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3337A - 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13337A CN102713337A CN2011800069571A CN201180006957A CN102713337A CN 102713337 A CN102713337 A CN 102713337A CN 2011800069571 A CN2011800069571 A CN 2011800069571A CN 201180006957 A CN201180006957 A CN 201180006957A CN 102713337 A CN102713337 A CN 1027133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mentioned
- shaped member
- blade part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45—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rotary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阻尼器,该阻尼器具备壳体、罩、转子部、以及从转子部伸出的叶片部。叶片部具备根据从粘性流体(未图示)受到的阻力而在一个旋转方向使叶片部扩径并在另一个旋转方向使叶片部缩径的变形部,并且叶片部在扩径时与设于壳体的内周的环状部件配合,带动该环状部件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粘性流体的旋转式的阻尼器,在扩径时叶片部与设于壳体内周的环状部件配合,带动该环状部件旋转,从而利用转子部带动环状部件旋转和转子部的外径的变化的叠加效果,能够将由转子部的旋转方向得到的发生转矩的变化设定得较大。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在第一转子部设置以螺旋状延伸的叶片部的阻尼器(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14段以及图4)。
在沿着一个旋转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使上述现有的第一转子部旋转时,叶片部的前端部从壳体的内周面离开,成为低转矩(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20段以及第0021段以及图4和图7)。
与此相对地,在沿着另一个旋转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使上述现有的第一转子部旋转时,叶片部的前端部抵接在壳体的内周面上,硅油仅在孔口流动,因而成为高转矩(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22段以及第0023段以及图4和图7)。
另外,一直以来,已知有如下的阻尼器:在转子部设置以放射状延伸的多片叶片部,在叶片部的基部侧形成缩径部,做成较窄的宽度,从而容易使叶片部根据从粘性流体受到的阻力而弹性变形,并且会改变在叶片部的圆弧面和壳体的内周壁位于最接近位置的间隙(参照专利文献2的第0030段以及第0046段、图1以及图6)。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2966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181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阻尼器由于仅是只使第一转子部的外径变化来使发生转矩变化,因而存在转矩的变化量较小的问题。
另外,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2记载的阻尼器也与现有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阻尼器一样,由于仅是只使第一转子部的外径变化来使发生转矩变化,因而存在转矩的变化量较小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阻尼器:在扩径时叶片部与设于壳体内周的环状部件配合,带动该环状部件旋转,从而利用转子部带动环状部件旋转、和转子部的外径的变化的叠加效果,能够将由转子部的旋转方向得到的发生转矩的变化设定得较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以下点为特征。
第一.阻尼器具备如下结构。
(1)壳体
壳体构成大致圆筒状,且填充了粘性流体。
(2)罩
罩成为壳体的盖。
(3)转子部
转子部以能够在壳体内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
(4)叶片部
叶片部从转子部伸出。
第二.叶片部具备根据从粘性流体受到的阻力在一个旋转方向使叶片部扩径而在另一个旋转方向使叶片部缩径的变形部。
第三.叶片部在扩径时与设于壳体的内周的环状部件配合,带动该环状部件旋转。
作为特征,本发明还可以具备以下点。
在壳体或者罩上设有在叶片扩径时转子部的轴向的间隙为小的制动区域(A)。这种场合,设置在叶片扩径时转子部的轴向的间隙为小的制动区域,从而除了转子部带动环状部件旋转、转子部的外径的变化以外,还利用与壳体的间隙的宽或窄的叠加效果,能够将由转子部的旋转方向得到的发生转矩的变化设定得较大。
作为特征,本发明还可以具备以下点。
叶片部为螺旋状。这种场合,将叶片部做成螺旋状,从而通过转子部的旋转方向能够使其外径变化。
作为特征,本发明还可以具备以下点。
在叶片部设置与环状部件配合的至少两处的配合部。这种场合,由于在叶片部设置与环状部件配合的至少两处的配合部,从而能够缩短直到该配合部与环状部件配合为止的空转时间。
作为特征,本发明还可以具备以下点。
在设有环状部件的卡定部的、环状部件的内周部,在厚度方向设有壁。这种场合,通过在环状部件的厚度方向设置壁,从而在装配时不仅能够用目视容易判断环状部件的表里的颠倒,而且上述壁与转子部干涉等使得能够无法进行装配或者很难进行装配。
作为特征,本发明还可以具备以下点。
在环状部件的内周部,在厚度方向的壁上设有孔。这种场合,通过在环状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壁上设置孔,从而即使是在壳体内存在空气的场合,在环状部件旋转时,空气进行该孔内,能够防止环状部件的表面被空气覆盖。由此,不仅能够防止转矩因空气而降低,还能够防止因空气所致的声音的发生。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由于具有以上的结构,所以在扩径时叶片部与设于壳体的内周的环状部件配合,带动该环状部件旋转,利用转子部带动环状部件旋转、和转子部的外径的变化的叠加效果,能够将由转子部的旋转方向得到的发生转矩的变化设定得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子部和环状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具有齿轮的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安装齿轮后状态下的阻尼器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6是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壳体的仰视图。
图8是将右半部分做成截面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9是沿着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罩的俯视图。
图11是罩的纵向剖视图。
图12是罩的仰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0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子部的俯视图。
图15是转子部的主视图。
图16是转子部的侧视图。
图17是转子部的仰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4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环状部件的俯视图。
图20是环状部件的主视图。
图21是环状部件的仰视图。
图22是沿着图19的E-E线的剖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扩径时的转子部和环状部件的配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缩径时的转子部和环状部件的配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阻尼器的俯视图。
图26是沿着图25的F-F线的剖视图。
图27是沿着图25的G-G线的剖视图。
图28是图26的左半部分的放大图。
图29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转子部的立体图。
图30是图29的俯视图。
图31是图30的H部分的放大图。
图32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环状部件的立体图。
图33是图32的俯视图。
图34是图32的侧视图。
图35是沿着图33的I-I线的剖视图。
图36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该图是环状部件的立体图。
图37是图36的俯视图。
图38是图36的侧视图。
图39是沿着图37的J-J线的剖视图。
图40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该图是环状部件的立体图。
图41是图40的俯视图。
图42是图40的做成一半截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阻尼器10)
在图1~图4中,标记10表示阻尼器,该阻尼器10是旋转式阻尼器,虽然没有图示,是利用了在内部填充的硅油等的粘性流体的阻力的阻尼器。
阻尼器10如图1~图4所示,大体具备以下部件。
再有,关于以下的(1)~(6),在后面进行叙述。
(1)壳体20
(2)罩30
(3)转子部40
(4)环状部件50
(5)密封部件60
(6)齿轮70
再有,阻尼器10的部件不限于以上的(1)~(6)。
(壳体20)
如图2、图6~图9以及图28所示,壳体20做成大致圆筒状,并填充了粘性流体(未图示)。壳体20由具有适当的弹性和刚性的、例如PC(聚碳酸酯)等的热塑性树脂一体成形。
具体地,如图2、图6~图9以及图28所示,壳体20大体具备以下各部分。
再有,关于以下(1)以及(2),在后面进行叙述。
(1)外周壁80
(2)底壁90
再有,壳体2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上的(1)以及(2)。
(罩30)
如图2、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罩30成为壳体20的盖。罩30由具有适当的弹性和刚性的、例如PC(聚碳酸酯)等的热塑性树脂一体成形。
具体地,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罩30大体具备以下的各部分,
再有,关于以下的(1)以及(2),在后面进行叙述。
(1)上壁100
(2)外边缘部110
再有,罩30的各部分不限于上述(1)以及(2)。
(转子部40)
如图1以及图14~图18所示,转子部40以能够在壳体20内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撑。转子部40由具有适当的弹性和刚性的热塑性树脂一体成形。
具体地,如图1以及图14~图18所示,转子部40大体具备以下的各部分。
再有,关于以下的(1)~(6),在后面进行叙述。
(1)轴部41
(2)叶片部42
(3)轴孔43
(4)变形部44
(5)配合部45
(6)肋46
再有,转子部40的各部分不限于上述(1)~(6)。
(环状部件50)
如图1以及图19~图24所示,环状部件50以能旋转的方式容纳于壳体20内,并位于转子部40的后述的叶片部42和壳体20的后述的外周壁80的内周面81之间,且在叶片部42扩径时与该叶片部42配合,与叶片部42一体地旋转。环状部件50由具有适当的刚性的热塑性树脂一体成形。
具体地,环状部件50形成为圈形,其外周设定为与外周壁80的内周面81大致相等。
另外,如图1、图19以及图23所示,环状部件50大体具备以下各部分。
再有,环状部件5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的(1)以及(2)。
(1)卡定部51
如图1、图19以及图23所示,卡定部51形成于环状部件50的内周面,在后述的叶片部42扩径时与设于该叶片部42的后述的配合部45配合,从而使叶片部42和环状部件50一体地旋转。
具体地,卡定部51在环状部件50的内周形成多个,例如以90度间隔形成四个,并形成为凹状。
再有,虽然将卡定部51形成为凹状,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形成为凸状。另外,作为卡定部41的个数虽然例示了四个,但不限于此,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个以上。
(2)引导部52
如图1、图19以及图23所示,引导部52形成于相邻的卡定部51之间,形成为与卡定部51相同数量的四个。
再有,虽然将引导部52形成为与卡定部51相同数量的四个,但不限于此,与卡定部51相同地,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个以上。
具体地,引导部52从环状部件50的内周突出,且形成为平面为大致直角三角形形状。引导部52具备与卡定部51面对且供叶片部42的前端部抵接的卡定面53、和与该卡定面53邻接且朝向凹状的卡定部51向下倾斜的倾斜面54。
(密封部件60)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密封部件60由O形环构成,并嵌入转子部40的后述的轴部41中。利用密封部件60进行轴部41的外周与罩30的后述的贯通孔102之间的密封。
(齿轮70)
如图2以及图4所示,齿轮70固定在从罩30向壳体20外突出来的转子部40的后述的轴部41的前端部上。
(轴部41)
如图1、图14~图16以及图18所示,轴部41轴支撑在壳体20内的后述的固定轴92上,并且,通过罩30的后述的贯通孔102向壳体20外突出。就轴部41的前端部而言,截面形成为非圆形、例如四边形。
(叶片部42)
如图1以及图14~图18所示,叶片部42从转子部40突出。叶片部42形成为两个,且以螺旋状延伸。
具体地,如图14以及图17所示,叶片部42以从中央向外侧卷绕的方式交替延伸。即、从位于轴部41的径向的两个部位的外周以从上方观察为顺时针方向、约130度的角度、呈螺旋状或者漩涡状延伸。各叶片部42的截面形成为方形柱状的棒状。
再有,叶片部42形成为两个,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另外,虽然将叶片部42形成为螺旋状,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形成为放射状。
(轴孔43)
如图17、图18以及图26~图28所示,轴孔43形成于轴部41的底部,并嵌入到壳体20内的后述的固定轴92中。转子部40以嵌入到固定轴92的轴孔43为中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壳体20内。
(变形部44)
如图1、图14以及图17所示,变形部44根据从粘性流体(未图示)受到的阻力在一个旋转方向使该叶片部42扩径,并在另一个旋转方向使该叶片部42缩径。变形部44位于叶片部42的根部。
(配合部45)
如图1、图14、图23以及图24所示,配合部45是在叶片部42扩径时(参照图23)用于与环状部件50的卡定部51配合来使该环状部件50一体地旋转的部件。
具体地,配合部45从叶片部42的前端部的外周突出,并形成为适合于环状部件50的凹状的卡定部51的形状。在配合部45的后端部即、与叶片部42的前端部相反一侧形成有倾斜地下倾的倾斜面45a。倾斜面45a在叶片部42缩径时与环状部件50的倾斜面54滑动接触,在叶片部42的配合部45从环状部件50的卡定部51脱离时使叶片部42顺利地缩径。
(肋46)
如图1、图14以及图18所示,肋46从轴部41的周围朝向变形部44延伸,呈阶梯状变高且朝向变形部44逐渐变低地形成。
肋46与罩30的后述的阶梯部104相对,且加厚转子部40的壁厚,基于加固的目的而设置。
(外周壁80)
如图2、图5、图6、图8、图9以及图28所示,外周壁80形成为上面敞开的圆筒形,具有内周面81。
(底壁90)
如图2、图6~图9以及图28所示,底壁90堵住外周壁80的底面,形成为圆板形。
具体地,如图2、图6~图9以及图28所示,底壁90大体具备以下各部分。
再有,底壁9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的(1)~(4)。
(1)底面91
如图2、图6~图9以及图28所示,底面91位于底壁90的底部。
(2)固定轴92
如图2、图6、图8、图9以及图28所示,固定轴92从底面91的中心向壳体20内突出。在固定轴92上以能旋转的方式嵌入转子部40的轴孔43。
(3)隆起部93
如图2、图6、图8、图9以及图28所示,隆起部93位于固定轴92的周围,比底面91高出一级,朝向上方突出成凸状,以整体形成为环状。
(4)环状凸部94
如图2、图6、图8、图9以及图28所示,环状凸部94沿着外周壁80的内周面81设置,比底面91高出一级,朝向上方突出成凸状,以整体形成为环状。
再有,虽然连续地形成了环状凸部94,但不限于此,还可以间断地形成,另外,虽然平坦地形成了环状凸部94的上面,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倾斜地形成或者以具有高低差的波形等的非平坦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2、图6、图8、图9、以及图28所示,底壁90位于外周侧的环状凸部94与内周侧的隆起部93之间,比环状凸部94以及隆起部94低一级,且形成为环状。
(上壁100)
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上壁100堵住壳体20的开口正面,且形成为圆板形。
具体地,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上壁100大体具备以下各部分。
再有,上壁10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的(1)~(6)。
(1)内面101
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内面101位于与壳体20的底面91相对的内面。
(2)贯通孔102
如图2、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贯通孔102位于上壁100的中心,贯通内外。转子部40的轴部41穿过贯通孔102,轴部41向壳体20的内外突出。
(3)内边缘部103
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内边缘部103位于贯通孔102的周围,朝向上方弯曲成截面L字形,以整体形成为环状。
(4)阶梯部104
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阶梯部104位于内边缘部103的下侧,比内面101低一级,朝向下方突出成凸状,以整体形成为环状。嵌入转子部40的轴部41的密封部件60位于由阶梯部104的侧面和内边缘部103的下面包围的空间内。
(5)环状凸部105
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环状凸部105位于与壳体20的环状凸部94相对的位置,比内面101低一级,朝向下方突出成凸状,以整体形成为环状。
再有,虽然连续地形成了环状凸部105,但不限于此,还可以间断地形成,再有,虽然平坦地形成了环状凸部105的下面,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倾斜地形成或者以具有高低差的波形等的非平坦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内面101位于外周侧的环状凸部105与内周侧的阶梯部104之间,比环状凸部105以及阶梯部104高出一级,且以环状形成。
(6)嵌合槽106
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嵌合槽106位于最外周,比环状凸部105高出一级,以整体形成为环状。壳体20的外周壁80嵌入嵌合槽106中。
(外边缘部110)
如图10~图13以及图28所示,外周边缘部110是将上壁100的外周修边为环状而成的部位,并嵌入到壳体20的外周壁80的外侧。
(制动区域A和非制动区域B)
如图28所示,在壳体20或者罩30上设有在叶片部42扩径时转子部40的轴向的间隙为“小”的制动区域A。
具体地,制动区域A由设于壳体20或者罩30的轴向的环状凸部94、105构成。
再有,虽然在壳体20上设置环状凸部94、在罩30上设置环状凸部105,但是不限于此,还可以仅在壳体20和罩30的任一方设置环状凸部。
如图28所示,在制动区域A的内周侧设有非制动区域B。非制动区域B是转子部40的轴向的间隙为“大”的区域。
具体地,非制动区域B由比环状凸部94低一级的壳体20的底面91、和与底面91相对且比环状凸部105高出一级的罩30的内面101构成。
再有,虽然在壳体20上设置底面91、在罩30上设置内面101,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单独设置壳体20的底面91或者单独设置罩30的内面101。
(阻尼器10的动作)
接着,对具备上述结构且在内部填充了粘性流体(未图示)的装配状态的阻尼器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23~25中,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转子部40的轴部41时,叶片部42进行扩径。
在叶片部42进行扩径时,其凸状的配合部45如图23所示,嵌入环状部件50的凹状的卡定部51,叶片部42的前端部抵接在卡定面53上。
由此,转子部40的旋转力传递到环状部件50,环状部件50与叶片部42一体地在壳体20内旋转,从而发生高转矩。
同时,环状部件50以及扩径后的叶片部42的前端部如图28所示,在壳体20内的轴向的间隙为“小”的外周侧的制动区域A进行旋转。
由此,在轴向的间隙为“小”的部分中,在壳体20内进行旋转的叶片部42发生较大的干涉力即转矩。
利用这些叠加效果,阻尼器10的发生转矩增加。
与此相对地,在图23~25中,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转子部40的轴部41时,叶片部42进行缩径。
此时,如图25所示,叶片部42的凸状的配合部45从环状部件50的凹状的卡定部51脱离,叶片部42和环状部件50的连接状态被断开,叶片部42在缩径后的状态下单独进行旋转。
由此,在叶片部42和环状部件50的内周之间产生圆周方向的间隙,由于粘性流体(未图示)在该间隙流动,所以抑制转矩的发生。
同时,虽然未图示,叶片部42的前端部位于壳体20内的轴向的间隙为“大”的内周侧的非制动区域B。
在轴向的间隙为“大”的部分中,在壳体20内旋转的叶片部42发生的干涉力即转矩变弱。
利用这些叠加效果,阻尼器10的发生转矩减少。再有,利用试制品得到的实验的结果,得到约3~5倍的转矩差。
利用本阻尼器10能够提供基于旋转方向而使转矩不同的阻尼器,还能够作为单向(1Way)类型的阻尼器来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29~图3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29~图33所示,在叶片部220上设置与环状部件230配合的至少两处的配合部221、222。
第二,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32、图33以及图35所示,在设有环状部件230的卡定部231的、环状部件230的内周部在厚度方向设有壁232。
具体地,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转子部200大体具备轴部210和叶片部220。
如图29~图31所示,在叶片部220的前端部设有两个第一、第二配合部221、222。如图29~图31所示,第一、第二配合部221、222从叶片部220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以凸状突出,并嵌入到沿着后述的环状部件230的内周面以凹状形成的卡定部231。
再有,虽然配合部221、222设置两个,但不限于此,还可以设置三个以上。
在环状部件230上设有沿着其内周面以凹状形成的多个卡定部231。卡定部231沿着环状部件230的内周面连续形成,使相邻的卡定部231之间的间隔比两个配合部221、222之间的间隔细小,以例如两倍的间距设置。即、两个配合部221、222隔着一个卡定部231嵌入。
另外,如图32、图33以及图35所示,在环状部件230的内周部并在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设有向内朝向径向以环状伸出到途中的壁232。
在装配时,目视环状部件230的壁232,虽然未图示,将该壁232朝向壳体20的底壁90(参照图2)嵌入壳体20内。之后,从环状部件230的没有壁232的一侧将转子部200的叶片部220嵌入环状部件230的内周部的内侧中。
再有,反之,若将环状部件230的没有壁231的一侧朝向壳体20的底壁90(参照图2)嵌入,则在嵌入转子部200的叶片部220时,叶片部220或其配合部221、222与壁232碰撞而产生干涉。由此,能够容易判断环状部件230的嵌入方向的表里颠倒。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36~图39,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与使用图29~图35进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如图36、图37以及图39所示,在设有环状部件300的卡定部301的、环状部件300的内周部在厚度方向设有壁302。
具体地,如图36、图37以及图39所示,在环状部件300的内周部并在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设有向内朝向径向以环状伸出到途中的壁302。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40~图42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0~图4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环状部件400的内周部并在厚度方向的壁402上设有孔403。
具体地,如图40~图42所示,在环状部件400的内周部设有凹状的卡定部401、和从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向内朝向径向以环状伸出到途中的壁402。
在壁402上以放射状设有多个例如六个在厚度方向贯通的圆形的孔403。
再有,作为孔403的形状,虽然例示了圆形,但不限于此,另外,作为个数虽然例示了六个,但还可以设置一个、二~五个,或者七个以上。
虽然未图示,但存在空气混入壳体内的情况。空气在环状部件400旋转时覆盖其表面从而形成空气层,存在转矩因该空气层而降低的情况。
此时,如果预先形成孔403,则在环状部件400旋转时空气进入该孔403内,能够防止环状部件的表面被空气覆盖。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仅能够防止因空气所致的转矩的降低,还能够防止因空气所致的声音的发生。
再有,这里引用2010年1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13287号以及2010年7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154029号公报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申请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引入。
Claims (6)
1.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构成为大致圆筒状且填充了粘性流体的壳体;
成为上述壳体的盖的罩;
以能够在上述壳体内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的转子部;以及
从上述转子部伸出的叶片部,
上述叶片部具备变形部,该变形部根据从上述粘性流体受到的阻力在一个旋转方向使上述叶片部扩径,在另一个旋转方向使上述叶片部缩径,
并且,上述叶片部在扩径时与设于上述壳体的内周的环状部件配合,带动该环状部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或者上述罩上设有在上述叶片部扩径时上述转子部的轴向的间隙为小的制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部为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叶片部上设有与上述环状部件配合的至少两处配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设有上述环状部件的卡定部的、上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部,在厚度方向设有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部,在上述厚度方向的壁上设有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13287 | 2010-01-25 | ||
JP2010013287 | 2010-01-25 | ||
JP2010-154029 | 2010-07-06 | ||
JP2010154029A JP5519433B2 (ja) | 2010-01-25 | 2010-07-06 | ダンパー |
PCT/JP2011/050294 WO2011089952A1 (ja) | 2010-01-25 | 2011-01-11 | ダンパ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13337A true CN102713337A (zh) | 2012-10-03 |
CN102713337B CN102713337B (zh) | 2014-10-08 |
Family
ID=44306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695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3337B (zh) | 2010-01-25 | 2011-01-11 | 阻尼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89952B2 (zh) |
EP (1) | EP2530354A1 (zh) |
JP (1) | JP5519433B2 (zh) |
KR (1) | KR101379555B1 (zh) |
CN (1) | CN102713337B (zh) |
WO (1) | WO201108995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89391A (zh) * | 2015-02-13 | 2016-08-24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
CN106481725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输入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59207B2 (ja) * | 2011-03-02 | 2015-08-05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回転ダンパ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666376B2 (ja) * | 2011-05-16 | 2015-02-12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付き回転ダンパ装置 |
FR3000155B1 (fr) | 2012-12-21 | 2015-09-25 | Valeo Embrayages | Amortisseur de torsion pour un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coupl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FR3024759B1 (fr) | 2014-08-08 | 2020-01-03 | Valeo Embrayages | Amortisseur, notamment pour un embrayage d'automobile |
JP6430850B2 (ja) * | 2015-02-13 | 2018-11-28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流体ダンパ装置、駆動装置、およびダンパ付き機器 |
FR3047783B1 (fr) * | 2016-02-11 | 2018-03-02 | Valeo Embrayages | Amortisseur de torsion |
US10822841B2 (en) * | 2016-08-24 | 2020-11-03 | Accurate Lock & Hardware Co. Llc | Door latch with delayed return mechanism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38605A1 (de) * | 1991-10-25 | 1993-04-28 | fischerwerke Artur Fischer GmbH & Co. KG | Dämpfungselement zur Dämpfung einer Schubbewegung |
JPH08193458A (ja) * | 1995-01-18 | 1996-07-30 | Nippon Columbia Co Ltd | ダンパ |
CN1614258A (zh) * | 2003-11-07 | 2005-05-11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阻尼器装置 |
JP2006153066A (ja) * | 2004-11-26 | 2006-06-15 | Tok Bearing Co Ltd | トルク調整機能付き回転ダンパ |
JP2008038933A (ja) * | 2006-08-01 | 2008-02-21 | Fuji Latex Kk | 回転ダンパ−装置 |
WO2008108444A1 (ja) * | 2007-03-07 | 2008-09-12 | Nifco Inc. | ダンパ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81831A (ja) | 1990-11-16 | 1992-06-29 | Seiko Epson Corp | 通信端末装置 |
DE4244484C2 (de) * | 1992-12-30 | 2003-04-17 | Itw Ateco Gmbh | Rotationsdämpfer |
JPH08296687A (ja) | 1995-04-24 | 1996-11-12 | Nifco Inc | 回転ダンパー |
DE19745038C1 (de) * | 1997-10-11 | 1999-07-08 | Itw Ateco Gmbh | Rotationsdämpfer |
JP4181831B2 (ja) | 2002-09-09 | 2008-11-19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ダンパ |
US8757337B2 (en) * | 2008-11-20 | 2014-06-24 | Oiles Corporation | Rotary damper |
-
2010
- 2010-07-06 JP JP2010154029A patent/JP55194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1-11 EP EP11734559A patent/EP253035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1-11 US US13/522,190 patent/US868995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1-11 WO PCT/JP2011/050294 patent/WO201108995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1-11 CN CN201180006957.1A patent/CN1027133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1-11 KR KR1020127015051A patent/KR10137955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38605A1 (de) * | 1991-10-25 | 1993-04-28 | fischerwerke Artur Fischer GmbH & Co. KG | Dämpfungselement zur Dämpfung einer Schubbewegung |
JPH08193458A (ja) * | 1995-01-18 | 1996-07-30 | Nippon Columbia Co Ltd | ダンパ |
CN1614258A (zh) * | 2003-11-07 | 2005-05-11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阻尼器装置 |
JP2006153066A (ja) * | 2004-11-26 | 2006-06-15 | Tok Bearing Co Ltd | トルク調整機能付き回転ダンパ |
JP2008038933A (ja) * | 2006-08-01 | 2008-02-21 | Fuji Latex Kk | 回転ダンパ−装置 |
WO2008108444A1 (ja) * | 2007-03-07 | 2008-09-12 | Nifco Inc. | ダンパ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89391A (zh) * | 2015-02-13 | 2016-08-24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
CN106481725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输入装置 |
CN106481725B (zh) * | 2015-08-27 | 2018-06-12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输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298460A1 (en) | 2012-11-29 |
JP2011169459A (ja) | 2011-09-01 |
EP2530354A1 (en) | 2012-12-05 |
KR20120080661A (ko) | 2012-07-17 |
WO2011089952A1 (ja) | 2011-07-28 |
CN102713337B (zh) | 2014-10-08 |
KR101379555B1 (ko) | 2014-03-28 |
JP5519433B2 (ja) | 2014-06-11 |
US8689952B2 (en) | 2014-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3337B (zh) | 阻尼器 | |
CN104246323B (zh) | 密封结构 | |
KR101440608B1 (ko) | 스파이럴 홈 스러스트 베어링 | |
CN207634514U (zh) | 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 | |
CN203297366U (zh) | 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组件 | |
JP2018529058A (ja) | ホイール機構 | |
JP2008157332A (ja) | 減速機付モータ | |
JP2018025283A (ja) | 密封装置 | |
JP2016035330A (ja) | ギアボックス | |
CN109689396A (zh) | 车轮用轴承装置 | |
CN204267592U (zh) | 旋转操作力平顺恒定阻尼器 | |
JP5631393B2 (ja) | 打抜き加工されたセンタリングディスク | |
JP2007269285A (ja) | ハブユニット | |
CN208138310U (zh) | 轮毂单元轴承 | |
JP2008275159A (ja) | 流体動圧軸受装置 | |
JP5307741B2 (ja) | ダンパー | |
JP2011163411A (ja) | 摺動式トリポード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 |
CN212215851U (zh) | 新型碾轮 | |
US20060289537A1 (en) | Housing for beauty products | |
JP6042129B2 (ja) | ウェアリング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遠心ポンプ装置 | |
JP6575847B2 (ja) | 遊星ローラ式の動力伝達装置 | |
CN201129459Y (zh) | 一种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 |
JP2004150484A (ja) | 転がり軸受の密封装置 | |
JP5579901B1 (ja) | 回転軸貫通部の防水構造 | |
JP4272958B2 (ja) | 回転ダンパ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