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2239B - 遮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遮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2239B
CN102712239B CN201180006774.XA CN201180006774A CN102712239B CN 102712239 B CN102712239 B CN 102712239B CN 201180006774 A CN201180006774 A CN 201180006774A CN 102712239 B CN102712239 B CN 102712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ine reel
support unit
rotation
relative
ro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67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2239A (zh
Inventor
大家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12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2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33Roller bli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ring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Building Awnings And Sunshade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具备:遮阳挡;撑杆,遮阳挡的一端部固定于该撑杆;卷绕轴,遮阳挡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该卷绕轴;第一支承部件,将卷绕轴的一端部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并且能够沿着卷绕轴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该第一支承部件能够安装到车辆的预定位置;第二支承部件,将卷绕轴的另一端部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并且能够沿着卷绕轴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该第二支承部件能够安装到车辆的预定位置;以及施力部件,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对卷绕轴转动施力。卷绕轴在另一端部具有被限制部,在第二支承部件上相邻地形成有旋转限制部和旋转释放部,旋转限制部用于限制被限制部的动作使得卷绕轴不能相对旋转,旋转释放部用于释放被限制部的动作使得卷绕轴能够相对旋转。

Description

遮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遮阳挡遮蔽车辆的窗户的技术。 
背景技术
关于遮蔽车辆的窗户的遮阳装置,在安装于车辆的使用状态下需要对卷绕轴转动施力,以使得卷绕装置具有将遮阳挡卷绕起来的卷绕力。因此,在将遮阳装置安装于车辆时,通过使卷绕轴与其轴承部相对旋转预定量来对配置于其间的施力部件赋予作用力。但是,如果每次将遮阳装置安装于车辆都进行对施力部件赋予作用力的作业,则作业效率差。 
于是,作为在将遮阳装置安装于车体前对施力部件赋予作用力并维持施力状态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发明构成为:轴承衬套插入固定于卷绕轴的一端部,螺旋状弹簧的一端部固定在卷绕轴内,而螺旋状弹簧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轴承部,而且所述轴承部设置成相对于轴承衬套能够相对旋转,通过防止轴承衬套与轴承部的旋转来维持螺旋状弹簧的施力状态。更具体地说,使圆弧形状的旋转防止棘轮的末端部向半径方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而相对于形成在轴承衬套的外周(轴环)的爪穴卡定,从而防止卷绕轴相对于轴承部的旋转,其中所述旋转防止棘轮以包围轴承衬套的外周的方式形成于轴承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19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在防止卷绕轴相对于轴承部旋转的状态下(在螺旋状弹簧的施力状态下),利用螺旋状弹簧的作用力和爪穴的形状,将要弹性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旋转防止棘轮维持在相对于爪穴卡定的状态。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可能在装置的搬运时或车辆安装时等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等而使得旋转防止棘轮从爪穴脱离而解除卡定状态,从而解除施力部件的施力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更加可靠地维持施力部件的施力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方式的遮阳装置是用于遮蔽车辆的窗户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装置具备:遮阳挡;撑杆,所述遮阳挡的一端部固定于该撑杆;中空状的卷绕轴,所述遮阳挡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该卷绕轴;第一支承部件,将所述卷绕轴的一端部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轴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该第一支承部件能够安装到所述车辆的预定位置;第二支承部件,将所述卷绕轴的另一端部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轴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该第二支承部件能够安装到所述车辆的预定位置;以及施力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对所述卷绕轴向所述遮阳挡的卷绕方向转动施力,所述卷绕轴在另一端部具有被限制部,在所述第二支承部件上沿着所述卷绕轴的纵长方向相邻地形成有旋转限制部和旋转释放部,所述旋转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被限制部的动作使得所述卷绕轴不能相对旋转,所述旋转释放部用于释放所述被限制部的动作使得所述卷绕轴能够相对旋转,通过所述卷绕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沿着纵长方向相对移动,能够限制或者释放所述卷绕轴的旋转。
第二方式的遮阳装置,在第一方式的遮阳装置中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卷绕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相对旋转,所述被限制部在所述旋转释放部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之间相对移动。 
第三方式的遮阳装置,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遮阳装置中构成为,通过所述遮阳挡的拉出操作,能够使所述被限制部从所述旋转限制部相对移动到所述旋转释放部。 
第四方式的遮阳装置,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遮阳装置中,所述第二支承部件是一体形成有支轴部和安装部的构成,所述支轴部被贯穿插入在所述卷绕轴内,并且所述施力部件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该支轴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轴部的基端侧连续,并且能够安装到所述车辆的预定位置,所述旋转限制部和所述旋转释放部以所述旋转释放部与所述旋转限制部的靠所述安装部的一侧相邻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轴部。 
第五方式的遮阳装置,在第四方式的遮阳装置中,所述旋转释放部是在所述支轴部的外周部沿着周向形成的凹部,所述旋转限制部是从所述凹部的一部分起连续并且螺旋状地形成于所述支轴部的外周部的槽部,所述被限制部是突部,其向所述卷绕轴的内侧突出,配设在所述凹部和所述槽部内,并且能够在所述凹部和所述槽部内移动。 
第六方式的遮阳装置,在第四或第五方式的遮阳装置中,所述施力部件的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卷绕轴的安装位置与所述施力部件的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长度设定为:至少在所述被限制部处于所述旋转释放部的状态下,比所述施力部件的自然长度长。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的遮阳装置,旋转限制部和旋转释放部沿着卷绕轴的纵长方向相邻地形成,通过卷绕轴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沿着纵长方向相对移动,能够限制或者释放卷绕轴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的相对旋转。即,为了解除施力部件的施力状态,需要使卷绕轴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沿着纵长方向相对移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施力部件的施力状态。
根据第二方式的遮阳装置,一边使卷绕轴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相对旋转,一边进行被限制部在旋转释放部与旋转限制部之间的相对移动。因此,在直至车辆安装工序的搬运等时,被限制部不易在旋转释放部与旋转限制部之间相对移动,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施力部件的施力状态。 
根据第三方式的遮阳装置,通过以拉出遮阳挡的方式对撑杆进行操作来使卷绕轴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相对旋转,使得被限制部从旋转限制部相对移动到旋转释放部。因此,能够在安装到车辆后容易地解除卷绕轴的旋转限制。 
根据第四方式的遮阳装置,旋转限制部和旋转释放部形成于贯穿插入在卷绕轴内的支轴部自身,因此,无需另行设置防止旋转用的部件,能够以更简单的构成实现维持施力部件的施力状态的机构。 
根据第五方式的遮阳装置,向卷绕轴的内侧突出的被限制部在形成于第二支承部件的支轴部的外周部的作为旋转释放部的凹部和作为旋转限制部的槽部内相对移动。即,限制和释放卷绕轴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的相对旋转的机构部分不易与外部接触,因此,在直到车辆安装工序的搬运等时,不易解除施力部件的施力状态。 
根据第六方式的遮阳装置,借助于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第二支承部件以向卷绕轴的中心侧移动的方式被施力,因此,在安装到车辆后的使用状态下,能够更加可靠地使被限制部停留在旋转释放部,从而抑制在使用中途卷绕轴的旋转被限制。另外,能够抑制卷绕轴的纵长方向上的卷绕轴与第二支承部件的晃动,从而抑制异常声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遮阳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遮阳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二轴承部的概要正视图。 
图4是表示第二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旋转释放状态的遮阳装置的另一端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旋转限制状态的遮阳装置的另一端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轴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件的相对旋转动作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轴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件的相对旋转动作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轴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件的相对旋转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轴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件的相对旋转动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遮阳装置;
20:遮阳挡;
24:撑杆;
30:卷绕轴;
32:主体部;
38:被限制部;
40:第一支承部件;
50:第二支承部件;
52:第二支轴部;
54:第二安装部;
62:旋转限制部;
66:旋转释放部;
70:施力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进行说明。 
<1.遮阳装置的构成> 
首先对本遮阳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2)。遮阳装置10是用于遮蔽车辆的窗户100的装置。例如,遮阳装置10能够应用于车辆的门部窗户、后部窗户以及遮阳篷顶等各种窗户。
遮阳装置10具备:遮阳挡20、撑杆24、卷绕轴30、第一支承部件40、第二支承部件50以及施力部件70。概要地说,遮阳装置10中,遮阳挡20安装于卷绕轴30,该卷绕轴30的两端部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于第一支承部件40和第二支承部件50。并且,施力部件70的各端部相对于卷绕轴30和第二支承部件50固定,利用施力部件70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对卷绕轴30向遮阳挡20的卷绕方向转动施力。 
该遮阳装置10在安装于车辆后的使用状态下维持为卷绕轴30被施力部件70以卷绕遮阳挡20的方式转动施力的状态。这里,遮阳装置10在安装于车辆前以如下状态被供给到车辆安装工序:对施力部件70赋予了转动作用力以使卷绕轴30卷绕遮阳挡20的方式的状态。本遮阳装置10构成为在安装于车辆前能够独立地维持施力部件70的施力状态。 
遮阳挡20是对应于成为对象的窗户100(省略图示)的形状和大小地裁断、缝制网状的布、树脂片等材料等而形成的片状的部件(参照图1)。该遮阳挡20使用能够对透过车辆的窗户100入射的光进行遮挡的部件形成即可。这里,说明遮阳挡20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情况。 
在遮阳挡20的一端部安装有撑杆24(参照图1)。撑杆24是由树脂等形成为长条棒形的部件,沿着遮阳挡20的一端部进行安装。该撑杆24具有能够将遮阳挡20的一端部支承为不会松弛(这里为大致直线状)的强度即可。 
卷绕轴30作为整体形成为长条的大致圆筒形状,具有主体部32和轴承部34(参照图2)。主体部32是形成为长条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在该主体部3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沿着纵长方向固定有遮阳挡20的另一端部。并且,另一端部固定于卷绕轴30的遮阳挡20相对于卷绕轴30被卷绕。轴承部34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相对于主体部32的各端部被固定。更具体地说,轴承部34以相对于主体部32大致同心的姿态,以嵌入到主体部32的各端部的内侧的状态被固定。该轴承部34(第一轴承部34a和第二轴承部34b)分别是作为针对第一支承部件40和第二支承部件50的轴承发挥作用的部件。这里,轴承部34形成为外周部的直径比末端侧部分的直径大,以使得末端侧部分能够嵌入到卷绕轴30内而基端侧部分与卷绕轴30的端部抵接。 
此外,卷绕轴30还具有用于固定施力部件70的一端部的固定部件36。该固定部件36相对于主体部32在其内部以不能相对旋转且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在纵长方向中途位置。 
当然,卷绕轴30也可以构成为省略轴承部34,使主体部32能够直接支承于第一支承部件40和第二支承部件50。另外,卷绕轴30也可以构成为省略固定部件36,并能够将施力部件70的一端部直接固定于主体部32的内周部。 
上述卷绕轴30的各端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支承部件40和第二支承部件50(参照图2)。即,卷绕轴30通过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40和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由此能够拉出并收纳遮阳挡20。 
第一支承部件40构成为,将卷绕轴30的一端部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沿着卷绕轴30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该第一支承部件40能够安装至车辆的预定位置。该第一支承部件40是利用模具成形等而一体形成了第一支轴部42和第一安装部44的构成。 
第一支轴部42形成为能够贯穿插入到卷绕轴30的一端部内的大致圆柱形状。更具体地说,第一支轴部42贯穿插入在卷绕轴30的一端侧的轴承部34(第一轴承部34a)内。这里,第一支轴部42设定为比第一轴承部34a的内周部的截面形状稍小的截面形状。并且,第一支轴部42构成为,在其外周面与第一轴承部34a的内周面面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卷绕轴30能够绕轴相对旋转且能够沿着轴向相对移动。 
第一安装部44与第一支轴部42的基端部连续地形成,并且构成为能够安装到车辆的预定位置。更具体地说,第一安装部44形成为对应于应用遮阳装置10的窗户100而能够安装到装饰件、支柱、后托盘以及车顶等。即,第一安装部44被安装至与窗户100的一边对应的安装部位中的一侧的安装部位102。另外,在图1、图2中,为了方便起见,局部用实线表示了针对车辆的安装部位102、104,但是这是成为对象的窗户100周边的装饰件、支柱、后托盘以及车顶等的一部分。 
作为第一安装部44例如能够采用这样的构成:具有从截面观察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末端部44a和比末端部44a大的基端部44b,将末端部44a嵌入到形成于一侧的安装部位102的大致矩形的孔部或者凹部等中,并且使基端部44b与一侧的安装部位102的孔部或者凹部等的周缘部抵接,由此能够安装第一安装部44。另外,可以在第一安装部44的末端部44a形成能够与一侧的安装部位102卡定的爪部等。由此,第一支承部件40作为整体成为相对于一侧的安装部位102不能相对旋转而且在第一支轴部42的轴向上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当然,第一安装部44并不限定于上述构成,其构成为相对于一侧的安装部位102能够安装成对应于其形状而限制相对旋转和相对移动即可。 
即,第一支承部件40作为整体构成为将卷绕轴30的一端部以能够绕第一支轴部42的轴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辆的一侧的安装部位102。 
第二支承部件50构成为将卷绕轴30 的另一端部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沿卷绕轴30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第二支承部件50能够安装到车辆的预定位置(另一侧的安装部位104)。第二支承部件50由于包括与第一支承部件40相同的构成,因此对相同的构成简化地进行说明。第二支承部件50是一体形成了第二支轴部52以及具有末端部54a和基端部54b的第二安装部54的构成。即,第二支承部件50作为整体构成为将卷绕轴30的另一端部以能够绕第二支轴部52的轴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辆的另一侧的安装部位104。 
另外,第二支承部件50的第二支轴部52的末端侧部分形成为能够固定施力部件70的另一端部。并且,第二支承部件50与第一支承部件40的不同构成在于具有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对于该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的构成,将与维持施力部件70的施力状态的机构的说明一起进行详细说明。 
施力部件70的一端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于卷绕轴30,并且施力部件70的另一端固定地配设于第二支承部件50(参照图2)。更具体地说,施力部件70以贯穿插入配设在卷绕轴30内的状态将一端部固定于卷绕轴30内的固定部件36。另外,施力部件70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贯穿插入配设在卷绕轴30的另一端部内的第二支承部件50的第二支轴部52的末端部。这里,施力部件70为螺旋弹簧。当然,施力部件70并不限定于螺旋弹簧,只要能够对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向卷绕方向R转动施力,则也可以是板簧(盘簧)等。 
在将遮阳装置10安装于车辆的使用状态下,需要对卷绕轴30向卷绕方向R转动施力以便能够拉出和收纳遮阳挡20。更具体地说,优选的是,在遮阳挡20被完全拉出的拉出状态和被完全卷绕的收纳状态之间的状态下,卷绕轴30被施力部件70向卷绕方向R转动施力。这里,遮阳装置10构成为,预先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来对施力部件70赋予作用力,以便由卷绕轴30卷绕遮阳挡20,并且通过卷绕轴30与第二支承部件50之间的关系能够维持施力状态。即,在卷绕了遮阳挡20的状态下,卷绕轴30在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而对施力部件70赋予了转动作用力的状态下,限制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的相对旋转。下面对该构成具体进行说明。 
卷绕轴30在另一端部具有被限制部38。另外,在第二支承部件50上,沿着卷绕轴30的纵长方向相邻地形成有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旋转限制部62用于限制被限制部38的动作使得卷绕轴30不能相对旋转,旋转释放部66用于解除对被限制部38的动作的限制使得卷绕轴30能够相对旋转(参照图4)。并且,通过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的沿着纵长方向的相对移动,使得被限制部38在旋转限制部62与旋转释放部66之间移动,从而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和释放。 
更具体地说,被限制部38是形成为向卷绕轴30的内侧突出的突部(参照图3)。该被限制部38是形成为大致半球状(也包括末端部为大致半球状的圆柱状)的突部。这里,被限制部38以从第二轴承部34b的内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与第二轴承部34b形成为一体。另外,图3是从图2的卷绕轴30的中间部侧观察第二轴承部34b的图。这里,被限制部38形成于第二轴承部34b中的卷绕轴30的另一端侧的部分。当然,在卷绕轴30中省略了第二轴承部34b的情况下,被限制部38也可以形成为从主体部32的内周面向其内侧突出。另外,被限制部38并不限于大致半球状的突部,也可以是大致圆柱状、大致多棱柱状、大致圆锥状等各种突部。并且,该被限制部38如后所述能够移动地配设在旋转限制部62或者旋转释放部66内。 
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以旋转释放部66与旋转限制部62的靠第二安装部54的一侧相邻的方式形成于第二支轴部52(参照图4)。更具体地说,旋转释放部66是在第二支轴部52的外周部沿着周向形成的凹部。即,第二支轴部52中的形成有旋转释放部66的部分是比其他部分直径小的圆柱状。这里,旋转释放部66形成在与第二安装部54(基端部54b)相邻的位置。旋转限制部62是从旋转释放部66的一部分起连续并且螺旋状地形成于第二支轴部52的外周部的槽部。更具体地说,旋转限制部62形成为这样的路径的螺旋状:借助于对卷绕轴30向卷绕方向R施力的施力部件70的转动作用力,将配设在旋转限制部62内的被限制部38向终端部侧引导并且停留在终端部。 
这里,旋转限制部62具有相对于第二支轴部52的外周部向周向倾斜的第一槽部62a和沿着周向的第二槽部62b,旋转限制部62整体形成为螺旋状。即,第一槽部62a形成为从旋转释放部66的周向一部分朝向卷绕轴30的卷绕方向R向第二支轴部52的末端侧倾斜,并且第二槽部62b从第一槽部62a的末端部朝向卷绕方向R地形成,并包括终端部。 
当然,旋转限制部62也可以形成为朝向卷绕轴30的卷绕方向R的相反侧向第二支轴部52的末端侧倾斜的螺旋状。在该情况下,旋转限制部62只要如下形成即可,在被限制部38位于终端部的状态下,旋转限制部62能够与被限制部38卡定,使得卷绕轴30不会借助于施力部件70的转动作用力而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向卷绕方向R相对旋转。 
另外,旋转限制部62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槽部,也可以作为整体形成为沿着螺旋状的路径的阶梯状。在该情况下,旋转限制部62优选是具有能够使被限制部38在从入口到终端部之间顺畅地移动的程度的阶差的阶梯状。 
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形成为,在第二支轴部52贯穿插入配设在卷绕轴30(第二轴承部34b)内的状态下,能够配设被限制部38(参照图5、图6)。即,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的深度尺寸设定为比被限制部38相对于第二轴承部34b的内周面的突出尺寸大(这里为稍大)。另外,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的深度尺寸设定为大致相同。此外,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被限制部38的直径大(这里,旋转限制部62的宽度尺寸稍大)。 
并且,在第二支轴部52贯穿插入配设在卷绕轴30的另一端部内的状态下,被限制部38配设在旋转限制部62或者旋转释放部66内,并能够在旋转限制部62与旋转释放部66之间移动。更具体地说,在被限制部38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的同时,在旋转限制部62与旋转释放部66之间相对移动。 
在被限制部38配设在旋转释放部66内的状态下,被限制部38能够沿着第二支轴部52的周向在旋转释放部66内移动,卷绕轴30被维持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参照图5)。这里,当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向欲卷绕施力方向的相反方向相对旋转时,施力部件70被绕轴扭转,成为被赋予了复原力的状态。即,能够对施力部件70赋予对卷绕轴30向卷绕方向R转动施力的作用力。 
在该状态下,当被限制部38从旋转释放部66向旋转限制部62内移动时,借助于施力部件70对卷绕轴30的转动作用力,维持与第二槽部62b的终端部抵接的状态(参照图6)。由此,卷绕轴30成为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向释放施力部件70的作用力的方向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即,维持施力部件70对卷绕轴30的施力状态。这样,由于利用施力部件70的转动作用力将被限制部38维持在旋转限制部62内,因此能够使施力状态不易解除,并且能够使施力状态稳定。 
另外,在被限制部38从旋转限制部62向旋转释放部66移动时,需要克服施力部件70的转动作用力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通过该相对旋转,被限制部38从与旋转限制部62的第二槽部62b的终端部抵接的位置穿过第一槽部62a移动到旋转释放部66。即,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向克服施力部件70的卷绕方向R的转动作用力的方向相对旋转即可,因此,通过遮阳挡20的拉出操作,能够使被限制部38从旋转限制部62相对移动到旋转释放部66。 
在被限制部38处于旋转限制部62内的状态下和被限制部38处于旋转释放部66内的状态下,卷绕轴30的纵长方向上的第二支承部件50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参照图5、图6)。更具体地说,与被限制部38处于旋转释放部66内的状态相比,处于旋转限制部62内的状态为第二支轴部34b相对于卷绕轴30拔出的状态。这里,在被限制部38处于旋转限制部62内的状态下,旋转释放部66从卷绕轴30内拔出而露出于外部。由此,能够容易地视觉确认被施力部件70转动施力的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是处于旋转限制状态还是处于旋转解除状态。 
另外,这里,卷绕轴30和第二支承部件50被施力部件70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施力。更具体地说,施力部件70的一端部相对于卷绕轴30的固定位置与施力部件70的另一端部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的固定位置之间的长度被设定为:至少在被限制部38处于旋转释放部66的状态下,比施力部件70的自然长度长。即,施力部件70以沿着其纵长方向比自然长度伸长的状态配设,向收缩的方向作用有作用力。由此,被限制部38在移动到了旋转释放部66的状态下配设在第二安装部54侧的位置,并且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被维持在旋转释放部66内而不会移动到旋转限制部62内。 
本遮阳装置10在安装于车辆的使用状态下,撑杆24的移动被限制以使得遮阳挡20不会从遮阳挡20的收纳状态被进一步卷绕即可。例如,撑杆24构成为与形成于窗户100周边的内饰部件的遮阳挡20的拉出收纳用的开口的周缘部抵接。 
<2.遮阳装置的操作> 
接下来,对于遮阳装置10的操作,以从安装到车辆前到安装至车辆时的操作为中心进行说明(参照图7~图10)。
在以下的说明中,遮阳装置10处于以下说明的初始状态。遮阳挡20相对于卷绕轴30被卷起。另外,被限制部38配设在旋转释放部66内,维持不对施力部件70赋予转动作用力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卷绕轴30和第二支承部件50通过施力部件70的作用力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被施力,被限制部38配设在旋转释放部66的靠第二安装部54的一侧(参照图7)。 
首先,对遮阳装置10安装到车体前的操作进行说明。作业人员在使被限制部38维持在旋转释放部66内的状态下,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该相对旋转的方向是与固定于卷绕轴30的遮阳挡20的卷绕方向R相反的方向(在遮阳挡20的拉出操作时卷绕轴30旋转的方向)(参照图1、图2)。在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设定量之后,保持为防止卷绕轴30与第二支承部件50的相对旋转。这里,所谓相对旋转设定量是能够对卷绕轴30转动施力至能够在拉出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对遮阳挡20进行卷绕施力的程度的量,可以根据遮阳挡20的拉出长度和卷绕轴30的直径等确定。 
作业人员在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设定量之后,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进行相对移动以及相对旋转,以使得被限制部38从旋转释放部66移动到旋转限制部62。对卷绕轴30和第二支承部件50的操作进行具体说明,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沿着其纵长方向以远离的方式相对移动,并且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以使得被限制部38来到与旋转限制部62的第一槽部62a的入口对置的位置(参照图8)。然后,进一步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向远离方向相对移动,使得被限制部38移动到旋转限制部62内。并且,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以使得被限制部38朝向旋转限制部62的终端部移动(向卷绕方向R)(参照图9)。由此,被限制部38穿过第一槽部62a以及第二槽部62b而移动至与旋转限制部62的终端部抵接的位置(参照图10)。在该状态下,借助于施力部件70的转动作用力,将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向卷绕方向R转动施力,被限制部38被压靠于旋转限制部62的终端部。 
当然,在被限制部38移动到第一槽部62a内后,卷绕轴30和第二支承部件50借助于施力部件70的转动作用力而欲相对旋转以使被限制部38朝向旋转限制部62的终端部侧移动。因此,作业人员只要对卷绕轴30和第二支承部件50辅助性地进行操作即可。 
由此,卷绕轴30和第二支承部件50维持在被施力部件70转动施力以使卷绕轴30卷绕遮阳挡20的施力状态(旋转限制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将遮阳装置10供给到车辆安装工序。 
下面,对遮阳装置10安装至车辆时的操作进行说明。作业人员将第一支承部件40的第一安装部44安装到车辆的一侧的安装部位102,并且将第二支承部件50的第二安装部54安装到另一侧的安装部位104(参照图1、图2),由此将遮阳装置10安装于车辆的预定位置。 
在将遮阳装置10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移动以及相对旋转以使两者沿着其纵长方向相互接近,从而使被限制部38从旋转限制部62向旋转释放部66移动。此时,施力部件70的纵长方向的作用力(收缩力)发挥对被限制部38从旋转限制部62向旋转释放部66内移动的动作进行辅助的作用。实际上,作业人员通过操作撑杆24而将遮阳挡20拉出,来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并且相对移动,从而使被限制部38从旋转限制部62向旋转释放部66移动。更具体地说,伴随着遮阳挡20的拉出操作,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朝向卷绕方向R的相反侧相对旋转,并且以沿着卷绕轴30的纵长方向相互接近的方式相对移动。由此,被限制部38从与第二槽部62b的终端部抵接的位置(参照图10)穿过第一槽部62a(参照图9)从旋转限制部62内退出,并移动到旋转释放部66内(参照图8)。 
当被限制部38从旋转限制部62内退出时,借助于施力部件70的纵长方向的作用力,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向第二安装部54侧相对移动,从而使被限制部38配设在旋转释放部66的靠第二安装部54的一侧(参照图7)。另外,卷绕轴30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40相对旋转并且向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 
由此,卷绕轴30能够在被施力部件7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向卷绕方向R转动施力的状态下相对旋转。该状态是遮阳装置10的使用状态(旋转释放状态)。 
并且,遮阳装置10通过操作撑杆24而能够相对于卷绕轴30将遮阳挡20拉出和收纳,在遮阳挡20的拉出状态下遮蔽成为应用对象的窗户100。 
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遮阳装置10,构成为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沿着卷绕轴30的纵长方向相邻地形成,通过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沿着纵长方向相对移动,能够限制或者释放卷绕轴30的旋转。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实现维持施力部件70的施力状态的机构。而且,通过视觉确认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的纵长方向位置,能够容易地判别是旋转限制状态还是旋转释放状态。 
另外构成为,一边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进行相对移动和相对旋转,一边进行被限制部38在旋转限制部62与旋转释放部66之间的相对移动。因此,在直至车辆安装工序的搬运等时,被限制部38不易在旋转限制部62与旋转释放部66之间相对移动,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施力部件70的施力状态。 
另外,在被限制部38配设在旋转限制部62内的状态下,卷绕轴30被施力部件70向卷绕方向R即被限制部38被压靠于旋转限制部62的终端部的方向施力,因此不易解除施力部件70的施力状态。 
另外构成为,通过遮阳挡20相对于撑杆24的拉出操作使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相对旋转,使被限制部38能够从旋转限制部62相对移动到旋转释放部66,因此,在安装至车辆时,能够容易地解除卷绕轴30的旋转限制。 
另外,由于旋转限制部62和旋转释放部66形成于贯穿插入在卷绕轴30内的第二支轴部52自身,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防止旋转用的部件,能够以更简单的构成实现维持施力部件70的施力状态的机构。 
另外构成为,向卷绕轴30的内侧突出的被限制部38在形成于第二支承部件50的第二支轴部52的外周部的作为旋转释放部66的凹部以及作为旋转限制部62的槽部内相对移动。即,限制以及释放卷绕轴30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50的相对旋转的机构部分不易与外部接触,因此,在直至车辆安装工序的搬运等时,不易解除施力部件70的施力状态。 
通过设置沿着周向形成的第二槽部62b,使得在被限制部38位于旋转限制部62的终端部的状态下,即使对卷绕轴30和第二支承部件50施加相对地接近的方向的外力,由于被限制部38与第二槽部62b的侧壁抵接而限制了移动,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在安装至车辆前施力部件70的施力状态被解除的情况。 
另外,借助于施力部件70的作用力,第二支承部件50以向卷绕轴30的中心侧移动的方式被施力,因此,在安装至车辆后的使用状态下,能够更加可靠地使被限制部38停留在旋转释放部66,从而抑制卷绕轴30的旋转在使用中途被限制的情况。另外,能够抑制卷绕轴30的纵长方向上的卷绕轴30与第二支承部件50的晃动,能够抑制异常声音的产生。 
如上所述对该遮阳装置10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上述说明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想到没有例示的无数个变形例。 

Claims (4)

1.一种遮阳装置,其用于遮蔽车辆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装置具备:
遮阳挡;
撑杆,所述遮阳挡的一端部固定于该撑杆;
中空状的卷绕轴,所述遮阳挡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该卷绕轴;
第一支承部件,将所述卷绕轴的一端部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轴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该第一支承部件能够安装到所述车辆的预定位置;
第二支承部件,将所述卷绕轴的另一端部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卷绕轴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该第二支承部件能够安装到所述车辆的预定位置;以及
施力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对所述卷绕轴向所述遮阳挡的卷绕方向转动施力,
所述卷绕轴在另一端部具有被限制部,
在所述第二支承部件上沿着所述卷绕轴的纵长方向相邻地形成有旋转限制部和旋转释放部,所述旋转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被限制部的动作使得所述卷绕轴不能相对旋转,所述旋转释放部用于释放所述被限制部的动作使得所述卷绕轴能够相对旋转,
通过所述卷绕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沿着纵长方向相对移动,能够限制或者释放所述卷绕轴的旋转,
所述第二支承部件是一体形成有支轴部和安装部的构成,所述支轴部被贯穿插入所述卷绕轴内,并且所述施力部件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该支轴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轴部的基端侧连续并且能够安装到所述车辆的预定位置,
所述旋转限制部和所述旋转释放部以所述旋转释放部与所述旋转限制部的靠所述安装部的一侧相邻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支轴部,
所述旋转释放部是在所述支轴部的外周部沿着周向形成的凹部,所述旋转限制部是从所述凹部的一部分起连续并且螺旋状地形成于所述支轴部的外周部的槽部,
所述被限制部是突部,其向所述卷绕轴的内侧突出,并且配设在所述凹部和所述槽部内,而且能够在所述凹部和所述槽部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卷绕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相对旋转,所述被限制部在所述旋转释放部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之间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遮阳挡的拉出操作,能够使所述被限制部从所述旋转限制部相对移动到所述旋转释放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的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卷绕轴的安装位置与所述施力部件的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长度设定为:至少在所述被限制部处于所述旋转释放部的状态下,比所述施力部件的自然长度长。
CN201180006774.XA 2010-01-20 2011-01-19 遮阳装置 Active CN102712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9894 2010-01-20
JP2010009894A JP5410311B2 (ja) 2010-01-20 2010-01-20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PCT/JP2011/050809 WO2011090042A1 (ja) 2010-01-20 2011-01-19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2239A CN102712239A (zh) 2012-10-03
CN102712239B true CN102712239B (zh) 2015-03-25

Family

ID=44306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6774.XA Active CN102712239B (zh) 2010-01-20 2011-01-19 遮阳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07843B2 (zh)
EP (1) EP2527174B1 (zh)
JP (1) JP5410311B2 (zh)
KR (1) KR101712232B1 (zh)
CN (1) CN102712239B (zh)
WO (1) WO20110900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6834B2 (ja) * 2011-08-25 2016-06-22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ウインドウシェード装置
JP2013216157A (ja) * 2012-04-05 2013-10-24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シェード装置
JP5853979B2 (ja) * 2013-03-26 2016-0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6081319B2 (ja) * 2013-08-26 2017-02-15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及び、その組み付け方法
DE102014006268B4 (de) * 2014-04-30 2022-07-07 Lisa Dräxlmaier GmbH Rollomechanik
JP6306432B2 (ja) * 2014-05-23 2018-04-04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巻取装置
US20180305980A1 (en) * 2017-04-24 2018-10-25 David R. Hall Spring-Tensioned Roll-Up Wall
DE102019214760B4 (de) * 2019-09-26 2021-07-22 Bos Gmbh & Co. Kg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innenrau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53150A (en) * 1929-07-04 1932-04-12 Schultes Paul Spring controlled roller for roller blinds
CN2109331U (zh) * 1992-01-14 1992-07-08 吴铁汉 汽车遮阳帘
DE19640846A1 (de) * 1996-10-03 1998-04-09 Baumeister & Ostler Gmbh Co Rollowelle zum Auf- und Abrollen eines flexiblen Flächengebildes
CN2352660Y (zh) * 1998-11-17 1999-12-08 武进市美佳丽装饰制品有限公司 自定位弹力式卷帘装置
JP2003211957A (ja) * 2002-01-17 2003-07-30 Bos Gmbh & Co Kg 予備組立されたウィンドウシェード部品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62313A (en) * 1924-11-22 1925-11-17 Frank B Duncan Shade roller
US1726589A (en) * 1926-05-21 1929-09-03 Schultes Paul Tensioning-device for roller blinds
US4222601A (en) * 1978-10-16 1980-09-16 Irvin Industries Inc. Automobile compartment cover
JPS57188545A (en) 1981-05-18 1982-11-19 Chisso Corp Trans-4-alkylcyclohexane carboxylic acid methyl- substituted-4-chlorophenyl ester
JPS6010917Y2 (ja) * 1981-05-26 1985-04-12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室後方棚カバ−装置
US4466475A (en) * 1981-11-16 1984-08-21 Kabushiki Kaisha Nichibei Device for driving and stopping a roll blind
US4482137A (en) * 1982-12-10 1984-11-13 Irvin Industries, Inc. Compartment shade
IT216436Z2 (it) * 1989-05-12 1991-09-12 Sunproject Srl Dispositivo per il precaricamento regolabile di organi elastici associati ad un rullo avvolgitore
US5464052A (en) * 1993-11-08 1995-11-07 Takata, Inc. Security shade with a motor spring subassembly
US5676415A (en) * 1994-11-19 1997-10-14 Baumeister + Ostler Gmbh & Co. Kg Luggage compartment cover for a motor vehicle
US6131642A (en) * 1998-09-28 2000-10-17 Hunter Douglas International N.V. Locking device
ITBO20020082A1 (it) * 2002-02-19 2003-08-19 Dalex S R L Gruppo operativo per tendine con rullo avvolgitore
DE102004024682A1 (de) * 2004-05-19 2005-12-15 Bos Gmbh & Co. Kg Rollo mit Spiralfederantrieb
ES2351126B1 (es) * 2008-06-11 2011-11-18 Grupo Antolin-Ingenieria, S.A. Dispositivo de ocultación para superficie transparente de vehículo automóvi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53150A (en) * 1929-07-04 1932-04-12 Schultes Paul Spring controlled roller for roller blinds
CN2109331U (zh) * 1992-01-14 1992-07-08 吴铁汉 汽车遮阳帘
DE19640846A1 (de) * 1996-10-03 1998-04-09 Baumeister & Ostler Gmbh Co Rollowelle zum Auf- und Abrollen eines flexiblen Flächengebildes
CN2352660Y (zh) * 1998-11-17 1999-12-08 武进市美佳丽装饰制品有限公司 自定位弹力式卷帘装置
JP2003211957A (ja) * 2002-01-17 2003-07-30 Bos Gmbh & Co Kg 予備組立されたウィンドウシェード部品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12545A (ko) 2012-10-11
JP5410311B2 (ja) 2014-02-05
JP2011148352A (ja) 2011-08-04
EP2527174B1 (en) 2017-08-16
CN102712239A (zh) 2012-10-03
WO2011090042A1 (ja) 2011-07-28
EP2527174A1 (en) 2012-11-28
KR101712232B1 (ko) 2017-03-03
US8607843B2 (en) 2013-12-17
US20120305204A1 (en) 2012-12-06
EP2527174A4 (en)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2239B (zh) 遮阳装置
CN104112958B (zh) 电缆收纳装置以及具有此种电缆收纳装置的电动车辆
CN100431937C (zh) 供扁平电缆使用的可收缩缆索卷筒
US8302655B2 (en) Spring drive device for a sunshade assembly
CN105633746A (zh) 卷线器
US9567186B2 (en) Motorized hose reel with anti-rotation interlock
JP2008260516A (ja) パーフォレーションを有するバンド駆動を用いたローラブラインド
US20080169042A1 (en) Wire-gathering devic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inding tape utilizing same
CN104044962A (zh) 电缆牵引器
US6416005B1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adial friction in a wire winding box
US20160193904A1 (en) Winding Device for a Roller Blind Arrangement, Roller Blind Arrangement and Roof Arrangement
EP2783062A2 (fr) Actionneur électrique tubulaire d&#39;entraînement pour un écran domotique, procédé d&#39;assemblage d&#39;un tel actionneur et installation comprenant un tel actionneur
CA3134958A1 (en) Compact winding device for a flexible line
KR200460163Y1 (ko) 롤스크린 구동장치
CN102689820A (zh) 卷纸筒和卷纸装置
CN102310837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1081634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0062712U (zh) 充电桩用线缆收放装置
JP5391248B2 (ja) ケーブル保護部材
CN209667029U (zh) 框架、安全带卷收装置及安全带组件
EP3821104B1 (fr) Système d&#39;entraînement d&#39;un écran et installation comprenant un tel système
CN112693346A (zh)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线缆隐藏系统与工作方法
JP2006347375A (ja) ビードコア、それ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US12027834B2 (en) Compact winding device for a flexible line
CN111697400B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电缆收线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