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1725A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1725A
CN106481725A CN201610738100.3A CN201610738100A CN106481725A CN 106481725 A CN106481725 A CN 106481725A CN 201610738100 A CN201610738100 A CN 201610738100A CN 106481725 A CN106481725 A CN 106481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sleeve
input equipment
resistance
cohes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381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1725B (zh
Inventor
藤村信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81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1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1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1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54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the operating part having at least five or an unspecified number of operative positions
    • H01H19/56Angularly-movable actuating part carrying contacts, e.g. drum switch
    • H01H19/58Angularly-movable actuating part carrying contacts, e.g. drum switch having only axial contact pressure, e.g. disc switch, wafer switch
    • H01H19/585Angularly-movable actuating part carrying contacts, e.g. drum switch having only axial contact pressure, e.g. disc switch, wafer switch provided with printed circuit conta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3Means for adjusting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by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4Fl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1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with index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20Driving mechanisms allowing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operating part to be effective in either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输入装置,能够使伴随着部件间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的阻力变化。输入装置(100)具备固定部件(200)和旋转部件(300),并根据固定部件(200)与旋转部件(300)之间的相对旋转进行输入,输入装置(100)具备:将固定部件(200)和旋转部件(30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轴承部(121)以及下轴承部(122);在不同于上轴承部(121)以及下轴承部(122)的位置形成在固定部件(200)与旋转部材(300)之间的间隙;以及存在于间隙并与固定部件(200)以及旋转部件(300)接触的粘性材料(400)。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根据多个部件的相对旋转来进行输入的输入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输入装置中,设置有用于伴随着旋转而使使用者感到被称为触击感的阻力的凸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1415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输入装置中,由凸轮部产生的阻力直接传递至使用者,因此存在使用者无法舒适地进行操作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伴随着部件间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的阻力变化的输入装置。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具备第1部件和第2部件,根据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来进行输入,且具备:轴承部,将第1部件和第2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间隙,在不同于轴承部的位置形成在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以及粘性材料,存在于间隙并与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伴随着部件间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的阻力变化。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优选形成为:间隙处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距离比轴承部处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距离大。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伴随着部件间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的阻力变化。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优选形成为: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包括套筒和保持套筒的套筒保持部,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与套筒形成间隙。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更换套筒使间隙的构造变化,因此能够通用共通的构造,且能够制造阻力不同的多种输入装置。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优选形成为:还具备产生对应于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的阻力的阻力产生部,粘性材料在不同于阻力产生部的位置与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伴随着部件间的相对旋转在阻力产生部产生的阻力变化。粘性材料位于与阻力产生部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简化阻力产生部的构造。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优选形成为:另一方的部件包括圆筒状的间隙形成外表面,套筒保持部包括位于间隙形成外表面的外侧的圆筒状的保持内表面,套筒包括与保持内表面的内侧接触的圆筒状的保持外表面和位于间隙形成外表面的外侧的圆筒状的间隙形成内表面,在间隙形成外表面与间隙形成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根据该结构,由于套筒呈大致圆筒状,因此,仅通过改变套筒的长度,就能够简单地改变间隙形成外表面与间隙形成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扩展区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输入装置,能够使伴随着部件间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的阻力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图2所示的基部的立体图。
图3B是图2所示的分隔板的仰视图。
图4A是从斜上观察的图2所示的罩的立体图。
图4B是从斜下观察的图2所示的罩的立体图。
图5A是图2所示的套筒的立体图。
图5B是从斜下观察的图2所示的罩与套筒的立体图。
图6A是从斜上观察的图2所示的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6B是从斜下观察的图2所示的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7-7线处的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输入装置的8-8线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旋转角度与阻力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变形例的输入装置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0…输入装置
110…旋转轴
121…上轴承部
122…下轴承部
130…阻力产生部
200…固定部件
300…旋转部件
400…粘性材料
212…第1轴承部
213…第1轴承面
214…凸轮部
232…第2轴承面
236…套筒保持部
237…保持内表面
240…套筒
241…控制圆筒
242…间隙形成内表面
243…保持外表面
311…间隙形成外表面
312…第3轴承面
313…弹簧保持部
314…弹簧收纳孔
316…第4轴承面
330…弹簧
340…抵接部件
600…输入装置
640…套筒
641…控制圆筒
642…间隙形成内表面
643…保持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的立体图所示,输入装置100具备能够以沿着上下方向的旋转轴110为中心而相对地朝两个方向旋转的固定部件200和旋转部件300,此外,具备后面参照图8说明的粘性材料400。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200被固定于车辆,旋转部件300由进行输入的使用者的手操作。基于旋转而进行的输入由未图示的配线作为电信号朝外部传递。
另外,上下方向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规定的,并非限定实际的使用方向。将通过旋转轴110且与旋转轴110正交的方向称为半径方向。半径方向外向是指从旋转轴110离开的方向,半径方向内向是指趋向旋转轴110的方向。无论是否有“大致”这一用语,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形状并非用于将各构成要素严格地限定于其几何学形状,而只是为了举例示出作为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构思的一例的概要形状而加以提示。
(固定部件)
首先,说明固定部件200的构造。如图2的分解立体图所示,固定部件200具备基部210、分隔板220、罩230、套筒240以及螺钉250。固定部件200的构成要素被固定成在旋转轴110的周围相互不旋转。
(基部)
如图3A的立体图所示,基部210具备:座部211、第1轴承部212、凸轮部214、第1壁部215、外侧肋216、上侧肋217以及下突起218。
座部211沿着与旋转轴110正交的平面呈板状地延伸。第1轴承部212沿着旋转轴110从座部211的上表面朝上方呈大致圆筒状地突出设置。第1轴承部212的圆筒状的外表面即第1轴承面213以旋转轴110为中心而沿着旋转轴110延伸。在第1轴承部212的中央,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第1轴承部212和座部211的孔。凸轮部214从座部211朝上方呈板状地延伸。凸轮部214从半径方向的外侧包围第1轴承部212。凸轮部214与第1轴承部212的外表面之间的在半径方向上的距离根据绕旋转轴110的角度位置而不同。
第1壁部215以从半径方向的外侧包围凸轮部214的方式从座部211朝上方延伸。当从上朝下观察第1壁部215时,第1壁部215呈大致长方形状。外侧肋216沿着第1壁部215的外表面从座部211朝上方一直延伸至比第1壁部215的最上部低的位置。当从上朝下观察时,外侧肋216在大致长方形状的第1壁部215的4边的各自的中央附近从第1壁部215的外表面朝半径方向外向突出设置。上侧肋217从第1壁部215的上缘朝上方延伸。当从上朝下观察时,上侧肋217位于大致长方形状的第1壁部215的4边的各自的中央附近。4个下突起218在凸轮部214与第1壁部215之间、且接近大致长方形状的第1壁部215的角部配设。4个下突起218分别从座部211朝上方突出设置。在各下突起218的中央设置有上下贯通下突起218以及座部211的螺钉孔。
(分隔部)
如图3B的仰视图所示,分隔板220具备大致长方形状的板状部件221和固定端子222。在板状部件221上设置有中心与旋转轴110一致的圆形的中央孔223。中央孔223沿上下方向贯通板状部件221。
在大致长方形状的板状部件221的4个直线状的外缘的中央附近,设置有朝半径方向内侧凹陷的切口224。在板状部件221的4个角部附近,以在上下方向贯通板状部件221的方式设置有与图3A的4个下突起218在上下方向重叠的4个贯通孔225。固定端子222是设置于板状部件221的下表面的多个薄板状的金属片,且在中央孔223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呈扇状地配设。
当从上朝下观察时,图3B所示的分隔板2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的外缘与图3A所示的第1壁部215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的外缘大致一致。基部210的上侧肋217嵌入分隔板220的切口224,因此,分隔板220与基部210之间的相对旋转被阻止。
(罩)
如从斜上观察罩230的图4A的立体图所示,罩230的外形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划分出中空的内部空间。如从斜下观察罩230的图4B的立体图所示,罩230朝下方开口。
如图4A所示,罩230具备大致沿着与旋转轴110大致正交的平面延伸的上板231。上板231从上朝下观察时呈大致长方形状。上板231的中央附近朝上方平缓地突出。在上板231的中央设置有具有沿着旋转轴110的中心轴的圆柱状的第2轴承面232。第2轴承面232划分出在上下方向贯通上板231的孔。在上板231上,在相比第2轴承面232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设置有朝上方开口的槽233。槽233沿着以旋转轴110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以不完全包围旋转轴110的程度延伸。
如图4B所示,罩230具备从上板231的外缘朝下方延伸的板状的第2壁部234。在从下朝上观察时呈大致长方形状的第2壁部234的下缘,在各边的中央设置有朝上方凹陷的切口235。
罩230具备套筒保持部236。套筒保持部236呈大致圆筒形,在第2轴承面232的下端的半径方向的外侧从上板231的下表面呈圆筒状地朝下方延伸。套筒保持部236的圆筒状的保持内表面237呈大致圆筒形,且具有与旋转轴110一致的中心轴。与旋转轴110正交的平面上的保持内表面237的截面沿着旋转轴110大致恒定。在保持内表面237的内侧划分出的空间的上端与在第2轴承面232的内侧划分出的空间连通。在套筒保持部236的下端,设置有从下朝上观察时以旋转轴110为中心且以90度间隔配设的、朝上方凹陷的切口238。
罩230具备4个上突起239。4个上突起239配设在第2壁部234与套筒保持部236之间,且接近大致长方形状的第2壁部234的角部。4个上突起239分别从上板231朝下方突出设置,且具有朝下方开口的螺钉孔。
罩230(图4B)的第2壁部234以包围基部210(图3A)的第1壁部215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的方式配设。如图1所示,基部210的4个外侧肋216一个一个地嵌入罩230的4个切口235,因此,罩230与基部210之间的相对旋转被阻止。借助穿通于基部210(图3A)的下突起218、分隔板220(图3B)的贯通孔225、罩230(图4B)的上突起239的螺钉250(图2),将图2所示的基部210、分隔板220、罩230在4处固定。
(套筒)
如图5A的立体图所示,套筒240具备控制圆筒241。控制圆筒241包含均以旋转轴110为中心呈圆筒状地从上端一直延伸到下端的间隙形成内表面242和保持外表面243。间隙形成内表面242面朝半径方向的内侧,保持外表面243面朝半径方向的外侧。与旋转轴110正交的平面上的间隙形成内表面242以及保持外表面243的截面均沿着旋转轴110大致恒定。由间隙形成内表面242划分出的内侧的空间上下贯通套筒240。
套筒240包括凸缘244和4个肋245。凸缘244呈环状地从控制圆筒241的下端朝半径方向外向突出设置。肋245从凸缘244的上表面朝上方沿着保持外表面243突出设置。肋245在从上朝下观察时以旋转轴110为中心而以90度间隔配设。
图5B是示出组合后的状态下的罩230和套筒240的立体图。套筒240配设在套筒保持部236的保持内表面237(图4B)内侧的空间。由于套筒240的圆筒形的保持外表面243(图5A)与罩230的圆筒形的保持内表面237(图4B)以大的面积接触,因此,只要不施加有大的力,则套筒240不会在套筒保持部236内上下移动。套筒240的肋245分别嵌入罩230的切口238,因此,套筒240与套筒保持部236不会相对地旋转。
(旋转部件)
其次,对旋转部件300的构造进行说明。旋转部件300如图2的分解立体图所示具备主体部310、可动端子320、弹簧330、抵接部件340、头350以及螺钉360。旋转部件300的构成要素以不会绕旋转轴110相互旋转的方式被固定。
(主体部)
如从斜上观察主体部310的图6A的立体图所示,主体部310具有以旋转轴110为中心、沿着旋转轴110延伸的圆筒状的间隙形成外表面311。主体部310具有从间隙形成外表面311的上端附近以旋转轴110为中心沿着旋转轴110延伸的圆筒状的第3轴承面312。在与旋转轴110正交的平面上,第3轴承面312的半径比间隙形成外表面311的半径小。
主体部310具备从间隙形成外表面311的下端附近朝半径方向外向突出设置的2个弹簧保持部313。2个弹簧保持部313以旋转轴110为中心相互朝相反方向突出设置。在各弹簧保持部313内设置有朝半径方向外向开口的弹簧收纳孔314。
弹簧收纳孔314在弹簧保持部313内沿半径方向延伸。在各弹簧收纳孔314收纳有抵接部件340。抵接部件340是沿半径方向延伸的中空的棒状部件。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封闭,且带有圆角。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敞开。
弹簧330(图2)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配设在抵接部件340的内部,半径方向内侧的端部在弹簧收纳孔314的里侧被固定于弹簧保持部313。抵接部件340以对弹簧330(图2)施加有沿着半径方向的压缩力的状态被收纳。因而,弹簧330(图2)对抵接部件340朝半径方向外向弹性施力。
主体部310具备从间隙形成外表面311的下端附近朝半径方向外向突出设置的2个端子保持部315。2个端子保持部315以旋转轴110为中心相互朝相反方向突出设置。当从上朝下观察时,端子保持部315与弹簧保持部313配设在以旋转轴110为中心错开90度的位置。在各端子保持部315的上表面安装有可动端子320。
如从斜下观察主体部310的图6B的立体图所示,主体部310具有配设在相比弹簧保持部313以及端子保持部315靠下方的位置、且朝下开口的第4轴承面316。第4轴承面316是以旋转轴110为中心而沿着旋转轴110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面。第4轴承面316从主体部310的下端起延伸至预定的高度。第4轴承面316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划分出中空的圆柱状的内部空间。
在主体部310的上端部,朝半径方向内向凹陷的切口317从上端朝下方稍稍延伸。
(头)
如图6B所示,头350具备操作部351、限制部件352、安装部353。操作部351具有以旋转轴110为中心的圆盘状的部件和从圆盘状的部材的外缘朝下方延伸的缘部。限制部件352从操作部351的缘部的下端朝下方突出设置。安装部353从操作部351的中央的下表面呈圆筒状地朝下方突出设置。如后面说明的图7所示,安装部353的一部分配设在主体部310的上端内部,且由螺钉360固定于主体部310。如图6B所示,在安装部353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的面设置有肋354。头350的肋354嵌入主体部310的切口317而被固定,因此头350不会相对于主体部310相对旋转。
(内部构造)
图7是沿箭头方向观察包含图1所示的7-7线和旋转轴110的平面上的截面的图。仅示出截面,对于里侧的构造则省略描绘。
头350的操作部351配设在固定部件200的外侧。图6B所示的限制部件35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设在图4A所示的槽233内。当头350被使用者的手操作而绕旋转轴110旋转时,限制部件352仅在槽233的某一范围内旋转,因此固定部件200与旋转部件300的旋转角度被限制。
在上部,固定部件200的第2轴承面232和旋转部件300的第3轴承面312形成上轴承部121。第2轴承面232和第3轴承面312均呈大致圆筒形状,且相互接近。第2轴承面232与第3轴承面312之间的半径方向的第1距离极小。第1距离很小,达到固定部件200和旋转部件300不会相互在半径方向大幅偏移的程度。但是,第2轴承面232和第3轴承面312以伴随着操作部351的操作而固定部件200和旋转部件300能够相对地平滑地旋转的程度相互支承。
在下部,固定部件200的第1轴承面213和旋转部件300的第4轴承面316形成下轴承部122。第1轴承面213和第4轴承面316均呈大致圆筒形状,且相互接近。第1轴承面213与第4轴承面316之间的半径方向的第2距离极小。第2距离很小,达到固定部件200和旋转部件300不会相互在半径方向大幅偏移的程度。但是,第1轴承面213和第4轴承面316以伴随着操作部351的操作而固定部件200和旋转部件300能够相对地平滑地旋转的程度相互支承。
套筒240的控制圆筒241嵌入由固定部件200的套筒保持部236的保持内表面237划分出的内部空间。保持内表面237与套筒240的保持外表面243相面对并紧贴。套筒240的间隙形成内表面242和旋转部件300的主体部310的间隙形成外表面311对置配置。
图8是从上朝下观察仅图7的8-8线处的截面的图。在间隙形成内表面242与间隙形成外表面311之间的间隙夹持有粘性材料400。粘性材料400可以将间隙形成内表面242与间隙形成外表面311之间的间隙完全填充,也可以仅填充一部分。粘性材料400在固定部件200和旋转部件300相对旋转时产生阻力。在粘性材料400例如涂布于间隙形成内表面242和间隙形成外表面311中至少一方后进行组装。
间隙形成内表面242与间隙形成外表面311之间的间隙的、在半径方向上的第3距离遍及沿着旋转轴110的预定的范围都大致恒定。第3距离比上轴承部121处的第1距离和下轴承部122处的第2距离中的任一个都大。第3距离小至粘性材料400不会容易地流出的程度。第1距离以及第2距离例如为0.05mm以下,但并不限于此。第3距离例如为0.1~0.5mm的程度,但并不限于此。第3距离优选为比第1距离以及第2距离大10倍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未设置阻止粘性材料400从间隙形成内表面242与间隙形成外表面311之间的间隙流出的部件。若适当选择间隙形成内表面242与间隙形成外表面311之间的间隙以及粘性材料400的粘性,则即便长时间使用粘性材料400也不会流出直至操作产生障碍的程度。另外,作为粘性材料400,例如能够适当使用在烯烃系油中添加PTFE(聚四氟乙烯)等含氟树脂的润滑脂或硅脂。
如图7所示,利用弹簧保持部313、弹簧330、抵接部件340以及凸轮部214形成阻力产生部130。抵接部件340由被收纳于下部的弹簧收纳孔314内的弹簧330被朝凸轮部214弹性施力。面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的凸轮部214的内表面根据绕旋转轴110的角度位置不同而距旋转轴110的距离不同。当固定部件200与旋转部件300相对旋转时,抵接部件340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根据凸轮部214的内表面与旋转轴110之间的距离而在半径方向移动。
图3B所示的分隔板220的固定端子222配设在图6A所示的可动端子320的旋转轨道上。根据固定部件200与旋转部件300之间的相对旋转位置,固定端子222和可动端子320接触或者分离。因固定端子222与可动端子320接触而产生的电信号由未图示的配线作为输入朝外部传递。
(动作)
若使用者对头350的操作部351进行操作,则图7所示的固定部件200和旋转部件300绕旋转轴110相对旋转。在旋转时,抵接部件340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沿着凸轮部214的内表面移动。
图9是在横轴示出旋转部件300相对于固定部件200的相对角度位置、在纵轴示出操作部351所承受的阻力的图表。当使用者使旋转部件300朝某一方向旋转时,与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阻力越大,则越是在纵轴的上方向绘图。
将局部地观察时凸轮部214的内表面距旋转轴110最远的角度位置中的2个作为A位置以及C位置示出。将局部地观察时凸轮部214的内表面距旋转轴110最近的角度位置中的1个作为B位置示出。实线的图表501示出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了粘性材料400的情况下的例子,虚线的图表502示出未使用粘性材料400的情况下的参考例。
当从A位置朝B位置旋转时,抵接部件340由凸轮部214被朝半径方向内向推压,并且,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凸轮部214对抵接部件340施加的阻力变大。由于旋转部件300一体地移动,因此阻力从抵接部件340传递至操作部351,如图9的本实施方式的图表501所示,使用者在B位置感觉到最大的与旋转方向相反的阻力。
当从B位置朝C位置旋转时,抵接部件340由弹簧330的力被朝半径方向外向推压,并且从凸轮部214在与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承受力,并且从凸轮部214施加于抵接部件340的阻力逐渐变小。结果,如参考例的图表502所示,若没有粘性材料400,则在越过了B位置时,在C位置的前后,如阻力为0以下的部分所示,使用者感受到被朝旋转方向拉拽的力。另一方面,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图表501,由于具备粘性材料400,因此,因粘性材料400的粘性阻力的影响,朝旋转方向拉拽的力变弱,使用者不会感受到急剧的变化。因而,能够对使用者赋予平滑的操作感。
根据本实施方式,不将伴随着固定部件200与旋转部件300之间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的阻力直接传递至使用者,而是能够在利用粘性材料400使其变化之后传递至使用者。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输入装置100具备粘性材料400,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旋转而在阻力产生部130产生的阻力的急剧的变化,结果,能够对使用者赋予平滑的操作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轴承部121以及下轴承部122并未涂布粘性材料400。此外,在阻力产生部130的抵接部件340与凸轮部214之间未涂布粘性材料400。即、粘性材料400位于与阻力产生部130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简化阻力产生部130的构造。当在阻力产生部130存在粘性材料400的情况下,需要用于保持粘性材料400的庞大的密闭机构,但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庞大的密闭机构。当在阻力产生部130存在粘性材料400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粘性材料400,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粘性材料400仅薄薄地涂布即可,因此,与在阻力产生部130存在粘性材料400的情况相比,所需要的粘性材料400少。根据本实施方式,粘性材料400仅薄薄地涂布,能够利用表面张力防止其流出,因此不需要例如利用粘性材料填埋阻力产生部130的情况下所需要的防泄漏构造。
(变形例)
图10的输入装置600是图7所示的输入装置100的变形例。变形例的输入装置600代替图7的套筒240而具备套筒640。变形例的套筒640具有将图7的套筒240的控制圆筒241在上下方向缩短了的构造,其他构造与图7的套筒240相同。
变形例的控制圆筒641的间隙形成内表面642在上下方向比图7的间隙形成内表面242短,变形例的控制圆筒641的保持外表面643在上下方向也比图7的保持外表面243短。在变形例的间隙形成内表面642与旋转部件300的间隙形成外表面311之间形成的间隙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图7的情况下小,因此粘性材料400的量比图7的情况下少。
根据本实施方式整体以及本变形例,套筒640以及套筒240呈大致圆筒状,因此仅通过改变套筒640以及套筒240的长度就能够简单地改变粘性材料400存在的区域。使用者所感受到的阻力根据粘性材料400的量而不同,粘性材料400的量越少则越难以感受到由粘性材料400产生的阻力。因而,套筒640越短,使用者越容易直接感受到在阻力产生部130产生的阻力。即、能够通过选择套筒640的长度来控制针对伴随着旋转而在阻力产生部130产生的阻力的急剧的变化的抑制量。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所感受到的阻力不同的各种输入装置中,能够将套筒640以外的构造共用化。因而,根据本变形例,能够使用共用的部件而容易地制造使用者所感受到的阻力不同的输入装置。由于能够将套筒640以及套筒240从套筒保持部236的下端装入或取出,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以及更换。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者其等同的范围内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进行各种变更、组合、亚组合以及替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搭载于车辆等而进行输入的输入装置。

Claims (5)

1.一种输入装置,具备第1部件和第2部件,根据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来进行输入,该输入装置具备:
轴承部,将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间隙,在不同于所述轴承部的位置形成在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以及
粘性材料,存在于所述间隙并与所述第1部件以及所述第2部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间隙处的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的距离比所述轴承部处的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的距离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1部件以及所述第2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包括套筒和保持所述套筒的套筒保持部,
所述第1部件以及所述第2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与所述套筒形成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还具备产生对应于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的阻力的阻力产生部,
所述粘性材料在不同于所述阻力产生部的位置与所述第1部件以及所述第2部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另一方的部件包括圆筒状的间隙形成外表面,
所述套筒保持部包括位于间隙形成外表面的外侧的圆筒状的保持内表面,
所述套筒包括与所述保持内表面的内侧接触的圆筒状的保持外表面和位于所述间隙形成外表面的外侧的圆筒状的间隙形成内表面,
在所述间隙形成外表面与所述间隙形成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
CN201610738100.3A 2015-08-27 2016-08-26 输入装置 Active CN1064817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7785A JP6469551B2 (ja) 2015-08-27 2015-08-27 入力装置
JP2015-167785 2015-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1725A true CN106481725A (zh) 2017-03-08
CN106481725B CN106481725B (zh) 2018-06-12

Family

ID=56615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38100.3A Active CN106481725B (zh) 2015-08-27 2016-08-26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42135B1 (zh)
JP (1) JP6469551B2 (zh)
CN (1) CN1064817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06532A1 (fr) * 2020-01-24 2021-07-30 Psa Automobiles Sa Bouton de commande rotatif pour tableau de bord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4899A1 (en) * 1988-10-25 1991-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otary encoder
CN1175784A (zh) * 1996-08-23 1998-03-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转动操作并带有按钮开关的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6156986A (en) * 1999-12-30 2000-12-05 Jing Mold Enterprise Co., Ltd. Computer key switch
CN201107801Y (zh) * 2007-07-30 2008-08-27 升威电子制品(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复位开关
US20090152086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Hiroaki Hisamune Rotating operation type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713337A (zh) * 2010-01-25 2012-10-03 株式会社利富高 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2007A (ja) * 2002-11-21 2004-06-17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型電子部品
JP2007201415A (ja) * 2005-12-28 2007-08-09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5233501B2 (ja) * 2007-12-18 2013-07-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操作型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JP5914312B2 (ja) * 2012-12-07 2016-05-11 東京コスモス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操作型電子部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4899A1 (en) * 1988-10-25 1991-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otary encoder
CN1175784A (zh) * 1996-08-23 1998-03-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转动操作并带有按钮开关的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6156986A (en) * 1999-12-30 2000-12-05 Jing Mold Enterprise Co., Ltd. Computer key switch
CN201107801Y (zh) * 2007-07-30 2008-08-27 升威电子制品(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复位开关
US20090152086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Hiroaki Hisamune Rotating operation type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713337A (zh) * 2010-01-25 2012-10-03 株式会社利富高 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1725B (zh) 2018-06-12
JP6469551B2 (ja) 2019-02-13
JP2017045640A (ja) 2017-03-02
EP3142135B1 (en) 2019-06-19
EP3142135A1 (en)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856255S1 (en) Automotive rim
KR102090634B1 (ko) 가스 실린더 밀봉을 위한 방법 및 기기
CN104854369B (zh) 扭振减振器
WO2018064043A3 (en) Tobacco beads
KR101750307B1 (ko) 진공펌프가 구비된 크림타입 화장품용기
US20190009611A1 (en) Non-pneumatic tire
MX2016008336A (es) Elemento de refuerzo de dieciseis angulos para vehiculos.
US9598231B2 (en) Cup-shaped body for a capsule for preparing a beverage
CN106481725A (zh) 输入装置
WO2017127992A1 (en) Packaging and dispensing device for dual content
CA3007244C (en) Rotary filling machine
CA2586984A1 (en) Self-venting closure
WO2014151208A3 (en) Vented closure assembly for a spray container
EP3818000A4 (en) HOLDER FOR A CONTAINER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LACEMENT OF CONES AND/OR WITHDRAWAL OF CONES ON A CONTAINER
WO2016128186A3 (de) Reibbelagwerkstoff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eibbelagwerkstoffs
WO2019086909A3 (en) A drinks container with multiple configurations
WO2016122770A3 (en) Non-metal and hybrid bottle crowns with opener assembly
WO2017089955A3 (es) Doble tapa con evidencia de apertura para envases o contenedores
CN103129382A (zh) 加速器踏板的踏板力调节装置
CA2598826C (en) Pressure control fill valve
US8286838B2 (en) Leak proof fragrance bottle
US20150252851A1 (en) Method of providing lubricant to a bearing assembly
JP2010083491A (ja) 詰め替え容器
JP2010083498A (ja) 詰め替え容器
WO2009041105A1 (ja) ソフトカプセル充填用液状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