;119:散热板;123:保护盖;131:线支架;134a、134b:反射部件

Claims (12)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基板;
光源,其配置于上述光源基板的表面;
导光板,其呈平板状,在其侧面中的相对的侧面各自具有入光面,以该入光面分别与上述光源基板的上述光源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
间隔部件,其限制上述光源基板与上述导光板之间的距离,
上述间隔部件各自的杨氏模量比上述导光板的杨氏模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一方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的杨氏模量与配置于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另一方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的杨氏模量之间具有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隔部件具有板簧,该板簧在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入光面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一方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的上述板簧的弹性率与配置于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的上述板簧的弹性率之间具有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至少收纳上述光源基板和上述导光板的收纳部件,
上述间隔部件配置在位于上述光源基板与上述导光板之间的上述收纳部件的表面而被固定于该收纳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基板保持部件,该基板保持部件被固定于上述收纳部件的表面,并且保持上述光源基板,
上述间隔部件配置于上述基板保持部件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一方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和配置于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入光面侧的上述间隔部件以镜面对称的形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25℃的温度条件下,在上述间隔部件与上述导光板之间不施加负荷地使两者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入光面为长条状,
在上述光源与上述导光板之间还具备沿着上述入光面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反射部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利用来自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12.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080061376.3A 2010-01-22 2010-12-17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3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2372 2010-01-22
JP2010012372 2010-01-22
PCT/JP2010/072773 WO2011089805A1 (ja) 2010-01-22 2010-12-17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3411A true CN102713411A (zh) 2012-10-03
CN102713411B CN102713411B (zh) 2015-01-21

Family

ID=44306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137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3411B (zh) 2010-01-22 2010-12-17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70437B2 (zh)
EP (1) EP2527718A4 (zh)
JP (1) JP5303660B2 (zh)
CN (1) CN102713411B (zh)
WO (1) WO2011089805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4147A (zh) * 2012-10-29 2014-05-1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视机
WO2014084302A1 (ja) * 2012-11-29 2014-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238184A (zh) * 2013-06-14 2014-12-2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包含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5546393A (zh) * 2016-01-06 2016-05-0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减少垫块暗影的灯条、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电视
CN105593594A (zh) * 2013-10-08 2016-05-18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5889813A (zh) * 2014-08-12 2016-08-2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WO2017004864A1 (zh) * 2015-07-03 2017-01-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US20220308277A1 (en) * 2019-06-26 2022-09-29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unit theref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92430B1 (en) * 2008-11-27 2016-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JP5331143B2 (ja) * 2011-03-01 2013-10-30 興和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5545279B2 (ja) * 2011-09-20 2014-07-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
WO2013121944A1 (ja) * 2012-02-13 2013-08-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13218055A (ja) * 2012-04-06 2013-10-24 Sharp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3179827A1 (ja) * 2012-05-31 2013-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3191047A1 (ja) * 2012-06-19 2013-1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2013161B1 (ko) * 2012-08-20 2019-08-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KR102047223B1 (ko) * 2012-09-18 2019-11-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엘이디를 사용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40039425A (ko) * 2012-09-21 2014-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096400B1 (ko) * 2012-10-17 2020-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980148B (zh) * 2012-12-04 2015-03-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的框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838310B (zh) * 2012-12-14 2018-05-29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KR102034229B1 (ko) * 2013-01-15 2019-10-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회로기판, 상기 회로기판을 포함하는 조명장치 및 평판 디스플레이
JP2014170079A (ja) * 2013-03-01 2014-09-18 Funai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FI126264B (en) * 2013-09-10 2016-09-15 Suunto Oy Electronic display designed for underwater use
WO2015102052A1 (ja) * 2014-01-06 2015-07-09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15173845A1 (ja) * 2014-05-14 2015-11-19 株式会社ダイカン 意匠性発光装置
JP6474222B2 (ja) * 2014-10-08 2019-02-27 東芝映像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JP6517730B2 (ja) * 2016-05-26 2019-05-22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JP7005418B2 (ja) 2018-04-13 2022-01-2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商品読取システム
US10534143B1 (en) 2018-09-20 2020-01-14 Waymo Llc Methods for optical system manufacturing
JP2021056439A (ja) * 2019-10-01 2021-04-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保持具、平板保持構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4008A (ja) * 2002-02-06 2003-08-22 Nichia Chem Ind Ltd 面発光装置
CN1580896A (zh) * 2003-08-06 2005-02-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侧光式背光模块
CN1716041A (zh) * 2004-06-29 2006-01-04 京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20070076433A1 (en) * 2005-09-28 2007-04-05 Yasushi Kinoshit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lluminant modu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278151A (zh) * 2005-09-30 2008-10-0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CN201359237Y (zh) * 2009-03-06 2009-12-09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03418A (ja) 2000-12-28 2002-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装置
JP3875891B2 (ja) * 2002-01-24 2007-01-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TWI315015B (en) * 2005-11-18 2009-09-2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311454B2 (ja) * 2006-06-05 2009-08-12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027736A (ja) * 2006-07-21 2008-02-07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618310B2 (ja) * 2008-03-19 2011-01-26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照明装置の組立て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4008A (ja) * 2002-02-06 2003-08-22 Nichia Chem Ind Ltd 面発光装置
CN1580896A (zh) * 2003-08-06 2005-02-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侧光式背光模块
CN1716041A (zh) * 2004-06-29 2006-01-04 京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20070076433A1 (en) * 2005-09-28 2007-04-05 Yasushi Kinoshit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lluminant modu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278151A (zh) * 2005-09-30 2008-10-0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CN201359237Y (zh) * 2009-03-06 2009-12-09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4147A (zh) * 2012-10-29 2014-05-1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视机
WO2014084302A1 (ja) * 2012-11-29 2014-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238184A (zh) * 2013-06-14 2014-12-2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包含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5593594A (zh) * 2013-10-08 2016-05-18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5889813A (zh) * 2014-08-12 2016-08-2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WO2017004864A1 (zh) * 2015-07-03 2017-01-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CN105546393A (zh) * 2016-01-06 2016-05-0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减少垫块暗影的灯条、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电视
CN105546393B (zh) * 2016-01-06 2018-06-1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减少垫块暗影的灯条、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电视
US20220308277A1 (en) * 2019-06-26 2022-09-29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unit therefor
US11880057B2 (en) * 2019-06-26 2024-01-23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unit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70437B2 (en) 2014-10-28
US20120293727A1 (en) 2012-11-22
JP5303660B2 (ja) 2013-10-02
CN102713411B (zh) 2015-01-21
EP2527718A1 (en) 2012-11-28
JPWO2011089805A1 (ja) 2013-05-23
EP2527718A4 (en) 2014-03-19
WO2011089805A1 (ja) 201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341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TWI615656B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02844610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0520520C (zh) 复合漫射板及使用复合漫射板的直接照明式液晶显示器
CN102265085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11010270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9491117A (zh) 显示器
KR10208925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81385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134815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102884366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11018796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23310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200185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94817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880859B (zh) 具有最小化边框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4285093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03909434U (zh) 显示装置
KR10186886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272177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KR2015003729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8009995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08439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33326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2011393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